1、末端配送
末端配送也被稱作最后一公里配送(Last
Mile),被指在商品配送過程中包含于消費者貨物交接過程的最后的配送。末端配送是B2C電子商務過程中最難的環節,也是消費者滿意度最低的過程,其配送中的運輸時間相對較少但是每一件貨物與消費的交接時間較多,存在與消費者時間不匹配等問題,造成第二次配送,不僅提高配送成本和溝通成本,還降低消費者的滿意度。
2、末端配送模式
近年來,由于電子商務行業認識到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問題,配送模式也不斷有新的嘗試。目前最為常見的配送模式有以下三種:
(1)與便民的門店合作
與便民門店的合作就是把便民門店(比如超市便利店、小區物業或藥店)等作為快遞的代收地點納入到末端配送環節,從而實現快件的集中接收,消費者可以在方便的時間到就近的便民門店收取快件。亞馬遜、天貓、1號店主要采用這一方式提供自提服務。另外,順豐速遞也曾將這一配送模式在臺灣推行,與當地的7-11連鎖便利店合作。
優勢:減輕快遞員負擔
缺點:各個便利門店有其主要經營的業務,對于快件的收取和管理必定不會到位;管理不規范會增加一些不法分子惡意收取快件的風險,進而影響客戶的滿意度;此外,與便民門店的合作需要向其支付一定的傭金,進而增加物流公司的投入。
(2)送貨上門
送貨上門是目前最成熟、主流的運作模式。就是快遞員按照消費者要求的時間與地點,將快件送達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成功收取到快遞。這一服務模式要求快遞企業必須考慮每個快遞網點能夠覆蓋的所有配送區域的自主經營的配送網絡,不僅包括快遞配送員與收件人當面完成快遞交接服務,還包括電商快遞的“落地配”的服務方式,例如電商快遞強調的開箱驗貨、代收付款、退貨換貨等個性化服務。
送貨上門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能夠當面接受到客戶的反饋信息,一定程度上增加客戶的滿意度,有利于企業自身業務的發展和改進。
(3)建立專門的自提柜
建立自提柜可以看作是解決與便民門店合作存在問題的另一種方案,是快遞企業或電商在人群密集的社區、學校建立專門的自提柜,消費者憑取件碼就可以到專門的提貨點取貨。與便民門店合作相比,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客戶滿意度,提高配送的靈活性.
目前,該模式尚未被廣泛接受與推行,主要原因是,自提柜建設與維修成本較高;自提柜大小有限,存放快遞物品限制大。

3、末端配送存在問題
(1)配送的服務水平不高
送貨上門的配送模式時效性比較差、送達到的貨物也容易損壞,以及配送員的服務態度不盡人意。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快遞員的薪資大都是以快遞的件數來計,所以快遞員為了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盡可能多的投遞任務,通常會提前聯系好客戶,約定好時間。但是,往往在配送的途中會遇到交通問題,或者上一個客戶的服務時間較長,以至不能按時將快遞送達到客戶,導致滿意度下降。還有部分配送員為了節約時間,將所有快遞一次性裝上車,不管超載和安全問題。
(2)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對于送貨上門模式而言,一方面,由于末端配送的送貨地址隨機分布,這將導致每次配送的批量小,配送頻率變高,最終造成物流成本的加大。另一方面,客戶投訴快遞員的情形時有發生,電子商務企業必須在管理快遞員上花掉一部分成本,從而導致配送成本長期以來的居高不下。
與便民店合作模式雖然不用像自提柜花費高的固定成本,但是不管采取何種計費方式,都必須向合作商家支付一定的傭金,另外再加上其他的成本,如溝通、協商費用等,也將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并將同樣面臨難以管理控制等問題。
推薦閱讀:《辰韜資本:末端無人配送賽道研究報告:自動駕駛賦能末端配送(73頁).pdf》
《億歐智庫:2021中國自動駕駛末端配送產業商業化應用研究(40頁).pdf》
《每經智庫:中國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趨勢報告(1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