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智能網聯汽車包括智能化與網聯化兩個技術層面,其分級也可對應地按照智能化與網聯化兩個層面區分。
(1)在智能化方面,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等組織已經給出了各自的分級方案,以較權威的美國SAE分級為例,將其分為L0-L5共六個等級:
Level0(無自動化):需要人類駕駛者全權操作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可以得到警告和保護系統的輔助;
Level1(駕駛支援):針對方向盤和加減速中的一項操作提供駕駛支援,其他由人類駕駛者操作;
Level2(部分自動化):針對方向盤和加減速中多項操作提供駕駛支援,其他由人類駕駛者操作;
Level3(有條件自動化):由無人駕駛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根據系統請求,人類駕駛者提供適當操作;
Level4(高度自動化):在限定的道路和環境中可由無人駕駛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
Level5(完全自動化):無需人類駕駛者任何操作,全靠無人駕駛系統操作,在有需要時可切換至人工操作模式。
2020年3月9日,工信部也在官網上發布《<;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在《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報批稿)》中將中國汽車駕駛自動化劃分為6個等級:
0級(應急輔助):不是無駕駛自動化,包括LDW(車道偏離預警)、FCW(前車碰撞預警)、AEB(自動緊急制動)等應急輔助功能,定速巡航、電子穩定性控制等不包括在內;
1級(部分駕駛輔助):具備ACC(自適應巡航)或LKA(車道保持輔助功能);
2級(組合駕駛輔助):同時具備ACC和LKA功能;
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駕駛員需要在系統失效或超過工作條件時對故障汽車進行接管;
4級(高度自動駕駛):仍屬于有限制條件的自動駕駛,但是汽車故障時的接管任務不需要人類參與,無人出租車屬于4級自動駕駛;
5級(完全自動駕駛):與4級能夠實現的基本功能相同,但不再有運行條件的限制,同時系統能夠獨立完成所有的操作和決策。

(2)在網聯化層面提出了網聯輔助信息交互、網聯協同感知、網聯協同決策與控制三個等級,其中,網聯協同感知和網聯協同決策與控制描述了實時可靠獲取周邊交通環境信息,并形成車-車、車-路以及更多的交通參與者之間的協同感知、協同決策與控制,體現了對車與路之間的協同、智能控制技術理念。
網聯輔助信息交互:基于車-路、車-后臺通信,實現導航等輔助信息的獲取以及車輛行駛與駕駛員操作等數據的上傳。由人控制,典型信息有地圖、交通流量、交通標志、油耗、里程等信息
網聯協同感知:基于車-車、車-路、車-人、車-后臺通信,實時獲取車輛周邊交通環境信息,與車載傳感器的感知信息融合,作為自主決策與控制系統的輸入。由人與系統控制,典型信息有周邊車輛/行人/非機動車位置、信號燈相位、道路預警等信息
網聯協同決策與控制:基于車-車、車-路、車-人、車-后臺通信,實時并可靠獲取車輛周邊交通環境信息及車輛決策信息,車-車、車-路等各交通參與者之間信息進行交互融合,形成車-車、車-路等各交通參與者之間的協同決策與控制。由人與系統,典型信息有車-車、車-路間的協同控制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