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設備行業深度:發展現狀及趨勢、市場展望、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21028(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風電設備行業深度:發展現狀及趨勢、市場展望、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21028(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報告 慧博智能投研 風電設備行業深度:風電設備行業深度:發展現狀及趨勢、發展現狀及趨勢、市場市場展望、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展望、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在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作用重大,未來風電行業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速。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現有及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在風電行業整體單機容量大型化發展及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頭部廠商擁有較強的技術積累及市場基礎,有望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我們將重點探討以下問題:目前風電行業發展現狀是怎樣的,風
2、電設備產業鏈都有哪些相關環節,未來風電設備行業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大趨勢下行業發展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相關公司能夠抓住哪些機遇,通過對歷史裝機復盤及招標情況我們對于國內及國際市場有怎樣的展望。一、風電行業發展現狀一、風電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及未來發展趨勢 1.全球海上風電裝機提升全球海上風電裝機提升 2021 年全球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創歷史新高,海上風電裝機累計占比達 7%。風電作為技術成熟、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已在全球實現大規模的開發及應用。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 2022 年版的全球風電報告,2021 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 93.6GW,相比 2020 年略有降低,同比
3、增速為-1.8%,主要是由于 2020 年底中國陸上風電裝機補貼到期,廠商趕在補貼到期前于 2020 年搶裝一批陸上風電項目。根據 GWEC 的數據,2021 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 72.5GW,同比下降 18%。而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于 2021 年達到 21.1GW,是新增裝機容量最多的一年,同比增長 205.8%,主要也是受到政策調整影響,中國海上風電在 2021 年迎來搶裝以獲得政策利好。從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來看,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逐年提升,過去十年間,已由 2011 年的 4GW 快速上升至 2021 年的 57GW,對應在全球風電裝機中的占比也從 2011 年的 1.8%
4、提升至 2021 年的 6.8%,主要受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快速提升影響。2.我國新增及累計風電裝機均位列全球第一我國新增及累計風電裝機均位列全球第一 從新增及累計裝機容量來看,中國均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發展迅速。根據 GWEC 數據,2021 年中國陸上及海上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在全球新增裝機中的占比分別達到 42%、80%,截止 2021 年中國陸上及海上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在全球累計裝機中占比達到 40、48%,陸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連續 12 年位于全球第一。3.“雙碳”目標驅動風電市場長足發展“雙碳”目標驅動風電市場長足發展 目前中國的陸上風電已步入平價上網階段,新增
5、陸上風電項目的上網電價按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而海上風電在 2021 年 1 月 1 日國家補貼全面取消后,截止 2022 年 9 月,浙江、廣東、山東三個省已出 2/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臺地方補貼政策接力國家補貼,持續支持轄區內的海上風電發展。長期來看,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以及風電產業降本增效的持續發展,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在我國電力能源布局中的重要性將進一步體現,未來風電行業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速。4.我國風電單機我國風電單機容量大型化發展市場集中度提升容量大型化發展市場集中度提升 2021 年中國風電裝機創新高,海上風
6、電占比提升。根據 CWEA 發布的數據,2021 年我國(除港、澳臺地區外)風電新增裝機 15911 臺,裝機容量總計 5592 萬千瓦,同比增長 2.7%;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4144 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 74.1%,海上風電新增裝機 1448 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25.9%。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的歷史數據顯示,2013 年以來,我國海上風電的占比份額穩步提升,2013年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 45 萬千瓦,僅占總體的 0.58%;截止 2021 年底,海上裝機容量已累計達到2535.2 萬千瓦,占我國風電裝機總體比例已達 7.3%。預計未來,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進一步提升。U
7、WaXiYiXeXkUoOWYlWuXaQbPaQoMoOtRmOjMpOmMkPpMpO8OoPmNNZtRyQxNrRtP 3/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風電市場集中度提升,頭部廠家有望受益。風電市場集中度提升,頭部廠家有望受益。近年來,風機制造市場呈現出集中度逐步提高的趨勢。根據CWEA 的數據統計,2021 年中國風電市場有新增裝機的整機制造企業共 17 家,排名前 5 家的市場份額合計為 69.3%,排名前 10 家市場份額合計為 95.1%。國內排名前十的風電整機企業在新增風電裝機中的市場份額由 2013 年的 77.9%提
8、高到 2020 年的 91.5%再到 2021 年的 95.1%,8 年間提高了 17.2 個百分點,集中度提升的趨勢明顯。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將帶來行業優勢資源的集中,市場頭部參與者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及對下游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都將得到提升。我國當前是全球現有及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在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作用重大,未來風電行業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速。在風電行業整體單機容量大型化發展及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頭部廠商擁有較強的技術積累及市場基礎,有望在競爭中獲得優勢。5.風電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風電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風機大型化降低通量成本。對于一
9、個項目容量為 100MW 的陸風項目,使用大功率機組能夠顯著降低靜態投資額和度電成本,提高 IRR。風電大型化能夠顯著提升風電項目的經濟性,刺激風電裝機需求。風電大型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向:4/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1)風電機組發電功率增大:)風電機組發電功率增大:土地資源的短缺使風力發電朝著大容量的方向發展。(2)高塔筒:)高塔筒:隨著低風速地區的開發,以及土地資源短缺的影響,高塔筒成了未來風電機組的發展方向。(3)葉片大型化:)葉片大型化:隨著低風速地區的開發,對于發電量提高了要求,葉片大型化是未來風機的發展方向。二二、風電、風電
10、設備設備產業鏈產業鏈 1.概述概述 風電產業鏈由三部分組成: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風電產業鏈由三部分組成: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中游風機總裝、下游風電場投資運營。制造、中游風機總裝、下游風電場投資運營。原材料和零部件廠商處于產業鏈的上游。風機的核心零部件包括齒輪箱、發電機、軸承、葉片、輪轂等,這些零部件的生產專業性較強,國內企業技術較為成熟,一般由風機制造企業向零部件企業定制采購。除個別關鍵軸承需要進口之外,風電設備的零部件國內供應充足。風機制造企業處于行業中游,市場集中度較高,對于上游溢價能力總體較強。風機制造企業的下游客戶是以大型國有發電集團為代表的投資商,這些發電集團在進行電力投資時,必須
11、配比一定比例的風電等清潔能源,除受個別年份投資進度波動影響以外,總體需求穩定增長。產業鏈利潤分配情況(毛利率):下游投資運營商產業鏈利潤分配情況(毛利率):下游投資運營商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中游整機商。中游整機商。風電產業鏈的制造端,零部件中的主軸、軸承、法蘭、電纜、變流器毛利率較高,塔筒、葉片其次,整機環節處于制造端最低,約為 16%左右。5/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塔筒塔筒/樁基樁基(1)大型化對塔筒價值量攤薄有限大型化對塔筒價值量攤薄有限 風電塔筒是風力發電的塔干,在風力發電機組中主要起支撐作用,同時吸收機組震動
12、。塔筒的作用是支持機艙和風輪至合適的高度,使風輪獲得較高且穩定的風速以捕獲盡可能多的風能。隨著風電機組的大型化,輪轂中心高度不斷提高、葉輪直徑逐漸增大。因此大型化趨勢下,塔筒高度需要相應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塔筒載荷近似線性增加,而剛度下降,為保持塔筒強度與剛度不變,就需要額外增加塔筒的直徑和壁厚,使得塔筒重量增加幅度大于高度增加幅度。因此單 MW 塔筒需求相對穩定,隨著風機尺寸增大,單 MW 被攤薄用量有限。(2)海上風電催生樁基需求海上風電催生樁基需求 風電設備根據工作環境可分為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通常情況下一套完整的風電設備包括風電機組、風電支撐基礎以及輸電控制系統三大部分。風電機組包括
13、機艙罩、齒輪箱、發電機、葉片、軸承等組件,風電支撐基礎包括風電塔筒、基礎環等,輸電控制組件包括輸電電纜、控制系統、升壓站等。其中,海上風電支撐基礎主要分為樁基、導管架和漂浮式基礎三類。樁基平均用量顯著高于塔筒平均用量,頭部塔筒企業均有樁基產能布局。不同功率的風電機組需要使用不同的樁基,并且還需要考慮項目地海水深度。根據海力風電招股說明書顯示,4MW 風機柱形單樁的重量從 550 噸到 850 噸不等,方差較大,但同一海水深度使用的樁基平均用量則較為相近。對比塔筒的平均用量,樁基的平均用量為其的 2.5-4 倍,用量顯著高于塔筒,并且隨著深海海上風電的發展,樁基的使用量有望持續增加。頭部塔筒企業
14、天順風能、大金重工、天能天順風能、大金重工、天能重工、海力風電重工、海力風電和泰勝風能泰勝風能均有樁基布局。3.法蘭法蘭(1)陸風高塔筒陸風高塔筒+海風大型化海風大型化 法蘭作為塔筒和樁基之間的關鍵連接部件,需要長期在復雜多變的受力環境中起到穩定的支撐作用。據海力風電招股說明書,一般每套海風塔筒需要 6-8 個法蘭,而每個樁基或導管架需要 1 個法蘭。法蘭在塔筒成本中的占比維持在 15%左右。(2)單個風機的法蘭有望尺寸單個風機的法蘭有望尺寸/數量雙升數量雙升 風機大型化趨勢與海風發展對塔筒法蘭技術提出更高要求,單個法蘭重量/尺寸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隨著風電機組的大型化,輪轂中心高度不斷提高、葉
15、輪直徑逐漸增大。因此大型化趨勢下,塔筒高度需要相應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塔筒載荷近似線性增加,而剛度下降,為保持塔筒強度與剛度不變,就需要額外增加塔筒的直徑和壁厚,使得塔筒重量增加幅度大于高度增加幅度。作為連接部件的法蘭需承載更大的應力負荷。陸上風場存在提高塔筒高度提升發電量的趨勢,單風塔法蘭數量有望提升。風切變反映了風在距離地面不同高度的變化程度,切變值越大,更高層的風速就越高,風能利用價值也就越大。4.軸承軸承 軸承:大型化趨勢下單位價值量基本穩定,國產化率提升為本土廠商成長提供加速度 6/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1)風電軸承尺寸
16、要求逐步增大風電軸承尺寸要求逐步增大 隨著風電行業的蓬勃發展及風機的大型化,風電軸承尺寸要求逐步增大,需求逐步提升。風機上的軸承根據應用場景主要分為四部分:主軸軸承、偏航變槳軸承、發電機軸承、齒輪箱軸承(雙饋式風機)。隨著風機大型化,軸承尺寸也隨之需要更大型化,對制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主軸軸承:國產替代當前主要堡壘,國內廠商陸續進入大兆瓦機型驗證階段主軸軸承:國產替代當前主要堡壘,國內廠商陸續進入大兆瓦機型驗證階段 風機大型化有望提升主軸軸承單品價值量。目前兆瓦級風電機組主軸軸承主要的支承方式有三種:三點式支承、兩點式支承、單點式支承。主軸軸承技術難度高,認證周期長。無軟帶淬火技術興起
17、,我國有望彎道超車。在熱處理環節,國外頭部廠商主要采用滲碳法工藝,滲碳法成本高、效率低。我國發展較晚,滲碳法技術積累不足,工藝水平相對落后。隨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無軟帶淬火技術的興起及在大兆瓦機型的主軸軸承處理上的綜合優勢凸顯,我國主軸軸承有望實現國產化率的提升。國內主要軸承企業陸續開始在主機廠內進行主軸軸承的驗證程序,國產化率提升可期。新強聯作為國內主軸軸承國產化的先驅,已在 3-6MW 段的主軸軸承對明陽智能實現批量交付。洛軸瓦軸等國內主要軸承企業也對小兆瓦機型的主軸軸承實現供貨。軸研科技于 2022 年 1 月成功研制了 7MW 大功率風電主軸軸承并裝機運行。而恒潤股份、廣大特材恒潤股
18、份、廣大特材等公司也著手布局主軸軸承生產線的搭建及技術的公關。主軸軸承國產化率提升可期。(3)偏航變槳軸承:國產化率已較高,獨立變槳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增加單品價值偏航變槳軸承:國產化率已較高,獨立變槳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增加單品價值量量 偏航變槳軸承國產化率已較高。偏航變槳軸承目前已實現各型號的國產化,國內主要參與的廠家有瓦軸、瓦軸、洛軸、天馬、新強聯、京冶洛軸、天馬、新強聯、京冶等。獨立變槳有望有效降低負載,通過風機輕量化及壽命延長來實現降本。大型化趨勢下,獨立變槳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4)齒輪箱軸承:國內外差距仍存,國產化進程逐步開啟齒輪箱軸承:國內外差距仍存,國產化進程逐步開啟 齒輪箱
19、軸承方面,由于加工難度及應用場景高要求高故障率所限,主要由進口廠商壟斷,國產化進程任重道遠。齒輪箱軸承加工工藝與主軸/偏變軸承存在差異,且設備多依賴進口。國內企業齒輪箱軸承國產化進程逐步開啟。國內風電齒輪箱軸承供應商主要為德國舍弗勒、瑞典斯凱孚、德國舍弗勒、瑞典斯凱孚、日本日本 NTN 和美國鐵姆肯和美國鐵姆肯等。瓦軸瓦軸(瓦房店軸承集團)于 2015 年實現齒輪箱軸承的小規模銷售,2021年研發并配套 5MW 海風齒輪箱軸承;新強聯新強聯于 2022 年 4 月擬募集資金,將業務橫向擴展至齒輪箱軸承及精密零部件業務,軸承年產量 37500 個,國產化進程有望逐步開啟。5.鑄件鑄件/主軸主軸
20、鑄件/主軸:大型化提升鑄造主軸滲透率,大兆瓦稀缺產能具備一定議價能力。(1)鑄件鑄件 電鑄件品類豐富,主要包括輪轂、底座、行星架、箱體等。鑄造是一種金屬重熔和熱加工成型工藝,其基本工藝過程為:將固態金屬熔煉成滿足指標要求的金屬液后,注入預先準備好的鑄型中,經冷卻凝固、7/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清整、熱處理,得到預定要求形狀、尺寸和性能的成型金屬毛坯,再經過進一步的機械加工后成為鑄件成品。國內鑄件成本優勢明顯,海風國內鑄件成本優勢明顯,海風+大型化趨勢下,大兆瓦稀缺產能有望具備一定議價能力。大型化趨勢下,大兆瓦稀缺產能有望具備一定議價
21、能力??紤]到國內人工/能源及原材料成本的優勢,據華經產業研究院,2021 年全球風電鑄件 70%的產能集中于中國,風機大型化及海風對大尺寸鑄件存在更高需求,同時對鑄件防腐、耐高低溫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大兆瓦稀缺產能或具備更高議價能力。短期來看,下半年搶裝或提振鑄件需求,鑄件有望量利齊升,疊加原材料價格下降,關注鑄件企業短期利潤彈性。(2)主軸主軸 主軸是整機傳動中的重要零部件。主軸連接輪轂與齒輪箱,將葉片轉動產生的動能傳遞給齒輪箱,是風電整機傳統系統的重要環節,此前以鍛造為主。風機主軸的使用壽命約 20 年,使用中更換成本高,更 8/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
22、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換難度大,因此風機整機制造商對其質量要求非常嚴格,通常情況下風機廠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客戶粘性較強。風機大型化趨勢下,鑄造主軸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風機大型化趨勢下,鑄造主軸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025 年全球主軸市場規模有望維持在 53 億元。6.相關公司相關公司 9/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三、三、趨勢與格局分析趨勢與格局分析 1.價值:大型化通縮趨勢下,軸承、海纜單瓦價值上升價值:大型化通縮趨勢下,軸承、海纜單瓦價值上升 風機上游零部件眾多,內部構成的零部件主要包括葉片、齒輪箱、發電機、軸承、鑄件、變流器、
23、減速機等,外部環節還包括塔筒、法蘭、海纜。根據三一重能招股說明書的數據,在雙饋的技術路線中,齒輪箱、葉片、發電機、軸承是風機成本中占比較高的環節,占比分別為 24%、17%、6%、6%。根據我們從多個途徑統計的數據,我們量化測算了各個零部件不同機型對應的價值量。價值量通脹環節主要包括主軸承和海纜;抗通縮環節主要包括回轉支承(即偏航變槳軸承)、齒輪箱、塔筒、法蘭;其余大多數零部件則都為通縮環節,包括變槳系統、輪轂、機艙罩、發電機以及整機等。10/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軸承、海纜價值量通脹的背后,主要受三個底層邏輯驅動軸承、海纜價值量通
24、脹的背后,主要受三個底層邏輯驅動:大型化趨勢下的技術壁壘拔高議價權大型化趨勢下的技術壁壘拔高議價權 大兆瓦主軸承的生產難度隨著機型容量增加而上升,其技術難點主要包括:第一點在于設計,要承受更多載荷,需要提升軸承性能;第二點在于材料,軸承鋼的純度能夠影響軸承的疲勞壽命;第三點在于熱處理技術,直接影響軸承的耐磨、抗腐蝕等性能。而海纜在大型化趨勢下的技術發展方向也更加多元:首先是高壓化,如今交流陣列海纜已開始從 35kV 向 66kV 演進,送出海纜從 220kV 向 400/500kV 演進;高壓化伴隨的是大截面化;此外,海纜也開始往柔性直流方向發展。11/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25、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大兆瓦生產能力的稀缺,造成短期的供需失衡大兆瓦生產能力的稀缺,造成短期的供需失衡 若零部件當前的大兆瓦產能較為稀缺,短期的供需失衡也會造成大兆瓦部件價格上升。最典型的情況便是軸承,當前只有新強聯、洛軸、瓦軸、大冶軸等少數軸承企業具備大兆瓦的批量供應能力,3MW、4MW 級以上的軸承供應緊張;從龍頭企業新強聯來看,其產能利用率自 2019 年起就居高不下,為了緩解產能瓶頸,公司已通過數輪融資來進行擴產。此外,塔筒、海纜的企業也同樣在大幅擴產。高進入壁壘、競爭格局穩定的環節,更能維持價的剛性高進入壁壘、競爭格局穩定的環節,更能維持價的剛性 價值量能否維持
26、剛性與進入壁壘、競爭格局有關。主軸承、海纜是壁壘較高的環節,競爭格局集中穩定;主軸承、海纜是壁壘較高的環節,競爭格局集中穩定;其余環節國產化率較高,塔筒其余環節國產化率較高,塔筒、法蘭集中度較低但頭部企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葉片、鑄件、整機等頭、法蘭集中度較低但頭部企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葉片、鑄件、整機等頭部企業競爭激烈。部企業競爭激烈。軸承:軸承:是風電產業鏈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之一,國內第一梯隊企業包括新強聯、洛軸、瓦軸新強聯、洛軸、瓦軸等,格局較為穩定,全球市場的集中度較高;海纜:海纜:進入壁壘較高、競爭格局穩定,國內前五家廠商集中度高達90%以上,從而保證了利潤空間的穩定;齒輪箱:齒輪箱
27、:國際上的頭部廠商主要包括南高齒、采埃孚、威能極南高齒、采埃孚、威能極,12/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市場份額合計 68%;塔筒、法蘭、鍛件:塔筒、法蘭、鍛件:受限于運輸半徑和產能布局,行業集中度較低,運營商招標時通常偏向于項目當地企業,廠商的盈利空間較為穩定。13/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用量用量&毛利:軸承量利齊升,法蘭、海纜單位毛利增長毛利:軸承量利齊升,法蘭、海纜單位毛利增長(1)用量的變化用量的變化 除主軸承以外,大型化趨勢導致多數風機環節的單位用量總體呈現減少
28、趨勢,如變槳系統、發電機、輪轂、機艙罩、塔筒等,因此單兆瓦毛利的變化主要看單噸毛利能否維持剛度。(2)毛利的變化毛利的變化 隨時間推移,軸承環節的單噸毛利上升最為明顯,齒輪箱、法蘭的單噸毛利也呈現上升趨勢,塔筒、鍛件基本維持穩定,整機的單兆瓦毛利則呈現下降趨勢。海纜環節單位毛利總體呈上升趨勢。(3)未來用量未來用量&毛利如何變化毛利如何變化 首先,從量上來看,海上風電將在未來成為重要的增量市場海上風電將在未來成為重要的增量市場,而大型化、深遠?;厔莞淖兞藢α悴考绕涫撬不A、海纜的規格要求以及用量需求。我們不完全統計了近年的海上風電項目環評報告書中水深、離岸距離、基礎重量與海纜長度的數據,
29、并進行了函數擬合,得到結論:水深每增加 10m,基礎的單位用量平均增加 17.6t/MW;離岸距離每增加10km,海纜的單位用量平均增加 56m/MW。其次,從利上來看,毛利剛性很大程度上受原材料成本占比和定價模式影響。從原材料成本和非原材料成本兩個角度來看,風電產業鏈各環節原材料成本占比均達 50%以上,原材料成本占比較高的環節更容易受到原材料漲價的影響,降本的“剛性”也更高;非原材料成本中主要包括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和運費,部分環節的運費占比較高,如塔筒(4.58%)、軸承(3.15%)、鑄件(2.42%)、鍛件(1.41%),這部分成本主要受到產能布局的影響。14/20 2022 年年 1
30、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塔筒、法蘭等的成本加成定價模式抵御部分上游波動風險。塔筒、法蘭等的成本加成定價模式抵御部分上游波動風險。風電原材料以鋼材為主,如塔筒的鋼材成本占比 51%、軸承占比 55%、鍛件占比 70%、法蘭占比 66%、主軸占比 60%。盡管成本受鋼材價格波動影響較大,但塔筒、鍛件、法蘭都采用成本加成定價模式,能夠有效傳導原材料價格變化;另一方面,塔筒大多數情況下都和風機分開招標,受到風機價格戰的影響較小。但成本加成模式并非保證利潤剛性的“萬金油”,面臨來自下游的需求波動時,加工費本身可能會被壓縮。15/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31、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非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主要依賴生產布局和規模效應。非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主要依賴生產布局和規模效應。對于人工費用、制造費用等非原材料成本,公司往往可以利用規模效應、精細化管理、技術進步等手段來降本增效,而由于風電零部件體積重量較大,運輸難度高,運費也構成了非原材料成本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于風電零部件多為大部件,陸上運輸難度較高,因此運費與公司的生產基地布局,尤其是港口資源緊密相關,優質的港口資源往往能有效降低運輸成本、保證貨物交付期。同時,廠商廣泛充分的產能布局也能發揮較大的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單位成本。四四、復盤及復盤及市場展望市場展望 2021 年海風退
32、補完成后,整體風電裝機由政策驅動逐步向市場化競爭導向過渡,政策對裝機節奏的擾動逐步減弱。碳中和背景下,國內“十四五”風電裝機量有望顯著高于“十三五”,據我們測算,2021-2025 合計風電新增裝機量有望達到 337GW,相比十三五期間 152GW 的總裝機量增長 122%。海外風電裝機也有望在 2022-2030 年間快速擴容,多國給出了截至 2030 年的裝機目標,行業正處于景氣向上周期。1.歷史裝機復盤歷史裝機復盤 過去 20 年風電裝機量的波動主要受政策導向的影響,產生較強的周期性波動。復盤我國過去 20 年的風電產業發展歷史,以及政策導向的變化,可以梳理出一些重要的政策頒布節點對風電
33、裝機量的擾動影響:1)2003-2009 年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主要得益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鼓勵及支持政策。2)2010-2020 年間裝機量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項目審批節奏;標桿上網電價的退補節奏。陸風補貼退坡倒逼降本,2021 年開啟平價時代。2014 年 12 月 31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適當調整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3008 號),決定將第 I 類、II 類和 III 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降低 2 分錢,調整后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 0.49 元、0.52 元和 0.56元;第 IV 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每千瓦時 0.6
34、1 元不變。2017-2020 年分階段持續退補,倒逼產業鏈降本,引導陸風平價及向市場化導向轉變。16/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021 年海風國補退出,部分地區地補接力,有望持續推動海風穩定發展。2014 年出臺海上風電標桿電價政策,確定了潮間帶 0.75 元/kWh、近海 0.85 元/kWh 的標桿上網電價。2019-2020 年近海海風最高指導價連續下調,分別為 0.80、0.75 元/kWh,潮間帶調整為與陸風持平。2022 年海風國家不再補貼,地方可根據自身狀況進行補貼。2022 年以來政策擾動持續弱化,市場化競爭導向凸顯
35、,裝機量有望平穩提升。風電平價時代開啟,產業發展由政策驅動逐步轉向市場競爭導向,即降本為手段,需求為導向的市場化發展階段,因此預計后續新增裝機規模受政策擾動概率將減小,體量有望保持穩定增長。2.國內展望國內展望“十四五”風電新增裝機量有望顯著高于“十三五”。雙碳目標明確后,風電裝機戰略地位提升,“十四五”年均裝機中樞有望提升到 50GW 以上。國內風電市場在 2006 年國家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后迎來了大發展,2010 年累計裝機容量 4473 萬千瓦,第一次位列全球風電裝機第一,此后風電裝機容量連續 11 年保持全球第一。2021 年,全國風電新增并 17/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3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網裝機 47.57GW,為“十三五”以來年投產第二多,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 30.67GW、海上風電新增裝機 16.90GW。截至 2021 年底,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 328.48GW(含陸上風電 302.09GW、海上風電 26.39GW),同比增長 16.6%,占全部裝機容量的 13.8%。2021 年 3 月 15 日新華社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將重點發展九大清潔能源(風光水火儲)基地、四大海上風電基地,十三個基地均涉及風電。(1)陸上風電)陸上風電 十四五期間
37、陸風裝機量有望達到 275GW,主要驅動因素如下:1)陸風風光大基地將成“十四五”裝機主力,首批 100GW 已有序開工建設,第二批正在陸續啟動。十四五期間已有大基地規劃中風電裝機已超 119GW。2)分散式風電即將發力,“十四五”規?;虺?50GW。3)老舊風機改造或可提供至少 40-50GW 增量。綜合考慮各省份規劃及根據產業鏈調研,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陸風裝機規模有望達到 275GW。18/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海上風電)海上風電 重點省份規劃明確,已錨定“十四五”期間海風 45GW 以上裝機。據產業鏈調研,我們預計,十四
38、五期間海風裝機規模有望達到 62GW。因此整體中國十四五期間新增裝機規模有望達到 337GW,2022-2025 年中國新增裝機量 CAGR14.23%。大型化趨勢或降低陸風歷年的新增主機臺數,但 2022-2025 年海風新增主機數量同比增長仍有望持續。3.海外展望海外展望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風電市場有望持續擴容。(1)全球風電累計裝機量穩步增長,海風占比提升)全球風電累計裝機量穩步增長,海風占比提升 19/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據 GWEC2022 全球風能報告,2021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92.6GW;累計裝機 837G
39、W,同比增長 12%。其中,全球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71.5GW,同比減少 18%;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21.1GW,海上風電占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比重從 2010 年的 2.5%上升到 2021 年的 22.8%。(2)歐盟計劃將大力加速清潔能源轉型)歐盟計劃將大力加速清潔能源轉型 歐盟計劃在 2030 年之前擺脫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將大力加速清潔能源轉型,并提高歐洲的能源獨立性。當地時間 2022 年 5 月 18 日,歐盟委員會在官網公布了“REPowerEU”能源計劃細節,總體目標為 2030 年減少 55%的溫室氣體排放,新能源占比達到 45%,相比上一版提升 5pct,20
40、50 年實現碳中和。2022-2027 年 5 年累計投資 2100 億歐元,年均投資超過 400 億歐元。(3)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多國均設定了發展風電的目標)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多國均設定了發展風電的目標 2021 年 3 月 29 日,拜登政府宣布,到 2030 年部署 30GW 的海上風電裝機,相對于在 2020 年的水平上增加 1000 倍,大致相當于 2020 年全球的總裝機容量(約 34.4GW);2050 年達到 110GW 的海上風電裝機規模。2020 年 11 月,歐盟海上可再生能源戰略制定了到 2030 年至少達到 60GW 海風容量,到2050 年達到 300GW 的目標。
41、2021 年,德國修訂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和德國海上風能法,提出2030 年前,德國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及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將分別增加 71GW、20GW 和100GW。2020 年,英國發布未來能源情景 2021,海風裝機要在 2030 年達到 40GW,2040 年達到 80GW,2050 年達到 113GW(4)全球風電市)全球風電市場有望持續擴容場有望持續擴容 據 GWEC2022 全球風能報告預測,2025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有望達到 119.4GW,其實陸風94.9GW,海風 24.5GW,2021-2025 年新增裝機量復合增長率為 4.61%,其中海風新增裝機量復合增長率達
42、 28.84%。全球趨勢和國內類似,但大型化趨勢啟動得更為超前,陸風歷年的新增主機臺數或呈降低態勢,但2022-2025 年海風新增主機數量同比增長仍有望持續。20/20 2022 年年 10 月月 28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五五、參考資料參考資料 1.華泰證券-機械設備行業風電設備/零部件:成本向下,景氣向上 2.申港證券-機械設備行業研究周報:風電設備大型化發展,頭部受益集中度提升 3.廣發證券-專用設備行業風電設備系列研究(八):從周期向成長的轉變,下半年搶裝無虞 4.華創證券-風電設備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乘風系列報告一,風電平價到來,助推內生發展 5.中銀國際-風電設備行業 2022 年中期投資策略:平價新時代風電成長性凸顯,利潤周期低點把握配置機遇 6.廣發證券-機械設備行業風電設備系列深度(六):海上風電,海闊憑魚躍,風正一帆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鄄┗鄄┕倬W官網:https:/https:/ 電話:電話:400400-806806-18661866 郵箱: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