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保護協會:2022年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報告(5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自然資源部保護協會:2022年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報告(54頁).pdf(5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2.11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 減煤路徑研究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煤控研究項目)中國是世界煤炭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支撐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和減少空氣污染,國際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作為課題協調單位,與政府智庫、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等20多家有影響力的單位合作,于2013年10月共同啟動了“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即“煤控研究項目”),為設定全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實施路線圖和行動計劃提供政策建議和可操作措施,助力中國實現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氣候變化與經濟可持
2、續發展的多重目標。請訪問網站了解更多詳情http:/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執行報告2012煤炭的真實成本請訪問網站了解更多詳情http:/ from PxHerei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煤控研究項目系列報告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 減煤路徑研究山東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2022年11月煤控研究項目ii目錄執行摘要iv1.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11.1 經濟發展現狀1.2 產業發展現狀1.3 能源和煤炭消費情況1.4 碳排放情況2.“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煤炭壓減成效及經驗62.1“十三五”煤炭壓減成效2.2“十三五”煤炭壓減經驗3.山東省“十四五”煤炭壓減工作形勢分析93.1 機遇
3、3.2 挑戰3.3 研究內容4.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現狀分析124.1 重點耗煤行業基本情況4.2 重點耗煤行業煤炭消費情況iii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5.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十四五”減煤路徑155.1 鋼鐵行業5.2 電解鋁行業5.3 化工行業5.4 水泥行業5.5 石化行業6.加工轉換環節助力煤炭壓減相關舉措296.1 電力熱力6.2 煉焦7.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協同減煤路徑分析327.1 行業間相關性分析7.2 行業間協同減煤分析7.3 重點耗煤行業間接減煤路徑8.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減煤政策建議388.1 建立科學合理減煤政策體系8.2 完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煤炭壓減8.3
4、科學引導企業積極主動減煤8.4 加大財稅金融對重點耗煤行業的支持力度8.5 強化重點耗煤行業科技創新引領參考文獻43煤控研究項目iv執行摘要山東是煤炭消費大省,產業結構長期偏重。在完成“十三五”煤炭壓減任務的基礎上,山東省要在“十四五”繼續壓減10%的煤炭消費,任務尤為艱巨。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以重點耗煤行業為切入點開展煤炭壓減工作,是全省煤炭壓減的重要抓手,也是促進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一、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整體情況鋼鐵、電解鋁、化工、水泥、石化 5 大重點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量占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的 57%(含電力熱力等二次能源消費產生的間接煤炭消費),是山東省的主要耗煤行業?!?/p>
5、十三五”期間,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減少了 10%,但 5 大重點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量仍略有增長。本報告以 5 大重點耗煤行業為切入點,研究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二、“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一)鋼鐵行業“十四五”時期,山東通過推進鋼鐵行業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固基延鏈,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鋼鐵產能布局優化?!笆奈濉逼陂g,山東加快實施產能置換、兼并重組,調整全省鋼鐵產能布局,傳輸通道城市和膠濟鐵路沿線地區的鋼鐵產能應退盡退,打造日照-臨沂沿海先進鋼鐵制造和萊蕪-泰安內陸精品特鋼兩大鋼鐵產業基地?!笆奈濉蹦?,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到 70
6、%以上。提高短流程電爐煉鋼比例。山東鋼鐵行業的優化整合、產能轉移為短流程電爐煉鋼的整體布局提供了契機,當前節能低碳發展需求強烈,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不斷提升,也為電爐煉鋼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預計到 2025 年,短流程煉鋼占比將達到 20%左右,廢鋼在鋼鐵原料中占比達到 30左右。v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推廣節能新技術、新裝備。鋼鐵行業的工藝裝備水平是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推廣鐵水一罐到底等工藝技術,促進冶金工藝緊湊化、連續化;推動各類低溫煙氣、沖渣水和循環冷卻水等余熱回收,充分利用各類余熱余壓資源;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推廣節能型水泵等產品,合理配置電機功率,提升
7、系統節電能力。促進鋼焦一體化發展。淘汰土法煉焦(含改良焦爐)、炭化室高度小于 4.3 米頂裝焦爐、炭化室高度小于 5.5 米焦爐及熱回收焦爐、單獨廠區 100 萬噸以下獨立焦化企業。按照鋼焦一體化配套原則,控制焦炭產能,優化布局,通過關停并轉、產能置換等方式,推動焦化產能向優勢企業集聚,提高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笆奈濉逼陂g,企業將通過發展分布式新能源等方式,進一步減少煤電占比,提高清潔能源占比。預計到 2025 年,隨著全省電力結構的調整以及企業主動發展新能源,鋼鐵行業電力消費中煤電占比可降低約 8%。在各項措施順利推進的前提下,鋼鐵行業在“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形成 740
8、萬噸的減煤潛力,其中,產能布局優化可以貢獻 490 萬噸的減煤潛力,提高短流程電爐煉鋼比例可形成減煤 150 萬噸的潛力,節能技改和發展清潔電可分別形成 30 萬噸、70 萬噸的減煤潛力。(二)電解鋁行業面對壓減煤炭消耗、實現“雙碳”目標的新發展形勢,電解鋁行業除了減煤,更需要從全產業鏈的角度重新規劃全省鋁產業,打造新優勢。推進產能轉移。在全國電解鋁產能新一輪的調整中,電解鋁行業布局將由以“火電鋁”為中心轉向以“水電鋁”為中心,山東省電解鋁行業已開始籌劃并實施產能向具備清潔能源優勢的地區轉移,魏橋集團、南山鋁業等均有向云南轉移電解鋁產能的意向,若能順利實現轉移,山東省電解鋁產能將降至 450
9、萬噸/年。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山東省電解鋁生產的電力供應一直都來自于自備電廠,而自備電廠全部為火力發電,能源結構很難改變。未來應創造條件,推動山東省電解鋁生產從全部使用自備電向部分或全部使用網電轉化。鼓勵企業利用工業園區閑置的屋頂資源以及赤泥堆場,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自發自用,擴大清潔能源占比。力爭 2025 年電解鋁行業用電構成中清潔電力占比達到 8%。加強節能技改,提升電解鋁能效。綜合發揮能耗、排放等約束性指標作用,嚴格執行有關標準、政策,加強監督檢查,選取電解鋁行業節能先進適用技術,支持企業實施改造,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重點推動電解鋁新型穩流保溫、電解槽節能改造、電解槽大型化、電解槽
10、結構優化與智能控制、石墨化陰極和高質量陽極的產業化應用。盡可能降低空槽率,減少因空槽運行產生的能源浪費。加大對電解槽的余熱回收力度,推進余熱用于廠區生活熱水及建筑采暖,或用于發電系統助燃氧氣源。煤控研究項目vi在各項措施順利推進的前提下,電解鋁行業在“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形成 2420 萬噸的減煤潛力,其中,產能轉移可以貢獻 2200 萬噸的減煤潛力,發展清潔電和節能技改可分別形成 200 萬噸、20 萬噸的減煤潛力。(三)化工行業“十四五”化工行業要不斷優化布局、壯大集群、完善鏈條、做強園區,打造高端化工產業體系,促進山東化工產業高端、綠色、可持續發展。優化化工行業產能布局。對化工行業開展全面
11、梳理排查,不符合標準要求且改造升級無望、手續不齊備且無法完善的企業,依法依規予以關停。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總量控制的要求,將化工園區從目前的 200 余個縮減到 100 個以內,加快園區外企業搬遷入園,逐步扭轉化工產業布局不合理、化工園區散亂的現狀。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能源梯級利用,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引導園區內企業循環生產、產業耦合發展,鼓勵化工園區間錯位、差異化發展。加大力度實施節能技改。推進能源梯級利用,采用熱泵、熱夾點、熱聯合等技術,加強工藝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推廣高效壓縮機、變壓器、新型高效鍋爐和換熱器等高效節能設備,推動鍋爐等用能設備節能改造。適度增加富氫原料比重,鼓勵企業
12、因地制宜、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綠氫”,推進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產業耦合示范。四是鼓勵開展二氧化碳規?;都?、封存、驅油和制化學品等示范。提高清潔能源占比。鼓勵耗煤企業依托園區、企業及周邊資源條件,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等非煤電力,提升可再生電力及熱力使用比重,提高非煤能源占比,間接減少煤炭消費。預計 2025 年清潔電使用比例將提升 8 個百分點。在各項措施順利推進的前提下,化工行業在“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形成 650 萬噸的減煤潛力,其中,優化產能布局可以貢獻 300 萬噸的減煤潛力,節能技改和發展清潔電可分別形成 150 萬噸、200 萬噸的減煤潛力。(四)水泥行業水泥行業將以高質量發展為
13、主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以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以節能、減排、降碳為重點任務,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嚴控熟料和水泥產能。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熟料和水泥產能,到 2025 年,除特種水泥和化工配套水泥生產線外,2500 噸/日及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整合退出,直徑3.2 米及以下水泥磨機全部整合退出。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產能,嚴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產能轉入。新建產能按照相關標準嚴格執行減量替代,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規模不得低于 4000 噸/日,新建水泥磨機直徑不得小于 3.8 米。加快調整原燃料結構。利用廢輪胎、衍生燃料、生物質燃料、廢油及溶劑、生活垃vii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
14、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圾、市政污泥等作為替代燃料,推進非煤燃料替代。鼓勵水泥行業采用電石渣、脫硫石膏、粉煤灰、冶金渣尾礦等工業廢渣替代傳統石灰石原料,逐步提高工業廢渣替代石灰石的比例。加大力度實施節能技改。推廣高效能熟料燒成、富氧煅燒等先進節能技術。采用輥壓機預粉磨技術對落后的生產工藝進行改造,充分發揮水泥球磨機的研磨能力,提高生產系統效率。推廣立磨粉磨生料水泥技術、輥壓機終粉磨生料技術、輥壓機+管磨聯合粉磨水泥技術、水泥分別粉磨技術、水泥立磨粉磨技術、變頻調速改造技術等節能技術。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笆奈濉逼陂g,水泥行業可通過發展分布式新能源等方式,進一步減少煤電占比,提高清潔能源占比。預計到 2
15、025 年,隨著全省電力結構的調整以及企業主動發展新能源的意識越來越強,水泥行業電力消費中煤電占比可降低約 8%。在各項措施順利推進的前提下,水泥行業在“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形成 380 萬噸的減煤潛力,其中,產能控制可以貢獻 200 萬噸的減煤潛力,調整原燃料結構、節能技改和發展清潔電可分別形成 40 萬噸、70 萬噸、70 萬噸的減煤潛力。(五)石化行業“減油增化”是石化行業的發展趨勢,在轉型過程中,石化企業應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從產能控制、原料優化、工藝改革等方面推進石化行業節能降耗。嚴格控制煉油產能。引導和支持地方煉化企業向基地、石化園區以及港口條件好的區域轉移改造,提高集約化發
16、展水平。加快淘汰 200 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采用明火高溫加熱方式生產油品的釜式蒸餾裝置等。到 2025 年將 500 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煉油產能將從 2020 年的 2 億噸降至 1.75 億噸左右。推進煉化一體化發展。推進石化行業從生產成品油為主、大宗石化原料為輔的模式,加速向多產高附加值產品和延伸石化產業鏈條的煉化一體化轉變。鼓勵和支持企業按照煉化一體化發展思路,延長石化產業終端,積極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形成良性循環產業鏈。到 2025 年,地煉行業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煉化一體的精細化工、綠色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世界
17、級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笆奈濉逼陂g,石化行業可通過發展分布式新能源等方式,增加清潔電力使用,減少煤電用量。但隨著煉化一體化的發展,石化行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后端化工產品生產環節用電量將繼續增長,因此,石化行業整體用電量將繼續增加。通過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力爭石化行業用電增量由清潔能源補充,預計到 2025 年石化行業煤電使用量將與 2020 年基本持平。加強節能技改力度。推廣重油高效轉化技術,提高輕質油收率。開展石化企業蒸汽動力系統診斷與優化,考慮全廠實際情況進行蒸汽平衡配置優化,推動蒸汽動力系統、換熱網絡、低溫熱利用協同優化,推廣再生器取熱系統、再生煙氣余熱回收、中壓蒸汽煤控研究項目
18、viii能量梯級利用等技術,加強工藝余熱、余壓回收。推進精餾系統優化及改造,提高精餾系統能源利用效率。石化行業在“十四五”期間將大幅壓減地煉產能、促進煉化一體化發展、開展節能技改,其中,產能布局優化、節能技改可以分別貢獻 30 萬噸、15 萬噸的減煤潛力,但隨著裕龍島等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建成投產將增加約 300 萬噸的煤炭消費,石化行業整體預計將增加煤炭消費約 255 萬噸。三、政策建議一是建立科學合理減煤政策體系。積極對接國家關于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快落實原料用煤不再計入煤炭消費總量考核要求。合理分解煤炭壓減任務,充分考慮原料用煤及新建項目煤炭需求等情況統籌分配煤炭壓減任務。二是
19、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煤炭壓減。建立系統減煤理念,統籌考慮企業、行業、區域能源資源協同利用模式,提升能源資源的循環利用水平。建立廢鋼、再生鋁、輪胎等固廢回收利用體系,促進資源作為原料和燃料進行循環利用。統籌供熱資源和熱負荷需求,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將工業余熱納入城鎮規劃熱源。推動重點耗煤行業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流程綠色發展。三是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持續開展山東省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建立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機制,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對重點耗煤行業采取“存量整合,只減不增”的政策,鼓勵行業“上大壓小”“上新壓舊”,推動產業布局優化調整和企業兼并重組。四是引導企業積極主動通
20、過市場手段減煤。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建立市場化用能新機制。完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電價政策,清理“兩高”項目優惠電價。引導重點企業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提高企業節能降碳的主動性,倒逼落后產能加速退出。五是加大財稅金融對重點耗煤行業的支持力度。統籌資金加大對節能減煤重大行動、重大示范、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強化財政激勵、稅收引導功能,支持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支持產能出清的企業轉型升級。創新投融資渠道,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監管的結構調節作用,用足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增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能力。大力發展轉型金融,打造多層次轉型金融服務體系。六是強化重點耗煤行業科技創新
21、引領作用。瞄準能效提升和低碳前沿技術,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致力于技術源頭整體性的理論研究和產業創新,加強節能低碳技術研究和推廣產業化應用,以科技賦能為提升行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綠色低碳化水平拓展新的增長空間。推進重點耗煤行業先進節能技術的研發及示范應用,促進生產工藝和節能降耗技術迭代升級,穩步提升重點耗煤行業的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1 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 情況煤控研究項目21.1 經濟發展現狀2020 年,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 73129 億元,居全國第三位,按可比價格計算,“十三五”GDP 增長 33.88%,年均增長 5.97%,高出全國 5.3%的年均增長。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22、,根據統計數據分析,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 2015 年的 47.4%提高至 78.4%,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 2015 年的 48.3%降低為 20.1%。4.34.64.23.51.548.337.536.228.720.147.457.959.667.878.4010203040506070809020152016201720182019%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圖1-1 山東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2 產業發展現狀山東省三次產業結構由 2015 年的 8.9:44.9:46.2 調整為 2020 年的 7.3:39.1:53.6,呈一產占比、二產占比逐年下降,三產占
23、比逐年上升的變化趨勢。近年來,山東省第三產業比重逐漸增大,與廣東、江蘇、浙江等先進省份間的差距逐漸縮小,2020 年第三產業比重高出江蘇 1.1%,比廣東、浙江分別低 2.9%、1%,如圖 1-2 所示。3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3035404550556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山東廣東江蘇浙江圖1-2 山東第三產業比重與廣東、江蘇、浙江比較山東省產業結構整體偏重,產業發展存在以下特點:工業覆蓋門類齊全。作為實體經濟支撐的工業,門類齊全、結
24、構完備,擁有全部 41個工業大類、207 個工業中類中的 197 個、666 個工業小類中的 526 個,占全國比重10%以上的大類行業 10 個,占比 7%以上的大類行業 19 個,占比 5%以上的大類行業29 個。二產能耗占比高,產出效益差。2020 年,三次產業中,一產的單位能耗 GDP 產出效益最高,為 9.33 萬元/噸標煤,二產的能耗占比最大,單位能耗 GDP 產出效益最低,能耗產出效益為 0.89 萬元/噸標煤,僅為一產的 9.5%、三產的 10.2%,三產的單位能耗 GDP 產出效益為 8.69 萬元/噸標煤。1.3 能源和煤炭消費情況山東省能源消費總量近年來呈增長態勢,能源消
25、費結構以化石燃料為主。2020 年,山東省能源消費總量為 4.18 億噸標準煤,占全國的比例為 8.4%,居全國第一?!笆濉睍r期,全省單位 GDP 能耗下降 20.4%,完成了國家下達的能耗強度下降指標。2020 年,山東省單位 GDP 能耗為 0.57 噸標煤/萬元,高于全國 0.49 噸標煤/萬元的平均水平。煤控研究項目439332 40138 40098 40581 41390 41827 0.71 0.68 0.64 0.61 0.58 0.57 0.63 0.59 0.55 0.51 0.49 0.49 0.200.400.600.803000033000360003900042
26、000450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噸標煤/萬元萬噸標煤山東能源消費總量(萬噸標煤)山東省單位GDP能耗(噸標煤/萬元)全國單位GDP能耗(噸標煤/萬元)圖1-3 山東能源消費情況“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煤炭消費呈波動變化,2020 年煤炭消費量為 3.88 億噸,比 2015 年減少了 10.9%;單位 GDP 煤耗為 0.53 噸/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8.8%,人均煤炭消費是全國的 1.36 倍??梢?,山東省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改變。43516 42160 42004 42320 43133 38790 0.79 0.72 0.67 0
27、.63 0.61 0.53 0.58 0.52 0.46 0.42 0.39 0.38 0.000.200.400.600.801.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噸/萬元萬噸山東煤炭消費量(萬噸)山東省單位GDP煤耗(噸/萬元)全國單位GDP煤耗(噸/萬元)圖1-4 山東煤炭消費情況5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1.4 碳排放情況山東是碳排放大省,2020 年全省碳排放總量為 9.5 億噸,居全國首位,約占全國的9.5%。從分能源品種的碳排放情況來看,煤炭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約占 78%,石油
28、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約占 10%,天然氣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約占 4%,凈調入電力蘊含的間接碳排放約占 8%,如圖 1-5 所示??梢?,煤炭消費產生的碳排放占全省碳排放總量的比例大,減少煤炭消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要舉措。煤,78%油,10%天然氣,4%凈調入電力,8%圖1-5 山東不同能源品種碳排放占比情況2“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煤炭壓減成效及經驗7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2.1“十三五”煤炭壓減成效2020 年山東省煤炭消費量為 38790 萬噸,比 2015 年減少了 10.9%,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期間煤炭壓減 10%的目標任務。2.2“十三五”煤炭壓減經驗2.2.1 強化
29、頂層設計成立了“山東省煤炭消費壓減工作專班”。在課題組的推動下,山東省政府成立全省煤炭消費壓減工作專班,常務副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各部門抽調出精干力量,實行集中辦公,有力推進了山東省煤炭消費壓減工作。建立了“1+1+N”推進體系。山東省結合全省產業結構、重點耗煤行業和各市情況,建立了煤炭消費壓減工作的“1+1+N”推進體系,奠定了山東省以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能源產出效益為主要途徑的壓煤工作路線圖。2.2.2 實施科學管控強化總量控制。在“十三五”煤控工作中,山東省將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或煤炭壓減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市,各市又將任務目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這種將任務層層傳導落實的方式對全省
30、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任務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強過程監督。為扎實推進煤炭消費壓減工作,山東省成立省煤炭消費壓減工作督導專班,對各市開展月度監測預警和排名通報,對重點企業開展了實地核查。對各市煤炭消費壓減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周上報、月評估,建立月度評分排名、約談和通報制度,讓相關責任單位及時掌握目標完成情況,確保按時完成進度計劃。建立考核機制。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指標,把煤炭消費情況控制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把目標任務完成、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煤控研究項目82.2.3 創新管理模式創新提出了煤炭“當量”分解方式。在分解煤炭壓減任務時,按照“誰用電、
31、誰承擔煤炭消費”的原則,運用“當量”概念測算各市耗煤量,采取把公用煤電機組耗煤量從煤炭消費總量中分出來統籌管理的測算方法,將煤炭消費壓減任務科學合理分解到各市、縣和重點企業,科學分解任務指標,點面結合,有效保障了煤控任務的完成。開展了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建立了以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企業評價為基礎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對企業、行業、區域單位能耗產出效益進行綜合評價。依據評價結果,建立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機制,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扶優汰劣;依據區域考評結果,有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合理分配能耗指標,倒逼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創新實施了能耗指標收儲制度。為解決重大項目落地和企業生產面臨
32、的煤炭指標約束,推動能源要素供給改革,山東省創新建立了能耗指標收儲制度。對年度省重大項目、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優選項目、省“雙招雙引”重點項目及儒商大會等重大活動簽約項目、關系全省生產力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等可使用收儲能耗。開展省級能耗指標收儲及有償使用,有效解決了山東省一批重大項目的落地實施,推動了能耗指標的優化配置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促進了全省產業局部優化調整。3 山東省“十四五”煤炭壓減工作形勢分析煤控研究項目103.1 機遇山東省已進入重塑發展優勢、聚力迎頭趕上的重要窗口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征程加速推進,各種積極因素加速集聚,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
33、試驗區等重大平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賦予綠色發展重大機遇。山東省 2035 年遠景目標也明確提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東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美麗山東建設目標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全省上下必須堅定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緊抓住產業轉型、綠色發展關鍵期,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3.2 挑戰山東省發展仍處在轉型升級的緊要關口,新舊動能轉換任務依然艱巨,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尚不完善,能源利用效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經濟發展和資源消耗尚未脫鉤,生態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在綠色低碳轉型方
34、面面臨著巨大挑戰。重化工業突出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轉變。全省重化工特征明顯,火電、化工、石化等傳統高能耗、高排放產業基數龐大,一直是全省經濟發展重要貢獻者,為全國的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山東貢獻”,但也帶來了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更迭期,新動能引進和成長速度還較慢,部分地方經濟發展仍過分依賴舊動能,產業重型化趨勢改變難度較大。由于偏重的產業結構,工業綠色發展壓力較大,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綠色轉型。能源剛性需求依然存在。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堅實基礎保障,但隨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能源消費指標已成為比土地、資金更為緊張的要素資源?!笆奈濉睍r期,山東開啟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征程,步入
35、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新階段,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等待落地,能源需求進一步提升。同時隨著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建筑、居民生活等領域對能源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趨勢,能源空間緊張、碳達峰目標等制約因素與能源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快速改變。全省以煤為主的高碳化石能源特征突出,由煤炭消費產生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已成為山東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11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受國土空間、城鎮規劃、建設成本、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等因素約束,風電、光伏、地熱等新能源發展受到一定制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僅為 7%左右,較全國水平低 8 個百
36、分點。在現有資源稟賦條件下,能源低碳轉型任務面臨加大壓力,能源消費需求增加與清潔能源供給不足的矛盾,特別是以煤為主的能源依賴剛性,成為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制約多。山東省為太陽能資源三類地區、風能資源四類地區、水資源匱乏,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存在多重制約。陸上集中式風電可持續開發空間不足,海上風電建設成本偏高,制約因素較多;地熱能利用面臨地熱富集區與水資源禁(限)采區、地熱采礦權與油氣礦業權高度重疊“雙重”制約;核電規劃建設周期長,社會關注度高,存在較強的“鄰避效應”,短期內難以形成規?;б?。政策機制尚未完善。當前,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價格
37、、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還不完善,基于市場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在新興產業領域引領能力不足,新業態發展與傳統政策適配性差,制約經濟發展活力。高端人才虹吸效應較弱,科技人員激勵機制不夠完善,上下游合作協同創新少,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低碳技術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的障礙較多。3.3 研究內容根據國家下達的煤炭壓減任務目標,“十四五”期間,山東省要繼續壓減煤炭消費10%?!笆奈濉泵禾繅簻p難度大,亟需找準切入點和主要環節,制定可行、有效的煤炭壓減路徑,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措施,助力全省煤炭壓減任務的完成,促進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本報告從山東省煤炭消費的主要行業入手,通過分析重點耗煤行業發展現狀,結合
38、行業發展趨勢及相關政策約束,研究重點耗煤行業的減煤路徑,對不同路徑的減煤潛力進行分析測算,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4 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 現狀分析13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4.1 重點耗煤行業基本情況4.1.1 鋼鐵行業山東是全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長期以來,山東鋼鐵工業為全省和全國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撐了相關產業發展。2020 年,山東省粗鋼產量 7994萬噸,占全國粗鋼總產量的 7.5%,居全國第三位。4.1.2 電解鋁行業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山東省鋁行業產業鏈優勢顯著,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發展態勢良好。山東省電解鋁產能高度集中,形成了魏橋、信發
39、、南山等一批鋁加工骨干企業。2020 年,全省電解鋁產量為 807.9 萬噸,占全國電解鋁總產量的21.8%,居全國第一位。4.1.3 化工行業化工行業是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對經濟產業鏈、國防安全與民生健康起著全面基礎支撐作用。山東省化工行業底蘊深厚、基礎良好、體系健全,擁有較為齊全的產品門類,合成氨、燒堿、純堿等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笆濉逼陂g,山東省積極推進化工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工程,不斷提高化工企業入園率,化工企業入園率由不足 20%提高到34%,產業集聚效應凸顯,重點產品競爭力得到增強,但產業布局仍有優化空間,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升。4.1.4 水泥行業山東省是水泥大省,水泥
40、和熟料產量一直保持在全國前列。2020 年,全省水泥產量為 15768 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 6.57%,居全國第二位;水泥熟料產量為 9100 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 5.76%。4.1.5 石化行業2020 年山東省原油加工能力約 2 億噸/年,約占全國原油總加工能力的 1/4,居全國首位?!笆濉币詠?,隨著國家對民營煉廠進口原油使用權的下放,山東省原煤控研究項目14油加工量不斷增加,2020 年全省原油加工量達到 1.45 億噸,占全國原油加工總量的21.57%,居全國第一位。4.2 重點耗煤行業煤炭消費情況從山東省煤炭消費情況來看,全省 82.9%的煤炭用于加工轉換環節,僅 17.1%
41、的煤炭用于終端直接消費環節。加工轉換環節中,火力發電、供熱、煉焦是主要的煤炭消費環節,但其加工轉換產生的電力、熱力、焦炭等二次能源,又去往終端消費環節??梢?,終端消費環節不僅直接消費煤炭,而且通過消費電力、熱力等二次能源產生了大量間接煤炭消費。圖4-1 山東省煤炭消費構成及流向為更好分析行業的實際煤炭消費情況,從終端消費環節入手,將終端消費環節的電力、熱力、焦炭消費折算成煤炭,一并計入各行業的煤炭消費。按照該口徑來分析行業煤炭消費,可更切實地反映出每個行業的實際煤炭消費情況。經分析測算,鋼鐵、電解鋁、化工、水泥、石化 5 大重點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量占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且“十三五”期間
42、 5 大重點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總量略有增長,是全省最重要的耗煤行業。以重點耗煤行業為切入點開展煤炭壓減,是全省煤炭壓減工作的重要抓手,可有效助力全省煤炭壓減任務目標的完成。因此,本報告選取鋼鐵、電解鋁、化工、水泥、石化 5大重點耗煤行業進行減煤路徑研究。5 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十四五”減煤路徑煤控研究項目165.1 鋼鐵行業“十四五”時期是鋼鐵工業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階段,山東要著力打造鋼鐵產業生態,推進鋼鐵行業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固基延鏈,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5.1.1 嚴控鋼鐵產能,加快優化產能布局“十四五”期間,山東將通過實施產能置換、兼并重組,調整全省鋼鐵產能
43、布局,打造日照-臨沂沿海先進鋼鐵制造和萊蕪-泰安內陸精品特鋼兩大鋼鐵產業基地。根據 山東省鋼鐵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到 2025 年,傳輸通道市和膠濟鐵路沿線地區的鋼鐵產能應退盡退?!笆奈濉逼陂g,山東將通過產能減量置換淘汰煉鋼產能約 3400萬噸、煉鐵產能約 3000 萬噸,新產能按照國家標桿水平建設,并將在“十四五”期間陸續建成投產,落后產能將隨之關停。在鋼鐵產能減量置換過程中,實施“上大壓小”“上新壓舊”“上高壓低”,采用新型先進工藝裝備和技術,嚴格按照全面超低排放要求建設,到“十四五”末,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到 70%以上。5.1.2 提高短流程電爐煉鋼比例山東鋼鐵行業的優化整合
44、、產能轉移為短流程電爐煉鋼的整體布局提供了契機,當前強烈的節能低碳發展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比列的不斷提升,也為電爐煉鋼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廢鋼+電爐煉鋼工藝的噸鋼總能耗僅為長流程煉鋼工藝(高爐+轉爐)噸鋼總能耗的 25%,是直接還原鐵+電爐煉鋼工藝所需總能耗的 35%。山東省要抓好鋼鐵行業產能轉移的良好契機,在新建項目中建設一批電爐鋼工藝,逐步提高全省電爐煉鋼比例。到 2025 年,山東省短流程煉鋼占比預計可達到 20%左右,廢鋼在鋼鐵原料中占比達到 30左右。5.1.3 推廣節能新技術、新裝備鋼鐵行業的工藝裝備水平是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裝備水平落后、高耗能設備多、管理水平低等制約了
45、能效水平的提升,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水平低也是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笆奈濉逼陂g可以通過推廣目前較成熟的節能技術和設備來促進行業能效水平的提升。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進燒結煙氣循環、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等技術改造,大力推17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廣鐵水一罐到底、薄帶鑄軋、鑄坯熱裝熱送、在線熱處理等技術,促進冶金工藝緊湊化、連續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提高高爐煉鐵球團礦配比,在高爐中適度增加廢鋼的使用量,推進高爐應用噴吹塑料顆粒等節煤新技術應用。加大支持力度,推動能效低的燒結機、球團豎爐等關鍵耗能裝備開展節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推廣節能型水泵、永磁電機、永磁調速、高效換熱器等節
46、能產品,合理配置電機功率,提升系統節電能力。充分利用各類余熱余壓資源,推動各類低溫煙氣、沖渣水和循環冷卻水等低品位余熱回收,推廣電爐煙氣余熱、高參數發電機組提升等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干熄焦、上升管余熱回收、循環氨水及初冷器余熱回收等余熱回收技術。支持電爐、轉爐等復雜條件下中高溫煙氣余熱、冶金渣余熱高效回收應用。推動多余熱耦合優化示范項目建設,實現余熱余壓資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5.1.4 促進煉焦與鋼鐵產業配套發展鋼鐵行業焦炭用量占全省焦炭產量 85%以上,推進焦化與鋼鐵配套發展可以滿足煉鋼需求、促進節能減排、減少運輸成本?!笆奈濉逼陂g,要淘汰土法煉焦(含改良焦爐)、炭化室高度小于 4.3 米頂
47、裝焦爐,炭化室高度小于 5.5 米焦爐及熱回收焦爐、單獨廠區 100 萬噸以下獨立焦化企業。按照鋼焦一體化配套原則,控制焦炭產能,優化布局,通過關停并轉、產能置換等方式,推動焦化產能向優勢企業集聚。鋼焦聯合企業首先可以保證焦炭質量滿足自身需求,減少外購焦炭質量波動對生產的影響,降低生產成本。其次,鋼焦工藝之間的有機耦合有利于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能源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獨立焦化企業因為干熄焦工藝運行成本較高,干熄焦率普遍較低,造成了嚴重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鋼焦聯合企業干熄焦工藝運行成本較低,有效回收了紅焦顯熱,節能減排效果顯著。鋼焦聯合企業有利于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如高爐煤氣、轉爐煤氣和焦
48、爐煤氣為原料合成制乙二醇和 LNG,不僅可以實現固碳再利用,減少二氧化碳,同時可將生產乙二醇時的副產氫氣用于氫能冶煉,實現能源的綜合高效利用。5.1.5 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目前山東電力結構仍以煤電為主,“十四五”期間,企業可通過發展分布式新能源等方式,進一步減少煤電占比,提高清潔能源占比。預計到 2025 年,隨著全省電力結構的調整以及企業主動發展新能源,鋼鐵行業煤電占比可降低約 8%。煤控研究項目185.1.6 加強新型節能技術創新研發應用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要加快破解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從而引領支撐行業轉型升級。推進 ESP(全無頭超薄帶鋼軋制)等工藝為基礎的短流程連鑄連軋技術等。E
49、SP工藝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軋鋼工藝技術,被譽為繼轉爐煉鋼、連續鑄鋼之后的第三次鋼鐵工業技術革命。ESP 工藝技術依靠連續不間斷的鑄軋串接工藝直接用鋼水生產熱軋帶鋼。這種生產線的能耗水平和相關成本與連鑄和軋制分開的傳統生產工藝相比能夠降低 45%以上。ESP 因其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節能,對于推動鋼鐵企業節能減排、提高產業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極具推廣價值。加快促進氫冶金及非高爐煉鐵等新技術開發應用?!半p碳”背景下,以氫代碳已經成為低碳冶金的新路線。氫在鋼鐵行業的應用主要包括富氫還原高爐、氫冶金氣基豎爐、氫冶金熔融還原工藝。鋼焦聯合企業中焦爐煤氣相對富余,價格較為低廉,高爐噴吹焦爐煤氣是我國目前
50、最有可能實現的富氫還原低碳煉鐵技術。隨著氫冶金技術的不斷成熟,可逐漸加大推廣力度。通過對鋼鐵行業節能低碳技術的研發,可為行業未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但新技術須在大量研究示范的基礎上逐步推廣應用,因此,“十四五”階段通過技術創新帶來的減煤空間存在較大不確定因素。5.1.7“十四五”減煤潛力測算鋼鐵行業通過布局優化、推廣短流程煉鋼、實施節能技改等措施,“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形成減煤 740 萬噸的潛力。表5-1 鋼鐵行業減煤潛力測算表實施路徑具體措施預期目標減煤潛力產能布局優化 傳輸通道城市和膠濟鐵路沿線地區的鋼鐵產能應退盡退 打造沿海、內陸兩大鋼鐵產業基地通過產能減量置換淘汰煉鋼產能約
51、3400萬噸90萬噸推廣短流程煉鋼 新建一批電爐鋼 提高廢鋼利用率電爐鋼占比達到20%150萬噸19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實施路徑具體措施預期目標減煤潛力存量項目實施節能技改 環冷機、電爐煉鋼、節能涂料等節能技術 推廣風機、水泵、壓縮機等高效節能設備 焦爐、燒結、高爐、轉爐等余熱回收利用先進技術鋼鐵45%產能達到標桿水平,噸鋼綜合能耗降至535kgce/t30萬噸鋼焦一體化 關停淘汰落后獨立焦化企業 推動焦化產能向優勢企業集聚焦鋼比達到0.4400萬噸提高清潔能源占比 根據企業廠區及周邊資源發展分布式能源清潔電占比提高8%70萬噸合計740萬噸5.2 電解鋁行業面對壓減煤炭消
52、耗、實現雙碳目標的新發展形勢,電解鋁行業除了減煤,更需要從全產業鏈的角度重新規劃全省鋁產業,打造山東省鋁產業新優勢。5.2.1 推進產能轉移在全國電解鋁產能新一輪的調整中,電解鋁行業布局將由以“火電鋁”為中心轉向以“水電鋁”為中心,山東省電解鋁行業已開始籌劃并實施產能向具備清潔能源優勢的地區轉移,魏橋集團、南山鋁業等均有向云南轉移意向,若能順利實現轉移,山東省電解鋁產能將降至 450 萬噸/年。5.2.2 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山東省電解鋁生產使用的全部是火電,亟需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降低煤電占比。鼓勵企業利用工業園區閑置的屋頂資源,以及赤泥堆場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自發自用,煤控研究項目20擴大清
53、潔能源占比,優化企業能源消費結構,降低煤炭消耗和碳排放。同時,可通過購買綠電、電力“綠證”(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代碼的電子證書)等增加清潔能源消納。另外,可探索自備電向網電轉化的可行性。由于歷史原因,山東省電解鋁生產的電力供應一直都來自于自備電廠,而自備電廠全部為火力發電,能源結構很難改變。未來應創造條件,推動山東省電解鋁生產從全部使用自備電向部分或全部使用網電轉化,使得電解鋁生產的電力結構隨著山東省整體電力結構的優化而改善。5.2.3 加強節能技改,提升電解鋁能效水平綜合發揮能耗、排放等約束性指標作用,嚴格執行有關標準、政策,加強監督檢查,選取電解鋁
54、行業節能先進適用技術,支持企業實施改造,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重點推動電解鋁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節能改造、鋁電解槽大型化、電解槽結構優化與智能控制、石墨化陰極和高質量陽極的產業化應用。此外,要盡可能降低空槽率,減少因空槽運行產生的能源浪費。加大對電解槽的余熱回收力度,推進余熱用于廠區生活熱水及建筑采暖,或用于發電系統助燃氧氣源。對電解鋁企業落后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加快淘汰力度,大力推廣先進高效節能設備。同時,可以通過提高原材料質量來降低電解鋁能耗,特別是氧化鋁與炭素的質量。采用高品質陽極、砂狀成分較高的氧化鋁原料,對降低能耗有積極作用。由于石油焦原料的問題,炭素質量有劣化趨勢,也需要重點關注
55、。5.2.4 強化前沿技術的研發應用在當前生產工藝下,電解鋁行業的減煤降碳潛力是有限的,因此,需加大對新型生產工藝、節能技術的科技研發力度。電解槽蓄能調峰技術。由于電解鋁生產穩定、連續的工藝特點,電解鋁工業對于供電系統的穩定性有著極高的要求。通過電解槽輸出端能量流調節技術,開發適應寬幅柔性的電力輸入,使電解槽擺脫對電力穩定性的高依賴性要求,從而可使電解鋁廠成為大容量的“虛擬電池”,也使得波動較大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直接用于電解鋁生產成為可能。對于全部使用自備電的山東省電解鋁行業而言,通過電解槽蓄能調峰技術消納可再生能源,是改善能源結構的有效途徑。惰性陽極技術。惰性陽極是將炭陽極更換為金屬等材質
56、的惰性陽極,以避免電解過程中炭陽極消耗產生的直接碳排放,能帶來約 1.5t.CO2/t.Al 的減排效果。但是,惰性陽極將使電解過程的電耗增加約 3000kWh/t.Al。電解過程中的炭陽極消耗是放熱反應,為電解過程提供了能量,使用惰性陽極后,這部分能量需要通過增加電能輸入進行補充。如果采用清潔能源,配合使用惰性陽極,可以帶來 1.5t.CO2/t.Al 的減排;但是如果使用的是火電,多消耗的 3000kWh/t.Al 的電力將增加 2.34t.CO2/t.Al 碳排放,電耗增加帶來的增排超過惰性陽極帶來的減排。因此,使用惰性陽極技術需在使用清潔能源的前提21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
57、徑研究下才有意義。5.2.5“十四五”減煤潛力測算電解鋁行業通過實施產能轉移、推進節能技改、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等措施,“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形成減煤 2420 萬噸的潛力。表5-2 電解鋁行業減煤潛力測算表實施路徑具體措施預期目標減煤潛力產能轉移 推進企業產能轉移順利進行產能降至450萬噸2200萬噸節能技改 降低空槽率 推進電解槽節能改造 推進余熱回收利用電解鋁50%產能達到標桿水平20萬噸發展清潔能源 發展分布式能源 探索自備電入網2025年清潔電比例達到8%200萬噸合計2420萬噸5.3 化工行業“十四五”是山東化工產業實現變革重塑、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要不斷優化布局、壯大集群、完善鏈
58、條、做強園區,打造高端化工產業體系,促進山東化工產業高端、綠色、可持續發展。5.3.1 嚴控主要產品產能,優化產能布局淘汰低效落后產能?!笆奈濉?,要聚焦氯堿、合成氨、合成材料等主要化工行業,對照行業先進水平,開展全面梳理排查,對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且改造升級無望、手續煤控研究項目22不齊備且無法完善的化工企業,依法依規予以關閉。新建項目嚴格執行產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氯堿行業淘汰不屬于廢鹽綜合利用的隔膜法燒堿生產裝置、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的燒堿生產裝置,未完成膜極距改造、不在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的燒堿企業;合成氨行業,堅決淘汰半水煤氣氨水液相脫硫、天然氣常壓間歇轉化工藝制合成氨。推進兼并重組,優化
59、產能布局。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總量控制的要求,爭取將化工園區縮減到 100 個以內,逐步扭轉化工產業布局不合理、化工園區散亂的現狀;同時加快園區外企業搬遷入園,對于園區和重點監控點外的企業,要嚴格限制在原有廠區內新增產能,新增產能一律進入經過認定的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區,引導和倒逼企業逐步實現搬遷入園。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優化氮肥企業布局,推動合成氨能力較小、無法實施煤氣化改造的企業,逐步調整產品結構,有序退出氮肥行業,實現產能向優勢骨干企業集中。促進化工企業高水平集聚發展。推動化工園區規范化發展,依法依規利用綜合標準倒逼園區防范化解安全環境風險,加快園區污染防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園區污
60、水管網排查整治,提升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水平。引導園區內企業循環生產、產業耦合發展,鼓勵化工園區間錯位、差異化發展,與冶金、建材、紡織、電子等行業協同布局。5.3.2 加大力度實施技術變革,不斷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先進節能技術,推進節能技改。采用以粉煤加壓氣化、新型水煤漿氣化等先進煤氣化技術對現有固定床氣化裝置進行改造,提高合成氨等行業的能效水平。鼓勵企業通過開展煤制合成氣體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發揮煤基多聯產的技術優勢和原料來源可以是多樣性的優勢,大力推廣先進煤基多聯產技術。擇優選用粉煤氣流床加壓氣化技術、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水煤漿水冷壁氣化技術等。加快推廣高效低壓氨合成技術、原料氣凈化技
61、術等,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強系統節能減煤觀念,推進能源梯級利用。采用熱泵、熱夾點、熱聯合等技術,加強工藝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提升中低品位熱能利用水平,推動用能設施電氣化改造,合理引導燃料“以氣代煤”,適度增加富氫原料比重。鼓勵企業因地制宜、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綠氫”,推進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產業耦合示范,鼓勵開展二氧化碳規?;都?、封存、驅油和制化學品等示范。推廣應用高效壓縮機、變壓器、新型高效鍋爐和換熱器等高效節能設備,推動鍋爐等用能設備節能改造。5.3.3 提高清潔能源占比鼓勵依托園區、企業及周邊資源條件,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等非煤電力,提升可再生電力及熱力使用比重,提高非煤能源占
62、比,間接減少煤炭消費。對非不可替代熱源的熱電機組予以堅決淘汰,不可替代熱源進行技術變革,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3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5.3.4 加大先進節能技術研發力度加快研發應用高性能復合新型催化劑,加快高效煤氣化爐、合成反應器、高效精餾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高效降膜蒸發技術等裝備研發應用。加快自主化成套大型空分、大型空壓增壓機、大型煤氣化爐示范應用。推動綠氫與煤化工項目耦合等前沿技術開發應用。推進離子膜法工藝處理高含鹽有機廢水技術研發應用,使燒堿生產成為煤化工、農藥、精細化工等行業廢水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技術,實現行業協同綠色發展。5.3.5“十四五”減煤潛力測算化工行業通過優
63、化產能布局、開展節能技改、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等措施,“十四五”預計可形成減煤 650 萬噸的潛力。表5-3 化工行業減煤潛力測算表實施路徑具體措施預期目標減煤潛力優化產能布局 淘汰低效落后產能 新建產能嚴格執行減量置換合成氨、尿素、燒堿產能分別下降至600萬噸、700萬噸、850萬噸300萬噸推進節能技改 推廣先進高效節能技術 加強余熱余壓利用 推廣高效節能鍋爐、換熱器、風機、汽輪機等先進設備合成氨、燒堿等主要化工產品能效水平全部達到基準水平,達到標桿水平產能占比達到30%以上150萬噸調整能源結構 根據企業廠區及周邊資源發展分布式能源清潔電占比提高8%200萬噸合計650萬噸煤控研究項目245
64、.4 水泥行業“十四五”時期,山東省水泥行業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以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以節能、減排、降碳為重點任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培育優良產業生態,促進山東省水泥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5.4.1 嚴控熟料和水泥產能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熟料和水泥產能,到 2025 年,除特種水泥和化工配套水泥生產線外,2500 噸/日及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整合退出,直徑 3.2 米及以下水泥磨機全部整合退出。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產能,嚴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產能轉入。新建產能按照相關標準嚴格執行減量替代,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規模不得低于 4000 噸
65、/日,新建水泥磨機直徑不得小于 3.8 米。預計 2025 年通過產能減量置換可實現減煤約 200萬噸。5.4.2 加快調整原燃料結構推進非煤燃料替代。水泥熟料生產需要經過高溫煅燒,會消耗大量的煤炭。因此,水泥行業可探索通過利用廢輪胎、衍生燃料、生物質燃料、廢油及溶劑、生活垃圾、市政污泥等作為替代燃料。目前全省水泥企業燃料替代率較低,通過加強非煤燃料替代是減少煤炭消費的有力措施。加大固廢利用。從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碳排放的角度來看,要大力鼓勵水泥行業采用電石渣、脫硫石膏、粉煤灰、冶金渣尾礦等工業廢渣替代傳統石灰石原料,逐步提高工業廢渣替代石灰石的比例,爭取實現完全替代石灰石。5.4.3 加大
66、力度實施節能技改推廣先進節煤技術。在全省熟料企業中大力推廣高效能熟料燒成關鍵技術六級預熱器、高效煤粉燃燒器技術、富氧煅燒技術、第四代冷卻機技術、高性能保溫技術、耐火襯料技術等先進節能技術。通過這些手段,可實現熟料單位產品節煤約 5%。推廣先進節電技術。采用輥壓機預粉磨技術對落后的生產工藝進行改造,充分發揮水泥球磨機的研磨能力,提高生產系統效率。推廣立磨粉磨生料水泥技術、輥壓機終粉磨生料技術、輥壓機+管磨聯合粉磨水泥技術、水泥分別粉磨技術、水泥立磨粉磨技術、變頻調速改造技術等節能技術。通過這些手段,可實現水泥單位產品節電約 10%。25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5.4.4 提高清潔
67、能源占比“十四五”期間,水泥行業可通過發展分布式新能源等方式,進一步減少煤電占比,提高清潔能源占比。預計到 2025 年,隨著全省電力結構的調整以及企業主動發展新能源的意識越來越強,水泥行業煤電占比可降低約 8%。5.4.5 推進兼并重組,貫徹錯峰生產提高兼并重組力度,增加低煤耗高產量生產線運轉率。提高水泥粉磨企業集中度并淘汰落后水泥粉磨產能,鼓勵創新企業間兼并重組模式,支持相互參股、委托經營、資產交換等方式的市場整合,以優化市場布局,提高市場集中度,增加低煤耗高產量生產線運轉率。堅持錯峰生產。貫徹落實國家工信部、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的通知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省生態環境
68、廳關于嚴格落實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的通知工作部署,落實水泥行業常態化錯峰生產,是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創新舉措。錯峰生產能夠有效控制水泥熟料產量,促進水泥行業穩增長、增效益。5.4.6“十四五”減煤潛力測算水泥行業通過產能減量置換、調整原燃料結構、開展節能技改、加大清潔電力比例等措施,“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形成 380 萬噸的減煤潛力。表5-4 水泥行業減煤潛力測算表實施路徑具體措施預期目標減煤潛力產能減量置換 淘汰落后熟料及水泥產線 新建產能嚴格執行減量置換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整合退出;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全部整合退出200萬噸調整原燃料結構 非煤燃料替代(廢輪胎、生活垃圾等)
69、固廢利用(工業廢渣替代石灰石)替代燃料比例達到5%40萬噸節能技改 加強能效對標,限期進行節能改造 推廣先進節煤、節電技術熟料能效全部達到基準水平,30%達到標桿水平70萬噸使用清潔電 根據企業廠區及周邊資源發展分布式能源清潔電占比提高8%70萬噸合計380萬噸煤控研究項目265.5 石化行業“減油增化”是石化行業的發展趨勢,在轉型過程中,石化企業應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從產能控制、原料優化、工藝改革等方面推進石化行業節能降耗。5.5.1 嚴格控制煉油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規定,加速淘汰 200 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采用明火高溫加熱方式生產油品的釜式蒸
70、餾裝置等。加快淘汰環保不達標、產品質量差、安全生產存在重大隱患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對能效水平在基準值以下,且無法通過改造升級達到基準值以上的煉油產能,通過上優汰劣、上大壓小等方式加快退出。引導一次加工能力小的中小企業,利用現有土地、人才、資產等轉產特種油品、化工新材料以及精細化工產品等,逐步退出原油加工領域。嚴格產能減量置換。通過開展資產剝離與優化組合、削減傳統煉化領域投資、逐步淘汰落后低效產能等措施,加快煉化業務的整合與優化,嚴格執行煉化行業產能置換比例,確保煉油產能只減不增。到 2025 年,加工能力 500 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引導和支持地
71、方煉化企業向基地、石化園區以及港口條件好的區域轉移改造,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鼓勵和支持地方煉化企業探討建立企業聯合體,拆除或者關閉小裝置,將各自的指標原油、劣質重油資源集中加工、利益分成、利用拆除或者關閉后空閑土地、部分閑置設備共同發展深加工產業或者其它產業的運行機制,推進布局優化。5.5.2 推進煉化一體化發展小煉油大化工將是山東省“十四五”石化行業發展趨勢,山東省正按照“一超多強”(一超指裕龍島項目,多強指山東其他煉化企業)的思路布局煉化版圖。推進石化行業從生產成品油為主、大宗石化原料為輔的模式,加速向多產高附加值產品和延伸石化產業鏈條的煉化一體化轉變,推動產業高端化、集群化、精細化發展。
72、鼓勵和支持企業按照煉化一體化發展思路,延長石化產業終端,積極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形成良性循環產業鏈。按照煉化一體化模式發展,可在供水、供熱、供電、節能、環保及安全等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方面實現共享,節省建設投資 10%以上,提高節能減排效果 15%左右。隨著山東省落后產能的整合轉移以及推進煉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產業流程不斷優化,也會帶來能耗降低,單位原油加工量能源消耗也會相應降低。27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到 2025 年,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 40%左右,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地煉行業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煉化一體化、規模集約化程度明顯提升,
73、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產業鏈,實現由“一油獨大”向“油化并舉”的轉變。行業發展質量和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煉化一體的精細化工、綠色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世界級產業基地。5.5.3 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十四五”期間,石化行業可通過發展分布式新能源等方式,進一步減少煤電占比,提高清潔能源占比。預計到 2025 年,隨著全省電力結構的調整以及企業主動發展新能源的意識越來越強,石化行業煤電占比可降低約8%。但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建成投產,石化行業總用電量將進一步增加。雙重因素疊加,預計 2025 年石化行業用電所產生的間接煤炭消費將基本與 2020 年持平。5.5.4 加強節能技
74、改,提升工藝能效水平提高產品轉化率。遵循“油氣資源分子工程與分子管理”理念,開發應用“煉油轉化工”深加工技術,強化催化劑研發和創新工藝技術,從分子角度高效利用與優化工藝過程,煉化產品結構從多產燃料油轉為多產低碳烯烴,繼而對烯烴產業鏈進行優化設計,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過程能耗。推廣高效節能工藝設備。推廣重油高效轉化技術,提高輕質油收率,包括渣油加氫技術、重油加氫與催化裂化雙向組合技術、選擇性加氫工藝與選擇性催化裂化工藝集成技術、淺度溶劑脫瀝青-脫瀝青油加氫處理-催化裂化技術等。推廣清潔燃料生產關鍵技術,包括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技術、柴油超深度加氫脫硫技術等。推廣新型反應器和加熱爐、高效精餾和氣固分
75、離裝備、反應分離耦合技術等先進技術和裝備。加強能源梯級利用。開展石化企業蒸汽動力系統診斷與優化,考慮全廠實際情況的蒸汽平衡配置優化,推動蒸汽動力系統、換熱網絡、低溫熱利用協同優化,推廣再生器取熱系統、再生煙氣余熱回收、中壓蒸汽能量梯級利用等技術,加強工藝余熱、余壓回收。推進精餾系統優化及改造,采用智能優化控制系統、先進隔板精餾塔、熱泵精餾、自回熱精餾等技術,優化塔進料溫度、塔間熱集成等,提高精餾系統能源利用效率。推廣高效空氣預熱器、高效換熱器、高效煙機等,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5.5.5 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推進原燃料多元發展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加大力度開發懸浮床加氫技術、超重原油及油砂瀝青的沸騰
76、床加氫裂化技術,重點攻克石油高效轉化與綠色化工技術;攻克石油化工過程強化及其裝煤控研究項目28備技術、全廠能量系統優化節能技術、煉化企業“三廢”資源化利用技術等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生產催化丙烯技術、混合碳四脫氫技術等,為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推進高碳燃料向低碳/無碳燃料轉型。按照“零碳、低碳”能源替代“中碳、高碳”能源的思路,在技術經濟可行的前提下,實施燃氣鍋爐替代燃煤鍋爐改造工程。開展電加熱蒸汽裂解爐技術和裝備研發,著力破解電氣化率提升瓶頸?;诂F有裝置,開展生物航煤、生物柴油等生產技術研發示范,降低油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推行“綠氫煉化”發展模式。氫氣無論是作為煉化工藝過程的原料還
77、是化工產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布局可再生能源發電-綠電制氫-儲氫-綠氫利用等項目,同時增加綠電、綠氫等低碳能源占比,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5.5.6“十四五”減煤潛力測算“十四五”期間石化行業將大力優化產能布局、促進煉化一體化發展、開展節能技改,但隨著裕龍島等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建成投產,將帶來部分煤炭增量,預計“十四五”石化行業將增加煤炭消費 255 萬噸。表5-5 石化行業減煤潛力測算表實施路徑具體措施預期目標減煤潛力/煤炭增量優化產能布局 推動地煉產能壓減 新建產能嚴格減量置換通過減量置換壓減地煉產能4000萬噸/年減少30萬噸節能技改 加強對標,限期進行節能改造 加強能源梯級利用 推
78、廣高效轉化技術、新型反應器、高效精餾等先進技術和裝備煉油產能全部達到基準水平,40%達到標桿水平減少15萬噸提升清潔能源占比 推進天然氣等替代燃煤 發展分布式光伏清潔電占比提高8%0萬噸(與用電增量相抵消)煉化一體化發展 降低成品油收率 大力發展基礎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成品油收率降至40%左右;實現“油化并舉”增加300萬噸合計增加255萬噸6 加工轉換環節助力煤炭壓減相關舉措煤控研究項目30加工轉換中涉及到煤炭加工轉換的主要有火力發電、供熱、煤炭洗選、煉焦、制氣、煤制品加工環節。其中火力發電、供熱和煉焦是加工轉換中最主要的用煤環節,約占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的 80%。雖然加工轉換環節是將煤炭
79、加工轉換后送往終端消費,但也是大量煤炭的直接消費環節,對這些環節的煤炭消費及加工轉換效率也需提出更高要求。6.1 電力熱力電力熱力環節要堅持先立后破,做好“加法”與“減法”,同時做好服務保障支撐?!凹臃ā狈矫嬷饕ù罅嵤┣鍧嵞茉刺娲?、擴大省外來電、推進工業余熱應用等;“減法”方面主要包括控制煤電產能規模,推進煤電運營質量等;服務保障支撐主要包括提升消納能力支撐、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等。嚴格控制煤電裝機總量。加快完成落后煤電機組的淘汰,持續優化調整存量煤電機組。在確保電力、熱力接續穩定供應的前提下,一是通過關停機組但不拆除設備作為應急備用電源,退出一批煤電機組;二是對于服役期屆滿的 30 萬千
80、瓦級及以下煤電機組,不予延壽、實施關停。同時,推進 30 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 15 公里范圍內的落后燃煤小熱電機組(含自備電廠)關停整合。新建煤電機組要嚴格執行產能、煤炭等減量替代,并按照國際先進能效水平建設。到 2025 年,全省煤電裝機總量控制在億千瓦左右。不斷提升煤電機組能效水平。開展煤電行業能效對標工作,加大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結果運用力度,充分挖掘現有機組運行能力。對供電煤耗在 300 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上的煤電機組,加快創造條件實施節能改造,推進 60 萬千瓦及以下等級亞臨界、超臨界機組推廣采用汽輪機通流部分改造技術,對具備條件的機組大力推廣冷端優化和煙氣余熱深度
81、利用技術,積極推進火力發電機組輔機設備變頻改造,以技術改造實現火電機組節能降耗?!笆奈濉逼陂g,全省供電煤耗累計下降 5-10 克標準煤/千瓦時。積極發展新能源。在充分挖掘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傳統利用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模式新業態,如充分利用廢舊礦區、荒山、閑置地、灘涂等資源,大力發展“光伏+”模式;依托全省較多工業園區的基礎,按照宜建盡建、就近消納的原則,積極布局分布式光伏與工商業建筑一體化發展。鼓勵發展“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支持分布式光伏規?;_發試點建設。積極有序推進核電項目建設,加快核能綜合利用示范推廣。持續推進“外電入魯”提質增效。堅持高效利用存量和高質量發展增量相結
82、合,持續提高省外來電規模。提高既有通道利用水平,有序推進新通道建設,優化調整配套電源結構,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到 2025 年,省外電量力爭達到 1500 億千瓦時。31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大力推進工業余熱應用。深化供熱體制改革,推進管網建設運營與熱源供應脫鉤,暢通工業余熱入網渠道。深入挖掘 30 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供熱潛力,提升鋼鐵、電解鋁、石化等行業排渣余熱、煙氣余熱等余熱資源的利用能力,鼓勵利用高效換熱器、熱泵等先進節能技術,從源頭減少余熱資源損失,探索全流程工業余熱回收模式,推進工業余熱逐步替代燃煤供熱。到 2025 年,新增工業余熱供暖面積力爭達到 1.65
83、 億平方米。提升消納能力支撐。結合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布局,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增強電網運行調節能力,實現無差別接入并網。積極發展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局域網和直流配電網,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終端直接應用規模。有序發展抽水蓄能,積極推動儲電、相變材料儲熱等儲能方式規?;痉?,新建集中式風電、光伏項目按比例配建或租賃儲能設施,全面提升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的應用水平。到 2025 年,建設 450 萬千瓦左右儲能設施。加強需求側管理。依托國網山東電力,聚焦需求響應精準化,匯集工業、樓宇、客戶側儲能、充電樁等各類可調資源,挖掘需求側負荷削減與靈活性調節潛力,擴大常態化需求響應能力,保障
84、電力供需平衡與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支持建設能源互聯網,打破源-網-荷-儲數據壁壘,整合系統運行、市場交易和用戶用電數據,實現需求響應資源的智能調控。6.2 煉焦煉焦環節要繼續推進產能壓減和整合轉移,促進鋼焦一體化發展,助力全省煤炭壓減。推動“鋼焦一體化”布局。加大力度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 5.5 米焦爐及熱回收焦爐,有序推動炭化室高度 5.5 米及以上焦爐減量置換。推進“以鋼定焦”“以煤定產”,嚴禁省焦外調,將焦鋼比穩定在 0.4 左右。單獨廠區 100 萬噸以下的獨立焦化企業,通過政策引導等手段加快推動產能的整合轉移。開展節能改造,提升加工轉換效率。加大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推廣應用干熄焦、上升管余
85、熱回收、循環氨水及初冷器余熱回收、煙道氣余熱回收等先進技術,探索多余熱耦合利用方式。完善智能化管理體系,加快推進精準加熱自動控制技術的普及應用,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強技術攻關。發揮焦爐煤氣富氫特性,開展焦爐煤氣重整直接還原煉鐵研究應用。引導符合規劃要求的焦化企業圍繞焦爐煤氣(氫氣)綜合高效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粗苯精制等技術路徑,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化產比重。7 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 協同減煤路徑分析33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7.1 行業間相關性分析7.1.1 加工轉換環節與終端消費相關性分析(1)電力熱力與重點耗煤行業終端消費相關性電力熱力作為最重要的能源加工轉換部門,
86、其生產的電力熱力主要去往終端消費環節進行消耗,且大部分電力熱力是由工業領域消耗的。工業領域消耗了 79%的火電和 77%的熱力,其中,鋼鐵、化工、石化、電解鋁、水泥 5 大重點耗煤行業,消耗了47%的火電及 52%的熱力,這部分電力熱力大多通過煤炭加工轉化而來。圖7-1 電力熱力加工轉換與其他行業的關系(2)煉焦與重點耗煤行業終端消費相關性煉焦是將煤轉換為焦炭的能源加工轉換部門,生產的焦炭約 85%用于鋼鐵行業,約15%用于化工行業。煉焦與鋼鐵行業緊密相關,鋼鐵產量的變化,將會直接導致對焦炭需求的變化。同時,隨著長鏈條鋼鐵產能的壓減,短鏈條產能的增加,也將會導致焦炭需求量的減少?!笆奈濉币矊?/p>
87、繼續嚴控省焦外調,全省焦鋼比將控制在 0.4 左右,鋼鐵和焦炭產能,將趨于愈加合理的正相關發展趨勢。煤控研究項目34圖7-2 煉焦加工轉換與其他行業的關系7.1.2 重點耗煤行業對加工轉換環節的影響(1)終端用電需求的影響鋼鐵行業電爐煉鋼等終端用電設備的發展將導致用電量大幅增加,會給電力行業減煤帶來較大壓力。電解鋁行業產能的大量轉移,將會導致用電量大幅減少。隨著產能轉移的逐步實現,將會導致自備電嚴重過剩。這勢必會促進電解鋁行業自備電廠的整合淘汰。(2)超低排放改造的影響“十四五”階段,山東省鋼鐵、水泥、焦化等行業及燃煤鍋爐將全面實行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的實施意味著將增加終端用電量,這也導
88、致了減排和節能間的矛盾。要改變這種矛盾,唯有加大電源結構轉型力度,增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量,才能有效緩解由超低排放改造導致的用電量增加與減煤降碳間的矛盾。7.1.3 石化行業“油頭”與“化尾”間相關性“十四五”期間,山東將加大力度整合地煉企業,全省煉油產能將大幅壓減,石化前端能耗煤耗會有所下降。但隨著石化化工行業強鏈補鏈的不斷推進,石油精深加工能力不斷提高,接續產業不斷壯大。后端化工產品加工能力的提升,將會增加部分能耗和煤耗,“十四五”階段,煉油端能耗的減少不足以抵消后端產能增加帶來的能耗,行業整體能耗會有小幅增加。35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7.2 行業間協同減煤分析7.2
89、.1 促進重點耗煤行業間高水平耦合發展以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聚集區為重點,引導聚集區內企業循環生產、產業耦合發展,鼓勵錯位、差異化發展,統籌化工、冶金、建材等行業協同布局。通過行業間耦合發展,可以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從而進一步推動節能降碳成效。加快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等行業耦合發展,提高磷石膏、鈦石膏、氟石膏、脫硫石膏等工業副產石膏、電石渣、堿渣、粉煤灰等固廢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加強磷鉀伴生資源、工業廢鹽、礦山尾礦以及黃磷尾氣、電石爐氣、煉廠平衡尾氣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有序發展和科學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動廢塑料、廢棄橡膠等廢舊化工材料再生和循環利用。圖7-3 重點耗煤行業間耦合發
90、展示意圖7.2.2 推進重點耗煤行業與其他行業、領域間協同減煤除重點耗煤行業間可以通過耦合發展實現協同減煤外,重點耗煤行業與工業其他行業、以及建筑供暖等領域間也可以通過開展余熱回收利用及發展各種方式的儲能設施來實現協同減煤降碳,從而提高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煤控研究項目36從重點耗煤行業與工業其他行業以及農業、服務業、居民生活等的相關性來看,重點耗煤行業一方面消耗通過電力熱力加工轉換得到的電力和熱力,另一方面重點耗煤行業本身作為高耗能行業,會產生大量的余熱余壓,這部分熱力可以通過余熱回收利用用于造紙、食品、輕紡等其他工業行業和建筑供暖,通過挖掘重點耗煤行業的余熱資源,提高整個煤炭利用全流程的利用
91、效率,從而實現節能減煤。此外,儲能作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環節,未來也將在蓄熱蓄電調峰中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減少煤電消耗。圖7-4 行業間協同減煤降碳示意圖37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7.3 重點耗煤行業間接減煤路徑7.3.1 提升節能管理水平建立企業能源管理中心,以全局平衡為主線,以集中扁平化調度管理為基本模式,以基于數據的客觀評價為基礎,實現在既有裝備及運行條件下的優化管控,顯著改善企業能源系統的管控水平,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能源管理中心借助于完善的數據采集網絡獲取管控需要的過程數據,經過處理、分析、預測,結合生產工藝過程的評價,在線提供能源系統平衡信
92、息或調整決策方案,使平衡調整過程建立在科學的數據基礎上,保證能源系統平衡調整的及時性和合理性,使企業生產工序用能實現優化分配及供應,從而保證生產系統的穩定和經濟運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3.2 加強生產各環節的智能化管控智能化工藝過程控制和嚴格執行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基于信息化技術引進,使工藝設備管理更加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為實現監督整個生產工藝過程提供條件,發揮每臺設備最大運行效率,實現理念、生產、管理、科技和生活多方面節能。7.3.3 建立協同創新平臺支持骨干企業按照“產業牽引,創新驅動,技術突破,利益共享”的原則,建立協同創新平臺,促進先進節能低碳技術的集成創新和成果轉化,提
93、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行業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加快重點耗煤行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促進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7.3.4 強化統計監測與核查完善全省統一的重點企業能耗數據直報平臺,加強統計能力建設,健全省、市、縣級能源消費統計體系,強化第三方機構核查,建立各市、重點耗煤行業能源消費數據定期公布制度,做好數據共享和監測。制定嚴格的數據審核制度,加大對企業瞞報、漏報數據行為的懲罰力度,建立能耗、煤炭消費數據誠信黑名單機制。8 山東省重點耗煤行業 減煤政策建議39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8.1 建立科學合理減煤政策體系積極對接國家關于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快落實原料
94、用煤不再計入煤炭消費總量考核要求。優化煤炭壓減任務分解方法,結合重點行業發展需求,充分考慮新建項目煤炭增量等實際情況,統籌分配煤炭壓減任務。同時,為有效落實保穩保供政策要求,探索對部分煤電機組煤炭消費實施省統一管理調控。8.2 完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煤炭壓減統籌謀劃、系統推進行業間減煤。建立統籌發展觀,樹立減煤是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重要手段的意識,徹底扭轉簡單粗暴“一刀切”的減煤模式。在開展產業布局調整、園區規劃建設等工作時,統籌考慮企業間、行業間、區域間能源資源的協同利用模式,大力提升能源資源的循環利用水平,使能源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完善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建立廢鋼、再生鋁、輪胎
95、等固廢回收利用體系,促進資源作為原料和燃料進行循環利用。積極引導大型企業建立完善自身回收體系或與當地大型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企業密切合作,使廢舊資源回收行業走向規?;?、產業化。推進供熱體制改革,大力推動工業余熱供暖。統籌供熱資源和熱負荷需求,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將工業余熱納入城鎮規劃熱源。有序推進供熱“一城一網”建設,形成以工業余熱、可再生能源、燃煤熱電聯產、燃氣調峰熱源和燃煤鍋爐等多種能源綜合利用的供熱系統,實現多熱源聯網聯供和調峰互備。建立協同機制,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重點耗煤行業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開展重點耗煤行業清潔生產改造。積極開展綠色制造,推廣綠色設計,探索產品設計、生產工藝、
96、產品分銷等全產業鏈綠色化,加快推動重點耗煤行業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流程綠色發展。鼓勵重點耗煤行業企業探索多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技術工藝,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應用。創新監管機制,提升煤炭管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能源、煤炭消費情況聯煤控研究項目40席會議制度,加強行業指導和監管。加強對重點耗能行業煤炭消費情況的監管,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監管意見建議。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建立問題清單臺賬,明確整改責任、整改措施和時限要求,適時開展“回頭看”,確保問題整改取得實效。充分發揮有關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8.3 科學引
97、導企業積極主動減煤推動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結果應用。持續開展山東省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建立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機制,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對重點耗煤行業采取“存量整合,只減不增”的政策,鼓勵行業“上大壓小”“上新壓舊”,推動產業布局優化調整和企業兼并重組。根據評價結果,將企業劃分為優先發展、鼓勵提升、監管調控、落后整治 4 類,保障優先發展類企業用能,推進落后整治類企業節能改造或淘汰出清,在融資、用地、用電等方面實行更嚴格的管控制度。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引導重點企業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積極推動其按時完成配額履約清繳工作。提升碳排放監管能力水平,將碳排放管理納入智慧環保信息化建
98、設,加強碳數據的采集、留存、核算、驗證。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提高企業節能降碳的主動性,倒逼落后產能加速退出,提高行業整體發展水平。推進用能權有償使用。進一步完善全省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登記制度,完善交易平臺,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量交易。探索建立市場化用能新機制,實行新上高能耗項目有償獲取用能權、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有償出讓用能權制度。完善能源價格調控機制。完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電價政策,清理“兩高”項目優惠電價。按照單位能耗產出效益評價結果,對重點耗能行業實施差別化電價。持續深化燃煤發電、燃氣發電等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對重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執行兩部制上網電價政
99、策。對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燃氣機組自發自用電量,暫免收系統備用費。41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8.4 加大財稅金融對重點耗煤行業的支持力度強化財稅政策支持。統籌資金加大對節能減煤重大行動、重大示范、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強化財政激勵、稅收引導功能,支持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支持產能出清的企業轉型升級。制定落實配套費減免等財政獎補政策,有力推進落后產能淘汰。深化財政資金“綠色門檻”制度,強化落實節能降碳領域稅收優惠政策和環保稅減免政策,加快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鼓勵各地根據企業煤炭削減量、低效產能壓減情況和重大減煤工程實施時序給予資金支持。對從事符合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政策條件
100、的項目、企業和個人依法依規實施稅額抵免、所得稅減免、增值稅即征即退等稅收優惠。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創新投融資渠道,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監管的結構調節作用,用足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強化金融督導作用,運用市場化機制,充分發揮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碳金融、綠色信貸等金融工具作用,增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能力。制定高耗能行業企業“白名單”,引導銀行機構實施有保有壓差異化信貸政策,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多樣化融資支持。大力發展轉型金融,打造多層次轉型金融服務體系,鼓勵更多機構參與轉型金融活動,為重點耗煤行業開展節能技改等提供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
101、杠桿率,縮短融資鏈條。8.5 強化重點耗煤行業科技創新引領強化重大前沿技術研發應用??萍紕撔率峭苿有袠I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重點耗煤行業要瞄準能效提升和低碳前沿技術,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致力于技術源頭整體性的理論研究和產業創新,加強節能低碳技術研究和推廣產業化應用,以科技賦能為提升行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綠色低碳化水平拓展新的增長空間。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加強綠色低碳基礎理論、基礎方法、基礎材料研究。集中力量開展復雜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控制、大容量風電、高效光伏、大容量電化學煤控研究項目42儲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碳捕捉、利用和封存等關鍵技術攻關。大力推進鋼鐵、電解鋁、水泥、石化化工行業
102、先進節能技術的研發及示范應用。加大重點耗煤行業科技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構建與新能源、新材料、新業務強相關的重點耗煤行業技術人才培育體系,逐步建立各行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穩步提升重點耗煤行業的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推進生產技術和節能降耗技術的迭代升級,持續降低能耗及碳排放強度。43山東省“十四五”重點耗煤行業減煤路徑研究參考文獻1.王奕涵,溫宗國.鋼鐵行業節能減排路徑分析與優化J.環境影響評價,2020,42(04):22-26.DOI:10.14068/j.ceia.2020.04.005.2.韓巍,李秀娟.化工工藝中節能降耗技術應用與優化路徑探析J.化工管理,2019(19):202-203.3
103、.朱 兵 兵,鄭 志 龍,鄒 興 芳.水 泥 企 業 碳 減 排 技 術 路 徑 淺 析J.水 泥,2021(10):4-5.DOI:10.13739/11-1899/tq.2021.10.002.4.杜心,謝文俊,王世興.我國鋁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路徑研究J.有色冶金節能,2021,37(04):1-4.DOI:10.19610/11-4011/tf.2021.04.001.5.溫宗國,李會芳.中國工業節能減碳潛力與路線圖J.財經智庫,2018,3(06):93-106+143-144.6.李亞飛.低碳經濟背景下電力行業節能減排路徑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1(04):89-90.7.國務院.
104、“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發202133號.2021.12.8.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發改產業20211609號.2021.11.9.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發改產業2022200號.2022.2.10.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規2021212號.2021.12.11.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原202234號.2022.4.12.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鋼鐵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魯工信化工
105、2021214號.2021.11.13.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化工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魯工信化工2021213號.2021.9.14.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魯工信發20217號.2021.11.15.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魯政字202112號,2021.8.16.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魯政字2021143號,2021.8.17.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8年).魯政字2018204號,2018.9.聯系我們地址:中國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 38 號泰康金融大廈 1706郵編:100026電話:+86(10)5927-0688傳真:+86(10)5927-再生紙印刷2 02 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