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際投行:2022年創新藥行業研究報告(2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千際投行:2022年創新藥行業研究報告(25頁).pdf(2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第一章 行業概況創新藥,也稱為原研藥,是一個相對于仿制藥的概念,指的是從機理開始源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數據作為上市依據,首次獲準上市的藥物。新藥上市要經歷化合物的發現和研究、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和上市后研究幾個研究階段,其中關鍵的審核流程包括臨床研究申請和審核、新藥注冊申請和審核。圖:國內創新藥上市流程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1.1 全球創新藥行業發展現狀全球創新藥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7384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8487億美元,CAGR為3.5%,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345億美元。圖:全球創新藥市場規模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2
2、021年,美國在全球創新藥銷售額的占比超過一半,而其他發達國家中,歐洲五國占比達到16%,日本韓國占比達到8%,中國僅3%,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創新藥的研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性,從I期臨床到獲得FDA批準上市的成功率平均僅為7.9%,意味著藥企需要至少布局12款藥物中才有1款可能成功,因此研發投入較大。據統計,2021年全球創新藥的研發平均成本為20.06億美元,平均研發的時間周期為6.9年。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醫改啟動后,一級市場一度掀起創新藥投資熱潮,投資金額和數量快速增加。然而,隨著近期創新藥企業近年上市破發情況屢見不鮮,一二級市場嚴重倒掛,投
3、資回報率大幅下降,一級市場對這一板塊的熱情降溫,疊加宏觀經濟影響,2022年Q1的創新藥投融資創下近年新低,同比下滑幅度較大。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1.2 國內創新藥行業發展現狀我國獲批的創新藥數量近年來整體呈增長態勢,2021年國內共有89款創新藥獲批,其中生物創新藥31款,化藥創新藥46款,中藥創新藥12款。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從獲批創新藥的治療領域來看,2021年,我國獲批的創新藥主要集中在腫瘤、抗感染及心腦血管和代謝領域,分別占比27%、14%和12%。并且由于我國創新藥研發起步較晚,目前國內藥物銷售市場主要以仿制等其他藥物為主。2021年,我國創新藥銷售額占比僅18
4、%,其他藥物占比82%。但是我國創新藥逐步獲得國際認可。近年我國創新藥企業在license-out方面有較多成果,License-out項目數量快速提升,代表著部分產品和企業正在邁出國門,走向全球市場。圖:國內已申報的創新藥分類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第二章 商業模式和技術發展2.1 產業鏈圖:創新藥產業鏈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創新藥行業產業鏈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產業鏈上游參與主體為原材料供應商,主要包括相關專利提供商、制藥裝備提供商、醫學設備和器械提供商、實驗耗材提供商等。產業鏈中游參與主體是相關藥物生產商,包括大型跨國制藥企業、本土大型藥企和
5、初創企業;下游主要集中在全國各級醫療機構和院內DTP藥房。中上游企業具有強烈的創新需求和驅動力,成為整個產業價值創造的核心引擎。上游1、醫藥中間體醫藥中間體是醫藥化工原料至原料藥或藥品這一生產過程中的一種精細化工產品,化學藥物的合成依賴于高質量的醫藥中間體。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藥中間體市場規模達1996億元,2020年我國醫藥中間體市場規模達2090億元,同比增長4.71%;預計2021年我國醫藥中間體市場規??蛇_2208億元。重點企業有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南通宏慈藥業有限公司、浙江美諾華藥物化學有限公司等。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2、中藥種植中藥材指在漢族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
6、原生藥材,用于治療疾病。一般傳統中藥材講究地道藥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因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以致較同種藥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中藥材市場規模為1919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6.09%。重點企業有白云山、康美藥業、昆明制藥等。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中游1、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創新藥物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創新活動不斷釋放,逐步打破了國內創新藥研發的堅冰局勢,加快了行業發展速度。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創新藥市場規模達1325億美元,2020年我國創新藥市場規模達1400億美
7、元,同比增長5.66%;預計2021年我國創新藥市場規??蛇_1467億美元。重點企業有景峰醫藥、哈三聯、海翔藥業、華東醫藥等。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2、臨床試驗項目數量我國對創新藥物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企業的研發投入逐漸加大,助力了我國創新藥市場的蓬勃發展。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創新藥臨床試驗項目數量為10516個,2020年臨床試驗項目數量為13862個,同比增長31.81%。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下游1、應用領域使用情況從近5年引進的創新藥項目所處階段來看,在疾病領域腫瘤占比較大,占比達40.6%,其次是血液領域,占比達12.7%。圖:2021國內獲批創新藥分布(按
8、疾病領域分類)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2、醫藥零售(1)市場規模醫藥零售是指直接將藥品或服務銷售給個人消費者或最終消費者的商業活動,是藥品或服務從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最后環節。根據數據顯示,2011-2020年零售藥店的藥品銷售持續增長,醫藥分開大勢所趨,院外藥品零售市場規模持續擴增。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2)醫療機構創新藥最大的應用領域是醫療行業。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衛生機構數量為102.3萬個,2021年1-3月我國衛生機構數量為102.6萬個,同比增長1.72%。圖:中國醫院和醫療機構數量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2.2 商業模式 藥企本質的商業模式,是
9、要實現“制藥價值循環”,即包括藥物發現、臨床開發、生產、銷售四個步驟:藥物發現:藥物分子本身的靶點選擇、結構設計、劑型等因素是藥物臨床價值的起點;從靶點或者藥物分子設計優化開始,到成藥上市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短期內無法變現,但對企業的遠期潛力影響深遠;臨床開發:通過臨床試驗對分子的臨床價值進行驗證,臨床價值是實現商業價值的前提;進入臨床開發階段之后,藥物分子距離獲批上市又進一步,決定了企業的中期發展后勁強弱;生產:更大的生產規模意味著能夠覆蓋更多的患者,是商業推廣的堅實后盾;更低的生產成本則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高的利潤率和現金流,并且可以在未來可能的價格戰中占據優勢;銷售:企業的學術推廣是將
10、藥物分子的臨床價值變現的關鍵能力;銷售收入是決定企業短期業績增長的核心,也是產生現金流支持下一輪 藥物發現、臨床開發的驅動力。當藥企的四個經營環節能夠完善運行,產生正向的制藥價值循環,才是一個完善的創新藥企業商業模式。圖:制藥價值循環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光大證券圖:海外創新藥商業模式圖:國內創新藥商業模式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創新藥商業模式為銷售高毛利藥物,在海外能達到90%以上,國內目前則大致為80%。這些利潤投入研發,并且配合并購和引進項目。研發出的藥物上市享有專利保護,進行銷售進入循環。專利到期的藥物退出這個循環,在海外是專利懸崖,價格暴跌剩下一個殘值。國內則是仿制
11、藥集采。這個商業模式中國和海外最大的差異是新藥上市以后海外在專利保護期無需降價而國內想進入醫保需要進入醫保談判,這時候必須大幅度降價才有機會進醫保。2.3 技術發展對國內創新藥行業的各個專利申請人的專利數量進行統計,排名前列的公司依次為:科倫藥業、天士力、恒瑞醫藥、以嶺藥業、翰宇藥業、華海藥業等。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2.4 政策監管行政監管部門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設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為創新藥研發行業的直接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醫藥市場監管實行分級管理,藥品監管機構只設到省一級,藥品經營銷售等行為的監管由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統
12、一承擔。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療保障局也承擔部分藥品監管職能。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國家藥典委員會并制定國家藥典,建立重大藥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相互通報機制和聯合處置機制;會同國家醫療保障局等部門在醫療、醫保、醫藥等方面加強制度、政策銜接,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協同推進改革,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和醫療保障水平。自律協會為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工作內容主要包括:開展醫藥政策研究,為我國醫改事業、完善藥物政策和醫藥產業發展建言獻策;通過舉辦各種論壇、發布會、大型會議等活動,促進會員單位乃至整個醫藥產業的相互交流、創新發展;通過與國內外醫藥行業協會、企業、科研機構和外國駐
13、華使館合作,推動國際醫藥產業的多方位、多維度合作交流,為會員單位搭建國際交流平臺;踐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導精神,為會員單位拓寬醫藥創新投融資渠道、搭建合作平臺,推動社會資本加大對初創及研發型企業自主創新項目的投入,營造更有吸引力的醫藥創新投資環境;為會員單位提供醫藥信息搜集、整理、評價服務,包括編輯每日醫藥信息簡報、每周國際醫藥產業發展動態與研發信息簡報等內部電子刊物以及中國藥促會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服務平臺。2022年發布的主要行業政策有:2022年1月,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主要內容為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有序推動在新藥開發、疾病治療、農業生
14、產、物質合成、環境保護、能源供應和新材料開發等領域應用。2022年1月,工信部等發布“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主要內容為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創新產品研發。2022年1月,CDE發布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申請審評工作程序(試行)(征求意見稿),主要內容為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藥,滿足臨床用藥需求,及時總結轉化抗疫應急審評工作經驗,加快創新藥品的審評速度。2022年3月,CDE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單臂臨床試驗用于支持抗腫瘤藥上市申請的適用性技術指導原則意見的通知,單臂臨床試驗的研發策略顯著地縮短了新藥的上市時間;特別是近年來,許多新藥在臨床研究早期階段就顯現出非常突出的有效性數據,因此,越來越多
15、的研發企業希望采用單臂臨床試驗支持抗腫瘤藥物的上市申請。2022年4月,CDE發布藥物臨床試驗期間方案變更技術指導原則(試行),針對進行中的臨床試驗,試驗期間如申辦方希望更改研究終點、增減對照組可按規定的流程溝通審批后,繼續試驗,提高了臨床試驗的靈活性和成功率。2022年8月,藥監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將藥品專利鏈接制度將專利糾紛提前至藥品上市申請階段解決,有助于明確仿制藥知識產權的非侵權性,也有利于澄清原研藥的保護范圍。2020年10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專利法第76條首次確立了中國的藥品專利鏈接制度。征求意見稿第38條。第三章 行業估值、定價機
16、制和全球龍頭企業3.1 行業綜合財務分析和估值方法圖:指數表現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創新藥行業估值方法可以選擇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凈率估值法、市現率、P/S市銷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凈資產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現金流折現估值法、NAV凈資產價值估值法等。圖:恒瑞醫藥主營業務圖:藥明康德主營業務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3.2 行業發展和驅動因子(1)政策利好國家對于創新藥不斷給予政策支持,頒布如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實施意見、關于藥品注冊審評審批若干政策的公告等一
17、系列政策,引導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速創新藥審評、審批及上市的步伐,從上至下推動創新藥行業快速發展。從效果上看,相關政策對于新藥上市推進效果顯著。(2)海外人才回流國內第一批創新藥企業多為海歸人才參與支持建設,未來隨著國際形勢轉向保守,美國簽證收緊等影響,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創新藥人才歸國,將為創新藥行業帶來強大的技術支持。(3)技術輸出2019年共有11款國產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授權合作案例越來越頻繁,同年,國產抗癌藥澤步替尼(百濟神州生產)在美國上市,國內創新藥企業已具備對外技術輸出能力。大神認為隨著技術基礎長期不斷積累,未來我國創新藥技術輸出將呈現高速增長趨勢,這將為國內創新藥帶來新
18、的發展空間。(4)人口老齡化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并呈現出加速的狀態。據統計,中國老齡化速度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4年至2019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增長0.4億至1.8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對創新藥產業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大的市場空間,未來創新藥的需求將不斷加大。(5)居民醫療支付能力保障2015年至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從56.1%提升至60.6%,城鎮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城鎮醫保人口的增多,大家對醫療支出的意識加強,可負擔高昂創新藥藥品費用的人群不斷擴大,這些都為創新藥支付能力提供了保障。加之醫保目錄擴容,納入多種創新藥。有助于降低患者支付負擔,為創新藥提供了市場空間。(6)金融市場改革如香港
19、聯交所18A和注冊制的實施,為更多尚未盈利的創新藥企業提供了獲得長期融資的機會,使得社會資本市場可以參與創新藥行業的投資與發展,為創新藥行業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7)國內藥企創新轉型國內各類型藥企迎合政策利好,紛紛加速轉型步伐,通過自主研發、合作研發、收購合并等方式,不斷向創新藥業務領域深耕。2019年上半年我國研發型藥企數量達到301家,遠高于2018年底的262家。此外,國內醫藥研發支出快速增長,2013年至2018年,A股化學制藥、生物制藥板塊合計研發支出從59.6億迅速增長至242.3億。未來醫藥產業特別是創新藥板塊的研發支出還將不斷加速,國內藥企創新轉型正邁入快速道。3.3 行業風
20、險分析和風險管理表:常見行業風險因子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1)醫藥研發服務市場需求下降的風險行業業務依賴于客戶(包括跨國制藥企業、生物技術公司、初創公司、虛擬公司,以及學者和非營利研究機構等)在藥品、細胞和基因療法、以及醫療器械的發現、分析測試、開發、生產等外包服務方面的支出和需求。過去,受益于全球醫藥市場不斷增長、客戶研發預算增加以及客戶外包比例提升,客戶對業內公司的服務需求持續上升。如果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放緩,或者外包比例下降,可能對業內公司業務造成不利影響。此外,醫藥行業的兼并整合及預算調整,也可能會影響客戶的研發支出和外包需求,并對業內公司業務造成不利影響。(2)行業監管政策變
21、化的風險創新藥行業是一個受監管程度較高的行業,其監管部門包括公司業務開展所在國家或地區的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等,該等監管部門一般通過制訂相關的政策法規對醫藥研發服務行業實施監管,監管范圍可涵蓋技術指標和跨境外包服務及生產的標準和要求等多個方面。境外發達國家創新藥行業的產業政策、行業法規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體系;在中國,國家藥監局等主管機構亦不斷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逐步制訂并不斷完善各項相關法規。若業內公司不能及時調整自身經營戰略來應對相關國家或地區醫藥研發服務行業的產業政策和行業法規的變化,將可能會對業內公司的經營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3)醫藥研發服務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目前,全球制藥研發服務市場競爭日趨
22、激烈。行業在特定的服務領域面臨的競爭對手主要包括各類專業CRO/CDMO機構或大型藥企自身的研發部門,其中多數為國際化大型藥企或研發機構,這些企業或機構相比公司可能具備更強的財力、技術能力、客戶覆蓋度。除了上述成熟的競爭對手以外,還面臨來自市場新入者的競爭,他們或擁有更雄厚的資金實力,或擁有更有效的商業渠道,或在細分領域擁有更強的研究實力。公司如不能繼續強化自身綜合研發技術優勢及各項商業競爭優勢,或將面臨醫藥市場競爭加劇、自身競爭優勢弱化導致的相關風險。(4)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 行業核心技術人員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能否維持技術人員隊伍的穩定,
23、并不斷吸引優秀人才加盟,關系到公司能否繼續保持在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優勢,以及研發、生產服務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如果公司薪酬水平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喪失競爭優勢、核心技術人員的激勵機制不能落實、或人力資源管控及內部晉升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將導致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流失,從而對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3.4 競爭分析-PEST分析模型(1)政治環境近年以來,國家對于創新藥鼓勵力度非??捎^?!笆奈濉贬t藥工業發展規劃提出醫藥工業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創新驅動轉型。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額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比重進一步
24、增加?!笆奈濉鄙锝洕l展規劃則是重點提出加速推進創新技術重點領域的建設,提出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促進國內傳統大藥企深化轉型,重視創新管線引進,走向自主研發的創新之路。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申請審評工作程序(試行)(征求意見稿)發布,審評及準入相關政策調整,加速創新藥進入市場,加快創新藥研發投入回籠。新規推進臨床實驗保質提速,研發專利保護為“真創新”保駕護航。(2)經濟環境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醫療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于治療不同疾病的藥物需求也越來越高,使得我國創新藥行業市場規模越來越大。(3)社會環境我國正在加速邁進老齡化社會,而老齡人群是各類慢性非傳染
25、性疾病的高發人群,是藥物的強需求人群。居民在醫療保健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強,相關支出不斷增長,2020年,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占到全部消費支出的8.7%。(4)技術環境新興藥物技術方面,諸如AI藥物設計和篩選、蛋白結構預測、合成生物學技術等等方面,中國與海外的起步時間并不遠,可以是大有作為的領域。技術進步一定是個不斷試驗、不斷改進、不斷積累的積分結果,一定不是急功近利的函數。創新藥技術層面的進步是需要踏踏實實的磨練慢功、細功,這也是中國創新藥企和基礎科研需要認真面對和加以解決的問題3.5 中國企業重要參與者中國主要企業有恒瑞醫藥600276.SH、藥明康德603259.SH、智飛生物30012
26、2.SZ、復 星 醫 藥 600196.SH、泰 格 醫 藥 300347.SZ、康 龍 化 成 300759.SZ、以 嶺 藥 業002603.SZ、華東醫藥000963.SZ、長春高新000661.SZ、華潤三九000999.SZ等。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1)恒瑞醫藥:成立于1970年,是一家從事創新和高品質藥品研制及推廣的國際化制藥企業,已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抗腫瘤藥、手術用藥、造影劑及特殊輸液產品的供應商。在全球醫藥智庫信息平臺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發布的2022年醫藥研發趨勢年度分析中,恒瑞醫藥排名第16位;在美國制藥經理人雜志公布
27、的2022年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中,恒瑞連續4年上榜,排名逐年攀升,創下第32位的排名新高;公司多年連續入選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2021年蟬聯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榜首。(2)藥明康德(股票代碼:603259.SH/2359.HK):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一體化、端到端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在亞洲、歐洲、北美等地均設有運營基地。藥明康德通過獨特的“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不斷降低研發門檻,助力客戶提升研發效率,為患者帶來更多突破性的治療方案,服務范圍涵蓋化學藥研發和生產、生物學研究、臨床前測試和臨床試驗研發、細胞及基因療法研發、測試和生產等領域。(3)智飛生物:是
28、一家集疫苗、生物制品研發、生產、銷售、配送及進出口為一體的國際化、全產業鏈高科技生物制藥企業,主營的人用疫苗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3.6 全球重要競爭者英國醫藥咨詢公司IDEA Pharma發布2022年醫藥創新指數和醫藥發明指數排行榜: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e藥經理人(1)禮來:是擁有130年歷史的世界領先制藥公司。禮來于1918年來到中國,將其第一個海外代表處設在上海,從而邁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雖然幾經風雨,我們始終不能割舍中國情結,在1993年重新回到中國。重返中國十余年來,禮來邁著堅定的步伐,在中國的改革大潮中穩步前進,已成為業界增長速度最快的制藥公司之一。
29、(2)強生:作為一家全球業務分布廣泛、綜合性的跨國醫療健康企業,強生致力于用廣泛的影響力去促進人類健康、建設更美好社會。在努力提高醫藥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創造更健康的社區的同時,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擁有健康身心,享受健康環境,肩負融合關愛、科學與智慧,為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帶來意義深遠的改變的使命。(3)輝瑞:承諾并積極參與促進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通過創新的、富有社會責任并且商業可行的方式,滿足中國13億人民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除了提供廣泛的創新醫藥健康產品組合外,輝瑞還積極與有關政府部門、科研/醫療機構、學術組織、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合作,通過開展患者教育、疾病宣傳、健康管理
30、、社區醫療、人才培養等項目積極推動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第四章 未來展望1、國際化國內創新管線同質化較高,國際化是創新藥行業發展的大方向。無論是PD-1/PD-L1還是ADC藥物領域,在國內藥企自主研發的同時,Big pharma產品也同樣在加速進入國內市場,隨著本土創新力量的崛起,國產替代與國際化的浪潮即將到來。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本土藥企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而是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按照國際標準去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走出國際化之路。這就需要國產創新藥更加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同時注重license in/out,提高自身商業化能力將有助于創新藥企的長久可持續發展。2、頭部企業加速發展醫保談
31、判等政策倒逼企業創新,頭部企業成為最大獲益者。2021年創新藥企受集采、一致性評價、新一輪醫保談判等政策的推進,內部分化進一步加劇。展望 2022 年,隨著國內老齡化加劇、醫藥衛生投入增加、健康消費水平持續提升,以及互聯網醫療等新興行業的發展,2022年醫藥行業的發展前景仍值得期待。目前藥品集采已經開展到第六輪,集采常態化下,在創新藥領域提前布局并具備研發實力的頭部企業有望獲益。3、新興靶點有望實現突破隨著國內藥企 fast-follow 不斷加速,國內與國外創新藥的研發進度差距也在縮小,國內在研管線的研發靶點也在快速拓展邊界。以ADC為例,長期以來國內ADC的開發都在對標DS-8201a為代表的HER2靶向ADC藥物,導致國內HER2靶點扎堆、過度競爭。盡管如此,國內仍有部分研發企業開始逐步探索創新靶點,該類靶點賽道尚未形成明顯競爭格局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