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資料匯編(14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育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資料匯編(140頁).pdf(14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I 目目錄錄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世界數字教育大會.1 開幕式及主論壇開幕式及主論壇.2 1.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開幕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開幕 孫春蘭出席并致辭孫春蘭出席并致辭.3 2.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4 3.面對數字教育機遇,人類更需團結攜手面對數字教育機遇,人類更需團結攜手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觀察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觀察.10 成果發布成果發布.13 1.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和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和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14 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2022)與 2022 年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
2、正式發布.14 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15 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為有效推進智慧教育提供參考.16 2.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18 教育部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發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18 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發布 為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建設與應用提供重要依據.19 3.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20 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發布.20 建立全球數字教育合作伙伴關系 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發布.21 4.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22 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22 加強對話交流 深化務實合作 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發
3、布.23 平行論壇平行論壇.25 1.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26 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26 以數字化驅動基教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精彩觀點.27 II 數字化如何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分享實踐探索與思考.30 教師要用創新力來求變 訪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教育局局長陳紅艷.33 數字化如何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來看這場論壇上的精彩觀點.34 2.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37“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在京舉行.37 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新生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觀察.
4、38 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將助力 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訪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40 智能教育要發展有溫度的智能 訪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41 關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上傳遞這些新觀察、新思考.42 3.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44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高等教育平行論壇成功舉辦.44 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推進教育數字化,構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45 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高等教育平行論壇精彩觀點.46 以數字化支撐高等教育發展 訪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斌.49 人工智能技術是挑戰也是變革 訪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黃先開.49
5、 高等教育平行論壇上,都有哪些精彩觀點?.50 4.智慧教育發展評價智慧教育發展評價.53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在京舉辦.53 建立引領智慧教育潮流的評價體系 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觀察.54 什么是好的智慧教育?專家學者齊聚論壇探討智慧教育發展評價.56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58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張永凱:智慧教育評價要把公平作為重要指標.59 聚焦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來看這些觀點和思考.61 配套活動配套活動.63 1.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64 教育部與三大電信
6、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64 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建設賦能助力 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65 2.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66 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在京舉辦.66 科技賦能塑造教育新形態“硬科技”亮相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67 媒體報道媒體報道.72 III 1.推進教育數字化推進教育數字化 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73 2.央視推出多組報道,聚焦大會亮點央視推出多組報道,聚焦大會亮點.75 3.我國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我國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77 4.為世界數字教育貢獻中國智慧為世界數字教育貢獻中國智慧.
7、78 5.百國萬名師生百國萬名師生“云上云上”合奏合奏 唱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唱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79 6.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今天開幕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今天開幕 數字變革中教育有了這些變化數字變革中教育有了這些變化.80 7.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亮相哪些新科技?記者直擊四大亮點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亮相哪些新科技?記者直擊四大亮點.84 8.在數字變革中創造教育的美好未來在數字變革中創造教育的美好未來寫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召開寫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召開之際之際.86 9.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 100%師生數字素養技能大幅提升師生數字素養技能大幅提升.89 10.教學融合應用更加廣泛深
8、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注冊人數達教學融合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注冊人數達 7251萬萬.90 11.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用戶已覆蓋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用戶已覆蓋 166 個國家和地區個國家和地區.91 12.慕課十年,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第一慕課十年,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技術賦能教育技術賦能教育 共享高校共享高校資源資源.92 成效綜述成效綜述.95 1.以數字變革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以數字變革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述.96 2.勇立教育數字化時代潮頭勇立教育數字化時代潮頭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
9、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一一.100 3.打造中國高等教育打造中國高等教育“金名片金名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二之二.104 4.為基教改革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為基教改革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我國教育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三述之三.108 5.數字化助力職教高質量躍升數字化助力職教高質量躍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四之四.112 6.服務師生鍛造數字教育新名片服務師生鍛造數字教育新名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
10、成效綜 IV 述之五述之五.116 7 以數字化助力教育強國建設以數字化助力教育強國建設.120 8.數字之光照亮教育未來數字之光照亮教育未來數說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一年來工作成數說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一年來工作成效效.123 9.一年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顯著成效一年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顯著成效.124 系列會議系列會議.126 1.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127 引導人工智能賦能教師 引領教學智能升級 2022 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開幕.127 2.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128 2022 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在線上舉行
11、.128 3.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全球智慧教育大會.130 推動科技與教育系統性融合,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 2022 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京開幕.130 1 世界世界數字數字教育教育大會大會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加速推進。在創新發展和技術進步驅動下,數字化轉型正在重塑社會、勞動力市場和未來工作形式。在此進程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ヂ摶ネú粩嘣鰪?,各種設備和數字軟件廣泛應用,對數字技能的需求愈加旺盛,持續推進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也給全球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挑戰。2020年以來,約有 1.47 億學生一半以上的面授課程無法進行,全球超過 90%的兒童面臨學習上的困
12、難。2021 年,2.44 億兒童和青年失學。疫情之下,大規模線上教學的緊迫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進一步加速了教育的數字化轉型。2022 年 9 月召開的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將高質量數字學習列為五大行動領域之一。多數與會國家將數字學習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寫入了國家承諾聲明。中國在國家承諾聲明中表示,將進一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豐富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構建廣泛、開放的學習環境,加快推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習平臺資源共享,推進新技術與教育學習相融合,加快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在此背景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于 2023 年 2 月 13
13、日至 14 日在中國北京召開。本次會議旨在同各國政府、教育機構、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相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一道,共同落實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重要成果,探討如何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后疫情時代教育復蘇,保障優質教育資源公平,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會議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重點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數字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師生數字素養提升、教育數字化治理,以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的數字化發展評估。2 開幕式及主論壇開幕式及主論壇 3 1.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開幕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開幕 孫春蘭出席并致辭孫春蘭出席并致辭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2 月月 13 日在
14、北京開幕,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會議并致辭。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會議并致辭。孫春蘭指出,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孫春蘭指出,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數字教育,經過持續努力,全國所有中小學都已接入互聯網,99.5%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建成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匯聚 4.4 萬條基礎教育課程資源、6757 門職業教育精品課程、2.7萬門高等教育優質慕課和實驗課,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2.9 億在校學生不論身處城市還是邊遠山區都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各級各類學校不斷豐富數字教育應用場景,推動數字技術
15、與傳統教育融合發展,創新教育理念、方法、形態,讓數字技術為教育賦能、更好服務于育人的本質。孫春蘭強調,順應數字時代潮流推進教育變革和創新,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孫春蘭強調,順應數字時代潮流推進教育變革和創新,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題。中國愿深化數字教育國際合作,加強教育政策、數字教育標準的對接,推出更多高質量的數字教育服務和產品,提升數字教育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推動構建開放共享、平等互利、健康安全的全球數字教育生態,使數字教育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大會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超過 130 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會。世界數字教
16、育大會開幕 孫春蘭出席并致辭N.人民日報,2023 年 12 月 14 日(第 02 版).4 2.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主旨演講 數字變革與教育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未來 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 中國教育部部長 懷進鵬(2023 年 2 月 13 日)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好!剛才,我們共同見證了大會開幕。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高度重視這次大會,國務院孫春蘭副總理蒞臨大會并致辭,強調要著力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打造成教育領域重
17、要的公共服務產品,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教育融合發展,呼吁各國攜手推動守正創新,使數字教育成果更多 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2 月 14日(第 1 版).5 惠及各國人民,傳遞出中國政府對推動數字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數字化轉型是世界范圍內教育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方向。本次大會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就是要落實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的全球數字發展道路,響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教育變革峰會上的愿景聲明,在當下激蕩萬千的時代風云里,共同探尋解決全
18、球教育危機的嶄新方案。通過本次大會,積極推動數字教育國際合作,凝聚教育變革共識,提振全球合作發展信心,共創美好教育未來。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習近平主席在 2022 年 11 月 15 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在新的動蕩變革期內,全球變暖、逆全球化、經濟衰退、地區沖突等復雜因素相互交織,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全球減貧進程嚴重受挫,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回蕩全球。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愈發成為驅
19、動人類社會思維方式、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發生根本性變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領力量,為我們創新路徑、重塑形態、推動發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教育何為、教育應該往何處去”也成為世界各國共同思考的命題。令人振奮的是,聯合國和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行動,把數字教育作為應對危機挑戰、開啟光明未來的重要途徑和舉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構建新的“社會契約”,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帶來的教育紅利,更好地彰顯教育作為全球公共利益的屬性。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提出,數字革命應當惠及所有學習者。不少國家應時而動,紛紛出臺數字化發展戰略,并將教育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方的有效行動,必將使“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
20、、學會做人”的教育“四大支柱”在數字時代更加厚實有力、頂天立地。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教育發展,將其作為數字中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持續努力,中國教育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展,校園網絡接入率達到 100%,擁有多媒體教室的中小學校占比達 99.5%,大規模應用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中國教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2022 年,我們全面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提出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即 Connection、Content、Cooperation 的“3C”理念,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原則,把諸多典型應用、資源內容等“珍珠
21、”串成“項鏈”,集成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釋放數字技術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持續溢出效應。上線近一年來,平臺訪問總量超過 67 億次,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庫。主要體現為:6 智慧教育助力基礎教育,讓優質均衡的理想照進現實。智慧教育助力基礎教育,讓優質均衡的理想照進現實。平臺匯聚全國最優質的基礎教育數字資源,涵蓋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經驗、教材等 10 個板塊、53 個欄目、4.4 萬條資源,讓遠在邊疆、身處農村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課”,身臨其境,共享共用。面對疫情帶來線下教學難以為繼的嚴峻挑戰,平臺支撐了中
22、國近 2 億中小學生線上學習,確?!巴Un不停學”。寒暑假期間,為全國 1300 余萬教師開展專題研修,提高教研能力。智慧教育助力高等教育,讓大學一流課程突破校園邊界。智慧教育助力高等教育,讓大學一流課程突破校園邊界。我們抓住世界范圍內發展大規模在線課程的機遇,經過十年的建設,集聚了一大批優質慕課。目前,平臺擁有 7.6 萬名高等院校名師名家、2.7 萬門優質慕課課程、1800 門國家一流課程,實現了“一個平臺在手、網盡天下好課”。平臺受到很多國家學習者歡迎,超過 1300 萬國際用戶注冊,覆蓋了 166個國家和地區。我也在互聯網上看到網民留言,“這是一個學生學習、成年人充電的好地方”。智慧教育
23、助力職智慧教育助力職業教育,讓更多人獲得職業發展能力。業教育,讓更多人獲得職業發展能力。依托平臺,全國有接近 55%的職業學校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探索運用虛擬仿真、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和資源創設教學場景,解決實習實訓難題。比如,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探索在 5G 環境下“C+R”遠程操控、真場執行的實訓方法,學生可隨時隨地通過遠程發出操作指令完成實訓任務。目前平臺上線專業教學資源庫 1173 個,在線精品課 6700 余門,視頻公開課 2200 余門,覆蓋專業近 600個,215 個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分布全國,助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智慧教育助力就
24、業創業,讓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更加有效對接。智慧教育助力就業創業,讓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更加有效對接。2022 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首次超過 1000 萬,這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人才和人力資源支撐,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就業也成為一種新的壓力。我們升級上線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加強供需溝通交流對接,加快就業崗位資源共享,特別是為貧困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身體殘疾的畢業生精準推送崗位信息,累計共享就業崗位 1370萬個,調查顯示近 1/3 的應屆畢業生通過該平臺實現有效就業。中國構建智慧教育平臺體系,聚合起高質量、體系化、多類型的數字教育資源,為在校學生、社會
25、公眾提供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服務,極大推動了教育資源數字化與配置公平化,滿足了學習者個性化、選擇性需求,更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了強大廣闊的數字支撐。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教育與人的成長緊密相連,與文明發展共生相伴,是人類最古老且最崇高的事業。每一次科技重大發展與創新,每一次產業變革與生活方式轉型,均影響乃至改變著教育。數字化是引領未來的新浪潮,教育與數字的碰撞,將奏出人類文明教育更優美的樂章。在突破傳統教育方法的局限性,積極創造數字教育新形態進程中,應當秉持怎樣的價值導向?我們認為:7 數字教育應是公平包容的教育。數字教育應是公平包容的教育。推行全納教育,實現學有
26、所教、有教無類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追求。數字技術具有互聯互通、即時高效、動態共享的特征,能夠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優質資源聚合起來,突破時空限制,跨學校、跨區域、跨國家傳播分享,讓那些身處不同環境的人都能夠平等地獲得教育資源的機會和渠道。同時,我們也要避免數字技術加劇教育的不公,從而讓“世界范圍內所有人都能獲得優質教育”的愿景加速成為現實。數字教育應是更有質量的教育。數字教育應是更有質量的教育。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數字技術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階梯。發展數字教育,能夠豐富智能教室、自適應學習、學情智能診斷、智慧課堂評價等場景應用,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改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過程的創造性、體驗性和啟發性,撬動
27、課堂教學發生深層次變革,創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以教育的智能化支撐提高教育管理和評價效能,提高人類學習與認知效能,為實現更加優質的教育提供強大動力。數字教育應是適合人人的教育。數字教育應是適合人人的教育。2500 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在人類漫長的文明進程中,我們一直在努力追求實現因材施教。數字教育能夠在個性化地學、差異化地教、科學化地評等各方面發揮獨特優勢,通過信息跟蹤挖掘、數字回溯分析、科學監測評價等,描繪學生成長軌跡,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方案。這也必將有利于重塑人類教育形態,使人人接受適合的教育成為可能,助力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數字教育應是綠色
28、發展的教育。數字教育應是綠色發展的教育。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能源危機、氣候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教育不僅不能置身事外,還應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發揮基礎性支撐作用。我們要遵循節約節儉、簡潔高效的原則發展數字教育,重在應用為王、服務至上,不盲目追求高端。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合理使用數字化教材、教具,推動數字教育成為教育低碳轉型的催化劑和加速器,助力綠色發展,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數字教育應是開放合作的教育。數字教育應是開放合作的教育。數字時代為我們帶來了開放合作的高效平臺,開放合作也已經成為推動新時代教育變革創新的
29、關鍵要素。無論是消除數字壁壘、縮小數字鴻溝、提升教育領域危機應對能力,還是培育合作增長點、挖掘發展新亮點、推動教育轉型創新,都需要我們堅持合作包容共贏的理念,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共同發展。我們應當攜起手來,加強溝通交流,通過數字教育的開放合作,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數字時代的快車、共享數字教育發展成果、加速教育變革。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當前,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社會治理迭代升級,人類生產、生活和思維以及交流方式已發生變化,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多樣化、彈性化學習需求與日俱增,既對重塑教育的內涵和形態提出了迫切需求,也為教育變革與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
30、了 8 平臺和動力引擎。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明確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我們將深化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一體推進資源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長個性化、學習社會化,讓優質資源可復制、可傳播、可分享,讓大規模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以教育數字化帶動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邁出新步伐。為此,我們將著重在以下四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建強國家中心,匯聚共享優質資源。一是建強國家中心,匯聚共享優質資源。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是各國發展教育普遍面臨的難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縮小區域、城鄉和校際差距帶來了契機。我們將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充分運用中
31、國的制度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加快系統升級、服務升級和功能升級,全力構建國家數字教育資源中心。我們將成立國家數字資源建設委員會,統籌優質資源開發與公共服務提供,統籌數字資源管理與應用水平評價,統籌校園教育提質與數字教育賦能,統籌政策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創新,統籌標準規范建設與安全高效運行,將國家中心建設成為資源開發利用中心、公共服務中心、應用發展中心、綜合研究中心和安全運維中心。同時示范帶動區域教育資源服務中心建設,通過加強國家中心樞紐能力,聯結區域中心,實現資源共享和用戶互認,形成多級、多方協同共建的國家數字資源公共服務體系。二是強化數據賦能,提升教書育人效力。二是強化數據賦能,提升教書育
32、人效力。數字教育的發展不僅積聚優質資源,也會沉淀海量數據寶藏,這為各國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推動科學教育與人文素養相結合,推動工程教育與實踐能力提升相促進,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平臺。我們將推動教學評價科學化、個性化,運用海量數據形成學習者畫像和教育知識圖譜,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我們還將推動教育教學多元化、多樣化,加強數字教育環境下的教學研究,有針對性地幫助教師提高數字化教學能力,更好地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測評方式,助推教學質量提升。我們將推動教育治理高效化、精準化,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實現業務協同、流程優化、結構重塑、精準管理,從而更好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和教育決
33、策科學化水平。三是提三是提升數字素養,助力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升數字素養,助力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人類社會向數字時代的轉型,既對學習的社會化提出緊迫要求,又讓學習的終身化越來越觸手可及,教育肩負重要使命。我們要利用數字技術,加快構建平等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伴隨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我們將積極推動全民學習,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廣泛深入應用為抓手,支持開展閱讀行動、“銀齡”行動,不僅為學生提供課程資源,也為老年人和社會其他成員提供學習服務的環境,還為世界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持平臺,使每個人都能在這里獲得平等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我們將持續推動全面學習,不僅發展學生的知識、素養、技能,也要推動語言
34、的溝通、歷史與文化的互鑒,使更多的人具備現代社會所需的綜合素質,增強文化自信、歷史自覺和國際理解。我們還將積極探索多樣態學習,充分運用慕課、微課、虛擬現實等多種方式,提 9 供泛在、多元、智能化的學習環境、學習生態,發展富于效率、充滿活力的線上教育大課堂,實現“教育即社會,社會即教育”。我們將深入推動終身學習,利用數字技術為在職人員提供靈活多樣的繼續學習機會,為職業發展與轉型提供培訓,為老齡人口構建新型老年大學體系,積極推動完善學分銀行、資歷框架等制度,為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繁榮。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繁
35、榮。數字教育的發展,能夠讓不同國別、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青少年在共同的數字空間里共學共思、共同成長,能夠讓不同國家的人們更密切地開展人文交流,從而加深交流、理解、包容和信任,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青少年是“網絡原住民”、是數字時代的“弄潮兒”,我們應為他們搭建更多溝通平臺、創造更多合作機會,既幫助他們了解全球多元文化的差異性、增進相互間的認知和理解,又幫助他們加強數字學習的交流、為數字社會發展聚勢蓄力。我們期待與各國同行一起,共同探索數字教育的規劃、標準、監測評估,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安全管理、數字倫理風險防范和隱私保護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為人類文明注入新
36、的動力源泉,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不懈努力。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面向未來,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是我們面臨的共同課題與時代責任。我們愿意與各國一道,以舉辦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為嶄新起點,開通智慧教育平臺國際版,推動優質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研究設計國際合作新載體新機制,共同構建全面、務實、包容的伙伴關系,把數字轉型時代的世界合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面向未來,我們每個人都心懷夢想。讓網絡跨越時空,讓聯結穿越山海,讓合作超越隔閡,以開放教育資源滿足時代需求,以數字對話交流擴展信任發展通道,努力做優做強數字教育生態雨林,廣泛惠及所有學習人群。
37、實現這一美好夢想,我們將始終秉持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的理念,與世界同行一道,堅定執著、勇毅前行,大踏步走在時代前列!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唐代詩人李白曾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卑l展數字教育,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應有之志、應盡之責、應立之功。我相信,只要我們攜手并肩,團結一致,搶抓機遇,共克時艱,就一定能夠揚帆遠航,勝利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10 3.面對數字教育機遇,人類更需團結攜手面對數字教育機遇,人類更需團結攜手世界數字教育大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觀察會觀察 這是一場直面挑戰、呼喚擔當的大
38、會。這是一場尋求共識、凝聚力量的大會。2 月 13 日至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透過這次大會,數字激發的教育機遇令人振奮,現實提出的教育挑戰也更加凸顯,迫切需要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充分發掘數字變革的力量,共同推動教育數字化變革,開創教育美好未來。教育:巨大機遇和嚴峻挑戰教育:巨大機遇和嚴峻挑戰 參加本次大會的嘉賓來自世界各國、地區和國際組織,盡管大家的語言各異,卻透露出同一個訊息:全球教育事業正面臨巨大機遇,但也面臨嚴峻挑戰。先說機遇。與會嘉賓普遍認為,當今世界,數字化轉型正在重塑社會、勞動力市場和未來工作形式,在此進程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與此同時,互聯互通不斷增
39、強,各種設備和數字軟件廣泛應用,對數字技能的需求愈加旺盛,這些都持續推進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再說挑戰。多名與會嘉賓指出,教育數字鴻溝有加劇之虞。委內瑞拉駐華大使約夫雷達說,新冠肺炎疫情對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提出了嚴峻挑戰,但受困于資金,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工作并不順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和青少年發展全球負責人羅伯特 詹金斯則直截了當地指出,從世界范圍看,“技術賦能教育”的愿景在疫情期間并沒有全部兌現,數字能力的缺乏和設備的缺失,使全球數以億計的兒童失去了學習機會,不少國家的數字教育平臺因為缺乏維護而形同虛設。更何況,還有技術以外的原因作祟。古巴駐華大使佩雷拉說:“受困于外部因素,古巴一直無法獲
40、得足夠的帶寬,也無法獲得更廣泛的數字教育資源?!睆呐c會者關注的這些焦點可以看出,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指出的“全球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和學習危機”,并非危言聳聽。疫情沖擊和數字技術飛速迭代的疊加,導致不同國家、地區、群體之間的教育能力和學習能力差距有拉大趨勢。倘若任由這一現狀蔓延,對全人類的發展和進步絕非好事。正是出于這種擔憂,與會嘉賓紛紛呼吁,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等應該采取有力措 高毅哲.面對數字教育機遇,人類更需團結攜手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2 月 14 日(第 02 版).11 施,縮小彌合數字教育鴻溝。正如中國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主旨演講中所說,我們要避免數字技術加劇教育的不公,從而
41、讓“世界范圍內所有人都能獲得優質教育”的愿景加速成為現實。應用:教育數字化最根本的動力應用:教育數字化最根本的動力 數字化編織的教育未來令人神往,不過很多與會嘉賓也提醒,“數字技術”和“更好提升學習能力”之間還不能簡單畫等號。世界銀行副行長費羅說,要認識到目前“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潛力和局限”。世行的一項報告表明,疫情期間,即使在網絡基礎設施和設備普及較好的國家,學生學習效率的損失也非常嚴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科爾曼也指出,我們必須找到辦法來解決“學習支離破碎”的問題,確保智能學習工具適合所有人,而不是少數人。與會人士的這種擔憂表明,在目前階段,數字賦能教育的最佳實現形式尚在探索中。本次大會
42、發布的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指出:“應用是教育數字化最根本最強大的動力。數字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催生新的教育形態、革新教與學關系、推動治理方式變革的巨大潛力?!比绾螌⑦@種潛力變為現實?人們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不過,本次大會上傳達的鮮明信息是,越是深入探索中的迷霧,人們越把希望寄托在教師身上?!敖處煛背蔀榕c會人士屢屢提及的關鍵詞,類似“教師始終是教育的核心”這樣的觀點,多次出現??茽柭硎?,教師應該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發揮核心作用,技術不可能取代教師,但可以支持教師重新“定義自己”,否則任何技術都將無濟于事。聯合國秘書長教育變革峰會特別顧問卡尼爾指出,我們必須提高教師的數字能
43、力,“教師應當成為數字時代富有創造性的組織者,他們必須促進基于好奇心的學習,引導學生相互關愛,解決問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認為,教師的功能和定位將被重新定義,“在傳統的授課、輔助團隊以外,我們還需要更專業的知識管理和規劃團隊,建構清晰的知識地圖,將知識體系進行結構性的模塊化,按照個體學習的習慣,設計不同城市的高質量的學習課件?!笨磥?,“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不僅不會因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而蒙塵,反而會更加熠熠生輝。合作: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上數字時代快合作: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上數字時代快車車 在大會會場,“開放”“合作”“共享”“團結”,成為高頻詞。著眼于世界范圍,對數字教
44、育來說,這些高頻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消除數字壁壘、縮小數字鴻溝、提升教育領域危機應對能力,探索數字教育的規劃、標 12 準、監測評估,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安全管理、數字倫理風險防范和隱私保護這些數字教育實踐中遇到的難題,需要國際社會以人類福祉為要,通力合作。一直以來,中國都呼吁各國攜手推動守正創新,使數字教育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傳遞出對推動數字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本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呼吁,國際社會要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旗幟鮮明地指出:“國際合作是全球教育變革特別是數字化變革的重要驅動力?!薄拔覀儜敂y起手來,加
45、強溝通交流,通過數字教育的開放合作,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數字時代的快車、共享數字教育發展成果、加速教育變革?!睉堰M鵬在主旨演講中的話語,擲地有聲?!拔覀儽仨毐WC數字資源的全球公共資源屬性,保證數字資源跨文化交流,確保其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笨釥栒f。羅伯特詹金斯呼吁:“我們要建立國際規范和標準,確保每個孩子,無論是誰、身在何處,都能獲得公平教育機會?!薄霸趪?、區域和學校等層面傳播通用政策和創新戰略,以實現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4”“與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各成員合作搭建公共平臺,提供公共產品及服務,共享開放教育資源和技術方案”在大會發布的關于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的倡議中,處處彰顯著
46、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敖逃墓胶推者m性,對很多人來講還是一個夢?!迸謇桌粺o傷感地表示。在北京,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共識正在凝聚。數字技術為這個夢照射出一道曙光。作為一個整體,人類應該有足夠的智慧,超越種種限制,躍入數字技術為我所用的自由王國。13 成果發布成果發布 14 1.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和智慧教育發展指數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和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報告 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2022)與 2022 年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正式發布 2 月月 13 日,在教育部與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舉辦的世界數字日,在教育部與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舉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中
47、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代表中國教科院正式向海內外發教育大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代表中國教科院正式向海內外發布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布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2022)與)與 2022 年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年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藍皮書以智慧教育內涵闡釋為主線,從環境、教學、治理、人才四維度提出 16 個具體特征,總結中國智慧教育發展經驗,向世界發出未來應重點關注的七個議題和五項倡議。報告認為,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與工業時代教育形態有著質的差別。這種教育新形態,新在五個維度。一是新在核一是新在核心理念。心理念。智慧教育既是關乎民生的具體行動,更是關乎國計的重大戰
48、略,通過科技賦能和數據驅動,將全方位賦能教育變革,系統性建構教育與社會關系新生態,為每個學習者提供適合的教育,讓因材施教的夢想變成現實,將首次實現微觀層面的個人發展與宏觀層面的社會發展全面高度統一。二是新在體系結二是新在體系結構。構。智慧教育將突破學校教育的邊界,推動各種教育類型、資源、要素等的多元結合,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高質量個性化終身學習體系。三是新在三是新在教學范式。教學范式。智慧教育將融合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數字空間,創新教育教學場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隆重發布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EB/OL.http:/ 2023 年 2 月 13 日.
49、15 景,促進人技融合,培育跨年級、跨班級、跨學科、跨時空的學習共同體,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四是新在教育內容。四是新在教育內容。智慧教育將聚焦發展素質教育,基于系統化的知識點邏輯關系建立數字化知識圖譜,創新內容呈現方式,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培養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綜合創新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五是新在教育治理。五是新在教育治理。智慧教育將以數據治理為核心、數智技術為驅動,整體推進教育管理與業務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立足“智慧教育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的客觀實際,探索建立了由 4 個一級維度、12 個二級維度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嘗試對中國
50、智慧教育發展水平進行量化評估,并分領域形成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3 個分報告,為有效推進智慧教育提供參考。進入數字時代,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探索智慧教育,受到世界各國共同關注。2022 年,中國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成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成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平臺總瀏覽量超過 58.7 億次,用戶覆蓋 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支撐抗疫“停課不停學”、縮小數字鴻溝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率先開啟了邁向智慧教育之路。作為國家教育智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瞄準智慧教育,匯聚國內外實踐和研究成果,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凝聚共識形成了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及“1+3”發展指數報告。智慧教育
51、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13 日在北京開幕,會上發布了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2022)與 2022 年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藍皮書以智慧教育內涵闡釋為主線,從環境、教學、治理、人才 4 個維度提出 16 個具體特征,總結中國智慧教育發展經驗,向世界發出未來應重點關注的7 個議題和 5 項倡議。報告立足“智慧教育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的客觀實際,探索建立了由 4 個一 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N.人民日報,2023 年 12 月 14 日(第 13 版).16 級維度、12 個二級維度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嘗試對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水平進行量化評估,并分領域形成了基礎教育、職
52、業教育、高等教育 3 個分報告,為有效推進智慧教育提供參考。報告顯示,我國智慧教育基礎設施設備環境基本建成,中國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比例已接近 100%;近年來,通過大力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育,近八成中小學生數字素養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全面提升,超過 86%的教師數字素養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學校管理信息化與網絡安全制度建設完成度較高,已有近 85%的學校具備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為有效推進智慧教育提供參考 今天,在教育部與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舉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代表中國教科院正式向海內外發布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
53、(2022)與 2022 年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藍皮書以智慧教育內涵闡釋為主線,從環境、教學、治理、人才等 4 個維度提出 16 個具體特征,總結中國智慧教育發展經驗,向世界發出未來應重點關注的 7 個議題和 5 項倡議。報告認為,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與工業時代教育形態有著質的差別。這種教育新形態,新在 5 個維度。一是新在核心理念。智慧教育既是關乎民生的具體行動,更是關乎國計的重大戰略,通過科技賦能和數據驅動,將全方位賦能教育變革,系統性建構教育與社會關系新生態,為每個學習者提供適合的教育,讓因材施教的千年夢想變成現實,將首次歷史性地實現微觀層面的個人發展與宏觀層面的社會發
54、展全面高度統一。二是新在體系結構。智慧教育將突破學校教育的邊界,推動各種教育類型、資源、要素等的多元結合,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高質量個性化終身學習體系。三是新在教學范式。智慧教育將融合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數字空間,創新教育教學場景,促進人技融合,培育跨年級、跨班級、跨學科、跨時空的學習共同體,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四是新在教育內容。智慧教育將聚焦發展素質教育,基于系統化的知識點邏輯關系建立數字化知識圖譜,創新內容呈現方式,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培養學習者 高毅哲 黃璐璐.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為有效推進智慧教育提供參考 N.中國
55、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4 日(第 02 版).17 高階思維能力、綜合創新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五是新在教育治理。智慧教育將以數據治理為核心、數智技術為驅動,整體推進教育管理與業務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立足“智慧教育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的客觀實際,探索建立了由4 個一級維度、12 個二級維度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嘗試對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水平進行量化評估,并分領域形成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 3 個分報告,為有效推進智慧教育提供參考。進入數字時代,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探索智慧教育,受到世界各國共同關注。2022年,中國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
56、行動,建成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成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用戶覆蓋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支撐抗疫“停課不停學”、縮小數字鴻溝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率先開啟了邁向智慧教育之路。作為國家教育智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瞄準智慧教育,匯聚國內外實踐和研究成果,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凝聚共識形成了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及“1+3”發展指數報告。18 2.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 教育部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發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 2 月月 13 日下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作為大會的一項重要成果,教育部科學日下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作為大會的一項重要成果,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
57、息化司司長雷朝滋在主論壇上發布了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在主論壇上發布了 7 項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項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標準化作為現代工業文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把數字技術優勢轉化為提高教育質量的新動能。研制數字教育領域相關標準規范,將加快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進而有力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密切合作,積極參與、協同推進數字教育相關國際標準的研制工作。本次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發布的7項智慧教育平臺系列標準重點圍繞平臺、數據、資源、素養四個方面,為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建設與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將
58、對規范教育系統的數據匯聚和安全共享,支撐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質量管控和長效發展,促進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與應用創新發揮重要的作用。數字教育推動教育變革,惠及所有學習者,未來標準化工作任重道遠,需要世界各國的積極參與。會議倡議,各國應加強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全面推進數字教育國際標準研制,打造數字教育標準化共同體,共建開放、包容、有韌性的數字教育,推動各國人民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共同打造數字教育未來新空間、新圖景。教育部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發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EB/OL.http:/ 年 2 月 13 日.19 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發布 為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建設與應用提供重要依據
59、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今天在北京召開,作為大會的一項重要成果,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在主論壇上發布了 7 項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標準化作為現代工業文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把數字技術優勢轉化為提高教育質量的新動能。研制數字教育領域相關標準規范,將加快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進而有力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密切合作,積極參與、協同推進數字教育相關國際標準的研制工作。本次發布的 7 項智慧教育平臺系列標準重點圍繞平臺、數據、資源、素養等 4 個方面,為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建設與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60、,將對規范教育系統的數據匯聚和安全共享,支撐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質量管控和長效發展,促進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與應用創新發揮重要的作用。數字教育推動教育變革,惠及所有學習者,未來標準化工作任重道遠,需要世界各國的積極參與。大會倡議,各國應加強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全面推進數字教育國際標準研制,打造數字教育標準化共同體,共建開放、包容、有韌性的數字教育,推動各國人民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共同打造數字教育未來新空間、新圖景。高毅哲 黃璐璐.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為有效推進智慧教育提供參考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4 日(第 02 版).20 3.世界數字教育聯盟
61、倡議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 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發布 2 月月 13 日至日至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發布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的倡議。利民發布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的倡議。劉利民表示,為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4,積極探索數字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凝聚全球教育發展合力,共同打造智慧教育未來新空間、新生態、新圖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及中國教育傳媒集團等單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阿拉伯聯盟
62、教育、文化和科學組織、國際教育技術協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等機構的支持下,共同發起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劉利民代表所有發起單位誠邀全球各方,共同參與聯盟建設,攜手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共同應對教育領域面臨的挑戰。本著“自愿、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聯盟致力于建立全球數字教育合作伙伴關系,與教育技術組織合作建立聯絡網,分享各國在數字教育領域的經驗,共建具有活力與韌性的教育。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發布EB/OL.http:/ 2023 年 2 月 13 日.21 建立全球數字教育合作伙伴關系 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發布 2 月 13 日至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
63、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發布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的倡議。劉利民表示,為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積極探索數字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凝聚全球教育發展合力,共同打造智慧教育未來新空間、新生態、新圖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及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等單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阿拉伯聯盟教育、文化和科學組織、國際教育技術協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等機構的支持下,共同發起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劉利民代表所有發起單位誠邀全球各方,共同參與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建設,攜手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共同應對教
64、育領域面臨的挑戰。本著“自愿、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將致力于建立全球數字教育合作伙伴關系,與教育技術組織合作建立聯絡網,分享各國在數字教育領域的經驗,共建具有活力與韌性的教育。高毅哲 黃璐璐.建立全球數字教育合作伙伴關系 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發布N.中國教育報,2023 年02 月 14 日(第 01 版).22 4.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 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包括教育在內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正在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指出,全球教育面
65、臨嚴峻挑戰和學習危機,迫切需要教育變革,必須充分發掘數字變革的力量,確保將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作為一項共同利益提供給所有人。面對數字。面對數字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本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本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推動教育數字化變革和共同推動教育數字化變革和 2030 年教育目標的實現。年教育目標的實現。一、加強政策對話溝通。一、加強政策對話溝通。政策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變革的關鍵保障。我們倡導各國加強教育數字化政策對話,就教育數字化的新理念、新戰略,以及規劃、標準、監測評估等廣泛深入交流,共同推動增加教育數
66、字化投入,共同激勵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教育數字化變革,共同探討有效政策以彌合數字教育鴻溝、促進教育公平包容、提升教育質量并確保數字化應用符合安全與倫理規范。二、推動基礎設施聯通。二、推動基礎設施聯通?;A設施建設是實現教育數字化變革的前提。我們倡導在數字教育基礎設施體系設計,數字教育平臺、智慧校園、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以及安全技術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促進數字教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共同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全球智慧學習環境。三、推進三、推進數字資源共享。數字資源共享。數字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是縮小數字鴻溝和教育差距的關鍵一招。我們呼吁面向多樣化需求,各利益相關方堅持共建共享原則,合作建
67、設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讓更 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EB/OL.http:/ 年 2 月 13 日.23 多人參與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讓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惠及范圍更加廣泛,特別是處境不利的地區和群體,確保教育公平包容。四、加強融合應用交流。四、加強融合應用交流。應用是教育數字化最根本最強大的動力。數字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催生新的教育形態、革新教與學關系、推動治理方式變革的巨大潛力。我們呼吁加強教育數字化應用最佳實踐的交流,鼓勵各國、各利益相關方協同開展數字技術教育應用循證研究,合作開展課程開發、教育教學應用創新,協作探索數字時代人才培養新方式、數字教育治理新模
68、式,共同推動數字教育加速迭代升級。五、開展能力建設合作。五、開展能力建設合作。能力建設是教育數字化變革成功的有效保障。我們呼吁各國和利益相關方,在教師與管理者培訓方面開展廣泛交流合作,共享培訓資源,合作開發教師數字化備課授課解決方案,共建學生數字能力培養課程和教師教育數字圖書館,合作開展面向婦女、女童和殘障群體的數字教育的能力建設。六、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六、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國際合作是全球教育變革特別是數字化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我們呼吁各方一道,共同辦好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打造國際交流合作長效機制與平臺;共同推動建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打造全面、務實、包容的高質量伙伴關系;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南北南合
69、作,優先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地區和小島嶼國家。共同關注解決數字教育發展中青年面臨的問題,充分激發青年創新創造潛能,攜手打造全球數字教育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教育美好未來。加強對話交流 深化務實合作 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發布 今天,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發布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全文如下。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包括教育在內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正在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指出,全球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和學習危機,迫切需要教育變革,必須充分發掘數字變革的力量,確保將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作為一項共同利
70、益提供給所有人。面對數字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本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對話交流、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推動教育數字化變革和 2030 年教育目標的實現。高毅哲 黃璐璐.加強對話交流 深化務實合作 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發布 N.中國教育報,2023年 02 月 14 日(第 01 版).24 本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倡議:一、加強政策對話溝通。一、加強政策對話溝通。政策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變革的關鍵保障。我們倡導各國加強教育數字化政策對話,就教育數字化的新理念、新戰略,以及規劃、標準、監測評估等廣泛深入交流,共同推動增加教育數字化投入,共同激勵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教育數字化變革,共同探討有效政策
71、以彌合數字教育鴻溝、促進教育公平包容、提升教育質量并確保數字化應用符合安全與倫理規范。二、推動基礎設施聯通。二、推動基礎設施聯通?;A設施建設是實現教育數字化變革的前提。我們倡導在數字教育基礎設施體系設計,數字教育平臺、智慧校園、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以及安全技術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促進數字教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共同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全球智慧學習環境。三、推進數字資源共享。三、推進數字資源共享。數字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是縮小數字鴻溝和教育差距的關鍵一招。我們呼吁面向多樣化需求,各利益相關方堅持共建共享原則,合作建設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讓更多人參與數字
72、教育資源的開發,讓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惠及范圍更加廣泛,特別是處境不利的地區和群體,確保教育公平包容。四、加強融合應用交流。四、加強融合應用交流。應用是教育數字化最根本最強大的動力。數字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催生新的教育形態、革新教與學關系、推動治理方式變革的巨大潛力。我們呼吁加強教育數字化應用最佳實踐的交流,鼓勵各國、各利益相關方協同開展數字技術教育應用循證研究,合作開展課程開發、教育教學應用創新,協作探索數字時代人才培養新方式、數字教育治理新模式,共同推動數字教育加速迭代升級。五、開展能力建設合作。五、開展能力建設合作。能力建設是教育數字化變革成功的有效保障。我們呼吁各國和利益相關方,在教
73、師與管理者培訓方面開展廣泛交流合作,共享培訓資源,合作開發教師數字化備課授課解決方案,共建學生數字能力培養課程和教師教育數字圖書館,合作開展面向婦女、女童和殘障群體的數字教育的能力建設。六、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六、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國際合作是全球教育變革特別是數字化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我們呼吁各方一道,共同辦好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打造國際交流合作長效機制與平臺;共同推動建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打造全面、務實、包容的高質量伙伴關系;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南北南合作,優先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地區和小島嶼國家。共同關注解決數字教育發展中青年面臨的問題,充分激發青年創新創造潛能,攜手打造全球數字教育命運共同體
74、,共同開創教育美好未來。25 平行論壇平行論壇 26 1.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通過教育數字化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完善教育治理,引領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通過教育數字化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完善教育治理,引領教育理念變革教育理念變革、思想變革、方法變革、實踐變革為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思想變革、方法變革、實踐變革為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動力引擎。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期間舉辦基礎教育分論壇,論壇主題為“深入實施和動力引擎。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期間舉辦基礎教育分論壇,論壇主題為“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以數
75、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與中外教育專家共同研究探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以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與中外教育專家共同研究探討如何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基礎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討如何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基礎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2 月月 13-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期間舉行了“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期間舉行了“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發展”平行論壇。論壇以“現場+云端”的方式進行,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出席論壇并致辭,阿根廷、越南、古巴教育部部長分別視頻致
76、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英國、哥倫比亞等國家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官員,以及中國內地部分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中小學校校長、數字化專家和數字技術企業代表等在論壇上交流發言。王嘉毅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基礎教育王嘉毅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基礎教育數字化,注重發揮數字技術對基礎教育的引數字化,注重發揮數字技術對基礎教育的引領、推動作用,將數字化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領、推動作用,將數字化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數字化基本建設實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數字化基本建設實現全面覆蓋,大規模應用實效明顯,為基礎教現全面覆蓋,大規模應用實效明顯,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77、。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王嘉毅表示,中國舉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基礎教育,以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面向新時代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努力為全體中小學生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提供強有力支撐。中國愿意與世界各國的朋友們攜起手來,加強交流合作,積極探索創新,充分借助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 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EB/OL.http:/ 年 2 月 14 日.27 量發展,共同開創基礎教育更加美好的未來。教育部有關司局、直屬單位、部屬高校負責同志,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有關專家、中小學校校長代表,有關國際組織和外國駐
78、華使館代表在主會場參加論壇。各?。▍^、市)和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同志以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同志,中小學校校長和教師代表在分會場參會。以數字化驅動基教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精彩觀點 2 月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舉行,與會代表進行了交流。中國基礎教育如何應對數字中國基礎教育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浪潮?化轉型浪潮?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副主任楊非:2022 年初,教育部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在原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基礎上升級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平臺 2022 年 3
79、月正式上線運行,4 月配套上架移動端 APP。根據用戶反饋和發展需要,目前,平臺已經過數十個版本的迭代升級,以優質的資源服務、豐富的場景應用,支撐了全國億萬中小學師生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助力了我國基礎教育“雙減”工作有效開展,實施了兩次寒暑假期間大規模教師在線培訓,贏得了社會廣泛好評。我們可以分享 3 點經驗。第一,遵循信息技術特點設計平臺功能架構。平臺按照多方提供、按需選擇的邏輯共享和選擇;按照網絡社交、私域傳播的邏輯分享和推薦資源;按照扁平建設、多方參與的邏輯協同治理和服務,按照開放、建設、競爭提供的邏輯開源建設。第二,遵循數據轉型規律,推動平臺應用信息化。第三,遵循應用為王原則,
80、規劃平臺愿景升級。平臺按照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推動應用,以應用需求的滿足和升級推動平臺發展。教育新基建在基礎教育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如何進一步發展?教育新基建在基礎教育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如何進一步發展?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如果我們應用得當,信息技術可以使教育系統發生量變,甚至質變,變化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局性的。新時代,數字化轉型要促進教育高質 林煥新.以數字化驅動基教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精彩觀點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5 日(第 02 版).28 量發展,實現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包容開放的教育以及推動教育創新發展。我想對基礎教育數
81、字化轉型發展提一些建議。第一,教育新基建要為人人享有數字學習權創造有利條件。目前,數字技術進學校、進課堂還存在諸多瓶頸,未來可以通過政策推動實現突破。第二,研發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框架和成熟的模型。目前,國際上已有一些先例,要根據我國的情況,進一步研究和制定標準。第三,各省份要設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區校,并且能夠由點到面,逐步擴大實踐。第四,要培育數字化轉型的領導力,包括規范能力、促進變化的能力等。第五,構建人機共善的數字德育體系。技術給教育帶來巨大沖擊,我們必須正視其中的德育問題,要通過正德和賦能,構建健康的數字 DNA 并植入教育全過程?;A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民生所盼。數字化可以提供怎樣
82、的助力?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民生所盼。數字化可以提供怎樣的助力?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2020 年,上海出臺了全國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規劃和首個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方案,通過優化數字環境、豐富數字資源、建設教學平臺、應用智能算法等舉措,推進基于學習數據分析的教學應用和教學變革,以數字化驅動發展高水平的基礎教育。一是創新應用各類教育場景,依托大數據、物聯感知等技術,打破教育教學時空限制,賦能教學、考評、管理等各個環節。二是由市級統一建設數字基座,保障數據互聯互通,從源頭破解區域和學校的數據孤島,建成了“一網三中心兩平臺”,實現轄區內教育單位高速互聯。三是聚焦應用生態構建,形成了由應用開發者、應
83、用市場、應用開放平臺、學校數字基座、教育基礎數據以及完善運營服務規范等組成的教育應用生態。下一步,我們將深化教育數字化轉型國家試點區建設,放大數字化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大規模因材施教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促進基礎教育更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四川省教育廳廳長余孝其:基礎教育數字化是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和動力引擎,是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四川省創新構建“四川云教”新型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將省內各學段優質學校與民族地區、偏遠薄弱地區學校鏈接成為“全學段、多模式、高質量、廣受益”的遠程教育協作聯盟,助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條件保障,夯實硬件平臺之“基”。二是創
84、新運行模式,提升云教聯盟之“用”。在學校類型上,從一所學校到 N 所學校,從“一塊屏”到“N 塊屏”;在覆蓋范圍上,從單一學段到全學段;在應用模式上,從單一直播到直播、錄播、植入、觀摩多種模式;在運行模式上,從網絡教學到教學教研一體。三是健全制度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撐。四是促進共建共享,推動學校布局由“行政區”向“經濟區”轉變、教師配置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管理體制由“管學?!毕颉肮軐W區”轉變,激發學校和教師的內生動力,推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在薄弱學校真正發揮實效。29 如何運用數字化打造教育未來新生態?如何運用數字化打造教育未來新生態?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云泉:北京一零一中學
85、從技術標準、教學標準、組織標準、課程標準、空間標準 5 個維度,通過智慧、開放、共享、生態的智慧校園建設,從精準多元的教學方式、泛在靈動的學習途徑、豐富共享的資源生態、聯動便捷的管理服務以及全面個性的評價體系五個層面來推動教育集團內部的整體改革。以學習者為中心,創造全新的學習場景,包括多場景融合、線上線下互動以及校內校外線上融合。江西省教育廳廳長郭杰忠:“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陛o導孩子寫作業是許多家長面臨的難題,也是校外培訓亂象群生的導火索。江西省教育廳緊抓“雙減”改革契機,創新打造“智慧作業”平臺,應用數字信息技術優化學生作業設計?!爸腔圩鳂I”將技術應用在課前、課中、課后
86、 3 個階段,逐一拆解教學難題、擊破學習難點,向學生提供優化高效的“靶向作業”,繪制學生學情的“動態畫像”,幫助教師厘清教學重點,助力學校實現分層教學,輔助教育行政部門掌握各區域學情和教學進度,為“減負”提供了破局新路徑,讓作業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國際上有哪些教育數字化應用?國際上有哪些教育數字化應用?阿根廷教育部部長佩爾西克(Jaime Perczyk):我們正面臨著人類有史以來所經歷的最重大的一個變化。我們要培養具備數字素養的學生,通過技術實現智能交流和生產。人們常說學生和年輕人是數字教育的先鋒,但是技術的使用并沒有把他們變成技術的生產者,而只是消費者。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
87、能力和技能。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我們重啟“平等連接(Conectar Igualdad)”計劃,向公立中學以及特殊教育院校的師生發放政府定制的上網本。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英語項目全球研究與創新總監艾米萊特富特(Amy Lightfoot):英國在南非開發了“Whats up”聊天軟件。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可以在該軟件上獲取歌曲、故事和課程等語言學習資源。這一軟件操作簡單,讓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區的學生也能輕松擁有學習的機會。30 數字化如何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分享實踐探索與思考 2 月 14 日,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嘉毅表示
88、,中國舉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基礎教育,以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面向新時代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努力為全體中小學生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提供強有力支撐。當天,來自國內外的教育學者、專家和企業代表就目前數字化在教育領域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了分享?!皣谊牎睍癯煽儐危簢抑行W智慧教育注冊用戶達“國家隊”曬成績單: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注冊用戶達 7300 萬萬 近 5 億人訪問、瀏覽次數超 218 億論壇上,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副主任楊非“曬”出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線近一年的成績單,并介紹了該平臺在推動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實
89、踐和經驗。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于 2022 年 3 月正式上線運行,并在同年 4 月上線移動端。楊非介紹,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注冊用戶達 7300 萬,周活躍用戶數量在 1500 萬左右?!捌脚_邊應用邊建設,先后經過了資源數字化、能力數字化、流程數字化三個階段發展?!睏罘墙榻B,在資源數字化階段,平臺設置了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后服務等 10 個板塊、53 個欄目,共 4 萬多條資源,其中課程教學資源覆蓋 30 個主流教材版本,滿足了師生在線查找、瀏覽資源的初步需求。在能力數字化階段,通過不斷迭代升級,平臺基礎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為場景化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90、。而流程數字化階段,隨著平臺資源數字化和能力數字化的發展,到 2022年 6 月底,平臺已初步實現從單一資源瀏覽向全面支撐多種教育教學活動發展。在楊非看來,三個階段的發展,為提升平臺智能服務水平、加速推動教育模式深層次變革積累的數據創造條件,“數據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通過服務所沉淀下來的數據是數字化轉型的必要驅動力?!贬槍抑行W智慧平臺建設中積累的經驗,楊非表示,首要的是遵循信息技術特點,設計平臺功能架構?!捌脚_按照多方提供、按需選擇的邏輯共享和選擇資源,按照網絡社交、楊菲菲.數字化如何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分享實踐探索與思考 N.新京報.2023 年 02月 15 日(教育
91、版).31 私域傳播的邏輯分享和推薦情況,按照扁平建設、多方參與的邏輯協同治理和服務,按照開放建設、競爭提供的邏輯開源建設?!蓖瑫r,要遵循數字轉型的規律,推動平臺應用深化。最后是遵循“應用為王”原則,規劃平臺愿景升級。平臺按照以用戶為中心理念推動應用,以應用需求的滿足和升級推動平臺發展愿景的升級?!捌脚_首先滿足停課不停學、雙減等重點工程,實現信息技術與現有教育教學模式的常態化工作,再推動流程、場景在應用過程中的不斷創新,然后推廣普及創新應用,實現教育教學模式的新常態?!睏罘钦f道。智慧作業為數字化賦能教育提供現實路徑智慧作業為數字化賦能教育提供現實路徑 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具體將如何實
92、現?論壇上,部分與會者分享了利用數字化助力學生作業,從而實現減負提質的探索?!皞鹘y作業模式下,很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提升。比如,題海戰術容易催生出同班異構的現象,分數相同但薄弱的知識點不一樣,學習問題也難以根治,這就是江西省教育廳引入智慧作業要解決的問題?!苯魇〗逃龔d廳長郭杰忠分享了該省在建設“智慧作業”平臺上的思考。郭杰忠表示,“智慧作業”平臺應用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不僅可以向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靶向作業,繪制學生學情的動態畫像,還能幫助教師理清教學癥結,助力學校實現分層教學,也能輔助教育行政部門掌握各區域學情和教學進度,給減負提供新路徑,讓作業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拜o導學生寫作業是許
93、多人面臨的難題,也是校外培訓亂象群生的導火線?!惫苤曳窒?,江西省教育廳積極協調出版電信運營等部門,依托移動、聯通、電信、廣電 4 大運營商,把現有的家庭電視機頂盒,在線升級為人人通學習機,將學生錯題微課精準推送到家,學生在家就可以通過電視有針對性地收看自己的錯題集和微課,從而實現自主學習和輔導到家,也減少了家長和學生對校外培訓的需求。智慧作業平臺的建設離不開師資投入。郭杰忠表示,江西組織全省優秀中小學一線教師名師,共同承擔智慧作業配套微課資源的研發和落實,“目前全省累計近 11.9 萬教師參與智慧作業工作建設,已建成配套作業微課,覆蓋了義務教育階段全學科和全學段?!卑不帐『戏适袊@著課堂、作
94、業、評價和治理四個方面推動教育數字化。合肥市教育局局長劉業勛在提及作業時說道,該市利用智能終端全面采集分析學生的課堂練習測驗的數據,精準定位學生的薄弱項,形成了課前預習單、課前練習單、課后鞏固單、能力提升單以及班級、年級、學校三級管理的“四單三關”作業管理模式。劉業勛表示,強化作業設計,可以減少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把學生的時間釋放出來,開 32 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構建了一二一精準作業模式,也就是,每一次作業只布置六道基礎題,每道基礎題后附帶兩道變式題備用,六道基礎題全做對還有一道進階題可選?!北本┦幸涣阋恢袑W校長陸云泉分享了作為集團校進行數字教育
95、的實踐。在談及跨年級的學情分析系統時,陸云泉提出,學校使用智慧作業平臺實現更加個性化、精準的作業布置和分析?!皩W生作業都是按照分層、個性化、根據學情設計的,學生寫作業的模式不變,還是紙筆作業,但可以通過收集數據,讓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精準分析?!迸c此同時,該系統也可以實現為學生精準推送符合其學習狀況的作業,“學生每天都能通過這樣的智慧平臺,掌握學習過程中知識能力方面的欠缺。這樣可以推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比巳斯ぶ悄芗夹g可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工智能技術可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時代在變,教育的本質沒有變”“數字化教育轉型的關鍵是落地”在當天的論壇上,科大訊飛、一起教育作為數字技術企業代表,也分
96、享了在數字化助力教育方面的實踐?!叭斯ぶ悄茉诮逃龜底只D型中,一定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笨拼笥嶏w董事長劉慶峰認為,教育數字化轉型就是典型的以技術賦能的一次教育革命,而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可以更好地實施,讓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平等地享受教育有了更大可能性。在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中,哪些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助力?劉慶峰提到了語音和圖文識別技術、自然語言的理解和推理以及知識圖譜構建技術等,“人工智能機器不僅能夠自動分析學情,還可以利用評價進行引導、做推薦,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完整的知識圖譜?!痹趧c峰看來,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在“消化”所有教學大綱內容、所有知識點之后,理順知識點
97、之間的邏輯關系,實現精準推薦?!爸R圖譜構建技術追根溯源,可以為每個孩子規劃學習路徑,這些都已經在海量的用戶中獲得了成功?!眲c峰提到,學業之外,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技術在體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也早有應用?!霸诮裉爝@個時代,一方面要用人工智能賦能數字教育,實現千百年前因材施教、教育強國的目標和夢想,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工智能絕不是替代人類的?!眲c峰說道。一起教育科技公司董事長劉暢認為,數字化教育轉型中,區域大規模常態化使用是基礎和前提,“需要在區域內做到的是作業、課堂、考試、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全方位的數據收集,只有綜合性的數據收集,才能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扎實的數據基礎?!睌底只D型帶來的好
98、處很多。劉暢以該企業創新研發的“點陣筆”數據為例,闡述了數字化轉型如何讓老師重塑課堂,從教書走向育人。同時,學習軌跡、差距分析、知識圖譜、33 學科能力分析、學習品質分析、適合的職業等等,數字化轉型也為學生賦能,實現精準學習甚至規劃未來。同時,數字化轉型可以真正實現家校共育、全方位地賦能多角色的管理者。在劉暢看來,對于各地區而言,數字化轉型不變的是通過常態化使用積累大量數據,變化的是不同的區域,結合學生老師家長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理念數據化、數據可量化,進而完成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教師要用創新力來求變 訪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教育局局長陳紅艷 中國教育報:教育數字化浪潮中,教師應具備哪些關鍵能力快速
99、應變?中國教育報:教育數字化浪潮中,教師應具備哪些關鍵能力快速應變?陳紅艷:教育數字化到來,教師需要具備一些必要的能力,我用 3 個“變”來總結。一是快速學習能力。教師要抓住當下,對新技術、新工具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提升人機協同教學的能力,實現追變。二是深度學習能力。教師要運用大數據反思課堂問題所在,進而思考如何調整教學,以反思來應變。三是創新能力。技術與教學正在深度融合,很多未知的東西不可預判,但同時,數據為我們探索未來提供了支撐。所以,教師要用一種靈活的創新力來求變。中國教育報:如何為教師提升信息素養搭建“腳手架”?中國教育報:如何為教師提升信息素養搭建“腳手架”?陳紅艷:首先,用優秀案例
100、引領。國家層面建立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匯集了海量的優質資源。徐州市云龍區設計了“云碼云學”,進一步篩選優質資源,整合成二維碼推送給教師和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模仿、培訓,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其次,云龍區研發了“333”教研模式,集合區域、集團、各校教師形成共同體進行教研和探討,共同解決數字化的問題。再其次,通過校企合作、校園合作,發揮專業力量的優勢。讓企業專家為教師提供指導培訓,讓專家學者來到教師身邊,把前瞻性的理念輸送給教師,從而在技術上、思想上全面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林煥新.教師要用創新力來求變訪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教育局局長陳紅艷 N.中國教育報,2023年 02 月 15 日(第 02 版
101、).34 數字化如何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來看這場論壇上的精彩觀點 中國基礎教育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國基礎教育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浪潮?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副主任 楊非:2022 年初,教育部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在原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基礎上升級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平臺 2022 年 3 月正式上線運行,4 月配套上架移動端 APP。根據用戶反饋和發展需要,目前,平臺已經過數十個版本的迭代升級,以優質的資源服務、豐富的場景應用,支撐了全國億萬中小學師生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助力了我國基礎教育“雙減”工作有效開展,實施了兩次寒暑假期間大規
102、模教師在線培訓,贏得了社會廣泛好評。我們可以分享 3 點經驗。第一,遵循信息技術特點設計平臺功能架構。平臺按照多方提供、按需選擇的邏輯共享和選擇;按照網絡社交、私域傳播的邏輯分享和推薦資源;按照扁平建設、多方參與的邏輯協同治理和服務,按照開放、建設、競爭提供的邏輯開源建設。第二,遵循數據轉型規律,推動平臺應用信息化。第三,遵循應用為王原則,規劃平臺愿景升級。平臺按照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推動應用,以應用需求的滿足和升級推動平臺發展。教育新基建在基礎教育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如何進一步發展?教育新基建在基礎教育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如何進一步發展?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祝智庭:如果我們應用得當,信息技術
103、可以使教育系統發生量變,甚至質變,變化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局性的。新時代,數字化轉型要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包容開放的教育以及推動教育創新發展。我想對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一些建議。第一,教育新基建要為人人享有數字學習權創造有利條件。目前,數字技術進學校、進課堂還存在諸多瓶頸,未來可以通過政策推動實現突破。第二,研發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框架和成熟的模型。目前,國際上已有一些先例,要根據我國的情況,進一步研究和制定標準。第三,各省份要設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區校,并且能夠由點到面,逐步擴大實踐。第四,要培育數字化轉型的領導力,包括規范能力、促進變化的能力等。第五,
104、構建人機共善的數字德育體系。技術給教育帶來巨大沖擊,我們必須正視其中的德育問題,要通過正德和賦能,構建健康的數字 DNA 并植入教育全過程。35 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民生所盼。數字化可以提供怎樣的助力?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民生所盼。數字化可以提供怎樣的助力?上海市教委主任 王平:2020 年,上海出臺了全國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規劃和首個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方案,通過優化數字環境、豐富數字資源、建設教學平臺、應用智能算法等舉措,推進基于學習數據分析的教學應用和教學變革,以數字化驅動發展高水平的基礎教育。一是創新應用各類教育場景,依托大數據、物聯感知等技術,打破教育教學時空限制,賦能教學、考
105、評、管理等各個環節。二是由市級統一建設數字基座,保障數據互聯互通,從源頭破解區域和學校的數據孤島,建成了“一網三中心兩平臺”,實現轄區內教育單位高速互聯。三是聚焦應用生態構建,形成了由應用開發者、應用市場、應用開放平臺、學校數字基座、教育基礎數據以及完善運營服務規范等組成的教育應用生態。下一步,我們將深化教育數字化轉型國家試點區建設,放大數字化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大規模因材施教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促進基礎教育更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四川省教育廳廳長 余孝其:基礎教育數字化是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和動力引擎,是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四川省創新構建“四川云教”新
106、型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將省內各學段優質學校與民族地區、偏遠薄弱地區學校鏈接成為“全學段、多模式、高質量、廣受益”的遠程教育協作聯盟,助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條件保障,夯實硬件平臺之“基”。二是創新運行模式,提升云教聯盟之“用”。在學校類型上,從一所學校到 N 所學校,從“一塊屏”到“N 塊屏”;在覆蓋范圍上,從單一學段到全學段;在應用模式上,從單一直播到直播、錄播、植入、觀摩多種模式;在運行模式上,從網絡教學到教學教研一體。三是健全制度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撐。四是促進共建共享,推動學校布局由“行政區”向“經濟區”轉變、教師配置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管理體制由“管學?!毕?/p>
107、“管學區”轉變,激發學校和教師的內生動力,推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在薄弱學校真正發揮實效。如何運用數字化打造教育未來新生態?如何運用數字化打造教育未來新生態?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 陸云泉:北京一零一中學從技術標準、教學標準、組織標準、課程標準、空間標準 5 個維度,通過智慧、開放、共享、生態的智慧校園建設,從精準多元的教學方式、泛在靈動的學習途徑、豐富共享的資源生態、聯動便捷的管理服務以及全面個性的評價體系五個層面來推動教育集團內部的整體改革。以學習者為中心,創造全新的學習場 36 景,包括多場景融合、線上線下互動以及校內校外線上融合。江西省教育廳廳長 郭杰忠:“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
108、跳?!陛o導孩子寫作業是許多家長面臨的難題,也是校外培訓亂象群生的導火索。江西省教育廳緊抓“雙減”改革契機,創新打造“智慧作業”平臺,應用數字信息技術優化學生作業設計?!爸腔圩鳂I”將技術應用在課前、課中、課后 3 個階段,逐一拆解教學難題、擊破學習難點,向學生提供優化高效的“靶向作業”,繪制學生學情的“動態畫像”,幫助教師厘清教學重點,助力學校實現分層教學,輔助教育行政部門掌握各區域學情和教學進度,為“減負”提供了破局新路徑,讓作業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國際上有哪些教育數字化應用?國際上有哪些教育數字化應用?阿根廷教育部部長 佩爾西克(Jaime Perczyk):我們正面臨著人類有史以來所經歷的
109、最重大的一個變化。我們要培養具備數字素養的學生,通過技術實現智能交流和生產。人們常說學生和年輕人是數字教育的先鋒,但是技術的使用并沒有把他們變成技術的生產者,而只是消費者。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技能。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我們重啟“平等連接(Conectar Igualdad)”計劃,向公立中學以及特殊教育院校的師生發放政府定制的上網本。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英語項目全球研究與創新總監 艾米萊特富特(Amy Lightfoot):英國在南非開發了“Whats up”聊天軟件。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可以在該軟件上獲取歌曲、故事和課程等語言學習資源。這一軟件操作簡單,讓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區
110、的學生也能輕松擁有學習的機會。37 2.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是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四個平行論壇之一。論壇“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是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四個平行論壇之一。論壇的主題是“轉型與重塑”的主題是“轉型與重塑”: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新生態??傮w目標是“宣傳、交流、引領”。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新生態??傮w目標是“宣傳、交流、引領”。宣傳就是要積極宣傳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重大成就,交流就是要廣泛交流世界職業宣傳就是要積極宣傳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重大成就,交流就是要廣泛交流世界職業教育數字化實踐經驗,引領就是要不斷擴大我國職業教育
111、數字化影響,打造我國職業教育教育數字化實踐經驗,引領就是要不斷擴大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影響,打造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品牌數字化品牌?!奥殬I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在京舉行 2 月月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平行論壇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平行論壇之一“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之一“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在展”平行論壇在京舉行。京舉行。本次論壇以“轉型與重塑: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新生態”為主題,圍繞職業教育領域數字化資源開發與應用、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等問題展開。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出席論壇并致辭,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和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長袁振國分別作了主旨報告,來
112、自國際勞工組織和澳大利亞、德國、瑞士等國以及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 10 余位專家學者“現場+云端”,分享了世界職業教育數字化實踐經驗、共商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大計。翁鐵慧在致辭中指出,中國一直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將其納入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等著力推進,設立了職業教育數字校園、信息化標桿校、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相關項目 20余個,建成了資源共享的“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為推動數字技術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數字化時代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在京舉行EB/OL.http:/ 年 2 月 14 日.38 夯實了基礎。翁鐵慧
113、倡議,世界各國秉持互惠互利理念,深化互學互鑒與合作,攜手構建職業教育翁鐵慧倡議,世界各國秉持互惠互利理念,深化互學互鑒與合作,攜手構建職業教育數字化互聯互通格局,共同推動國際職業教育數字化邁上新臺階。數字化互聯互通格局,共同推動國際職業教育數字化邁上新臺階。本次論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來自6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 3000 余所職業院校及行業企業代表近十萬人線上線下參會。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新生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觀察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為將來。2 月 14 日,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上,氣氛熱烈。如
114、何認識高質量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意義?如何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取得新突破?來自中外各國的官員、學校管理者和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呈現了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和變革的新觀察、新思考和新實踐。迎來撬動整體性變革的新契機迎來撬動整體性變革的新契機 2021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 45.5 萬億元,占 GDP 比重的 39.8%,是世界第二大數字經濟體。在數字經濟日益發揮著國民經濟穩定器和加速器作用的今天,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孫善學認為,如何在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培養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成為當務之急。在翻看去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時,孫善學發現了“一個極為顯著的變化”新增數字職業的數
115、量達到了新增職業總數的 61%,占分類大典收錄職業總數的 6%。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系列報告顯示,中國勞動者數字技能尚處于中等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皵底旨寄鼙粡V泛應用,人們對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的需求在激增?!鄙钲诼殬I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欣斌表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背后是產業發展有需求、新動能發展有剛需、職業教育本身有改革動能。過去幾年,發展數字技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應對技術快速變革的政策優先選項。楊欣斌介紹,目前,全球 170 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數字化轉型戰略。而這背后,是數字技能已經日 梁丹.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新生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觀察 N.中
116、國教育報,2023年 02 月 15 日(第 02 版).39 漸成為社會所有職業和所有部門橫向需求的發展現實。在數字技能從特定部門和職業向全社會擴散的過程中,職業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也不再僅僅指向職業教育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助力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多和更大的目標被投注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之上?!安辉侔研畔⒓夹g狹隘地視作工具,而是視為撬動整體性系統變革的契機。這是今天我們談職業教育數字化的不同視角?!鼻迦A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韓錫斌指出,“高質量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不僅是推進職業教育本身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破解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p>
117、推進成果應用的新實踐推進成果應用的新實踐“借助數字學習資源的精準供給和學習效果的實時反饋,我們積極探索實訓模式改革,提高了實訓成效?!睆V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處處長張家浚介紹,早在“十一五”前后,廣東就開始探索建設數字化實訓室,后又通過職業院校各類項目工程的推進,包括數字化標桿校的建設、在線精品課程的開發、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等,引領和帶動全省的學校數字化建設。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職業教育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是我國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斑@是一個大工程。從 2010 年開始,教育部立項建設了 203 個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同時帶動省級立項建設的專業資源庫達到了 582
118、個,為基于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了支撐和服務?!睂O善學說。12 年來,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訪問量累計超過 160 億次。如今,這一資源庫中的絕大部分被納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向職業教育之外的師生和社會公眾開放。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慧波對于職業教育的數字建設成果深有感觸?!霸诼殬I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中,我國堅持了能學、輔教的資源應用定位。有學習意愿并且具備基本學習條件的師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都可以通過數字化資源進行系統化、個性化學習,實現了教學和培訓的雙重目標,彰顯了職業教育對社會產業經濟和人才培養的支撐性?!碧剿鲾底只D型的新突破探索數字化轉型的新突破 在數字化技術
119、日新月異的背景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可以在“變”中抓住哪些“不變”?在孫善學看來,不管未來教育改革在模式、技術甚至邏輯上發生怎樣的變化,不管教育可能出現哪些顛覆性的變革,都離不開教育資源這個基礎?!奥殬I教育正面臨新一輪教育革命的筑基過程,一定要把數字化資源建設這件事情抓好?!比绾芜M一步提高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質量?對此,孫善學建議,要積極探索資 40 源庫的互聯網出版許可和認證,探索課程成果的認證,開發電子證書和技能微證書等,從而對資源庫資源形成好的保護和推廣?!敖逃龜底只牟椒ゲ粫?,實現數字化賦能,需要扎實推進、分布實施?!痹趶埣铱?磥?,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打造好標桿模范,也需
120、要發揮好每所學校的主體作用?!八械娜瞬排囵B都要落在學校層面。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政策引領,通過項目推動,引導學校從需求出發、以應用為先,在不同層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建設和發展?!薄奥殬I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其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有共同之處,但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有著自身的獨特性,比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表n錫斌提出,未來,要更加注重企業在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角色和力量,通過校企共同開發數字化課程、實訓實習資源、設定學習評價標準等,幫助職業教育在堅守自身特點的條件下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將助力 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訪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為了更好地支持數字農業
121、和智慧農業的發展,糧農組織發起了1000 個數字村莊倡議。如今,中國已經貢獻了 10 個最佳數字村莊的實踐,并且將在今年年底前建成 100 個數字村莊?!? 月 14 日,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上,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說。根據聯合國預測,2050 年世界人口將達到 96 億,需要增加 50%的糧食供給才能養活全人類。文康農表示,應對糧食安全挑戰,必須關注和重視正在改變農業和農民的數字化轉型?!翱梢钥吹?,今天,移動通訊、遙感服務和分布式計算的普及,已經顯著提高了個體農民在獲取信息、提高能力和進入市場的機會?!蔽目缔r介紹,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在通過農民田間學校等
122、項目,幫助滿足數字化時代下農村和農民的新需求?!稗r民田間學校采取邊做邊學的學習模式,強調以直接觀察、討論和田間實踐的方式,幫助農民解決土壤、種子繁殖和品種試驗以及與數字化相關的越來越多的技術問題?!蔽目缔r介紹,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在中國以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了農民田間學校項目,助力中國的減貧、鄉村振興和可持續農業等工作。梁丹.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將助力 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訪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5 日(第 02 版).41 文康農表示,目前在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村莊發展”試點項目已經在 4 個農民田間學校所在省份開展?!斑@一
123、項目相比較農民田間學校項目,尤其增加了商業內容,我們邀請一些電商平臺參與了農民培訓,指導農民在農業產品貿易和農業生產中使用移動技術和數字化工具,并且能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蔽目缔r補充道,這一項目旨在培養出新一代農民,讓他們不僅精通技術,還熟知管理和營銷?!霸?2030 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更多產、高效和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支撐,這并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但我相信,職業教育培訓的數字化轉型和發展將會加速這一進程的實現?!蔽目缔r說。智能教育要發展有溫度的智能 訪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人工智能正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引發這些領域發生了巨大甚至顛覆性的變化。但智能教育并沒有像人們所期
124、望的那樣取得明顯成就?!? 月 14 日,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上,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長袁振國提出,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場景的運用,是對現有教育的賦能增效,更是對未來教育的重塑。近 10 年來,智能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學、教、管、評等不同方面都有了廣泛的運用。但袁振國指出:“截至目前,智能教育總的來說是以技術為中心,其特征主要有重技術應用、重技術功能、重大數據輕小數據等,關注的是把已有的技術應用到教育場景中去,滿足于提高現有教育的功能和效率,是在傳統教育背景上做加法而不是創設新的教育形態和場景?!痹駠堰@種情況稱為“人工智能+教育”
125、,認為這是一種“冷”智能。而教育事業是以人為對象,為國家育人才、為個人促發展的活動,是有情有義、有溫度的活動?!爸悄芙逃蚪逃?人工智能轉變,發展有溫度的智能?!痹駠f?!敖逃侨伺c人的聯系,智能教育要以人的發展為目的,是通過人、依靠人、為了人,以是否促進了人的發展為衡量標準的?!痹駠鴱娬{,人的發展主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通過 梁丹.智能教育要發展有溫度的智能訪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月 15 日(第 02 版).42 人的自主能動性激發變化。人工智能如果僅僅是聯結客觀數據,不能與人的思想情感聯系起來,不能激發人的腦神經機制活動,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爸?/p>
126、有激發了人的內生力,智能教育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而教育+人工智能就是要以人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以促進人自由的、全面的、個性化的發展為目的,不斷創設和開辟新的教育場景、教育形態,以解決問題和實際需要為導向,以教育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為引導,讓技術為育人服務,在促進人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智能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痹駠f。關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平行論壇上傳遞這些新觀察、新思考 迎來撬動整體性變革的新契機迎來撬動整體性變革的新契機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 孫善學:孫善學:新增數字職業的數量達到了新增職業總數的61%,占分類大典收錄職業總數的 6%。與此形成對比的是,
127、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系列報告顯示,中國勞動者數字技能尚處于中等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如何在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培養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成為當務之急。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韓錫斌:不再把信息技術狹隘地視作工具,而是視為撬動整體性系統變革的契機。這是今天我們談職業教育數字化的不同視角。高質量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不僅是推進職業教育本身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破解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楊欣斌:過去幾年,發展數字技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應對技術快速變革的政策優先選項。數字技能被廣泛應用,人們對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的需求在激增。目前,全球 170
128、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數字化轉型戰略。而這背后,是數字技能已經日漸成為社會所有職業和所有部門橫向需求的發展現實。推進成果應用的新實踐推進成果應用的新實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 孫善學: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職業教育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是我國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從 2010 年開始,教育部立項建設了203 個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同時帶動省級立項建設的專業資源庫達到了 582 個,為基于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了支撐和服務。廣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處處長 張家浚:借助數字學習資源的精準供給和學習效果的實時反饋,我們積極探索實訓模式改革,提高了實訓成效。早
129、在“十一五”前后,43 廣東就開始探索建設數字化實訓室,后又通過職業院校各類項目工程的推進,包括數字化標桿校的建設、在線精品課程的開發、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等,引領和帶動全省的學校數字化建設。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張慧波:在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中,我國堅持了“能學、輔教”的資源應用定位。有學習意愿并且具備基本學習條件的師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都可以通過數字化資源進行系統化、個性化學習,實現了教學和培訓的雙重目標,彰顯了職業教育對社會產業經濟和人才培養的支撐性。探索數字化轉型的新突破探索數字化轉型的新突破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 孫善學:不管未來教育改革在模式、技術甚至邏輯上發生怎
130、樣的變化,不管教育可能出現哪些顛覆性的變革,都離不開教育資源這個基礎。職業教育正面臨新一輪教育革命的筑基過程,一定要把數字化資源建設這件事情抓好。要積極探索資源庫的互聯網出版許可和認證,探索課程成果的認證,開發電子證書和技能微證書等,從而對資源庫資源形成好的保護和推廣。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韓錫斌:職業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其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有共同之處,但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有著自身的獨特性,比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未來,要更加注重企業在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角色和力量,通過校企共同開發數字化課程、實訓實習資源、設定學習評價標準等,幫助職業教育在堅守自身特點的條件下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廣
131、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處處長 張家浚:教育數字化的步伐不會停,實現數字化賦能,需要扎實推進、分布實施。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打造好標桿模范,也需要發揮好每所學校的主體作用。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領,通過項目推動,引導學校從需求出發、以應用為先,在不同層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建設和發展。44 3.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以數字化驅動產業變革與創新成為世界性主題。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以數字化驅動產業變革與創新成為世界性主題。教育數字化轉型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創新路徑,引發高等教育育人方式、教育數字化轉型是高等
132、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創新路徑,引發高等教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治理體系、保障機制等方面的系統性變革,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生態。大會旨在辦學模式、治理體系、保障機制等方面的系統性變革,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生態。大會旨在分享各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經驗,推動全球數字變革,引領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分享各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經驗,推動全球數字變革,引領高等教育創新發展。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高等教育平行論壇成功舉辦 2 月月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高等教育平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高等教育平行論壇在京成功舉辦。行論壇在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部和中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主題為“數字變革推
133、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旨在交流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及經驗,推動高等教育支撐體系的重塑和再造,服務世界高等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國際電信聯盟原秘書長趙厚麟,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史忠俊出席會議并致辭。吳巖指出,21 世紀以來,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數字技術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得到充分釋放,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各行業提高要素生產率的關鍵途徑。吳巖強調,近年來,中國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高等教育數字化取得了顯著成效。構建了在線教育數字化政策支持體系,建設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深入推進“慕
134、課西部行計劃”,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掀起了一場“學習革命”。連續三年舉辦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搭建起慕課與在線國際交流合作新機制、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高等教育平行論壇成功舉辦 EB/OL.http:/ 年 2 月 14 日.45 新平臺,為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吳巖倡議,國際組織、各吳巖倡議,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高校、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團結起來,共同推進教育數字化國政府、高校、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團結起來,共同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發展,構建全球高改革發展,構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重塑數字化育人新范式,培育高等教育新形態。等教育共同
135、體,重塑數字化育人新范式,培育高等教育新形態。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美國、墨西哥、新加坡、南非等政府代表、知名高校校長、數字教育專家、著名企業代表等圍繞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教育治理體系、數字化時代人才培養和教師發展等話題分享了高等教育數字化實踐經驗與思考。來自全球近 3000 位國際組織、政府機構、高校和在線教育機構的代表和嘉賓,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參加大會。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推進教育數字化,構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 2 月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高等教育平行論壇在北京舉辦。據悉,論壇主題為“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旨在交流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及經驗,推動高等教育支撐體系
136、的重塑和再造,服務世界高等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國際電信聯盟原秘書長趙厚麟,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史忠俊出席會議并致辭。吳巖指出,21 世紀以來,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數字技術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得到充分釋放,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各行業提高要素生產率的關鍵途徑。吳巖強調,近年來,中國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高等教育數字化取得了顯著成效。構建了在線教育數字化政策支持體系,建設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深入推進“慕課西部行計劃”,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掀起了一場“學習革命”。連續三年舉辦
137、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搭建起慕課與在線國際交流合作新機制、新平臺,為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吳巖倡議,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高校、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團結起來,共同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發展,構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重塑數字化育人新范式,培育高等教育新形態。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美國、墨西哥、新加坡、南非等政府代表、知名高校校長、數字教育專家、著名企業代表等圍繞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教育治理體系、數字化時代人才 葉雨婷.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推進教育數字化,構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 N.中國青年報.2023 年 02月 15 日(第 01 版).46
138、培養和教師發展等話題分享了高等教育數字化實踐經驗與思考。據介紹,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部和中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來自全球近 3000 位國際組織、政府機構、高校和在線教育機構的代表和嘉賓,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參加大會。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高等教育平行論壇精彩觀點 2 月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高等教育平行論壇在京舉辦。墨西哥、新加坡、南非等政府代表、知名高校校長、數字教育專家、著名企業代表等,圍繞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教育治理體系、數字化時代人才培養和教師發展等話題,分享了高等教育數字化實踐經驗與思考。我們該如何將教育帶入信息時代?我們該如何將教育帶入信息時代?
139、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康奈爾大學名譽教授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信息時代對教育的影響極大,我們要教育下一代,讓他們自由探索感興趣的事物。我們也要適時檢視大學的使命。大學的使命是教育,讓人們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意味著要幫助學生挖掘喜歡的事情,培養他們,讓他們過上美好生活,例如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專業等。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應該為變化中的世界培養什么樣的“人”?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科學家、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周禮棟:我們應該從“道”的層面,重新思考教育中的本質問題。第一,計算機科學尤其是人工智能,將如同數學
140、和語言,成為一項橫跨各個學科的基礎,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學習與研究創造新的方法。當然,這并不是說人人都要成為人工智能專家,而是要具備計算思維和數據驅動的能力。第二,要讓計算機科學服務于其他學科,跨學科教育應該成為高等教育中的一種新常態。不同學科的交叉領域往往能夠催生了不起的創新,要讓學生能夠適應技術給學科研究帶來的 張欣.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高等教育平行論壇精彩觀點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15 日(第 03 版).47 方法上的變化,成為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為此,教育從業者需要重新梳理各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并且借鑒全球頂尖高校對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成功實踐。第三,未來高等
141、教育的重點將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或技能,而是著重于在更高層次上育人,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人工智能技術普及化的未來,學生不應只是被動地接受已有的知識,而是要學會主動思辨,借助先進工具和已有的知識信息去探索未知世界,尋找新的發現,創造新的知識。數字教育背景下我們面臨哪些挑戰?數字教育背景下我們面臨哪些挑戰?墨西哥駐華大使施雅德(Jess Seade):世界各國都經歷著教育領域深刻而快速的變化,我們面臨 3 個宏觀挑戰,我有以下思考:一是如何利用數字化手段彌合世界各地區之間在技術、教育和收入方面日益加深的差距。利用信息技術讓更優秀的高校和更強大的教育系統為有需要的地區培養各級師資和
142、人才,讓走在行業前端的合作伙伴通過線上課程、網絡項目打破局限,牽引帶動落后地區的教師培訓工作。二是如何推廣全民學習。在互聯互通的全球商業體系中,我們應該更多地了解彼此。為此,我希望擴大合作高校之間提供的虛擬課程范圍,面對面的師生交流固然效果更好,但數字合作的魅力恰恰在于它能觸及所有學生群體。三是我們需要對信息技術有更辯證的認知,努力發展教育系統,以跟上技術為社會帶來的飛速變化,推動更多人通過數字技術學習符合時代需求的終身技能。數字技術如何重塑未來高等教育?數字技術如何重塑未來高等教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數字技術的充分應用可能會對高等教育的內容、教學模式、學生評價以及學生支持產生全
143、面、深遠的影響。一是數字技術與教育的結合豐富了學習系統中的學習資源,讓知識的生產和傳播超越了校園的物理邊界。二是數字技術還將幫助高等教育建成一個更加靈活,具有個性化和發展性的課程系統。三是數字技術還能夠幫助我們建設更富于參與性的學生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未來的高等教育必然成為一個更加透明、扁平和高質量的體系。功能性知識的生產和傳播將更加精細劃分,且富有結構性。由于知識獲取的便利性,院校也必然關注自身供給的質量,以吸引更多學生的認同和參與。比如在港科大(廣州),我們正在研究如何評估并確認部分來自開放系統的學生學習記錄,教師的功能和定位也將被重新定義,在傳統的授課、輔助團隊以外,我們還需要更專業的知
144、識管理和規劃團隊,建構清晰的知識地圖,將知識體系 48 進行結構性的模塊化,按照個體學習的習慣,設計針對不同城市的高質量的學習課件。怎樣運用數字化來幫助我們從事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怎樣運用數字化來幫助我們從事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對此,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開設一些面向跨領域具有標桿性的數字科技課程,以培養更多熟悉信息技術的交叉學科的人才。二是鼓勵青年學生利用數字化產生的建設的機會(譬如 MOOC 等),讓青年學生博學多聞,從而產生交叉參與的濃厚興趣。對于急需的交叉學科人才的成長而言,數字科技已經成為現代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元素。因此,我們應
145、該從娃娃抓起,把數字科技當成一種基礎科學,至少從中學起就讓我們的青年學生開始接觸數字科技,也可以把它列入部分高考的范圍。以新農科人才為例,如何在數字發展背景下深化專業領域人才培養?以新農科人才為例,如何在數字發展背景下深化專業領域人才培養?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李道亮:一是強化基礎學科支撐地位。數字農業是以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和計算機、電子和通信等信息學科為支撐的交叉學科,是“新農科”建設的重要體現。夯實基礎學科根基,深化基礎學科、信息學科等與傳統農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是培養高層次數字農業人才的關鍵。二是布局數字農業新興學科。推進新農科新工科
146、建設,必須要強調數字農業的學科專業布局。謀劃和推動農業大數據、農業人工智能、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學科的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為數字農業的人才培養提供科技支撐與平臺保障。三是構建學科交叉的課程體系。打破專業導向的培養觀念與課程設置,拓展學生的交叉學科知識、跨學科思維與應用能力。將重大前沿科學研究和現代產業發展成果融入課堂,持續增強課程體系的前沿性、交叉性與挑戰性,強化信息科學、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基礎對涉農專業的支撐作用,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等多元化數字農業人才。四是創新數字農業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聯合,統籌推動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協同創新。服務國家數字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建立
147、高校、科研院所、產業界的長期穩定合作,加強數字農業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有效對接,探索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實施本研銜接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49 以數字化支撐高等教育發展 訪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報:數字化的國際教育合作應當如何創新?楊斌:楊斌:疫情給予我們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全球高等教育,使得我們要將所有世界大學視為一個學習社群或一個整體。依托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我們能夠與其他的高等教育機構共享知識和經驗,共建世界大學生態圈或學習社群。同時,我們的學生不管在什么國家、什么地區,都能夠使用教育資源,他們擁有更多元的教育機會,并可以在全球的資源中選擇這
148、樣的機會?;锇楹献髋c資源整合不僅限于大學之間,更應突破象牙塔的圍墻,與政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不斷將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開放進而推動產業轉型、社會發展和終身學習。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報:面向未來,應當如何更好地以數字化支撐高等教育發展?楊斌:楊斌:清華大學以及中國高校將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攜手,推進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持續推動技術的迭代升級,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學方式、教學場景的持續創新;持續創新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模式;堅持高質量對外開放,持續為全球學習者提供優質教育公共產品;加強大學及社會力量的合作創新,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打造更開放、更融合、更有韌性的大學,為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
149、、增進人類共同福祉作出貢獻。人工智能技術是挑戰也是變革 訪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黃先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報:您認為未來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會出現哪些趨勢?黃先開:黃先開:在數字化教育轉型過程中,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眾說紛紜,目前看來,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當前在混合學習、在線學習等實踐基礎上,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會更加深入,將持續賦能深化教育教學變革,實現創設個性化、沉 張欣.以數字化支撐高等教育發展訪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斌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月 15 日(第 03 版).張欣.人工智能技術是挑戰也是變革訪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黃先開 N
150、.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月 15 日(第 03 版).50 浸式、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構建高質量和包容性的數智化教育體系。北京工商大學也正在按照“一個聚焦、兩項建設、三個平臺、四化服務”的思路,探索構建“個性需求、能力導向、數字賦能”的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二是隨著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支撐的教育“新基建”加速推進,要建設各級各類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以實現數智化優質資源的共享共融;三是要創新教育治理新模式,制定完善教育大數據標準與規范,通過打造數智大腦、創新數智評價、完善新型評價體系和決策系統等,不斷提升基于數據的教育治理能力。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報:請問您如何看待以 ChatGPT 為代表
151、的人工智能技術對高等教育帶來的影響?黃先開:黃先開:一定程度上,ChatGPT 的出現讓我們對教育產生反思,同時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機會:一是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獨立思考和有正確價值判斷能力的人,而不再僅僅是獲取特定知識的人;二是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調整,未來教育發展要用ChatGPT 等學習工具來協同改進;三是高等教育需要教會學生如何超越知識學習,更加關注學習的品質。始終保持學習力,堅持有目標的學習,才是高等教育真正的價值所在。高等教育平行論壇上,都有哪些精彩觀點?我們該如何將教育帶入信息時代?我們該如何將教育帶入信息時代?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康奈爾大學名譽教授 約翰
152、 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信息時代對教育的影響極大,我們要教育下一代,讓他們自由探索感興趣的事物。我們也要適時檢視大學的使命。大學的使命是教育,讓人們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意味著要幫助學生挖掘喜歡的事情,培養他們,讓他們過上美好生活,例如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專業等。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應該為變化中的世界培養什么樣的“人”?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應該為變化中的世界培養什么樣的“人”?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科學家、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周禮棟:我們應該從“道”的層面,重新思考教育中的本質問題。第一,計算機科學尤其是人工
153、智能,將如同數學和語言,成為一項橫跨各個學科的基礎,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學習與研究創造新的方法。當然,這并不是說人人都要成為人工智能專家,而是要具備計算思維和數據驅動的能力。第二,要讓計算機科學服務于其他學科,跨學科教育應該成為高等教育中的一種新常態。不同學科的交叉領域往往能夠催生了不起的創新,要讓學生能夠適應技術給學科研究帶來的 51 方法上的變化,成為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為此,教育從業者需要重新梳理各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并且借鑒全球頂尖高校對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成功實踐。第三,未來高等教育的重點將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或技能,而是著重于在更高層次上育人,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人
154、工智能技術普及化的未來,學生不應只是被動地接受已有的知識,而是要學會主動思辨,借助先進工具和已有的知識信息去探索未知世界,尋找新的發現,創造新的知識。數字教育背景下我們面臨哪些挑戰?數字教育背景下我們面臨哪些挑戰?墨西哥駐華大使 施雅德(Jess Seade):世界各國都經歷著教育領域深刻而快速的變化,我們面臨 3 個宏觀挑戰,我有以下思考:一是如何利用數字化手段彌合世界各地區之間在技術、教育和收入方面日益加深的差距。利用信息技術讓更優秀的高校和更強大的教育系統為有需要的地區培養各級師資和人才,讓走在行業前端的合作伙伴通過線上課程、網絡項目打破局限,牽引帶動落后地區的教師培訓工作。二是如何推廣
155、全民學習。在互聯互通的全球商業體系中,我們應該更多地了解彼此。為此,我希望擴大合作高校之間提供的虛擬課程范圍,面對面的師生交流固然效果更好,但數字合作的魅力恰恰在于它能觸及所有學生群體。三是我們需要對信息技術有更辯證的認知,努力發展教育系統,以跟上技術為社會帶來的飛速變化,推動更多人通過數字技術學習符合時代需求的終身技能。數字技術如何重塑未來高等教育?數字技術如何重塑未來高等教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 倪明選:數字技術的充分應用可能會對高等教育的內容、教學模式、學生評價以及學生支持產生全面、深遠的影響。一是數字技術與教育的結合豐富了學習系統中的學習資源,讓知識的生產和傳播超越了校園的物理邊
156、界。二是數字技術還將幫助高等教育建成一個更加靈活,具有個性化和發展性的課程系統。三是數字技術還能夠幫助我們建設更富于參與性的學生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未來的高等教育必然成為一個更加透明、扁平和高質量的體系。功能性知識的生產和傳播將更加精細劃分,且富有結構性。由于知識獲取的便利性,院校也必然關注自身供給的質量,以吸引更多學生的認同和參與。比如在港科大(廣州),我們正在研究如何評估并確認部分來自開放系統的學生學習記錄,教師的功能和定位也將被重新定義,在傳統的授課、輔助團隊以外,我們還需要更專業的知識管理和規劃團隊,建構清晰的知識地圖,將知識體系 52 進行結構性的模塊化,按照個體學習的習慣,設計針對
157、不同城市的高質量的學習課件。怎樣運用數字化來幫助我們從事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怎樣運用數字化來幫助我們從事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姚期智:對此,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開設一些面向跨領域具有標桿性的數字科技課程,以培養更多熟悉信息技術的交叉學科的人才。二是鼓勵青年學生利用數字化產生的建設的機會(譬如 MOOC 等),讓青年學生博學多聞,從而產生交叉參與的濃厚興趣。對于急需的交叉學科人才的成長而言,數字科技已經成為現代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元素。因此,我們應該從娃娃抓起,把數字科技當成一種基礎科學,至少從中學起就讓我們的青年學生開始接觸數字科技,也可以把它列
158、入部分高考的范圍。以新農科人才為例,如何在數字發展背景下深化專業領域人才培養以新農科人才為例,如何在數字發展背景下深化專業領域人才培養?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李道亮:一是強化基礎學科支撐地位。數字農業是以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和計算機、電子和通信等信息學科為支撐的交叉學科,是“新農科”建設的重要體現。夯實基礎學科根基,深化基礎學科、信息學科等與傳統農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是培養高層次數字農業人才的關鍵。二是布局數字農業新興學科。推進新農科新工科建設,必須要強調數字農業的學科專業布局。謀劃和推動農業大數據、農業人工智能、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學科的
159、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為數字農業的人才培養提供科技支撐與平臺保障。三是構建學科交叉的課程體系。打破專業導向的培養觀念與課程設置,拓展學生的交叉學科知識、跨學科思維與應用能力。將重大前沿科學研究和現代產業發展成果融入課堂,持續增強課程體系的前沿性、交叉性與挑戰性,強化信息科學、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基礎對涉農專業的支撐作用,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等多元化數字農業人才。四是創新數字農業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聯合,統籌推動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協同創新。服務國家數字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產業界的長期穩定合作,加強數字農業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有效對接,探索科教融匯
160、、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實施本研銜接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53 4.智慧教育發展評價智慧教育發展評價 2 月月 14 日舉辦的“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日舉辦的“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邀請國內外智慧教育領域權威專家,邀請國內外智慧教育領域權威專家,共同圍繞智慧教育的理念與政策、評價的框架與路徑進行深入研討,基于全球視野和國際共同圍繞智慧教育的理念與政策、評價的框架與路徑進行深入研討,基于全球視野和國際比較探討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原則與方法,分析當前世界智慧教育發展水平,以期尋求理論比較探討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原則與方法,分析當前世界智慧教育發展水平,以期尋求理論共識、共享實踐經驗,推動智慧
161、教育未來發展。論壇共識、共享實踐經驗,推動智慧教育未來發展。論壇介紹中國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國家介紹中國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發展進程以及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發展進程以及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2022)2022 年中國智慧年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的主要內容。教育發展指數報告的主要內容。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在京舉辦 2 月月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在京舉辦。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在京舉辦。教育部副部長陳杰出席會議并致辭。陳杰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陳杰指出,推進教育數
162、字化轉型、發展智慧教育,是應對時代之變、社會之變的戰智慧教育,是應對時代之變、社會之變的戰略選擇,是世界各國普遍追求的共同目標。略選擇,是世界各國普遍追求的共同目標。本次大會旨在就如何建立契合數字化時代特點、適應智慧教育發展、引領智慧教育潮流的新型評價范式和評價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和探討。陳杰強調,中國愿同各國、國際組織和有關專家一道,在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框架下深化務實合作,共建學術研究網絡,共享實踐探索經驗,共創良好發展生態,共同推進教育數字化變革,攜手開創人類智慧教育發展新篇章。會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新加坡國立
163、教育學院院長吳娟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主任張民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在京舉辦EB/OL.http:/ 年 2 月 14 日.54 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曹培杰、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張永凱、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執行主任德克哈斯特、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測報告主編馬諾斯安東尼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研究所所長馬曉強圍繞教育數字化轉型以及智慧教育評價的政策、理論和實踐問題作主旨報告。印度尼西亞教育文化與研究技術部部長納迪姆馬卡里姆、希臘教育與宗教事務部部長妮基凱拉梅烏斯發表致辭。本次論壇
164、由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部分國家駐華代表,教育部相關司局、直屬單位和高校,全國教育科研戰線以及部分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代表共 200 余人參加會議。建立引領智慧教育潮流的評價體系 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觀察 10 年后的學校是怎樣的樣態?教育會怎樣?我們學什么、在哪學、怎么教?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2 月 13 日14 日,教育部與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舉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舉行,其間,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智慧教育發展評價論壇舉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 施萊歇爾指出,21 世紀的數字素養
165、不是從預先設定好的信息中提取知識,而是能夠駕馭模糊性、管理復雜性,這是數字轉型的真正核心技能,“這需要通過技術幫助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數字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數字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在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看來,數字化是人類的第二次進化,智慧社會可能很快就會到來。通過數字化轉型,我們會逐漸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進入到智慧社會。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祝智庭拋出了問題。祝智庭介紹,根據數字達爾文主義理論,進化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創新是人為的進化,轉型是兩者的混合。而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文化“轉基因”工程。他認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是希望通過依托技術、數據、過程
166、、戰略、文化從而破解教育的規模、質量和成本這三者之間的矛盾。黃璐璐.建立引領智慧教育潮流的評價體系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觀察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5 日(第 03 版).55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曹培杰頗有同感。從農業社會的私塾到工業社會的班級授課制、分科教學法,他認為未來社會的教育將迎來新樣態?!敖逃哂忻黠@的時代特征,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甭摵蠂炭莆慕M織教師教育中心主任張民選介紹,近幾年多個國家陸續出臺了系列教育數字化文件,特別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爭先恐后地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程,進行了多輪次戰略規劃布局,迭代前行是全球教育數
167、字化轉型進程的顯著特點。張民選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即迭代前行。在論壇的分享中,幾乎所有專家都直言,數字技術具有巨大的變革力量?!拔覀冃枰ㄟ^構建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通過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本著精準、個性、優化、協同、思維、創造的原則,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弊V峭ケ硎?。數字化轉型與智慧教育什么關系?數字化轉型與智慧教育什么關系?“在教育領域應用技術呈現幾大趨勢:個性化、自我掌控進度的學習,混合學習模式和空間、跨學科的教學、終身學習的微認證,用于學習分析的人工智能,新的教學評估模式?!毙录悠聡⒔逃龑W院院長吳
168、娟明介紹,數字技術目前已在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特別是拓寬了教學法,實現了經驗性教學、多模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及教學的連通性。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認為,智慧教育包括環境、模式和體制三層境界。第一層為智慧學習環境;第二層為新型教學模式,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教學;第三重境界為現代教育制度,包括知識生產力、人才培養系統?!鞍l展智慧教育需要著眼于教育生態的整體發展,實現慧從師出,能自環境、變在形態。當前,教學已突破了學校教育提供的正式學習,而走向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融合?!秉S榮懷指出,這兩類學習的主要區別在于:正式學習是學??刂平虒W目標和教學進度,而非正式學習則是學習
169、者自己控制學習目標和學習進度?!爱斍敖逃鸩匠尸F出智能技術社會人學生的新教育樣態?!睌底稚鐣θ瞬判枨筇岢隽诵碌囊?,而智慧教育正是應對未來勞動力需求變化的選擇?!爸腔劢逃ㄟ^教育環境數字化、課程教學個性化、教育治理精準化,構建面向人人、適合人人、更加開放靈活的高質量教育體系?!辈芘嘟芘袛?,智慧教育將培養更具有價值信念、數字素養、創新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時代新人。56 智慧教育評價在教育轉型中承擔什么角色?智慧教育評價在教育轉型中承擔什么角色?過去的教育創新,更多時候是基于理論和經驗來進行。未來的教育創新,更多時候會與技術密切相關。正如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所說:“就人工智能與智慧教育的發展,全球
170、學者基本達成一個共識:不是機器代替教師,而是人與機器如何和諧共處。我們需要從關注技術到關注教學,關注技術驅動的教學和學習的重新構想?!甭摵蠂炭莆慕M織全球教育監測報告主編馬諾斯安東尼斯介紹,2023 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重點關注教育機會平等、教育質量、教育技術發展、教育系統管理帶來的挑戰及技術如何解決這些挑戰。他認為,我們在研究智慧教育的同時也要同步研究智慧教育評價,以評價引領智慧教育健康發展。智慧教育監測有助于顯示數字技術教育應用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有利于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黃榮懷指出,國家層面的智慧教育監測需要重視觀測點與數據源,前者是關于數據的輸入、產出與過程,后者是區域、學校與教師等
171、層面的數據來源?!皵底只D型需要在教育系統中實施全要素、全流程、全業務和全領域的數字化進程,并確保業務鏈互通、數據及信息鏈共享和各要素協同發展?!秉S榮懷說。什么是好的智慧教育?專家學者齊聚論壇探討智慧教育發展評價“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數字時代的智慧文明應惠及全球每一位人”2 月 14 日下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在北京召開。教育部副部長陳杰在致辭中提出三個倡議:共建學術研究網絡,以積極有效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研究合作凝聚智慧教育及其評價的國際理念共識;共享實踐探索經驗,在互學互鑒中促進全球智慧教育實踐創新,實現全球智慧教育的命運與共;共創良好發展生態,共建智慧教育的相關通用標準,
172、實現對智慧教育全要素、全過程、全方位一體化的監測分析?!爸腔劢逃暮诵氖鞘箤W生獲得美好的學習發展體驗”“智慧教育是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其核心價值是使學生獲得 羅艷 什么是好的智慧教育?專家學者齊聚論壇探討智慧教育發展評價 N.新京報.2023年02 月15 日(教育版).57 美好的學習發展體驗?!比A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認為,智慧教育引領教育數字化轉型“悟道”,其持久健康發展有賴于深入研究以發現生態化學習新規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主任張民選基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全球觀察,指出智慧教育有四大共性,其中包括各國政府、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爭先恐后投入教育數字化轉型
173、的進程;變革技術的迭代前行是轉型進程中的顯著特點;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政府都進行了多輪次的戰略規劃布局等。此外,他指出,建設教育數據庫(如日本)、數字化內容生產、多渠道籌措資金(如歐美)、關注教師能力建設,是國際上發展智慧教育的特點?!耙咔檫^后網課結束、師生返校,揭示出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把數字技術與教師功能結合在一起,讓人機產生互動,讓技術產生融合,這是最重要的?!痹谡劶爸腔劢逃嵘處熌芰Φ奶攸c時,張民選如是說道。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曹培杰則從教育環境、課程教學、教育治理、人才素養四個方面總結出智慧教育的特征?!霸谶^去,一個老師,一群學生,一塊黑板,一支粉筆,
174、基本構成了熟悉的教學環節;如今,教育信息化的推動使得智慧教育更加適應現在和未來?!彼硎?,智慧教育提供了泛在智能的學習空間(即組織教學的時間地點更加靈活有彈性)、普遍適切的因材施教、精準智能的管理服務和變革創新的時代新人。在未來,智慧教育可圍繞劃時代特征和內在規律、數據驅動的教育治理范式、數字技術賦能的人才培養模式、智慧教育與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開展重點研究。智慧教育如何向好發展?智慧教育如何向好發展?論壇后半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張永凱分享了關于智慧教育評價的幾點思考。他認為,智慧教育應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堅守育人本位,智慧教育要培養適合學生終身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175、;二是堅持公平性原則,豐富學習資源,建設隨時隨地開展教育學習的空間;三是堅持整體性原則,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個學段貫通起來;四是堅持個性化原則,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充分利用技術優勢豐富教育場景、釋放學生發展潛力。對此,張永凱歸納出五條實施路徑,分別為整體革新教育理念、促進育人模式變革、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建立依法治教的智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終身學習體系?!爸腔鄣膶W習環境,新型的教學模式,現代的教育制度,是智慧教育的三層境界?!北本煼洞髮W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圍繞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發表意見,他提到,學習效果、辦學效率、數字化資源及工具的效能,個性化學習、差異化教學,知識生產力、人
176、才培養系統分別是三層境界的具體體現。58 一體化、交互化、智能化、個性化,這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馬曉強對智慧教育進取之道的思考。他談到,創新與守正是智慧教育評價研究的兩方面目標;規范與實證,是智慧教育評價的探索實踐?!敖逃闹腔蹃碜杂阪溄?,教育活動本質就是交互,且技術始終是推動教育變革的核心動力,因材施教是我們共同的教育理念?!瘪R曉強認為,智慧教育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找平衡,以全民素養提升為目標開創數字時代的人才培養格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在京舉辦,論壇由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
177、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作論壇總結。李永智認為,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這種教育新形態,新在五個維度。第一,新在核心理念。第一,新在核心理念。一是為每個學習者提供適合的教育。當前全世界講的教育公平基本上都是機會公平,給學習者同樣的教學水平、學習機會、成長機會但是如果讓學習者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并不感興趣的方面,并不利于其發展。所以未來高水平的教育公平,首先是適合的教育,二是把個人的最優目標和社會發展的最優目標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他表示,智慧教育將首次歷史性地實現微觀層面的個人發展與宏觀層面的社會發展全面高度統一。到目前為止,古今中外
178、的國家在設計教育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國家整體的實力和發展,也就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設計教育的體系、內容和要求。每個人都有天資,都有興趣,但總是難以把個人的要求和社會的要求有機融合在一起。數字時代智慧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通過數據和 AI,把個人的最優目標和社會發展的最優目標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對未來智慧教育所寄予的理想期望。李永智表示,在新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教育的體系結構、教育內容、教學范式、治理方式、治理體系將會得到重塑和優化。第二,新在體系結構。第二,新在體系結構。李永智表示,未來社會,每個人應該可以實現終身學習,這意味著學生不必都被束縛在學校里,束縛在課堂上,束縛在傳統的紙質教材和傳統
179、的考試方式上。這種體系真正是“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體系結構的革命性變化同個人發展、社會發展高度統一,結合在一起。第三,新在教育內容。第三,新在教育內容。李永智認為,學習認知能力、學習思維能力、學習實踐能力這三個能力的建設,最早可能通過面對面的傳授來實現,后來把這種能力的傳授編碼成文字,通過文字再解碼出來,進而完成學習能力的建構。未來數字技術提供的 AR/VR 沉浸式和元宇 59 宙提供的社會化數字空間,將使學習的內容還原到傳統的、最本真的形式。第四,新在教學范式。第四,新在教學范式。李永智表示,之前的教學范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無論是走班教學,還是翻轉課堂,本質并沒有發
180、生變化。未來,將建立以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為依托的知識圖譜,知識點之間因為邏輯關系而形成一個整體。在數字空間里,每個人根據興趣,根據社會對個人提出的要求和在未來社會上發展成長的需要,遍歷知識點,所有的能力都變成最終能力建構的一個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指導者,甚至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第五,新在教育治理。第五,新在教育治理。李永智表示,基于以上如此龐大的變化,教育治理在傳統過程中的多個環節、多個物理空間的情況可以用數據表征、提煉,可以讓相關的物理處理過程變成數字處理過程,使流程大大地簡化、優化,使治理過程更加精準、科學、有效。李永智總結,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新在核心理念,新在體系結
181、構,新在教育內容,新在教學范式,新在教育治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張永凱:智慧教育評價要把公平作為重要指標 在教育正經歷數字化轉型的當下,如何進行智慧教育評價?2 月 14 日下午,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論壇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張永凱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張永凱認為,智慧教育評價應堅持五項基本原則,即:堅守育人本位、堅持公平性、堅持整體性、堅持個性化、堅持體驗性?!霸谥腔劢逃u價中,要把評價的重心放在育人這一根本問題上,突出智慧教育對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的貢獻力?!睆堄绖P說。關于公平性原則,張永凱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石,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182、的最新途徑。發展智慧教育需要筑牢數字基座,豐富學習資源,建設隨時隨地可開展教學、學習的空間,在設施設備獲得、數字素養提升、數字工具使用等方面,要更加關注教育欠發達地區和特殊教育群體,避免因數字鴻溝引發新的教育不公平。在設置智慧教育評價指標時,要把公平性作為重要的指標。澎湃新聞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張永凱:智慧教育評價要把公平作為重要指標EB/OL.https:/ 年 2 月 15 日(第 02 版)60“智慧教育評價的整體性,不是將各個部分的功能簡單相加,而是讓功能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1+12的效果?!闭劦秸w性原則時,張永凱建議,在國家層面應該形成智慧教育評價的主體框架,整體設計、系統謀劃、分
183、步實施;在省市層面要結合本地教育實際,因地制宜,找到區域發展智慧教育的合適途徑。他指出,智慧教育評價注重解決一個地區、一個學校整體建設與應用的問題,要整體提升智慧教育發展水平,需要各部門各環節協調合力推動。同時,在智慧教育評價中,要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學段貫通起來,要把教育教學、督導評價、教育管理各項業務整合起來,應用系統、人員隊伍、保障體系協調發展,不能制造一個個信息孤島。談及個性化原則,張永凱指出,發展智慧教育的目的之一是革除標準化教育批量生產人才的弊端,更好地回歸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遵循教育規律,利用技術賦能形成面向每個人成長發展的教育模式。堅持個性化原則,就是要因材施教,
184、強化科學的成才觀念,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不斷豐富高質量個性化的教育場景,充分利用技術優勢,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充分釋放每名學生的發展潛力。對于體驗性原則,張永凱解釋,應用為王,首先要讓用戶覺得能用好用,產生良好的使用體驗。智慧教育評價要能夠抓取師生親身經歷的教育體驗過程,抓取課程學習體驗的價值點,以便建立寬松自然的教育氛圍,而不是通過技術手段,“丁對丁、卯對卯”地限制教育教學活動。張永凱說,“總體看,智慧教育是一個關系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課題。我國的智慧教育正在由初步應用階段,向全面融合創新階段過渡,充分發揮智慧教育評價的引領作用,構建網絡化、泛在化、個性化、終身化的高質量智慧教育體系,還要著
185、力在具體的實施路徑上下功夫?!? 月 13-14 日,由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爸腔劢逃l展評價”論壇是大會四場平行論壇之一,論壇中,國內外智慧教育領域權威專家共同圍繞智慧教育的理念與政策、評價的框架與路徑等進行了探討。61 聚焦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來看這些觀點和思考 數字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數字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育?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祝智庭:祝智庭:數字化是人類的第二次進化,智慧社會可能很快就會到來。通過數字化轉型,我們會逐漸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進入到智慧社會。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根據數
186、字達爾文主義理論,進化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創新是人為的進化,轉型是兩者的混合。而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文化“轉基因”工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是希望通過依托技術、數據、過程、戰略、文化從而破解教育的規模、質量和成本這三者之間的矛盾。我們需要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通過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本著“精準、個性、優化、協同、思維、創造”的原則,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曹培杰曹培杰:從農業社會的私塾到工業社會的班級授課制、分科教學法,未來社會
187、的教育將迎來新樣態。教育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主任 張民選:張民選:近幾年多個國家陸續出臺了系列教育數字化文件,特別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爭先恐后地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程,進行了多輪次戰略規劃布局,迭代前行是全球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的顯著特點。數字化轉型與智慧教育什么關系?數字化轉型與智慧教育什么關系?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院長 吳娟明:在教育領域應用技術呈現幾大趨勢:個性化、自我掌控進度的學習,混合學習模式和空間、跨學科的教學、終身學習的微認證,用于學習分析的人工智能,新的教學評估模式。數字技術目前已在
188、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特別是拓寬了教學法,實現了經驗性教學、多模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及教學的連通性。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 黃榮懷:智慧教育包括環境、模式和體制三層境界。第一層為智慧學習環境;第二層為新型教學模式,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教學;第三重境界為現代教育制度,包括知識生產力、人才培養系統。發展智慧教育需要著眼于教育生態的整體發展,實現“慧”從師出,“能”自環境、“變”在形態。當前,教學已突破了學校教育提供的正式學習,而走向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融合。這兩類學習的主要區別在于:正式學習是學??刂平虒W目標和教學進度,而非正式學習則是學習者自己控制學習目標和學習進度。當
189、前教育逐步呈現出智能“技術”“社會人”學生的新教育樣態。62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曹培杰:曹培杰:數字社會對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智慧教育正是應對未來勞動力需求變化的選擇。智慧教育通過教育環境數字化、課程教學個性化、教育治理精準化,構建面向人人、適合人人、更加開放靈活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智慧教育將培養更具有價值信念、數字素養、創新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時代新人。智慧教育評價在教育轉型中承擔什么角色?智慧教育評價在教育轉型中承擔什么角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過去的教育創新,更多時候是基于理論和經驗來進行
190、。未來的教育創新,更多時候會與技術密切相關。就人工智能與智慧教育的發展,全球學者基本達成一個共識:不是機器代替教師,而是人與機器如何和諧共處。我們需要從關注技術到關注教學,關注技術驅動的教學和學習的重新構想。21 世紀的數字素養不是從預先設定好的信息中提取知識,而是能夠駕馭模糊性、管理復雜性,這是數字轉型的真正核心技能,這需要通過技術幫助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測報告主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測報告主編 馬諾斯安東尼斯:馬諾斯安東尼斯:2023 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重點關注教育機會平等、教育質量、教育技術發展、教育系統管理帶來的挑戰及技術如何解決這些挑戰
191、。我們在研究智慧教育的同時也要同步研究智慧教育評價,以評價引領智慧教育健康發展。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 黃榮懷:黃榮懷:智慧教育監測有助于顯示數字技術教育應用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有利于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國家層面的智慧教育監測需要重視觀測點與數據源,前者是關于數據的輸入、產出與過程,后者是區域、學校與教師等層面的數據來源。數字化轉型需要在教育系統中實施全要素、全流程、全數字化轉型需要在教育系統中實施全要素、全流程、全業務和全領域的數字化進程,業務和全領域的數字化進程,并確保業務鏈互通、數據及信息鏈共享和各要素協同發展。并確保業務鏈互通、數據及信息鏈共享
192、和各要素協同發展。63 配套活動配套活動 64 1.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 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 2 月月 13 日下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期間,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舉行戰日下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期間,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舉行戰略合略合作協議續簽儀式。作協議續簽儀式。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中央網信辦副主任曹淑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譚作鈞、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分別與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中國
193、移動董事長楊杰簽署協議,共同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簽約儀式由教育部副部長陳杰主持。近十多年來,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和溝通聯系機制,均已完成兩期戰略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三大電信運營商在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信息化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支撐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黨的二十大作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面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戰略部署,為教育數字化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據協議,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將在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教育數字化管理、師生數字素養與
194、技能提升、教育評價改革等方面全面深化戰略合作,三大電信運營商將充分發揮國家數字化建設主力軍的作用,切 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EB/OL.http:/ 年 2 月 13 日.65 實履行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建設賦能助力。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建設賦能助力 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 今天,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其間,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續簽儀式。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中央網信辦副主任曹淑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譚作鈞、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出席。
195、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分別與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簽署協議,共同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簽約儀式由教育部副部長陳杰主持。近十多年來,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和溝通聯系機制,均已完成兩期戰略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三大電信運營商在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信息化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支撐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黨的二十大作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戰略部署,為教育數字化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據協議,教
196、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將在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教育數字化管理、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教育評價改革等方面全面深化戰略合作,三大電信運營商將充分發揮國家數字化建設主力軍的作用,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建設賦能助力。高毅哲 黃璐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建設賦能助力 教育部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續簽戰略合作協議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4 日(第 01 版).66 2.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 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在京舉辦 2 月月 13 日,由教育部主辦,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和中日,由教育部主辦,教育部
197、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和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共同承辦的數字化教育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共同承辦的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裝備應用展示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展示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本次展示是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的配套活動,出席和參加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主論壇的領導、專家等參觀了展示。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圍繞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主題“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體現“數字技術賦能教育”展示主題,突出裝備在賦能教育數字化變革、促進教育公平、改善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貢獻,展示數字化教育裝備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促進教育裝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中國數字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本次展示包含云端平臺服務、課堂創新應
198、用、助力素質教育、技術促進變革、應用助力教學等內容,通過“電子大屏展示+實物展示+人機交互”等方式呈現展示。充分展示具有前瞻性、時代性、創新性的數字化教學裝備和應用解決方案,體現我國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的先進水平、引領地位和未來趨勢。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在京舉辦EB/OL.http:/ 年 2 月 13 日.67 科技賦能塑造教育新形態“硬科技”亮相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 數字推動變革,教育引領未來。2 月 13 日,由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是本次大會的一項配套活動,活動展出的一大批“硬科技”吸引了參會者的目光。數字
199、技術發展如何塑造教學新形態?數字技術發展如何塑造教學新形態?在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區,戴上智能頭盔或眼鏡,操作手柄,就可以靈活拆取、檢測復雜的機器零部件,利用混合現實頭盔和虛仿一體機,學習者輕松地將實驗實訓課堂“搬”到了現場。一名與會媒體記者(左)在體驗混合現實頭盔 科技賦能塑造教育新形態“硬科技”亮相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EB/OL.http:/ 年 2 月 13 日.68 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演示“虛仿一體機”展廳另一側,十幾秒的時間內,智能評卷分析系統就快速完成了作文試卷的評測,從主題、語言、篇章結構等多方面考核了作文質量,并生成了個性化批改評語,構建了答題者知識圖譜。智能評卷分析系統評測學
200、生作文“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教育生態發生轉變,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等素質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在偏遠山區和鄉村學校開齊開足開好素質教育課?新的數字化裝備帶來了無限可能。69 依托 5G 低時延、高速率、廣覆蓋的特性,5G 智慧體育可實時捕捉學生體育動作,無需教師親身指導,學習者只需自主完成教學動作,AI 大數據就能實時分析生成報告和改進建議,實現個性化因材施教,相關應用已經服務超萬所學校。5G 智慧體育捕捉學習者動態 魚骨骼走向清晰可見,土星環系統震撼人心3D 實驗模擬艙對接課程標準,內置了大量宇宙生命科學資源及實驗資源等,不僅能應用到物理、化學等多個科目,還能應用于青少年科普教育,幫助
201、學生探究宇宙天體、自然生物的魅力。70 3D 實驗模擬艙展示課程內容 另外,展覽現場還充分展示了多項具有前瞻性、時代性、創新性的數字化教學裝備和應用解決方案,體現了我國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的先進水平、引領地位和未來趨勢。亮眼的教育裝備是中國教育數字化的一個縮影。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融合 AI、3D、VR 等前沿科技服務的中小學實驗教學已輻射全國 31 個省份,應用的學校超過 2 萬所,使用師生近 50 萬人,產生教學應用案例 3000 余個;在鄉村教育方面,數字支教系統已在全國10 個省份的 30 余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應用。71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
202、,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币幌盗袛底只b備和平臺的研發與應用,助力學科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創新性變革,豐富了教學場景和教學手段,塑造了教育教學評價的新模式,為課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為教育普惠均衡貢獻數字科技的力量。數字技術不斷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不斷匯聚的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的教書育人效率,必將為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拓寬路徑,讓教育變革更加惠及萬千學子,成就其廣闊人生和美好未來。72 媒體報道媒體報道 73 1.推進教育數字化推進教育數字化 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 2 月 15 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欄目推出報道,聚焦推進教育數字化,加
203、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教育數字化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當下,我國正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加快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智能互聯黑板、3D 實驗模擬艙、多語言互譯機等數字化教育裝備,讓現場觀眾眼前一亮。信息技術的發展,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賦予“教”與“學”更多的可能??偱_央視記者總臺央視記者 李晶晶:李晶晶:我剛剛體驗了一下混合現實頭盔,模擬了現實中的“高難高?!鼻榫?,就像身臨其境一般。還有多語言互譯機,通
204、過人工智能技術能實現 83 種語言在線翻譯,數字變革為教育提質升級帶來更多可能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信息網絡技術,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區的數字鴻溝,努力實現優質文化教育資源均等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信息化走上發展的快車道。依托云端網絡,就能讓城鄉孩子同上一堂課,共享優質資源。央視網 推進教育數字化 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EB/OL.https:/ 年 2 月 15 日.74 新學期開學,地處山區的永州市門前小學,就同城里的優質學校同步開展了云上讀書分享會。湖南永州下馬渡鎮市門前小學校長湖南永州下馬渡鎮市門前小學校長 蔣向雷:蔣向雷:定期進行同步網絡教學,讓孩子們能同時聽到音樂、科學
205、這些優秀課程,破解了我們鄉村小規模學?!伴_不齊課、開不好課”的難題,給了我們鄉村教育提升的抓手。讓億萬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讓億萬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十年來,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提檔升級,如今,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 100%,比 2012 年提高了 75 個百分點,99.9%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 100M 以上,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十年來,我國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去年 3 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建起了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中心,截至 2023 年 2 月 10 日,平臺訪客量超過 10 億人次。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教育部科學技術
206、與信息化司副司長 舒華:舒華: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進行了 7 次的迭代升級,實現了這種教育階段的全覆蓋。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在這個資源的內容來說,我們實現了德育智育體美勞育五育并舉。從促進公平到提升教育質量,數字化技術也在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在北京理工大學特種車輛實驗室,學校開發建設了特種車輛數字仿真實驗平臺,集教學、實驗及專業學習于一體,為學生探索各自研究方向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個性化輔導。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2021 級碩士研究生級碩士研究生 商慶一:商慶一:我是做輪腿式機動平臺的創新設計。從整體的結構設計到行動系統的結構優化,數字化的平臺給我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很
207、大的幫助,也讓我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數字化技術還不斷應用到技能人才的實訓、培訓中,為產業經濟發展助力。位于江西南昌的首個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為 28 個專業群設立了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可容納 10000 名學生同時進行實習實訓,有效解決了一些實訓項目高風險、周期長、難觀摩等實際困難。教育數字化,還為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提供有力支撐。經過十年大力推進,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國家開放大學終身教育平臺提供的優質學習資源已達62 萬門,滿足不同年齡段人們從職場技能到興趣愛好等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浙江省德清縣環境工程師浙江省德清縣環境工程師 李珊珊:李珊珊:總書
208、記說,明天的中國,奮斗創造奇跡。實現“雙碳”目標,我們青年環境工程師要不斷提升本領,我已經學習了環境影響評價等多門課程。我想明天中國的奇跡,就在于我們每一分每一秒腳踏實地奮斗。75 風好正是揚帆時,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黨代會報告,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邁上新征程,我國正不斷推動教育數字轉型與融合創新,加速構建全民終身學習機制,奮力譜寫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新篇章。2.央視推出多組報道,聚焦大會亮點央視推出多組報道,聚焦大會亮點 由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的首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2 月13 日在北京開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推出多
209、期報道,聚焦大會盛況。孫春蘭出席世界數字教孫春蘭出席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開幕式并致辭育大會開幕式并致辭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2 月 13 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會議并致辭。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 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于 2 月 13 日至 14 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大會發布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和智慧教育發展指數、發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發起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和發布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等。發展數字教育發展數字教育 變革學習方式變革學習方式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重
210、點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數字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師生數字素養提升、教育數字化治理,以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的數字化發展評估。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智慧教育藍皮書與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2 月 13 日,在教育部與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舉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2022)與 2022 年中國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正式向海內外發布。藍皮書以智慧教育內涵闡釋為主線,從環境、教學、治理、人才四維度提出 16 個具體特征,總結中國智慧教育發展經驗,向世界發出未來應重點關注的七個議題和五項倡議。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發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發布 2 月 13 日下
211、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在主論壇上發布了 7 項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平臺標準規范重點圍繞平臺、數據、資源、素養四個方面,為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建設與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將對規范教育系統的數據匯聚和安全共享,支撐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質量管控和長效發展,促進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與應用創新發揮重要 76 的作用。發布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和發展合作倡議發布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和發展合作倡議 2 月 13 日至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并誠邀全球各方,共同參與聯盟建設,攜手推動
212、數字教育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共同應對教育領域面臨的挑戰。會上,還發布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6 條倡議包括:加強政策對話溝通;推動基礎設施聯通;推進數字資源共享;加強融合應用交流;開展能力建設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國家職業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明顯進展國家職業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明顯進展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2 月 13 日在北京開幕,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職業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明顯進展。2022 年 3 月 28 日“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包含“專業與課程服務中心”等 4 個中心和若干個專題模塊。截至目前,4 個中心已完成上線,接入國家級、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 117
213、3 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6757 門,視頻公開課 2222門;構建起國家、省、校三級專業教學資源庫互為補充、使用廣泛的專業教學資源應用體系,平臺現有視頻資源 51 萬余條、圖文 15 萬余條。國家智慧高教平臺覆蓋國家智慧高教平臺覆蓋 166 個國家和地區個國家和地區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介紹,去年正式上線的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已匯集 2.7 萬門優質慕課、虛擬仿真實驗以及 6.5 萬余件教材、視頻等各類學習資源,已成為課內外教育橫向聯通、本研教育縱向貫通、覆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綜合資源服務平臺。截至目前,智慧高教平臺用戶覆蓋 166 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建成世界最大
214、的教育資源中心我國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中心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于 2 月 13 日在北京開幕。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中心,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用戶覆蓋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 2023年 2 月 10 日,平臺總瀏覽量超過 67 億次,訪客量超過 10 億人次。來源|綜合自央視網、央視新聞客戶端 77 3.我國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我國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 記者 9 日從教育部獲悉:我國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目前,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現有資源 4.4 萬條,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接入國家級、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 117
215、3 個,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匯集優質慕課、虛擬仿真實驗 2.7 萬門。當日,教育部舉行媒體吹風會,介紹一年來推進教育數字化進展。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舒華表示,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啟動實施一年來,取得顯著成效。全新設計開通國家智慧教育門戶。2022 年 3 月 28 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一年來,經過 7 次迭代升級,形成了“三平臺、一大廳、一專題、一專區”的平臺架構,門戶視覺效果持續優化,用戶體驗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用戶覆蓋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聚焦重點領域推出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作為國家門戶首個公共服務上線,提供豐富的政
216、策、崗位信息和指導服務,2022 年共享崗位達 1370 萬個,通過平臺就業的畢業生占比從 2021 年的 24%增長到 2022 年的 31.6%。分批啟動實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試點,實現 31 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試點全覆蓋。推進 15 個整省試點省級平臺接入國家門戶,初步形成上下貫通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在助學、助教、助管、助研等方面新模式不斷涌現,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同時,構建標準規范體系發揮引領作用。圍繞平臺工具、數據資源、環境設備、數字素養、網絡安全等方面,研制出臺 10 個管理規范和 8 項行業標準。其中,7 項教育行業標準將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現場發布。據介紹,世
217、界數字教育大會將于 2 月 13 日至 14 日舉辦,教育部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數字教育的技術、模式、業態和制度創新,以教育數字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讓數字教育惠及所有學習者,讓中國數字教育成為世界品牌。吳丹 我國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N.人民日報,2023 年 2 月 10 日(第 12 版).78 4.為世界數字教育貢獻中國智慧為世界數字教育貢獻中國智慧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2 月 13 日在北京啟幕。大會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圍繞數字化轉型、數字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師生數字素養提升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討論并發表重要成果,推動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新進展,為世界數字教育貢
218、獻中國智慧。教育數字化是建設“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路徑。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工作,隨著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 等文件出臺,我國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通過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深入推進智慧教育、開展終身數字教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高質量個性化終身學習體系加速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加強政策規范,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教育數字化的基礎,標準化則是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政策引領,規范對教育數字化的頂層設計。中國教育現代化
219、2035等文件出臺,對教育數字化全過程、各領域做出標準規范,保障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有效落地,穩步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以平臺標準化建設為例,本次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發布了 7 項智慧教育平臺系列標準,重點圍繞平臺、數據、資源、素養等方面,在規范教育系統的數據匯聚和安全共享上發力,支撐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質量管控和長效發展,有利于夯實教育新生態建設的數字底座。提升教學質效,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教育數字化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有力抓手,亦是推動教育變革的關鍵舉措。相比傳統教學方式,數字類教育資源顯現出更明顯的共享性與開放性,一定程度上彌合了因時空分布不均而造成的教育供給差距。因此,要最大限度促進教育普惠
220、公平,須加強創新數字化教育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教學應用場景,整體推進以數字化為驅動的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其中,師生數字化素養的提升至關重要。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跨校協同等方式,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現教育資源整合;另一方面,學生應增強數據思維,熟練掌握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不斷提升高階思維能力、綜合創新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創新理念模式,智慧教育惠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教育面臨重大挑戰,大規模線上學習的開展,加速了全球范圍內教育數字化的變革進程。以數字教育推動教育變革將惠及所有學習者,也需要世界各國的積極參與。本次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發布了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2022)與 2022 年中國
221、智慧教育發展指數報告,以智慧教育內涵闡釋為主線,從環境、教學、治理、人才等維度總結中國智慧教育發展經驗,并向世界發出未來應重點關 關裕平 為世界數字教育貢獻中國智慧 N.光明日報.2023 年 02 月 14 日(第 08 版).79 注的議題和倡議,為有效推進智慧教育提供了中國方案。揚帆逐浪,正逢其時。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事關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福祉。各國應當加強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共建開放、包容、有韌性的數字教育,共同邁向智慧教育之路,共同創造數字教育未來新圖景。5.百國萬名師生百國萬名師生“云上云上”合奏合奏 唱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唱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球萬名師生云合奏合唱
222、”通過匯聚中外兩百位著名音樂家組成“云交響樂團”,百國萬名師生組成“云合唱團”,兩團相聚云端傾情奏唱。從歌詞內容上,深刻挖掘新冠感染疫情肆虐全球背景下,人們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心手相連,祝福世界和未來的共同愿望,在交響恢弘、感染至深的旋律中經由萬名師生激情傾訴,極大激發聽眾相知相親、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心決心。從編排形式,演出集先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世界語言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音樂數字教育教學國際合作場景再現于一身,把數字教育和音樂演出進行有機融合、協同創新,把大會主題和深化全球伙伴關系理念進行藝術呈現、深刻解讀,表達了我國更加主動推進數字教育開放合作、更加積極弘
223、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良好意愿?!叭蛉f名師生云合奏合唱”共包括三個曲目。其中,序曲歡迎是由人工智能經過深度學習創作而成的管弦樂作品,通過豐富的配器方式,將銅管樂器的輝煌、木管樂器的浪漫以及弦樂樂器的溫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配合靈動的旋律,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用世界應用廣泛的二十多種語言文字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讓大家在美好的音樂氛圍之中,擁抱數字教育未來。千里江山圖由人工智能作曲,音樂主題取自我國古曲高山流水,將中國意象與西方現代作曲技術相融合,跟隨千里江山圖數字長卷中“日出”、“晨雨”、“晴日”、“黃昏”等不同場景,時而靜謐悠揚、時而跳躍明快,彰顯我國博大精深的古典藝術。我們由全球兩百位音
224、樂家組成的“云交響樂團”、百國萬名師生組成的“云合唱團”傾情演繹,既在美輪美奐的場景中再現了全球新冠感染疫情肆虐背景下,中央音樂學院會同世界各國合作伙伴,開展“停課不停學”“合作不斷線”的音樂數字教育教學場景,又在溫 葉雨婷.百國萬名師生“云上”合奏 唱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N.中國青年報.2023 年 02 月 14 日(第02 版).80 暖、團結、協作的氛圍中展示了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攜手開創世界數字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心聲。6.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今天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今天開幕開幕 數字變革中教
225、育有了這些變化數字變革中教育有了這些變化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今天(13 日)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為期兩天,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全球超過 130 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注冊參會,近 50 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駐華使節和代表及多所知名高校校長等現場參會。會議將圍繞數字化轉型、數字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師生數字素養提升、教育數字治理等主題進行交流討論。還將發布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和智慧教育發展指數、發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發起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和發布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等。我國建成世界我國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中心最大的教育資源中心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
226、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中心,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用戶覆蓋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 2023 年 2 月 10 日,平臺總瀏覽量超過 67 億次,訪客量超過 10 億人次。央視新聞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今天開幕 數字變革中教育有了這些變化 EB/OL.https:/ 年 2 月 15 日.81 據介紹,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自 2022 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線,集成整合了中小學、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大資源平臺。其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現有資源 4.4 萬條,截至 2023 年 1 月 31 日,注冊人數 7251 萬。職業教育平臺接入國家級、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173 個,高
227、等教育平臺匯集 2.7 萬門優質慕課,截至目前,平臺用戶覆蓋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有豐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平臺還聚焦重點領域推出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2022年 3 月 28 日,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作為國家門戶首個公共服務上線,提供了豐富的政策、崗位信息和指導服務,全年共享崗位達到 1370 萬個,通過平臺就業的畢業生占比從 2021年的 24%增長到 2022 年的 31.6%。2022 年 5 月 28 日在門戶設計開通服務大廳,增設考試服務、學位學歷、留學服務三個欄目。服務大廳共提供 26 項政務服務,全年累計辦件 2101萬件。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還推出了“暑期教師研修
228、”專題,參訓教師超過 1300 萬人。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 舒華:平臺進行了 7 次的迭代升級,實現了教育階段的全覆蓋,數字化不僅要賦能學校教育,更要關注我們的終身學習,我們計劃是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開設全國青少年讀書行動專題,還計劃上線社會大課堂專題,提供靈活多樣的繼續教育的機會以及發展新型的老年大學體系,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皵底只瘮底只敝︵l村教育助力鄉村教育 均衡教育發展均衡教育發展 近年來,隨著教育數字化的持續推進,各地中小學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提檔升級,尤其對于廣大農村地區,數字化已經成為助力鄉村教育發展的有效手段。湖南永州下馬渡鎮市門前小學地處山區,在校學生不足 20 人,
229、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新學期開學,市門前小學正通過多媒體設備,與城里的民生小學同步開展 云上讀書分享會。課堂上,兩地師生“隔空問好”,共同分享寒假期間參加快樂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一塊屏幕連接了城鄉兩個課堂,兩地的同學們同上一堂課,共享教育資源。永州市下馬渡鎮市門前小學校長 蔣向雷:我們與市里很多優質學校聯合建立了“云課堂”,定期進行遠程網絡教學,讓學生們能同時聽到音樂、科學這些優秀課程?,F在資源很豐富,給了我們鄉村教育提升的抓手。線上講授線上講授加線下互動加線下互動 課程豐富多彩課程豐富多彩 數字化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有效助力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在貴州省丹寨縣興仁小學,老師和同學們通過線上講授加
230、線下互動的方式,讓課程變得豐富多彩。這是貴州省丹寨縣興仁小學開設的一門“玩轉節奏”趣味課,跟隨視頻中的老師學習杯子舞、練習節拍感,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線上老師講授,線下老師組織課堂互動,像這樣,82 學校已經引入了探秘人工智能、中國象棋入門等十多門素質課程。丹寨縣興仁小學學生 文騰:我對這種課程非常感興趣。我也了解了很多人工智能的知識,長大以后想當一名科學家,讓人工智能為我們人類帶來更大的幫助。丹寨縣興仁小學校長 蔡金權:這些年我們的數字化教學設備不斷更新,課件也不斷豐富?,F在我們還可以開展多種豐富的素質教育課程。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到 100%,99.9%的學校出口帶寬
231、達到100M 以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數字化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有效助力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上海:智慧賦能體育課堂上海:智慧賦能體育課堂 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數字化不僅是促進公平的手段,還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上海是全國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區,在寶山區,依托智能平臺,學生們的體育課實現了“智慧”運轉,每個同學不僅擁有了自己的體質健康畫像,還實現了運動“處方”的精準推送。在上海市寶山中學的智慧操場上,借助 3 臺高速攝像頭以及人工智能設備的數據推算,可以實時記錄每位學生的運動成績,包括 50 米短跑、引體向上、立定
232、跳遠等一系列適合戶外活動的基礎運動項目。上海市寶山中學體育老師 武宇娜:以往我進行 50 米短跑測試,需要用秒表,先記錄在點名冊上面,課后我要把數據錄入到電腦,非常煩瑣。通過智慧操場,只需要一部手機,之前所有的測試和監測數據自動錄入到手機里面,方便我進行教學調整。同時,通過學生佩戴的運行手環,還能夠采集心率、運動負荷等數據。實時監控、輕松反饋,在智慧終端的賦能下,不僅能讓體育課變得更加“聰明”,還能通過收集到的數據,結合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等基礎信息,為每個學生生成體質健康畫像,形成專屬的運動 83“處方”。上海市寶山中學高一學生 朱優然:在運動處方中,人工智能幫我設定了左右側弓步蹲和左側
233、膝蓋擊掌兩個運動,有效地幫我提升我的力量和敏捷協調能力。根據運動處方,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有的放矢的練習,而借助運動交互鏡,還可以自動匹配出每個同學的補足方案。系統會提供一系列運動備選項目來幫助學生提高身體力量、耐力、協調、速度當中的不足。據介紹,上海市寶山區將在今年實現智慧體育的全覆蓋。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局長 張治:通過這種方式,孩子不僅喜歡體育還喜歡體育課。另外,自覺形成了體育運動的習慣,促進了主動健康的發展意識,所以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包括身心發育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浙江:數字化平臺浙江:數字化平臺 賦能課后服務和作業管理賦能課后服務和作業管理 新學期開學,各地“雙減”工作繼續推進中。
234、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數字化平臺讓課后服務和作業管理變得更加方便、便捷。新學期,各地陸續開學,課后服務也相繼啟動。浙江金華在全市中小學校推出的數字平臺“雙減通”,在線開課、排課、報名、繳費、班級放學管理都能實現智能化管理。在金華市湖海塘小學的“雙減通”后臺上,56 項課后服務課程名稱和報名人數一覽無遺。這是金東區第二實驗小學“雙減通”放學管理的應用場景,藍、綠、紅三色,代表的是不同班級的放學狀態,等待的家長能第一時間掌握班級動態。接到孩子后,掃一掃屏幕下方的二維碼,就能實現接娃簽到。除此之外,基于這個數字化平臺,老師還能實現課后作業的一站式發布、觀察和統籌。學生做完當天作業后,拍照上傳,就能實現云
235、端批改,老師在后臺里,既能夠查看每位學生的答題詳情,也可以查看班級整體數據,精準掌握班級學情。金華市教育局教育技術和信息中心主任 傅得臻:我們的作業與答疑系統合二為一,在學生做作業的同時,可以向老師進行提問,由老師或者 AI 智能解答。這個數據就有利于我們形成后續的一個叫“學情大數據”。有助于老師以及學生補短的學習,指導學校的教學教研。浙江:數字化平臺推動個性化教學浙江:數字化平臺推動個性化教學 在杭州建蘭中學,學校也打造了自己的數字化平臺。智慧賦能讓因材施教、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杭州市建蘭中學學生 金昱辰:平時我們做完作業,老師批改以后會把我們的答題卡錄 84 入到系統當中,就可以積累下來我
236、們的錯題。再給我推出一些專題的時候,就會先把包含這些難點的題目先進行推出。浙江省特級教師 李春波:我們自己拿了一個登分冊,頂多保留一個學期,但是現在可能 10 年以后還能找到,就可以更加科學有效地來推動下一步的教學。在浙江,省教育廳還研發推出了免費在線答疑服務系統“浙里問學”,為全省的學生提供向名師團隊提問和交流的機會。浙江省教育廳黨組成員 副廳長 陳峰:學生有什么問題可以在網上提問,我們匯集全省的老師來進行現場解答。數字化改革關鍵還是好用、實用、大家喜歡用。7.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亮相哪些新科技?記者直擊四大亮點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亮相哪些新科技?記者直擊四大亮點 2 月 13 日,由教育部和中國聯
237、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開幕,大會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大會設置了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包含云端平臺服務、課堂創新應用、技術促進變革、應用助力教學等內容,通過“電子大屏展示+實物展示+人機交互”等方式呈現展示。據介紹,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圍繞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主題“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體現“數字技術賦能教育”展示主題,突出裝備在賦能教育數字化變革、促進教育公平、改善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貢獻,展示數字化教育裝備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促進教育裝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中國數字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亮
238、點一:亮點一:5G+智慧教學智慧教學 記者在展示現場看到,數字化教育裝備應用展示包括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加快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部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廣大中小學校、師生、家長提供專業化、精品化、體系化資源服務。平臺設置了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經驗、教材等 10 個版塊 53 封面新聞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于 2 月 13 日開幕 超 130 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參會EB/OL.http:/ 年 2 月 13 日.85 個欄目。在課堂創新應用上,“5G+智慧教學”讓人亮眼。據負責人介紹,結合 5G 低時延、高速率
239、、廣覆蓋的特性,5G 智慧體育實時捕捉學生體育動作,通過 AI 大數據實時分析生成報告和改進建議,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練習提升,實現個性化因材施教,已服務超萬所學校;AR/VR 教學方案包含超萬節特色場景教學課程,針對科普實驗類知識教學,實現沉浸式互動體驗,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目前已經服務超 50 萬師生。亮點二:線上支教亮點二:線上支教 數字化賦能鄉村支教,助力高校、職業院校師生利用互聯網參與鄉村振興教育幫扶的公益性數字系統,提供適配鄉村學校軟硬件條件的技術架構,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優質資源,重點開展信息科技、音樂、美術、書法、科學等素質類課程的“線上支教”。通過算法、大數據、AI 等
240、技術協助參與線上支教的師生方便快捷地完成報名遴選、資質核驗、培訓備課、教學審核、智能排課、學情評估、考核激勵等流程。目前,數字支教系統已在全國 10 個省份和自治區的 30 余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應用,為教育普惠均衡貢獻互聯網科技的力量。亮點三:虛擬實驗教學亮點三:虛擬實驗教學 中小學虛擬實驗教學,融合 AI、3D、VR 等前沿科技,高度還原逼真的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等學科實驗現象與過程,連接傳統實驗教學、探究新型教學方法、延展實驗測試,多場景應用形成實驗教學的正向循環,有效拓展實驗教學廣度和深度。據悉,目前已輻射全國 31 個省份,系統訪問量近 600 萬人次,應用的學校超過 2 萬余
241、所,使用師生近 50 萬人,產生教學應用案例 3000 余個。亮點四:人工智能亮點四: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創新教育,是集“教學、學習、實驗、訓練、評價”為一體的創新教育解決方案,以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為核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學平臺及豐富資源包為基礎,助教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教具為支撐,通過課程體系、教具、師資培訓、教學環境等一體化建設,助力中小學的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發展;目前已在 1600 余所學校常態化應用,服務師生 120 多萬名。86 8.在數字變革中創造教育的美好未來在數字變革中創造教育的美好未來寫在世界數字教育大寫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召會召開之際開之際 人才決定未來,教育成就夢想。2 月 1
242、3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在北京拉開帷幕。大會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旨在推動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新進展,為世界數字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與會者將圍繞數字化轉型、數字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師生數字素養提升、教育數字治理等進行深入交流討論。搭平臺、促轉型,打開教育新思路搭平臺、促轉型,打開教育新思路 中國西南,從四川成都市到康定市,開車最快也要 3 個多小時。但借助信息技術,從成都七中教師提問到康定中學學生回答,一分鐘都用不了。這是一幅前人難以想象的圖景一根根網線,上通都市、下連山區,點亮千千萬萬孩子的夢想。近年來,我國著力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
243、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數字化工作持續推進、成果豐碩。從黨的十九大提出“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到黨的二十大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黨中央對數字化教育的重視一以貫之;從發布首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到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再到出臺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步履不停。而今,我國中小學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升級。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達 100%,比 2012 年提高了 75 個百分點,99.9%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 100M 以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
244、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要求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為全國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內涵。2022 年 3 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聚焦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 王鵬 施雨岑 徐壯.在數字變革中創造教育的美好未來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3 日(第 01 版).87 治理、賦能社會、教育創新等五大核心功能,開設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 10 個板塊 53 個欄目,覆蓋 30 個版本、446 冊教材。據統計,截至目前,平臺總瀏覽量超過 67 億次,總訪客量超過 10 億人次,用戶遍及五大
245、洲的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聚焦重點領域,持續完善平臺建設,積極整合資源,不斷推出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2022 年 3 月 28 日,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上線,提供豐富的政策、崗位信息和指導服務,全年共享崗位達到 1370 萬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通過平臺實現就業。海量資源匯集,人人、時時、處處共享線上課程;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強支撐,教、學、管、評、考、就業開始進入精準模式數字化正在推動教育變革步步深入?!鞍褦底仲Y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教育改革的強大動能,以此來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打造全球教育版圖的中國特色、中國范式?!苯逃坎块L懷進鵬說,
246、我們把資源數據中心和提供公共服務結合起來,為學生學習、教師教育教學、學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力支撐。厚積累、廣實踐,再塑教育新形態厚積累、廣實踐,再塑教育新形態 上海、新疆,在相隔數千公里的兩地,兩所高校大學生成了跨時空同學。2018 年,華東理工大學將上海市精品課程無機化學隔空“搬”到喀什大學。通過網絡聯通兩地兩校、一名老師兼顧雙方學生,這樣的場景已經成為兩校日常。東西部地區學生同上一堂課,名師領銜教師團隊開展課后線上服務,上千萬名教師在暑假開展研修培訓數字教育改變了學習方式,更重塑了教育形態。如何在減輕課外培訓的同時,向課堂 45 分鐘要效率;如何在降低師生負擔的同時,做好評價與互
247、動;如何更好遵循教育規律,探索大規模因材施教的可能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數字教育工作在厚積累與廣實踐中,為提升教學質量、探索精準育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諸多參考。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供新“解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中小學平臺利用優質資源服務中西部農村學校,幫助農村地區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高教平臺將東部高校優質資源輸送到西部高校,累計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 378.5 萬門次;1173 個國家級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6757 門國家級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等,為職業教育加快邁入智慧教育階段打下基礎。88 大規模、標準化教師培訓也在數字時代進入新階段。去年暑假期間,教育部門
248、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首次開展面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研修活動,共有 1313 萬教師在線學習,約占全國各級各類專任教師數的 71.2%。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提供新支撐 北京市東城區教委統籌編制電子化作業,引入 AI 作業分析系統,實現作業減量提質;浙江智慧教育平臺推出“四點半課堂”和“七點鐘課堂”,上線“浙里問學”在線答疑應用場景,由名師領銜教師團隊開展線上服務;湖南長沙開展智慧體育,促進學生運動起來、健康起來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不斷服務“雙減”,實現育人模式的轉向。既幫助學生獲得相關學習資源、開展自主學習、補充課堂教學,也幫助家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促進家
249、校協同育人。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陸亭看來,數字教育時代將為人人、時時、處處可學提供技術保障,多資源開發、多情景展現、多形式交流將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新理念、新模式,展望教育新未來新理念、新模式,展望教育新未來 這是一堂跨時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體驗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貴州理工學院三校學生一同體驗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機 C919 飛機裝配真實過程。經過測量、反饋、計算、調整等一道道工序,最終機翼與機身實現成功對接?!耙劳袛底址抡婧吞摂M現實技術,我們不僅能把飛機裝配現場搬到課堂,還能通過 5G技術實現各地學生間的遠程互動?!蹦暇┖娇蘸教齑髮W機電學院教授田威說。生動
250、的課堂,恰是我國慕課迅速發展的縮影。慕課,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自 2013 年以來,我國慕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日新月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11 月,我國上線慕課超過 6.19 萬門,注冊用戶 4.02 億,學習人數達 9.79 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認定 3.52 億人次,中國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驚人的數字背后,折射出數字教育更加廣泛的變革、更加燦爛的前景。插上數字化的“翅膀”,教育改革發展在未來擁有無限可能。在上海長寧區,部分學校已經將學生的智能終端升級為“紙筆同步系統”。這一系統可以將學生在使用紙筆過程中的行為數據轉化為學情分析,供教師精準
251、教學使用。在廣東深圳市,2021 年成立的云端學校正在常態化運行。學校實行線上+線下、主講+輔講的“云端雙師”教學模式,學生們可以在“云端”實時互動、相互激勵。89 我國數字教育的不斷創新,也為世界數字教育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依托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秘書處,組織數十場全球在線教育高端對話活動,開設168 門全球融合式課程,與 13 所世界著名大學實行互認學分,推出 8 門英文全球公開課,吸引全球學習者 730 萬人,國際在線教育合作交流不斷深入。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向未來。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負責人表示,教育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縱深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強用好
252、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在“助學、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上持續發力,不斷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加快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9.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 100%師生數字素養技能大幅提升師生數字素養技能大幅提升 今日,教育部舉辦吹風會,介紹一年來推進教育數字化進展和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籌備情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介紹了一年來一體化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建設與應用的相關舉措。朱東斌介紹,一年來,基礎教育領域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體化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建設與應用,數字化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優質
253、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教學融合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師生數字素養技能大幅提升。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到 100%;99.9%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 100M 以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爸行W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提檔升級,基本形成了網絡覆蓋完全、線下多媒體教學空間和網絡教學空間融合的泛在化學習環境,有效支持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為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敝鞏|斌介紹,2022 年 3 月,教育部將原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改版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斑@些優質資源有效服務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教學
254、改進、農村優質資源共 新華網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 100%師生數字素養技能大幅提升.EB/OL.http:/ 年 2 月 13 日.90 享和家校協同育人。地方和學校也在不斷豐富資源,資源數量與質量不斷提升?!敝鞏|斌介紹,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在持續豐富資源的同時,還特別注重以需求為導向擴展功能、擴大應用。出臺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運行管理辦法(暫行),為平臺建設應用建立制度保障;開發了手機 APP 及用戶注冊功能,強化了平臺交互功能,增加了平臺直播功能、資源評價功能、應用數據分析功能,設立了兩批平臺應用試點,不斷總結推廣應用典型?!皵祿@示,平臺瀏覽總量急劇上升,截至 2023
255、 年 1 月 31 日,注冊人數7251 萬,形成規模巨大的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服務平臺?!敝鞏|斌表示,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有效激發了廣大師生的學習應用熱情,一大批教師能夠比較熟練地融合運用數字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教育部和各地各校通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設立實驗區實驗校、“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等工作項目,加大了對師生數字素養培養培訓和帶動提高的力度,“師生的數字素養和應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0.教學融合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注冊教學融合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注冊人數達人數達 7251 萬萬 2
256、月 9 日,在教育部舉辦的媒體吹風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年來,基礎教育領域認真落實教育部黨組部署,大力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數字化作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完善教育治理,引領教育理念創新和實踐變革的重大舉措,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體化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建設與應用。教學融合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在持續豐富資源的同時,還特別注重以需求為導向擴展功能、擴大應用。出臺了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運行管理辦法(暫行),為平臺建設應用建立制度保障;開發了手機 APP 及用戶注冊功能,強化了平臺交互功能,增加了平臺直
257、播功能、資源評價功能、應用數據分析功能,智慧化程度逐步提升,可服務自主學習、教師備課、雙師課堂、作業推送、答疑輔導、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校交流和區域管理等九大應用場景;設立了兩批平臺應用試點,不斷總結推廣應用典型。平臺 中國網 教學融合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注冊人數達 7251 萬 EB/OL.https:/ 年 2 月 13 日.91 瀏覽總量急劇上升,截至 2023 年 1 月 31 日,注冊人數 7251 萬,形成規模巨大的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服務平臺。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根據實際需要,在教研、教學、作業等各個環節,積極主動地使用數字技術,積極開展同步課堂、專遞課堂、智
258、慧課堂、智慧作業、網絡教研等多場景應用,加強了教學數據的分析反饋,有效提升了教師教學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11.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用戶已覆蓋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用戶已覆蓋 166 個國家和地區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從教育部今天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獲悉,教育部此前在充分整合前期慕課與在線教育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建設了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提供了 2.7 萬門優質慕課、虛擬仿真實驗,以及 6.5 萬余件教材、視頻等各類學習資源。截至目前,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用戶覆蓋 166 個國家和地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介紹,一年來,教育部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部署,
259、以高等教育數字化、智能化引領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支撐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高起點建設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二是高標準加強在線課程“建用學管”;三是高水平開展高等教育數字化理論研究;四是高層次推動慕課與在線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武世興表示,教育部深入實施“慕課西部行計劃”2.0?!澳秸n西部行計劃”實現西部高?;救采w,僅 2022 年一年,為西部高校提供的慕課及訂制課程服務 4.5 萬門,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 176.9 萬門次,參與學習學生 2.5 億人次,培訓西部教師 35.5 萬人次。新華網 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用戶已覆蓋 166 個國家和地區 EB/
260、OL.https:/ 年 02 月 10 日.92 12.慕課十年,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第一慕課十年,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技術賦能教技術賦能教育育 共享高校資源共享高校資源“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數字化的知識、信息和數據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高等教育將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等方面產生系統變革”在前不久召開的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上,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獲得廣泛共識。中國慕課自 2013 年起步,經過十年探索與實踐,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以慕課為抓手,高等教育在推進教育公平、促進國際交流、促進學習革命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261、慕課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亮麗名片。作為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慕課如何創新傳統的教育模式、助推課堂變革?在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慕課又遇到怎樣的挑戰?面向未來,中國慕課仍將大有可為。打破時空限制打破時空限制 讓知識無遠弗屆讓知識無遠弗屆 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一堂無機化學課上,學生們濟濟一堂。與此同時,遠在 5000 多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市,喀什大學的數百名學生通過同步課堂,也能舉手發言、參與課堂互動。借助跟蹤攝像機自動捕捉、5 塊屏幕隨時切換,兩地畫面清晰流暢。這一場景展現出慕課打破時空限制、讓知識無遠弗屆的魅力。近年來,“慕課西部行計劃”持續推進,一方面利用東部師資與技術優勢,將優質慕課資源
262、輸送到西部高校,另一方面開展常態化師資培訓,提升西部高校教育教學“造血”功能。數據顯示,僅 2022 年西部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 126 萬門次,參與學習學生數 2.1 億人次?!澳秸n西部行計劃”是一個縮影。一組數字見證中國慕課的蝶變:截至 2022 年 11 月,中國慕課數量超過 6.19 萬門,注冊用戶 4.02 億,學習人數達 9.79 億人次,中國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拔铱梢噪S時報名感興趣的課程,接觸到各高校優秀的老師?!薄半m然是免費課程,但老師講課細致,讓我受益匪淺?!痹诰€學習平臺頁面上,學習者們寫下心聲,分享學習收獲。2022 年 3 月,智慧高教平臺正式上線。平臺一期從
263、全國 5.2 萬余門慕課中遴選、匯聚了眾多高水平大學、名師大家的 2.7 萬門優質課程,覆蓋高等教育全部 14 個學科門類、92 個專業類,實現了全網好課一站搜索。比如,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林毅夫教授開設的新結 吳丹 丁雅誦 慕課十年,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N.人民日報,2023 年 2 月 14 日(第 02 版).93 構經濟學,截至目前已開課 5 次,累計 7 萬多人選課;古典文學專家南開大學葉嘉瑩教授開設的中華詩詞之美,從花間集離騷講到人間詞話迦陵詩詞稿,詳解典故,學詩憶往,成為平臺熱門課程之一。10 年來,以慕課為代表的在線教育引發了一場“學習革命”,推動高等教育變革創新。
264、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認為,“慕課以其優質、共享、跨越時空的特點,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薄案鶕h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系列部署,教育系統將積極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打造成教育領域重要的公共服務產品,不斷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苯逃坎块L懷進鵬說。改變教育形態改變教育形態 為課堂帶來豐富想象空間為課堂帶來豐富想象空間 依托數字仿真和虛擬現實等技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的田威教授不僅把飛機“裝配”現場搬到了課堂,還帶領全國各地的學生在同一個實驗室實時互動屏幕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貴州理工學院三校學生通力協作,
265、體驗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 大型客機“裝配”過程。與“裝配”大飛機類似,在高校,有很多實驗實訓做不到、做不好,怎樣解決?數字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提供了破解難題的途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智慧高教平臺匯集了各地各校建成的 300 多個優質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打造了在線“云端實驗室”,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實驗、自主安排進度,同時還可以即時獲取詳盡精確的實驗報告,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如何推進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保證線上教學質量?慕課為高等教育課堂帶來豐富的想象空間,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校的管,讓教學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等發生了一系列變革。哈爾濱工業大學將原有
266、慕課資源重新整合,把直播課回放視頻、授課教案等資料上傳至小規模定制課程,形成全新的線上學習庫;浙江大學“人體解剖學”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引入虛擬人體教學系統,詳細介紹各器官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形象直觀 如今,依托慕課產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涌現,跨??鐓^域在線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大規模在線和小規模定制、翻轉課堂等日漸走進高校課堂。目前,教育部已認定 1875 門線上一流課程、728 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和 868 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敖處熓墙虒W的主導者,而現有教育教學方法在支撐數字時代復雜教學實踐方面仍存在局限?!北本煼洞髮W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
267、存認為,教師應快速適應數字化新形 94 勢,提升自身的數字勝任力?!袄脭底旨夹g推進高等教育轉型升級,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品質,已成為高等教育變革的趨勢?!苯逃扛叩葘W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表示,大規模的慕課與在線教育有力推動了高等教育理念更新、實踐變革和數字技術有效應用。促進國際交流促進國際交流 為全球學習者提供優質資源為全球學習者提供優質資源 2021 年秋季學期,清華大學開啟 8 門全球公開課,講授“擺脫貧困的中國道路”“碳中和視角下的全球氣候變化及應對”“冬奧會與冰雪運動”“科技企業的創立與成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圍繞影響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建
268、設并分享優質的教育資源?!皽p貧是人類的大事,中國在這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我們希望通過全球公開課,把中國減貧成功的案例講述給世界,分享中國的治理經驗?!笔谡n教師之一、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李稻葵說。以開放的姿態分享在線教育成果,中國慕課為世界高等教育應對數字時代教育變革作出了貢獻。2020 年首屆世界慕課大會召開,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成立,構建起高等在線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機制,聯盟秘書處設在清華大學。依托聯盟秘書處,中國大學組織了超過 10場全球在線教育對話活動,開設了 168 門全球融合式課程,11 個國家的 13 所世界著名大學實行了互認學分,推出了 8 門英文全球公開課,吸引全球學習者
269、730 萬。據介紹,“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兩個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聯盟,上線了包括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等 14 種語言的 1000 余門國際化課程資源,為全球學習者免費提供配套教學服務,覆蓋 177 個國家和地區。技術賦能教育,教育塑造未來。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大力推動數字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聯合各方力量構建全球教育數字化共同體,推動課程共享、學分互認,為全球學習者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資源。95 成效綜述成效綜述 96 1.以數字變革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以數字變革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積極成效綜述 一
270、根網線,連接城鄉,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一個平臺,匯聚資源,以數字技術服務構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全部接入互聯網,“三通兩平臺”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明顯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不斷創新,為邁向教育數字化新階段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教育數字化”寫進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為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發展教育數字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 月 13 日至 14 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
271、在北京召開,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圍繞數字化轉型、數字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師生數字素養提升、教育數字治理等進行深入交流討論,并發布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和智慧教育發展指數、發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發起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倡議和發布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等,獲得國際社會積極關注。促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一塊屏幕將相距 300 多公里的兩所學校連在一起:一端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中學,學生們緊盯屏幕,時而低頭做筆記;另一端是成都市第七中學,老師付陽正講解高中語文課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
272、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笔陙?,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提檔升級 西藏墨脫縣,多媒體器材被搬進教室,“智慧課堂”全覆蓋,門巴族孩子小學入學率實現 100%。吳丹 丁雅誦 以數字變革推進教育強國建設 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 N.人民日報,2023 年 2 月 13 日(第 01 版).97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到 100%,比 2012 年提高了 75 個百分點;99.9%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 100M 以上,超過 3/4 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爸行W數字
273、化教學條件全面提檔升級,基本形成了網絡覆蓋完全、線下多媒體教學空間和網絡教學空間融合的學習環境?!苯逃炕A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說。十年來,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 2 月 9 日下午,打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今天已有 2538629 人與你一起學習”映入眼簾。2022 年 3 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改版,在原有專題教育和課程教學兩個板塊基礎上,拓展為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后服務等 10 個板塊。平臺現有資源總量 4.4 萬條,是改版前的 4 倍?!斑@些優質資源有效服務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教學改進、農村優質資源共享和家校協同育人,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期間的停課不停學和雙減
274、提質增效?!苯逃炕A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說。十年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這個問題,請喀什大學的同學回答?!薄盁o機化學”課堂上,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徐志珍提問。除了面前的 100 多名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她身邊的屏幕上,還實時顯示著新疆喀什大學的課堂。技術賦能,連接東西;慕課西行,加速共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慕課西部行計劃”實現西部高?;救采w,僅2022 年,為西部高校提供慕課及定制課程服務 4.5 萬門,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 176.9萬門次,參與學習學生 2.5 億人次,培訓西部教師 35.5 萬人次,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能力顯著提升。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育質量“利用
275、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上,同學們戴上 VR 眼鏡,老師王磊點擊“開始”,大家仿佛瞬間穿越時空,置身馬克思的住所?!靶路f的虛擬仿真教學方式,讓課程中的人物動起來、事件亮起來、理論活起來,增強了課程的親和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蓖趵谡f。2020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時指出:98“要總結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大規模在線教育的經驗,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薄皵底帧睘闃?,奮楫爭先,大中小學因時因地積極開展在線教學實踐。在遼寧,高校組織成立在線跨校教研團隊
276、 500 余個,吸引教師 1 萬余人參與,共同開發網絡課程資源。有學生表示:“慕課帶來了教與學模式的改變,為我們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可能?!痹谏虾?,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不斷優化完善,將知識可視化呈現,實現人機交互。有教師表示:“平臺突破了空間和設備限制,調動了學生參與實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解決了學生實際操作時間不足的問題?!痹谡憬?,省級免費在線答疑應用“浙里問學”平臺上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許多家長表示:“在線課堂能根據孩子學習程度,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睌底只猴L,撲面而來。教研、教學、作業、答疑環節,經數字化“加工”,創設出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探
277、索出跨??鐓^域在線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大規模在線+小規模定制+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巴ㄟ^ VR 眼鏡,教材上的文字躍然眼前”“學完慕課不朽的藝術,去博物館就不再是打卡式參觀”潛移默化中,教育理念基于數字技術得以更新、發展。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睂柚录夹g推進全民終身學
278、習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經過十年大力推進,我國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窘ǔ墒澜绲谝淮蠼逃虒W資源庫。打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中小學、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大資源平臺,15 個試點省級平臺一應俱全。這一國家級教育平臺自 2022 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線以來,日益成為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重要渠道。最新數據顯示,中小學平臺現有資源 4.4 萬條,職業教育平臺接入國家級、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 1173 個,高等教育平臺匯集 2.7 萬門優質慕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 99 源庫?!拔覀儼奄Y源數據中心和提供公共服務結合起來,為學生學習、教師教育教學、學校教育管理
279、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力支撐?!苯逃坎块L懷進鵬說。目前,中小學平臺在拓展終端應用場景、強化平臺交互功能等方面已作出積極探索,支持多終端使用,服務自主學習、教師備課、雙師課堂等九大應用場景。同時,開發了大數據平臺,可對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育教學和評價資源的質量效果。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2019 年 4 月,中國慕課大會上,中國慕課行動宣言發布,全面總結中國慕課建設重要經驗和實踐方案;2020 年 12 月,世界慕課大會在北京召開,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2022 年 12 月,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在線上召開,發布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近年來,我國
280、慕課快速發展。截至 2022 年 11 月,上線慕課數量超過 6.19 萬門,注冊用戶 4.02 億,學習人數達 9.79 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認定 3.52 億人次,中國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作為“數字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先手棋。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縱深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在“助學、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上持續發力,不斷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加快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281、。100 2.勇立教育數字化時代潮頭勇立教育數字化時代潮頭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一成效綜述之一 許多年前,或許沒有人可以想象,數字技術將如何推動 14 億人口大國的教育事業騰飛。今天,一根根密布的網線,上通都市,下連山區,編織出中國教育的廣闊前景?!拔覀儗⑼ㄟ^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绷暯娇倳浭冀K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我國信息化發展特別是教育信息化作出了全面部署。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黨代會報告,標志著推進教育數字化已經成為普遍
282、共識、共同任務。時代巨浪襲來,我們勇立潮頭,以數字化促進教育公平與高質量發展,擔當起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使命。世界第一大教育資源數字化中世界第一大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服務平臺基本形成心和服務平臺基本形成 2015 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表示,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時代大潮中,我們乘勢而上。經過多年來的持續努力,特別是近 10 年的大力推進,信息化促使教育面貌煥然一新。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北腹地,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相對突出。2018 年寧夏獲批建設全國
283、“互聯網+教育”示范?。▍^)后,全區實現學校 200M 網絡寬帶接入、數字教學設備、在線互動教室和數字校園建設全覆蓋,寧夏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綜合指數排名從 2017 年的全國第 15 位上升至 2020 年的第 6 位。放眼全國,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達 100%,比 2012 年提高了 75 個百分點,99.9%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 100M 以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缭绞桨l展離不開國家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2012 年,教育部發布首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6 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7 年 10 月,“辦好
284、網絡教育”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2018 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隨后 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相繼出臺 林煥新 勇立教育數字化時代潮頭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一 N.中國教育報,2022 年 11 月 30 日(第 01 版).101 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敖涍^教育信息化 1.0 和 2.0 的建設,我國數字技術與教育經歷了起步、應用、融合、創新 4 個階段,目前正處于融合與創新并存的時期?!苯逃拷逃畔⒒瘧鹇匝芯炕兀ū本┲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榮懷表示,如果把
285、教育信息化視為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發展的量變過程,那么教育數字化轉型將在多年量變積累基礎上實現質變。作為“數字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貫徹國家戰略的應有之義。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點也將“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列為重點任務。教育部以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抓手,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今年 3 月 28 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聚焦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賦能社會、教育創新等五大核心功能,持續更新迭代 6 個版本,構建起“三平臺、一大廳、一專題、一專區”的格局,包括
286、中小學、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大資源平臺,提供26 項政務服務,上線“學習二十大云課堂”“樹人課堂”等 6 個專題,接入 15 個試點省份智慧教育平臺。截至目前,平臺匯集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 4.4 萬節、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 6628門、高等教育優質課程 2.7 萬門,累計共享就業崗位 1370 萬個?!拔覀儼奄Y源數據中心和提供公共服務結合起來,為學生學習、教師教育教學、學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月 9 日,懷進鵬在中宣部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平臺應用情況時說,“到目前為止,試點范圍已經覆蓋全國 31 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基本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服
287、務平臺?!睋逃孔钚陆y計數據,截至 11 月底,平臺網頁版累計瀏覽量超過 50 億人次,訪客量達到 8 億人。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信息化教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未來,平臺將成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的集大成者,將成為全面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一根網線一塊屏幕托起教育均衡底線一根網線一塊屏幕托起教育均衡底線 從成都市到康定市,開車最快也要 3 個半小時。但從成都七中教師提問到康定中學學生回答,一分鐘都用不了。近年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建設“康巴網?!敝腔劢逃破脚_,陸續引進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成都市實驗小學和成都市機關三幼的優質教
288、學資源。娃娃們的夢想被屏幕點亮,隨著網線飛出大山。當城市與鄉村的教室里都亮起“一塊屏”時,中國教育會有怎樣的變化?102 近年來,教育部加強統籌部署,“三通兩平臺”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教育部先后實施兩輪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三個課堂”應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深入推進,今年 7 月至 8 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暑期教師研修”專題首次上線便為 1300 余萬名教師提供了研修服務,城鄉教育的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進入新時代,教育要解決的問題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為全國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內涵。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被教師們稱作“寶藏”
289、。平臺上開設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 10 個板塊、53 個欄目,覆蓋 30 個版本、446 冊教材,有效服務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教學改進、農村優質資源共享和家校協同育人?!霸诩揖湍芸吹奖本?、上海特級教師上的課,真是太棒了!”“不花錢的名師課,真是太香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自 3 月上線以來,平臺瀏覽總量急劇上升,沒有什么能比人民群眾的“點贊”更有說服力。在高等教育階段,同樣續寫著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故事。2018 年 10 月 8 日 9 時 55 分,在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 A 教 306 室,120 名學生正在上無機化學課。遠在 5000 多公里外的喀什大學,200 名
290、大一新生也在學這門課。他們不僅能實時聽到課程內容,還能舉手發言、參與課堂互動。為推動高等教育領域教育公平和整體質量提升,教育部高教司發出“慕課西部行”號召。華東理工大學先行先試,將優質教學資源輸送到西部,這門無機化學同步課堂便是國內首次試點。3 年來,“慕課西部行”計劃已累計向西部高校提供 17.29 萬門慕課及定制化課程服務,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 327.24 萬門次,學生參與學習達 3.76 億人次,西部地區教師參加應用培訓 171.4 萬人次。目前,已有 725 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課開展在線教學或混合式教學,占西部高校比例達 97.3%,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能力顯著提升。在職業教育領
291、域,數字化工作同樣取得明顯進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中職學校學籍管理信息系統等網絡信息系統,已實現本科層次、??茖哟胃呗殞W校、中職學校采集全覆蓋;203 個國家級 460 個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5000 余門國家級省級校級精品在線課程、1 個江西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和 215 個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等,積累了海量信息化資源,為職業教育加快邁入智慧教育階段打下了基礎;2010 年起開始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顯著提升了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和應用能力?!敖衲?,我們以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為依托,匯聚了職業教育近 20 年
292、沉淀的信息化資源,既是一次大集成,也是一次大檢閱?!苯逃柯殬I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表示,職業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正著力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新職業教育生態系統。103 為未來教育改革為未來教育改革發展插上數字化之翼發展插上數字化之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歷史經驗同樣告訴我們,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給教育帶來跨越式發展,數字技術也必將推動教育發生飛躍。在上海市長寧區,部分學校已將學生手中的智能終端升級為“紙筆同步系統”。紙是經過預處理的普通紙,筆是書寫體驗與圓珠
293、筆近乎一致的特殊筆,這一系統能將學生使用行為數據轉化為學情分析,供教師精準教學。比如,從學生答題的速度和順序,可判斷哪些知識點學生理解比較吃力需加強。在深圳,2021 年成立的云端學校正在常態化運行。參與云端學校的 15 所學校初一年級的 30 個班級,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采用同一張課表。學校實行線上+線下、主講+輔講的“云端雙師”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自身所長承擔不同內容的主講任務,在不增加教師編制的情況下,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小課堂變成超大課堂,參與者相互激勵。數據驅動、以學定教、因材施教數字化正在推動教、學、管、評、考、就業各個環節的改革走向深入,為未來教育發展插上提速的翅膀。令人振奮
294、的是,推進教育數字化正呈現由點到面、蓬勃發展之勢。今年 4 月和 7 月,教育部部署開展兩輪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地方和學校試點工作。多地把國家平臺資源常態化應用與建設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要求,應用國家平臺的積極性持續增強。各試點單位在向國家平臺提供優質資源的同時,還大力加強特色資源開發,資源建設供給越發主動。例如,江蘇向國家平臺提供了蘇教版、譯林版、人教版優質課程 3400 多節;四川匯聚一批川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特色資源,平臺新增各類資源 4000 余個。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負責人表示,教育部將不斷升級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在“助學、助教、助管、助
295、研”上持續發力,不斷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加快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風好正是揚帆時。深入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教育改革的強大動能,億萬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就有了堅實保障,教育現代化就有了強大引領,中國特色、中國范式的教育數字化之路未來可期。104 3.打造中國高等教育“金名片”打造中國高等教育“金名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二積極成效綜述之二“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奔騰而至,網絡改變教育、智能創新教育,網絡和智能疊加催生高等教育變軌超車,作為人才搖籃、科技重鎮、人文高地的中國大學,
296、必須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2019 年,在中國慕課大會上,中國慕課行動宣言發出響亮的聲音。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的大背景下,中國慕課正以新的教育形態深刻改變著中國高等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傳播中國文化、促進國際交流、應對疫情挑戰、促進學習革命等方面,慕課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如今,中國慕課,儼然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金名片”!中國慕課起航正當時 想選修多位著名將軍講授的“軍事理論”課?想和航天英雄楊利偉在直播課堂互動?想與守望敦煌 50 年的專家樊錦詩共話敦煌藝術?打破地域限制、突破校際差別,以慕課為抓手,只需聯上網,就能連通高等教育殿堂的夢想之路優
297、質教育資源實現共享??κ泊髮W學生謝姆西努爾吐爾孫對慕課感慨萬千,通過一塊“改變命運的屏幕”,在喀什也能和地處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同堂聽講。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清華大學,姚期智教授率先在線上開課,95 歲的張禮教授與 32 歲的胡嘉仲老師聯手開設“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2 月 3 日,清華大學全校 57000 余名師生在“云端”同上一堂課?;ヂ摼W、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通過慕課線上平臺,知識得以跨越山海。技術迭代的背后,展現著中國慕課的高速發展。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看來,2013 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加入在線課程平
298、臺,尤其是 2013 年 10 月中國慕課平臺上線,拉開了中國高等教育慕課時代大幕?;厥字袊秸n的發展歷程。2013 年,北大清華慕課的上線帶領了中國一大批大學自發投身于中國慕課的建設中。復旦、國防科大、哈工大、浙大等在隨后短短幾年間開出了超過 張欣.打造中國高等教育“金名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二 N.中國教育報,2022 年 12 月 08 日(第 01 版).105 200 門慕課,慕課使用人次超 200 萬。2019 年 4 月,中國慕課大會發布的中國慕課行動宣言,全面總結了中國慕課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建設方案。2020 年 12 月,世界慕課大會在北京召開,廣泛傳播了中國
299、特色、世界水平的在線教育主張,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貢獻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高校師生及社會學習者對優質在線教育資源、高品質在線教育服務、規范化在線教學管理的需求日益強烈。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打造并推出“智慧高教”平臺,為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組數字見證著中國慕課的蝶變:截至 2022 年 11 月,上線慕課超過 6.19 萬門,注冊用戶 4.02 億,學習人數達 9.79 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認定 3.52 億人次,中國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作為
300、慕課在中國發展的最早組織者和實踐者之一,慕課推進工作組組長、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見證了中國慕課浪潮的興起與發展?!爸袊秸n走過了一條部分高校率先行動、政府扶持推廣的道路。目前就供給端的量和應用面來看,我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敝袊秸n展現大國擔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發展備受世界矚目,中國的脫貧經驗也正在被很多國家研究和學習?!皽p貧是人類的大事,中國在這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我們必須要在國際上多講中國所作的貢獻,傳遞中國智慧和中國治理經驗?!睘榇?,清華大學推出首門全球公開課“擺脫貧困的中國道路”。授課教師之一、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李稻葵道出心聲?!疤贾泻鸵暯窍碌娜驓夂?/p>
301、變化及應對”全球公開課,有助于讓世界了解中國為解決以氣候變化為代表的全球性可持續發展問題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豐碩成果;“科技企業的創立與成長”全球公開課,突出科技與商業、技術與產品、價值觀與商業模式的融合,同時與中國實踐緊密結合;“未來汽車”“中國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每一課都向世界訴說著當代中國的真實面貌。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表示,希望通過全球公開課,加強國際傳播,助力向全球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依托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秘書處,中國大學組織了超過 10 場全球在線教育對話活動,開設了 168 門全球融合式課程,與 11 個國家的
302、 13 所世界著名大學實行了互認學分,推出了 8 門英文全球公開課,吸引全球學習者 730 萬人,國際在線教育合作交流不斷深入。106 2020 年 3 月 13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發布了遠程教學解決方案,推薦了世界范圍內可免費獲取的 27 個學習應用程序和平臺,愛課程網、阿里釘釘、藍墨云班課入選。3月 17 日,全球移動通信協會將“中國慕課大會 5G+超遠程虛擬仿真實驗”列入 5G 行業應用案例。疫情防控期間,我國積極與國外政府、平臺、高校開展在線教學交流合作,數十門課程加入 edX、Coursera、FUN 等平臺應對疫情的遠程教學項目。以此次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為標志,中國拿出了大
303、國擔當,為世界高等教育在線教育作出中國貢獻,提出中國方案、提供中國技術、分享中國經驗。中國慕課建設的模式、經驗正在通過日益增進的中國與美洲、歐洲、非洲、亞洲等地區國家的國際交流擴大影響。目前,國際平臺已免費向世界各國學習者提供 900 余門多語種課程資源和必要的教學服務。向全世界大學生和學習者開放近千門、14 個語種的在線課程,全球累計學習人次達 67 萬?!拔覀儗⒎e極推動全球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不斷在合作的內容與模式方面開拓創新,積極提升合作的質量;將圍繞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議題開展合作,推動師生與全社會學習者的交流、對話與合作,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作出貢獻?!笔澜缒秸n與在線教
304、育聯盟創始主席、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說。中國慕課助推課堂革命 往返 4000 多公里的距離,時延 36 毫秒內,在 5G+4K 遠程互動教學系統的承載下,協同虛擬仿真實驗在中國慕課大會現場上演?!耙劳袛底址抡婧吞摂M現實技術,我能把飛機裝配現場搬到課堂,還能通過 5G 技術把各地學生帶到實驗室互動?!蹦暇┖娇蘸教齑髮W機電學院教授田威說。屏幕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貴州理工學院三校學生正在一同體驗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機 C919 飛機裝配的真實過程。測量、反饋、計算、調整一次次失敗后吸取教訓,最終,機翼與機身對接成功!這場跨時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體驗還只是拉開了虛擬仿真實驗的序
305、幕。在智慧高教平臺上,首批上線了 300 門優質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運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交互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網上做實驗”和“虛擬做真實驗”,每個學生都能觸手可及?!爸档靡惶岬氖?,還原真實場景的虛擬仿真實驗和居家云上健身的體育課創新了在線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深受大家喜愛與歡迎?!苯逃扛叩冉逃舅鹃L吳巖說,高校應對危機開展在線教育教學的實踐改變了教育的形態,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教育形態。9 年來,中國慕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項共識在實踐中日漸凝練:要回應時代需求,就必須創新發展,把慕課建設作為加快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互聯網+教育”107“智能+教育”的戰略先手
306、棋,推進這場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課堂革命向縱深發展。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師生們每天相約“云端”、漫步學海,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齊上陣,在直播、慕課、翻轉課堂、微信互動中自由切換。教師們創新教學模式,將原有慕課資源重新組織,將直播課回放視頻、電子版教材、授課教案、PPT 等資料上傳至 SPOC(小規模定制課程),形成全新的線上學習庫;將原有的紙質作業轉移至 SPOC 形成電子作業,通過學生互評檢驗學習成效;有的教師還開通了 B站賬號和微信公眾號,將集成講義、筆記、視頻鏈接等全部直播課資源一鍵推送給訂閱的學生。放眼全國,2019 年起,教育部啟動實施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加快推進現代信息技
307、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廣大教師投入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情日益高漲,依托慕課產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涌現??缧?鐓^域在線教學、“1(門慕課)+M(所大學)+N(個學生)”協同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MOOC+SPOCs(大規模在線和小規模定制)+翻轉課堂”正在越來越多地走進高校課堂。目前,教育部已認定 1875 門線上一流課程、728 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和 868 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2022 年 3 月,智慧高教平臺的上線,對高校學生來說,平臺打破高校的物理圍墻,實現了“一個平臺在手,網羅天下好課”;對于廣大社會學習者來說,平臺讓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愿景夢想成真;對大學教師來
308、說,平臺提供的全方位大數據分析和互動服務,給教師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立足數字化時代,放眼未來,慕課將成為承載高等教育的學習范式、教學范式創新的重要載體,將深刻改變教師的教、改變學生的學、改變教育的管、改變教學的形態,將為持續推進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質量革命,加快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夢作出歷史性貢獻。108 4.為基教改革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為基教改革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三積極成效綜述之三 當下,互聯網已經成為廣大中小學校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系統日常教學、教研、管理等諸多方面。如何以數字化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
309、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積極探索答案從硬件建設到素養提升,從提升教育質量到推進優質均衡,數字化為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力支撐。數字化建設快速發展數字化建設快速發展“課上全程錄制分析,生成課堂教學能力測評報告,為我的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辟F州畢節市大方縣第七中學(大方天河實驗學校)語文教師周沙感慨,原來在課堂上,她只能對學生給出“你真棒”等簡單評價。如今,通過智能設備的報告分析,周沙能準確地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更有針對性地表揚學生的閃光點。畢節
310、只是我國教育數字化建設的一個縮影。據教育部統計,2021 年,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到 100%,比 2012 年提高了 75 個百分點;99.9%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 100M 以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室總數超過 400 萬間,學校配備的師生終端數量超過 2800 萬臺?!爸行W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提檔升級,基本形成了網絡覆蓋完全、線下多媒體教學空間和網絡教學空間融合的泛在化學習環境?!苯逃炕A教育司負責人說。隨著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教育的期盼日益增加,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來到了提速的新關口。2022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
311、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在原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基礎上,升級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2022 年 3 月 28 日,新平臺正式上線。進入平臺,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經驗、教材等 10 個板塊映入眼簾。細看 53個欄目,不僅滿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需求,還涵蓋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林煥新.為基教改革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三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0 日(第 01 版).109 陜西省渭南市電化教育館一級教師沈文婷驚喜地表示,新平臺上她看到的最大變化是,為學生提
312、供了更多“學”的資源?!氨热缭谡n后服務板塊的科普教育里,學生通過拖動鼠標,就可以身處清華大學博物館,網上虛擬參觀,學生很喜歡?!敝醒腚娀逃^副館長楊非介紹,規模如此巨大、信息如此豐富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是“邊應用邊建設”,先后經過了資源數字化、能力數字化、流程數字化的歷程,目前已迭代升級數十個版本,正在努力深化場景應用與創新,提升智能服務水平,進而推動教育模式數字化轉型與變革。以數字化促進教育提質以數字化促進教育提質 海量的瀏覽人數反映了學生、教師、家長們對優質資源的強烈需求,更透露了教育數字化發展進入快車道的信號。近年來,各地各校牢牢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探索成果呈百花齊放之勢。在江西省
313、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學高新實驗學校的“智慧作業”AI 學習室里,學生韓廣陽把練習冊放在采智機上進行識別,他在觸控屏上迅速操作后,不一會兒,印著他名字的錯題本便被打印了出來?!耙郧拔业腻e題都是用手抄的,會花很多時間,現在可以一鍵打印錯題本,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就可以去做一些課外活動?!表n廣陽說。2019 年,江西省教育廳創新打造“智慧作業”平臺,在“雙減”政策出臺后,“智慧作業”更凸顯減負提質的功效?!爸腔圩鳂I”平臺不僅能精準分析每名學生的作業情況,免費為學生定制個性化作業,而且能幫助教師快速了解班級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進行精準教學。目前,江西省“智慧作業”常態使用學生 200 萬余名,使用學校的作業量
314、整體減少 1/3,正確率明顯提升。在湖南省長沙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成為深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利器。長沙市開發“人人通空間”,智能采集學生學籍管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在線學習、社會實踐活動、體質健康監測等數據;構建綜合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等智能分析模型,引導學生改進自我教育、自我成長;建立“中考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中招錄取模型,打破傳統以“學業考試成績”作為高中招生唯一錄取依據的做法,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發展。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是實現教育數字化的題中之義。對此,作為教育部“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進行了探索。云龍區借助國家中小學
315、智慧教育平臺和省、市平臺優質資源,開展教師培訓、集體備課、作業共享,以“云課堂”“云教研”等為技術支撐,形成結伴互助的教研共同體。110 值得一提的是,云龍區推出了精準教學云平臺,幫助教師形成“數據分析診斷學情問題導向設計教學精準教學課堂提質智能作業有效練習靶向作業拓展補償”的教學流程鏈,為教師教學賦能。顯而易見,借助數字化技術促進教育改革提質已成為基礎教育新常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教育部先后舉辦 4 次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現場會、3 屆應用展示交流活動,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在教研、教學、作業等各個環節,積極主動地使用數字技術,創設了同步課
316、堂、專遞課堂、智慧課堂、雙師課堂、智慧作業、網絡教研、線上答疑、自主學習等多場景應用,有效提升了教師教學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數字化響應發展之需數字化響應發展之需 這 3 年,居家學習成為師生、家長們一場難忘的集體記憶。在此期間,是一個個數字化平臺為全國 1 億多名中小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資源,保證他們停課不停學,成長不延期。在教育部部署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在“停課不停學”中持續發力吉林、河北等省份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國家和省級在線教育資源安排教學;安徽省銅陵市發布通知,建議中小學生登錄平臺,開展自主學習 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毛杰表示:“我們把平臺的優質資
317、源,作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重要補充,引導學生利用平臺開展預習、復習,有效降低了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減輕了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苯逃龜底只鉀Q當下之需,也應著眼未來發展之需。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已經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優質均衡成為新的發展目標。對地形復雜、域內差異顯著的四川省來說,更能清楚地意識到以數字化推進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此背景下,四川省創新構建“四川云教”新型遠程教育教學模式?!霸菩!蔽{了44 所不同層次類型的優質校,覆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15 個年級。平臺構建不同類型的教學聯盟,實現教師備課、授課、教研、評價與學生預習、上課、練習、考核“八個同
318、步”?!八拇ㄔ平套プ〖夹g發展重大歷史變革機遇,實現技術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實現深層次教育公平的必然選擇?!彼拇ㄊ〗逃龔d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川云教”已惠及三州等民族、偏遠地區 1600 111 所薄弱學校,3 萬余名教師跟隨省內最優秀的教師同步研修學習,43 萬余名學生享受到省內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樣的實踐正在鋪開。上海市著力建設教育數字基座,形成數據、技術、應用協同的生態,破除了資源分配不均、學?!皵祿聧u”等問題;廣西南寧市興寧區以“雙師課堂”幫助中心校帶教學點實現同步課堂,解決鄉村教學點難以開齊開足音樂課、美術課的問題;山東省青島
319、市西海岸新區依托名校名師打造“青青益課”平臺,實現全區優質教育資源免費共享 可以預見,新時代基礎教育將乘著數字化之翼,迸發出更加磅礴的發展之力。112 5.數字化助力職教高質量躍升數字化助力職教高質量躍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四極成效綜述之四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日益凸顯,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和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乘勢而上,加快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各領域數字化優化升級。教育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作為教育部的頭號工程
320、來謀劃和推進。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指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提效增速,職業教育之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愈加凸顯,在助力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如今,職業教育數字化逐浪潮頭,變革腳步不斷加快。職教數字化全方位加速革新職教數字化全方位加速革新“這些都是我們通過 3D 打印做出來的,從 3 個扇葉到 12 個扇葉,我們進行了幾百種組合嘗試。如果差 0.1 毫米,都可能會導致風扇卡住?!痹谑讓檬澜缏殬I院校技能大賽上,天津職業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增材制造技術專業學生周雅婷介紹,3D 打印是一種新興技術,它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是一種數字化制造技術,
321、很多航空航天零部件都是通過這項技術生產的。像周雅婷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學生有了更寬廣的夢想舞臺,這份底氣和自信源于國家對職業教育數字化的大力推進?!耙郧拔矣X得大國重器是高不可攀的,當我站在世界級的領獎臺上時才發現,將平凡做到極致,不斷地磨煉技藝、不斷地創新,也是在為制造大國重器積蓄力量?!敝苎沛谜f。事實上,我國在職業教育數字化方面早已開始了布局和擘畫。2014 年是影響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之年。那一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接連重磅發布,2015 年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 年)發布,加快了職
322、業教育數字化的步伐。近年來,一份份文件接連落地。2017 年,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 張欣.數字化助力職教高質量躍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四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1 日(第 01 版).113 導意見,從形勢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了頂層部署。2015 年、2020 年先后兩次發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內涵外延、標準要求作出規定 文件落地為職業教育數字化謀定方向,專業化的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教育平臺、專業教學庫等建設為數字化騰飛插上“雙翼”。2022 年是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3 月
323、份,堅持需求牽引,以“1 個職教大腦數字駕駛艙系統、2 個二級平臺、4 個子系統和 4 個分中心”為主體的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建構完成,全方位推動職教數字化。與此同時,專業化的數據采集平臺和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也成效顯著。從 2010 年開始,教育部持續推動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如今,203 個國家級資源庫建成,覆蓋高職 19 個專業大類,應用穩步增長。據統計,截至今年 2 月,接入國家級、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 1173 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6757 門,視頻公開課 2222 門,匯聚各類資源 610 萬余條,建設國家級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 215 個?!傲⒆?/p>
324、我國職業教育已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機遇期和改革攻堅、爬坡過坎關鍵期 雙期疊加的新階段,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數字化轉型的新成效重塑職業教育的新生態?!苯逃柯殬I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說。職教數字化促進課堂內外轉型發展職教數字化促進課堂內外轉型發展“為使某度假酒店暑期收入能夠超越往年同期,應制定怎樣的營銷策略?”在位于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的數字化智慧教室內,一堂特殊的酒店管理課正在進行。學校借助虛擬仿真實訓技術,讓學生在實訓課程中感受到“接站行程講解入住酒店景區講解送站”全流程場景化再現。通過虛擬仿真實訓技術 PC 多人協同,依托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深層次變革,打通了從學校到產
325、業的“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在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出現了這樣一幅場景,每到期末,學生們都會收到一份綠色評價報告單,里面有文化課成績、專業課成績、德育成績、心理成績、社交行為、消費情況、考勤情況、職業傾向分析等八大類數據。根據這些“數字畫像”,教師從中挑選出適合技能大賽的“千里馬”,教務處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精準幫扶,學校的重大決策也變得“有據可依”變革不止于此,數字化之風吹向了大江南北。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21 版)顯示,74.54%的職教教師表示會經常使用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教學。除了多媒體設備外,網絡教學平臺中的課程資源 114 也受到教師青睞,有超過一半的教師
326、會常態化應用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資源。在遼寧,推動 100 個傳統專業數字化升級改造,增設智能控制等新領域專業 84 個;建成省級職教大數據平臺推進教育管理數字化;啟動覆蓋全省職業院校的數據基座建設,打造一批信息化標桿校,推動數字校園全面普及。在湖南,以“大國長技”實現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創立學生、教師、企業三方互動的“大國長技”職業教育新社區,試點推出 15 個學習社區、8 個虛擬仿真實訓場、1200 余套活頁式數字教材,吸引學生主動學好職業技能,深受教師和學生喜愛。正如陳子季所言,推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教育形式、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的數字化轉型,實現從大規模標準化培養向大規模個性化培養的躍升,
327、培養具有數字化思維和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教戰線開展了“大有作為”的生動實踐。職教數字化揚帆出海貢獻“中國方案”職教數字化揚帆出海貢獻“中國方案”伴隨著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云梅的腳步走進魯班工坊,李云梅介紹起魯班工坊的建設特色:“將古老的班墨文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以多元形式呈現魯班工坊建設的歷程和成效,讓我們可以真實感受到新時代的匠氣、匠心、匠技?!贝送?,學校還將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與魯班工坊充分結合,學校教師先后與印度、埃及專業教師共研共建光伏專業的國際化標準和核心課程標準、共建共用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共學雙語教材、共同開發虛擬仿真訓練平臺、共同參加技能大賽,通過資源庫建設搭建了我
328、國與印度、埃及等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交流平臺,推動了國家間的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和知識分享,提升了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構建人類技能共同體已成大勢所趨,一場職業教育的“大動作”正轟轟烈烈地展開。近年來,我國在“一帶一路”國家開設魯班工坊、舉辦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與發展論壇一系列國際交流活動的開展,對構建人類技能共同體進行了推動與展望。據統計,全國各地在歐、亞、非三大洲 19 個國家已相繼建成 20 個魯班工坊,為“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教育貢獻了“中國方案”。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同時,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可。2022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在深圳職
329、業技術學院設置職業技術教育數字化教席。這是目前全球唯一設置在高職院校的教科文組織教席,也是全球唯一的教科文組織職業技術教育數字化教席?!斑@賦予了學校當好全球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引領者的新使命,學校將依托這一 115 國際平臺,以實際行動推動數字化背景下高質量均衡發展?!鄙钲诼殬I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欣斌說。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乘著數字化的東風,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更好地深化國際交流,以合作為要,互利共贏,包容發展,實現職業教育新的發展。116 6.服務師生鍛造數字教育新名片服務師生鍛造數字教育新名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
330、之五積極成效綜述之五 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在近十年教育信息化建設基礎上,2022 年以來全國教育系統堅定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堅持優先服務師生和社會急需,強化效果導向。高效服務疫情防控和“雙減”,促進鄉村教育振興、大學生就業創業,支持暑期教師培訓實力愈加雄厚、體系愈加完備的中國教育信息化事業,在支撐教育核心任務上表現亮眼,邁入了嶄新的教育數字化階段。應對疫情挑戰,有應對疫情挑戰,有力服務“停課不停學”力服務“停課不停學”時針撥回到 2020 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著各行各業。疫情之下,本應于春節后開學的春季學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開學可延期,學生成
331、長不能延期。為了全國兩億多大中小學生居家學習,教育系統緊急行動,打響一場“停課不停學”的攻堅戰。不到兩周,服務廣大中小學生在線學習的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搭建成功。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是云平臺的“看家法寶”,第一周 50 條資源,第二周 100 多條,第三周 300 多條隨著時間推移,平臺的教學資源種類不斷拓展,涵蓋從小學到高中的 800 多節微課,包括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課程學習等 10 個板塊。與此同時,教育部為高校線上教學推出免費開放課程資源,22 個線上課程平臺提供包括慕課、SPOC(小規模在線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等在內的 2.4 萬門課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也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及
332、時更新視頻類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資源。僅用 20 多天就為全國兩億多大中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居家學習軟硬件支持,全國教育系統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強支撐。歷經兩年多運行,2022 年 3 月,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正式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目前已匯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 4.4 萬條。隨著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傳入我國,全國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形勢嚴 高毅哲.服務師生鍛造數字教育新名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五 N.中國教育報,2023 年 02 月 13 日(第 01 版).117 峻復雜。2022 年 3 月份,疫情突襲上海。為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上海 1
333、547所中小學的 156 萬余名學生全部開啟居家線上學習,在“云課堂”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云學期”。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有優質的課程資源,有教師研修和教改實踐經驗,市級空中課堂有聚焦重難點的“名師面對面”,區級平臺有智能作業“這次線上教學,我和同事們明顯感受到了更給力的環境支持,不僅網絡更加通暢,可以選擇利用的數字教學資源也更豐富了?!鄙虾J羞M才實驗中學八年級地理教師唐曉峰說。教師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學生如何保持學習興趣?基于數字化工具和大數據積累,作業如何改進,學業如何評價?疫情發生 3 年來,“云課堂”里,一個個基于智能技術的教學新實踐正在上演,一場數字化支持的教學模式變革悄然發生。呼應教育熱點,有力支撐“雙減”、畢業生就業呼應教育熱點,有力支撐“雙減”、畢業生就業 2021 年 7 月,中央“雙減”文件正式發布。輿論在為政策叫好的同時,也有隱憂:學生多樣化教育需求如何滿足?學生不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