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2023年展望-230331(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2023年展望-230331(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0汽車制造行業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2023 年展望年展望20202323 年年 3 3 月月行業研究專題報告行業研究專題報告行業信用質量:行業信用質量:2022023 3 年信用質量總體穩定年信用質量總體穩定汽車制造汽車制造行業樣本企業數據和指標行業樣本企業數據和指標(億元億元、%)數據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為樣本企業的合計值;毛利率為中位數)分析師:分析師:谷建偉谷建偉 行業總體情況:行業總體情況:2022 年,在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2.1%;預計 2023 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穩增長”政策效力的顯現將對汽車
2、銷量形成重要支撐,全年汽車銷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子行業情況子行業情況:預計 2023 年,在家庭增換購需求的增加和消費升級的支撐下,乘用車將保持增長趨勢,同時新能源汽車在政策促進及市場競爭力提升的共同推動下,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預計 2023 年在需求拉動及政策支持下,隨著汽車外資投資實現全面開放,行業投資將持續增長,但行業優勝劣汰進程將逐步加快。政策:政策:短期內,行業政策端依然會延續促消費政策力度,引導新能源車企市場化良性競爭,政策拉動進入平穩期。企業信用風險:企業信用風險:預計 2023 年,汽車銷量的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將支撐企業營業總收入的小幅
3、增長;車企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動力不足,但成本控制壓力及競爭加劇將對企業盈利形成負面影響,車企盈利分化將進一步加??;雖然業務規模擴大導致融資需求的增長,但預計銷售收入的提升將助推經營獲現能力的增長,同時較強的融資能力保障了車企較好的財務彈性,償債能力維持穩定。請務必閱讀本報告正文后之免責條款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一、行業基本面一、行業基本面(一)(一)“新四化新四化”下汽車制造行業特征下汽車制造行業特征國內汽車制造業進入穩步增長期,在國內汽車制造業進入穩步增長期,在“新四化新四化”的趨勢下,行業特征出現新的變化,的趨勢下,行業特征出現新的變化,下游需求及產業政策對行
4、業景氣度形成決定性影響,而企業的技術水平、研發實力和成本下游需求及產業政策對行業景氣度形成決定性影響,而企業的技術水平、研發實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對其生產經營起到了重要作用控制能力對其生產經營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間,國內汽車行業結束了過去幾十年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逐漸步入成熟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國有品牌已經形成了較強產品競爭力,行業競爭格局逐步確立??v觀國內外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產業發展可以帶動國家經濟發展,而國家的相關政策也對汽車行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國內汽車行業發展正在由過去較為依賴政策向市場導向轉變,下游需求的變化是影響行業發展的核心,但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仍然對行
5、業存在較大影響,因此分析短期及中長期汽車下游需求的變化是判斷行業景氣度的關鍵,而對宏觀經濟政策、行業政策的研究也有助于分析行業供需關系,進而判斷行業總體信用風險的變化趨勢。當前,國內汽車制造行業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新四化”將成為未來趨勢。在“新四化”浪潮的沖擊下,汽車工業正在由“硬件為王”逐步向“軟硬兼具”轉型,車企在保持硬件實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對軟件的重視程度,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成為汽車制造企業競爭的重要因素。同時,2021年以來的“缺芯”和以動力電池為主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企業盈利和現金流形成負面影響,對車企上下游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成本
6、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在判斷企業信用風險過程中,汽車制造企業的產品研發實力和技術水平是衡量其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以成本控制能力為主的盈利能力分析是衡量車企償債能力的基礎。(二)行業需求(二)行業需求短期疫情擾動難阻行業景氣向上,短期疫情擾動難阻行業景氣向上,20222022 年國內汽車銷量保持增長;受居民收入水平提年國內汽車銷量保持增長;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升、“穩增長穩增長”政策效力顯現等因素影響政策效力顯現等因素影響,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國內汽車需求韌性仍較強年國內汽車需求韌性仍較強,在新能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汽車出口帶動下,國內汽車銷量將穩中有增源汽車銷量快速增
7、長、汽車出口帶動下,國內汽車銷量將穩中有增1 1、汽車銷量表現、汽車銷量表現20222022 年年,我國政府為促進汽車行業穩健發展我國政府為促進汽車行業穩健發展,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促消費政策,汽車銷量同比增長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2.12.1%,增速較增速較 20212021 年下降年下降 1.71.7 個百分點個百分點2022 年,面對國內下游需求收縮、疫情沖擊、供給收緊和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等多重考驗,我國汽車產業堅持穩中求進的方針,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全年汽車產銷量分別達 2699.6 萬輛和 2686.4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
8、6%和 2.1%。其中乘用車產銷量分別達 2383.6 萬輛和 2356.3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1.2%和 9.5%,商用車產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2銷量分別達 318.5 萬輛和 330.0 萬輛,同比下降 31.9%和 31.2%。2022 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99.1%和 95.6%,當年銷量占汽車全部銷量的比重為 25.6%,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汽車市場的滲透率進一步增加。從每月的具體表現來看,上半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上游原材料供給不足,整車制造廠商不同程度的停工停產,導致汽車產量和銷量有所下降。下半年
9、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同時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政策助力行業消費的提升。5 月 31 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通知:對購置日期在 2022 年 6 月 1 日至 2022年 12 月 31 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 30 萬元的 2.0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另一方面,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還款期限,加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供給端提出要有序發展汽車融資租賃,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與融資租賃企業加強合作,增加金融服務供給。在此背景下,汽車行業產銷量快速增長,全年銷量同比提升。圖表圖表
10、 1 1:我國汽車銷量及增速變化情況(萬輛):我國汽車銷量及增速變化情況(萬輛)圖表圖表2 2:各月各月汽車銷量情況(萬輛)汽車銷量情況(萬輛)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東方金誠整理2 2、宏觀與行業政策、宏觀與行業政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穩增長穩增長”政策效力的顯現將對政策效力的顯現將對 20232023 年汽車銷量形成重要支撐年汽車銷量形成重要支撐,其中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汽車重要增長點,但購置稅減免政策或將透支部分一季度需求,對其中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汽車重要增長點,但購置稅減免政策或將透支部分一季度需求,對銷量增長產生負面影響銷量增長產生負面影響汽車作為傳統的大宗消費商品
11、,其消費主要受到居民購買力水平、消費意愿、市場政策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的影響。收入水平是衡量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景氣度的重要因素,未來預期收入的提升將有助于汽車消費的增長,截至 2022 年末,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 226 輛,距離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不斷升級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千人保有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消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對汽車銷量形成重要支撐。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3圖表圖表 3 3:近年我國:近年我國人均收入情況人均收入情況(萬(萬元元)圖表圖表4 4:國內國內M2M2與汽車銷量走勢對比與汽車
12、銷量走勢對比(億元、億元、萬輛)萬輛)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短期內,汽車消費受政策影響較大,貨幣政策方面,國內汽車銷量與 M2 的走勢基本一致,可以說明貨幣政策對汽車消費產生重要影響,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穩增長”政策效力逐步顯現的時期,貨幣政策定向調控促進消費提升,對汽車銷量產生刺激作用;雖然部分城市出于減少污染物排放、控制交通擁堵等目的采取了一系列限購政策,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對消費空間形成有益補充。但另一方面,2022 年下半年購置稅減半政策已于 2022 年末到期,該政策雖然刺激了短期需求,也提前透支了 2023 年一季度的部分需求。從近年來國內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實施效果來看,
13、政策都會短期內促進效率提升,但在下一季度銷量會有所放緩,因此預計購置稅減免的政策退出將對 2023 年的需求增速形成一定的負面作用。圖表圖表 5 5:我國歷次購置稅減免政策對汽車銷量的影響(單位:萬輛)我國歷次購置稅減免政策對汽車銷量的影響(單位:萬輛)資料來源:同花順、公開資料,東方金誠整理從長期來看,城市道路交通的不斷優化,公路網絡的深入蔓延,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的完善,停車位等配套設施的豐富將改善汽車使用環境,對汽車消費形成正向促進。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43 3、汽車出口、汽車出口汽車出口成為帶動汽車銷量的重要補充,汽車出口成為帶動汽車銷量的重要補充,202320
14、23 年產品力的提升、成本及產能優勢以及年產品力的提升、成本及產能優勢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助推是支撐汽車出口的重要因素,預計汽車出口仍將保持增長,但在成本上新能源汽車的助推是支撐汽車出口的重要因素,預計汽車出口仍將保持增長,但在成本上漲壓力增加、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下,增速或將有所放緩漲壓力增加、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下,增速或將有所放緩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量增速較快,2022 年,中國出口汽車 332.1 萬輛,同比增長 56.8%,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 67.9 萬輛,同比增長 1.2 倍,累計的出口數量超過了德國,躍升全球第二,僅次于日本,汽車商品出口金額排名前十位國家依次是美國、墨西哥
15、、日本、比利時、俄羅斯聯邦、英國、韓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沙特阿拉伯。圖表圖表 6 6:近年國內近年國內汽車出口量及同比增速(單位:萬輛汽車出口量及同比增速(單位:萬輛、%)資料來源:海關總署,東方金誠整理國內汽車出口量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一是產品力的提升以及產業鏈的完善,汽車產業鏈幾乎覆蓋所有制造業,如冶金、電子、化工等,充分體現國家的制造業水平,隨著國內制造業的逐步發展,汽車產業鏈不斷完善,整車技術水平相應提升,產品力的增長對出口形成支撐;二是國內汽車成本優勢及產能較強,在國際疫情復雜多變的背景下,芯片短缺和產能不足造成車輛供應緊張以及價格上漲,而國內在較好的疫情管控下,穩定的生產能力
16、和成本優勢顯現;三是歐洲部分國家新能源汽車需求增加,而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力較強,隨著上汽集團、比亞迪、吉利、長城、蔚來、小鵬等車企加大深入歐洲、日本等海外新能源市場力度,對汽車出口形成促進。展望 2023 年,國內整車制造企業較強的生產能力以及產品競爭力仍將成為支撐出口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以歐洲為代表的部分國家相繼出臺政策限制碳排放及鼓勵新能源汽車進口,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仍將保持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面,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內企業面臨原材料價格、運費、匯率三重成本上漲壓力,同時國外整車制造商陸續研發并推廣新能源汽車,對國內出口需求形成一定負面影響,總體來看,2023 年國內汽車出口仍將保持增
17、長,但增速或將有所放緩。(三)行業供給(三)行業供給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整車制造企業產能及產量進一步釋放,行業投資將持續恢復年,整車制造企業產能及產量進一步釋放,行業投資將持續恢復1、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5隨著汽車下游需求的提升隨著汽車下游需求的提升,以及,以及芯片等汽車零部件供給增加,汽車產能及產量有所恢芯片等汽車零部件供給增加,汽車產能及產量有所恢復復,20222022 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所增長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所增長,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在需求拉動及政策支持下年在需求拉動及政策支持下,行業行業投資將持續恢復
18、投資將持續恢復汽車行業是與宏觀經濟保持較高關聯性的行業。2022 年以來,隨著車企對動力電池產業鏈及車規級芯片的投資需求增加,汽車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增長。同時伴隨疫情沖擊的負面影響逐步消退,下游需求逐漸恢復,車企生產規模有所增長,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提升,2022 年,全國汽車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 12.6%,同比實現由負轉正。圖表圖表 7 7:汽車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情況(單位:汽車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情況(單位:%)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東方金誠整理隨著車企對動力電池產業鏈及車規級芯片的投資需求增加,汽車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將大幅增長。在中央放開汽車外資投資限制,全面
19、的開放汽車制造市場的背景下,市場競爭加劇,固定資產的投資及產品競爭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收入規模及利潤空間。預計 2023 年,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進程的繼續加快,海外整車企業及零部件制造企業將不斷加大在華的汽車及零部件方面的投資,車企對動力電池產業鏈及車規級芯片的投資需求大幅增加,將有效推動我國配套產業鏈的完善提升,促進技術進步,拉動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但另一方面,對外資投資限制的進一步放開將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技術實力不足的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2 2、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車企原材料以鋼材車企原材料以鋼材、鋁材鋁材、動力電池和其他汽車零部件為主動力電池和其他汽車零部件為主,預計預計 2
20、0232023 年年,車企主要車企主要原材料價格原材料價格大幅大幅上漲動力不足,上漲動力不足,有助于車企盈利能力的改善有助于車企盈利能力的改善汽車生產制造企業的原材料包括鋼材、鋁材、各種汽車零部件,而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企的重要原材料。2022 年以來,鋼材價格在下半年有所下行,同時受到歐洲能源價格高企、俄烏沖突、疫情等因素影響,2022 年初部分海外電解鋁企減產引發供給短缺,電解鋁價格快速增長,而后隨著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電解鋁產能逐步恢復,價格逐步回落,有助于企業成本控制。預計 2023 年鋼材及鋁的價格將總體穩定,上漲動力不足。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6圖表圖表 8 8
21、:近年我國:近年我國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圖表圖表9 9:國內鋁價格走勢國內鋁價格走勢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此外,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上游產業,2022 年二季度以來,動力電池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價格企穩,預計 2023 年原材料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同時,受動力電池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新能源車企對供應鏈風險防范意識增強,部分車企通過入股、合作等方式研發并制造動力電池,以掌控原材料供給??傮w看來,車企主要原材料價格預計不會有大幅波動,有助于車企盈利能力的改善。圖表圖表 1010:氫氧化鋰、碳酸鋰現貨價走勢氫氧化鋰、碳酸鋰現貨價走勢圖表圖表1111:硫酸鎳市場價走勢硫酸鎳市場價
22、走勢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3 3、汽車進口、汽車進口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年,外資的外資的“國產化國產化”進程進程將加快將加快,同時同時自主品牌競爭力提高自主品牌競爭力提高,但平行進口但平行進口汽車綜合成本將逐步下降,有助于促進進口量的回暖,預計全年汽車綜合成本將逐步下降,有助于促進進口量的回暖,預計全年汽車進口汽車進口規??傮w穩定規??傮w穩定近年來,我國汽車進口量總體呈下行趨勢,2022 年,我國累計進口汽車 87.8 萬輛,同比下降 6.5%。從進口品牌結構看,豪華車受疫情影響進口規模有所下降,但豪華車仍是進口汽車市場的消費主力。2022 年 111 月,豪華車累計進口量占
23、比為 90.1%,非豪華車占比為 8.7%,超豪華車型占比為 1.1%。同期,汽車商品進口金額排名前十位國家依次是德國、日本、美國、斯洛伐克、英國、奧地利、墨西哥、泰國、匈牙利和韓國,上述十國汽車商品累計進口金額 720.1 億美元,占全部汽車商品進口總額的 87.7%。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7圖表圖表 1212:近年來近年來國內國內汽車進口量及同比增速(單位:萬輛)汽車進口量及同比增速(單位:萬輛)資料來源:海關總署,東方金誠整理我國汽車完整的工業產業鏈帶來的供給優勢在海外疫情影響下被進一步放大,國內自主品牌的乘用車競爭力增強,使得中國汽車進口量持續下降。同時,相較發達
24、國家而言,我國汽車產業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以及廣闊的市場空間,外資企業或出于產銷一體化以及經營成本、效率的考慮,加大在我國投資建廠的力度,使得進口汽車直接“國產化”,汽車進口增長因此受限。展望 2023 年,隨著國內相關進口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國內外疫情影響的進一步降低,汽車產業將逐步復蘇,同時平行進口汽車的綜合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對國內汽車進口量的回暖提供重要支撐。但另一方面,在自主品牌競爭力逐步提升、外資“國產化”進一步推進的影響下,進口需求也將受到一定阻礙。綜上所述,預計 2023 年國內汽車進口規模將保持穩定。二、分類別市場表現二、分類別市場表現(一一)乘用車)乘用車1 1、市場表現、市場
25、表現20222022 年年,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汽車供應鏈全面恢復汽車供應鏈全面恢復,產量同比較快增長產量同比較快增長;預計預計 2022023 3年,在國內經濟穩增長效力逐步顯現疊加新車型的陸續推出,乘用車銷量同比將小幅增長年,在國內經濟穩增長效力逐步顯現疊加新車型的陸續推出,乘用車銷量同比將小幅增長2022 年,國內乘用車產量達到 2369.4 萬輛,同比增長 11.3%。具體來看,2022 年 4月5 月,上海、長春等汽車產業重點地區疫情爆發,對產業供應鏈和終端零售產生嚴重影響,汽車產業鏈及供應鏈面臨很大挑戰,4 月、5 月乘用車產量分別同比下降 2.00%和0.3
26、0%。4 月,工信部與地方政府部門組織搭建了“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并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幫助汽車企業復工復產。6 月以來汽車供應鏈已全面恢復,車企供給逐步恢復正常,整車廠加快生產節奏;10 月及 11 月,受到國內局部地區疫情反復因素影響,國內汽車產銷增速有所下滑,整體表現略低于預期。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8圖表圖表 1313:近年乘用車產量及增速變化情況近年乘用車產量及增速變化情況(萬輛萬輛、%)圖表圖表 1414:20222022 年乘用車月度產量(萬輛、年乘用車月度產量(萬輛、%)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東方金誠整理乘用車銷量方面,2022
27、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多地保持靜默管理狀態,汽車主機廠、零部件廠商生產停滯,物流運輸受阻,消費端面臨一定壓力,截至 2022 年 5 月末,乘用車銷量為 743 萬輛,同比下降 13.00%。隨著廣東、吉林、浙江、山東等多地區逐步出臺汽車促消費政策以及購置稅減半政策的落地實施,對乘用車銷量起到一定支撐,此外,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持續旺盛,以及放寬上牌指標、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的影響下,消費潛力逐步釋放,乘用車換購消費需求提升,其中 2022 年 6 月,乘用車月銷量環比增長 43.16%、同比增長 23.01%。雖然四季度受到疫情反彈的影響,但乘用車需求韌性仍較強,全年乘用車累計銷
28、量為 2082.4 萬輛,同比增長 1.6%。圖表圖表 1515:近年乘用車銷量及增速變化情況近年乘用車銷量及增速變化情況(萬輛萬輛、%)圖表圖表 1616:20222022 年乘用車月度銷售情況(萬輛、年乘用車月度銷售情況(萬輛、%)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東方金誠整理展望 2023 年,國內乘用車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行業政策環境方面,2023 年新能源積分比例將提升至 18%,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另外,中央及地方從政策段為汽車消費提供支撐,總體政策有利于汽車消費。從供給端來看,困擾汽車行業的“缺芯”問題有望在 2023 年持續得到緩解,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汽車芯片需求缺
29、口將收窄;此外,國內部分汽車制造廠商加大和半導體企業的戰略合作,形成對芯片供應鏈安全的保護。同時,新能源汽車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23年將有多款新能源車型推向市場,促進汽車消費。但供給端也存在一定不利因素,汽車生產企業仍將面臨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9總體來看,我國汽車市場持續增長動力沒有改變,新購置及換購需求仍然旺盛,在行業政策的支持下、供給端的持續改善將支撐 2023 年汽車產銷量的穩定增長。2 2、競爭格局、競爭格局國內轎車和國內轎車和 SUVSUV 銷量均實現快速增長,銷量均實現快速增長,細分市場逐漸呈現出轎車和細分市場逐漸呈現出轎車和 SU
30、VSUV 二分天下的局二分天下的局面面近年來,我國乘用車細分市場逐漸呈現出轎車和 SUV 二分天下的局面,MPV 和交叉型乘用車市場份額逐漸被擠壓。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 19 月,我國乘用車細分市場中,轎車銷量為 804.7 萬輛,同比增長 17.0%,占乘用車總銷量的 48.0%;SUV 銷量為 804.0萬輛,同比增長 15.0%,占乘用車總銷量的 48.0%;MPV 銷量 66.3 萬輛,同比下降 7.9%。圖表圖表 1717:2022022 2 年年前三季度國內前三季度國內乘用車細分市場情況乘用車細分市場情況圖表圖表1818:轎車市場競爭格局(單位:萬輛):轎車市場競爭格
31、局(單位:萬輛)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乘聯會,東方金誠整理2022022 2 年,轎車品牌仍以合資品牌為主,德系、日系轎車持續保持很強競爭力;隨著國年,轎車品牌仍以合資品牌為主,德系、日系轎車持續保持很強競爭力;隨著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由增量向存量轉換,自主品牌轎車面臨新機遇,頭部自主品牌將快速崛起內汽車消費市場由增量向存量轉換,自主品牌轎車面臨新機遇,頭部自主品牌將快速崛起從轎車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我國主要轎車品牌仍以合資品牌為主,其中德系、日系轎車持續保持很強的競爭力。2021 年以來,自主品牌銷量同比增速較快,主要受益于自主品牌對本土市場的感知能力很強,能夠快速抓住市場的需求。根據中汽協
32、數據統計,2022 年 1-11月,合資品牌市場占有率約為 49%,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約為 51%。其中,合資品牌中大眾、奔馳、奧迪為主的德系車和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系車分別約占轎車市場的 18.10%和17.29%;自主品牌中吉利、比亞迪、長安、榮威、紅旗等占比較大?;谧灾髌放频募夹g沉淀,吉利、紅旗、比亞迪等陸續推出高端車型,自主車企厚積薄發;預計 2023 年,隨著自主品牌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仍將保持穩定,同時,隨著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由增量向存量轉換,自主品牌轎車面臨新機遇,頭部自主品牌將快速崛起。此外,德系、日系仍保持較強競爭力,但市場地位將受到來自自主品牌的沖擊。韓系品牌在新
33、產品和新技術的導入國產車型上較德系、日系品牌相比明顯落后,導致產品影響力持續下降,韓系、法系難有較大起色。(三)商用車(三)商用車20222022 年,年,在在疫情疫情影響影響的的背景下背景下,國內國內基建啟動緩慢、建設速度不及預期,商用車需求基建啟動緩慢、建設速度不及預期,商用車需求下滑下滑,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商用車市場銷量將有所回暖年商用車市場銷量將有所回暖2021 年,商用車產銷量分別為 467.4 萬輛和 479.3 萬輛,同比下降 10.7%和 6.6%。從商用車走勢看總體呈現前高后底,主要原因是商用車國六排放法規 7 月 1 日切換;下半年因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34、2023 年展望10能耗雙控和運費低迷影響,需求意愿減弱導致銷量下降幅度較大。2022 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六切換導致前期銷量一定程度上有所透支,疊加疫情的負面影響,基建啟動緩慢、建設速度不及預期,商用車需求繼續下滑。全年商用車銷量為 330.1 萬輛,同比下降 31.1%,降幅較大。商用車持續受到我國運輸結構升級的擠壓,疊加新能源補貼退坡、商用車排放要求升級和油品價格增長導致的營運成本的高企,2022年商用車的購車需求大幅下降。圖表圖表 1919:近年商用車銷量及增長變化情況近年商用車銷量及增長變化情況(萬輛萬輛、%)圖表圖表 2020:商用車各車型銷量及增長變化情況商用車各車型銷量
35、及增長變化情況(萬輛萬輛)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東方金誠整理1 1、客車、客車預計在疫情逐步消退的背景下,居民出行意愿將有所提升,助力旅游、客運和城市公預計在疫情逐步消退的背景下,居民出行意愿將有所提升,助力旅游、客運和城市公交的需求恢復,同時新能源客車仍存較大更新空間,國內客車銷量將穩中有增交的需求恢復,同時新能源客車仍存較大更新空間,國內客車銷量將穩中有增客車按用途主要分為三類,公路客車主要用于長途客運、旅游和團體用車;另外兩類分別是公交車和校車。按驅動方式劃分,客車又可分為新能源客車和傳統燃油客車。公交車和公路客車歷來是行業銷量主體。2022 年,疫情的反復對旅游、客運和城市公交的
36、需求造成較大影響,客車銷量為 40.8 萬輛,同比下降 19.2%。展望 2023 年,隨著新冠疫情影響的逐步減弱,國內旅游業預計將顯著恢復,居民出行意愿增強,客運和公交需求將有所增長,助力國內客車采購需求的增加。同時,大中客、輕客、自卸車等領域的新能源化進展迅速,新能源客車的更新換代仍存在較大需求??傮w來看,2023 年客車銷量預計將穩中有增。2 2、載貨汽車、載貨汽車20232023 年基建增長將成為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的重要貢獻來源,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年基建增長將成為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的重要貢獻來源,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免也將有助于行業修復,預計國內貨運需求將免也將有助于行業修復,預計國
37、內貨運需求將有所有所恢復,恢復,載貨汽車銷售持續下滑的局面將載貨汽車銷售持續下滑的局面將有所緩解,商用車總體將實現溫和復蘇有所緩解,商用車總體將實現溫和復蘇重卡主要服務于國民經濟,國家經濟總量與重卡保有量有較大相關性,作為主要的生產資料之一,重卡市場需求主要受基礎建設和工業發展拉動,2022 年,貨車銷量 289.3 萬輛,同比下降 32.6%,主要是基建啟動緩慢和房地產行業景氣度下行等因素影響。但目前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貨運需求正處于持續恢復之中。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陸續強調穩增長,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同時要發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托底作用,2023 年基建增長將為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提供重要貢獻。
38、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1圖表圖表 2121:近年:近年貨車貨車銷量及增長變化情況(萬輛、銷量及增長變化情況(萬輛、%)圖表圖表 2222:商用車各車型銷量及增長變化情況商用車各車型銷量及增長變化情況(萬輛萬輛)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東方金誠整理政策支持方面,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汽車央企發放的 900 億元商用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同時,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中央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協同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發財評202240 號),明確中央汽車企業對 2022年 6 月 30 日前發放的商用貨車消費貸款給予 6 個月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支持。
39、此外,2022 年第四季度國內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免 10%,有助于車企降低成本,促進行業快速恢復。3 3、競爭格局、競爭格局商用車市場競爭格局相對穩定且集中度較高商用車市場競爭格局相對穩定且集中度較高;隨著市場充分競爭隨著市場充分競爭,呈現強者恒強格局呈現強者恒強格局;20222022 年在商用車銷量呈下滑趨勢的情況下年在商用車銷量呈下滑趨勢的情況下,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技術領先的車企市場競爭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技術領先的車企市場競爭力有所提升力有所提升商用車屬于重資產行業,市場競爭充分,商用車頭部企業產量集中度持續提升。從貨車的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市場以國產自主品牌為主,且市場份額高度集中,龍頭
40、企業競爭優勢明顯。重卡是貨車中盈利能力最強,受宏觀周期波動、排放法規影響最大的板塊。其中,東風汽車、中國一汽解放、中國重汽處于重卡的第一陣營,陜汽集團、福田汽車處于重卡的第二陣營。隨著國家對排放要求趨嚴、治超常態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各家車企均在新能源重卡業務、高端產品方面有布局。輕卡及微卡受益于城內物流運輸的需求不斷增加,近年來總銷量有所增加,但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從輕卡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北汽福田處于市場領先地位。根據 2022 年產銷數據快報顯示,福田汽車輕型貨車銷量為 31.16 萬輛,同比減少 25.1%,但銷量約占全年輕卡銷量的 19%,市場龍頭地位仍較為穩固。除福田汽車外,輕卡市場的第一
41、梯隊有江淮汽車、長城汽車。重慶長安和江鈴汽車屬于輕卡的第二梯隊。在飛機、高鐵、地鐵、輕軌、私家車、共享出行等多重分流因素的影響下,客車的市場需求逐步被壓縮。目前,我國客車需求的主要增換量源于城市公交的新能源化和城鎮化帶來的公交車擴容。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客車整車制造企業數量不多且集中度較高,其中,廈門金龍、江鈴集團、北汽福田和鄭州宇通市場占有率合計約為 80%,市場格局相對穩定。(四)新能源汽車(四)新能源汽車1 1、市場表現、市場表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國家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國家實現“雙碳雙碳”戰略的重要舉措戰略的重要舉措,國內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國內市場需求持續增長,2022022 2汽車制
42、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2年銷量同比快速增加年銷量同比快速增加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不但在市場規模上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技術上也有巨大進步。汽車產品因消耗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成為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源頭,而新能源汽車作為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是我過汽車產業減碳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持續獲得政府相關政策支持。根據國務院發布的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 2030 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 40%左右,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 2020 年下降 9.5%左右。圖圖表表 2323:20222022 年新能源
43、汽車相關政策年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文件名稱文件名稱政策主要內容政策主要內容2022 年5 月關于開展 2022 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組織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活動時間為 2022 年 5 月至 12 月,鼓勵各地出臺更多新能源汽車下鄉支持政策,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推動農村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參與下鄉活動企業研發更多質量可靠、先進適用車型,加大活動優惠力度,加強售后運維服務保障。2022 年9 月關于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公告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對購置日期在 2023 年 1 月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內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
44、輛購置稅。2022 年1 月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推廣應用新能源,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 80%。鼓勵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試點應用。2022 年1 月關于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通過企業讓利、降低首付比例等方式,促進農村居民消費。2022 年1 月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車輛購買限制,推動落實免限行、路權等支持政策,加強充換電、新型儲能、加
45、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車船用 LNG 發展。推動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有序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2020 年6 月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明確了 2021 年至 2023 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 14%、16%、18%,這一新政將從 2021 年 1 月 1 日開始施行。工信部指出,按照這一比例,預計到 2025 年,我國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將達到每百公里4.0 升,新能源汽車產銷占比將達到汽車總量的 20%。2020 年4 月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原則上在 20202022 年補貼標準將在
46、相對應的前一年基礎上分別退坡10%、20%、30%,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等符合要求的車輛,2020 年補貼標準不退坡,20212022 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 10%、20%,每年補貼規模上限約 200 萬輛。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東方金誠整理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品陸續推出,實現了較快的更新迭代,產品競爭力有所提升,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增加,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促進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較高增速。根據中汽協銷量數據顯示,2022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688.7 萬輛,同比增長 95.6%,持續實現快速增長。汽車制造行業
47、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3圖表圖表 2424: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同比情況(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同比情況(萬輛、%)圖表圖表 2525:新能源汽車車型情況:新能源汽車車型情況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東方金誠整理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在行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年,在行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新車型不斷推出,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新車型不斷推出,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 2023 年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公共領域加速電動化等措施的持續開展,二、三線城市通勤代步及農村市場、道路客運等新
48、興市場也將進一步打開。新能源汽車早期階段主要依靠燃油車限購城市拉動銷量,在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普及和政策的推動下,非限購城市成為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量的新市場和拉動增速的新動力。根據 2021 年銷量規模前十城市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速來看,非限牌城市銷量快速增長,主要因消費者對現售的新能源車續航里程、充電便利性、低使用成本等方面認可度提升,非限購城市及村鎮將釋放更多的需求潛力。產品供給方面,國內傳統汽車制造廠商紛紛發力新能源汽車,同時造車新勢力產品陸續更新迭代,新車型不斷推出,芯片短缺的影響逐步消除,但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仍處于高位,不利于新能源車企的盈利。從技術上看,各家車企圍繞“電動化”、“網聯化”、“
49、智能化”和“共享化”大力推進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將使汽車從單純的交通運輸工具發展為移動的能量源和信息源,產品競爭力將不斷增強。政策方面,預計 2023 年“雙碳”政策持續加碼,中央及各地方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支持政策仍將持續,利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 2、競爭格局、競爭格局中國新能源車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市場呈現高度分化的特征,經濟型乘用車領跑新能源車市場,保持高增呈現高度分化的特征,經濟型乘用車領跑新能源車市場,保持高增速速,傳統車企逐步發力成為高增長的依托傳統車企逐步發力成為高增長的依托,新勢力格局逐步發生變化新勢力格局逐步發生變化,預計預計 202320
50、23 年市場競年市場競爭將不斷加劇爭將不斷加劇中國新能源車市呈現高度分化的特征,經濟型乘用車領跑新能源車市場。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688.7 萬輛,同比增長 95.6%;根據乘聯會披露的相關信息,2022 年 1-11 月,國內“30 萬元”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 81.9%,“30 萬元”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 103.4%。同期,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廣汽埃安、奇瑞汽車和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發展速度很快,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分別為 220.9%、312.2%、121.0%、170.2%和 169.3%,是拉動新能源汽車增速的主要動力。新勢力車企中,蔚來汽車、小鵬汽
51、車和理想汽車銷量穩中有增,但增速有所放緩,2022年增速分別為 33.97%、23.03%和 47.25%。隨著新車型的陸續推出并交付,新一批造車新勢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4力不斷涌出,零跑汽車及哪吒汽車實現了快速增長,2022 銷量增速分別為 157.80%和118.26%。預計 2023 年在傳統車企逐步發力、新勢力車型陸續推出的情況下,新勢力競爭將更加激烈。合資品牌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同比分別增長 50.1%和 50.8%,但總體銷量的市場占有率依然相對較低。圖表圖表 2 26 6:20222022 年年 1 11111 月新能源市場各價格段不同月新能源市場各價
52、格段不同技術類型銷量及增速技術類型銷量及增速圖表圖表 2727:20222022 年年 1 11111 月月純電動市場排名純電動市場排名 TOP1TOP10 0(萬萬輛)輛)資料來源:乘聯會,東方金誠整理展望 2023 年,新能源國家補貼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車將由過去的政策推動進入市場驅動的階段,隨著造車新勢力的脫穎而出,再到各傳統車企新品牌的重裝上陣,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成為國內車企競爭的重中之重,市場競爭環境持續加劇,以產品為核心的綜合實力將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因素,技術及研發能力弱、產品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車企將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三、行業債市表現三、行業債市表現20222022 年整車制造企業債
53、務融資工具發行金額顯著增長,發債車企以高信用等級為主,年整車制造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金額顯著增長,發債車企以高信用等級為主,20232023 年上半年到期金額相對較高,但集中償付壓力不大年上半年到期金額相對較高,但集中償付壓力不大在疫情負面影響逐步減弱、研發投入逐步提升、產能及產量不斷增長的背景下,2022年整車制造企業的債券發行規模有所增長,全年債券發行金額為 197.80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99.15%;發行人主要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債券發行主體信用等級均為 AAA,發行的融資
54、工具類型包括超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資產資產證券、公開發行公司債等。發行成本方面,由于汽車行業集中度較高,債券發行以高信用等級的車企為主,債券發行利率總體處于較低水平,2022 年債券發行成本約為 2.68%,同比變動不大。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5圖表圖表 2828:整車制造企業債券發行金額整車制造企業債券發行金額(億元億元)圖表圖表 2929:債券發行成本(債券發行成本(%)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從存續債券情況看,截至 2022 年末,有存續債券的整車制造企業共 13 家,債券余額合計 901.13 億元,其中債券余額規模比較大的車企包括北汽集團、吉利控股
55、、中國一汽、東風集團和北京汽車股份等。從債券到期及回售情況看,由于 2022 年車企發行的超短期融資券占比相對較高,因此 2023 年上半年到期及回售的債券金額相對較高,其中 2023 年一季度和 2023 年二季度債券到期金額分別為 135.75 億元和 204.20 億元;若假設債券全部回售,2023 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到期金額分別為 155.75 億元和 223.45 億元。但考慮到債券到期企業以高信用等級的車企為主,因此短期償債壓力不大。圖表圖表 3030:整車制造企業債券到期情況整車制造企業債券到期情況(億元億元)圖表圖表 3131:主要車企存續債券余額(億元)主要車企存續債券余額(億
56、元)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近年來汽車行業信用利差有所波動,其中 2021 年上半年受行業“缺芯”、產量階段性下滑等因素影響,信用利差有所走闊;隨著相關支持政策的陸續實施、行業景氣度的提升、汽車銷量的不斷增長,行業信用利差有所收窄。2022 年,行業信用利差總體平穩,同時,相對于其他對比行業,汽車行業信用利差處于中等水平。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6圖表圖表 3232:汽車行業信用利差走勢汽車行業信用利差走勢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四、汽車制造企業信用表現四、汽車制造企業信用表現東方金誠將 32 家國內整車制造企業作為樣本,對行業整體信用表現進行分析。樣本企業包
57、括主要發債車企、上市公司,其中發債企業 18 家、上市公司 21 家(含 7 家上市及發債企業)。從企業性質來看,中央國有企業 6 家、地方國有企業 17 家、民企企業 9 家。信用等級方面,樣本企業最新主體信用等級為 AAA、AA+、AA 和 AA-的樣本企業分別為 14 家、7家、1 家和 1 家。本文從營業收入及銷量、盈利能力、債務負擔及保障程度幾個方面,對樣本企業主要指標進行相對排序,以觀察行業信用風險的變化趨勢。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車企銷量及收入將小幅增長年車企銷量及收入將小幅增長,同時盈利能力同時盈利能力、債務負擔總體穩定債務負擔總體穩定,車企信車企信用質量將保持穩定,但
58、企業間信用質量將進一步分化用質量將保持穩定,但企業間信用質量將進一步分化汽車整車制造企業信用風險的衡量可以從企業規模、市場競爭力、盈利能力、債務負擔和保障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衡量。近年來,汽車制造企業信用質量小幅波動,其中 2021 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導致車企盈利能力普遍下滑,部分車企出現階段性虧損,同時汽車銷量及營業收入增幅有所放緩。2022 年,隨著原材料價格企穩,車企盈利水平總體穩定,同時中央及地方促消費政策陸續出臺,對其銷量及收入形成支撐,但研發投入的增加也帶來負債率的增長。預計 2023 年,汽車整車制造企業信用質量總體穩定,首先,在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擴張、出口需求的帶動
59、下,車企銷量及營業總收入將小幅增長;其次,車企研發投入將不斷增加,產品譜系不斷豐富,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再次,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動力不足,部分原材料如動力電池存在供給過剩的壓力,有助于車企盈利能力的修復;最后,銷量增長及消費結構升級助推車企經營獲現能力的提升,同時總體較為暢通的融資環境支撐其較好的財務彈性,車企債務負擔將保持穩定。另一方面,企業間信用質量分化將更為明顯,擁有較好的技術水平、較強研發能力、上下游產業鏈較為完善、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強的車企將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信用質量有望進一步提升;而產品技術水平較弱、持續虧損、債務負擔龐大的企業經營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甚至面臨被市場逐步邊緣化的風
60、險,其信用質量將有所下降。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7圖圖 3333:樣本企業信用質量變化情況(中位值):樣本企業信用質量變化情況(中位值)圖圖 3434:樣本樣本企業一級信用指標變化情況(中位值)企業一級信用指標變化情況(中位值)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1 1、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近年樣本車企營業總收入呈增長態勢近年樣本車企營業總收入呈增長態勢,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在產品銷量的增長以及消費升級的年在產品銷量的增長以及消費升級的帶動下,車企營業總收入將保持小幅增長帶動下,車企營業總收入將保持小幅增長近年來,隨著汽車銷量的穩中有增,以及汽
61、車產品的升級換代,樣本車企營業總收入呈增長趨勢,2021 年樣本車企實現營業總收入 36935.44 億元,同比增長 6.08%;2022 年 19月,樣本車企實現營業總收入 25414.50 億元,同比小幅增長??紤]到 2022 年汽車銷量的增長,2022 年車企營業總收入將保持提升。圖表圖表 3535:樣本企業樣本企業營業總收入合計數(億元)營業總收入合計數(億元)圖表圖表3636:樣本企業樣本企業汽車銷量合計數(輛)汽車銷量合計數(輛)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預計 2023 年,汽車制造企業營業總收入將保持穩定,一方面,隨著車企新車型的陸續面世、原有車型的更新迭代,2023 年汽車
62、銷量預測將小幅增長,對營業收入提供重要保障,但同時,2023 年車企競爭將愈發激烈,直接影響車企定價策略,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營業總收入的增幅。在電動智能化趨勢下,在電動智能化趨勢下,20232023 年諸多新配置、新技術將加速滲透,研發實力和技術水平年諸多新配置、新技術將加速滲透,研發實力和技術水平將成為車企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將成為車企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研發實力是衡量車企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整車制造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以謀求更好的用戶黏性。2019 年2021 年,樣本車企的研發費用合計值分別為 783.29億元、895.85 億元和 1129.75 億元,實
63、現快速增長。2022 年 19 月研發費用合計值為 775.26億元,同比增長 18.04%,仍維持較高的增幅。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8圖表圖表 3737:樣本企業樣本企業研發費用規模合計數(億元)研發費用規模合計數(億元)圖表圖表3838:樣本企業樣本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總收入比重(研發費用占營業總收入比重(%)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從車身生產技術來看,傳統汽車制造包括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而一體化壓鑄可以替代沖壓和焊裝工序,通過將不同凸壓模具移動至鑄造機中央的鑄造區,實現不同部件的鑄造,在一臺機器上完成絕大多數的車架鑄造工作。通過一體化壓鑄可以使整車
64、質量減輕,同時生成周期明顯縮短,有利于車企生成效率的提升。一體化壓鑄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目前一體壓鑄由特斯拉、國內新勢力主導,主要運用于 B 級及以上新能源車型,隨著車企紛紛布局,一體壓鑄技術有望快速滲透。在“軟件定義汽車”的背景下,中央計算的電子電氣架構技術的提升和應用是實現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已有多家車企發布了自家電子電氣架構,包括上汽零束 SOA 架構、吉利汽車浩瀚架構、廣汽埃安星靈架構、東風嵐圖 ESSA 架構等,以期實現軟件高度集中于域控制器,逐步減少分布式 ECU,預計 2023 年車企仍將持續優化該項技術,助力汽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表表 3939:國內汽車制造業
65、:國內汽車制造業 20232023 年技術趨勢年技術趨勢序號序號20232023 年中國汽車十大技術趨勢年中國汽車十大技術趨勢序號序號未來未來 3-53-5 年中國汽車十大前沿技術年中國汽車十大前沿技術1中央計算電子電氣架構解決方案將實現重大突破1高安全、高比能全固態鋰電池2360Wh/kg 混合固液動力電池將實現小規模量產2基于駕艙融合的智能計算芯片3車樁協同大功率超充(HPC)技術放量普及3車路云一體化融合控制系統4冗余轉向系統技術突破將滿足L3級以上自動駕駛的控制需求4零碳內燃機5千兆車載以太網將在多車型中實現前裝標配5驅動電機用新型軟磁材料6高性能無線短距通信技術將實現上車搭載應用6智
66、能網聯汽車場景數據庫7鋁合金免熱處理一體化壓鑄技術應用有望迎來快速增長7智能電動車用電子機械式線控制動8純固態 Flash 激光雷達將在補盲領域迎來量產8基于規則+學習的融合型決策算法970MPa IV 型儲氫瓶將實現小規模搭載應用9智能駕駛操作系統10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最高熱效率將突破 45%10高溫質子交換膜(HT-PEM)燃料電池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東方金誠整理另外,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技術在汽車行業的不斷滲透,成為顛覆傳統汽車產業競爭格局的關鍵。目前國內智能汽車市場自動駕駛技術穩定在 L2 階段,正在向 L3 沖擊。蘇州已啟動了長三角車聯網示范區互聯互通應用測試,在長三角自動駕駛
67、區域內實現信息的互聯互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19通,目前已建成智能網聯測試道路 63.4 公里,到 2023 年目標達 300 公里。預計隨著自動駕駛測評體系的加快確立,各個城市的自動駕駛試點也將更有效果,助力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傮w來看,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擁有較強研發實力的車企將更有可能性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優勢,一方面,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可以提升整車生產效率、控制生產成本,有助于車企盈利水平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智能網聯化的時代,研發實力也有助于車企產品更加適銷對路,容易獲得消費者認可,進而提升銷量。2 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20222022 年前三季度,隨著
68、車企規模優勢的顯現、芯片短缺的緩解、鋼材等原材料價格趨年前三季度,隨著車企規模優勢的顯現、芯片短缺的緩解、鋼材等原材料價格趨于穩定,車企盈利水平小幅回升于穩定,車企盈利水平小幅回升,其中乘用車總體穩定,商用車盈利能力受銷量下滑等因,其中乘用車總體穩定,商用車盈利能力受銷量下滑等因素影響有所減弱素影響有所減弱汽車行業涉及上游多個行業,成本構成較為復雜,傳統汽車的上游涉及鋼鐵、機械制造、電子元器件等產業,目前國內市場已較為成熟,產業鏈相對完善,有助于供應量的保障,但鋼鐵等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對汽車制造企業生產成本的穩定性形成不利影響。此外,新能源汽車產量及銷量快速增長,產業鏈上游除上述行業外,動力
69、電池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成本構成,電池成本走勢對新能源汽車的盈利影響重大;同時,電子元器件中的芯片供應也將對企業生產產生影響。2022 年 19 月,樣本企業毛利率中位數為 11.97%,較 2021 年有所回升,首先,車企競爭格局逐步顯現,規模效應的形成、技術水平的提升對車企控制成本提供有益條件;其次,隨著芯片產能的擴張、車企對芯片產業的布局等,2022 年汽車生產企業芯片短缺情況有所緩解,有助于企業成本的控制;此外,鋼材價格有所下行,有助于企業成本控制,主業獲利能力增強。圖表圖表 4040:樣本企業毛利率中位數樣本企業毛利率中位數(%)圖表圖表4141:樣本企業總資產收益率中位數樣本企業總
70、資產收益率中位數(%)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從汽車分類來看,乘用車和商用車生產企業盈利能力走勢有所差異,其中乘用車制造企業 2019 年2021 年毛利率分別為 16.26%、16.98%和 15.79%,由于其車型豐富,可通過調整銷售價格、提升生產效率等方式提升盈利水平,尤其是豪華車盈利空間相對更高;同期,商用車制造企業毛利率分別為 13.97%、12.47%和 10.12%,較乘用車明顯較低,且降幅較大,主要是國內商用車市場需求有所萎縮,同時其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更為敏感,導致盈利水平相對較弱。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20圖表圖表 4242:不同車型不同車型樣本企
71、業毛利率中位數樣本企業毛利率中位數(%)圖表圖表4343:不同車型不同車型樣本企業總資產收益率中位數樣本企業總資產收益率中位數(%)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但同時也應看到,汽車制造企業毛利率水平較 2018 年2020 年仍有較大差別,主要是鋼材、鋁、動力電池等價格較前幾年有所上漲,且車企競爭壓力加大,對盈利形成不利影響。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年,車企主要原材料價格車企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大幅上漲上漲的的動力不足動力不足,但但行業行業競爭加劇競爭加劇、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將對盈利形成負面影響,車企盈利分化將進一步加劇,擁有較強規模效應、較為完整的上將對盈利形成負面影響,車企盈利分化將進
72、一步加劇,擁有較強規模效應、較為完整的上游產業鏈、產品競爭優勢顯著的企業盈利能力將有所提升游產業鏈、產品競爭優勢顯著的企業盈利能力將有所提升預計 2023 年,鋼材、鋁以及動力電池價格大幅上漲動力不足,同時車企加大上游產業鏈的布局,加大自主生產汽車零部件的能力,降低對上游零部件的依賴程度,減輕成本壓力,有助于車企盈利能力的改善,對盈利能力形成支撐。但另一方面,預計 2023 年車企將加大在新能源平臺的研發投入、現有平臺和車型的更新迭代,以及加大在智能網聯化方面的布局,相關研發投入短期內很難在利潤水平上有顯著體現。同時,隨著 2022 年下半年實施的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停止、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正式
73、結束,政策助力的逐步減退導致車企銷售壓力進一步加大,若將政策退坡轉嫁到汽車價格上,勢必影響其銷量及市場競爭力,很多車企將面臨盈利與銷量的兩難選擇??傮w來看,車企規模效應的逐步顯現、生產能力的提升,將對其主業獲利水平提供幫助,而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動力較為有限,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車企盈利能力的保障。但另一方面,車企仍面臨一定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同時車企競爭加劇倒逼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加大研發投入、改變銷售及定價策略,都將對汽車盈利形成負面影響。分車型來看,預計在 2023 年商用車市場需求觸底回暖的背景下,商用車制造企業生產規模及盈利能力都將有一定程度回升;而乘用車制造企業毛利率總體穩定,但分化將
74、進一步加劇,擁有較強規模效應、較為完整的上游產業鏈、產品競爭優勢顯著的企業盈利能力將有所提升。此外,新能源整車制造企業 2023 年盈利情況難有好轉。首先,國內多數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成立時間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規模優勢,由于前期巨大的資金投入,以及近年來電池成本高企,目前多數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其次,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競爭愈發激烈,新能源車企必須加大平臺開發進度、技術研發力度以應對市場競爭,投入增加將會進一步侵蝕利潤水平;最后,2023 年 1 月以來,隨著特斯拉中國將旗下 Model Y、Model 3 價格進行下調,部分新能源車企的價格也有所下調,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對企
75、業定價策略形成一定挑戰,對其盈利水平將產生不利影響。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213 3、債務負擔和保障程度、債務負擔和保障程度預計預計 20232023 年年,盡管車企面臨成本控制壓力以及競爭加劇帶來的降價壓力盡管車企面臨成本控制壓力以及競爭加劇帶來的降價壓力,但銷量增長但銷量增長及消費結構升級助推經營獲現能力的提升,同時較為暢通的融資環境支撐其較好的財務彈及消費結構升級助推經營獲現能力的提升,同時較為暢通的融資環境支撐其較好的財務彈性,總體看車企債務負擔將保持穩定性,總體看車企債務負擔將保持穩定2022 年以來,隨著車企產銷量的增加、研發投入的增長,對外部融資需求有所提升
76、,有息債務規模有所增長。截至 2022 年 9 月末,樣本車企全部有息債務合計 9501.01 億元,較 2021 年末增長 6.76%,債務結構以短期有息債務為主。預計隨著車企技術水平不斷升級、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資本支出仍將保持增長,有息債務規模將繼續增長。資產負債率方面,樣本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小幅波動。其中 2021年,受新增發行債券規模減少影響,樣本企業中多數車企的資產負債率同比有小幅下降。2022年,車企融資規模有所增長,帶動有息債務增加,樣本車企資產負債率較 2021 年末有所提升,其中 2022 年 9 月末,樣本車企資產負債率中位數為 67.04%,較 20
77、21 年末上升 2.37 個百分點。圖表圖表 4444:樣本企業資產負債率中位數(樣本企業資產負債率中位數(%)圖表圖表4545:樣本企業經營現金流動負債比中位數(樣本企業經營現金流動負債比中位數(%)資料來源:同花順,東方金誠整理分車型來看,商用車生產企業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其中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超過 80%,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負債率為 72.69%;乘用車方面,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2022 年 9 月末達到 85.62%,主要是其利潤虧損,所有者權益規模較??;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負
78、債率為 73.59%,較 2021 年末上升 8.83 個百分點,主要是比亞迪汽車業務擴張較快,汽車產量及電池業務的高速發展帶動融資需求的提升?,F金流方面,2022 年 19 月,樣本車企經營性凈現金流合計 2423.02 億元,同比有所增長,主要系受益于汽車促銷費政策的影響,車企銷量有所回升,帶動經營性現金流入規模增長。2019 年2021 年,樣本車企經營現金流動負債比分別為 10.46%、9.16%和 10.90%,總體保持穩定,預計 2023 年,汽車行業景氣度逐步回升,汽車銷量的增長及消費升級的效應顯現,助推經營性現金流入的增長以及收入獲現能力的提升;但車企仍然存在原材料成本控制壓力
79、,且車企競爭環境的進一步加劇帶來的降價壓力較大,預計經營性凈現金流總體穩定,經營現金流動負債比較 2022 年將保持穩定。財務彈性方面,由于樣本企業集中度較高,多為行業內龍頭企業,信用等級集中在 AAA及 AA+,金融機構及投資人對其市場認可度較高,因此總體具有較好的財務彈性。首先,企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22業銀行授信總體較為充足,有助于對到期債務的借新償舊;其次,樣本企業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可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融資;最后,樣本企業中包含多家上市公司,進一步拓寬了其融資渠道,對到期剛性債務可形成一定保障。五五、結論、結論2022 年國內汽車市場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全年銷量有
80、所增長;預計 2023 年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穩增長”政策效力逐步顯現的作用下,汽車銷量仍將保持小幅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汽車出口將成為帶動需求增長的重要動力。供給端看,隨著汽車下游需求的提升、芯片等汽車零部件供給增加,汽車產能及產量有所恢復,預計 2023 年在需求拉動及政策支持下,行業投資將持續恢復。企業表現方面,預計 2023 年在產品銷量增長及消費升級的帶動下,車企營業總收入將保持小幅增長,同時諸多新配置、新技術將加速滲透,研發實力和技術水平將成為決定車企生產效率和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盈利方面,2022 年前三季度車企盈利小幅回升,預計 2023年,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動力不足,但
81、行業競爭加劇、升級換代的資金投入將對盈利形成負面影響,車企盈利分化將進一步加劇,擁有較強規模效應、較為完整的上游產業鏈、產品競爭優勢顯著的企業盈利能力將有所提升。債務負擔方面,預計 2023 年,盡管車企面臨成本控制壓力以及競爭加劇帶來的降價壓力,但銷量增長及消費結構升級助推經營獲現能力的提升,同時車企融資渠道較為暢通,總體看車企債務負擔將保持穩定。綜上,東方金誠對汽車制造行業 2023 年信用風險展望為穩定。汽車制造行業信用風險回顧與 2023 年展望23聲明本報告是東方金誠的研究性觀點,并非是某種決策的結論、建議等。本報告引用的相關資料均為已公開信息,東方金誠進行了合理審慎地核查,但不應視為東方金誠對引用資料的真實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保證。本報告的著作權歸東方金誠所有,東方金誠保留一切與此相關的權力,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授權不得修改、復制、銷售和分發,引用必須注明來自東方金誠且不得篡改或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