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節能協會:2023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5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建筑節能協會:2023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52頁).pdf(5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Clean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Cities:Policy Status Report摘摘要要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21 年全球建筑建造業現狀報告,建筑及相關行業 2020 年能源消耗占全球總能源的比例為 36%,碳排放占比為 37%。建筑業成為全球各國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的代表。中國在 2020 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約為 50.80 億噸 CO2,約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為 50.90%。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建筑建造業的低能耗和低碳發展勢在必行?!扒鍧嵔ㄔ臁笔墙ㄖI減碳的重要途徑之一。國際上諸多城市將“清潔建造”理
2、念納入市政管理當中,出臺相應政策或法案,指導和推動建筑行業的脫碳行動?!扒鍧嵔ㄔ臁崩砟铍m然在中國興起較晚,但國家和部分城市已經在“清潔建造”方面出臺了多種政策或規范性文件,為中國建筑行業降低隱含碳排放相關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在采購類政策方面,國家及北京、南京、青島三個目標城市圍繞綠色低碳設計、綠色低碳建材生產和使用、綠色低碳建造、綠色低碳建材采購等方面相繼出臺了 20 多個相關的政策文件。國家層面重點從綠色建材生產、認證、使用及綠色建材采購等方面指導和促進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及綠色低碳建材的推廣應用。三個目標城市重點圍繞超低能耗建筑、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綠色建材采購出臺了相應政策。在規劃類政策
3、方面,國家及目標城市出臺了較多前瞻性的規劃政策或文件,引導企業實施清潔建造,并向綠色低碳方向轉變。國家層面從 2013 年開始出臺了系列相關政策,引導建材企業生產綠色低碳建材,建筑企業使用綠色低碳建材,提升建材使用效率,促進綠色低碳建材的生產和應用。目標城市重點從五年發展規劃和碳達峰實施方案在綠色低碳設計、綠色低碳建材、新型建筑工業化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地方建筑業的綠色發展。在減少需求類政策方面,國家和目標城市政府均有出臺相應政策或措施,重點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減少建筑垃圾排放、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再生產品推廣應用、無廢城市建設及提升建筑能效等方面減少建筑領域碳排放,提升清潔
4、建造水平,促進建筑業的綠色低碳發展,提升城市的綠色低碳建筑占比。在限制類政策方面,國家和目標城市政府根據行業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臺了相應政策或措施,淘汰落后技術及不符合產業要求的設備和產品,推動建筑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家層面重點在產業結構調整、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禁止使用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淘汰落后技術和設備,減少建筑行業隱含碳排放。目標城市重點從建筑材料的推廣、限制、禁止使用目錄方面出臺相應政策,限制高碳的建筑材料生產和產品使用。本研究對國內外“清潔建造”政策進行了系統梳理和對比分析,探究國內外政策方面的異同,為中國城市在“清潔建造”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了借鑒和參考。研究認為,中國城市可
5、以出臺更多綠色建材的采購、推廣政策;完善建筑隱含碳在規劃、核算方法、設計、建造等方面的政策,減少高隱含碳材料使用,并以低碳理念為引導,在規劃區域內選擇綠色低碳建材,設計新建建筑,并構建零碳試點區;完善在退稅、低碳建筑補貼方面相關支持類政策,支持低碳、零碳建筑的建造和運營;制定強制性的減少需求類政策,制定房屋空置稅,盤活存量房,降低房屋空置率;禁止銷售和使用高隱含碳排放和對環境不友好的建筑材料。通過完善相關政策逐步提升中國的“清潔建造”水平,減少建筑業碳排放,為早日實現“3060”雙碳目標提供政策支持。目 錄Contents第一章 前言.11.1 研究背景.11.2 國內外清潔建造政策發展現狀概
6、述.31.2.1 國外清潔建造政策發展現狀.31.2.2 國內清潔建造宏觀政策發展現狀.8第二章 采購類政策.142.1 國家層面采購類政策匯總.142.2 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172.3 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192.4 青島市采購類政策匯總.212.5 本章小結.22第三章 規劃類政策.243.1 國家層面規劃類政策匯總.243.2 北京市規劃類政策匯總.273.3 南京市規劃類政策匯總.293.4 青島市規劃類政策匯總.293.5 本章小結.30第四章 減少需求類政策.314.1 國家層面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314.2 北京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324.3 南京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3
7、44.4 青島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354.5 本章小結.36第五章 限制類政策.375.1 國家層面限制類政策匯總.375.2 北京市限制類政策匯總.395.3 南京市限制類政策匯總.395.4 青島市限制類政策匯總.415.5 本章小結.41第六章 國內外清潔建造政策現狀對比分析.426.1 綠色建造類.426.2 規劃類.436.3 支持類.436.4 減少需求類.456.5 限制類.45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第一章 前言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2022年發布的2021 年全球建筑建造業現狀報告,建筑及相關行業 2020 年能源消耗占全球總能源
8、的比例為 36%,同時碳排放占比為 37%(見圖 1)。建筑行業成為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的代表。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提出了“3060”目標,即力爭 2030 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建筑建造業不可避免地成為“減碳”的重要行業。圖 1 全球建筑與建造業相關能源和碳排放占比相關數據顯示1,20102021 年,中國的房屋施工建筑面積從708023.5 萬平方米增長到 1575453.8 億平方米;中國的房屋竣工建筑面積從 277450.2 萬平方米增長到 408027.5 億平方米,增幅明顯。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報告(2021)統計,近兩年來每年新建建筑面積約 25
9、 億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積約 10 億平方米,凈增建筑面積約 15 億平方米。根據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2022)統計,2020 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約為 50.80 億噸 CO2,約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為 50.90%。上述數據表明,中國建筑行業“雙碳”目標的實現任重道遠。建筑行業減碳,不僅需要建筑建造本身的變革,還需要圍繞建1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22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筑全生命周期進行改革,不僅涵蓋建筑材料、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建筑運營,還包括了城市建設、土地規劃、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眾多方面。根據建筑和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點,建筑碳排放可分為運營碳
10、排放和隱含碳排放。運營碳排放是指與建筑運營或基礎設施運行過程中用能相關的排放,可分為直接碳排放和間接碳排放。其中,直接碳排放是在建筑中使用化石燃料時燃燒過程產生的碳排放,包括直接供暖、炊事、生活熱水、醫院或酒店蒸汽等;間接碳排放是外界輸入供給建筑的電力、熱力包含的碳排放。隱含碳排放是指與原材料開采、建材生產、施工期間的組裝、使用階段的維護或更換、拆除階段的解構和拆除以及所有階段的相關運輸、廢棄物處置和生命周期終止影響有關的排放。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早就為世界各地政府與普通百姓所認可。例如2,中國明確提出到 2020 年 GDP 產出與 CO2排放量的比值要較 2005 年降低 40%
11、-45%的目標,并且承諾在 2030 年前碳達峰,爭取在 2060 年前“碳中和”。目前距離中國 2030 年“碳達峰”目標,行動窗口期目前已不足 10 年。相關研究預測3,從當前到2050 年,隱含碳排放量將占全球新建建筑總排放量的約 50%。因此,隱含碳排放應是當前建筑部門減碳的重中之重。2022 年 6 月,C40 城市氣候領導聯盟啟動了 C40 中國清潔建造項目。聯合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選取北京、青島和南京作為該項目的 3 個試點城市。清潔建造即主要針對隱含碳排放,遵循循環經濟原則,強調從全生命周期理念出發最大限度減少排放、資源占用和環境影響。其具體實施路徑涵蓋四個層級:首先是避免大拆大
12、建,注重優先考慮對既有建筑和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用途調整和最優化的利用;其次是確保必要的新建建筑和基礎設施在設計、材料和施工選擇中最大程度地融入循環經濟理念,采用再生建材、低碳建材,并提高建材利用效率;再次是使建筑和基礎設施具有韌性、靈活性2數據來源:“雙碳”背景下碳審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2023 年 6月發布3落基山研究所報告建筑隱含碳:低成本、高回報的減排機遇,2022年 07月 29日發布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和可逆性以適應未來;最后是關注減少與建筑工地相關的排放和負面影響(如空氣和噪聲污染)。圖 2 清潔建造具體實施路徑1.21.2 國內外清潔建造政策發展現狀概述國內外清
13、潔建造政策發展現狀概述隨著全球氣候危機的日益嚴峻,人們已經意識到“減碳”行動是大勢所趨。而建筑行業作為“碳排放”的“大戶”,“減碳”工作已是勢在必行,而“清潔建造”是建筑業減碳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國內外已有眾多清潔建造相關的政策法規和行動計劃陸續出臺。1.2.11.2.1 國外清潔建造政策發展現狀國外清潔建造政策發展現狀在清潔建造方面,歐美發達國家從建筑節能、建筑拆除、綠色建筑等方面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清潔建造政策逐步完善,指導和推動建筑行業的脫碳行動。德國一直很重視居住環境的改善4,在 1976 年德國就已經頒布了建筑節能法,之后在 2001 年又頒布了建筑節能保溫及設備4盧求.德國建筑節
14、能與被動房技術體系的發展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6,(9):36-41.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4技術規范要求所有新建建筑都要滿足規范限值。英國于 2006 年頒布了可持續住宅標準5,于 2008 年建成首座零碳農村住宅,其綜合應用了屋頂綠化、自動遮陽卷簾、三層中空玻璃保溫窗、高性能保溫隔熱材料、太陽能光伏發電機、陽光間等技術策略。美國西雅圖早在 2008 年就制定了相關政策,其中規定:要獲取拆除住宅的許可,必須再利用至少 20%-50%的建材(按重量計算,不包括瀝青、磚和混凝土),并回收或再利用全部瀝青、磚和混凝土。申請人還須同事提交“廢料轉移計劃”。之后,在 2012-20
15、20年期間,西雅圖逐步淘汰了填埋場中常見的各種建筑廢料。該市的目標是 2020 年回收建材率達到 70%。波蘭 2016 年出臺了建筑拆除法令,該法令于 2020 年進行了擴展,適用于獲得建于 1940 年之前的房屋或者別墅的拆除令許可。波蘭全年拆除令許可中的 66%都是由此項法令實施完成。法令規定,相關建筑拆除時需要采用人工拆解/解構的方式,而不能使用機器拆毀建筑的方式。波特蘭的一項強制性政策要求從 2020 年 1 月 1 日開始,城市項目使用的所有混凝土必須附有產品環境認證(EPD)。奧克蘭市也推出了循環和廢料處理政策。新西蘭生態標簽信托組織制定了“垃圾運輸的生態標簽”規范該規范由奧克蘭
16、委員會的廢料最小化和創新基金制定,于 2019 年 10 月開始正式實施。該標簽政策的實施顯示,垃圾車從垃圾填埋場轉移了至少 70%的垃圾,并重新利用了至少 50%的建筑拆除廢料。所有混凝土材料必須重復使用。墨西哥城 2019 年的一項政策計劃:到 2024 年,可回收廢料(包括建筑和拆除廢料)比現在增加兩倍,并減少 70%的垃圾填埋場。2030 年成為一個零垃圾城市。該市已承諾投資 2 億美元公共資金,以實現 2030 年的零垃圾目標。加拿大溫哥華 2019 年發布一項政策,旨在減少新建項目(包括5管振中,曲磊.北方地區農房節能性能現狀及推動策略研究J.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20。中國(城
17、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5新建筑&基礎設施)的排放。目標是 2030 年相比 2018 年的隱含碳排放基礎上減排 40%這是溫哥華市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提出的六大行動之一。此外,溫哥華還要求:拆除 1950 年以前的房屋(70%的單戶住宅)時回收率要達到 75%;1910 年以前的傳統風格的房屋必須拆除。在房屋拆除中,幫助恢復、升級并銷售回收的材料。挪威首都奧斯陸地方當局規定,所有公共建筑必須使用無化石燃料的建筑機械建造,成功地打造了“零排放建筑工地”。奧斯陸也計劃 2025 年實現所有市政建筑工地零排放,2030 年實現所有建筑工地(包括私人工地)零排放。與之相似的還有阿姆斯特丹,該市市政與
18、 2020 年簽署了“新運營方式的綠色協議”,承諾減少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碳排放??紤]到技術和政策限制,對 2025 年前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嚴格的政策調查。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管控和零排放建筑工地建設等工作能夠對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產生積極作用,因此,2019 年,哥本哈根、奧斯陸和斯德哥爾摩發布聯合聲明,承諾減少建筑工地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努力緩解氣候危機、改善公眾健康。荷蘭阿姆斯特丹在其循環戰略 2020-2025中提出了一些意義深遠的循環經濟規劃,其核心目標包括到 2030 年以前,減少 50%初級原材料使用,并在 2050 年全面實現循環經濟。并且,該城市計劃于 2022 年以前實現所
19、有建筑和公共空間設計基于循環標準;在2023 年之前,在其采購和投標政策中全部執行循環標準;從 2025 年開始,阿姆斯特丹 50%的裝修和建筑維修將遵循循環建設原則,該原則適用于私人住房、公共建筑和基礎設施。阿姆斯特丹的建筑環境的標準是:使用更少的材料、重復利用材料和/或生物基材料,建造適應性/韌性強和模塊化的建筑。該方法重點關注建筑環境,可以監控循環經濟的實施進展。先計算城市消耗、生產和丟棄的原材料,在此基礎上再計算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和環境成本。洛杉磯市長埃里克加塞蒂于 2020 年頒布的第 25 號行政指令提出了一系列倡議,支持洛杉磯的綠色新政。其中包括減少建材中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
20、策現狀研究報告6的碳排放的倡議,規定城市工程師應敦促工程局采納“加州清潔采購法案”的意見,減少建筑材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工程局還應要求所有鋼鐵、平板玻璃和礦棉絕熱制品在 2021 年 1 月 1 日前提供產品環境說明(EPD),在 2021 年 7 月 1 日前統一采購標準(參考加州采用的“全球變暖潛能”),計劃在 2021 年執行城市采購材料的溫室氣體標準?!安少彮h保產品計劃”中涵蓋更多的建材,也提出了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比如“加州清潔采購法案”和減少垃圾策略。通過部委參加的“碳信息披露項目”供應鏈報告方案,進一步確定城市供應鏈中的隱含碳排放。洛杉磯還計劃到 2021 年所有建筑工地的廢料回收
21、率提高至少 80%以及在 2025 年前實施“擴大生產責任”政策等。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在 2020 年 9 月啟動了“清潔建造計劃”。該港務局負責管理和維護重要的交通設施,如機場、高速公路、海港、隧道、橋梁等?!扒鍧嵔ㄔ煊媱潯币愿蹌站值男袠I領先工作為基礎,旨在進一步降低建筑碳排放(隱含碳),減少建筑和拆除垃圾并促進再利用(循環經濟),并減少建造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在數據收集時,該計劃將 LEED 和可持續性標準,包括低碳混凝土混合物、低排放施工車輛、減少建筑垃圾等要求在內的可持續建造要求,已經環境產品聲明(EPD)要求等納入其中。港務局還利用連接所有港務局設施的數字平臺促進建筑垃圾的
22、重復利用,以減少垃圾填埋和減少卡車運輸。法國巴黎制定了氣候空氣能源領域計劃,該計劃設定了建造可逆式(可適應、可拆解)辦公樓的目標,即 2030 年之前,巴黎至少有 30%的新建辦公樓建造為可逆式辦公樓;2050 年之前,至少50%的新建辦公樓建造為可逆式辦公樓。巴黎還推出了“城市改造”大賽,利用城市項目推動全球城市的碳中和和韌性城市重建,幫助最具創新性的理念落地,改造未充分利用的地區。這些未充分利用的地區將出售或長期租賃給獲獎者。此外,巴黎比其他地方更早實施了隱含碳排放的標準。該標準包含兩個隱含碳的表現指數,即碳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71 和碳 2。在每一個級別內,碳表現分兩級進
23、行評估:建筑活動和材料選擇產生的碳排放,以及建筑運行、維護和使用壽命結束時產生的碳排放。巴黎要求所有新建建筑采用 1 級碳排放標準。當前,越來越多的國際城市將“清潔建造”理念融入城市管理當中,并付諸政策與實踐,政府出臺的各項節能減排政策明確了脫碳行動的具體規則,有助于指導、帶動和加速建筑業、建筑市場和整個供應鏈的脫碳行動。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81.2.21.2.2 國內清潔建造國內清潔建造宏觀宏觀政策發展現狀政策發展現狀為推動實現“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陸續發布了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2021 年
24、9 月和 10 月,國家相繼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頂層設計,作為“1+N”政策體系的“1”,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隨后,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及省區市相繼部分多項政策,構成“1+N”政策體系的“N”,這些政策為建筑行業減碳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2022 年 3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文件明確6,到 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
25、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 2030 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 3.5 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0.5 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30%,全國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 0.5 億千瓦以上,地熱能建筑應用面積達到 1 億平方米以上,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 8%,建筑能耗中電力消費比例超過 55%。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加快發展循環經
26、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綠色低碳發展納入國民6“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2022年 3 月發布。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9教育體系。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021 年 10 月,國務院關于印發 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指出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增強城鄉氣候韌性,建設海綿城市。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鋼結構住宅,推動建材循環利用,強化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管理。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推動建立以綠色
27、低碳為導向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制定建筑拆除管理辦法,杜絕大拆大建。建設綠色城鎮、綠色社區”2021 年 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指出“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規范綠色建筑設計、施工、運行、管理。從政策層面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筑規?;l展,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發展零碳建筑?!标P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在建材生產階段,完善綠色建材7產品認證制度,開展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建設,鼓勵使用綜合利用產品,加強建筑材料循環利用。在建造階段,推廣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建造方式,加強技術創新和集成,利用新技術實
28、現精細化設計和施工,建筑垃圾減量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重點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不斷提升構件標準化水平,推動形成完整產業鏈,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2022 年 6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作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 政策體系在建筑領域的落地性文件,實施方案中提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與打造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等主要方向,對建筑設計、物化、運行三個階段提出任務要求。7綠色建材:在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天然資源消耗和減輕對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0城鄉建
29、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建筑設計方面,到 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8標準,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 30%以上,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達到一星級以上。建筑物化方面,推進綠色低碳建造,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到 2030 年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40%。優先選用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建材產品,建立政府工程采購綠色建材機制,到 2030 年星級綠色建筑全面推廣綠色建材。推進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分級利用,到 2030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 55%。2022 年 3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城鎮
30、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 2030 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規劃還明確了一系列量化目標,包括:到 2025 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 3.5 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0.5 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30%?!笆奈濉苯ㄖ澞芘c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在設計方面,倡導建筑綠色低碳設計理念,提高住宅健康性能。在綠色建材方面,加大綠色建材產品和關鍵技術研發投入,推廣高強鋼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砌體材料、結構保溫一體
31、化墻板等,鼓勵發展性能優良的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優化選材提升建筑健康性能,開展面向提升建筑使用功能的綠色建材產品集成選材技術研究,推廣新型功能環保建材產品與配套應用技術。在綠色建造方面,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裝配式建筑,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預應力技術的集成應用。8綠色建筑: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12020 年 10月,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兩部委發布關于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應用
32、,促進建筑品質提升和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在政府采購工程中推廣可循環可利用建材、高強度高耐久建材、綠色部品部件、綠色裝飾裝修材料、節水節能建材等綠色建材產品,積極應用裝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鼓勵建成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試點為南京市、杭州市、紹興市、湖州市、青島市、佛山市共 6 個城市,納入政策實施范圍的項目包括醫院、學校、辦公樓、綜合體、展覽館、會展中心、體育館、保障房等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通知要求到 2022 年,試點城市基本形成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政策措施體系和工作機制逐步完善,政府采購工程建筑品質得到提升,綠色消費和綠色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增強。2022 年 1
33、0月,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三部委發布關于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通知,提出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全面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從 6 個試點城市增加至 48 個市(市轄區)實施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納入政策實施范圍的項目包括醫院、學校、辦公樓、綜合體、展覽館、會展中心、體育館、保障房等政府采購工程項目,含適用招標投標法的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通知要求試點城市到 2025 年實現政府采購工程項目政策實施的全覆蓋。運用政府采購政策積極推廣應用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裝配
34、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全面建設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形成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長效機制,引領建材和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在通知文件中也發布了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以下簡稱需求標準),對綠色建材的指標要求進行規定,要求在項目立項、招標采購、建筑設計、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等建筑全生命周期過程中,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2政府采購工程選取的建材產品應符合需求標準的指標要求。2021 年 10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9,提出到 2025 年,清潔生產推行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全面推行,農業、服務業、建筑業、交通
35、 運輸業等領域清潔生產進一步深化,清潔生產整體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 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清潔生產產業不斷壯大。到 2025 年,工業能效、水利用效率較 2020 年大幅提升,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 6000萬畝?;瘜W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比 2020 年分別下降 8%、8%、10%、10%以上。全國廢舊農膜回收率達 85%,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 8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 80%以上。城鎮新建建筑全 面達到綠色建筑標準。2022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
36、意見10,要求“十四五”時期,基本建立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較完善的政策、標準、市場和監管體系,構建以能耗“雙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標制度為引領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機制。到 2030 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基本制度和政策體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滿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規?;娲茉创媪?、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強的能源生產消費格局。2022 年 6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11,要求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到 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星級綠 色建筑占比達到 30%以上,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公
37、共建筑和大型公 共建筑全部達到一星級以上。2030 年前嚴寒、寒冷地區新建居住建筑本體達到 83%節能要求,夏熱冬冷、夏熱冬暖、溫和地區新建居住建筑9“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2021 年 10 月發布10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2022年 1 月發布.11數據來源: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2022年 6 月發布。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3本體達到 75%節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體達到 78%節能 要求。推動低碳建筑規?;l展,鼓勵建設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 建筑。加強節能改造鑒定評估,編制改造專項規劃,對具備改造 價值和條件的居住建筑要應改盡改,改造
38、部分節能水平應達到現 行標準規定。雖然“清潔建造”理念在中國剛剛興起,但是實際上,中國對于清潔建造相關的政策和技術探索已有多年,包括了綠色低碳建筑設計、綠色低碳建材采購、綠色低碳建造方法、延長建筑壽命、降低建筑空置率、重復使用或重新利用以及改造建筑物、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限制使用淘汰建材和技術等多個方面。后續章節將圍繞清潔建造采購類、規劃類、減少需求類及限制類政策進行匯總分析。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4第二章第二章 采購類政策采購類政策為推動建筑領域及建材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國國家層面及北京、南京、青島三個目標城市圍繞綠色低碳設計、綠色低碳建材生產和使用、綠色低碳建造、綠色
39、低碳建材采購等方面相繼出臺了系列政策。2.12.1 國家層面采購類政策匯總國家層面采購類政策匯總國家層面的采購類政策從建材行業和建筑業綠色發展出發,出臺了系列政策,主要包含綠色建材生產、認證、使用及綠色建材采購和推廣應用。從國家政策層面指導和促進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國家采購類政策匯總分析情況見表 2.1。表 2.1 國家層面采購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市監認證(2019)61 號 關 于 印 發綠 色 建 材 產品 認 證 實 施方 案 的 通知成立綠色建材產品標準、認證、標識推進工作組;設立從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的認證機構;建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并向社會公開;鼓立綠色建材采
40、信應用數據庫,并向社會公開;鼓勵工程建設項目使用綠色建材采信數據庫中的產勵工程建設項目使用綠色建材采信數據庫中的產品,在政府投資工程、重點工程、市政公用工品,在政府投資工程、重點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區、裝配式建筑等項目中程、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區、裝配式建筑等項目中率先采用綠色建材率先采用綠色建材。市監認證(2020)89 號 關 于 加 快推 進 綠 色 建材 產 品 認 證及 生 產 應 用的通知擴大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實施范圍,將建筑門窗及配件等 51 種產品納入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實施范圍,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實施分級認證;組建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技術委員會;培育綠色建材生產示范企業和示范
41、基地;加快綠色建材推廣應加快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用,鼓勵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工程建設項目中優先采用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中的產品。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5財庫(2020)31 號 關 于 政 府采 購 支 持 綠色 建 材 促 進建 筑 品 質 提升 試 點 工 作的通知在政府采購工程中推廣可循環可利用建材、高強度高耐久建材、綠色部品部件、綠色裝飾裝修材料、節水節能建材等綠色建材產品,積極應用裝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鼓勵建成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在南京市、杭州市、紹興市、湖州市、青島市、佛山市,6 大試點城市大試點城市政府帶頭從采購源頭推動綠色建材應用。選取醫院
42、、學校、辦公樓、綜合體、展覽館、會展中心、體育館、保障房等 8 類公共建筑,鼓勵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在建或新建工程納入試點。國發(2021)23 號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2 年 5 月 25日財政部印發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在財政政策措施中專門提出,完善政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產品的政府府綠色采購政策。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產品的政府采購需求標準體系,分類制定綠色建筑和綠色建采購需求標準體系,分類制定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大力推廣
43、應用裝配式建筑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材,和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在政府采購文件中明確綠色低碳要求,在政府采購文件中明確綠色低碳要求,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2021 年 9月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實施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建立綠色采購引導機制,加大綠色產品采購力度加大綠色產品采購力度,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發展。工信廳聯原(2022)7號關于開展2022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的通知為加快綠色建材生產、認證、推廣和應用,拉動綠色消費,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引導建材行業提升綠色創新水平,帶動上下游產業鏈
44、綠色化改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22 年選擇 5 個左右試點地區開展活動,加快節能低碳、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將水泥、玻將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墻體材料等產品碳排放指標納璃、陶瓷、石灰、墻體材料等產品碳排放指標納入綠色建材標準體系,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入綠色建材標準體系,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開展綠色建材試點城市創建和綠色建材下鄉行動,推廣節能玻璃、高性能門窗、新型保溫材料、建筑用熱軋型鋼和耐候鋼、新型墻體材料,推動優先選用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產品,促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6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協同發展。財庫(2022)35 號關于擴大政府采
45、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通知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全面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自 2022 年 11 月起,在北京市朝陽區等 48 個市個市(市轄區)實施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含此前 6 個試點城市)。納入政策實施范圍的項目包括醫院、學校、辦公樓、綜合體、展覽館、會展中心、體育館、保障房等政府采購工程項目,含適用招標投標法的政府采購工程項目。各有關城市可選擇部分項目先行實施,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范圍,到到 2025 年實現政府采購工程項目政策實年實現政府采購工程項目政
46、策實施的全覆蓋。施的全覆蓋。鼓勵將其他政府投資項目納入實施范圍。2022 年 3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明確12,到 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 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 3.5 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0.5 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30%,全國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 0.5億千瓦以上,地
47、熱能建筑應用面積 1 億平方米以上,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 8%,建筑能耗中電力消費比例超過55%。在上述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在綠色建材、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方面得到快速發展。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 6 月,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過 90%,新建綠色建筑面積由 2012 年的 400 萬平方米增長至 2021 年的 20 億12數據來源:“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2022年 3月發布。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7平方米;截至 2022 年 6 月,全國有約 4000 個產品獲得綠色建材評價認證證書,逐漸實現規?;瘧?3。全
48、國裝配式新建建筑面積2016 年至 2020 年分別為 1.14 億平方米、1.6 億平方米、2.89 億平方米、4.2 億平方米、6.29 億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長幅度為 54%14。由此可見國家的重視程度與清潔建造密切相關。未來,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和建造工業化互相融合、協同發展,更深層次的技術融入,將成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成為中國建造發展的支撐和基石。2.22.2 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建筑業綠色、低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要求,北京市在超低能耗建筑、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及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出臺了相關激勵政策,對北京市建筑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起到了
49、積極的推動作用。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見表 2.2。表 2.2 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京建發(2017)11號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項目及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指出,示范項目的獎勵資金標準根據示范項目的確認時間進行確定。2017 年 10 月 8日之前確認的項目按照 1000 元/平方米進行獎勵,且單個項目不超過 3000 萬元;2017 年 10月 9 日至 2018 年 10 月 8 日確認的項目按照800 元/平方米進行獎勵,且單個項目不超過2500萬元;2018 年 10月 9日至 2019年 10 月 8日確認的項目按照 600 元/平方米進行獎勵,且單個
50、項目不超過 2000萬元。2020 年 4月 京 建 發(2020)4號北京市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綠色生態示范區項目市級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符合京政辦發(2017)8 號實施的項目,裝配率不低于 70%且預制率不低于50%;對于自愿實施的項目,裝配率不低于50%,且建筑高度在 60 米(含)以下時預制率不低于 40%、建筑高度在 60 米以上時預制率13數據來源:住房城鄉建設部(https:/ 20%的裝配式建筑項目獎勵 180 元/平方米,單個項目獎勵資金最高不超過 2500萬元。大幅提高綠色建筑獎勵力度。以前獲得二星級標識的綠色建筑項目獎勵 22.5 元/平方米、三星級標識項目獎勵 4
51、0 元/平方米,此次二星級提高到 50元/平方米,三星級提高到 80元/平方米,單個項目最高獎勵不超過 800萬元。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可疊加享受獎勵。已享受獎勵資金的裝配式建筑項目,又取得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分別再給予30 元/平方米、60 元/平方米的獎勵資金,單個項目再獎勵資金最高不超過 500萬元。2021 年 11月 京 建 發(2021)384 號關于規范高品質商品住宅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提出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要求,包括最低品質要求和高品質住宅建設方案(建筑品質)。最低品質要求為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采用裝配式建筑且裝配率達到 60%、設置太陽能光伏或光熱系統;
52、高品質住宅建設方案由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宜居技術應用和管理模式六個部分組成。綠色建材應用還應在施工選材環節予以落實。2022 年 10月 經 財 經建(2022)2185 號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獎勵資金管理辦法該辦法由市財政局、市住建委聯合印發,對滿足 國 家 綠 色 建 筑 評 價 標 準(GB/T50378)、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GB/T50878)、京津冀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標準(DB/T1606)取得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且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項目,或滿足國家 既 有 建 筑 綠 色 改 造 評 價 標 準(GB/T51141)、北京既有工業建筑民用化綠色改造評價標
53、準(DB11/T1844)取得二星級以上的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可納入示范項目庫。獎勵標準:按照實施建筑面積給予不超過60 元/平方米的獎勵資金,單個示范項目最高獎勵不超過 600萬元。京 經 信 發(2022)42 號北 京市“十四五”時期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行動方案總體思路是,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能源結構優化和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為重點,以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提升為抓手,以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19綠色低碳管理服務長效機制為保障,逐步構建產業綠色低碳化與綠色低碳產業化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格局。在上述政策的推動下,截至 2020
54、年底,北京市城鎮累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工程建筑面積近 2.96 億平方米,已竣工綠色建筑面積近 1.25 億平方米15。2020 年,北京市新建裝配式建筑約 2207 萬平方米,占當年總新建建筑比為 40%,累計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超過5400 萬平方米16?!笆濉逼陂g,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建設面積共計 66 萬平方米,包括財政資金獎勵項目、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和高標準建設承諾項目,其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 60%以上。截至 2021 年底17,累計建成城鎮節能住宅約 5.5 億平方米,節能住宅約占全部既有住宅的 95%;累計建成城鎮節能民用建筑 8.02 億平方米,節能民用建筑占全部既有
55、民用建筑總量的 80.6%,節能住宅和節能民用建筑的比重持續居各省市首位。2.32.3 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為了響應國家的“雙碳”戰略目標,南京市持續引導建筑進一步走向綠色化與低碳化,在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及綠色低碳設計、綠色低碳建材、綠色低碳建造方法等方面出臺了系列采購類政策,積極開展新一代高水平節能建筑的試點,促進南京市清潔建造政策發展。政策匯總見表 2.3。表 2.3 南京市采購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寧財規(2013)5號南京市新型墻體材料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辦法旨在充分發揮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的導向作用,加快全市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和應用,促進節約能源
56、和保護資源、生態環境。新型墻體材料專項補助資金主要用于發展新型墻體材料與推廣建筑節能實施的生產技改、試15數據來源:DB11/938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條文說明:1總則)16數據來源:北京市住建委(http:/ 10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0點應用、淘汰落后產能項目。其中,申報條件中明確產品需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渣土等無毒無害的固體廢物、江河淤泥及城市污泥資源循環利用開發、生產的新型墻體材料以及墻體保溫材料。寧 建 質 字(2016)143 號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材料登記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辦法旨在加強對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材料質量的監
57、督管理,對進入本市行政區域內新建、改建和擴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對影響工程主體結構質量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工程材料予以登記,細則細化了材料登記的相應流程,依據工程材料類別的不同,明確提交相應的材料清單、主管單位,保障工程質量。寧 政 辦 發(2021)10號南京市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出從 2021 年至 2022 年,開展政府采購綠色建材先行先試工作。通過政府采購綠色建材試點,探索建立具有南京特色的綠色建材標準、綠色建材采購支持規則、綠色建材應用等一系列管理規范,努力建成一批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扶持一批南京建材企業發展,從而推進建筑業供給
58、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助力高品質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寧 建 科 字(2021)85號關于印發南京市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辦法對新建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按建筑面積予以補助,最高 300 萬元。二星級示范項目每平方米 20 元,最高 30 萬元;三星級示范項目每平方米 30 元,最高 50 萬元;綠色建筑片區集成示范及綠色小鎮項目補助金額最高 300 萬元。針對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優先支持近零能耗建筑及零能耗建筑,綜合建筑節能率 85%以上,示范面積不小于 1000 平方米,不低于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的民用建筑可進行申報,其中公共建筑應安裝建筑能耗分項計量裝置。超低能耗每
59、平方米 30 元、近零能耗每平方米 80 元、零能耗建筑每平方米 100 元,單個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補助金額最高 200 萬元。從 2016 年起,南京全面落實新建建筑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1且新建民用建筑在設計、施工階段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綠色建筑設計標準達標率均為 100%。截至 2022 年 10 月,南京市已陸續發布了六批綠色建材產品登記信息,已累計發布 205 家企業,共計471 種綠色建材產品18。此外,“十三五”期間,南京新增節能建筑面積 9746 萬平方米,其中綠色建筑 8779 萬平方米,高星級比例年平均達到 30%。5 年新增綠色
60、建筑節能總量約 115 萬噸標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 280 萬噸。新增的綠色建筑中,除了新建,南京作為國家級“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還在持續對既有公共建筑進行節能改造。20182020 年,我市累計完成節能改造面積 281 萬平方米,平均節能率達到 15%以上19。2.42.4 青島市采購類政策匯總青島市采購類政策匯總青島市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建材、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均出臺相關支持類政策條文,從財政資金、信貸支持、專營單位投資、社會資本、居民出資、創新融資模式等多方面促進青島市清潔建造工作發展。政策匯總見表 2.4。表 2.4 青島市采購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
61、文件名稱主要內容青 建 辦 字(2018)117 號青島市推進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對超低能耗建筑的發展目標、支持政策、保障措施進行了規定,結合青島市實際情況,積極發展超低能耗建筑相關產業,完善市場推廣機制,促進超低能耗建筑發展。青 政 辦 字(2021)25 號青島市推進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方案方案旨在促進政府采購工程中試點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的應用,提高綠色建材在新提高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的應用比例建建筑中的應用比例,提高綠色建筑工程的品質。青政字(2021)關于加快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為加快推動青島市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創建工作,編制本意見,旨在探索綠色城
62、市高18數據來源:南京市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試點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的第一批至第六批產品信息登記情況的通告。19數據來源:市綠色建筑 5 年減少碳排放 280萬噸,2021年 9 月南京市政府發布。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211 號展試點的實施意見質量發展路徑,從綠色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工作和措施三方面進行了規定,并推動綠推動綠色建材普及應用色建材普及應用。青 建 辦 字(2021)21 號青島市推進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旨在全面提升綠色建筑實施水平,推進星級綠色建筑認定標識,提升建筑能效水效,推廣裝配化建造方式和綠色建材應用。青 建 規 字(2022)5號青島市裝配
63、式建筑建設管理辦法辦法提到裝配式建筑是指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的主要部分采用工廠化生產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裝配式木結構建筑及裝配式混合結構建筑等。為持續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不斷完善裝配式建筑政策體系,構建裝配式建筑全過程管理服務體系。青島市通過上述采購政策的實施,有效促進了本地建筑及相關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降低本市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重要途徑。青島市城鎮新建民用建筑 100%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笆濉睍r期,青島市建成綠色建筑 5734 萬平方米,推行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面積 1291.85 萬平方米
64、,其中,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識面積 1097萬平方米;到 2020 年,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30%20。到 2022 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 100%,星級綠色建筑占比持續增加,住宅健康性能不斷提升,綠色建材應用進一步擴大,城鎮新建建筑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達到 50%,建筑能效水效進一步提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發展扎實推進,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穩步發展綠色生態城區、零碳社區,打造“山海靈動、幸福宜居、創新發展”的綠色青島21。2.52.5 本章小結本章小結國家層面及北京、南京、青島三個目標城市圍繞綠色低碳設計、20數據來源:青島市“十
65、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21數據來源:青島市推進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3綠色低碳建材生產和使用、綠色低碳建造、綠色低碳建材采購等方面相繼出臺了 20 多項相關的政策文件。國家層面重點從綠色建材生產、認證、使用及綠色建材采購和推廣應用,指導和促進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及綠色低碳建材的推廣應用。三個目標城市重點圍繞超低能耗建筑、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綠色建材采購出臺了相應政策,對目標城市建筑行業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4第三章第三章 規劃類政策規劃類政策為了促進建筑及相關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適應行業
66、和國家發展的要求,國家及地方政府根據需要出臺了前瞻性的規劃政策或文件,引導和支持建筑行業、企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3.13.1 國家層面規劃類政策匯總國家層面規劃類政策匯總中國國家層面于 2013 年起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陸續出臺了相關規劃類政策,引導建材企業生產綠色低碳建材,建筑企業使用綠色低碳建材,提升建材使用效率,促進綠色低碳建材的生產和應用,政策匯總情況見表 3.1。表 3.1 國家層面規劃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國辦發(2013)1 號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發展改革、住房城鄉
67、建設、工業和信息化、質檢部門要研究建立綠色建材認證制度,編制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規范市場消費。積極支持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組織開展綠色建材產業化示范,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建科(2013)53號“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 城 區 發 展 規劃規劃指出,因地制宜地進行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和建設,逐步推動先行地區和新建園區(學校、醫院、文化等園區)的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進綠色建筑規?;l展。開發應用節能環保型建筑材料、裝備、技術與產品,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綜合應用,培育綠色服務產業,形成高效合理的綠色建筑產業鏈,推進綠色建筑產業化發展。建科綠色建材評價辦法提
68、出,將大力發展綠色建材,支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5(2014)75號標識管理辦法撐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需求,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加快綠色建材推廣應用,規范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更好地支撐綠色建筑發展。國辦發(2014)23號 關 于 印 發20142015 年節能減排降碳發展行 動 方 案 的 通知通知提出,深入開展綠色建筑行動,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進建筑節能降碳。工信部聯原(2015)309號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為貫徹
69、落實中國制造 2025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工信部制定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進一步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推動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更好地服務于新型城鎮化和綠色建筑發展。建科(2015)162號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試行)為切實落實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和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有關要求,推動綠色建筑和建材工業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做好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的實施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試行)(第一版),緊密圍繞綠
70、色建筑和建材工業發展需求,促進節地與室內外環境保護、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材料與產品以及通用綠色建材的生產與應用。建科墻函(2016)23號關于加快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抓緊安排部署本地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明確承擔綠色建材評價標識日常管理工作的機構;要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結合當地實際,抓緊組織本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6地區一、二星級綠色建材評價機構的備案工作,以及鼓勵建材生產企業向相應等級的評價機構積極申請綠色建材評價。中發(2016)6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應進一步提
71、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發展被動式房屋等綠色節能建筑。完善綠色節能建筑和建材評價體系,制定分布式能源建筑應用標準。分類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標準定額。國辦發(2016)71號)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提高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開發應用品質優良、節能環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并加快推進綠色建材評價。強制淘汰不符合節能環保要求、質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確保安全、綠色、環保。國發(2016)74號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應抓緊編制綠色建筑建設標準,到 2020 年,城鎮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提高到 50%。推
72、行綠色施工方式,推廣節能綠色建材、裝配式和鋼結構建筑。建科(2017)77號“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辦法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管理辦法方案提出,積極推進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應用。編制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產品目錄。推廣綠色多功能復合材料,發展環保型木質復合、金屬復合、優質化學建材及新型建筑陶瓷等綠色建材。到 2020年,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達到 50%以上。建標規(2020)8 號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應發展安全健康、環境友好、性能優良的新型建材,推進綠色建材認證和推廣應用,推動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率先采用綠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鎮
73、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建市(2020)60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意見提出,將積極推行綠色建造,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綠色建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7號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造,通過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推動建立建筑業綠色供應鏈,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建村(2021)45號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縣城新建建筑要落實基本級綠色建筑要求,鼓勵發展星級綠色建筑。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發展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建造方式,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工信
74、廳聯原(2022)7 號關于開展 2022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的通知按照關于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生產應用的通知(市監認證(2020)89號)和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清單及認證目錄(第一批)(市場監管總局公告 2018年第 2 號)要求,加快綠色建材生產、認證和推廣應用,促進綠色消費。工信部聯原(2022)149號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建材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行業節能低碳技術持續推廣,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品單位能耗、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降低 3%以上。3.23.2 北京市規劃類政策
75、匯總北京市規劃類政策匯總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特別提出,要全力推動首都發展、減量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城市治理,城鄉環境品質發生歷史性變化。為推動北京綠色、低碳發展,落實“十四五”規劃,北京市前后出臺了系列相關規劃類政策,匯總情況見表 3.2。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8表 3.2 北京市規劃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京建發(2016)386 號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民用建筑 節 能 發 展 規劃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的要求,主要立足于對技術體系與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推進產業鏈發展、完善發展機制三個
76、層面。京建發(2021)168 號北京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2020 年2022 年)方案提出,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標準,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筑節能、健康性能不斷完善,到 2022 年,建設健康建筑示范項目50 萬平方米,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 35%以上。繼續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強化既有建筑運行管理,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的綠色建材。京政辦發(2022)16 號關于進一步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將大力推進綠色建材、構件和部品部件認證,培
77、育裝配式建筑構件和部品部件集成供應基地,加快構建綠色供應鏈。京政發(2022)31 號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將積極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推廣使用綠色建材,大力推動建筑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新建政府投資和大型公共建筑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到 2025 年,新建居住建筑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新建公共建筑力爭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進一步發展裝配式建筑,到 2025 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 55%。積極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到 2025 年,力爭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筑規模達到 500 萬平方米。北京市人民代表大北京
78、市城市更新條例條例將于 2023 年 3 月 1 日施行,應主要應主要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嚴格控制大規模拆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嚴格控制大規模拆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29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五屆)第 88號除、增建;探索實施建筑用途轉換、土地用除、增建;探索實施建筑用途轉換、土地用途兼容;途兼容;核心區平房院落騰退后,可依規用于租賃住房、便民服務;老樓加裝電梯應由業主表決確定。積極推廣先進建筑技術、材料以及設備,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3.33.3 南京市規劃類政策匯總南京市規劃類政策匯總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特別提出
79、,要深化與 C40 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等國際組織的合作,在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上加強經驗互鑒、資源共享。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統計和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在綠色低碳設計、綠色低碳建材、新型建筑工業化等方面出臺了系列相關規劃類政策,匯總情況見表 3.3。表 3.3 南京市規劃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2021 年 11月南京市“十四五”城鄉建設規劃規劃提出,要堅持綠色設計引領、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完善綠色制造體系,發展壯大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系統推進建筑業等領域清潔生產,積極推行產品綠色設計。2022 年 2月江蘇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推動產業綠色低
80、碳轉型。系統推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等領域清潔生產,積極推行產品綠色設計。2022 年 5月南京市建設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將“高質量綠色建筑設計”列入“十四五”建設科技創新發展創新重點領域,鼓勵開展高質量綠色建筑設計理論方法與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引導綠色建筑設計水平提升、適宜技術應用以及建造方式創新實踐。3.43.4 青島市規劃類政策匯總青島市規劃類政策匯總青島市目前的規劃類政策大多都是依據國家層面以及山東省的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0規劃政策文件制定,宏觀指導性強,專門針對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的規劃類文件數量比較有限,具體規劃類政策匯總見表 3.4。表 3.4 青島市規
81、劃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青建辦字(2021)21 號青島市推進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將積極推進星級綠色建筑認定標識;積極推廣裝配化建造方式和綠色建材應用。2021 年 11月青島市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應用試點項目全過程實施指南指南提出,應加大對綠色建材進行全過程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階段、采購階段、施工階段、檢測階段、驗收階段,明確項目管理辦法中各階段工作程序中的各方職責及工作要求。建標(2022)24 號“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了青島市在十四五規劃期間的九個重點任務提升綠色建筑發展質量、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水平、加強既有建筑綠色節能改造、推動可
82、再生能源應用、實施建筑電氣化工程、推廣新型綠色建造方式、促進綠色建材推廣應用、推進區域建筑能源協同、推動綠色城市建設。3.53.5 本章小結本章小結國家及目標城市均出臺了較多前瞻性的規劃政策或文件,指導或引導上下游企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在國家層面,從“十二五”開始重點圍繞綠色低碳化發展出臺了相關政策,從綠色建材標識使用、綠色建筑標準等方面引導建材生產企業生產綠色低碳建材,建筑企業使用綠色低碳建材及提高綠色建筑比例,以提升建材使用效率,促進綠色低碳建材的生產應用和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城市圍繞國家相關政策結合城市發展需要,重點從五年發展規劃和碳達峰碳中和方案著手出臺相關政策,包括綠色制造體系的完善
83、、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轉型、既有建筑綠色節能的改造、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綠色供應鏈的構建及智慧城市的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1第四章第四章 減少需求類政策減少需求類政策延長建筑壽命、完善規劃法規、優化設計、實施城市更新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舉措都能夠促進對既有建筑和基礎設施的優化利用以及對新建建筑和基礎設施的需求減少,進而最大程度減少整個建筑行業的隱含排放。本章將圍繞以上舉措對國家層面及三個目標城市的減少需求類政策進行梳理。4.14.1 國家層面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國家層面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中國國家層面減少需求類的政策匯總見表 4.1。表 4.1 國家層面減少需求類
84、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國辦發(2013)1號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方案提出,應加快綠色建筑相關技術研發推廣,大力發展綠色建材,推動建筑工業化,嚴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推進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017 年 5月國家發改委十四部委關于印發循環發展引領行動的通知通知提出,應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到 2020 年,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 13%。建城(2018)96 號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做好城市既有建筑基本狀況調查,制定引導和規范既有建筑保留和利用的政策,加強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管理,建立既有建筑的拆除管理制度。建質(2020)4
85、6 號住建部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 2020 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初步建立。2025年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實現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 300 噸,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 200 噸。國辦發(2020)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意見指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按照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 3 類,各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24.24.2 北京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北京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北京市在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綠色
86、社區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減少需求類政策文件,政策匯總見表 4.2。23 號的指導意見地可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清單、標準和支持政策。鼓勵選用經濟適用、綠色環保的技術、工藝、材料、產品。發改環資(2021)969 號國家發改委“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 2025 年,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 60%。建科(2021)63 號)住建部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通知提出,應以保留保護為主的原則,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穩妥推進城市更新。要改變以往“拆改留”的邏輯,
87、由“拆改留”轉變為“留改拆”。國發(2021)23 號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提出,應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廢為重點,支持大摻量、規?;?、高值化利用。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快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建設。到 2025 年,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 40 億噸左右;到 2030年,年利用量達到 45 億噸左右。建標(2022)24 號“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規劃在加強既有建筑節能綠色改造方面,要開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力爭到 2025 年,全國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超過 1 億平方米。同時
88、,推進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笆奈濉逼陂g,累計完成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 2.5 億平方米以上。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3表 4.2 北京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文件內容(京政辦發(2018)6號)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應優先實施整治的小區包括:1990 年以前建成、尚未完成抗震節能改造的小區,1990 年以后建成、住宅樓房性能或節能效果未達到民用建筑節能標準 50%的小區,以及經鑒定部分住宅樓房已成為危房且沒有責任單位承擔改造工作的小區。京建法(2018)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市城
89、市管理委負責建筑廢棄物消納的監管,將各區建設的臨時性(或半固定式)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納入處置地點的選擇范圍;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負責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推廣。京管發(2018)142 號關于印發北京市建筑垃圾分類消納管理辦法(暫行)的函辦法提出,應加強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強制應用。按照最新發布的建筑垃圾廢棄物再生產品主要種類及應用工程部位指定工程部位選擇的再生產品替代使用比例不低于10%。2020 年 7月關于開展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應明確各區政府對簡易住宅樓和沒有加固價值的危險房屋,可通過解危排險、拆除重建等方式進行整治。京政發(2021)10 號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
90、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應對房屋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危舊樓房,允許通過翻建、改建或適當擴建方式進行改造,具備條件的可適當增加建筑規模,實施成套化改造或增加便民服務設施等。鼓勵老辦公樓、老商業設施等老舊樓宇升級改造、調整功能、提升活力,發展新業態。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地下空間進行復合利用。2021 年 8月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12025 年)計劃提出,實施老舊樓宇與傳統商圈改造升級,到 2025 年,重點推動 500 萬平方米左右低效老舊樓宇改造升級,完成 22 個傳統商圈改造升級。低效產業園區和老舊廠房更新改造。利用老舊廠房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業態,補充區域教育、醫療、文體
91、等公共服務設施。京建發北京市綠色社區方案提出,應積極推進綠色社區創建行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4(2021)315 號創 建 行 動 實 施 方案動,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社區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過程,以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方式,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4.34.3 南京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南京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南京市圍繞建筑能效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減少需求類政策文件,政策匯總見表 4.3。表 4.3 南京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文件內容寧建效組(2018)1號南京市公共建筑能效提
92、升重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推動實施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應對建筑內的供配電和照明系統、采暖通風空調及生活熱水供應系統、監測與控制系統、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實施兩項及以上節能改造,改造內容的實施應涵蓋整棟建筑,改造后實現建筑面積平均節能率不低于 15%。寧政辦發(2019)24 號市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意見(試行)意見提出,為細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情況,在拆遷建筑垃圾、政府投資工程、建筑再生骨料、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工程等方面出臺相應的政策文件。寧建建字(2019)343 號關于政府投資工程推廣使用再生產品的通知通知提出,建設單位應當在設計任務書
93、中明確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使用設計要求。設計單位應當在設計文件說明中載明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優先使用要求。施工圖審查機構在施工圖審查環節中,應對設計文件中是否涉及再生產品使用相關內容進行審查,應要求設計單位明確再生產品具體使用的工程部位和產品。2019 年市政府令第331 號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辦法提出,建筑垃圾應按照拆建垃圾(含拆除垃圾和施工垃圾)、裝修垃圾、工程槽土、工程泥漿分類進行資源化利用。鼓勵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就地利用本單位排放的工程槽土、干化處理的工程泥漿、廢棄瀝青混合材料等建筑垃圾。鼓勵單位和個人委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5托回收利用企業對功能完備、外觀完好
94、的門窗、磚瓦、石材以及廢棄金屬、木材、玻璃、塑料等建筑垃圾根據材質分類回收利用。寧政辦發(2022)8號南京市“無廢城市”建 設 工 作 方案方案提出,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推動建筑垃圾源頭減量,落實建設單位建筑垃圾減量化的主體責任,將建筑垃圾減量化措施費納入工程概算,采用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等措施減少建筑垃圾產生、排放;建立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利用標準體系,將符合條件的再利用產品列入綠色采購目錄。4.44.4 青島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青島市減少需求類政策匯總青島市在圍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筑垃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廢城市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減少需求類政策文件,政策匯總見表 4.4。表 4.4 青島市減
95、少需求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文件內容2018 年 11月青島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條例(2018 修正)條例提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應遵循統籌規劃、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物盡其用的原則,實現建筑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青建規字(2018)2號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推廣應用實施細則細則提示,對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生產再生產品等方面應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根據當前建筑廢棄物利用工作實踐,再生混凝土、再生磚、再生種植土和再生干粉砂漿達到總用量 30%、20%、20%、10%。2020 年 2月青島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推動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
96、應建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確定機制;探索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方式參與機制;建立健全改造項目推進機制;建立存量資源整合利用機制。青政辦發(2021)4號關于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城鎮老舊小區是指 2005 年12 月 31 日前在城市國有土地上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嚴重、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指對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6城鎮老舊小區及相關區域的建筑、環境、配套設施等進行的改造、完善和提升(不含住宅拆除新建)。2022 年 3月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應聚焦完善城市
97、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傳承歷史文脈,聚焦市民需求迫切的基礎設施建設,聚焦重點低效片區(園區)升級改造,聚焦為產業升級提供空間載體,開展八大攻堅行動。青政字(2022)56 號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強化工業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到 2025 年,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92%。推廣綠色低碳建筑,提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水平,持續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到 2025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 100%,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達到 50%,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 75%。4.54.5 本章小結本章小結國家和目標城市政府均有出臺相應政策或措施,
98、重點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減少建筑垃圾排放、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再生產品推廣應用、無廢城市建設及提升建筑能效等方面減少建筑碳排放,提升清潔建造水平,促進建筑業的綠色低碳發展,提升城市的綠色低碳建筑占比。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7第五章第五章 限制類政策限制類政策在限制類政策方面,國家和地方政府根據社會和行業發展需求,出臺了相應政策或措施,淘汰落后技術及不符合產業要求的設備和產品,提升和促進國家、地方及行業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5.15.1 國家國家層面層面限制類政策匯總限制類政策匯總國家層面主要在建材產業結構調整、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錄等方面出臺相關限制類政策,淘汰落后
99、技術和設備(這些技術和設備大多是高能源/資源消耗、高排放、低品質、低效率或有其他環境負面影響的技術和設備),以減少建筑行業隱含碳排放。主要政策匯總見表 5.1。表 5.1 國家層面限制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主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 29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目錄中提出將以下建材產業納入限制類目錄:2000 噸/日(不含)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特種水泥生產線除外),60 萬噸/年(不含)以下水泥粉磨站;150 萬平方米/年及以下的建筑陶瓷(不包括建筑琉璃制品)生產線;60 萬件/年(不含)以下的隧道窯衛生陶瓷生產線;3000 萬平方米/年(不含)
100、以下的紙面石膏板生產線(西藏除外);黏土空心磚生產線(陜西、青海、甘肅、新疆、西藏、寧夏除外);15 萬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石膏(空心)砌塊生產線、單班 5 萬立方米/年(不含)以下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以及單班 15 萬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混凝土鋪地磚固定式生產線、5 萬立方米/年(不含)以下的人造輕集料(陶粒)生產線;15萬立方米/年(不含)以下的加氣混凝土生產線;6000 萬標磚/年(不含)以下的燒結磚及燒結空心砌塊生產線;30000 噸/年以下巖(礦)棉制品生產線和 8000 噸/年以下玻璃棉制品生產線等。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8將以下建材產業納入淘汰類目錄,限期
101、進行淘汰:干法中空窯(生產鋁酸鹽水泥等特種水泥除外),水泥機立窯,立波爾窯、濕法窯;直徑 3 米(不含)以下水泥粉磨設備(生產特種水泥除外);無覆膜塑編水泥包裝袋生產線;平拉工藝平板玻璃生產線(含格法);100 萬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建筑陶瓷磚、20 萬件/年(不含)以下衛生陶瓷生產線;建筑衛生陶瓷(不包括建筑琉璃制品)土窯、倒焰窯、多孔窯、煤燒明焰隧道窯、隔焰隧道窯、匣缽裝衛生陶瓷隧道窯;1000 萬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紙面石膏板生產線;500 萬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改性瀝青類防水卷材生產線,500 萬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瀝青復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產線,100 萬卷/年(不含)以
102、下瀝青紙胎油氈生產線;石灰土立窯;磚瓦輪窯(2020 年 12 月 31 日)以及立窯、無頂輪窯、馬蹄窯等土窯;單班 1 萬立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砌塊固定式成型機、單班10 萬平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鋪地磚固定式成型機;人工澆筑、非機械成型的石膏(空心)砌塊生產工藝;手工切割加氣混凝土生產線、非蒸壓養護加氣混凝土生產線;非燒結、非蒸壓粉煤灰磚生產線等工藝設備。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告 2021 年第 214 號住建部發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危及生產安全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淘汰目錄(第一批)的公告公告提出,2022 年 9 月 15 日后,將全面停止在新開工項目中使用本目錄所列禁止
103、類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明確將全面禁用、限制使用第一批淘汰目錄中的 22 種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其中包括房屋建筑工程的6 項施工工藝、4 項施工設備和 1 項工程材料,以及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 5 項施工工藝、3 項施工設備和 3 項工程材料。竹(木)腳手架和現場簡易制作鋼筋保護層墊塊工藝被禁用。2022 年 11月住建部房屋市政工程禁止和限制使用技術目錄(2022 年版)目錄中提出了 10 項禁止技術,包括施工工藝 2 項、施工設備 3 項、工程材料 5 項(廢機油脫模劑、紙胎油氈防水卷材、再生料聚乙烯丙綸防水卷材、非阻燃型密目式安全網、非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395.25.2
104、 北京市限制類政策匯總北京市限制類政策匯總北京市根據發展的需要不定期出臺推廣、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目錄,限制高隱含碳排放的建筑材料產品使用,主要政策匯總見表 5.2。表 5.2 北京市限制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文件內容京建材(2009)344 號北京市推廣、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目錄管理辦法2010 版目錄中共有 126 個產品,其中包括推廣類 41 個、限制類 46 個(其中新提出的限制類產品 15 個)、禁止類 39 個(其中新提出的禁止類產品 12 個)。京建發(2015)86 號北京市推廣、限制和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錄(2014 年版)2014 年版目錄中共有 94 個產品。
105、包括推廣類 9 個,限制類 31 個(其中新列入的限制類產品 3 個),禁止類 54 個(其中新列入的禁止類產品 15 個)。京建發(2019)149 號北京市禁止使用建 筑 材 料 目 錄(2018 年版)2018 年版目錄修訂首次增加了 5 類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設備,包括:萘系減水劑,施工現場非密閉拌制的保溫砂漿,聚氯乙烯類密封條、隔熱條、暖邊間隔條,不滿足建筑類涂料與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DB11/3005-2017)的涂料和膠粘劑,能效標識二級及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未達到燃氣采暖熱水爐(GB 25034-2010)5級要求的燃氣采暖用壁掛爐。2018 年版目錄共計列入 1
106、3 類 77 種禁止使用產品。5.35.3 南京市限制類政策匯總南京市限制類政策匯總南京市根據地方發展的需要對墻體材料及不符合發展需要的產品出臺相關政策,予以嚴格要求及限制,主要政策匯總見表 5.3。(征求意見稿)耐堿型玻璃纖維網格布)。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40表 5.3 南京市限制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文件內容政府令第255 號南京市建筑節能與墻體材料革新管理辦法辦法中提出,禁止生產粘土實心磚,限制生產粘土多孔磚(空心磚);各類建筑不得使用粘土實心磚,砌體結構的建筑限制使用粘土多孔磚(空心磚),其他結構的建筑不得使用粘土多孔磚(空心磚);設計單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不得在設
107、計、施工中使用粘土位、施工單位不得在設計、施工中使用粘土實心磚或者其他不得使用的墻體材料實心磚或者其他不得使用的墻體材料;鼓勵鼓勵利用粉煤灰、爐渣、工業尾礦、建筑垃圾、利用粉煤灰、爐渣、工業尾礦、建筑垃圾、城市污泥、江河淤泥、脫硫石膏、農作物桔城市污泥、江河淤泥、脫硫石膏、農作物桔桿等固體廢棄物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桿等固體廢棄物生產新型墻體材料。蘇工信墻改(2019)110 號江蘇省墻體材料產 業 發 展 導 向(2019)2019 年,南京市遵照執行關于發布江蘇省新型墻體材料產品目錄和江蘇省墻體材料產業發展導向的通知(蘇工信墻改(2019)110 號),通知要求堅決淘汰磚瓦輪窯等落后產能,鼓勵發
108、展利廢新型墻體材料。新型墻體材料產品應采用限制類以上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和生產原料進行生產;綠色墻體材料產品應采用鼓勵類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生產原料進行生產。寧采試聯(2021)第 3 號南京市政府采購綠色建材試點項目施工圖設計與審查指南(試行)的通知指南中規定了禁止使用的產品目錄,包括使用非耐堿玻纖或非低堿水泥生產的玻纖增強水泥(GRC)空心條板、陶土坩堝拉絲玻璃纖維和制品及其增強塑料(玻璃鋼)制品、一次沖洗最大用水量 8 升以上的坐便器非機械生產的中空玻璃、雙層雙框各類門窗及單腔結構型的塑料門窗、用二次加熱復合成型工藝生產的聚乙烯丙綸類復合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綸復合防水卷材(聚乙烯芯材厚度
109、在 0.5mm 以下);棉滌玻纖(高堿)網格復合胎基材料、聚氯乙烯防水卷材(S型)等 9 類產品。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415 5.4.4 青島市限制類政策匯總青島市限制類政策匯總青島市出臺的限制類政策較少,政策匯總見表 5.4。表 5.4 青島市限制類政策匯總時間/文號文件名稱文件內容青 建 辦 字(2014)24 號青島市禁止或者限制使用的建設工程材料目錄該目錄由青島市城鄉建設委 2014 年 3 月20 日發布首批,截至目前,共發布兩批。禁止使用的建設工程材料包括混凝土原料、墻體材料、建筑保溫材料、建筑門窗幕墻及輔料、集料等 5 類 10 余個產品。5.55.5 本章小結本
110、章小結國家和目標城市政府根據社會、行業及地方發展需要,出臺了相應政策或措施,淘汰落后技術及不符合產業要求的設備和產品,提升國家、行業及地方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國家層面重點在產業結構調整、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禁止使用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淘汰落后技術和設備,減少建筑行業隱含碳排放。目標城市重點從建筑材料的限制、禁止使用目錄方面出臺了不同程度的有關政策,通過限制高隱含碳排放的建筑材料生產和產品使用,降低建筑的碳排放。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42第六章第六章 國內外國內外清潔建造政策現狀清潔建造政策現狀對比對比分析分析通過前文對國內外政策的梳理,本章將從綠色建造類、規劃類、支持類、減少需
111、求類和限制類 5 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明晰國內外政策的差異,為國內外城市和行業發展、創新、完善清潔建造政策提供參鑒。6.16.1 綠色建造類綠色建造類目前,國內在清潔建造方面的政策條文較為豐富,涵蓋了綠色建筑、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多個類別,包括了采購、設計、推廣、標準評價多個環節。但是,也存在著推廣政策不能很好落地的現象。在國際上,新加坡在清潔建造方面的工作較為完善,2005 年提出了所有建筑面積在 2000 平方米或以上的新建建筑和翻新建筑在“綠色建筑標志”的評級體系中至少達到 50 分。隱含碳和可持續材料能額外加分。美國的洛杉磯為了減少建材中產生的碳排放,規定城市工程師應敦促工程局采納“加
112、州清潔采購法案”的意見,減少建筑材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并要求所有鋼鐵、平板玻璃和礦棉絕熱制品在 2021 年 1 月 1 日前提供產品環境說明,同時還要調研未來碳密集建筑的建材以及研究可固碳建材的使用。荷蘭出臺了阿姆斯特丹循環政策,要求從 2022 年開始,所有新的城市地產開發和公共空間設計都將遵循該循環標準;從 2025 年開始,阿姆斯特丹 50%的裝修和建筑維修將遵循循環建設原則。在建筑節能設計方面,歐美許多國家都有強制性的節能法令,如新建建筑節能暫行標準、新建建筑節能設計及評價標準、節能規范等。我國也有相關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例如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行業標準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
113、節能設計標準、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參考國際已有的政策,三個目標城市及國內更多城市未來可以在綠色建材的采購、推廣和綠色建造方面出臺更多強制性政策。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436.26.2 規劃類規劃類在國際上奧斯汀發布了氣候公平計劃,明確了在 2030 年目標,所有新建建筑都是凈零碳建筑,比現有建筑碳排放量減少 25%,所有與天然氣相關的排放量減少了 30%,當地建筑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的隱含碳足跡減少了 40%。博爾德市 2021 年發布了氣候公平計劃,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隱含碳減排目標,即在新建建筑中實現凈零排放,將于 2031 年實現
114、所有新建建筑凈零運行,并將全市隱含碳排放減少 40%要求 2023 年對所有新建建筑進行隱含碳排放分析,并提供補貼以抵消增加的成本,2024 年,召集開發商、建筑師和承包商舉報區域隱含能源圓桌會議,2026 年與多方合作,實現城市運營采購低碳建筑材料。結合國際和 C40 城市相關政策文件及上述對比,對三個目標城市及國內目前的規劃類政策提出建議。一是完善建筑隱含碳規劃政策。針對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規劃,明確在建筑監管、采購、基礎設施、垃圾和循環、市政建筑、財務等領域制定隱含碳設計標準,列舉出各個試點城市高隱含碳減排措施:翻修既有資產、減少和更換材料和結構、重復使用產品和材料、要求使用低碳產品。在規
115、劃類政策文件中加入高隱含碳減排措施。二是零碳示范區。參考巴黎的城市改造計劃,以低碳理念為引導,在規劃區域內選擇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綠色低碳建材,規劃、設計和建造新建建筑與基礎設施系統,構建零碳示范區。6.36.3 支持類支持類在國際上,美國康涅狄格州米爾福德市的財產稅退稅計劃中規定:任何搬遷到米爾福德或在米爾福德設址的新商業或工業企業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在五年的時間內,享有 100%的城市財產稅退稅。羅馬尼亞的一些城市為綠色建筑認證提供了財產稅退稅。奧地利沃洛伯格州為運營碳或隱含碳較低的新房屋提供補貼。同時,奧地利國家高隱含碳影響系統中,借助一個名為koIndex 的指數對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
116、策現狀研究報告44建筑影響進行分類,該指數考慮材料的環境影響,其中包括碳。高于第 3 級koIndex 指標的建筑就可以得到每平方米 150 歐元的額外補貼,對于接受補貼的項目,會禁用被視為對氣候有害的材料。滿足這些標準的項目還可以申請低息貸款。在奧地利的九個州中,共有六個州擁有類似的系統,共計 500 多個項目已經領到了補貼。在國內針對綠色建筑各地方也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北京市出臺了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綠色生態示范區項目市級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于二星級標識項目獎勵補貼 50 元/平方米、三星級標識項目獎勵補貼 80 元/平方米、單個項目最高獎勵不超過800 萬元。江蘇省發布了關于推進全
117、省綠色建筑發展的通知,對于一星級綠色建筑獎勵補貼 15 元/平方米,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項目按一定比例給予配套獎勵;運行標識項目,在設計標識獎勵標準基礎上增加 10 元/平方米。山東省發布了山東省省級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一星級 15 元/平方米、二星級 30 元/平方米、三星級 50 元/平方米,單一項目最高不超過500 萬元,獲得二星、三星級設計標識的,先撥付 50%,已獲得運行標識再撥付 50%。對比之下,國內重點針對綠色建筑給與獎勵補貼,但在退稅方面的相關支持類政策有待完善。一是為進行綠色建筑認證的建筑物提供財產稅退稅,從而鼓勵建筑物產生較低隱含碳排放;二是將政府對
118、項目征收的土地使用費與項目高隱含碳指標關聯,通過設置合理的費用結構,使超低碳項目不用支付任何土地使用費,或者有可能達到不同等級的退款標準;三是加大對運營碳或隱含碳較低的建筑物的補貼力度,例如參考奧地利國家,設立指標體系對建筑物碳排放情況進行評級,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方式。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456.46.4 減少需求類減少需求類在國際上,建筑拆除方面,波蘭頒布建筑拆除法令,該法令于 2016 年出臺,2020 年擴展,適用于獲得建于 1940 年之前的房屋或者雙拼別墅拆除令許可。全年拆除令許可中 66%都是由本法令實施完成。這里的相關建筑拆除時需要采用人工拆解的方式,不能使用機器
119、拆毀建筑的方式。存量房盤活方面,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已經有針對非首套房和空置資產的征稅法規,如果房屋空置 2 年或更長時間,則會將市政稅加倍。從 2017 到 2018 年,溫哥華的空置房稅將該市的空置房屋數量減少了 15%,其他美國城市目前也在采用類似的實踐方案。國內在也逐步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防止大拆大建等方面,出臺了相關政策,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按照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分為 3 類,各地可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清單、標準和支持政策,鼓勵選用經濟適用、綠色環保的技術、工藝、材料、產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
120、問題的通知中指出,以保留保護為主的原則,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穩妥推進城市更新。要改變以往“拆改留”的邏輯,由“拆改留”轉變為“留改拆”。相比于國際政策,國內在存量房盤活方面政策強制性力度不足;一是參考波蘭等國家設置建筑拆除方式強制性條文;二是試行空置房稅,有效降低房屋空置率。6.56.5 限制類限制類在國際上,奧斯陸針對市政建筑和基礎設施頒布強制性城市采購方法,要求“對于城市項目,10 種最常用的材料中,每個材料組必須提供 2 種環境產品聲明(EPDs),方便選擇碳足跡最低的材料”。洛杉磯發布洛杉磯綠色新政可持續城市計劃,提出“計劃在 2021 年前執行城市采購材料的溫室氣體標準。
121、采購環保產品計劃”中涵蓋更多的建材,也提出了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46比如加州清潔采購法案。相比而言,三個目標城市及國內應參考國際和 C40 城市,通過頒布地方性建筑行業法律法規以禁止使用高隱含碳排放的某些建筑材料,例如帶有氫氯氟化碳起泡劑并用于絕熱結構的噴涂泡沫。禁止本地建材行業銷售或購買高隱含碳排放的建筑材料,要求建筑設計方或施工單位在進行施工許可證審批的過程中制定明確的低/無隱含碳排放的替代材料,對使用高隱含碳排放材料的建設單位處以罰款或對使用低/無隱含碳排放替代材料的建設單位給予獎勵等。中國(城市)清潔建造政策現狀研究報告47參與單位參與單位C40 城市氣候領導聯盟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北京綠標建材產業技術聯盟青島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協會南京市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發展中心江蘇建科鑒定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