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陳品祥-數字孿生中軸線.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5.陳品祥-數字孿生中軸線.pdf(4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數字孿生中軸線陳品祥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2023.05.23-05.25 四川成都一北北京京中中軸軸線線申申遺遺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義義二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目目標標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應應用用場場景景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匯報提綱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p 世界遺產申報項目要“有利于突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有利于體現中華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p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
2、來,紀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習近平一一、中中軸軸線線申申遺遺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義義跌宕起伏的軸線韻律中軸線(景山段)的高度變化中軸線作為大國首都文化自信重要載體的功能,表達了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的延續。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積極推進中軸線、天壇遺產擴展項目(明清皇家壇廟建筑群)申遺工作,對有條件列入申遺預備名單的遺產進行遴選。扎實推進中軸線遺產保護,營造良好遺產環境,全面烘托中軸線作為城市骨架的統領作用。以中軸線申遺為抓手,實施重點文物騰退,強化文物保護與風貌整治。一一、中中軸軸線線申申遺遺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義義2 0
3、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2012201620172023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推進中軸線申遺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提出中軸線申遺,申遺工作進入“快車道”1月申遺文本正式提交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夏季將迎接國際專家現場考察p 北京中軸線是世界現存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之一,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經典之作,代表了東方文明古都規劃設計和建設的最高成就。p 中軸線被譽為老城的靈魂和脊梁,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哲學思想,體現了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發展歷程,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遺產。申遺的由來及基本
4、遵循一一、中中軸軸線線申申遺遺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義義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南端為永定門,縱貫老城南北,全長 7.8公里,是統領整個老城規劃格局的建筑與遺址的組合體。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 世紀,形成于16 世紀,此后不斷完善,歷經逾 7 個世紀。p 古代皇家宮苑建筑:展現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皇家禮儀傳統、建筑形式與建筑建造技藝的明清皇家宮城與御苑,代表性物證包括景山、故宮、端門。p 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展現北京中軸線對稱規劃格局并承載了中國古代皇家祭祀禮儀的明清皇家壇廟建筑,代表性物證包括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p 古代城市管理設施:承擔明清城
5、市計時、報時功能的管理設施和 構成北京城廓格局的城門建筑,代表性物證包括鐘鼓樓、正陽門、永定門。p 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筑:延續北京中軸線規劃設計理念、展現公眾 化進程的公共建筑,代表性物證包括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含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p 居中道路遺存:自元代始建并沿用至今的、勾勒北京中軸線走向及位置的居中交通設施與道路遺存,代表性物證包括萬寧橋、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径x及構成要素一一、中中軸軸線線申申遺遺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義義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北京中軸線在區域選址、規劃格局、功能傳統、建筑美學、歷史層級
6、、變革實證 6 個方面具有突出的價值特征。遺產價值特征p 區域選址方面:按照“象天法地”原則,遵循“山環水抱”理念,將中軸線所在區域山水環境巧妙地與地理條件相契合。p 規劃格局方面:展現出考工記所載中國理想都城規劃范式“面朝后市”、“左祖右社”,成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規劃格局的杰出范例。p 功能傳統方面:以國家禮儀文化為核心,將皇家宮苑、禮儀祭祀、慶典活動的國家性儀式空間,與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城市管理設施等城市生活空間聯系起來,集中展現出北京老城復雜而多樣的文化傳統。p 建筑美學方面:作為中國現存最長且保存最為完好的傳統都城中軸線,呈現出氣勢恢宏的景觀序列,而且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極致展現。p
7、 歷史層級方面:中軸線是逾 7 個世紀老城歷史不斷累積疊加的產物,成為城市中延續不斷的歷史脈絡,并在今天持續對城市發展發揮著巨大影響力。p 變革實證方面:作為元、明、清及近現代中國首都的核心,北京中軸線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直接相關。一一、中中軸軸線線申申遺遺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義義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一北京中軸線申遺的背景及意義二數字孿生中軸線建設目標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應應用用場場景景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匯報提綱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二二、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目目標標p 北京市“十四
8、五”時期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中明確提出“將以應用場景驅動政府業務流程變革”要求;p 利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數字中軸線建設,開展遺產綜合監測、風險預警和綜合管理保護服務,為建設更具化魅力、更為和諧宜居的人文北京創新發展提供智慧保障。成為智慧城市重大應用的“大場景”的典型案例北京全面實施了大數據三年行動計劃,按照“四梁八柱深地基”進行總體設計和布局,開展了“入云”“上鏈”“匯數”“進艙”等工作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智慧中軸線是通過流程變革、技術支撐、線上線下協同,提升中軸線遺產的“智治力”,不斷發現關鍵問題,并對準這些問題,聯合文物局、各分管單位、職能
9、部門、街道,圍繞“高效監管文物遺產”進行高位管理、協調、拉通的治理體系。一一個組織一套系統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人統一:事項/隊伍/考核統籌:資源/規劃/建設統領:制度/標準/規范統網管理網技術網實現管理理念的創新從多條線的“以管理為中心”向以“用戶、對象為中心”的集成作戰模式轉變組織架構從分散到整體,組織職責從管理到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將一體化、智能協同的理念貫穿到城市管理的全過程,促進政府運行機制的模式再造與機制革新,改進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機制實現管理能力的提升以5G、Al、大數據等技術全面賦能各項應用,形成科技驅動、可自進化的新型生產力,提升治理能力通過部門一體化協作,不斷提升城市治
10、理綜合效能,形成面向未來的新型生產關系二二、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目目標標成為智慧城市重大應用的“大場景”的典型案例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二二、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目目標標p 遺產監測是世界遺產申報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向國際評估專家現場展示遺產地保護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監測指標體系,對標、對表遺產承諾事項,開展對遺產保存現狀及動態變化的監測。p 基于三維技術的遺產本體、空間格局、風貌監測,借助三維技術能力在景觀展示、風貌表達、等方面基于三維實景的遺產監測,打造世界遺產監測系統的示范遺遺產產核核心心區區監監測測文物本體
11、公公共共開開放放環環境境監監測測道路橋梁歷史街區等開放區域專專項項監監測測交通、人口、產業經濟等專業特殊領域的監測。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二二、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目目標標p 中軸線申遺是老城保護的重要抓手,以數字化方式開展遺產保護、監測,強化文物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保護、傳承、利用好這份獨一無二的歷史遺產。p 依托三維技術、場景實現對中軸線區域以及核心區范圍的第五立面和胡同風貌提取、建筑高度控制分析、景觀視廊及管控模擬分析等,能夠從更多視角進行監測與分析,支撐老城保護與歷史文化名城文脈傳承。借助數字化方式與手段,助力打造老城保護與復興“金名片”中
12、軸線景觀視廊及城市天際線管控要求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二二、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目目標標當前,中軸線文化遺產單元信息化程度整體偏低,數字化管理水平差異較大,迫切需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歷史文物遺產智慧化、標準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中軸線遺產監測應發揮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傳承和傳播作用,建立文化遺產數字化感知體系、監測體系和展示平臺,以順應當前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浩蕩趨勢。順應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大趨勢”,成為遺產活化、繼承與傳播的新途徑歷史中軸多彩中軸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一北北京京中中軸軸線線申申遺遺的的背
13、背景景及及意意義義二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建建設設目目標標三數字孿生中軸線應用場景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匯報提綱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1+1+2+N”總體架構,即一套感知體系(空天地一體化中軸線感知體系),一個遺產監測保護數據庫(數據資源層)、兩大應用支撐(時空大數據支撐和公共應用支撐),N項業務應用系統。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一套感知體系:統籌多源遙感衛星、視頻監控、形變監控、振
14、動監測、巡檢儀、自然環境監測手段,通過充分共享集成已有傳感設備、新建必要傳感設備方式,構建全域覆蓋、全天候工作、空天地一體化的中軸線感知體系,對遺產區域內遺產本體、環境、人類活動等進行動態感知。巡查上報、調查,游客隨手拍、投訴、舉報利用互聯網、手機信令等信息,進行風險及公共事件防控等高精度的航空遙感、探測;多源遙感衛星周期性宏觀監測物聯感知設備監測、地面測繪、全景車輛掃描空地人網天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p 遺產p 文物p 歷史街區p 革命史跡p 歷史建筑p 傳統胡同p 傳統地名p 非物質文化遺產p 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一個
15、中軸線數據庫:包含歷史與現狀、動態與靜態、場景與本體、二維與三維等豐富的中軸線區域數據底板??臻g基底數據歷史文化資源數據遺產監測數據p 基礎地理空間數據p 歷史空間數據p 三維場景數據p 專題空間數據p p 本體監測數據p 空間格局監測數據p 風貌監測數據p 自然環境監測數據p 社會發展監測數據p 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p 高精度三維掃描數據利用國內先進的車載、站式、推車式、背包式等多種類型地面三維激光采集設備,實現中軸線遺產區三維數據采集。推車式點云掃描儀背包式點云掃描儀站式激光點云掃描儀手持式三維激光掃描儀車載激光點云掃描車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
16、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一個遺產監測保護數據庫:三維數據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p 要要素素全全p 粒粒度度細細p 定定位位準準p 數數據據新新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一個遺產監測保護數據庫:三維數據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p 移動視頻流及全景采集利用國內先進的車載、站式、推車式、背包式等多種類型地面三維激光采集設備,實現中軸線遺產區三維數據采集。胡同區域可量測街景室內全景一個遺產監測保護數據庫:三維數據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
17、作發展大會報告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一個遺產監測保護數據庫:二維數據北京中軸線遺產區及緩沖區的環境保護對象、歷史文化資源開展二維數據采集:包括歷史文化街區及其他成片傳統平房區,歷史街巷、城市標志物或者標志性建筑群,歷史河湖水系及水文化遺產等。世界遺產 3處 文物700余處 歷史建筑 655處 歷史文化街區39片、特色地區13片地下文物埋藏區2片歷史河湖水系 六海八水 城址遺存 四重城廓 傳統胡同1119條和傳統地名598個歷史名園14處和古樹名木10005株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中軸線遺產保護與監測大數據數字孿生底座數數據據
18、實實時時映映射射與與信信息息實實時時交交互互信信息息實實時時交交互互信信息息實實時時交交互互數據采集數據采集數據采集數據驅動數據驅動數據驅動迭迭代代優優化化與與運運轉轉迭迭代代優優化化與與運運轉轉迭迭代代優優化化與與運運轉轉 依照業務需求包含大量基礎地理空間數據、交通環境、安防消防等行業專題數據、遺產格局、本體、環境監測數據和社會大數據,數據來源包括監測采集、生產加工、第三方共享等不同方式。一個能夠滿足對既有海量異構數據整合管理、對動態監測數據高效處理與持續性更新、保障與其他委辦局、企業、社會公眾周期性共享等核心需求的數據管理系統不可或缺。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
19、及及內內容容數據管理系統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中軸線遺產保護數據資源是整個平臺建設的底座,是平臺及各個子系統正常運行、信息同步交互流轉的基礎。系統主要目標是實現中軸線監測相關的地理空間數據、遺產監測數據和業務數據等各類數據管理,主要包括數據匯聚、數據管理、數據更新、數據備份與恢復等功能,并提供數據接口,解決數據統一管理、統一對接等瓶頸問題。數據中心:資源展示、統計分析配置中心:資源目錄配置、元數據模版配置、空間服務注冊、數據接口注冊、文件存儲配置、數據字典配置共享中心:服務授權管理安全中心:數據歸檔日志監控、數據共享日志監控、文件路徑變動監控系統操作日志監控歸檔服務:
20、數據歸檔服務、文件歸檔服務、數據詳情在線查看數據管理系統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兩大應用支撐(時空大數據支撐和公共應用支撐)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兩大應用支撐(時空大數據支撐和公共應用支撐)三三、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及及內內容容基于二三維GIS平臺實現海量二三維空間數據的跨瀏覽器實時在線可視化交互,實現對遺產相關矢量、柵格、地形、三維模型、街景等數據的三維空間融合表達,實現對各類數據可視化效果的自定義規則配置,支撐業務系統的專題二三維場景應用。數字孿生引擎多源數據支撐多源數據匯聚、多種數據服務形式二
21、三維一體化集成展示數據服務管理服務監控、權限控制與管理數據詳情在線查看在線分析與展示在線地圖量測、在線地圖分析場景自定義搭建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一北北京京中中軸軸線線申申遺遺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義義二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建建設設目目標標三數字孿生中軸線應用場景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建建設設方方式式匯報提綱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按照北京市委宣傳部要求,在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 北京展區布設實景三維中軸線互動展屏。n 內容:基于實景三維中軸線數字成果,設計“云游中軸、中軸對望、多彩中軸、歷史中軸、十年申遺路”五個主題
22、,研發出互動式實景三維瀏覽展呈。n 應用效果:9月27日,習總書記及中央領導駐足觀看;展覽期間,多家部委、政府部門單位組織參觀、現場體驗。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數字化展陳二十大互動展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數字化展陳輝煌中軸首都博物館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輝煌中軸”為了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首都博物館推出了輝煌中軸展,展示了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念。p 基于實景三維數據,模擬制作的中軸線16米沙盤,表達出真實、精準的遺產的長寬高及相互比例關系;p 數字中軸場景循環播放,從空
23、中視角向觀眾展示中軸線的恢弘與壯觀。p 系列歷史影像,沉浸互動式體驗中軸線的發展脈絡。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保護與監測 建設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與監測平臺,是利用信息化技術支撐遺產保護的重要手段、是2023年夏季國際遺產專家現場考察中軸線的必選項目。n 研究內容:基于實景三維中軸線成果,搭建總體格局監測、風貌監測、本體監測等系列遺產監測系統n 應用效果:將數字孿生中軸線應用到遺產監測應用中,打造世界遺產監測的示范和標桿??傮w狀態、預警情況遺產要素、本體病害、保護工程總體格局、歷史演變遺產及緩沖區總體概覽遺產要素三
24、維實景瀏覽遺產風貌、自然環境監測社會環境、游客情況、日常巡查遺產治理、能力建設、管理體系遺遺產產監監測測大大屏屏總總體體設設計計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保護與監測遺產本體監測面向日常巡檢工作和巡查巡視工作APP以精細三維數據底板為空間載體,對遺產價值構成要素進行監測,包括建筑形制、格局等基本信息,保存情況,病害信息,以及古樹名木生產等情況。p 遙感監測結合地面沉降及位移等高精度測量信息,實現自動監測分析、智能預警。p 設備監測結合非觸碰式智能監測設備(振動器、傾角計、裂縫計)等專業設備,實現傳感器自動組網、可視化
25、監測。p 人工監測開發巡查巡檢APP,對重點腐朽、脫落、滲水等進行定點拍照,實現系統自動上傳及比對分析。先農壇鐘鼓樓沉降監測震動監測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保護與監測遺產風貌監測結合中軸線風貌管控,打造連續完整,與中軸線在文化遺產整體相協調的風貌特色借助精細三維數據開展天際線、景觀視廊的提取分析,輔助規劃管控;以街景為基礎實現胡同立面風貌的自動化監測判斷,提取不符合風貌的要素(如架空線、路測不合理停車、開墻打洞等)。p 利用傾斜攝影三維數據、高分辨率航片、高精度地面掃描數據等,開展景觀眺望系統視域分析、天際線分析
26、、建筑高度分析;p 利用高精度地面掃描數據及街景數據、高分辨率航片,開展重要街區的數據采集,針對影響景區風貌的地物開展變化監測: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保護與監測自然環境監測風速風向實時數據走勢圖鐘鼓樓、正陽門、先農壇30天內平均氣溫對比同一監測點溫度、濕度對比分析圖p 通過布設監測自然環境傳感器(溫度、濕度、降水、風速等),實時獲取遺產區的自然環境情況;p 接入政務網接入行業權威數據,包括氣象、環境、土地土壤、自然災害等方面信息,便于各級部門及分中心了解周邊的自然環境情況,遇到異常情況可以提前制定應對措施。p
27、主要以地圖結合圖表的形式展示,支持篩選和查詢。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保護與監測社會發展及周邊環境監測人口、人流分析及研判車流分析及研判經濟發展監測產業結構監測p 通過大數據(手機信令、互聯網、攝像頭)等數據,獲取緩沖區范圍的動態人流、車流數據情況,推動遺產保護與城市人文環境等發展深度融合;p 打通行業調查普查數據資源,獲取每年度詳細的人口、經濟、建設、產業、審批項目等數據情況,保障遺產保護與社會發展協調一致。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n 背景:天橋是明清帝王前往天壇祭天時的必經之路,始建于
28、明代。民國時期由于龍須溝改造、道路修建等原因,逐漸被拆除。2021年,對正在開展的中軸線考古進行二、三維測繪、原址定位等研究。n 研究方法:結合多源影像、現場管線調查、歷史資料、文獻資料等,綜合判斷出天橋原址;n 應用效果:支撐遺產價值闡述與表達,天橋原址的研究成果被引入中軸線申遺文本;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價值研究與探索天橋管線種類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保護方案1:回遷原址,覆罩保護,風貌修復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價值研究與探索天橋保護方案2:現址整修,覆罩保護,景觀展示保護方案3:回遷原址,覆
29、罩保護,標識展示保護方案4:回遷中軸,覆罩保護,標識展示依照天橋原址及保護設計思路,在三維場景中搭建不同的規劃效果與場景,輔助決策支持。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價值研究與探索天橋2023年,隨著南中軸御道施工開展的南中軸考古,對天橋部分進行挖掘,實際印證了研究定位準確無誤;p 結合施工、考古,對龍須溝管溝進行了地下探測,進一步實測獲取了地下部分的數據資料;p 采集三維點云信息,為考古現場留下了完整的三維信息。在考古遺址回填后,便于繼續分析與研究。地下管線探測,對天橋金剛墻內壁、相關遺跡進行詳細測繪。天橋部分點云(
30、南段)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價值研究與探索正陽橋背景:正陽門作為老城城垣結構的標志性建筑,是北京老城的地標式建筑。1968年實施前三門護城河改暗河工程中,正陽橋上部結構和橋墩拆除;2021年考古發掘出正陽橋水獸遺址,2023正陽橋遺址被公布為第九批市保文物(增補)。p 準確定位了埋藏近30年的(東南側)水獸遺址,大大提升了考古挖掘效率;p 借助雷達探測、管線探測、三維掃描等技術,嘗試探索(西南側)水獸遺址、虛擬出正陽橋全貌;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
31、應用用場場景景遺產價值研究與探索永定門御道永定門御道遺址剖面圖及正射影像背景:永定門內中軸道路遺址呈現依次疊壓的七條中軸道路遺址(雍正年代至今);疊壓的層級關系完整地展現出北京中軸線居中道路的修建與使用歷史,工程做法顯示出修筑工藝的傳承。p 利用貼近攝影測量方式,對7條道路截面進行詳細的記錄,表達呈現出自古以來居中的格局;p 調查周邊管線資源情況,輔助施工挖掘、展呈方案制定。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輔助規劃場景分析可視域分析控高分析天際線分析開敞度分析輔助規劃支撐中軸線保護區建設項目審查中軸線遺產及環境區的大型建設項
32、目,均通過實景三維場景輔助規劃分析,對規劃方案的建筑與周邊環境協調性進行比對,確保新建建筑與北京中軸線的傳統風貌協調,確保景觀視廊內視線通暢與景觀協調,維護平緩開闊的城市空間形態,突出中軸線的統領地位。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四四、數數字字孿孿生生中中軸軸線線的的應應用用場場景景輔助規劃效果模擬降層前降層后帽兒胡同5號院(國家話劇院高層住宅樓)11層,位于景山鼓樓對望景觀視廊范圍內。注:隨著中軸線申遺系列工作的推進,目前帽兒胡同5號院降層已經進入實施階段。輔助規劃模擬重點項目降層調整的前后效果模擬反映出重點管控區域及重點建筑的調整前后效果,輔助呈現管控房屋建筑后的視線效果。2 0 2 3 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報告2023.05.23-05.25 四川成都匯報結束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公眾號 關注地信產業精彩 了解協會最新動態 感謝各位院士專家為2023跨界融合創新應用合作發展大會作精彩報告并授權分享!請關注協會公眾號,經報告人同意后,會后陸續分享報告PPT(提供下載)等大會精彩內容!轉發請保留此頁。分享請注明“來源: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