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數字化供應鏈賦能產業鏈韌性協同發展(2023)(5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數字化供應鏈賦能產業鏈韌性協同發展(2023)(58頁).pdf(5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序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掀起了逆全球化的浪潮、加劇了全球產業鏈的物理性隔離,造成了全球資源的結構性短缺、多重挑戰為國民經濟韌性增長帶來嚴峻考驗。產業鏈供應鏈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產物,已然受到上述時代發展問題的波及,“斷鏈”、“缺鏈”現象時有發生。面對時代發展中的挑戰,只有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才能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供應鏈安全及產業鏈穩定,并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著重強調,“要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
2、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在傳統技術手段下,要想實現上述提及的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可控可靠是極其困難的。傳統離散型、孤島式的信息化模式下,系統集成難度大、成本高,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難題無法逾越,很難讓企業數據發揮更高價值。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以 5G 通信、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典型代表的新型 IT 技術正加速與產業融合,通過網絡、平臺、產業三大體系構建,正實現全生產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新型IT 技術也正有力支撐企業在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客戶服務等供應鏈全流程的轉型變革及升級,并助力產業形成敏捷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新型產業業態
3、,有力提升我國供應鏈安全及產業鏈韌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長期研究并關注數字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及變革的相關工作。前期,依托企業數字化發展共建共享平臺(EDCC),聯合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凝聚行業共識,分別打造形成面向轉型者及賦能者的數字化供應鏈標準體系,并以評促用,持續推動產業革新。為促進我國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變革,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鏈轉型升級并形成更具韌性、更加安全可靠的新型產業鏈業態,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聯合產業各界,共同撰寫數字化供應鏈賦能產業鏈韌性協同發展(2023)行業報告。數字化供應鏈賦能產業鏈韌性協同發展(2023)行業報告對我國供應
4、鏈產業鏈發展新格局做出了全面論述,同時對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的必要性與意義、技術路徑、應用場景、面臨挑戰以及發展趨勢和建議提供了系統性的分析,觀點清晰,案例翔實,在凝聚產業共識、引領企業創新、加速應用推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政府和產業界推動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希望讀者能夠從報告中汲取經驗、不斷探索,共同推動我國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發展!是以為序。1組織單位:組織單位:企業數字化發展共建共享平臺(EDCC)-供應鏈/產業鏈伙伴推進計劃編寫組編委:編寫組編委: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徐恩慶、羅歐、胡煒航中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梁卓、陳致宏、
5、趙萬里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王奕、靳海、張玉久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中心聯想集團:白鷹、閆君、胡宇晴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劉悅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趙亞軍、劉婷婷、符釗宏、高強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程海旭、楊憶慧、馬超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周煒、伍優裕、計曉軍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鐘愛雪、嚴涵琦、趙銀花深圳市明源云科技有限公司:周孝武、覃丹、石康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王永霞2目錄一、多因素驅動下,我國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勢在必行.4(一)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4(二)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推動我國更關注供應鏈安全及產業鏈韌性.5(
6、三)從頂層設計到微觀落地,政府積極施策,引領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7(四)新 IT 技術深刻變革,賦能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8二、各企業行業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意愿強烈,但仍需克服六大難題.10(一)企業供應鏈頂層設計缺失.11(二)供應鏈管理模式難以實現精益管理與敏捷響應并舉.11(三)供應鏈斷點冗余點過多.12(四)企業數字底座建設欠缺,無法有效賦能供應鏈轉型.13(五)企業協同不足,產業鏈安全及韌性不足.13(六)產業鏈上企業創新力不夠,競爭力不足,低端制造居多14三、數字技術驅動下的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發展新范式.14數字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轉型新范式數字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轉型新范式
7、.141、戰略變革及組織調整-從被動響應到前瞻布局.142、戰略引領及技術驅動的業務模式重塑.173、統一的技術底座夯實供應鏈/產業鏈轉型升級基礎.253供應鏈轉型升級所推動的產業鏈協同發展供應鏈轉型升級所推動的產業鏈協同發展.291、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轉型方法論助力傳統產業形成更具韌性的發展格局.292、鏈主企業:整合產業資源,帶動產業上鏈,發揮好“強鏈、延鏈、補鏈”的核心主體作用.313、中小企業:強化核心競爭力,補齊產業短板,發揮好“強鏈、延鏈、補鏈”的重要支撐作用.32四、行業實踐案例.34制造制造:中興通訊-基于數字化驅動的柔性智能工廠創新實踐.34化工化工:玉柴馬石油-數字化
8、轉型,重塑核心競爭力.40能源能源:山東能源集團-協同采購平臺助力實現數字化采購,打造智慧化工廠.46五、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的發展愿景.51政府政府:完善現有政策,優化資源配置.51轉型者轉型者:堅定轉型決心,積極參與產業鏈建設.52賦能者賦能者:投資 IT 技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52研究機構研究機構:強化標準引領,完善咨詢服務體系.53附錄附錄.554一、多因素驅動下,我國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勢在必行(一)數字(一)數字經濟成為經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增長,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型
9、 IT 技術發展的日漸成熟及與產業融合程度的日趨深入,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現代化網絡為重要載體的數字經濟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創造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據統計,過去五年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17%以上1)。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顯示,從總體規???,2021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 萬億元,同比增長 16.2%,占 GDP 比重達到 39.8%,規模不斷壯大;同時,數字技術在各行業的滲透率呈現逐步升高的態勢,其中,數字技術在服務業中的滲透率
10、最高,在 2020 年達到了 40.7%。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圖 1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增長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各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12023 年政府工作報告5新機遇的戰略選擇。一方面,各國加大數字化轉型投資,促進產業變革與升級。有數據稱全球對數字轉型的投資將以每年 17.1%的復合速度增長,預計 2023 年將達到 2.3 萬億美元;歐盟投資近 20 億歐元推動數字化轉型。此外,我國也牢牢把握住了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產業變革新機遇,持續強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據統計,2021 年中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 37.18 萬億元,占 GDP 比重為 32.5%,持續向縱深發
11、展;2022 年中國 ICT 市場規模達到 7937 億美元,同比增長 9.2%,持續高于 GDP 增速,產業變革將建立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各國強化數字技術研發投入,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以歐美日為典型代表的發達國家批準高額科研費用重點投資前沿技術領域,美國、日本分別投資 147 億美元、107 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研發,增強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二)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推動我國更關注供應鏈(二)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推動我國更關注供應鏈安全及產業鏈韌性安全及產業鏈韌性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我國供應鏈安全及產業鏈穩定遭受嚴重沖擊。自 2020 年以來,以新冠
12、疫情、俄烏沖突為典型代表的“黑天鵝”事件頻發,嚴重沖擊全球經濟發展。各國之間與國內不同地區間的經濟活動受到嚴重阻礙,供應鏈延遲、中斷等問題頻繁出現,運輸成本急劇上漲,企業經濟損失慘重。在此背景下,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的歐美發達國家加速“再工業化”進程,通過強化全6球資本對本土制造業的再投資,引導制造業加速回流,并實施“美國優先”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限制本國進出口,重塑國際經貿競爭格局。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影響下,我國的產業鏈穩定遭受到嚴重沖擊。以芯片為例,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 5384 億件,同比下降 15.3%;按價值計算,進口額為 4156億美元,同比下降 5.4
13、8%,我國芯片半導體行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來源:中國海關總署圖 2 我國芯片進口額 2022 年同比下降在多重負面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供應鏈安全及產業鏈韌性成為我國當前關注的焦點。我國作為全球擁有最完備產業鏈的國家,擁有聯合國所列產業分類的 41 個工業大類、207 個工業中類、666 個工業小類,制造業位居全球第一。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我國傳統制造業仍處于全產業鏈中下游,高端制造業仍由美日德等發達國家掌控;且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減,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從中國遷往東南亞國家。在地緣政治、產業轉移等多重負面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我國供應鏈中斷、產業鏈斷裂的風險加劇。據調研顯示,2
14、021 年我國實現供應鏈上下游高效協同的企業占比僅為 12.3%,供應鏈安全及產業鏈韌性成為我國當前關注的7焦點。(三)(三)從頂層設計到微觀落地,政府積極施策,引領供應從頂層設計到微觀落地,政府積極施策,引領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做強做優做大,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鏈韌性協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宏觀政策層面,黨中央、國務院高位推動,持續關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及韌性。2020 年,國家發改委和中央網信辦印發的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指出,“以數據供應鏈引領物資鏈,促進產業鏈高效協同”。2021 年,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
15、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制造業補鏈強鏈,強化資源、技術、裝備支撐,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2021 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2022 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由此可見,以數字技術賦能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與產業鏈安全穩定已經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與必然要求。此外,各地政府精準施策,強化供需匹配,提升產業韌性。以江蘇織造為例,在江蘇省政府“智改數轉”的政策引領下,蘇州傳統優勢產業紡織業實現了“
16、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截至 2021年 11 月中旬,江蘇省紡織重鎮盛澤鎮實現了智能工業投資超 15 億8元,完成“智改數轉”項目 219 個,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引領織造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2。此外,綜合各省市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報告,地方各級政府均指出要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聚焦產業鏈短板,完善產業鏈配套基礎設施,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形成數字技術賦能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與提升產業鏈韌性的新型發展格局。圖 4 面向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我國政策從宏觀引領到微觀落地(四)新(四)新 IT 技術深刻變革,賦能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技術深刻變革,賦能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逐
17、步完善,為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筑牢基石。隨著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部署和“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快速發展,為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奠定了技術基礎,夯實了轉型底座。據中國信通院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2 年)數據,2021 年中國基礎設施算力規模達到 14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2“蘇州織造”崛起創新集群,蘇州日報,2021 年 12 月9超過 520 萬標準機架,已投運智能計算中心近 20 個,在建智能計算中心超 20 個。2023 年 2 月,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新基建建設提速
18、,將賦能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我國算力規模及增速在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場景及使用細節上,使用者通過建立基于“端邊云網智”等新 IT 技術的新 IT 底座,創建新型技術中臺,打通全鏈路數據資產,完成資源集約化管控,在以數據驅動的方式優化經營管理成本的同時,也提高決策質量,實現效率的提升;同時,使用者也正通過新 IT 技術提升內部的運營管理效率,帶來全新的組織管理方式,甚至是新的生產運營方式,以大幅提高企業的生產運營效率。以聯想為例,其構建以數據驅動的供應鏈智能控制塔,應用于需求供給管理、訂單管理、庫存管理、采購管理、制造管理、物流管理、質量管理和新品導入等,提升了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效率和精準度,使得
19、聯想透明的數據決策時間縮短 50%-60%,工作效率提升 10%-20%,訂單交貨及時率提升 5%,制造和物流成本降低 20%,10庫存控制保持行業領先水平。3二、各企業行業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意愿強烈,但仍需克服六大難題數字化時代,供應鏈轉型與產業鏈升級已成為我國企業產業面對愈發復雜挑戰和變化的“必選項”,也是推動我國實現“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引擎。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 年)顯示,2022 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 41 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的 81.7%。埃森哲2022 年發布的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研究也指出,我國數字化轉型成效顯
20、著的領軍企業數字化領軍企業占比穩步提升,由 2018年的 7%上升至在 2022 年的 17%。在營收增速維度上,轉型領軍企業與其他企業的差距從疫情前的 1.4 倍擴大至 3.7 倍。這充分說明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意愿強烈且轉型成效顯著,實施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構建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普遍路徑。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當前數字技術在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的應用深度及廣度方面仍具有較大進步空間。從供應鏈來看,一方面,由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在技術應用、產業規模、模式創新等方面的差異,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在各企業間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另一方面,當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仍多聚焦在非核心業務環
21、節,在產研協同、產業協同等核心業務環節的數字3打樣!聯想智能控制塔入選 2022 年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案例,聯想,2022 年 4 月11化、智能化水平仍較低,數實融合程度不夠深入。從產業鏈來看,各企業間產業鏈供需匹配不暢,創新力不足,低端制造居多等弊端同樣制約著我國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實現工業體系的“大而強”的目標。整體來說,我國供應鏈轉型當前主要存在頂層設計缺失、管理模式落后、業務斷點冗余點過多和數字底座建設欠缺等難點;而產業鏈中各企業主體間難以有效協同,及鏈上主體企業創新力不足、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同樣亟待解決。(一)企業供應鏈(一)企業供應鏈頂層設計缺失頂層設計缺失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是項復雜的系
22、統工程,需頂層設計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的業務實際特點和市場需求,對供應鏈進行全方位的變革,但我國部分企業頂層設計缺失,存在缺乏協同、暢通、及時、全鏈條的供應鏈建設戰略的問題。其一,戰略轉型方向不清晰。數字化轉型作為系統工程,持續時間長,短期見效慢。部分企業缺乏整體的供應鏈建設戰略路線,前瞻布局較為缺失,轉型方向不清晰。其二,供應鏈建設不全面。數字化轉型旨在實現供應鏈全鏈條的協同、暢通和及時性,包括采購、生產、研發、物流、銷售營銷等各個方面。當前企業各部門的目標、職權與利益不同,缺少有效協同機制,協同、暢通、及時、全鏈條的供應鏈建設缺失。(二)供應鏈管理模式難以實現精益管理與敏捷響應并舉(二)供應鏈
23、管理模式難以實現精益管理與敏捷響應并舉精益管理與敏捷響應作為企業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方法,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躍。但當前我國傳統供應鏈無法同時做到對12項目的快速迭代和降低管理過程中的浪費問題,難以實現對市場及業務需求的敏捷響應及對供應鏈精益管理的并舉。其一,快速迭代難實現。傳統供應鏈在通過進行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產,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所占用資源的同時,也容易導致部門間數據隔離,商品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項目交錯,造成企業內信息延遲高、客戶無法及時參與項目的迭代優化,限制了企業短時間內敏捷響應市場和業務需求。其二,管理浪費問題待解決??焖偾页掷m的反饋與改進,滿足客戶需求,實現業務過程靈
24、活、透明和適應性強,是企業追求敏捷響應的目標,但在這個過程中,傳統企業管理理念老舊,組織結構隨著業務部署和擴大更加冗余臃腫,管理模式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企業成本沒有得到有效降低,違背了精益管理的原則。(三)供應鏈業務斷點冗余點過多(三)供應鏈業務斷點冗余點過多自動供應鏈管理通過自動化技術實現各個環節之間的無縫銜接和信息流暢傳遞。但傳統供應鏈無法實現完全集成的自動供應鏈管理,各環節管理系統林立,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導致業務斷點冗余點過多。其一,企業各環節管理系統林立。數據格式和接口不統一,難以進行整體的兼容和集成,阻礙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導致供應鏈全生命周期各業務階段出現信息斷層,業務斷點冗余點增
25、加。其二,管理系統自動化程度低。無法擺脫手動作業的依賴,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現人為錯誤,同樣帶來業務斷點風險。13(四)企業數字底座建設欠缺,無法有效賦能供應鏈轉型(四)企業數字底座建設欠缺,無法有效賦能供應鏈轉型數字底座作為數字化底層操作系統,是助推各行各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地基。但當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數據驅動不連續非實時,分析預測不夠智能和可視化管理不夠清晰等制約著數字底座建設。其一,數據驅動不連續非實時。傳統供應鏈數據孤島現象嚴重,信息系統集成度低,企業無法實現實時連續的數據驅動,對數據資產復用、挖掘不足。其二,分析預測不智能,可視化管理不清晰。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化技術等新一代信息
26、技術的應用程度不足限制了供應鏈輸出智能化的分析與預測,難以實現端對端供應鏈的全程可視化管理。(五)企業協同不足,產業鏈安全及韌性不足(五)企業協同不足,產業鏈安全及韌性不足依靠巨大的市場規模、低成本要素供給等比較優勢,中國經濟實現“快車道”式發展,但也帶來產業鏈可控能力不夠、協同韌性待完善等問題。其一,產業鏈可控能力不夠。鏈主企業作為掌握大量資源的龍頭企業,是產業鏈上的關鍵企業,能夠推動產業鏈持續迭代創新發展。但我國產業鏈上的鏈主企業多位于國外,國內部分軟硬件產品、關鍵核心技術并未自主突破,存在較大卡脖子風險。其二,企業間協同待完善。我國產業鏈上參與者種類繁雜、數量龐大,并且跨越眾多行業、領域
27、,導致不同上下游企業節點之間的銜接形式多樣,協同不足,跨區域協作能力弱,供需匹配度低,14抗風險能力差,產業鏈協同和韌性均有待提高。(六)產業鏈上企業創新力不夠,競爭力不足,低端制造(六)產業鏈上企業創新力不夠,競爭力不足,低端制造居多居多目前,我國產業鏈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數量大體量小,其創新力不夠,競爭力不足,低端制造居多的問題尤為明顯。其一,創新力不夠,競爭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鏈上企業整體基礎研究不足、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與創新設計能力薄弱,難以突破技術短板和壟斷獲得競爭優勢,數字化水平和價值共創能力低。其二,低端制造居多。以制造業為例,我國制造業發展主要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土地資源
28、等要素的投入,總體上處于全球制造業、產業鏈的中低端,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與制造強國差距明顯。隨著國際競爭加劇,低端產業鏈存在被替代或者轉出風險。三、數字技術驅動下的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發展新范式數字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轉型新范式數字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轉型新范式1、戰略變革及組織調整、戰略變革及組織調整-從被動響應到前瞻布局從被動響應到前瞻布局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質是戰略變革與模式更新,這要求企業建立長遠價值思維,進行基于數字化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以實現以戰略為牽引,完成轉型升級。數據顯示,在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層面,領先企業無論是15其轉型的愿景與目標,還是轉型藍圖規劃,均遠遠領先于其他企業,這
29、表明轉型做的好的企業普遍在戰略層面首先進行了明確并達成共識,從而在集團層面完成全域的智能化升級改造,而非點狀化發展。經過與中移信息、聯想集團、京東集團等供應鏈轉型的優秀企業交流發現,這三家企業在戰略設計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如均將轉型視作“一把手工程”,以強大的數字化領導力敦促轉型自頂向下結構化實施。同時均依據自身行業特點和業務需求,培育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在現有數字化基礎上進行業務場景整合,把促進全行業業態轉變的價值模式作為公司統一目標。在轉型藍圖和實施路徑上,制定組織內部一致認可的數字化愿景與目標,積極推進數據要素的系統性方案設計,立足全景式視角的轉型頂層設計,同時識別并優先推動那
30、些商業效益顯著、可行性較高的轉型“速贏”項目,并且持續投入,確保它們成功落地。在此基礎上,將“速贏”項目的關鍵成功經驗推廣至其他數字化和智能化項目,以實現公司整體轉型。以聯想集團為例,作為一家全球化企業,全球化供應鏈條“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斷點”出現可能導致整個鏈條低效甚至癱瘓。盡管聯想較早完成了供應鏈和工廠制造的信息化和數字化,但依然存在管理者在看不到全域數據,不能及時發現“大問題”,不能高效進行“全局決策”的問題。如,聯想南方制造基地多個部門陸續生成了十五個 IT 系統,各個系統之間互不連通,產生的數據也沉淀到了自己的系統里,因為系統之間的數據墻沒有打通,管理者16很難快速給出業務指導
31、和解決方案?;诖?,2017 年聯想提出了頂層戰略-3S 戰略:智能物聯網(Smart-IoT)智能基礎設施(Smart-Infrastructure)和行業智能(Smart-Vertical)。該戰略引領已經數字化轉型的聯想向數字化轉型的更高級階段一一數字化重塑發展,以國家智能制造相關政策為指引,大力推進制造智能化進程。而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戰略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正如聯想董事長兼 CEO 楊元慶指出“智能制造是全鏈條的智能化,不僅僅是制造環節的智能化,而是把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的企業制造全鏈條都串聯起來的全面的智能化,是按照客戶的需求設計開發、采購部件、組織生產、精準營銷,并提供個性化服務
32、的全流程的智能化?!比缏撓朐谥悄苤圃彀灼?020)所提出的智能制造核心要義,主要包括以下四化:“產品個性化”、“供應協同化”、“服務主動化”、“決策智能化”,聯想將“打造高效、敏捷智能供應鏈”作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戰略,并以此作為關鍵業務域,助力其獲取下一個十年的核心競爭力。自 2017 年提出 3S 戰略以來,聯想與合作伙伴已經建立了一個基礎的生態聯盟體系。新生態聯盟正在重塑聯想智能制造全價值鏈的業務模式。在 3S 戰略的指引下,聯想數字化供應鏈正向智能化的數字全球供應鏈生態模式轉型。它形成了聯想的供應鏈數字化重塑的市場驅動力。17聯想數字化供應鏈戰略,即建立以客戶為中心和以數字化轉型為基
33、礎,專注于卓越的客戶體驗、運營效率和持久卓越的質量。目前,聯想已經在全球 180 個市場開展業務,在全球擁有 36 處智能制造設施,其中有 11 處是聯想的自有設施,擁有超過 2000 家合作伙伴,全球一體,高效協同。聯想以中國智造為根基布局全球,順應業務發展。2020 年 6 月,聯想企業科技集團宣布與順豐多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合打造具有技術先進性和行業創新性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以生態化的商業模式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賦能中國乃至全球智慧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2、戰略引領及技術驅動的業務模式重塑戰略引領及技術驅動的業務模式重塑(1 1)供應鏈控制中心)供應
34、鏈控制中心端到端全流程可視端到端全流程可視企業可通過建立供應鏈控制塔,整合供應鏈所有相關內外部信18息,打破數據孤島,提供端到端的供應鏈可見性,來高效管理復雜的供應鏈網絡。一方面,通過供應鏈控制塔,企業可以實現對供應鏈的全面監控和管理,從而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可靠性。以 IBM 為例,通過透明供應鏈以及人工智能在系統和流程中的應用,公司保持了超過95%的可服務性目標,加快進度的成本降低 52%,庫存水平下降 18%,營運資本成本減少 1.5%,客戶支持成本降低 12%,運營成本同比降低 5%,結構性成本同比降低 11%。另一方面,供應鏈控制塔可助力企業提高對供應鏈預測和決策的準確性。如鴨鴨股份公
35、司,其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BMS)基于企業運營海量業務數據,構建多維度分析看板、固定報表等所需及所得,分幾十個維度展示公司各方面的運營情況,實現企業運營數據實時展示,并通過多維度銷售數據在線分析,為企業運營決策提供支持,助力企業更好地管理和推廣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 2)銷售及營銷:)銷售及營銷:以客戶為中心的敏捷服務與精準營銷以客戶為中心的敏捷服務與精準營銷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客戶為中心”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在此趨勢下,制造業企業從“以制造為中心”轉向“以交付為中心”,實現電子簽章與電子合同管理,提高交付效率;傳統零售業企業轉向精準營銷,建立用戶畫像,進
36、行精細化智能運營,保障用戶健康增長。19制造業企業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算法等建立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將電子簽章、合同審批、合同管理、簽署方管理、合同收款、文件管理、文件查詢等串聯起來,實現無斷點管理,提高合同處理效率。對于訂單交付可建立訂單統一管理平臺,聚合各銷售渠道/電商平臺待發貨的原始訂單,并集中下載到本地,提供平臺訂單列表供商家查看管理。在物流場景下,企業基于物聯網技術和可視化管控,在提升物流過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以強化跟蹤包括訂單輸入、庫存管理、訂單履行和售后服務等所有信息和流程的同時,通過實時監控,來預測運輸時間并優化整個交付過程,提高客戶滿意度并兼顧廠家的交付成本。如
37、派克公司(Parker),通過和 IBM 合作推出電子商務及全球訂單管理平臺,實現對多個渠道、產品、子品牌以及業務單位的訂單管理和履行統一,使得公司能夠實現端到端的訂購流程,支持派克客戶流暢體驗,并消除了業務復雜性帶來的問題。除制造業外,傳統零售業行業也通過數字化技術及手段實現變革升級。在營銷環節,通過建設數字化營銷平臺,實現營銷全鏈路的數據追蹤、分析、沉淀和應用,并基于數據進行智能投放,在營銷平臺實時查看投放效果,反饋優化營銷投放策略,搭建完整的全鏈路數據采集和策略優化的閉環機制,提升了營銷精準度。在銷售環節,搭建線上線下融合銷售體系,并基于智能技術為客戶智能推薦商品及信息,同時允許經銷商搭
38、建線上店鋪、運營自有會員,賦能渠道商進行線上運營,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產品銷量。在服務環20節,基于 AI、知識圖譜等技術,結合在線咨詢機器人、智能客服等方式,提升客戶滿意度,強化用戶粘性。以聯想為例,其搭建 OMO融合零售體系,通過實行“銷服一體化”改革,實現客戶直達模式升級,消費業務直營占比提升到 30%,會員數量提高到 1.8 億,MAU提升到 2092 萬,積累粉絲 3000 萬,大客戶覆蓋率提升 55%,中小企業客戶覆蓋增加 500 萬。(3 3)計劃與采購:)計劃與采購:“價廉質優價廉質優”及降本增效及降本增效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對內提升協同效率,對外強化供應商管理水平,是企業實
39、現采購場景下“價廉質優”、提質增效的核心。一方面,企業通過重構采購場景下業務流程,打破數據孤島與部門壁壘,實現需求與計劃管理,尋源、采購、交付、開票和付款全環節的線上化、流程化的部門間作業與協同,大幅提升辦公效率。以越秀地產招采平臺為例,平臺通過打造供應商中心、招采中心、商城中心三大功能中心,將越秀地產所有供應商管理業務和招采業務全部集成在平臺上,實現“用戶統一入口、業務統一在線、數據統一沉淀”以及“數字化、智慧化”的“兩化三統一”,幫助需求人員實現實時跟蹤物資進度,完成從下單到最后還款完成全過程管控與溯源。另一方面,面向采購計劃及執行,企業基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算法和預測分析技術,以歷史銷售
40、和采購數據為基礎,以預測各21類產品的市場價格及需求,并結合現有庫存情況,制定不同業務目標下的最優物料采購計劃。中國聯通通過集約規范供應側商品,按照品目對社會化物資、通用物資形成標準商品庫;并確定相應的價格指數實施動態管理,在供應商、電商間形成多元化的價格競爭態勢,進一步滿足各級組織對物資采購的需求,降低公司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此外,為更好地確保采購物料質量和到貨及時率,企業可通過構建高效率、高安全性的供應商統一管理平臺,實現包括供應商的準入、評審、質量及業績評估、等級劃分及考核等全維度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實現對供應鏈上游的穿透式管控。以中移動采購評標為例,采用智能算法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
41、參考價格庫,將評標規則結構化,系統可自動進行橫向對比,實現智能比價,自動評分并生成評標報告,實現智能化評標。(4 4)研發與生產:敏捷研發與生產:敏捷研發研發與柔性生產與柔性生產在市場需求多變和競爭愈發激烈的趨勢下,以用戶需求反推產品研發,進行“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制造,實現產研一體的定制化、個性化生產正成為傳統制造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面向產品研發,企業深入洞察市場趨勢,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反推產品設計,通過將研發主數據數字化,建立物料與原理圖、設計圖、組件的全要素連接,實現數據同源;同時建立企業工藝數據庫,對工藝工作所涉及的各種規范、標準、問題、經驗等進行梳理和標準化分類,實現工藝知識共享
42、;此外,通過運用工藝仿真軟件22及技術,對工藝設計及生產過程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模擬分析,以預測問題,降低工藝定型周期,并優化生產流程,提高作業質量,降低成本和風險。廣域銘島研銷一體化平臺,基于工業互聯網與制造融合的新模式,從功能層面實現定制 BOM 和基礎 BOM 的多 BOM 融合,實現客戶、企業、供應鏈三方協同,高效協作,柔性設計研發。從模式層面實現跨地域、跨語言環境的極致體驗,延伸市場營銷服務,靈活配置制造資源,打通設計、研發、銷售業務壁壘,將定制改款開發周期從 13 個月降低到 10 個月,上市周期縮短 20%,提高協作效率 45%。為實現柔性生產,企業通過數字技術加強橫向集成和縱向集成
43、的能力。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技術連接客戶/分銷商、制造商、供應商整條供應鏈,實現橫向貫通,通過按需定制的研發軟件和柔性產線快速滿足客戶個性化、小批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內部打造縱向集成能力,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與系統集成,通過系統互聯互通技術實現業務信息貫通,通過大數據、AI 技術實現企業全域數據的自動匯聚、分析、預警與智能化決策?;谌嵝陨a,企業生產周期大幅壓縮,庫存積壓減少,并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以記憶科技為例,聯想集團通過引入引擎算法技術、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為記憶科技建立智能化工廠計劃管理系統,排產計劃由系統計算代替人工計算,實現整個訂單下達到生產、交付物流發貨等整體過程的高度自動化
44、,極大提高排產效率。23(5 5)倉儲及物流:三流合一及實時可視倉儲及物流:三流合一及實時可視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運營環境,科學、合理、及時規劃倉儲布局與物流網絡,構建集成化、智能化、透明化的倉儲及物流平臺,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及實時可視是企業快速敏捷做出反應,降低倉儲及物流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的關鍵。一方面,企業通過視覺/RFID/紅外識別貨物、機器人碼垛、輸送帶/AGV 搬運、“貨到人”+定點揀選技術、自動包裝、自動貼標、高速掃碼等技術,實現包括入庫、存取、揀選、包裝、出庫、盤點業務在內的倉儲作業環節的自動化;通過編隊運輸+智能跟隨、無人貨車+無人傳站車、自動化分揀、機器人
45、分揀、無人配送車/無人機、移動自提柜等技術,實現包括運輸、分揀、配送業務在內的物流作業環節的自動化。如中國西電,其數字化解決方案基于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實時在線監測庫存,根據不同 MRO 物料的應用特性,從線邊的緊固件、個人防護用品、行政辦公用品及輔料倉庫,實現全面管理數字化,大幅度地降低倉儲成本,提升對客戶交付履約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倉儲物流的運營層面,企業通過智能算法、采集技術和基礎數據,實現上架/揀貨/盤點路徑規劃、碼垛/打包/裝車排序推薦、儲位/物品布局規劃、耗材智能推薦等智慧倉儲場景,改進流程效益,達到效率最優化。以聯想庫存呆滯物料的消耗優化為例,聯想移動手機業務事業部應用庫存水位管理
46、解決方案后,攝像頭類/內存類/充電設備類的原材料庫存周轉天數分別降低了36%/63%/39%,服務水平提升了 9%。此外,在運配場景下,企業通24過傳感器技術、無線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實現動態/實時路由推薦、車輛動態調度、GIS 區域預分揀/分揀、智能配載、動態路區規劃等智慧物流場景,最大化降低運力成本,提升配送服務水平。以中興通訊為例,其自主建設的貨運數字化平臺通過內外部信息集成和業務協同,實現 7*24 小時不間斷發貨,大幅提升業務效率;準時交付率提升 20%,客戶滿意度提高;支持 100%貨運節點可視,更好地實現人、車、貨、倉的智慧協同。(6 6)供應鏈安全)供應鏈安全
47、:實時可視實時可視及及風控風控合規合規供應鏈管理涉及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銷售的整個過程,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局部問題容易擴散影響全局,因此企業解決供應鏈各環節合規風險問題,增加供應鏈整體的協同性和敏捷性至關重要。企業可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技術,企業建立全流程透明的供應鏈管理,實現端到端的供應鏈風險識別、評估和監控。以采購過程為例,企業通過建立供應商風險預警平臺,顯著提高供應商生命周期的可見性,最大程度減少風險發生概率;同時借助機器學習,建立采購合規風險分析模型,幫助采購合規管理人員實現在線監控、挖掘預警。中興通訊自主研發數字化品類風險管理系統,實現風險的量化及可視化。突發事件風險識別的人員投入由“
48、100 人、24 小時”降低為“5 人、2 小時”,供應商質量問題減少了 30%以上。中國聯通搭建智能風控中心,實時采集供應鏈全周期業務關鍵節點和關鍵要素,通過大數據分析,感知并可視化呈現招標人、投標人、25評標專家、招標代理等各類參與人行為風險,通過風險提前預警、風險實時處理、違規追責線上檢查等流程實現采購多層次事前、事中和事后管控,實現風險管控功能自動化、精細化,做到全環節閉環防控確保采購管控過程合規。明源云在進行采購資質審查時,通過歷史合作的內部數據對投標單位進行橫向對比,同時聯動行業外部大數據查詢工商基本信息、經營風險信息、企業榮譽信息等,自動將供方提供資料與招標要求進行識別,減少人為
49、干預;此外,在投標時通過對潛在圍標風險預警、IP 異常預警、多人驗證碼開標、技術暗標管控、技術標偏差預警等數字手段分析內、外部人員招投標行為數據,實現供應方風險的有效洞察。3、統一的技術底座夯實供應鏈、統一的技術底座夯實供應鏈/產業鏈轉型升級基礎產業鏈轉型升級基礎(1 1)價值驅動的數據中臺建設價值驅動的數據中臺建設在傳統業務場景中,煙囪式的開發模式帶來的數據隔閡、數據孤島等問題制約著企業內外間的協同效率,帶來了較高的運營成本。以往的系統架構已無法滿足企業在大數據時代中對海量數據的經營管理需求。如何更高效地管理數據、完善數據體系架構并進一步利用數據提高企業、產業間的上下游協同效率、創造經濟價值
50、成為了企業、產業亟待思考的問題。數據中臺作為一種數字化綜合解決方案,是數字化轉型戰略落地的數據基礎,也是產業鏈升級的技術底座。數據中臺在資源整合、集中配置、能力沉淀、分布執行的運行機26制的基礎上,實現不同數據資產的采集、存儲、開發、管理、服務、應用的數據全生命周期閉環場景,提高數據價值和可用性,實現數據資產化。數據中臺通過運用可共享復用的數據管理工具進行數據治理,結合可視化工具,提升數據質量和管理效果;通過改造業務流程,打通業務壁壘,提高企業組織靈活性,并深化對企業全域數據的開發和應用,滿足企業各層級對數據服務能力的智能和快速調用,讓數據價值最大化賦能業務決策。在供應鏈領域,大數據集成采銷知
51、識、經驗和思維決策,應用算法驅動選品、定價、采購、結算各個供應鏈環節,為業務提供全供應鏈的智能解決方案。如富士康工業云互平臺,通過打造數據中臺、業務前臺等模塊將眾多應用整合在數字化轉型平臺,由專人統一運維管理,有效降低公司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也確保了系統的安全性、可擴展性及復用性,使各應用形成統一的循環體。(2 2)能力普惠的能力普惠的 AIAI 技術中臺建設技術中臺建設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構建與人類相似甚至超卓的感知交流、知識推理、學習規劃能力,有效達到預期決策目的,在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智能搜索等方面應用廣泛。但由于 Al 模型開發部署流程的復雜性,以及傳統模型下“項目式”的 Al 應
52、用開發架構,導致企業在推進智能化應用落地過程中面臨技術能力不足、資源重復建設、業務敏捷響應度低等問題。在此背景下,AI 技術中臺在人工智能技術模塊化,組件化、可插拔化的基礎上,滿足企業即時響應、敏捷開發、27快速交付、持續迭代等核心需求,是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研發、共享復用和高效部署管理的智能化基礎底座,也是實現供應鏈智能化能力普惠的關鍵基礎設施。AI 技術中臺以數據中臺為基礎,通過提供精細化、場景化的數據管理、算法訓練、模型部署和業務展示等功能,封裝異構算力、算法、框架、流程等內容,提供標準化界面,短時間內實現數據、技術、能力的補充和共享,大幅提升企業內部運行效率,減少運維管理成本;此外,AI
53、技術中臺廣泛賦能業務場景,實現數據服務體系的數據處理智能化,如智能巡檢、智能質檢、智能風控、智能營銷、智能決策等,助力企業業務智能化升級,促進企業內的協同創新生態,是企業提高供應鏈決策智能、構建行業競爭力的有力武器。以聯想智能物流網絡規劃方案為例,其依托聯想大腦基礎 AI 平臺獲得智能數據處理技術和完整 AI 算法集支持,應用智能交互 RPA 工作流,在數周內完成了多個構想的“虛擬”(what-if)方案評估,提供了較全面的量化決策,為聯想提供最佳的區域配送中心選址推薦,確保了庫房建設投資效益的最大化,提升預期收益超過數百萬元4。(3 3)分布式、高敏捷的云化技術架構分布式、高敏捷的云化技術架
54、構傳統 IT 架構計算和虛擬化環境缺乏有效深入的監控措施,管理被動,單業務的部署模式也無法滿足企業當前業務多變協同、數據共享、個性化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凇吧显啤钡慕鉀Q方案已經成為滿足企業管理者業務戰略目標,實現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4聯想供應鏈智能決策技術白皮書,聯想,2022 版28措。云化技術架構是基于服務化架構的理念,以容器、微服務、DevOps 等技術為基礎,基于分布部署和統一運管建立的一套新型技術體系,通過最大化發揮分布式服務框架、高性能異步、高可靠容錯、敏捷創新和數字化運營等能力,實現業務云端協同,推動供應鏈向敏捷韌性、高度自動化方向發展。云化技術架構為企業提供自動化彈性擴展、
55、可視化監控、智能化運營等功能,降低企業基礎上設施部署和運維成本,打破應用“孤島”,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生產效能和業務智能,成為供應鏈各方相互溝通的引擎。云化技術架構的支撐平面通過為整個云應用提供硬件軟件、容器和網絡資源等基礎設施支持,以及適應云化動態規劃配置的虛擬化技術,推動企業基礎設施資源向標準化、自動化、服務化轉型;服務網格作為云化技術演進的流行架構,實現微服務架構向流量的管理和治理。管理平面在結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基礎上,構建涵蓋傳統計算、存儲、網絡、各類型云平臺的多云管理平臺,負責云應用整體的交付、運維和運營,在提高企業業務與供應鏈整體的資源利用率、故障診斷、自動化編排調度等方面發揮重要作
56、用。如美的將云計算美的云作為它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美云智數美的云構建了基于 Open Stack 開源云平臺的 IaaS 和十多朵SaaS 云。其中,采購云平臺可實現云上采購,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企業數字化服務;智造云和協作云部署加速智能供應鏈與智能制造融合。美的通過管理實踐、數據資產以及云端服務,鏈接用戶與企業,覆蓋不同業務場景,拉通銷售端、營銷端、產品端、制造端、供應29端,實現供應鏈全價值鏈卓越運營5。供應鏈轉型升級所推動的產業鏈協同發展供應鏈轉型升級所推動的產業鏈協同發展1、以、以“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轉型方法論助力傳統產業形成為核心的轉型方法論助力傳統產業形成更具更具韌性韌性
57、的的發展格局發展格局當前,灰犀牛、黑天鵝事件頻發,加劇我國產業鏈的物理性隔離,造成資源的結構性短缺,“斷鏈”“缺鏈”的現象時有發生。面對新時代發展的挑戰,如何強化產業間的供需匹配及協同,正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與此同時,隨著新一輪科學技術與產業融合程度的日趨深入,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方法論,正融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 IT 技術,賦能我國產業鏈形成高效協同、韌性增長、由鏈式發展向復雜網絡結構轉型的新發展格局。工業互聯網平臺是通過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工業云平臺。結合 5G、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
58、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計算機化、連接、可視的技術應用賦能數字化轉型,并在信息化、數字化的基礎上進行智能化升級,建立數據的分析模型、預測模型,并逐步增加算法應用,改造物理世界的產業鏈運作模式,通過數字技術強化供需匹配及產業鏈協同,提升全產業鏈韌性。5數字化供應鏈:轉型升級路線與價值再造實踐,唐隆基、潘永剛,202130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對產業數據的集成及打通,以網絡化協同的方式賦能產業鏈信息協同、資源協同、業務協同、能力協同等方面能力,打造低成本、高質、高效的價值網絡聚集區,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挖掘更大商業價值。以產業側的供需協同為例,工業互聯網平臺結合智能算法、客戶畫像等技術為采購商智能推薦供應商,
59、打破信息壁壘,大幅提高供需匹配成功率和效率。如用友的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其采購云平臺擁有 16 萬余家供應商與采購商,通過利用算法精確匹配供需雙方需求,提供雙方的商機推薦服務;并基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簡化了采購尋源交易的流程;同時利用對供應商的共識口碑,簡化了供應商認證、評估工作,成功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數智化轉型升級。此外,工業互聯網促進協作網絡上各企業、社會參與方信息、資源和業務的共享、互補和匹配,增強產業鏈整體信息處理能力,避免風險在產業鏈上的積聚與傳遞,有效增強產業鏈韌性。如貴州工業云平臺,作為一家提供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務的云平臺,通過供需資源展示與共享,提供業務撮合服
60、務,為企業提供云上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工業品供需交易、產能供需交易、工業大數據分析應用等云服務,目前企業用戶已突破 7 萬,共發布需求信息 12860 條,累計成交金額 9.2 億元,大幅提高產業鏈合作和執行效率。312、鏈主企業、鏈主企業:整合產業資源,帶動產業上鏈,發揮好整合產業資源,帶動產業上鏈,發揮好“強鏈強鏈、延延鏈、補鏈鏈、補鏈”的核心主體作用的核心主體作用我國是全球擁有最完備產業鏈的國家,擁有聯合國所列產業分類的 41 個工業大類。但與此同時,產業鏈發展不平衡、上下游業務活動難以協調的現象在我國仍較為普遍,且關鍵基礎材料、核心設備、軟硬件信息產品等對外依賴性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面
61、臨較大的“卡脖子”風險。在此背景下,打通整體產業鏈上下游形成生態協同,提升我國在關鍵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鏈主企業作為掌握大量資源的龍頭企業,處在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在“強鏈、延鏈、補鏈”中能夠發揮市場在產業資源配置中的牽引、整合、優化作用,需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主體地位,積極拉動上下游運轉,在驅動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同時,關注并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提高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鏈主企業聚焦主業,通過不斷創新,集聚高端生產要素,完成供應鏈和企業整體的迭代升級與蛻變。同時,通過市場化方式整合行業資源,組織供應鏈上下游重點配套企業,打造供應鏈合作新生態,推動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與橫向聚集,發揮供應鏈
62、增值作用,形成以鏈主企業為核心的網狀產業集群結構,推動傳統供應鏈體系向智能化、柔性化、協同化轉變。以中國聯通集團旗下的聯通云賦能供應鏈產業鏈升級為例,一方面通過借助規模采購優勢與國內外頭部企業如服務器領域華為、華三、浪潮,芯片領域龍芯、海光、鯤鵬等簽訂戰略協議,獲得更強議價權;另一方面,采用“新增+擴容”32等項目式集采方式,創新豐富招標采購手段,一次性鎖定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提高采購效率;此外,通過公開招募多領域合作伙伴,打造聯通供應鏈合作新生態。實現“全棧全場景,供應多生態”。聯通云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共享的優勢,領航云計算產業發展。通過簽署戰略協議、參股等市場化方式整合行業資源,組織聯通云上
63、下游重點配套企業如服務器、芯片、信息安全、物聯網等共同參與,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發揮供應鏈增值作用,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3、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強化核心競爭力,補齊產業短板,強化核心競爭力,補齊產業短板,發揮好發揮好“強鏈、強鏈、延鏈、補鏈延鏈、補鏈”的的重要重要支撐作用支撐作用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也是維護我國供應鏈安全及產業鏈穩定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小企業體量小、抵抗風險能力較弱,面臨外部環境競爭加劇及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現狀,其受到環境變化的沖擊尤為明顯,整體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缺市場等現狀正在制約中小企業自身服務
64、與創新能力的提升、產業規模效益的增長。隨著數字技術和產業實體融合的日趨深入,中小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小企業充分借助我國大而全的產業鏈優勢,運用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應用和服務,合理規劃數字化轉型路徑,找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所屬行業的垂直細分領域做優做精,積極融入產業鏈協同中,發揮好在產業鏈“強鏈、延鏈、補鏈”中的33補充支撐作用。一方面,中小企業通過新型 IT 技術對企業核心業務場景進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有效提高科學分析、決策和響應水平,輸出智能化解決方案,促進供需精準匹配;通過深耕產業鏈垂直細分領域,彌補技術短板、突破技術壟斷,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
65、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中小企業也正積極融入鏈主龍頭企業的數字生態中,利用共性技術平臺開展協同創新,提升數字化水平和價值共創能力。以宇瞳光學為例,其自從 2014 年財務系統開啟了“企業上云”,再到經營分析 BI 上線、EBC 系統上線等,完成了一系列數字化建設,實現了從一家傳統制造型企業逐漸轉型成為數字化企業。生產制造方面也是基于PLM+ERP+MES 打通端到端流程,實現智能制造一體化。實現 10W+成品物料發貨準確度提升 21%,廠內 200+臺設備建立連接,數采效率提升 80%,實現人、機、設備結合,完成自動報工、設備監控、異常反饋、流程管制一體化、智能化管理,實現了企業經營數
66、字化與敏捷決策。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充分發揮其在增強產業鏈可控能力中的中堅作用,通過形成產業矩陣、供應網絡來彌補單一中小企業“單打獨斗”的劣勢,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和大型企業配套需求,加快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做強長板優勢,補齊短板弱項,發揮節點保障作用,實現全鏈條企業融通發展,加強企業間的資源共享協同,為提升產業鏈可控可靠提供有力支撐。以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34巨人”企業中密控股為例,依托于公司的數字化戰略與數字化轉型,借助數字化平臺,建立起統一的集團數據中心,對集團的基礎資料控 制 策 略 進 行 規 范,集 團 化 管 控 體 系 與 生 產 協 同 體 系 的PLM+ERP+MES 一
67、體化平臺實現了規范的流程和統一的核算,規避了疏漏和提高了準確性,保證了業務的連續性。在 2021 年實現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2.4%,凈利潤同比增長 36.3%的優異成績,加速實現了中密商業模式從“賣產品”向“賣服務”的戰略轉型。四、行業實踐案例制造:中興通訊制造:中興通訊-基于數字化驅動的柔性智能工廠創新實踐基于數字化驅動的柔性智能工廠創新實踐1、轉型需求、轉型需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通訊”)成立于 1985年,是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全球電信運營商、政企客戶及個人消費者提供創新的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業務覆蓋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 1/4 以上
68、人口,致力于實現“讓溝通與信任無處不在”的美好未來。當前,制造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生產人員短缺、客戶需求定制化、競爭加劇等諸多挑戰。隨著自動化、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都將智能制造作為制造變革的主攻方向。中興通訊在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工廠建設過程中,也面臨著電子制造行業通用的問題:35 自動化程度不高,作業精密化、大部分工位依賴人工作業,生產效率低,質量不穩定。產品更新換代快,需要設備具備強大的兼容能力,并能快速實施升級改造??蛻粜枨蠖ㄖ苹?,機型種類多,需要頻繁換線,換線時間影響生產效率。數字化程度較低,無法實時獲取有效的數據,并將異常信息自動推送給相應的人員。工作協同
69、效率低,很多是線下溝通或者依賴孤立的系統,缺少統一的數字化工具和平臺。中興通訊針對上述痛難點問題,持續深耕“數字化”與“柔性化”融合的智造解決方案創新實踐,不斷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積極探索創新技術應用與成果轉化,打造基于數字化驅動的柔性智能工廠,提升生產效率與柔性。2、轉型實踐、轉型實踐2.12.1 轉型方案轉型方案整體描述整體描述中興通訊依靠自身 5G、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與制造技術沉淀,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以極致場景驅動,不斷豐富創新技術應用,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基于數字化驅動的柔性智能工廠,樹立高端制造品牌,構建技術領先、成本領先、質量優異的核心競爭力
70、,逐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綠36色化,節能減排,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在頂層設計方面,中興通訊拉通智能運營、智能研發、智能供應,通過 IoT 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裝備智聯化、制造數字化與運營智能化,讓設備、系統、數據上云,并建立“數據+算法”驅動的生產數字孿生,實時感知態勢智能決策,同時應用技術手段節能減排,實現綠色可持續性發展。在技術方案方面,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廣泛應用機器人、機器視覺、AGV+X 等技術,建成一系列自動化生產線、立體倉庫與自動化物流輸送系統,提升生產效率與作業質量;通過 IoT 技術實現工廠全連接與數據上云,利用大數據、AI、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生產運營可視與輔助決策,創新建
71、設柔性化智能工廠。中興通訊柔性化智能工廠全流程技術方案2.22.2 轉型方案轉型方案特點描述特點描述在柔性化智能工廠建設過程中,中興聚焦“柔性智造”與“數字化運營”,總結提煉出了多個創新的生產理念與模式。同時,本37方案技術成果已在中興通訊 5G 基站智能工廠、SSP 智能工廠成熟應用,并向中興通訊五大制造基地批量復制推廣。(1)“拉鏈式”換線的柔性生產模式創新提出“拉鏈式”換線的柔性生產模式,采用“數字化驅動+模塊化設計”的總體思路,組合應用“機器人+快換夾具+AI 視覺識別+RFID 數據采集”等技術,打造高度柔性的自動化生產線。采用 IoT 技術,實現各生產要素的智聯接入與實時數據采集;
72、通過系統集成與智能控制,自動更換機器人執行程序、工裝夾具與工藝參數等,實現多機型的兼容生產與快速換線;通過“數據+AI算法”驅動的車間數字孿生系統,精準匹配資源與生產調度,拉通原材料供給與各工序的生產執行,實現全流程柔性化生產與“拉鏈式”換線?!皵底只?模塊化”的柔性自動化設計思路與“拉鏈式”換線模式也孵化了諸多場景化解決方案,從單點、線體到車間在各個基地進行復制推廣,極大地提升制造能力與生產效率。(2)“高鐵-公交-的士”智能物流模式業內首創“高鐵-公交-的士”智能物流模式,集成業內首個樓頂穿梭車輸送系統、業內首款 5G 云化 AGV、多類型自動化立體倉、智能揀選系統等設備,融合應用機器視覺
73、、5G+MEC+AI 云調度、5G+AGV+X 等技術,孵化場景化解決方案。通過多系統協同調度與場景解決方案的組合應用,打造通用化、38模塊化的全場景柔性物流系統,滿足電子制造行業復雜多樣的差異化物流場景需求?!案哞F-公交-的士”智能物流模式(3)“消紅點”數字化閉環管理模式綜合應用 5G、IoT 等技術手段,實現工廠內物料、設備、人員、環境等各類生產要素的全連接;通過大數據采集,實現生產過程、設備狀態、環境數據等的實時監測;通過各系統間的數據交互與智能調度,實現供應鏈端到端的信息拉通與可視可控;集成應用 AI、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技術,建設可視、可感知、可調節的供應鏈智能運營中心?;?/p>
74、“數據+算法”驅動的優化與決策模型,實現業務智能監測、異常預警、多系統聯動與調度等;采用“消紅點”數字化閉環管理模式,異常工單自動創建派發到人,快速解決問題并閉環跟蹤,實現從“人找事”向“事找人”的運營管理模式轉變,提升供應鏈運營管理效率 15%。同時基于數字化驅動的能源管控,有效降低公司碳排放,2022 年節省能耗成本約 1000 萬元。39供應鏈端到端智能運營管理平臺架構3、轉型成效、轉型成效(1)經濟效益中興通訊以數字化驅動建設柔性智能工廠,在傳統智能工廠建設的基礎上,融入了數字化、柔性化的設計理念,在省人提效的同時滿足快速迭代、定制化的需求,極大提升了智能工廠的柔性與可持續能力。以高端
75、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目標建設的 5G 基站智能工廠,人均產出提升 111%,生產周期降低 35.5%,同時兼容 300+機型共線生產,換線效率提升 95%,極大提升智能工廠的柔性。依托 5G 基站智能工廠的成功實踐,孵化一系列的創新解決方案,并向其他基地進行復制推廣,同比 2021 年中興通訊生產效率提升14%,生產用電下降 7.13%,支撐制造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尤其建設了 SSP 智能工廠,人均產出提升 125%,再創行業新標桿。(2)社會效益40中興通訊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態度,將自身創新模式理念與技術成果向行業積極賦能。通過自身實踐,給同行及客戶以啟發,引導幫助其轉型升級,標桿工廠
76、投產以來共接待 13000+人次的行業交流與經驗分享。同時也孵化出一系列創新模式與應用成果,如“拉鏈式”換線柔性生產模式、“高鐵-公交-的士”智能物流模式、“消紅點”數字化閉環管理模式等,獲得了國內外多項榮譽。為行業提供“一企一策”的咨詢診斷服務,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ぃ河癫耨R石油化工:玉柴馬石油-數字化轉型,重塑核心競爭力數字化轉型,重塑核心競爭力1、轉型需求、轉型需求廣西北海玉柴馬石油高級潤滑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柴馬石油)是玉柴集團與馬石油集團于 2013 年 5 月成立的合資公司,致力打造高端潤滑油品牌,滿足客戶全面潤滑需求,2021 年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在潤滑油的整
77、體行業趨勢為更長換油里程、燃油經濟性、低排放的背景下,為適應行業發展,企業必須有一套完善的數字化系統來承載業務流程。原有的 MAS 系統平臺技術框架基于 Oracle 公司的jvl 控件及 lwap 框架,其原廠已經停止更新及后期服務,已不能滿足移動數字化時代的商業模式變革、業務創新的需要:供:供應商采購聯動性不強,采購計劃不夠精準。41產:業務系統與 DCS 系統分離、生產排程困難、計劃協同不足。銷:經銷商對賬困難、可用庫存信息滯后,計劃準確率低。人:績效管理缺乏有效系統及即時數據支撐。財:項目管理及成本核算準確性及時性不夠。阿米巴經營核算等功能亟需改善。物:生產配品配件庫存不能即時反映。2
78、、轉型實踐、轉型實踐2.12.1 轉型方案轉型方案整體描述整體描述目前,玉柴馬石油通過各項經營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業務協同,賦能企業內部員工,優化流程,減輕員工填寫紙質單據或系統繁瑣操作的工作壓力。玉柴馬石油通過產供銷一體化、全渠道數字營銷一體化、業財稅一體化、管控一體化等各項經營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業務協同。1.產供銷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采購計劃、生產計劃、儲備計劃三大計劃協同,打通產供銷三大業務環節。一方面,企業通過生產執行等異構管理系統與 ERP的銜接,實現現場管理與后臺管理集成,保持“質量優勢”,形成“成本優勢”創造“品種優勢”;另一方面,通過決策分析系統提供全面的監控與決策數據,企業建設統
79、一的呈現平臺,推進科學決策和風險控制。2.全渠道數字營銷一體化解決方案42全渠道營銷平臺幫助玉柴馬石油打通多層級分銷渠道和終端零售渠道,實現 B2B 業務端到端一體化,以適應玉柴馬石油的營銷模式多樣,并隨著市場變化和戰略調整改變的特點。統一的系統與順暢的流程助力營銷政策精準落地,減少了因多系統導致的重復錄入單據工作,降低因多次錄單產生的數據錯誤風險,減少了人工核對信用和促銷價格是否正確的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公司與多級分銷渠道、終端零售商之間的工作效率。全渠道一體化解決方案示意圖3.業財稅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業財融合,提高財務數據及時、準確性并可追溯,為企業經營決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撐;將財務人員從繁雜
80、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助力財務人員轉型,由核算會計轉變為業務人員的合作伙伴,提供高價值服務,實現價值創造。結合云之家手機輕應用,移動報銷、移動審批,提高效率。4.管控一體化解決方案43將集中的 ERP 系統作為整合手段之一,推行各板塊經營管理制度和流程規范化,實現各板塊產業鏈上下游業務流程的規范協同;建設集中統一的移動辦公協同與數據集成平臺,增強企業之間、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整合和協作能力,升級為“效率型”和“服務型”管理。玉柴馬石油的整體方案框架管控一體化解決方案示意圖442.22.2 轉型方案轉型方案特點描述特點描述解決方案背后平臺是基礎,數字為動力。數字化時代不僅僅需要標準化管理,企業更
81、需要高速迭代、高度匹配業務動態式發展需要的數字化平臺支撐,對外打通上下游各環節,對內打通各個業務部門,需要敏捷的前臺、服務自動化的中臺、及時智能的后臺。傳統 ERP 是資源管理導向,主要解決過去管理所需要的流程標準化,落地規范化的制度與方法。數字化時代,企業管理不再只側重資源或計劃,而是關注企業業務能力,當前系統著眼于“輕應用”和“輕分析”。輕應用:前臺業務操作、業務審批、任務通知、全員報銷、數據監控、數據分析報表等在手機移動端方便操作查詢,隨時隨地業務處理,及時方便,打通與客戶溝通渠道。輕分析:實現了一些主要的數據統計、展示、分析的功能,業務數據直接取數,配置簡單。減少從前從各種單據或報表導
82、數據編輯整理的工作量。同時,當前系統業務操作查詢靈活,根據每個用戶個性化需求配置自己的查詢方案,并且可以單據上下游追溯,釋放大量工作量。成本核算中費用分攤標準可以靈活設置,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精細度和準確性。全渠道營銷賦能外部渠道經銷商與企業緊密連接,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溝通成本,提高溝通效率及信息準確性。453、轉型成效、轉型成效玉柴馬石油潤滑油公司目前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快速發展期,通過持續提升企業業務能力,開拓市場,連接渠道,賦能終端,提升顧客服務能力,增強企業戰斗力,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未來更好地做好市場,服務客戶??偟膩碚f,本次數字化轉型,通過集團管理、業財稅一體、產供銷一體(CRM+BB
83、C+SCM+MES),實現了財務自動化 88%,財務報表周期縮短 50%,訂單周期縮短 30%,平均節省人工時間成本 28 個工作日?!坝癫耨R石油成功實現了涵蓋四家公司的業財稅產供銷一體化管理,為公司的經營管理帶來了顯著改善。發票云應用有效減輕了財務的工作量,跨組織結算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公司間業務結算效率,計劃成本模型、實際成本多維度核算提升了公司精細化管理,VMI 及 MRP 模塊實現了原材料庫存的雙零及訂單生產采購計劃的準確率?!庇癫耨R石油生產計劃部主任楊先生表示。原來報銷(報銷較嚴格,每張查閱真假,每天排隊報銷,報銷效率很低),現在效率很高,過去發票云(拍照、掃一掃)需要 1-2個月時間而
84、現在報銷只需要 3 天。依托玉柴,走向市場,領跑行業。玉柴馬石油潤滑油,依托“玉柴機器”持續增長的市場保有量和行業影響力夯實了玉柴馬石油潤滑油的發展基礎,機油一體的高品質保障得到了市場及消費者的一致認可。46能源:山東能源集團能源:山東能源集團-協同采購平臺助力實現數字化采購,協同采購平臺助力實現數字化采購,打造智慧化工廠打造智慧化工廠1、轉型需求、轉型需求山東能源集團是山東省委、省政府于 2020 年 7 月聯合重組原兗礦集團、原山東能源集團,組建成立的大型能源企業集團,2022 年世界 500 強位列第 69 位。集團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
85、“公司治理示范企業”。為響應國家層面“數字中國”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要求,集團提出打造全球一流礦業集團和綠色能源服務商,建設數字山能、智能山能、智慧山能的戰略規劃,加快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構建集中統一的智慧運營管控、數據增值服務、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在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前,集團采購領域存在以下 6 個方面的轉型需求:一是集團采購業務管控需求:集團采購業務存在降低采購成本、提升采購效率的需求,同時采購業務合規管控面臨比較大的挑戰,需要實現陽光采購、業務透明;二是預算管理和預算執行不準確:采購預算管控不到位,采購過程中無法有效地進行預算管理和控制,實際采購金額與采購預算偏差較大。三是
86、需求計劃缺乏統一管理:缺乏統一的需求計劃收集流程和系統,導致需求計劃提47報不及時、不準確,需求審核及匯總效率低,采購人員無法及時響應需求。四是采購執行效率低:尋源范圍和尋源渠道有限,無法找到優質供應商;采購執行流程長、操作復雜、協同效率低。五是供應商協同體驗差:供應商合作注冊流程復雜,效率低;尋源、合同、訂單、履約、結算等環節不能在線協同;結算付款流程復雜,周期長,供應商體驗較差。六是技術架構升級訴求:采購系統不統一,存在多個系統入口;系統架構陳舊,不易擴展,無法滿足業務發展要求;系統之間缺乏統一集成,存在數據孤島,無法進行全局數據分析和應用。2、轉型實踐、轉型實踐2.12.1 轉型方案轉型
87、方案整體描述整體描述山東能源數字化采購平臺打通需求計劃、供應商管理、采購執行三大業務鏈路,實現需求工廠、供應站、物資供應中心和融資租賃公司四類業務主體的全流程在線協同,從系統操作、管理控制、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等方面實現了采購業務的全面數字化提升。山東能源集團數字化采購平臺業務設計思路481、優化采購業務流程山東能源集團數字化采購平臺,實現了需求計劃、采購尋源、采購執行、對賬結算等核心業務流程的優化升級,構建了在能源行業具有標桿效應的企業級采購平臺。2、建立供應商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體系平臺建立了供應商連接、注冊準入、資質認證、業務協同、績效考核、績效改進、資料沉淀和優勝劣汰八個供應商管理環節,實
88、現了供應商全生命周期管理。3、實現全流程在線協同平臺實現了供應商注冊準入、采購尋源、招標報價、合同簽訂、訂單履約、質檢驗收、對賬結算、績效評價等環節的全流程在線協同。集團用戶和供應商通過平臺實現高效率的業務協同處理,大大提升采購業務的執行效率和執行效果。4、實現全鏈路預警,效率可視化平臺為山東能源集團提供了全鏈路業務預警和效率可視化功能,遴選核心工作節點,提供時效規則、預警規則配置,滿足多樣性節點時效控制管理要求。49山東能源集團數字化采購平臺系統架構2.22.2 轉型方案轉型方案特點描述特點描述山東能源集團數字化采購平臺采用了易擴展、可配置、彈性伸縮的中臺技術架構進行平臺設計。在山東能源集團
89、統一的 IaaS 資源上,構建采購數字化中臺能力,通過中臺能力的服務和流程配置,可以靈活快速地進行業務功能的實現。平臺的集成設計實現了數字化采購平臺與 ERP、主數據、合同管理、招投標、文檔管理、工作流和企業門戶等系統的無縫集成,保障采購全鏈路的業務和數據打通,消除業務斷流和數據孤島。平臺的部署架構設計采用了容器化的部署方案,利用 PaaS 平臺的應用服務和資源管理能力,可以實現平臺的一鍵部署和快速發布。同時,可根據業務量變化進行計算資源的動態管理和分配,大大提升硬件資源的利用率。3、轉型成效、轉型成效山東能源集團數字化采購平臺通過一個平臺、兩個模式、三個50全面和四個提升,實現了采購數字化的
90、成功轉型,取得良好的實施成效。山東能源集團數字化采購平臺實施成效一個平臺:整合全集團采購業務山東能源數字化采購平臺整合了煤業、電廠、重工、化工、輕合金等各業務板塊采購業務,建立了集團級的采購業務統一管控體系,在集團層面共享供應商資源,最大限度發揮集采協同優勢,更好支持創新業務發展。兩個模式:讓采購業務自主提效與傳統采購模式不同,數字化采購平臺支持協同采購和商城采購兩個業務模式。協同采購模式,通過采購鏈路的規范化管理,建立采供雙方之間的在線協同鏈路。商城采購模式將選擇權下放給需求部門,提供更快捷、自主的操作,提供互聯網化的消費體驗。三個全面:全流程、全場景、全業態數字化管理數字化采購平臺實現了山
91、東能源采購業務全流程、全場景、全業態的數字化。在流程處理上,實現從尋源到合同、從訂單到付款的采購業務核心流程全鏈路閉環處理。在場景覆蓋上,支持供應商管理、招投標、合同管理、采購履約、對賬結算等業務場景全面數51字化。在業態管理上,實現了用一個平臺支撐集團下屬各業態的全量采購業務。四個提升:全面提升采購管理水平數字化采購平臺作為企業級管理平臺,以全新的連接方式、電商式的交互體驗、中臺化的信息架構,有效整合了山東能源各板塊的采購業務,提升采購業務集中管控水平、提升采購業務運營主動性、提升采購協同效率、提升業務創新的系統響應能力。五、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的發展愿景政府:完善現有政策,優化資源
92、配置政府:完善現有政策,優化資源配置在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的過程中,政府的政策引領和支持力度至關重要。近幾年,我國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支持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關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及韌性,但仍存在數字化轉型程度低、中小企業轉型難度大等問題。因此,仍需要從政策引導、資源配置等方面,營造企業供應鏈轉型的良好環境。政府部門在深化落實現有產業鏈供應鏈政策的基礎上,一是持續優化完善政策細節,推進重點企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鼓勵與引導鏈主企業的發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可控能力;二是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統籌布局政府和市場協同,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協作創新,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三是建設一
93、批新型共性技術創新平臺,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奠定供應鏈轉型及產業鏈升級的基石。52轉型者:堅定轉型決心,積極參與產業鏈建設轉型者:堅定轉型決心,積極參與產業鏈建設企業的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是包含“高效轉型落地、數據驅動運營、業務融合創新、產業生態連接”的多維度轉型,是需要企業精心規劃、逐步推進、不斷探索的旅程??傮w來看,轉型企業需要在統一共識、完善實踐、參與產業鏈建設三方面推進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面向轉型,企業一是要統一共識,堅定轉型決心。明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意義,形成清晰的轉型愿景及目標,讓數字化供應鏈融入公司的發展戰略中。二是對標最佳實踐,完善
94、自身轉型。企業應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找準行業內定位,對標最佳實踐,強化頂層設計,推進業技融合,深化轉型。三是企業應根據自身定位積極參與產業鏈建設。龍頭企業發揮“鏈主”的領軍和生態整合作用,向上下游企業開放技術、設備共享,提供平臺服務,帶動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建設;中小微企業緊跟“鏈主”企業步伐,抓住平臺資源,參與上鏈補鏈,融入價值鏈,補齊自身短板,與“鏈主”企業共建產業鏈新型生態。賦能者:投資賦能者:投資 IT 技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技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隨著轉型進入深水區,用戶對產品服務商的要求已從基礎的產品能力向“產品+服務”轉變,這要求服務商需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技術研究及應用,并結
95、合行業企業個性化特定需求和特征,強化產品的行業特征,為企業提供包括“咨詢規劃、落地實施、運營運維”在內的全生命周期服務。53一是加強數字技術投資與創新,信息技術是企業供應鏈轉型和產業鏈安全建設的關鍵要素和重要手段,IT 服務商應以提供更多業務板塊、觸達更多使用場景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對數字技術的投資與創新,并強化新型數字技術在產品解決方案中的落地及應用。二是強化產品行業屬性與應用,針對不同行業企業、應用場景和個性化需求,產品服務商將數字技術恰當地應用到服務和方案中,打造模塊化、組件化、靈活便捷、適配多業務場景的開發能力,持續研發真正賦能企業轉型的新產品,適應企業快速發展和業務布局的需要;三是構建
96、全流程閉環的服務體系,業務服務商應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打造功能更完備、性能更優越的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轉型方法論研究,并構建閉環的服務運營體系。面向轉型這一系統工程,要幫助更好的明確轉型愿景及目標、完善轉型規劃、路徑及舉措,提供包括業務咨詢、系統設計、軟件開發、硬件采購、系統集成、運營維護在內的全生命周期轉型服務。研究機構:強化標準引領,完善咨詢服務體系研究機構:強化標準引領,完善咨詢服務體系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組織應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的“牽線搭橋”平臺作用,面對轉型企業和新 IT 賦能者,強化標準引領,完善咨詢服務體系,發揮產業平臺作用,推動各行業企業供應鏈數字化
97、轉型。一是強化標準引領。研究機構應充分發揮第三方智庫的作用,面對持續創新的新 IT 技術和不斷豐富的應用場景,聯合行業專家、54龍頭企業,不斷健全針對轉型者和賦能者的供應鏈標準評價體系,評估轉型者的價值成效和賦能者的產品能力,為相關企業提供標準參考,以便進一步改進完善業務。二是完善咨詢服務體系。第三方研究機構可聯合新 IT 賦能者,以轉型企業的需求為核心,從頂層規劃出發,強化轉型企業對數字化供應鏈的認知,深化企業轉型思維,助力企業搭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框架。三是發揮產業平臺作用,通過論壇、講座、培訓等多種組織方式,搭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交流的平臺,為參與企業提供更多信息;同時可借助交流平臺廣泛宣傳標桿企業的典型成功案例,為各行各業企業提供參考。55附錄第四章行業實踐案例均來自中國信通院-企業數字化發展共建共享平臺(EDCC)-供應鏈/產業鏈伙伴推進計劃 所發布的數字化供應鏈標桿案例匯編(2023),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下載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