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動力電池碳足跡及低碳循環發展白皮書(5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動力電池碳足跡及低碳循環發展白皮書(56頁).pdf(5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知識合作伙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GDI for SDG系列報告2023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動力電池碳足跡及低碳循環發展白皮書鳴謝在該項研究開展的過程中,多家企業為報告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先進案例。項目組感謝以下企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 P寶馬集團 P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PP 代表截至2023年10月31日,該企業為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成員。SBTi 代表截至2023年10月31日,該企業的科學碳目標已獲批。1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GDI for SDG)試點項目報告知識合作伙伴遠景能源、遠景智能、遠
2、景動力參編機構(排名不分先后)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中國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創新技術委員會)環球零碳2目錄企業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17 項目標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背景介紹1.1 新能源汽車增長帶動動力電池產量激增1.2 政策及市場雙輪驅動,電池碳足跡正逐漸成為全球貿易的焦點之一1.3 電池回收關注度日漸高漲1.4 研究目的及意義58910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2.1 電池性能比較2.2 工藝流程2.3 電池各部件質量占比1213143.1 全生命
3、周期評價方法介紹3.2 電池生命周期階段介紹3.3 全生命周期評估界限與范圍3.4 數據來源16182021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4.1 電池包碳足跡分析 4.1.1 不同技術類型電池包跨期碳足跡比較 4.1.2 不同技術類型電池包跨生命周期階段碳足跡比較4.2 電池電芯碳排熱點分析 4.2.1 正極 4.2.2 負極232324262628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5.1 能源結構5.2 電池設計及包裝5.3 技術路徑5.4 電池回收 5.4.1 回收方法及流程 5.4.2 回收方式碳排放評價 5.4.3 企業回收行動5.5 企業案例3132343535394044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6.1 總結
4、6.2 建議4748總結與建議7.1 新能源汽車碳中和發展目標明確,動力電池碳足跡管理與碳減排是當前關鍵任務之一7.2 政府和企業亟需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相關核算標準、方法論等跨國互認也是未來趨勢7.3 跨國頭部企業挑戰與機遇并存,新型商業合作新模式或隨之出現505052發展形勢與展望3企業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當前,地緣政治沖突頻現,不確定性持續上升,聯合國呼吁各國以氣候等迫在眉睫的全球性問題為突破口,加強國際合作(聯合國事務,2021)。在此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21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為推動國際社會形成合力,破解發展
5、赤字難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全球發展倡議就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數字時代互聯互通等八大重點領域提出合作設想和方案(中國外交部,2022)。100多個來自歐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和非洲聯盟的國家表示支持全球發展倡議,五大洲50多個國家加入了“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中國外交部,2022)。全球發展倡議得到了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以及包括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等在內的聯合國機構的支持(中國外交部,2022)。聯合國秘書長古
6、特雷斯在于2022年5月9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高級別視頻會議上發表視頻致辭時說:“我們正快速接近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進程的中間點,但卻遭遇挫折,我們必須也能夠做得更好?!彼J為,圍繞全球發展倡議開展的討論可以帶來顯著變化,促進各國在發展領域取得進展。中國政府將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舉措包括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等(中國外交部,2022)。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是全球發展倡議八大重點領域之一,直接影響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如糧食安全和住房安全等。在全球開展跨部門跨行業氣候合作有助于大力推動構建更美好
7、的社會。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于2022年6月在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領導人峰會期間面向全球官方發布了中國戰略,確定了七大重點工作領域,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縮小不平等、促進體面勞動、集體行動反對腐敗、支持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中非企業可持續發展合作加強“南南合作”、依托“全球發展倡議”促進商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伙伴關系。與此同時,中國戰略確定的多項舉措將更好、更快地幫助中國企業在實現零碳、公正轉型、可持續供應鏈等諸多方面形成積極的集體影響力,從而加速推動巴黎協定和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在中國和全球的落實。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于2022年發起“企業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
8、可持續發展目標”(GDI for SDG)試點項目,旨在通過搭建跨部門合作伙伴關系,采取全價值鏈思維,促成不同行業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以及資源和能力整合,探索和落地在環境氣候和財務兩個維度均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從項目落地、思想引領、活動對話等多個維度,加速探索、實踐和推廣涵蓋零碳轉型、減塑行動、循環經濟、海洋生態、產業創新等全球性議題的解決方案。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平行論壇上,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正式發起GDI for SDG一期試點項目,旨在“攜手緩解海洋塑料污染,團結助力低碳經濟轉型”,并從循環塑料的跨行業商業再利用和社會全域回收體
9、系兩個方向同時推進。13家創始成員包括:3M、阿里巴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廈門航空、達能、榮耀、聯想、美寶國際、諾維信、百事、康師傅控股、陶朗和國際竹藤組織。隨后,安踏、太平洋財險等企業也相繼加入。GDI for SDG一期試點項目將持續向多領域、多區域深入推進,務實落地更多的基于創新的跨行業合作成果落地。2023年8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啟動GDI for SDG二期試點項目,攜手企業、政府、智庫等在內的多相關方推動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經濟發展,并于9月14日在中國遼寧省沈陽市召開首次項目研討會。在應對氣候危機的進程中,交通運輸部門是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來源之一。值得欣慰的是,電動汽車產業在全球
10、范圍內蓬勃發展,并被視為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問題的重要方案之一。就全球范圍而言,電動汽車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等主要市場起步較早,發展迅猛,這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廣泛地采用電動汽車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案例參考。同時,電動汽車行業將在新興市場釋放更大的發展潛力,這將不僅僅體現在環境和氣候層面,還涵蓋經濟與社會維度,比如:提供更多的新型就業機會、激發傳統產業創新、加速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等等。由此可見,電動汽車行業的綠色、低碳及韌性發展對于加速推動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十分重要。該白皮書報告將聚焦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全價值鏈上的多重利益相關方以及其行動實踐,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對動力電池的回收
11、、再利用和處置進行分析研究,并通過企業案例為企業和相關方提供實踐參考,從而推動低碳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企業通過踐行全球發展倡議,以務實行動為導向,創新為驅動力,攜手推動氣候行動和綠色發展,并為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加速實現作出積極貢獻。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組織,將持續團結全球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動員更多的不同行業企業參與GDI for SDG項目中來,積極推動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背景介紹45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1.1新能源汽車增長帶動動力電池產量激增交通運輸是全球空氣
12、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交通運輸使用的能源91%來自石化產品,其消耗產生尾氣污染,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CO2)排放。2021年交通運輸產生的CO2增長至77億噸,約占全球CO2排放總量的21%1。交通運輸部門脫碳,對于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溫控目標十分重要。通過大力推廣電能驅動的電動汽車,替代傳統內燃機為驅動的燃油車可有效減少交通運輸產生的CO2排放。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世界各國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各國正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以迅速推動交通系統向清潔交通系統轉變。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總數達到2600萬輛,與2021年相比增長了6
13、0%2(見圖1)。歐洲新能源車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的數據,2020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137.4萬輛,同比增長117%。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量居于國際領先地位,自2015年起保有量保持全球第一,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131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10%3。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百萬輛)來源:IEA4(圖1)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3020100中國 歐洲 美國 其他1“Transport”(Paris:IEA,2022),https:/www.iea.or
14、g/re-ports/transport.Roland Irle,“Global EV Sales for 2022,”accessed March 2,2023,https:/www.ev- 經濟參考報,“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同比增長近七成,”n.d.,http:/ EV Outlook 2023”(IEA,n.d.),https:/iea.blob.core.win- Demand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Worldwide from 2020 to 2050,”accessed December 12,2022,https:/ “GGII:
15、2022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超650GWh,”accessed March 2,2023,https:/www.gg- 智研咨詢-產業研究,“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現狀分析:裝車量走高,未來面臨較大退役規模,”April 19,2022,https:/ Mordor Intelligence 的報告,2022年歐洲動力電池市場的裝機量為233.4GWh,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438.4GWh,其中LFP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高循環壽命而受到歐洲汽車制造商的青睞,而NCM則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穩定性而受到歡迎。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40160180
16、200120100806040200電池裝車量GWh6.319.9833.122.240.520.238.924.474.379.8110.4183.81516.33LFP電池NCM電池LFP和NCM電池裝車量(GWh)8(圖3)俞立嚴:“性能提升拉動裝車量 LFP電池跑贏NCM電池,”上海證券報,August 20,2022.8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780.2%38.9%60.9%LFP電池NCM電池其他來源: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1.2政策及市場雙輪驅動,電池碳足跡正逐漸成為全球貿易的焦點之一盡
17、管電動汽車在行駛階段產生的直接排放量幾乎為零,但其主要動力來源電池,在其生產和制造過程伴隨著大量能源消耗,加之動力電池生產和使用的快速增長帶來了資源短缺和能源消耗的問題,也會導致顯著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環境影響,所以需要格外關注電池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碳排放。生命周期評價(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從定量和定性兩方面分析不同產品生命周期過程對環境影響的方法,綜合評定產品生命周期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水資源消耗、能源消耗等方面對環境的影響。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和國際社會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關注,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正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關注的焦點。一些國家正在逐步
18、將產品生命周期評估和碳足跡納入國際綠色貿易的必要考慮因素。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CFP)是LCA中環境影響評價的一種,是衡量某產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歐盟針對出口到歐盟的汽車電池制定碳足跡限值法規。2022年12月9日,歐盟委員會同意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發布新電池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提案(COM 2020/798 final),并于2023年1月18日達成三方最終協議,8月17日,正式生效,該法案貫穿電池從原材料、制造、消費到回收成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要求,容量超過2kWh的可充電工業電池、輕型運
19、輸工具電池、電動汽車電池、汽車SLI電池和便攜式電池,必須提供碳足跡聲明和標簽,以及電池數字護照,以披露包括容量、性能、用途、化學成分、可回收內容物等信息。法案要求2025年2月,在歐盟成員國上市或投入使用的電動汽車電池必須提供碳足跡聲明,2026年8月起必須標識碳足跡性能等級標簽,2028年2月,歐盟會對電動汽車電池設定最大排放閾值。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2022中國各類動力電池累計產量占比9綠色貿易限制加大了世界各國動力電池產業對于出口產品碳足跡的關注。做好產品碳足跡核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進而降低
20、產品碳足跡,不僅是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對企業出口的緊迫要求,也會是企業增強其產品競爭力、獲得更多下游買家及消費者青睞的必要手段。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1.3電池回收關注度日漸高漲電池回收被認為是減少與電池生產相關環境影響的最佳方法,它可能會降低約50%的材料生產能源需求,全面降低對環境的污染9。退役動力電池資源價值豐富,從資源利用的角度,高效回收利用這些金屬資源,能夠降低和緩解對礦產資源過度開采和進口的依賴,減少對于鋰(Li)、鎳(Ni)、鈷(Co)等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能夠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
21、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大幅削減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總量10。另一方面,廢電池中的重金屬和化學物質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滲入地下導致水污染和生態系統破壞,同時還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整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潛力巨大。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通常只有5至8年,電池組的持續使用造成電動汽車續航能力銳減,大量老舊動力電池將很快面臨退役,尤其是早期電動汽車使用的低鎳(95%)回收?,F階段利用火法-濕法聯合回收技術回收有價金屬。優美科(Umicore)公司P所采用的ValEas工藝,針對NCM電池回收,該工藝主要將火法回收技術的產物進一步采用濕法提純,盡管回收過程中不
22、可避免的產生新“三廢”,但該方法對反應對象的要求較低,又可以減少浪費金屬元素29。2.火法冶金電池拆解粉碎分離提純高溫冶煉火法冶金流程圖(圖 22)26 https:/www.Gem.Com.Cn/Gb/Index.html2728 Guannan Qian et al.,“Value-Creating Upcycling of Retire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athodes,”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3,no.2(2022):100741.29 https:/www.Umicore.Cn/Zh-s/39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
23、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提高電池的回收率,能夠有效降低電池生產帶來的碳排放。使用回收技術、再生材料可以不同程度地減少動力電池生產階段的污染物排放,可以使鋰離子電池生產階段的碳排放下降。本報告針對容量為74kWh,包含188個電芯的NCM811電池包,量化火法冶金、濕法冶金和直接物理回收碳排放情況,由于火法-濕法聯合回收技術數據缺失,未包含在內。在回收階段,負碳排放表明對電池總碳排放產生了改善效果,絕對值越大則對生產階段環境影響的減少越顯著。不同的回收技術對電池在生產階段的環境影響消減程度各有不同。事實上,梯次利用技術產生的再
24、生產品,如電池包,代替了整個電池生命周期從原料開采、電池材料制造、電芯生產到電池系統生產的過程,對于電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抵消最大,綜合表現最好。一般跳過梯次利用階段,直接比較火法、濕法等相關回收方式的碳排放(圖23)。在剩余的幾種回收技術中,火法回收過程的碳排放量最高,為5.11kgCO2-eq/kWh。通?;鸱ɑ厥帐褂脺囟瘸^1000的高溫冶煉,碳排放來自冶金過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會產生許多直接和間接的碳排放。此外,負極中的石墨無法通過火法回收,石墨在高溫環境下熱解會產生碳排放。盡管火法冶金需消耗化石能源,碳排放大于濕法回收,但在整體對環境影響方面是優于濕法冶金的30。一般火法回收不太徹底
25、,回收的價值產出不高,電池企業多采用火法、濕法聯合回收方式。濕法冶金碳排放量為2.9kgCO2-eq/kWh,比火法降低47.6%。與火法冶金相比,濕法冶金僅需要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多步化學處理,沒有火法高溫處理的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過程,陽極中的石墨不會轉化為二氧化碳增加碳排放。濕法冶金雖然可以實現閉環循環利用,但通常包括10多個主要步驟,會產生相當數量的有毒氣體和廢液?!拔锢矸ā碧寂欧帕繛?.65kgCO2-eq/kWh,比火法回收法降低28.6%。由于物理法回收的產品可以直接用于電池生產的材料,減少了材料再生步驟和二次污染,顯著降低動力電池生產階段的能耗。在對正極材料修復中使用熱處理過程,該過
26、程的能源消耗是主要來源碳排放。5.4.2回收方式碳排放評價不同回收方式碳排放比較(針對NCM811)(圖 23)12010060804020-20-40-600kgCO2-eq/kWh火法回收物理法濕法回收回收碳排原始碳排抵消碳排放數據來源于公開文獻 王琢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潛力及生命周期評價,”2018,https:/doi.org/10.27266/ki.gqhau.2018.000656.3040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對各回收技術碳減排潛力比較,火法冶金對于鋰電池再制造的碳減排潛力相對有
27、限,使用火法回收材料比用原材料生產的電池低4.8%的碳排放;使用濕法冶金回收材料再制造鋰離子電池的碳排放量比使用原材料生產的電池低33.47%,這是因為濕法冶金的碳排放遠低于火法冶金,并且濕法回收率較高。直接物理回收再制造電池具有最高的碳減排潛力,碳排放量比使用原材料生產的電池低51.8%。但物理回收法在技術上還不成熟,還處于小規模試驗階段。綜上,對于鋰電池的回收過程應遵循先梯次利用再回收的原則。盡管相關回收技術也會帶來一定量的碳排放,但使用再生材料會明顯降低電池生產過程的能耗和碳排放,帶來環境效益。未來應在保證電池安全性的同時使用替代材料來降低原材料的應用比例。電池的發展除了努力提高其能量密
28、度的同時,還要注意降低碳排放,以及對電池的回收處理和二次利用。電池制造關鍵金屬可從廢舊電池中回收提取,有效補充資源短缺,從需求端推動回收行業發展。從電池回收的布局來看,除了第三方回收企業,不少電池材料供應商、整車廠等也紛紛布局電池回收。目前,諸多電池回收企業均部署電池梯次利用,在梯次利用后對電池進行拆解,回收電池相關金屬材料。從工藝來看,企業大多選擇濕法,因為濕法的工藝溫度要求不高,可以減少能耗的使用,減少CO2的排放。未來多種工藝將優劣互補,齊頭并進。對于廢舊NCM電池回收來說,大部分企業以濕法+火法為主,節省成本的同時保證了高回收率。對于廢舊LFP電池來說,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有少數幾家
29、已具備回收處理能力(表7)。5.4.3企業回收行動41國內外典型動力電池回收布局及工藝(表7)企業性質 公司 NCM電池回收工藝 磷酸鐵鋰回收工藝格林美p邦普循環贛鋒循環天奇股份華友循環博萃循環p賽德美光華科技華友鈷業寒銳鈷業濕法+火法濕法濕法+火法濕法濕法+火法濕法/濕法+火法濕法+火法濕法電池材料+回收第三方回收來源:公開資料整理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第三方回收公司主要商業模式是將電池拆解之后,回收出原材料再賣給電池廠,其成本主要來源于鋰電池內部材料的價格。/濕法濕法+火法濕法/物理法化學+物理法濕法
30、+火法/第三方回收42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除了第三方回收和布局回收業務的電池材料供應商,整車企業也開始布局動力電池回收。整車企業回收國內外典型車企電池回收布局(圖24)寶馬提煉電池中鎳、鈷、鋰等核心原材料比亞迪布局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新材料技術研發日產回收電池并將其重新用于電動汽車,以此幫助降低電動車生產成本。特斯拉2021年電池材料回收率已達到92%奔馳可回收包括鎳、鈷、鋰及石墨等材料也將動力電池回收業務提升和拓展至全球戰略層面,擴大在全球范圍內的電池回收。目前奔馳在德國已經建設電池回收工廠,回收率將
31、達96。與此同時,奔馳也計劃與中國、美國的相關企業合作,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業務。奔馳P在2018年與鐵塔公司合作,將回收的比亞迪電池用做基站儲能備用。并于2022年4月宣布在浙江臺州成立臺州弗迪電池有限公司,由比亞迪間接全資持股,經營范圍包括電池制造銷售、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新材料技術研發等。比亞迪在其2021年在新的回收系統中,電池材料回收率已達到92,且在已經開啟的電池回收服務中,可以處理不再滿足客戶需求的任何動力電池,而報廢的鋰離子電池可實現100回收利用。2021年,特斯拉共回收1500噸鎳、300噸銅和200噸鈷。2022年3月,特斯拉在中國的公司將新增新能源汽車
32、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服務等納入其經營范圍。特斯拉于2022年5月,宣布與華友循環攜手進行動力電池材料閉環回收與梯次利用,將高比例提煉后的鎳、鈷、鋰原材料100%返回到寶馬自有供應鏈體系,用于生產全新動力電池,以實現動力電池原材料的閉環管理,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此外,上汽集團、吉利P SBTi、大眾汽車P、日產P、本田等車企也在動力電池回收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布局。寶馬集團P43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全球范圍內的電池制造企業也紛紛布局電池回收。其中,遠景動力(AESC)P SBTi不僅提供高安全性
33、、高能量密度、高耐久性和高性價比的動力電池,同時關注電池的生產清潔。除了上游供應鏈,其在美洲、歐洲、日本和中國進行電池回收和再利用,以此形成產業鏈閉環。在和寶馬P的合作中,遠景動力P SBTi將選擇經過認證的礦場的鈷和鋰作為生產新一代電池的原料,并對其進行循環利用,并在回收方面與美國Redwood Material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電池原材料循環利用閉環系統,逐漸提升在原材上的回收利用率。無論是車企、還是電池企業、材料企業、第三方回收企業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簽訂長協訂單等方 式,使產業整合度不斷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更加深入。電池企業回收5.4企業案例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參與企業中的動力電池產業企
34、業已率先采取行動,開展動力電池生產低碳實踐。從上游原材料礦料企業,電池生產制造企業,使用電池的車企到電池回收企業,企業紛紛根據企業實際開展低碳實踐,推動全產業低碳發展。44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作為全球領先的電池科技公司,遠景動力將減排的方法論應用到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通過研發低碳產品、改良生產工藝、推進節能降耗、投資可再生能源、開發回收技術、自研數字化工具、建立零碳產業園等措施,在自身減排的同時帶動和賦能上下游合作伙伴推行減碳實踐。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公司創新電池技術,解決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
35、可利用能量衰減迅速問題。通過優化極片配方、開發低溫型電解液等技術,提高能量使用效率,降低動力電池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在儲能電池研發中,公司注重儲能電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開發出12000次超長壽命儲能電池,使得全生命周期中鋰電池生產過程碳排放減少30%以上。此外,公司開展了準確高效的基線碳盤查,有序推進各項減排項目管理,明確綠證和碳匯投資原則,著力于碳捕捉和碳消除項目,以第三方認證來保證各維度的工作落到實處。公司在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內布局10.5GWh的電池產能,園區內100%使用綠電,并吸引、集聚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同在園區內實現減碳,驅動更大規模的低碳轉型和行業的整體變革?;谥悄芪锫摬僮飨到y的
36、零碳數字認證應用,遠景動力在園區內生產的電芯具備可追蹤溯源、符合各類國際標準、經過權威機構認證的“零碳綠碼”,以應對國際綠色壁壘。截至2022年末,遠景動力與多家核心供應商達成減排的深度合作,通過公司自研電池供應鏈碳足跡平臺,高效、精準地收集供應商數據,精細化計算產品碳足跡并進行數字化供應鏈管理,與此同時助力重點供應商計算產品碳足跡,識別排放熱點并挖掘減排潛力。遠景動力P SBTi攜手重點戰略供應商共同推進綠電使用比例,逐步減少供應鏈碳排放?;跀底只ぞ吆吞脊芾眢w系,遠景動力P SBTi得以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減排目標和供應鏈行動計劃,推進自身產品碳足跡優化的同時,賦能供應商的綠色轉型。在回收方
37、面,公司已與多家公司達成合作,共同打造電池原材料循環利用閉環系統,逐漸提升公司在原材上的回收利用率。2022年,基于全生命周期方法,公司對提供給奔馳P的EAHE2201A型號鋰離子動力電池進行了從原料開采到生產的碳足跡分析,并通過綠電應用和碳匯采購的方式進行抵消,最終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TV南德頒發的認證。2023年,公司儲能電芯以同樣的方式,獲得TV南德頒發的碳中和認證。遠景動力P SBTi立足“資源有限、循環無限”的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全球產業布局綠色工廠,打通了“電池回收資源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包再造”的廢舊動力電池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實現了廢舊動力電池智能化柔性化拆解,開發了退役電池梯次
38、用于成低速車、工程機械、中小儲能電池包等應用場景,實現了電池廢料變成碳酸鋰、鎳鈷電池材料,解決了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的末端處理產業難題和急需的資源稀缺的難題。通過動力電池的循環利用助力產業鏈的減排增效,為產業、城市和企業提供了優秀案例。2022年回收處理動力電池量約占中國10%,多項技術為中國領先,榮獲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格林美P45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寶馬集團P是第一個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組織發起的“1.5控溫目標行動”的德國車企,并制定了2030年全價值鏈單車二氧化碳排放至少減少40%
39、的中期目標。作為公司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二十余年以來,寶馬集團中國致力于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并致力于實現“家在中國”的品牌承諾。寶馬集團中國可持續發展藍圖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對動力電池管理的重點關注,從而減少碳足跡與環境足跡。在寶馬“再生優先”理念的指導下,以“再思考、再減少、再利用、再回收”原則為基礎,公司在中國建立了全面且循環的動力電池生命周期管理生態系統。早在2018年,寶馬集團中國已經開發了一套編碼系統,以確保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2022年,寶馬集團中國與戰略合作伙伴利用的創新合作模式,首次實現國產電動車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退役電池中的關鍵原材料,例如鈷、鎳、鋰等,可以被
40、回收并返回到電池生產供應鏈,用于新的寶馬動力電池生產。與使用原生原材料相比,這一措施可以節約資源并減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對于剩余容量較高的退役電池,寶馬集團中國率先將其梯次利用于沈陽生產基地的叉車中,同時不斷創新并擴展電池梯次利用的應用場景。促進零碳排放的動力電池生產是寶馬集團中國的另一項重點戰略。自2019年起,寶馬集團中國沈陽生產基地,包括動力電池中心,實現了100%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的轉型。此外,公司已經要求現有第五代與未來第六代BMW eDrive系統的所有電池供應商承諾使用100%綠電,以解決上游供應商的范圍三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實現公司的減排承諾。寶馬集團P天齊鋰業P通過打造里找
41、高值化綜合利用產線,實現鋰渣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同時為下游產業帶來低碳、清潔的產品原料。目前公司已開展硅鋁微粉、鉭鈮精礦、高純石膏、沸石加工等鋰渣再利用項目,回收產品應用于建筑、醫療、軍工等行業,打造行業廢棄物回收示范項目。為實現2050年的凈零目標,公司制定短期、長期碳減排路徑。短期內通過可再生能源使用和能效提升實現碳減排,2022年公司已在多個基地開展淘汰高能耗設備、低能耗工藝推廣、電器節能改造等能效提升項目;長期路徑以研發和資產更新策略為主,探索開發綠電蓄熱蒸汽系統、碳中性天然氣系統和高效CO2循環利用系統,具體行動包括,提升電氣化水平和可持續燃料占比、使用碳捕集及封存技術等。
42、天齊鋰業P綠色研發與創新:在新技術和解決方案研究階段,為降低其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公司將生產端能耗、碳排放、材料回收性能等因素納入研究中,并針對新技術開展預測式LCA,統籌技術的性能成本與環境影響。同時,公司結合產品碳足跡、水污染影響、土壤污染影響以及生物毒性影響等指標開展預測分析,在確保產品合規的同時實現全方位的綠色低碳。2022年,公司依據ISO14025:2006對儲能280Ah LFP電芯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環境數據進行報告,并成功經由EPD Italy平臺取得符合EPD Italy007和EN 50693:2019分類的環境產品聲明。價值鏈降碳:公司運用供應鏈審核工具開展可持續透明度審
43、核計劃,識別供應商在能源管理、應對氣候變化等多方面的表現與能力,并積極為其開展培訓賦能。公司結合供應商的管理現狀提出可持續發展管理目標與改進要求,目標包括綠電使用比例、循環材料使用比例、碳排放強度以及單位產品能耗等。公司通過現場審核、委托第三方機構及線上會議等方式定期監督供應商在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方面的實現進展。寧德時代P總結與建議4647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隨著全球電動車銷售量的高速增長,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呈現上升趨勢。LFP電池和NCM電池是目前電動汽車中應用最廣泛的動力電池類型;固態電池是未來可能
44、快速發展的動力電池類型。隨著大量廢舊電池的退役,退役電池的回收變得至關重要。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動力電池的退役、報廢和回收給予重視,并制定相應的電池法規。中國的電池企業在這方面處于前沿地位,正在積極開展電池回收行動,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推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共同發展。歐盟是最早制定電池法案的地區,實施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車制造商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處理。美國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也是最早關注電池回收并采取措施的國家之一。美國擁有健全的電池回收法律體系,涉及聯邦、州和地方各級,并且鼓勵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參與電池回收計劃。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行業通過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和再利
45、用,通過技術創新與全產業鏈合作來推動整個行業的低碳發展,是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巴黎協定的重要舉措。6.1總結本報告針對電動汽車中最常用的LFP電池、NCM電池和快速發展的固態電池,綜合搜集了相關數據,核算分析其碳足跡。比較不同型號動力電池原材料獲取和生產制造過程的能耗,以及環境影響。同時,通過比較不同回收技術的減排潛力,提出了電池生命周期的碳減排措施。電池LCA結果表明,隨著制造技術的升級和電池標準化核算制度的完善,電池的碳足跡總體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由于正極材料含有鎳鈷錳等重金屬,相較于LFP電池,NCM電池在“搖籃到大門”的生命周期產生更多的碳排放。固態電池由于尚未
46、規?;慨a,碳排放量較高。原材料電池原材料獲取環節中,電池的正極活性材料的CO2排放量最大,尤其是NCM電池;生產制造環節中的超凈干燥室需消耗大量的能源,是生產制造過程中耗能的主要環節。此外,電池的生產制造和組裝過程中的電力消耗將顯著影響電池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結果,電力的碳排放取決于當地電網的能源結構,使用綠電可以降低NCM的碳足跡約30%。電池設計和包裝也會對碳足跡產生影響,棱柱形電池的碳排放大約是圓柱形電池設計的兩倍左右。梯次利用在回收方法中,梯次利用技術的再生產品作為電池包對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抵消效果最明顯,具有最高的碳減排潛力。在鋰電池的回收過程中,應遵循先梯次利用、再回收的原則
47、。再生利用回收正、負極材料中的貴金屬元并進行資源再利用,可以抵消原材料獲取產生的碳排放。按照歐盟對動力電池的回收要求,NCM電池相較于LFP電池具有更大的減排潛力,其減排潛力可以達到61%。盡管相關回收技術在過程中產生一定量的碳排放,但使用再生材料可以顯著降低電池生產過程的能耗和碳排放,從而帶來環境效益。48發展提出可行路徑。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1.制定更嚴格的電池標準6.2建議為推動電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優化電池的環境表現和減少碳排放,本報告提出以下建議:一些發達國家正在以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碳足跡為基
48、礎建立國際綠色貿易新規和制訂動力電池行業統一的衡量測試標準能夠為監管部門提供了有效的監督依據。不同標準的相互銜接及組合覆蓋了動力電池、模組、系統等各個等級部件,有利于動力電池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針對包括動力電池能源消耗、材料使用、生產過程和回收要求等方面制訂標準,將促使電池制造商采取更規范和環保的生產方式,減少碳排放,并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可持續性。2.建立電池行業碳排因子庫多數國家在電池產品碳足跡核算與評價領域的制度建設和實踐操作還比較薄弱,尚未建立統一數據庫。通過建立電池行業碳排因子庫,能夠為電池的碳足跡核算和評價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促進各方之間的協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同時,通過收集和整合具有
49、時間和地域代表性的高質量排放因子,有助于揭示不同行業和地區的碳排放差異,促進技術進步和低碳發展。3.加強電池回收與再利用進一步完善電池回收體系,推動物理回收等高效減排技術的應用,實現電池材料的資源回收和再利用,有助于減少新材料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同時也可以有效地處理廢電池中的有害物質,降低環境污染的風險。建立健全由回收點、回收網絡和回收設施構成的回收體系,方便消費者處理廢棄電池。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電池回收重要性的認識和意識。鼓勵和支持企業投資和開展電池回收與再利用業務,推動相關技術和設備的創新。發展形勢與展望4950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
50、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推動動力電池碳足跡管理與碳減排是促進電池產業可持續發展,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碳中和的關鍵任務。國家和企業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建立核算工具和數據準確保障機制,有利于實現動力電池產業碳排放的準確核算和管理。同時,國際間需要建立針對標準、方法論等的跨國互認機制,推動不同國家間的碳足跡核算體系相互認可。而跨國頭部企業在面臨成本上升和技術要求增加的挑戰之際,也面臨著新型商業合作模式的機遇?;谝陨戏治?,本報告有以下發展趨勢預測及展望:7.1電動化交通推動了碳排放的重點向新能源汽車制造和電力生產階段的轉移,降低工業和能源領域碳排放成為雙碳戰略的核心。電力、交通、工業制
51、造三個領域碳排占70%左右31,是碳減排的重點大戶。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大力發展風光等新能源產生的綠色電力,實現交通領域電動化,才能有效降低電力、工業制造和交通領域碳排放。動力電池產業碳減排是首要任務。一方面,根據中汽研報告數據,動力電池制造碳排最高可占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40%,可以說是整個電動汽車碳排放大戶,是當前碳減排的重點。另外一方面,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已實施或研究制定電池碳排放核算、閾值管理等碳足跡管理政策,對于大型跨國電池企業,進行全球動力電池貿易與投資,開展動力電池領域碳足跡管理與碳減排工作迫在眉睫。碳排放數據來源于清華大學張希良教授報告317.2動力電池碳足跡管理離不開
52、國家、企業和跨國機構等組織體系的建立,包括國家層面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企業層面構建碳管理體系和國際層面的互認機制。新能源汽車碳中和發展目標明確,動力電池碳足跡管理與碳減排是當前關鍵任務之一政府和企業亟需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相關核算標準、方法論等跨國互認也是未來趨勢51背景介紹電池特性與制造工藝電池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電池碳減排潛力探索總結與建議發展形勢與展望國家電池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議搭建動力電池碳排放數據管理系統,具體包括核算工具、產業鏈數據、數據準確保障機制三大部分,全面涵蓋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碳排放信息,為國家和企業提供查詢、核算、核查、管理等多種功能,可精準反映動力電
53、池行業情況,具體如下:為落實生命周期評估,需要建立核算工具協助使用者查找、核算、管理和報告與碳足跡相關的數據信息。相關機構可從國際主流數據庫中獲取各個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梳理出動力電池碳排放數據,包括原料、生產、物流、使用和回收階段的數據,并建立常態化管理和定期更新機制,以便為碳排放的核算、監管、評估提供數據支持。為實現碳排放核算,需要完善產業鏈數據以提供整個供應鏈的數據事實來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配合相關機構,遵循數據可得、方法可行、結果可比的原則,盡可能詳細準確地根據涵蓋所有碳排放階段的物質清單,統計并錄入相關的底層工業數據、供應鏈企業數據和工業企業數據,以便本系統實現上下游企業數據互
54、聯互通。為確保數據準確,需要建立數據準確保障機制進行監督管理。相關監管機構可對動力電池企業碳排放數據進行監督管理以提高數據質量,包括審核重要數據目錄備案,開展監測預警、信息報送和共享、投訴舉報受理等工作;同時,相關核查認證機構應為企業提供碳排放核算功能,實行低碳檢測認證等,為企業提供管理、技術及咨詢服務。企業電池碳足跡管理體系為了滿足歐盟新電池法的相關要求和各國國內碳中和計劃要求,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應積極應對。因此,構建企業電池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成為當前頭部企業高度重視的任務之一。但從總體上來看,企業仍處于碳核算管理的初級階段,對于未來終極碳中和目標的各階段任務認識相對較少。從碳管理體系來看,
55、企業應建設包括碳核算(碳足跡確認)、碳資產、碳交易與碳中和(目標管理體系)四大部分管理體系。碳核算是碳中和終極目標的第一階段,在此階段,需要針對動力電池開展核算方法、物料與數據清單確定,通過供應鏈管理,以及綜合測算及開展相關檢測認證工作。在各領域進行碳中和計劃過程中,國家可采用市場激勵手段,設立跨行業領域的碳資產確認與交易平臺。企業在實施各項碳減排方案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經濟手段,進行碳資產確認與交易,滿足國內外碳足跡閾值要求。碳資產32是指在強制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或者自愿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產生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組織溫室氣體排放的配額排放權、減排信用額及相關活動33。碳中和管理34是指進行碳減
56、排目標的制定,根據自身碳排放情況和行業標準,制定相應的碳減排階段性目標,包括近期和遠期目標。該目標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量化屬性,同時還要考慮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https:/ “https:/www.Globalbattery.Org/,”n.d.357.3跨國頭部企業挑戰與機遇并存,新型商業合作新模式或隨之出現成本方面,為了滿足歐盟新電池法的相關要求,電池企業應針對原材料采購、電池生產工藝和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等環節構建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并在相關碳管理目標的基礎上,設置相應的碳中和工作任務。一方面可能會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會倒逼電池企業加速向低碳、零碳的生產方式轉變。歐盟新電池
57、法有關碳足跡、數字護照等要求或將改變現有的商業模式。如在電池回收環節,法案制定了明確的回收目標,不僅增加了對相關企業的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環節的要求,也對企業的回收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可能加速“生產端-應用端-回收端”融合發展的新型商業合作模式的產生。數據隱私和安全也是業內關注焦點。核查過程中將主要對排放單位基本情況、核算邊界、核算方法、活動數據、排放因子、排放量、生產數據、質量保證和文件存檔、數據質量控制計劃及執行情況等進行評審,在必要時還會進行現場核查。核查過程中,有可能帶來數據泄露、前沿技術泄露方面的問題,不利于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將依托“企業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可
58、持續發展目標”(GDI for SDG)項目深化該領域的研究、促進對話、增進交流、推動合作,在企業間搭建務實行動與合作的機制,幫助確保電動汽車行業成為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典范行業。53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簡介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的一項特別倡議,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呼吁世界各地的公司將涵蓋人權、勞工標準、環境和反腐敗領域的全球契約十項原則納入其戰略和運營。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成立于2000年,其使命是通過倡導并促進負責任的企業實踐,指導和支持全球工商界推進聯合國的價值觀和全人類的目標的實現。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推進企
59、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組織,在超過170個國家擁有超過20,000家企業及非企業會員。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憑借無可比擬的能力,將企業與每個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方團結起來,包括聯合國、各國政府、民間組織、投資者和學術界。通過社會各界的積極行動與合作,我們可以消除極端貧困與饑餓、打擊不平等現象并應對氣候變化,確保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cn.unglobalcompact.org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關注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發展倡議”(GDI for SDG)”試點項目簡介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于2022年發起“企業踐行
60、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GDI for SDG試點項目,旨在通過搭建跨部門合作伙伴關系,采取全價值鏈思維,促成不同行業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以及資源和能力整合,探索和落地在環境氣候和財務兩個維度均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從項目落地、思想引領、活動對話等多個維度,加速探索、實踐和推廣涵蓋零碳轉型、減塑行動、循環經濟、海洋生態、產業創新等全球性議題的解決方案。該試點項目于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平行論壇上發起。報告知識合作伙伴:遠景科技集團簡介遠景科技集團是全球領先的新型能源系統企業。秉持“為人類可持續未來解決挑戰”的使命,遠景科技集
61、團旗下擁有專注于智能風電、儲能系統及綠氫解決方案的遠景能源、智能電池企業遠景動力、開發全球領先智能物聯操作系統的遠景智能,管理遠景-紅杉百億碳中和基金的遠景創投,以及電動方程式世錦賽年度總冠軍車隊遠景電動方程式車隊。遠景持續推動風電和儲能成為“新煤炭”,電池和氫燃料成為“新石油”,智能物聯網成為“新電網”,零碳產業園成為“新基建”,培育綠色“新工業”體系,開創美好零碳世界。2022年,遠景榮膺“福布斯中國最佳雇主”榜單前十;2021年,榮登財富雜志“改變世界的公司”全球榜單第二位;2019年,榮登全球權威機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全球50家最聰明公司”榜單前十。遠景設立于中國、美國、德國
62、、丹麥、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研發中心,引領全球綠色科技創新與最佳實踐。2021年,遠景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并承諾實現“1.5C的企業雄心(Business Ambition for 1.5C)”。遠景科技集團已于2022年底實現運營碳中和,將于2028年底實現價值鏈碳中和。55縮略詞國際能源署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磷酸鐵鋰三元電池生命周期評價產品碳足跡啟動,照明,點火聚偏氟乙烯N-甲基吡咯烷酮聚丙烯聚乙烯原始設備制造商電池管理系統電池控制單元電池熱管理系統電池健康狀態IEAACEALFPNCMLCACFPSLIPVDFNMPPPPETOEMBMSBCUThMUSOH27人權 原則一:企業
63、應該尊重和維護國際公認的各項人權 原則二:企業決不參與任何漠視與踐踏人權的行為 勞工標準 原則三:企業應該維護結社自由,承認勞資集體談判的權利 原則四:企業應該消除各種形式的強迫性勞動 原則五:企業應該支持消滅童工制 原則六:企業應該杜絕任何在用工與職業方面的歧視行為 環境 原則七:企業應對環境挑戰未雨綢繆 原則八:企業應該主動增加對環保所承擔的責任 原則九:企業應該鼓勵開發和推廣環境友好型技術 反腐敗 原則十:企業應反對一切形式的貪污,包括敲詐勒索和行賄受賄54聯合國可持續發展17 項目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呼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動,消除貧困、保護地球、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來。17項目標于20
64、15年由聯合國所有會員國一致通過,作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組 成部分。該議程為世界各國在15年內實現17項目標指明了方向。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簡介企業可持續發展始于公司的價值體系以及基于原則的經商之道。這意味著至少要在人權、勞工標準、環境和反腐敗領域履行基本責任。負責任的企業在其經營的任何地方都會遵守執行相同的價值觀和原則,并且理解在一個區域的良好實踐并不會抵消在另一個區域所造成的危害。通過將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納入企業戰略、政策和程序流程,建立誠信文化,企業不僅要維護對人類和地球的基本責任,而且還要為其自身的長期成功奠定基礎。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來自于世界人權宣言、國際勞工組織的關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關于環境和發展的里約宣言以及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來自于世界人權宣言、國際勞工組織的關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以及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unglobalcompact.org/what-is-gc/mission/principles。如需獲得更多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相關信息,請發送郵件至:ungc.chinaunglobalcompac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