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應用指南(第一版)(征求意見稿)(18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應用指南(第一版)(征求意見稿)(180頁).pdf(18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應用指南(第一版)(征求意見稿)2022 深圳前言前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中辦發202137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 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粵府辦202111 號)、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深府辦函2021103 號)的有關要求,進一步推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我市建設行業中的應用,全面提高深圳市建設行業 BIM技術應用能力,在總結我市近年來 BI
2、M 技術應用經驗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制組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借鑒國內外相關技術標準編制先進經驗,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 10 章,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 基本規定;2 BIM 總體策劃;3 巖土工程勘察階段;4 規劃與方案階段;5 初步設計階段;6 施工圖設計階段;7 施工準備階段;8 施工實施階段;9 裝飾裝修階段;10 運維階段。本指南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負責管理,由 XXXXX 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各單位在實施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給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地址:XXXXX,郵編 XXXXX)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主編單位:XXXXX參編單位:XXXXXX
3、XXXX主要起草人員:XXXXX主要審查人員:XXXXX主要指導人員:XXXXX目 錄1基本規定.11.1 一般規定.11.2 應用模式.21.3 實施組織方式.31.4 BIM 項目各方參與職責.32BIM 總體策劃.82.1 BIM 實施策劃方案.82.2 招投標管理應用.112.3 BIM 協同管理.162.4 各階段實施方案評審.192.5 BIM 實施履約評價.223巖土工程勘察階段.253.1 場地環境仿真分析.263.2 地下管線及構筑物分析.293.3 地質條件評價.313.4 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353.5 巖土工程施工模擬.384規劃與方案階段.414.1 微環境分析.41
4、4.2 規劃條件分析.444.3 方案適用性分析.484.4 建筑性能模擬分析.504.5 技術經濟指標分析.524.6 仿真分析及漫游.544.7 方案報批報建審查.565 初步設計階段.605.1 裝配式建筑方案適用性分析.605.2 設計校核與優化.625.3 指標細化分析.645.4 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666 施工圖設計階段.706.1 建筑結構校核及優化.706.2 機電管線綜合及優化.726.3 建筑空間凈高分析及優化.746.4 技術經濟指標復核.766.5 二維制圖表達.786.6 基于 BIM 的工程報建.807施工準備階段.847.1 鋼結構節點深化設計.847.2 砌筑
5、工程深化設計.867.3 幕墻深化設計.887.4 機電深化設計.907.5 施工場地布置及優化.947.6 施工方案模擬及優化.977.7 施工圖預算與招投標清單工程量計算.1007.8 預制構件深化設計.1037.9 預制構件模具配套應用.1057.10 構件生產與信息化管理.1088施工實施階段.1118.1 施工協同平臺管理.1118.2 進度管理.1148.3 資源管理.1168.4 質量管理.1198.5 安全管理.1228.6 成本管理.1248.7 竣工交付.1298.8 竣工結算工程量計算.1319 裝飾裝修階段.1389.1 裝飾裝修方案適用性分析.1389.2 機電、裝修
6、一體化設計.1409.3 裝配式裝修部品下單生產.1429.4 裝飾裝修施工模擬.1449.5 裝配式裝修部品安裝.1469.6 裝飾裝修三維掃描技術應用.1489.7 BIM 放樣機器人應用.15010 運維階段.15310.1 運維管理方案策劃.15310.2 運維管理系統搭建.15510.3 BIM 運維模型轉換構建.15810.4 BIM 運維管理應用.16010.5 運維管理系統維護.170名詞解釋.173引用規定、標準名錄.17411 1基本規定基本規定為指導深圳市各參建單位應用 BIM 技術,提高建筑工程建設信息化水平,滿足本市關于全過程 BIM 場景應用和固定投資建設的要求,特
7、編制本 BIM 應用指南。本指南適用于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 BIM 技術基本應用,其他工程領域可以參照執行。1 1.1.1 一般規定一般規定1.1.1信息模型的創建、交付應滿足勘察、設計,施工、竣工交付各階段的要求。模型深度應滿足深圳市地方標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SJG762020 相關規定。1.1.2BIM 應用是一項貫穿于項目各階段的系統工程,建設單位應協調各參與單位商定模型信息互用協議,明確模型互用的內容和格式。確保 BIM 信息交互能夠滿足連續性的要求。1.1.3模型創建前,實施單位應結合項目 BIM 應用需求和實施管控精度,編制建筑信息模型執行計劃。1.1.4模型創
8、建時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和設計需要進行模型拆分,并考慮模型的續用性和擴展性。1.1.5建設單位宜建立協同管理制度,明確人員結構和職責分工,確定工作范圍和權限,并建立基于模型的溝通協調規則。1.1.6設計單位應當推進建筑師負責制,建立基于 BIM 的協同工作模式,保障圖模一致。21.1.7設計階段 BIM 實施應合理考慮與前期規劃階段的對接,以及向施工階段的移交,并考慮竣工驗收和運維移交階段需要。1.1.8施工 BIM 實施應繼承和延用設計階段 BIM 成果,并考慮運維階段的 BIM 應用需求。1.1.9 工程各參與單位宜基于協同管理平臺進行工程信息模型的審核、交付與使用。協同管理平臺宜由建設單
9、位提供。1.21.2 應用模式應用模式1.2.1BIM 應用模式按建設工程項目階段應用,可分為全生命周期應用、階段性應用、專項應用。1全生命周期應用:指策劃項目整體 BIM 技術規劃、并在建設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施工、運維等各階段沿用 BIM 技術;2階段性應用:選擇建設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中某些階段應用 BIM 技術;3專項應用:選擇建設工程項目中特定專業、特定區域或重點任務,專項實施應用 BIM 技術。1.2.2在設計階段,根據 BIM 應用插入時間和配合方式不同,應用模式可分為 BIM 逆向建模和 BIM 正向設計。設計作為全生命周期應用的源頭,應該積極推行 BIM 正向設計,促進建設全過
10、程 BIM 數據互聯互通。1.2.3在確定 BIM 應用模式后,可按本指南所列的對應技術要求實施,BIM 模型深度時應滿足工程項目不同階段實際使用的需求,但模型深度不宜要求過高,避免過度建模。31.31.3 實施組織方式實施組織方式1.3.1 BIM 實施組織一般以項目參與各方中某一方來主導,一般可分為下列 5 種情況:1建設單位主導:由建設單位組建專門 BIM 團隊,負責 BIM 實施和統籌各參與方進行 BIM 應用;2設計方主導:一般由建設單位委托設計單位完成 BIM 設計模型和相關應用,并在施工階段提供 BIM 技術指導、模型維護等工作;3施工單位主導:通常是指由施工單位來進行 BIM
11、技術的應用。完成施工模擬,深化設計等工作。其運用主要是在投標和施工階段。4咨詢方輔助管理:是由建設單位委托第三方 BIM 咨詢公司根據設計單位提供設計圖紙進行三維建模,碰撞檢查、模擬施工等,輔助項目建設與管理;5咨詢顧問統籌管理:由設計或者施工單位負責三維建模和 BIM 應用,由咨詢顧問代表建設單位統籌管理各方 BIM 應用。1.3.2項目 BIM 實施宜由建設方主導,采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實施模式,以利于協調各參與方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協同應用,保障模型在各階段之間的銜接、數據傳遞和共享。建設單位應在項目投資中納入 BIM 技術應用相關費用,??顚S?,保證落地。1.41.4 BIMBIM 項目各
12、方參與職責項目各方參與職責1.4.1 BIM 實施相關參與方應包括但不限于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4位、專項設計單位、施工總包單位、專業工程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顧問單位、咨詢單位和運維單位等。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要求:1應具備專業齊全的 BIM 技術團隊和相關的組織架構;2應能針對項目的特點和要求制定項目 BIM 應用實施方案;3應具有對模型及信息進行評估、深化、更新、維護的能力;4應具有利用 BIM 技術進行溝通協作的能力,進行項目管控,指導現場施工。1.4.2 建設單位應履行下列職責:1應當主導工程建設項目 BIM 技術應用,實現建設各階段信息傳遞和共享;2組織并統籌各參建單位進行 BIM
13、技術應用,規劃項目 BIM 技術培訓及考核等保障措施;3應當在招標文件和合同中約定參建各方的 BIM 應用需求、交付標準和信息安全責任,并落實相關費用;4確定并委托工程項目 BIM 總協調方;5在辦理主體施工許可事項時,應當檢查確認提供的 BIM 模型與施工圖設計文件內容一致,并對其真實性、準確性負責。6接收審查通過的 BIM 交付模型和成果檔案;7在辦理竣工聯合驗收事項時,負責在聯合驗收系統進入房建 BIM 模型管理中心上傳模型,應當檢查確認歸檔的 BIM 模型與工程竣工圖內容、施工現場的一致性,并對其真實性、準確性負責。58在交付使用時,應當將 BIM 模型提交給運維單位。1.4.3BIM
14、 總協調方應履行下列職責:1根據項目要求制定項目 BIM 應用實施方案,并組織管理實施;2負責建立統一數據格式標準和數據交換標準,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應協助建設單位進行數據協調管控、信息交互流程管理、業務數據管控;3審核與驗收各階段項目參與方提交的 BIM 成果,并提交各階段 BIM 成果審核意見,協助建設單位進行 BIM 成果歸檔,協助檢查模型和設計文件的一致性、真實性、準確性;4根據建設單位 BIM 應用的實際情況,協助其開通和輔助管理維護 BIM協同管理平臺(包含權限的分配、使用原則的制定等);5為各參與方提供 BIM 技術支持,組織召開項目的 BIM 溝通協調會議;6協助建設單位選擇具
15、備 BIM 技術能力的參建單位,負責對參建各方BIM 技術應用情況進行評價。1.4.4勘察單位應履行下列職責:1根據項目 BIM 應用實施方案,建立基于 BIM 的巖土工程勘察流程與工作模式,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和應用條件確定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2核對項目坐標、建立可視化的巖土工程信息模型,實現與巖土工程相關方的三維融合,加強與工程設計協調關聯:3宜實現工程勘察基于 BIM 的數值模擬和空間分析,結合 BIM 與 CIM 技術輔助智慧城市應用,輔助用戶進行科學決策和規避風險:1.4.5設計單位應履行下列職責:61根據項目 BIM 應用實施方案配置 BIM 團隊,同步組織設計階段 BIM 的實
16、施工作:2負責通過三維核對等手段確保圖模一致;3設計單位應按照建設單位提供的項目施工基本要求,做好設計階段BIM 成果與施工階段 BIM 實施對接工作;4完成本項目 BIM 建模及應用(包含模擬分析與優化,進行設計成果審核)并通過模型評審,在辦理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事項時按要求上傳模型,確保成果符合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規定的模型深度及建模要求;5使用 BIM 技術與項目各參與方進行設計交底并配合項目建設實施;6對施工單位的 BIM 深化成果審核確認。1.4.6 施工總承包應履行下列職責:1配置 BIM 團隊,根據項目 BIM 應用實施方案的要求提供 BIM 成果,且在施工過程中及時更新
17、,保持適用性;2以設計建筑信息模型為基礎,完善并優化施工建筑信息模型,進行深化設計、專業協調、成本管理與控制、施工過程管理、質量安全監控、地下工程風險管控、交付竣工模型等應用,輔助進行項目管理,統籌項目 BIM 培訓;3組織、協調各分包信息協調交互、成果數據應用情況,根據合同確定的工作內容,協調校核各分包單位施工建筑信息模型,將各分包單位的交付模型整合到施工總承包的施工 BIM 交付模型中;4模型成果通過模型評審,確保符合實施方案規定的模型深度及建模標準要求。71.4.7 專業分包單位應負責合同范圍內的建筑信息模型深化、更新和維護工作。利用 BIM 模型指導施工,配合總承包單位的 BIM 工作
18、,并提供符合合同約定的 BIM 應用成果,由施工單位整合后,交給建設單位。1.4.8 監理單位應履行下列職責:1審閱建設單位提供的建筑信息模型,提出審閱意見;2配合 BIM 總協調方,對 BIM 交付模型的正確性及可實施性提出審查意見;3對現場施工情況實施模型與施工現場實際的一致性檢查,記錄檢查結果。1.4.9 造價咨詢單位應履行下列職責:1根據交付的 BIM 模型補充完善,運用 BIM 技術對工程量進行統計,輔助完成工程概算、預算和結算工作;2根據合同要求提交 BIM 工作成果,并保證其正確性和完整性。1.4.10 運營維護單位應履行下列職責:1宜在設計和施工階段提前配合 BIM 總協調方,
19、確定 BIM 數據交付要求及數據格式,協助建設單位進行需求分析,并在設計 BIM 交付模型及竣工 BIM交付模型交付時配合 BIM 總協調方審核交付模型,提出審核意見;2接收竣工 BIM 交付模型,搭建基于 BIM 的項目運維管理平臺進行日常管理,并對建筑信息模型進行深化、更新和維護,保持適用性。82 2BIMBIM 總體策劃總體策劃項目 BIM 總體策劃各應用主要適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應根據本指南對項目 BIM 實施工作進行總體策劃、管理。項目 BIM 實施的目標和范圍應由建設單位根據項目類型、規模、復雜度、合同要求、工期進度及工程項目各參與方 BIM 應用水平等因素綜合確定。其他
20、類型項目可參照執行。項目 BIM 總體策劃主要內容應包括BIM 實施策劃方案編制、BIM 招投標管理、BIM 協同管理、各階段實施方案評審和各參建方 BIM 實施履約評價等。2.12.1 BIMBIM 實施策劃方案實施策劃方案2.1.1 概述在工程項目實施前,建設單位應根據本項目重難點、項目組織方式、BIM技術標準文件和項目應用模式,確立 BIM 實施目標、范圍,牽頭編制完成BIM 實施策劃方案。BIM 實施策劃方案應包含項目 BIM 實施的背景、目標、范圍、BIM 應用模式、組織方式、協同機制、BIM 模型標準、成果交付要求、BIM 實施考核管理、實施計劃、管理應用要求等內容。2.1.2 基
21、礎數據和資料1工程概況:包括工程名稱、工程重難點、工程地址、建筑物總高度、結構類型和層數、項目建設期、關鍵時間節點等;2各階段 BIM 應用需求:應充分考慮收集前期規劃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維階段的 BIM 應用需求;3項目施工組織設計;94項目所屬單位或所在地相關部門發布的 BIM 模型標準。2.1.3 實施流程圖圖 2.1.32.1.3BIMBIM 實施策劃方案編制流程圖實施策劃方案編制流程圖2.1.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準確性;2各參建方調研,確定各階段 BIM 實施需求,初步形成項目實施目標,實施明細;3對收集的資料數據分析策劃,依據項目定位梳理項目重難點及對應措施,
22、明確項目 BIM 實施目標、實施內容、實施規劃,以運維為導向,同時兼顧賦能現場建設;4編制 BIM 實施策劃方案,分解 BIM 應用目標,確定應用模式、不同階段 BIM 實施內容及技術要求、多方協同機制、組織架構及分工、軟硬件配置、統一 BIM 標準、BIM 實施履約評價辦法、各階段成果交付清單及實施管控進度10計劃等內容,形成方案征求意見稿;5組織各參建方對方案征求意見稿進行討論、修訂,達成一致,形成方案終稿;6形成終稿并對各參建方進行宣貫,作為各參建方開展 BIM 實施工作的依據。2.1.5 成果文件1主文件BIM 實施策劃方案。形成適合本項目特點的 BIM 實施策劃方案,作為各參建方編制
23、 BIM 實施方案的依據;2附件各階段 BIM 實施清單;3附件組織架構及分工表;4附件BIM 實施考核管理制度;5附件各階段 BIM 成果交付清單;6其他附件。2.1.6 應用價值1輔助決策,通過搭建概念性的模型,充分利用 BIM 的可視化、模擬和分析功能,預先評估項目的工程特點、難點及存在風險,對工程各環節進行梳理、預估,提出相應管理重點及應對措施,發揮總體策劃的上游優勢和引領作用,幫助建設單位做出最佳決策,使項目的定位更合理;2作為 BIM 實施的指導性文件,明確項目 BIM 實施的總體目標和內容,統一行動目標,形成各階段、各參建方實施活動向心力,作為各參建方編制BIM 實施方案的依據;
24、113明確各參建方職責分工,界限清晰,便于協調推進 BIM 管理工作;明確考核管理辦法,為后續實施管理提供抓手;4提升 BIM/CIM 價值,建立可視化、精細化、多維度、可模擬的設計和建造模式,用模型和數據為智慧建造保駕護航,為后期 BIM 模型導入可視化城市空間數字平臺(CIM 平臺),夯實智慧城市數字底座,奠定堅實基礎。2.1.7 項目案例待補充2.22.2 招投標管理應用招投標管理應用2.2.1 概述BIM 招投標管理應用主要包括:BIM 招標文件編制、投標文件評審、合同文件相關條款編制等內容,通過一系列策劃形成最終的合同文件相關條款作為后期各參建方 BIM 實施要求和履約評價依據。2.
25、2.2 基礎數據和資料1工程概況:包括工程名稱、建筑物總高度、結構類型和層數、項目建設期、關鍵時間節點等;2各階段 BIM 應用需求;3招投標相關規定文件;4其他工程相關資料。122.2.3 實施流程圖圖 2.2.32.2.3招投標管理流程圖招投標管理流程圖2.2.4 實施細則1建設單位應在招標文件中設置 BIM 技術應用要求的章節。結合項目實際的應用需求,在招標文件的技術要求及商務要求中明確 BIM 技術應用和管理的相關內容;2技術要求應包括下列內容:(1)BIM 實施目標、應用范圍、深度和成果交付要求;(2)明確 BIM 應用模式,BIM 團隊和人員要求,BIM 信息化運行環境要求及履約評
26、價條款;(3)投標單位 BIM 能力展示要求,宜包含但不限于 BIM 實施方案、模型創建、模型應用等;(4)設計服務合同招標文件中應包含 BIM 實施方案、設計 BIM 模型、設計 BIM 模型視點、漫游動畫、設計 BIM 評價要點等內容要求,并滿足深圳市13房屋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標準SJG58 的規定;設計單位應在主體工程施工許可環節、消防設計審查環節按照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建模手冊創建 BIM 模型,設計完成后使用 SZ-IFC 報建自檢工具進行模型自檢,最后將自檢通過的模型轉換上傳至深圳市勘察設計管理系統指定位置,由建設單位檢查確認完成,為模型數據導入可視化
27、城市空間數字平臺預留接口,并滿足后期城建檔案管理部門接收建設工程檔案時的歸檔模型要求;(5)施工合同招標文件中應包含 BIM 實施方案、施工 BIM 模型、場地布置模型、進度計劃圖、施工 BIM 評價要點等內容要求,宜包含 4D BIM 和 5DBIM 相關內容、工藝工法動畫視頻等,并滿足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標準SJG58 的規定;建設單位應組織施工單位按照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建模手冊完成 BIM 模型創建后,在竣工聯合驗收環節使用 SZ-IFC 報建自檢工具進行模型自檢,并將自檢通過的模型轉換上傳至深圳市建設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管理系統指定位置,并由建設單位
28、檢查確認完成;(6)運維服務相關合同招標文件中宜包含運維管理策劃方案、基于 BIM的運維管理系統搭建、運維模型應用等內容要求;其他服務合同招標文件中BIM 專項條款可參照本指引執行;3商務要求應包括下列內容:BIM 專項服務報價清單、投標單位 BIM 應用相關業績和 BIM 實施團隊成員組成;4設計合同投標單位應編制設計 BIM 模型標書,并導入到投標文件編制系統,通過系統自動進行的合規性檢查后,添加數字簽名,生成設計 BIM 標書;14施工合同投標單位應編制施工 BIM 模型標書,并導入到投標文件編制系統,通過系統自動進行的合規性檢查后,添加數字簽名,生成施工 BIM 標書;設計BIM 模型
29、標書和設計 BIM 標書、施工 BIM 模型標書和施工 BIM 標書應符合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標準SJG58 的規定;5投標文件評審專家組中應包含能夠進行 BIM 專項評審的專家,評審范圍應包含技術評審和商務評審。BIM 評審專家應利用 BIM 電子招標投標系統輔助設計的 BIM 評標功能,依據招標文件中規定的 BIM 評審要點,分別查看和評審設計、施工 BIM 標書,定標委員會成員可在評標結果的基礎上,在 BIM 電子招標投標系統中查看設計、施工 BIM 標書,輔助定標決策。BIM 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的功能應滿足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標準SJG
30、58 的規定;6技術評審應包括下列內容:(1)投標技術文件是否響應招標文件的 BIM 應用要求;(2)BIM 策劃方案或 BIM 實施方案中組織結構、資源配置、實施目標、協同機制、BIM 應用成果交付標準及管理、工作進度計劃、保障措施是否合理;(3)是否針對項目重難點提出 BIM 解決方案,是否充分展示 BIM 技術能力;7商務評審應包括下列內容:BIM 專項服務的內容和格式是否符合招標文件的要求;BIM 專項服務報價是否合理有效;投標單位的 BIM 項目業績是否符合招標文件要求;8合同條款編制:合同文件中應包含 BIM 實施范圍、服務內容、項目進15度、團隊組成、成果交付、成果所有權和使用權
31、歸屬、數據安全及合同款支付節點等 BIM 專項條款。2.2.5成果文件1招標文件 BIM 技術應用要求;2投標文件 BIM 專項評審方案;3合同文件 BIM 專項條款。2.2.6應用價值1關聯整體信息,投標方案更清晰全面。集成化三維展示投標模型,以三維模型為載體關聯進度計劃、場地布置、資金資源計劃、清單報價及費用構成等信息,將投標方案各部分內容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改變了傳統技術標和商務標脫離的狀況,實現技術標和商務標一體化評審,使投標方案更直觀、清晰、全面,不同方案比對更科學便捷,有效提高了評標效率;2高效協同,BIM 招標投標應用可以幫助投標人更深入的了解項目需求,進一步提升招標投標主體之間的
32、數據交換和協同工作效率;3響應監管要求,快速報批報建,深入推進基于 BIM 報批報建、招投標、輔助施工圖審查、輔助工程量統計等,以數字化創新能力和技術賦能效應響應政府審批監管要求,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2.7 項目案例待補充162.32.3 B BIMIM 協同管理協同管理2.3.1概述BIM 協同管理是基于協同管理平臺,以建筑信息模型和互聯網的數字化遠程同步功能為基礎,以項目建設過程中采集的工程進度、質量、成本、安全等動態數據為驅動,實現建設各參與方協同管理的過程。BIM 協同管理涵蓋業主協同管理、設計協同管理和施工協同管理三個范疇。業主協同管理應由建設單位主導,涵蓋多階段、多
33、參與方、多方位的項目管理工具。建設單位依托協同管理平臺進行透明化、可視化、協同化、集成化的項目管控,達到對各參與方的信息查詢與共享,信息反饋與溝通。設計協同管理應由設計單位主導,面向設計單位的設計過程管理和工程設計數據管理,為設計階段內部各專業提供協同工作環境,提高設計質量,并為業主協同管理提供外部接口。施工協同管理應由施工單位主導,面向施工單位的施工過程管理和施工數據管理,為施工階段內部各單位各專業提供協同工作環境,推動施工過程降本增效,并為業主協同管理提供外部接口。本章圍繞業主協同管理重點描述其應用,業主協同管理應與建設單位的主要管理維度和目標相對應,圍繞建設單位管理目標確定協同管理內容。
34、主要功能包括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資料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2.3.2 基礎數據和資料1BIM 實施策劃方案;2BIM 協同管理實施細則;173各參與方人員通訊錄;4協同管理平臺培訓資料。2.3.3實施流程圖圖 2.3.32.3.3BIMBIM 協同管理實施流程圖協同管理實施流程圖2.3.4實施細則1軟硬件配置。建設單位應監督各參建方根據合同要求、項目的實際規模和各自角色,配置相應的操作軟件、硬件;操作軟件應包括模型創建類軟件、分析模擬類軟件、渲染類和管理類軟件,軟件之間應考慮數據交互與協同要求,各階段 BIM 模型需符合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存儲標準;2網絡及安全要求。各參與方網絡環境配
35、置應滿足工程項目 BIM 應用的實際需要,各階段 BIM 模型需符合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存儲標準SJG114,并建立項目數據安全備機制,涉及信息安全保密問題的,必須滿足國18家相關法規要求;3協同管理平臺建設。應由參建各方聯合組成 BIM 總協調方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建設單位協同管理要點及要求,進行平臺架構的搭建,根據各參與方的職責對其進行權限分配,制定統一的建設單位協同管理標準及多方協同機制,保證項目平臺的正常運作,并對各參與方進行宣貫及培訓;4資料管理。應積極推進協同管理平臺的應用和落實,資料管理包含項目建設全過程的往來文件、圖紙、合同、各階段 BIM 應用成果等資料的收集、存儲、提取及
36、審閱等功能,以便于建設單位及時掌握項目投資成本、工程進展、建設質量等;5進度與質量管理。應及時采集工程項目實際進度信息,并與項目計劃進度對比,動態跟蹤與分析項目進展情況,同時,對該項目各參與方所提交階段性或重要節點的成果文件進行檢查與監督,嚴格管控項目設計質量,施工進度、質量等,從而有效縮短項目整體建設周期,嚴格控制項目建設質量;6安全管理。應對接施工現場的監控系統,查看現場施工照片和監控視頻,及時掌握項目實際施工動態。同時,應嘉獎項目建設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交流、共享與傳遞及信息的發布,當建設單位發現施工現場可能存在的施工安全隱患時,能夠及時發布安全公告信息,對現場施工行為進行有效監督與管理;7
37、成本管理。將項目的建筑信息模型與工程造價信息進行關聯,有效集成項目實際工程量、工程進度計劃、工程實際成本等信息,方便建設單位方能夠進行動態化的成本核算,及時控制工程的實際投資成本,掌握動態的合同款支付情況以及實際的工程進展情況,確保項目能夠在核準的預算時間內完成既定19目標,提升建設單位對該項目的成本控制能力與管理水平。2.3.5 成果文件1BIM 協同管理平臺;2項目成果文件(設計圖紙、BIM 成果文件、施工方案等);3項目過程管理文件(項目進度計劃、項目質量管理、項目安全管理、項目匯報資料、項目總結、修改意見、審核記錄、分析報告、會議紀要、往來函件等)。2.3.6應用價值1通過業主協同管理
38、,能改善目前建設單位在項目管理上存在的項目管理工作界面復雜、與項目參與方信息不對稱、建設進度管控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為建設單位的項目協調管理、信息交互流程管控提供較好的管理工具,從而提高建設單位建設管理水平。2業主協同管理通過 BIM 模型與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資料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集成應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保障全過程的數據協同與共享,沉淀工程建設數據資產,實現建設單位在管理層面價值最大化。2.42.4 各階段實施方案評審各階段實施方案評審2.4.1 概述實施方案評審由建設單位組織,主要包括設計階段BIM 實施方案評審、施工階段BIM 實施方案評審和運維階段BIM 實施方案評
39、審等。評審意見應作為各參建單位 BIM 實施和建設單位 BIM 審查驗收的依據。202.4.2基礎數據和資料1合同文件要求:如勘察合同、設計合同、施工合同、運維服務合同等;2BIM 實施策劃方案;3進度計劃。2.4.3實施流程圖圖 2.4.32.4.3各階段實施方案評審流程圖各階段實施方案評審流程圖2.5.4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其準確性;2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運維單位等在 BIM 實施前,分別編制完成各階段BIM 實施方案。BIM 實施方案內容應包括本階段 BIM 實施的目標、團隊組織架構、軟硬件環境、BIM 應用點、模型深度要求、進度計劃、BIM 交付成果清單、協同方法和保障措施以及與
40、下一階段的對接等;3各階段BIM 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后,建設單位應對設計階段BIM21實施方案、施工階段BIM 實施方案和運維階段BIM 實施方案等分別組織內部評審,評審要點主要包括目標合理性、方案完整性、措施可行性等內容。評審意見應作為各參建單位 BIM 實施和建設單位 BIM 審查驗收的依據;4各階段BIM 實施方案執行過程中,建設單位可階段性組織相關參建方對BIM 實施方案進行后評估,分析 BIM 實施目標、實施質量、進度計劃偏離情況,總結經驗教訓,為后續 BIM 實施工作的推進提出調整建議。2.4.5 成果文件1設計BIM 實施方案評審報告;2施工BIM 實施方案評審報告;3運維BIM
41、實施方案評審報告;4BIM 實施進度計劃;2.4.6 應用價值1實施方案評審是對各階段 BIM 實施情況的一種評估手段,檢驗各參建方 BIM 實施方案與策劃方案目標的一致性,發現問題并使其得到相應的優化改進;2評估各參建方 BIM 實施進度計劃的可行性、成果交付清單的完整性、實施資源投入情況的合理性并階段性調整,確保滿足項目需求;3評審通過的 BIM 實施方案作為各參建單位 BIM 實施質量管控和建設單位 BIM 審查驗收的依據。2.4.7 項目案例待補充222.52.5 BIMBIM 實施履約評價實施履約評價2.5.1 概述履約評價作為建設單位管控各參建單位 BIM 實施過程和成果的重要方式
42、,建設單位應在各階段工作完成后,組織對本階段參建單位 BIM 實施情況進行履約評價。各參建單位的履約評價結果可用于合同進度款支付、供應商管理等。2.5.2 基礎數據和資料1合同文件要求:如勘察合同、設計合同、施工合同、運維服務合同等;2BIM 實施策劃方案;3設計階段BIM 實施方案、施工階段BIM 實施方案和運維階段BIM 實施方案等;4BIM 實施進度計劃;5各階段 BIM 成果文件及審核意見;6階段性考核意見。232.5.3 實施流程圖圖 2.5.32.5.3BIMBIM 實施履約評價流程圖實施履約評價流程圖2.5.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其準確性;2建設單位宜在各項服務合同中列明
43、履約評價辦法,并組織制定各參建單位 BIM 實施履約評價辦法,BIM 履約評價結果宜作為 BIM 服務合同付款依據之一。履約評價宜包括 BIM 實施方案、BIM 實施團隊、BIM 模型、BIM 成果交付、計劃執行情況、工作配合度等專項考核內容;3建設單位可依據服務合同對被評價單位進行階段性履約評價,并在勘察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維階段等各階段工作完成后分別對各參建單位BIM 實施情況開展末次履約評價。2.5.5 成果文件履約評價表。242.5.6 應用價值1履約評價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企業供應商庫,通過對供應商庫企業分級分類,能夠篩選掉沒有 BIM 技術實力和履約能力的企業,也能夠有效避免
44、BIM 服務的惡意、無序競爭;2履約評價結果作為 BIM 實施過程管理、結果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 BIM 專項服務質量,有效遏制消極怠工等常見履約問題,同時作為合同進度款、結算款支付依據。2.5.7 項目案例待補充253 3巖土工程勘察階段巖土工程勘察階段1巖土工程勘察 BIM 應用于可行性勘察階段、初步勘察階段、詳細勘察階段及施工階段,分別為方案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及施工階段提供應用服務;2勘察 BIM 在方案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模型精度與屬性要求應分別滿足模型精度標準 LOD100、LOD200、LOD300 的要求及相應勘察目的;3勘察 BIM
45、 模型和 BIM 應用應統一采用 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和 1985 國家高程基準,各參建單位應負責相應的坐標系、高程設置和轉換工作,確保一致性和準確性;4勘察 BIM 應建立統一數據格式標準和數據交換標準,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數據格式應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可以導入、導出 BIM 標準規定的多種格式文件,能夠實時輸出工程量、結構構件、巖土工程設計參數等各種明細表,應可實現上下游專業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5在實現巖土工程勘察數據可視化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巖土工程設計專業構件庫。開發基于 BIM 應用平臺的現有設計、計算軟件數據接口,實現巖土工程的全程無縫連接;實現任意點巖土工程數據的自動提取和計算
46、;6勘察 BIM 應用類型包括但不限于場地環境仿真分析、地下管線及構筑物分析、地質條件分析、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巖土工程施工模擬等。263.13.1 場地環境仿真分析場地環境仿真分析3.1.1 概述1場地環境仿真分析應用于城市展示、建筑設計規劃、智慧城市管理、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協同管理等評估,為高效決策提供數據基礎;2場地環境仿真分析具有時效性,當勘察與施工階段時間間隔較長,場地環境變化較大,應進行修測或重測,更新三維實景模型,保證場地環境仿真分析的真實度。3.1.2 基礎數據與資料1地形地物特征信息(包含地形、建筑屬性、道路性質、架空管線、交通設施、GIS 數據等);2場地范圍紅線;3坐標系
47、統及高程系統(包括相關控制點資料);4航空攝影測量相關規范;5三維實景建模規范標準。273.1.3 實施流程圖圖 3.1.33.1.3 場地環境分析應用流程圖場地環境分析應用流程圖3.1.4 實施細則1收集、準備基礎數據與資料。包括地形地物特征信息(包含地形、建筑屬性、道路性質、架空管線、交通設施、GIS 數據等),場地范圍紅線,坐標系統及高程系統(包括相關控制點資料);2制訂傾斜攝影作業方案。包括采用的技術標準,精度要求,野外航空攝影的路線規劃,像控點選取,傾斜攝影測量計算,外業調繪補測,數據整理與三維模型建立等內容;3野外航空攝影及像控測量。野外航空攝影前應取得場地的空域航拍許可,選用合格
48、的飛行及攝影設備。按規劃的飛行路線進行野外航空攝影,并選取合理的像控點進行測量;4空中三角測量計算。根據航拍像片上量測的像控點坐標和少量的地面28控制點,采用較嚴密的數學公式,按最小二乘法原理,用數字電子計算機解算待定點的平面坐標與高程;5三維實景模型創建。根據野外航空攝影圖像及空中三角測量計算的各點平面坐標與高程,建立場地初步的三維實景模型;6三維實景模型檢查與模型修飾。對初步的三維實景模型進行細部檢查和紋理修飾,得到最終的三維實景模型;7質量檢查。質量檢查時應充分了解所用的技術,以及質量檢查驗收標準,制定并實施多級檢核制度,層層把關,及時發現與處理模型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應進行補測;8成果
49、提交。3.1.5 成果文件1三維實景模型數據;2像控資料成果;3航空攝影影像數據;4技術設計書。3.1.6 應用價值1場地環境仿真分析效果逼真,要素全面,而且具有測量精度,是現實世界的真實還原。能直觀反映地物的外觀、位置、高度等屬性,提高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與規劃管理的效率;2場地環境仿真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工程建設場地及周邊的環境,便于更加準確的進行方案設計與建設場地可行性研究,有效避免重建工作,有效29縮短建設時間。3.23.2 地下管線及構筑物分析地下管線及構筑物分析3.2.1 概述1三維地下管線及構筑物分析應用宜建立管道與管件及附屬物模型構件庫。三維地下管線模型構件的材質以及顏色分類應符合
50、相關規定,確保管道與管件及附屬物模型構件庫的正確性;2在施工前,應復核地下管線的現勢性,如有新建或改遷的管線,應進行修測,并完善三維地下管線及構筑物模型。3.2.2 基礎數據與資料1場地地下管線資料;2場地范圍紅線;3物探管線成果表;4管線圖。303.2.3 實施流程圖圖 3.2.33.2.3 地下管線及構筑物分析應用流程圖地下管線及構筑物分析應用流程圖3.2.4 實施細則1收集、準備基礎數據與資料。包括場地地下管線,地下構筑物資料;2管線屬性信息設置及數據處理。按要求進行數據處理,滿足建模程序的要求;3載入標準構件,創建三維地下管線模型,包括管道與管件模型、檢查井模型;4碰撞檢查,數據復核。
51、對三維地下管線及構筑物模型進行三維空間碰撞檢查,以確定管線及構筑物的空間位置、邏輯連接關系的正確性及可用性。當出現碰撞點時,應復核數據的準確性:必要時應補測地下管線及構筑物,重新建模,再次進行碰撞檢查,數據復核,直至檢查通過;5質量檢查(含開挖驗證)。對場地地下管線及構筑物模型進行質量檢31查,并按規范要求抽取一定比例進行現場開挖驗證;6成果提交。3.2.5 成果文件1三維物探管線模型數據;2碰撞檢查與校審報告。3.2.6 應用價值1三維地下管線及構筑物分析在屬性數據的管理、三維可視化表達以及協同作業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實現從管線規劃、設計、改遷、施工、運維到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根據三維
52、地下管線及構筑物模型進行的三維空間碰撞檢查、全局分析、三維校審,規劃設計可得到最優的管線規劃方案、管線遷改方案;3利用三維地下管線及構筑物模型,對勘探孔進行碰撞檢查,避免破壞地下管線及構筑物。設計優化鉆探方案,設置管線保護措施。3.33.3 地質條件評價地質條件評價3.3.1概述1三維地質模型應建立區域統一的標準地層,宜采用深圳市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數字化規范SJG36-2017。標準地層應包含地層名稱、時代成因、地層編號、地層時代、成因類型、巖土名稱、風化程度、地層描述等信息,作為三維地質模型建?;A;322三維地質模型的標準地層宜建立顏色體系,采用 RGB 形式對不同地層進行區分;3三維地質模
53、型應支持查詢地層主要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參數代表值、巖土設計與施工參數建議值、原位測試與土工試驗成果統計表等,以便為相關專業的基礎設計與施工提供數據支持;4三維地質模型應支持在任意指定位置獲取工程地質柱狀圖,支持任意方向的剖切,輸出二維圖件;5鑒于地質三維地質建模技術可能存在與實際土層分布差異較大的情況,建模系統應具有人工交互調整巖土體界面形狀的功能;6三維地質模型應支持查詢或下載勘察文字報告、表格、圖件。3.3.2基礎數據與資料1勘察任務書;2勘察綱要;3區域地質資料;4勘察數據庫。333.3.3實施流程圖圖 3.3.33.3.3 地質條件評價實施流程圖地質條件評價實施流程圖3.3.4實施細則1
54、收集、準備基礎數據與資料。包括勘察任務書,勘察綱要,區域地質資料,勘察數據庫,地下管線及構筑物資料等;2勘察數據處理與數據檢查。建模前應對數據進行處理和檢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3創建三維地質模型。建模范圍應以用地紅線為邊界,如果紅線范圍外存在對工程有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或既有建(構)筑物、地下管線等時,應適度擴大其建模范圍,為工程設計、治理等提供依據。紅線外或沒有勘探孔的位置地質模型,應由勘察技術負責人根據收集的資料、場地已有的勘探孔資料及專業地質理論進行虛擬鉆孔或地層,進行地質模型創建。對于夾層、透鏡體、孤石等非成層的巖土體,應在成層分布的巖土材料已形成三維可視化信息模型34的
55、基礎上,利用布爾運算將非成層區域引入信息模型;4模型審核。三維地質模型創建后,應由勘察專業技術人員對地質模型及屬性進行審核,確保地質模型及其屬性符合地質理論,與實際地質情況相符。5模型修飾。完善模型細節,修飾紋理;6質量檢查。校驗模型準確性、完整性、模型深度、基本功能是否滿足要求;7成果提交。3.3.5成果文件1三維地質模型數據;2勘察數據庫文件;3模型說明與檢查報告;4勘察報告;5勘察地質圖件。3.3.6應用價值1基于三維地質模型的地質條件評價,可直觀地展示工程建設場地特殊性巖土、不良地質條件與地質災害,進行地基基礎方案對比分析、基坑支護設計方案對比分析、施工方案對比分析等,合理選擇相關巖土
56、工程參數和數值分析模型,提高巖土工程設計的可靠性;2三維地質模型準確客觀地反映了研究區域內的地層地質條件,為全面分析研究區域工程地質條件可能引起的工程潛在風險,提出設計和施工風險管控措施提供科學決策依據;353基于勘察 BIM 信息模型可有效降低項目施工圖設計過程中因地質問題可能產生的方案變更,更好地提高施工圖設計效率,保證項目施工進度計劃的順利高效實施。3.43.4 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3.4.1概述1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是在三維實景模型、三維地下管線及構筑物模型、三維地質模型基礎上,進行的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形成巖土工程設計模型;2巖土工程設計模型主要有基坑支護模型及邊坡支護
57、模型;3巖土工程設計模型應能按照巖土分析軟件的實際需要轉化為力學模型,并在計算分析軟件或模塊中進行結構計算分析以驗證基坑支護結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4巖土工程設計模型應支持任意方向的剖切,輸出施工圖件,可統計支護工程量,包括土石開挖方量、混凝土用量、鋼筋用量、模板用量等;5巖土工程設計模型應支持進行施工方案動態模擬,生成漫游視頻。3.4.2 基礎數據與資料1三維實景模型數據;2三維地下管線模型數據;3三維地質模型數據;4建筑結構基礎信息。363.4.3 實施流程圖圖 3.4.33.4.3 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應用流程圖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應用流程圖3.4.4 實施細則1收集、準備基礎數據與資料。包括
58、三維實景模型數據,三維地下管線模型數據,三維地質模型數據,建筑結構基礎信息;2基礎數據錄入與處理。在三維實景模型,三維地下管線模型,三維地質模型基礎上,錄入建筑結構基礎信息,并進行數據檢查與處理;3支護方案設計。根據三維實景模型的場地周邊環境、三維地下管線模型的管線空間分布、三維地質模型的地層分布及參數,進行基坑支護或邊坡支護方案設計;4創建支護模型。根據基坑支護或邊坡支護方案,在三維實景模型,三維地下管線模型,三維地質模型基礎上,創建基坑支護或邊坡支護模型;5支護模型計算分析。生成計算書、支護結構圖件、工程量統計表。將37此 BIM 模型按照結構分析軟件的實際需要轉化為力學模型,用于設計結構
59、分析,生成計算書、支護結構圖件、工程量統計表;6施工圖評審。按地方要求對支護施工圖進行專家評審,并按要求修改模型,并重新成圖;7成果提交。3.4.5成果文件1支護模型數據;2支護設計計算書;3支護工程量清單;4支護設計圖件。3.4.6應用價值1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應用在建立的實景模型、地下管線及構筑物模型、地質模型基礎上,按照設計開挖方案模擬基坑或邊坡開挖過程,驗證基坑或過坡設計的可行性,提高開挖方案的有效性和巖土工程施工的效率,降低施工風險;2巖土工程設計及優化應用實現基于 BIM 模型的支護結構設計分析,可以減少設計重復建模,提高設計效率,提高 BIM 模型設計價值,為 BIM 正向設計奠定
60、堅實基礎;383.53.5 巖土工程施工模擬巖土工程施工模擬3.5.1概述1巖土工程施工模擬主要應用于基坑支護結構施工、邊坡支護結構施工、土方開挖等;2巖土工程施工模擬用于指導施工,能夠真實地反映施工現狀,如構件的拆分、施工段的劃分等。除了包含建筑實體模型外,還包含施工機械、臨時設施等施工過程元素模型;3巖土工程施工模擬是在巖土工程設計模型的基礎上附加施工組織中的工序安排、資源配置、平面布置、進度計劃等信息,進行施工過程的可視化模擬;4在支護設計模型和施工圖、施工組織設計文檔等基礎上創建施工組織模型,并應將工序安排、資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與模型關聯,輸出施工進度、資源配置等計劃,指導和支持模
61、型、視頻、明文檔等成果的制作與方案交底。3.5.2基礎數據與資料1支護模型數據;2支護施工圖件;3施工組織設計方案。393.5.3實施流程圖圖 3.5.33.5.3 巖土工程施工模擬應用流程圖巖土工程施工模擬應用流程圖3.5.4實施細則1收集、準備基礎數據與資料。包括實景模型、地下管線模型、地質模型及支護模型數據;2創建施工措施模型。在上述模型基礎上,根據施工方案創建支護結構及土方開挖的設備、材料及其它措施模型;3施工組織方案設計。在實景模型、地下管線模型、地質模型、支護結構模型、施工措施模型基礎上,統籌安排施工工序、資源配置和平面布置、進度計劃等;4施工模擬。包括支護結構施工模擬、土方開挖模
62、擬、拆撐與回填模擬:基于上述三維模型基礎上,創建施工組織模型,并將工序安排、資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與模型關聯,輸出施工進度、資源配置等計劃,指導和支持模型、40視頻、說明文檔等成果的制作和方案交底;5施工方案或優化。根據施工過程模擬,對施工組織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并落實具體分部分項施工方案;6施工方案評審。按地方要求對施工組織方案進行專家評審,并按要求修改模型;7施工方案交底、成果提交。3.5.5成果文件1施工可視化文件;2施工過程模型數據;3施工工藝方案;4施工工藝優化報告。3.5.6應用價值1巖土工程施工模擬主要價值體現在工藝工序的模擬前置,有效表達工藝工序的合理性,達到對施工方案的虛擬校
63、審,為施工方案提出有的放矢的優化建議;2巖土工程施工模擬多以施工方案動畫為主,憑借動畫軟件進行方案模型及動畫制作,搭配專業配音完成。整體效果良好能夠直觀體現施工方案要素。414 4規劃與方案階段規劃與方案階段方案設計主要是從建筑項目的需求出發,根據建筑項目的設計條件,研究分析滿足建筑功能和性能的總體方案,并對建筑的總體方案進行初步的評價、優化和確定;本階段的 BIM 應用主要是利用 BIM 技術對項目的設計方案進行數字化仿真模擬表達以及對其可行性進行驗證,對下一步深化工作進行推導和方案細化。利用 BIM 軟件對建筑項目所處的場地環境進行必要的分析,如坡度、坡向、高程、縱橫斷面、填挖量、等高線、
64、流域等,作為方案設計的依據。進一步利用BIM 軟件建立建筑模型,輸入場地環境相應的信息,進而對建筑物的物理環境(如氣候、風速、地表熱輻射、采光、通風等)、出入口、人車流動、結構、節能排放等方面進行模擬分析,選擇最優的工程設計方案。4.14.1 微環境分析微環境分析4.1.1 概述BIM 應用下的微環境分析是以三維信息模型為根本,綜合利用多種外部數據信息對規劃方案的微環境進行模擬以及分析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對結果進行修正,有效調控方案空間布局。規劃微環境分析基本可以概括為建筑體量空間結構所形成的建筑微環境造成的人均舒適度感知,包括日照和采光、空氣流動、可視度分析、建筑群熱工分析、噪聲分析等。BI
65、M 微環境分析是在生態學和規劃學的理論指導下,利用 BIM 技術和 GIS技術作為支撐,綜合利用 BIM 模型的可計算化優勢,模擬計算規劃方案階段建42筑空間布局微環境生態指標,通過生態指標專題圖、指標評估表、指標規范對照表等成果來評估規劃方案對生態的影響,為后續階段的方案評審、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以及輔助決策提供信息化支撐手段。4.1.2 基礎數據與資料1規劃方案階段的初步方案;2項目周邊環境數據;3氣象數據;4熱負荷參數;5噪聲污染源以及交通噪音信息數據;6其他相關資料。4.1.3 實施流程圖圖 4.1.34.1.3 規劃微環境分析實施流程圖規劃微環境分析實施流程圖434.1.4 實施細則
66、1收集數據,并確保其準確性;2將現有資料整合,進行適當的模型簡化和格式轉化,如將模型數據進行格式統一化、建筑屬性集成等工作,外部氣象數據進行參數化解譯,并形成外部數據資料集,導入到模擬平臺的模型庫;3設置參數,數據計算得出模擬結果;4模擬結果輸出;5根據數據成果,結合國家標準規范,總結分析數據體現的問題和結論,提出改進方案。4.1.5 成果文件1日照采光分析。構建模型對各建筑立面日照時間進行計算,對規劃方案滿窗條件下的日照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對建筑物的有效采光權進行分析,生成日照圖以及指標表和視頻,并輸出 BIM、GBXML 以及 3ds 模型等,可兼容導入。2風環境模擬。采用 CFD 技術軟件
67、,結合氣象環境數據信息等對規劃方案風環境進行模擬,通過模擬熱島效應以及風速流場云圖等綜合分析,對空間關系做出科學合理布局建議,同時生成風速云圖以及溫度圖和大氣污染物沉降圖等,輸出相應的指標表。3熱工分析。對區域范圍內的日照下溫度場云圖進行模擬,對建筑物影響下的失熱量進行分析,對建筑能耗進行科學預測,同時輸出成果圖以及指標表格和視頻動畫,支持 BIM 模型導入。4景觀可視度分析。BIM 技術下實現空間可視度綜合分析,基于遮擋分析44對地標性建筑物的可視面積進行解析,同時輸出指標圖表,支持模型導入以及可視區域內的邊界條件布設。5光環境模擬?;?BIM 模型分析自然光照下建筑空間內的天光照度,為照
68、明系統布局給出合理建議,并且對各建筑立面采光權進行分析,輸出建筑物表面的光污染數據信息。6噪音分析。模擬噪音源對建筑產生的不利影響,通過模擬確定噪音污染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同時輸出噪音云圖、影響視頻以及表格等,支持模型導入。4.1.6 應用價值1BIM 微環境分析可以利用分析數據幫助業主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決策方向,涉及土地開發的必要性、不同地貌土地的適宜開發方向、不同地塊的開發成本預判、劃分近期遠期開發區域策略等。2BIM 微環境分析在項目前期的介入,以數字化模擬、數據管理應用等方式,減少規劃設計過程中模糊性的經驗決策。通過比較準確的數據分析成果,進行規劃決策,對于項目中期、后期的走向是有益的。3
69、BIM 微環境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控對工程上經濟和人力的投入,準確地評估、更快速地完成高質量方案,便于管理者掌控整個項目。4.24.2 規劃條件分析規劃條件分析4.2.1 概述BIM 規劃條件分析是從多角度全面科學地分析項目規劃方案,高質量的完成方案比選和優化工作,它不但能使日照、風環境等傳統評價方式更加高效快45捷,而且對于場地條件分析、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景觀綠地建設、交通組織規劃等也能夠提供科學的分析處理。BIM 規劃條件分析能建構復雜而合理的形體模型,并能快速審視其效果,有助于方案推敲、方案比選,推敲出最佳方案。從空間協調的角度,形成多維空間分析技術,為方案優化和定量評價影響指標提供技術支撐
70、,增強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4.2.2 基礎數據與資料1規劃方案階段的初步方案;2上層次相關規劃;3工程地質資料(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地震狀況);4場地及周邊現狀管網數據;5場地及周邊現狀地形數據;6其他相關資料。464.2.3 實施流程圖圖 4.2.34.2.3 規劃條件分析實施流程圖規劃條件分析實施流程圖4.2.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其準確性;2通過檢查數據對規劃方案進行預處理,分析與選擇合適的匹配單元,進行特征匹配,生成三維尺度的模型成果;3模擬分析場地數據,如坡度、坡向、高程、縱橫斷面、填挖量、等高線等;4模擬分析公共服務設施指標、景觀綠地效果、交通組織流線等;5通過可視化設
71、計、協同設計檢查建筑結構與設備之間、管線與設備之間、管線自身之間的碰撞問題;6評估規劃方案的可行性,判斷是否為最優方案;477模型移交至下一階段。4.2.5 成果文件1碰撞測試結果。利用 BIM 模型在空間上協調建筑物的各類設備系統(建筑、結構、管線等),確保規劃方案階段沒有存在錯漏碰缺現象,在 BIM系統中完成碰撞檢查,保證管線、下穿連通道之間的安全距離,從而確保方案的可實施性。2公共服務設施分析。運用 BIM 技術將區域內所有已有公共服務設施錄入模型,結合各個區域的人口數據進行公共服務設施可達性分析和承載容量分析,量化分析區域內公共設施的服務缺口,從而確定目標項目配建需求,對方案提出合理的
72、規劃修改意見。3公共綠地分析?;?BIM 的平臺實現對區域公共綠地的統計分析,確定住區的綠地配置標準和最優布局模式。4交通承載力分析。利用 BIM 模型進行交通組織模擬,分析項目道路承載力和對項目居民的干擾程度,計算得出最優交通組織方案。5場地模型。采用 BIM 與 GIS 的結合,快速調用場地周邊城市環境,生成三維地形基礎數據進行場地環境分析,自然生成適應于場地環境的建筑形體;模型應體現坐標信息、各類控制線(用地紅線、道路紅線、建筑控制線)、原始地形表面、場地初步豎向方案、場地道路、場地范圍內既有管網、場地周邊主干道路、場地周邊主管網、三維地質信息等。6場地分析報告。報告包括場地模型圖像、
73、場地分析結果,以及對場地設計方案分析數據對比。484.2.6 應用價值1可以更好得進行方案推敲、方案比選,推敲出最佳建筑方案;2為建設項目提出空間構架設想、創意表達形式及結構方式的初步解決方案;3并為后續初步設計階段提供數據基礎和指導性依據。4.34.3 方案適用性分析方案適用性分析4.3.1概述方案適用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根據業主需求選出最佳的設計方案,為初步設計階段提供對應的設計方案模型基礎數據。通過構建或局部調整方式,形成多個備選的設計方案模型,讓項目方案參與方可以通過利用 BIM 技術可視化的特性,在三維仿真場景進行討論和決策,經過多輪方案適用性分析,得出最佳的設計方案。4.3.2基礎數
74、據與資料1最優性能分析方案的模型數據;2設計補充資料;3方案適用性分析調整意見。494.3.3實施流程圖圖 4.3.34.3.3 方案適用分析實施流程圖方案適用分析實施流程圖4.3.4實施細則1收集參與方的方案適用性分析調整意見;2根據調整意見,調整和完善建筑信息模型,形成備選方案模型;3檢查多個備選方案模型的可行性、功能性、經濟性和美觀性等方面,并進行適用性分析,形成相應的方案適用性分析報告,選擇最終的設計方案;4根據最終設計方案,更新完善成最終方案設計建筑信息模型。4.3.5成果文件1方案適用性分析報告。報告應包含體現項目的模型截圖、圖紙和方案對比分析說明等;2最終設計方案503最終方案設
75、計建筑信息模型。4.3.6應用價值通過利用 BIM 技術的可視化特性,使得項目設計方案決策參與方能更直觀和高效了解方案特性,快速推動方案設計的可適性分析。4.44.4 建筑性能模擬分析建筑性能模擬分析4.4.1概述建筑性能模擬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專業的性能分析軟件,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或者通過建立分析模型,對建筑物的日照、采光、通風、能耗、人員疏散、火災煙氣、聲學、結構、碳排放等進行模擬分析,以提高建筑的舒適、綠色、安全和合理性。在方案設計階段,輔助設計人員確定合理的建筑方案,舉例有:1風環境模擬:主要采用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術,對建筑周圍的風環境
76、進行模擬評價,從而幫助設計師推敲建筑物的體型,布局;并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2能耗模擬分析:主要是對建筑物的負荷和能耗進行模擬分析,在滿足節能標準的各項要求基礎上,幫助設計師提供可參考的最低能耗方案;3遮陽和日照模擬:主要是對建筑和周邊環境的遮陽和日照進行模擬分析,在滿足建筑日照規范的基礎上,從而幫助設計師進行日照方案比對。4.4.2基礎數據與資料1規劃方案階段的建筑信息模型512規劃方案設計資料3項目周邊環境數據4氣象數據5熱負荷參數6其他分析所得數據4.4.3實施流程圖圖 4.4.34.4.3 建筑性能模擬分析實施流程圖建筑性能模擬分析實施流程圖注:由于基本流程相同,故在方案設計階段對建筑性
77、能模型分析進行描述,其他階段不做重復描述。4.4.4實施細則1收集相關基礎數據,并校核數據的準確性;2根據規劃方案階段的建筑信息模型以及分析軟件要求,調整各類分析所52需的模型;3分別獲得單項分析數據,綜合各項結果優化調整模型,進行評估,尋求建筑綜合性能最優平衡點;4根據最終的分析結果,調整設計方案,確定建筑最優性能的設計方案;5根據最佳的設計方案,更新完善規劃方案階段建筑信息模型。4.4.5成果文件1專項分析模型。不同分析軟件對建筑信息模型的深度要求不同,專項分析模型應滿足該分析項目的數據要求(根據軟件數據要求調整規劃方案階段創建的建筑信息模型)。2專項模擬分析報告及綜合性能分析報告。3最佳
78、設計方案的模型數據。4.4.6應用價值1利用 BIM 技術進行建筑性能分析,可以實現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傳遞的統一性和準確性,確保建筑性能分析的準確性,為其他設計階段的性能分析奠定基礎;2規劃方案設計階段利用 BIM 技術進行建筑性能分析,可以輔助設計設計工作者減少建筑性能分析的模型構建的重復性工作,提高設計工作效率。4.54.5 技術經濟技術經濟指標分析指標分析4.5.1概述本階段項目各項指標信息數據主要包括技術經濟指標數據、綠色建筑設計53指標數據等,基于容積率,綠化率,建筑密度等建筑控制條件創建體量 BIM 模型,對總圖規劃、道路規劃、綠地景觀規劃、豎向規劃以及管線綜合規劃等內容進行組織和優
79、化。4.5.2基礎數據與資料最終方案設計建筑信息模型。4.5.3實施流程圖圖 4.5.34.5.3 技術經濟指標分析實施流程圖技術經濟指標分析實施流程圖4.5.4實施細則1檢查并確定模型是否滿足項目立項環節相關要求;2檢查并確定建筑總圖平面布置、其他平面布置圖經濟指標及主體模型主要構件的幾何信息與非幾何信息;543檢查并確定結構主體構件的幾何信息與非幾何信息;4各項指標數據應按照深圳市建筑設計技術經濟指標計算規定分析統計,并形成分析統計表。4.5.5成果文件技術、經濟指標分析統計表。4.5.6應用價值為總圖規劃、道路規劃、綠地景觀規劃、豎向規劃以及管線綜合規劃等設計供數據支撐。4.64.6 仿
80、真分析及漫游仿真分析及漫游4.6.1概述虛擬仿真漫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 BIM 軟件模擬建筑物的三維空間關系和場景,通過漫游、動畫和 VR 等的形式提供身臨其境的視覺、空間感受,有助于相關人員在方案設計階段進行方案預覽和比選。在初步設計階段檢查建筑結構布置的匹配性、可行性、美觀性以及設備主干管排布的合理性,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預覽全專業設計成果,進一步分析、優化空間等。4.6.2基礎數據與資料1最終方案設計階段的建筑信息模型;2技術、經濟指標分析統計表。554.6.3實施流程圖圖 4.6.34.6.3 仿真分析及漫游實施流程圖仿真分析及漫游實施流程圖注:由于基本流程相同,故在方案設計階段對仿真分析及
81、漫游進行描述,其他階段不做重復描述。4.6.4操作流程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根據建筑項目實際場景情況,賦予模型構件相應的材質。將建筑信息模型導入具有虛擬漫游、動畫制作功能的軟件;3設定視點和漫游路徑,該漫游路徑應當能反映建筑物整體布局、主要空間布置以及重要場所設置,以呈現設計表達意圖;4將軟件中的漫游文件輸出為通用格式的視頻文件,并保存原始制作文件,以備后期的調整與修改。4.6.5成果文件1動畫視頻文件:動畫視頻應當能清晰表達建筑物的設計效果,并反映主56要空間布置、復雜區域的空間構造等;2漫游文件:漫游文件中應包含全專業模型、動畫視點和漫游路徑等。4.6.6應用價值1設計階段利用
82、虛擬仿真漫游技術有助設計人員及時發現二維表達不易察覺的設計缺陷或問題;2有利于各參與方對設計方案可以身臨其境的決策方案可行性,為決策者能更好的提供決策幫助;3有利于設計與管理人員對設計方案進行輔助設計與方案評審,促進設計管理管理。4.74.7 方案報批報建審查方案報批報建審查4.7.1概述方案報批報建審查審查是以包含完整規劃方案報建指標數據的建筑信息模型為對象,依據制定的方案報批報建標準進行 BIM 模型規整,借助輕量化軟件進行信息提取轉換,通過規劃報建審查平臺實現指標比對并自動生成審查報告的一種新型規劃報建審批模式?;?BIM 技術的方案報批報建審查對審查所需的關鍵步驟進行了統一的整合,保
83、證全部審查過程都在同一平臺下完成,為BIM 正向設計中的方案報批報建審查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BIM 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審查效率、強化建筑設計質量,還具有流程自動化、需求定制化、性能擴展化等突出優勢,也為 BIM 正向設計與方案報批報建審查融合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574.7.2基礎數據與資料1上層次規劃方案、項目規劃布局、場地建筑方案及相關圖紙等資料;2標準規范;3其他相關資料。4.7.3實施流程圖圖 4.7.34.7.3 方案報批報建審查實施流程圖方案報批報建審查實施流程圖4.7.4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建立建筑信息模型,由設計文件 BIM 正向設計的交付物;3對建筑
84、信息模型進行適當修改調整,使其在符合交付標準的基礎上,便58于提取審查過程中所需要的設計信息;4對審查中需要使用的標準規范進行轉譯工作,把便于設計人員閱讀理解的設計規范條文轉譯成便于計算機分析處理的特定表達方式;5使用計算機編程編寫審查程序,對經過計算處理的設計信息與標準規范中的要求進行比對,為建筑設計合規性作出判斷,以此完成 BIM 審查的核心操作;6根據審查結果輸出審查報告并反饋給設計人員,為后續的修改調整提供參考。4.7.5成果文件1審查成果文件。包括微觀審查如建筑限高、容積率、基底面積等,宏觀審查如天際線分析、可視域分析等成果。2工規報建審核文件。4.7.6應用價值1 通過 BIM 技
85、術的引入,把建筑設計合規性的過程轉變為計算機自動化完成,更加準確、高效地完成審查工作,提高合方案報批報建的效率,進而提高建筑設計質量;2 BIM 合規性審查可以充分發揮可視化特性,實現在二維和三維的操作環境之間的聯動審查,還能根據需求在特定位置處補充模型視圖,為審核結果提供更全面的數據支持,更容易發現設計圖紙及模型中存在的設計問題;3 通過在 BIM 模型中添加各設計階段的審查變更信息,可以實現審查工作的全過程記錄,確保建設工程質量責任可溯,使審查監管更好地落實到位,逐59步改善和加強建筑設計單位原有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而有效地提高設計單位的設計質量和服務水平。605 5 初步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
86、段初步設計是設計構思基本形成,各專業應對本專業內容的設計方案或重大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綜合技術經濟分析,論證技術上的適用性、可靠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初步設計主要是對已確定的建筑方案進行各專業深化設計,可滿足工程概算要求以及為施工圖設計奠定基礎。在初步設計階段,各個專業通過應用 BIM 軟件,完善建筑模型,并對各專業之間的設計內容一致性檢查。將調整后的模型進行剖切,生成平面、立面、剖面圖,形成初步設計階段的建筑、結構、機電模型和二維圖紙。5.15.1 裝配式建筑方案適用性分析裝配式建筑方案適用性分析5.1.1概述裝配式建筑方案適用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選出最佳的裝配式設計方案,以滿足業主對成本、進
87、度的把控。通過構建或局部調整方式,形成多個備選的裝配式方案模型(包括預制構件類型及施工方法)進行比選,直觀快速的統計各個裝配式方案的構建清單工程量,讓項目方案參與方可以通過利用 BIM 技術可視化的特性,在三維仿真場景進行討論和決策,經過多輪裝配式建筑方案適用性分析,得出最佳的設計方案。5.1.2基礎數據與資料1方案設計建筑信息模型。2結構方案615.1.3操作流程圖圖 5.1.35.1.3 裝配式建筑方案適用性分析實施流程圖裝配式建筑方案適用性分析實施流程圖5.1.4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收集方案設計階段建筑信息模型,確保模型數據傳遞準確性。2構建裝配式模型。根據結構方案及建筑信息模型,構建多
88、個裝配式方案模型。3工程量統計。根據對應裝配式方案模型,統計現澆和預制工程量,滿足規范要求最低裝配式結構要求。4成本概算。根據工程量統計結果,估算各裝配式方案的成本概算。5PPT 制作。列舉各個方案體現的裝配率、成本概算、優缺點等。5.1.5成果文件1方案比選報告。報告應包含方案對比截圖、動畫、裝配率對比、成本概62算對比、優缺點分析及相關數據等。2裝配式模型。模型包含主要的預制構件,和尺寸、材質、定位等信息。5.1.6應用價值通過利用 BIM 技術可以快速統計相關裝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基礎數據,通過利用可視化特性,使得裝配式建筑方案適用性分析可以更為直觀決策相關方案對成本及施工進度的影響,直觀表
89、達相應方案的優缺點。5.25.2 設計校核與優化設計校核與優化5.2.1概述本階段將初步設計階段的各專業模型校核和優化,校核各專業設計內容是否缺項、漏項,各專業模型深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以及機電專業管線初步綜合是否存在碰撞等,核查各專業模型深度表達是否滿足初步設計階段要求。5.2.2基礎數據與資料1各個專業的技術標準、規范、指南與措施。2初步設計階段各個專業的建筑信息模型。635.2.3實施流程圖圖 5.2.35.2.3 設計校核與優化實施流程圖設計校核與優化實施流程圖5.2.4實施細則1校核模型生成的三維軸測圖、平面、立面、剖面是否一致;2校核各專業設計內容是否有缺項、漏項,是否利用協同作業
90、的方式已完成優化設計內容(含初步管線綜合);3校核優化后的各專業設計模型碰撞情況并優化處理;4檢查各個專業模型深度是否達到初步設計階段的深度規定;5按照統一的命名規則命名文件,保存整合后的模型文件。5.2.5成果文件1各個專業模型模型深度達標的報告;2碰撞檢測報告;643各專業問題協調與修改報告;4檢查修改后的各專業模型。5.2.6應用價值通過利 BIM 技術可視化和協同化的特性,將初步設計各專業的模型整合,校核各專業內部及專業之間的設計內容的缺失與沖突,消除設計中出現的錯誤,從而保證該階段的建筑信息模型的完整性與準確性。5.35.3 指標細化分析指標細化分析5.3.1概述本階段項目各項指標信
91、息數據主要包括技術經濟指標數據、綠色建筑設計指標數據、裝配式建筑設計指標數據等。5.3.2基礎數據與資料檢查優化后的初步設計階段的所有專業及整合后的建筑信息模型。655.3.3實施流程圖圖 5.3.35.3.3 指標細化分析實施流程圖指標細化分析實施流程圖5.3.4實施細則1校核確定模型是否滿足項目立項環節的相關要求;2校核確定建筑主體平面布置及主體模型主要構件的幾何信息與非幾何信息;3校核確定結構主體構建的幾何信息與非幾何信息;4校核確定機電各專業的幾何信息與非幾何信息;5各項指標數據分析統計,并形成分析統計表。5.3.5成果文件技術、經濟指標分析統計表(主要包括技術經濟指標數據、綠色建筑設
92、計指標數據、裝配式建筑設計指標數據等)。665.3.6應用價值項目經濟性指標直接關系到項目能不能實施,在方案的調整中起重要決定因素。利用 BIM 技術輔助設計人員快速統計項目經濟指標,如面積、建筑密度、綠化率等。并且跟隨設計調整的過程中,能做到實時更新。5.45.4 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5.4.1概述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是在初步設計階段由設計單位主導,構架整個項目的經濟控制上限。在初步設計模型的基礎上,按照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規則進行模型的深化,從而形成可用于設計概算的模型,利用此模型完成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輔以相應定額和材料價格自動計算建筑安裝造價,以此提高工程量計算的效率和準確
93、性。利用 BIM 在設計階段進行工程量計算時,需要充分地傳承與利用設計的模型和信息成果,在此基礎上按照工程量計算的要求進行模型重構,并按照設計概算的要求補充工程量計算所需要的信息,以確保完善后的概算模型滿足設計階段的工程量計算要求。設計階段模型變化和調整的頻率比較大,因此需要在BIM 條件下將設計工作與工程量計算工作相統一,真正實現模型完成后快速確定準確的工程量數據。初步設計模型的深度或完整性等存在不能達到 BIM 工程量計算要求的情形,此時,宜采用傳統工程量計算或概算指標給予補充,做到兩者有機結合,提高工程量計算和計價效率。675.4.2基礎數據與資料1初步設計模型;2與初步設計概算工程量計
94、算相關的構件屬性參數信息文件;3概算工程量計算范圍、計量要求及依據等文件。5.4.3實施流程圖圖 5.4.35.4.3 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實施流程圖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實施流程圖5.4.4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收集工程量計算需要的模型和資料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確定規則要求。根據設計概算工程量計算范圍、計量要求及依據,確定概算工程量計算所需的構件編碼體系、構件重構規則與計量要求。3編碼映射。在初步設計模型的基礎上,確定符合工程量計算要求的構件68與分部分項工程的對應關系,并進行編碼映射,將構件與對應的編碼進行匹配,完成模型中構件與工程量計算分類的對應關系。4編制概算工程量表。按概算工程量計算
95、要求進行“概算工程量報表”的編制,完成工程量的計算、分析、匯總,導出符合概算要求的工程量報表,并詳述“編制說明”。5.4.5成果文件1設計概算模型。模型應正確體現計量要求,可根據空間(樓層)、時間(進度)、區域(標段)、構件屬性參數及時、準確的統計工程量數據;模型應準確表達概算工程量計算的結果與相關信息,可配合設計概算相關工作。2編制說明。說明應表述本次計量的范圍、模型深化規則、要求、依據及其他內容。3概算工程量報表。工程量報表應準確反映構件凈的工程量(不含相應損耗),并符合行業規范與本次計量工作要求,作為設計概算重要依據。4概算書。根據工程量報表,輔助于其它軟件或者模塊,套用相對應的概算定額
96、及其他費用文件出具詳細的概算書。5.4.6應用價值1減少工作量。工程造價的審核過程中,充分利用 BIM 技術將能極大提升審核的效率,約能節省 25%的設計周期,提高工程審核效率接近 1 倍。以往計算概預算的過程中,需要先對工程量予以統計,這工作需要在圖紙設計完畢之后,采用手工計算或利用軟件建模算量時,因計算人員專業水平差異和圖紙本身的復雜程度不同,對定額和計算規則理解不一時,就容易導致結果錯誤。69采用 BIM 技術進行計算,能夠在三維可視化圖紙上采用實物圖形的方式將工程量展現出來,由于具有協同工作的能力,概算人員能夠直接利用設計人員提供的 BIM 模型,不再另外建模和處理相關構件屬性信息,僅
97、需要對輸出結果進行調試校正,從而極大減輕了造價人員的算量工作,實現造價編制過程的集約化。2控制成本。將 BIM 技術與工程造價系統聯動協同,能夠確保工程造價的計算過程中能夠充分考慮到工程信息。這種做法既有利于工程設計師更好地控制設計方案的成本,也使得工程造價師能夠將及時予以反饋造價。3實現對工程造價的優化。工程設計階段可以分為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兩個階段,初步設計階段需要編制工程概算,主要是負責對項目的全部建設費用予以估算控制;施工圖設計階段則需要計算施工圖預算。對工程造價進行計算的過程中,設計單位與建設單位可以隨時采用 BIM 技術修改建筑信息模型,通過修改建筑信息模型實現對設計方案的優化與
98、調整。這一模型在直觀的提供了造價數據的同時,也能夠幫助設計單位展開設計優化,幫助建設單位進行方案選取,實現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4對不同建設階段的造價予以模擬。施工圖預算與設計概預算的計算過程中,采用 BIM 技術進行計算能夠實現對不同建設階段的成本的預見與模擬,為各方協同進行限額設計提供條件,也能為后期控制造價提供針對性的依據,能保證后期施工階段緊跟設計方案,做到二者不脫節。706 6 施工圖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是建筑項目設計的重要階段,是項目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的橋梁。本階段主要通過施工圖設計的二維及三維來表達建筑項目的設計意圖和設計結果,并作為項目現場施工制作的依據。施工圖設計
99、階段的 BIM 應用是各專業模型深化構建并進行優化設計的復雜過程。各專業信息模型包括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等專業。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個專業的技術標準、規范、指南等,結合施工安裝制作相關規范,進行碰撞檢測、三維管線綜合、豎向凈空優化等基本應用,完成對施工圖階段設計的多次優化,形成最終施工圖設計建筑信息模型,并為施工階段提供施工依據。6.16.1 建筑結構校核及優化建筑結構校核及優化6.1.1概述建筑與結構的模型準確性校核,首先通過核查各專業模型專業內部平面、立面及剖面是否滿足相應規范要求且無內部碰撞與沖突,然后通過建筑模型與結構模型整合對比,建筑與結構在平面、立面、剖面及尺寸是否相互關聯
100、,是否碰撞,為設計人員提供直觀的校核依據,完成建筑結構進一步的優化調整。6.1.2基礎數據與資料1初步設計階段完成的建筑專業模型和結構專業模型;2施工圖階段的模型交付標準;3建筑及結構專業相應專業規范,技術標準、措施及施工標準等。716.1.3實施流程圖圖 6.1.36.1.3 建筑結構校核及優化實施流程圖建筑結構校核及優化實施流程圖6.1.4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深化初步設計階段的建筑、結構模型,達到施工圖模型深度,并按照統一命名原則保存模型文件;3建筑結構檢查專業內部設計內容完整性和準確性;4校核建筑和結構整合后,核查建筑與結構墻、梁、板、柱、樓梯及其他構造節點等構件尺
101、寸與建筑平立剖及大樣的一致性;5校核建筑和結構整合后,核查建筑結構相互預留洞口等反映的一致性。6.1.5成果文件1建筑結構專業模型自查報告;722建筑結構整合校核報告(含碰撞內容節點位置問題報告及調整建議);3建筑結構專業優化修改報告;4校核優化后的建筑結構專業模型。6.1.6應用價值1使得項目建筑結構專業的校核與優化協同下,利用三維模型的可視化進行協同溝通、討論、決策等工作;2為機電管線綜合、優化、裝飾裝修設計及后續深化設計等提供基礎數據。6.26.2 機電管線綜合及優化機電管線綜合及優化6.2.1概述機電管線綜合優化是指機電各專業完成施工圖階段建筑信息模型結合優化后的建筑結構模型,校核機電
102、管線在整個建筑物中的錯漏碰缺,解決由傳統二維設計不能考慮周全的各類硬碰撞和軟碰撞,優化機電管線在建筑物空間的排布方案,輸出高質量的設計圖紙,輔助相關專項設計報批報建,為施工階段提供基礎數據保障。6.2.2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完成的機電各專業模型;2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模型交付標準;3機電各專業專業相應專業規范,技術標準、措施及施工標準等。736.2.3實施流程圖圖 6.2.36.2.3 機電管線綜合及優化實施流程圖機電管線綜合及優化實施流程圖6.2.4實施細則1根據施工圖設計階段建模標準完成給排水、暖通、電氣等專業機電模型;2完成機電給排水、暖通、電氣等各專業內部管線校核優化,校核內容
103、包括設計缺項、碰撞檢查、空間復核等;3整合機電各個專業所有管線,進行校核優化,校核內容包括專業之間設計缺項、專業之間碰撞檢查、空間復核等;4整合校核優化后的建筑結構專業模型,實現各專業在一個空間上協同校核與優化;5機電專業與建筑結構專業之間管線綜合校核優化,校核內容包括:專業之間設計缺項、專業之間碰撞檢查、空間復核及預留孔洞等。746.2.5成果文件1機電各專業管線內部管線校核碰撞報告;調整后的各專業模型,輸出二維圖紙。調整后模型滿足各專業設計規范要求,二維圖紙滿足施工圖深度;2機電各專業之間管線校核碰撞;3土建專業與機電專業之間管線校核碰撞報告;4優化后施工圖階段機電建筑信息模型。6.2.6
104、應用價值通過利用 BIM 技術的協同特性進行機電管線綜合及優化,減少各專業設計二維無法考慮碰撞,避免空間沖突問題傳遞給施工階段,提高設計質量,避免設計錯誤傳遞到施工階段,造成施工返工,為施工階段提供施工基礎數據。6.36.3 建筑空間凈高分析及優化建筑空間凈高分析及優化6.3.1概述利用校核優化完成的建筑、結構及機電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物空間利用可視化手段,進行漫游檢查,模擬動線空間分析,對于空間使用不合規,使用有缺陷部位進行校核分析與優化,在保證工程設計滿足規范的前提下,充分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的最大化及適用性,確保交付給業主的建筑達到最優。6.3.2基礎數據與資料1各個專業
105、的技術標準、規范、指南與措施;2機電管線綜合優化后的建筑、結構及機電模型;753業主技術文件對空間使用凈高要求文件。6.3.3實施流程圖圖 6.3.36.3.3 建筑空間凈高分析實施流程圖建筑空間凈高分析實施流程圖6.3.4實施細則1收集基礎數據,明確數據的準確性;2分析需要進行凈高分析優化的部位,例如公共部位,搬家通道等;3利用 BIM 技術可視化特性,優化各個專業的管線空間排布,最優提升相應空間凈高;4校核調整優化后的各專業模型,確保模型準確性;5匯報相應的凈高分析優化報告,調整后各專業建筑信息模型等成果文件于業主單位確認,確認空間凈高分析及優化得到業主單位認可,輸出相應成果文件。766.
106、3.5成果文件1優化調整后的各專業模型。2建筑空間凈高分析及優化報告,報告應包含三維軸測圖,透視圖、凈高分析平面、優化前后對比,優化思路及優化后的結果等分析內容。3業主單位審核建筑空間凈高分析報告的意見單。6.3.6應用價值通過利用 BIM 技術可視化及協同的特性,使得各專業通過三維場景更為直觀的去優化重點區域空間凈高分析,同時是三維實際場景展現給業主一個真實的空間凈高關系,使得業主能提前根據虛擬場景來確認重點位置的空間適用性。6.46.4 技術經濟指標復核技術經濟指標復核6.4.1概述本階段項目各項指標信息數據主要包括技術經濟指標數據、綠色建筑設計指標數據等。6.4.2基礎數據與資料校核優化
107、后的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所有專業的建筑信息模型。776.4.3實施流程圖圖 6.4.36.4.3 技術經濟指標復核實施流程圖技術經濟指標復核實施流程圖6.4.4實施細則1校核建筑總平面布置、主體平面布置及主體模型主要構件的幾何信息與非幾何信息,合適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復核初步設計批復的技術經濟指標要求及修改完善內容;2復核用地紅線、建筑物邊界線等控制線與場內相關建筑定位關系明確;3校核統計建筑面積等指標滿足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4校核機電各專業的幾設備材料明細表準確性和一致性;5各項指標數據分析統計,并形成分析統計表。6.4.5成果文件技術、經濟指標分析統計表。786.4.6應用價值復核項目
108、技術、經濟指標直接關系到項目數據的準確性。利用 BIM 技術幫助設計人員統計項目經濟指標,如面積、建筑密度、綠化率等,可以在設計調整的過程中,能做到實時更新,減少設計人員的工作內容,提高設計效率。6.56.5 二維制圖表達二維制圖表達6.5.1概述建筑項目設計圖紙是表達設計意圖和設計結果的重要途徑,并作為生產制作、施工安裝的重要依據。相對于傳統二維設計的分散性,三維設計強調的是數據的統一性、協同性和完整性。由于目前國家未出臺相關三維施工依據,根據相關國家標準,利用 BIM 技術,通過二維制圖表達,傳遞三維設計信息到二維表達平面上,同時要符合國家現有的二維設計制圖標準或 BIM 出圖的相關導則或
109、標準。6.5.2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設計階段各專業設計模型;2國家二維制圖標準或 BIM 出圖的相關導則或標準;3由企業根據自身質量控制體系制定的相關出圖標準,包含但不限于設計圖紙文件命名規則、圖框、線寬、線型、標注樣式、文字樣式(字體、字高、字寬)、圖例、打印樣式等;5符合制圖標準的出圖樣板文件;6確定項目中基于 BIM 生成的圖紙和采用傳統制圖方式生成的圖紙。796.5.3實施流程圖圖 6.5.36.5.3 二維制圖表達實施流程圖二維制圖表達實施流程圖6.5.4實施細則1收集基礎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根據優化后的建筑、結構及機電等專業模型,按照企業及國家二維制圖標準導出二維圖紙;3
110、二維圖紙通過剖切、調整視圖深度、隱藏無需表達的構件等步驟,創建各專業相關圖紙,如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系統圖、大樣圖、管線綜合圖等;3添加文字注釋、尺寸標注、平法標注、圖例、設計施工說明等信息。對復雜空間宜增加三維透視圖和軸測圖進行表達;4根據部分圖紙需要,提取相關構件信息形成統計表格,如門窗表、設備80材料表等;5校核已完成的二維圖紙表達,確認無誤后輸出相應格式的二維圖紙按類別歸檔完成。6.5.5成果文件1各專業施工圖設計模型。確保模型間相互鏈接路徑準確。確保模型圖紙視圖與最終出圖內容的一致性;2各專業圖紙。圖紙深度應當滿足對應階段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中的要求。6.5.6應用價值基
111、于 BIM 的二維制圖表達是以三維設計模型為基礎,通過剖切的方式形成平面、立面、剖面、節點等二維斷面圖,結合相關制圖標準,補充相關二維標識的方式出圖,或在滿足審批審查、施工和竣工歸檔要求,直接使用二維斷面圖方式出圖。對于復雜局部空間,宜借助三維透視圖和軸測圖進行表達?;?BIM 的二維制圖表達主要目的是保證單專業內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系統圖、詳圖等表達的一致性和及時性,消除專業間設計沖突與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為后續設計交底、深化設計、施工等提供依據。6.66.6 基于基于 BIMBIM 的工程報建的工程報建6.6.1概述根據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
112、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深府辦函2021103 號)的有關規定,81深圳市的工程建設項目,需要在消防設計審查、施工許可和竣工聯合驗收階段,實施基于 BIM 的工程報建。6.6.2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階段的 BIM 模型;2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建模手冊;3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及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存儲標準;4SZ-IFC 轉換插件及 SZ-IFC 報建自檢工具。6.6.3實施流程圖圖 6.6.36.6.3 基于基于 BIMBIM 工程報建實施流程圖工程報建實施流程圖6.6.4實施細則1檢查模型是否滿足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的建模要求;822檢查模型構架、模型命名規
113、則是否滿足建模手冊的要求;3檢查模型是否已經添加模型構件標識;4檢查是否進行 IFC 類型映射表格的配置;5通過 SZ-IFC 轉換插件進行模型輕量化轉換;6通過 SZ-IFC 報建自檢工具進行模型的自檢;7將通過自檢的 SZ-IFC 模型上傳到相關報建平臺,消防設計審查、主體工程施工許可事項。建設單位在申報前,由設計單位提前通過深圳市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系統(http:/ BIM 模型;8竣工聯合驗收事項。建設單位通過深圳市建設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管理系統(https:/ BIM 模型。完成上傳后再按原程序及地址申請竣工聯合驗收事項。6.6.5成果文件1模型的自檢報告;2施工報建模型;3SZ-I
114、FC 輕量化模型。6.6.6應用價值通過 BIM 模型轉換、自檢、上傳的流程化管理,能夠保證 BIM 模型數據的完整性和標準化。單項目的 BIM 報建流程,能夠加快推進深圳市 BIM 技術應用工作,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通過項目的地理位置信息與輕量化模型的結合,能為深圳市的建設數字城市,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83847 7施工準備階段施工準備階段施工準備階段的 BIM 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施工深化設計、施工場地布置及優化、施工方案模擬及優化、裝配式構件預制加工等方面。該階段的 BIM 應用對施工深化設計的準確性、施工場地布置及優化的合理性、施工方案的模擬展示、預制構件的加工能力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施
115、工單位應結合項目進度計劃、施工工序安排及現場管理需求等對施工圖設計階段模型進行信息添加、更新和完善,以得到滿足施工需求的施工階段模型。7 7.1 1 鋼結構節點深化設計鋼結構節點深化設計7.1.1 概述隨著 BIM 技術的融入,BIM 技術在鋼結構專業領域得到快速的應用。眾所周知,鋼結構屬于裝配式建筑,需提前進行精確設計、工廠加工生產、預拼裝等過程才可以進入到施工現場進行施工安裝,因此對于鋼結構的前期設計工作要求極高,BIM 技術的應用無疑為鋼結構的多項工作帶來實質性的助益。7.1.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施工深化設計模型;2鋼結構圖紙信息;3鋼結構技術標;4進度計劃;5其他相關資
116、料。857.1.3 實施流程圖圖 7.1.3鋼結構節點優化實施流程圖鋼結構節點優化實施流程圖7.1.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其準確性;2根據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深化設計模型、鋼結構圖紙、鋼結構專項技術標以及進度計劃等,創建鋼結構模型及節點深化模型;3對鋼結構模型進行經濟和技術模擬分析;4依據模擬分析結果,選擇最優施工方案,生成模擬演示視頻并提交相關部門審核;5編制鋼結構專項方案并進行技術交底。7.1.5 成果文件1鋼結構模型。867.1.6 應用價值1輸出制作加工圖及施工圖。運用專業的鋼結構深化設計制圖軟件,將構件的整體形式、構件中各零件的尺寸和要求以及零件間的連接方法等,詳細地表現到圖紙上
117、,以便制造和安裝人員通過查看圖紙能夠清楚地了解構造要求和設計意圖,完成構件在工廠的加工制作和現場的組拼安裝;2可視化交底?;?BIM 技術可視化的特點,模擬斜柱、轉換鋼柱、柱間斜撐、弧形鋼梁、鋼筋桁架樓承板等復雜部位的施工,并向各專業人員直觀地進行三維安全技術交底,避免因作業人員錯誤理解導致的施工不當;3工程量計算??沙浞职l揮 BIM 模型優勢,借助 BIM 軟件對鋼結構模型單元進行工程量統計,為物資采購及提前招標提供相應支持。7.1.7 項目案例待補充7 7.2.2 砌筑工程深化設計砌筑工程深化設計7.2.1 概述二次結構作為建筑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細部節點繁多,傳統的排磚圖難以滿足施工
118、質量及美觀要求?,F利用 BIM 技術實行砌筑工程深化設計,提高排磚效率,減少損耗,節約成本。7.2.2 基礎數據與資料1砌體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砌體填充墻結構構造12G614-1、砌體填充墻建筑構造12SJ105;872施工圖紙;3進度計劃;4其他相關資料。7.2.3 實施流程圖圖 7.2.3.1 砌體工程深化設計流程圖砌體工程深化設計流程圖7.2.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其準確性;2根據施工圖繪制算量模型,以算量模型為基礎導入 BIM 深化軟件,進行排磚深化;3對施工場地布置模型進行經濟和技術模擬分析;4進行三維技術交底。887.2.5 成果文件1排磚三維模型。根
119、據算量模型進行排磚深化模型;2重要節點展示。根據現場質量及施工重難點,進行三維截圖,展示于各方;3下料單。根據模型深化出的排磚圖,進行精準下料,減少材料浪費。7.2.6 應用價值1提高施工質量。從模型中模擬出現場排磚,從模型中解決因節點復雜導致磚通逢、尺寸大小不符合規范、及觀感質量;2可視化交底。以三維輕量化模型、漫游視頻等形式展現經各方確認排磚是否符合要求;3工程量計算??沙浞职l揮 BIM 模型優勢,減少過程材料浪費,為物資采購及提前招標提供相應支持。7.2.7 項目案例待補充7.37.3 幕墻深化設計幕墻深化設計7.3.1 概述幕墻施工深化設計是通過三維軟件,解決幕墻設計中在圖紙中難以體現
120、的工程量、安裝定位、下料計算、三維模型及出圖等問題。7.3.2 基礎數據與資料1幕墻設計平面及立面圖;2型材表及大樣圖;893對應三維模型;4其他相關資料。7.3.3 實施流程圖圖 7.3.3.1幕墻深化設計流程圖幕墻深化設計流程圖7.3.4 實施細則1整理相關圖紙與既有模型;2根據施工圖設計模型、對應需求和其他相關資料等,對既有模型的不規范之處進行更正,使幕墻單元實現標準化批量生產,并創建分組對應的參數統計;3輸出所需數據并匯總成表;4依據對應數據,制作對應分析圖并提交相關部門審核;5編制施工深化設計方案并進行技術交底。907.3.5 成果文件1幕墻專業各類數據統計表;2對應數據分析圖;3部
121、分節點模型示意;4幕墻深化整體模型。7.3.6 應用價值1規范化幕墻,可按所需數量按體積分類同一幕墻單元,避免模型中每個幕墻單元都不同難以運用到現實施工的窘境;2精確化指導,程序統計的工程量能快速給出最低使用材料量,標準的坐標數據能指導現場精準安裝等。7.3.7 項目案例待補充7.47.4 機電深化設計機電深化設計7.4.1 概述在機電的安裝中,由于機電安裝工作面大,施工范圍廣,因此在機電深化設計和安裝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機電深化設計的現場施工實際情況對圖紙進行重新設計,才能確保機電深化設計圖紙符合施工需求,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確保相關機電設備的正常有序運行。而在機電設計中應用 BIM 技術,能夠
122、很好地發現設計圖紙和實際施工中存在的差異,可以做到及時對設計圖紙進行修正,使機電安裝更加合理,從而確保機電安裝工作的有效進展,防止施工中出現的91各種問題,提高了建設施工的整體品質。7.4.2 基礎數據與資料1給排水施工圖;2電氣施工圖;3通風施工圖;4智能化施工圖;5設計變更;6土建模型;7機電樣板文件;8其他相關資料。7.4.3 實施流程圖圖 7.4.3.1 機電深化設計實施流程圖機電深化設計實施流程圖927.4.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施工單位依據設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和施工圖設計模型,根據自身施工特點及現場情況、圖紙變更單等,建立并完善深化設計模型。該模型應該根據實
123、際采用的材料設備及實際產品的基本信息進行構建和深化;3BIM 實施參與方結合自身專業經驗或與施工技術人員配合,對機電深化設計模型的施工合理性、可行性進行甄別,并進行相應的調整優化,達到滿足施工需求的目的;4對深化設計后的機電模型實施碰撞檢測,檢測并解決碰撞問題;5機電深化設計模型通過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及其他相關單位的審核與確認,最終生成可指導施工的三維圖形文件及二維深化施工圖、節點圖等成果。7.4.5 成果文件1機電深化設計模型。應包含滿足工程實體施工需求的基本信息,并能夠清晰表達關鍵節點的施工工藝方法;2機電深化設計圖紙。應基于機電深化設計模型輸出,滿足施工條件并符合行業規范及承包合同的要求
124、;3機電問題匯總報告。結合土建模型找出復雜的交叉位置,發現各項專業在設計上存在的矛盾,對單項工程原來布置的走向、位置有不合理或與其他專業發生沖突的現象,提出調整位置和互相協調的意見,形成機電問題匯總報告,會同各專業或設計單位商討解決;4機電凈高分析報告。凈高分析是通過 BIM 模擬建造,可以形象、直觀、93準確的表現出每個區域的凈高,根據各區域凈高要求及管線排布方案進行凈高分析,提前發現不滿足凈高要求、功能和美觀需求的部位,形成機電凈高分析報告,會同各專業或設計單位進行溝通做出相應調整;5機電碰撞檢測報告。使用 BIM 類軟件等相關工具對現有模型進行沖突記錄并導出相關碰撞報告,報告中會指出發生
125、沖突的位置以及發生碰撞構件的ID。通過碰撞檢測在施工之前盡早發現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相關專業溝通協調。7.4.6 應用價值1機電管線綜合優化。BIM 機電綜合管線優化技術是在機電管線未安裝前,根據施工圖紙對管線進行建模及優化。通過優化過程,可以直觀的看到管線之間的碰撞問題,精確地控制、調整管線的位置和高度,從而解決各專業間存在的配合問題,從根本解決管線碰撞問題。使管線安裝更加緊湊,節約施工成本,也提高了管線布置的美觀性;2機房深化。利用 BIM 技術為基礎,提前確認現場施工方案和找出施工問題,有效解決機房設計選型余量大、設計與現場不符以及施工階段人工操作不規范等問題。解決了常規建造模式
126、下設計、安裝、調試過程中的各項技術難點,實現現場施工與設計設想的完全一致,同時還能起到進一步優化設計、校驗設計的作用;3綜合支吊架深化。根據綜合管線排布的方案,對支架進行三維布置并對其進行優化,即可用于指導施工,又可根據三維尺寸來預制支架的類型,提升工作效率;944預留預埋洞口深化。根據綜合管線優化方案,將管線深化完成后的BIM 模型與設計施工圖紙中預留預埋孔洞的位置進行對比,對于預留孔洞位置與管線穿過位置不符的區域,和應該增加預埋套管的區域,形成記錄并提交,減少施工成本,提供施工效率;5凈高分析。根據管線綜合優化方案,對空間狹小,管線密集或凈高要求高的區域進行凈高(空)分析,提前發現不滿足凈
127、高(空)要求功能和美觀需求的部位,避免后期設計變更、從而縮短工期、節約成本;6機電 BIM 深化施工圖。完成了綜合管線的碰撞檢測與修正,確保整體模型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后,按照專業修正的模型完成深化施工平面圖,除此之外還可以完成機電各專業施工大樣圖、綜合管線剖面圖(關鍵節點與復雜節點)、凈高分析圖、局部三維視圖等用于指導具體施工。7.4.7 項目案例待補充7.57.5 施工場地布置及優化施工場地布置及優化7.5.1 概述施工場地布置及優化是對施工各階段的場地地形、既有建筑設施、周邊環境、施工區域、臨時道路、臨時設施、加工區域、材料堆場、臨水臨電、施工機械、安全文明施工設施等進行布置和優化,實現場地
128、布置科學合理。7.5.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施工深化設計模型;952施工場地信息,如規劃文件、地勘報告、GIS 數據、電子地圖等;3施工場地規劃、施工機械設備選型初步方案;4進度計劃;5其他相關資料。7.5.3 實施流程圖圖 7.5.3.1 施工場地布置及優化實施流程圖施工場地布置及優化實施流程圖7.5.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其準確性;2根據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深化設計模型、施工場地信息、施工場地規劃、施工機械設備選型初步方案以及進度計劃等,創建施工場地布置模型(包括場地地形、既有建筑設施、周邊環境、施工區域、道路交通、臨時設施、加工區域、材料堆場、臨水臨電、施工機械、安全文
129、明施工設施等);963對施工場地布置模型進行經濟和技術模擬分析;4依據模擬分析結果,選擇最優施工場地布置方案,生成模擬演示視頻并提交相關部門審核;5編制場地布置方案并進行技術交底。7.5.5 成果文件1施工場地布置模型;2施工場地漫游動畫。施工場地布置漫游動畫應動態表達施工各階段的場地地形、既有建筑設施、周邊環境、施工區域、臨時道路、臨時設施、加工區域、材料堆場、臨水臨電、施工機械、安全文明施工設施等布置情況;3施工場地布置分析報告。施工場地布置分析報告應包含模擬結果分析、優化建議及相關可視化資料等。7.5.6 應用價值1施工場地優化。為現場施工場地布置提供合理化分析報告,根據空間位置協助判斷
130、二維平面無法直觀表現的問題,輔助現場解決機械設備、物品等內容擺放、行進合理性等問題;2可視化交底。以三維輕量化模型、漫游視頻等形式展現經各方最終確認后的場地布置內容,更為形象、直觀;3工程量計算??沙浞职l揮 BIM 模型優勢,借助 BIM 軟件對各階段施工場地布置模型單元進行工程量統計,為物資采購及提前招標提供相應支持。7.5.7 項目案例待補充977.67.6 施工方案模擬及優化施工方案模擬及優化7.6.1 概述施工方案模擬應包含施工組織模擬和施工工藝模型。在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深化設計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建造過程、施工順序、施工工藝等信息,進行施工過程的可視化模擬,并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對方案進行
131、分析和優化,提高方案審核的準確性,實現施工方案的可視化交底。7.6.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設計模型或施工深化設計模型;2主要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案;3工程項目施工圖紙;4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計劃;5施工現場的自然條件信息;6其他相關資料。987.6.3 實施流程圖圖 7.6.3.1 施工方案模擬及優化實施流程圖施工方案模擬及優化實施流程圖7.6.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施工組織模擬應結合工程項目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案,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記錄模擬過程中出現的工序交叉及工藝流程中不合理的工序,形成施工方案模擬分析報告及方案優化指導文件;3施工組織模擬應根據工程特點、施工內容、工
132、藝選擇及配套資源等,明確工序間的搭接、穿插等關系,優化項目工序安排;4施工組織模擬中資源配置模擬應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合同信息及各施工工藝對資源的需求等,優化資源配置計劃,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5針對局部復雜的施工區域,應進行重難點施工方案模擬,編制方案模99擬報告,并與施工部門、相關專業分包協調施工方案的編制與優化;6通過對不同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案的模擬分析,對比選擇最優施工方案,生成模擬演示視頻并將模擬演示視頻與施工方案一起提交給施工部門審核;7完善優化后的最終版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案演示模型,生成模擬演示動畫視頻等。7.6.5 成果文件1施工工藝節點模型;2施工模擬分析報告。施工模擬分析報告應包含
133、對不同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案中存在的的問題分析以及合理的優化建議;3可視化資料??梢暬Y料應包括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案模擬視頻,模擬視頻應包含對重點施工區域和關鍵部位的工序模擬,準確表達工藝流程。7.6.6 應用價值1數據對比直觀。利用 BIM 技術對方案進行分析,相對于傳統二維層面數據分析,三維模型導出的數據將更加全面,讓方案分析對比更為依靠。通過BIM 的三維施工模擬,對現場指導和設計優化提供可靠數據,為項目施工進度提供數據支撐;2方案優化選擇。利用 BIM 技術對方案進行模擬,對方案合理性進行驗證。采用 BIM 技術,完成施工場地、施工設備、施工方案等各項工序模擬及優化,可模擬多種方案的情況,擇
134、優選擇方案,并且提高方案編制的質量;3可視化交底。運用 BIM 技術對方案模擬交底,與傳統交底方式相比,更為簡潔直觀,方案交底效率提升。1007.6.7 項目案例待補充7.77.7 施工圖預算與招投標清單工程量計算施工圖預算與招投標清單工程量計算7.7.1 概述施工圖預算與招投標工程量清單計算是在工程施工圖和招標階段,在施工圖設計模型基礎上,依據招投標相關要求,附加招投標信息,按照招投標確定的工程量計算原則,利用模型編制施工圖預算和招標工程量清單;同時再輔以相應預算定額、材料價格自動計算最高投標限價等應用,實現“一鍵工程量計算”;提高施工圖預算工程量計算和工程量清單編制的效率和準確性。招投標階
135、段的工程量計算是項目全生命期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本階段的工程量數據不僅是甲乙雙方合同簽訂的重要依據也是項目目標成本編制的必要參考。本階段預算模型在設計模型和概算模型的基礎上深化、細化,除設計相關因素的考慮還需要將施工中可能的“工藝做法”等信息充分考慮與模型構件匹配,以滿足工程量清單招標編制的要求,并在項目建造實施前,配合目標成本的編制、招采與資源計劃的制定等相關工作。7.7.2 基礎數據與資料1設計概算成果文件(用來進行與施工圖預算成果進行比對);2供招投標使用的施工圖設計文件;3招投標工程量計算范圍、計量要求及依據等文件。1017.7.3 實施流程圖圖 7.7.3.1 施工圖預算與招投標清
136、單工程量計算實施流程圖施工圖預算與招投標清單工程量計算實施流程圖7.7.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收集工程量計算和計價需要的模型和資料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確定規則要求。根據招投標階段工程量計算范圍、招投標工程量清單要求及依據,確定工程量清單所需的構件編碼體系與計量要求;3編碼映射。在用于招標的施工圖設計模型基礎上,與算量構件類型匹配,完成模型中構件與工程量計算分類的對應關系;4完善預算模型中構件屬性參數信息,如“尺寸”、“材質”、“規格”“部位”、“工程量清單規范約定”、“特殊說明”“經驗要素”、“項目特征”、“工藝做法”等影響工程量清單計算的相關參數要求;1025根據工程量清單統計的要
137、求設定工程量清單計算規則,以確保構件扣減關系的準確,最終生成滿足招投標階段工程量清單編制要求的“施工圖預算模型”;6編制工程量清單。按招標工程量清單編制要求,進行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完成工程量的計算、分析、匯總,導出符合招投標要求的工程量清單表,并詳述“編制說明”??衫霉こ塘壳鍐?、定額、材料價格等計算最高投標限價。7.7.5 成果文件1施工圖預算模型。模型應正確體現計量要求,可根據空間(樓層)、時間(進度)、區域(標段)、構件屬性參數及時、準確的統計工程量數據:模型應準確表達預算工程量計算的結果與相關信息,可配合招投標相關工作;2編制說明。說明應表述本次計量的范圍、要求、依據以及其他內容;3工
138、程量報表。工程量報表應準確反映構件凈的工程量(不含相應損耗),加工后符合行業規范與本次計量工作要求,作為招投標和目標成本編制的重要依據;4招標控制價文件。根據符合計算規則的工程量報表,快速借助于模型的計價模塊或者其他計價軟件根據現行的定額快速組價,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招標控制價文件。7.7.6 應用價值施工圖預算工程量計算和編制。施工單位在施工準備階段,可深化施工圖模型和預算模型,利用審核確認的模型編制更細化工程量清單和精確工程量,103配合進行目標成本的編制、招采與資源計劃的制定。通過碰撞檢測等手段,減少設計錯誤,避免設計變更,節約施工成本;通過精準算量、方案優化、可以合理未來出現的返工,縮減
139、時間,節約時間成本。7.87.8 預制構件深化設計預制構件深化設計7.8.1 概述根據裝配式建筑標準層構件拆分設計階段得到的預制構件信息模型,結合施工順序完成線上預拼裝工藝。對拼接位置進行碰撞檢查。在裝配式建筑構件拆分及碰撞檢查后,將預制構件碰撞檢查 BIM 模型進行深化設計。參考碰撞檢查報告或相應變更意見,進行預制構件 BIM 模型及圖紙的修改或補充。同步考慮布置鋼筋與各類預留埋件,確認無誤后,直接生成構件生產所需的圖紙;并準確統計鋼筋規格與長度、埋件型號與數量、構件的體積與重量等,用于指導模具深化、制造與組裝、及后期的預制構件生產制造。7.8.2 基礎數據與資料1各專業深化設計施工圖紙、模
140、板圖、支撐布置圖等;2各專業深化設計 BIM 模型、預制構件碰撞檢查 BIM 模型;3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任務書、項目預制構件實施方案、安裝方案、鋁模爬架工藝、構件工程量統計表需求表等。1047.8.3 操作流程圖圖 7.8.3.1 預制構件深化設計預制構件深化設計 BIMBIM 應用流程圖應用流程圖7.8.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資料,及時審核與溝通,確保資料的可用性、準確性與時效性;2充分了解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任務書,由深化設計單位和預制構件加工廠家議定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原則或相關要求;3根據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原則和相關要求,結合相關碰撞檢查報告或相應變更意見,深化設計單位進行預制構件 BIM 模
141、型及圖紙的修改或補充;4深化設計單位通過整合建筑、結構與機電專業的 BIM 模型,完成在預制構件模型上添加鋼筋布置、埋件、機電預埋、預留孔洞等信息,并由模型直接統計混凝土體積與重量,鋼筋與金屬件的類別、型號與數量等材料信息,導出整理,形成符合要求的信息模型及表格文件;1055利用深化后的三維 BIM 模型得到的各個平面和斷面,進行定位和標注,按需求創建該預制構件的深化設計圖紙;6復核圖紙,確保圖紙的準確性。7.8.5 成果文件1裝配式建筑構件拆分深化圖、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圖紙:符合預制率、裝配率及工廠生產的相關要求,并具備能指導現場安裝施工可行性的預制構件拆分、深化設計圖紙;2裝配式建筑構件標準
142、層構件拆分 BIM 模型、預制構件深化 BIM 模型:按照相關要求深化后的裝配式建筑標準層 BIM 模型,及包含鋼筋布置、埋件、機電預埋、預留孔洞等完整設計信息的最新預制構件 BIM 模型;3其他信息文檔:按需求根據三維 BIM 模型直接導出的相關信息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材料表、構件工程量統計表、項目構件種類明細表、生產模具種類清單等。7.8.6 應用價值通過 BIM 模型信息化、可視化特點,能夠高效的實現裝配式構件的深化設計,既能保證構件深化的準確性,也能利用模型的信息對接工廠進行直接生成加工。7.97.9 預制構件模具配套應用預制構件模具配套應用7.9.1 概述根據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單位提供
143、的預制構件 BIM 模型及相關預制構件深化圖,結合制造廠家的生產或脫模起吊方式等相關信息資料,進行模具設計與制106作,并形成符合要求的三維模具模型。由制造廠家復核無誤后,進行材料采購準備、模具制造、模具試拼裝與驗收、模具進場與安裝等系列工作。如有條件,可利用已有的預制構件 BIM 模型對接模具廠相應設備,完成自動化模具配套與優化,模擬預拼裝及下料生產組件等。通過 BIM 技術輔助配套設計與深化、材料選型與生產管理,預拼裝與檢查復核,可大大減少材料浪費、節省人力資源和時間投入,更有利于廠商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7.9.2 基礎數據與資料1預制構件深化圖紙及技術資料;2生產模具種類需求清單
144、;3模具成品驗收標準與程序、供貨進度要求。7.9.3 操作流程圖圖 7.9.3.1 預制構件模具配套預制構件模具配套 BIMBIM 應用流程圖應用流程圖7.9.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資料,及時審核與溝通,確保資料的可用性、準確性與時效107性;2根據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圖紙及相應 BIM 模型、生產模具清單、構件制造廠家的生產或脫模起吊方式需求等相關信息資料,分類梳理符合滿足該項目構件生產要求的模具制造方案及圖紙,并與構件生產廠家對接;3按已溝通確認后的模具制造方案進行模具 BIM 模型搭建,核對模具組件種類、數量和組裝方式等相關信息。進行預拼裝模擬,并輸出模具清單明細,確認無誤后,指導模具批量制
145、作;4模具成品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準時運輸到廠,進行模具的進場檢驗、外觀檢查、拼裝、后加工、調試及復檢、試生產等準備工作執行;5完成該批次模具成品的交付與使用,并按照模具相關使用管理或保養規定,妥善處理模具生產、清掃、保養及完工后模具回收等相關工作。7.9.5 成果文件1模具生產圖;2模具 BIM 模型;3其他信息文檔:模具制造與拼裝方案、模具清單明細表、模具檢驗檢測報告表、模具驗收單等。7.9.6 應用價值預制構件膜具的深化應用,能夠更好檢查模具與預制構件是否匹配,同時能夠實現模具的可視化操作,提高預制構件的生產效率。1087.107.10 構件生產與信息化管理構件生產與信息化管理7.10.
146、1 概述根據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單位提供的包含完整設計信息的預制構件 BIM 模型,預制構件深化圖,添加生產與運輸所需的信息。利用預制構件信息模型導出的數據對接生產設備,按需求完成模具應用配套排產計劃、構件生產、編碼設置、產品檢測及裝車運輸等相關工作的流程執行。應用 BIM 信息化智能管理平臺,輔助生產管控,實現構件生產的自動化、可視化、信息化、可追溯,保障生產運營的管理能力。7.10.2 基礎數據與資料1預制構件 BIM 模型;2預制構件深化圖紙及相關技術資料;3構件生產管理信息系統。1097.10.3 操作流程圖圖 7.10.3.1 預制構件生產與信息化管理應用流程圖預制構件生產與信息化管理應
147、用流程圖7.10.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資料,及時審核與溝通,確保資料的可用性、準確性與時效性;2在深化設計單位提供的預制構件 BIM 模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并添加生產加工所需的其他必要信息,如生產順序、生產工藝、生產時間、臨時堆場位置等,形成預制構件加工 BIM 模型。并與施工單位共同協商,在模型內添加構件編碼、對運輸車輛的要求、運輸時間、運輸路線、裝卸要求等信息;3將預制構件加工 BIM 模型數據導出,進行編號標注,生成預制加工圖及配件表;4將預制構件加工 BIM 模型的信息導出規定格式的數據文件,輸入工廠110的生產管理信息系統,指導安排生產作業計劃;5根據預制構件加工 BIM 模型中導
148、出的數據,按規定格式導入自動化生產設備中,指導完成相應預制構件的生產制造與養護;6構件出廠前在構件上設置與預制構件加工信息模型相對應的編碼;7根據預制構件的運輸信息,配合數字化智能管理平臺對構件的運輸進行信息化管理與跟蹤服務,確保構件按時、保質、有序運輸到施工現場。7.10.5 成果文件1預制構件加工模型:應包含生產加工所需的必要信息;2預制構件加工圖:應體現構件編碼、材料、構件輪廓尺寸、鋼筋與預埋件的類型、數量與定位信息,達到工廠化制造的要求,并符合相關行業的出圖規范;3構件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存儲的相關數據文件:包含“設計-生產-存放-運輸安裝”等完整流程相關的指導實施及檢測備案文件。7.
149、10.6 應用價值在預制構件從設計、深化、生成、安裝過程中,實現預制構件的信息化管理,即能提高預制構件的生產質量,又能減少構件生產過程中的材料損耗,同時能準確的指導預制構建的運輸及現場安裝,能實現裝配式建筑的高質量發展。1118 8施工實施階段施工實施階段施工實施階段的主要內容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施工現場管理,選用合適的建筑信息模型軟件,結合施工準備階段的模型進行集成應用,其不僅是可視化的媒介,而且能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優化和控制。施工實施階段的項目管理工作可結合平臺進行實施應用。8.18.1 施工協同平臺管理施工協同平臺管理8.1.1 概述施工協同管理主要是以 BIM 模型為基礎,在平臺進
150、行模型集成及輕量化處理,以提高 BIM 模型利用率,實現數據集成和提取,提升技術管理水平,推動項目進度提升,資源節約,質量提升、安全提升為目標的管理。施工協同管理平臺需滿足平臺化、輕量化、移動化、協同化、專業化等需求。8.1.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模型(GIS 空間模型、場地布置模型、基坑模型、土建模型、機電模型、裝飾裝修模型、算量模型、措施模型等);2施工過程相關資料如圖紙文件、施組方案、技術資料、進度計劃、計價文件等。1128.1.3 實施流程8.1.3.1 施工協同平臺管理實施流程圖施工協同平臺管理實施流程圖8.1.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檢查施工圖模型、施工過
151、程相關資料是否齊全并滿足使用要求;3將施工圖模型、施工過程相關資料上傳至平臺,利用幾何轉化和渲染處理技術進行輕量化處理等;4利用輕量化模型進行模型數據提取、文檔資料傳輸共享、方案流程線上審批等協同管理;5以輕量化模型為依托,開展進度管理、資源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BIM+應用;6審核最終成果文件,成果文件應滿足有關部門相關要求。1138.1.5 成果文件1輕量化模型。輕量化模型應具備可在電腦端、手機端等移動終端瀏覽,剖切,漫游等特點,且應滿足實現 BIM+應用的相關要求。2工程數據。從模型中所提取的相關工程數據如模型構件信息、工程量、人、材、機等相關資源數據;3方案管理資料。平臺設置相關
152、審批流程進行固化管理,例如設計變更,施工方案審批流程,生成合規資料。4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應包括項目安全問題部位分布情況、安全資料、安全問題檢查臺賬、危大工程管理資料;5質量管理信息。質量管理信息應包括項目質量問題部位分布情況、質量問題檢查臺賬、重要節點工序動畫、工序驗收數據;6進度管理信息。進度管理信息應包括總、期間、周進度計劃、實際與計劃進度對比情況、進度管理模型;7資源管理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應包括資源分析報告、施工段工程量表、材料匯總表、現場資源量控方案、資源曲線等。8.1.6 應用價值1施工指導。在建造過程中,各參與方可通過輕量化三維模型進行瀏覽,配合剖切,漫游,測量等功能輔助模
153、型進行施工指導;2數據集成??梢酝ㄟ^輕量化模型,采集施工過程中各種類型信息如施工過程信息、資料文檔信息,存儲并進行各階段數據信息傳遞;3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工作協同,實現信息快速傳輸,降低了信息延誤114率,施工過程各參與方可及時了解工程相關信息,工作任務落實到相關責任人,從而及時做出相關決策,提高工作效率;4智能決策。協同平臺利用大數據、AI、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進行數據智能化集中運算,建設過程中數據驅動的決策體系,實現智能決策;5精準分析。利用 IOT 技術實時采取現場數據,安全、質量問題定位與模型掛接,實現問題精準分析;6工期管控。周計劃與總進度計劃聯動,計劃掛接模型,施工管理任務派發到人,
154、實時更新現場施工進度,達到進度可視化,管理人員精準把控現場進度;7成本節約。以 BIM 模型為基礎,計價文件為依據,施工進度計劃為主線,自動生成不同建造階段所需人、材、機等相關資源曲線,從而合理把控現場資源的分配,實現成本節約。8.1.7 項目案例待補充8.28.2 進度管理進度管理8.2.1 概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進度管理主要是通過方案進度計劃和實際進度的比對,找出差異,分析原因,實現對項目進度的合理控制與優化。進度管理應包括進度計劃編制、建筑信息模型進度可視化、計劃進度跟蹤對比分析等應用點,輔助項目管理者快速便捷地反饋生產進度情況,消除風險縮短工期。1158.2.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
155、模型;2施工進度計劃;3施工現場實際進度資料;4其他相關資料。8.2.3 實施流程8.2.3.1 施工協同平臺管理實施流程圖施工協同平臺管理實施流程圖8.2.4 實施細則1根據不同深度、不同周期的進度計劃,創建相對應的項目工作分解結構,分別列出各進度計劃的活動內容;2將進度計劃與模型相關聯生成施工進度管理模型;3對比實際進度與項目計劃進度間的偏差,分析指出項目中存在的潛在116問題,并生成施工進度控制報告。8.2.5 成果文件1進度分析報告;2進度管理模型??梢暬M度管理文件資料。8.2.6 應用價值1計劃管理。計劃管理體系化,快速便捷地反饋生產進度情況,消除風險縮短工期;2任務派分。職責清晰
156、,數據說話,協同效率提升;3進度跟蹤。任務責任到人,過程動態實時共享,自動輸出相應的資料或表格、過程資料留存;4成本管控。對比分析當期實際完成部分與計劃完成部分的工程量,通過對比已發生成本與當期應完成預算金額,判斷施工成本是否超出計劃成本;既能明晰項目進度及成本控制情況,又能利用 BIM 建筑模型直觀反饋工程進度及成本控制狀態。8.2.7 項目案例待補充8.38.3 資源管理資源管理8.3.1 概述基于資源管理模型輸出的相關數據,結合施工現場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可生成資源分析報告,構件工程量表、施工段工程量表與材料匯總表等資源管117理文件,輔助施工現場資金與資源管控,幫助施工現場進行決策。8
157、.3.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模型;2計價文件;3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施工分區圖/施工流水段);4施工進度計劃;5其他相關資料。8.3.3 實施流程圖圖 8.3.3.1 資源管理實施流程圖資源管理實施流程圖8.3.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算施工圖模型、計價文件數據的準確性,創建可以118與材料管理和施工進度協同的資源管理模型;2將資源管理模型與計價文件關聯,結合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和施工進度計劃,確保與實際施工進度相符,輸出資源分析報告,審核后進行資源模擬和平衡,輔助指導施工現場后續施工;3對資源管理模型進行施工段劃分,匯總計算后,結合相關文件,對輸出的量表文件進行審核;4根據項目需求,可提
158、取構件工程量、各施工段工程量表與混凝土量、鋼筋、模板等材料匯總表等相關數據,輔助進行現場相關物流管理;5將建造過程中所涉及到相關資源的物料信息利用二維碼技術生成二維碼,供人查看及下載相關信息;6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結合 GPS 定位技術,對相應資源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等,實現區域內對物的智能物流管理;7利用相關協同平臺,借助平臺信息儲存功能,對材料信息錄入,進行相應采購簽收,對供應商進行統一管理。8.3.5 成果文件1資源分析報告;2構件工程量表;3施工段工程量表;4材料匯總表;5資源管理模型。1198.3.6 應用價值1施工段工程量提取?;谫Y源管理模型,實現施工組織流水段劃分,充分利用
159、平臺算量能力,計算流水段切割后的工程量,輸出施工段工程量明細。利用可視化特點進行分階段、分場地查看;進行資源優化同時減輕預算員在項目現場重復計量工作同時,為材料采購計劃編制提供了詳細的部位材料明細;2資源管理。根據施工組織設計關聯資源管理模型與施工進度計劃,通過虛擬施工識別進度計劃沖突,輸出資源分析報告,輔助施工現場資源管控,幫助施工現場進行決策。8.3.7 應用案例待補充8.48.4 質量管理質量管理8.4.1 概述施工過程中質量管理是指基于信息模型,按檢驗批在模型上劃分,進行信息化檢驗批驗收。將模型進行施工段劃分,掛接質量問題,做到問題可追溯性。將現場重要節點創建相應模型賦予文字描述和制作
160、成工藝視頻,進行三維交底。利用信息化動態管理質量,保證工程合格率 100%,做到無重大質量事故。8.4.2 基礎數據與資料1相關規范;2相關質量管理文件;3施工圖模型;4其他相關資料。1208.4.3 實施流程8.4.3.1 質量管理流程圖質量管理流程圖8.4.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進行模型與現場劃分,模型分解應與現場施工劃分一致;3工序驗收設置應符合相關規范;4節點模型應根據現場質量管理重點搭建。8.4.5 成果文件1質量管理信息臺賬。匯總各階段質量問題、分類等數據,對下一階段質量管理重點提供依據;2質量模型。將相關質量問題定位于模型,便于質量管理的可追溯性;3工序驗
161、收數據。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工序驗收,便于及時查看驗收情121況;4重要節點工序動畫。將重要節點制作成動畫視頻,進行三維交底。8.4.6 應用價值1質量管理信息化。利用 BIM 管理平臺系統集成信息的特點,在平臺上錄入現場質量問題并掛接到相應模型部位,質量問題信息共享,實時更新,提高質量管理檢查效率;2智能化決策?;陧椖抠|量管理數據分析,快速聚焦質量檢查及驗收中出現的問題,為智能化決策提供數據支撐;3可視化交底。以模型或者動畫形式將重要節點展示于參建各方,避免質量通病提高交底效率。8.4.7 項目案例待補充1228.58.5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8.5.1 概述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是指基于施工圖模
162、型,結合安全管理相關方案、賦予模型相關安全信息。以安全信息模型為依托,采取安全檢查、創建危險源防護設施模型三維交底等手段進行現場安全管理。以此提升現場工作效率,有效控制危險源,進而達到項目安全可控管理目標。8.5.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模型;2安全管理文件;3相關規范。8.5.3 實施流程8.5.3.1 安全管理實施流程圖安全管理實施流程圖1238.5.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檢查安全信息模型是否滿足現場安全管理使用需求,如不滿足,應修改并完善安全信息模型;3安全檢查時,可將安全問題掛接到相應模型部位上,可清楚展現安全問題數量及部位;4創建危險源防護設施模型,與現場人
163、員進行可視化交底;5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數據,為項目建造過程相關決策提供依據。8.5.5 成果文件1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應包括項目安全問題部位分布情況、安全資料、安全問題檢查臺賬、危大工程管理資料;2安全管理信息模型。模型應包括相關現場安全問題定位標識,以及現場危險源防護的相關措施。8.5.6 應用價值1安全管理規范化。利用協同平臺信息集成的特點,在平臺上錄入現場安全問題并掛接到相應模型部位,可實現改善作業行為,安全問題信息共享,實時更新,提高安全管理檢查效率。2智能決策?;陧椖堪踩芾頂祿治?,快速聚焦安全管理中所出現的問題,為智能決策提供數據支撐。8.5.7 項目案例待補充1248.6
164、8.6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8.6.1 概述站在施工單位角度,施工過程中量的計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施工單位計算收入,即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之間確定工程造價,另一部分用于施工單位管控成本(成本測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提高相關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1收入模型用于計算收入中的工程量,是在施工圖設計模型和施工圖預算模型的基礎上,按照合同規定深化設計,按合同規定的工程量計算要求深化模型,并指定深化負責人,同時依據設計變更、洽商、簽證單、技術核定單、工程聯系函等相關資料,進行變更工程量快速計算和計價。同時附加進度與造價管理相關信息,實現施工過程收入動態管理與應用。2成本模型用于計算管控成本的量,是在
165、施工圖預算模型的基礎上,結合設計變更、洽商、簽證單、技術核定單、工程聯系函、施工方案等相關資料,按施工現場不同部門不同時期的不同要求深化模型,附加進度、消耗量定額、企業定額、產量定額等成本管理相關信息,實現施工過程成本動態管理與應用、進度計劃、資源計劃制定中相關量的精準確定、招采管理中材料與設備數量計算與統計應用、用料數量統計與管理應用、勞務分包結算中工程量的精準確定等,提高施工實施階段工程量、材料量、用工量等計算效率和準確性。BIM 在施工實施階段量的計算中起到重要作用,施工實施階段中量的計算在各階段中周期最長、變化最頻,并且量的計算、應用場景復雜,量的計算具125有多次性、多樣性、復雜性等
166、特點。模型調整和應用貫穿整個施工階段,收入模型包含三維模型信息,成本模型包含三維模型信息、時間進度信息、成本信息等。收入模型和數據的標準、要求與預算模型相似,成本模型和數據的標準應和相關業務相結合,為了保證本階段的應用效果,收入和成本動態模型的變更與調整務必確保及時與準確。8.6.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設計模型和施工圖預算模型;2與施工過程收入及成本動態工程量管理相關的構件屬性參數信息文件;3施工過程收入及成本動態管理的工程量計算范圍、計量要求及依據等文件;4進度計劃;5設計變更、簽證、技術核定單、工作聯系函、洽商、施工方案等過程資料;6消耗量定額、產量定額、企業定額、勞務、專業分包合同等
167、。1268.6.3 實施流程圖圖8.6.3.1 收入管理實施流程圖收入管理實施流程圖圖圖8.6.3.2成本管理實施流程圖成本管理實施流程圖8.6.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收集施工工程量計算需要的模型和資料數據,并確保數據127的準確性;2形成施工過程收入管理模型和成本管理模型;在施工圖設計模型和施工圖預算模型的基礎上,根據施工實施過程中的計劃與實際情況,在構件上附加進度信息、關聯預算信息,生成施工過程收入管理模型;在施工圖設計模型和施工圖預算模型的基礎上,根據施工方案、技術規范等對模型進行深化,生成滿足施工需要的構件工程量、材料量等,同時依據施工實施過程中的計劃與實際情況,在構件上附加進度信息
168、、消耗量定額、企業定額、產量定額、成本價格等相關屬性信息,生成施工過程成本管理模型;3維護調整模型。根據經確認的設計變更、洽商、簽證單、技術核定單、工程聯系函等過程資料,對施工過程收入及成本管理模型進行定期的調整與維護,確保施工過程收入及成本管理模型符合應用要求。對于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新類型的分部分項工程按前述步驟完成工程量清單編碼映射、完善構件屬性參數信息、構件深化等相關工作,生成符合工程量計算要求的構件;4施工過程收入及成本動態管理。利用施工收入管理模型,按“形象進度”、“空間區域”實時獲取工程量信息數據,完成工程量的計算、分析、匯總,導出符合施工過程收入管理要求的工程量報表和編制說明,根
169、據施工進度按月、按周實現“三算對比”中收入用量的實時分析,實現施工過程收入動態管理;利用施工成本管理模型,按“形象進度”、“空間區域”實時獲取工程量、材料量、人工用量等信息數據,根據施工進度按月、按周實現“三算對比”中128目標成本用量的計算,并結合實際成本用量,完成三算對比、分析、糾偏,實現施工過程成本動態管理。5施工過程工程量計算的其他應用。利用施工成本管理模型,按進度、部位等不同要求生成材料量及工程量,為施工方案的比選、施工方案的編制提供數據支撐;可進行資源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動態合理地配置項目所需資源;在招采管理中高效獲取精準的材料設備等數量,為洽談及采購提供基礎;在施工過程中對用料領料
170、進行精益管理,實現所需材料的精準調配與管理;在勞務、分包過程結算中,精準確定已完工程量,助推項目實現勞務費、分包工程費的“月結月清”等。8.6.5 成果文件1施工過程收入及成本管理模型。模型應正確體現計量要求,可根據空間(樓層)、時間(進度)、區域(施工段)、構件屬性參數及時、準確的統計工程量、材料量、用工量數據;模型應準確表達施工過程中工程量、材料量、用工量計算的結果與相關信息,可配合施工工程收入及成本管理相關工作;2編制說明。說明應表述過程中每次計量的范圍、要求、依據以及其他內容;3施工過程收入管理及成本管理的相關工程量報表、材料量表等。實施獲取的工程量報表應準確反映構件凈的工程量(不含相
171、應損耗),并符合行業規范與本次計量工作要求,材料量可按使用要求提供凈用量、含損耗用量,損耗可按消耗量定額或企業定額等方式計算,工程量及材料量報表作為施工過程動態管理重要依據;1298.6.6 應用價值施工過程周期長,參與部門多,用量場景復雜,對量的需求與應用貫穿于施工始終。施工階段通過 BIM 模型算量,加強了部門之間的協同,節約了業務人員工作時間,提高了數據的精準度,實現了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如按工程量排布進度計劃、精準地完成施工方案的經濟比選、及時、定期完成成本核算等,對施工項目的提效、降本、增收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8.78.7 竣工交付竣工交付8.7.1 概述將竣工驗收信息添加到施工過程模
172、型文件中,并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修正,以保證模型與工程實體的一致性。進而在竣工階段提交竣工模型及相關竣工驗收資料。8.7.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過程模型;2施工過程中的變更簽證資料;3驗收資料;4其他相關資料。1308.7.3 實施流程8.7.3.1 竣工交付實施流程圖竣工交付實施流程圖8.7.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檢查施工過程模型是否能準確表達竣工工程實體,如表達不準確或有偏差,應修改并完善建筑信息模型相關信息,以形成竣工模型;3將驗收合格資料及相關信息關聯或附加至竣工模型;4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竣工交付。8.7.5 成果文件1竣工模型??⒐つP蛻獪蚀_表達構件的外表幾何
173、信息、材質信息、廠家信息以及實際安裝的設備幾何及屬性信息等;2竣工驗收資料??⒐そ桓赌P蛻匾目⒐ば畔?,作為檔案管理131部門竣工資料的重要依據。8.7.6 應用價值1竣工模型管理。施工 BIM 竣工模型應與項目實體、竣工圖保持一致,作為竣工后物業運營與維護的基本數據庫;2竣工資料集成管理。將竣工交付資料中的關聯文檔關聯至模型構件,形成以模型為數據基礎架構的信息化竣工技術資料數據庫。8.88.8 竣工結算工程量計算竣工結算工程量計算8.8.1 概述竣工結算工程量計算是在施工過程造價管理應用模型基礎上,依據施工過程的合理變更和結算材料,附加結算相關信息,按照結算需要的工程量計算規則進行模型
174、的深化,形成竣工結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完成竣工結算的工程量計算,以此提高竣工結算階段工程量計算效率、準確性和數據互通性??⒐そY算階段的工程量計算是項目 BIM 在工程量計算應用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本階段強調對項目最終成果的完整表達,要將反映項目真實情況的竣工資料與結算模型相統一。本階段工程量計算應用注重對項目設計、施工的技術與經濟成果的延續、完善和總結,成為工程結算工作的重要依據。8.8.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過程造價管理模型、施工階段模型及竣工交付模型;2與竣工結算工程量計算相關的構件屬性參數信息文件;3結算工程量計算范圍、計量要求及依據等文件;4結算相關的技術與經濟資料等;1325過程相關變
175、更文件及變更模型。8.8.3 實施流程1.18.8.3.1 竣工結算工程量計算流程圖竣工結算工程量計算流程圖8.8.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收集竣工結算需要模型和資料數據,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2形成竣工結算模型。在最終版施工過程造價管理模型的基礎上,根據經確認的竣工資料與結算工作相關的各類合同、規范、雙方約定等相關文件資料進行模型的調整,生成竣工結算模型。3審核模型信息。將最終版施工過程造價管理模型與竣工結算模型進行比對,確保模型中反應的工程技術信息與商務經濟信息相統一。4編碼映射和模型完善。對于在竣工結算階段中產生的新類型的分部分項工程按前述步驟完成工程量清單編碼映射、完善構件屬性參數信息、
176、構件深133化等相關工作,生成符合工程量計算要求的構件。5形成結算工程量報表。利用經校驗并多方確認的竣工結算模型,進行“結算工程量報表”的編制,完成工程量的計算、分析、匯總,導出完整、全面的結算工程量報表,并編制說明,以滿足結算工作的要求。8.8.5 成果文件1竣工結算模型。模型應正確體現計量要求,可根據空間(樓層)、時間(進度)、區域(標段)、構件屬性參數及時、準確的統計工程量數據;模型應準確表達結算工程量計算的結果與相關信息,可配合施工工程造價管理相關工作;2編制說明。說明應表述本次計量的范圍、要求、依據以及其他內容;3結算工程量報表。工程量報表應準確反映構件凈的工程量(不含相應損耗),并
177、符合行業規范與本次計量工作要求,并作為工程結算的重要依據。8.8.6 應用價值1有利于信息共享BIM 技術是利用數字建模軟件將系統的建筑信息數字化,形成一個信息模型。BIM 技術所構建的信息平臺不僅包含了建設工程的構件信息和項目信息,還包含和建設工程的造價信息。并且 BIM 技術能夠多將各項目的信息有效連接起來,實現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信息共享,方便快捷,能夠避免信息傳遞的滯后性。同時,數字化的信息傳遞能能夠避免紙質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的信息泄露、丟失等現象。BIM 技術在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中有利干工程造價管理的信息工程;2提升管理工作效率134在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的過程中,BIM 技術能
178、夠實現信息的的參數化和自動化,例如,通過 BIM 技術構建的模型能夠實現信息的自動化,準確地計算出建設工程的工程量。并且,自動化算量能夠節行省工作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時,BIM 技術的自動化算量能夠避免主觀因素對工程量計算的影響,提高工程量計算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另外,BIM 技術所構建的信息平臺能夠將平臺中的所有軟件相互連通,使建設工程造價管理信息搜集更加方便快捷,進而提高高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效率;3加強協調與合作BIM 技術具有信息互用、可視化及可追溯性等特點,能夠有效足進各造價階段的協調工作,提高工程造價管理水平。首先,BIM 技術能夠對造價信息進行可視化管理,促進各階段
179、造價管理的協調性。同時,BIM 技術可以將各階段的造價信息鏈接起來,實現信息共享。另外,BIM 技術還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對造價信息進行篩選,為工程程造價管理信息查詢提供了條件。最后,在工程造價信息管理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建立單位及材料供應商可以通過 BIM技術構建的信息息平臺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互動,加強工作的協調性;4BIM 在工程竣工結算中的有效應用1)檢查結算的主要依據竣工結算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則:a嚴格按照相關工程中規定的標準進行實施;b施工合同的制定要合理;c工程設計圖紙要科學;135d雙方確認的工作量;e雙方確認追加的工程條款:雙方確認的索賠項目以及相關注意事項。BIM 模型能夠對文件
180、中的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從而獲取到精準的工程數據。通過對上述工程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眾多的項目中工程變更單,技術核定單等內容最易被疏漏,而工程賠款以及現場簽證單是最易出現異議的部分。在施工結束后工程師以及相關負責人應明確實際工程量,對在施工中有突發狀況造成工程索賠等情況時應出具相應的資料,BIM 技術的出現解決了上述難題。對于出現變更的數據或者材料,BIM 模型會做出詳細記錄,并可將技術核定單等原始素材進行電子化儲存,這樣工作人員只需借助 BIM 系統即可實現對工程項目變更內容的全權堂握,此外即便竣工場地的地形特征再崎嶇,都可借助該系統實現對施工整個過程的堂握,在 BIM 模型中需要變更
181、的位置會有一個顯著的標志,結算人員只需點擊相應的構件即可隨時隨地對變更資料進行細致、全面地了解。在項目中對干某一具體的細節,業主與審計部門雖從法律角度講已簽訂了相應的索賠簽證單,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有人卻不服,對現場簽證單的有效性與直實性產生懷疑的心理,BIM 技術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業主與審計部門在簽訂索賠單時可使用該技術及時與模型準確位置進行關聯定位,在結算后期若存在有人對簽證單產生異議時,可及時通過該系統的圖片數據等信息將簽證現場進行還原,使雙方滿意,該技術的有效應用可為結算人員提供一定的便捷,也能使工程能夠得以順利實施,但在平常的工作中施工工作人員應注意對原始材136料的收集與整理,并將這
182、些資料與 BIM 模型系統進行有效關聯,這樣在后期調查中才能有意可循。2)對工程數量進行準確校對a分區域核對。在核對環節中分區核對是其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尤為關鍵的一個環節。首先工程項目預算人員根據項目的實際劃分將主要工程量進行分區,其次將分區結果繪制成表格,預算員與 BIM 工程師通過對參數進行比照后,從而得出有效的數據;b分步驟對工程量進行核對。BIM 建模軟件可在短時間內對數據進行整合與分析,從而得出對比分析表,預算員通過設置偏差百分率警戒值可自動生成相應的排序,并對存在誤差的數據進行鎖定,通過相關軟件的定位,最終得出科學有效的子項目;cBIM 模型在查漏方面的應用。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
183、我們都能發現項目承包與機電設計都不同屬于一個單位,因而在設計時采取的方式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再加之專業與專業之間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工程量造成影響。此外由于術業有專攻,對預算方面在行的人才可能對機電方面的知識一點也不知,而機電工程師卻對預算知識不了解,這種現象也會造成數據之間的嚴重誤差,通過各專業 BIM 模型的整合與綜合應用,可改善上述問題,提高計算的精確度,為施工帶來一定的便利;d數據的核對階段。當 BIM 技術將數據整合完成后可通過服務器自動進行檢索,從而找出誤差較大的項目或者是存在疏漏的環節??v觀我國當前的發展趨勢,由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很多技術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而137且
184、很多企業還未構建 BIM 數據庫,在數據整合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使得該技術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8.8.7 項目案例待補充1389 9 裝飾裝修階段裝飾裝修階段裝飾裝修階段是建筑項目交付業主的至關重要的實施階段,建筑使用功能的呈現通過裝飾裝修來實現。本階段主要包含 BIM 技術進行方案適用性分析,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生產及施工安裝。伴隨建筑產業化的發展,裝配式裝修技術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BIM 技術與裝配式裝修的設計、生產、施工安裝全過程緊密結合,實現了建筑工程裝飾裝修的數字化建造。9.19.1 裝飾裝修方案適用性分析裝飾裝修方案適用性分析9.1.1 概述裝飾裝修方案適用性分析的主要目的
185、是根據業主需求選出最佳的裝修方案,為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提供對應的方案模型基礎數據。通過構建或局部調整方式,形成多個備選的裝修設計方案模型(包括空間、裝修效果等),讓項目方案決策方可以通過利用 BIM 技術可視化的特性,在三維仿真場景進行討論和決策,經過多輪方案適用性分析,得出最佳的裝修設計方案。9.1.2 基礎數據與資料1裝修方案設計背景資料:包括設計條件,設計任務書等相關文檔。2施工圖全專業模型。1399.1.3 實施流程圖圖 9.1.3 裝飾裝修方案適用性分析實施流程圖裝飾裝修方案適用性分析實施流程圖9.1.4 實施細則1構建裝飾裝修方案設計信息模型,模型應包含方案的完整設計信息,包括方
186、案的平面布局,立面、天花吊頂等;2檢查多個備選方案模型的可行性、功能性和美觀性等方面,并進行比選,形成相應的方案比選報告,選擇最優的裝修設計方案;3形成最終裝修設計方案模型。9.1.5 成果文件1方案比選報告。報告應包含體現項目的模型截圖、圖紙和方案對比分析說明,重點分析建筑空間、裝修效果、裝修造型三者之間的可適性;2裝修方案設計模型。模型應體現基本造型、裝修做法、立面效果等。1409.1.6 應用價值利用 BIM 技術可視化特性,實現項目裝修設計方案決策的直觀和高效。9.29.2 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9.2.1 概述傳統裝修設計中,以裝修設計為主,機電根據裝修設計完成對應
187、機電配合設計。通過利用 BIM 技術的可視化特性,裝修及機電設計在一個協同模型下進行設計,實現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可以使裝修設計充分考慮整個建筑物內部空間構成,提升設計質量。9.2.2 基礎數據與資料1裝修方案設計模型;2施工圖階段模型及交付標準;3裝飾裝修及機電專業相應專業規范、技術標準、措施及施工標準等;1419.2.3 實施流程圖圖 9.2.3 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實施流程圖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實施流程圖9.2.4 實施細則1收集基礎數據與資料,并確保其準確性。2根據裝飾裝修及機電專業相應專業規范、技術標準、措施及施工標準等完成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設計內容包括適合于傳統機電裝修設計的
188、一體化配合,也包括裝配式裝修的墻體內的管線集成方式、地面的管線集成方式、廚衛的機電管線集成方式、集成衛生間、廚房等裝配式裝修方式。3完成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模型。4審核設計模型滿足施工圖階段標準,輸出裝飾裝修設計圖紙。9.2.5 成果文件1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模型;1422裝飾設計圖紙(包含二次機電設計圖紙)。9.2.6 應用價值通過利用 BIM 技術進行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設計過程能更直觀的考慮機電與裝修專業相互配合,并且能更為直觀的完成適合于裝配式裝修的一體化集成設計。9.39.3 裝配式裝修部品下單生產裝配式裝修部品下單生產9.3.1 概述裝修裝修部品一體化生產主要是伴隨著裝配式建筑的
189、不斷發展衍生出的裝修集成化的部品部件,相比于傳統裝飾,裝配化部品部件需要定制化生產,并具有特定的安裝位置,致使裝配式集成化部品部件在材料下單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利用 BIM 的可視化技術和快速統計功能,能夠快速提取下單明細表和輸出三維加工圖,供廠家無縫銜接,實現下單流程的準確性、高效性。9.3.2 基礎數據與資料1現場復尺實際尺寸;2精裝修施工圖設計模型;3精裝修施工圖設計圖紙;4其他設計變更相關資料。1439.3.3 實施流程圖圖 9.3.3 裝配式裝修部品一體化下單流程裝配式裝修部品一體化下單流程9.3.4 實施細則1收集基礎數據與資料,并確保其準確性;2根據現場實際尺寸,對完成面進行
190、尺寸復尺;3根據現場的實際尺寸和圖紙資料,深化裝飾裝修 BIM 模型,形成下單施工模型;4利用 BIM 的一鍵編碼功能,將給與所有部品獨立的信息編碼;5根據 BIM 自動統計功能,快速的生成材料下單明細表,同時生成三維可視化的排版安裝圖;6生成的下單明細表提供廠家進行數字化生產。1449.3.5 成果文件1部品生產下單表;2材料加工圖。9.3.6 應用價值充分利用 BIM 模型的信息化,模型具有尺寸、數量幾何和非幾何信息,結合自動化統計能夠快速的提取出下單明細表,和利用 BIM 的可視化特性,輸出三維的構件加工圖,對廠家的生產效率提供有利的保障。9.49.4 裝飾裝修施工模擬裝飾裝修施工模擬9
191、.4.1 概述裝飾裝修施工模擬是根據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模型,根據相關的施工工藝要求,通過模擬相關樣板間施工工序,提前利用 BIM 可視化特性,驗證設計意圖在建造過程中實施的可行性,進一步對設計成果的提前校核。9.4.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模型。2施工工藝要求。3現場的施工條件,技術條件等。4其他相關資料。1459.4.3 實施流程9.4.3 裝飾裝修施工模擬實施流程圖裝飾裝修施工模擬實施流程圖9.4.4 實施細則1收集基礎數據與資料,并確保其準確性。2根據施工方案的文件和資料,構建裝飾裝修的施工過程演示模型。模擬施工過程中的工序交叉及工藝流程。3根據裝飾裝修的施工模擬,找出
192、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優化施工方案。4結合裝配式裝修的施工工藝流程,對裝修施工過程進行施工模擬,找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優化施工方案。5完善施工過程演示模型等資料,輸出施工工序交底文件、施工工序交底動畫等。1469.4.5 成果文件1施工演示模型。2施工模擬可行性報告。報告應通過施工演示模型論證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記錄不可行施工方案的缺陷與問題。3可視化資料,可視化資料包括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案模擬視頻,模擬視頻應對關鍵施工工序模擬,準確表達施工工藝流程。9.4.6 應用價值充分利用信息模型所包含的信息,根據裝飾裝修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藝對裝修部品安裝、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優化施工工序,實現可視化交底
193、。9.59.5 裝配式裝修部品安裝裝配式裝修部品安裝9.5.1 概述裝配式裝修部品安裝是指工廠生產,現場組合拼裝的形式,通過在工廠生產好的部品送達到現場后,按照各部品的專屬標簽二維碼進行各樓層、各戶型及各使用空間的堆放,工人結合排版安裝圖及部品的安裝標簽進行構件的指定位置安裝。9.5.2 基礎數據與資料1裝飾部品生產加工信息模型。2裝飾部品生產加工圖紙。3裝飾部品標簽二維碼(生產)。1479.5.3 實施流程圖圖 9.5.3 裝配式裝修部品安裝實施流程圖裝配式裝修部品安裝實施流程圖9.5.4 實施細則1收集基礎數據與資料,并確保其準確性。2根據裝飾部品生產加工信息模型,按照施工安裝工藝深化安裝
194、排版圖,審核通過輸出排版安裝裝飾部品模型及圖紙,裝飾部品標簽添加安裝信息。3將生產完成的裝飾部品分類打包運輸至施工現場,按照裝飾部品排版安裝圖及部品標簽,將部品進行指定位置安裝,4安裝完成后的通過相關人員驗收。9.5.5 成果文件1裝飾部品安裝排版模型及圖紙;2添加安裝新的的部品標簽;1483部品安裝完成。9.5.6 應用價值通過利用 BIM 技術三維可視化排版安裝模型及各部品唯一標簽,能夠直觀的指導現場工人的安裝過程,實現施工資源安排的最大化,極大程度上保證施工速度及質量,實現工廠化建造房子的理念。9.69.6 裝飾裝修三維掃描技術應用裝飾裝修三維掃描技術應用9.6.1 概述隨著建筑工程技術
195、不斷的發展及建筑師對大空間異型結構設計的追求,大空間異型建筑結構越來普遍,對這些大空間異型建筑結構傳統的測量施工手段已無法滿足。需使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器進行現場結構掃描快速獲取 1:1 的現場實際結構點云模型,提取真實的尺寸及其他參數數據。9.6.2 基礎數據與資料1施工圖建筑、結構專業模型;2三維掃描方案;3項目基點信息;4裝飾裝修設計 BIM 模型;5其他相關資料。1499.6.3 實施流程圖圖 9.6.3 裝配式裝修三維掃描技術應用流程圖裝配式裝修三維掃描技術應用流程圖9.6.4 實施細則1 確定掃描內容,提前規劃掃描站數與掃描路徑,確保掃描內容完成可用;2 根據實際掃描站點設置,在現場擺
196、設好標靶點或者拼接球,前后站必須有 3 個拼接球不可移動;3 拼接、處理好點云模型后,核對結構模型與點云模型,標記模型與點云模型具體偏差,調整結構模型保證模型與現場實際結構的一致性;4 依據點云模型對墻體表面平整度進行分析,提前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5 結合點云模型和設計模型,進行現場實際數據校核,提前發現現場實際施工圖數據與施工圖數據誤差,避免造成施工返工;1506 依據點云模型復核和提取相應真實的尺寸參數,確定裝飾完成面線。9.6.5 成果文件1 真實結構點云模型;2 結構誤差分析;3 真實結構尺寸數據;4 碰撞報告分析。9.6.6 應用價值突破了傳統的單點測量方法,可以基于點云模型對現
197、場結構尺寸復核及逆向建模;通過點云模型對現場建筑、結構平整度進行分析,分析結構施工偏差對裝飾施工的影響;基于現場結構點云模型,輔助機電、裝修等專業進行碰撞檢查及優化。相對于傳統復尺方式,三維掃描獲取的尺寸數據更加準確。尤其對于異形結構部位,三維掃描是現場精確測量和放線的根本。9.79.7 BIMBIM 放樣機器人應用放樣機器人應用9.7.1 概述BIM 自動放線技術是直接使用 BIM 模型結合高精度的自動測量儀器在施工現場同時進行多專業三維空間放線的技術。從 BIM 模型驅動到 BIM 平板電腦命令,再到 BIM 放樣機器人、工作人員執行標線。利用 BIM 模型進行現場放樣,BIM 放線機器人
198、能夠自動追蹤棱鏡,不用手動追蹤,且追蹤定位后能立刻把棱鏡所在點坐標顯示,極大的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放線效率。1519.7.2 基礎數據與資料1現場粘貼項目基點(根據現場情況粘貼若干標靶紙);2BIM 三維激光掃描點云模型;3裝飾施工圖。9.7.3 實施流程圖圖 9.7.3 BIMBIM 放樣機器人應用流程圖放樣機器人應用流程圖9.7.4 實施細則1 根據現場情況粘貼若干標靶紙;2 進行 BIM 三維激光掃描;3 進行裝飾模型創建;4 基于點云優化裝飾控制線;5 根據優化后裝飾控制線提取放線點位數據導入 BIM 平板電腦中;1526 通過 BIM 平板電腦選取放樣點,指揮機器人發射紅外激光自動照準
199、現實點位,實現“所見點即所得”,從而將 BIM 模型精確的反應到施工現場。9.7.5 成果文件施工現場放線。體現在施工現場的測量與放線。9.7.6 應用價值BIM 放線機器人通過 BIM 模型直接提取放線點位數據,并在 BIM 放線機器人控制平板上生成預覽模型點云,完全排除人工操作誤差,提高現場放線精度。放線時,通過控制平板遠程控制放線機器人自動打點定位,放線效率高且控制便捷。特別對于異形結構部位放線,傳統網格坐標放線步驟繁瑣,效率低切精度不高,BIM 放線機器人自動放線效率和精度功能突出。1531010 運維階段運維階段建筑進入運維階段,主要業務范疇是設施管理、物業管理和運營管理?;趥鹘y物
200、業的建筑運維,普遍存在人員工作交叉、工作結果差、執行不到位等問題。BIM 技術在運維階段應用,利用不斷完善和更新的互操作性的 BIM 集成數據,通過計算機算法的自動化計算、分析,增強管理的物態可視化、數據集成化和決策自動化,更加高效和準確地解決設施(建筑實體、空間、周圍環境和設備、人員等)運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進而降低運維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并為智慧建筑建設提供技術基礎,促進建筑物的可持續利用。運維階段 BIM 應用,是基于業主設施運營的核心需求,充分利用竣工交付的 BIM 模型,搭建智能運維管理系統,并付諸于不同的應用功能場景。其主要工作是由運維管理方案策劃、運維管理系統搭建、運
201、維模型構建、運維數據自動化集成、運維系統維護六個步驟組成。其中基于 BIM 的運維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塊主要包括:空間管理、資產管理、設施設備維護管理、應急管理、能源管理、物業管理以及運營管理。10.110.1 運維管理方案策劃運維管理方案策劃10.1.1 概述運維管理方案是指導運維階段 BIM 技術應用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應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制定?;?BIM 的運維方案宜在項目竣工交付和項目試運行期間制訂。運維方案宜由業主運維管理部門牽頭、專業咨詢服務商支持(包括BIM 咨詢、FM 設施管理咨詢、IBMS 集成建筑管理系統等)、運維管理軟件供應商參與共同制訂。15410.1.2 基礎數據與資料
202、1運維需求調研分析的數據及資料;2運維系統功能分析的數據及資料;3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數據及資料。10.1.3 實施流程圖圖 10.1.3運維管理方案策劃實施流程圖運維管理方案策劃實施流程圖10.1.4 實施細則1運維需求調研分析,調研對象應覆蓋到主管領導、管理人員、管理員工和使用者(租戶、訪客等);2運維系統功能分析,梳理出針對不同應用對象的功能性模塊,和支持運維應用的非功能性模塊,如角色、管理權限等;3可行性分析,分析功能實現所具備的前提條件,尤其是需要詳細調研集成進入運維系統的智能弱電系統或者嵌入式設備的開放性接口;1554運維方案策劃宜考慮成本和風險因素,并將成本投入評估和風險評估包括
203、在內。10.1.5 成果文件運維方案報告:報告主要內容包括 BIM 運維應用的總體目標、運維實施內容、BIM 運維模型標準、BIM 運維模型構建、運維系統搭建技術路徑、運維系統維護規劃等。10.1.6 應用價值1依據建筑運維目標進行方案策劃活動,有利于使各級目標協調一致,從而有效避免運維系統建設過程中的盲目性;2從零散而復雜的運維需求中,梳理出一套合理的、可操作的運行程序和工作路線,促使運維系統建設有序地開展;3充分評估運維需求和功能模塊的可行性,考慮成本和風險因素,提出相對可靠的運維策劃方案,有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顯著降低失敗風險。10.210.2 運維管理系統搭建運維管理系統搭建10.2.
204、1 概述BIM 運維系統搭建是建筑 BIM 運維階段的核心工作。BIM 運維系統應在運維管理方案的總體框架下,結合短期、中期、遠期規劃,本著“數據安全、系統可靠、功能適用、支持拓展”的原則進行軟件選型和搭建。BIM 運維系統搭建及應用成果應考慮對接區級或市級 CIM 平臺,以及市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以豐富深圳智慧城市系統的數字底座和應用場景,支撐智慧城市運行管理和數據創新應用??筛鶕嶋H情況對上級系統平臺開放整體156系統或部分功能模塊的接口,并在運維平臺軟件篩選時考慮接口技術的統一性、標準性、跨平臺性和后期可擴展性。10.2.2 基礎數據與資料1運維管理策劃方案;2業主需求調研數據、資料;
205、3既有物業設施系統資料;4專業運維平臺軟件供應商名錄;5專業運維平臺軟件解決方案、軟件功能文檔。10.2.3 實施流程圖圖 10.2.3運維管理系統搭建實施流程圖運維管理系統搭建實施流程圖10.2.4 實施細則1BIM 運維系統的選擇BIM 運維系統可選用專業軟件供應商提供的運維平臺,并在其基礎上結合業主功能需求進行功能性的定制開發,以縮短系統開發周期,降低開發成本。157也可自行結合既有三維圖形軟件或 BIM 軟件,在其基礎上集成數據庫進行開發。運維平臺宜利用或集成業主既有的設施管理軟件的功能和數據,并充分考慮利用互聯網、GIS、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以及平臺在
206、客戶端、網頁端和移動端的多終端應用。2BIM 運維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根據建筑的運維管理特點,搭建的 BIM 運維管理系統應滿足空間管理、資產管理、設施設備維護管理、應急管理、能源管理、物業管理、運營管理等要求。各管理模塊實現的功能詳見 10.4-10.10 節描述。3BIM 運維管理系統層級管理設定BIM 運維管理系統應考慮不同層級的管理需求,通過不同的功能模塊及終端滿足不同場景的使用需要。10.2.5 成果文件1BIM 運維管理系統,部署于業主要求的服務器上;2運維實施搭建手冊,應包括運維系統搭建規劃、功能模塊選取、資源配備、實施計劃、服務方案等。10.2.6 應用價值1BIM 運維系統搭建
207、是建筑 BIM 運維階段目標和業主、用戶需求的具體實現過程,決定著建筑運維的最終成效;2系統搭建的實施過程是對軟件的數據安全性、系統可靠性、功能適用性、支持拓展性等要素進行全面把控的關鍵環節,決定著運維系統的成敗。15810.310.3 BIMBIM 運維模型轉換構建運維模型轉換構建10.3.1 概述運維模型轉換構建是 BIM 運維系統數據搭建的關鍵性工作。運維模型來源于竣工模型,竣工模型為竣工圖紙構建的模型,應包含完整的幾何屬性和非幾何屬性,并經過竣工現場復核,與現場實際面貌保持一致,即應形成“實模一致”的竣工模型。10.3.2 基礎數據與資料1BIM 竣工模型,相關的工程質量文檔、安全資料
208、、設計圖紙、施工圖紙,以及竣工模型使用手冊、說明手冊、維護資料等文檔、數據等;2運維管理所需的數據資料,包括主要構件設施、系統的設備編號、系統編號、組成設備、使用環境、資產屬性,管理單位權屬單位等運營管理信息,也應包含主要構件、設施、設備、系統的維護方法、維護單位、保修期、使用壽命等維護保養信息;3BIM 竣工、運維模型標準,包括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 SJG76-2020,深圳市既有重要建筑建模交付技術指引-房建分冊等BIM 竣工和運維模型標準、規范。15910.3.3 實施流程圖圖 10.3.3BIMBIM 運維模型構建實施流程圖運維模型構建實施流程圖10.3.4 實施細則1驗
209、收 BIM 竣工模型,根據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SJG76-2020 等地方 BIM 竣工模型標準,檢查 BIM 模型構件、屬性信息的完備性和實模一致性,確??⒐つP偷目煽啃?。同時,BIM 模型坐標系應確保統一采用 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絕對高程采用 1985 國家高程基準,不符合要求的宜進行坐標系的轉換。既有建筑如無竣工模型,宜利用 BIM 建模軟件根據竣工資料進行補建,同時進行實模一致性的核查,成果技術要求參照深圳市既有重要建筑建模交付技術指引-房建分冊XXXX-2022 的相關規定。年代久遠的建筑如竣工資料缺失,可通過三維激光掃描設備獲取三維點云數據,
210、通過點云處理軟件,逆向生成現狀三維模型,在此基礎上搭建竣工模型。2根據運維系統的功能需求和數據格式,將竣工模型轉化為運維模型。在此過程中,應注意運維模型的輕量化。模型輕量化工作包括:(1)優化、160合并、精簡可視化模型;(2)導出并轉存與可視化模型無關的數據;(3)充分利用圖形平臺性能和圖形算法提升模型顯示效率。3根據 BIM 運維模型標準,核查運維模型的數據完備性。驗收合格資料、運營管理相關信息和設備編碼宜關聯或附加至運維模型。10.3.5 成果文件BIM 運維模型。運維模型應準確表達構件的外表幾何信息、運維信息、編碼等。對運維無指導意義的內容,應進行輕量化處理,不宜過度建?;蜻^度集成數據
211、。10.3.6 應用價值1BIM 運維模型是建筑運維系統中設施設備的可視化虛擬載體,構建與真實建筑 1:1 的數字孿生模型,在虛擬世界中真實反映建筑設施設備的實時運行情況,提高運維系統的展示效果和服務水平;2將建筑設施設備 BIM 運維模型、智能化系統以及物業管理系統等進行整合,形成運維系統平臺及數據的聯動效果,掌握建筑的各類管理情況,并可結合建筑運營指揮中心大屏“一張圖”匯總展示、綜合態勢分析與決策分析,從而實現對建筑數據統一的“匯管用”(匯總、管理、使用),提升建筑運維的管理能力。10.410.4 BIMBIM 運維管理應用運維管理應用10.4.1 概述BIM 運維管理系統對建筑的空間、資
212、產、人員等進行科學管理,對可能發161生的災害進行預防,優化建筑空間、資產的便用,降低運維成本,提升管理和運營效率。將運維管理系統與 BIM 模型、云計算技術、物聯網終端等新興技術結合,實現空間管理、資產管理、設施設備管理、應急管理、能源管理、物業管理和運營管理等主要內容的應用。表表 10.4.1BIMBIM 運維管理主要應用場景運維管理主要應用場景管理應用場景應用描述系統主要功能空間管理基于建筑的 BIM 運維管理系統中的空間可視化模型,并結合空間管理的相關功能模塊,進行建筑空間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空間規劃、空間分配、人流管理(人流密集場所)和統計分析應用等。1空間規劃。根據企業或組織業務發
213、展,設置空間租賃或購買等空間信息,積累空間管理的各類信息,便于預期評估,制定滿足未來發展需求的空間規劃;2空間分配?;诮ㄖ畔⒛P蛯ㄖ臻g進行合理分配,方便查看和統計各類空間信息,并動態記錄分配信息,提高空間的利用率;3人流管理。對人流密集的區域,實現人流檢測和疏散可視化管理,保證區域安全;4統計分析。開發空間分析功能獲取準確的面積使用情況,滿足內外部報表需求。資產管理運維建筑信息模型不僅包含建筑物本身,同時還應包括建筑物內部所有的固定資產構件,并且包含對應的資產管理信息。通過運維系統對建筑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可以為建筑運維人員提供資產管理決策信息,例如針對財務管理部門,資產管理可以提供資產
214、數量信息、使用人1形成運維和財務部門需要的可直觀理解的資產管理信息源,實時提供有關資產報表;2生成企業的資產財務報告,分析模擬特殊資產更新和替代的成本測算;3記錄模型更新,動態顯示建筑資產信息的更新、替換或維護過程,并跟蹤各類變化;4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資產管162員信息、狀態信息等數據報表,輔助生產建筑資產財務報告,跟蹤各類資產狀態信息,輔助進行資產分析。理,財務部門可提供不同類型的資產分析。設施設備管理將建筑設備自控(BA)系統、消防(FA)系統、安防(SA)系統及其他智化系統和建筑運維模型結合,形成基于 BIM 技術的建筑運行管理系統和運行管理方案,有利于實施建筑項目信息化維護管理。設施設
215、備維護管理是基于運維系統進行的,包括建筑設備的維護管理,標識標牌的維護管理,室內門窗的維護管理,建筑幕墻的維護管理,市政綠化的維護管理等,與建筑項目相關的維護管理均屬于此范圍內。通過運維系統可以在模型中快捷地定位到需要維護的設備、構件具體位置,查詢相應的維護保養信息,向維護保養人員委派維保單。同時針對每日的日常巡檢,運維系統可以制定日常巡檢路線,記錄巡檢操作內容,優化物業維護人員組織架構。1設備設施資料管理對設備設施技術資料進行歸納,以便快速查詢,并確保設施設備的可追溯性以及文件數據的備份管理。2日常巡檢利用建筑模型和設施設備及系統模型,制定設施設備日常巡檢路線;結合樓宇BA 系統及其他智能化
216、系統,對樓宇設施設備進行計算機界面巡檢,減少現場巡檢頻次,以降低樓宇運行的人力成本。3維保管理編制維保計劃。利用建筑模型和設施設備及系統資產管理清冊,結合樓宇實際運行需求制定樓宇建筑和設施設備及系統的維保計劃。(1)定期維修。利用建筑模型和設施設備及系統模型,結合設備供應使用說明及設備實際使用情況,按維保計劃要求對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確保設施設備始終處于正常狀態。(2)報修管理。利用建筑模型和設施設備及系統模型,結合故障范圍和情況,快速確定故障位置及故障原因,進而及時處理設備運行故障。(3)自動派單。系統提示設備設施維護要求,自動根據維護等級發送給相關人員進行現場維護。(4)維護更新設施設備
217、數據。及時記錄和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運維計劃、運維記錄(如更新、損壞老化、替換、保修等)、成本數據、廠商數據和設備功能等其他數據。應急管理應急管理是基于運維系統對突發事件發生前進行預演模擬,對突發事件發生后進行合理處置。應急管理的建筑信息模型必須包含空間(房1模擬應急預案。在 BIM 運維系統中內置物業編制好的應急預案,包括人員疏散路線、管理人員負責區域、消防車、救護車等進場路線等,對應急預案進行模擬演練。163間及區域)屬性信息,結合系統中預先設置好的人員疏散路線信息,救援路線信息、攝像頭位置點信息、救援設備位置點信息等,在人員疏散逃離及救援人員進入現場時給予正確的處置參考信息。2應急事件處置
218、。在發生應急事件時,系統能自動定位到發生應急事件的位置,并進行報警,同時,應急事件發生時的系統中的應急預案可為應急處置提供參考。能源管理利用建筑模型和設施設備及系統模型,結合樓宇計量系統及樓宇相關運行數據,生成按區域、樓層和房間劃分的能耗數據,輔助能耗分析和能效管理。能源管理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結合已有的弱電系統,在運維系統中增加相應的系統接口,將原有的弱電系統的數據傳輸過來,通過建筑信息模型三維可視化地展示在運維系統中,并通過設置相應的參數對機電設備的能耗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和智能化調節。第二種方式是在機電設備中添加傳感器,通過傳感器將機電設備中的實時能耗數據信息傳遞至運維系統數據庫中,
219、再通過三維建筑信息模型可視化地展現在運維系統中,并通過運維系統對機電設備的能耗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和智能化調節。1數據收集。通過傳感器將設備能耗進行實時收集,并將收集到的數據傳輸至中央數據庫進行收集。2能耗分析。運維系統對中央數據庫收集的能耗數據信息進行匯總分析,通過動態圖表的形式展示出來,并對能耗異常位置進行定位、提醒。3智能調節。針對能源使用歷史情況,可以自動調節能源使用情況,也可根據預先設置的能源參數進行定時調節,或者根據建筑環境自動調整運行方案。4能耗預測。根據能耗歷史數據預測設備能耗未來一定時間內的能耗使用情況,合理安排設備能源使用計劃。物業管理在傳統物業部門業務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結合建
220、筑模型和設施設備及系統模型,對物業報修、物業巡檢、倉庫物料管理以及物業部門的辦公和人事組織等內容進行可視化管控,對設施設備提供優質的維護,保證長期使用,同時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內部1物業報修。用戶線上發起報修服務任務,系統對任務進行分類管理,完成快速查詢與統計。物業線上快速受理并從后臺指派維修人員處理,及時反饋報修進度和處理結果。2品質檢查。系統基于項目的日常巡檢標準自動生成品質檢查任務,標準化處理流程、問題及時流轉、后臺實時跟進,整改任務并生成檢查的統計報164辦公環境,提升物業服務和辦公效率,從而保證物業口碑、提高出租率、保持租金水平。表,同時品質巡檢并自動和物業管理績效對接。3綜合巡更。管理
221、方統一制定巡更標準,物業巡檢人員可通過移動端進行巡更簽到,并可基于軌跡監控實時查看項目當前巡更情況和歷史情況,分析巡更線路合理性、人員執行效率。4倉庫管理?;谙到y進行各物料統一匯總登記,進行倉庫信息設置、倉庫物品分類、物品信息維護維護、庫存信息查詢、出入庫操作日志生產、物料消耗統計以及物料盤點匯總,實現出入庫管理、采購管理、物料領用管理。5物業人事與組織管理?;谙到y進行物業單位內部組織架構的數據創建,人事關系的管理,審批流程的創建與執行,工作匯報,公告通知,排班并通過移動打卡實現對員工的出勤管理。運營管理通過開展高質量、有效的運營工作,為建筑創建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招商引資和房屋租賃,同時
222、為入駐企業和租戶提供精準、優質的物業服務和信息門戶?;?BIM 運維系統的運營管理旨在為建筑管理方提供專業服務和公共服務的可視化軟件平臺,實現對內部資源的統一有效管理,滿足招商引資和運營服務的需求。1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廣播、電子屏和手機移動端(APP、小程序、公眾號)等信息媒介提供信息和資訊發布、廣告宣傳、知識推送、信息化統一入口、報表中心、專項聚焦區等信息服務內容。2招商管理?;谙到y大數據進行招商的業務類型、招商的過程管理、招商項目管理、招商數據統計與分析,實現線索、帶看、客戶全閉環流程和招商全過程記錄跟蹤填報,形成招商、渠道工作過程可控、數據可視。3產業分析。通過系統對入駐企業和租戶的
223、經營、使用狀況進行跟蹤、收集和分析,從物業、招商等多個方面對建筑運營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輔助制定產業發展規劃。4租賃管理。在線進行房屋租賃的合同簽約、錄入、審核、賬單、繳費、留檔、變更、續約、退租等活動,實現業務流程狀態跟蹤和在線過程管控。5公共服務管理。提供面向企業和個人的服務入口,為入駐企業、租戶165和訪客提供客戶服務、資源預定、訪客預約、停車繳費等公共服務內容。10.4.2 基礎數據與資料1建筑信息模型:根據不同管理的應用場景,準備對應的 BIM 模型;2屬性數據:與建筑管理應用場景相關的信息,特別的,針對應急管理應用,主要是與應急管理相關的事件數據。屬性數據宜用 EXCEL 等結構
224、化文件保存。表表 10.4.2BIMBIM 運維管理系統基礎數據與資料運維管理系統基礎數據與資料管理應用場景基礎數據與資料說明空間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空間模型文件,要求分單體、分樓層編制2屬性數據1空間編碼、空間名稱、空間分類、空間面積、空間分配信息、空間租賃或購買信息等與建筑空間管理相關的信息;2屬性數據可以集成到建筑信息模型中,也可單獨用 EXCEL 等結構化文件保存。資產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資產模型文件,要求分單體、分樓層編制2屬性數據1資產編碼、資產名稱、資產分類、資產價值、資產所屬空間、資產采購信息等與資產管理相關的信息;2屬性數據可以集成到建筑信息模型中,也可單獨用 EXCEL
225、 等結構化文件保存。設施設備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設施設備模型文件,要求分單體、分樓層或分系統、分專業編制;2屬性數據1設備編碼、設備名稱、設備分類、資產所屬空間、設備采購信息等與設備管理相關的信息;2屬性數據可以集成到建筑信息模型中,也可單獨用 EXCEL 等結構化文件保存。應急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事件腳本和預案腳本相關的建筑信息模型2事件數據事件數據:與應急管理相關的事件腳本和預案腳本、路線信息、發生位置、處理應急事件相關的設備信息等166能源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設施設備及系統模型文件,和建筑空間及房間的模型文件中關于能源管理的相應設備2屬性數據1能源分類數據,如水、電、煤、燃氣系統基本信
226、息,以及能源采集所需要的邏輯數據;2屬性數據宜用 EXCEL 等結構化文件保存。物業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設施設備及系統模型文件,和建筑空間及房間的模型文件中關于能源管理的相應設備2屬性數據1物業管理數據,如設施設備、巡檢空間及路線、倉庫物料、物業人員等基本信息;2屬性數據宜用 EXCEL 等結構化文件保存。運營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設施設備及系統,建筑資產,建筑空間及房間的模型文件中關于運營管理的相應模型文件2屬性數據1運營管理數據,如資訊信息、商業數據、產業信息、空間資源數據等基本信息;2屬性數據宜用 EXCEL 等結構化文件保存。10.4.3 實施流程圖 10.4.3BIMBIM 運維管
227、理應用實施流程圖運維管理應用實施流程圖16710.4.4 實施細則1收集數據。收集空間管理、資產管理、設施設備管理、應急管理、能源管理、物業管理和運營管理等不同應用場景所需的建筑運維信息模型和屬性數據,其中應急管理應收集建筑應急事件數據,保證模型數據和屬性數據的準確性;2集成數據。將建筑信息模型和屬性數據根據 BIM 運維系統所要求的格式加載到運維系統的相應管理應用模塊中,兩者集成后,在運維系統中進行核查,確保兩者集成一致性;3模擬事件。在 BIM 運維系統的應急管理模塊中,根據腳本設置,選擇發生的事件,以及必要的事件信息(如發生位置或救援位置),利用系統功能自動或半自動地模擬事件,并利用可視
228、化功能展示事件發生的狀態,如著火、人流、救援車輛等;4日常運營。在 BIM 運維系統各種管理功能的日常使用中,需進一步將相應的動態數據集成到系統中,包括:空間管理的人流管理、統計分析,資產管理的資產更新、替換、維護過程,設施設備管理的設施設備更新、替換、維護過程,應急管理的突發事件的發生、處置以及應急預案的更新、替換、維護過程,物業管理的設施設備、品質標準、巡更標準、倉庫物料以及物業人員的更新和維護,以及運營管理的資訊、業務、經營和服務更新和維護等。能源管理可以利用數據自動采集功能,將不同分類的能源管理數據通過中央數據庫自動集成到運維系統中;5管理應用服務。BIM 運維系統管理功能形成的日常運
229、營數據為建筑物168的運維管理提供實際應用和決策依據,如:資產管理數據可以為運維和財務部門提供資產管理報表、資產財務報告以及提供決策分析依據,設施設備管理數據為維保部門的維修、維保、更新、自動派單等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支撐和決策依據,應急管理數據為建筑物的安保工作提供決策依據,能耗管理數據為運維部門的能源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分析依據,物業管理數據為物業部門的維修、巡檢、物料、排班、考勤等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支撐和決策依據,運營管理數據為運營管理部門的信息發布、招商引資、房屋租賃、公共服務等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支撐和決策依據。10.4.5 成果文件1BIM 運維管理系統空間管理、資產管理、設施設備管
230、理、應急管理、能源管理、物業管理和運營管理等不同場景管理應用的動態運營、分析數據和報表等。10.4.6 應用價值1建筑空間管理可有效管理建筑空間,保證空間的利用率;對建筑空間管理產生的日常運營數據進行統一、高效的分類和存儲,為建筑物的運維管理提供實際應用和決策依據;結合項目類型、項目體量的具體情況進行系統建設,可以完成各類項目的商務、運營、政府公關、城市民生、文娛宣傳、知識講座等不同空間需求,輔助改擴建、櫥窗理論運營等空間管理和運營目的。2建筑資產管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對建筑資產進行信息化管理,輔助建設單位進行投資決策和制定短期、長期的管理計劃;利用運維模型數據,評估、169改造和更新建筑資產的
231、費用,建立維護和模型關聯的資產數據庫;實現資產數據化,滿足綠色碳交易、維護班組管理、區塊鏈資產 NFT 等豐富應用的需求。3建筑設施設備管理提高維保人員工作效率,準確定位故障點的位置,快速顯示建筑設備的維護信息和維護方案;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預防性維護計劃及流程,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從而降低設備替換成本,并能夠提供更穩定的服務;記錄建筑設備的維護信息,建立維護機制,以合理管理備品、備件,有效降低維護成本。4建筑應急管理利用三維可視化的建筑空間、設施設備及系統模型,輔助制定應急預案,并基于運維系統開展模擬演練;當突發事件發生時,運維系統自動發出報警信息,及時提醒物業管理人員跟進,并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直觀
232、顯示事件發生位置和相關建筑及設備信息,輔助采取進一步應對措施;運維系統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自動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以控制事態發展,減少突發事件的直接和間接損失。5建筑能源管理利用傳感器自動采集設備能耗數據,提高數據采集的時效和效率,并結合建筑信息模型對建筑能源系統進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利用運維模型數據,有助于對建筑能耗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高耗能位置和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能效管理方案,降低建筑能耗。6建筑物業管理通過報修服務的線上化受理,使服務流程透明化,提高處理效果,提升服務滿意度與管理規范度;實現線上巡檢和設備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園區設備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實現科學化的設備精細運維
233、;協助企業快速建立品質標準庫,并實現對各個項目的品質考評,以加170強質量檢查控制;將物業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人事、組織管理內容進行打通和關聯,實現建筑設施設備、資產與人員的一體化管理,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和效率。7建筑運營管理使信息資訊透明化,實現公告、資訊等信息的整合、發送和共享,增加信息觸達渠道,豐富互動形式,提升信息透明度和用戶活躍度;使業務流程標準化,實現產業規劃、招商以及客戶管理的業務流程再造,使商業活動規范化,商業決策智慧化,有效降低樓宇空置率,提升租賃管理效率,實現最大收益;使基礎信息線上化,提供全過程線上的租賃工作流程,合同管理過程可視、可控;使服務資源集中化,整合服務資源,統一
234、對外發布,為客戶提供優質且多樣化的服務。10.510.5運維管理系統維護運維管理系統維護10.5.1 概述BIM 運維管理系統進入運行維護階段,系統投入運行,需對軟件進行不斷的修改和維護。運維管理維護包括:軟件本身的維護升級,數據的維護管理。運維管理系統的維護宜由軟件供應商或者開發團隊提供。運維管理維護計劃宜在運維系統實施完畢并在交付之前由業主運維部門審核通過。10.5.2 基礎數據與資料1運維管理維護計劃:運行維護階段對 BIM 運維管理系統軟件和數據的維護計劃,包含維護范圍、方式和頻次等內容;2運維系統更新數據、資料:包括系統軟件版本、功能的修訂和升級補171丁,建筑信息模型和系統運營數據
235、等的更新內容。10.5.3 實施流程圖圖 10.5.3運維管理系統維護實施流程圖運維管理系統維護實施流程圖10.5.4 實施細則1數據安全管理。運維數據的安全管理包括數據的存儲模式、定期備份、定期檢查等工作;2模型維護管理。由于建筑物維修或改建等原因,運維管理系統的模型數據需要及時更新;3數據維護管理。運維管理的數據維護工作包括:建筑物的空間、資產、設備等靜態屬性的變更引起的維護,也包括在運維過程中采集到的動態數據的維護和管理;4系統軟件升級。BIM 運維管理系統的軟件版本升級和功能升級都需要充分考慮到原有?5模型、原有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17210.5.5 成果文件1BIM 運維管理系統維
236、護日志、報告等。10.5.6 應用價值1確保 BIM 運維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為業主提供穩定、安全、高效運行的軟件系統,以持續發揮價值。10.6項目案例解析待補充173名詞解釋名詞解釋1 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在建筑工程及設施全生命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并依次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簡稱模型。2 2建筑工程建筑工程 building engineering也稱房屋建筑工程,包括民用建筑(由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組成)、工業建筑(由廠房建筑、倉
237、儲建筑和物流建筑組成)及其配套工程設施。3 3BIMBIM 應用需求應用需求 BIM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基于工程項目建設目標,以合同形式約定的關于 BIM 設計及其交付物的范圍、內容和深度。4 4模型精細度模型精細度 level of development(LOD)模型元素組織及幾何信息、非幾何信息的詳細程度。5 5屬性信息屬性信息 attribute information能以數字、文字、字母、符號等文本形式表達的,用以反映模型、模型單元及其對應工程對象各種性狀的資訊。按自身構成,它一般包括信息名稱、信息內容和信息單位三部分;按類別和產生階段,它一般包括身份信
238、息、定位信息、系統信息、技術信息、生產信息、銷售信息、造價信息、施工信息和運維信息等子類信息。6 6正向設計正向設計 forward design直接構建建筑信息模型,并由其生成 BIM 設計交付物的一種設計方式。1747 7逆向建模逆向建模 Reverse modeling根據已有設計圖紙創建建筑信息模型,用于三維校核以及相關應用的設計方式。8 8深化設計深化設計 detailing design在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基礎上,針對實際施工方案,結合施工工藝情況,對工程設計圖紙進行細化、補充和完善。引用規定、標準名錄引用規定、標準名錄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深府辦函2021103 號)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SJG762020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標準SJG58-2019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建模手冊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存儲標準SJG114-2022深圳市建筑設計技術經濟指標計算規定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深圳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房建類)報建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技術規定(試行)深圳市既有重要建筑建模交付技術指引-房建分冊砌體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砌體填充墻結構構造12G614-1175砌體填充墻建筑構造12SJ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