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行業深度:行業現狀、市場空間、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40115(3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OLED行業深度:行業現狀、市場空間、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40115(33頁).pdf(3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報告 慧博智能投研 OLED行業深度:行業現狀、市場空間、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行業深度:行業現狀、市場空間、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 顯示技術是將電信號轉換為視覺信息的技術,主要包括陰極射線管顯示技術(CRT)和平板顯示技術。其中,平板顯示技術主要包括等離子顯示(PDP)、液晶顯示(LC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OLED)等技術路線。OLED 是 LCD 之后最具潛力的平板顯示技術。隨著 OLED 性能優勢帶來的需求增長逐漸擴散至全尺寸領域,疊加供給側國內本土產能布局逐步完善,OLED 有望進一步提升
2、其在各個尺寸應用場景下的滲透率,同時助推 OLED 產業鏈上中下游國產化替代進程。本篇文章將為大家介紹 OLED 的概念及結構,分析其技術特點,并整理不同類型和發展趨勢。同時,我們將深入探討 OLED 行業的現狀和市場空間,并對其產業鏈及相關公司進行梳理,分析各環節的現狀以及國產化進展情況。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OLED 行業。目錄目錄 一、OLED 概述.1 二、政策驅動.7 三、行業現狀.7 四、市場空間.12 五、產業鏈分析.19 六、相關公司.30 七、參考研報.33 一、一、OLED 概述概述1、OLED 概念及結構概念及結構OLED 全稱為 Organic Light
3、-Emitting Diode,即有機發光二極管(也稱有機發光半導體),是目前主流屏幕顯示技術之一。OLED 使用在電流驅動下可發光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具備單個像素自主發光的特性,在智能手機、平板、車載顯示、電視等各類顯示屏幕上有廣泛應用。2/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OLED 一般由基板、陽極、空穴功能層、有機發光層、電子功能層、陰極組成類似“三明治”的結構。其中,靠近陰極的電子功能層及靠近陽極的空穴功能層從兩端包夾有機發光層,載流子分別從陰/陽極進入,通過電子及空穴層形成電流,驅動發光層中的紅、綠、藍三色有機材料發光?;逡卜Q背板,OLE
4、D 主體結構蒸鍍在其上方。2、LCD 與與 OLED 技術特點比較技術特點比較 目前全球顯示技術路線主要分為自發光式和非自發光式,分為目前全球顯示技術路線主要分為自發光式和非自發光式,分為 LCD 和和 OLED 兩大類,兩大類,分別對應當下主流的 OLED 和 TFT-LCD 技術。隨著顯示技術的持續發展及下游市場對顯示屏需求的不斷增加,整個市場呈現快速成長、技術持續更迭的趨勢。目前 TFT-LCD 仍然是顯示市場的主流技術,但隨著 OLED、mini-LED 和 micro-LED 等新型顯示技術的成熟,新型顯示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滲透率不斷提升。3/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LCD 與與 OLED 技術特點比較,技術特點比較,OLED 在色彩表現、柔性顯示、面板厚度、可視角度、響應速度、耗在色彩表現、柔性顯示、面板厚度、可視角度、響應速度、耗能等方面展現更能等方面展現更優的性能表現。優的性能表現。由于技術原理不同,OLED 與 LCD 各有優劣特點。LCD 需要使用背光源,在電壓控制下液晶層偏折背板白光,透過濾光片生成不同色彩,進而呈現顯示效果。而 OLED 不需背光源和液晶層,直接采用有機紅綠藍熒光材料自主發光,在減少厚度同時使柔性顯示、折疊顯示成為可能。另外,LCD 由于大量像素點共享常亮背光源,理論能耗相對較高,
6、而且存在高亮色彩“光暈”、黑色不純粹等色彩效果問題。而 OLED 可控制每個像素獨立發光,精準控制顯示像素、關閉即可實現純黑效果,色彩對比效果更強,理論能耗相對較低。相對地,OLED 使用的有機發光材料具有壽命較短的缺陷,同時相對一般傳統 LCD 產品制作流程較復雜、成本較高。4/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OLED 技術分類及發展趨勢技術分類及發展趨勢 按照背板驅動、封裝材料及襯底材料、發光技術、串聯式等分類維度,OLED 可進一步分類。(1)按照背板驅動方式分類按照背板驅動方式分類 PMOLED 被動式驅動被動式驅動(Passive-
7、matrix OLED,也稱無源驅動):采用玻璃背板,驅動和控制功能由外接的驅動 IC 完成,結構相對簡單、成本低,但可能存在同行/列像素交叉串擾的問題。AMOLED 主動式驅動主動式驅動(Active-matrix OLED,也稱有源驅動):為當前為當前 OLED 應用主流,應用主流,在外接驅動 IC 同時通過 TFT 背板驅動電路控制單個像素發光,可以有效保證單個像素發光的獨立性,但結構相對復雜、成本較 PMOLED 更高。由于 AMOLED 顯示性能更強、更適用于分辨率較高的屏幕場景,為目前主流的 OLED 背板驅動方式。Micro OLED:也稱硅基 OLED,是 AMOLED 的技術
8、拓展,將背板材料換成硅晶圓且無需外接驅動IC,節約了內部空間,具有分辨率高、體積小等特點。Micro OLED 的制作工藝更加復雜,近期技術逐步成熟,主要應用于 AR/VR 等近眼顯示領域。(2)按照封裝材料和襯底材料分類按照封裝材料和襯底材料分類 按照封裝材料和襯底材料不同可以分為剛性、柔性、混合剛性、柔性、混合 OLED。剛性 OLED 采用玻璃基板和封裝,制造成本和材料相對更低;柔性 OLED 封裝采用的是薄膜封裝(TFE),并從一開始采用的塑料襯底,到現在廣泛應用的聚酰亞胺(PI),來承受制備流程的熱蒸鍍工藝中 400以上高溫,讓襯底保持穩定;混合 OLED 則采用剛性的基板和薄膜封裝
9、,兼具了低成本和可彎曲的特性。在發展趨勢上,由于性能差異,當柔性 OLED 價格下降時,小尺寸剛性 OLED 市場空間存在被擠壓風險,中尺寸剛性 OLED 市場相對穩定?;旌匣旌?OLED 可以應用于可以應用于 IT 設備和車載顯示器,設備和車載顯示器,目前海內外龍頭公司積極布局混合 OLED,據公司公告,京東方第 8.6 代 AMOLED 產線擬生產混合 OLED 為主,同時兼容柔性 OLED。5/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按照發光技術分類按照發光技術分類 RGB OLED:RGB OLED 是指紅綠藍三原色獨立像素,發光形成各種色
10、彩的 OLED 制造技術,優勢在與色彩呈現、對比度出色,但是劣勢在于需要三種 OLED 發光材料,材料的制作和穩定控制又有較大技術難度,良率較低,壽命較短。White-OLED:WOLED 發光原理是由三個白色發光 OLED 二極管加上 RGB 三原色的濾光膜,進而形成視覺上的三原色發光。該技術只涉及一種白色 OLED 發光材料的制作,同時需要采用三種濾光膜,彩色濾光層可以代 RGB 子像素的復雜圖案,實現工藝簡化。相比 RGBOLED,WOLED 電視能減少燒屏風險,劣勢在于在某些 HDR 內容所需的非常高的亮度水平下,額外的白色子像素會使色彩效果不佳;由于具有四個子像素,難以實現高 PPI
11、。由于終端應用電視行業的需求低迷以及 QD-OLED 和 Mini LED 的競爭沖擊,根據 TrendForce 集邦咨詢數據,2022 年 WOLED 電視出貨在 629 萬臺左右,同比減少 6.2%。QD-OLED:即量子點 OLED,是結合了 OLED 和量子點技術的混合顯示技術。傳統 OLED 缺陷在于亮度和色彩精度相對較低,而量子點是一種微小的粒子,可以高效、純凈地將光轉換成不同的顏色。通過使用量子點從藍光 OLED 產生紅色和綠色子像素,提供更高的亮度,故 QD-OLED 在 HDR 性能、亮度和色域上都有較高提升。但目前技術尚未成熟,同時藍色發光材料的供應鏈也尚未完善,生產良率
12、較低,價格高企。6/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4)串聯式串聯式 OLED 結構結構 Tandem OLED,即串聯式 OLED,將 2 個或多個有機發光單元與一個或多個電荷產生層(CGL)連接起來,并允許發光單元同時發光。Tandem 在亮度提升和壽命延長上具備優勢,未來中尺寸屏幕中的車載面板及高階 IT 面板將從單層逐步切換到雙層。由于 Tandem OLED 在保持和之前技術相同厚度的同時,多設置一個有機發光層,能提高畫面亮度;該技術還可以實現 OLED 原件上的能量分配與優化,讓顯示面板更長時間穩定工作,來延長 OLED 壽命。在車
13、載面板上,Tandem OLED 可以實現屏幕在晝夜保持適當的亮度,在長距離或者低溫行駛的應用場景下滿足高清晰度和廣視角顯示。在 IT領域,對于使用屏幕時間較長的 IT 產品例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能長時間穩定工作的 Tandem OLED 同樣具備一定優勢。7/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二、二、政策政策驅動驅動 OLED 產業發展得到國內政策的明確支持。產業發展得到國內政策的明確支持。OLED 行業作為先進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國在 OLED 制造領域已經有了技術突破,核心競爭力與日俱
14、增,但是在多個細分領域尚處于被“卡脖子”的狀態。因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 OLED 技術在材料、面板、工藝及市場應用等方面的突破和創新,盡早實現 OLED 全產業鏈國產化。三三、行業行業現狀現狀 1、全面滲透小屏產品,中屏大屏應用空間廣闊全面滲透小屏產品,中屏大屏應用空間廣闊 得益于柔性顯示和視覺效果上的優勢以及生產技術不斷成熟,得益于柔性顯示和視覺效果上的優勢以及生產技術不斷成熟,OLED 廣泛應用于下游各類產品。廣泛應用于下游各類產品。OLED目前已經大量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等小尺寸屏幕產品,正在加速滲透平板/筆記本電腦、顯示器、車載屏幕等中尺寸屏幕產品,在電視等大尺寸屏幕
15、產品有較大滲透空間。據 Omdia 預測,2022-2030年 OLED 顯示面板需求面積復合年增長率有望達 11.0%。8/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為目前 OLED 技術主要應用產品。據 TrendForce 預計,2023 年 OLED 智能手機滲透率達 50.8%,2026 年滲透率將超過 60%。除了高對比、廣色域、響應快的優秀性能以外,柔性AMOLED 能夠滿足智能手機曲面屏、折疊屏等對面板有柔性要求的屏幕設計。根據 CINNO Research統計,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市場 AMOLED 智能手
16、機面板出貨量約 1.8 億片,環比上漲 25.1%,其中柔性 AMOLED 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近八成。智能穿戴:智能穿戴:由于輕薄、節能、色彩效果好、響應速度快等優勢,OLED 在智能手環、手表等智能穿戴產品廣泛應用。其中,AMOLED 由于其分辨率較高、顯示效果更好,逐漸替代 PMOLED 成為智能穿戴領域主流顯示技術。平板電腦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目前 TFT-LCD 屏幕占據主要份額,AMOLED 屏幕加速滲透。據 Omdia 數據,2019 年 OLED 在平板/筆記本電腦領域滲透率僅為 1.41%,但 2028 年有望增長至 14%。目前平板電腦以剛性 AMOLED 技術
17、為主,華為于 2023 年推出應用柔性 AMOLED 的平板電腦,能夠認為未來更多頭部廠商有望陸續推出搭載柔性 AMOLED 的產品,柔性 AMOLED 屏幕有望成為主流。車載屏幕:車載屏幕:包括中控顯示、影音娛樂、透明 A 柱等應用場景。OLED 由于工作溫度區間更廣、對比度強,能夠滿足車載屏幕在高低溫及暗黑場景下的顯示要求。同時 AMOLED 可彎曲性、透明顯示等功能可實現更多車體屏幕造型設計。電視:電視:OLED 電視具有色彩效果更佳、體積更薄、視角更廣等特點。但由于大尺寸 OLED 面板工藝難度大、材料成本高、生產良率低等原因,目前電視 OLED 面板滲透率較低,且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場。
18、近眼顯示:近眼顯示:包括 AR 眼鏡、VR/MR 頭戴式顯示設備、夜視儀等產品。能夠認為,由于 Micro OLED 具有分辨率高、體積小的特點,有望成為 AR/VR 領域主流顯示方案。蘋果 2023 年 6月發布首款 MR 設備 Vision Pro,內置由索尼索尼供應的 Micro OLED 顯示屏,其單顆像素寬度為 7.5 微米,兩塊背板總共集成了 2300 萬顆像素,單眼分辨率達到 4K。9/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韓企領先韓企領先 OLED 市場、中國大陸廠商快速崛起市場、中國大陸廠商快速崛起 三星中小尺寸三星中小尺寸 AM
19、OLED 領先,領先,LGD 主攻大尺寸主攻大尺寸 OLED。目前韓國廠商憑借先發優勢,在技術、產能、市場等方面占據了較大的優勢。其中,三星電子專注小尺寸 OLED 市場,剛性產能最早于 2007 年實現量產,并于 2017 年成功開始供貨 IphoneX 屏幕,目前占據全球小尺寸 OLED 市場的領先地位。LGD是大尺寸 OLED TV 市場領頭羊,2011 年開發出全球首款 55 英寸電視 OLED 面板,2014 年坡州第 8 代OLED 生產線(E4)投入量產,2022 年 LGD 大尺寸 OLED 出貨 640 萬片。10/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
20、|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中國大陸廠商在中國大陸廠商在 OLED 行業快速崛起。產能端,行業快速崛起。產能端,目前國內 AMOLED 產線僅次于韓國。其中,京東方三條(成都、綿陽、重慶)柔性 AMOLED 合計產能 144K/月(6 代線),在中小尺寸領域僅次于三星,位列全球第二。市場端,市場端,中國大陸廠商出貨份額接近 5成,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23Q3 全球智能手機OLED 面板出貨,三星以 51.9%份額排名第一,京東方京東方 16.6%緊隨其后,維信諾、天馬維信諾、天馬和華星光電華星光電份額分別為 10.3%、7.6%、6.6%。其中,京東方更從 2021 年開始,成功打入蘋果 iphon
21、e 供應鏈,和三星、LGD 一起為 iphone 供應 OLED 屏幕。3、面板廠商加速推進中尺寸產能布局面板廠商加速推進中尺寸產能布局 11/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第第 8.6 代產線在制備工藝、切片效率上更適合中尺寸面板。代產線在制備工藝、切片效率上更適合中尺寸面板。相比 6 代(玻璃基板尺寸1500mm*1850mm)AMOLED 產線,8.6代(玻璃基板尺寸 2290mm*2620mm)線基板尺寸更大,在切割中尺寸產品方面的效率更高。以 14 寸(310*221mm,HUAWEI MateBook X Pro 2023)筆記本電
22、腦面板為例,6 代線一塊玻璃基板預計可切割 30 片 14 寸 OLED 面板,一條 8.6 代線一塊玻璃基板預計可切割 80 片 14 寸 OLED 面板。從年產單片 NB 面板投資額看,6 代線預計是 2691 元/片,8.6代線預計是 2051 元/片,8.6代線效率成本更有優勢。2023 年 4 月份,三星在韓國牙山園區舉行的新投資協議儀式上宣布,將投資 4.1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5 億元)建設 8.6 代 AMOLED 面板生產線,計劃于 2026 年量產。2023 年 11 月 28 日,京東方發布公告于成都投資建設本土廠商首條第 8.6 代 AMOLED 產線,目標生產筆記
23、本電腦/平板電腦高端 OLED觸控顯示屏。據 Omdia 統計,至 2028 年京東方主攻車載、IT、電視等中大尺寸 OLED 的產能占比有望達 27%。除京東方外,據維信諾官網,維信諾基于柔性 AMOLED 探索中尺寸屏幕應用拓展,于上半年推出 14 英寸卷曲屏筆記本電腦及透明車載顯示屏;據華星光電官網,華星光電積極推進印刷 OLED技術研發,有望突破中大尺寸屏幕量產工藝難點。隨著京東方等國內面板廠商加快布局高世代產線,在本土市場需求驅動下,中尺寸及大尺寸領域有望成隨著京東方等國內面板廠商加快布局高世代產線,在本土市場需求驅動下,中尺寸及大尺寸領域有望成為為 OLED 面板國產化新動能。面板
24、國產化新動能。12/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四四、市場空間市場空間 1、OLED 在中尺寸的滲透空間廣闊在中尺寸的滲透空間廣闊 根據 Omdia 數據,手提電腦 OLED 面板出貨量在 2022年共計 970萬片,得益于安卓廠商在中尺寸市場的加速滲透、蘋果在中尺寸的入局、消費電子需求進一步釋放和技術的逐步成熟,2024 年預計增長至 2540 萬片出貨(三年 CAGR62%)。根據 DIGITIMES Research,2022 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中,采用 OLED 面板的比重約增長至 6.2%,較 2021 年提升 3.4ppt,20
25、23 年預計約為 5.6%,能夠認為2023 年滲透率略微下降原因或由于 2022 年全年 LCD價格較高,而隨著 2023 年 LCD 整體下跌,與OLED 價差拉大,使得短期選擇 LCD 的廠商更多,但從長期角度來看,2024 年后隨主要面板廠商技術成熟度增加,串聯 OLED、Hybrid OLED 量產使用,滲透率有望保持增長趨勢。筆記本電腦滲透率從 2021 年開始整體呈上升趨勢,根據 Omdia 數據,2022 年 OLED 筆電占比約為2.5%,有較大上升空間。Omdia 預測 OLED 在整體手提電腦中滲透率 2028 年有望達到 14%,或將在LCD 屏幕外帶給品牌顯示形態、功
26、能拓展等方面的差異化競爭優勢。13/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根據 Omdia,蘋果將在 OLED 中大尺寸方面持續推進,Omdia 預計蘋果在未來幾年內將 OLED 屏幕應用于 iPad、MacBook 等產品上并于 2024 年推出使用 OLED 的 iPad Pro 產品。從歷史復盤來看,蘋果作為全球頭部的消費電子品牌之一,在顯示技術領域通常是較為先進的主流技術引領者,對顯示面板技術保持高投入和高要求,能夠認為蘋果的布局或可反映未來下游廠商對 OLED 在中尺寸上有更強優勢的預期。安卓各品牌廠商加緊布局。安卓各品牌廠商加緊布局。各廠商
27、布局的系列主要是高端和旗艦機型,主要品牌陸續開啟 OLED 在中尺寸的布局,這主要由于 OLED 的全黑顯示、高刷新率、柔性可折疊等特性滿足中尺寸產品的質量提升和創新需求,而未來進一步滲透主要面臨的技術問題在于解決燒屏、提高穩定可靠壽命、降低價格等。通過整理各品牌的 OLED 產品,可以發現 OLED 平板電腦的售價區間約在 3000元至 10000元之間,LCD 平板電腦的售價區間大約在 2000元至 8000 元之間,價格相差約 1000元至 2000元;OLED 筆記本電腦通常售價區間約在 6000 元至 20000 元之間,LCD 筆記本電腦的售價區間約在 4000 元至15000 元
28、之間,價格相差約 2000 元至 5000 元,價格根據不同的品牌、配置、尺寸等因素而有所差異,目前 OLED 產品相同配置下價格高于 LCD,隨產能和良率提升,OLED 供給上升和產品質量提升,價格有望下探,為 OLED 在中尺寸領域帶來更多應用機會。14/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多技術路線推動多技術路線推動 OLED TV 提升市場滲透率提升市場滲透率 全球彩電市場來看,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彩電出貨 2.18 億臺,同比下降 6.3%,預計 2023年出貨 2.17 億臺,在低位同比下降 0.8%。在電視市場整體需求
29、較弱的背景下,根據 Omdia 數據,2022 年全球 OLED 電視出貨量為 651 萬臺,2023 年預計突破 740 萬臺,2026 年有望達到 1054 萬臺,占電視市場總銷量 5%。由于 OLED 電視單價更高,根據 OLEDindustry 的數據,2026 年 OLED 電視的銷售額占比或將超過 15%,成為未來幾年存量電視市場中有望繼續增長的細分賽道,三星、LG 等電視廠商或將繼續發力 OLED 電視市場。目前 OLED TV 技術路線不盡相同,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韓系廠商手中,目前呈現 LG、Sony、三星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據群智咨詢數據預計,2023 年 CR3 占據出貨量
30、 88%份額。其中 LG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 OLED 面板生產商和 OLED 電視品牌商,但市場份額隨著競爭加劇逐年降低;三星 QD-OLED 技術在亮度和功耗上有所提升,份額呈現上升趨勢。15/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OLED 電視相比其他顯示屏(如 LCD、Mini LED 等)電視有更廣的可視視角、全黑顯示與高對比度優勢,其柔性和輕薄的特點帶來更多設計上的創新,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短板限制其發展。例如:1)由于有機材料會隨著使用時間而衰減,導致亮度下降和色彩失真;2)長時間顯示相同圖像帶來的燒屏問題;3)亮度指標不足,OLED 峰值亮
31、度在近兩年技術有所進步但與其他技術相比仍有差距。由于OLED 制造成本高企,但近年來在價格方面,OLED 持續降低成本維持質量,提高性價比。未來,OLED 電視隨著技術發展,疊加市場競爭博弈價格,有望逐漸觸及消費者心理價格預期。3、小尺寸隨著小尺寸隨著 OLED 面板價格下降仍有滲透率提升空間面板價格下降仍有滲透率提升空間 16/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智能手機目前是 OLED 技術滲透率較高的主要應用終端,且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從按價格帶區分的出貨量上來看,OLED 在高端或旗艦產品上的份額自 2019 年逐年提升,并有向中端產品繼續
32、拓展的趨勢,根據 IDC 數據,截至 2Q23,搭載 OLED 的產品價格在 600美元以上出貨量占比 47%,200美元以上占比高達 92.6%。從按價格帶區分的滲透率上來看,近兩年除了 200 美元以下的產品 OLED 滲透率下降,剩余價格區間的 OLED 滲透率保持增長態勢。上述趨勢一方面說明需求端用戶對 OLED 產品的偏好程度上升,產品有廣泛的接受度,透明屏幕、折疊屏、3D 顯示也在持續驅動 OLED 應用普及;另一方面顯示高端 OLED 產品需求提高,國產廠商在有機材料、驅動 IC 等方面實現技術進步或國產化程度提升。伴隨 OLED 面板逐漸降本和競爭態勢下帶來的價格下行現狀,下游
33、手機廠商在更多非高端產品上裝配 OLED 的可行性進一步提高,為 OLED 在小尺寸上的滲透帶來增量,在 OLED 面板價格下降的 2023 年,OLED 滲透率再次加速的趨勢較為明顯。根據 IDC 數據,在 OEM 廠商中蘋果手機的 OLED 滲透率較高,原因系自 iPhone 12 推出之后的主要iPhone 機型除 SE 版本外均配備了 OLED 面板。三星手機自 2021 年開始 OLED 滲透率持續保持穩定,基本維持在 50%左右,原因系三星旗下配備 LCD 面板的 Galaxy A 系列智能手機在入門級市場的保持較高人氣,在價格敏感程度較高的發展中經濟體市場保持較高規模的銷售。在中
34、國主要的智能手機廠商當中,華為手機自 2021 年開始 OLED 滲透率基本維持在 60%左右;小米手機的 OLED 滲透率呈現提升的趨勢,OLED 滲透率從 2020年的 14.4%升至 1H23 的 49.7%。原因系 OLED 面板大量應用于小米數字系列旗艦機、紅米 Note 系列手機。未來,OLED 可適配眾多手機應用場景,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透明可折疊智能手機普及也或將對其中柔性 OLED 的成長起到一定作用,國內 OLED 手機的滲透率還具備提升空間。17/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根據 Omdia 和群智咨詢數據,2020 年
35、至今小尺寸柔性和剛性 OLED 整體價格都呈下降趨勢,柔性與剛性相比 LCD 通常價格較高,而柔性和剛性 OLED 的價格差異常超過 50%,例如從 2023 年 10 月價格來看,6.7柔性為 6.7剛性 OLED 的價格的 1.53 倍。短期內,手機終端市場回暖將帶動 OLED 面板行業價格上升,長期來看,隨著 OLED 技術不斷成熟,國產份額提升及產業鏈國產化帶來成本進一步下探,OLED 面板和 LCD 面板的價格差距或將繼續縮小。18/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4、車載車載 OLED 空間大,但面臨空間大,但面臨 mini LED
36、的技術之爭的技術之爭 在新能源與智能座艙趨勢推動下,隨著中控顯示、儀表盤、后視鏡、后座娛樂顯示等需求不斷增加,OLED 在車載顯示有更多潛力。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22 年全球車載顯示面板總出貨量約為1.92 億片,預計 2023 年達到 2 億片,到 2030年預計還將進一步提高到 2.67 億片。車載顯示主要用于顯示音頻、導航和車載信息娛樂的中控顯示器,未來將有更多高端機型有望選擇中尺寸 OLED 作為中控臺顯示器的主要選擇。根據 Omdia 預測,到 2030 年 OLED 或將占中控臺顯示器市場的 9%。OLED 目前主要在高端旗艦車型和新能源車的車載顯示市場加
37、快開拓步伐。Omdia 預計 2023 年車載OLED 銷售額 3.6 億美元,2023 年到 2027 年 OLED 在汽車市場的年復合增長將超過 30%。全球市場上主要是 LG 顯示(LGD)和三星顯示(SDC)占據主導,國產龍頭京東方從 2022 年開始向各家汽車制造商供應柔性 OLED 面板。然而,OLED 在車載的滲透面對競爭性產品的阻力。在滲透率本身較低的情況下,OLED 還可能面臨具備成本和技術優勢的 mini LED 背光競爭。例如 mini LED 背光技術不存在燒屏問題,壽命更長,良率更高,量產也更具備優勢。5、Micro OLED 有望加速滲透有望加速滲透 XR 屏幕決定
38、了 XR 沉浸水平的體驗層級,屏幕分辨率是 XR 沉浸體驗的基礎,因此屏幕也是 XR 硬件成本占比較高的核心零部件,并且呈現逐步增加的趨勢。蘋果發布的 Apple Vision Pro 配備了 Micro OLED屏幕,單位像素密度可以達到 3000-4000PPI,是 LCD 屏幕的 3 倍以上。目前,蘋果 Vision Pro 采用兩塊 Micro OLED 屏幕的成本已經超過 600美元,占整機成本的 40%左右,價格比整臺 Quest3 還要高。而目前 XR 屏幕的發展正沿著高 PPI、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刷新率、低功耗等方向發展,Micro OLED 正成為目前和未來的趨勢。隨著 A
39、R/VR 應用領域向大規模廣泛性行業發展,早期階段其技術迭代無法較好滿足消費端需求特征、內容生態系統尚未健全等問題逐漸成為其普世化發展的阻礙。根據 IDC 數據,全球 AR/VR 設備出貨量已經連續兩季度下滑超過 50%,出貨量有所承壓。在此節點,蘋果 Vision Pro 的推出為 AR/VR 產業的迭代與突破注入全新活力。AR/VR 設備有望向智慧生活場景加速滲透,邁入發展的關鍵時期。據 IDC預計,AR 設備、VR 設備 2027 年的出貨量分別為 680萬臺 2190 萬臺,2023-2027 年出貨量復合增長率依次為 96.5%、30.1%,頭戴裝置后續出貨量的增長勢頭十分強勁。19
40、/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硅基硅基 OLED 產業有望進入高速成長期。產業有望進入高速成長期。展望后續,隨著顯示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屏廠相關產能的布局與落地、成本的持續下探、以及后續大廠搭載 Micro OLED 的產品的陸續推出,硅基 OLED 將憑借其與可穿戴設備的完美需求適配性,逐步擴大其搭載量與市場份額。據 CINNO Research 預計,2025 年全球 AR/VR Micro OLED 顯示面板市場規模將達到 14.7億美元,2021 年至 2025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 將達 119%,成長空間十分廣闊。五五、產業鏈分
41、析、產業鏈分析 OLED 面面板制造位于產業鏈中游,連接了上游設備材料與下游終端市場,其中上游設備與材料國產替板制造位于產業鏈中游,連接了上游設備材料與下游終端市場,其中上游設備與材料國產替代空間較大。代空間較大。據和輝光電招股書,OLED 面板上游材料主要包括玻璃基板、靶材、光刻膠、蒸鍍材、偏光片、驅動 IC 等,上游設備主要包括離子注入機、鍍膜機、刻蝕機、蒸鍍設備、封裝設備等,下游終端應用則有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電腦、車載顯示、電視等。由于國內廠商起步較晚,目前 OLED 上游關鍵設備與材料仍由海外廠商主導,國產化率較低。能夠認為,產業鏈上游材料與設備部分有望在技產業鏈上游材料與設備部分
42、有望在技術逐漸突破和中游面板廠商國產化需求日益增高的背景下,加快產品驗證導入術逐漸突破和中游面板廠商國產化需求日益增高的背景下,加快產品驗證導入、提升市場份額占比。、提升市場份額占比。20/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中游中游 OLED 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陣列工程、有機蒸鍍工程和模組工程,不同環節涉及上游不同設備與材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陣列工程、有機蒸鍍工程和模組工程,不同環節涉及上游不同設備與材料。料。以 AMOLED 為例,陣列工程(Array)即玻璃基板經過反復成膜、曝光、顯影、蝕刻等工序,最終制成半導體薄膜晶體管驅動電路(TFT基板)的工藝
43、流程。有機蒸鍍工程(OLED/Cell,也稱成盒段)指使用蒸鍍機和金屬掩膜版將多層有機材料蒸鍍在 TFT基板上的工藝流程,蒸鍍后基板經玻璃封裝進入模組工程。模組工程(Module)包括切割、偏貼、驅動芯片及電路板綁定、測試等環節,最終產出成品。1、設備:海外廠商主導,部分設備逐步實現國產化進程設備:海外廠商主導,部分設備逐步實現國產化進程 OLED 設備技術壁壘較高,不同工藝制程涉及多種設備。設備技術壁壘較高,不同工藝制程涉及多種設備。據奧來德招股說明書及 DSCC 數據,2017 年以來 OLED 裝備成為市場增長主力,2018 年 OLED 裝備營收規模達 120 億美元,占顯示裝備營收
44、21/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52.6%。按照 OLED 工藝制程,陣列工程段及有機蒸鍍工程段制程設備工藝更復雜。據賽迪智庫統計,2018 年新型顯示產業曝光機日本佳能佳能、日本尼康尼康市占率達 90%,薄膜沉積設備日本愛發科愛發科、日本佳能佳能Anelva、美國應用材料美國應用材料市占率達 70%。陣列工程段和有機蒸鍍工程段包含眾多復雜工藝,目前主要關鍵設備由日本、韓國等公司生產提供,具備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模組工程段設備,國產廠商已經有部分突破,實現供貨,如精測電子精測電子和華興源創華興源創的檢測設備等。(1)檢測設備檢測設備 以檢測
45、設備為例,以檢測設備為例,國內廠商以檢測設備為主,國內廠商以檢測設備為主,國內國內 OLED 設備廠商主要集中在模組工程段。設備廠商主要集中在模組工程段。陣列工程段檢測對象為薄膜晶體管,光學檢測的技術壁壘高于成盒及模組段,市場主要由海外市場占據。以2021 年 AMOLED 行業檢測設備行業為例,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中國大陸陣列工程段 92%的市場由海外廠商貢獻,而成盒段和模組工程段自動光學檢測設備國產化水平達到了 67%。能夠認為,目 22/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前國內廠商與海外廠商技術差距不斷縮小,競爭環節正逐
46、漸從成盒段、模組工程段向上延伸至陣列工程段。(2)蒸鍍設備蒸鍍設備 真空蒸鍍機為真空蒸鍍機為 OLED 生產流程中有機蒸鍍工程段的核心設備,生產流程中有機蒸鍍工程段的核心設備,一般由真空抽氣系統和真空腔體組成。蒸鍍過程中,位于真空腔體內的蒸發源加熱有機材料使其蒸發,透過金屬掩膜版后在基板上沉積成膜。蒸發源被稱為蒸鍍設備的“心臟”,其性能直接影響蒸鍍厚度、均勻度等核心指標,進而影響面板良率。23/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核心設備真空蒸鍍機技術壁壘高,目前仍由海外企業主導。核心設備真空蒸鍍機技術壁壘高,目前仍由海外企業主導。國內京東方、維信諾
47、等主要面板廠商 6 代AMOLED 產線大部分使用日本佳能 Tokki 蒸鍍機,少部分使用日本愛發科及其他品牌蒸鍍機。其中,Tokki 蒸鍍機需面板廠商自行采購第三方蒸發源,而愛發科蒸鍍機與蒸發源配套出售。蒸發源設備可按照形態分為點源、線源及面源三種,其中線源為當前 OLED 量產主流設備。國內國內 6 代線蒸發源已實現部分國產化。代線蒸發源已實現部分國產化。奧來德為主要國產蒸發源供應商,據公司招股書披露,公司搭載于 Tokki 蒸鍍機的蒸發源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 73%。國外的競爭廠商以日韓企業為主,包括日本愛發科、韓國 YAS、韓國 SNU。據公司公告及公開投資者問答顯示,奧來德蒸發源產品
48、中標京東方重慶 6代 AMOLED 產線疊層改造項目,同時 G8.5(G8.6)高世代蒸發源產品處于研發狀態,其中 G8.5 線性蒸發源已進入樣機制作階段。能夠認為,隨著國內高世代產線規劃建設驅動蒸鍍設備市場增長,國產蒸能夠認為,隨著國內高世代產線規劃建設驅動蒸鍍設備市場增長,國產蒸發源有望進一步提高市場滲透率。發源有望進一步提高市場滲透率。2、有機有機終端終端材料:高世代產線布局升級助推終端材料國產化進程材料:高世代產線布局升級助推終端材料國產化進程 OLED 有機終端材料可分為發光功能層材料、電子功能層材料、空穴功能層材料、其他功能材料等。有機終端材料可分為發光功能層材料、電子功能層材料、
49、空穴功能層材料、其他功能材料等。其中,發光功能層按照材料性質可細分為發光主體材料(Host)、發光摻雜材料(Dopant)和發光功能材料(Prime)三類,按照發光顏色又可分為紅、綠、藍三類,因此在發光功能層中一共有九類OLED 有機材料。OLED 通用材料主要包括電子傳輸層 ETL、電子注入層 EIL、空穴注入層 HIL、空穴傳輸層 HTL、空穴阻擋層 HBL、電子阻擋層 EBL 等,隨著器件結構的優化,材料的種類在不斷變多。隨著隨著 OLED 有機終端材料專利技術突破、和中游面板廠商中大尺寸布局拉趨勢,本土有機終端材料專利技術突破、和中游面板廠商中大尺寸布局拉趨勢,本土 OLED 有機終端
50、有機終端材料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材料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24/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據萊特光電招股書,發光功能層材料為成本占比最大的有機終端材料,分別在手機和電視面板中占 12%和 27%。根據 UBI Research,2023 年全球 OLED 有機發光材料市場規模為 18.4 億美元,預計 2028 年可達 24.3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 5.8%。其中,韓國與中國占據主要份額,2023 年中國占比接近 40%(7.3 億美元),韓國占比 60%(1.11 億美元)。能夠認為在需求側,隨著國內面板廠商增建產能,推動國內 OLED
51、有機終端材料需求上升,國內 OLED 有機終端材料市場規模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OLED 有機終端材料生產需要使用中間體及升華前材料等原料。我國有機終端材料生產需要使用中間體及升華前材料等原料。我國 OLED 中間體和前端中間體和前端材料已實現材料已實現國產化。國產化。目前,萬潤股份、濮陽惠成、瑞聯新材、阿格蕾雅萬潤股份、濮陽惠成、瑞聯新材、阿格蕾雅等公司已實現 OLED 中間體和前端材料國產化和批量生產,并且進入全球 OLED 材料供應鏈,主要以外包訂單的方式參與供應 OLED 中間體和前端材料供應,采購商通常為具備終端材料制備技術的海外大廠和少數國內廠商。例如,萬潤股份的中間體和前端材料客戶
52、以德國默克德國默克為主;瑞聯新材掌握 1000 多種中間體和前端材料的合成和純化技術;阿格蕾雅目前研發并具備量產能力的 OLED 材料達四十多種;濮陽惠成 OLED 中間體種類近兩百種。25/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供給側方面,國內廠商發光功能層材料突破海供給側方面,國內廠商發光功能層材料突破海外專利技術壁壘,多種材料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外專利技術壁壘,多種材料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據TrendForce 估計,中間體毛利率僅為 10%-20%,而終端材料毛利率可達 60%-70%。長期以來,海外企業擁有終端材料技術專利,美國美國 UDC、
53、德國默克、日本出光興產、韓國、德國默克、日本出光興產、韓國 LG 等海外供應商占據終端材料市場,而國內本土廠商主要供應毛利率較低的中間體及升華前材料。但隨本土廠商關鍵技術突破、海外專利逐漸到期,國內廠商終端材料逐步通過技術驗證、實現量產供應。在美國 UDC 仍壟斷紅綠摻雜材料(Dopant)情況下,據公開投資者活動記錄,萊特光電 Red Prime 材料及 Green Host 材料已實現量產供貨,Red Host 材料、Green Prime 材料、Blue Host 材料等正在客戶端驗證測試;奧來德 Red Prime、Green Prime 也已實現下游量產供貨。國內中游面板廠商布局中大
54、尺寸國內中游面板廠商布局中大尺寸 OLED 產線,催化上游終端材料國產化替代進程。產線,催化上游終端材料國產化替代進程。以手機 OLED 面板為例,OLED 有機終端材料成本占比約 23%(發光功能層約占 12%);而電視 OLED 面板由于材料使用量更大,OLED 有機終端材料成本占比約 41%(發光功能層約占 27%)。目前國內面板廠商中大尺寸面板布局趨勢加快,據京東方公司公告及公開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京東方擬于成都投建 8.6 代線、對重慶 6 代線進行疊層改造。能夠認為,國內中大尺寸 OLED 面板產能布局擴大本土 OLED 終端材料廠商市場空間,催化終端材料國產化替代進程。26/33
55、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掩膜版:光掩膜版國內廠商逐漸突圍,關注無掩膜版:光掩膜版國內廠商逐漸突圍,關注無 FMM 技術路線彎道超車技術路線彎道超車 掩膜版為生產 OLED 重要材料,在 OLED 工藝制程中可分為光掩膜版和金屬掩膜版。以 AMOLED 為例,陣列工程段需要使用光掩膜版進行光刻,形成驅動電路;有機蒸鍍工程段需要使用金屬掩膜版,輔助像素排列形成。LTPO 技術發展提高光掩膜版精技術發展提高光掩膜版精度要求、增加工藝層數。度要求、增加工藝層數。AMOLED 使用 LTPS/LTPO 等 TFT 背板技術,傳統 LTPS 背板一般
56、需要 9-13 層掩膜版。為進一步降低 AMOLED 屏幕的功耗,業內在 LTPS 背板的基礎上開發出了 LTPO 背板顯示技術,結合 IGZO 技術后的 LTPO 背板工藝需 13-17層掩膜版。因此預計隨著 LTPO 屏幕技術普及,掩膜版層數也有望隨之增加。金屬掩膜版分為金屬掩膜版分為 FMM(Fine Metal Mask,精密金屬掩膜版)和,精密金屬掩膜版)和 CMM(Common Metal Mask,通用金屬掩膜版),其中通用金屬掩膜版),其中 FMM 為蒸鍍環節主要的技術及成本制約因素之一。為蒸鍍環節主要的技術及成本制約因素之一。AMOLED 普遍采用 RGB三色獨立發光方案,將
57、紅、綠、藍三種不同顏色的發光材料依次蒸鍍于玻璃背板過程中,需要使用FMM 確保子像素實現并列、PenTile 排列、鉆石排列等排列圖案。目前精密金屬掩膜版成本較高,被國外專利壟斷,供應商以日本 DNP 公司為主。掩膜版市場規模受中游面板產能驅動,疫情后呈現逐步復蘇趨勢。掩膜版市場規模受中游面板產能驅動,疫情后呈現逐步復蘇趨勢。根據 Omdia 統計,2016 年全球平板顯示掩膜版市場規模約 671億日元,受益于中國大陸 LCD 及 OLED 產能加速擴建,2019 年達 1,010 億日元,復合增速達 14.58%。受疫情影響,2020年平板顯示掩膜版市場規模約為 903 億日元,較 2019
58、年下降 10.57%,2021 年起開始逐步復蘇,至 2022 年市場規模達 1,026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 50億元),其中中國大陸占 58%,約 30 億元。27/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美日韓平板顯示掩膜版市場占據優勢地位,國內廠商逐漸突圍。美日韓平板顯示掩膜版市場占據優勢地位,國內廠商逐漸突圍。由于掩膜版行業專業性較強、進入壁壘較高,且海外廠商布局時間較早,技術積累時間長,故整體而言美日韓企業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根據Omdia 統計,2020年平板顯示掩膜版行業市場份額前五分別為福尼克斯、福尼克斯、SKE、HOYA、LG-IT、清
59、、清溢光電溢光電,CR5 達到 88%。其中國內廠商發展迅速,清溢光電首次躋身 CR5,市場份額約 7%;路維光電路維光電排名全球第八,國內第二。中長期新技術研發有望實現彎道超車,中長期新技術研發有望實現彎道超車,2024 年多條無年多條無 FMM 技術路線計劃開始量產。技術路線計劃開始量產。精密金屬掩膜版成本高昂,且 FMM技術在中尺寸及大尺寸面板制程中存在分辨率受限、張網難度高、材料利用率低等缺陷。而無 FMM 技術路線可以在不使用精密金屬掩膜版的情況下完成有機材料在基板上的附著,并實現精確的像素排布。例如,維信諾 ViP 技術可在不使用 FMM 的情況下實現像素對位,較傳統“蒸鍍+FMM
60、”工藝像素密度提升至 1700PPI 以上;華星光電印刷 OLED 技術不使用蒸鍍工藝,利用高精度噴墨實現像素排布,材料利用率更高,如順利量產可大幅降低中大尺寸面板生產成本。技術進展方面,據維信諾 2023 年半年度報告,維信諾 ViP 技術正快速推進量產進度。根據 CINNO,華星光電印刷OLED 有望在 2024 下半年開始量產出貨。據日本 JDI9 月 29 日公告,JDI 將在蕪湖部署 G6 及 G8.7 eLEAP 產線,同時計劃在 2024年于日本產線開始 eLEAP 面板量產。短期內小尺寸面板仍將保持目前主流蒸鍍技術工藝,無 FMM 技術有望從蒸鍍工藝存在技術缺陷的中尺寸、大尺寸
61、面板領域開始滲透,長期有望替代蒸鍍技術。28/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4、驅動芯片:本土面板廠商驅動上游產業鏈國產化驅動芯片:本土面板廠商驅動上游產業鏈國產化 顯示驅動芯片(顯示驅動芯片(Display driver IC,DDIC)是對顯示屏的成像進行控制的一種數?;旌闲酒?。)是對顯示屏的成像進行控制的一種數?;旌闲酒?。根據CINNO Research,完整的顯示驅動解決方案一般由源極驅動芯片(Source driver)、柵極驅動芯片(Gate driver)、時序控制芯片(TCON)和電源管理芯片組成。源極驅動芯片、柵極驅動芯片統稱
62、為顯示驅動芯片(Display driver IC,簡稱“DDIC”),其主要功能是對顯示屏的成像進行控制,它通常使用行業標準的通用串行或并行接口來接收命令和數據,并生成具有合適電壓、電流、定時和解復用的信號,使屏幕顯示所需的文本或圖像。根據顯示驅動芯片是否集成觸控功能可區分為顯示驅動芯片(DDIC)和觸控顯示整合驅動芯片(TDDI)。DDIC 和 TDDI 在集成電路設計方案方面存在差異,且其可應用的場景也有所不同,現階段市場上主流顯示驅動芯片包括 LCD 顯示驅動芯片(LCD DDIC)、觸控顯示整合驅動芯片(TDDI)和OLED 顯示驅動芯片(OLED DDIC)三種類型。29/33 2
63、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根據 CINNO Research 的數據,2021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約 89.2 億顆,市場規模為 141.7 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顯示驅動市場規模為 64.7 億美元,預計至 2026 年有望上漲到 71.7 億美元,2022E-2026ECAGR 有望達到 8.1%。從顯示技術來看,CINNO Research 數據顯示 TFT-LCD 顯示驅動市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顯示驅動芯片細分市場,2021 年約占顯示驅動市場出貨量的 78%;而 OLED 顯示驅動芯片滲透率快速提升,2023 年 OLED 驅動芯片出貨
64、量占比預計增至 16%。從整體競爭格局來看,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競爭格局相對集中,我國國產化率較低。從整體競爭格局來看,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競爭格局相對集中,我國國產化率較低。目前全球 OLED DDIC 供應主要由韓國廠商引領,以聯詠科技聯詠科技和瑞鼎科技瑞鼎科技為代表的中國臺灣廠商為大陸主要 AMOLED DDIC 供應商。中國大陸廠商目前整體市場占有率占比較低,其中中穎電子、云英谷、新相微中穎電子、云英谷、新相微等公司為主要的 OLED 顯示驅動芯片廠商。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20 年中國大陸驅動芯片市場中,瑞鼎科技出貨量市占率達 59%,其次為聯詠科技和中穎電子
65、子公司芯穎科技,市占分別為 22%和 6%。30/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OLED 驅動芯片供應的國產替代趨勢良好,下游驅動芯片供應的國產替代趨勢良好,下游 OLED 面板廠商推動面板廠商推動 DDIC 國產化率提升。國產化率提升。能夠能夠認認為國產為國產 DDIC 芯片公司有以下優勢:芯片公司有以下優勢:1)日韓和中國臺灣廠商的核心技術管理團隊在外,本土廠商的反饋調整速度較為及時;2)中國大陸的地價、人力、運輸成本相對較低,無關稅壁壘,更具降本競爭力;在國際局部沖突的影響下,產業鏈國產替代將具備更穩定的供貨表現。3)部分海外 DDIC
66、與面板廠商綁定,在晶圓產能稀缺的背景下,海外 DDIC 廠商優先向海外面板廠供貨,因此國內面板廠開始扶持國內 DDIC 公司。六六、相關公司、相關公司 1、面板制造面板制造(1)京東方京東方 A 京東方京東方 A 是全球領先實現是全球領先實現 AMOLED 量產的境內廠商,為量產的境內廠商,為 AMOLED 領域行業龍頭。領域行業龍頭。在“1+4+N+生態鏈”業務發展架構基礎上,公司加速提升 OLED 技術實力,持續優化產品性能,提升高端產品占比,加快新應用市場開拓,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構建。2022 年柔性 OLED 出貨量逆勢增長,其中智能機柔性OLED 出貨量全球占比近 20%,同時實現車
67、載、折疊筆記本量產突破,高端產品比例持續提升,已與全球大部分品牌客戶進行合作,未來將搭載終端品牌更多產品系列。公司將建設公司將建設 G8.6 高世代面板產線,主要用于中尺寸高世代面板產線,主要用于中尺寸屏幕產品生產。屏幕產品生產。根據公司公告,公司擬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區投資建設京東方第 8.6 代 AMOLED 生產線項目,項目依托已有 G6 量產線及 G4.5 測試線在中尺寸面板的技術積累,使用高世代產線技術的產品將具有更低功耗和更長的壽命,提高生產切片效 31/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率、降低生產成本。據公司公告,該項目為全球首批高
68、世代 AMOLED 生產線項目建設,有望搶占高世代 AMOLED 顯示戰略機遇。(2)和輝光電和輝光電 和輝光電是行業內較早實現和輝光電是行業內較早實現 AMOLED 量產的境內廠商之一量產的境內廠商之一,已建成第 4.5 代及第六代產線,兼顧不同世代生產線以滿足下游不同應用領域、不同規格類型產品的多樣化需求。近年來,公司憑借研發創新、生產制造、產業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了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公司多款智能穿戴、智能手機、平板筆電、車載顯示等領域應用的 AMOLED 半導體顯示產品已實現向華為、榮耀、步步高、聯想、傳音控股、小米以及上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國內一線品牌穩定供貨。公司公司 AMOLED
69、 出貨量份額優勢明顯。出貨量份額優勢明顯。根據 Omdia 數據,公司 2022 年 AMOLED 半導體顯示面板的總出貨量全球排名第四,國內排名第二,其中平板/筆記本電腦領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國內第一。在平板電腦領域,公司保持了國內高端 AMOLED 顯示屏的技術領先優勢,自 2020 年起打破三星顯示壟斷,進入一線品牌廠商供應鏈,持續供貨華為、聯想旗艦平板電腦機型;在車載顯示領域,已進入多家品牌車廠供應鏈并實現量產供貨。2、驅動芯片、驅動芯片(1)晶合集成晶合集成 公司立足于晶圓代工領域,依靠成熟的制程制造經驗,已經具備 DDIC、MCU、CIS、E-Tag、Mini LED、PMIC
70、等工藝平臺晶圓代工的技術能力,可為客戶提供通訊產品、消費品、汽車、工業等不同領域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服務。公司以面板顯示驅動芯片為基礎,已有國際一線客戶的覆蓋,并獲得了良好的行業認知度。同時,在圖像傳感器芯片、微控制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領域,公司已與境內外行業內領先芯片設計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目前公司在液晶面板驅動芯片代工領域市場占有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根據TrendForce 集邦咨詢公布的 2022 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晶合集成位居全球前十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三。目前公司 40nm 的 OLED 驅動芯片已經開發成功并正式流片,28nm 的產品開發正在穩步推進
71、中。(2)天德鈺天德鈺 公司主要從事移動智能終端領域的整合型單芯片研發、設計、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智能移動終端顯示驅動芯片、攝像頭音圈馬達驅動芯片、快充協議芯片和電子價簽驅動芯片。公司主要客戶包括手機品牌廠商三星、VIVO、OPPO 等。2023 半年報顯示,公司重點布局的 AMOLED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已經跟終端客戶和顯示屏廠在驗證過程中,預計 2023 年下半年完成產品驗證,2024 年對公司營業收入產生貢獻。(3)新相微新相微 公司主營業務聚焦于顯示芯片的研發、設計及銷售,致力于提供完整的顯示芯片系統解決方案。公司產品主要分為整合型顯示芯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覆蓋了各
72、終端應用領域的全尺寸顯示面板,適配當前主流的 TFT-LCD 和 AMOLED顯示技術;整合型顯示芯片廣泛應用于以智能穿戴和手機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和工控顯示,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主要用于平板電腦、IT顯示設備和電視及商顯領域。公司的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已于 2020 年開始量產出貨。32/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設備、設備(1)奧來德奧來德 公司主要從事 OLED 產業鏈上游環節中的有機發光材料的終端材料與蒸發源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及售后技術服務,其中有機發光材料為 OLED 面板制造的核心材料,蒸
73、發源為 OLED 面板制造的關鍵設備蒸鍍機的核心組件。近年來,得益于公司深厚的技術積累,公司在封裝材料、蒸鍍機等“卡脖子”產品上也有所突破,OLED 行業版圖得到不斷深化。蒸發源,蒸發源,公司生產的 6代線性蒸發源高度適配 tokki 蒸鍍機,已成功應用在多家面板廠商,8代線性蒸發源前期的技術開發已經基本完成,正在搭建 8.5 代蒸發源設備的測試與生產平臺。2022 年年報顯示,公司成功獲得了重慶京東方三期蒸發源訂單,在年底收官階段完成了廈門天馬二期蒸發源設備的招投標工作,并成功中標。蒸鍍機,蒸鍍機,目前公司已經實現小尺寸蒸鍍機的出貨,并與硅基 OLED 客戶進行產品溝通。有機發光材料,有機發
74、光材料,公司的 R材料、G材料、B材料及電子傳輸層材料等已導入下游面板廠商穩定供貨。(2)易天股份易天股份 公司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專用設備及半導體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 LCD 顯示、柔性OLED 顯示、VR/AR/MR 顯示、Mini/Micro LED 等領域。在柔性 OLED 顯示設備領域,公司研發并推出的全自動柔性面板偏光片貼附設備,取得了包括京東方、維信諾、深天馬、華星光電等客戶的認可。公司研發并推出的柔性面板制作工藝中所需的膜材貼附設備,如面板取下前清洗設備、取下后覆膜設備等相關設備也得到客戶的認可。(3)精測電子精測電子 公司主要從事顯示、半導體及新能源檢測系統的研
75、發、生產與銷售。顯示領域,公司主營產品涵蓋 LCD、OLED、Mini/Micro-LED 等各類顯示器件的檢測設備,包括信號檢測系統、OLED 調測系統、AOI 光學檢測系統和平板顯示自動化設備等;半導體領域,主營產品包括膜厚量測系統、光學關鍵尺寸量測系統、電子束缺陷檢測系統和自動檢測設備(ATE)等;新能源領域,主要產品為鋰電池生產及檢測設備,用于鋰電池電芯裝配和檢測環節等,包括鋰電池化成分容系統、切疊一體機、鋰電池視覺檢測系統和BMS 檢測系統等。4、材料材料(1)萊特光電萊特光電 萊特光電是國內 OLED 發光材料龍頭企業,已實現頭部客戶全覆蓋。公司成立于 2010 年,主營業務為OL
76、ED 有機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 OLED 終端材料和 OLED 中間體材料,1H23 營收占比分別為 80.18/11.97%。得益于在 OLED 材料領域十余年的探索,公司成功打造了“OLED 中間體-OLED 升華前材料-OLED 終端材料”的全產業鏈,秉持“客戶需求為導向,技術創新為驅動”的經營理念,最終實現下游關鍵客戶全覆蓋。2018 年公司營業收入 1.12 億元,隨著公司陸續導入京東方、和輝光電、華星光電等頭部 OLED 面板客戶,2022 年公司營收快速增長至 2.80 億元,對應 4 年 CAGR26%。公司專利儲備豐富,看好產品線逐步擴張。公司堅持對核心發光材
77、料進行自主研發且不斷完善專利布局,截至 2023H1 公司共擁有授權專利 229 項,覆蓋發光層材料、空穴傳輸層、空穴阻擋層、電子傳輸層等33/33 2024 年年 1月月 15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OLED 核心功能材料。根據公開投資者活動紀要,目前公司 Red Prime、Green Host 產品已實現穩定量產供應,Red Host、Green Prime、Blue Host 產品均在客戶端進行測試驗證工作。公司專利技術布局行業領先,通過積極推進與客戶的合作研發,公司產品結構有望持續豐富,進而賦能公司高效益發展。(2)鼎龍股份)鼎龍股份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關鍵大賽道領域
78、中各類核心“卡脖子”進口替代類創新材料的平臺型公司,目前重點聚焦在半導體創新材料和傳統打印復印通用耗材領域。其中,半導體創新材料板塊主要包括 CMP 制程工藝材料、顯示材料、先進封裝材料三個細分板塊。CMP制程工藝材料,公司圍繞集成電路前段制程中的化學機械拋光(CMP)環節進行布局;顯示材料,圍繞柔性 OLED 上游核心“卡脖子”材料:YPI、PSPI、INK 等產品進行布局;先進封裝材料,布局半導體先進封裝上游臨時鍵合膠、封裝光刻膠(PSPI)等產品。目前公司已有柔性顯示基材 YPI、光敏聚酰亞胺 PSPI 產品在客戶端規模銷售,現均已成為國內部分主流面板客戶的第一供應商;此外,公司正在推進
79、面板封裝材料 INK、OC 材料等其他核心半導體顯示材料的開發驗證、市場推廣。七、參考研報七、參考研報 1.中金公司-半導體行業“芯機遇”系列:OLED 產業鏈國產化進程加速,全尺寸應用空間廣闊2.山西證券-電子行業顯示系列報告之 OLED:中尺寸 OLED 滲透提速,產業鏈迎來發展機遇3.民生證券-OLED 行業深度報告:OLED 黃金時代開啟,產業鏈國產替代正當時4.浙商證券-電子行業深度報告:Micro OLED 有望加速滲透 XR,重視國內相關產業鏈發展5.中泰證券-OLED 材料行業深度報告:供需雙輪驅動,國產如日方升6.華福證券-電子行業 XR 產業鏈研究之 Micro OLED:MR 催生新興顯示需求,硅基 OLED 有望大展拳腳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