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研-公司研究報告-深耕汽車測評業務智能化助力公司二次成長-240125(2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汽研-公司研究報告-深耕汽車測評業務智能化助力公司二次成長-240125(23頁).pdf(2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Table_Main證券研究報告|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2024 年 1 月 25 日 買入買入(首次首次)所屬行業:汽車/汽車服務 當前價格(元):19.45 證券分析師證券分析師 鄧健全鄧健全 資格編號:S0120523100001 郵箱: 趙悅媛趙悅媛 資格編號:S0120523100002 郵箱: 趙啟政趙啟政 資格編號:S0120523120002 郵箱: 研究助理研究助理 市場表現市場表現 滬深300對比 1M 2M 3M 絕對漲幅(%)1.97 8.23 3.93 相對漲幅(%)8.53 15.89 14.49 資料來
2、源:德邦研究所,聚源數據 相關研究相關研究 中國汽研中國汽研(601965.SH):深耕汽:深耕汽車測評業務,智能化助力公司二車測評業務,智能化助力公司二次成長次成長 投資要點投資要點 行業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汽車檢測機構,業績增長穩健行業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汽車檢測機構,業績增長穩健。公司營收穩步增長,2013-2022 年營收從 15.00 億提升至 32.91 億,CARG 達 9.12%。高毛利率業務占比提升拉動公司總體毛利率提升,技術服務業務毛利率超 45%,2013-2022 年技術服務業務營收占比從 44.7%提升至 84.4%。公司重視科技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8-2022 年
3、研發費用率為 2.85%/3.61%/4.84%/4.86%/6.56%??毓晒蓶|中國中檢有望持續賦能公司汽車測評業務。智能化背景下,檢測行業具備較大成長空間智能化背景下,檢測行業具備較大成長空間。強檢方面,2020-2023 年新能源車申報數量為 0.25/0.32/0.40/0.48 萬輛,CAGR 達 25%。新能源汽車增加三電系統等檢測項目,理論上具有較高單車價值量,同時智能化加速滲透或提供增量強檢項目。強檢行業資質壁壘高,國內僅 6 家機構具備全資質。非強檢方面,智能網聯化有望推動非強檢市場規模擴張。公司技術實力雄厚,具備新能源、智能化測評能力公司技術實力雄厚,具備新能源、智能化測評
4、能力。公司擁有 9 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新能源測評能力方面,公司下轄風洞中心、氫能質檢中心等,檢測范圍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及客車。智能化測評方面,公司 2014 年成立智能汽車測評中心,2018 年發布 i-VISTA 智能汽車指數并持續升級更新,i-VISTA 智能汽車指數的測評項目全面、實驗場景豐富,有望持續提高公司智能測評品牌價值。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認為檢測行業具備較大成長空間,公司為汽車測評龍頭,技術實力雄厚。公司擁有 9 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并具備新能源、智能網聯相關檢測能力,智能化背景下公司有望獲得成長新動能。預計 2023-2025 年公司營收分別為 40.1
5、、46.7、55.3 億元,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8.2、10.0、12.1 億元?;?2024 年 1 月 24 日收盤價 19.45 元,對應 PE 分別為 23.7、19.6、16.1倍,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新車申報數量不及預期、新能源滲透率不及預期、新項目擴展不及預期。Table_Base股票數據股票數據 總股本(百萬股):1,004.25 流通 A 股(百萬股):982.42 52 周內股價區間(元):17.70-25.55 總市值(百萬元):19,531.31 總資產(百萬元):8,209.05 每股凈資產(元):6.23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Tab
6、le_Finance主要財務數據及預測主要財務數據及預測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營業收入(百萬元)3,835 3,291 4,010 4,670 5,526(+/-)YOY(%)12.2%-14.2%21.9%16.5%18.3%凈利潤(百萬元)692 689 823 996 1,212(+/-)YOY(%)23.9%-0.4%19.4%21.0%21.7%全面攤薄 EPS(元)0.69 0.69 0.82 0.99 1.21 毛利率(%)33.4%44.1%41.8%42.7%43.3%凈資產收益率(%)12.6%11.6%12.7%13.9%15.0%
7、資料來源:公司年報(2021-2022),德邦研究所 備注:凈利潤為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3%-11%0%11%23%34%46%2022-122023-042023-082023-12中國汽研滬深300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2/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行業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汽車檢測機構,業績增長穩健.4 1.1.深耕汽車行業 50 年,提供全面檢測業務.4 1.2.技術服務與裝備制造雙支柱,技術服務業務為公司核心業務.4 1.3.業績穩步增長,技術服務業務為核心業務.5 1.4.控股股東中國中檢賦能公司測評業務.7 1.5
8、.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激發企業活力.7 2.智能化背景下,檢測行業具備較大成長空間.8 2.1.強檢行業仍有成長空間.8 2.1.1.受益智能化,強檢業務有望迎來量價齊升.8 2.1.2.強檢行業具有高壁壘,目前僅有 6 家全資質機構.12 2.2.智能網聯化有望推動非強檢市場規模擴張.13 3.具備全資質,電動智能測評引領行業發展.14 3.1.公司擁有 9 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14 3.2.發布 CEVE,引領新能源測評.15 3.3.智能化前瞻布局,率先發布 i-VISTA 智能汽車指數.17 4.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20 4.1.盈利預測.20 4.2.投資建議.21
9、 5.風險提示.21 eWMBNBjVkX8WrU6M8Q6MoMpPtRsOiNqQoPeRmOqO6MmMzRMYqMmQMYrMqP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3/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深耕汽車行業 50 年,持續發力測評業務.4 圖 2:多元化業務結構,技術服務系核心業務.5 圖 3:公司營收保持穩定增長(億元).5 圖 4:公司歸母凈利潤顯著提高(億元).5 圖 5: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占比增長顯著,2022 年占比超 80%.6 圖 6:公司各業務毛利率較為穩定,技術服務業務毛利率較高.6 圖 7:公司毛利率持續提高.
10、6 圖 8:研發費用率持續增加.6 圖 9:國資委實際控股,控股股東中國中檢有望賦能公司測評業務(截至 2023 年 Q3).7 圖 10:強檢業務市場規模有望擴張.8 圖 11:新車申報數量每年超過 2 萬輛.9 圖 12:新能源汽車申報數量增長迅速(輛).9 圖 13:非強檢業務市場規模有望擴張.13 圖 14:申萬汽車板塊研發費用逐年增加(億元).14 圖 15: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14 圖 16:穩步推進 354 戰略布局.15 圖 17:公司 2019 年發布 CEVE,引領行業標準.16 圖 18:公司前瞻布局智能化相關業務.18 圖 19:汽車指數評測規程持續更新.19 圖
11、 20:2023 版 IVISTA 智能指數(征求意見稿)已發布.19 表 1:公司實施三次股權激勵計劃.7 表 2:新能源汽車產品需進行專項檢測項目.10 表 3:我國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較少,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或帶來檢測增量.11 表 4:汽車產品準入標準,需滿足 4 部門要求.12 表 5:國內僅 6 家全牌照公司.12 表 6:公司新能源檢測項目全面.16 表 7:氫能質檢中心具備氫能相關測評能力.17 表 8:i-VISTA 測評輔助自動駕駛等級達 L2+,測評項目全面.20 表 9:公司營收拆分及預測.21 表 10:可比公司估值.21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4
12、/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行業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汽車檢測機構,業績增長穩健行業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汽車檢測機構,業績增長穩健 1.1.深耕汽車行業深耕汽車行業 50 年,提供全面檢測業務年,提供全面檢測業務 深耕汽車領域深耕汽車領域 50 年,提供第三方汽車檢測評價服務。年,提供第三方汽車檢測評價服務。公司于 1965 年創立,為國家一類科研院所,開展汽車技術研發服務。1984 年公司擴展汽車測評業務,1991 年更名為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重慶汽車研究所,并于 2001 年由事業單位轉制為全民所有制企業。2003 年公司轉由國資委管理,2007 年公司改制為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
13、有限公司,并于 2010 年變更為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2022 年中國中檢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目前公司堅守主業,持續發力汽車評測業務。圖圖 1:深耕汽車行業:深耕汽車行業 50 年,持續發力測評業務年,持續發力測評業務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公司公告,中證網,德邦研究所 1.2.技術服務與裝備制造雙支柱,技術服務業務為公司核心業務技術服務與裝備制造雙支柱,技術服務業務為公司核心業務 公司主營業務為技術服務和裝備制造兩部分,前者是公司核心業務。公司主營業務為技術服務和裝備制造兩部分,前者是公司核心業務。技術服務業務主要分為測評業務和研發咨詢業務,測評業
14、務包括強檢業務和非強檢業務,強檢可稱為法規類業務,非強檢與研發、咨詢等業務可稱為非法規類業務。(1)強檢:質量監督檢驗,是企業依據相關法規為獲得汽車產品生產銷售資格而對安全、環保等方面進行的強制性檢測;(2)非強檢:普通測試評價,是企業為提高車輛性能、客戶體驗感、產品競爭力而進行的非強制性的檢測。裝備制造業務分為軌道交通裝備及汽車裝備,軌道交通裝備主要為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包括跨座式單軌列車轉向架、城軌車輛傳動裝置及關鍵零部件和高鐵車輛傳動裝置及關鍵零部件。汽車裝備主要為專用汽車(自卸車、混凝土攪拌輸車等)和汽車燃氣系統及關鍵零部件(供氣裝置、燃氣配件及燃料電池)。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
15、1965.SH)5/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2:多元化業務結構,技術服務系核心業務:多元化業務結構,技術服務系核心業務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公司官網,德邦研究所 1.3.業績穩步增長,技術服務業務為核心業務業績穩步增長,技術服務業務為核心業務 公司業績穩步增長。公司業績穩步增長。2013-2022 年公司營收從 15.00 億提升至 32.91 億,CAGR 為 9.12%;歸母凈利潤從 4.22 億提升至 6.89 億,CAGR 為 5.60%。2022年工程車終端需求大幅萎縮,公司加強風險管理,管控業務規模,實現總營收 32.91億,同比-14.20%;歸母凈利
16、潤 6.89 億,同比-0.4%。在技術服務業務支撐之下,2023 年 Q1-Q3 公司共實現營收 25.21 億,同比+17.02%;歸母凈利潤 5.56 億,同比+13.74%。圖圖 3:公司營收保持穩定增長(億元):公司營收保持穩定增長(億元)圖圖 4:公司歸母凈利潤顯著提高(億元):公司歸母凈利潤顯著提高(億元)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2022 年公司技術服務業務貢獻營收年公司技術服務業務貢獻營收 27.79 億元,占比總營收億元,占比總營收 84.44%。技術服務業務營收占比總營收持續提高。2013-2022 年技術服務業務
17、營收占比從 44.73%提升至 84.44%。2013-2022 年期間技術服務業務毛利率超過 45%,高毛利率業務占比提升推動公司總體毛利率提高。-30%-20%-10%0%10%20%30%40%50%01020304050營收YOY(右軸)-40%-20%0%20%40%60%02468歸母凈利潤YOY(右軸)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6/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5: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占比增長顯著,: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占比增長顯著,2022 年占比超年占比超 80%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圖圖 6:公司各業務毛利率較為穩定,技術
18、服務業務毛利率較高:公司各業務毛利率較為穩定,技術服務業務毛利率較高 圖圖 7:公司毛利率持續提高:公司毛利率持續提高 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公司重視科技創新與人才,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公司重視科技創新與人才,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18-2022 年公司四費率分別 為9.61%/12.28%/12.88%/14.39%/18.56%,其 中 研 發 費 用 率 分 別 為2.85%/3.61%/4.84%/4.86%/6.56%。圖圖 8:研發費用率持續增加:研發費用率持續增加 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44.73%3
19、4.86%56.11%47.85%40.86%39.27%53.54%52.57%62.01%84.44%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技術服務收入專用汽車汽車燃氣系統及關鍵零部件軌道交通及專用汽車零部件其他0%50%1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技術服務專用汽車汽車燃氣系統及關鍵零部件軌道交通及專用汽車零部件0%10%20%30%40%50%毛利率-2%0%2%4%6%8%10%201820192020
20、20212022銷售費用/營業總收入管理費用/營業總收入財務費用/營業總收入研發費用/營業總收入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7/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4.控股股東中國中檢賦能公司測評業務控股股東中國中檢賦能公司測評業務 控股股東為中國中檢,深度賦能公司汽車測評業務??毓晒蓶|為中國中檢,深度賦能公司汽車測評業務。公司原控股股東為通用技術集團,2022 年 10 月,為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一流檢驗檢測認證企業集團,通用技術集團與中國中檢就檢驗檢測板塊實施專業化整合,通用技術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持有的中國汽研股權無償劃入中國中檢。目前控股股東中國中檢持有
21、公司 53.24%的股權。中國中檢有望憑借其在檢驗檢測業務上的專業性賦能公司汽車測評業務,實現檢驗檢測業務專業化整合。圖圖 9:國資委實際控股,控股股東中國中檢有望賦能公司測評業務:國資委實際控股,控股股東中國中檢有望賦能公司測評業務(截至(截至 2023 年年 Q3)資料來源:wind,德邦研究所 1.5.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激發企業活力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激發企業活力 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從而激活企業活力、提高效率。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從而激活企業活力、提高效率。公司于 2018 年、2020年和 2022 年共實施了三期限制性股權激勵計劃,分別覆蓋 143 人、310 人和459 人。目前,
22、第一次股權激勵計劃已完成三期解鎖,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已完成一期解鎖。第三次股權激勵計劃暫未到解鎖期。表表 1:公司實施三次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實施三次股權激勵計劃 股權激勵股權激勵計劃計劃 時間時間 人數人數 職務職務 占總股本比率(授予時)占總股本比率(授予時)業績目標業績目標 完成情況完成情況 1 2018 143 董事長等高管及其他核心骨干 1.00%分為三個解鎖限售期,每個限售期需滿足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復合增長率、EVA(經濟增加值)及主營收入占比指標達標 2019-2021 業績達標,完成三次解鎖 2 2020 310 總經理等高管及其他核心骨干 2.96%2021 年業績達標,完成
23、第一次解鎖 3 2022 459 董事長等高管及其他核心骨干 2.97%暫未到達解鎖時間,分別于 2024-2026 年 3 個會計年度解鎖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8/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智能化背景下,檢測行業具備較大成長空間智能化背景下,檢測行業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汽車測試與評價業務可分為強檢、非強檢業務,前者是企業依據相關法規為獲得汽車產品生產銷售資格而對安全、環保等方面進行的強制性檢測。后者是企業為獲得提高車輛性能及客戶體驗感而進行的包括空氣動力學測試、噪聲振動測試等非強制性的檢測。2.1.強檢行業仍有成長
24、空間強檢行業仍有成長空間 2.1.1.受益智能化,強檢業務有望迎來量價齊升受益智能化,強檢業務有望迎來量價齊升 受益智能化,強檢業務有望迎來量價齊升,市場規?;蜻M一步擴張。受益智能化,強檢業務有望迎來量價齊升,市場規?;蜻M一步擴張。強檢業務市場規模由新車申報數量和單車檢測價格決定,單車檢測價格由單車需強制檢測的項目數量及對應的檢測項目價格決定。(1)申報數量方面,電動智能化加速滲透下新車推出速度或迎來提升,申報數量有望提高;(2)單車檢測價格或受電動化、智能化趨勢影響而出現提升。電動化驅動:由于新能源汽車相對傳統燃油車增加了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裝置等部件,理論上其需要更高的單車檢測價格,
25、新能源加速滲透趨勢下平均單車檢測價格或迎提升;智能化驅動:智能化水平提高或帶來增量檢測項目,從而提高單車檢測價格。圖圖 10:強檢業務市場規模有望擴張:強檢業務市場規模有望擴張 資料來源:德邦研究所繪制 申報數量:申報數量:2020-2023 年新車申報數量分別為 2.2/2.9/2.1/2.1 萬輛。新能源新能源汽 車 申 報 數 量 增 長 迅 速,汽 車 申 報 數 量 增 長 迅 速,2020-2023 年 新 能 源 車 申 報 數 量 分 別 為0.25/0.32/0.40/0.48 萬輛,CAGR 達 25%。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9/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
26、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11:新車申報數量每年超過:新車申報數量每年超過 2 萬輛萬輛 資料來源:工信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12:新能源汽車申報數量增長迅速(輛):新能源汽車申報數量增長迅速(輛)資料來源:工信部,德邦研究所 新能源加速滲透提高平均單車檢測價格。新能源加速滲透提高平均單車檢測價格。相較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新增三電系統、續航儲能等檢測項目,減少燃料系統及變速器等檢測項目。2017 年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規定新能源汽車專項檢驗項目及依據標準。2020 年 5 月 12 日,工信部發布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
27、,三項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開始實施。219792908021280213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20202120222023新車申報數量(輛)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EVPHEV燃料電池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0/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表表 2:新能源汽車產品需進行專項檢測項目:新能源汽車產品需進行專項檢測項目 項目項目 測試內容測試內容/標準標準 儲能裝置(單體、模塊)電動汽車用鋅空氣電池 車用超級電容器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
28、電池循環壽命要求及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電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儲能裝置(電池包)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第 3 部分:安全性要求與測試方法 電機及控制器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 第 1 部分:技術條件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 第 2 部分: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安全 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REESS)操作安全和故障防護 人員觸電防護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電磁場輻射 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寬帶,9kHz30MHz 電動汽車操縱件 電動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 電動汽車儀表 電動汽車用儀表 能耗 電動汽車能量消
29、耗率和續駛里程試驗方法 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試驗方法 重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除霜除霧 電動汽車風窗玻璃除霜除霧系統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 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 燃料電池發動機 燃料電池發動機性能試驗方法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車載氫系統技術要求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車載氫系統 技術要求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車載氫系統 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 2 部分:交流充電接口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 3 部分
30、:直流充電接口 通信協議 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池管理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 碰撞后安全要求 電動汽車碰撞后安全要求 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 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 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 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 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技術規范 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技術規范 第 2 部分:車載終端 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技術規范 第 3 部分:通訊協議及數據格式 定型試驗 電動汽車定型試驗規程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定型試驗規程 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定型試驗規程 電動汽車動力性能試驗方法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動力性能試驗方法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最高車速試驗方法 資料來源:
31、工信部,德邦研究所 注:標紅項目為原推薦性國標合并入三項安全要求成為強制性國標 我國我國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較少,隨智能網聯化技術發展,智能化相關強檢項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較少,隨智能網聯化技術發展,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或帶來檢測增量。目或帶來檢測增量。2023 年工信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 版),體系規劃標準涉及基礎、通用規范、產品與技術應用等方面,目前已發布、報披、立項標準合計 53 項項目,其中強制性國標包括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汽車軟件升級通用技術要求、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數據、車載事故緊急呼叫系統,公司
32、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1/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擬變更為強制性國標包括乘/商用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商用車輛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計劃到 2025 年制修訂100 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覆蓋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關鍵系統、網聯基礎功能及操作系統、高性能計算芯片、數據應用標準及安全標準等),到 2030年制修訂 140 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表表 3:我國我國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較少,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或帶來檢測增量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較少,智能化相關強檢項目或帶來檢測增量 項目標準及分類項目標準及分類
33、 標準性質標準性質 基礎 術語和定義 智能網聯汽車術語和定義 推薦性國標 道路車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術語及定義 推薦性國標 分類和分級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 推薦性國標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設計運行條件 推薦性國標 符號和編碼 智能網聯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 推薦性國標 通用規范 功能安全 道路車輛功能安全(包括 12 部分)推薦性國標 道路車輛電子電氣系統 ASIL 等級確定方法指南 指導性國標 道路車輛功能安全審核及評(包括 4 部分)推薦性國標 預期功能安全 道路車輛預期功能安全 推薦性國標 網絡安全 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 強制性國標 汽車軟件升級通用技術要求
34、 強制性國標 道路車輛信息安全工程 推薦性國標 汽車信息安全應急響應管理規范 推薦性國標 汽車信息安全通用技術要求 推薦性國標 車載信息交互系統信息安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信息安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汽車網關信息安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電動汽車充電系統信息安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汽車診斷接口信息安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數據安全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通用要求 推薦性國標 座艙交互 道路車輛免提通話和語音交互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地圖與定位 車載定位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第 1 部分:衛星定位 推薦性國標
35、產品與技術應用 雷達與攝像頭 汽車用超聲波傳感器總成 推薦性國標 車載激光雷達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車載毫米波雷達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行標 汽車用主動紅外探測系統 推薦性國標 汽車用被動紅外探測系統 推薦性國標 汽車用攝像頭 推薦性行標 車載信息交互終端 車載無線通信終端 推薦性國標 感知融合 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 強制性國標 先進駕駛輔助 汽車全景影像監測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乘用車夜視系統性能要求與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道路車輛盲區監測(BSD)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乘用車車門開啟預警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乘用車后方交通穿行提示系統
36、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駕駛員注意力監測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控制輔助 乘用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擬變更為強制性國標 商用車輛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擬變更為強制性國標 乘用車車道保持輔助(LKA)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商用車輛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擬變更為強制性國標 汽車智能限速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智能泊車輔助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技術要求及試(包括 2 部分)推薦性國標 自動駕駛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 推薦性國標 公司
37、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2/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場地試驗 推薦性國標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道路試驗方法及要求 推薦性國標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數據 強制性國標 網聯功能與應用 道路車輛網聯車輛方法論 推薦性國標 車載事故緊急呼叫系統 強制性國標 車載專用無線短距傳輸系統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推薦性行標 基于 LTE-V2X 直連通信的車載信息交互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國標 資源管理與應用 車載有線高速媒體傳輸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推薦性行標 道路車輛基于因特網協議的診斷系統(DolP)(包括 3 部分)推薦性國標
38、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德邦研究所 2.1.2.強檢行業具有高壁壘,目前僅有強檢行業具有高壁壘,目前僅有 6 家全資質機構家全資質機構 開展強制性檢測業務需獲取國家資質認證,目前國內全牌照檢測機構僅開展強制性檢測業務需獲取國家資質認證,目前國內全牌照檢測機構僅 6 家。家。汽車產品市場準入在我國由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交通運輸部及生態環境部在不同方面進行管理,準入前對整車、零部件、油耗及尾氣等參數進行檢測必須在獲四部門授權的機構進行才可生效。目前國內取得全部四部門授權即全資質的檢測機構國僅有 6 家,分別是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汽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慶中心)
39、、襄陽達安汽車檢測有限公司(襄陽中心)、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中心)、長春汽車檢測中心(長春中心)以及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車研)。表表 4:汽車產品準入標準,需滿足:汽車產品準入標準,需滿足 4 部門要求部門要求 準入準入 主管部門主管部門 實施機構實施機構 主要參與的主要參與的實驗室數量實驗室數量(家)(家)涉及的汽車涉及的汽車產品產品 整車要求參整車要求參數數量數數量(個個)零部件要求零部件要求參數數量參數數量(個)(個)油耗要求參油耗要求參數數量數數量(個)(個)尾氣要求參尾氣要求參數數量數數量(個)(個)國標要求參國標要求參數數量數數量(個)(個
40、)行標要求參行標要求參數數量數數量(個)(個)公告制度 工信部 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 45 國產及合資車 115 88 2 35 147 6 CCC 認證 市場監管總局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等 5家機構 77 M、N、O 類汽車 144 76 7 18 154 11 營運車輛安全達標考核 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及汽車運輸研究中心 21 營運客車及營運貨車 56 33 1 0 61 34 排放(含噪聲)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 28 燃油車(排放及噪聲),電動車(噪聲)23 1 1 23 15 4 資料來源:中國認證認可公眾號,德邦研究所 注;具體數據截止至 2021 年
41、 6 月 6 家全資質檢測機構占據國內汽車測試評價業務家全資質檢測機構占據國內汽車測試評價業務 70%左右的市場份額。左右的市場份額。我國汽車產品的測試評價業務集中度較高,據中國汽研招股說明書,6 家全資質檢測機構占據中國汽車測試評價業務 70%左右的市場份額。除 6 家機構外,還有具備部分資質的檢測機構可開展專用汽車或汽車零部件的強檢業務(如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6 家機構區域覆蓋全面。家機構區域覆蓋全面。中國汽研覆蓋華東、華南、華北等主要汽車產業集群,中汽中心覆蓋天津、華東、華南、華中、西南等主要汽車產業集群,長春中心服務一汽集團、襄陽中心服務東風汽車,6 家機構持續布局服務新
42、型整車廠。區域覆蓋全面打造地緣化服務,利于企業成本控制、人員管理、縮短開發周期等。表表 5:國內僅:國內僅 6 家全牌照公司家全牌照公司 企業全稱企業全稱 簡稱簡稱 成立年份成立年份 首獲國家中心年份首獲國家中心年份 國家中心數量國家中心數量 CCC 認證機構認證機構 公告指定機公告指定機構構 資質資質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3/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中汽中心 1985 1995 6 全部資質 中國汽車工程院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中心 1965 1984 6 全部資質 襄陽達安汽車檢測有限公司 襄陽中心 1985 199
43、5 3 全部資質 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有限公司 上海中心 2003 2004 4 全部資質 長春機動車檢驗中心有限公司 長春中心 1984 1989 1 全部資質 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招商車研 1990 1990 3 全部資質 濟南汽車檢驗中心有限公司 濟南中心 1989 2013 1 部分資質 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總部 延慶中心 1976 1987 1 部分資質 中公高遠(北京)汽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通州中心 1987 2013 1 部分資質 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順義中心 2009 2013 1 部分資質 資料來源:中國認證認可公眾號,德邦研究所 2.2.智能網聯化有望推動非
44、強檢市場規模擴張智能網聯化有望推動非強檢市場規模擴張 智能網聯化趨勢下,非強檢業務為檢測行業貢獻增量。智能網聯化趨勢下,非強檢業務為檢測行業貢獻增量。智能網聯趨勢下,整車廠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2 年國內整車+零部件企業總研發費用超過 1473 億,同比+24%。汽車產品智能化相關項目在研發過程中的測試試驗有相當比例外包給具備相關技術能力及設備、場地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圖圖 13:非強檢業務市場規模有望擴張:非強檢業務市場規模有望擴張 資料來源:德邦研究所繪制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4/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14:申萬汽車板塊申萬汽車板塊研
45、發費用逐年增加(億元)研發費用逐年增加(億元)資料來源:wind,德邦研究所 3.具備全資質,電動智能測評引領行業發展具備全資質,電動智能測評引領行業發展 3.1.公司擁有公司擁有 9 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 公司擁有公司擁有 9 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截至 2022 年年末,公司擁有國家燃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替代燃料汽車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國家智能清潔能源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重慶)、國家機動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重慶)、國家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機動
46、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東),正在籌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南)。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持續引進人才。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持續引進人才。2018-2022 年,公司研發人員占比從 28.72%提升至 31.93%。公司持續吸納高質量人才,2022 年引進博士和技術骨干 49 人,招聘高質量應屆畢業生 166 人。圖圖 15: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 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穩步推進穩步推進 354 戰略布局。戰略布局。(1)優化空間布局,北京、蘇州、深圳院三大區域總部覆蓋華北、華東、華南三大汽車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屬地化服務能力;
47、(2)梳理調整業務組織結構形成檢測工程、能源動力、信息智能、后市場、裝備五大事業部,其中檢測工程事業部下轄國家機動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汽車質量0%5%10%15%20%25%3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82019202020212022申萬汽車板塊研發費用(億元)YOY(右軸)0%5%10%15%20%25%30%35%20182019202020212022研發人員數量占比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5/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檢驗檢測中心以及國家智能清潔能源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3)圍繞標準認
48、證、政研咨詢、數據信息、品牌宣傳四大平臺打造專業化、平臺化中心。公司各中心項目開拓順利。公司各中心項目開拓順利。截至 2022 年:(1)工程中心開拓模型風洞、智能線控底盤、軌道交通等新賽道業務,建設風洞數字化平臺及風噪開發能力,建設完成智能線控底盤主客觀測評、仿真驗證及工具鏈自主開發能力。(2)新能源中心擁有國家首個氫能質檢中心,并開發了魔鬼訓練營、五星能效認證等國內首創品牌增值產品,落地“測評+認證+品宣”的新業務模式。(3)智能中心深耕技術開發,整車裝備成為國內唯一完整的 ADAS 測試裝備供應商,智能指數發布全球首個 L2+導航智能駕駛測評規程,同時積極服務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4
49、)數據中心實現指數、技術賦能的創新性產品化打造,前瞻布局在用車健康管理等算法體系,建成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年檢試點。圖圖 16:穩步推進:穩步推進 354 戰略布局戰略布局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公司官方公眾號,德邦研究所 3.2.發布發布 CEVE,引領新能源測評,引領新能源測評 公司引領新能源測評標準,在新能源測評領域具有權威性。公司引領新能源測評標準,在新能源測評領域具有權威性。2019 年公司發布中國新能源汽車評價規程(CEVE),CEVE 從能耗、安全及體驗三個維度,每個維度具若干指標,運用實車測試與大數據進行分析評價。2020 年,公司獲批成為我國首批 2020 年企業標準“領跑者”新
50、能源汽車領域唯一指定評估機構。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6/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17:公司:公司 2019 年發布年發布 CEVE,引領行業標準,引領行業標準 資料來源: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公眾號,德邦研究所 公司新能源檢測項目全面,已具備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及商用車檢測能力。公司新能源檢測項目全面,已具備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及商用車檢測能力。中國汽研檢測事業部現已具備新能源汽車定型試驗、儲能裝置、電機及控制器、電動汽車安全等項目檢測能力,檢測范圍覆蓋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及貨車。公司仍在持續建設新能源檢測項目相關能力。表表 6:公司新能源檢測項
51、目全面:公司新能源檢測項目全面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依據標準依據標準 檢測范圍檢測范圍 定型試驗 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定型試驗方法 客車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定型試驗方法 乘用車、客車、貨車 電動汽車定型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動力性能試驗方法 混合動力汽車動力性能試驗方法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最高車速試驗方法 儲能裝置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安全性要求與測試方法 車用超級電容器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循環壽命要求及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用鋅空氣電池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 電機及控制器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技術條件與實驗方法 電動汽車安全
52、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 操作安全和故障防護 人員觸電防護 電磁場輻射 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限值和測量方法 電動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 電動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 電動汽車儀表 電動汽車用儀表盤 能耗 重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耗量試驗方法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7/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耗量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能耗率及續駛里程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除霜除霧 除霜除霧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乘用車 純電動汽車技術條件 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乘用車、客車、貨車 燃料電池
53、電動汽車車載氫系統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車載氫系統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通用要求及直流、交流充電接口 通信協議 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池管理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 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 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 客車 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 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定型試驗 插混乘用車技術條件 插混乘用車技術條件 乘用車 通信協議 電動汽車遠程服務及管理系統技術規范:車載終端、通信協議及數據格式 乘用車、客車、貨車 動力電池、燃料電池 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相關技術指標測試方法 資料來源:中國汽研檢測工程事業部,電車研發與測試公眾號,德邦研究所 風洞中心
54、助力新能源檢測。風洞中心助力新能源檢測。公司 2014 年起規劃建設風洞中心,2019 年投產。該中心擁有聲學風洞、環境風洞及高低溫環境艙、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和 1200核高性能仿真計算平臺。風洞中心已形成了先進的汽車空氣動力學、熱力學、風噪性能開發標準體系,其完備的汽車空氣動力學、熱力學、風噪性能正向開發能力,可為國內外企業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和工程解決方案。國家氫能質檢中心填補國內氫能相關測評空白,公司具有氫能動力測評領域國家氫能質檢中心填補國內氫能相關測評空白,公司具有氫能動力測評領域先發優勢。先發優勢。國家氫能動力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一期)于 2023 年 1 月投產運營,占地面積 19
55、0 畝,總體規劃建設整車試驗室、動力總成、燃料電池、氫內燃機、氫能輔件和電池電機六大試驗室。隨能源結構調整、氫能動力車型放量,公司有望發揮氫能動力測評領域的先發優勢。表表 7:氫能質檢中心具備氫能相關測評能力氫能質檢中心具備氫能相關測評能力 名稱名稱 具備條件具備條件 能力能力 輕型、重型涉氫轉轂整車環境艙試驗室 可燃及有毒氣體保護系統、涉氫防爆系統、設備故障報警系統等多個涉氫保護系統 實現整車,傳感器,環境艙及轉轂,充電樁信號同步高頻采集,提供一體化測試解決方案 五軸動力系統測試平臺 2 萬轉高速測功機、4 臺 290Kw 負載測功機、電機環境艙、千伏級雙通道電池模擬器 整車控制系統、燃料電
56、池系統、電驅動總成、動力電池系統四電聯調測試能力。300kW 級燃料電池系統工況 EMC 試驗室-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帶載工況下的電磁輻射和抗干擾測試能力 氫內燃機測試的甲級防爆試驗室-進氣壓力 10MPa、功率范圍 0-600kW 氫內燃機性能測試和耐久測試能力。氫能測試裝備 開發百千瓦級燃料電池系統測試臺、大功率電堆測試臺和空壓機測試臺等測試裝備 具備氫能特色測評服務能力,提供集設備供應、基礎改造、體系建設的一站式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氫能關鍵部件 開發氫氣循環泵、氫氣減壓閥、加氫口、瓶口閥、儲氫控制單元、氫濃度監測傳感器等國產化的氫系統核心部件-動力電池安全實驗室 電池定容爆炸艙、釋放氣
57、體爆炸極限艙、大尺寸動力電池燃燒彈試驗艙、氣體燃燒速率測試儀等設備 提供電芯、模組及電池包的熱失控、火燒、產氣分析,電池包底部刮碰及球擊分析等特色測試服務 其他 開發氫能源制、儲、運、加及車輛運營一體化智能監控數據平臺 保障氫能應用示范安全,實現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全過程、全鏈條安全監控,完善燃料電池汽車相關技術指標、測試標準建設。資料來源:公司官方公眾號,德邦研究所 3.3.智能化前瞻布局,率先發布智能化前瞻布局,率先發布 i-VISTA 智能汽車指數智能汽車指數 公司前瞻布局智能化業務,已開展智能汽車測評、智能汽車場景庫與仿真系公司前瞻布局智能化業務,已開展智能汽車測評、智能汽車場景庫與仿
58、真系統綜合解決方案、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及智能網聯整車的測試設備業務。統綜合解決方案、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及智能網聯整車的測試設備業務。公司于2000 年組建智能汽車工作組,2012 年參與工信部智能汽車測試評價關鍵技術研究項目,2014 年成立智能中心,2016 年獲 5G 檢測規程許可并啟用智能汽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8/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車集成系統試驗區,該項目一期“智能汽車集成系統試驗區”已經完工,該試驗區占地 403 畝,內設全長 6 公里的直道、彎道、坡道、橋梁等城市交通場景,基礎設施包括智能傳感器、北斗高精度定位、LTE-V/DS 車
59、路實時通信、智能交通管理等;測試設備包括 3D 模擬車輛、虛擬行人等,可完成交通場景測試包括盲區預警、變道預警、行人預警、緊急制動、車速誘導、自動泊車、隧道行駛等 50 多種。智能汽車測評方面,公司于 2018 年發布 i-VISTA 智能汽車指數(試行版),2020 年發布智能汽車指數(2020 版)并不斷升級更新。智能汽車場景庫與仿真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方面,基于智能中心和數據中心賦能,公司 2019 年發布中國典型駕駛場景庫 i-Scenario 及仿真測試全平臺工具鏈。車路協同解決方案方面,公司于 2019 年啟動 5G 自動駕駛應用示范性公共服務平臺。此外,公司憑借其在檢測業務積累的豐富
60、經驗,已成功研發出滿足 E-NCAP、IIHS、i-VISTA 等測試標準的自動駕駛機器人、假車目標物搭載平臺、假人及非機動車目標物搭載平臺等系列化 ADAS 場地測試裝備。圖圖 18:公司前瞻布局智能化相關業務:公司前瞻布局智能化相關業務 資料來源:IVISTA 智能汽車公眾號,中國汽研公眾號,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 緊跟智能化發展更新測評規程,持續引領行業標準。緊跟智能化發展更新測評規程,持續引領行業標準。智能汽車指數(試行版)依托于智能網聯汽車體系框架,在安全、體驗、能耗及效率四個測評維度對智能汽車進行評價。對 ADAS 五大輔助系統(ACC、AEB、LDW、BSD、APS)分別測評打分。
61、隨著智能汽車普及及相關技術升級,智能汽車指數順應需求升級到2020 版,該版本從對 ADAS 五大輔助系統的測評升級到智能行車、智能泊車等五個模塊的測評。智能行車方面,從單車道縱橫向組合控制能力、換道輔助等六個維度進行評價,評測項目包括 ACC 自適應巡航、TJA 交通擁堵輔助、HWA 高速公路輔助等。智能安全評測項目包括:(1)SSS 側向輔助系統(在 BSD 盲區監測基礎上增加 DOW 開門預警功能測試內容);(2)AEB C2C/AEB VRU(增加對行人和騎行者的 AEB 測試內容);(3)LSS 車道輔助(在 LDW 車道偏離預警基礎上增加 LDP 車道偏離輔助的測試內容)。智能泊車
62、方面,去除大車位試驗場景,主要對雙邊界車輛/白色標線平行車位、雙邊界車輛/白色標線/方柱垂直車位、雙邊界車輛/白色標線斜向車位這 7 大類場景進行考核。整體而言,2020 版 i-VISTA智能汽車指數(1)更注重整體協同的功能實現及駕駛體驗評價;(2)測評對象提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19/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升至 L2,2020 修訂版新增 NP 規程,測試內容覆蓋 L2+級別輔助駕駛功能;(3)測評場景更加豐富。公司已公布 i-VISTA2023 版征求意見稿,測評項目/場景更加全面,持續升級引領行業標準。圖圖 19:汽車指數評測規程持續更
63、新:汽車指數評測規程持續更新 資料來源:iVISTA 智能汽車公眾號,上游新聞,i-VISTA 試驗規程,界面新聞,搜狐網,德邦研究所 圖圖 20:2023 版版 IVISTA 智能指數(征求意見稿)智能指數(征求意見稿)已發布已發布 資料來源:IVISTA 智能汽車公眾號,德邦研究所 i-VISTA 智能化測評能力行業領先。智能化測評能力行業領先。i-VISTA 智能化測評項目全面,L0 自動駕駛測評項目包括 AEB、FCW、LDW、LDP、ELK、DOW、CPD、DMS 等,L1-L2自動駕駛測評項目包括 ACC、LCA、TJA、HWA 等,L2+自動駕駛測評項目主要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
64、研(601965.SH)20/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為 NP。此外,i-VISTA 還對智能泊車及智能交互功能進行測評。表表 8:i-VISTA 測評輔助自動駕駛等級達測評輔助自動駕駛等級達 L2+,測評項目全面,測評項目全面 測評對象級別測評對象級別 評測內容評測內容 安全 L0 自動緊急制動 AEB 前方碰撞預警 FCW 緊急轉向 AES/ESA 車道偏離預警 LDW 車道偏離抑制 LDP 緊急車道保持 ELK 盲區檢測 BSD 開門預警 DOW 兒童遺留監測 CPD 駕駛員狀態監測 DMS 行車 L1 自適應巡航 ACC L2 變道輔助 LCA 交通擁堵輔助 TJ
65、A 高速公路輔助 HWA L2+導航智能駕駛 NP 泊車-輔助泊車 APS,IPA 記憶泊車 HPP 遙控泊車 RPA 交互-資料來源:IVISTA 智能汽車公眾號,德邦研究所 4.盈利預測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與投資建議 4.1.盈利預測盈利預測 技術服務業務:技術服務業務:受益于汽車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汽車測試行業規模持續擴容,公司在汽車測試行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我們預計 2023-2025 此業務收入分別為33.9、40.6、48.9 億元,毛利率分別為 46.6%、46.0%、46.0%;專用汽車業務:專用汽車業務:2022 年,受前期環保和超載治理政策下的商用車需求透支、油價持續高位等多重
66、因素影響,我國商用車市場整體需求放緩。2023 年市場逐步復蘇,我們預計 2023-2025 年此業務收入分別為 3.0、2.9、2.7 億元,毛利率分別為 8.0%、8.0%、8.0%;燃氣應用業務:燃氣應用業務:受益于國內燃氣汽車需求增長和燃料電池汽車整體穩步發展態勢,我們預計 2023-2025 年此業務收入分別為 2.3、2.5、2.8 億元,毛利率分別為 17.0%、17.0%、17.0%;軌道交通業務軌道交通業務:由于國內新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規模趨緩,我們預計2023-2025年此業務收入分別為0.7、0.8、0.8億元,毛利率分別為31.6%、31.6%、31.6%。公司首次覆
67、蓋 中國汽研(601965.SH)21/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表表 9:公司營收拆分及預測:公司營收拆分及預測 2021 2022 2023E 2024E 2025E 技術服務業務(億元)23.8 27.8 33.9 40.6 48.9 YOY 32.3%16.9%21.8%19.8%20.6%毛利率 48.1%48.4%46.6%46.0%46.0%專用汽車業務(億元)11.7 1.9 3.0 2.9 2.7 YOY-15.5%-83.6%56.3%-5.0%-5.0%毛利率 4.3%7.5%8.0%8.0%8.0%燃氣應用業務(億元)1.5 1.9 2.3 2.5
68、2.8 YOY 36.1%29.3%21.1%10.0%10.0%毛利率 23.8%24.4%17.0%17.0%17.0%軌道交通業務(億元)1.1 1.1 0.7 0.8 0.8 YOY 28.2%-2.8%-34.0%10.0%10.0%毛利率 45.9%36.1%31.6%31.6%31.6%資料來源:wind,德邦研究所預測 4.2.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綜上,我們預計 2023-2025 年公司營收分別為 40.1、46.7、55.3 億元,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8.2、10.0、12.1 億元?;?2024 年 1 月 24 日收盤價 19.45元,對應 PE 分別為 23.7、
69、19.6、16.1 倍,選取華依科技、中汽股份、安車檢測作為中國汽研可比公司,3 家可比公司對應 2023-2025 年 PE 均值分別為 44.3、25.4、17.1 倍??紤]到公司作為汽車測評龍頭,技術實力雄厚,并具備新能源、智能網聯相關檢測能力,智能化背景下公司有望獲得成長新動能,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表表 10:可比公司估值可比公司估值 歸母凈利潤歸母凈利潤(億元)(億元)PE(倍)(倍)證券代碼證券代碼 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總市值(億元)總市值(億元)收盤價(元收盤價(元/股)股)2023E 2024E 2025E 2023E 2024E 2025E 688071.SH 華依科技
70、 29 34.57 0.69 1.48 2.49 42.3 19.8 11.8 301215.SZ 中汽股份 72 5.44 1.65 2.12 2.74 43.5 34.0 26.3 300572.SZ 安車檢測 29 12.76 0.62 1.30 2.19 47.2 22.4 13.3 可比公司平均 PE 44.3 25.4 17.1 601965.SH 中國汽研 195 19.45 8.23 10.01 12.12 23.7 19.6 16.1 資料來源:wind,德邦研究所(收盤日期為 2023/01/24,中國汽研盈利預測來自德邦研究所,其他來自 wind 一致預測)5.風險提示風
71、險提示 新車申報數量不及預期、新能源滲透率不及預期、新項目擴展不及預期風險。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22/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財務報表分析和預測財務報表分析和預測 主要財務指標主要財務指標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利潤表利潤表(百萬元百萬元)2022A 2023E 2024E 2025E 每股指標(元)營業總收入 3,291 4,010 4,670 5,526 每股收益 0.71 0.82 0.99 1.21 營業成本 1,841 2,334 2,674 3,131 每股凈資產 5.92 6.46 7.15 8.06 毛利率
72、%44.1%41.8%42.7%43.3%每股經營現金流 0.80 1.13 1.24 1.45 營業稅金及附加 42 47 56 75 每股股利 0.30 0.30 0.30 0.30 營業稅金率%1.3%1.2%1.2%1.4%價值評估(倍)營業費用 106 152 173 199 P/E 27.30 23.73 19.61 16.12 營業費用率%3.2%3.8%3.7%3.6%P/B 3.28 3.01 2.72 2.41 管理費用 307 321 369 431 P/S 5.94 4.87 4.18 3.53 管理費用率%9.3%8.0%7.9%7.8%EV/EBITDA 15.73
73、 14.86 12.04 9.53 研發費用 216 241 280 332 股息率%1.5%1.5%1.5%1.5%研發費用率%6.6%6.0%6.0%6.0%盈利能力指標(%)EBIT 818 955 1,164 1,428 毛利率 44.1%41.8%42.7%43.3%財務費用-18-35-37-41 凈利潤率 22.1%21.6%22.5%23.1%財務費用率%-0.5%-0.9%-0.8%-0.7%凈資產收益率 11.6%12.7%13.9%15.0%資產減值損失-9-4-4-4 資產回報率 8.6%9.6%10.7%11.8%投資收益 2 4 1 3 投資回報率 11.6%12.
74、2%13.4%14.5%營業利潤 828 991 1,201 1,470 盈利增長(%)營業外收支-4-1-1-1 營業收入增長率-14.2%21.9%16.5%18.3%利潤總額 824 990 1,200 1,469 EBIT 增長率 11.8%16.7%21.8%22.7%EBITDA 1,126 1,147 1,363 1,635 凈利潤增長率-0.4%19.4%21.0%21.7%所得稅 95 124 150 191 償債能力指標 有效所得稅率%11.6%12.5%12.5%13.0%資產負債率 22.9%21.1%18.9%16.9%少數股東損益 39 43 55 66 流動比率
75、2.4 2.8 3.4 4.0 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 689 823 996 1,212 速動比率 2.1 2.5 3.0 3.7 現金比率 1.2 1.7 2.2 2.8 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百萬元百萬元)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經營效率指標 貨幣資金 1,799 2,538 3,179 4,030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81.5 78.2 66.6 54.6 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 1,317 1,223 1,164 1,161 存貨周轉天數 46.1 38.2 34.1 28.8 存貨 241 255 252 249 總資產周轉率 0.4 0.5 0.5 0.6 其它
76、流動資產 328 315 314 313 固定資產周轉率 1.2 1.4 1.6 1.9 流動資產合計 3,684 4,332 4,909 5,753 長期股權投資 97 100 103 106 固定資產 2,812 2,865 2,912 2,952 在建工程 329 360 389 417 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百萬元百萬元)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無形資產 425 445 465 485 凈利潤 689 823 996 1,212 非流動資產合計 4,356 4,264 4,383 4,495 少數股東損益 39 43 55 66 資產總計 8,041 8,595
77、 9,292 10,248 非現金支出 378 198 206 213 短期借款 11 7 9 10 非經營收益 5 0 0 0 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 663 713 698 704 營運資金變動-312 69-6-30 預收賬款 3 1 1 1 經營活動現金流 800 1,134 1,250 1,461 其它流動負債 866 805 754 715 資產-488-311-315-316 流動負債合計 1,542 1,526 1,462 1,430 投資-61-5-5-5 長期借款 0 0 0 0 其他 222 221 1 3 其它長期負債 297 286 296 306 投資活動現金流-326
78、-95-319-318 非流動負債合計 297 286 296 306 債權募資 11 12 12 11 負債總計 1,839 1,812 1,758 1,736 股權募資 187 17 0 0 實收資本 1,005 1,004 1,004 1,004 其他-315-329-302-303 普通股股東權益 5,946 6,485 7,180 8,092 融資活動現金流-117-300-291-292 少數股東權益 256 299 354 420 現金凈流量 356 739 641 851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合計 8,041 8,595 9,292 10,248 備注:表中計算估值指標的收盤價日期
79、為 2024 年 1 月 24 日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2021-2022),德邦研究所 公司首次覆蓋 中國汽研(601965.SH)23/23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 分分析師析師與研究助理簡介與研究助理簡介 鄧健全:德邦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中山大學金融碩士,7 年證券研究經驗。曾先后任職于長城證券、安信證券、民生證券、開源證券,擅長于從產業鏈上下游挖掘個股投資機會。對整車、零部件具有完善的研究框架。2023 年加入德邦汽車團隊,研究覆蓋領域:整車、零部件。2022 年萬德金牌分析師第 4 名、第十屆 choice 最佳汽車行業分析師。從業證書編號:S0
80、120523100001。趙悅媛:德邦證券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吉林大學理學碩士,6 年證券研究經驗,曾供職于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研究所通信團隊、開源證券汽車團隊,2017 年金牛獎第一名,新財富第四名,2019 年 II 第一名,2020 年 II 第二名,2022 年萬德金牌分析師第 4 名。2023年加入德邦汽車團隊,研究領域聚焦商用車、座椅+全行業路演。趙啟政:德邦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華威大學商學院碩士,2 年證券研究經驗,曾供職于東亞前海證券研究所汽車團隊。2023 年加入德邦汽車團隊,研究領域主要聚焦智能化以及相關產業鏈。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
81、業資格,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和信 息均來自市場公開信息,本人不保證該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職業理解,清晰準確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觀 點,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特此聲明。投資評級說明投資評級說明 Table_RatingDescription 1.投資評級的比較和評級標準:投資評級的比較和評級標準:以報告發布后的 6 個月內的市場表現為比較標準,報告發布日后 6 個月內的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的漲跌幅相對同期市場基準指數的漲跌幅;2.市場基準指數的比較標準:市場基準指數的比較標準:A 股市場以上證綜指或深證成指為基準;香港市場以
82、恒生指數為基準;美國市場以標普500或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為基準。類類 別別 評評 級級 說說 明明 股票投資評股票投資評級級 買入 相對強于市場表現 20%以上;增持 相對強于市場表現 5%20%;中性 相對市場表現在-5%+5%之間波動;減持 相對弱于市場表現 5%以下。行業投資評行業投資評級級 優于大市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高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 10%以上;中性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介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10%與 10%之間;弱于大市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低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 10%以下。法律聲明法律聲明 。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在任何情況 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
83、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 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 能會波動。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報告所載的信息、材料及結論只提供特定客戶作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戶特殊 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蛻魬紤]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德邦證券及其 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投資銀行服務或其他服務。本報告僅向特定客戶傳送,未經德邦證券研究所書面授權,本研究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貝、復印件 或復制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 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如欲引用或轉載本文內容,務必聯絡德邦證券研究所并獲得許可,并需注明出處為德邦證券研究 所,且不得對本文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刪改。根據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業務許可,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證券投資咨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