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智聯招聘: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EMPLOYABILITY OF GRADUATING STUDENTS RESEARCH REPORT Research Report 2019 2018年, 對于就業來說, 是宏觀形勢和微觀環境都發生變化的一年, 經濟增速放緩, 發展模式 轉變, 再加上國際貿易紛爭, 在一定程度上都對就業造成了壓力。 同時由于新技術、 新模式帶動的產 業升級或轉型, 很多傳統崗位面臨消失, 新興職業和崗位不斷涌現, 對勞動力和人力資源提出了新 的技能、 素質要求, 也使就業市場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和一些新情況、 新現象。 在2019年初的 “兩 會” 上, 國家釋放積極的經濟刺激
2、信號, 進一步放寬相關行業的市場準入,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 高端 裝備、 生物醫藥、 新能源汽車、 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 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 數字經濟將得到進 一步壯大, 大數據、 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繼續深化, 互聯網及傳統行業的發展新契機初顯。 一方面是傳統經濟和行業的艱難前行或沉淪凋敝, 一方面是新經濟的勃興和躍升, 同時伴隨著 中國人口態勢幾十年未有的大變局, 2019年, 中國的就業形勢充滿變數, 可以說, 在風雨如晦中, 又 蘊育著新的變革與希望。 對于我們最為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也是如此。 國家教育部在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 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指出, 20
3、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34萬人, 比2018年多出13萬, 大 學生就業形勢將仍然嚴峻。 作為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力的基礎, 面向未來的最重要的人力資源, 大學生就業直接關系國民經 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生產要素的提高。 為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深入探索新形勢下 應屆畢業生的求職趨向和求職規律, 研究大學生在當前經濟和社會背景下求職行為和求職心理的 變化, 智聯招聘今年繼續面向全國開展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問卷調查。 調查中共回收有效問卷 88150份, 通過綜合分析問卷數據形成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 , 期望能準確把握當前 大學生就業形勢, 發現就業市場核心規律, 為政
4、府、 企業、 高校和大學生在出臺人才政策、 制定招聘 計劃、 開展就業指導及規劃求職路徑提供幫助和借鑒。 前言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0105 06 02 03 04 重要發現 CONTENTS Important discovery 畢業生求職認知Graduate job recognition 求職關注時間有所提前,求職態度更加積極主動 大學生求職首選在線招聘平臺,線上投遞依然是求職主流行為 “海投”人數明顯下降,95后求職目標更加精確 超七成應屆畢業生參加校園宣講會,面試比例有所提升 畢業生求職行為Job search behavior 重要發現01 畢業生求職結果Job
5、 search results offer獲取數同比下降,大學生求職心態迷茫 簽約率同比小幅上升,未簽約主要因為薪水落差 毀約率同比呈現下降趨勢,工作適合自己更重要 實習經歷不可或缺,社會實踐經驗需要豐富 20 22 23 24 14 16 17 18 03 05 07 08 10 13 期望與現實Expectation and reality 新一線城市吸引力維持首位,一線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 國企依然最受畢業生青睞,民營企業實際吸納近五成 期望與現實部分不匹配,銷售類崗位就業缺口明顯 文化/傳媒/娛樂/體育業受追捧,但實際吸納人才能力較弱 期望與現實存在偏差,七成應屆生簽約月薪不到六千元 簽
6、約對口率有所上升,畢業生求職機遇與挑戰并存 25 26 27 28 29 30 樣本構成Composition of sample 基本情況 教育情況 31 33 07 附錄Appendix “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36 就業難度感知略有上升,就業壓力更多來自求職經歷 “慢就業”現象加劇,部分應屆生逃避就業挑戰 小平臺也能有大作為,近半成應屆生認可創業公司 要現在也要未來,大學生求職要高薪更愛學習 超半數畢業生接受過擇業培訓,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占比最高 近八成畢業生擁有實習經歷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目錄 重要發現 01 2019應屆畢業生對就業
7、壓力的感知較去年更加明顯,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比例為 88.10%,同比上升5.30%。從就業行為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3月底,近九成畢業生參加過 面試,同時,超四分之三的畢業生已經獲取offer,雖然整體就業形勢較往年嚴峻,但大學生 們的求職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大學生就業壓力有所增加,求職狀態更加積極 2019年,我國整體就業形勢 “謹慎樂觀”,謹慎來自于經濟下行的壓力和內外部經濟環 境變化加劇對就業的沖擊;樂觀來自于經濟增速仍保持中高速增長,就業市場的基本面沒有 變化。就大學生就業來說,基于2019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的數據,企業校招崗位與應屆 生的數量都呈現出上升趨勢,且需求增長
8、幅度高于供給增長幅度,從而導致今年應屆生的就 業景氣指數高于去年,從1.78升至2.68。同比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13萬, 再創歷史新高,大學生求職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情況。 根據歷年調研結果, 大部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關注的首要因素并非薪資水平, 而是著 眼于知識獲取、 個人價值實現等方面的高層次追求。 2019應屆畢業生最看重的是 “能夠學習新東西” , 其次是 “待遇好, 能掙錢” 。 結合前幾年 的調研結果可以發現, 對于95后求職者而言, “待遇好” 固然重要, 但他們并沒有單純為了高 薪而工作, 能夠得到學習進步的空間, 更好地實現個人的價值, 才是他們理想中的工
9、作狀態。 要高薪但更愛學習,95后求職最看重職場進步空間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大學生求職預期與現實仍有落差 調研結果顯示, 近一半的2019應屆畢業生明確表示會接受創業公司的offer, 明確拒絕的 僅占7.66%。 由此可見, 雖然創業型公司體量小, 雇主品牌不占優勢, 但得益于整體數量較多、 成長潛力較高、 職場發展空間大等優勢, 得到了多數大學生求職者的認可。 就業心態更開放,創業型公司進入視野 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地占比最高的是新一線城市, 實際簽約數據中, 新一線城市同 樣超越一線城市, 位居畢業生實際簽約地榜首。 一線城市吸引力與去年相比有所上升, 這與 2019年復雜的就業形
10、勢下, 一線城市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密切相關。 新一線城市就業吸引力熱度不減,一線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 受到物價上漲、 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 2019應屆畢業生的期望月薪與實際月薪都比 2018年上浮一檔。 調研結果顯示, 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 占比 32.39%; 而從實際簽約月薪數據來看, 35.22%的應屆畢業生的簽約薪酬為4000-5999元 之間, 低于求職預期。 從期望就業的企業性質來看, 國有企業占比最高, 隨后分別是三資企業、 民營企業、 事業 單位、 國家機關。 可見工作穩定、 待遇較好的國有企業依然最受應屆畢業生青睞。 從簽約單位 性質來看
11、, 民營企業仍是人才消化大戶, 占據了簽約單位的近五成, 國有企業占三成。 從期望的就業行業來看, 排名最高的是IT/通信/電子/互聯網, 占比21.35%, 從簽約情況 來看, IT/通信/電子/互聯網簽約人才數量仍居首位, 所占比例為18.51%, 與大學生求職期望基 本吻合。 0201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畢業生求職認知 02 根據調研結果, 2019應屆畢業生對就業難度形勢的感知較去年更加凸顯, 認同就業形勢 有難度的比例為88.10%, 同比上升5.30%。 具體來看, 39.56%認為 “很難, 就業形勢嚴峻” , 48.54%
12、認為 “有難度, 但還可以接受” , 7.41%表示就業難度 “一般” , 認為就業 “一點也不 難” 的占比僅為1.54%, 2.95%表示 “不清楚” 。 大學生認為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 政策原因, 也有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經濟下行, 就業形 勢嚴峻的感知傳導到高校畢業生中, 另一方面大學生數量連續多年攀升, 供需矛盾長期存在。 但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的關鍵原因, 還是來自于自身的求職經歷以及新聞輿論的影響。 調研結果顯示, 大學生關于 “就業難” 的認知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渠道: 62.55%因為 “身邊 同學就業的親身經歷” , 51.06%因為 “就業相關的新聞報道” , 39.83%
13、因為 “家中長輩普 及” , 25.87%因為 “校內老師普及” , 22.60%畢業生因為 “自身感覺企業招聘需求減少了” 。 受到自身經歷以及輿論傳播的雙重影響, 大學生求職壓力明顯增加。 就業難度感知略有上升,就業壓力更多來自求職經歷 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認知 一般 不清楚 39.56% 2.95% 7.41% 一點也不難1.54% 很難,就業形勢嚴峻 48.54% 有難度,但還可以接受 0403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2019應屆畢業生對“就業難”的認知渠道 校內老師普及 25.87% 自身感覺企業招聘需求減少了 22.60%
14、就業相關的新聞報道 51.06% 身邊同學就業的親身經歷 62.55% 家中長輩普及 39.83% 0605 在參與本次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當中,80.22%的大學生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同比 2018年基本持平;8.00%的大學生選擇慢就業1,同比上升1.01%;7.11%的大學生選擇國內 繼續學習,同比上升2.13%。雖然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求職大軍當中,但 選擇逃避就業壓力的畢業生占比也在緩慢上升。 此外選擇創業的大學生占比為2.40%,同比下降2.38%;1.05%的大學生選擇出國繼續 學習,同比下降1.58%??梢姼咝.厴I生們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更加趨于謹慎,就業仍是
15、2019應屆畢業生的首選。 “慢就業”現象加劇,部分應屆生逃避就業挑戰 1 慢就業是一種新現象,主要是指大學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創業考察, 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 2019應屆畢業生畢業去向 7.11% 1.05% 2.40% 8.00% 1.22% 80.22% 就業國內繼續學習出國繼續學習創業慢就業其他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從不同學校類型的數據來看,非雙一流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意愿要明顯高于雙一流院校2, 雙一流院校畢業生選擇就業的占比為75.97%,而非雙一流院校的就業占比高達82.33%
16、,主 要因為雙一流院校擁有更好的教學師資力量,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去向的選擇上也擁有更多的 自主權。此外,雙一流院校畢業生選擇國內繼續學習的占比為8.96%,出國繼續學習的占比 為3.49%,創業的占比為2.95%,均高于非雙一流院校的數據。 2 雙一流院校: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雙一流院校非雙一流院校 2019雙一流院校與非雙一流院校應屆畢業生去向對比 3.49% 0.11% 2.95%0.98% 1.37%0.82% 82.33% 75.97% 就業國內
17、繼續學習出國繼續學習創業慢就業其他 8.96% 5.87% 9.89% 7.26% 0807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畢業生是否會選擇創業公司的調研結果顯示,45.24%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會接受創業公 司的offer,43.28%的高校畢業生持觀望態度,選擇了待定,并表示要看創業公司的行業/領 域,3.82%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沒想過這個問題。此外僅有7.66%的應屆畢業生表示不會接受 創業公司。 具體分析選擇創業公司offer的原因可以發現,在選擇接受創業公司的人群中,30.27% 是因為創業公司能鍛煉人,7.82%是因為目前沒有別的合適機會,7.
18、15%是因為喜歡創業公 司的企業文化。而拒絕創業公司的主要原因在于覺得創業公司經營風險系數高。 在整體就業壓力感知增加的情況下,2019應屆畢業生對于創業公司的包容性有所增 加,而創業類公司由于公司基數大,釋放崗位相對較多,因此也成為大學生畢業求職的方向 之一。 小平臺也能有大作為,近半成應屆生認可創業公司 2019應屆畢業生是否會接受創業公司Offer 會接受,目前沒有別的合適機會 會接受,我覺得創業公司很能鍛煉人 會接受,我喜歡創業公司的企業文化 待定,主要看創業公司的行業/領域 待定,沒想過這個問題 不會接受,我覺得創業公司經營風險系數高 不會接受,我覺得創業公司上升空間有限 1.22%
19、 6.44% 3.82% 43.28% 30.27% 7.82% 7.15% 根據2019應屆畢業生“找工作最看重哪些因素”的調研結果,排名前五的因素依次是: 能夠學習新東西54.01%;待遇好,能掙錢47.31%;工作和生活平衡35.55%;企業氛圍/人 際關系和諧33.16%;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24.17%。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競爭日益加劇,95后應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雖然依然關注高薪 職位,但也充分意識到職場成長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并不會單純追求“錢多”,而是更加 期待個人能力的提升,實現對自我價值的長期投資回報。 要現在也要未來,大學生求職要高薪更愛學習 54.01% 能夠學習新東西
20、 考公務員/事業單位9.59% 興趣至上18.88% 待遇好,掙錢最重要47.31% 工作和生活平衡35.55% 平等和尊重13.51% 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24.17% 崗位和專業的高度匹配16.54% 企業氛圍/人際關系和諧33.16% 行業/公司有潛力20.20% 其他0.13% 2019應屆畢業生找工作最看重哪些因素 1009 2019應屆畢業生能接受的通勤時長 1-2個小時 3小時以上 13.62% 3.24% 27.32% 2-3個小時4.46% 半小時以內 51.36% 0.5-1個小時 調研中還發現,51.36%的應屆畢業生能接受的上下班通勤時間為0.5-1個小時; 27.32%
21、的畢業生可接受1-2小時通勤時長;13.63%的畢業生接受半小時以內的通勤時長; 4.46%的畢業生接受2-3小時的通勤時長;僅有3.24%的畢業生可接受3個小時以上的通勤。 由此可見,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通勤時間的長短也逐步成為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 據本次調研數據,在2019應屆畢業生中,有55.18%的畢業生接受過與擇業相關的培訓 或課程,38.60%的畢業生沒有接受過培訓或課程,另有6.22%的畢業生不記得是否有參與 過培訓或課程。 超半數畢業生接受過擇業培訓,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占比最高 2019應屆畢業生是否接受過擇業培訓 不記得 55.18% 6.22% 是 38.60% 否 201
22、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1211 從大學生擇業相關培訓或課程內容滿意度的調研來看,50.45%的大學生對此類課程內容 設計表示滿意,45.97%的大學生并不滿意于擇業相關培訓或課程的設計,3.58%的大學生則 希望豐富大學生擇業相關培訓或課程的內容,例如:更加全面地介紹不同專業方面的入職必 備技能、增加課程次數、分享面試經驗、了解就業背景等。建議學校在設置就業輔導類課程 時,多多關注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喜好,針對性地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輔導課程。 2019應屆畢業生對擇業培訓的滿意度 希望增添內容 50.45% 3.58% 滿意 45.97% 不滿
23、意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大學生擇業培訓的課程內容包括:簡歷制作、面試經驗、職場禮儀、心態調整、職業生 涯規劃、邀請前輩返校傳授經驗、邀請公司HR來校講授經驗等。根據調研結果,在這些課程 內容中,職業生涯規劃占比82.57%,簡歷制作占比80.19%,面試經驗占比62.93%,職場 禮儀占比59.56%,心態調整占比44.16%,邀請前輩返校傳授經驗占比34.22%,邀請公司 HR來校講授經驗占比26.21%。 2019應屆畢業生接受的擇業相關培訓或課程內容 80.19% 簡歷制作 62.93%面試經驗 59.56% 職場禮儀 44.16%心
24、態調整 34.22%邀請前輩返校傳授經驗 26.21%邀請公司HR來校講授經驗 職業生涯規劃 82.57% 04031413 2019應屆畢業生的實習經歷對就業是否有幫助 有幫助 沒有幫助 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中,78.22%有過實習經歷,有過一次實習經歷的畢業生占 比39.18%,有過兩次及以上實習經歷的畢業生占比39.04%;僅21.78%的畢業生沒有過實 習經歷。實習可幫助大學生加深對公司的了解,確認喜歡或擅長的行業,穩固提升專業技 能,為以后的就業做好鋪墊和提供參考。 2019應屆畢業生是否有實習經歷 沒有實習經歷 39.18% 21.78% 有一次實習經歷 39.04% 有兩
25、次及以上實習經歷 根據2019應屆畢業生“實習經歷對畢業找工作是否有幫助”的調研結果,近乎全票通 過,94.62%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實習經歷對畢業找工作是有幫助的。 近八成畢業生擁有實習經歷 94.62% 5.38%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畢業生求職行為 03 調研數據顯示,在2019應屆畢業生中,大二和大三開始關注求職的學生占比54.49%, 大四開始關注求職的占比31.49%。對比2018年,從大二和大三開始關注求職的學生比例略 有上升;從大四才開始關注求職的學生比例稍有下降。 大四學生求職關注度下降原因主要在于對未來比較迷茫、職業規劃不清
26、晰、在等待考研 成績或直接選擇慢就業等。在研究生以及博士階段關注求職比例較少主要是因為參加本次調 研應屆畢業生以本科為主。 建議學校根據大學生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狀態和心理特點,增加有針對性的相關課程和培 訓,更好地幫助大學生降低求職壓力。也建議用人單位擴大校園招聘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 力,吸引更多優秀畢業生的關注,以提升企業雇主品牌影響力。 求職關注時間有所提前,求職態度更加積極主動 2019應屆畢業生首次開始關注求職的時間 大一大三大五研一研二博士在讀大二大四研三 1.62% 3.84% 1.71% 0.17% 14.32% 31.49% 40.17% 6.21% 0.47%0.47% 1615
27、 調研數據顯示,在2019年參與求職的大學生中,選擇通過“招聘網站”的線上平臺求職 的占比最高,達到86.14%。線上招聘平臺使用方便快捷,隨著移動APP產品市場占有率的 不斷擴大,平臺自身亦不斷發展優化,在線投遞已成為求職主流行為。 選擇通過招聘會、宣講會、企業官網等渠道求職的占比也相對較高,分別為48.47%、 45.02%和37.63%。此外,25.38%通過HR郵箱投遞了簡歷,12.20%通過內部推薦投遞了 簡歷?!捌渌边x項中,主要有招聘公司APP和微信等渠道。 大學生求職首選在線招聘平臺,線上投遞依然是求職 主流行為 2019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的渠道 45.02% 25.38% 3
28、7.63% 48.47% 12.20% 1.75% 企業官網 招聘網站 HR郵箱 宣講會 招聘會 內部推薦 其他 86.14%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調研結果顯示,2019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主要位于2018年秋招時期,7-12月參與求 職的畢業生占比近七成。和去年同期相比,2019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時間略微提前,伴隨 著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就業市場遭遇了一些新的挑戰,畢業生求職壓力加大,求職態度 較去年更加積極主動。 18.23% 2019應屆畢業生正式開始求職時間 4.13% 2019年2月 6.34%2019年3月 4.21%尚未開
29、始求職 14.58% 8.53% 2018年7-8月 12.60% 2018年11月 15.97%2018年9月 2018年10月 7.35% 2019年1月 8.06% 2018年12月 2018年1-6月 1817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在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中,55.08%投遞簡歷數為1-10份,占比最高;其次為 11-30份,占比25.86%;投遞31-50份的占比6.47%;51份以上的占比7.15%;一份簡歷都 未投遞的占比5.44%。 總體來看,2019年參與求職的應屆畢業生當中,投遞簡歷數11份及以上的合計占比 39.
30、48%,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58%。大學生在求職時選擇“海投”行為的人數下降,主 要和95后的求職特性有關,相對于為了提升面試幾率的“海投”行為,大部分95后更加關注 自己真正喜歡的崗位。 “海投”人數明顯下降,95后求職目標更加精確 2019應屆畢業生簡歷投遞數量 55.08% 1-10份 25.86% 11-30份 6.47% 31-50份 7.15% 51份及以上 5.44% 沒有投遞過 調研發現,37.48%的畢業生參加過1-2場校園宣講會,23.24%的畢業生參加過3-5場 校園宣講會,7.83%的畢業生參加過6-10場校園宣講會,6.07%的畢業生參加過11場以上的 校園宣講會
31、,另有25.38%的畢業生未參加過宣講會。 2019年參加過宣講會的畢業生比例為74.63%,同比微弱上浮0.28%。建議有校園招聘 需求的企業應重視這一渠道,提早規劃,利用進校園契機加大企業宣介力度,吸引優秀人 才。 超七成應屆畢業生參加校園宣講會,面試比例有所提升 2018-2019應屆畢業生參加宣講會場次 37.22% 23.78% 23.24% 9.00% 7.83% 25.65% 25.38% 沒參加過 1-2場 3-5場 6-10場 4.35% 6.07% 11場以上 20182019 37.48% 2019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32、 畢業生求職結果 04 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當中,截至2019年3月,24.19%的應屆畢業生尚未獲得任 何offer,和去年同期相比數據基本持平。 offer獲取數占比頭兩位的是4個和3個,分別為14.76%和14.42%。對比去年,獲得1-3 個offer的占比上升12.01%,獲得6個及以上offer的占比下降15.51%。 此種情況一方面和整體就業形勢復雜多變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為企業在激烈的人才競爭 大背景下,對于offer的發放更加謹慎,從而減少offer發放數量,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增加大學 生對于求職壓力的感知。 offer獲取數同比下降,大學生求職心態迷茫 2018-201
33、9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數量 20182019 1個沒有獲得 25.61% 24.19% 2.86% 6.79% 2個 5.78%6.14% 3個 6.70% 14.42% 5個 12.66%12.50% 20.92% 7個以上 15.79% 9.62% 6個 11.58% 4個 9.78% 14.76% 從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數據來看,參加4-5場面試的畢業生占比最高,為 35.46%,同比提升7.90%。去年同期面試場次占比最高的是1-3場,可見在就業壓力感知較 大的情況下,部分應屆畢業生的求職狀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此外,沒有參加任何面試的應屆畢業生占比為9.33%,和去年同期
34、相比略有上升,側面 反映出今年的大學生就業依舊存在一定壓力。 2018-2019應屆畢業生參加面試場次 20182019 30.82% 27.56% 16.94% 15.22% 1-3場4-5場6-10場 10.14% 9.17% 11場以上 9.24%9.33% 沒有 36.12% 35.46% 2221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簽約率同比小幅上升,未簽約主要因為薪水落差 據2019應屆畢業生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明確已經簽約的應屆畢業生占比 為30.30%,和2018年同比小幅上升1.80%。綜合前文所述,在offer獲取數據
35、同比略有下降 的情況下,簽約率同比上升,說明了雖然經濟形勢復雜,企業發放offer更加謹慎,但大學生 保有積極務實的求職心態和清晰明確的求職目標,即便不進行“海投”,也能取得不錯的就 業結果。 雖然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將提升自身價值,能夠學習新東西放在首位,待遇好能賺錢放在 第二位,但通過對“已獲取offer尚未簽約”的原因分析, “薪水/待遇未達到期望值”仍是毀 約首要因素,比例為38.23%。其次是“職位/工作內容不喜歡”和“離畢業還早,還有機會 拿到更好的offer”,占比分別為35.59%和31.36%。 此外,“工作地點不滿意”占比為25.98%、“行業/企業前景不好”占比為18.16%
36、、 “工作環境不喜歡”占比為16.58%、“手中有多個offer,正在抉擇中”占比為11.19%、 “企業知名度未達到我的要求”占比為10.88%、以及“已經有意向單位,等待簽約”占比為 6.44%,都是影響2019應屆畢業生簽約的因素。 企業知名度 未達到我的 要求 10.88% 行業/企業 前景不好 18.16% 職位/工作 內容 不喜歡 35.59% 薪水/待遇 未達到 期望值 38.23% 工作地點 不滿意 25.98% 工作環境 不喜歡 16.58% 離畢業還 早,還有機 會拿到更 好的offer 31.36% 手中有多個 offer,正在 抉擇中 11.19% 已經有意向 單位,等
37、待 簽約 6.44% 其他 7.50% 2019應屆畢業生已獲取offer尚未簽約的原因 針對2019應屆畢業生未拿到offer/錄用通知的主要原因,“太迷?!闭急茸罡?,為 26.22%。反映出在當前就業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部分應屆畢業生的求職心態和求職方向出現 不確定,需要學校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之類的輔導課程,以提高就業質量。其次是“未滿足 用人單位要求”和“簡歷投遞太少”,分別占比21.06%和13.04%,建議大學生提前做好職 業規劃和技能學習,提高求職主動性。此外,“對找工作重視不夠”、“面試機會少”、 “獲取工作機會渠道少”等也是應屆畢業生未拿到offer的原因。 2019應屆畢業生未
38、拿到offer的原因 4.15% 待實習結束,通過測評 才能拿到OFFER 21.06%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 12.03%獲得的面試機會太少 13.04%簡歷投遞太少 12.18% 對找工作重視不夠 沒有積極找工作 4.87%沒有滿足自身要求的工作 6.45% 獲取工作機會渠道少 26.22% 太迷茫,不知道選擇 什么樣的工作 2423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2019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的主要因素 實習經歷不可或缺,社會實踐經驗需要豐富 2019應屆畢業生認為成功獲得offer/錄用通知的主要因素是“有相關的實習經歷”,占 比為57.66%
39、,其次是“求職目標明確”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占比分別為50.39%和 49.69%。 和2018年相比,排名前三的因素沒有發生變化,并且占比均有所提升。擁有相關的實習 經歷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加上明確的求職目標,使得畢業生更容易獲取offer。 有相關的實習經驗 57.66% 求職目標明確 50.39% 社會實踐經驗豐富 49.69% 面試技巧高 32.43% 專業就業前景好 30.73% 學生干部經歷 29.57% 名校畢業 27.40% 學習成績好 24.85% 有熟人推薦 10.99% 其他 4.95% 2019年參與調研的應屆畢業生中,15.06%有過毀約經歷,和去年同比,毀約率
40、小幅下 降3.50%,這也和今年就業難度感知較高有關、大學生對就業機會更加珍惜。 具體分析毀約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拿到了更好的offer”,占比為61.45%,其次是 “試用期發現工作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占比為18.07%。此外,因為“用人單位的承諾沒 有兌現”和“有除就業外更好的發展機會,如出國、繼續深造等”而毀約的占比分別為 6.02%和3.61%。 總體來看,雖然2019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心態更加積極,對于就業機會也更加珍惜,但是 在獲取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發現工作內容與自身契合度較低、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的 時候,依舊會遵循內心,選擇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就業機會。 毀約率同比呈現下降趨
41、勢,工作適合自己更重要 其他10.85% 有除就業外更好的發展計劃, 如出國、 繼續深造等 3.61% 試用期發現工作 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 18.07% 用人單位的承諾沒有兌現6.02% 拿到了更好的offer 61.45% 2019應屆畢業生毀約的原因 2625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3 三資企業: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 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簽約與實際簽約的單位性質 國企依然最受畢業生青睞,民營企業實際吸納近五成 期望簽約率實際簽約率 從期望就業的單位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占比最高,有33.17%的應屆畢業生期望在國有企 業工作,隨后
42、分別是三資企業3占比24.55%,民營企業占比21.23%,事業單位占比 11.42%,國家機關占比6.65%。工作穩定、待遇較好的國有企業依然最受應屆畢業生青睞。 從簽約單位性質來看,民營企業占比47.25%,國有企業占比30.43%,三資企業占比 13.04%,事業單位占比3.48%,國家機關占比3.48%。民營企業仍是吸納就業的絕對主 力,國有企業因為體量大、用工需求大,所以人才吸納也較多。 30.43% 國有企業 11.42%3.48%事業單位 6.65%3.48%國家機關 2.98%2.32% 其他 24.55%13.04% 三資企業 民營企業 21.23%47.25% 33.17%
43、 期望與現實 05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地比例最高的依舊是新一線城市,占比 為44.18%,同比上升4.00%,說明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就業機會相對較高的新一線城市, 最受畢業生的青睞。一線城市吸引力小幅上升,占比為30.63%,同比上升3.27%,反映出 在就業壓力之下,擁有較多工作機會和成長機會的一線城市,即便生活成本高一些,還是能 吸引不少應屆畢業生。 此外,期望就業地是二線城市的占比為20.14%,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占比是5.05%,同 比均有所下降。在整體經濟下行的背景下,相比體量較小的二三線城市,畢業生更愿意去一 線及新一線城市闖一闖。 進一步對比2019應屆畢
44、業生實際就業所在地數據,發現實際簽約地點比例最高的也是 新一線城市,占比35.17%,一線城市簽約占比為32.14%,說明吸納大學生就業占比最高的 依舊為新一線和一線城市,且占比均同比呈現增長態勢。然而實際簽約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畢 業生占比14.87%,表明畢業生雖想去大城市發展,但因為生活成本高,加之多地出臺引才 政策,使得實際簽約三線城市的占比高于期望。 新一線城市吸引力維持首位, 一線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 實際就業地 期望就業地 院校所屬地 2019應屆畢業生院校所屬地、期望就業地與實際就業地對比 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 三線及以下城市 32.14% 24.53% 35.17% 26
45、.93% 17.82% 20.14% 38.06% 5.05% 30.63% 10.48% 44.18% 14.87% 2827 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2019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 調研報告 根據調研結果,應屆畢業生期望從事的崗位排在前三的是技術、財務/審計/稅務、運營, 占比分別為17.95%、11.51%和11.04%;隨后是行政/后勤/文秘占比9.85%,設計占比 8.65%,研發占比8.53%,人力資源占比7.97%,市場/公關占比5.33%,采購/貿易占比 3.92%,銷售占比3.62%,產品占比3.24%,生產/加工占比1.02%,法務占比0.98%,客服 占比0.72
46、%。 從實際簽約單位所屬崗位先后順序排名來看,第一位仍是技術崗占比23.19%,其次銷售 崗占比14.72%,生產/加工崗占比8.06%,運營崗占比10.30%,研發崗占比9.30%,行政/ 后勤/文秘崗占比5.27%,財務/審計/稅務崗占比5.25%,市場/公關崗占比4.35%,人力資源 崗占比4.34%,客服崗占比3.77%,設計崗占比2.90%,產品崗占比2.61%,采購/貿易崗占 比1.39%,法務崗占比0.47%。 通過對比崗位供需數據,發現大學生求職依舊存在較為明顯的供需不匹配現象。數據顯 示,銷售類崗位實際吸納的人才量僅次于技術,但畢業生就業意愿明顯低于實際就業比例, 與之類似的
47、還有生產/加工崗位和客服崗位,均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 行政/后勤/文秘、人力資源等偏向于企業職能類的崗位,在社會整體經濟形勢趨穩,以及 企業內部崗位數量相對較少、人員流動性偏低的背景下,招聘需求低于求職供給,因此呈現 較為明顯的就業偏差。建議高校根據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和就業現狀,提前對相關專業的大 學生進行求職輔導,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期望與現實部分不匹配, 銷售類崗位就業缺口明顯 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崗位與實際就業崗位 期望就業崗位簽約就業崗位 14.72%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行政/ 后勤/ 文秘 市場/ 公關 采購/ 貿易
48、 生產/ 加工 人力 資源 法務銷售產品客服財務/ 審計/ 稅務 技術 17.95% 11.51% 11.04% 9.85% 8.65% 8.53% 7.97% 5.67% 5.33% 3.92% 3.62% 3.24% 1.02%0.98% 0.72% 5.25% 10.30% 5.27% 2.90% 9.30% 4.34% 4.08%4.35% 1.39% 23.19% 2.61% 8.06% 0.47% 3.77% 研發設計運營其他 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行業與實際就業行業 從期望的就業行業來看,排名最高的是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占比21.35%;其次是 房地產/建筑業占比1
49、2.42%,文化/傳媒/娛樂/體育占比10.95%,金融業占比9.89%,商業服 務(咨詢/財會/法律/廣告/公關/認證/外包)占比9.16%,汽車/生產/加工/制造業占比6.31%, 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業占比5.50%,文體教育/工藝美術業占比 4.94%,服務業(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飲/旅游/度假)占比4.82%,政府/非營利機構 占比4.60%,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占比3.20%,能源/礦產/環保業占比2.47%,農林牧漁業 占比0.77%。 從實際簽約單位所屬行業先后順序排名來看,IT/通信/電子/互聯網所占比例為18.51%, 房地產/建筑業為16.78%,汽車/生產/加工/制造15.49%,服務業(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酒店 /餐飲/旅游/度假)為13.48%,金融業為7.62%,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快速消費品/耐用消 費品為7.54%,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為6.09%,商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廣告/公關/認證 /外包)為4.06%,能源/礦產/環保業為3.19%,文體教育/工藝美術業為2.03%,文化/傳媒/ 娛樂/體育業為1.45%,政府/非盈利機構1.16%,農林牧漁業為1.16%。 數據顯示,文化/傳媒/娛樂/體育行業實際吸納人才比例與期望入行畢業生比例差距最 大,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