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2022第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智聯招聘:2022第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 1 - 供給側繼續承壓,景氣度降至新低 2022 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 摘要:隨著國內疫情反復、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2022 年第一季度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為 0.71,降至 2020 年疫情暴發以來最低點,明顯低于全國 1.56的水平。與 2021 年一季度(1.34)和四季度(0.88)相比,本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同環比均有所下降。從環比變動來看,招聘需求人數下降 6%,求職申請人數上升 16%,使得 CIER 指數環比下降 0.17;從同比變動來看,招聘需求人數下降8%, 求職申請人數上升75%, 使得CIER指數出現同比下降0.63。 分行業來看,受“互
2、聯網大廠裁員”和“雙減政策”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高校畢業生較為青睞的互聯網與教培行業等招聘需求縮減。盡管通信/電信、工業自動化、 生物醫藥等現代制造和服務業就業景氣較好, 但由于仍處于起步階段,未能填補目前較大的需求缺口。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招聘需求和求職供給的體量仍相對較大, 但由于求職供給人數較多, 使得 CIER 指數仍較低。 分企業來看,小微企業招聘需求受到較大沖擊,大型企業需求也在縮緊,畢業生追求穩定就業心態迫切,國有企業就業“內卷化”加劇。 鑒于高校畢業生供給側承壓, 景氣指數降至新低, 結構矛盾仍然存在的現實,報告提出:從短期來看,可通過鼓勵企事業單位擴大畢業生“見習計劃”規模,
3、為靈活就業的大學生提供社保補貼, 為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設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需求;從長期來看,要加快產業升級和智能制造步伐,并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戰略,重點破解高校重概念、輕實踐的頑疾,推動構建包括硬能力和軟能力在內的人才培養“素質模型”和“能力清單”,為未來新一輪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 2 -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總體情況 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就業群體,關于其就業問題的討論一直以來倍受關注。據相關數據顯示, 2022 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 1076 萬人, 同比增加 167 萬人。2022 年春節之后,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反復,互聯網和
4、教培等行業裁員,對就業市場構成一些不利影響。 為客觀刻畫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狀況,本報告使用智聯招聘網絡大數據, 對高校畢業生 2022 年第一季度整體就業狀況進行分析和研判。需要說明的是,本報告中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的識別,是將企業招聘職位和名稱描述中有“應屆”字段視為畢業生的需求端數據;求職供給的識別是將最高學歷為大專以上,且畢業時間為兩年之內、無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均視為高校畢業生供給端。本報告主要從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市場狀況,以及不同行業和職業、不同區域和城市、不同企業規模和性質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分析。 (一)2022 年第一季度畢業生景氣指數同環比均下降 圖 1 中為 2018 年以來,
5、全國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指數的對比情況。結果顯示,2022 年第一季度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為 0.71,降至 2020 年以來最低點,同時明顯低于全國 1.56 的水平。與 2021 年一季度(1.34)和四季度(0.88)相比,本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同環比均有所下降。 - 3 - 圖 1 全國和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對比 表 1 為 2022 年一季度供需端及 CIER 指數變動情況。從環比變動來看,本季度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下降 6%,求職申請人數上升 16%,使得 CIER 指數環比下降 0.17;從同比變動來看,本季度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下降 8%,求職申請人數
6、上升 75%,使得 CIER 指數出現同比下降 0.63。 表 1 2022 年一季度供需端及 CIER 指數變動情況 - 4 - (二)2022 年 3 月高校畢業生供給側承壓明顯 圖 2 中顯示,2022 年一季度以來,1 月份供需基本持平;進入 23 月后,企業招聘需求和畢業生投遞人數均上升, 但畢業生增幅更明顯, 使得 3 月的 CIER指數下降至 0.58 的水平。對于 23 月份供給明顯上升,除了春季求職旺季之外,可能的原因還有:1.本屆畢業生求職基數本身較大,2022 年畢業生人數為1076 萬人, 高于 2021 年 909 萬人; 2.部分增加源于 2020 年的高校擴招 (
7、2020年超 3400 個專業第二學位和碩士生擴招 20%);3.疫情導致線下求職活動受阻,畢業生不得不轉為線上;4.部分考研失利的同學轉向求職隊伍;5.國外疫情嚴重,出國留學人員返回國內求職。 圖 2 不同月份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情況及 CIER 指數變動 (三)2022 屆畢業生成為求職主力 圖 3 顯示, 從供給端來看, 不同屆別高校畢業生求職人數變動具有周期性特 - 5 - 征。2021 年 7 月之后,2021 屆畢業生人數逐漸下降,而 2022 年的畢業生進入求職市場, 求職人數在 811 月逐月攀升, 之后逐漸趨穩下降, 進入 2022 年后,求職人數大幅上升。 圖 3 不同屆別高
8、校畢業生求職情況 二、不同職業和行業 (一)中介服務業景氣較高,智能制造等新興行業需求增加 表 2 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和較差的行業排名。本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最好的行業為中介服務業,CIER 指數為 12.9。此外,互聯網/電子商務、專業服務/咨詢、酒店/餐飲、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等行業的就業景氣也相對較好。本季度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 醫藥/生物工程、 基金/證券等行業的招聘需求的同比均出現上升明顯,主要得益于現代服務、智能制造等新興行業快速發展,對相關行業的高校畢業生 - 6 - 就業也帶來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 本季度教育/培訓
9、行業的 CIER 指數僅為 0.96,已退出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 本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最低的行業為航空/航天研究與制造業,CIER 指數僅為 0.10。此外,禮品/玩具/工藝美術/收藏品/奢侈品、旅游/度假、租賃服務、廣告/會展/公關等行業的 CIER 指數也相對較低。 表 2 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和較差的行業 (二)分行業高校畢業生供求現狀 圖 4 顯示,從 2022 年一季度分行業高校畢業生供求現狀來看,招聘需求最多行業為互聯網/電子商務、中介服務、專業服務/咨詢業、房地產/建筑、計算機軟件。從需求占比來看,不同行業招聘需求集中度更高,招聘前三行業的占比達36.4%。求職人數最多
10、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房地產/建筑、專業服務/咨詢、計算機軟件業、快速消費品等,從供給占比來看,投遞前三行業的占比為 19.5%。 - 7 - 圖 4 高校畢業生供求 TOP10 行業 圖 5 中刻畫了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供需及 CIER 指數變化??梢钥闯?,2022 年一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的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有小幅上升趨勢,但求職申請人數出現上升更為明顯。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春節過后迎來春季求職旺季,畢業生供給人數明顯上升,但同時互聯網公司發布裁員計劃,縮減招聘人員規模等,與經驗豐富的互聯網從業者相比,由于應屆生用工成本較低,因此仍有一定的招聘需求。從高校畢業生
11、就業景氣指數來看,一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 CIER 指數有較明顯的下降,表明在“互聯網裁員”背景下,該行業就業已受到一定的影響。 - 8 - 圖 5 互聯網/電子商務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情況及 CIER 指數變動 2021 年 7 月,國家“雙減”政策正式出臺,各地方政府也陸續發布了具體實施文件,圖 6 刻畫了教育/培訓行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供需變化。由此可以看出,2021 年四季度開始,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逐月下降,而求職申請人數在則 3 月份有小幅回升。從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來看,CIER 指數從 2021 年 1 月的 19.49 下降至 2022 年 3 月份的 0.
12、71, 表明 “雙減”政策下對該行業的就業造成明顯影響和沖擊。 - 9 - 圖 6 教培行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情況及 CIER 指數變動 (三)配送理貨和運動健身等景氣上升,廣告和采編等景氣下降 表 3 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和較差的職業排名。本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職業為房地產交易、普工/技工、銷售顧問、演藝人員/經紀人等,這些職業的 CIER 指數排名相對較高。但與上季度相比,除了配送/理貨、運動健身職業環比上升之外,其他職業均環比下降。當前,疫情影響下帶動了運輸物流行業的發展, 疫情期間網絡購物興起, 自然帶動了配送/理貨職業的增加。 此外,春節過后人們對運動健身的需求增加, 也
13、帶動了本季度相關職業就業景氣的向好。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差的職業中,廣告、采編、場務/劇務、舞美設計等職業的 CIER 指數相對較低,并且從環比來看,這些職業的就業景氣均下降。 - 10 - 表 3 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和較差的職業 (四)分職業高校畢業生供求現狀 圖 7 顯示,從 2022 一季度分職業就業形勢來看,招聘需求最多職業為銷售顧問、房地產交易、管培生/儲備干部、普工/技工、客戶服務;求職人數最多的職業為行政、銷售顧問、人事、管培生/儲備干部、文員/助理。 - 11 - 圖 7 高校畢業生供求 TOP15 職業 從普工/技工職業來看,在趨勢變動方面,2022 年之后普工/技工
14、招聘需求逐漸增多;3 月之后,普通/技工的求職人數也在上升,但與需求相比,普工/技工職業的供給仍存在較大缺口。具體如圖 8 所示。 - 12 - 圖 8 普工/技工職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情況及 CIER 指數變動 從生物醫藥職業來看, 2021年 10月以來, 生物醫藥的招聘需求逐漸上升;進入 2022 年之后,生物醫藥的求職人數也在上升,盡管這一職業的 CIER 指數有所下降,但其仍大于 1。由此表明,生物醫藥職業作為我國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對于高校畢業生仍有較多需求,特別是在疫情之下,對于高校畢業生吸引力也在增加。具體如圖 9 所示。 - 13 - 圖 9 生物醫藥職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情
15、況及 CIER 指數變動 從電商運營職業來看, 2021 年 1 月10 月電商運營的招聘需求人數要多于求職人數,隨著市場飽和,招聘需求下降,求職人數逐漸上升;進入 2022 年之后,電商運營的求職人數增幅較大,使得 CIER 指數有所下降。具體如圖 10 所示。 - 14 - 圖 10 電商運營職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情況及 CIER 指數變動 三、不同區域和城市 (一)東部就業景氣程度較高,西部地區就業景氣程度較低 分區域來看, 本季度東部地區的 CIER 指數相對較高, 為 0.63; 本季度中部、東北地區的 CIER 指數接近,分別為 0.44 和 0.47;而西部就業景氣相對較低,為
16、0.35。從同比變動來看,東部城市招聘需求上升了 8%,但中部、西部和東北城市招聘需求分別下降了 25%、18%和 32%,而供給方面,由于本季度畢業生基數較大,加之畢業生求職投遞時選擇多個地區,使得不同區域城市的供給漲幅具有明顯的增加。從環比變動來看,東中西部城市的需求降幅接近,均為 6%,而東北城市需求下降明顯,降幅為 24%,而供給方面,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的供給均有明顯上升,且這些地區供給上升幅度依次下降。如圖 11 所示。 - 15 - 圖 11 不同行政區域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 分經濟圈來看,本季度長三角城市經濟圈、珠三角城市經濟圈的 CIER 指數接近,分別為 0.6
17、4 和 0.66;而京津冀城市經濟圈就業景氣相對較低,為 0.49。從同比變動來看, 一季度京津冀、 長三角、 珠三角城市招聘需求分別上升 10%、3%和 15%,但不同等級城市的供給漲幅也較為明顯。從環比變動來看,京津冀的招聘需求保持穩定,而長三角、珠三角城市招聘需求分別下降 5%和 13%,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求職供給分別上升了 18%、35%和 37%,使得 CIER指數也出現環比下降。如圖 12 所示。 - 16 - 圖 12 京津冀、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 (二)三線城市指數下降明顯,新一線城市指數相對較低 圖13顯示, 分城市等級來看, 本季度三線城市C
18、IER指數相對較高, 為0.64;其次是一線、二線城市,CIER 指數分別為 0.54 和 0.56;而新一線城市相對較低,CIER 指數為 0.46。從同比變動來看,一線城市招聘需求上升 15%,而新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招聘需求同比分別下降了 10%、17%和 30%;從環比變動來看,一線、新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出現環比下降,但一線和二線城市降幅較多, 分別為 11%和 9%, 新一線和三線城市降幅較少, 分別為 1%和 3%。 - 17 - 圖 13 不同城市等級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 (三)分城市高校畢業生供求現狀 分城市等級來看, 本季度招聘需求最多城市分別為北京、
19、深圳、 上海、 廣州、成都;而求職人數最多城市分別為北京、成都、廣州、上海、深圳。由此可見,盡管一線城市的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低,但其招聘供求總量仍然較大,由于供給明顯多于需求,因此使得就業競爭激烈。如圖 14 所示。 - 18 - 圖 14 高校畢業生供求 TOP15 城市 從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城市來看,排名靠前的城市為威海、中山、大慶、嘉興、揚州等城市,這些城市主要位于東部沿海地區或長三角地區,而排名靠后的城市為貴陽、西安、太原、沈陽、杭州等中西部城市及部分新一線城市。從同比來看,中山、常州、溫州等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呈現一定程度的上升,其漲幅分別為 14%、39%、35%,但求職供給人數
20、同比漲幅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西安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約 50%。從環比來看,中山、大慶、揚州、溫州等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出現一定程度的環比上升。如表 4 所示。 - 19 - 表 4 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和較差的城市 四、不同企業規模和性質 (一)大型企業景氣指數最高,不同規模企業間差距縮小 圖 15 列出不同規模企業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的環比和同比變化情況。結果顯示,本季度大型企業的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為最高,為 0.71;其次是中型企業,CIER 指數為 0.47;再次為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CIER 指數分別為 0.41和 0.33。 從同比來看, 大型、 微型企業招聘
21、需求出現明顯下降, 降幅分別為 36%和 12%,而中型企業需求出現小幅上升,漲幅為 9%,小型企業降幅為 2%。從環比變動來看,除了微型企業需求保持穩定之外,其余大型、中型、小型企業的招聘需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分別為 16%、7%和 2%,而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加,供給漲幅在逐漸的減少,微型企業供給漲幅最多,為 36%,大型企業供給漲幅最小,為 16%。 - 20 - 圖 15 不同企業規模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 (二)上市公司、民營、外商獨資企業就業景氣較好,國有企業就業競爭激烈 圖 16 為不同企業性質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結果顯示,本季度民營、上市公司、股份制企業就業景氣
22、較好,國有企業就業競爭激烈。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的就業景氣相對較高,分別為 0.63、0.57 和 0.63;其次是股份制和合資企業,CIER 指數分別為 0.46 和 0.36;而國企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低,為 0.17。從同比來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招聘需求上升 20%和 15%,而民營企業的需求下降了 21%,但與此同時,國有企業的求職供給人數也相對較多,所以導致景氣指數有所下降。從環比來看,國有企業招聘需求降幅最多,為 28%,但求職供給上升了 17%。由此表明,與民營企業等相比,國有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招聘需求并未出現明顯縮緊,由于畢業生的“求穩”心態,使得國有 - 21 -
23、 企業供給人數上升明顯,進而導致就業景氣指數出現下降。 圖 16 不同企業性質高校畢業生 CIER 指數 五、總結 隨著國內疫情反復、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2022 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 CIER指數為 0.71, 降至 2020 年疫情暴發以來最低點, 且明顯低于全國水平。 與 2021年一季度(1.34)和四季度(0.88)相比,本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同環比均有所下降。本報告運用網絡招聘大數據,從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市場狀況,以及不同行業和職業、不同區域和城市、不同企業規模和性質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分析,得到如下幾點結論: 1.從總量來看,2022 年畢業人人數首次超千萬(1076 萬人),加
24、之一季度部分地區疫情反復,使得畢業生供給側明顯承壓,就業景氣指數降至疫情以來最低。 從供給來看, 增加部分可能由于 2020 年高校擴招導致, 加之線下求職受阻, - 22 - 畢業生不得不轉為線上,另外,國外疫情嚴重,出國留學人員回國求職等都使得供給明顯承壓。 2. 分行業來看,受“互聯網大廠裁員”、“雙減政策”等因素影響,原先大學生較為青睞的互聯網與教培行業等招聘需求縮減明顯。盡管通信/電信、工業自動化、生物醫藥等現代制造和服務業就業景氣較好,但這些新興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未能填補目前較大的需求缺口。 3.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招聘需求和求職供給的體量仍相對較大,但由于求職供給人數較多,使得
25、 CIER 指數較低;成都、杭州、鄭州等部分新一線城市對求職者的吸引力也在增加。 4.分企業來看, 疫情之下小微企業的招聘需求受到沖擊, 大型企業需求縮緊,就業景氣明顯下降;畢業生追求穩定的心態加深,國有企業就業“內卷化”有所加劇。 鑒于高校畢業生供給側承壓,景氣指數降至新低,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的現實,故提出如下政策建議:從短期來看,可通過鼓勵企事業單位擴大畢業生“見習計劃”規模,為靈活就業的大學生提供社保補貼,為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設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需求;從長期來看,要加快產業升級和智能制造步伐,并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戰略,重點破解高校重概念、輕實踐的頑疾,推動構建包括硬能力和軟能力在內的人才培養“素質模型”和“能力清單”,為未來新一輪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