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訊業:2024年315晚會前瞻報告(3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慧科訊業:2024年315晚會前瞻報告(37頁).pdf(3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4年315晚會前瞻報告2024消費維權熱點權威預測及企業防范指南慧科訊業Wisers官方公眾號400-096-9797315晚會前瞻報告Contents010203應對預案應對預案Response plan目 錄行業前瞻行業前瞻Industry Look ahead行業行業分析分析Industry Analysis1315晚會前瞻報告行業前瞻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宣布,確定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激發消費活力Part售后服務與虛假宣傳問題備受關注315晚會前瞻報告0134.66%24.65%19.98%4.58%4.76%3.31%1.55%1.05%0.75%4.71%售后
2、服務合同質量價格虛假宣傳安全假冒人格尊嚴計量其他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328,496件,同比增長同比增長15.33%15.33%。根據投訴性質,依舊以售后服務(售后服務(34.66%34.66%),合同問題(),合同問題(24.65%24.65%),質量問題),質量問題(19.98%19.98%)為主;與2022年相比,售后服務售后服務與虛假宣傳虛假宣傳問題投訴比重有所上升,合同問題投訴比重明顯下降,其余類投訴變化幅度較小。項目項目20232023年年(件)件)投訴比重投訴比重(%)20222022年年(件)(件)投訴比重投訴比重(%)比重
3、變化比重變化(%)售后服務46051334.6638849233.730.93合同32741824.6530600326.561.91質量26546519.9822822819.810.17虛假宣傳632664.76445243.870.89價格608524.58522424.540.04安全440053.31320742.780.53假冒206251.55149241.300.25人格尊嚴139571.05103120.900.15計量99410.7579880.690.06其他624544.71671255.821.11數據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2022V
4、S2023年度按投訴問題性質分類情況表投訴性質分析家電日化品類是投訴重災區315晚會前瞻報告02數據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根據2023年商品大類投訴數據,家用電子電器類、日用商品類、服裝鞋帽類、食品類家用電子電器類、日用商品類、服裝鞋帽類、食品類和交通工具類和交通工具類投訴量居前五位。與2022年相比,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比重上升上升1.351.35個個百分點百分點。2022VS20232022VS2023年度商品大類投訴量對比年度商品大類投訴量對比3998182871602035513266096618893478898641211221215246,099
5、16,929 24,267 31,351 34,500 64,992 106,429 110,396 151,431 158,107 農用生產資料類煙、酒和飲料類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房屋及建材類首飾及文體用品類交通工具類食品類服裝鞋帽類日用商品類家用電子電器類商品大類投訴量TOP102023年2022年商品大類2023年(件)投訴比重(%)2022年(件)投訴比重(%)比重變化(%)家用電子電器類15810711.9012152410.551.35日用商品類15143111.4012112210.510.89服裝鞋帽類1103968.31898647.800.51食品類1064298.019347
6、88.120.11交通工具類649924.89661885.750.86首飾及文體用品類345002.60266092.310.29房屋及建材類313512.36355133.080.72醫藥及醫療用品類242671.83160201.390.44煙、酒和飲料類169291.27182871.590.32農用生產資料類60990.4639980.350.11單位:件食品、服裝、通訊類產品曝光較為集中315晚會前瞻報告03數據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1993226349212983093722499254014383636990544667833526,146 2
7、7,963 29,615 32,452 32,997 33,819 41,550 54,564 73,006 88,942 首飾家具計算機類產品鞋日用雜品化妝品汽車及零部件通訊類產品服裝食品商品和服務量投訴商品和服務量投訴TOP10TOP102023年2022年在具體商品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五位的分別為:食品、服裝、通訊類產品、汽車及零部食品、服裝、通訊類產品、汽車及零部件及化妝品件及化妝品。與2022年相比,通訊類產品、日用品、計算機類產品投訴同比增長較高,汽車及零部件投訴同比下降明顯。商品大類2023年2022年同比(%)食品889427833513.54服裝730065446634.04通
8、訊類產品545643699047.51汽車及零部件41550438365.21化妝品338192540133.14日用品329972249946.66鞋32452309374.90計算機類產品296152129839.05家具27963263496.13首飾261461993231.182022VS2023年度商品大類投訴量對比單位:件互聯網場景下,產品質量、違規欺詐和信息安全是315關注焦點315晚會前瞻報告04315晚會的曝光已不僅局限于單個企業、品牌或產品,行業亂象、上下游產業鏈生態行業亂象、上下游產業鏈生態成為關注重點成為關注重點。根據近6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數據發現,互聯網和食品行業
9、是近年維權重災區,“產品質量產品質量”“”“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及“虛假宣傳虛假宣傳”成為爆光焦點。民生相關的社會問題更受關注,消費場景的變化、媒體環境的迭代以及個人維權意識的覺醒使得互聯網及新消費場景負面增多,以未成年和銀發人群為代表的弱勢消費群體以及不正當競爭系列違法行為較受關注。2%2%3%3%3%4%7%7%9%12%16%32%醫療保健家電金融教育醫藥醫美建筑及房地產其他快速消費品汽車及交通工具食品飲料互聯網2018-20232018-2023年央視年央視315315晚會曝光問題統計晚會曝光問題統計 (按行業)(按行業)2018-2023年15晚會曝光問題統計(按事件類型)產品質量26
10、%違規欺詐23%信息安全18%食品安全16%虛假宣傳10%其他5%售后服務2%數據來源:WISERS 2023年315全媒體輿情報告2315全媒體輿情報告行業分析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宣布,確定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激發消費活力Part互聯網行業相關政策法規315晚會前瞻報告061月13日,工信部等十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等十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數據安全產業基礎能力和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的發展目標?;诖?,指導意見從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壯大數據安全服務、推進標準體系建設等7方面提出13項要求。2月6
11、日起,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 規范發展直播電商新模式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其中提出,規范發展網上銷售、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等要求,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近年來,隨著直播電商、網紅經濟的爆發,領域內良莠不齊,亂象堆積。因此,有關部委陸續發布相關法律法規予以整頓直播電商,并制定相關文件規范其有序發展。如今直播帶貨已經逐漸成為電商新常態,直播賽道上也涌現了薇婭、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直播電商行業發展出謙尋、美腕、宸帆等MCN公司,同時淘寶、京東、拼多多、蘑菇街、唯品會、B站、小紅書等電商平臺紛紛推出直播功能;快手等直播平臺與電商平臺或
12、品牌商合作,布局直播電商業務,由此可見,我國直播電商行業多層次競爭格局正在形成,未來各大商家想要在直播電商賽道運營長久,必須遵紀守法,遵守規則,對于行業參與者來講需積極主動尋求變化,而不能原地踏步。3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修訂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 直播帶貨納入廣告監管范圍3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發布了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將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新發布的辦法進一步細化互聯網廣告相關經營主體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強化監管措施,對維護互聯網廣告市場秩序,助力數字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十九條提到,商品銷售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互聯網直播方式推銷商品或者服務,構成商業廣告的,應當依
13、法承擔廣告主的責任和義務。11月23日,工信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行政處罰裁量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11月23日,工信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行政處罰裁量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裁量指引明確了行政處罰裁量權概念、各級行政處罰機關職責和工作原則,并以數據安全法為基準,提出不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向境外非法提供數據、不配合監管等三類違法行為的觸發條件;綜合涉及數據級別和數量、公共利益損害時間、直接經濟損失、影響范圍等因素,對數據安全違法行為的危害程度劃分為“較輕”“較重”“嚴重”等情節?;ヂ摼W行業主要投訴類型315晚會前瞻報告072023年,消費保平臺投訴量排名靠
14、前的行業中,電商行業投訴量位居第一,為470,534件,占投訴總量的55.64%,同比增長120.39%;從不同電商類型投訴占比情況可知,投訴占比前三名分別是平臺電商(51.61%)、票務商城(14.76%)、折扣電商(9.85%);同時,直播電商投訴占比為5.79%,位列第五。行業名稱2023年投訴量2022年投訴量同比增長率電商470534213498120.4%社會服務7457227818168.1%快遞物流6369829238117.9%教育培訓508634111523.7%旅游出行475619757387.5%金融保險4153368058-39.0%在線娛樂3245251028-36
15、.4%共享服務240722018219.3%電信174035568212.6%數碼產品9225571461.4%汽車電動車7797439777.3%家電產品5654317278.2%2023VS2022消費保TOP行業投訴量對比各電商類型投訴占比平臺電商51.61%票務商城14.76%折扣電商9.85%自有商城6.66%直播電商5.79%其他11.33%數據來源:消費保2023投訴數據分析報告互聯網行業負面案例“搖一搖”跳轉廣告泛濫令消費者不堪其擾315晚會前瞻報告082023年“雙11”期間,“搖一搖”跳轉廣告泛濫之勢引發諸多網民熱議。不少網民在社交平臺吐槽“互聯網的盡頭是搖一搖跳轉到購物平
16、臺”“條條大路通電商”。打開一款App時稍不留意就會跳轉到另一款購物軟件,導致網民只能“萬分小心,就怕手抖”?!熬懦赏镀闭邊拹骸皳u一搖”跳轉廣告,認為此功能侵犯了自己的權益。社交平臺上,如何關閉搖一搖廣告等話題近年來不時引發網民熱議,不少網民想關又不能關,而部分企業不僅沒有針對消費者訴求改進相關服務措施,反而抓緊推廣搖一搖跳轉廣告”江蘇省消保委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010203下發關于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指出,在非服務所必需或無合理場景下,不得自啟動和關聯啟動其它APP,或進行喚醒、調用、更新等行為。工信部北京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法治研究會副秘書長黃尹旭曾表示,這些APP沒經過用戶
17、同意私自取得相應權限,某種程度上侵害了客戶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損害了用戶的自主選擇權。用戶可以通過工信部或者網信辦的投訴渠道及時維權?!睒I界人士表態幫助用戶自動跳過廣告的APP“李跳跳”宣布無限期停更。在其發布的公告中顯示,由于涉及不正當競爭和擾亂市場秩序,這款APP被某大廠勒令在48小時內永久下架。不僅是“李跳跳”,多個類似軟件的開發者都收到了律師函,被相關服務商以同樣原因要求下架。APP下架互聯網行業負面案例短視頻平臺微短劇誘導付費315晚會前瞻報告092023年12月,“爸媽上癮微短劇”相關話題引發輿論熱議。當下,快手、抖音、騰訊、愛奇藝等平臺均推出大量微短劇視頻,其中有的需充值平臺會員或
18、付費購買劇集才能觀看全部內容,一些微短劇視頻內容存在誘導消費等問題,導致不少中老年消費者遭遇侵權。社交平臺上網民曬出的賬單顯示,父母的微短劇訂單少則數千元,多的甚至達到數萬元,其中不少訂單均為自動扣款。多家媒體跟進報道稱,中老年人對使用手機不熟練,在受到“解鎖一集只需0.9元”等廣告宣傳誘導后,很難注意到“默認下一集自動解鎖”等選項,導致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全部微短劇劇集,后續面臨申訴手續繁瑣、能追回的金額聊勝于無的尷尬境地。有網民稱,逐個投訴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有的商家甚至“換了馬甲”或直接下架視頻,導致維權困難?!澳贻p人已經培養起為長視頻平臺影視作品付費的習慣,并且擅長搜索網絡資源,
19、很難為微短劇持續付費,而中老年人更愿意為低門檻的線上娛樂付費?!睒I內人士點評“消費過程中注意保留消費憑證、宣傳資料、聊天記錄等相關材料,以便維權時使用,如果與商家協商不成,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監管部門投訴舉報?!甭蓭熃ㄗh微信、抖音、快手三大短視頻平臺積極響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網絡微短劇行業生態的規范管理工作,接連發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小程序“微短劇”類內容的公告以及關于小程序“微短劇”類內容階段性治理情況的公告,出手封禁大量違規發布微短劇的賬號。抖音、快手、微信治理微短劇互聯網行業負面案例消費者呼吁商家保障“掃碼”數據安全315晚會前瞻報告10掃碼點餐、掃碼購物、停車繳費掃碼消費已滲透到生
20、活中的方方面面,掃碼支付作為一種便捷的消費方式已經廣泛普及。但這種本該提高效率、提供便捷的背后,卻藏有不少“貓膩”。消費者因消費時遇到掃碼而關注公眾號、被迫授權個人信息、日常推送廣告文章而困擾不斷,簡單的事情卻變得復雜化,引發了消費者對個人隱私泄露和廣告騷擾的擔憂。消費者使用掃碼支付后,常常會在關注相關公眾號后接收到大量與消費無關的廣告信息、優惠券等內容。這些高頻推送、內容冗雜的信息嚴重干擾消費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部分場所在掃碼支付的過程中要求消費者授權個人信息也引發消費者擔憂。強制掃碼,信息泄露濫用掃碼支付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將其用于廣告推送和營銷活動,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消費者希望商
21、家在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時,能夠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和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監管部門應應加大監管力度,建立關于掃碼消費的行業規范。掃碼消費不該如此掃興中消協明確表示,強制掃碼點餐、強制關注公眾號或授權個人信息的行為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師建議,消費者在遇到濫用掃碼支付等問題時,應保留相關證據,及時向消費者協會或相關監管部門投訴舉報。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監管機制,限制濫用掃碼支付的行為。同時,加強監督處罰力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掃碼支付待規范 隱私保護需關注食品行業相關政策法規315晚會前瞻報告11國家衛健委:嬰幼兒配方食品(簡稱配方奶)新國標開始實施2023年2月22日
22、起,我國嬰幼兒配方食品新國標開始實施。這意味著,2023年2月22日后在中國境內上架銷售的配方奶,必須符合新國標且重新取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CFE-SAMR)的注冊。這一次針對寶寶口糧更新的國標,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國標”。新國標一共包括了三大標準,它們分別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食品國家安全標準較大嬰兒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幼兒配方食品,至此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國家標準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標準(Codex Stan1561987(Amendment1989)Codex Standard)修訂趨勢一致,從此以后,對于無奈不能得到純母乳喂養的寶寶
23、們,1段、2段、3段配方奶將各有各的營養要求,不再是2、3段“混喂”。國家監管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2023年6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0號公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對擬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從申請與注冊程序、標簽與說明書、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了規定,明確需要開展現場核查的情形和要求,并強調現場核查需抽取動態生產的樣品進行檢驗;明確禁止變相分裝和8種不予注冊的情形。明確產品名稱中有動物性來源字樣的,其生乳、乳粉、乳清粉等乳蛋白來源應當全部來自該物種,并進一步細化標簽中禁止含有的內容。國家監管局:修訂通過肉制品生產許可
24、審查細則(2023版)2023年7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第14次局務會議修訂通過行政規范性文件肉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23版)。細則進一步加強肉制品生產許可審查工作,保障肉制品質量安全,促進肉制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修訂:一是調整許可范圍。二是加強生產場所管理。三是加強設備設施管理。四是加強設備布局與工藝流程管理。五是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六是加強人員管理。七是加強食品安全防護。八是優化檢驗檢測要求。國家監管局、衛健委和中醫藥管理局:發布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 非營養素補充劑(2023年版)目錄將原來的27種保健功能調整為24種,刪除了“改善生長發育”“促進泌乳
25、”“改善皮膚油分”等3種共識程度不高、健康需求不明晰的保健功能,將功能評價方法由強制方法調整為推薦方法,落實企業研發評價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科研優勢。國家監管局: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2023年11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5號公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進一步強調申請人應具備的條件、能力、法律責任和義務;明確7種不予注冊產品的情形;細化現場核查要求,必要時對原料開展延伸核查;在注冊證書中增加“產品其他技術要求”項目,進一步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有效。食品安全相關負面案例盤點315晚會前瞻報告122023年,食品類投訴共8894
26、2次,環比上漲13.5%,主要投訴類型有“食品中有異物”、“非法添加”和“營銷或制作不當”等,全年負面案例中“吃出異物”、“假冒偽劣”、“營銷不當”等相關的事件熱度較高,引發公眾高度關注。45.6%32.7%9.0%8.6%4.1%食品中有異物過期變質食品三無產品營銷或制作不當非法添加5959278335889422021年2022年2023年2021-2023年食品類投訴量走勢2023年食品類投訴類型序號相關負面案例盤1知名打假博主在大連遭遇鬼秤(尋味來餐飲店)2華北理工大學食堂被曝吃出鼠頭(寧波市江徽美食餐飲有限公司)3巴奴旗下超島火鍋/張亮麻辣燙羊肉摻假事件(巴奴集團超島自選火鍋)4廣州
27、一職校食堂飯菜內吃出膠制異物(廣州華世科教投資有限公司)5重慶秀山縣中醫院被曝盒飯中吃出老鼠頭(秀山縣中醫院)6江西高校食堂“鼠頭鴨脖”事件(中快餐飲、菁禾餐飲、絕味食品)7塘棲古鎮景區奶茶店疑用霉變竹筒洗完再裝奶茶(塘棲古鎮景區)8記者臥底網紅餐廳藍蛙曝光后廚亂象(藍蛙)9巴奴毛肚火鍋5片土豆賣18元遭質疑(巴奴毛肚火鍋)10桃李面包中吃出2厘米帶銹刀片(桃李面包)備注:數據來源于中消協、黑貓投訴食品行業負面案例爭議中的預制菜選擇困境引發信任危機315晚會前瞻報告13支持者:市場需求+多地政策,助力行業發展“預制菜行業應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被屢次提起。中消協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消費維權輿情
28、熱點,其中就有“消費者因預制菜銷售不夠透明產生侵權隱憂”。但就目前形勢來看,預制菜陷入消費者的質疑風波,因此明確出餐標準的同時也要加強情感聯結重拾信任。反對者:預制菜危害層出不窮,引發受眾抵制消費者反饋逐步改觀:“干凈衛生味道好其實可以買一些大菜”“對于沒時間和不會做菜的年輕人預制菜還真是個不錯的選擇?!捌鋵嵆灶A制菜沒什么不好的,方便又好吃,省時省力,是個不錯的選擇贊”預制菜可能存在的問題:食材單一,營養流失 受食材種類的限制,導致預制菜的營養較為單一,其中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很難保留。價格不合理,消費者不愿被割韭菜 雖然預制菜的價格高于普通食材,但是一些商家的定價存在不合理的情況。
29、例如,一桌5988元的婚宴套餐中,配貨成本僅為1196元,這也讓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價格產生了質疑。高糖高鹽,增加慢性病風險 大多預制菜都是高油高鹽的,長期吃的話不利于身體健康,個別還會影響腎臟功能,導致肥胖。亞硝酸鹽含量超標 蔬菜久放后,其中無機鹽逐漸轉化為具有致癌效果的亞硝酸鹽,預制菜保質期長,在被食用前可能存放了很久,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要遠高于新鮮蔬菜,經常食用可能增加患癌的風險?!昂芏嗳税杨A制菜妖魔化,預制菜穿小鞋背大鍋,我個人認為這既不公平也不客觀年菜是預制菜推向市場、打破消費端和供給端隔閡的一個渠道?!睆埓簳?0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加快預制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
30、22025年)11月10日,福建省商務廳發布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食品行業負面案例廚邦蠔油造假,蠔油汁僅占1.6%315晚會前瞻報告142024年2月29日23:05,知名打假人王海在微博發文,稱廚邦前生產總監高聽明實名爆料:姚振華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炬高新技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調味品企業“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蠔油,蠔油汁僅占1.6%,而在蠔油最核心的指標氨基酸態氮含量的提供中,添加劑味精是原材料蠔汁的61.5倍,同時在標簽配料表上將蠔汁用量擴大10倍進行虛假標注(標簽配料表上排第2位,實際按添加量應排在第6位)僅廚邦蠔油一項,涉嫌非法所得將超10億元。2024
31、年2月29日23:07,王海又在微博發文稱:廚邦吹哨人“自首”:我參與詐騙國家財政補貼約2億元!2024年3月1日,針對網傳廚邦前高管實名舉報廚邦蠔油造假一事,廣東省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近日,網傳廚邦蠔油造假被前高管實名舉報。我局高度重視,目前正組織開展相關核查工作。雙方已達成和解,工業聯合撤回三起土地訴訟,法院準許撤訴,三起案件完結。2024年2月29日,王海在微博發布視頻,視頻中,廣東美味鮮公司前陽西生產基地負責人高 聽 明實名舉報寶能姚振華控股上市公司中炬高新,旗下核心調味品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為了縮減成本僅添加1.6%蠔汁,添加劑味精是原材料蠔汁的61.5倍,配料表弄虛作假
32、。前高管實名舉報廚邦違法事宜,提供充分證據,可信度極高。同時監管部門未及時展開調查,導致事件升溫,激怒眾多民眾情緒。3C數碼家電相關政策法規315晚會前瞻報告15“消費提振年”再迎新政策!事關綠色智能家電下鄉6月9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2023年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統籌組織綠色智能家電消費促進活動,深入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扎實推進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實施家電售后服務提升行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中提到,提升家裝家居和電子
33、產品消費。還涉及家電下鄉補貼、廢舊家電回收、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等方面。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電子產品消費的若干措施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電子產品消費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動電子產品升級換代,鼓勵科研院所和市場主體積極應用國產人工智能(AI)技術提升電子產品智能化水平,增強人機交互便利性。依托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電子產品創新能力,培育電子產品消費新增長點。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對鋰離子電池等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子電器行業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有關要求,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電子電器產品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以及
34、電信終端產品配套用電源適配器/充電器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管理。自2023年8月1日起,指定認證機構開始受理相關新納入產品CCC認證委托,按照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信息技術設備和附件中列明的適用標準開展認證工作;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對于電子電器產品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現階段先行對便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開展CCC認證;對于其他電子電器產品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待條件成熟后,適時開展CCC認證。兩部門發布進口信息技術設備3C認證試點新政策市場監管總局、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決定對試點
35、地區(適用范圍: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信息技術設備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要求予以調整。對于在試點地區進口的CCC認證范圍內信息技術設備,認證委托人在申請CCC認證時,可以采用自我聲明評價方式證明產品符合CCC認證電磁兼容性標準。3C數碼家電行業主要投訴類型及案例315晚會前瞻報告16據黑貓投訴數據顯示,客服、售后相關、商品故障負面投訴最多,兩者合計占比近7成,其次為退款、虛假宣傳、商品破損。品牌應當堅持初心保證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努力。35.54%31.89%12.98%7.11%4.75%消費者投訴類別客服、售后相關商
36、品故障退款虛假宣傳商品破損案例一:某消費者購買某知名品牌冰箱后,在保修期內出現冷凍室無法達到設定溫度故障,在經歷了三次上門維修、檢測后,品牌官方表示產品無質量問題。但當消費者索要相應檢測報告時,只得到了一張通過微信發送的截圖,事后消費者索要完整報告遭拒。案例二:某消費者購買某品牌洗地機后,接連出現自清潔系統損壞、污水桶結構報錯、滾筒刷蓋損壞,過保后滾刷連接管斷裂等問題,返廠維修被告知電機損壞需支付500元維修費用,電池故障更換費900元。消費者表示:使用過程充滿坎坷,頻繁維修、過保后又需要頻繁支付維修費用。案例三:黑貓投訴集中收到某品牌凈水產品相關的誘導消費投訴。在這些投訴中,部分消費者稱,或
37、接到了品牌回饋用戶的電話、或通過舉辦免費送凈水機活動、或通過大量贈禮,誘騙消費者購買1000-3000元不等的凈水機產品,其中多數為三四線城市大齡消費者。數據來源:黑貓投訴化妝品行業相關政策法規315晚會前瞻報告17國家藥監局:申報化妝品必須提交全部原料安全信息2021年5月1日前注冊備案的化妝品中所含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相關原料,以及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注冊備案的化妝品中具有防腐、防曬、著色、染發、祛斑美白功能的原料,需在2024年1月1日前補報相關原料的質量規格證明或者原料安全信息資料。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化妝品網絡經營監督管理辦法3月24日,為進一步強化化妝品網絡
38、經營監管工作,規范化妝品網絡經營行為,保證化妝品質量安全,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等,國家藥監局組織制定了化妝品網絡經營監督管理辦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國家藥監局:進一步優化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管理措施有關事宜國家藥監局3月27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管理措施有關事宜的公告。藥品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管理工作,通過發布技術指導原則等方式,對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資料填報涉及的相關技術問題及時予以指導。國家藥監局:在2024年5月1日后,需提交完整版的產品安全評估報告2021年4月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明確要求,自2022
39、年1月1日起,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在進行化妝品注冊或備案時,需按照技術導則的要求提交產品的安全評估資料。在2024年5月1日前,可提交簡化版的產品安全評估報告;在2024年5月1日后,需提交完整版的產品安全評估報告。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將油包水類化妝品的pH值測定方法等21項制修訂項目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的通告2023年8月2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于將油包水類化妝品的pH值測定方法等21項制修訂項目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的通告,自2024年3月1日起,化妝品注冊、備案及抽樣檢驗相關檢驗應當采用本通告發布的檢驗方法?;瘖y品行業新規洞察315晚會前瞻報告18化妝品檢查管理辦法(
40、征求意見稿)等新規正在征求意見階段,大概率將在2024年落地施行,這意味著,化妝品行業合規發展正式進入“深水區”。新規倒逼行業升級,新的一年,品牌、工廠乃至一直游離在化妝品法規之外的原料商,都將在“陣痛”中迎來巨變。序號法規名稱發布單位發布日期1化妝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征求意見稿)國家藥監局綜合司2022年7月2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化妝品不良反應收集和報告指導原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2022年11月3中檢院關于征集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23年制修訂建議的通知中檢院2023年2月4祛斑美自化妝品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中檢院2023年3月528天/90
41、天重復劑量吸入毒性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中檢院2023年4月6皮膚刺激性/腐蝕性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中檢院2023年4月7免疫毒性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中檢院化妝品評價中心2023年9月8化妝品檢查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國家藥監局綜合司2023年10月9化妝品新原料界定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中檢院2023年12月化妝品行業相關負面案例盤點315晚會前瞻報告19 3月,廣州姿采化妝品廠因生產未經注冊特殊化妝品,被罰沒共計98萬元;7月,廣州卡巴爾化妝品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不符合技術規范的化妝品,被罰沒146.23萬元?;瘖y品監督管理條例 的亮點之一,就是將罰款依
42、據從違法所得調整為貨值金額,以前按照成本價處罰,現在是按照市場價進行處罰。7月,廣州市藥監局通過科普文提醒!含“金”“鉑粉”成分化妝品沒那么神奇,給宣稱“金”“鉑金”的化妝品潑了一盆冷水。文章指出,國內外均無相關權威實驗數據或文獻報道證實黃金、鉑金具有護膚功效,實為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大眾的獵奇心理誤導消費者。9月,國家藥監局相繼發布科普文“干細胞化妝品”是個偽概念警惕宣稱“促進 睫 毛 生 長”的 睫 毛 液 ,將 宣 稱 含 有“干 細 胞”的 化 妝 品 和 宣 稱 可 以 使 睫 毛 變“濃密”“纖長”的睫毛滋養液、睫毛精華液等產品,判了“死刑”。10月,國家藥監局通報7批次化妝品檢出禁用
43、原料,包括含有黃體酮的“貝比拉比蛋黃油”,被譽為“母嬰第一股”的金發拉比遭遇“滑鐵盧”,停產整改并被罰款260萬。抽檢結果中,多次出現嬰童化妝品違規添加現象,添加違禁成分涵蓋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抗真菌、抗過敏藥物。11月28日,國家藥監局通告一款標識為“mewell美維蘭豐盈輕奢修護發膜”的產品,其生產商為廣州總都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監制為巴黎歐萊雅(香港)化妝品有限公司,產品不合格原因為甲基氯異噻唑啉酮和甲基異噻唑啉酮與氯化鎂及硝酸鎂的混合物含量超標。根據投訴緣由類別分類:主要的投訴類型包括虛假宣傳、假貨或質量問題、價格問題、售后、不良反應等問題,其中占比最大、問題最集中的為虛假宣傳問題,
44、占比48%,其次為假貨或質量安全問題。48.0%15.8%14.4%12.1%6.8%3.3%疑似虛假宣傳假貨或質量安全問題價格問題售后問題使用過敏問題其他備注:數據來源于黑貓投訴化妝品行業負面案例兒童化妝品添加抗生素罰款超百萬315晚會前瞻報告20曾引發輿論動蕩的兒童“毒面霜”事件,近日迎來了最終結果。2024年1月2日,據廣州市白云區市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廣州中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使用禁用原料“他克莫司”生產紅色蝸牛嬰初霜以及杏莊園臻護霜(兒童型)、筱娃娃嬰親霜等產品,被罰沒共計110.05萬元。2024化妝品監管趨勢可以概括為“主動篩查,冒頭就打”,即聚焦祛斑美白、祛痘、兒童類、染發
45、類化妝品等為重點產品,以兒童類/染發類生產企業、委托生產企業、城鄉結合部經營企業、網絡銷售平臺等為重點關注對象。2023年7月3日,“老爸評測”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個社交平臺發布文章、視頻,曝光中浩生物備案生產的“紅色蝸牛嬰初霜非法添加他克莫司”,引發廣泛關注。針對“老爸評測”的質疑。當日,中浩生物發布關于紅色蝸牛產品的鄭重聲明,直指老爸測評“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不知道所檢測的產品來自哪里”,堅決否認違禁添加。2023年7月6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關于化妝品中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的測定的化妝品補充檢驗方法”的公告。也就是說,在“毒面霜”事件曝光之后短短48小時,監管層就完成了“檢驗方法”的起
46、草制定、對稿、審稿、審批、發布工作。監管層如此快速響應補充法規漏洞前所未有,說明了對兒童化妝品違禁添加的重視。2023年7月7日,國家藥監局在全國部署該產品核查工作,廣東省藥監局責令中浩生物暫停生產經營,召回上述產品,并立案調查。2024年1月2日,據廣州市白云區市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廣州中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浩生物”)因使用禁用原料“他克莫司”生產紅色蝸牛嬰初霜以及杏莊園臻護霜(兒童型)、筱娃娃嬰親霜等產品,被罰沒共計110.05萬元。醫美行業相關政策法規315晚會前瞻報告212023年3月 2023年第一次醫療器械產品分類界定結果匯總3月3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標準管
47、理中心發布了2023年第一次醫療器械產品分類界定結果匯總,明確了醫美產品的監管類別。其中,約有涉及醫療美容領域的產品共計31款,如建議按照類醫療器械管理的一次性使用皮膚點刺針、無針注射器輔助推進等,建議按照類醫療器械管理醫用重組膠原蛋白敷料、醫用膠原貼敷料等。2023年5月 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5月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商務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加強市場準入、資質審核、規范“導購”活動等方面,強調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未依法取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發放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者“診所備案憑證”,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
48、務,為當下火熱的“顏值經濟”指出了一條規范發展的道路。2023年8月 醫用敷料類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8月4日,藥監局發布了醫用敷料類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該原則對醫用敷料范圍、管理屬性界定、醫療器械管理類別界定等進行了進一步明確。這一項新規的發布,將會對目前“妝、械”界定模糊的醫用敷料市場進行嚴格監管,各類產品需按照規定進行申請注冊,而“醫美面膜”這一概念或將正式“終結”。2023年11月美容用途超聲器械分類界定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11月23日,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標準管理中心發布美容用途超聲器械分類界定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集意見。征求意見稿將美容用途超聲
49、器械分為不同類別,并規定了相應的界定標準。根據該指導原則,利用高頻超聲波使人體組織變性,實現美容抗衰作用的超聲類設備將劃分為第三類醫療器械。醫美行業“野蠻發展”行業亂象叢生,隨著行業監管政策日趨嚴格,對行業規范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端對行業的布局主要體現在規范化發展、標準體系完善方面。醫美行業主要投訴類型315晚會前瞻報告220.0%20.0%40.0%60.0%80.0%100.0%12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蕾特恩木北造型痘博士索蘭黛蓮姿娜主要醫美機構投訴處理情況投訴量解決率醫美行業主要投訴問題數據顯示,消費保平臺醫美機構中,蕾特恩、木北造型、
50、痘博士、索蘭黛、蓮姿娜的投訴量位居前列,在投訴處理方面,蕾特恩的投訴解決率高達為97.3%,位列行業第一,其余醫美機構的投訴處理情況均有待改善。投訴問題投訴占比退款糾紛27.90%虛假宣傳14.80%強制消費11.70%涉嫌詐騙11.50%亂收費8.70%服務態度差7.00%質量問題6.60%倒閉關門5.10%拒開發票1.30%霸王條款0.8%數據來源:消費保平臺數據統計與分析醫美違法典型案列涉及類型315晚會前瞻報告23媒體報道有關醫療美容行業違法典型案例中,涉及虛假廣告違法、醫療器械違法、醫美虛假產品、醫美企業逃稅等多方面。醫美廣告違法2023年5月31日,泉州市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泉州豐澤
51、美萊華美醫療美容有限公司發布違法廣告的行為作出罰款232000元的行政處罰。當事人在“新氧”平臺、官方網站、新浪微博中發布信息含虛假內容、宣傳功效保證、涉及醫療技術和診療方法等內容,其中,當事人發布的“瘦臉針”“非手術整形”廣告頁面中含有“瘦臉針品牌 品質良好有保障 BOTOX(保妥適)保妥適以瘦臉特點。醫療器械違法廣州市富太醫療美容儀器有限公司生產未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第三類醫療器械案,沒收涉案產品、沒收違法所得17600元、罰款490000元;紹興顏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不符合產品技術要求醫療器械案,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并對當事人處以罰款4200000元。逃避繳納稅款東莞美熙伊美醫療美容
52、門診部有限公司,隱瞞醫療美容服務收入進行虛假申報,偷逃稅款104.36萬元、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80.87萬元、其他少繳稅費款0.8萬元。東莞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及相關規定,依法對當事人追繳稅款、責成補扣補繳個人所得稅并處罰款,共計278.65萬元。醫美虛假產品央視315曝光了一起醫美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指向“三無”注射產品和“妝字號美容針”,這些披著化妝品外衣進行臉部注射的產品,注射到消費者面部之后,會產生很多不良后果,涉及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圣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旭日美業商貿有限公司等相關公司。醫美行業負面案例重慶10家醫美機構涉嫌違法違規
53、被立案查處315晚會前瞻報告242023年8月7日,2023年重慶市醫療美容機構“你點名 我監督”交叉執法檢查活動結果出爐,重慶米格醫療美容門診部、重慶醫美奧黛麗實業有限公司美容??漆t院等10家醫療美容機構(文后附詳細名單)涉嫌違規被立案查處。從檢查情況看但未按規定填寫病歷資料、違反醫療機構公示義務的違法行為較為突出,立案查處的10家機構中約50%的機構均存在上述問題。醫美行業負面案例美唄醫美APP被頻繁投訴、差評泛濫315晚會前瞻報告25媒體在追蹤美唄App時發現,美唄App上大量存在著各種超規經營、無資質營業、營業執照過期等的醫美機構;從投訴平臺來看,美唄醫美當前所存在的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
54、,據黑貓投訴顯示:美唄涉及虛假宣傳,以及消費者如介紹客戶,存在返現行為。消費者質疑集中在:用戶信息隱私外泄、平臺上醫美機構資質混雜、平臺上部分機構涉嫌使用非法藥械等。金融行業相關政策法規315晚會前瞻報告262023年3月1日 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管理辦法是原銀保監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度,加強和完善行為監管的重要舉措,是原銀保監會在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制定的基礎性、綱領性文件。2023年6月2日 金監總局、人行、證監會聯合發布1號公告關于金融消費者反映事項辦理工作安排的公告明確了相關工作安排,以做
55、好人民銀行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以及證監會投資者保護職責的劃轉銜接工作,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這是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自5月18日掛牌以來發布的第1份公告,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相關,凸顯了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掛牌后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保護好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2023年9月28日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銷售辦法規范了保險銷售行為,統一保險銷售行為監管要求。是金融監管總局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切實提升保險消費者獲得感的重要舉措,是完善行為監管制度體系、構建保險銷售行為監管框架的基礎環節。銷售辦法的出臺,體現了金融監管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助于提升保險行業銷售行為規范性,有效增
56、強保險消費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2023年12月 市場監管總局與金監總局簽署加強非法金融廣告信息監測處置工作框架協議就金融廣告領域的消保工作達成合作,這有助于解決市場監管與金融監管在消保方面的長期相對割裂的現狀,并將對后續的平臺金融廣告監測處置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2024年1月 金融消保局發布專欄文章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 奮力構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新格局金融消保局表示,作為統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職能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工作的各項部署,以構建金融消保新機制,建設”大消?!肮ぷ黧w系為工作重點。梳理發現,金融消保工作在2023年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貫
57、穿全年。特別是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成立之后,統籌負責消保職責,一系列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活動緊接著在全系統內展開。監管部門多次提示風險,詐騙類最為突出315晚會前瞻報告272024年開年來,河北、河南、浙江、重慶、大連、深圳等多地監管局就金融風險持續發聲,提示消費者防風險,涉及套路貸、虛擬貨幣、元宇宙等2023年9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防范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的風險提示2023年6月,工信部反詐專班微信公眾號公布一批仿冒銀行類詐騙APP,包括浦發銀行、匯豐銀行等2023年金融行業負面盤點315晚會前瞻報告282023年,未涉及金融行業。從近5年看,金融涉及:“714
58、高炮”平臺 要錢更要命(2019年)360搜索、UC瀏覽器投虛假醫藥廣告(2021年,上市公司)央視315曝光2023年金融行業風險信用卡遭機構私自扣費、保險理賠難、消費借貸虛假宣傳、理財產品“不翼而飛”、買了保險卻理賠無門、消費借貸被虛假宣傳“忽悠”等金融消費問題受關注2023年消費投訴分類金融行業中,網貸、POS機、第三方支付等子行業投訴較多。消費投訴問題涉及暴力催收、亂收費、利息問題和服務態度差等內容。金融行業負面案例光大銀行信用卡被離奇盜刷1.7萬315晚會前瞻報告292023年8月,消費者張女士向中國消費者報“315消費者之聲”投訴稱,自己的光大銀行信用卡在河北燕郊的家里卻在一百多公
59、里外的永清縣消費了17000余元,“刷卡”餐廳卻無收款記錄,該離奇事件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7月25日,張女士發現光大銀行信用卡被盜刷。當日,張女士與光大銀行聯系,客服人員表示,這筆消費為刷卡消費,無法證明不是本人消費。并勸她先自行把錢還上,避免影響征信。交涉無果后,張女士隨即報了警,并向中國消費者報“3.15消費者之聲”以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進行投訴。7月26日,張女士致電了開卡行光大銀行廊坊支行。該行負責人王某表示,該筆交易是憑卡憑密消費的,視為本人行為,不能拒絕還款。7月27日,上述支行負責人王某再次致電張女士,表示已和總行溝通,對張女士這筆異常消費申請了3個月的臨時標注和爭議期限,銀
60、行會盡快調查相關情況。7月28日,光大銀行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報警回執或是相應證明,可以暫時先不還款;如果出現了征信問題,可以憑該證明申請修改?!?月1日,光大銀行總行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張女士信用卡的異常消費已在調查中,目前銀行正等待中國銀聯反饋具體的商戶信息。調查進展無法由銀行單方面決定,需銀聯和公安機構的協助?!按舜问录欠衲芏ㄐ詾楸槐I刷,也需等待最終的調查結果?!毙庞每ūI刷損失問題一直是整個信用卡行業面臨的共同“痛點”。一方面持卡人的利益頻頻受到不法侵害,另一方面銀行對于盜刷認定的程序也較為繁瑣,因此因盜刷交易等行為引發的銀行卡糾紛也在持續增多。金融行業負面案例重疾
61、險理賠陷“羅生門”315晚會前瞻報告302023年3月22日,澎湃新聞發布報道重疾險理賠陷“羅生門”:線上健康告知與保單不同?保險公司否認,報道指出,消費者李女士在購買國華人壽重疾險后,因丈夫患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申請理賠卻遭拒,由此發現國華人壽保單的線上健康告知和保險合同里關于腦血管疾病的要求不一致。雙方各執一詞。李女士認為,丈夫患頸椎骨質增生引起的腦動脈供血不足不屬于腦血管疾病,提供的支付寶訂單的“健康告知”截圖也與保險公司方的合同要求存在明顯差異,涉嫌欺騙消費者。國華人壽回應道,出現“健康告知”內容有所出入的現象,其系產品在第三方平臺的信息迭代原因。并且拒絕賠付的主要原因是客戶違反健康告知,
62、隱瞞實際情況。國華人壽已與李女士解除保險合同,退還保險費三萬余元?!袄碣r難”問題是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點領域。近年來,保險理賠糾紛案件高發,除了社會公眾對保險合同的理解差異之外,保險公司的理賠標準與司法裁判標準不一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從保險行業來看,經過多年大力整治,理賠難問題已經大幅度改善。但不可否認,保險行業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營銷端夸大宣傳、難以有效履行說明義務等難題始終存在;二是理賠案件數量快速增長,理賠人員配備相對不足,可能導致理賠案件周期長;三是部分公司壓賠案、調節賠付率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些方面都容易引發訴訟糾紛案件。3315全媒體輿情報告應對預案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宣布,確
63、定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激發消費活力Part2024年315輿情熱點預測315晚會前瞻報告32年度熱點關注延續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盤點了年度熱門輿情話題,電商平臺預售模式、會員侵權問題、旅游出行亂象、食品安全話題等成為年度輿情熱點,極有可能受到專題跟蹤。從各大官方消保平臺數據可見,互聯網、直播電商、文旅、餐飲、服務業和食品行業投訴量居高,是今年315輿情防控重點領域。直播亂象熱度攀高信息安全現新議題特定群體維權受重視近兩年直播電商消費受到央視315及中國消費者協會屢次點名。2023年,主播不當言論、虛假宣傳,低俗式帶貨,直播間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64、貨不對板、以次充好等問題頻引輿論熱議。直播已成為全行業品牌營銷推廣的首選渠道之一,在相關報道跟進中,品牌極易受到誤傷。在互聯網消費中,個人信息安全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2023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及各地網信辦多次開展專項整治與消費監督,品牌通過掃碼營銷、強制關注公眾號等形式收集個人信息,成為監管重要議題。此外在人工智能熱度下,背后涉及的虛假信息泛濫、消費欺詐風險等也正在受到更多關注。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與老年群體相關的消費服務產業飛速發展,老年人相關知識缺乏、維權意識薄弱而產生的消費糾紛也日益增多。2023年,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老年人發出保健品消費提示,康養產業、銀發文旅產業受到更多重視。作為民生
65、重要議題,弱勢群體的消費權益保障將面臨從嚴監管趨勢。315晚會前瞻報告332024年315風險防控提示須特別重視行業性負面議題的影響力,如果某行業出現相關問題被曝光,同行業的品牌以及上下游產業均很可能會受到連帶影響,品牌應做好全面預案準備。謹防行業議題連帶影響在315前后,如果品牌出現負面投訴曝光,很容易疊加315熱度而引起輿論發酵。在輿情敏感期,品牌應盡可能完善客訴處置流程,追求短平快解決,避免因處置不當而上升公域討論。完善短平快客訴處置流程12315、黑貓投訴、消費保等消保平臺客訴是媒體的重要選題來源,涉及品牌需盡快跟進完結相關投訴,謹防媒體從中挖掘話題、放大報道。消保平臺投訴需盡快完結除央視等全國性媒體的專題跟蹤之外,地方性民生媒體也是消費者維權輿情主陣地。建議品牌以市場屬地原則布局當地民生媒體關系,提前防范315話題的跟進??椕苊裆襟w關系網絡THANK YOUGlobal Media Monitoring&AnalystsCopyright 202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