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中心: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評估報告(2023年)(3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中心: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評估報告(2023年)(33頁).pdf(3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評 估 報 告(2023 年)廣 西 壯 族 自 治 區 信 息 中 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研究院2023年11月目錄前言1一、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和測算方法2(一)指標體系構建基本原則2(二)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2(三)評估方法說明 5二、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情況評估分析6(一)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呈梯次發展格局6(二)縣域數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 10(三)縣域產業數字化初步發展12(四)縣域數字產業化發展成效初步顯現 13(五)縣域數字化治理水平較高14(六)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初步形成 15三、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項 18(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亟待解決
2、18(二)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21(三)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完善 23(四)資金投入、人才投入力度仍需加大 25四、促進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27(一)完善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因地制宜出臺措施27(二)培養數字經濟發展理念,綜合提升主體思維認知28(三)拓展資金來源,實現精準成本投入 29(四)加強數字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提供創新內生動力29(五)強化數字發展基礎設施,推動數據要素聚集 30 1 前言當前數字技術正深度融入縣域消費、生產、流通等各環節,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隨著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穩步推進城鎮化及數字中國建設等措施不斷落地
3、,縣域數字經濟在市場空間、人氣活力、產業支撐和基礎條件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縣域發展與城鄉融合,明確提出要“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通過“城鄉融合發展”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促進高質量發展。2023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數字化與縣域城鄉融合,指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并在縣域上重點提出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于 2021 年先后印發廣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等綱領性文件,提出城鄉融合惠縣等六大重點行動??梢?,縣域是發揮數實城鄉融合的重
4、要載體。在此背景下,如何順應數字化潮流,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帶動我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共享數字時代帶來的發展紅利,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本報告通過構建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充分運用政務數據、社會數據和互聯網數據,對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全面梳理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報告認為,應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人才支撐、提升數字技術創新驅動力、提升縣域數字化治理水平等方面著手,賦能我區縣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2 一、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和測算方法(一)指標體系構建基本原則(一)指標體系構建基本原則遵循科學、公開、公平、公正的評估理念,按照四大原則開展評估:
5、導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選取的指標具有代表性,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廣西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方針政策設置指標,盡可能地全面反映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同時,縣域數字經濟評價指標應推進縣域數字經濟進程,推動各方面采取措施并促進縣域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本次評估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進行評估,選取的指標能夠較為客觀、真實地反映全區及各市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水平和特點??杀刃栽瓌t??杀刃栽瓌t。我區各縣行政區劃面積和人口數量存在差異,為使評估口徑盡可能一致,將部分總量指標修改為人均或地均指標??茖W性原則??茖W性原則。指標選擇上,注重在總體范圍內的一致性。構建指標體系的目
6、的是為區域政策制定和科學管理服務的,指標選取的計算量度和計算方法必須一致統一,各指標盡量簡單明了、微觀性強、便于收集,各指標應該要具有很強的現實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同時,本次評估指標均為可進行定量處理指標,以便于進行數學計算和分析,同時避免主觀因素影響評估結果。(二)評估指標體系構建(二)評估指標體系構建1構建思路及主要創新點構建思路及主要創新點 3 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評估指標體系,延續了 20192022 年廣西數字經濟發展評估報告的基本框架,同時,依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廣西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方針政策,借鑒中國通信企業協會發布的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評價指南,設置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評估
7、指標,盡可能全面反映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并在兩個方面進行了優化和創新:一是充分應用大數據分析手段。課題組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手段,利用互聯網數據、社會數據、高頻數據等對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企業發展情況等指標進行分析評估,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評估指標體系中非政務數據占比在 80%以上,數據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二是更加注重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結合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緊扣我區近年來發展數字經濟各項工作部署和政策文件,提升評估科學性、客觀性,對指標體系合理性和數據可獲得性進行了論證。2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體系評價縣域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應立足和突出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和實際,基于此,縣域
8、數字經濟發展評價指標的構建過程中,應用包括縣域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及能力、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化治理、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在內的 5 個一級指標。鑒于我區縣域眾多,分布廣泛,不同縣域在發展數字經濟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該評估指標體系在上述 5 個基本一級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動態加分項,用于評估縣域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特色或創新性舉措??h域數字經濟評價指標見表 1 所示:4 表 1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評估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單位一、數字基礎設施(一)城市網絡基礎能力15G 基站數座24G 基站數座二、產業數字化(二)農業數字化3農業數字化項目數個4農業數字化項目金額萬元5電子商務進
9、村試點0/16農業數字化案例個(三)工業數字化7工業數字化招投標項目個8工業數字化招投標金額萬元9智能制造企業數個10工業數字化案例個(四)服務業數字化11服務業數字化招投標項目數個12服務業數字化招投標項金額萬元13數字金融覆蓋廣度14數字金融使用深度15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16服務業數字化案例個三、數字產業化(五)數字產業化發展活力17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數量個18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入駐企業數家四、數字化治理(六)數字政務19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人均辦件量件/人20共享開放數據量條五、發展生態(七)創新能力21有軟著的 IT 企業數占比%22有專利的 IT 企業數占比%23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個(八)
10、人才能力24數字知識型人才就業比例%25軟件研發人員就業人數人 5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單位五、發展生態(九)市場活力26數字經濟企業數量家27新增數字經濟企業占新增企業比重%28數字化項目招投標數量個29數字化項目招投標金額萬元(三)評估方法說明(三)評估方法說明1縣域數字經濟內涵及數據范圍:縣域數字經濟內涵及數據范圍:縣域數字經濟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實際應用,加速現代產業要素與鄉村傳統產業的融合,助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與發展,最終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外延上看,縣域數字經濟既包括與 5G 網絡技術、數字化平臺使用發展等直接相關的數字產業,也包括數字經濟賦能下的鄉村治
11、理、產業創新、新業態活動等新經濟活動。本報告研究的縣域數字經濟以行政區劃為邊界采集數據。2評估流程評估流程數字經濟評估主要程序包括數據收集、數據審核、數據整理、綜合評分等步驟。3數據收集與審核數據收集與審核本次評估采用大數據采集數據方式獲取數據。數據采集完之后需要對數據質量進行審核,以達到評估要求。4評估周期評估周期本指標體系涉及的時期指標均以年為單位,評價 2023 年上半年實際發生數,如確無數據,可取 2022 年底數據。5指標的計算評估指標的權重設置:指標的計算評估指標的權重設置:本報告運用熵值法計算出 29 個測度指標的權重。6 指標的計算:指標的計算:本報告采用指數綜合評價法對縣域數
12、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估。通過指數綜合評價法開展綜合評估的流程為:(1)各評價指標的量綱化。將單項指標值與對比標準值(本報告取該指標總體平均數)相比,求得單項評估指數(即單項指標得分)。量綱化計算公式如下:(2)通過單項評估指數計算綜合評估指數。對單項評估指數進行加權算術平均求得綜合評估指數(即總得分)。綜合評估指數計算公式如下:其中,Y 指綜合評估指數,為去量綱化后的單項評估指數,為指數相對應的權重。綜合評估指數的值越大,說明該評價對象的整體情況越優。指數法計算的綜合評估指標完全反映各個評估指標實際數值的大小,充分體現各個評價對象之間的差距。二、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情況評估分析(一)我區縣
13、域數字經濟發展呈梯次發展格局(一)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呈梯次發展格局從廣西全區來看,全區 111 個縣(市、區)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的均值為 60.53,評分較低,其中有 34 個縣(市、區)評分超過全區平均水平,占比 30.63%。從全區各縣對比來看,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呈現梯次發展格局,不同縣(市、區)之間存在著 7 較為明顯的分層次差距??傮w上看,我區縣域數字經濟呈五個梯隊發展格局,其中第一梯隊為青秀區和西鄉塘區,分值區間為79.9180.64 分,得分遠超其他縣域,處于數字化發展的較高階段,為先進數字經濟典范縣域;江南區等 14 個縣(市、區)處于第二梯隊,分值區間為 62.0769.77
14、 分,數字化發展較為成熟,展現出較高的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和實力;靈川縣等 14 個縣(市、區)處于第三梯隊,分值區間為 61.0461.92 分,處于中等水平數字經濟發展階段;永??h等 21 個縣(市、區)處于第四梯隊,分值區間為 60.0160.90 分,屬于起步階段,需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平果市等 60 個縣域處于第五梯隊,分值均為 60 分以下,這個梯隊的縣域數字化轉型未達基準線,處于最低層次水平,需加強投入推動發展。從具體得分來看,排名第一的是青秀區,評分為 80.64 分,是全區唯一一個評分超過 80 分的縣(市、區),其次是西鄉塘區評分為 79.91 分,第三名的江南區評分為
15、69.77 分,可以看出從第三名開始,評分大幅下降,其次是良慶區和興寧區,前 5 名均為南寧下轄縣(市、區)。第 6 名是柳州市的城中區,評分為 63.88 分,第 7 名是北海市的海城區,評分為 63.55 分。南寧市下轄的各縣(市、區)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占據了絕對的領先地位,前 20 名中,有 6 名為南寧下轄縣(市、區),其中前 5 名均為南寧下轄縣(市、區),柳州市的各縣(市、區)表現次于南寧,前 20 名中有 4 名是柳州市下轄縣(市、區),其他地市下轄縣(市、區)表現較為均衡,沒有特別突出的地市。前 20 名中有 5 個縣(市、區)為 8 非城區,分別是來賓市的象州縣(62.93 分
16、)、貴港市的平南縣(62.11分)、玉林市的北流市(62.07 分)、桂林市的靈川縣(61.92 分)和百色市的田東縣(61.57 分)。象州縣排在了第 10 名,表現亮眼,主要是農業數字化和數字政務得分較為突出。從總體上看,南寧市各縣(市、區)在廣西地區的數字經濟中具有最強大的競爭力,體現了南寧作為廣西的政治、經濟中心起到了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作用,其次是柳州作為工業城市,在全區數字經濟的發展中表現也相對較好。非城區的 5 個縣(市、區)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也表現出了強勁的動力,比很多城區的評分都要高,這類型的縣(市、區)在農業數字化政策扶持、農產品數字化營銷、農業生產智能化等方面都有比較大
17、的優勢。表 2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前 20 名排名名稱所屬地市城區或非城區最終得分(總指數)1青秀區南寧市城區80.642西鄉塘區南寧市城區79.913江南區南寧市城區69.774良慶區南寧市城區68.895興寧區南寧市城區64.686城中區柳州市城區63.887海城區北海市城區63.558魚峰區柳州市城區63.439七星區桂林市城區63.1710象州縣來賓市非城區62.9311柳北區柳州市城區62.8812柳南區柳州市城區62.71 9 排名名稱所屬地市城區或非城區最終得分(總指數)13武鳴區南寧市城區62.3214平南縣貴港市非城區62.1115興賓區來賓市城區62.0916北流市玉林市非
18、城區62.0717靈川縣桂林市非城區61.9218港口區防城港市城區61.8719港北區貴港市城區61.7220田東縣百色市非城區61.57全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一級指標得分較為均衡,但是評分較低,均在 60 分左右。如圖 1 所示,數字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化治理、發展生態得分均值分別為60.00分、60.02分、60.06 分、62.52 分、60.03 分,各指標分差較小,較為均衡。圖 1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一級指標均值 10(二)縣域數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二)縣域數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截至 2023 年 6 月,廣西全區新建成 5G 基站超 2 萬座,累計建成 5G 基站超
19、 9 萬座,建成 4G 基站超 19 萬座,全部市、縣(區)及行政村已實現 5G 和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為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從評估結果來看,如圖 2 所示,廣西縣域數字基礎設施評估得分均值為 60 分,縣域數字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前 20 名基本上均為城區(表 3),41 個城區數字基礎設施的均值為 63.57 分,非城區為 57.91 分,城區比非城區高出 5.66 分,表明城區數字基礎設施要比非城區完善。排名第一的是南寧市青秀區(90.00 分),一枝獨秀,遙遙領先其他縣(市、區);其次是南寧市西鄉塘區(78.27 分);排名第三的是柳州市柳北區(70.99 分)。從總體來看,南
20、寧和柳州下轄縣(市、區)的基礎設施水平大幅領先于其他地市,前 20 名中有 6 個是南寧下轄縣(市、區),有 4 個是柳州下轄縣(市、區),兩個城市占了 50%的名額,其他地市分布無明顯亮點。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投資力度不同。南寧、柳州經濟實力較強,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了更多的資金和資源,能夠更好地支持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南寧、柳州位于廣西的經濟和交通樞紐地帶,因此受益于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11 圖 2廣西縣域數字經濟發展一級指標均值表 3縣域數字基礎設施得分前 20 名排名所屬地市名稱數字基礎設施得分1南寧市青秀區90.002南寧市西鄉塘區78.2
21、73柳州市柳北區70.994玉林市玉州區69.355柳州市柳南區69.346南寧市江南區68.897北海市海城區68.258防城港市港口區67.979柳州市魚峰區67.7210南寧市良慶區65.7811柳州市城中區65.3012來賓市興賓區65.2113北海市鐵山港區65.17 12 排名所屬地市名稱數字基礎設施得分14南寧市興寧區64.6915貴港市桂平市64.5916玉林市北流市64.5417貴港市港北區64.3418欽州市欽北區64.1819百色市右江區63.8520南寧市橫州市63.62(三)縣域產業數字化初步發展(三)縣域產業數字化初步發展全區縣域產業數字化水平評估得分均值為 60.
22、02 分。其中,農業數字化、工業數字化和服務數字化水平得分分別為 60.00 分、60.00 分和 60.06 分。其中,城區產業數字化得分為 60.72 分,非城區為 59.61 分,城區比非城區高 1.11 分。從產業數字化的下屬指標來看,城區工業數字化得分比非城區工業數字化評分高 2.66分,城區服務業數字化得分比非城區服務業數字化評分高 7.03 分,這兩個指標城區占有優勢。主要原因:關于工業數字化,城區通常擁有更好的技術支持和基礎設施,如高速互聯網、工業園區等,有利于工業企業采用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數字化管理系統。城區有更多投資于研發和創新的機會和資金,這會促進工業領域內的數字化轉型。
23、城市聚集了更多專業人才,能夠更好地應用先進技術,提升工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關于服務業數字化,城市居民對服務業的數字化需求更高,比如在線購物、金融服務、醫療保健等。因此,服務業數字化在城區更為普遍和深入,以滿足快節奏 13 生活的需求。而農業數字化則是非城區比城區高出了 6.87 分,說明非城區的農業數字化比城區占有較大優勢。主要原因有:一是非城區專注于農業。由于非城區主要以農業為主導產業,其農業領域的數字化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投入。二是土地資源優勢。非城區擁有更廣闊的農業土地資源,有利于農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三是非城區可能獲得更多針對農業數字化的政策支持和資源投入,以促進農業數字化技術的發
24、展。(四)縣域數字產業化發展成效初步顯現(四)縣域數字產業化發展成效初步顯現數字產業化水平得分為 60.06 分,處于基準線以上,表現中規中矩,其中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數量和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入駐企業數得分分別為 60.01 分和 60.08 分,均在基準線以上。從城區和非城區來看,城區得分為 61.28 分,非城區得分為 59.34 分,城區比非城區高出 1.94 分。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廣西各縣(市、區)積極投資數字化基礎設施,包括高速互聯網、數據中心、云計算以及創新基礎設施,如研發中心、科技園區和孵化器,為數字產業提供創新生態系統,這些設施為數字產業發展提供了必要基礎;另
25、一方面,2018 年以來廣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利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政策吸引大量的數字經濟企業入駐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帶動了區域數字產業的發展。從各縣(市、區)來看,數字產業化水平最高的是南寧市西鄉塘區 90 分,其共有數字經濟產業園區 20 個,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入駐企業達 3294 個,遙遙領先于其他縣(市、區)。主要原因有:一是南寧市政府大力支持。南寧市政府規劃把 14 很多數字經濟產業園劃歸西鄉塘區,引數字經濟企業入駐該地區。二是產業聚集效應。政策原因,西鄉塘區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數量眾多,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系統,進一步吸引了更多企業。三是良好的創
26、新生態環境。南寧市西鄉塘區有更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是廣西著名高校聚集地,有助于企業進行研發和創新。(五)縣域數字化治理水平較高(五)縣域數字化治理水平較高全區縣域數字化治理水平得分均值為 62.52 分,是五個一級指標中得分最高的指標,從全區來看,共有 67 個縣(市、區)得分超過 60 分,13 個縣(市、區)得分超過 70 分,說明全區縣域數字化治理水平較高。如表 4 所示,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南寧市江南區 81.61 分、南寧市西鄉塘區 81.48 分、來賓市象州縣 78.36 分,象州縣表現亮眼,其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人均辦件量達到 9132.03件,遠高于全區人均 4917.51 件的水平。
27、全區數字化治理水平均較高,其原因主要是全區都非常重視數字化治理,并不斷出臺各類政策推動數字化治理發展。2018 年,印發實施廣西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82025 年)廣西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明確了廣西數字化發展的基本方向。2021 年,廣西發布數字廣西發展“十四五”規劃,這些政策和計劃構成了廣西數字化治理的頂層設計和明確的行動路線,完善了數字化治理體系,推動了廣西數字治理的發展。15 表 4縣域數字化治理得分前 20 名排名所屬地市名稱數字化治理得分1南寧市江南區81.612南寧市西鄉塘區81.483來賓市象州縣78.364南寧市青秀區76.875來賓市武宣
28、縣75.216桂林市資源縣74.437桂林市興安縣73.148來賓市合山市72.379來賓市忻城縣71.1810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70.3711南寧市興寧區70.2412桂林市平樂縣70.2313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70.0514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69.8615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69.7716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69.4117桂林市靈川縣69.3218貴港市平南縣68.4519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68.4020百色市田東縣68.27(六)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初步形成(六)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初步形成從總體來看,廣西縣域數字發展生態得分均值為 60.03 分,下屬指標創新能力、人才能力、
29、市場活力三個指標分別為 60.01 分、16 60.09 分、60.61 分,均超過 60 分,表明廣西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構建了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自 2018 年以來,廣西在數字經濟領域采取了積極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鼓勵創新、投資數字技術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提高創新能力和市場活力;同時支持數字經濟相關的教育和人才培養,吸引和培養了高素質的人才,提高了數字人才能力。另一方面,不斷推動縣域之間的合作與創新,構建合作和創新生態系統,促進了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創新合作,這種合作有助于縣域數字經濟的發展。從各縣(市、區)來看,如表 5 所示,南寧市青秀區發展
30、生態得分為 85.77 分,以絕對的優勢排名第一,其中創新能力 75.89 分,人才能力和市場活力均為 90 分;其次為西鄉塘區、良慶區得分分別為 79.89 分、78.56 分,位列第二和第三名。發展生態評分排名前二十的縣(市、區)南寧占 11 個,占比達到 55%,表明南寧的數字創新、數字人才和數字市場活力優勢明顯,其次是柳州占了 3 個,其他地市較少,表明地市間的差距明顯。表 5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前 20 名排名名稱所屬地市城區或非城區發展生態得分創新能力得分人才能力得分市場活力得分1青秀區南寧市城區85.7775.8990.0090.002西鄉塘區 南寧市城區79.8978.6287
31、.9274.803良慶區南寧市城區78.5675.3079.4080.384江南區南寧市城區69.6168.3869.3870.705興寧區南寧市城區65.8061.4164.5969.99 17 排名名稱所屬地市城區或非城區發展生態得分創新能力得分人才能力得分市場活力得分6魚峰區柳州市城區64.9174.5362.0259.887七星區桂林市城區64.2067.3961.7863.638武鳴區南寧市城區63.9464.4959.4666.899馬山縣南寧市 非城區63.6164.2159.1766.4910欽南區欽州市城區63.4168.9959.9161.8611邕寧區南寧市城區63.08
32、60.3559.7667.6212那坡縣百色市 非城區62.3472.0858.9657.5713上林縣南寧市 非城區62.1159.4458.9666.4814柳南區柳州市城區62.0564.1061.9560.5815玉州區玉林市城區61.9761.0260.6563.6716賓陽縣南寧市 非城區61.9657.0959.1767.7017龍圩區梧州市城區61.8769.8359.1757.9318城中區柳州市城區61.7664.0360.8060.7719海城區北海市城區61.2561.5559.1062.6520隆安縣南寧市 非城區61.2556.3359.1766.51從城區和非城區
33、的區別看,數字生態得分前 20 名的非城區縣(市、區)有 5 個;發展生態得分均值方面,表 6 所示,城區為62.20 分,非城區為 58.77 分,城區比非城區高 3.43 分;從發展生態下屬指標來看,城區的創新能力得分、人才能力得分、市場活力得分比非城區的分別高 4.41、2.88、3.12 分,差距明顯。城區相對非城區在數字生態和發展生態方面的優勢源自于更高的資源投入、高校人才集聚和數字產業集聚等,因此城區的數字生態要好于非城區。18 表 6城區和非城區發展生態及下屬二級指標得分對比指標發展生態得分創新能力得分人才能力得分市場活力得分城區62.2062.7961.9161.98非城區58
34、.7758.3859.0358.86分差(城區非城區)3.434.412.883.12三、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項(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亟待解決(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亟待解決廣西各個縣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廣西 111 個縣(市、區)中綜合得分最高的南寧市青秀區與得分最低的梧州市蒼梧縣存在 23.9 分的差距,榜單首位末位地區發展水平差距明顯。從總體上看,廣西 111 個縣(市、區)中,城區之間發展存在明顯差距,城區數字經濟發展評估得分最高分與最低分存在 23.5 分的差距,最高分為南寧市青秀區,得分為 80.64 分;城區中最低分為玉林市福綿區,得分為 5
35、7.08 分。非城區之間數字經濟發展評估得分差距不大,但得分都僅在 60 分左右,整體發展水平偏低。從空間布局發展差異來看,“南寧來賓柳州桂林”軸線上的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程度普遍較高,包攬廣西綜合得分的前 15 位,與之相對的桂東桂南等地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得分一般在 62 分以下。19 圖 3廣西數字經濟發展地圖與數字經濟標簽從部分設區市內部發展差異來看,南寧市南北縣域發展差距懸殊化,南寧市南北縣域發展差距懸殊化,西鄉塘區、青秀區等地憑借較高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更優越的發展生態環境,其縣域數字化發展指數普遍在70分以上,而馬山縣、上林縣、橫州市等遠離市區的縣域得分一般在 60 分
36、以下(圖 4);桂林市及北部灣地區縣域“單極虹吸”現象明顯,桂林市及北部灣地區縣域“單極虹吸”現象明顯,北海市海城區(圖 5)、防城港市港口區、欽州市欽南區以及桂林市七星區(圖 6)等縣(市、區)作為當地的中心城區,集聚了當地大部分數字經濟園區與數字經濟企業,對本市其他縣(市、區)的“虹吸效應”愈發顯著,與遠離城區的縣(市、區)形成巨大發展差距,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較為嚴重。從數字經濟產業分布情況來看,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分布不平衡,超半數縣域缺乏數字經濟“增長極”。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分布不平衡,超半數縣域缺乏數字經濟“增長極”。產業園區作為促進區域 20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而目前我區數字經濟
37、產業園區主要分布在城區,非城區縣(市、區)一般以傳統農業為主,發展工業的經驗稍顯不足,對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的系統發展少之又少。我區數字經濟產業園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寧市良慶區、西鄉塘區等城市核心區域,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數量為 0 的廣西縣(市、區)共計 62 個,占全部縣(市、區)數量的 55.86%,這些縣(市、區)主要是遠離城區的偏遠縣域,數字產業園區仍未能成為我區縣域發展數字經濟的增長極1。圖 4南寧市各縣(市、區)綜合得分情況1數據來源:前瞻產業園區庫 21 圖 5北海市各縣(市、區)綜合得分情況圖 6桂林市各縣(市、區)綜合得分情況(二)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縣域頂層設計有待完善。
38、(二)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縣域頂層設計有待完善。廣西縣域制定的數字經濟發展 22 規劃常常是經驗式、換皮式,未能擺脫發展傳統產業形成的路徑依賴,缺乏對本地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和社會治理的系統深入研究,同時存在政策科學性、指導性、前瞻性不強等問題。二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基礎薄弱。二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基礎薄弱。廣西數字經濟企業數量排名前三的縣(市、區),即南寧市青秀區、良慶區以及西鄉塘區,這些縣(市、區)數字經濟企業數量共計 3648 家,占總數的 37.23%,而我區超過66%的縣(市、區),其入駐的數字經濟企業數不足 50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更少,數字經濟企業分布的不均衡,致使三分之
39、二的縣域仍面臨數字經濟產業基礎薄弱的問題。再有,縣域數字經濟企業長期處于產業鏈低端環節,且主要是低質量、粗放的發展模式,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小、散、弱”問題突出,難以成為當地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三是縣域企業對數字化的意識不高,三是縣域企業對數字化的意識不高,廣西縣域企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中小企業往往受企業家意識、資金、人才等多種因素影響,對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數字化水平較低。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的企業也只將信息化覆蓋到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業務,生產制造等環節數字化程度亟待提升。四是數字技術紅利轉化效能偏低。四是數字技術紅利轉化效能偏低。根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
40、2022 年)顯示,廣西雖然開展了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示范工作,并在鄉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鄉村治理數字化發展等取得一定成效,但整體上廣西數字鄉村發展水平仍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下,并在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方面仍處于追趕位置。布局數字農業的廣西科技企業出于成本和失敗風險等考量,多數企業以改造現有技術或 23 產品為主,直接切入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的個別環節,導致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發展的集成度不高、契合度不足。(三)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完善一是廣西城鄉間仍存在一定的“數字鴻溝”。(三)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完善一是廣西城鄉間仍存在一定的“數字鴻溝”。一方面,城鄉間數字基礎設施的差異較大。道路
41、交通、冷鏈物流等配套基礎設施雖是數字經濟賦能鄉村發展的重要支撐,但因現有網絡存在帶寬不足、傳輸速度慢和資費較高等共性問題,難以滿足縣域日益提高的數字化發展需求,配套設施建設滯后與鄉村數字經濟超前布局之間的矛盾日益顯著。從數字基礎設施得分情況來看,41 個城區數字經濟評估得分相對均衡,但南寧市主要的縣(市、區)領先其他設區市的主要縣(市、區)存在 1929.5 分的差距,而柳州市、桂林市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好地區,與其他設區市差距同樣明顯,不同縣域之間數字化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仍存在相當程度差距(表 7);另一方面,城鄉居民數字化素養差距明顯,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
42、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 顯示,城鄉居民數字素養差距達 37.5%,農民數字素養得分顯著低于企業職工、個體從業者、企業管理者、非盈利機構在職人員等其他職業類型群體。表 7廣西各設區市主要縣(市、區)數字基礎設施得分情況所在地市區縣名稱數字基礎設施指標得分與最高分差距南寧市青秀區90.00-柳州市柳北區70.9919.01玉林市玉州區69.3520.65 24 所在地市區縣名稱數字基礎設施指標得分與最高分差距北海市海城區68.2521.75防城港市港口區67.9722.03來賓市興賓區65.2124.79貴港市港北區64.3425.66百色市右江區63.8526.15欽州市欽南區63.5226.
43、48賀州市八步區62.8627.14桂林市七星區62.0028.00河池市金城江區60.5129.49梧州市萬秀區60.4829.52崇左市江州區60.4729.53二是數字技術仍未深度融入廣西鄉村生活中。二是數字技術仍未深度融入廣西鄉村生活中。雖然在公共安全視頻圖像應用系統行政村覆蓋率、村級綜合服務站點行政村覆蓋率指標中,廣西目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在“三務”2網上公開行政村覆蓋率方面,廣西仍落后重慶、四川、甘肅、寧夏等西部省市,在村級在線議事行政村覆蓋率方面落后于重慶、四川、寧夏等西部省市,在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率落后于重慶、甘肅、寧夏等省市。此外,我區在鄉村農業生產信息化率、農產品電子商務
44、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率等指標仍達不到國家平均水平。盡管數字化設備在廣西部分縣域已具備相當普及程度,但數字化設備的工具價值亟待開發,賦能農村經濟增長、實現農村居民增收的數字紅利有待釋放。2即黨務、村務、財務 25(四)資金投入、人才投入力度仍需加大一是數字化項目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四)資金投入、人才投入力度仍需加大一是數字化項目資金投入力度不足。首先,廣西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財政資金緊張,數字化建設項目資金主要流向首府南寧及部分設區市的核心城區,而鄉村地區數字化項目投入普遍較少。受經濟周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加上近幾年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縣域基層政府財力緊張問題更為突出。從數字化項目合
45、同額指標得分來看,排在廣西前列的縣(市、區)主要是南寧市青秀區、良慶區,北海市海城區、桂林市七星區、玉林市玉州區等地市核心城區,而相對偏遠的非城區縣域地區分配到的項目投資金額較為平均,但數額普遍不高(表 8);其次,鄉村農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缺乏社會資本吸引力,截至 2023 年 9 月,廣西數字農業投融資數量累計 4 個,投融資金額累計 2.3 億元,數量僅占全國數字農業相關投融資事件數的 0.39%,投融資數量排在西部地區省市的第七位,投融資金額規模排在西部地區省市第九位(圖 7)。表 8數字化項目招投標金額指標榜單前 10 名排名所屬地市名稱指標得分1南寧市青秀區90.002南寧市良慶區7
46、8.023南寧市西鄉塘區67.264北海市海城區66.085南寧市江南區64.616桂林市七星區63.987南寧市興寧區63.358玉林市玉州區63.249貴港市港北區61.9610賀州市八步區61.53 26 圖 7西部地區省市數字農業相關投融資情況3二是鄉鎮地區數字化人才稀缺,人才培養模式亟待創新。二是鄉鎮地區數字化人才稀缺,人才培養模式亟待創新。廣西數字化人才指標均值為 60.09 分,總水平不高,其中城區數字化人才排名靠前,非城區數字化人才緊缺現象明顯,同時,廣西城區與非城區的數字化人才斷層明顯,排名前 20 名中城區占據 19位,非城區僅有北流市上榜(表 9)。一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是
47、農村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人才梯隊建設進展緩慢,導致當地勞動力在經營管理、科研創新、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培養難度也逐漸加大。廣西農村人均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當地薪酬水平對中高端數字人才缺乏吸引力。隨著城市化進程,鄉村務工人員、鄉鎮企業職工普遍老齡化現象突出,同時理念和知識陳舊,無法適應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與開拓新業態發展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廣西培養鄉鎮地區數字化應用人才方式比較單一,廣西在基層鄉村培養數字技術應用人才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科研院校3數據來源:IT 桔子,時間截至 2023 年 9 月,選取范圍包括:農業電商、智慧農業、農業大數據、農業信息化、區塊鏈農業、農業自動化、農業智能機
48、器人、新型農業耕種系統、新型農業管理系統、農業物聯網、農業互聯網、農業數字化、農業數據采集等關鍵字 27 或者電商企業組織學員到農戶果園、扶貧車間等實地培訓,培育和挖掘本地本土網紅或主播團隊,鄉鎮基層地區數字人才培養模式亟待創新。表 9人才能力指標榜單前 20 名人才能力指標排名名稱指標得分人才能力指標排名名稱指標得分1青秀區90.0011長洲區60.132西鄉塘區87.9212欽南區59.913良慶區79.4013右江區59.914江南區69.3814北流市59.895興寧區64.5915邕寧區59.766魚峰區62.0216港口區59.757柳南區61.9517萬秀區59.638七星區61
49、.7818港北區59.549城中區60.8019柳北區59.5410玉州區60.6520秀峰區59.47四、促進我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一)完善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因地制宜出臺措施(一)完善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因地制宜出臺措施在縣域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完善有關政策體系。首先,以“強縣擴權”為抓手,破除政策同質化。及時出臺與宏觀政策規劃相配套的數字化發展建設標準,激勵各縣域針對本地情況,結合上級政策規劃所提出的發展內容、要求與目的,因地制宜出臺數字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其次,在政策制定時,督促有關部門,對縣域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關鍵 28 概念、模式、規則等達
50、成統一,提升相關政策體系化程度,消解碎片化問題。再次,圍繞數字化應用場景展開專題調研,挖掘和孵化縣域各部門、各行業應用場景,進而反饋于相關政策,提升數字化轉型政策可落地性,為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提供土壤。如,湖北省仙桃有關部門組成專班進行村鎮摸底調研,根據鄉村發展情況和實際需求,為各村鎮量身定制了“村村享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實現了當地數字化轉型的均衡發展。(二)培養數字經濟發展理念,綜合提升主體思維認知(二)培養數字經濟發展理念,綜合提升主體思維認知在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應用階段,需要重塑轉型主體的思維模式,創新發展理念。一是轉變縣域決策層認知。成立由市縣級領導班子牽頭的數字化建設驅動
51、專班,針對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有關事項開展系統培訓,制定行動試點方案、明確項目任務,通過試點掌握相關優勢經驗,得出現實可行的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模式和路徑。二是以數字化技術應用轉變縣域公眾傳統觀念。積極通過數字技術在縣域場景中的應用,發揮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在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工作效能和產能等的作用,提升縣域居民獲得感和參與感,激發其參與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山梃b湖北省潛江市“農家書屋數字化全覆蓋”建設經驗,以農家書屋推進會為契機,積極發動村民享受數字閱讀等公共數字化服務,培育數字化理念。三是重點面向關鍵群體,消除數字鴻溝。針對縣域中老齡人口等群體,應當結合群體特征,動員多方力量協同,積極開展
52、數字化素養教育,增強老齡人口對數字技術的認知、認同與使用,有目標、有步驟地跨越數字鴻溝。29(三)拓展資金來源,實現精準成本投入(三)拓展資金來源,實現精準成本投入針對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所需的大量資金成本,應當從積極拓展資金來源和實現資金的精準投入兩方面進行優化。一是縮短投資回報周期,吸引社會資本??稍诳h域設立數字化轉型專項基金,依托現有“一縣一品”政策,整合現有特色產業與優勢資源,選取電子商務、智慧文旅等輕資產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試點,重點孵化一批投資回報周期較短的優質數字化轉型項目,吸引社會資本。二是融入區域數字化轉型協同建設,實現精準投入。鼓勵縣域積極參與加入區域創新平臺、區域產業集群數字
53、化平臺等協同建設體制,通過引導數字化要素有序流動,在明確自身產業鏈方位基礎上,實現資金精準投入??梢越梃b的案例如梧州蒼梧縣,梧州蒼梧縣政府以發展農村電商為突破口,推進電商進村促農產品“出山”,強化組織引領,成立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領導小組,構建由縣委部門牽頭,發改局、商務投促局、郵政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思路,鼓勵創業主體建立黨組織,推動電子商務領域黨的組織全覆蓋。構建“1+1”結對幫帶制,即 1 名黨員電商能手與 1家企業結成幫扶對子,尤其重點圍繞產品提升、店鋪經營、宣傳促銷等面向企業開展指導,加快以電商產業為代表的數字化產業發展。(四)加強
54、數字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提供創新內生動力(四)加強數字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提供創新內生動力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發展縣域數字經濟,需要廣泛引進數字化人才,加強人才培養,加快人才流動與交流。一是出 30 臺數字化轉型專業人才引進計劃,提升縣域對于數字化人才吸引力??h域應當明確相關人才待遇標準,吸引外來數字化人才入桂,為數字化專業對口人才提供政策保障,提升人才吸引力。二是加快建立相關專業人才培育機制,鼓勵培育高質量數字化專業人才。充分發揮教育科研機構的服務協調作用,加強校地企合作,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數字化技能人才的培養。也可以通過從外地引進和本土吸納的方式,設立縣級人才工作室,在關鍵領域
55、聚集高層次專家人才,將人才資源下沉基層一線,培育本土人才,為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增添活力。三是借鑒浙江省“西昌模式”,確定部分具有創新潛力的產業園區作為數字經濟發展重點推進區,選派部分數字經濟企業高管前往經濟部門掛職鍛煉,完善本地數字化人才培育機制的同時,也能加快本地數字化產業的資源整合。同時,錨定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地區人才集聚高地,對接融入江浙皖閩產業鏈,發揮東莞、杭州等駐外人才工作站的橋梁紐帶作用,全面吸引數字技術人才進數字經濟產業園就業,構建全區數字經濟人才集聚區、電商示范基地等平臺,架起數字人才的“成長階梯”。(五)強化數字發展基礎設施,推動數據要素聚集(五)強化數字
56、發展基礎設施,推動數據要素聚集一是夯實數字基礎底座。加快推進我區縣域數字設施基礎建設,這是發展數字經濟的“硬件土地”,實現縣域數據資源市場的集中建設;加快補齊鄉村網絡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推動縣域基礎設施優化升級、穩步推進涉農數據資源共享共用。夯實基礎,奠定數字經濟基石;加快 5G 基站建設,大力推進高速光纖網絡建設,31 實現骨干網、城域網與接入網同步擴容;積極推廣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開展工業互聯網建設調研,推動重點企業開展深度診斷工作;開展應用數字化軟件服務包應用工作,召開推廣培訓會;制定工業互聯網重點工作推進實施清單。二是加快數據要素聚集。一方面要推動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和要素在物理空間的聚集。知識創新是數字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縣域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和要素在物理空間聚集非常重要,形成新的動能;另一方面要推動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和要素在數字空間的聚集。發展虛擬數字經濟產業園、打造數字經濟虛擬“飛地”,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利用數字技術紅利,實現數據要素充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