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貨運行動(ZEFI):2024年GLEC+框架3.0+中國默認排放系數+v1.0(1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零排放貨運行動(ZEFI):2024年GLEC+框架3.0+中國默認排放系數+v1.0(10頁).pdf(1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中國交通運輸相關能源排放因子和溫室氣體 排放強度值簡述 2024 年 06 月 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1 目錄 摘要.2 1.簡介.3 件編制的.3 基礎和范圍(依據 GLEC 框架 3.0 的定義).3 數據格式.4 2.計算方法.4 3.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4 主要數據來源.4 差距分析.5 4.燃油效率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值.6 主要數據來源.6 差距分析.7 5.未來更新計劃.7 參考文獻.8 表格 表 1:本
2、文件(中國的默認數據)與 GLEC 3.0 框架基礎的對比.3 表 2: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4 表 3:燃油效率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默認值.6 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2 摘要 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下稱“本文件”)遵循 ISO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版本的基本要求,提供了第一版中國交通運輸從“油井到車輪”(WTW)的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和基于運輸活動水平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默認值。文件對排放因子和排放強度默認值的計算方法、數據來源、數據結果以及與 GLEC 3.0 要求的差距進行了簡要說明。此文件由
3、智慧貨運中心中國辦公室(Smart Freight Centre China)組織開發。本文件提供的默認數據表可被視為 GLEC 框架 3.0 第 3 部分(數據)模塊 1(排放因子)和模塊 2(燃油效率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默認值)的補充材料。正如 GLEC 框架 3.0 所述,作為企業邁向包容性、高質量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第一步,GLEC 默認數據是我們提供可靠估算的最佳嘗試,當新的可參考的數據出現時,本文件將保持繼續更新。我們采取了保守的態度引用默認值。我們盡量采用接近真實的機動車能耗數據,官方公布的能源低位發熱量、燃燒效率、電量消耗的綜合能耗碳排放數據,以及 IPCC 公布的碳含量默認值等,
4、以符合ISO14083 謹慎適中的原則。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3 1.簡介 文件編制目的 本文件旨在提供中國交通運輸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默認值的現狀。ISO 140831 和 GLEC 框架 3.02 中已有歐洲和北美的默認值,這些值是從 Ecoinvent、GREET、HBEFA、SmartWay 等模型和項目數據更新而來的。由于中國物流相關排放量占世界物流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使用當地默認值并遵循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的要求,是企業在中國進行物流溫室氣體核算和報告的趨勢。本文件基于 GLEC 框架
5、 3.0 原則,為企業提供一套盡可能準確的本地數據。本文件符合以下原則:n 計算和數據收集方法遵循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n 本文件作為 GLEC 框架 3.0 的附件,其中提供的所有默認值都應用作原始數據不可得時的最后手段,或作為未來基于原始數據進行計算的起點。這是作為企業邁向包容性、高質量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第一步?;A和范圍(依據 GLEC 框架 3.0 的定義)默認數據開發遵循 GLEC 框架 3.0 中定義的四個“基礎”(或“原則”),下表對比了中國默認數據對GLEC 3.0 原則的應用情況。GLEC 框架 3.0 的基礎 本文件覆蓋 1 涵蓋運輸鏈中的所有模
6、式 道路運輸。國際海運和國際航空應使用 GLEC 3.0 中的默認數據。2 包含所有 IPCC 溫室氣體和氣候污染物 CO2、CH4 和 N2O(根據 IPCC AR6 GWP100 轉換為 CO2e)3 涵蓋所有能源的全生命周期(WTW)排放 覆蓋TTW(下游,運營階段的排放)以及WTT(上游,能源供應階段的排放)。但WTT排放的計算參考了歐洲轉換系數1,將TTW擴算到 WTW。4 與關鍵的國際標準保持一致 GLEC 框架 3.0,ISO14083,GHGP,2006 IPCC 指南,IPCC AR6,WB/T 1135-2023,國家發改委文件(如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3、陸上交
7、通運輸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4)。表 1:本文件(中國的默認數據)與 GLEC 3.0 框架基礎的對比 1 請注意,這里的歐洲轉換系數并不是“真正歐洲本土數據”,而是來自歐洲以外的廣泛數據收集,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化石燃料的生產、提煉和運輸都發生在歐洲以外。將歐洲 WTT 納入其中的原因更多地與包括甲烷泄漏在內和與 IPCC AR6 調整保持一致相關。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4 數據格式 默認數據的格式與 GLEC 3.0 框架第 3 節模塊 1 和模塊 2 的表格相同。2.計算方法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包括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能效
8、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能源排放因子分為能源供應階段(WTT)排放因子和運行階段(TTW)排放因子,全生命周期(WTW)排放因子為二者之和。對于柴油、液化石油氣和汽油,燃料排放因子的計算主要考慮了燃料燃燒產生的 CO2、CH4 和N2O 的排放。對應能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因子主要根據相關官方和 IPCC 默認值進行計算得到。車輛運輸過程(TTW)的 CO2 排放計算,主要根據不同分類車型的實際燃油效率(以 L/100km 計),疊加單車核定載荷、裝載率和空駛率等參數,折算成活動水平的燃油效率(以 L/tkm 計),再根據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折算成車輛運輸行駛階段的二氧化碳排放。CH4 和 N2O
9、的排放根據 IPCC 的默認排放因子進行計算,并根據 IPCC AR5 中的 GWP100 轉換為 CO2e。對于電力,排放因子采用官方文件公布的數據(以 CO2/kwh 計)。再疊加車輛運行電耗,單車核定載荷、裝載率和空駛率等參數,折算成活動水平的排放強度(以 CO2/tkm 計)。車輛能源供給過程(WTT)排放的計算參考了歐洲轉換系數,將 TTW 擴算到 WTW。3.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 表 2: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 主要數據來源 構成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計算的參數來源于各種官方和行業研究機構共同認可的數據源,包括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5、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3、陸上交
10、通運輸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4、2006 年 IPCC 指南(2019 年升級版)6、GB/T 2589-2020(2021)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5 綜合能耗計算通則7,關于做好 20232025 年發電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環辦氣候函202343 號)8,and IPCC AR69,WB/T 1135-2023(2023.7)10 物流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等。差距分析 1 WTT排放系數:目前中國官方公布的相關標準和指南中,一般只包括燃料燃燒過程中(TTW)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們根據 IPCC 的
11、相關默認值,計算了機動車在運行過程中的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同時,在本文件中,我們使用 GLEC 框架 3.0 中的歐洲轉換系數來把中國的 TTW 排放擴算到 WTW。GLEC 框架 3.0 中歐洲的 TTW:WTW 比率為(即燃油相關的下游排放在全生命周期排放中的占比):柴油 76.7%、汽油 75.8%、液化天然氣 70.1%和液化石油氣 74.3%。我們目前沒有得到中國的包含能源生產基礎設施和其他上游非燃料相關排放(例如,資源開采、材料制造)11的排放因子數據。上述排放是需要包含在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框架范圍內的。這是本文件在
12、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因子部分,與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要求有差距的部分。2 中國電網排放系數:本文件采用的中國電網排放因子來源于中國官方公布的相關文件9,其只計算了二氧化碳排放,并未包含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要求的其他溫室氣體。3 能源載體僅包括柴油、天然氣和電力:目前,與中國道路貨運交通相關的汽車的能源載體主要包括以下六種:柴油,液化天然氣(LNG)和壓縮天然氣(CNG),汽油,液化石油氣(LPG),電力和氫能。在本文件中,我們僅提供柴油、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和電力的排放因子,因為中國道路運輸車輛中,其他燃料類型所占份額很小。GLEC 框
13、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6 4.燃油效率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值 表 3:燃油效率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默認值 主要數據來源 燃油效率和運輸活動水平(里程、裝載率和空駛率)主要來源于西安交通大學報告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Freight Industry12。溫室氣體排放相關計算及其參數數值主要遵循2006 年 IPCC 指南、GHGP 和 GLEC 框架,以及中國關于運輸溫室氣體核算和報告的國家級和行業標準,如國家發改委的陸上交通運輸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和報告指南等。與計算相關的其他來源包括 WB/T
14、 1135-2023(2023.7)10物流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3和 IPCC AR69 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7 差距分析 1 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默認值的計算尚未考慮計劃路線之外的行程/偏離。未來的數值將會考慮到計劃路線之外的行程/偏離,可以使用 5%的距離調整系數(DAF)在實際距離與最短可行距離(SFD)之間進行調整。我們預期在 GLEC 框架的下次更新之前重新審視此問題。這將是一個在北美、印度、中國和歐洲同時進行的全面適用的調整。5.未來更新計劃 未來我們將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和更新:n 提升數
15、值的符合性、一致性和準確性。未來我們將通過擴大涵蓋中國企業和合作伙伴的樣本范圍,繼續更新來源于文獻、數據庫和企業樣本數據等方式,提升數值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一致性;納入更多中國開展的道路交通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內容,包括能源生產基礎設施和其他上游非燃料相關排放,提高能源供給范疇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計算的準確性和符合性。我們將繼續收集例如制冷劑泄漏產生的氫氟碳化物的實際案例,努力補充此部分的中國默認值。n 擴展到其他運輸方式。我們將在未來版本中逐步包括其他運輸方式的默認數據,例如內河航運、國內鐵路、國內航空。n 擴展到其他溫室氣體。我們將繼續收集能源在制造和運輸過程中的甲烷泄漏(例如天然氣)以及其他溫室
16、氣體和空氣污染物。n 豐富分場景的排放因子數據。在未來版本中,我們將繼續搜集來自報告或合作伙伴的道路交通運輸活動水平信息,持續更新裝載率、空駛率等運輸活動水平的數值,并努力按車輛類別、貨物類型和場景進行分類,使之更接近行業實際運營情況。n 擴展到其他能源載體(如氫能)。中國物流企業,尤其是道路運輸企業,正在非常積極地試點氫能卡車。氫能排放因子的值范圍很廣,取決于氫燃料制造的工藝和能源來源。未來的工作也將集中在這部分,以滿足本地企業的計算和報告需求。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8 參考文獻 1.ISO.ISO 14083:2023 Greenhous
17、e gases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ising from transport chain operations.Published online 2023.2.Smart Freight Centre.GLEC Framework 3.0 Updated.;2023.Accessed April 13,2024.https:/smart-freight-centre- 3.NDRC.省 級 溫 室 氣 體 清 單 編 制 指 南(試 行).;2011.Accessed April 13,2024.
18、http:/ 4.陸上交通運輸企業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Accessed March 15,2023.https:/ 5.NSB.China Energy Statistical Yearbook(2021).;2022.6.IPCC.2006 IPCC Guidelines:V2_3_Ch3_Mobile_Combustion.Pdf.;2006.Accessed June 9,2023.https:/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2006gl/pdf/2_Volume2/V2_3_Ch3_Mobile_Combustion.pdf 7
19、.SAMR,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GB-T 2589-2020 綜合能耗計算通則.;2021.8.MEE.關于做好 20232025 年發電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環辦氣候函202343 號).Published 2023.Accessed March 26,2024.http:/ 9.IPCC.Sixth Assessment Report IPCC.Published 2023 2021.Accessed April 13,2024.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10.NDRC.
20、報批稿物流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pdf.Published online 2023.11.IEA.Life Cycle Upstream Emission Factors 2023(Pilot Edition).IEA;2023.Accessed March 28,2024.https:/ 12.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智慧物流大數據應用技術實驗室.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Freight Industry.;2019.Accessed April 29,2024.https:/w
21、ww.efchina.org/Attachments/Report/report-ctp-20201103/Preliminary-Investigation-and-research-on-freight-industry.pdf GLEC 框架 3.0 中國默認排放系數 v1.0 2024 年 6 月 9 加入我們 開啟高效和零排放的全球物流和貨運之旅!聯系方式:智慧貨運中心中國辦公室 中國北京朝陽區望京悠樂匯 E 座 909 電話:+86 10 84766376 郵箱:infoChinasmartfreightcentre.org 網址:www.smartfreightcent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