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折疊屏手機發展趨勢、產業鏈國企布局及投資機遇分析報告(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4折疊屏手機發展趨勢、產業鏈國企布局及投資機遇分析報告(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2024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 內容目錄 一、折疊產品創新助力市場騰飛.5 1.1 折疊屏市場蓬勃發展,國產領跑值得期待.5 1.2 多領域折疊產品創新,橫折、豎折機型持續發展.6 1.3 折疊手機機身拆解,相關痛點應對.7 1.3.1 機身拆解與成本拆分.7 1.3.2 折疊屏產品發展趨勢:價格不斷下探、機身愈加輕薄.8 1.4 用戶爽點、痛點剖析:年輕化與創新化.9 二、屏幕蓋板國內廠商奮起直追.10 2.1 UTG 技術日漸成熟,多項指標優勢凸顯,成為柔性屏蓋板首選材料.10 2.1.1 折疊玻璃蓋板 CPI、UTG 兩大方案.10 2.1.2 UTG 中游產業鏈有起色,上游原片仍被
2、海外壟斷.11 2.1.3 UTG 復合蓋板超越 CPI 占據主流地位.11 2.2 UTG 加工技術日益成熟,一次成型工藝未來可期.12 2.3 凱盛科技顯示板塊有所拓展,應用材料領域蓄勢待發.13 三、結構件新材料、新工藝值得期待.14 3.1 結構件市場持續創新.14 3.1.1 結構件工藝日益成熟,終端紛紛引入鈦合金材料.14 3.1.2 鉸鏈為關鍵環節,MIM 工藝有望成為主流方案.15 3.2 鈦合金優勢顯著,三大工藝發展助力鉸鏈創新.15 3.2.1 鈦合金性能優異,但加工難度較大.15 3.2.2 三大工藝優劣勢明顯,MIM 有望為主流.16 3.3 關鍵零部件鉸鏈.18 3.
3、4 國內企業紛紛布局結構件產業鏈.19 3.4.1 組裝環節價值量高,產業鏈國產化有所期待.19 3.4.2 國內廠商有望突破創新困境.19 3.5 國內折疊屏結構件廠商.20 3.5.1 東睦股份三大技術平臺助力高端制造.20 3.5.2 精研科技專業 MIM 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21 3.5.3 福蓉科技專業鋁制結構件廠商.22 圖表目錄 fYbUaYaYaVeZdXdXbRaObRoMrRtRnRlOmMuNeRnNsQ7NmMxOuOoOoRvPoOqM 圖 1:2021-2027E 按品牌劃分全球可折疊智能手機市場和可折疊智能手機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百萬部).5 圖 2:2023-20
4、24E 全球各品牌折疊屏手機出貨量份額.5 圖 3:2020-2025E 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與增長率(百萬臺).5 圖 4:2023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5 圖 5:折疊屏手機發展階段.6 圖 6:中國部分品牌折疊屏手機機型.6 圖 7:2019-2024 年中國主要品牌折疊屏手機基礎款發售進度.6 圖 8:小米 MIX FOLD2 機身拆解.7 圖 9:三星 Galaxy Fold 1 成本結構.7 圖 10:2021-2023Q3 中國市場主要橫向折疊屏手機機身厚度區間對比(單位:mm).8 圖 11:21-23Q3 中國主要橫向折疊手機機身平均重量(單位:g).8 圖 12:20
5、-23Q3 中國折疊屏發布產品平均售價對比(單位:元).8 圖 13:折疊屏用戶畫像.9 圖 14:典型消費群體占比.9 圖 15:折疊屏用戶對手機消費的態度.9 圖 16:折疊屏用戶爽點及痛點.10 圖 17:2019-2023 年折疊屏蓋板材料終端市場份額占比.12 圖 18:浮法生產裝置示意圖.12 圖 19:UTG 加工成型工藝.12 圖 20:溢流下拉法.13 圖 21:流孔下拉法.13 圖 22:2019-2024Q1 凱盛科技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及增速.14 圖 23:2019-2023 年凱盛科技分產品收入結構(億元).14 圖 26:智能手機結構件鈦合金工藝使用情況.15 圖
6、 27:2017-2023 年中國 MIM 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元).15 圖 28:鈦加工材原料及各合金硬度、強度比較.16 圖 29:MIM 工藝流程.17 圖 30:MIM 材料品種分類占比(2020 年).17 圖 31:各工藝優勢對比.17 圖 32:各工藝成本及復雜程度對比.17 圖 33:部分機型鉸鏈形態示意圖.19 圖 34:結構件產業鏈部分代表企業.19 圖 35:國內外折疊屏結構件產業鏈相關廠商.20 圖 36:2019-2024Q1 東睦股份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及增速.21 圖 37:東睦股份公司產品矩陣.21 圖 38:精研科技發展歷程.21 圖 39:2019
7、-2024Q1 精研科技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及增速.22 圖 40:2019-2023 年精研科技分產品收入結構(單位:億元).22 圖 41:福蓉科技公司產品矩陣.22 圖 42:2019-2024Q1 福蓉科技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及增速.22 表 1:三星 Galaxy Fold 1(折疊屏手機)與 Galaxy S9(非折疊手機)BOM 表對比(美元).7 表 2:CPI、UTG 性能對比.11 表 3:UTG、CPI 企業布局.11 表 4:智能手機主要結構件工藝及材料情況.14 表 5:主要終端企業鈦合金引入情況.14 表 6:鈦合金分類.15 表 7:金屬結構件材料性能分析對比.1
8、6 表 8:各品牌最新折疊屏機型鉸鏈.18 一、一、折疊產品創新助力市場騰飛折疊產品創新助力市場騰飛 1.1 折疊屏市場蓬勃發展,國產領跑值得期待折疊屏市場蓬勃發展,國產領跑值得期待 市場狀況:市場狀況:折疊屏市場持續折疊屏市場持續增長,中國市場表現突出。增長,中國市場表現突出。近年來,折疊屏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中異軍突起,銷量持續提升。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預計全球可折疊手機出貨量有望由2022年的0.13億部增長至2027年的1.02億部,在高端細分市場(批發價600美元)占比有望達到 39%;中國市場方面,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23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610 萬
9、部,預計 2024-2025 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在 2023 年第二季度,各廠商紛紛推出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折疊屏產品。例如華為 Mate X 系列、榮耀 V 系列產品等,領先同期的全球市場,在 2023 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24 年,多家頭部大廠推出華為 Nova Flip、小米 MIX Flip 等多款折疊屏手機,相關產品的市場表現值得期待。圖 1:2021-2027E 按品牌劃分全球可折疊智能手機市場和可折疊智能手機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百萬部)圖 2:2023-2024E 全球各品牌折疊屏手機出貨量份額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Trendforc
10、e、手機中國微信公眾號、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圖 3:2020-2025E 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與增長率(百萬臺)圖 4:2023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36 氪微信公眾號、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IDC、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2468101214161820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出貨量(百萬臺)增速(%)31.70%17.90%15.40%15.10%12.70%5.20%2.00%HuaweiOPPOSamsungHonorvivoXiaomiLenovo 1.2 多領域
11、折疊產品創新,橫折、豎折多領域折疊產品創新,橫折、豎折機型機型持續持續發展發展 在智能手機進入存量競爭的今天,折疊屏手機憑借大屏、便攜等優勢快速放量?;仡櫰浒l展歷程,2018 年柔宇發布首款消費級折疊屏手機,并于 2019 年實現量產;2019 年也被稱為折疊屏元年,三星、華為、摩托羅拉相繼發布折疊屏手機;2021 年小米、OPPO、榮耀等廠商相繼加入,推動了折疊屏市場的規?;l展,各大廠商紛紛上架多款折疊機機型。豎向折疊屏機型的設計方向為“精致小巧”,價格相對低廉,而橫向折疊屏機型的設計則凸顯高價值和高端性,相對而言更加契合廠商對高端機型賽道的拓展需求,因此各大廠商在折疊技術的布局上,較為傾
12、向“銳意進取發展橫折機型、待勢乘時跟進豎折機型”的發展策略。如今,折疊屏手機從最初的“籍籍無名”已逐步走向普羅大眾。值得一提的是,自 2023年以來,多家知名終端品牌相繼發布 OLED 折疊屏筆記本電腦新品;全球各大面板企業也紛紛布局折疊筆電或折疊平板產品;此外,采用內外折方案、雙鉸鏈設計的華為新一代三折疊屏手機經過 5 年的研發即將推出,同樣故事有望在不同的領域繼續上演。圖 5:折疊屏手機發展階段 圖 6:中國部分品牌折疊屏手機機型 資料來源:立鼎產業研究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華為、三星、OPPO、華碩官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圖 7:2019-2024 年中國主要品牌折疊屏手機基礎
13、款發售進度 資料來源:艾瑞網、立鼎產業研究網、三星、OPPO、榮耀、VIVO 官網、雷科技、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華為Mate X5三星Galaxy Z Flip6OPPO Find N3華碩靈耀 X Fold 2012-2018 年 2019年 2020年 2021 年往后 萌芽期 折疊屏元年 早期探索規?;l展 1.3 折疊手機折疊手機機身拆解,相關痛點應對機身拆解,相關痛點應對 1.3.1 機身拆解與成本拆分機身拆解與成本拆分 eWiseTech 的研究中,以發售于 2022 年 8 月的小米 MIX FOLD2 為例,該機展開厚度為5.4mm,折疊為 11.2mm,重 262g;電池、主板
14、蓋、揚聲器、USB 接口及鉸鏈進行了“瘦身”,從而更輕薄。內屏采用了厚度僅 30 微米的肖特超薄玻璃 UTG,強度提高 2.25 倍,可實現小于 1mm 的彎曲半徑,具有出色的化學和機械性能;鉸鏈采用 3mm 微水滴轉軸,軸數量降至 87 個。大幅提高了集成度。材料上采用了超耐磨的 MIM 合金,整體減薄了18%,同時碳纖維雙翼浮板、下沉式中框以及空間化的立體折疊使得整體重量減輕 35%。在對三星 Galaxy Fold 1 的成本拆分中,鉸鏈是相較傳統直板機的主要增量成本來源之一。鉸鏈 BOM 成本主要包括了 MIM 精密加工、液態金屬和模組組裝等。根據 CGS-CIMB 數據顯示,機械結構
15、件(含鉸鏈)的成本約 87.5 美元(在折疊手機 BOM 占比 13.74%),相較于直板手機 Galaxy S9+增加了約 30 美元,相應占比提高了 5.8pcts,成本占比增幅僅次于顯示模組;顯示模組的成本 218.8 美元(在折疊手機 BOM 占比 34.36%),相應占比增幅也達到了 13.34pcts。表 1:三星 Galaxy Fold 1(折疊屏手機)與 Galaxy S9(非折疊手機)BOM 表對比(美元)折疊手機折疊手機 BOM 拆分拆分 非折疊手機非折疊手機 BOM 拆分拆分 折疊手機折疊手機 BOM 增加增加 Galaxy Fold 1 成本占比 Galaxy S9+成
16、本占比 成本提升 相較于 Galaxy S9+變動(pcts)總成本總成本$636.70$375.80$260.90 顯示模組 218.8 34.36%79 21.02%139.8 13.34pcts 機械/機電結構件 87.5 13.74%29.8 7.93%57.7 5.81pcts 電池 9.2 1.44%4.9 1.30%4.3 0.14pcts 存儲芯片 79 12.41%57 15.17%22-2.76pcts 其他成本 57.8 9.08%44.5 11.84%13.3-2.76pcts 光學模組 48.5 7.62%38 10.11%10.5-2.49pcts 傳感器 7 1.
17、10%5.5 1.46%1.5-0.36pcts 電源管理芯片 10.9 1.71%8.8 2.34%2.1-0.63pcts 配件 19 2.98%15.5 4.12%3.5-1.14pcts 射頻前端 21 3.30%19 5.06%2-1.76pcts 處理器 71 11.15%67 17.83%4-6.68pcts 藍牙芯片/WALN 芯片 7 1.10%7 1.86%0-0.76pcts 資料來源:立鼎產業研究網、CGS-CIMB、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圖 8:小米 MIX FOLD2 機身拆解 圖 9:三星 Galaxy Fold 1 成本結構 資料來源:eWiseTech、肖特官網、
18、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立鼎產業研究網、CGS-CIMB、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1.3.2 折疊屏產品發展趨勢折疊屏產品發展趨勢:價格不斷下探、機身愈加輕薄價格不斷下探、機身愈加輕薄 從核心規格參數的變化情況來看,折疊屏正朝著輕薄化的方向發展,使其在用戶握持體感方面得到穩步提升。2021 年至 2023 年 Q3,市場上橫向折疊屏手機的平均厚度由 15.1mm減薄到了 11.1mm,平均重量由 289.2g 精進到了 252.4g。與此同時,其續航能力并未產生明顯下降。舉例而言,2023 年 7 月份上市的榮耀 Magic V2 折疊屏手機,其機身厚度為9.9mm,重量為 231g。續航能力方
19、面,其在重度 5 小時續航測試(包含游戲、視頻、拍攝等使用場景)之后,仍剩余 72%的電量,該表現在智能手機中較為出色。而 2023 年 9月上市的華為 Mate 60 Pro,其厚度為 8.1mm,而重量則為 225g,該兩項參數與榮耀 Magic V2 已無太大差異。除了規格的不斷精進以外,整機售價的降低也為折疊屏的銷量增長持續助力。根據艾瑞網數據統計,中國市場折疊屏的平均售價已經由 2021 年的 12598 元降至 2023 年 Q3 的 8846 元。圖 10:2021-2023Q3 中國市場主要橫向折疊屏手機機身厚度區間對比(單位:mm)資料來源:艾瑞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圖 11
20、:21-23Q3 中國主要橫向折疊手機機身平均重量(單位:g)圖 12:20-23Q3 中國折疊屏發布產品平均售價對比(單位:元)資料來源:艾瑞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艾瑞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13.611.113.48.617.214.615.113.411.12021年2022年2023年Q3華為三星榮耀小米OPPOVIVO平均272214317275233311289.2272.9252.42021年2022年2023年Q3華為三星榮耀小米OPPOVIVO平均12,598 9,238 8,846 14,032 10,338 9,942 8,294 7,037 6,766 2021
21、年2022年2023年Q3折疊屏手機平均售價(元)橫向折疊屏手機平均售價(元)豎向折疊屏手機平均售價(元)1.4 用戶用戶爽爽點、點、痛點痛點剖析:剖析:年輕化與創新化年輕化與創新化 用戶畫像典型:年輕化趨勢凸顯,爽點痛點聚焦。用戶畫像典型:年輕化趨勢凸顯,爽點痛點聚焦。根據 Chnbrand 的數據顯示,折疊屏用戶畫像主要呈現為:女性、年輕用戶比重增加,女性用戶比重呈增長趨勢;年輕用戶占比過半;高線級高收入特征顯著;內外兼修,追求高品質,既要求大品牌背書,又要求極致科技內核。圖 13:折疊屏用戶畫像 資料來源:Chn-bra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圖 14:典型消費群體占比 圖 15:折疊屏
22、用戶對手機消費的態度 資料來源:Chn-bra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Chn-bra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由消費者調研顯示,大屏幕的體驗、高效的內外屏聯動、多任務處理體驗與獨特的折疊產品形態是用戶選擇折疊屏手機的主要原因,但用戶對于折疊和屏幕的體驗的擔憂(耐用性、折痕、機身厚沉等)成為折疊屏品類進一步滲透市場、接受度提高的主要障礙。艾瑞網數據指出,橫向折疊屏現有用戶多為新一線城市高收入男性群體。而豎折手機因其與直板機相近的價格和軟件適配生態,受到下沉市場用戶歡迎。79.00%50.00%0%10%20%30%40%50%60%70%80%90%一二線城市占比高收入占比53%48%2
23、9%20%19%0%10%20%30%40%50%60%極致科技體驗大品牌背書品價比產品性能追求時尚45.0%49.4%+4.4%22 年購買 23 年購買 50.1%51.3%+1.2%22 年購買 23 年購買 女性用戶比重增長趨勢 年輕用戶比重增長趨勢 圖 16:折疊屏用戶爽點及痛點 資料來源:艾瑞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二、二、屏幕蓋板屏幕蓋板國內廠商奮起直追國內廠商奮起直追 2.1 UTG技術技術日漸日漸成熟,多項指標優勢凸顯,成為柔性屏蓋板首選材料成熟,多項指標優勢凸顯,成為柔性屏蓋板首選材料 2.1.1 折疊玻璃蓋板折疊玻璃蓋板CPI、UTG兩大方案兩大方案 折疊屏手機成熟的關鍵離
24、不開屏幕和鉸鏈這兩大核心組件的技術支撐。折疊屏手機成熟的關鍵離不開屏幕和鉸鏈這兩大核心組件的技術支撐。屏幕方面,伴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現已形成多層薄膜封裝的成熟應用方案,既有效保障了屏幕的視感和靈敏度,又顯著增強了手機動態折疊的耐用性。目前,屏幕蓋板是柔性屏實現可折疊的關鍵零部件,當前屏幕蓋板主流用材主要為 CPI 和 UTG,其中 UTG 蓋板材料在中小尺寸折疊屏市場具備發展潛力,而 CPI 則在中大尺寸折疊屏上能更好地施展拳腳。UTG,全稱 Ultra-Thin Glass,即“超薄玻璃”,其厚度通常在 1.3 毫米以下。UTG 材料憑借在模量、折痕、抗蠕變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取代 CPI
25、 材料,成為目前市場主流的折疊屏柔性蓋板材料。2019 年 CPI 應用在 100%的折疊屏手機上,而 2023 年,90%的折疊屏手機都已經搭載 UTG。在技術上,UTG 玻璃已經相對成熟,國內外有多家廠商已經實現量產。根據凱盛科技 2023 年年報,作為國內 UTG 行業領先企業,其控股子公司蚌埠中顯率先在國內實現 0.12、0.15、0.2mm 超薄浮法電子玻璃工業化批量生產;凱盛科技聯合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自主研發的 30 微米超薄柔性玻璃,是國內唯一覆蓋“高強玻璃極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國產化超薄柔性玻璃產業鏈。Coating 和 UFG 工藝技術是 UTG 材料未來主要的技術發展方
26、向,京東方自主研發的 UFG 相比傳統 UTG 中間厚度減薄,減輕了折疊時的局部應力集中。CPI,全稱 Clear Polyimide Film,即“透明聚酰亞胺薄膜”,是一種高性能的光學級薄膜材料,特別為柔性顯示技術如折疊屏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應用而設計。作為柔性顯示的關鍵材料,在繼承了傳統 PI 的高耐熱、高透光率、耐彎折、低介電常數等優異特性外,還克服了傳統 PI 薄膜淺黃或深黃顏色的缺點,滿足下游高溫加工制程中的耐色變。在折疊屏手機領域,UTG 憑借模量和外觀等方面取得優勢,然而長期來看,CPI 和 UTG蓋板將共同存在。對于 CPI 薄膜而言,未來的努力方向將集中在尋求中大尺寸折疊顯示
27、終端蓋板應用。userid:93117,docid:173722,date:2024-09-03, 表 2:CPI、UTG 性能對比 CPI UTG 硬度 軟 硬 附加膜 N/A 是 平整度 一般 優 厚度 50m 30-200 m 透光性 可見透光率90%可見透光率90%防刮花 一般 優 成本 高 更高 外觀 一般 優 折疊性能 好 一般 折疊半徑 好 一般 量產 可量產 可量產 彎曲性能 可彎曲性更好 可彎曲性好 觸摸感 良 優 抗沖性能 耐沖擊性弱、易碎 薄、耐沖擊性較弱、易碎 資料來源:OLEDindustry、Omdia、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2.1.2 UTG中游產業鏈有起色,上游原片
28、仍被海外壟斷中游產業鏈有起色,上游原片仍被海外壟斷 根據 TrendBank 數據,目前中國本土 UTG 減薄加工廠商已知規劃的產能超過 5420 萬片/年;而根據 IDC 數據,2023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 700.7 萬臺,同比增長114.5%,自2019年首款產品上市以來,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連續4年同比增速超過100%。因此,單從產能規模來看,中國本土 UTG 減薄加工企業的產能足以滿足終端市場對 UTG的需求。然而早期的供應鏈主要集中在海外,隨著國產折疊屏手機的崛起,本土供應鏈企業也加快了擴張的步伐,折疊屏供應鏈的國產替代正在加速,中游 UTG 后加工企業國內與日韓差距并不
29、大,但上游原片仍以肖特和康寧等海外供應商為主,尚未實現大規模的國產化供應。表 3:UTG、CPI 企業布局 組件組件 技術別技術別 相關企業說明相關企業說明 屏幕蓋板 UTG UTG 原片:以肖特、康寧、NEG 為主;凱盛科技已有小批量出貨;原片減薄、切割:長信科技、賽德半導體(未上市)、沃格光電等 CPI CPI 廠商:韓國 KOLON、日本住友化學、韓國 SKC;瑞華泰折疊屏蓋板用 CPI 目前在光學級產品質量的爬坡;聚萃漿料出貨并銷售 資料來源:凱盛科技 2023 年報、勢銀膜鏈、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2.1.3 UTG復合蓋板超越復合蓋板超越CPI占據主流地位占據主流地位 翻折式大折疊機型
30、的使用場景更加豐富,受到消費者青睞,其出貨量大幅增長翻折式大折疊機型的使用場景更加豐富,受到消費者青睞,其出貨量大幅增長。根據Counterpoint 數據,2024 年第一季度折疊屏手機銷量同比增長 48%,同期整體智能手機市場僅增長 2%。隨著折疊手機規模持續成長,折疊屏手機屏幕保護層材料逐步進行迭代,UTG 已成為折疊屏蓋板主流應用方向。國內折疊屏智能手機 UTG 使用比例呈快速提升趨勢,2019 年之前,CPI 滲透率 100%,2019 年之后逐步被 UTG 等厚超薄玻璃所替代,現在 UTG 使用占比從 2020 年的 13%上升至 2023 年的接近 70%。UTG CAGR 將保
31、持良好增長勢頭,根據 Omdia 數據,預計 2024 年 UTG 出貨量將增長至 2460萬片,同比增長 36.9%,2025 年將攀升至 3370 萬片,同比增長 36.7%。圖 17:2019-2023 年折疊屏蓋板材料終端市場份額占比 資料來源:勢銀膜鏈、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2.2 UTG加加工技術工技術日益成熟,日益成熟,一次成型一次成型工藝未來可期工藝未來可期 目前主流玻璃制作工藝有溢流下拉法、狹縫下拉法和浮法三種。目前主流玻璃制作工藝有溢流下拉法、狹縫下拉法和浮法三種。浮法制造工藝浮法制造工藝是應用最廣泛的平板玻璃制造工藝。通過將熔融玻璃液傳輸至裝有熔融液態錫的溝槽,利用錫和玻璃的
32、密度差,在表面張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攤平,再拉薄成形。此工藝可以通過調節操作參數和拉邊機數量來控制玻璃板的厚度,可達 0.3 mm。浮法的優勢在于高產能、易于擴大玻璃基板面積尺寸,成本相對較低;然而,用于 TFT 基板玻璃生產時,需要進行后續的研磨、拋光等加工,這部分后處理的開銷抵消了部分成本優勢。浮法最初主要用于 TN/STN 玻璃基板,后來通過成功利用浮法制造無堿玻璃基板,成為制造 TFT 玻璃基板的代表。圖 18:浮法生產裝置示意圖 圖 19:UTG 加工成型工藝 資料來源:玻璃雜志公眾號、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2024 年深圳國際車展顯示技術展覽會、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溢流下拉溢流
33、下拉法將熔融的玻璃液注入溢流槽內,使玻璃液溢流到兩側后在溢流槽下方匯合成連續式玻璃帶下拉,經退火生產出優質玻璃。使用該法生產玻璃時兩外表面除了與空氣接觸外,不與任何固體或液體接觸,可以通過在兩側安裝溫度調節裝置,更好地調節玻璃兩側的溫度,從而消除玻璃板面的不平整度。主要用于制造 0.31.1 mm 的薄玻璃。與浮法玻璃相比,具有相似的表面質量。目前,許多 LCD 玻璃基板廠家普遍采用此工藝,其生產能力為 520 t/d,可生產超薄平板玻璃。流孔下拉法流孔下拉法是通過將熔融玻璃液導入鉑合金制成的流孔漏板槽,利用重力使玻璃液流出,經過滾輪碾壓和冷卻室固化成形。流孔的大小和下引速度影響玻璃厚度,而溫
34、度分布則決定玻璃的平整度。流孔在此工藝中起關鍵作用,其尺寸穩定性直接影響玻璃的均勻厚度和表面平整度。然而,由于外力可能導致流孔變形,導致良率波動。此外,由于玻璃表面與槽口、滾輪接觸,平整度也受到影響,因此流孔下拉法需要后續拋光加工。由于工藝優勢不夠明顯,已逐漸被淘汰。2023 年 11 月 19 日,我國首條一次成型 UTG 生產線在阿克蘇正式投產,真正實現了高質量產業化,推動折疊顯示產業鏈的國產化進程,有效填補了我國高端顯示材料領域的空白,一次成型工藝未來的發展未來可期。圖 20:溢流下拉法 圖 21:流孔下拉法 資料來源:玻璃雜志公眾號、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玻璃雜志公眾號、西部證券
35、研發中心 2.3 凱盛科技凱盛科技顯示板塊有所拓展,應用材料領域蓄勢待發顯示板塊有所拓展,應用材料領域蓄勢待發 在中國建材集團的引領下,凱盛科技確立了以打造顯示材料和應用材料、新能源材料、優質浮法玻璃及特種玻璃三大業務板塊,其中顯示材料和應用材料兩大業務板塊均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公司。公司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有著持續提升的產業創新能力。其中顯示材料作為數字與信息交互的重要媒介,是我國加速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依托,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隨著國家產業升級加快,應用材料近年來在光伏、半導體等領域應用加速,為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18-2021 年,凱盛科技營
36、收規??焖僭鲩L,歸母凈利潤逐年遞增。2023 年公司主要經營指標下降,主要系 2023 年宏觀經濟復蘇趨勢緩慢,消費電子市場更新換代需求仍舊較弱。隨著 24Q1 消費電子市場開始復蘇,公司經營環境有望持續改善,24Q1 公司實現營收 12.63 億元,同比增長 2%。了顯示材料業務,營收規模實現提升,營收占比基本保持在 60%以上;隨著國家產業升級加快,應用材料近年來在光伏、半導體等行業領域應用加速、迭代加速,應用材料業務穩定增長,營收占比穩定在 30%左右。圖 22:2019-2024Q1 凱盛科技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及增速 圖 23:2019-2023 年凱盛科技分產品收入結構(億元)資料
37、來源:iFi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iFi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三、三、結構件結構件新材料、新工藝值得期待新材料、新工藝值得期待 3.1 結構件市場持續創新結構件市場持續創新 3.1.1 結構件工藝日益成熟,終端紛紛引入鈦合金材料結構件工藝日益成熟,終端紛紛引入鈦合金材料 目前手機結構件的工藝技術主要包含目前手機結構件的工藝技術主要包含 CNC、MIM 和和 3D 打印等,所用材料涵蓋了鈦合金、打印等,所用材料涵蓋了鈦合金、鋁合金、液態金屬等材料。鋁合金、液態金屬等材料。工藝技術方面,手機中框常用 CNC 工藝,折疊屏鉸鏈在采用MIM 工藝時,具備設計自由度高、量產能力強、成本更低
38、的優勢,有望成為折疊屏鉸鏈主流加工方案;此外 CNC 與 MIM 不完全為替代關系,也存在互補關系,如 MIM 的后置工序中存在 CNC 工序。部分終端廠商也在新機型中引入 3D 打印工藝。而材料方面,鋁制框架有助于散熱,鈦合金兼具高比強度和輕量化的優勢。表 4:智能手機主要結構件工藝及材料情況 結構件結構件 工藝工藝 材料材料 連接器 沖壓電鍍注塑組裝 可用 CNC 加工 金屬材料(黃銅、磷銅、不銹鋼等)金屬中框 CNC、MIM 等 鈦合金、鋁合金等 后蓋 CNC 等 復合、玻璃、玻纖等 玻璃前蓋 減薄 CNC 加工 絲印 AR、AF 和 AG 鍍膜等 玻璃等 鉸鏈(折疊屏)CNC、MIM、
39、3D 打印等 鈦合金、鋁合金、液態金屬、碳纖維等 資料來源:iFinD、愛制造、旭能制造零件加工、樂豐新材料、CMF 設計軍團號、艾邦高分子、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表 5:主要終端企業鈦合金引入情況 品牌品牌 產品型號產品型號 使用鈦合金部位使用鈦合金部位 產品類型產品類型 蘋果 Apple Watch Ultra/Ultra 2 外殼/表帶 手表 iPhone 15 Pro/Pro Max 中框 直板手機 45.1850.6863.2446.2350.1012.63-80%-60%-40%-20%0%20%40%60%80%100%120%140%010203040506070201920202
40、021202220232024Q1營業總收入(億元)歸母凈利潤(億元)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01020304050607020192020202120222023其他業務應用材料顯示材料電子信息顯示 三星 Galaxy Watch5 Pro 外殼 手表 Galaxy S24 Ultra 中框 直板手機 華為 Mate Xs2 屏幕支撐結構 折疊屏手機 Watch 4 Pro 前殼 手表 榮耀 Magic v2 鉸鏈、軸蓋(3D 打?。┱郫B屏手機 Magic vs2 鉸鏈 折疊屏手機 小米 14Pro 鈦金屬版 中框 直板手機 oppo Find N2 鉸鏈螺絲釘
41、折疊屏手機 Find N3 攝像頭圓環 折疊屏手機 資料來源:相關公司官網(三星、華為等)、金屬加工、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3.1.2 鉸鏈為關鍵環節鉸鏈為關鍵環節,MIM工藝工藝有望成為有望成為主流主流方案方案 在未來鉸鏈形態迭代、零部件復雜度與工藝精度持續提升的趨勢下,在未來鉸鏈形態迭代、零部件復雜度與工藝精度持續提升的趨勢下,MIM 及水滴型鉸鏈及水滴型鉸鏈有望成為折疊屏鉸鏈的主流方案。有望成為折疊屏鉸鏈的主流方案。自主研發鉸鏈技術降本效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主研發鉸鏈技術降本效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折疊手機愈發滲透市場,鉸鏈作為消費者體驗的關鍵,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其中TrendForc
42、e預估 2023 年鉸鏈市值可超五億美元,年增 14.6%,而水滴型鉸鏈的零部件數量大于 130個,成本為 U 型鉸鏈的 3-4 倍。據 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 預測,2026 年全球 MIM市場將達到 33.44 億美元,2019-2026 年 CAGR 為 4.4%,同時我國 MIM 行業市場快速發展,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3 年中國 MIM 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93 億元。圖 24:智能手機結構件鈦合金工藝使用情況 圖 25:2017-2023 年中國 MIM 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單位:億元)資料來源:相關公司官網(三星、榮耀等)、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
43、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3.2 鈦合金優勢顯著,三大工藝發展助力鉸鏈創新鈦合金優勢顯著,三大工藝發展助力鉸鏈創新 3.2.1 鈦合金鈦合金性能優異,但加工難度較大性能優異,但加工難度較大 金屬鈦及鈦材作為國家重要戰略金屬材料之一,陜西省將其列為經濟支柱產業。鈦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耐腐蝕、高低溫能力強、導熱系數第、生物相容性強等特點,因此在航空航天、醫療領域的應用遠優于其他合金。當下,鈦合金兼具高比強度和輕量化的優勢也吸引著消費電子領域的頭部廠商紛紛在新產品中有所引入。我國鈦工業仍處于產業升級加速期。而國家提倡科技創新、鼓勵技術進步的政策以及在“三航”等領域中對鈦合金的大量使用
44、成為推動中國中高端鈦材發展的最大驅動力。表 6:鈦合金分類 劃分標準劃分標準 鈦合金分類鈦合金分類 54576773808693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2023E 劃分標準劃分標準 鈦合金分類鈦合金分類 組織結構與成分 A 鈦合金、鈦合金、+鈦合金 功能用途 結構合金、耐熱合金、低溫合金、耐蝕合金等 物理形式狀態 板材、帶材、棒材、管材、絲(線)材、型材、鑄件和鍛件等 終端應用領域 化工、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冶金、電力、醫藥、醫療、體育休閑用鈦合金等 資料來源:頭豹研究院、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圖 26:鈦加工材原料及各合
45、金硬度、強度比較 資料來源:寶鈦股份 2022 年報、熱處理生態圈、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加工難度大和成本高是鈦合金未在消費電子領域廣泛運用的主要原因。加工難度大和成本高是鈦合金未在消費電子領域廣泛運用的主要原因。金屬結構件一般以不銹鋼(光澤感好但較重)和鋁合金(輕但硬度一般)為主。鈦合金的比強度高,但傳統加工難度大且良品率低,生產成本高,因此一直未被廣泛應用。表 7:金屬結構件材料性能分析對比 鋁合金鋁合金 不銹鋼不銹鋼 鋼鋁復合壓鑄鋼鋁復合壓鑄 鈦合金鈦合金 成本 重量 強度(硬度)耐疲勞度 環保性 陽極氧化(成熟度)電鍍(成熟度)加工難度 良率 80%3040%70%3040%外觀效果 工藝
46、成熟度 加工方式 多樣化加工 鍛壓+CNC 純 CNC 壓鑄+CNC 鍛壓+CNC 純 CNC 資料來源:艾邦高分子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注:數量越多,代表材料的性能屬性越高,如數量越多,材料的耐疲勞度越高)3.2.2 三大工藝優劣勢明顯,三大工藝優劣勢明顯,MIM有望為主流有望為主流 MIM(金屬注射成型)是指將粉末與粘結劑混合、造粒,并在加熱塑化狀態下注射成型,經過脫脂燒結脫除粘結劑從而得到產品,后續還可以進行機加工或拉絲、電鍍等二次加工 工藝。MIM 具有材料利用率高、適應性廣、自動化程度高且生產成本低等優點,可成型高度復雜的零件。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及汽車、醫療等領域。MI
47、M 有望成為折疊屏鉸鏈主流加工方案:當前手機廠商應用的水滴型鉸鏈具有更高的復雜程度,將帶來 MIM 用量增長;材料方面,為減輕鉸鏈重量,在現有 MIM+液態金屬+碳纖維的組合下,MIM+鈦合金等先進材料得以開發。圖 27:MIM 工藝流程 圖 28:MIM 材料品種分類占比(2020 年)資料來源:降本設計公眾號、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統聯精密招股說明書、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3D 打印打印也稱增材制造,是一種于 3D 模型的連續橫截面所對應的層增加金屬合金和塑料等材料來生產零件的工藝。CNC 是在數控機床上進行零件加工的工藝,具有高效化、自動化的優點,可加工精度高、形狀復雜、小批量的零件。
48、下圖可見不同工藝在零件加工過程中具有的優劣勢。圖 29:各工藝優勢對比 圖 30:各工藝成本及復雜程度對比 資料來源:降本設計公眾號、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統聯精密招股說明書、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不銹鋼,65%低合金鋼,23%鈷基合金,5%鎢基合金,5%鈦合金,0.40%其他,1.60%3.3 關鍵零部件關鍵零部件鉸鏈鉸鏈 “水滴型”鉸鏈趨向主流,重視機身“輕量化”“水滴型”鉸鏈趨向主流,重視機身“輕量化”。鉸鏈作為決定折疊產品成本和效果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其成本的高低、不同工藝所致的折痕深淺等都直擊消費者的痛點。各大終端廠商紛紛布局鉸鏈工藝的創新升級。手機廠商對于鉸鏈的創新升級在于:“水滴
49、型”鉸鏈設計通過增大鉸鏈彎折半徑,使得閉合縫隙、折痕、進灰等問題得到改善;“輕量化”在精簡鉸鏈結構的同時,使用先進材料,強度重量比更高。其中國內企業多采用水滴型鉸鏈,具有更大的彎折半徑從而改善折痕問題,但其復雜的結構及昂貴的金屬材料也使至鉸鏈造價愈加高昂。據賽諾市場研究調研,2020 年折疊屏鉸鏈中 U 型鉸鏈份額占 60%,而 2021 年水滴型鉸鏈已加速滲透份額達 65%,其中三星也在五代 Galaxy 機型中將四代的 U 型鉸鏈轉為水滴型鉸鏈,近日發布的六代 Galaxy 在實現了各個維度的“瘦身”的同時,在鉸鏈中采用新型強化材料,尺寸更小更纖薄。業內認為,未來設計重點著眼于“輕量化”,
50、如何精簡鉸鏈結構,并利用液態金屬、鈦、鋯合金、航天材料、碳纖維等材料及 MIM、3D 打印等工藝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折疊產品的可靠性、輕便性或為未來創新重點。表 8:各品牌最新折疊屏機型鉸鏈 品牌品牌 鉸鏈名稱鉸鏈名稱 材料應用情況材料應用情況 華為 雙旋水滴鉸鏈 纖維復合性材料+高強度鋼 榮耀 魯班鈦金鉸鏈 盾構鋼+鈦合金 OPPO 超韌精工擬錐鉸鏈 纖維復合材料+超韌合金 VIVO 超耐久輕量鉸鏈 纖維復合性材料+航空鋼 小米 龍骨連桿轉軸 高耐磨陶瓷鋼材料+超級鋼 資料來源:艾瑞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在鉸鏈的創新與發展中,各家品牌推陳出新在鉸鏈的創新與發展中,各家品牌推陳出新。華為 Ma
51、te X 和 Mate XS 均采用鷹翼鉸鏈,其中華為 Mate XS 在鷹翼結構關鍵部位加入了鋯基液態金屬;華為 Mate X2 機型采用雙旋水滴鉸鏈實現無縫折疊,同時引進超強鋼材質防止沖擊變形并加入碳纖維復合材料,不僅高強度且耐用,且降低機身重量。三星則積極布局隱藏式鉸鏈設計并沿用至四代,在Galaxy Z Flip 中采用雙 CAM 機構及清掃器設計,實現全角度懸停;五代 Galaxy 開始采用水滴型鉸鏈,幾乎消除間隙的同時降低了機身厚度;六代機型則集成鉸鏈模組采用對稱雙軌結構,并引入新型強化材料和再生材料。OPPO Find N 采用精工擬椎式鉸鏈,零件136 個,單個成本接近 800
52、 元。榮耀則采用魯班榫卯式零齒輪鉸鏈和鈦合金 3D 打印,在加強輕便性的同時,保證了穩定與堅固。圖 31:部分機型鉸鏈形態示意圖 資料來源:eWiseTech、三星官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3.4 國內企業紛紛布局結構件產業鏈國內企業紛紛布局結構件產業鏈 3.4.1 組裝環節價值量高,產業鏈國產化有所期待組裝環節價值量高,產業鏈國產化有所期待 在當下折疊屏結構件產業鏈中,國內企業紛紛布局:在當下折疊屏結構件產業鏈中,國內企業紛紛布局:MIM 行業的國內頭部廠商逐漸觸及國內外消費電子品牌。精研科技智能手機類 MIM 產品終端客戶涵蓋三星、小米、OPPO、vivo 等;統聯精密客戶涵蓋蘋果、亞馬遜等
53、知名消費電子品牌與 EMS 廠商;東睦股份開發的低密度高強度鋼和超高強度鋼等MIM新材料在折疊屏轉軸上也已經獲得批量性應用。宜安科技等廠商入局液態金屬的研發與生產。其中由于組裝集成環節涉及較多專利壁壘,價值量較高,長盈精密等國內廠商也逐漸從零件加工向組裝環節切入。面板廠商逐漸開始布局鉸鏈領域,以探求屏幕+屏幕一體化的可能性,如 TCL 華星獨創的 Semi-set 一體化方案及京東方的“N”形折疊顯示技術等。圖 32:結構件產業鏈部分代表企業 資料來源:勢銀膜鏈微信公眾號、立鼎產業研究院、華經產業研究院、和勝股份 2022 年年報、寶鈦股份 2023 年年報、TrendForce、西部證券研發
54、中心 3.4.2 國內廠商有望突破創新困境國內廠商有望突破創新困境 面對折疊屏手機規?;l展的上升期,國內折疊屏結構件產業鏈相關廠商逐步找準并構建核心競爭力,中上游廠商逐漸觸及到海外電子消費品牌、切入價值量較高的組裝環節,通 過新型材料、工藝等形式幫助產業突破折疊屏的創新困境,擴大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資料來源:立鼎產業研究院、勢銀膜鏈微信公眾號、光大同創招股說明書、福蓉科技 2022 年年報、長盈精密官網、寶鈦股份官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3.5 國內折疊屏結構件國內折疊屏結構件廠商廠商 3.5.1 東睦股份東睦股份三大技術平臺助力高端制造三大技術平臺助力高端制造 東睦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
55、中國粉末冶金新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是世界領先的粉末壓制成形(P&S)制造企業,和中國領先的軟磁復合材料(SMC)、金屬注射成形(MIM)制造企業,以環保節能的粉末冶金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為產品,為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提供最佳的新材料解決方案與增值服務。在收購東莞華晶和富馳高科后,東睦股份已成為華為手機 MIM 件最大供應商。營收穩步增長,歸母凈利潤回暖。營收穩步增長,歸母凈利潤回暖。自 2019 年以來,公司營收逐年穩定提升,2023 年 P&S、SMC 技術平臺營業收入創歷史同期最高記錄,MIM 技術平臺在 2023 年下半年因下游消費電子行業回暖和大客戶折疊機項目上量影響,營業收入企穩回升,23Q
56、3、23Q4 單季均實現盈利。截止 2024Q1 實現營收 11.02 億元,同比增長 37.42%,實現歸母凈利潤 0.81億元,同比增長 320.81%。4Q1 東睦股份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及增速 圖 35:東睦股份公司產品矩陣 資料來源:iFi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東睦股份、東睦科達、富馳高科官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3.5.2 精研科技精研科技專業專業MIM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 江蘇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GIAN)于 2004 年成立,在提供大批量精度高、形狀復雜、性能優異的多種金屬材料結構、功能和外觀件的同時,具備開發陶瓷和鈦合金的能力。是專業的 MI
57、M 產品生產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精湛工藝迎合多領域需求。圖 36:精研科技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精研科技公司官網、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歸母凈利潤回暖,消費電子業務加大開拓力度。歸母凈利潤回暖,消費電子業務加大開拓力度。2022 年以前,公司營收規模逐年擴大,雖因海外大客戶營收同比下滑顯著,營收較 2022 年有所下降,但歸母凈利潤較 2022 年扭虧為盈,海外大客戶產品毛利率有所回升。2023 年公司加大了消費電子行業的開拓力度,大力發展傳動、散熱等輕資產業務板塊,并配合客戶進行新產品、工藝的研發,推動新項目爬坡量產。截止 2024Q1,公司實現營收 3.89 億元,同比增長 28.94%,實現歸
58、母凈利潤-0.27 億元,同比增長 37.43%。MIM 業務穩定發展,傳動與散熱板塊增長迅速。業務穩定發展,傳動與散熱板塊增長迅速。精研科技以 MIM 產品為主業,拓展傳動、散熱、精密塑膠、智能制造服務與電子制造板塊業務,打造了六大業務板塊的新發展格局,-100%0%100%200%300%400%500%051015202530354045201920202021202220232024Q1歸母凈利潤(億元)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實現了公司多領域、多業務、多元化的發展。MIM 業務是公司主要業務,營收占比穩定過半;傳動、散熱類組件業務增長迅速,2023 年實現
59、營收 4.06 億元。公司致力發展成為金屬零件(MIM、鍛壓、CNC 等)、部件(轉軸、電機+齒輪箱、散熱模組、精密塑膠組件等)、終端(ODM+OEM)制造能力兼備的一站式從零部件到終端產品供應的平臺型企業。圖 37:2019-2024Q1 精研科技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及增速 圖 38:2019-2023 年精研科技分產品收入結構(單位:億元)資料來源:iFi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iFi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3.5.3 福蓉科技福蓉科技專業鋁制結構件廠商專業鋁制結構件廠商 福蓉科技在消費電子產品鋁制結構件材料行業深耕細作多年,形成了深厚的技術沉淀和具有自身特色的競爭優勢,使得公司
60、在消費電子鋁制結構件材料行業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公司是國內消費電子產品鋁制結構件材料細分行業的專業廠家和核心企業,是美國蘋果公司全球前 200 位供應商之一以及韓國三星系列產品在國內的主力供應商。2019 年-2022 年,公司營收逐年穩定提升,歸母凈利潤 2022 年回暖,同比增加 33.43%。2023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9.06 億元,同比下降 15.44%;實現歸母凈利潤 2.78 億元,同比下降 28.83%,主要受全球經濟下滑和終端客戶供應鏈多元化影響,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疲軟等原因。但公司積極對接國內外客戶,加快國內 3C 市場開拓,并成功開發出 6 系、7 系等多個高強度鋁合金材
61、料并應用,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圖 39:福蓉科技公司產品矩陣 圖 40:2019-2024Q1 福蓉科技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及增速 資料來源:福蓉科技官網、2022 年報、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資料來源:iFi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300%-200%-100%0%100%200%300%400%-505101520253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Q1營業總收入(億元)歸母凈利潤(億元)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05101520253020192020202120222023智能手機類可穿戴設備類加工服務及其他終端產品其他業務精密塑膠零部件及組件傳動、散熱類組件及其他MIM零部件及組件-40%-20%0%20%40%60%80%0510152025201920202021202220232024Q1營業總收入(億元)歸母凈利潤(億元)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