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體系研究(三):中國基本養老險制度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240906(2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養老保險體系研究(三):中國基本養老險制度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240906(28頁).pdf(2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養老保險體系研究(三)中國基本養老險:制度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 行業深度報告 行業報告 前瞻性產業研究 2024 年 9 月 6 日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證券分析師證券分析師 陳驍陳驍 投資咨詢資格編號 S1060516070001 郝博韜郝博韜 投資咨詢資格編號 S1060521110001 石藝石藝 投資咨詢資格編號 S1060524070003 SHIYI 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發展至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由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
2、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組成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二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截至 2023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 10.7 億人,剔除 0-15 歲的青少年及在校學生后,基本實現了全覆蓋。1.全國情況:全國情況:各險種收支結構不同,安全邊界差異較大各險種收支結構不同,安全邊界差異較大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的收入以保險費以保險費和財政補貼和財政補貼為主,為主,支出以支出以養老金養老金待遇支出為待遇支出為主主,近年來整體維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狀態。近年來整體維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狀態。除 2020 年以外,近五年基本養老保險當期結余大約在收入 8%-9%的水平。按當前支出水平計
3、算,在所有收入中斷的極端情況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大約可承擔14個月的支出責任,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則僅能承擔3個月左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于待遇水平不高,可以承擔 30 個月的支出。然而,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壓力正在快速增長然而,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壓力正在快速增長,尤其尤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險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據官方測算,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 2029 年將出現當期收不抵支,到 2036 年左右累計結余將耗盡。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由于累計結余水平更低,所面臨的壓力可能更大。2.各地情況各地情況: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收支結
4、余存在顯著差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收支結余存在顯著差異各地各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統一,繳費及待遇水平與社平工資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統一,繳費及待遇水平與社平工資強相關。相關。當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機制和參數已經實現了機制上的全國統一。待遇水平則根據各地的具體調整方案略有不同。整體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和待遇水平,與當地社平工資的相關系數分別為 0.65 與 0.72,基本體現了多掙多繳、多繳多得的原則。各地各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自主權較大,繳費及待遇水平普遍不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自主權較大,繳費及待遇水平普遍不高。當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由各地自
5、主定檔,待遇水平則受到各地政府補貼力度的較大影響。整體看,各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和待遇水平普遍不高,但部分地區存在極端值。2022 年,各地基金人均收入普遍不超過 2000 元/年,但上海在財政補貼之下能達到 4.7 萬元/年;各地待遇水平多數不超過 4000 元/年,但北京、上海在財政補貼下能超過 1 萬元/年。各地基金結余情況差異較大,各地基金結余情況差異較大,全國統籌機制正在落實全國統籌機制正在落實。當前,中國各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支壓力截然不同,部分經濟發達、勞動適齡人口流入較多的省市,正結余水平較高;部分人口凈流出省市已經出現了當期負結余。自 2018 年開始,中國開始設
6、立中央統籌調劑金制度,2022 年進一步升級為全國統籌機制,對平衡各地收支壓力起到了一定作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則暫時還沒有設立類似的全國統籌機制。證券研究報告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28 3.總結及政策建議總結及政策建議 當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已經大致實現了全覆蓋,為中國居民的基本養老提供了兜底作用。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當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已經大致實現了全覆蓋,為中國居民的基本養老提供了兜底作用。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問題也不斷的可持續性問題也不斷凸顯凸顯
7、。第一,總量方面,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面臨結余耗盡風險,并可能影響居民對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的信任度,降低繳費甚至參保意愿,形成惡性循環。第二,結構方面,廣東等勞動力流入省仍能維持數千億元的年均結余水平,而東三省等勞動力流出省,已經出現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一方面會損害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效率,另一方面還可能會加劇地區間的貧富差異。針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的可持續性問題,我們認為可行的政策措施包括:提升統籌層次、提高投資管理效率、強化財針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的可持續性問題,我們認為可行的政策措施包括:提升統籌層次、提高投資管理效率、強化財政補貼力度、推進延遲退休改革等。政補貼力度、推進延遲退休改革等
8、。第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要加快完善全國統籌的制度基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建立省級統籌機制,通過提升統籌層次提升運行效率,緩解可持續性問題。第二,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投資比例,適度放寬投資限制,提升資金投資管理效率。第三,通過多樣化的財政補貼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并適度拓寬其投資范圍,增厚養老保險儲備。第四,根據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第五,進一步完善各類制度設計細節,優化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機制。4.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1)本報告存在大量測算數據,雖然已經盡可能嚴謹,但不能保證絕對精確。因此,可能存在測算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不
9、能準確反映基本養老保險現狀的風險。2)本報告使用的數據均為最新數據,但 2022 年基本養老保險尚未完全走出疫情的影響。因此,我們對于現狀的分析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基本養老保險的長期發展情況。3)本報告所有分析,僅基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除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外,中國還有高齡補貼等一系列視作基本養老保障的相關制度。在將相關制度納入考慮后,可能會影響本報告分析的結論穩健性。fY8XbZeUeZ9WfVfVbR9R8OoMnNpNrNfQpPvMlOpPyR8OnNzQNZsQnMNZqQoO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
10、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3/28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一、一、中國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概覽中國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概覽.6 1.1 多支柱養老體系的定義.6 1.2 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大致對應第一支柱.6 1.3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已大致實現全覆蓋.7 二、二、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及運行情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及運行情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9 2.1 收入:繳費收入和財政補貼是最大來源.9 2.2 支出:養老金支出為主,其他支出占比較低.10 2.3 結余:收支結余壓力逐漸增大,可持續性需要關注.11 三、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平工資為收支機制核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11、社平工資為收支機制核心.13 3.1 繳費:多掙多繳,繳費水平受社平工資和個人收入影響.13 3.2 待遇:多繳多得原則與常態化調整機制并存.16 四、四、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各地自主權高,水平差異較大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各地自主權高,水平差異較大.20 4.1 繳費:居民分檔繳納,財政大量補助.20 4.2 待遇:基礎賬戶兜底,個人賬戶多繳多得.22 五、五、結余與結余與調劑:各省收支壓力不同,全國統籌再平衡調劑:各省收支壓力不同,全國統籌再平衡.24 5.1 收支機制決定了各省收支結余差異.24 5.2 中央調劑金及全國統籌促進再平衡.25 六、六、結論結論.26 七、七、風險提示風險
12、提示.27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4/28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 世界銀行的多支柱養老體系.6 圖表 2 中國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7 圖表 3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2023).8 圖表 4 各地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及常住但未參保人數情況(2022,萬人).8 圖表 5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結余情況(億元).9 圖表 6 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9 圖表 7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9 圖表 8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10 圖表
13、 9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10 圖表 10 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億元).10 圖表 11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億元).10 圖表 12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億元).11 圖表 13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億元).11 圖表 14 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億元).11 圖表 15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億元).11 圖表 16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億元).12 圖表 17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億元).12 圖表 18 中國分年齡人口構成(2020,萬人).12 圖表 19 七普數據推算歷年新增退休人口(萬人).13
14、 圖表 20 七普數據推算歷年新勞動適齡人口(萬人).13 圖表 21 上海市 2024 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上下限及實際繳費水平測算(元/月,根據 2023 全口徑社平工資計算)14 圖表 22 全國 31 個省市的繳費基數及理論上下限(2023 年,元/月).14 圖表 23 部分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下限(2023).15 圖表 24 湖北省內三檔繳費基數及繳費下限(2023).15 圖表 25 全國 31 個省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人均收入水平(2022 年,元/月).16 圖表 26 退休年齡及對應養老金計發月數(現行).17 圖表 27 2005 年至今基本養老金
15、漲幅及 CPI、工資漲幅.18 圖表 28 北京市 2024 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19 圖表 29 全國 31 個省市的養老金定額調整幅度(2024 年,元/月).19 圖表 30 各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均待遇水平(2022,元/月).20 圖表 31 全國 31 個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金額上下限(2024,元/年).21 圖表 32 全國 31 個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上下限對應補貼標準(2024,元/年).22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5/28
16、圖表 33 全國 31 個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2022,元/年).22 圖表 34 全國 31 個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省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2022,元/人/月).23 圖表 35 全國 31 個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均待遇水平(2022,元/年).23 圖表 36 全國 31 個省市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負擔及當期結余情況(2022).24 圖表 37 全國 31 個省市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負擔及當期結余情況(2022).25 圖表 38 全國各地區全國統籌調劑收支規模(2023,億元).25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
17、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6/28 一、一、中國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概覽中國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概覽 1.1 多支柱養老體系的定義多支柱養老體系的定義 1994 年,世界銀行總結了世界多國養老金發展的經驗,并在其避免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1報告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三支柱養老體系框架:第一支柱(第一支柱(Public Pillar),),由政府財政支付的強制性公共養老保險由政府財政支付的強制性公共養老保險,也可稱為國家基本養老保險計劃。這一支柱由政府通過稅收強制實施,一般采取現收現付制,主要通過代際轉移籌集來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水平的長壽保險。其
18、主要目的在于為社會成員提供最基本的退休收入,以有限度地緩解老年貧困。這體現了國家的社會政策目標和固有的收入再分配特征。第二支第二支柱(柱(Second Pillar),),私人管理的積累性強制性養老保險私人管理的積累性強制性養老保險。這一支柱通常由政府鼓勵實施,一般通過“以收定支”將養老金待遇水平與在職時繳費相聯系,不存在代際轉移。其主要目的是減少對第一支柱的依賴,發揮養老的補充作用,兼顧體現一定的社會政策目標。此外,第二支柱的完全積累制能夠促進資本積累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第三支柱(第三支柱(Voluntary Pillar),),個人自愿投保的儲蓄養老計劃個人自愿投保的儲蓄養老計劃。這一支柱主
19、要是通過建立個人養老保險計劃和發展商業人壽保險,為高收入階層提供較高的退休收入,強調自由支配的靈活和自愿性,而政府應當為這種儲蓄提供稅收優惠。其主要目的是給那些希望在老年時得到更多收入的人提供額外保護,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靈活的經濟保障機制。2005 年,世界銀行發布21 世紀的老年收入保障:養老金重塑的國際比較2,將“三支柱養老體系”進一步細化為“五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主要在“三支柱”的基礎上增加了普享型的零支柱和家庭養老的第四支柱,以作為世界各國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參考。其中,零支柱零支柱是非繳費型養老金計劃,旨在消除老年貧困,為終身貧困者以及沒有資格領取正式養老金的退休者提供最低水平的保障。
20、第四支柱第四支柱則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對老年人的非正式養老支持,如家庭內轉移支付、贍養醫療、自有住房等非養老金資源。圖表圖表1 世界銀行的多支柱養老體系世界銀行的多支柱養老體系 支柱支柱 目標人群目標人群 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長期長期貧困貧困 非正規非正規部門部門 正規正規部門部門 特點特點 參與參與 來源來源 零支柱(社會救濟)*“基本”或“社會養老金”,至少是社會援助 普享性或補救性 財政預算或一般稅收“三支柱”養老體系 第一支柱 *公共養老金計劃(固定收益或非實際意義的固定繳費制)強制性 繳費,或有部分財政儲備 第二支柱 *企業或個人養老金計劃(完全積累的 DB型或完全積累的 DC 型)強制性
21、 金融資產 第三支柱*企業或個人養老金計劃(部分或完全積累的 DB 型或完全積累的 DC 型)自愿性 金融資產 第四支柱(家庭養老)*非正式支持(家庭),其它正式社會項目(醫療保?。?,以及其它個人金融與非金融資產(自有房屋等)自愿性 金融與非金融資產 資料來源:WB,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1:表格內的星號表示不同支柱對該目標人群的重要程度,星數越多則重要程度越高。注2:DB=defined benefit,繳費確定型;DC=defined contribution,收益確定型 1.2 中國的中國的基本基本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大致對應第一支柱大致對應第一支柱 1 World Bank.Averting
22、the Old Age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M/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World Bank,1994.2 Holzmann R,Hinz R.Old 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s and ReformJ.World Bank Publicat
23、ions,2005,26(1):114-121(8).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7/28 基本養老保險對應第一支柱?;攫B老保險對應第一支柱。中國第一支柱養老保險,通常指基本養老保險?;攫B老保險始興于 1951 年開始建立的勞動保險制度,幾經變革發展至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由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組成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以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主要覆蓋各類城鎮地區私營及非私營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主要覆蓋各類國家機關和事
24、業單位工作人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則覆蓋廣大農村居民及不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內的城鎮居民。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對應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對應第二支柱。中國的第二支柱養老保險,主要指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二者發展時間較短,覆蓋人口有限。2004 年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企業年金試行辦法,為企業年金建立了統一的標準,至此,企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2015 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要求機關事業單位統一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同時要求建立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至此,職業年金制度開始實施。中國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時間較短,且企業年金暫時沒有強制
25、性要求,因此覆蓋人數相對有限。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險、個人賬戶養老金等屬于第三支柱。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險、個人賬戶養老金等屬于第三支柱。相對于第一、二支柱而言,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建立和發展的前期進程要緩慢得多。目前看有以下幾種主要形式:一是稅惠型和非稅惠型商業養老保險,其中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為主;二是個人養老金。其中,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于 2023 年開始與個人養老金合并,目前仍處于流程之中。但總體上看,第三支柱的規模大大小于第一二支柱,尚未能充分發揮補充居民養老的作用。圖表圖表2 中國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國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 1.3 目前基
26、本養老保險已大致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已大致實現全覆蓋實現全覆蓋 整體看,整體看,截至截至 2023 年末,年末,中國基本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全覆蓋中國基本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全覆蓋。當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需要 16 歲及以上且非在校生才可參保。2023 年末,中國總人口約為 14.1 億人,其中 15 歲及以上人口為 11.8 億人。相應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0.7 億人。在剔除在校生及 15 歲人口后,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已經大致實現了全覆蓋。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8/28 圖表圖表3 基
27、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2023)資料來源:Wind,中國統計年鑒2023,平安證券研究所 從各地從各地來看來看,人口流動對參保人口流動對參保地選擇地選擇有所影響有所影響。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依然需要在戶籍地參保;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除個別超大城市外已放開戶籍限制。因此,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情況出現了與各地常住人口不一致的情況,河南、安徽等人口流出大省,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口甚至高于剔除 0-14 歲人口后的常住人口,表明有許多當地參保人員去到了其他省市工作。廣東、江浙等人口流入大省,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口顯著低于剔除 0-14 歲人口后的常駐人口,表明有大量
28、非當地參保人員進入省內工作。圖表圖表4 各地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及常住但未參保人數情況(各地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及常住但未參保人數情況(2022,萬人,萬人)資料來源:Wind,中國統計年鑒2023,平安證券研究所 14歲及以下人口16%未參保人口8%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7%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39%參保人口76%14歲及以下人口未參保人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廣東山東河南江蘇四川河北湖南浙江安徽湖北廣西云南江西遼寧福建陜西貴州山西重慶黑龍江新疆甘肅上海內蒙古吉林北京天津海南寧夏青海西藏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29、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常住未參保的15歲及以上人口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9/28 二、二、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及運行及運行情況:情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老齡化高峰未至,老齡化高峰未至,中國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處于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狀態?;攫B老保險基本處于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狀態。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整體采用了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的設計模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除 2020 年因疫情緩繳社保費用,導致出現當期負結余外;2003 年以來中國基本
30、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收支平衡,且每年都能實現正結余。如圖表 5 所示。圖表圖表5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結余情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結余情況(億元)(億元)資料來源:Wind,人社部,2018-2022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除特別標注外,均使用財政決算口徑 2.1 收入:繳費收入收入:繳費收入和財政補貼是最大來源和財政補貼是最大來源 整體看整體看,中國的基本養老險主要有三,中國的基本養老險主要有三大收入來源:大收入來源:保險費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和其他非財政補貼收入。保險費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和其他非財政補貼收入。其中,保險費收入主要包括個人、機關和企業的繳費,占總收入的 70%左右;財
31、政補貼收入由地方和中央共同承擔,占總收入的 25%左右;非財政補貼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委托投資收益、滯納金,以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集體補助等,占總收入的 5%左右。分險種看,三分險種看,三類類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收入來源來源結構結構差異較大。差異較大。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作為建立和改革較早的基本養老險,保險費收入占比最高(2022 年為 81%,后同),對財政補貼的依賴最?。?5%)。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由于性質較為特殊且改革起步較晚,轉軌成本依然存在,保險費收入占比相對較低(58%),對財政補貼的依賴較強(39%)。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起步最晚,且覆蓋人群的收入相對
32、較低,在制度設計時就引入財政補貼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保險費收入占比較低(2022 年為 30%),對財政補貼的依賴最強(62%)。69670.36-2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基本養老保險收入合計基本養老保險支出合計基本養老保險當年結余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財政決算口徑)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人社部口徑)圖表圖表6 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圖
33、表圖表7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收入來源(億元)(億元)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49284.08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182019202020212022保險費收入其他非財政補貼收入財政補貼收入38825.68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182019202020212022保險費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利息收入委托投資收益其他收入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
34、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0/28 2.2 支出:支出:養老金支出為主養老金支出為主,其他支出占比較低其他支出占比較低 整體看,整體看,中國的基本養老險中國的基本養老險的支出,幾乎完全由的支出,幾乎完全由基本養老金支出基本養老金支出構成構成,其其他類型的支出他類型的支出占比較低。占比較低。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由發給個人的養老金構成,約占總支出的 95%;其它類型的支出,則包括醫療補助金、喪葬撫恤等,約占總支出的 5%。分險種看,三分險種看,三類類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支出結構大同小異,只是覆蓋內容略有區別結構大同小異,只是覆蓋內容略有區別。其中,除基本養老
35、金支出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還存在醫療補助金和喪葬撫恤補助支出兩個主要支出科目,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則不承擔醫療補助相關責任。圖表圖表8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圖表圖表9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來源(億元)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10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支出類型(億元)(億元)圖表圖表11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支出類型(億元)(億元)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
36、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8783.08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182019202020212022保險費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1675.32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82019202020212022繳費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利息收入委托投資收益集體補助收入其他收入60414.83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182019202020212022基本養老金支出其他支出41436.2201000020000300004000
37、05000020182019202020212022基本養老金支出醫療補助金支出喪葬撫恤補助支出其他支出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1/28 2.3 結余:結余:收支結余壓力收支結余壓力逐漸增大逐漸增大,可持續性需要關注可持續性需要關注 整體看,整體看,基本養老保險的結余水平基本養老保險的結余水平尚可尚可。當期結余方面,除 2020 年以外,近五年基本養老保險每年的結余大約可以占當期收入的 8%。累計結余方面,以當期支出水平計算,在所有收入中斷的極端情況下,累計結余也可承擔 12 個月以
38、上的支出責任,起到了比較好的安全邊際作用。分險種看,各類保險的結余水平差異較大。分險種看,各類保險的結余水平差異較大。當期結余方面,除 2020 年以外,近五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當期結余大約在 8%-9%的水平,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則僅能維持在 2%左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則能達到 25%左右。累計結余方面,以當前支出水平計,所有收入中斷的極端情況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大約可承擔 15 個月的支出責任,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則僅能承擔 3 個月左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于待遇水平不高,可以承擔 39 個月的支出。圖表圖表12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億元)機關
39、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億元)圖表圖表13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類型(億元)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14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結余情況(億元)(億元)圖表圖表15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結余情況(億元)(億元)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15027.70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182019202020212022基本
40、養老金支出其他支出3417.29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182019202020212022基礎養老金支出個人賬戶養老金支出喪葬撫恤補助支出其他支出13 1112131415-2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20182019202020212022本年收支結余年末滾存結余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右,月)15 05101520-1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182019202020212022本年收支結余年末滾存結余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右,月)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
41、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2/28 然而,中國基本養老然而,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險的收支壓力正在快速增長收支壓力正在快速增長。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增長并不平穩,近年來第二次嬰兒潮人群已經臨近退休年齡,未來中國新增退休人口將會出現較快的增長。與此同時,受生育率下降影響,新達到勞動年齡的人口(新勞動適齡人口)會低于新增退休人口。以七普數據進行正反向推算,2011-2020 年中國年均新增退休人口約為 1600 萬人,而 2021-2030年則會增至接近 2300 萬人;2011-2020 年中國年均新勞動適齡人口約為 1500 萬人,
42、而 2021-2030 年則只會增加至 1800萬人3。這一方面意味著退休人口快速增加,基本養老保險支出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意味著勞動適齡人口萎縮,基本養老保險收入壓力增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余面臨耗盡風險,可持續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余面臨耗盡風險,可持續性面臨一定挑戰面臨一定挑戰。根據中央有關部門組織編寫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學習輔導百問4,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 2029 年當期將出現收不抵支,到 2036 年左右累計結余將告耗盡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由于累計結余水平更低,所面臨的壓力可能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于 DC 型的設計特點
43、和較好的結余水平,收支壓力會主要轉化至財政補貼之上。圖表圖表18 中國分年齡人口構成(中國分年齡人口構成(2020,萬人,萬人)資料來源:2020中國人口普查年鑒,平安證券研究所 3 使用七普數據進行推算,會忽略各年齡死亡人口的影響,一方面導致對新勞動適齡人口的低估和對新增退休人口的高估,放大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壓力;另一方面導致對歷史數據的低估和對未來數據的高估,放大 2021-2030 年各項平均值較2011-2020 年各項平均值的增幅。此處只是用于說明基本養老保險收支壓力增大的主要成因,不代表精確測算。4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輔導材料出版_滾動新聞_中國政府網()5 學習專欄:黨的
44、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61-90問_澎湃號 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63666972757881848790939699男女圖表圖表16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億元)圖表圖表17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結余情況(億元)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各年全國財政決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3 012340100020003000400020182019
45、202020212022本年收支結余年末滾存結余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右,月)39 0102030405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82019202020212022本年收支結余年末滾存結余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右,月)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3/28 三、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平工資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平工資為收支機制收支機制核心核心 由于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正在并軌,因此本章我們直接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46、為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主要由保險費,即企業和個人的繳費構成。當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機制和參數已經實現了機制上的全國統一:繳費基數由各地社平工資決定,繳費比例由中央統一規定。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基本完全為待遇支出。而待遇水平,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和各地的調節機制決定。其中,基礎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的待遇水平根據中央確定的機制,以及各地的實際參數,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確定。調節機制,則是根據中央確定的機制與漲幅上限,由各地自行決定調整幅度和方法。3.1 繳費繳費:多掙多繳,多掙多繳,繳費繳費水平受水平受社平工資和個人收入社平工資和個人收入影響影響 當
47、前,中國當前,中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企業由企業與個人與個人按照按照當地當地工資水平,工資水平,根據根據全國統一的全國統一的比例比例進行進行繳納繳納。其中,企業與個人的繳費比例,分別為繳費基數的 16%和 8%。繳費基數為職工個人工資,但下限不得低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 60%,上限不得高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 300%。具體可以用式 1.1 和式 1.2 表示。=(+)式1.1 且,=max(,0.6)|3 式1.2 其中,表示實際繳費的金額,表示繳費基數,表示職工個人的月平均工資;表示當地的社平工資,在實際操作中使用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簡稱全口徑社平工資),
48、由各地自行發布;和 分別表示企業和員工的繳費比例(16%和 8%),由國家統一規定。此外,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與企業職工一致,只是繳費比例從 8%變為 20%6。以以 2023 年度年度上海上海繳費方法為例繳費方法為例:2022 年度上海全口徑社平工資為 12183 元/月,繳費下限為全口徑社平工資的 60%,即7310 元/月;繳費上限為全口徑社平工資的 300%,即 36549 元/月7。若一名企業職工的工資低于 7310 元/月,則以 7310 6【一圖看懂】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如何繳費?_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7 本市調整 2023 年度社保
49、繳費基數上下限()圖表圖表19 七普數據推算歷年新增退休人口(萬人)七普數據推算歷年新增退休人口(萬人)圖表圖表20 七普數據七普數據推算推算歷年新歷年新勞動適齡勞動適齡人口(萬人)人口(萬人)資料來源:2020中國人口普查年鑒,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2020中國人口普查年鑒,平安證券研究所 1603.06 2280.14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男女2011-2020平均2021-2030平均1476.26 1755.00 05001000150020002
50、500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男女2011-2020平均2021-2030平均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4/28 元/月為繳費基數;假設工資高于 36549 元/月,則以 36549 元/月為繳費基數;位于二者之間,則以職工個人的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在此基礎上,企業繳納繳費基數的 16%,職工個人繳納繳費基數的 8%。假設一名企業職工的工資為 10000 元/月,則企業繳納 1600 元/月,職工個人繳
51、納 800 元/月??梢杂檬?1.3 表示,測算如圖表 21 所示。=10000 (16%+8%)=1600+800 式1.3 圖表圖表21 上海市上海市 202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上下限及實際繳費水平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上下限及實際繳費水平測算(元測算(元/月月,根據根據 2023全口徑社平工資計算全口徑社平工資計算)資料來源:上海市人社局,平安證券研究所 由于繳費比例統一,各地工資水平的差異,是導致各地繳費水平由于繳費比例統一,各地工資水平的差異,是導致各地繳費水平不同不同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2022 年,我國 31 個省級行政區(以下簡稱“31 個省市”)當中,全口徑社
52、平工資相對較高的地區,包括上海、北京、廣東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西藏等地廣人稀、勞動力成本較高的地區,以及青海等非私營經濟占比較高的地區。在這些地區,企業和個人繳納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用較高。圖表圖表22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的繳費基數及理論上下限(的繳費基數及理論上下限(2023 年,元年,元/月)月)資料來源:人社通,各省級行政單位人社部門,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數據為根據公開數據推算得出,并非最終實際數據。如:河北、內蒙古等地公布了社平工資但政策文件中未明確提出上下限,因此上下限為推算數據;江蘇等地暫未公布社平工資數據,而是以暫行標準直接明確上下限,社平工資為根據上限推算數據;
53、北京、浙江、江蘇等地為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實際下限不足社平工資的60%,本處使用60%數據替代;湖北、廣東等地社平工資有分檔,此處使用省直數據替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省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省市的一些執行細節差異,也會導致養老保險的一些執行細節差異,也會導致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水平存在一定差異的實際繳費水平存在一定差異。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200002100022000230002400025
54、000260002700028000290003000031000320003300034000350003600037000380003900040000繳費收入企業繳費個人繳費下限,7310上限,3654912183 5965 3000800013000180002300028000330003800043000上海北京西藏廣東海南青海浙江江蘇天津寧夏新疆內蒙古四川山東湖北陜西福建云南重慶貴州遼寧甘肅安徽吉林廣西山西黑龍江湖南河北江西河南全口徑社平工資繳費下限繳費上限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
55、聲明內容。15/28 繳費比例方面繳費比例方面,全國各地尚未實現,全國各地尚未實現統一。統一。早期中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各類參數由各省自行決定。在部分人口結構相對年輕、經濟相對發達的省市,由于養老金收支壓力較小,地方政府會將企業繳費比例設置得較低。直到 2019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后,全國才逐步開始統一繳費比例。直至目前,仍有部分省市處于過渡期之中。比如,2024 年,浙江和廣東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費比例仍然為 15%8,9,低于全國標準一個百分點。同時,部分地區也會臨時下調企業繳費比例。比如,疫情期間,浙江就曾將企業繳費比例從 15%下調至 14%,以減
56、輕企業的繳費壓力10。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方面,各地也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一些方面,各地也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一些調整。調整。部分地區在調整繳費下限時,可能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采取不同的方案。例如,2023 年,北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所采用的實際繳費下限為 6326 元/月,低于理論下限;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所采用的實際繳費下限為 6678 元,與理論下限一致11。部分省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省市,采用省內分檔而非省內統一標準的方法,計算繳費基數和對應的上下限。例如,2023 年,湖北省將省內的繳費標準分為三檔,武漢和省直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好,使用的繳費基數較高,黃石、十堰等市次之,荊州、鄂
57、州等市最低12。廣東省也將省內繳費標準分為了四檔,廣州、深圳和省直最高,珠海、佛山等次之,汕頭、惠州等再次,韶關、河源等最低13,14。當經濟壓力較大時,各地也可能會臨時將實際繳費下限降低至理論下限之下。2023 年,北京、浙江、江蘇、寧夏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際采用的繳費下限分別為 6326 元/月15,4462 元/月16,17,4494 元/月18,4408 元/月19,比理論下限均少了幾百元。整體看,雖然整體看,雖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的各地參數尚未完全統一,財政補貼力度等也存在一定差別,但社平工資仍然是影響各地參數尚未完全統一,財政補貼力度等也存在一定差別,
58、但社平工資仍然是影響基金收入基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水平的主要因素。2022 年,全口徑社平工資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人均收入水平間,大體呈現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 0.65。但也有少數地區例外:新疆、青海等地雖然經濟發展水平和全口徑社平工資相對不高,但由于非私營參保人員占比較高、財政補貼力度較大,基金人均收入水平也位于全國前列;浙江、廣東由于繳費系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較好,但收入水平偏低。8 2024 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申報繳納的通告()9 關于 2024 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申報繳納的通告-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10 本市調整 2023 年度社保
59、繳費基數上下限()11 關于統一 2023 年度各項社會保險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的通告_規范性文件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12 關于我省 2023 年度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標準的通知-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13 關于公布 2022 年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和 2023 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有關問題的通知()14 7 月起,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有變化!()15 3 部門關于統一 2023 年度各項社會保險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的通告_規范性文件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16 浙江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社保()17 關于公布 2023 年社會保險有關基
60、數的通知()18 關于 2023 年度社會保險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暫行標準的通知()19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圖表圖表23 部分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部分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下限下限(2023)圖表圖表24 湖北湖北省內三檔繳費基數及省內三檔繳費基數及繳費下限繳費下限(2023)資料來源:各地政府部門公告(如腳注),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湖北政府部門公告(如腳注),平安證券研究所 6326 4462 44944408 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北京浙江江蘇寧夏理論下限(元/月)實際下限(元/月)422438003675580060
61、006200640066006800700072003400350036003700380039004000410042004300第一檔第二檔第三檔理論下限(元/月)實際下限(元/月)基數(元/月,右)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6/28 圖表圖表25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金的的人均人均收入收入水平水平(2022 年,元年,元/月)月)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3,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使用各地基金收入直接計算,包含個人及企業繳費,且
62、未剔除財政補貼及其他非財政補貼收入,僅作為參考。3.2 待遇待遇:多繳多得多繳多得原則與原則與常態化調整常態化調整機制并存機制并存 待遇方面,待遇方面,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兩由兩部分部分組成:組成:基礎基礎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和個人賬戶賬戶養老金養老金,二者由當地社平,二者由當地社平工資和個人歷史繳費水平確定。此外,工資和個人歷史繳費水平確定。此外,各地各地通常通常還會還會按年按年對對待遇水平進行一些細節調整。待遇水平進行一些細節調整。對此,我們同樣使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舉例。此外,對于部分特殊人群,還有過渡養老金、調節金等制度改革
63、期間的臨時措施。由于臨時性措施的影響將隨著時間而消退,我們暫時不再進行展開。1.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各地社平工資和企業職工歷史繳費情況影響待遇水平,各地社平工資和企業職工歷史繳費情況影響待遇水平,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以,以上一年度上一年度職工職工月月平均工資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每繳每繳滿滿 1 年年發給發給 1%,如式 2.1。其中,為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在實際操作中,使用的同樣是全口社平工資。為繳費年限。為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算方法如式 2.2 和式 2.3。=+2
64、1%式2.1 =(,1=1)式2.2=(,=1 ,1)/式2.3 式 2.2 中,,指退休前第 i 年職工個人實際繳費;,1 指退休前第 i 1 年職工平均工資;二者之商,可以理解為職工個人退休前第 i年繳費工資,相當于退休前第 i 1 年職工平均工資的倍數。將職工個人整個職業生涯的倍數進行算數平均,以用于反映職工個人職業生涯中的實際繳費,相較于平均工資的水平。最終,以這一指數乘以待遇發放前一年的職工月平均工資,可以盡可能剔除工資水平變化導致的物價水平變動的影響,防止養老金的實際待遇縮水。另一種理解方式是,根據物工資水平的變化,計算職工實際繳費工資相當于當前工資的水平,可以用式 2.3 表示。
65、其中,/,1 可以理解為自退休前第 i 1 年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變化幅度,其與,的積即為職工退休前第 i 年實際繳費工資相當于當前社會平均工資的水平。2813 705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西藏上海新疆青海吉林北京內蒙古遼寧天津黑龍江甘肅湖北云南山西江蘇廣西重慶陜西河北寧夏四川安徽海南貴州浙江湖南廣東江西山東河南福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全口徑社平工資(右)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7/28
66、 個人個人賬戶賬戶養老金養老金,等于,等于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其中,計發月數主要是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的,如圖表 26 所示。當個人賬戶儲存額領取完畢后,個人賬戶養老金繼續發放,支出由統籌基金承擔。圖表圖表26 退休年齡及對應養老金計發月數(現行)退休年齡及對應養老金計發月數(現行)退休年齡(歲)計發月數(月)退休年齡(歲)計發月數(月)退休年齡(歲)計發月數(月)40 233 51 190 62 125 41 230 52 185 63 117 42 226 53 180 64 109 43 2
67、23 54 175 65 101 44 220 55 170 66 93 45 216 56 164 67 84 46 212 57 158 68 75 47 208 58 152 69 65 48 204 59 145 70 56 49 199 60 139 50 195 61 132 資料來源: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平安證券研究所 可以看到,可以看到,在當前基礎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的在當前基礎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的制度設計下,制度設計下,當地當地社平工資社平工資和企業職工的歷史繳費水平,是影響和企業職工的歷史繳費水平,是影響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水平的主要因素水平的主要因
68、素。通常而言,當地工資水平越高,養老金待遇水平越高;職工個人歷史繳費水平越高、繳費時長越長,待遇水平越高。而到實際退休之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的變動幅度,決定了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變動幅度。2.調整機制調整機制:根據物價和工資水平變動,根據物價和工資水平變動,調整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調整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 除當地工資水平和職工歷史繳費因素外,除當地工資水平和職工歷史繳費因素外,中國中國還會通過行政手段的方式,對基本還會通過行政手段的方式,對基本養老金養老金水平進行調整。水平進行調整。2005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提出要“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和物價變
69、動等情況,國務院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提出具體調整方案”。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負責明確養老金的整體待遇漲幅和調整方法。負責明確養老金的整體待遇漲幅和調整方法。整體待遇漲幅方面,國務院已經連續 20 年調升基本養老金的整體待遇水平。2006 年,原勞動部和財政部明確了 2005-2007 年的基本養老金待遇按照工資增長率掛鉤調整20。2008 年及以后,改為現行的調整機制,直接明確調整幅度21。到 2024 年,已經實現基本養老金的 20 年“連漲”,如圖表 27 所示。20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勞社部發200621 號)()2
70、1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 2008 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_2008年第11 號國務院公報_中國政府網()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8/28 圖表圖表27 2005 年至今基本養老金漲幅及年至今基本養老金漲幅及CPI、工資漲幅、工資漲幅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社部,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 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明確明確調整調整方案方案的主要構成,的主要構成,包括四個部分:包括四個部分: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和特殊調整。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和特殊調整。其中,定額
71、調整指直接提升養老金的金額;掛鉤調整,指根據退休人員的繳費年限和當前養老金待遇水平等因素進行差異性提升;傾斜調整,指對貧困、偏遠地區、高齡人員等進行額外的提升;特殊調整,主要是針對特殊人群,如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工人等進行進一步的額外調整。以以 2024年年北京市北京市的調整方案的調整方案為例為例:定額調整方面,2024 年北京市每名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 30 元。掛鉤調整方面,包括繳費年限掛鉤和養老金水平掛鉤兩部分。年限調整,指 2024 年北京市退休人員中,繳費年限滿 10 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 1 年,每月增加 2.4 元;繳費年限不滿 10 年的(不含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
72、),每人每月增加 24 元;繳費年限不滿 15 年的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 36 元。養老金水平掛鉤,是指 2023 年養老金水平達到每月 6813元的,在 2024 年增加 15 元,且保底達到 6843 元;2023 年養老金水平達不到 6813 元的,增加 30 元。傾斜調整方面,對高齡人員進行額外的補貼。特殊調整方面,對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軍轉干部等進行額外調整。如圖表 28 所示。0%2%4%6%8%10%12%14%16%18%20%0%5%10%15%20%25%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2013 2014
73、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基本養老金漲幅(現行機制調整)基本養老金漲幅(臨時機制調整)CPI(3YMA,右)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同比(右)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19/28 圖表圖表28 北京市北京市 2024 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 資料來源: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財政局關于2024年調整本市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平安證券研究所 雖然各地調整方
74、案存在一定差別,雖然各地調整方案存在一定差別,但調整方案整體與全國性機制一致但調整方案整體與全國性機制一致。通常而言,社平工資越高的地區,以及相對而言偏遠、需要政策傾斜的地區,定額調整幅度會更大。就 2024 年的情況來看,上海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定額調整幅度較大;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政策傾斜區域,定額調整幅度同樣較大,如圖表 29 所示。此外,各地的掛鉤調整方案等各不相同,但整體趨勢與定額調整一致。圖表圖表29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的的養老金定額調整幅度養老金定額調整幅度(2024 年,元年,元/月)月)資料來源:人社通,各地人社部門,平安證券研究所 6125010203040
75、506070上海西藏寧夏青海天津新疆山西云南遼寧福建山東河北河南陜西江蘇浙江廣西北京內蒙古湖北廣東海南貴州甘肅湖南安徽重慶吉林四川江西黑龍江定額調整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0/28 整體看整體看,雖然各地,雖然各地待遇待遇調整模式略有區別,但待遇水平調整模式略有區別,但待遇水平基本基本與全口徑社平工資水平相吻合與全口徑社平工資水平相吻合。2022 年,二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為 0.72。其中較為特殊的是江蘇,待遇水平偏低。江蘇主要是由于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發辦法僅與 1995 年的平均工資關
76、聯,導致過渡性養老金水平過低,影響了整體待遇,屬于特殊情況。2024 年 1 月,江蘇省人社廳發布了關于調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過渡性養老金計發辦法的通知,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修正,未來養老金待遇水平也會進一步上漲。圖表圖表30 各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均待遇水平各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均待遇水平(2022,元,元/月月)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3,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此處的算法為,人均待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離退休人數。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中,除待遇支出外,還包括喪葬補助金支出、撫恤金支出、轉移支出、統籌調劑支出等。因此,此處的推算并非精確數據,實際待遇水平應該略低。
77、四、四、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各地自主權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各地自主權高,水平差異較大水平差異較大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與政府補貼組成。其中,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當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水平和補貼規定仍然由各地自行決定,地區間差異相對較大,且不存在明顯的規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其中,基礎養老金完全由政府出資,個人賬戶養老金由繳費積累形成。當前,由于各省人口結構不一、補貼力度差異較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水平差異也比較大。4.1 繳費繳費:居民居民分檔繳納分檔繳納,財政財政大量補助大量補助 城鄉
78、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的繳費由三部分組成:個人由三部分組成:個人繳費、集體補助與政府補貼。繳費、集體補助與政府補貼。由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人群主要由農村居民和無力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組成,不僅收入水平較低,且缺乏企業繳費這一重要渠道。為保障相關人員的養老收入,中國采用了個人、集體、政府三方共同繳費的模式。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比,政府財政補貼占基金收入的比重更高,兜底性、福利性更強。個人繳費方面,居民個人繳費個人繳費方面,居民個人繳費水平由居民在水平由居民在政策政策范圍內自主選擇。范圍內自主選擇。由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收入差距較大,且收入
79、水平通常存在波動。因此,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模式并不直接由社平工資一類的基數決定。相反,而是由各地自行決定繳費的上下限,由居民自主決定繳費水平。2014 年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為 100 元,最高由各地自行決定,不超過當地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年繳費額即可。當前,靈活就業人員的最低繳費標準,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的 20%。而與之相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最高繳費上限,就相當于全口徑社平工資的 12%,如式 5.1 所示。9977 2759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
80、4000西藏北京上海青海新疆天津陜西云南山西河北廣東甘肅寧夏山東福建貴州內蒙古廣西湖北海南浙江遼寧江蘇安徽河南吉林黑龍江湖南江西四川重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均待遇全口徑社平工資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1/28 =100,(0.2 0.6)式4.1 以以 2023 年年海南省為例海南省為例:2023 年,海南省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月繳費基數下限為 4830 元,對應 2023 年省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最低年繳費額為 11592 元(=4830 元20%12 個月)。因此
81、,按照 100 元的整數倍金額進行繳費,2024 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的上限為 11500 元,取整數為 11500 元。需要說明的是,取整為海南省的規定,并非所有省市都會取整。當前,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各地通常已經將最低繳費標準提高至 200 元/年以上,僅部分省市對特困人群保留 100 元/年的最低繳費檔次。同時,最高繳費金額通常也直接由政策規定,并不直接使用當地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年繳費額。具體如圖表 31 所示。圖表圖表31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金額上下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金額上下限(2024,元,元/年)年)資料來源
82、:各省級行政單位人社、財政部門,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內蒙為錫林郭勒數據,吉林為長春數據,江蘇為南京數據,寧夏為銀川數據。集體補助與政府補貼方面。集體補助與政府補貼方面。集體補助主要由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出資。此外,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等也可以進行資助。只是,受限于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集體補助占基金收入的比重仍然很低。政府補貼由中央及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具體的補貼標準由各地自行決定,最低不得低于 30 元/年。當前,政府補貼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從政府補貼來看從政府補貼來看,各省補貼標準,各省補貼標準同樣差異較大同樣差異較大,且補貼幅度與繳費水平的關系并不明顯,且補貼幅度與繳費
83、水平的關系并不明顯。當前,各地政府補貼標準基本遵守了 30 元/年的下限,但上限差異極大,沒有明顯的規律,與繳費水平之間的比例關系也不確定。如,2024 年,北京市最高繳費檔次為 9000 元/年,補貼金額僅為 150 元/年22;上海市雖然最高繳費檔次僅有 7300 元/年,但補貼金額高達 730 元/年。如圖表 32 所示。22 北京發布 2024 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準_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_新聞速覽_媒體關注()11500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海南北京云南河北山東湖北上海內蒙古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新疆山西河南西藏甘肅天津
84、廣東重慶四川青海遼寧黑龍江福建貴州陜西寧夏江蘇吉林最低繳費金額最高繳費金額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2/28 圖表圖表32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上下限對應個人繳費上下限對應補貼標準(補貼標準(2024,元,元/年年)資料來源:各省級行政單位人社、財政部門,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內蒙為錫林郭勒數據,吉林為長春數據,江蘇為南京數據,寧夏為銀川數據。整體看,整體看,當前各地當前各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人均人均收入差異收
85、入差異較大較大。其中,上海人均基金收入高達 4.7 萬元,其他地區均未超過 1萬元。上海的超高收入,主要是參保人數較少且財政補貼力度較大,拉高了人均基金收入。除上海外,各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不足萬元/人/年。北京等少數經濟發達地區人均收入水平超過 4000 元/人/年;而西藏、新疆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較高的中西部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僅 1000 元不到,與經濟發展水平一致。圖表圖表33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2022,元,元/年)年)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3,平安證券研
86、究所 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基金收入/(參保人數-實際領取待遇人數)4.2 待遇待遇:基礎基礎賬戶賬戶兜底,個人兜底,個人賬戶賬戶多繳多得多繳多得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其中,基礎養老金完全由政府出資,中央財政確定并調整國家級最低標準,承擔相應支出;地方政府可進一步提高基礎養老金的地方級最低標準,提高的部分由地方財政承擔。個人賬7306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海南北京云南河北山東湖北上海內蒙古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新疆山西河南西藏甘肅天津廣東重慶四川青海遼寧黑龍江
87、福建貴州陜西寧夏江蘇吉林最低補貼金額最高補貼金額46650.72 7996.85 697.93 020004000600080004600048000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山東四川湖北內蒙古安徽海南遼寧福建山西重慶陜西寧夏江西青海河北黑龍江湖南甘肅河南西藏新疆云南吉林貴州廣西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收入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3/28 戶養老金方面,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和集體補助全部計入個人賬戶,按照國家規定計息。個人賬戶儲存額用于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得越多,政府補貼越多,
88、個人賬戶積累也越多,今后能領取的養老金也越多,具體如式4.2 所示。=+=(+)+139 式4.2 從基礎養老金來看,當前,中央財政承擔的基礎養老金為每人每月 103 元23,各地在此基礎上會進一步上調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然而,調整幅度的披露情況不是很完善,且各級地方政府普遍具有調節權限。根據中國經濟周刊2022 年的統計,基礎養老金水平最高的上海能達到 1300 元/月,而云南省基礎養老金最低水平僅為103 元/月24。圖表圖表34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省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省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2022,元,元/人人/月月)資料來源:中國經
89、濟周刊采制中心,平安證券研究所 整體看,當前各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人均整體看,當前各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人均待遇水平待遇水平差異差異也比較大也比較大。其中,上海、北京人均待遇超過 1 萬元,其他地區均在 6000 元左右或以下。上海和北京的待遇水平高,主要原因是基礎養老金待遇較高,財政補貼力度較大。同時,部分待遇水平仍然相對偏低的地區,雖然財政補貼力度有限,但政府也在嘗試通過集體資助等方式提升基金收入及待遇支付能力。未來待遇水平可能會進一步上漲。圖表圖表35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均待遇水平人均待遇水平(2022,元,元/年年)資料來源:中國
90、統計年鑒2023,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均待遇=基金支出/實際領取待遇人數 23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又提高了-開封市社會保險中心()24 王紅茹,公平的城鄉居民養老金體系如何建N/OL.2022 公平的城鄉居民養老金體系如何建_經濟網_國家一類新聞網站()1300103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上海北京天津西藏寧夏重慶海南廣東青海江蘇浙江山東新疆內蒙古福建廣西陜西江西湖北河北山西吉林河南貴州甘肅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南四川云南基礎養老金省級最低標準18621 1594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
91、800020000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廣東西藏青海寧夏海南內蒙古山東新疆江西四川福建黑龍江湖北陜西重慶山西安徽湖南廣西云南遼寧甘肅河北河南貴州吉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均待遇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4/28 五、五、結余結余與調劑與調劑:各省收支壓力各省收支壓力不同不同,全國統籌全國統籌再平衡再平衡 當前,中國各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支壓力截然不同,部分省市正結余較多,部分省市已經出現了當期負結余。因此,自 2018 年開始,中國開始設立中央統籌調劑金制度,平衡各省收支壓力。202
92、2 年,中國又在中央統籌調劑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始落實全國統籌,為提升統籌效率建立制度性基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方面,由于待遇水平相對較低、財政兜底能力較強,收支壓力的差異暫時還沒有導致負結余的普遍產生。因此,暫時還沒有設立類似的全國統籌機制。5.1 收支機制收支機制決定了各省決定了各省收支結余收支結余差異差異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方面:雖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機制基本實現了全國統一,但由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已經放開各地戶籍限制,人口流動趨勢對各地收支平衡的影響也較為巨大。2022 年,廣東、江蘇等地因人口流入較多,收支水平顯著高于中國其他省市。而北京
93、、上海等雖然并未完全放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戶籍限制,但也有戶籍遷入方法,因此同樣存在較多正結余。然而,東三省等人口流出大省,由于勞動適齡人口流出較多,收支壓力顯著大于中國其他省市,負結余情況較為嚴重。圖表圖表36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的的城鎮城鎮職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負擔及當期結余情況(負擔及當期結余情況(2022)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3),平安證券研究所 注:職工供養率=離退休(職)人數/參保在職職工人數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方面:由于財政兜底性質較為明顯,在財政大力補貼之下基金普遍實現正結余。通常而言,人口越多的省市,參保人數越多,政
94、府補貼力度越大,因而當年結余水平越高。如山東、四川、安徽、河南等。此外,部分經濟發達省市由于私營經濟發達、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比較有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同樣較多,結余水平也比較高,如江蘇等。-1000-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10%20%30%40%50%60%70%80%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湖北上海重慶天津四川山西青海新疆湖南江蘇江西廣西浙江河北寧夏安徽山東云南陜西河南海南貴州西藏北京廣東福建當年結余(億元,右)職工供養率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
95、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5/28 圖表圖表37 全國全國 31 個個省市省市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負擔及當期結余情況(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負擔及當期結余情況(2022)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3),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 5.2 中央調劑金及全國統籌中央調劑金及全國統籌促進再平衡促進再平衡 為平衡各省間的收支結余壓力,2018 年,國務院開始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所謂中央調劑,就是各省先將部分基金收入上繳至中央,而后中央按照各省的參保人數、收支壓力等將所有收到的資金再轉移支付給各地,從而平衡收支壓力。2022 年,全國統籌制度開始進一步實施,采用的也是中央統籌調劑制度
96、的升級版。就 2022 年來看,廣東、北京、江蘇等人口結構相對年輕,收支壓力較小的省市,上繳幅度最大,東三省作為人口流出大省,受到的統籌調劑資金最多。圖表圖表38 全國全國各地區全國各地區全國統籌調劑收支統籌調劑收支規模規模(2023,億元,億元)資料來源:財政部,平安證券研究所 -500501001502002500%10%20%30%40%50%60%70%80%上海浙江天津江蘇遼寧山東四川北京內蒙古福建河北廣東陜西湖北吉林重慶安徽河南黑龍江山西湖南江西海南貴州甘肅云南廣西寧夏青海新疆西藏當年結余(億元,右)實際領取待遇人數占比1158.14-844.31-1000-50005001000
97、1500廣東北京江蘇安徽四川云南福建貴州陜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海南上海重慶浙江湖南西藏山西寧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河北青海江西山東湖北甘肅天津河南吉林內蒙古黑龍江遼寧上繳下撥規模(預算數)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6/28 六、六、結論結論 當前,中國當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已經大致實現了全覆蓋,已經大致實現了全覆蓋,為中國居民的基本養老為中國居民的基本養老提供了兜底作用。提供了兜底作用。但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問題也不斷的可持續性問題也不斷
98、凸顯。凸顯。第一,總量方面,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支壓力自 2020 年后開始增大,除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面臨在 2036 年耗盡累計結余的風險外,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因歷史原因,結余情況更加嚴峻。同時,總量風險還可能會導致居民對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的信任度下降,進而影響繳費意愿甚至參保意愿,形成惡性循環。第二,結構方面,各省勞動力流動趨勢不一,廣東等勞動力流入省人口結構年輕,在企業繳費率較全國平均水平仍低 1 個百分點的情況下,仍能維持數千億元的年均結余水平。與之相對,東三省等勞動力流出省,老齡化較嚴重,財政補貼能力不足,已經出現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這一方面會損害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效率,另一
99、方面還可能會加劇地區間的貧富差異。針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的針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的可持續性問題可持續性問題,我們認為可行的政策,我們認為可行的政策措施措施包括:提升統籌層次、提高投資管理效率、強化財包括:提升統籌層次、提高投資管理效率、強化財政補貼力度、推進延遲退休改革等。具體來看:政補貼力度、推進延遲退休改革等。具體來看:第一,第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要加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要加快完善完善全國統籌的制度基礎,城全國統籌的制度基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建立省級統籌機制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建立省級統籌機制,通過提升統籌,通過提升統籌層次提升運行效率,緩解可持續性問題層次提升運行效率,緩解可
100、持續性問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方面,當前全國統籌所面臨的各類現實問題包括省級統籌尚未完全實現、各類機制尚未完全統一、央地財事權匹配等。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快全國統籌制度基礎的建設,為全國統籌創造條件。當前,可以繼續使用上繳下撥式的全國統籌機制,強化調節力度,緩解各地養老金收支壓力。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方面,當前其統籌層級較低,不利于基金效率提升。我們認為,可以參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機制和中央調劑金制度,建立省級統籌機制,從而推動各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統一和提升。第二,擴大第二,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的委托投資比例委托投資比例,適度,適度放放寬寬投資投資限
101、制限制,提升資金投資管理效率。,提升資金投資管理效率。當前,各省已有部分基本養老保險結余基金委托全國社?;鹄硎聲芾?,2016 年至今管理績效穩定、投資收益水平良好25。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投資比例,通過投資收益增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不僅可以保障養老金安全邊界,也可以發揮養老金作為長期資金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與此同時,可考慮適時適度放寬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限制,包括豐富投資品種、提高風險類資產的投資比例、提升海外投資能力等,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致力于提升基金整體收益水平。第第三三,通過通過多樣化多樣化的的財政補貼財政補貼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
102、金,并并適度適度拓寬其投資范圍,拓寬其投資范圍,增厚養老保險儲備增厚養老保險儲備。在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的基礎上,政府還可以通過各類辦法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盡早提升基本養老保險儲備。在方式選擇上,除基于現有的一般公共預算補充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補充渠道,進一步加大補充力度外,還可以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或學習加拿大經驗允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自主發債的方式,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收入來源。此外,還可以進一步拓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范圍,放寬海外投資、另類投資限制要求,鼓勵其通過多樣化資產配置提升投資管理效率。第四,根據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
103、革。第四,根據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延遲退休雖然被視為緩解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矛盾的潛在解決方案之一,但其效果仍然不定,且影響范圍超出了社保體系。短期看:延遲退休可能通過削減支出的方式,起到推遲養老金收支矛盾爆發時點、收窄養老金收支缺口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會因提升企業平均用人成本削減其就業吸納能力,從收入端削弱其政策效果。中長期看:延遲退休還可能會因工資增長及替代率因素進一步提升中長期支出壓力;但也可能發揮老年人工作經驗優勢、增厚退休儲備,釋放老年人的勞動及消費能力,促進經濟增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04、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梢员M快推動相關政策落實,將是否延遲退休交由市場決定,令具有工作意愿和能力的老年人繼續工作,盡可能減輕養老金支出壓力。第五,進一步完善各類第五,進一步完善各類制度制度設計細節,設計細節,優化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優化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機制機制。如,盡快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常態化調整機制,增強居民參保意愿和提升繳費檔次意愿。在提升統籌層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跨區轉移機制,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跨區轉移制度,降低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增強對各類基本養老保險征繳、經辦工作的財政支持力度
105、,通過增加臨時編制、提升數字化辦公比例等方式,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提升系統運行效率。25 根據全國社?;鹄硎聲度珖鐣U匣鹄硎聲攫B老保險基金受托運營年度報告(2022 年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自 2016 年 12 月受托運營以來,累計投資收益額 2,670.82 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 5.44%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27/28 七、七、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1.本報告存在大量測算數據,雖然已經盡可能嚴謹,但不能保證絕對精確。因此,可能存在測算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不能準確反
106、映基本養老保險現狀的風險。2.本報告使用的數據均為最新數據,但 2022 年基本養老保險尚未完全走出疫情的影響。因此,我們對于現狀的分析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基本養老保險的長期發展情況。3.本報告所有分析,僅基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除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外,中國還有高齡補貼等一系列視作基本養老保障的相關制度。在將相關制度納入考慮后,可能會影響本報告分析的結論穩健性。平安證券研究所投資評級:平安證券研究所投資評級:股票投資評級:強烈推薦(預計 6 個月內,股價表現強于滬深 300 指數 20%以上)推 薦(預計 6 個月內,股價表現強于滬深 300 指數 10%至 20%之間)中 性(預計 6 個月內,股
107、價表現相對滬深 300 指數在10%之間)回 避(預計 6 個月內,股價表現弱于滬深 300 指數 10%以上)行業投資評級:強于大市(預計 6 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強于滬深 300 指數 5%以上)中 性(預計 6 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相對滬深 300 指數在5%之間)弱于大市(預計 6 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弱于滬深 300 指數 5%以上)公司聲明及風險提示:負責撰寫此報告的分析師(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報告確認: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公司研究報告是針對與公司簽署服務協議的簽約客戶的專屬研究產品,為該類客戶進行投資決
108、策時提供輔助和參考,雙方對權利與義務均有嚴格約定。本公司研究報告僅提供給上述特定客戶,并不面向公眾發布。未經書面授權刊載或者轉發的,本公司將采取維權措施追究其侵權責任。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無時不在的市場。您在進行證券交易時存在贏利的可能,也存在虧損的風險。請您務必對此有清醒的認識,認真考慮是否進行證券交易。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免責條款:此報告旨為發給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證券”)的特定客戶及其他專業人士。未經平安證券事先書面明文批準,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傳送、復印或派發此報告的材料、內容及其復印本予任何其他人。此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平安證券認為可靠,但平安證券不能
109、擔保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觀點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報告內容僅供參考。平安證券不對因使用此報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損失而負上任何責任,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蛻舨⒉荒軆H依靠此報告而取代行使獨立判斷。平安證券可發出其它與本報告所載資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結論的報告。本報告及該等報告反映編寫分析員的不同設想、見解及分析方法。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分析員于發出此報告日期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此報告所指的證券價格、價值及收入可跌可升。為免生疑問,此報告所載觀點并不代表平安證券的立場。平安證券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可能參與此報告所提及的發行商的投資銀行業務或投資其發行的證券。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平安證券研究所 電話:4008866338 深圳深圳 上海上海 北京北京 深圳市福田區福田街道益田路 5023號平安金融中心 B 座 25 層 郵編:518033 上海市陸家嘴環路 1333 號平安金融大廈 26 樓 郵編:200120 傳真:(021)33830395 北京市豐臺區金澤西路 4 號院 1 號樓麗澤平安金融中心 B 座 25 層 郵編:1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