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P:由共識邁向行動加速企業自然風險管理進程-2023年中國企業CDP自然信息披露報告(4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CDP:由共識邁向行動加速企業自然風險管理進程-2023年中國企業CDP自然信息披露報告(46頁).pdf(4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由共識邁向行動加速企業自然風險管理進程2023年中國企業CDP自然信息披露報告2024年6月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172335目 錄摘要.1一、全球:自然保護正經歷從共識到系統管理的轉變.3 1.1 自然損失給社會經濟帶來重大風險.3 1.2 政策與法規:為企業建立行動規范與基準.3 1.3 倡議與標準:推動生物多樣性的商業主流化.4二、中國:積極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全球性挑戰.5 2.1 中國在COP15大會上發揮領導力作用.5 2.2 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初步構建起“1+N”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5 2.3 生物多樣性金融正在興起.6
2、三、全球維度下 CDP 中國企業自然相關信息披露的響應度.7 3.1 中國企業自然相關信息披露呈現穩步增長趨勢.7 3.2 中國企業在森林、水安全、生物多樣性議題的披露概況.8四、分析洞察:透視中國企業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管理的成熟度.11 4.1 治理.11 4.2 戰略.13 4.3 風險與影響管理.19 4.4 指標與目標.24五、從承諾到行動:中國企業生物多樣性管理的系統實踐.29 5.1 響應TNFD披露建議,系統管理自然相關風險-蒙牛.29 5.2 與自然和諧共榮,發展綠色礦業-紫金礦業.32六、結論與建議.36 6.1 結論.36 6.2 企業行動建議.37七、展望.39八、附錄.
3、40重要提醒任何為CDP全球(CDP)提供鳴謝聲明的人都可以使用該報告的內容。這不代表許可重新包裝或轉售報告給CDP或作者的數據。如果您打算重新包裝或轉售本報告的任何內容,您需要在此之前獲得 CDP的明確許可。CDP中國&責揚天下根據 CDP 2023披露周期問卷的回復準備了本報告中的數據和分析。CDP中國&責揚天下對本報告所載信息和意見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聲明或保證。在您獲得具體專業意見之前,請勿根據本出版物中的信息采取行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CDP中國&責揚天下不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也不對您或任何其他人根據本報告所載信息行動或不采取行動的后果承擔任何責任。CDP中國&責揚
4、天下所表達的所有信息和觀點,都是根據本報告所述的判斷,由于經濟、政治、行業和企業特定因素造成觀點上的變化,恕不另行通知。本報告中的嘉賓評論反映了其作者的觀點,將他們的觀點納入不是對他們的背書?!癈DP 全球”和“CDP Worldwide”是指在英國注冊號碼為 05013650 的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和注冊號碼為1122330的慈善機構。2024 CDP中國和責揚天下。版權所有。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303435摘 要 應對自然危機,從共識迅速轉向實施。2022年,在全
5、球優先事項的關鍵共識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包括4項長期目標和到2030年實現的23項行動目標。為了進一步推動各方落實“昆蒙框架”,2023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舉辦期間,中國宣布牽頭發起“昆蒙框架”實施倡議。2023年底,中國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并于2024年1月修訂發布與“昆蒙框架”緊密銜接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在國家和地方政策、法律法規和決策中的主流化,促進社會各界加速務實行
6、動,扭轉自然退化,恢復和繁榮生物多樣性。自然相關信息披露標準相互補充融合,規范企業管理與披露。2023年,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兩項準則,成為企業和資本市場進行可持續性相關交流的共同語言。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NFD)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建議與“昆蒙框架”目標保持一致,與ISSB互通操作,且與科學目標網絡(SBTN)基于科學的自然目標指南、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生物多樣性標準、自然資本議定書等成果互為補充。歐盟委員會通過歐
7、洲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法令,要求企業依據歐洲可持續性報告準則(ESRS)披露信息,其中ESRS E4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2023年,參與CDP自然相關信息披露(森林、水安全、生物多樣性問卷)的中國企業數量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驅動著CDP對自身問卷框架與披露體系的不斷革新。2023年,中國企業CDP自然報告與TNFD框架對標,圍繞治理、戰略、風險與影響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支柱開展深入分析,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協調不同的自愿性框架和標準: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治理方
8、面,多數參與CDP問卷披露的中國企業已經建立起以董事會為最高監督機構的自然相關管理體系;制定森林相關政策及承諾的企業比例有顯著提升。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戰略方面,參與披露的中國企業中,有半數及以上的企業將森林、水相關問題納入企業戰略和財務規劃,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問題仍處于認知階段。價值鏈合作更加廣泛,但對于價值鏈中與自然相關風險的管理仍然較為薄弱,其中,生物多樣性相關影響與風險的評估尚處于起步階段。風險與影響管理方面,參與披露的中國企業普遍開展了對森林及水安全相
9、關的風險評估,但仍需深入評估實質性風險的影響。從問卷回復結果中可以明顯看出,企業對森林相關的聲譽及市場風險更敏感,對水安全相關的急性物理風險及政策轉型風險尤為關注。超八成的企業認為森林相關機遇主要表現為產品服務或市場機遇,近六成企業認為與水相關的機遇源于效率提升。指標與目標方面,設立森林目標的中國企業數量處于穩步增長階段,但森林風險商品的可追溯性程度范圍仍有待提升。大多數企業已經建立起水相關的目標,但水目標的具體覆蓋范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大。三成企業公開承諾或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倡議,對生物多樣性指標的監測與披露程度仍然普遍較低。企業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主體,在全球范圍內,企業正
10、被寄予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以加強對自然相關信息的披露,從而更積極地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企業盡早啟動自然相關影響與風險管理,是順應自然相關信息披露政策要求強制化趨勢的必要行動。一、全球:自然保護正經歷從共識到系統管理的轉變1.1 自然損失給社會經濟帶來重大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未來十年全球排名前十的風險中,環境風險占一半,其中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關鍵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崩潰排名前三,再次強調了未來十年自然相關風險的重要性和嚴重性,將其列為最嚴峻的全球挑戰1。全球GDP總量中一半以上(44萬億美元)高度或中度依賴自然,自然損失和生態系統崩潰對社會經濟
11、發展已經構成重大威脅。此外,地球系統科學明確指出,人類已經越過了9個地球邊界中的6個安全區,包括氣候變化、土地系統變化、淡水使用、生物圈完整性變化、化學污染和氮磷循環2。面對全球性的危機和挑戰,全球各國對自然保護的共識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2 政策與法規:為企業建立行動規范與基準 近年來,全球商業自然披露監管環境快速發展,預示著合規性要求正在發生轉變。2022年12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為全球商業行動指明方向。其中,行動目標15特別強調,各方應“采取法律、行政或政策措施,鼓勵和推動商業,確保
12、所有大型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定期監測、評估和透明地披露其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依賴程度和影響”。各個國家正在落實“昆蒙框架”和激勵政策,鼓勵企業采取有利于自然的行動。近年來,歐盟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法案,零毀林法案3要求出口歐盟市場的農林產品企業必須提供相關文件并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證明所經營的產品與毀林和森林退化無關;通過歐洲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法令4并已于2024 年一季度正式在全歐洲范圍推行,為企業建立了相對完整的披露框架,要求企業依據歐洲可持續性報告標準(ESRS)5披露信息;通過企業可持續盡職調查指令6,要求在歐洲有業務的企業在整個業務活動生命周期內都體現可持續性等7。此外,印度在 2023年
13、預算中宣布一項綠色 1.https:/www.weforum.org/publications/global-risks-report-2024/2.Earth beyond six of nine planetary boundaries,2023.https:/www.stockholmresilience.org/research/planetary-boundaries.html 3.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23R1115 4.https:/eur-lex.europa.eu/legal
14、-content/EN/TXT/?uri=CELEX:32022L2464 5.https:/eur-lex.europa.eu/resource.html?uri=cellar:a17f44bd-2f9c-11ee-9e98-01aa75ed71a1.0008.02/DOC_2&format=PDF 6.https:/data.consilium.europa.eu/doc/document/ST-6145-2024-INIT/en/pdf 7.金蜜蜂:企業信息披露又有新指令!已有約5000家企業采用歐洲企業社會責任最新趨勢,2023.06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
15、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303435信貸計劃,為根據環境(保護)法案采取可持續做法的企業、地方機構和個人提供激勵,澳大利亞提出自然修復市場法案,旨在為完成自然的保護和恢復目標釋放更多私人資本8。1.3 倡議與標準:推動生物多樣性的商業主流化 越來越多的自然倡議驅動企業評估和披露其經營活動對自然的影響,并采取果斷行動??茖W目標網絡(SBTN)于 2023 年 5 月公開發布第一套設定自然目標的指導文件自然界科學基準目標(SBTs for Nature)9,力求讓企業自愿報告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
16、)于 2023 年 6 月發布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 1 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 2 號: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兩項準則后,正在計劃制定一項涵蓋實質性影響和依賴性、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和生態系統功能的標準。歐盟委員會于 2023 年 7 月發布了第一批 12 個歐洲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10,其中歐洲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第 E 4 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ESRS E4)從戰略,影響、風險和機遇,指標和目標等三個方面,對企業披露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相關信息提出要求。2023年9月,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NF
17、D)發布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建議,為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了自然相關風險管理和披露的框架標準和路線圖。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可持續框架之一,于2024年1 月優先發布對“生物多樣性”標準的重大更新GRI 101:生物多樣性 2024,進一步加深了對生物多樣性相關問題的關注。自然相關信息的透明披露是所有倡議和框架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球領先的環境信息披露平臺,CDP 問卷體系中,氣候變化問卷中生物多樣性模塊、水安全問卷和森林問卷中與減緩氣候變化、減少淡水影響和消除供應鏈中毀林表現有關的問題占比較大。2023 年 9 月,CDP 宣布將與 TNFD 框架對標,這是 CDP
18、做出的促進數據標準化和可比性承諾的一部分,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協調不同的自愿性框架和標準,從根本上實現“一站式服務”。8.世界經濟論壇:將生態焦慮轉化為保護自然的果斷行動,2024.02 9.https:/sciencebasedtargetsnetwork.org/news/business/the-first-corporate-science-based-targets-for-nature-are-here/10.https:/eur-lex.europa.eu/resource.html?uri=cellar:a17f44bd-2f9c-11ee-9e98-01aa75ed71a1.00
19、08.02/DOC_2&format=PDF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303435二、中國:積極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全球性挑戰2.1 中國在 COP 15 大會上發揮領導力作用 通過昆明宣言,深化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共識。2021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在云南昆明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這是中國首次以主席國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期間召開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歷史上首次領導人峰會,中國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設立昆明生
20、物多樣性基金,會議通過了昆明宣言,承諾確保制定、通過和實施一個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推動達成“昆蒙框架”,擘畫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藍圖。2022 年 12 月,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大會在中國的引領下通過了全球高度期待的“昆蒙框架”,以“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為方向,設定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目標和路徑,這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23年12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28大會期間,中國再次牽頭發起“昆蒙框架”實施倡議,號召國際社會攜手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2.2 生
21、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初步構建起“1+N”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 中國已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于2010年成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2010年,中國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11。同時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先后頒布和修訂20余部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法規,創新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和國家公園制度,旨在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物多樣性。初步構建生物多樣性領域的“1+N”體系。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12,明確“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修訂并發布與“昆蒙
22、框架”緊密銜接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13(以下簡稱計劃),明確加快構建生物多樣性治理“1+N”政策體系“1”是計劃文件,“N”則包括資11.https:/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303435源、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以及具體行業的生物多樣性治理方案。其中,“企業與生物多樣性”為計劃優先行動之一,要求企業“科學評估企業經營活動的生物多樣性影響,推動將生物多樣性相關信息納入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及其監督管理活動內容,以及環境、
23、社會及治理(ESG)報告等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14。2.3 生物多樣性金融正在興起 中國鼓勵和支持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向生物多樣性領域傾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15 強調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在生態保護補償、經營開發融資、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等方面的應用,在工作中探索形成了生態金融、生態銀行等模式。中國綠色信貸指引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和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等政策文件也更加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將對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排除在外。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機構已經積極采取行動,以投資行為來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2021
24、年,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金融論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華夏銀行(中國)等多家機構組織共同向全球發出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全球共同倡議16,并啟動“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PBF),旨在助力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短缺以及推動金融機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生物多樣性全球治理。2022年,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中外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同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行動方案,從戰略、目標、機制、制度、責任等各方面對銀行業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提出呼吁。同年,衢州開化發布中外首個綠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標準銀行機構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標準,為金融機構規避生物多樣性風險、減少項目開發對生物多樣性影響提
25、供了方法準則。此外,銀行貸款產品、銀保合作、發行專項債券、“基金+”等生物多樣性相關金融產品和投融資工具不斷涌現。14.https:/ 中國企業自然相關信息披露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2023 年,全球在 CDP 平臺披露氣候變化、水安全和森林相關信息的企業數量分別為 23293 家、4815家、1152家,其中,回復生物多樣性問題的企業數量達到4735家。同時,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參與CDP氣候變化、水安全和森林相關環境信息披露的企業數量分別為 3439家、694 家、100 家,對生物多樣性問題作出回復的企業數量達到1556家,同時披露生物多樣性、水安全和森林相關信息的企業共 64 家。其中
26、,回復生物多樣性問題的中國企業數量遠高于回復水安全問卷、森林問卷的中國企業數量,這可能與生物多樣性問題包含在CDP氣候變化問卷中有關。相比2022年,中國企業在 CDP平臺披露生物多樣性、水安全和森林相關信息的企業數量的增長率分別為 36%、13%、27%。相比較全球,中國企業近三年在自然相關信息(森林、水安全、生物多樣性)的披露數量方面整體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也反映出中國企業對自然相關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圖1:2021-2023 全球企業 CDP 披露趨勢865104311523368390848150558747351312
27、41863623293202120222023森林水安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3.2 中國企業在森林、水安全、生物多樣性議題的披露概況 3.2.1 中國企業 CDP 森林信息披露更多受到客戶驅動 2023 年,進行森林問卷本題相關信息披露的中國企業中,僅有 11%的企業在最新的財務報告中提及有關森林相關議題應對,說明中國多數企業尚未意識到森林相關風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潛在財務影響。受到供應鏈下游(客戶)邀請披露的企業數量仍占主導地位,占比約為七成,說明參與森林信息披露的中國企業更多是受到了來自下游客戶的驅動。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聯合編制的遏制全球毀林:中國的行動與機遇白皮書表
28、明,隨著全球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轉變,更多消費者開始關注企業以及產品的可持續性,更愿意購買綠色低碳產品,這將有助于撬動軟性大宗商品相關企業尤其是消費類型企業進行負責任采購,進而驅動供應鏈上游企業減少毀林行為,激發企業實現零毀林的內在動力17。CDP 森林問卷主要關注大豆、棕櫚油、牛制品、木材等毀林風險商品生產和擴張所帶來的對于原產國的毀林問題,要求企業回復對木材、牛制品、大豆及棕櫚油四種主要森林風險商品的披露信息,并17.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聯合編制遏制全球毀林:中國的行動與機遇,2022.12圖2:2021-2023 中國企業CDP披露趨勢135791 111315192
29、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7079100469614694011431556190227233439202120222023森林水安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對企業披露的特定森林風險商品的毀林風險管理情況進行獨立評估。2023 年,全球披露木材產品、棕櫚油、大豆、牛制品四種森林風險商品的企業數量分別為 650 家、304 家、194 家、162 家,披露橡膠、咖啡等其他森林風險商品企業有 188 家。在中國,披露木材產品、棕櫚油、大豆、牛制品四種森林風險商品的中國企業數量分別為 56 家、12 家、7 家、4 家,披露橡膠
30、、咖啡等其他森林風險商品企業 4 家,其中披露木材產品的企業最多,占比達 56%。圖3:全球2021-2023年森林問卷各商品披露數量圖4:中國2021-2023年森林問卷各商品披露數量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88162194304650165146186279599132126154233491其他(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牛制品大豆棕櫚油木材20212022202344712567369469451134其他(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牛制品大豆棕櫚油木材202120222023 3
31、.2.2 中國部分企業水安全信息披露已展現領導力水平 2023年,回復CDP水安全問卷的694家中國企業中,在水資源壓力地區取水的企業占比為17%,其中,披露“水資源壓力地區取水量占比”信息的中國企業中,65%的企業在水資源壓力地區取水量占比不足50%。2023年度回復水安全問卷的中國(含中國臺灣)企業中,獲得領導力級別(A和A-)的企業共27家,其中獲得A評分的企業數量12家。3.2.3 中國企業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處于起步階段,制造業企業更加注重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 2022年,CDP氣候變化問卷首次納入生物多樣性模塊18。2023年,在中國回復生物多樣性相關問題的1556家企業中,按照企業行
32、業分布情況來看,披露數量排名第一的行業為制造業(1041家),占比達到67%,其次是材料行業9%(146家)、服務業8%(126家)等其他行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物多樣性模塊內嵌于氣候變化問卷之中,而氣候變化問卷的回復企業中制造業企業的占比在七成以上,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制造業本身對生態系統的依賴與影響程度較高,法律法規對其的約束也更加嚴格。制造業材料服務服裝零售業運輸服務基礎設施生物技術、醫療保健、制藥食品飲料與農業其他67%9%8%4%3%2%2%2%2%1%18.注:2022年CDP氣候變化問卷中新加入生物多樣性模塊,包含7個相關問題,對企業在生物多樣性的管理層級及架構、管理策略和公開
33、承諾、運營過程中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保護及管理措施、具體監測指標等方面對企業進行整個戰略管理體系的評估。圖5:中國企業披露生物多樣性問卷的行業分布情況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303435四、分析洞察:透視中國企業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管理的成熟度 本報告基于2023年度中國企業CDP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結合ISSB準則與TNFD披露建議要求,同時參考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圍繞治理、戰略、風險與影響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支柱開展分析(以下數據來自參與2023年度C
34、DP問卷回復的中國企業)。4.1 治理 4.1.1 多數企業建立以董事會為最高監督機構的自然相關管理體系 在2023年CDP森林問卷中,回復董事會監管問題的企業中,有93%的企業披露其董事會參與森林相關問題的監管,較2022年的80%有較大提升,但僅有7%在董事會設定了負責管理森林議題的職位,且約15%的企業向首席高管或董事會成員提供財務激勵,12%提供非財務激勵19。企業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將董事、高管的薪酬與ESG短期績效或中長期績效掛鉤,能夠促使其更有意愿和動力去關注ESG事項,并納入企業決策和活動中20。在水安全問卷披露的企業中,約44%的中國企業將水相關問題作為董事會議題,約38%的
35、中國企業(264家)為水資源相關問題的管理提供激勵措施;從全球層面來看,14%的企業(433家)在管理層或董事會級別采取激勵措施來管理水相關的問題21,說明中國企業對水資源相關議題的董事會層面管理已相對完善?;貜退踩珕柧淼闹袊髽I中,有超過20%的企業選擇CEO負責水相關的問題,為各崗位最多,其次為“安全、衛生、環境與質量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分別占比12%和10%。在董事會成員能力建設方面,具備水相關問題管理能力的董事會成員及計劃兩年內引入相關能力的企業占約78%22,說明這些中國企業在水相關問題治理方面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管理機制,并盡可能確保相關高層管理人員具備水相關的專業知識。
36、19.注:森林問卷題目的百分比計算分母均為回復該題的企業數量20.責揚天下,中投咨詢有限公司:ESG競爭力,企業管理出版社,2022年21.CDP,Stewardship at the Source:Global Water Report 202322.注:如未特別說明,水問卷題目的百分比計算分母均為回復水問卷的企業總數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303435案例:無錫藥明生物明確水資源相關議題管理職責23 董事會是藥明生物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問題(包括與水有關的問題)
37、上的最高決策和管理機構,并指導藥明生物以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為主導的戰略方向。ESG委員會成立于2021年3月,由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負責指導和制定水資源管理戰略、目標和結構;指導和審查與水資源相關的預算;評估與水資源相關的趨勢、風險和機遇,以納入和監控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的渠道和方式等。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作為ESG委員會主席,全面負責與水有關的重大問題。69%9%8%14%是否,計劃未來兩年內處理否,未來兩年無處理計劃未評估圖6:具備水問題管理能力的董事會成員占比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
38、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 在氣候變化問卷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中,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監管級別和職責在高管以上的企業占比為26%,董事會以及高管級別的監督責任占比達到12%,其中大多數為董事會級監督與高管級責任并行,表明在中國有小部分企業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重視程度相對較高,但仍有65%的企業尚未在董事會層面明確對生物多樣性相關議題的監督責任24。應對生物多樣性挑戰應該成為公司治理的重大議題,董事會和管理層需要全面重視,才能帶動企業全體員工提高相關意識和行動。23.信息來源:2023年無錫藥明生物CDP披露水安全問卷公開回復24.注:如未特別說明,生物多樣性問卷題目的百分比計算
39、分母均為回復生物多樣性問卷的企業總數 4.1.2 制定森林相關政策及承諾的企業比例有顯著提升 制定全面的自然相關政策表明企業對自然相關風險的重視程度。2023年CDP森林問卷回復森林政策制定問題的企業中,回復已制定包含森林相關政策的企業比例達到75%,較2022年59%的占比有了明顯提升。盡管制定森林相關政策的占比超過七成,但回復該問題的企業絕對數量并不高,不能有效代表大多數企業。同時,中國披露企業發布與森林有關的公開承諾的比例也有顯著增加,由2022年的44%增長至2023年的61%。在水安全與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方面,有約26%的企業參與直接或間接影響公共水資源政策的活動,29%的企業發布了
40、生物多樣性相關政策或承諾。從占比情況來看,中國企業在生物多樣性和水安全的政策制定方面表現略有不足,但從絕對數量來看又略高于森林議題的表現。4.2.1 半數及以上的企業將森林、水相關問題納入企業戰略和財務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問題仍處于認知階段 面臨重大自然資產和服務風險時,企業需要認識自然風險的影響,判斷中長期的演變趨勢,并以此4.2 戰略是,董事會級監督和高管級責任是,董事會級監督是,高管級責任否,計劃兩年內實現這兩點否,無計劃未來兩年內實現這兩點23%3%9%32%33%圖7:董事會層面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監管情況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
41、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303435是78%否22%否圖8:將森林問題整合進公司長期戰略規劃企業占比2468101 214為基礎來指導業務規劃和戰略制定25。在2023年CDP森林問卷回復本問題的企業中,中國有78%的企業已經將與森林有關的問題納入財務規劃、長期業務目標或長期目標戰略中。在水安全問卷回復中,分別有356家、344家和323家中國企業已將水資源的相關問題整合進企業的長期目標、長期戰略規劃和經濟規劃中,占比均接近或超過50%,表明大部分中國回復企業在處理與森林、水相關風險及影響方面,已從認知階段過渡到行動規劃階段,對自然風險管理的
42、重視程度逐漸提升。此外,CDP水安全問卷顯示,已經有小部分的中國企業(160家)開始使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對水、氣候、土地利用變化等相關的情景類型進行分析,以充分考慮不同情況下企業戰略對自然相關風險和機遇的韌性。356344323整合進長期公司目標整合進公司長期戰略規劃整合進公司經濟規劃圖9:將水問題整合進企業長期目標、戰略及經濟規劃的企業數量25.世界經濟論壇自然風險:治理自然危機 維護商業與經濟,2020.01151921252729313337394143 在回復生物多樣性模塊相關問題的中國企業中(986家),僅有18%的企業披露了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政策或承諾,12%的企業披露了企業運營對生
43、物多樣性產生的影響,10%的企業披露了生物多樣性策略,9%的企業披露了生物多樣方面的管理情況,說明中國大多數企業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仍處于認知起步階段,缺乏內部規劃與政策的支持。這一現狀在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金蜜蜂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23)也同樣得到印證,2023年披露生態保護制度和中長期管理目標的企業報告僅占評估報告總數的21.56,雖然占比較2022年實現倍增,但整體披露水平仍然較低,其中,采掘業由于國家出臺了相對完善的支持政策,披露生態保護制度的報告占該行業評估報告總數的50%,領先于其他行業26。圖10:回復生物多樣性模塊相關問題的披露信息內容占比18%9%12%4%1%
44、5%10%3%生物多樣性相關政策或承諾內容管理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生物多樣性指標詳情對公共政策和游說的影響風險和機遇生物多樣性策略其他26.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金蜜蜂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2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27.信息來源:2023年百威亞太CDP 水安全問卷的公開回復1723案例:百威亞太明確水資源問題整合進公司長期戰略規劃27 取得長期目標的戰略(大于30年):在制定有助于實現2025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目標和關鍵績效指標時,與水有關的問題被納入了百威亞太的戰略業務計劃。評估方法包括考慮關鍵風險和機遇,水資源可用性和水質對公司運營和農業供應鏈的財務、環境和社會價值
45、。百威亞太從實際風險評估中注意到,水資源緊張和干旱是企業運營面臨的最高總體風險,因此管理這一問題是業務戰略的關鍵部分。百威亞太2025年的水資源管理目標是在高水資源壓力地區的100%的社區都能顯著改善水資源的可用性和質量,達到平均釀造用水量2.0HL/HL(即每釀一百升啤酒,用水量兩百升)。2022年,百威將亞太地區啤酒廠的用水量降至2.20HL/HL,與2017年的基線相比下降了26%。百威亞太的“水政策”還描述了對最大限度減少水排放、降低用水強度以及改善水供應和水質的承諾??紤]到立法、公共政策和組織變革以及可持續發展最佳實踐的發展,百威亞太會定期對該政策進行審查。4.2.2 價值鏈合作更加
46、廣泛,但對于價值鏈中與自然相關風險的管理仍然較為薄弱 在2023年披露水安全問卷的企業中,49%的中國企業(342家)在水相關問題上與價值鏈上企業開展合作,主要合作的利益相關方包括客戶、投資者和股東等,合作類型以知識與信息共享為主。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將環境標準整合到采購戰略中。根據2023年CDP水安全關問卷顯示,有127家企業(占比約18%)表示他們在采購過程中會根據供應商對水安全的影響來對其進行評估。同時,有148家企業(占比約21%)披露其供應商需要滿足與水相關的要求,作為其組織采購過程的一部分,這表明了企業對水行動的戰略承諾,這其中,82家企業(占比約12%)已將水的相關要求
47、直接納入到與供應商的合同當中。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案例:旺旺集團與供應商開展水安全相關合作28 旺旺集團積極與供應商開展合作,并建立了供應商環保標準,要求所有關鍵原物料供應商必須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和國際環境標準(包括污水排放標準等),避免環境風險,并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旺旺集團供應商影響評估考量的因素包括流域狀況、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對水資源供應和水質的影響,以及總采購支出。旺旺集團在采購流程中要求供應商滿足與水相關的法規要求,28.信息來源:中國旺旺CDP
48、2023年水安全問卷公開回復 在2023年披露生物多樣性信息的企業中,僅有14%和7%的中國企業評估了價值鏈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和依賴。具體來看,僅有10%(155家)和6%(90家)的企業分別對其直接運營環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和依賴做出了評估,8%(105家)和3%(51家)企業分別將影響和依賴的評估范圍延伸至價值鏈的上游,對價值鏈下游以及投資組合活動影響及依賴開展評估的企業占比分別為4%(63家)和2%(31家),表明中國企業對價值鏈上下游及投資組合對生物多樣性影響、依賴的評估還非常不足,存在較大提升空間。ISSB準則建議,企業在識別可持續相關風險和機遇時需要考慮價值鏈上的所有主體,無論其是否
49、與企業直接發生交易29。因此,要有效應對生物多樣性影響,需要全面審視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并致力于在其整個價值鏈中實現自然凈正值。229519055810515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投資組合活動 僅限金融服務行業下游對金融服務行業不顯示上游直接運營影響依賴圖11:對價值鏈不同階段生物多樣性影響與依賴評估的企業回復數量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集團每年會對重點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并采用供應商評分卡評價供應商水管理情況,將其納入考核得分。同時工廠
50、利用第三方平臺(IPE平臺)監控,如出現違規情況則督促整改,信息納入考核評分。同時,旺旺集團在采購流程中也會要求供應商進行涵蓋水相關因素的可持續信息披露(例如,DJSI,CDP水安全問卷等)。集團工廠推動AWS認證,通過調查供應商水風險及水強度等水管理項目,對水風險較高的供應商,考慮暫?;驕p少訂單。29.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IFRS S2:氣候相關披露 CDP 森林問卷的回復情況顯示,2023年中國與直接供應商合作的企業占比為69%,與一級之外供應商開展活動的企業占比為39%,和2022年相比,披露數據(2022年與直接供應商合作的企業占比68%、與一級之外供應商開展活動的企業
51、占比33%)比例均有小幅提升。同時,2023年與小農生產者合作的企業占比達到17%,較2022年5%的比例提升幅度較大,對直接供應商采取財務和商業激勵以及對小農戶提供財務和技術支持情況更是從無到有,說明中國企業供應鏈毀林風險管理的深度正逐步加強。但從整體數據來看,與其他層級供應商合作的企業仍占少數,這可能是由于不同層級供應商縱向穿透式管理及溝通的難度較大,然而,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需要各層級供應商和小農戶的共同參與。2023年最新出臺的歐盟零毀林法案明確提出,為了確保進出歐盟的產品不涉及森林砍伐,法規要求企業需追蹤其想要銷售的商品或產品的整個供應鏈,甚至要追溯到它們生長的地塊。因此,企業應該積極與
52、供應鏈中各個利益相關方(間接供應商、小農戶等)展開合作,盡可能擴大商品信息的可追溯程度及范圍,并根據可追溯的信息了解其面臨的森林相關風險,監測其供應鏈的脆弱性,以便從改進自身在自然相關風險管理和實踐中受益30。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0%0%5%33%68%2%13%17%39%69%對直接供應商采取財務和商業激勵的企業對小農戶提供財務和技術支持的企業與小農生產合作者合作企業與一級之外供應商開展活動的企業與直接供應商合作的企業2023年2022年圖12:與不同層級供應商合作的占比18
53、30.CDP被忽視的軟性商品 中國棕櫚油企業如何管理毀林風險,2021.12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31.責揚天下,中投咨詢有限公司:ESG競爭力,企業管理出版社,2022年32.CDP 自然相關風險管理重要性日益凸顯 做好自然相關信息披露 提升企業環境領導力,2023.05 風險評估是企業應對自然相關風險的前提,通過對自然相關風險造成的潛在財務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可以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短期和長期應對措施。全面的自然相關風險評估包括風險動因分析、應對措施、財務潛在影響,
54、以及企業活動對生態系統、動物棲息地、社區和社會的影響等要素。4.3 風險與影響管理 4.2.3 生物多樣性相關影響與風險的評估尚處于起步階段 在評估企業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風險時,影響與依賴性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了解企業經營活動如何影響生物多樣性、企業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程度,以及企業在多大程度上采取措施來緩解其價值鏈上的這些影響,將幫助企業有效識別、管理生物多樣性帶來的風險與機遇31。2023年,在CDP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中,接近七成的中國企業(1061家)表示其未在生物多樣性敏感區域內或附近開展活動,僅4%的企業(61家)明確表示有在生物多樣性敏感區域開展活動,仍有28%的企業(429家)尚
55、未對其經營活動范圍內的生物多樣性敏感區域進行評估,表明目前中國企業對生物多樣性相關風險的認識和重視還非常不足,而這將對企業帶來非常大的運營風險。4.3.1 企業普遍開展了對森林及水安全相關的風險評估,但仍需深入評估實質性風險的影響 2023年,披露該森林問題的企業中,80%的企業開展了森林風險評估。其中,披露木材、棕櫚油、大豆、牛制品等森林風險商品的企業進行森林風險評估的占比分別為80%、100%、86%、75%;80%的企業進行了全面的森林風險評估并繪制了價值鏈圖32。81%的企業已識別可能造成實質性經濟或戰略影響的固有森林相關風險。就不同森林風險商品而言,披露木材、棕櫚油商品的企業,對可能
56、造成實質性經濟或戰略影響的固有森林相關風險進行識別的比例分別為80%和100%,而披露大豆、牛制品商品的企業,對可能造成實質性經濟或戰略影響的固有森林相關風險進行識別的比例僅為57%和50%,一方面是由于大豆、牛制品商品的追溯體系相對薄弱,企業追溯到原產地的難度較大,導致無法評估相關風險;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全球零毀林相關法規政策趨嚴現狀下,企業普遍高度關注相關風險對企業經濟或戰略的影響。根據IFRS S1的準則要求,企業需要及時披露有關可持續相關風險和機遇的重要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
57、24417182324 4.3.2 企業對森林相關的聲譽及市場風險更敏感,且對水安全相關的急性物理風險及政策轉型風險更為關注 2023年,CDP森林問卷回復中,22%的企業識別出急性物理風險,18%的企業識別出慢性物理風險,36%的企業識別出聲譽及市場風險,10%的企業識別出監管風險。調查研究顯示,與毀林相關的消費者運動會對企業的市場及聲譽造成極大沖擊,企業一旦牽涉進毀林活動,便會危及其聲譽,對企業的銷售、市場份額或股價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并會迫使品牌所有者在經營行為上做出改變(如整頓原材料采購)34。據估算,與毀林有關的聲譽事件可以對軟性大宗商品相關企業的企業產值產生高達30%的影響35。在識
58、別出的影響企業水安全相關風險的類型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風險類型為急性物理風險,約134家企業識別出該風險;其次為監管風險(97家企業識別出),反映出回復的中國企業在當前階段更為關注當下的急性風險,如極端水資源災害對企業財務和戰略的影響,其次是當前政策等對企業較為直接的轉型風險影響。信息,以幫助其合理預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前景33。2023年,披露水安全信息的企業中,約70%的企業(483家)開展了與水有關的風險評估,識別到水資源相關風險對企業造成實質性經濟或戰略影響的企業僅為42%(294家),其中,有129家企業認為在直接運營和價值鏈環節均存在對企業造成實質性經濟或戰略影響的水風險,148家企業
59、認為僅在直接運營環節有實質性影響。這說明中國企業雖然較廣泛地開展了自然相關風險的識別,但其對實質性影響的評估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對價值鏈環節水風險的實質性影響評估。33.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IFRS S1: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34.Rautner,M.,Leggett,M.,Davis,F.,2013.The Little Book of Big Deforestation Drivers,Global Canopy Programme:Oxford.35.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聯合編制遏制全球毀林:中國的行動與機遇,2022.12135791 1
60、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5387397134020406080100120140160科技風險聲譽和市場風險慢性物理風險監管風險急性物理風險圖13:披露不同水安全風險類型的企業分布情況 根據相關研究,由于水的流量、質量和可用性的變化,相關的物理風險是任何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因而也是企業最為敏感的風險類型。與此同時,隨著水資源短缺再加上地方社區對企業取水和水污染的日益關注,也給當地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他們考慮改變水量分配或限制用水、提高水價、制定新的許可、降低許可的可利用性并制定更嚴格的
61、廢水排放標準,對企業監管水風險提出更高要求36。對于當前影響較滯后的慢性物理風險以及聲譽、技術等較為間接的轉型風險,中國企業關注度相對較低。在評估對風險潛在影響程度的企業中,僅有101家企業認為水安全風險具有“中-高”或“高”潛在影響,259家企業認為水安全風險的潛在影響量級在“中”級及以下,說明企業對水安全風險的潛在影響認知仍有不足,建議企業引入水風險分析工具對企業直接運營及價值鏈上下游各環節開展水風險及影響分析,為企業可持續水管理提供參考。36.DENG Mingjun,GONG Xifeng,LUO Wenbing.Research on Corporate Water Risk and
62、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reation.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2,14(1):93-100.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824圖14:不同水安全風險的潛在影響量級分布情況34679672860102030405060708090100高中-高中中-低低 4.3.3 超八成的企業認為森林相關機遇主要表現為產品服務或市場機遇,近六成企業認為與水相關的機遇源于效率提升 森林問卷中,共69%的企業披露了森林相關機遇的識別
63、,略低于風險披露的水平(開展森林相關風險評估的企業比例為80%)。在披露的森林相關的機遇當中,市場機遇(45%)和產品服務機遇(41%)為主要機遇,表明中國企業對森林相關的市場及產品機遇更為關注,企業正逐步意識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能為企業產品創新、拓展市場、增加供應鏈韌性甚至爭取綠色融資方面增加更多可能。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1723圖16:披露水資源相關機遇的企業占比6%11%12%13%58%0%10%20%30%40%50%60%70%其他產品和服務市場適應力效率2%3%9%41%45%0%5%10%15%20%25%30%35%40%45%
64、50%效率機遇財務激勵措施韌性機遇產品與服務機遇市場機遇圖15:披露森林相關機遇的企業占比 在水安全問卷中,超過50%的企業識別到了帶來實質性經濟和戰略影響的水相關機遇。同時,在識別水相關機遇類型的467家企業中,近六成企業認為水資源為企業的效率帶來了機遇,表明企業更關注能夠直觀體現在財務上的機遇。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圖17:設立不同類型森林目標的企業占比17%2%15%28%20%8%0%5%10%15%20%25%30%與毀林承諾掛鉤的森林相關目標與毀林承諾掛
65、鉤的第三方認證目標與毀林承諾掛鉤的可追溯性目標2023 年2022 年4.4 指標與目標 4.4.1設立森林目標的企業數量穩步增長,森林風險商品的可追溯性程度范圍仍有待提升 明確責任目標、凝聚各方行動共識是促進零毀林、應對氣候變化、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37。根據CDP 2023年的森林問卷回復,有67%的中國企業設定了具有時限要求的、與森林有關的量化目標,相比2022年的比例提升了2%。從企業設定的森林目標類型來看,設立與毀林承諾掛鉤的森林相關目標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了28%;其次是與毀林承諾掛鉤的第三方認證目標20%,以及與毀林承諾掛鉤的可追溯性目標8%。相比20
66、22年,除設定與毀林承諾掛鉤的可追溯性目標的比例有所下降以外,設定其他兩個森林目標的企業占比均有小幅上漲,這表明中國企業對毀林目標管理與披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37.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聯合編制遏制全球毀林:中國的行動與機遇,2022.12 毀林目標的達成需要多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根據2022年CDP森林問卷的公開回復顯示,僅有1家中國企業披露其通過景觀和轄區管理方法38開展相關工作,阻止由商品驅動的景觀和轄區層面的毀林。2023年,回應該指標的企業中,有31%(20家)的企業報告稱他們通過包括景觀和轄區管理方法在內的多利益相關方倡議推動減少毀林目標的達成。38.1.景觀
67、管理方法(Landscape approach):景觀方法涉及景觀內利益相關方的合作,以推進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協調和優化跨多個經濟部門和土地用途的多個社會、經濟 和環境目標。該方法通過綜合景觀管理流程的實施,召集不同的利益相關方制定和實施土地使用計劃、政策、投資和其他干預措施 2.轄區管理方法(Jurisdictional approach):轄區管理方法是一種促進共享可持續性目標的景觀方法,其中景觀由地方政府的行政邊界定義,并且該方法在政府高度參與的情況 下實施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 企業采
68、用第三方認證體系有助于展示其負責任的采購和生產實踐,同時,確保遵守與森林有關的政策和承諾往往需要建立一個溯源系統來追蹤和監測原材料的來源。2023年CDP森林問卷回復顯示,中國使用第三方認證體系企業已達69%,相比2022年增長明顯(59%),其中,有跟蹤和監管已披露商品來源的追溯系統企業占比為80%,但僅有占比為14%的企業能夠保證其90%及以上的產品或消費可以追溯到至少市級的水平。盡管使用第三方認證體系的企業占比呈現出了增長趨勢,但大多數中國企業對生產或消費的森林風險產品追溯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國多數企業在開展產品信息可追溯體系建設時仍然面臨較高的技術壁壘,建議企業積
69、極借助第三方等外部機構的專業技術力量搭建起有效的追溯體系,以追蹤整個供應鏈中的森林風險商品,實現從森林到最終產品信息的公開透明39。案例:中國圣牧設立森林相關目標并與中糧國際簽訂“零毀林”合作協議40 中國圣牧在其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分別披露了森林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到2030年,根據國際協議規定的義務,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陸地和內陸的淡水生態系統及其服務,特別是森林、濕地、山麓和旱地;采取緊急重大行動來減少自然棲息地的退化,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到2030年,保護受威脅物種,防止其滅絕。2023年11月,中國圣牧與中糧國際就每年采購5萬噸“零毀林”巴西大豆達成合作協議,是中國第一筆明確“零
70、毀林”條款的巴西大豆訂單。4.4.2 大多數企業已經設立水相關的目標,但水目標的具體覆蓋范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大 在回復CDP水安全問卷的中國企業中,約60%的企業(418家)已經設立與水相關的目標,有131家尚未設立目標的企業表示將會在未來兩年設立相關目標。從水目標的類別來看,取水量目標的設立最為普遍,其次是水污染目標,用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服務,以及其他目標。從目標覆蓋范圍的類別來看,水污染、取水量、耗水量目標的覆蓋類別最為廣泛,基本囊括了直接運營地、供應商、產品層面、現場/設施等范圍內的水目標實現情況。從回復設定取水量目標的315家企業來看,目標覆蓋范圍主要集中在全公司范圍(僅直接運營),
71、占比約為64%,其次為現場/設39.Rautner,M.,Leggett,M.,Davis,F.,2013.The Little Book of Big Deforestation Drivers,Global Canopy Programme:Oxford.40.信息來源:中國圣牧2023年ESG報告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施范圍(9%),其他范圍的水目標覆蓋比例均低于3%。這一占比情況與水污染目標、用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服務的覆蓋范圍分布較為相似,即全公司范圍(
72、僅限直接運營)的占比最大,現場/設施范圍次之。說明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在設定水目標過程中,主要覆蓋到直接運營地和現場/設施兩個活動范圍,對供應商、業務分支、產品層面等其他活動范圍水目標實現的統計與覆蓋力度還有待加強。4.4.3 三成企業公開承諾或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倡議,對生物多樣性指標的監測與披露程度較低 2023年,回復CDP氣候變化問卷生物多樣性問題的中國企業中,占比約29%(450家)的企業已作出公開承諾或公開支持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倡議(至少滿足一項),說明企業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正在逐步提升,但仍有71%的企業尚未做出任何公開承諾或倡議。圖18:設立與水相關目標的企業數量11113
73、1418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否,未來兩年內無相關計劃否,計劃未來兩年內實施是 從目前生物多樣性監測指標的披露情況來看,僅有9%的中國企業(144家)使用了生物多樣性的相關指標進行監測,說明中國企業在生物多樣性指標的監測與披露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企業需要進一步增強量化監測指標的披露程度,一方面能夠提升企業自身在生物多樣性管理方面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企業投資評級、量化生態影響提供更多參考,從而更有效地實施補貼調整、綠色信貸和責任投資等激勵機制,并管控相關的金融風險41。41.企業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調查、分析與建議,趙陽,李宏濤 2022,(
74、11):22049.DOI:10.17520/biods.2022049303435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10%4%15%37%34%是,已做出公開承諾并公開支持相關倡議是,僅做出公開承諾是,僅支持相關倡議否,未來兩年內有相關計劃否,未來兩年內無相關計劃圖19:企業作出公開承諾或認可任何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倡議情況 此外,有310家企業正積極采取措施推動生物多樣性承諾達成,數據表明,在土地/水資源管理、土地/水資源保護、教育和認知方面采取措施是最為普遍的,在生計、經濟
75、和其他激勵措施方面采取行動的企業數量最低。303435圖20:是否使用指標來監測生物多樣性表現是,使用指標否,計劃未來兩年內使用指標無9%41%50%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圖21:企業推動生物多樣性承諾的措施類型分布33628089191192220050100150200250生計、經濟和其他激勵其他法律和政策物種管理教育和認知土地水資源保護土地水資源管理案例:華為認可生物多樣性承諾并對價值鏈生物多樣性影響進行評估42 華為公開承諾和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全球
76、生物多樣性框架。華為采用了科學目標網絡重要性工具對價值鏈上下游及直接運營環節均進行了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評估。在報告年度內,施工或交付部門均未內部報告位于或靠近生物多樣性敏感區域的活動,相關政策已得到執行,包括在建設項目啟動和網絡選址期間考慮環境影響。華為正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企業生物多樣性績效的規劃和監控指南對其的生物多樣性績效進行內部審查。華為致力于在運營、制造、采購過程以及產品和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并制定了一系列環保政策,包括可持續發展政策、綠色運營政策、綠色產品政策和綠色合作伙伴政策。這些政策中都包含了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要求,例如:減少自然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
77、率;最大努力減少產品和解決方案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產生的廢物,減少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產品和解決方案符合所有適用的環保法律法規,使用生態友好型材料,并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42.信息來源:華為技術2023年CDP氣候變化問卷公開回復303435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五、從承諾到行動:中國企業生物多樣性管理的系統實踐5.1 響應TNFD披露建議,系統管理自然相關風險蒙牛43 企業背景 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簡稱“蒙?!保┦且患覍I化的乳制品公司,位居全球乳業八強。蒙牛
78、1999年成立,總部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于2004年在中國香港上市,是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份股。蒙牛專注于為中國和全球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美味的乳制品,形成了包括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品類在內的豐富產品矩陣。2023年,蒙牛收入986.2億元,經營利潤61.7億元。蒙牛對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全面推進GREEN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奶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并率先發布行業領先的雙碳戰略目標,明確2030年前碳達峰、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制定2030“零毀林”目標,積極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可持續發展轉型。2
79、022年,蒙牛憑借在氣候變化、水資源和森林方面優秀的管理能力,獲得“CDP 2022飛躍進步獎”;2023年,蒙牛獲CDP森林問卷管理級別得分(B),是中國食品飲料行業中獲得的最高評分,彰顯了蒙牛在森林保護方面已經達到管理級別水平。治理:三級管理體系,自上而下層層傳導責任 蒙牛董事會負責最終審議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及風險,其中包括自然相關的戰略、目標及風險,同時監督公司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的有效運行。在董事會層面設有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每年兩次審議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及風險(包括自然相關戰略、目標及風險),并審核可持續發展相關披露。蒙??沙掷m發展執行委員會負責評估和管理公司自然相關的影
80、響與依賴、風險與機遇,及其對公司業務、戰略和財務規劃的影響,適時調整公司與自然相關的承諾、目標及計劃,以增強戰略韌性,并定期向董事會報告監督進展。為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蒙牛結合管理層43.信息來源:蒙牛2023自然相關信息披露報告303435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824分管業務特點,設立管理層具體可持續發展考核目標(包含自然相關議題)并寫入年度績效合同。戰略:納入多項自然相關風險考量,不斷提升戰略韌性 自然損失對乳制品企業可持續運營具有重要影響。蒙牛時刻關注公司目前和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及影響,如氣候變化風險、生物多樣性風險、水風險、毀林風險等
81、,在GREEN可持續發展戰略基礎上,制定了雙碳戰略、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戰略、水風險管理策略、森林保護策略、綠色包裝策略等,以提升戰略的靈活性及適應性,更好應對自然相關風險及機遇。指標與目標:響應TNFD全球核心目標,推動企業轉向自然受益 蒙牛參考TNFD披露建議中影響與依賴、風險與機遇的全球核心披露指標與目標,針對自然相關的氣候變化、水資源利用、森林保護等議題,設定了具體的、可量化的指標與目標,并定期追蹤指標與目標進展情況。圖22:自然相關依賴與影響、風險與機遇目標具體目標氣候變化目標 2030年碳達峰,2050年碳中和 2025年單噸乳制品的耗水量較2020年下降6%到2025年,完全消除P
82、VC、EPS 在產品包裝上的使用 開展輕量化包裝、生物基材料等研究,以2020年為基準,到2030年,累計減少化石基 原生塑料的使用量達35000噸 開展PCR、PIR 等回收后再生塑料應用研究,到2035年,在20%的塑料包裝產品中使 用再生塑料 開發單一材質復合膜、低添加劑技術、可降解材料,到2035年,實現所有包裝 100%可回收、可重復使用或可降解 通過回收標識、產業鏈合作,積極參與支持國家和協會進行的包裝回收行動,助力行業 實現2025年紙基復合包裝回收率達到40%、PET瓶回收率超過90%綠色包裝目標 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零毀林”2030年達成100%內紙包通過可持續森林認證,
83、100%外紙包實現再生循環使用 2030年實現棕櫚油100%負責任采購 2030年實現原奶供應鏈采購100%“零毀林”森林保護目標水資源利用目標能源利用目標 至2025年底,蒙牛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較2023年增加30%303133373941431723 關鍵應對舉措:應用LEAP方法,系統評估、管理自然相關影響與風險 (1)開展自然相關影響與依賴評估 蒙牛參考TNFD推薦的LEAP方法,綜合使用ENCORE數據 庫、生 物 多 樣 性 影 響 評估 工具(BIA)、綜合生物多樣性評估工具(IBAT)等,分析公司68座中國及海外工廠及近90座參控股牧場運營地點與自然的直接或間接關聯,幫 助 企
84、 業明確應對自然風險的優先區域及地點,并根據上游牧場、上游原輔料、中游生產加工、下游銷售等價值鏈各環節的業務特點,識別、評估全價值鏈對自然的影響與依賴,為企業開展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的識別、評估與管理奠定基礎,為公司針對性制定自然相關風險管理措施提供參考。(2)識別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 蒙牛在董事會領導下搭建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三道防線”,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風險應對評價及風險管理報告6項實施細則和風險管理工具,為企業風險識別、評估與管理提供統一標準。蒙牛主動分析及評估短期、中期和長期自然相關風險和機遇類型,對風險與機遇進行優先排序,確保對自然相關風險的有效管理,降低和規避重
85、要風險對公司業務、戰略、財務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3)管理自然相關風險 蒙牛從業務、戰略及財務規劃等方面進行調整及資源分配,遵循減緩自然喪失的“緩解層級”管理思路和行動策略,確保對自然相關風險的有效管理,以實現業務的長期穩定發展。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蒙牛依據其價值鏈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和依賴性評估結果,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戰略,通過努力降低生物多樣性威脅、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資源、促進生物多樣性共識三大路徑,實施奶源地生態保育養護、踐行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促進全產業鏈邁向碳中和、開展可持續的種植與養殖、促進相關方達成生物多樣性共識等五大行動,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八大承諾,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共
86、同構建乳業可持續發展生態圈。在森林保護方面:蒙牛利用CDP森林問卷提供的分析方法,評估木材產品、棕櫚油、大豆等森林風險商品的財務與戰略影響,識別毀林相關風險,將森林相關問題整合進公司長期戰略規劃和生物多樣性戰略中,發布森林保護政策,并承諾努力實現2030年零森林砍伐的目標。同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時,蒙牛通過追溯原材料產地、優先采購具有可持續認證的原材料、開展原材料替代等方式,持續降低可能造成的毀林風險。蒙牛還與國際權威組織開展交流合作,參與CGF消費品論壇“森林正
87、效工作組”,并與WEF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密切協作,致力于在棕櫚油、大豆、紙張等商品采購過程中消除森林砍伐、森林退化風險,推動行業零毀林風險轉型。在水資源管理方面:蒙牛根據下游客戶及市場的需求,將與水相關的議題納入公司長期戰略規劃中,并參考CDP推薦的WWF Water Risk Filter數據庫,基于物理風險、監管風險和聲譽風險3個方面、12個風險項,對國內工廠進行水風險評估,評估結果用于確定水風險應對優先事項和地點。蒙牛還通過繪制水資源分布圖與水流向地圖、實施3U節水策略、創建節水示范等活動,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減少生產運營對當地水資源造成的壓力。在包裝管理方面:蒙牛升級制定“4
88、R1D”包裝策略,通過減少包材用量,采用可回收和可重復利用的設計以促進包材的循環利用,探索應用可再生、易降解材料,關注包裝全生命周期管理,從根源減少包裝對環境的負擔。同時,蒙牛通過行業合作及標準制定、綠色產業鏈、綠色消費倡導等價值鏈多方合作,建立更可持續、清潔的包裝體系,促進乳業循環經濟發展。5.2 與自然和諧共榮,發展綠色礦業紫金礦業44 企業背景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金礦業”)是一家大型跨國礦業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從事銅、金、鋅、鋰等金屬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工程設計、技術應用研究、冶煉加工及貿易金融等業務,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公司以打造“綠色高技術超一流國際礦業集團”為目標,
89、不斷探索低碳產業關鍵礦種的勘探開發,全力推進綠色礦山、花園式礦山建設,保障礦產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同時,為全球綠色低碳循環經濟賦能。治理: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負責制 紫金礦業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對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管理戰略制定、執行和績效表現負責,并將生物多樣性和水資源管理納入公司的業務規劃,制定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聲明生物多樣性工作指引水資源管理政策聲明等文件,并承諾到2030年所有礦山都將制定并實施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在維護項目所在地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凈積極作用。44.信息來源:紫金礦業官網可持續發展板塊內容https:/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
90、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 關鍵應對舉措:全生命周期與差異化策略并行 (1)全生命周期生物多樣性保護 紫金礦業致力于從礦山全生命周期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盡可能降低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對項目所在地及周邊區域生態系統的影響。前期規劃階段 紫金礦業在項目規劃期間和開展土地擾動活動之前,承諾不在自然保護區、生態紅線等敏感區內進行勘探、采礦活動,并對各項目周邊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健康度進行調查與評價,評估項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項目可能擾動的生態系統范圍、受威脅的物種數量和種類,分析周邊生態系統在短期建設和長期運營中可能受到的影響。根據風險識別結果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對
91、于無可避免的對生態系統的擾動提供必要的人工維護措施。紫金礦業還注重與地方政府、員工、受影響社區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協商,共同規劃礦區關閉涉及到的社會和環境方面問題,制定相關財務與技術準備計劃,確保實現有計劃地關閉和關閉后的承諾,包括土地恢復、有益的未來土地利用、水資源保護。生產運營階段 紫金礦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周邊生態環境進行監測與監控,時刻注意將對周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護屬地生態環境,為將來閉礦時的生態環境修復做好基礎。如果項目涉及到受保護的棲息地或物種,將根據具體地點的規劃進行管理,通過新建立植物園、保留地、濕地保護區,或動植物遷移等措施,保護當地特有的珍貴物種,并在項目的每一個階段獲
92、得監管部門的審批,盡力確保不損害瀕危物種及脆弱的生態系統。生態修復階段 紫金礦業要求所有礦區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在整個礦山壽命期內,遵循“邊生產、邊建設、邊修復”,礦區穩定一塊、恢復一塊,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維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與穩定性。前期,通過恢復表層土地并種植本地特有的地方性樹木來努力恢復和重建;后期,通過合理搭配喬灌木,逐漸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人工生態修復穩定后,逐步轉向自然修復為主,減少人為活動干預,逐步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穩定性。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
93、83236384042441718232445.信息來源:紫金礦業2023CDP水安全問卷公開回復 (2)水資源差異化管理 開展取水前用水分析 紫金礦業在取水前優先進行用水分析和評估,分析建設項目所在流域或地區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用水的合理性、項目建設用水對水源和周邊水體利益相關方的影響,并評估水資源保護措施的有效性。開展水安全風險評估 紫金礦業在項目開發前的環境影響評估過程中會開展水風險評估、水資源論證等評估工作,以識別紫金礦業的直接運營中的水風險以及可能產生的實質性經濟或戰略影響。針對水風險紫金礦業采取必要預防措施,確保緩釋措施到位,從而使生產運營不給當地水資源帶來負面影響。紫金礦業借助
94、WRI開發的工具AqueductTM Water Risk Atlas對47家子公司進行年度水風險分析,涵蓋影響水量的物理風險指標(如基線水壓力、年際變化、季節變化、干旱風險),影響水質的物理風險指標(如未經處理的污水、海岸富營養化趨勢),監管和聲譽風險指標(如飲用水問題、衛生問題等),并結合各資產對水風險的暴露風險系數,對評估結果進行適當調整。同時,紫金礦業根據相關性和重要性對潛在水風險進行重要性排序,包括供水、排水、水質、可持續性等內容,識別與企業水資源管理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最相關的議題,最終識別出6項主要的水管理風險。開展水資源相關風險的情景分析45 紫金礦業參考CDP水安全問卷的情景
95、分析方法,針對水壓力與干旱情景和洪澇情景,分析水資源對公司戰略和財務規劃的風險,為水資源目標和戰略設定提供基礎。34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 實施差異化用水策略 紫金礦業綜合考慮不同的可用水源、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當地社區和項目需求,制定實施具有區域特點及風險差異的水管理計劃。在高降水量地區,通過清污分流系統應對初期雨水中溶解的大量污染物質,重點關注防洪設施以防止因暴雨造成污染物外溢及潰壩等風險;在缺水地區,注重當地社區和生態系統的淡水供應,不斷強化水循環利用能力,盡可
96、能節約新水使用量,并給與周邊社區提供取水、凈水設施建設幫扶,減輕當地用水壓力;在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日益嚴峻趨勢下,公司防洪工程全部按照百年一遇或更高的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并對極端氣候事件設立應急預案。情景設定相應情景下的水風險分析 礦業以及冶煉的運營耗水量較大,供水不穩定會使耗水設施暫停運營,造成收入損失 為減少資產對水壓力與干旱的脆弱性而加建水管和基礎設施等造成額外運營開支 生產經營活動可能導致附近社區或周邊企業的用水受限,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 對地表和地下水的抽取可能會導致生態和環境受到影響水壓力與干旱情景洪澇情景 洪水造成的機械損壞需要額外維修開支,并且降低資產的運營能力 遭受洪水破壞的資
97、產需要暫停運營而造成收入損失 受到洪水污染的水資源造成淡水短缺,以致生產力下降 極端降水會造成廢水處理壓力增大,提高水污染防控壓力 連續降雨會引發山體滑坡,影響生產安全圖23:水資源相關風險的情景分析303435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六、結論與建議6.1 結論 以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達成為標志,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了跨時代意義的進展,在全球形成了廣泛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與行動引導。企業在自然相關法規政策、倡議標準等驅動下,對自然相關影響與風險的關注
98、逐步提升,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自然納入商業決策,考量自然風險對企業財務和戰略的影響,取得了顯著成效。從回應CDP自然相關信息披露的中國企業數據來看,主要結論如下:1.中國企業對自然相關議題的信息披露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在水安全管理方面表現領先 近三年中,中國企業對自然相關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在森林、水安全、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方面均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其中,2023年度回復水安全問卷的中國(含中國臺灣)企業中,27家企業獲得領導力級別評分(A和A-),展現出一些中國企業已在水安全管理方面具有領先性,這是中國企業貢獻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表現。供應鏈毀林風險管理的深度持續加強,與直接供應商、一級供應商、
99、小農生產者合作共同推動毀林目標實現的企業占比均呈現增長趨勢。2.越來越多企業將自然相關議題納入董事會監管,但相關管理職責、激勵機制等工作需要切實落地 對于企業而言,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管理不是一個只停留在信息披露層面的工作,而是需要切實向治理層面縱深推進,構建起一個管理閉環。本報告發現,越來越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森林、水、生物多樣性等自然相關議題治理的重要性,納入董事會監管,并制定相關政策,相較2022年表現出增長趨勢,而在自然相關議題的管理職責界定及激勵機制方面仍需加強。3.中國企業的生物多樣性影響與風險評估能力處于起步認知階段,在森林、水相關影響與風險評估方面已從認知過渡到規劃行動階段,但對價值
100、鏈中自然相關風險管理仍較為薄弱 中國企業在森林、水相關影響與風險評估方面相對成熟,已有超過七成、五成的中國企業分別將森林保護議題、水資源議題納入財務規劃、長期目標或戰略規劃中。在2023年的披露中僅有一成的中國企業披露生物多樣性策略,在生物多樣性影響與風險評估尚處于起步認知階段。303435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 自然相關影響與風險不僅對企業運營產生直接影響,更會通過價值鏈關鍵環節對企業運營造成間接損失。雖然中國企業在森林、水、生物多樣性等自然相關議題上開展了廣泛的
101、價值鏈合作,但對于價值鏈中與自然相關風險的管理仍然較為薄弱。4.企業對不同風險與機遇類型的關注隨自然議題的不同表現出顯著差異 自然相關影響與風險有別于傳統風險,復雜且互相關聯,不同自然議題可能從多個方面、不同時間范圍內對業務運營產生不同影響。企業對森林相關的聲譽及市場風險、產品服務或市場機遇更敏感,而對水安全相關的急性物理風險及政策轉型風險、效率提升機遇更關注。5.多數企業設立了森林與水相關的目標,但公開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承諾或目標的企業不足三成 設立森林目標、水相關目標的企業數量呈現出穩步增長趨勢,但在目標具體落地實施中仍有較大改進空間,如森林風險商品的可追溯性程度范圍仍處于較低水平,水目標
102、的具體覆蓋范圍主要聚焦直接運營地以及供應商,對更廣范圍的社區參與、可持續原材料的采購/生產等范圍的水目標信息披露相對較少。相比較而言,回復生物多樣性信息的中國企業中,設立生物多樣性保護承諾或目標的企業(29%)仍處于起步階段,對生物多樣性指標的監測與披露(企業占比9%)則更亟需提升。6.2 企業行動建議 1.系統考量,拓展自然議題管理范圍 自然由陸地、海洋、淡水和大氣四個領域組成,自然議題涉及森林、淡水、海洋、土地、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復雜系統。中國企業在水、森林等議題管理方面開始探索有效、科學地自然風險管理路徑,且一批領先企業已經積累了相對完善的風險
103、管理與實踐經驗。企業需要進一步捕捉各自然議題間的關聯性,將現有水、森林等議題的風險管理經驗,包括氣候治理經驗,遷移至更大范圍的“自然”議題,實現對“自然”議題的系統管理、協同增效。2.自上而下,建立自然議題治理架構 有效的自然議題治理架構能確保企業正確識別、評估自然相關影響與依賴、風險與機遇,制定具有韌性的戰略決策和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程序。對于企業而言,建立自上而下的自然議題治理架構,或現階段結合企業管理實際,將自然相關議題管理納入可持續發展或ESG管治架構,推進董事會、管理303435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層參與自然相關風險的管控與監督,是推進自然議題高效治理
104、的關鍵。其次,自然議題涉及跨部門協同合作,企業需明確董事會、管理層運作與相關部門的職能和協同運作機制,以制度文件形式加以規范,適當引入問責制與激勵機制,切實促使自然相關議題管理工作有效落地。3.聚焦影響,制定更具韌性的自然戰略 自然相關風險管理是與氣候變化并列的核心戰略風險管理問題,需要從戰略層面統籌規劃。相較氣候風險,企業面臨的自然相關風險更容易受轉型政策、市場、聲譽等影響,表現為中長期風險為主。因此,企業需全面評估自然相關風險和機遇對企業目前及未來財務與戰略的影響,結合現有政策趨勢,評估企業應對自然風險、向自然受益轉型所需的資源,著眼于更長遠的未來,制定應對自然風險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及行動
105、路徑,便于有計劃、系統性推進相關工作。在評估自然風險對企業未來財務與戰略的影響時,建議企業應用情景分析法,以支撐制定更加具有韌性的自然戰略。4.逐步深入,強化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管理 自然損失正給企業可持續經營帶來巨大風險,企業管理好自然相關風險、公開披露自然相關信息是大勢所趨,已形成廣泛共識。相較于氣候風險,自然相關問題的進程起步較晚,企業在自然相關風險的認知、管理與信息披露方面將面臨更大挑戰。首先,企業需要正確認知自然,理解業務活動對自然的影響與依賴,以及由此面臨的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其次,企業可借助CDP、TNFD等機構推薦的方法工具、數據庫等資源,開始行動,并逐步深入對自然相關影響與風險
106、的識別、評估、應對、監測、改進等閉環管理;最終,推進自然相關風險管理融入企業整體風險管理,成為常態化管理事項。5.目標導向,明確自然議題管理方向 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目標反映了企業對自然議題管理的戰略態度和決心,指標與目標設定需要科學透明、可衡量。目前,設立森林、水等可量化目標的企業呈增長趨勢,設立生物多樣性目標的企業多以公開承諾或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倡議等形式為主。制定科學的自然相關目標和指標本身就是一件復雜的工作,需要企業具備充足資源與扎實的數據基礎。建議企業綜合參考TNFD披露建議、SBTN基于科學的自然目標指南等工具對自然相關目標類型、目標設置方法的建議,結合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規劃,由易
107、到難、由少到多、循序漸進地制定完善自然相關指標與目標,尤其是生物多樣性指標與目標。30343941431723七、展望 隨著“昆蒙框架”通過,全球對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自然資源短缺危機達成了高度的共識。其中,“昆蒙框架”提出“3030目標”,即到2030年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退化區域得到有效恢復,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應對生物多樣性風險確定了目標。未來,世界各國將進入落實目標行動的加速期,政策將持續調整,利益相關方期望進一步攀升,市場環境加快轉變,定期監測、評估和透明地披露自然相關的風險、依賴程度和影響將成為企業推進ESG與可持續發展管理的必要操作。自然相關信息披露
108、框架的細節趨于統一、完善,強制性和主流化進程追趕氣候信息披露。TNFD 披露建議、歐洲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第E4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ESRS E4)、GRI 101:生物多樣性2024等指導標準的陸續發布,預示著企業開展自然相關信息披露將從自愿走向強制,也為企業預先籌備自然相關信息披露基礎提供了框架參考。企業對自然相關影響與風險進行財務與影響雙重重要性評估是自然相關信息披露的關鍵核心。企業自然相關影響與風險管理處于從共識逐步向系統管理深化的過渡階段,除了關注金融資本、制造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外,需要將自然資本納入商業決策考量,改變傳統的影響、價值核算和風險管理方法,更科學地衡量和評估自然
109、相關影響與風險對企業財務、戰略及利益相關方的重要性,以期更有針對性地管理自然相關的風險與機遇,推動產業向自然受益型經濟轉型。中國ESG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以ESG風險管理為切入點,成為企業應對自然風險和資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自然相關信息披露不僅是ESG實踐議題,更是與氣候變化并列的核心戰略風險管理問題。企業需要將自然相關議題納入ESG戰略、業務規劃、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中,并充分整合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因素,做出自然受益的政策承諾和行動安排,切實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地球生命共同體。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
110、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八、附錄 CDP 方法論框架及技術標準更新 通過標準化的問卷系統,CDP 驅動企業提高環境行動的透明度、力度及問責度。目前 CDP 的問卷分為三大議題,分別是關注企業應對氣候變化風險并執行減排行動的氣候變化問卷,關注企業管理毀林風險并提升大宗農產品可追溯性的森林問卷,以及關注企業運營的水安全保障風險及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的水安全問卷。具體CDP問卷,評分方法學以及填報指南等文件請見 CDP 官網。CDP 的問卷指標符合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
111、es,TNFD)建議的報告框架(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這使得 CDP 具備與 TNFD 框架相一致的環境數據庫。圖24:2023年CDP森林、水安全及生物多樣性問卷與TNFD建議對應關系表維度描述董事會對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與機遇的監管描述管理層在評估和管理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與機遇方面的作用描述在組織評估和應對與自然相關的依賴性、影響、風險和機遇時,組織的人權政策和參與活動,以及董事會和管理層對土著居民、當地社區、受影響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監管治理TNFD披露建議CDP森林問卷CDP水安全問卷CDP氣候變化問卷生物多樣性模塊F4.1F4.1bF4.2F4.3aF4.4F
112、4.5F4.6W6.2bW6.2dW6.3W6.4W6.5W6.6C15.1C15.7303435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描述組織在短期、中期和長期內識別的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與機遇描述自然相關風險及機遇已經或可能對組織業務、價值鏈、戰略和財務規劃的影響,以及任何過度計劃或分析考慮到不同情況,描述在應對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方面組織戰略的彈性披露在優先領域的組織直接運營中存在資產和/或活動的地點,以及相關的上游和/或下游融資地點戰略F5.1W1.5W1.5aW1.5b
113、W1.5eW2.1W7.1W7.3C15.3C15.4描述組織在其直接運營中識別和評估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與機遇的流程描述組織在其上下游價值鏈及融資活動和資產中識別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及機遇的方法描述組織管理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與機遇的流程,以及根據這些流程所采取的行動描述如何將識別、評估和管理自然相關風險的流程整合到組織的整體風險管理中,并為其提供信息風險與影響管理F2.1F2.1aF3.1F3.1bF3.2aW3.1W3.3W4.1W4.2W4.2aW4.3a/披露組織以符合其戰略和風險管理流程的方式,用于評估和管理重大自然相關風險及機遇的指標披露組織用于評估和管理對自然的依賴
114、和影響的指標描述組織用于管理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與機遇的目標,以及針對這些目標的績效指標和目標F6.1F6.1aF6.2F6.2aF6.3F6.6F6.7F6.8F6.9W8.1W8.1aW8.1bC15.2C15.5C15.6303435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 CDP問卷為每個環境議題(氣候變化、水安全、森林)設有通用問卷,并根據行業特點,對來自高環境影響行業設計了包含特定問題的問卷。與此同時,CDP 為每份問卷制定詳細的評分方法,包括每個級別的基礎分數、得分
115、權重等。向CDP披露的企業可以選擇回復“完整版”或“簡版”問卷。完整版包含所有與企業有關的問題,包括特定行業的問題和數據點。簡版包含較少的問題,沒有特定行業的問題和數據點。為了鼓勵披露,只有首次披露的企業或年收入少于2.5億歐元/美元的企業,可以選擇填寫簡版問卷。CDP的森林問卷還包括問題的依賴性,意味著某些問題會根據之前所選的答案出現。在本報告中,對每個主題進行報告的企業數量將根據這些因素而變化,因此分母也將隨之變化。CDP問卷的評分工作是由經過培訓且官方認可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CDP內部評分團隊協調整理所有評分結果,并進行檢查以確定符合CDP評分方法學。參與披露的企業將在全球范圍內與同行
116、業公司比較,同時在四個級別內進行評價,這四個級別由低到高依次為:(1)披露級別D-及D;(2)認知級別C-及C;(3)管理級別B-及B;(4)領導力級別A-及A。這四個級別反映了企業在環境管理旅程中的當前進展。CDP的問卷強調自愿、公開、透明的原則,所有問卷的方法學均在其官網公示,向公眾免費開放;并在每年進行迭代、更新。另外,企業的回復內容將通過CDP平臺分享給發出邀請的投資者和采購客戶,亦可自主選擇是否在CDP官方網站上公開。每年連續公開披露環境數據可以幫助企業提高聲譽,采取先于市場監管要求的行動,增強競爭優勢,識別環境風險和機遇,跟蹤和衡量進展,并降低融資成本。研究表明,在環境指標上得分更
117、高的企業,其財務表現更加良好。在2012-2021年的8年中,基于CDP A評分企業名單編制的“斯托克全球氣候變化領導者指數”(Stoxx Global Climate Change Leaders Index)的平均年收益比其同類指數高出 5.8%。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4417182324聲 明 CDP 在此感謝本報告寫作期間咨詢過的企業及合作伙伴。感謝責揚天下支持本報告的編寫與發布工作。本報告由CDP中國辦公室和責揚天下合作撰寫,雙方各自單獨擁有報告其負責部分及其后續修改的著作權和其他相關知識產權。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2468101 21416202226283236384042編著者代奕波責揚天下副總裁劉華峰責揚天下ESG與氣候變化事業部總經理楊時惠責揚天下高級項目經理 朱敏責揚天下項目經理雷靜雯責揚天下咨詢師鐘艷責揚天下咨詢師李蜚CDP 全球披露總監桂萱 CDP 中國披露業務負責人 翟悅竹 CDP 披露經理 CDP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 93 號萬達廣場 A 座 1902 室郵編 100022Tel:+86-10 5820 3528CDP責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