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研究報告(8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研究報告(81頁).pdf(8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張迎紅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黃文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智庫發展與科研管理處科長童立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副所長龍靜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蔣尊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 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政黨與政治研究中心秘書長、臺港澳研究所港澳室主任“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目 錄摘要 01前言 03第一部分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 04 第一節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 05 第二節法國政黨共同尋求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19 第三節德國政黨對華務實外交與價值觀外交之掣肘 27第二部分
2、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 32 第一節歐洲議會構建對華“去風險”的快通道 33 第二節中歐經貿關系由“壓艙石”轉向“風險源”40 第三節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呈現“美國化”特征 46 第四節主流政黨高調介入中國主權與人權事務 55第三部分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 6301摘要“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摘 要本報告圍繞 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以及對中歐關系影響這一主題進行分析和預判。具體內容包括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以及對歐洲政壇格局的影響;競選期間歐洲主要參選政黨對華政策;通過對上一屆歐洲議會對華政策動向的分析,對新一屆歐洲議會和歐盟可
3、能的涉華戰略進行預判。報告結論如下:1.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顯示,歐洲極右翼力量崛起,但是中間派主流政黨仍掌控著歐洲議會,因此,新一屆歐洲議會和歐盟對華戰略將進一步沿著上屆既往三重定位、“去風險”等路線進行,雖然中歐關系存在經貿摩擦以及中歐在意識形態和制度模式等方面存在分歧和對立,但是總體上由于中間派主流政策掌控者歐洲議會,中歐關系仍顯示較強的穩定性,未來不會出現顛覆性的破壞可能。2.極右翼力量崛起對歐洲議會和歐盟整體對華戰略不會有明顯影響。同時,極右翼政黨內部分化嚴重,對華政策各不相同,部分極右翼政黨對華政策追隨美國和歐洲主流政黨,另一部分極右翼政黨較少涉及對華議題,對歐盟對華決策缺
4、乏影響力,只有個別極右翼政黨對華友好,但在歐盟內部受到打壓。3.未來歐洲議會和歐盟將進一步加強對華“去風險”的經濟安全戰略,在涉及對華經貿、對華投資和對中資赴歐投資等方面將繼續采取“去風險”、征收高關稅、收緊中資在歐投資審查等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但是鑒于部分主流政黨和極右翼政黨強調經濟和民生就業為優先議題,歐盟總體上也歡迎中國對歐綠地投資,包括在新能源和傳統能源清潔化領域的合作和綠地投資。4.新一屆歐洲議會在涉及中國國家主權核心利益方面將進一步跟隨美國,包括強化與臺灣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促進提升與臺灣當局實質關系,協助臺灣爭取摘要0202“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
5、影響國際空間等等,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將會進一步呈現“美國化”特征。部分議員為所謂“價值觀”和吸引眼球,存在進一步踩踏“一個中國”底線的風險,在涉臺、涉港、涉疆、涉藏和人權領域加強對華挑釁。5.由于極右翼政黨對華政策各不相同,中國對歐洲極右翼政黨應采取個案處理和區別對待的政策,對愿意合作的極右翼政黨應給予積極回應和加強互動,尤其是執政的極右翼政黨。對歐洲中間派主流政黨應加強對話和交流,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娟P鍵詞】【關鍵詞】歐洲議會、歐洲議會選舉、中歐關系、歐盟對華戰略歐洲議會、歐洲議會選舉、中歐關系、歐盟對華戰略03“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
6、系的影響前言前 言2024 年 6 月,新一屆歐洲議會選舉結束。投票結果顯示,盡管中間派主流政黨保住議會中的多數席位,但同時,極右翼政黨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勝利。歐洲議會的席位變化,充分反映歐洲民眾主要關切議題的變化和對主流政黨的看法。未來,新的歐洲議會構成將對歐盟決策以及歐盟對華戰略產生深遠影響。本報告圍繞以下方面進行討論: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對歐洲政壇格局的影響以及極右翼政黨對華政策傾向;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對法國和德國政壇的影響以及法德主要參選政黨對華政策傾向;歐洲議會在涉華政策的運作模式以及新一屆歐洲議會在涉華政治外交、經貿領域、涉及中國國家主權利益(包括涉臺、涉港、涉藏、涉疆、人權等領域)的政
7、策傾向預判;對新一屆歐洲議會及歐盟對華戰略動向預判及對策建議。第一部分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0505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第一節 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一、歐洲議會選舉后歐洲政壇主要特征(一)歐洲極右翼力量崛起勢頭較為明顯,歐洲政壇呈右傾化趨勢2024 年 6 月 6 日至 9 日舉行第十屆歐洲議會選舉(2024-2029 屆)。選舉結果顯示,中右的歐洲人民黨和極右翼政黨在選舉中獲得較為顯著的勝利,席位獲得明顯增加。2024 年 7 月 16 日,新一屆歐洲議會舉行首次全體會議,根據首次全體會議時
8、的各黨團席位顯示,歐洲議會總席位 720 席,其中中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獲得 188 席,保持其第一大黨團的地位;中左的“社會民主黨”黨團獲得 136 席,位列第二;新成立的極右翼“歐洲愛國者”黨團獲得 84 席,位列第三1;右傾的“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獲得 78 席,位列第四;中間派的“復興歐洲”獲得 77 席,位列第五;中左的“綠黨/歐洲自由聯盟”獲得 53 席,位列第六;左傾的“左翼聯盟”1 2024-2029屆歐洲議會成立兩個新議會黨團:“歐洲愛國者”和“主權國家的歐洲”,上屆議會中“身份與民主”黨團自動取消。2024 年 7 月 8 日,包括法國“國民聯盟”和匈牙利“青年民主主義者
9、聯盟”(“青民盟”)在內的 12 國極右翼黨派,在布魯塞爾宣布成立“歐洲愛國者”黨團,該黨團席位達到 84 席,成為歐洲議會中第三大黨團,其成員主要來自原歐洲議會“身份與民主”黨團及匈牙利青民盟,原“身份與民主”黨團自動取消。資料來源:美聯社 2024 年 7月 8 日報道。2024 年 7 月 10 日,一個名為“主權國家的歐洲”的新黨團正式宣布成立,該黨團由德國選擇黨牽頭,由來自 9個國家的 25 名議員組成(根據 7 月 16 日新一屆歐洲議會首次全體大會時的席位數)。資料來源:歐洲時報,2024 年 7 月 11 日。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0206“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10、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獲得 46 席,位列第七;新成立的極右翼“主權國家的歐洲”獲得 25 席,位列第八。2綜上可見,歐洲議會中的三大極右翼政黨黨團:“歐洲愛國者”、“歐洲保守與改革”以及“主權國家的歐洲”席位共計 187 席,比上屆兩大極右翼黨團,即“身份與民主”(ID)和“歐洲保守與改革”合計的 118 席要增加 69 席3;四大中間派黨團席位合計 454 席,比上屆的 485 席減少 31 席。另外,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和德國選擇黨在此次歐洲議會選舉中都獲得明顯勝利。4由此可見,極右翼政黨在歐洲議會和歐洲政壇強勢崛起,歐洲政壇呈現右傾化趨勢。圖 1 2024-2029 屆歐洲議會各
11、黨團席位圖 1 2024-2029 屆歐洲議會各黨團席位(2024 年 7 月 16 日)圖表來源:歐洲議會,2024 年 7 月 16 日,新一屆歐洲議會首次全體會議召開時數據。52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european-results/2024-2029/,2024 年 7 月 17 日登錄。3本屆歐洲議會席位參見 2024 年 7 月 16 日歐洲議會首次全體大會時的數據,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european-results/2024-2029/,20
12、24 年 7 月 16 日登錄。上屆歐洲議會席位參見 2024 年 6 月上屆歐洲議會結束時的數據,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european-results/2019-2024/outgoing-parliament/,June 2024,2024 年 7 月 11 日登錄。4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得選票 31.37%,占歐洲議會 30 席,排在法國各政黨的首位,而執政的馬克龍復興黨獲得 14.60%,占 13 席,排在第二。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獲得 15.90%(15 席),排在德國政黨第二,位列基民盟/基社盟之
13、后。德國執政聯盟的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均遭失敗,席位均有所下降。5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european-results/2024-2029/,2024 年 7 月 17 日登錄。0707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議會黨團名稱(從左到右):The Left:左翼聯盟;S&D:社民黨;Greens/EFA:綠黨/歐洲自由聯盟;Renew Europe:復興歐洲;EPP:人民黨;ECR:歐洲保守與改革;Patriots for Europe:歐洲愛國者;E
14、SN:主權國家的歐洲;NI:無黨團表 1 2024-2029 屆歐洲議會各黨團席位表 1 2024-2029 屆歐洲議會各黨團席位(2024 年 7 月 16 日)歐洲議會政黨黨團席位數(席)席位數與總席位數的比例(%)歐洲人民黨(EPP)Group of the European Peoples Party(Christian Democrats)18826.11社會民主黨(S&D)Group of the Progressive Alliance of Social-ists and Democrats i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13618.89歐洲愛國者(P
15、fE)Patriots for Europe8411.67歐洲保守與改革(ECR)European Conservatives and Reformists Group7810.83復興歐洲(Renew Europe)Renew Europe Group7710.69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Group of the Greens/European Free Alliance537.36左翼聯盟(The Left)The Left group i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GUE/NGL466.39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0208“去風險”下的風險
16、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政黨黨團席位數(席)席位數與總席位數的比例(%)主權國家的歐洲(ESN)Europe of Sovereign Nations253.47無黨團(NI)Non-attached Members334.58總席位數:720 席100(續)表格和數據來源:歐洲議會網站,2024 年 7 月 16 日實時數據。6 表 2 本屆歐洲議會席位分配與上屆歐洲議會席位分配的比較表 2 本屆歐洲議會席位分配與上屆歐洲議會席位分配的比較6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european-results/
17、2024-2029/,2024 年 7 月 17 日登錄。歐洲議會黨團本屆議會席位(2024 年 7月 16 日,首次全會時)上屆議會席位(2024年6月,議會結束時)增減情況歐洲議會席位總數720703+17歐洲人民黨(EPP)188177+11社會民主黨(S&D)136138-2歐洲愛國者(PfE)(新成立)84歐洲保守與改革(ECR)7869+9復興歐洲(Renew Europe)7799-22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5271-19左翼聯盟(The Left)4637+9主權國家的歐洲(ESN)(新成立)250909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
18、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續)歐洲議會黨團本屆議會席位(2024 年 7月 16 日,首次全會時)上屆議會席位(2024年6月,議會結束時)增減情況無黨團3363身份與民主(ID)7,49中間派政黨黨團席位合計歐洲人民黨(EPP);社會民主黨(S&D);復 興 歐 洲(Renew Eu-rope);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454485-31極右翼政黨黨團席位合計187【歐洲愛國者(PfE);歐洲保守與改革(ECR);主權國家的歐洲(ESN)】118【身份與民主(ID);歐洲保守與改革(ECR)】+69表格自制,資料來源:歐洲議會網站,2024 年 7 月
19、16 日8 8,2024 年 6 月9 9數據。(二)極右翼雖然強勢崛起,但是歐洲議會仍由中間派掌控,歐洲議會的主要大政方針將仍保持延續和穩定。雖然,極右翼三大政黨黨團“歐洲愛國者”、“歐洲保護與改革”和“主權國家的歐洲”席位總數 187 席,比上屆兩大極右翼黨團身份與民主(ID)和歐洲7“身份與民主”黨團是上一屆歐洲議會中的極右翼政黨黨團,在新一屆歐洲議會中已被取消,其大多數成員參加新成立的“歐洲愛國者”黨團。8本屆議會數據,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european-results/2024-2029/,2024 年 7 月
20、17 日登錄。9上屆議會數據,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european-results/2019-2024/outgoing-parliament/,2024 年 7 月 11 日登錄。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0210“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保守與改革(ECR)合計的 118 席要增加 69 席。但是,歐洲議會中的四大中間黨派仍占據多數席位,尤其是第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的席位增加,對歐洲議會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目前中間派四大黨團“歐洲人民黨”、“社會民主黨”、“革新歐洲”、“綠黨/歐洲自
21、由聯盟”的席位共計為 454 席,占總席位 720 席中的 63%,遠高于一半以上,有助于決策通過。而且歐洲議會的“老三大”黨團(“歐洲人民黨”、“社會民主黨”、“革新歐洲”)合計為 401 席,在總席位中占 56%,占據一般多數,在一般投票議程中仍可以獲得通過(只要達到一半即可)。10總之,此次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顯示,極右翼力量強勢崛起,但是仍然沒能撼動中間派,極右翼政黨在決策方面仍難以與主流政黨相抗衡,歐洲議會的主導權仍掌握在中間派主流政黨手中。11(三)極右翼政黨在歐洲議會和歐洲政壇上仍難以形成合力,雖對中間派產生壓力,但要在決策中起主導作用難度較大。首先,中間派主流政黨對極右翼政黨采取打
22、壓態勢,極右翼政黨難以與中間派政黨形成政黨聯盟或政策聯盟。中間派主流政黨往往對極右翼政黨采取打壓政策,公開宣布不與極右翼政黨結盟。就在歐洲議會選舉前的 2024 年 5 月 8 日,歐洲議會中的四大黨團(社民黨、復興歐洲、綠黨/歐洲自由聯盟、左翼聯盟)領導人發表題為捍衛民主的聯盟聲明,公開宣布不與極右翼政黨合作和結盟,并表示“我們呼吁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所有歐洲民主政黨堅定地拒絕極右翼和激進政黨的正?;?,不與之合作或結盟。我們希望歐洲民主政黨能夠將這一呼吁正式納入其選舉綱領和政黨宣言中”。1210歐洲議會決策分一般議程和特別議程,一般議程只要半數以上通過即可,特別議程需要 2/3 的多數通過。11
23、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european-results/2024-2029/,2024 年 7 月 16 日登錄。12“Declaration from the S&D,RENEW,GREENS and THE LEFT European Parliament Political Group Leaders:In Defence of Democracy”,Brussels,May 8,2024,p.2.https:/www.socialistsanddemocrats.eu/sites/default/files/2024-
24、05/declarationleaders.sd_.re_.greens.theleft-5.pdf.1111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其次,極右翼政黨之間較為分裂,難以形成合力。極右翼政黨往往以本國利益為重,關注的政策重點不一致,甚至在諸多政策方面相互對立,在歐洲議會中難以形成合力。雖然極右翼政黨新組建了“歐洲愛國者”黨團,在歐洲議會中的席位位列第三,達到 84 席,對中間派主流政黨形成一定壓力,但仍不能形成決策的多數。同時,極右翼政黨之間在諸多政策領域分歧嚴重,例如“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較為支持貿易自由化,而“歐洲愛國
25、者”(主要議員基本上屬于上屆“身份與民主”黨團)較為支持貿易保護主義。另外,在對待美國和俄羅斯的態度方面,極右翼政黨差別較大,處于親美反俄和親俄反美的兩個極端。部分極右翼政黨由于言行較為偏激,也受到其他極右翼政黨的排斥,如德國選擇黨 9 名歐洲議會議員于 2024 年5月在歐洲議會選舉前,被極右翼的“身份與民主”黨團驅逐,目前牽頭成立新的“主權國家的歐洲”黨團??梢?,極右翼政黨之間的分分合合十分頻繁,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合力。(四)德法主流政黨在歐洲議會和國內議會中的受挫,將削弱德法領導人在歐盟事務中的作用和影響力,導致歐盟決策失去動力。此次歐洲議會選舉對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政治領
26、導力產生較大的沖擊,朔爾茨和馬克龍所在政黨的選票大幅下降,馬克龍更是宣布解散國民議會和重新選舉,經過兩輪投票后,當地時間 2024 年 7 月 7 日,第二輪選舉結束,根據法國內政部公布最終數據顯示,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獲得 182 個國民議會議員席位,執政黨復興黨及其中間派聯盟“在一起”獲得 163 席,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得 143 席,右翼政黨共和黨獲得 68 席,其余各黨派獲得 21 席。13 選舉結果顯示,沒有任何政黨獲得國民議會絕對多數,法國國民議會將形成懸浮議會,而且,馬克龍表示,既不愿意與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合作,也不愿意與極左翼的“不13Ministere de lIn
27、terieur.“Liste des lus,”July 12,2024.https:/www.resultats-elections.interieur.gouv.fr/legislatives2024/ensemble_geographique/nouvelle_assemblee/index.html.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0212“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屈的法蘭西”合作。為此,馬克龍的中間派執政黨將受到極左和極右兩大政黨的掣肘。在德國已經處于三黨聯合執政和政治碎片化的背景下,法國政壇進一步碎片化,將進一步挑戰馬克龍的政治權力,將極大影響馬克
28、龍在國內、歐盟以及國際上的作用。當前德法政壇結構的碎片化,進一步增加兩國國內和外交諸多問題的對立和掣肘,增加法德在歐盟層面協商、配合、合作的難度,導致歐盟決策失去內部動力,這對于中國通過加強與法德關系來推動中歐關系帶來難度和不確定因素。二、歐洲極右翼政黨的基本政策立場及對華政策傾向(一)當前歐洲極右翼政黨的主要黨派及基本特征關于極右翼政黨,在歐洲語境有若干個相關的名詞:右翼政黨(Right-Wing Party)、極右翼政黨(Far Right Party)、激進右翼政黨(Radical Right Party)、極端右翼政黨(Extremist Right Party)、右翼民粹政黨(Rig
29、ht-Wing Populist Party)。目前在歐洲語境中,關于極右翼政黨主要由激進右翼政黨來作為代表,尚不太使用極端右翼政黨和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當前極右翼政黨在歐洲議會中被認定為三大黨團:右傾的“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和更加右翼的“歐洲愛國者”黨團和“主權國家的歐洲”黨團。主要代表性政黨包括法國國民聯盟、德國選擇黨、意大利兄弟黨、匈牙利的青民盟以及波蘭的法律與公正黨等。當前極右翼政黨較為典型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具有較為強烈的疑歐和反歐情緒,反對歐洲一體化,反對布魯塞爾的“官僚主義”,主張凸顯國家主權和本國利益;二是具有較為強烈的反移民難民態度;三是堅持傳統的家庭倫理,反對歐盟主流價值觀(
30、民主、法治、自由、尊重少數族群等),反對男女平等,反對 LGBTQ 主義;四是在氣候變化方面,反對歐盟激進的綠色轉型政策,堅持較為保守和溫和的氣變政策和1313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綠色轉型政策。表 3 當前歐洲主要極右翼政黨表 3 當前歐洲主要極右翼政黨表格自制,資料來源:Rosa Balfour and Stefan Lehne,editors,“Charting the Radical Rights influence on EU Foreign Policy,”Carnegie Europe,April 202
31、4,pp.1-3.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04/charting-the-radical-rights-influence-on-eu-foreign-policy?lang=en.當前歐洲主要極右翼政黨名稱奧地利自由黨(the Freedom Party of Austria,FP)保加利亞的復興黨(Revival)愛沙尼亞保守人民黨(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芬蘭人黨(The Finns Party)法國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德國選擇黨(the Alterna
32、tive for Germany,AfD)匈牙利年民主聯盟(Fidesz,青民盟)意大利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荷蘭自由黨(the Party for Freedom,PVV)波蘭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PiS)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the Alliance for the Unity of Romanians,AUR)斯洛伐克民族黨(the Slovak National Party,SNS)西班牙聲音黨(Vox)瑞典民主黨(the Sweden Democrats,SD)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0214“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
33、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二)當前歐洲極右翼政黨的基本政策立場當前,歐洲極右翼政黨在四大議題上立場較為一致,這也構成了極右翼政黨的政策基本面:1.主張從緊的移民難民政策。1.主張從緊的移民難民政策。歐洲極右翼政黨基本上都傾向收緊移民難民政策,反對歐盟及主流政黨較為寬松的移民難民政策;2.主張保守而非激進的氣候變化政策和綠色轉型。2.主張保守而非激進的氣候變化政策和綠色轉型。歐洲極右翼政黨大多反對歐盟激進的能源轉型和綠色轉型政策,主張在能源轉型方面,不應采取過于激進的、一步到位的能源轉型政策。主張維持燃油、核能、煤炭等傳統能源,防止激進的能源轉型政策導致能源供應不足和就業不足,尤其一些擁有較為豐富的
34、煤炭能源的成員國,以及在燃油汽車方面擁有優勢的國家。其極右翼政黨認為應該在能源轉型與保持就業之間達到平衡。3.反對歐盟價值觀。3.反對歐盟價值觀。包括反對“民主、自由、法治、尊重少數族群”等歐洲主流價值觀,主張重視家庭倫理等傳統價值觀,反對男女平等和所謂 LBGTQ 人群等。4.具有強烈的疑歐情緒,反對歐洲一體化。4.具有強烈的疑歐情緒,反對歐洲一體化。在歐盟與成員國關系方面,反對來自布魯塞爾的“官僚統治”,重視成員國利益和國家主權。在英國脫歐的負面陰影下,目前歐洲大陸的極右翼政黨大多數基本放棄“脫離歐盟”或“脫離歐元區”的言論,但是在涉及與布魯塞爾的關系方面,極右翼政黨強調本國主權,減少來自
35、歐盟機構的干預,減少來自布魯塞爾的官僚主義程序。極右翼政黨拒絕歐盟外交政策機制和程序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拒絕在外交政策領域采取多數投票機制,堅持一票否決制,對歐盟機制和外交政策進一步賦權持懷疑態度。大多數極右翼黨派認為,歐盟外交政策最好是一些松散的協調機制,完全尊重成員國在實施其國家外交政策的主權。在外交、司法、貿易和財政領域,批評歐盟委員會在這些領域的領導作用,1515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傾向于由成員國負責。14極右翼政黨具有一定的政策共性,但也不是鐵板一塊,雖然在上述所述的政策領域中具有共性,但是,極右翼政黨總體上
36、強調國家利益和本國主權,各自關心的政策領域截然不同,甚至在諸多領域的立場相左。極右翼政黨之間的聯盟組建分分合合十分頻繁,如德國選擇黨屢遭極右翼議會黨團除名,目前已成立“主權國家的歐洲”新議會黨團;匈牙利青民盟長期遭到其他極右翼議會黨團的排斥,目前也與法國國民聯盟聯手成立“歐洲愛國者”議會黨團。(三)極右翼政黨涉華議題開始突出,對華政策各不相同。傳統上,極右翼政黨不太關注外交政策,也不太關注涉華議題。但是,隨著越來越多極右翼政黨開始執政,需要評估和實施歐盟的對華政策,因此,一些執政的極右翼政黨具有較為清晰的對華政策,例如匈牙利的青民盟、意大利的兄弟黨、波蘭前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等。同時,部分尚未執
37、政的極右翼政黨所關注的議題,也越來越多地與中國存在關聯度,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華政策立場。極右翼政黨在以下議題方面的立場,將會影響其對華態度:極右翼政黨在以下議題方面的立場,將會影響其對華態度:1.俄烏沖突。1.俄烏沖突。俄烏沖突導致極右翼政黨關注中國立場。在涉及俄烏沖突方面,歐洲極右翼政黨在“親美-反俄”和“親俄-反美”的兩極光譜之間存在不同的表現。相對而言,西歐和南歐的極右翼政黨較為“親俄-反美”,它們將支持俄羅斯視為反美、反全球化的標志。而北歐和中東歐的極右翼政黨由于靠近俄邊界,總體持“親美-反俄”立場。隨著俄烏沖突的持久,尤其是圍繞美國是否會撤出對烏克蘭的支持、俄烏和談前景、中俄軍民兩用
38、貿易等議題,在西方政客的操弄下,將俄烏沖突與中國深度綁定,隨著民眾對俄烏沖突前景的焦慮,任何涉及俄烏沖突種種議題也會被牽涉到中國。尤其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由于有強烈的反俄情節,對華也采取抵觸14Rosa Balfour and Stefan Lehne,editors,“Charting the Radical Rights influence on EU Foreign Policy”,Carnegie Europe,April 2024.P.8.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04/charting-the-radical-rights
39、-influence-on-eu-foreign-policy?lang=en0216“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選舉結果及歐洲主要參選政黨對華政策傾向和消極態度。2.貿易政策。2.貿易政策。極右翼政黨在貿易政策方面持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持自由主義的開放政策,如德國選擇黨,波蘭的法律與公正黨,尤其是參加“歐洲保守和改革”黨團的右翼政黨,一般都支持自由貿易。德國選擇黨在上屆歐洲議會中最初是參加“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后被開除,但是其一貫支持自由貿易政策,主張減少政府干預,減少布魯塞爾干預,不主張對華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也不主張開展投資審查,希望更多地開展中
40、歐貿易和吸引中國對歐投資。但是,此類政黨也強調中歐之間的公平貿易和對等原則以及貿易平衡,反對中國政府對企業的國家補貼,因此歐盟關于促進中歐公平貿易和對等開放以及反對中國政府補貼時,較易得到此類政黨的認同。而另一部分極右翼政黨,尤其是參加“歐洲愛國者”的極右翼政黨,往往反對自由貿易,反對歐洲與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主張貿易保護、經濟民族主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較為典型的為法國國民聯盟,主張貿易保護和國家對經濟干預。因此,當前歐盟加強經濟安全法案、加強貿易保護、擴大對華貿易征稅和加大對華投資審查方面,較易得到此類極右翼政黨的支持。3.價值觀問題。3.價值觀問題。極右翼政黨并不認同關于民主、自由
41、、法治和尊重少數群體等歐盟價值觀,一般對歐盟向海外推行其所謂西式價值觀并不認同,對于以人權等價值觀名義干涉外國內政也并不積極,這將對歐盟以所謂價值觀名義打壓中國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約作用。4.氣候變化問題。4.氣候變化問題。極右翼政黨整體上反對歐盟激進的氣候政策和綠色能源轉型,普遍反對歐盟設定的 2035 年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的目標,對于使用燃油、煤炭、核電等能源持認同觀念,尤其是煤炭產量較多的國家。該黨派認為,激進的氣候政策和能源政策不利于產業保護和民生就業,因此,反對歐盟激進的能源政策和綠色轉型。這對于歐盟以碳關稅和碳足跡等指標強行要求中國產品和企業遵循歐盟標準或許會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42、同時也有利于中歐雙方在傳統能源清潔化領域加強合作,包括核電和清潔煤炭技術等。極右翼政黨反對的是激進的氣變政策,1717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但并不完全反對新能源和綠色能源,為了促進經濟和就業,這類政黨也歡迎中國新能源技術投資于歐洲,因此,有利于促進中歐關于新能源的合作與投資,有助于促進中歐能源合作的多元化和多層次化。15(四)歐洲各國極右翼政黨對華政策具有明顯不同。歐洲極右翼政黨總體上不是鐵板一塊,由于強調本國第一,因此,各國極右翼政黨對華政策各不相同。比如,北歐及波羅的海國家極右翼政黨普遍對華采取敵視態度,這與這些國
43、家總體注重人權、安全和反俄政策有關,極右翼政黨與其他主流政黨在對華政策方面是一致。而中東歐國家的極右翼政黨往往對華持較為友善或持外交平衡態度,即使部分極右翼政黨持嚴重的親美反俄政策,他們也認為來自中國的投資和對華貿易有助于促進該國就業和民生,這些國家注重經濟利益和大國平衡策略,希望與中國交往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和在歐盟中的外交空間,較為典型的是匈牙利青民盟、波蘭法律與公正黨、保加利亞的極右翼政黨“復興黨”(Revival)等。16(五)極右翼政黨與主流政黨在重要議題方面存在趨同和互動關系。1.極右翼政黨向中間靠攏。1.極右翼政黨向中間靠攏。當前,部分極右翼政黨為了擴大政治空間和走向執
44、政舞臺,其政策出現溫和化、主流化、中間化趨向。例如,由于受到英國脫歐結果的影響,當前,歐洲大陸極右翼政黨已經很少公開發表脫歐言論,重點放在成員15Rosa Balfour and Stefan Lehne,editors,“Charting the Radical Rights influence on EU Foreign Policy”,Carnegie Europe,April 2024.P.8.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04/charting-the-radical-rights-influence-on-eu-foreign
45、-policy?lang=en16Rosa Balfour and Stefan Lehne,editors,“Charting the Radical Rights influence on EU Foreign Policy”,Carnegie Europe,April 2024.P.30.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04/charting-the-radical-rights-influence-on-eu-foreign-policy?lang=en.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0218“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
46、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國與歐盟的關系上。同時,在言論和行為方面也盡量避免涉嫌極端“種族主義”和“納粹”言論,并與涉嫌“納粹”言論和行徑的政黨、政客或議員進行及時切割。2.主流政黨向極右翼靠攏。2.主流政黨向極右翼靠攏。極右翼政黨的政策理念和訴求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為此,主流政黨為迎合選民利益,也一定程度上吸納了部分極右翼政黨的政策,部分政策與主張存在與極右翼政黨趨同的現象。較為典型是移民難民政策。目前歐洲多數國家出臺了較為嚴格的移民難民政策,加強難民甄別和遣返力度,尤其針對來自中東北非國家,這些政策的調整部分也是受到極右翼政黨的影響。例如法國于 2023 年出臺了控制移民和改善融合法,遣返嚴重
47、危害公共秩序的外國人,簡化訴訟規則。2023 年通過的“第 2023-2027 號法律”,擴大司法委員會權力,加快遣返程序處理速度。17德國于 2024 年通過遣返一攬子計劃,確定遣返對象,加快遣返在德無權獲得庇護身份的外國人,驅逐前的拘留期從 10 天延長至 28天。驅逐過程中,警方被賦予更多執法權和搜捕權,開展集體遣送等。18馮德萊恩在 2024 年 7 月 18 日在歐洲議會發布的施政綱領中也提到:“我們將推動新的共同的遣返方法,制定新的法律框架,以加快和簡化遣返程序,確保遣返以體面的方式、數字化管理的方式進行,確保遣返決定得到歐盟成員國的相互承認?!?9由此,通過增加遣返資金支持、簡化
48、遣返流程、增加邊防警察、增強成員國合作等,加快遣返力度成為歐盟當前主流政黨的共識,這些政策傾向顯然也是基于極右翼政黨不斷推動下的成果。17RPUBLIQUE FRANAISE,“Quest-ce que laide au retour et la rinsert ion?”novembre 15,2023,https:/www.service-public.fr/particuliers/vosdroits/F33974.18Die Bundesregierung,“Neuw Regelungen fr mehr und schnellere Rckfhrungen,”ebruar 2024,
49、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de/aktuelles/rueckfuehrungspaket-2229830.19Ursula von der Leyen,“Europes Choice:Poli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Next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2029”,Strasbourg,July 18,2024.pp.18-19,https:/commission.europa.eu/document/download/e6cd4328-673c-4e7a-8683-f63ffb2cf648_en?f
50、ilename=Political%20Guidelines%202024-2029_EN.pdf選舉結果及歐洲極右翼政黨對華政策傾向1919“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法國政黨共同尋求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第二節 法國政黨共同尋求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一、法國主要參選政黨及得票情況2024年,法國共計有38個政黨參與歐洲議會選舉,每個政黨包含81名候選人,總計有 3078 名法國候選人,刷新了 2019 年競選記錄。根據歐洲議會選舉規則,得票率超過 5%的政黨才能進入歐洲議會。根據政治傾向分類,法國主要參選黨派與代表包括以下六類:20 1.極端左翼:1.極端左翼
51、:不屈的法蘭西(La France Insoumise,LFI)的曼儂奧布里(Manon Aubry),得票率 9.89%;法國共產黨(Parti Communiste Franais,PCF)的萊昂德封丹(Lon Deffontaines),僅獲得 2.5%票數,無緣歐洲議會;2.中左翼:2.中左翼:公共廣場黨(PS-Place publique)的拉斐爾格魯克斯曼(Raphal Glucksmann),該黨所在聯盟獲得 13.83%的票數,位居第三;3.綠黨:3.綠黨:生態黨的瑪麗圖桑(Marie Toussaint),所在的綠黨聯盟獲得 5.5%的選票;4.中間派:4.中間派:執政黨復興
52、黨(Renaissance)的瓦萊麗海耶(Valrie Hayer),投票結果與此前民調結果相同,得票率明顯低于國民聯盟,該黨及其聯盟僅獲得14.60%的選票,居第二。5.中右翼:5.中右翼:共和人黨(Les Rpublicains)的弗朗索瓦格扎維埃貝拉米20European Parliament.“2024 European election results,”July 16,2024.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france/.0220“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Franoi
53、s-Xavier Bellamy),得票率 7.25%。6.極 端 右 翼:6.極 端 右 翼:再 征 服 黨(Reconqute!)的 瑪 麗 昂 馬 雷 夏 爾(Marion Marchal),該 黨 及 其 聯 盟 獲 得 5.47%的 選 票;國 民 聯 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的喬丹巴德拉(Jordan Bardella)獲得壓倒性勝利,以 31.37%的得票率居第一。二、法國主要參選政黨的基本政策主張競選期間,上述黨派圍繞歐洲經濟、社會、移民、農業、能源、環境、衛生、國際貿易及機構改革等議題提出了各自主張?,F就各黨派有關國際貿易、俄烏及巴以沖突等可能涉華的
54、議題主張梳理如下:21(一)在俄烏沖突方面,認為應瞄準為俄逃避制裁提供便利的企業,特21不屈的法蘭西:la france insoumise.le programme.https:/lafranceinsoumise.fr/europeennes-2024/programme-de-lunion-populaire/,2024 年 6 月 1 日登錄。法 國 共 產 黨:le parti communiste.programme.https:/ 年 6 月 1 日登錄。公共廣場黨:https:/www.glucksmann2024.eu/programme.le programme.https
55、:/ 年 6 月 1 日登錄。生 態 黨:EELV.le programme.https:/ecologie2024.eu/document/4WSBbTscsgknLiwNWFXSva/eu24-socle-programmatique-vf.pdf,2024 年 6 月 1 日登錄。復興黨:Renaissance.le programme.https:/doc.besoindeurope.fr/programme-besoindeurope.pdf,2024年 6 月 1 日登錄。共和人黨:Les Rpublicains.le programme.https:/republicains.f
56、r/wp-content/uploads/2024/05/2024-05-14-lR-elections-europeennes-programme.pdf,2024 年 6 月 1 日登錄。再征服黨:Reconqute.le programme.https:/assets.ericzemmour.fr/document/Programme%20Reconqu%C3%AAte%20Europ%C3%A9ennes%202024.pdf.,2024 年 6 月 1 日登錄。國 民 聯 盟:RN.le programme.https:/rassemblementnational.fr/docume
57、nts/202406-programme.pdf.,2024 年 6 月 1 日登錄。2121“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法國政黨共同尋求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別是中國。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國民聯盟、公共廣場黨、生態黨提出,應利用俄羅斯資產,支持烏克蘭的抵抗運動;公共廣場黨并提出應加強對俄羅斯政權的制裁;限制俄羅斯國家預算,包括禁運液化天然氣、鈾和化肥;規避一切為俄羅斯提供資金的活動,提出應瞄準為俄逃避制裁提供便利的企業,特別是中國第三國等;并認為應以一個強大的歐盟來對抗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外國勢力。不屈的法蘭西主張通過建立外交框架,來推動俄羅斯撤軍。對于烏克蘭入盟問
58、題,復興黨、生態黨及公共廣場黨表示支持,但公共廣場黨主張應在條件允許時的中期予以實現。與此相對的,不屈的法蘭西、再征服黨、共和人黨均反對烏克蘭的加入;其中尤以再征服黨態度最為強硬,不僅拒絕其加入歐盟及北約,也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軍隊;而共和人黨則主張對烏克蘭維持資金及軍事支持。(二)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各黨派意見分歧明顯。左翼的不屈的法蘭西、法國共產黨、公共廣場黨以及生態黨均主張應承認巴勒斯坦國,并制裁內塔尼亞胡領導的以色列。復興黨與共和人黨則反對“立即”予以承認,因為條件尚未滿足。而極右的再征服黨、國民聯盟則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三)關于貿易問題,各黨派都提出相對保守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關于
59、歐洲與域外國家貿易關系。法國經濟雖然擺脫了技術性衰退,但難掩暗淡前景,尤其是當前的高赤字、高公債、低增長預期,標準普爾更是在歐洲議會選舉前將法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 AA-。面對于此,各黨派在國際貿易領域均提出了相對內顧保守的主張及應對措施,對當前的自由貿易協定予以了一致的否定。同時,0222“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復興黨提出應實施歐洲貿易保護主義,結束與不遵守巴黎有關協定的國家的談判。其與共和人黨、再征服黨均主張保護歐洲市場,提出應針對歐洲進口產品實行“鏡像規則”(mirror image rule),即要求進口產品與歐盟境內
60、生產的產品遵循相同的標準。不僅如此,不屈的法蘭西提出,禁止從不尊重社會環境標準或在生產鏈中存在侵犯人權問題的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三、影響法國政黨立場的主要因素(一)法國政局走向馬克龍推動國民議會重選并奪取阻“右”勝利戰,法國面臨“懸浮議會”下政治力量的深刻重組及其導致的不確定性。面對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的強勢崛起,馬克龍總統倉促而堅定地在第一時間宣布解散國民議會,并于 6 月 30 日、7 月 7 日舉行兩輪國民議會選舉。22其間,法國國內陷入國民議會選舉的緊張階段,各黨派積極籌備參選工作。馬克龍多次發聲,希望民眾積極投票,為自己和后代做出正確的選擇。最終,國民聯盟及其聯盟未能延續第一輪投票的領先
61、勢頭,在第二輪選舉中屈居第三,獲得 143 個席位;執政黨及其聯盟“在一起”得票率略高,獲得 163個席位,位居第二;而新近成立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憑借 182 個議席,位居第一。三大政黨均未達到議會選舉絕對多數所要求的 289 席。23隨著新一屆國民議會的誕生,馬克龍于7月16日批準了阿塔爾總理的辭職請求,該政府將繼續作為“看守政府”履職,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確保 7 月底舉辦的奧運22Elysee.“Adresse aux Franais.”https:/www.elysee.fr/emmanuel-macron/2024/06/09/adresse-aux-francais-4,202
62、4 年 6 月 12 日登錄。23Ministere de lInterieur.“Liste des lus.”https:/www.resultats-elections.interieur.gouv.fr/legislatives2024/ensemble_geographique/nouvelle_assemblee/index.html,2024 年 7 月 12 日登錄。2323“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法國政黨共同尋求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會順利舉行。24初步看,法國民眾成功阻截了極右翼入主總理府。但是,在懸浮議會下,傳統三大政治力量左翼、極右翼
63、與中間派,以及中右翼、綠黨等,出于不同政策主張及立場,要克服彼此之間的內部競爭、并達成妥協及協商一致,組建一個新的有效運轉的政府,仍面臨激烈且漫長的博弈過程。法國政局要實現穩定仍需一段時期??梢灶A見,未來馬克龍總統的領導力將進一步被削弱,如法國再次陷入“左右共治”的政治局面,勢必將對執政黨在推動國內立法改革進程,特別是福利、移民、經濟發展、歐洲一體化等議題的努力形成掣肘。同時,勒龐此番雖未能在國民議會延續歐洲層面的勝利,但隨著國民聯盟的席位數增多,其對法國內政、外交的話語權以及在歐盟一體化、戰略自主性等議題的影響力將顯著提高。(二)俄烏沖突動向在歐盟內部反俄共識影響下,各國政黨在俄烏沖突立場中
64、展現出了空前團結,反對俄羅斯、力挺烏克蘭。出于“政治正確”考慮,包括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在內的歐洲各黨團不得不與歐盟統一立場。勒龐此前因與普京密切關系而被廣泛詬病,2017 年其因在競選期間與普京握手言歡、獲得俄羅斯資金支持等,引發俄羅斯干預法國大選的猜忌,最終在總統選舉中敗北。2022 年俄烏沖突發生后,勒龐一改立場表示堅定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主權”,解釋稱當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攻擊并威脅到另一國主權時,則“不再存在等距”(Equidistance)。25然而,這并非意味著勒龐及其政黨與馬克龍完全同頻,雙方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分歧明顯。比如,勒龐同意對俄進行制裁,但強調應排除能源領域;完全排除馬克龍有
65、關向烏克蘭派兵的24FRANCE24.French PM Attal resigns but will remain in caretaker role amid political deadlock.https:/ 年 7 月 17 日登錄。25EL PAS.“Marine Le Pen:If Russia wins the war,it will be catastrophic.if Ukraine wins,it will mean WWIII has been unleashed.”https:/ 年 6 月 15 日登錄。0224“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
66、系的影響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提議;同意對烏克蘭提供武器,但應局限于“防御性武器”,且反對烏克蘭將歐洲支持的武器用以攻擊俄羅斯領土;國民聯盟并在 2024 年 3 月有關烏克蘭防務協議的投票中予以棄權。隨著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的勝出以及在法國國民議會獲得更多席位,勒龐對于普京特別是推動勸和促談進程的影響力或可發揮積極作用。(三)美國大選前景馬克龍是堅定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支持者,強調美西方共享的“民主價值觀”,重視法國美國同盟關系,特別是當前雙方亟待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俄烏沖突、特朗普卷土重來兩大挑戰。勒龐則主張孤立主義、民族主義,反對自由貿易,在移民問題上態度強硬、質疑北約作用,2017
67、年、2022 年曾兩度提出法國應退出北約,但面對當前俄烏沖突,該黨主席巴德拉近日決定放緩退出腳步,稱歐洲處于戰爭期間,法國不能離開北約軍事指揮。由于勒龐的政策主張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相近,甚至有媒體將其與特朗普進行比較。26當前美國即將迎來新一輪總統選舉,如特朗普再次當選,其與勒龐的相近主張無疑將成為馬克龍執政乃至歐盟各領域政策的巨大阻礙。四、法國政黨涉華政策趨勢研判盡管勒龐及其國民聯盟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得斐然成績,但“老三大”的中右翼歐洲人民黨黨團(EPP)、中左翼社會黨和民主黨黨團(S&D)以及中間派復興黨黨團(Renew)仍占據過半比例。因此,包括法國在內的極右翼政黨地位雖有所上升,但
68、不足以對歐洲議會產生顯著影響,將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歐洲“內顧”本色,可26CBS.“Is Marine Le Pen Frances Trump?”https:/ 年 6 月 20 日登錄。2525“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法國政黨共同尋求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能反映在以下三方面的對華政策上。(一)放大意識形態對立,繼續在臺灣、新疆等敏感議題上做文章。隨著右翼勢力在歐洲議會的壯大,部分極右翼、政黨及反華議員將繼續在臺灣、新疆、香港及西藏等涉我核心利益問題上上躥下跳,采取包括發表錯誤言論、竄訪臺灣、提交涉敏感議題議案等做法,但對歐盟整體立場的影響有限。議員層面,尤
69、以公共廣場黨的拉斐爾格魯克斯曼(Raphal Glucksmann)為反華“急先鋒”,其多次在涉疆問題上發表不實言論,已于 2021 年 3 月被我外交部列入制裁名單27。2021 年 11 月,格魯克斯曼竄訪臺灣,其間還批評德國為了經濟利益加強對華合作。此外,法國執政黨議員海耶(Valrie Hayer)在競選期間也曾就新疆問題表態消極,被法國媒體廣泛報道,造成負面影響。28(二)放大經貿摩擦及競爭,對華貿易限制大旗將高舉不下。在競選期間,法國各政黨無一例外地提出了暫緩同域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國民聯盟與左翼均反對全球化,主張實行保護主義。當前,中歐圍繞中國電動汽車的摩擦愈演愈烈。不屈的法蘭
70、西黨奧布里(Manon Aubry)此前在社交媒體 X 平臺上呼吁馬克龍應與中方領導人“談論貿易問題”。29國民聯盟的勒龐反對電動汽車,提出應重新評估 2035 年禁止使用燃油機的決定,認為此舉懲罰了法國汽車產業并讓中國汽車得利,因此反對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再征服黨則鼓吹,針對中國傾銷,應對所有2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對歐盟有關機構和人員實施制裁,”https:/ 年 6 月 16 日登錄。28Le Monde.“Valrie Hayer,eurodpute et candidate aux europennes,estime possible un gnocide co
71、ntre les Ougours en Chine,”https:/www.lemonde.fr/international/article/2024/05/06/valerie-hayer-estime-possible-un-genocide-contre-les-ouigours-en-chine_6231885_3210.html,2024 年 6月 15 日登錄。29X.Manon Aubry.https:/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制成品施加“中國制造”原產地標記,并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至 50%30。經濟保守主義或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法國政黨
72、對華經貿舉措的主基調。(三)放大熱點議題立場分歧,包括利用俄烏沖突對華實施連帶制裁等。對于歐洲各政黨而言,俄烏沖突是歐盟當前面臨的最大安全挑戰,盡快終止戰爭已成為各黨派最大共識。近日,隨著戰事延續、資金及彈藥趨緊,歐盟不斷加大對華施壓力度并擴大對俄羅斯制裁范圍,2024 年 6 月 24 日,歐盟最新宣布的第 14 輪制裁中涉及 19 家中國企業。31可以預見,歐方未來還將延續當前對華“打拉兩手”措施,即一方面拉住中方不倒向俄羅斯,并推動中方發揮勸和促談作用;另一方面繼續通過各種途徑“敲打”中方。具體而言,歐洲議會層面將發起俄烏沖突有關決議,在正文甚至是標題上點名中國,要求中方發揮更大作用、指
73、責中國在資金上支持俄羅斯、提議加大對華制裁等。30 再 征 服 黨:Reconqute.le programme.https:/assets.ericzemmour.fr/document/Programme%20Reconqu%C3%AAte%20Europ%C3%A9ennes%202024.pdf,2024 年 6 月 1 日登錄。國 民 聯 盟:RN.le programme.https:/rassemblementnational.fr/documents/202406-programme.pdf,2024 年 6 月 1 日登錄。31European Council.“14th p
74、ackage of sanctions on Russias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EU lists additional 69 individuals and 47 entities.”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24/06/24/14th-package-of-sanctions-on-russia-s-war-of-aggression-against-ukraine-eu-lists-additional-69-individuals-and-47-ent
75、ities/,2024 年 6 月 25 日登錄。2727“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德國政黨對華務實外交與價值觀外交之掣肘第三節 德國政黨對華務實外交與價值觀外交之掣肘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中德國選民參與熱情較高,投票率達到了 64.78%,高于歐盟平均投票率 51.08%,這一投票率是德國歷史第二高的歐洲議會投票率,僅次于 1979 年首次歐洲議會選舉創下的 65.73%記錄。32因此,本次選舉結果有理由被視為德國選民情緒的風向標??傮w而言,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中德國“紅綠燈”執政聯盟失利,極右翼德國選擇黨取得重大突破但距離執政仍然遙遠,人們看到了一
76、個更為分化的德國,預計今后一段時期德國國內各黨派相互否決的紛爭將更為激烈。就德國的對華政策而言,2024 歐洲議會選舉并沒有產生根本性的影響,由于馮德萊恩所在的國內政黨(基民盟)和議會黨團(歐洲人民黨)在議會選舉中增加了席位,贏得了選舉勝利,因此仍然保持優勢,未來歐洲和德國的對華政策可能展示出較強的延續性。德國對華政策的基本立場仍會堅持與歐盟步調一致,堅持“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三分法的對華定位,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敦促中國成為所謂“負責任國際社會成員”,以及繼續著手推動“去風險化”政策,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德關系的影響將體現在以下方面:(一)執政聯盟“紅
77、綠燈”政府選情失利,遭遇執政信任危機,德國政壇將進一步分化。為此,中國將繼續與一個缺乏內部共識的德國打交道。盡管歐洲議會選舉旨在建立選民與歐洲議會之間的直接聯系,但當前歐洲層面32歐洲議會網站:https:/results.elections.europa.eu/en/national-results/germany/2024-2029/。0228“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的議題并非選民的核心關切,選舉期間的政黨博弈主要圍繞國內議題展開的競爭,選民的投票也多基于國內政治生活中形成的黨派好惡。33從這一視角出發,2024 年歐洲議
78、會選舉在德國展示出顯著的“懲罰在位者”特征,德國“紅綠燈”執政聯盟在本次選舉中顯著失利。德國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獲得 13.9%選票,較2019 年度歐洲議會選舉下降 1.9%,是社會民主黨歷史以來的最低得票率。德國綠黨得票率 11.9%,較 2019 年大幅下降 8.6%,與綠黨黨團在 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中得票率大幅下滑的總體趨勢相符。德國自由民主黨得票率 5.2%,相較 2019 年小幅下滑 0.2%?!凹t綠燈”執政聯盟三黨的得票率總計 31%,展示出三黨聯盟民意基礎不穩。342021 年“紅綠燈”聯盟政府上臺后,德國遭遇了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經濟衰退。德國制造業指數自 2022
79、年中期至今一直低于 50 的榮枯線,制造業作為德國經濟立國之本,經歷了長達兩年的衰退。同時,德國 2023 年經濟增長率-0.3%,是主要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經濟負增長的經濟體。經濟治理困境有一部分責任來自于“紅綠燈”執政聯盟內部政策協作不佳,特別是在經濟和環保領域,綠黨作為一個使命型政黨,教條的推進其綠色新政,在俄烏沖突引發德國能源供應危機后仍然拒絕遷就民生,堅持廢除核電,造成德國民眾的不滿。同時,“紅綠燈”政府在移民問題上的處理缺乏作為,成為右翼攻擊執政聯盟并競爭選票的突破口。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可以看成2025年秋季德國大選的風向標,“后默克爾時代”德國政壇共識缺失,“否決政治”興起的趨
80、勢仍在繼續。與執政聯盟的頹勢相比,主要在野黨基民盟/基社盟聯盟(CDU/CSU)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得到 30.3%的選票,與 2019 年選舉得票基本持平并有微弱的提高。極右翼德國選擇黨取得歷史最好成績,以 15.9%的得票率成為第二號贏家,對主流政黨產生的沖擊加劇。2024 年 1 月 8 日成立的新政黨德國理性和正義黨(又稱: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33張磊:歐洲議會中的黨團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84-90 頁。34The Federal Returning Office of Germany,“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 2024”.ht
81、tps:/www.bundeswahlleiterin.de/en/europawahlen/2024/ergebnisse.html2929“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德國政黨對華務實外交與價值觀外交之掣肘BSW)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表現不俗,得票率達到 6.2%,預計獲得歐洲議會中6 席,可能在 2025 年大選中進一步分化德國政壇?!凹t綠燈”政府期間內部不一致導致了德國對華政策導向的復雜化,盡管執政聯盟一致接納了歐盟對華關系“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三重定位,但對于如何展開對華關系意見并不一致。社民黨朔爾茨總理希望延續默克爾時代的對華務實外交,強調“伙
82、伴”的一面,而綠黨和自民黨則強調“競爭和制度性對手”一面,持激進反華立場,推動了 2023 年德國中國戰略,謀求對華政策“去風險化”。就 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所傳達的信息看,德國國內政治的困境將繼續,中國不得不繼續與一個因缺乏國內共識而復雜多變的德國打交道。(二)極右翼德國選擇黨取得了突破性的選舉勝利,但在謀求發揮更大政治影響力的道路上仍然面對很多阻礙。2024年德國歐洲議會選舉中,德國選擇黨(AfD)獲得15.9%的選票,高于“紅綠燈”執政聯盟中任何一個單獨的政黨,得票率第二高,獲得 15 個歐洲議會席位,相比于2019屆歐洲議會增加6席。2023年后半段,有一些德國民調數據就已經顯示,
83、德國選擇黨成為了民意支持率第二高的政黨。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德國選擇黨成功將民調支持率轉化為了選票。特別是在前東德地區,德國選擇黨的表現十分強勁,除柏林地區外,德國選擇黨在前東德五州都取得了最高得票,有成為德國東部地區最大黨的勢頭。35但是,德國選擇黨受到來自國內主流政黨和歐洲其他極右翼政黨打壓,走向國內權力中樞和在歐盟層面獲得更大權力的阻礙仍然巨大。德國選擇黨黨名意為“給德國的替代方案”,謀求德國基于自身民族利益的選擇空間,這被認為直接挑戰二35Ann Bradley,“The rise of the AfD poses a threat to the economy in Eastern
84、 Germany,”June 11,2024.https:/aussiedlerbote.de/en/the-rise-of-the-afd-poses-a-threat-to-the-economy-in-eastern-germany/0230“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戰后德國與西方盟友保持一致立場的基本原則。德國選擇黨因此被視為一個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常被類比為納粹在當代的復興,在政治競爭中這成為其他政黨攻擊德國選擇黨的切入點。2019-2024 屆歐洲議會,德國選擇黨 9 名歐洲議會議員先后參加歐洲議會極右翼兩黨團,先參
85、加“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因言行原因被開除,后參加“身份與民主”黨團,又因言論失當于歐洲議會選舉前的 2024 年 5 月 23 日被開除。36 在極右翼黨團領導權爭奪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德國選擇黨被驅逐也可以視為法國國民聯盟清除異己力量,謀求與歐洲議會“歐洲保守和改革”黨團中由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意大利兄弟黨聯合,爭取極右翼政黨的“主流化”,轉向與主流政黨“溫和共存”的戰略選擇。從深層次原因來看,極右翼黨團中的政黨都以民族主義理念作為立黨宗旨的一部分,對歐洲一體化持質疑態度。正因如此,極右翼黨團淡化了二戰后基于法德和解而塑造的“歐洲精神”,歐洲民族主義歷史矛盾可能因此重起波瀾,這也是極右翼黨
86、團難以形成有效團結的原因。在德國國內政壇,德國主流政黨構筑的反極右翼“防火墻”短期內難以突破,德國選擇黨無法像意大利和荷蘭極右翼政黨那樣參與主政,只能夠以在野黨面目出現在德國政壇。雖然 2023 年德國地方選舉中,德國選擇黨先后贏得了圖林根州松訥貝格、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拉古恩耶斯尼茨兩個地方級行政長官選舉,但在州一級仍然受困于沒有主流政黨與之結盟,無法獲得參與執政的機會。對此,德國選擇黨領袖魏德爾表示德國選擇黨將用實力迫使其他黨派與自己合作,但目前其他主流政黨拒絕與其結盟,德國選擇黨受困于國內反極右翼“防火墻”的限制,無法改變其在野黨身份。外交領域,德國選擇黨在歐盟和德國國內政治中都缺乏足夠
87、的影響力,尚不能夠落實其反歐盟和對華友好的政策主張,沒有改變當前德國外交的基本取向的能力。36Hlne de Lauzun,“European Parliament:Le Pen Party Breaks With AfD After Statements on SS Soldiers”,May 21,2024.https:/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德國政黨對華務實外交與價值觀外交之掣肘(三)德國對華政策將繼續在“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三重定位下發展對華關系,并進一步強化對華政策中“去風險”的一面。二戰后德國政壇的絕對主流是融入歐洲,對外政策方面與歐洲盟友在基本立場上保持一致,20
88、23 年德國發布的中國戰略就強調與歐洲盟友一致,接納了2019 年歐盟推出的歐中戰略前景文件中提出的對華關系“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三重定位,并與馮德萊恩在歐盟推行的“去風險化”政策協同聯動。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后,由于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所在的議會黨團和國內政黨都穩固住了局面,德國與歐盟對華外交基本立場步調一致可能進一步同頻共振。歐洲議會層面,馮德萊恩所在的歐洲人民黨黨團席位獲得 188 席,比上屆增加了 6 席,同時保住了歐洲議會最大黨團的地位,是 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最大贏家。馮德萊恩借此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這意味著對華“去風險化”政策將進一步推進,反映在中德關系層面就
89、是中德關系中經貿關系的壓艙石作用將進一步弱化。2023年德國中國戰略中認為:“單方面依賴關鍵的初級產品、尖端技術和單一市場會限制貿易選擇,并使國家容易受到政治壓力。聯邦政府將促進兩國經濟關系的多元化,使我們在繼續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關鍵領域的依賴?!?7 多年以來,經貿往來一直為中德關系提供確定性,但目前的歐盟和德國在吸取依賴俄羅斯能源造成能源危機的教訓,鼓吹中國謀求利用別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實現政治目的,進而推動在中的經濟關系中防范、競爭和對沖。37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Germany,Strategy on China,p.12.https:/www.
90、auswaertiges-amt.de/blob/2608580/49d50fecc479304c3da2e2079c55e106/china-strategie-en-data.pdf.第二部分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3333“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構建對華“去風險”的快通道第一節 歐洲議會構建對華“去風險”的快通道一、歐洲議會對歐盟外交發揮作用的主要路徑根據歐盟的架構設計和權能分工,外交與防務作為主權國家的標志性權力,依然掌握在各個成員國手中。歐盟各成員國的外長和元首通過歐盟理事會和歐洲理事會的定期會晤,進行外交安全領域立場及政策的相互溝通與
91、協調,盡可能達成統一戰線,確保歐盟能夠對外發出同樣的聲音,凝聚成合力,確保、鞏固和提升歐盟的國際地位、作用和影響。同時,根據里斯本條約設置的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則承擔著在成員國之間協調,在國際舞臺上代表歐盟發聲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據里斯本條約,歐洲議會在外交領域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僅在于“向歐洲理事會和高級代表發起相關問題或提供建議”(歐盟條約 第24條(1)和36條)。但在實踐中,歐洲議會可以通過多種路徑對歐盟的外交戰略產生間接但深刻的影響。而且隨著歐洲一體化程度不斷提升,歐洲議會的影響也隨之不斷擴大,具體包括以下路徑:(一)通過行使參與立法權,積極推進歐盟涉外戰略的布局規劃。盡管歐洲
92、議會并沒有主動立法權,只有修改、通過和否決法案的權力,但是,歐洲議會的這一重要權力決定了歐洲諸多涉外戰略推進的速度和力度,成為歐盟積極應對當前時代變局下諸多挑戰的重要體現。從這一權力的行使情況來看,上一屆議會(2019-2024 年)與馮德萊恩領導的歐盟委員會、米歇爾擔任主席的歐洲理事0234“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會總體上配合默契,大大縮短了歐盟常規立法所耗費的實踐,高效地完成了一系列歐盟立法從起草到通過的進程,為歐盟應對各類國際與地區挑戰提供有力的法律手段。例如,烏克蘭危機升級后,歐洲議會加速審議通過了旨在提升歐盟武器產量的立
93、法,以便于盡快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援助。(二)通過行使預算決定權和審核權,決定歐盟預算流向外交、防務和發展援助等領域的資金規模,從而對歐盟對外戰略中的發展援助領域發揮間接作用。上屆歐洲議會期間通過的 2021-2027 年歐盟多年財政框架下,約有 9%的預算用于對外政策,1%用于防務。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歐盟的這份多年財政框架將既往用于對外發展合作的多個基金整合成一個單一的政策工具“睦鄰、發展和國際合作工具”(NDICI),既確保了歐盟對外行動不同領域之間的協調一致,也無形中擴大了歐洲議會對發展資金的決定權和監督權。NDICI 在此份多年財政框架下擁有 795億歐元預算,支持 2021 至 20
94、27 年間歐盟為應對各類議題而設立的項目及快速反應行動。382024 年 2 月,歐盟各國先在特別峰會上決定在未來 4 年內對烏克蘭提供 500 億歐元的歐洲援助,隨后歐洲議會以多數票通過歐盟這一中長期對烏援助計劃。39(三)通過行使監督權和批準權對歐盟機構對外協商、談判和達成的所有協議發揮難以繞開的作用。根據歐盟運行條約第 218 條(10),歐洲議會在此類協議談判過程的各個38European Parliament,“Financing EU external action in the new MFF 2021-2027,”p.5,https:/www.europarl.europa.e
95、u/RegData/etudes/BRIE/2019/644173/EPRS_BRI(2019)644173_EN.pdf.39European Parliament,“Parliament approves key budgetary support for Ukraine and the EU,”February 27,2024,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40223IPR18077/parliament-approves-key-budgetary-support-for-ukraine-and-the-eu35
96、35“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構建對華“去風險”的快通道階段必須都獲得立即和全部的信息,協議的批準權也最終掌握在歐洲議會手中。這一規定雖然改變了過去必須由所有成員國國內議會批準方能生效的困境,但是也賦予了歐洲議會對歐盟對外協議的否決權。(四)歐洲議會通過行使意見和建議權,參與歐盟外交戰略的決策和實施。在歐洲議會內組成各類與歐盟對外戰略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專門委員會和次委會,對涉外議題進行討論與調研,對歐盟機構相應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例如,歐洲議會內有專門的國際貿易和發展委員會、對外事務委員會和其下設的兩個次委會人權次委會和安全防務次委會,這幾個委員會和次
97、委會常常對歐盟對外經貿關系、對外交與安全戰略,以及他國的人權情況、發展議題等發表意見。(五)歐洲議會通過辯論、報告和決議,發表外交戰略的觀點,引導歐盟外交戰略的方向。歐洲議會經常在全體會議和專門委員會內舉辦公開辯論,提出并通過各類涉外報告和決議。這類辯論、報告和決議的內容不僅包括歐盟的外交與安全戰略,還常常涉及歐盟域外國家的國內人權問題等。這些報告和決議雖然并不具有實際法律效力,但是對內向歐盟相關機構傳遞自己的判斷和主張,對外引發各界關注,引導國際輿情,成為歐洲議會對外輸出和宣揚價值觀標準和規范的重要途徑。(六)通過行使歐盟主要職位任命批準權和監督權等,表達歐盟議會在外交戰略方向上的偏好。在歐
98、洲議會中獲得最多席位的黨團擁有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的提名權,因此可以將符合自己黨派政治立場、外交方向的人選提名到這個重要職位上,并較易得到0236“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議會的批準。本次議會選舉結果顯示,歐洲人民黨黨團席位得到提升,并依然保持最多席位,擁有歐盟委員會主席等主要職位人選的提名權,使得馮德萊恩得以實現連任的愿望。(七)歐洲議員積極開展所謂“議會外交”,以激進的做法和言論放大自己在國際社會的聲音和影響。例如歐洲議會主席羅伯塔梅佐拉于 2022 年 4 月 1 日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先于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等人,成
99、為俄烏沖突升級后首位前往烏克蘭的歐盟機構領導人。二、歐洲議會對歐盟涉華政策與中歐關系的影響方式聚焦到中國議題上,歐洲議會利用上述在外交領域可以發揮作用的多重路徑不遺余力地在涉華問題上發揮干擾作用,施加消極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快速通過對華“去風險”等一系列維護歐盟經濟安全的法令。上屆歐洲議會通過修改、通過和否決法案的權力,在其五年任期內,配合其他歐盟機構,快速通過了一系列以去風險、實現公平競爭、捍衛歐盟利益與價值為理由的法令,織就了一張以“維護歐盟經濟安全”為核心的政策工具網絡,它們的推行實施給中歐經貿與投資關系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例如,上屆議會先后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反脅迫工具法案、
100、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法。雖然這些法令在文本中未直接提及中國,但針對中國的意圖明顯,試圖通過對經濟活動施加歐盟標準的方式,防范中國產品搶占歐洲市場。同時,上3737“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構建對華“去風險”的快通道屆歐洲議會通過的關鍵原材料法案、歐洲芯片法案和凈零工業法案等,則以“去風險”為由,規定必須實現較高比例的歐盟域內生產,減少對域外國家的供應依賴。歐盟通過這些法案重構產業鏈布局,對于中國境內長期向歐盟供應大量鋰、鈷、稀土等金屬原材料、芯片、風電設備等戰略性物資的相關產業帶來巨大沖擊。(二)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批準程序。
101、上屆歐洲議會借助對歐盟對外達成的協議所具有的全程監督和最終批準權,凍結了議會關于批準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的有關討論。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自 2013 年啟動,經歷了中歐雙方歷時 7 年之久,共計 35 輪的談判。2020 年年底完成時,被評價為“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全面協定。其中,包括中方首次在服務業和非服務業在內的所有行業以負面清單形式作出承諾,實現與外商投資法確立的外資負面清單管理體制全面對接。同時,歐方也在協定中對中方承諾較高的市場準入水平。然而,2021年3月,由于歐盟基于謊言和虛假信息,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借口,對中國新疆有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中方實施反制措施做
102、出正當回應。歐洲議會借此通過決議,表示在中方解除對歐洲議會議員等實施的反制裁前,將凍結關于批準中歐投資協定的有關討論。這一決定不僅使得中歐雙方多年努力難以付諸實際,更給中歐未來投資關系的發展蒙上了陰影。(三)出臺一系列涉華議案和決議。歐洲議會開展一系列涉華議題討論,提出和通過多份涉華報告和決議,或試圖推動歐洲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制訂更具防范性和遏制性的對華戰略,或踩踏中歐關系紅線,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干涉中國內政。例如,2021 年 9 月 16 日,歐洲議會經過多輪辯論,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關于歐中新戰略的決議。該決議提出,歐盟應制訂對華新戰略的六大支柱: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重視國際規范和人權
103、、0238“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識別風險和脆弱性、建立志同道合的伙伴關系、強化戰略自主和捍衛歐洲利益與價值觀。40 2023 年 12 月,歐洲議會通過對華關系報告和“歐盟-臺灣”貿易投資關系決議。報告稱歐盟應該根據新的地緣政治背景,對 2019 年歐委會發布的對華關系戰略進行審查和更新。而涉臺決議則呼吁歐盟同臺灣簽署投資和韌性供應鏈協定,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41上述報告和決議雖然并沒有促使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立即給與積極回應,但在歐洲引發的輿情對中歐關系具有巨大的侵蝕作用,也一定程度上牽引著其他歐盟機構及廣大歐洲民眾將對華
104、戰略的核心向著制度性對手的方向進一步傾斜。(四)借助“議員外交”開展抹黑中國的涉華活動。歐洲議員通過組成、參與專門小組,借助所謂的“議員外交”開展涉華活動。在過去五年間,對華較為友好的活動遭遇重重阻力,而針對中國、抹黑中國、侵犯中國核心利益的涉華活動卻日趨頻繁。例如,歐中友好小組是 2006 年在歐洲議會內創建的一個非正式組織,不具有正式職能。42該小組積極開展對華友好活動,截至 2021 年,共前往中國 15 次之多,但是遭到歐洲議會的打壓。2021 年,議會議長要求議會議員行為咨詢委員會評估歐中友好小組主席是否履行議會行為準則規定的義務,導致小組主席宣布暫?;顒?,等待新的透明規則的出臺。4
105、3相比之下,歐洲議會內的另兩個涉華組織“對華關系代表團”和“友臺小組”主要成員長期40European Parliament,“A new EU-China strategy,2021/2037(INI),”September 16,2021.http:/oeil.secure.europarl.europa.eu/oeil/popups/sumary.do?id=1675284&t=d&l=en.41“Europ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f 13 December 2023 on EU-Taiwan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2
106、023/2829(RSPP0),”http:/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3-0472_EN.pdf42上屆歐洲議會內的“歐中友好小組”擁有隸屬于 7 個不同黨團,20 個歐盟成員國的 45 個議員成員。主席 揚扎哈迪爾(Jan Zahradil)是捷克保守派議員,同時兼任議會內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43Peter Teffer,“China is left with few friends i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Follow the Money-Platform for investigative
107、journalism,”April 7,2021.http:/www.ftm.eu/articles/european-parliament-china-friendship-group.3939“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構建對華“去風險”的快通道發表負面言論,開展破壞中歐關系大局、踩踏中國核心利益紅線的活動,這兩個小組的涉臺活動卻得到歐洲議會的支持。歐洲議會借助“議員外交”尋求支持臺灣當局、抹黑中國大陸的涉華活動。另外,歐洲議會內設的人權次委會也長期致力于將人權議題滲透到各個與中國相關的經濟領域中。在上屆歐委會發布、歐洲議會通過反脅迫工具法案、企業
108、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法等立法進程中,都少不了歐洲議會人權次委會不遺余力的積極運作。新一屆歐洲議會借助其在歐盟機構中的作用,將繼續在涉華政策領域起到整體消極負面作用。0240“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第二節 中歐經貿關系由“壓艙石”轉向“風險源”一、歐洲議會對歐盟外交發揮作用的主要路徑中歐經貿關系被視為中歐關系中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近年來,伴隨著國際格局的調整和中歐政治關系的變化,中歐經貿關系領域遭遇到越來越多的政治干預,從互利共贏、成果豐碩的時代,走入一個合作與競爭并存的新階段。在中歐經貿關系轉換進程中,歐洲議會
109、為中歐經貿關系添加了諸多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由此,在 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的時刻,通過總結 2019-2024 屆歐洲議會在中歐經貿關系中的作用,以研判新一屆歐洲議會在中歐經貿關系上的走向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工作。里斯本條約第 207 條規定,在歐洲貿易政策方面,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享有“共同決定權”,需要相互同意才能夠完成歐盟貿易領域的相關立法,國際條約和普通立法程序下的商業與合作協定需要歐洲議會的同意才能夠生效。與此同時,里斯本條約第 218 條規定歐洲議會享有知情權,能夠對歐盟委員會主導的事務進行監督和約束。44 歐洲議會間接在中歐經貿關系中發揮影響的權力基礎由此而來。在
110、中歐經貿關系中,特別是利益存在沖突的領域,歐洲議會發出負面聲音較多,在中歐經貿關系中,特別是利益存在沖突的領域,歐洲議會發出負面聲音較多,這與歐洲議會在歐洲對外關系中的分工有關。歐洲議會的強硬態度可以被視為歐洲這與歐洲議會在歐洲對外關系中的分工有關。歐洲議會的強硬態度可以被視為歐洲對外施加談判壓力的手段,作為歐洲民意代表和立法機構的歐洲議會,可以提供一對外施加談判壓力的手段,作為歐洲民意代表和立法機構的歐洲議會,可以提供一44European Union,Treaty of Lisbon,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Volume 50,Dece
111、mber 17,2007.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OJ:C:2007:306:FULL.4141“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由“壓艙石”轉向“風險源”個以歐盟整體面貌發出的強硬聲音,在對外談判中“錨定”一個有力的談判點,其個以歐盟整體面貌發出的強硬聲音,在對外談判中“錨定”一個有力的談判點,其他歐盟機構和歐洲國家則可以借此獲取更為有利的談判地位。他歐盟機構和歐洲國家則可以借此獲取更為有利的談判地位。歐盟對華關系三重定位是歐洲議會對華關系討論的出發點。2019 年
112、3 月,歐盟推出歐盟-中國:戰略展望,將中國定位為歐盟的“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標志著歐盟層面對華戰略轉向中,競爭性因素顯著上升。45 與這一趨勢相呼應,2019 屆(2019-2024 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所領導的歐盟委員會積極推行了一系列對華“去風險化”政策。經濟外交領域,歐洲議會與歐盟整體對外戰略基本同頻,特別是與歐盟 2021年推出的“開放性戰略自主”緊密配合,謀求避免對華經濟單方面依賴。在當前國際體系競爭性加強、地緣政治沖突持續抬頭的大背景下,歐洲希望不依靠外界力量實現歐洲自身的利益,獲得“戰略自主”。經濟領域,歐洲已經深入的卷入全球化進程,無法完全避免對外依賴,故而,歐
113、盟的對外經濟戰略謀求“開放性戰略自主”而非“脫鉤式戰略自主”,將主要的力量用于避免在關鍵原材料、前沿技術和市場方面過度依賴單一對象,為此歐洲著力擴大國際合作和建設供應鏈多元化,以求保障歐洲的利益,維護歐洲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引領全球未來發展方向?!伴_放性戰略自主”戰略之下,中國被視為一個優先防范的對象。在歐洲主流觀念中,中國與歐洲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應該防范中國利用經濟依賴關系實現政治目的。2022 年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成為歐洲戰略決策的牽制因素,這一經驗提示歐洲決策者審慎評估對外經濟依賴帶來的政治風險,而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被視為可能重蹈對俄能源依賴的覆轍。因此,歐洲的
114、“開放性戰略自主”戰略下開展更多元的國際合作的同時,對中國推行的則是“去風險化”策略,在承認因對華關系有重大利益歐洲不能與中國脫鉤這一前提下,著力避免對中國的關鍵原材料、前沿技術和市場的依賴,并在國際經濟合作中廣泛尋求和培育中國的替代選項。45European Commission,EU-China-A strategic outlook,March 12,2019.https:/commission.europa.eu/system/files/2019-03/communication-eu-china-a-strategic-outlook.pdf.0242“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115、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中歐之間的相對經濟力量發生變化,中國經濟崛起,而歐洲經濟受到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走向低迷,中國企業在歐洲展開了多筆引人注目的跨國收購項目,引起了歐洲的警覺。自 2014-2019 屆歐洲議會開始,歐盟頻繁推出法案和決議,在對華經濟關系中設置阻礙,例如:2016 年 5 月 12 日歐洲議會拒絕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2017 年以中國對歐洲企業的收購為重要焦點,開啟對外國投資安全審查的立法,并于 2019 年 3 月通過歐盟外國直接投資安全審查條例,2018 年開啟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上屆歐洲議會(20
116、19-2024年)在經貿領域對華政策延續了這一趨勢。經貿問題政治化、服務歐洲戰略競爭和獲取對華合作利益并存,成為上屆歐洲議會對華政策的突出特征,新一屆歐洲議會新一屆歐洲議會可能延續其既定態度與政策。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可能延續其既定態度與政策。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歐洲議會將中歐經貿問題政治化,與人權、新疆等敏感議題相互關聯。2019 年 6 月 3 日歐洲議會在其官方網站對國際貿易政策解釋中明確表示:“歐盟還利用其貿易政策促進人權、社會和安全標準、尊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6 這表明貿易政策是歐盟借人權問題干涉非西方國家內政的工具之一。2019-2024 屆歐洲議會中,由于綠黨黨團和復興
117、歐洲黨團成為有影響力的“關鍵少數”黨,其重視教條價值觀、輕視務實利益的傾向性也影響了這一屆歐洲議會對外經濟關系的決策,中歐在價值觀和政治制度上存在的一些分歧由此外溢到了經貿領域,對中歐經貿關系造成深刻的損害。歐洲議會“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事件是其中的代表性事件。47 2020 年 12 月歷經 7 年的談判,中歐之間達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最終文本,交由歐洲議會審批,中歐雙方對此文本都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2021 46European Parliament,“Globalisation:How the EUs Trade Policy Helps to Promote Human Right
118、s,”June 19,2019.https:/www.europarl.europa.eu/topics/en/article/20190612STO54309/globalisation-how-eu-trade-policy-helps-promote-human-rights47張磊:歐洲議會對華強硬態勢的動因及影響,現代國際關系 2021 年第 7 期,第 52-61 頁。4343“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由“壓艙石”轉向“風險源”年 3 月 22 日,歐盟借口新疆人權問題宣布對中國制裁,中國當天予以強硬反制,宣布制裁歐洲 10 名人員和
119、 4 個實體。為此,2021 年 5 月 20 日,歐洲議會通過決議,宣布“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議,并將“凍結”的原因歸因為中國對歐盟相關人員和實體的制裁,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因此與相互制裁、新疆人權等中歐之間政治分歧深刻相關。綠黨黨團和社民黨黨團為代表的歐洲議會力量明確將中國解除對歐制裁設為重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先決條件,使得重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事件形成“誰是懦夫”式的博弈僵局。為此,中歐全面投資協定7 年以來的談判成果無法落實,未能夠切實地惠及中歐。與此相類似,2021年3月10日,歐洲議會提出“企業盡職調查與企業責任”(又被稱為“供應鏈法”)決議,著手立法約束企業在其價值鏈中保護人權和
120、環境,并以新疆人權、強迫勞動等議題為由將中國列為重點關注對象。2022 年 9 月,歐盟委員會提出關于禁止在歐盟市場銷售強迫勞動產品的條例,并于 2024 年 4 月23 日獲得歐洲議會的通過,規定禁止經營者在歐盟市場上投放、提供或從歐盟市場出口由強迫勞動制成的產品,盡管這一條例表面宣稱并不針對中國,但其中重點針對人權、強迫勞動等方面的條例,為進一步在對華經貿關系中設置阻礙提供了空間,無疑會增加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二)歐洲議會在“貿易公平”和“經濟安全”口號下,推出一系列保護主義措施,對中歐經貿關系產生了阻礙作用。貿易方面,中歐貿易呈現出良好的互補性,但在 2019 年-2023 年期間,歐
121、洲的對華貿易逆差激增,從 2019 年的 1650 億歐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3957 億歐元,其中,新冠疫情開放后的兩年間,歐洲對華貿易逆差短期翻倍。歐盟認為歐洲在中歐經貿關系中的處境惡化,將糾正中歐貿易不平衡視為一個重要的政治目標。為此,歐洲政客炮制了“產能過?!?、“競爭性補貼”、“不公平競爭”等一系列錯誤敘事,為推出對華經濟限制措施提供政治基礎,歐洲議會則陸續推出“外國投資審查0244“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機制”、外國補貼法草案、“國際采購協議”等具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法案,為中歐經貿關系的順利發展設置了阻礙。經濟安全
122、方面,面對中美戰略競爭、俄烏地緣沖突、歐洲技術經濟競爭力下降等多重危機,歐洲在經濟上的不安全感日益加強,并由此產生了以“去風險化”概念為核心的“經濟安全”戰略,謀求強化產業鏈韌性、加強與盟國的合作和增強戰略性產業的競爭力。為此,2023 年 1 月,馮德萊恩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去風險化”演說,正式提出以供應鏈多元化為核心防范對外過度依賴戰略。48 2023 年 6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以“去風險化”概念為核心的歐洲經濟安全戰略,并于2024 年 3 月正式通過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歐洲議會也在這些文件指導下進一步凝聚了經濟安全概念共識。49歐洲議會在前沿技術領域推出新電池法、芯片法案等法案,保證歐洲
123、新能源電池供應鏈安全和芯片產業競爭力。2024 年 1月歐洲議會進一步通過對運輸、港口、電信網絡、稀有金屬和海底電纜等關鍵基礎設施過度依賴中國的報告。歐洲議會所通過的一系列保護主義法案對中歐貿易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影響,根據中國貿易促進會報告,面向在歐盟投資的中國企業的調查中,在歐中企已經連續 4 年表示營商環境下降。(三)歐洲議會在對話經貿關系中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張力,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基本面仍然存在。歐洲仍然承認對華合作有巨大的利益空間,不追求與中國的脫鉤,其保護主義措施不會突破市場經濟的底線,尚未出于戰略競爭目的剝奪企業的自主決策權。相比于美國出于戰略競爭目的不擇手段的推進貿易戰,歐洲議會貿易
124、政策的基調仍然48World Economic Forum,“Davos 23:Special Address by Ursula von der Leyen,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January 17,2023.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3/01/davos-23-special-address-by-ursula-von-der-leyen-president-of-the-european-commission/49U Commission,“An EU Approach to Enhance
125、Economic Security,”June 20,2023.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3_33584545“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由“壓艙石”轉向“風險源”是在全球化中最大化歐洲的利益。2019-2024 年間歐洲議會仍然積極推進了一些中歐之間重要的合作協議,包括批準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中歐民用航空安全協定及附件等,這些文件有助于中歐經濟社會交流的展開。就中歐經貿關系而言,未來的發展方向受到結構性矛盾、馮德萊恩繼續主政和極右翼興起三重因素的影響,
126、對新一屆議會對未來中歐經貿關系影響預判如下:對新一屆議會對未來中歐經貿關系影響預判如下:(一)從結構性矛盾視角,地緣政治對中歐經貿關系的影響將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歐洲對于“經濟安全”的追求,將為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制造障礙。(二)歐洲議會選舉結果意味著馮德萊恩所主導的對華關系“去風險化”進程仍將持續。(三)歐洲極右翼黨團興起對于中歐貿易關系的影響有待觀察。極右翼政黨在 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中取得良好的選舉結果,但由于極右翼黨團內部缺乏有效的團結,尚沒有形成統一的對華政策傾向。從對待經貿問題的基本立場上看,極右翼黨團看重本國務實利益,相比于重視價值教條的綠黨和極左翼政黨黨團而言,較少將貿易問題和
127、價值觀掛鉤。從這一點出發,中歐貿易關系受到的價值觀擾動將有所緩解,從而能夠更好的避免僵局,發揮中歐貿易中的合作型和互補性。但是,對于已經形成僵局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凍結事件,目前尚不能夠看到破冰的契機。盡管右翼黨派的經貿觀念更為務實,但基于民粹主義興起浪潮的右翼政黨代表了更具本土主義偏好的選民的利益,并據此奉行具有民族主義和逆全球化色彩的綱領,當前中歐貿易逆差仍然處于高位,這可能形成右翼政黨黨團在經貿問題上中攻擊中國的矛盾點。0246“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第三節 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呈現“美國化”特征歐盟各部門(委員會、理事會、議會)
128、關于臺灣問題的態度與立場存在差異,歐洲議會長期扮演了負面角色,是推動實現臺歐關系“突破”重要力量。上一屆歐洲議會中的“親臺”議員,通過訪臺、決議案、聯署等方式,強化“友臺”政策,推動形成了臺歐關系發展的“高潮”。新一屆歐洲議會對臺灣問題的關注度將會持續上升,對臺灣當局將保持“深化”、“強化”的趨勢和慣性,涉臺政策將更加極端激進,更加挑釁。一、上一屆歐洲議會涉臺政策的主要動向(一)大幅增加涉臺決議。從數量來看,上屆歐洲議會已通過 40 余個與臺灣相關的決議或報告,大大超越了往屆議會的涉臺決議案,歐洲各國議會涉臺議案數量也不斷攀升;歐洲各國議會或地方議會通過 20 多項“友臺”決議案。從內容來看從
129、內容來看,上屆歐洲議會已經不再滿足于將涉臺內容納入決議的某個章節。2021 年歐盟臺灣政治關系與合作(EU-Taiwan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cooperation)專項決議案通過。50作為歐洲議會通過的第一份以歐盟與臺灣關系命名的決議案,該文件首次繞過了以往在中50European Parliament,“EU-Taiwan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cooperation,”October 21,2021.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1-0431_EN.html,
130、2021 年 12 月 29 日登錄。4747“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呈現“美國化”特征歐關系框架下討論臺灣問題的傳統,首次針對臺灣發布政策立場文件,顯示了歐洲議會涉臺決議的所謂“獨立性”。歐洲各國議會涉臺決議內容,則主要是要求發展本國與臺灣當局關系,支持臺灣當局參加國際組織等。從程度來看從程度來看,各項決議、報告支持臺灣的篇幅不斷提升,“友臺”的措辭更加激進。2022 年 9 月,歐洲議會通過“臺海情勢決議案”,稱歐洲將“保障臺海安全”稱歐洲將“保障臺海安全”。51 2024 年 2 月,歐洲議會各以 62%、65%得票數,通過歐盟“共同
131、外交暨安全政策”及“共同安全暨防御政策”兩項年度執行報告決議案,兩項報告將臺灣問題列為重要項目,宣稱所謂“中宣稱所謂“中國與臺灣互不隸屬”國與臺灣互不隸屬”。52(二)支持臺灣參加國際組織。上屆歐洲議會不斷拉高支持臺灣參加國際組織的調門,要求相關國際組織修改規則松動涉臺立場。在世衛大會舉行期間,大批歐洲議員發起“聯署”、“致函”世衛組織總干事,運作“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衛大會 WHA”議案。2024年 5 月,在賴清德發表“臺獨自白”式的所謂“就職演講”之際,歐洲親臺議員配合民進黨當局繼續扭曲聯大 2758 號決議,掀起“挺臺”浪潮,妄圖誤導國際輿論。6月1日,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WH
132、A)閉幕,世衛組織繼續拒絕所謂的涉臺提案,這充分體現國際組織章程和原則的不可破壞性和國際社會“一中原則”的共識性。(三)議員高調、高頻竄訪臺灣。歐盟與部分歐洲國家議員訪臺“慣例化”,成為常規操作。2020 年,捷克參51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洲議會通過涉臺決議答記者問,”http:/eu.china- 年 9 月 15 日登錄。52European Parliament,“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nnual report 2023,”February 28,2024.https
133、:/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4-0104_EN.pdf.0248“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議長維特齊(Milo Vystril)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執意竄臺,不僅突破了歐洲國家政治人物赴臺層級,更是拉開了歐洲議員的“訪臺潮”。上一屆歐洲議會已經連續三年派出正式團組訪臺。2021 年,歐洲議會首度籌組“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特別委員會”訪臺,2022 年派遣“國貿委員會”代表團,2023 年是“外交委員會”成員訪臺。2022 年 7 月,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134、 Beer)在美國眾議院張佩洛西竄臺之際率團赴臺,畢爾在臺期間稱香港是歐洲對中政策的“教訓”,“不會再在臺灣的案例上天真”,“高調訪臺就是要傳遞一種嚇阻訊號,清楚表達歐洲議會支持臺灣民主?!?3“反華”議員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共同主席、歐洲議會對中國關系代表團團長包瑞翰多次竄臺,不斷發表挑釁言論。歐洲議會竄臺團組絕大多數都受到民進黨當局的高規格接待。與此同時,臺灣政治人物在歐洲議會的“待遇”也不斷提升和突破。2022 年,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竄訪歐洲,他在布魯塞爾的活動并未公開;2023年吳釗燮赴歐洲議會,與副議長畢爾及數十名歐洲議員公開會面。2024 年 3 月,蕭美
135、琴直接以臺灣地區副領導人“當選人”身份公開在歐洲行程,受到歐洲議會第一副議長卡拉斯(Othmar Karas)高調接待。預估新一屆歐洲議會及各國議員竄訪次數將會創下新高。(四)推動啟動對臺經貿協議談判。2021年“中歐全面投資協議”被上一屆歐洲議會暫停擱置,在歐洲對華政策“競爭”思維進一步凸顯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認為推動臺歐經貿協議(BIA)的“最佳”契機已經到來,因此就該議題對歐方展開新一輪的積極游說。在民進黨當局的全力游說下,歐盟內部對啟動臺歐 BIA 可行性分析和辯論一度達到了頂峰。歐洲議會則從各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立法資源支持民進黨當局。2021 年 1 月,歐洲議會全會以 526 票贊成
136、、43 票反對及 119 票棄權通過“互聯互通和歐亞關系”(Connectivity 53黃雅詩:歐洲副議長:訪臺向中傳遞嚇阻訊號,臺灣“中央通訊社”,https:/.tw/news/aipl/202207210251.aspx,2022 年 7 月 21 日登錄。4949“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呈現“美國化”特征and EU-Asia Rrelations)報告決議。54該決議再次請歐盟委員會就臺歐 BIA 開啟范疇界定(scoping exercise)及風險評估(impact assessments)。2021 年 5 月,歐洲議會全
137、會通過“關于中國對歐盟實體以及歐洲議會議員制裁”決議案,55在表示將凍結歐中全面投資協議(CAI)之審議及批準程序之余,提及歐盟與臺灣等區域貿易伙伴進行的貿易及投資協議,“不應被 CAI 暫停審議而綁架”。2021 年瑞典籍歐洲議會議員魏莫斯(Charlie Weimers)被任命為歐洲議會臺灣相關議題報告人,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強烈支持在 2021 年底之前與臺灣就雙邊投資協議進行影響評估,以準備深化歐盟與臺灣之間的雙邊經濟聯系的談判”。2023 年 11 月,“臺歐盟貿易暨投資關系”決議案出爐,56決議列舉臺灣已經簽署的經貿協議,敦促歐盟委員會通過正式經貿協議與臺灣開展合作。盡速與臺灣達成
138、供應鏈協議,以互惠互利的方式解決各自的脆弱性,通過強化臺灣“硅盾”實現保護臺灣安全目標??傊?,歐洲議會已經把支持臺歐BIA作為相關決議的基礎性內容,做到“每案必提”,尤其是“臺歐盟貿易暨投資關系”決議案,是歐洲議會第三個以“臺灣”為標題的決議案,顯示出歐洲議會將臺歐 BIA 作為臺歐關系的主要發力方向。賴清德當局已經將臺歐 BIA 作為其對歐政策的重要目標,賴清德等在會見歐洲政治人物的場合必然要喊話“期盼歐盟與臺灣洽簽雙邊投資協議”。預估新一屆歐洲議會將會繼續將臺歐 BIA 視為對臺政策的優先選項,通過各種手段推動BIA,敦促歐盟啟動談判。(五)提升臺歐盟互動層級。在上屆歐洲議會不斷推動下,臺
139、灣與歐盟互動的層級不斷突破。2022 年 6 月,臺灣當局與歐盟舉行臺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與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干事薩賓 韋54詳見: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1-0016_EN.pdf 55詳見: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1-0255_EN.pdf 56詳見: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3-0472_EN.pdf 0250“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
140、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安德(Sabine Weyand)主持經濟對話,過去都是“次長對副總署長”的對話層級,此次會議被認為是臺灣與歐盟深化關系的所謂“里程碑”,被臺灣當局視為“與歐盟關系的重大突破”。57歐盟的動作也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提升臺灣在歐盟的國際經貿合作藍圖上的重要性,默許臺灣當局“以經促政”、實現所謂臺歐盟關系“突破”。(六)推動歐盟加大干涉臺海力度。歐盟及部分成員國形成了“印太戰略+聯合聲明”納入臺海內容的干涉模式,包括持續發表聯合聲明、報告、文件,標榜“關注臺海和平穩定”。七國集團、歐盟峰會等會后的聲明,均提及所謂“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有些則納入
141、了“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將深化與臺灣關系”等內容。2023 年 6 月,歐盟峰會首次將“關切臺?!毕嚓P內容納入會后聲明,稱“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58近年來,法國、英國、德國、捷克及立陶宛等國,推出國家層面的“印太戰略”,增加了涉臺內容,提出關注臺海形勢,或提出與臺灣的關系。稱臺灣“印太伙伴”,強化臺灣“印太角色”,將對臺海地區所謂的“關切”納入其“印太戰略”之中。臺灣“印太”的標簽更加凸顯,成為歐洲國家發展對臺實質關系的借口。57曾智怡:臺歐盟首次部長級對話設平臺促半導體供應鏈等合作,臺灣“中央通訊社”,https:/.tw/news/afe/202206020357.
142、aspx,2022 年 6 月 2 日登錄。58European Council conclusions on China,June 30,2023,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23/06/30/european-council-conclusions-on-china-30-june-2023/?utm_source=dsms-auto&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European%20Council%20conclusions%20on%20China%2C%2030%20
143、June%202023.5151“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呈現“美國化”特征二、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臺政策的影響因素(一)從屬于對華政策。從對華打歐洲版“臺灣牌”的視角來分析,在中歐關系較為緊張,歐洲對華采取“去風險”政策、臺歐加強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合作等背景下,歐洲議會對華立場越來越強硬與偏激,與之同步的,是歐洲議會涉臺立場逐步“升級”。(二)被民進黨當局游說。民進黨再次執政以來,主導運作以親臺議員為基礎串聯成立了“福爾摩薩俱樂部”(Formosa Club),該組織按照官方性質進行具體運作,例如設立共同主席,吸收各國的成員等等?!案柲ι尘銟凡?/p>
144、”在歐洲不斷擴張,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聲勢規模、產生了惡劣的影響。2019 年,歐洲議會、德國、法國及英國議會的“友臺小組”成立了第一個“福爾摩薩俱樂部”,聯合聲明稱“將成為連接臺歐的更好橋梁”。通過“福爾摩薩俱樂部”,民進黨當局將親臺議員個人、所在國家、區域串聯起來,達到了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效果,并將該組織標簽化為“友臺”的全球性機構。在對歐洲議會的游說中,以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為首,包括臺“駐歐盟代表”蔡明彥、“駐德國代表”謝志偉等近年來極為積極活躍。價值觀和利益是臺灣當局對歐洲議員游說的主要切入點,尤其是針對“親臺”議員組織的游說工作。在價值觀層面,吳釗燮等民進黨政治人物在頻繁利用與歐洲議
145、會互動的機會,宣兜售“民主對專制”等“臺獨”主張。在利益方面,臺灣當局利用其“芯片籌碼”加強對歐游說。2023 年 6 月,吳釗燮在歐洲稱“歐洲國家若要臺芯片企業去投資,應加強同臺灣的關系”,“希望得到臺灣幫助的(歐洲)國家需要從更廣泛的角度考慮與臺灣的關系”。未來賴清德當局將會繼續強化與歐洲0252“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議會的互動,游說歐洲議會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干涉。(三)平衡、制約、施壓歐盟(行政機構)政策走向。歐洲議會在“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方面扮演咨詢角色,但沒有立法動議權;但是可以向歐盟的決策體系歐盟理事會、委員會或“共
146、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提出具有影響性的建議?!胺慈A”是上屆歐洲議會的最重要特征之一,為了擴大參與決策的權力,上屆歐洲議會組織了大量的投票、聽證會,出臺了許多文件、報告和決議案,這些投票結果、文件、報告“帶節奏”,向歐盟行政機構施壓,企圖帶偏中歐處理問題的方向。新一屆歐洲議會將會繼續通過涉臺政策加強其“能見度”,干預歐盟決策。三、對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臺動向的預判(一)新一屆歐洲議會將影響歐盟的臺海政策和議程設置。歐洲議會黨團間的關系,是各國屬性類似政黨的跨國橫向連結(例如立場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 EPP,就包括德國的基民盟 CDU、法國的共和黨 PR、西班牙的人民黨 PP 等組成),因此歐
147、洲議會較少受制于單一國家的政策,而是可以通過橫向政策與價值取向,優先設置和討論議題。從這個角度說,盡管歐洲議會不能代表歐盟的涉臺政策,也無法破壞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但歐洲議會優先將臺灣問題設置為歐盟優先議題,進而提升整個歐盟對臺灣問題的關注。例如,“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和“共同安全防御政策”是歐洲議會的兩項年度報告,屬于議案中“綱領性”報告,也反應出歐洲民意關注點。盡管歐洲議會的文件本身沒有法律效力,5353“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呈現“美國化”特征但議會將會以此干預和影響歐盟在臺海問題上的決策,并引導歐盟一個中國政策朝并引導歐盟一個中國政策
148、朝“空心化”方向發展“空心化”方向發展。(二)歐洲議會涉臺政策動向將對歐盟成員國、其他歐洲國家、美國盟友國家的對臺政策產生示范效應。一些國家的議會以歐洲議會涉臺政策為標準出臺涉臺議案。歐洲議會涉臺政策的主要關注點,例如“關注臺灣在全球供應鏈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敦促歐盟及成員國與臺灣“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呼吁歐盟委員會立即與臺灣就雙邊投資協定(BIA)開展預備性協商、呼吁歐盟委員會及成員國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相關國際組織、堅定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臺?,F狀的舉措等等,涉臺政策基調和內容對歐盟成員國的對臺政策產生了示范效應。(三)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將呈現“美國化”特征。以往歐洲議會
149、涉臺決議的議題涉及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臺歐 BIA 協議等方面,基調和內容都是大同小異。但是,自上屆歐洲議會開始,多次在兩項年度執行報告決議案中納入涉臺內容,內容上“往前跨了一大步”,且挑釁程度不斷升級內容上“往前跨了一大步”,且挑釁程度不斷升級。2023年的報告甚至惡意提出“中國(大陸)和臺灣互不隸屬”。妄稱臺灣屬于中國沒有國際法依據,聲稱“中國與臺灣互不隸屬”,公然鼓吹“一中一臺”。這與美國的這個涉臺法案發展趨勢在不斷增加數量的同時追求“質量”具有相似性??梢灶A估,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臺決議的核心訴求和立法意圖將更加具有指向性,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臺決議的核心訴求和立法意圖將更加具有指向性,包括
150、強化與臺灣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促進提升與臺灣當局實質關系,協助臺灣爭包括強化與臺灣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促進提升與臺灣當局實質關系,協助臺灣爭取國際空間等等,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將會進一步呈現“美國化”特征取國際空間等等,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將會進一步呈現“美國化”特征。0254“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四)歐洲議會為歐洲反華政客和歐洲學者提供涉臺立場和表述的“范本”。例如歐洲議會不斷歪曲否定聯大 2758 號決議精神,形成“臺灣不屬于中國”的敘事以此論證臺灣國際活動“正當性”。歐洲議會的表述公然踩踏中方紅線,危害性和挑釁性極大。未來,歐洲
151、議會涉臺立場將會較為頻繁地被歐洲反華政客、甚至是學者所引用和表述,這將助長民進黨當局“臺獨”氣焰,產生更加破壞性影響。作為歐盟三大機構之一,歐洲議會是歐盟的參與立法、監督、預算和咨詢機構,其地位和作用及參與決策的權力正在逐步擴大,在歐盟決策體系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凸顯。歐洲議會涉臺政策集議案、互訪、議題等全方位立體式“突破”,在歐盟涉歐洲議會涉臺政策集議案、互訪、議題等全方位立體式“突破”,在歐盟涉臺政策上猛刷“存在感”。賴清德當局將會繼續加大對歐洲議會的游說,涉臺政策,臺政策上猛刷“存在感”。賴清德當局將會繼續加大對歐洲議會的游說,涉臺政策,使之在“臺獨”國際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使之在“臺獨”國際
152、化中扮演重要角色。5555“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主流政黨高調介入中國主權與人權事務第四節 主流政黨高調介入中國主權與人權事務一、上一屆歐洲議會在涉港、涉疆等人權議題的政策動向(一)重點議會黨團在涉港、涉疆等人權議案中的作用歐洲議會中的主要黨團扮演了出臺涉疆、涉港等人權議案的主力,主流黨團人民黨、復興歐洲是近年來最重視涉華人權議題的黨團。目前歐洲的極右翼勢力崛起可能是主流黨團愈發重視涉華人權議題的原因。雖然各主流黨團仍占據歐洲議會的大部分席位,但日漸崛起的極右翼黨團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威脅。因此,共同的主流價值觀成為了他們在面對極右翼時能保持團結的紐帶,促使
153、價值觀問題在歐洲議會中愈發重要,相關黨團的政策主張也受到意識形態極化的影響,反映在對華態度上就是愈發重視人權問題,對華偏見越來越強,態度越來越惡劣。1.歐洲人民黨是歐洲議會涉港、涉疆等人權議案的主要推手。1.歐洲人民黨是歐洲議會涉港、涉疆等人權議案的主要推手。該黨團作為上屆歐洲議會中席位排位第一的議會黨團,于 2021 年推出了一份針對中國的戰略文件。該文件不僅試圖統一歐盟內部的意見,而且在大方向上跟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推出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方針,尤其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出的“競爭、合作加對抗”這一對華戰略保持高度一致。歐洲人民黨聲稱,將會以嚴格的所謂人權標準重新審查中歐投資協定,絕對不會在
154、人權和價值觀問題上向中方做出“妥協”。這意味著人民黨會繼續將人權作為優先議程,通過操縱0256“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涉疆議題來譴責中國。59 2019 至 2022 年,人民黨共有 53 名議員參與發起過涉華人權議案,占其總席位的 29.1%,有 37 人熱衷發起涉華人權議案。2.復興歐洲熱衷于發起涉華人權議案。2.復興歐洲熱衷于發起涉華人權議案。復興歐洲是上屆歐洲議會中席位數排名第三的議會黨團。2019 2022 年期間,復興歐洲共有 58 名議員參與發起過涉華人權議案,占其總席位的 53.7%,而這 58名議員中 79.3%
155、是 2019 年新當選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此前并沒有歐盟相關機構的政治經歷。這些議員中較為熱衷發起涉華人權議案的有 25 人(至少參與發起 3次涉華人權議案),而其中 22 人是 2019 年新當選的,占總數的 88%。復興歐洲黨團在香港“修例風波”期間,頻繁發表立場聲明介入香港議題,認為國安法和由此導致的所謂“香港自治權喪失”不僅會影響香港人民,也會影響歐洲與香港密切的貿易和投資關系。復興歐洲黨團譴責中國所謂的“濫用權力不斷干涉香港自治”,并呼吁歐盟委員會利用一切手段,包括經濟手段或有針對性的制裁,向中國政府施壓,以維護香港的高度自治。(二)涉華機構在涉港、涉疆、涉藏等人權議題中的表現1.歐
156、洲議會人權分委會大量干預涉藏、涉疆和涉港事務。1.歐洲議會人權分委會大量干預涉藏、涉疆和涉港事務。歐洲議會人權分委員會是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下屬的小組委員會,成立以來對涉及中國西藏、新疆、香港的議題均有干預,出臺大量涉疆、涉港決議。如 2024 年 4 月通過的香港新國安法與李宇軒和約瑟約翰案件(The new security law in Hong Kong and the cases of Andy Li and Joseph John),60 2022 年 6 月通過的新疆的人權狀況,包括新疆警方的文件(The human 59EPP Group,“Cooperate,compete
157、 and confront China,”https:/www.eppgroup.eu/newsroom/cooperate-compete-and-confront-china.60European Parliament,“The new security law in Hong Kong and the cases of Andy Li and Joseph John,”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4-0371_EN.html.5757“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主流政黨高調介入
158、中國主權與人權事務rights situation in Xinjiang,including the Xinjiang police files)等。61這些決議污蔑中國對李宇軒(Andy Li)“實施酷刑”,對維吾爾族和其他突厥族人民的嚴重和系統性“侵犯人權行為”構成“酷刑、危害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該委員會多次施壓歐盟各成員國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等歐盟高級官員對中國采取相關制裁措施,嚴重干涉中國內政。2.“對華關系代表團”對中國內外政策進行污名化。2.“對華關系代表團”對中國內外政策進行污名化。歐洲議會“對華關系代表團”(D-CN)在 1979 年首次歐洲直接選舉后成立。自 20
159、21 年 3 月以來,歐洲議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之間沒有舉行任何正式會晤,也沒有代表團訪問中國大陸。該代表團共有 38 名正式成員,是歐洲議會最大的代表團之一。第九屆代表團團長為歐洲議會綠黨/歐洲自由聯盟黨團德國議員包瑞翰。62對華關系代表團通過舉辦涉華會議,探討關于中歐關系、歐臺關系、中國疫情后經濟形勢、西藏形勢等議題,污名化中國的內外政策,支持藏獨、臺獨勢力。對華關系代表團多次和歐洲議會人權分委會舉行聯合會議,探討中國人權發展和中國在全球人權體系中的行動等議題,企圖干涉中國內政。633歐中友好小組推動中歐間友好交流,但屢遭歐方議員和媒體的質疑。3歐中友好小組推動中歐間友好交流,但屢遭歐方
160、議員和媒體的質疑。歐盟-中國友好小組是 2006 年英國保守黨議員尼吉德瓦(Nirj Deva)發起的歐洲議會中的非正式組織。友好小組是歐洲議會成員的非官方團體,旨在促進與第三國的關系。根據歐洲議會的規定,這些團體不具有正式職能,必須向議會報告從議會以外獲得的任何支持。歐中友好小組的現任主席是捷克保守派議員揚扎赫拉迪爾(Jan Zahradil),他也同時兼任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截至2021 年,歐中友好小組共前往中國 15 次,并參加了 2008 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 61European Parliament,“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in Xinji
161、ang,including the Xinjiang police files,”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2-0237_EN.html#def_1_1.62European Parliament,“Introduction,”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elegations/en/d-cn/about/introduction.63European Parliament,“Ordinary meetings,”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eleg
162、ations/en/d-cn/activities/ordinary-meetings.0258“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2019 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等重大活動,與中聯部等中國官方機構就中歐關系等議題進行多次友好交流。64然而,2021 年歐洲議會議長要求議會議員行為咨詢委員會評估歐中友好小組主席是否履行議會行為準則規定的義務,65該小組的友華活動受到來自議員、媒體等多方面的質疑,因此在2021年11月,該小組主席扎赫拉迪爾宣布暫?;顒?,“等待有關所有這些非正式友誼團體運作的新的透明規則的出臺”。66 二、2024
163、 年歐洲議會選舉期間主要議會黨團在涉華主權和人權問題上的主要立場(一)“歐洲人民黨”黨團的選舉宣言中,多次提及涉華議題。第一,聚焦國際安全,認為南海和臺海日益緊張的局勢應該給歐洲敲響警鐘,并建議歐盟需要采取長期戰略應對這些挑戰。第二,在經濟方面,保守派將中國經濟崛起與歐洲衰落并列,呼吁建立公平的經濟關系,強調需要保護歐盟最具創新力的公司免受中國和其他第三國投資者的沖擊,對中國去風險化而不是脫鉤。第三,歐洲人民黨強調,在與中國和其他國際參與者競爭時,需要采取以人為本的技術方針,特別是人工智能。最后,歐洲人民黨還接受了中歐關系的系統性競爭視角。此外,人民黨黨團也提及其致力于打擊違背歐盟價值觀(如人
164、權、自由和民主)的意識形64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Guo Yezhou Meets with Delegation of the EU-China Friendship Group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https:/ Ombudsman,“Decision o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refusal to give public access to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EU-China Friendship Grou
165、p(case 1542/2021/SF),”https:/www.ombudsman.europa.eu/en/decision/en/151827.66Politico,“EU-China friendship group suspended,its chair says,”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eu-china-friendship-group-suspended/.5959“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主流政黨高調介入中國主權與人權事務態的傳播,反對極端主義和暴力激進主義。這也可能預示著人民黨黨團在新一屆歐洲議會中會
166、繼續出臺以保護人權為借口的干涉中國新疆、香港事務的決議和政策。67(二)“社會民主黨”黨團重視人權議題,可視為其繼續關注涉港、涉疆議題的征兆?!吧鐣裰鼽h”黨團在其選舉宣言中沒有對中國采取類似的明確態度,唯一提及的是需要重新平衡與中國的關系,并以促進歐洲價值觀為基礎。然而,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其對國際勞工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將歐盟貿易議程與人權結合起來的呼吁也可以看作是繼續關注中國香港、新疆議題的征兆。68(三)“復興歐洲”黨團高度關注涉華議題,其對華關注度方面在歐洲議會中排在第二?!皬团d歐洲”黨團中的“歐洲自由民主聯盟”(ALDE)高度關注涉華議題。該聯盟通過將中國的行為與俄羅斯的行為進行比較,
167、堅持歐盟與中國關系的系統性競爭觀。在其 2024 年宣言中,自由民主聯盟宣稱堅決反對壓制少數民族和侵犯人權的政府,也有批評中國的暗示。此外,他們反對大陸對臺灣使用武力,并支持繼續使用馬格尼茨基法案對付中國官員以及其他所謂“侵犯中國在新疆、西藏、香港各地人權的共產黨代表”。最后,該聯盟的宣言還提議繼續凍結中歐投資協定,認為只有在中國解除對歐洲官員和議員的制裁,并在人權、民主、勞工、環境、市場準入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歐洲公司提供真正的承諾和成果之后,才能重新討論中歐投資協定,并進一步提倡對中國去風險化。歐洲自由民主聯盟下屬的青年組67The European Peoples Party,“EPP
168、 2024 Manifesto,”https:/www.epp2024.eu/_files/ugd/8e086a_1f2f80e365d34cd386bd2343fa427c99.pdf.68Socialists and Democrats,“PES manifesto for the 2024European elections,”https:/pes.eu/wp-content/uploads/2024/03/2024_PES_Manifesto_EN.pdf.0260“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織“歐洲自由青年”(Europea
169、n Liberal Youth)在其選舉宣言中也呼吁歐盟繼續并擴大對烏克蘭、“臺灣、香港、西藏和新疆的支持”。69預計自由民主聯盟在新一屆歐洲議會中將繼續扮演批評中國內政、干涉新疆、香港事務的角色。70(四)“綠黨/歐洲自由聯盟”黨團中的“歐洲綠黨”(European Greens)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他們在2024年2月通過的宣言中強調需要對中國采取共同的、基于人權的政策,批評大陸對臺政策“危及全球和平與安全”,還關注中歐關系中的技術問題,認為由國家控制的中國數字化是歐盟不應效仿的模式。他們在宣言中表達的觀點與綠黨在歐洲議會所做的工作一致,特別是通過歐洲議會駐華代表團團長、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
170、所做的工作。未來綠黨可能繼續關注中國的 AI 技術發展和在所謂侵犯人權方面的應用。71 三、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主權和人權政策預判(一)歐洲議會中的主流政黨在涉華主權和人權問題上,將繼續采取高調介入和咄咄逼人的姿態。歐洲議會中第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在選舉宣言中,多次提及涉華議題,涉69European Liberal Youth,“LYMEC 2024 Electoral Manifesto-Lets fix our future-LYMEC4EU,”https:/www.lymec.eu/lymec_2024_electoral_manifesto_let_s_fix_our_future_
171、lymec4eu70The Alliance of Liberals and Democrats for Europe,“Your Europe,Your Freedom:Delivering change for you,”https:/www.aldeparty.eu/the_manifesto.71European Greens,“As adopted by the 7th Extended Congress,Lyon,4th February 2024,”https:/www.datocms-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主流政黨高調介入中國主權與人權事務及臺海和人權等問題?!吧鐣?/p>
172、主黨”黨團對國際勞工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將歐盟貿易議程與人權結合起來的呼吁,也強調對勞工和人權的支持。中間派政黨“復興歐洲”黨團也強調堅決反對壓制少數民族和侵犯人權的政府,也有批評中國的暗示。此外,他們反對大陸對臺灣使用武力。綠黨黨團也強調需要對中國采取共同的、基于人權的政策,還批評大陸對臺政策“危及全球和平與安全”。由于歐洲議會被中間派主流政黨所把控,因此,主流政黨的涉華態度和立場將直接影響到歐洲議會的決定,這意味著新一屆歐洲議會仍將在積極干涉中國涉臺、涉港、涉疆、涉藏、人權等主權和內政事務。(二)歐洲議會中極右翼政黨勢力上升,加劇了歐洲議會對華立場上的分化。目前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具有向右轉的特
173、征,極右翼政黨的席位增加、中間派減少。由于歐洲議會主要通過討論香港的人權狀況、歐盟與中國的戰略以及譴責中國對歐洲議會和歐盟機構成員的制裁來構成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系。在 2019-2024年的議會投票中,右傾的“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大多追隨主流政黨對華態度,極少反對上述歐洲議會對中國的主流態度。該黨團根據其支持跨大西洋和批評俄羅斯的立場,與中國政府保持距離,并始終與議會多數黨一起投票。這種對中國的基本批評態度也反映在 ECR 黨團的各種新聞聲明中。這些聲明甚至強調 ECR 的立場與歐洲議會中多數黨的意見相近,并采用了中國是“系統性對手”的說法。意大利兄弟黨參加 ECR 黨團,意大利總理、意大利
174、右翼政黨意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領導人梅洛尼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決定也遵循了這一模式。在中歐關系問題上,上屆議會中極右翼的“身份與民主”黨團的投票模式略有不同。至少在譴責香港人權狀況方面,比利時的 Vlaams Belang 政黨傾向于贊成,而法國國民聯盟和德國選擇黨則傾向于棄權。雖然法國國民聯盟和德國選擇黨在此并未采取明確的支持立場,但“身份與民主”黨團主席通過黨團集體聲明對中國和0262“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香港的人權狀況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歐盟內部關鍵基礎設施的影響采取了非常嚴厲的批評立場,從
175、而進一步凸顯了該黨團的分裂。在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上,極右翼黨派尤其存在嚴重分歧:在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上,極右翼黨派尤其存在嚴重分歧:一方面,“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在俄羅斯、中國、美國和歐盟擴張等問題上加入了歐洲主流立場。另一方面,“身份與民主”黨團中的右翼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政黨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的分歧也更大。不過,它們中的大多數在歐盟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等問題它們中的大多數在歐盟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等問題上都采取了反對立場,有時甚至是明確的反西方立場上都采取了反對立場,有時甚至是明確的反西方立場。法國國民聯盟和德國選擇黨等政黨特別反對歐盟的大多數外交和安全政策原則。72由于極右翼政黨在選舉中
176、的席位有所上升,預計新一屆歐洲議會中有關中國,特別是人權方面議題的決定將出現一定分歧。72The 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ecurity Affairs,“Geostrategy from the Far Right,”https:/www.swp-berlin.org/10.18449/2024C08/.第三部分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0264“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通過上述對 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期間各主要參選政黨涉華
177、政策以及歐洲議會對華政策和各黨團對華政策的分析,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總結如下,并提出中國方面的應對建議。一、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一)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對中歐關系不會形成太多的影響,中歐關系仍將沿著歐盟既定路線,不會出現重大顛覆或反復。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顯示歐洲極右翼政黨崛起,但是中間派主流政黨仍掌握歐洲議會的多數席位,同時主流政黨有意與極右翼政黨保持壓制和切割,加上極右翼政黨內部分裂,難以形成合力,因此,中間派對華政策仍然可視為歐洲議會和歐盟層面對華政策的基本盤,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對歐洲議會和歐盟對華戰略不會受到太多影響,新一屆歐洲議會和歐盟機構在對
178、華戰略方面,仍將維持既定路線和政策。(二)新一屆歐洲議會在涉及中國主權和內政事務方面,將可能繼續維持上屆議會對華強硬的基本立場,部分議員仍存在踩踏“一個中國”紅線的風險。1.在涉臺問題上,歐洲議會將進一步呈現“美國化”特征。1.在涉臺問題上,歐洲議會將進一步呈現“美國化”特征。在中歐關系較為緊張、歐洲對華采取“去風險”政策、臺歐加強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合作等背景下,歐洲議會對華立場越來越強硬與偏激,歐洲議會將繼續對華打歐洲版“臺灣牌”,與之同步的,是歐洲議會涉臺立場逐步“升級”。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臺決議的核心訴求和6565“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
179、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立法意圖將更加具有指向性,包括強化與臺灣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促進提升與臺灣當局實質關系,協助臺灣爭取國際空間等等,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將會進一步呈現“美國化”特征。2.歐洲議會主流政黨在涉華主權和人權問題上,將繼續采取高調介入和咄咄2.歐洲議會主流政黨在涉華主權和人權問題上,將繼續采取高調介入和咄咄逼人的姿態。逼人的姿態。歐洲議會中的主流中間派政黨對涉華主權和人權事務都高度關注、積極介入。歐洲議會中的第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在選舉宣言中,多次提及涉華議題,涉及臺海和人權等問題?!吧鐣裰鼽h”黨團對國際勞工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將歐盟貿易議程與人權相結合,意味著對中國人權
180、問題的關注?!皬团d歐洲”黨團強調堅決反對壓制少數民族和侵犯人權的政府,同時反對大陸對臺灣使用武力,暗示對中國的批評甚至直接干涉中國主權?!熬G黨”黨團也強調需要對中國采取共同的、基于人權的政策,批評大陸對臺政策“危及全球和平與安全”。歐洲議會中的四大中間派主流政黨黨團都對中國的主權、人權問題進行直接干涉或間接批評。鑒于中間派主流政黨在歐洲議會中仍掌握多數,其涉華態度和立場將直接影響到歐洲議會的決定,這意味著新一屆歐洲議會仍將繼續積極干涉中國涉臺、涉港、涉疆、涉藏、人權等涉及國家主權事務。3.馮德萊恩的歐委會在涉臺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3.馮德萊恩的歐委會在涉臺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馮德萊恩在 202
181、4 年 7 月 18日歐洲議會首次全體大會上,發布了題為“歐洲的選擇”的施政綱領,其表示:“印太已經是世界未來的關鍵地區。我們將與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在網絡、太空、關鍵原材料和技術的安全供應方面加強合作。這包括我們采取集體行動,加這包括我們采取集體行動,加強我們全方位的聯合治理能力,以阻止中國單方面通過其軍事方式改變現狀,尤其強我們全方位的聯合治理能力,以阻止中國單方面通過其軍事方式改變現狀,尤其是針對臺灣。是針對臺灣?!?3馮德萊恩這一涉臺立場,顯示了歐委會在涉臺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以及對新一屆歐洲議會繼續干涉中國主權和內政的支持。73Ursula von der Leyen:“Eur
182、opes Choice:Poli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Next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2029”,Strasbourg,18 July 2024,p.28,https:/commission.europa.eu/document/download/e6cd4328-673c-4e7a-8683-f63ffb2cf648_en?filename=Political%20Guidelines%202024-2029_EN.pdf0266“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
183、風險4.新一屆歐洲議會議員在涉華立場上的挑釁行為和踩踏紅線風險仍存在風險。4.新一屆歐洲議會議員在涉華立場上的挑釁行為和踩踏紅線風險仍存在風險。上一屆歐洲議會中部分議員為了自身或黨派利益,或為博取眼球,高調展示反華立場,通過支持臺獨和串訪臺灣,屢屢踩踏一個中國的紅線。未來在美國、臺灣當局和歐洲議會的縱容下,新一屆歐洲議會部分議員不排除仍將展現其反華立場,部分尚未執政的極右翼政黨由于缺乏對華外交經驗,在對華政策領域缺乏全面、理性的在對華政策領域缺乏全面、理性的認知,也可能會采取高調反華言論和行動,以吸引選民和媒體眼球。認知,也可能會采取高調反華言論和行動,以吸引選民和媒體眼球。(三)歐盟和歐洲議
184、會將進一步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包括對華新能源汽車采取貿易保護政策。法國是歐盟對華采取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推手。法國是歐盟對華采取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推手。在歐洲議會和國民議會競選期間,法國各政黨無一例外地提出了暫緩同域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主張貿易保護政策。在圍繞中歐關于中國電動汽車的摩擦問題上,多數法國政黨支持對華征收高關稅政策。不屈的法蘭西黨奧布里(Manon Aubry)在社交媒體 X 平臺上呼吁馬克龍應與中方領導人“談論貿易問題”74。國民聯盟的勒龐反對電動汽車,認為歐盟關于 2035 年禁止使用燃油汽車的決定,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得利,對法國的汽車工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對歐盟
185、激進的新能源汽車政策進行反思。再征服黨則鼓吹,針對中國傾銷,應對所有制成品施加“中國制造”原產地標記,并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至 50%。75在法國的直接推動下,自 2023 年 9 月至今,歐盟在中歐新能源汽車議題上不斷加碼,除針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以外,還不斷試圖將中國新能源汽車與電池產業在歐洲市場的成功歸結為中國“市場扭曲”與“產業過?!钡漠a物,明顯表現出期望通過非協商手段解決中歐新能源汽車貿易問題的保護主義傾74X.Manon Aubry.https:/ Balfour and Stefan Lehne,editors,“Charting the Radical Ri
186、ghts influence on EU Foreign Policy”,Carnegie Europe,April 2024.pp.10-12.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04/charting-the-radical-rights-influence-on-eu-foreign-policy?lang=en.6767“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向。歐盟委員會于 2024 年 7 月 4 日宣布,自 7 月 5 日起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征收臨時
187、反補貼稅,臨時關稅最長期限為 4 個月,76并將于 11 月決定是否將其轉為為期五年的正式關稅。7 月 15 日,歐委會對成員國關于中國電動車臨時反補貼稅的書面征詢意見結果為:12 個歐盟成員國支持,4 個反對,11 個棄權。其中德國投了棄權票77,匈牙利投反對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投了贊同票。2024年 11 月,成員國將投票表決,是否將 4 個月的臨時關稅轉為未來 5 年的正式關稅,根據規定,需要代表 65%歐盟人口的 15 個成員國投票反對,才能阻止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根據 7 月的第一輪成員國征詢意見結果顯示,反對的只占少數,因此,最終很有可能歐盟將 4 個月的臨時關稅轉變成
188、 5 年期的正式關稅。由此可見,法國是歐盟貿易保護主義和對華新能源加征關稅的幕后主要推手,在法國的積極推動下,新一屆歐盟將進一步采取對華貿易保護政策和對華新能源汽車等重要產業加征關稅。(四)歐盟將繼續在“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三重定位下發展對華關系,并進一步強化對華政策中“去風險”的一面。1.德國和歐盟進一步推動對華三重定位。1.德國和歐盟進一步推動對華三重定位。德國是歐盟對華“三重定位”的主要推手。將中國定位為所謂的“制度性對手”最初是由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于2019 年初提出的,這一提法很快得到歐盟委員會的認同,在同年 3 月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歐盟-中國:戰略展望,關于中國的三重定位正式出
189、爐。在該文件中,歐盟正式提出對華三重定位,即中國是歐盟的“合作伙伴和談判伙伴、經濟和技術76歐盟臨時加征的關稅稅率為:對上汽集團加征 37.6%的關稅,對比亞迪加征 17.4%的關稅,對吉利加征19.9%的關稅。其他合伙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生產廠商將被征收 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公司稅率為37.6%。資料來源:歐盟中國商會關于歐盟對進口中國電動汽車征臨時反補貼稅的聲明,歐盟中國商會,2024 年 7 月 4 日,布魯塞爾。77資料來源:路透社 2024 年 7 月 16 日報道,載于歐盟中國商會報道,2024 年 7 月 17 日。另外,德國對歐盟征收中國新能源汽車反補貼關稅實際上是持
190、反對意見,只是為了歐盟團結,才投了棄權票。0268“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競爭者和全球治理的替代性對手”。歐盟對華三重定位在其涉華各類政策文件中逐漸固定為“伙伴、經濟和技術競爭者、制度性對手”的三重定位。在歐盟政策文件基礎上,2023 年德國發布的中國戰略就強調與歐洲盟友一致,接納了 2019 年歐盟推出的歐中戰略前景文件中提出的對華關系“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三重定位,強化并具體落實歐盟三重定位。2.德國和歐盟進一步推動對華“去風險”政策。2.德國和歐盟進一步推動對華“去風險”政策。馮德萊恩連任歐盟委
191、員會主席,這意味著對華“去風險化”政策將進一步得到推進。馮德萊恩最初提出對華“去風險而非脫鉤”的言論是于 2023 年 1 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2023年 3 月 30 日,在馮德萊恩訪華前夕,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就歐中關系發表“原則性講話”。她稱,歐盟不希望于中國“脫鉤”,但需要平衡與中國的關系,降低歐盟對華關系的風險及對中國的依賴。78此后,對華“去風險”這一概念迅速被美國認可并成為七國集團的共識,進而上升為西方國家定位與中國經貿關系的框架性政策。歐盟及德國等主要成員國贊同并進一步推動對華“去風險而不脫鉤”政策。所謂對華“去風險”,本質就是“去中國化”,是另一種形式的“脫鉤論”
192、,是遏制中國的戰略工具。歐盟對華“去風險化”政策單從產業政策而言,旨在實現歐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全球多元化布局,減少對中國的單方面過度依賴;而從戰略層面而言,旨在體現中歐之間競爭和制度對手的宏觀敘事,是面對中國崛起的應對戰略。德國在 2023 年出臺的中國戰略中也強調了去風險和減少對華依賴,其指出:“單方面依賴關鍵的初級產品、尖端技術和單一市場會限制貿易選擇,并使國家容易受到政治壓力。聯邦政府將促進兩國經濟關系的多元化,使我們在繼續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關鍵領域的依賴?!?9馮德萊恩于 2024 年 7 月 18 日在歐洲議會首次全體會議上發布的施政綱領:歐洲的選擇為了下一屆歐盟委員會2
193、024-2029 年的政治指針中再次強調“去風險而不脫鉤”政策,她指出:“我們78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歐洲版消息,資料來源:觀察者網,2023 年 4 月 1 日。79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Germany,Strategy on China,p.12.Https:/www.auswaertiges-amt.de/blob/2608580/49d50fecc479304c3da2e2079c55e106/china-strategie-en-data.pdf.6969“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
194、,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必須更加高調地保護我們的經濟,免于關鍵技術的泄漏和安全問題,這一問題在處理我們戰略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時尤為重要。這應該建立在清晰的風險評估和我們去風險而不脫鉤原則基礎上?!?0馮德萊恩清晰地使用了“戰略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這一定義,雖未點名但明顯暗示的是中國。同時,馮德萊恩在其施政綱領中進一步提出了如何實施“去風險”政策,包括實施外國直接投資審查機制;建立出口控制的協調方式;重視外來投資的風險;與 G7 國家和其他志同道合伙伴發展經濟安全標準;建立多元化和韌性的供應鏈;發展干凈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在關鍵礦物原材料領域深化合作關系;使用歐盟所有的貿易防御性機制;與日本
195、、韓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在網絡、太空、關鍵原材料和技術的安全供應方面加強合作等。81 總體而言,在未來新一屆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的任期中,將進一步突出中歐戰略競爭和制度性對手這一敘事,進一步推行“去風險”政策,在貿易、投資、經濟外交領域進一步阻斷與中國的聯系。從馮德萊恩的“去風險不脫鉤”的提法及具體措施中可見,雖然其也強調“不脫勾”,但實際上的重點仍集中在“去風險”而不是“不脫鉤”?!叭ワL險”政策已經不僅僅停留在關鍵原材料和供應鏈的安全等產業和技術領域,實際上是體現了歐盟強調中歐關系中戰略競爭和制度對抗的敘事,將經貿關系政治化、安全化和意識形態化的具體體現,是中歐全面和戰略競爭的核心議題。長期
196、以來,經貿往來一直為中歐關系、中德關系提供穩定性和確定性,但目前,歐盟及德國等推行“去風險化”,為中歐、中德經貿合作構成政策障礙和形成不確定因素,影響雙方經貿合作與雙向投資,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安全化和意識形態化,80Ursula von der Leyen:“Europes Choice:Poli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Next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2029”,Strasbourg,18 July 2024,p.27,https:/commission.europa.eu/document/download/e6cd4328-673c-4
197、e7a-8683-f63ffb2cf648_en?filename=Political%20Guidelines%202024-2029_EN.pdf.81Ursula von der Leyen:“Europes Choice:Poli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Next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2029”,Strasbourg,18 July 2024,pp.27-28,https:/commission.europa.eu/document/download/e6cd4328-673c-4e7a-8683-f63ffb2cf648_en?f
198、ilename=Political%20Guidelines%202024-2029_EN.pdf.0270“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將中歐關系放在更為復雜、不確定和風險化的框架下。歐盟的“去風險化”政策實際上恰恰成為中歐關系的最大風險因素。二、應對建議(一)鑒于極右翼政黨對華政策不同,對于各國極右翼政黨應給予區別對待。應認識到,極右翼政黨不是鐵板一塊,對華立場各不相同,應對其區別對待。針對歐洲政壇極右翼力量的崛起,鑒于各國極右翼政黨對華態度各不相同,中國對極右翼政黨應采取個案處理,不應該跟隨歐洲主流政黨對極
199、右翼政黨所貼的標簽。極右翼政黨依據不同國家利益和政黨理念,對華態度各不相同。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的極右翼政黨基于人權、安全和親美反俄立場,持反華和疑華態度,這一態度與其主流政黨的對華態度較為一致。而中東歐國家雖然也重視安全和親美立場,但是在對華態度上不與意識形態、人權掛鉤,采取務實和積極的對華態度,積極尋求發展與中國經貿關系和促進中國對歐投資,促進本國經濟和就業民生發展,同時也注意保持大國平衡,為本國在歐盟內部和國際上尋求更大的外交空間,這一立場與本國其他政黨在對華政策上的態度較為一致。南歐的意大利兄弟黨在涉華態度上跟隨美國和歐盟立場,與中國保持距離,退出“一帶一路”共建倡議。法國國民聯盟和德國
200、選擇黨由于尚未執政,因此在涉華政策上尚未形成系統性的、清晰立場,在歐洲議會中也較少參與針對中國負面議案的投票。因此,中國在針對這些極右翼政黨時,不應受到歐洲主流政黨對這些極右翼政黨所貼標簽的影響,應認真研究這些政黨的對華戰略,根據不同的表現給予不同的政策區別。對于反華的北歐和波羅的海的極右翼政黨應進一步關注其疑華和反華動向,尤其與美國聯動的可能。對于希望加強對華經貿合作的極右翼政黨,應加強經貿互動,給予其產品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對于部分對華缺乏了解的極右翼政黨,應通過人文交流,推動包括極右翼政黨在內的歐洲新興政治力量對中國國情的了解、政策立場的理解,以及對中歐關7171“去風險”下的風險管
201、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系重要價值的認可,避免歐洲極右翼力量出現嚴重的對華誤解和誤判,防止極右翼政黨與歐洲傳統反華遏華勢力相互勾連。(二)抓住歐洲部分政黨促進就業和民生的關切,加強中歐在綠色轉型中的多元合作,擴大中歐合作的層面。在歐洲政黨光譜的變幻中牢牢抓住促進經濟、改善民生等共同關切,作為未來與歐洲主流政黨和極右翼政黨及其政治人物進行交流對話的核心議題。將“民生就業”、“務實合作”、“互利共贏”作為關鍵詞,切實有效地轉化為歐方可見、樂見的合作成果,逐步擴大歐洲各政黨包括極右翼政黨與中國對話和合作的意愿。同時鑒于極右翼政黨及部
202、分主流政黨采取溫和的氣變政策,各國的綠色轉型或呈現多速發展,為中國與歐盟成員國分頭合作、多元合作提供一定的合作空間。例如波蘭和中國一樣,難以快速擺脫對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較高依賴,可以發展清潔煤炭、液化煤炭等凈碳科技與產業合作。也可以根據中國在匈牙利的新能源電池和整車產業投資,在波蘭發展汽車零配件的綠地投資,推動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在其他中東歐國家的投資和布局,發展次區域內的集群效應。從經貿和投資入手,通過解決就業、改善民生等問題,加強中歐關系。(三)加強與中間派政黨的對話,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應關注到,雖然歐洲議會和歐洲政壇存在右傾化傾向,但是中間派的力量仍然占主要力量,歐
203、洲人民黨黨團在歐洲議會席位上升并保持第一大黨團的格局,有助于歐盟對華戰略沿著既定軌跡推行,表現出總體穩定、風險可控的發展態勢。針對歐盟進一步強調防務安全和經濟安全的發展態勢,中國亦建立中歐安全對話機制和風險管控機制,包括地區安全和經濟安全領域。首先,中歐應加強全球安全治理合作。就歐亞大陸安全架構建設、地區熱點問題,包括俄烏沖突、巴以沖突、朝核伊0272“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核等熱點問題開展定期溝通和磋商,加強中歐就地區安全問題的相互理解和風險管控,加強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與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
204、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加強中歐四大伙伴關系中的和平伙伴關系建設,中歐共同加強和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和地區風險管控機制,真正推進和落實中國的“全球安全倡議”。其次,在臺海南海問題上,既要堅定地捍衛和宣傳中國立場,又要對歐方的關切給予必要的解釋和溝通,促進雙方達成必要的理解的風險管控。最后,在經濟安全方面,雙方應建立必要的風險管理機制。應與歐方討論經濟與安全的邊界問題,在“去風險”溢出效應的評估和管控方面加強溝通和交流,爭取建立雙方能夠相互妥協和彼此接受的“去風險”評判機制、評判標準以及“去風險”管控機制和行動準則,盡可能避免經濟問題的泛安全化和極端化,減少中歐摩擦的數量,降低雙方分歧和摩擦的烈度,防
205、止中歐爆發貿易戰的風險。7373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作者貢獻:本報告作者貢獻:第一部分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第一節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張迎紅第二節法國政黨共同尋求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黃文婷第三節德國政黨對華務實外交與價值觀外交之掣肘:蔣尊澤第二部分新一屆歐洲議會涉華動向預判第一節歐洲議會構建對華“去風險”的快通道:龍靜第二節中歐經貿關系由“壓艙石”轉向“風險源”:蔣尊澤第三節歐洲議會涉臺決議呈現“美國化”特征:童立群第四節主流政黨高調介入中國主權與人權事務:張建第三部分結論:建立風險管控機
206、制,降低中歐關系劇烈波動的風險:張迎紅,龍靜全文統稿:張迎紅項目負責人:張迎紅本報告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所在機構。選舉結果及歐洲政黨涉華政策傾向0274“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關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成立于 1960 年,是隸屬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高級研究機構和知名智庫。我院的主要任務是: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宗旨,以政策咨詢為方向,通過對當代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安全的全方位研究,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通過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的合作交流,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多年來,我院一直被國內外權威機
207、構評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問題和中國外交智庫之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下設六個研究所和八個研究中心,分別是:全球治理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所、比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臺港澳研究所;美洲研究中心、東北亞研究中心、東南亞研究中心、南亞研究中心、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西亞非洲研究中心、歐洲研究中心、海洋與極地研究中心,為進一步加強對外影響力,我院專門成立了國際傳播中心。此外,我院還是上海國際戰略研究會和上海國際關系學會的機構會員。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編輯出版的中文刊物 國際展望 雙月刊,上研院報告(中英雙版)和英文刊物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
208、ional Strategic Studies季刊已經成為國際問題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論壇。7575歐洲極右翼政黨難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態度“去風險”下的風險管控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關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長期致力于歐洲一體化研究、中歐關系、美歐關系、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以及北約問題研究。近年來主要聚焦的政策和問題領域包括:歐洲戰略自主、歐洲供應鏈問題、歐盟產業政策和創新經濟、歐盟與北約的安全與防務政策、歐洲能源政策、歐洲衛生治理、臺港澳事務中的涉歐因素、中美歐俄四邊關系、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以及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對華關
209、系等。中心現有成員 10 人左右,中心主任為張迎紅研究員,副主任為龍靜博士。本中心與歐洲主要機構和智庫建立機制化聯系,并與中國國內歐洲研究學界保持密切合作。本中心是中國歐洲學會理事單位;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合作網絡理事單位;“17+1”全球伙伴中心中方成員單位;上海歐洲學會副會長單位。主編陳東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執行主編李忻 上研院國際傳播中心執行主任編輯王天禪 上研院助理研究員 本報告版權歸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所有聯系方式:地 址:上海市徐匯區田林路 195 弄 15 號郵政編碼:200233聯系電話:+86-21 54614900傳 真:+86-21 64850100http:/出品人李開盛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執行出品人毛瑞鵬 上研院智庫發展與科研管理處副處長 2024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Shanghai Institut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5-15 Tianlin Road,Xuhui DistrictShanghai 200233,PRCTel/Fax:+8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