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報告(2024年)(7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報告(2024年)(75頁).pdf(7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2024 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2024 年 10 月 主主 任任:李眈陸 副主任副主任:趙志彬、白劍鋒 委委 員員:王志廣、王培章、甘小斌、劉太宗、劉菊芳 湯兆志、孫傳范、杜宏偉、李 劍、李 昶 楊 帆、佟 波、張 鵬、金武衛、秦浩源 郭 雯、曹紅英、龔玉梅、盛 莉、梁心新 舒 華、魏保志(按姓氏筆畫排序)組組 長長:謝 準、鄧儀友 成成 員員:王君青、申博文、呂 偉、呂炘宇、朱曉東 劉 杰、劉 濤、孫曉璐、李鳳新、李 棟 李思哲、李晨曦、楊偉濤、楊朝敏、何立芳 余龍祥、張 茜、張振東、陳 光、羅予均 鄭良斌、趙 勇、耿慧茹、夏淑萍、徐海燕 郭 薇、曹夢露、雷 怡、魏
2、 然(按姓氏筆畫排序)執筆人執筆人:謝 準、鄧儀友、魏 然、雷 怡、夏淑萍 楊朝敏、曹夢露、李思哲、羅予均 摘 要.1 引 言.13 第一章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目標總體進展.15 第二章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成效.24 第三章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狀況評價.44 第四章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形勢與展望.60 附 錄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說明.66 1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
3、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2021 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 年)(以下簡稱綱要),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作出重大頂層設計,繪就了新時代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宏偉藍圖。2024 年 7 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知識產權工作作出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等重要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綱要和規劃頒布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論述和黨中央
4、、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力推進綱要和規劃實施。綱要和規劃提出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目標總體進展良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服務經濟社會 2 發展大局,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評價結果1顯示,2024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穩步提升,達到 125.5 分,比上年增長 4.5%。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總體提升,全國各省份2的地區發展指數平均得分 81.0 分,較上年提高 1.35 分;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 6 個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目標總體進展良好 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實現重大優化調整,法治保障有力強化,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創
5、造質量持續提升,運用效益日益凸顯,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高,人文社會環境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深入拓展,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有力保障了創新驅動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 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位列全球第 11 位,較上年提升 1 位,新增 2 個全球百強科技集群,以 26 個集群數量再次位居各國之首。綱要和規劃提出的到 2025 年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8 項預期性指標均實現明顯增長或保持在較高水平,總體進展順利。其中,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截至 2023 年底,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 11.8 件,比上年提高 2.4件;
6、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 5.0 萬件(2022 年值),比上 1 該評價由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委托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開展。2 評價對象未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3 年增加 0.4 萬件。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 15 萬億元,達到 15.32 萬億元(2022 年值),同比增長 7.1%,占 GDP 的比重為 12.71%,比上年提高 0.27個百分點;版權產業增加值達到 8.97 萬億元(2022 年值),同比增長 5.83%,占 GDP 的比重為 7.41%;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 3765.2 億元,連續三年高于 3500
7、 億元的預期目標值;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 8539.9 億元,同比增長 75.4%,惠及企業 3.7 萬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和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分別提升至 82.04 分(百分制)和 91.9%,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一)(一)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完善。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就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作出重要部署,將國家知識產權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立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知識產權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
8、專利法實施細則專利審查指南 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 完成修改。商標法修改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 2024 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規定軍用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工作暫行辦法制定完成。知識產權審查質效持續提升,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縮短至 16 個月,審查結案準確率達到 94.2%;商 4 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穩定在 4 個月,審查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7%以上;作品著作權登記辦理周期縮短至 25 個工作日,軟件著作權登記平均辦理周期穩定在 30 個工作日。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構建工作穩步推進,發布數據知識產權地方試點工作指引(試行)。(二)(二)知識
9、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增強。2023 年,各級法院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 49 萬件,在 319 件知識產權民事侵權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金額達 11.6 億元。全國省級檢察院實現知識產權檢察部門全覆蓋,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3.07 萬人,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 2500 余件。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昆侖 2023”等專項行動,共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4 萬起。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知識產權違法案件 4.4 萬件。知識產權系統共辦理專利糾紛行政案件 6.8 萬件。版權執法部門共查辦侵權盜版案件 4745 件,刪除侵權盜版鏈接 24
10、4.35萬條。海關共查扣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 6.2 萬批次。首批 10家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第二批 15 家示范區完成遴選。新建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 15 家,總數達 112 家。知識產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實現省級層面全覆蓋。(三)(三)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運用效益日益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運用效益日益提升。創造方面,2023 年,授權發明專利 92.1 萬件。核準注冊商標 438.3萬件。受理 PCT 國際專利申請 7.4 萬件,提交海牙外觀設計國際申請 1814 件,收到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 6196 件,5 穩居世界前列。認定地理標志產品 13 件,核準地
11、理標志注冊集體商標、證明商標 201 件,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經營主體 5842 家。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1.13 萬件。著作權年登記總量達 892.39 萬件。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權 8385 件、林草植物新品種權 915 件。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評選的第二屆全球獎中,中國 2 家企業獲獎,再次位居各國之首。運用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 年),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達成專利開放許可 1.7 萬項,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達 21661億元,比上年增長 20.3%。調查顯示3,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 39.6%,連續 5 年穩步提高,企業發明專利產
12、業化率首次超過 50%。(四)(四)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2023 年,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在華建設的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分別增至 151 家、197 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重要網點數量增至 423 家。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數量增至 162 家,覆蓋率增長至 48.6%。印發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 年)。發布知識產權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持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好差評”制度建設。印發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工作指引。在北京、上海等 9 個城市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
13、標準化建設試點 3 數據來源于2023 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6 工作。上線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公共服務系統,新增開放 4 種地理標志數據,開放數據總量達 59 種。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向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開放數據?!癐P 與創意產業:景德鎮故事”入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調研項目。遴選確定 10 家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及 15 家試驗區?!爸R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惠及企業 40 萬家。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 8 萬家,從業人員近百萬名,年營業收入超過 2700 億元。(五)(五)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進一步優化。大力倡導“尊重知識、
14、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知識產權文化理念。深入開展高校及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將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有機融入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大力宣傳典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經驗。成功舉辦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世界知識產權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等活動。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開展中國專利、中國版權金獎評選活動。利用對外宣傳平臺、英文網站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平臺等加大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成就宣傳力度,在多雙邊平臺及交流中講好中國知識產權故事。深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高端智庫和特色智庫建設。全國知識產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獲批成立,新增 7 所高校設置知識產權本科專業點,批準高校通過自主審核新增
15、知識產權專業學位碩士點2 個。支持 11 所職業學校開設知識產權管理專業。11 個省份制定出臺專門的知識產權職稱評價標準。2023 年,全國 4 萬余人報名參加知識產權職稱考試,較上年增長約 20%。7 (六)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深入拓展。(六)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深入拓展。成功舉辦兩場中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五十周年紀念暨宣傳周主場活動致賀信,李強總理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鄧鴻森總干事,丁薛祥副總理出席主場活動宣讀總書記賀信并講話。黨和國家領導人見證我國與 5 國知識產權機構合作協議簽署。3 項知識產權成果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
16、壇成果清單。參加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第 64 屆成員國大會系列會議。推進保護廣播組織條約談判進程。中國被授權實體加入無障礙圖書聯合會全球圖書服務。深入參與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TRIPS)理事會常規議題討論。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進程。完成與尼加拉瓜、塞爾維亞自貿協定知識產權章節談判。發起并成功舉辦首屆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局局長會。主辦第 14 屆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局局長會和系列活動。持續深化中美歐日韓、金磚國家、中日韓、中歐等機制性交流。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更新簽署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與越南文化體育旅游部簽署版權及相關
17、權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成立中歐地理標志聯合委員會。完成第二批 350 個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清單公示。專利審查高速路(PPH)試點項目擴展到32 個。新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 21家、海外分中心 2 家,產業分中心 2 家,總數達到 47 家,累計指導企業海外維權 1300 多起。8 (七)組織保障進一步加強。(七)組織保障進一步加強。全面加強黨對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推進綱要和規劃實施。印發 2023 年綱要和規劃實施推進計劃和地方工作要點,完成綱要和規劃年度監測評估,發布 2023 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
18、報告和第二批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先后與 6 個?。ㄗ灾螀^、直轄市)人民政府召開共建知識產權強省推進大會,打造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重要支點。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第四次納入中央督查檢查考核計劃,14 個省份獲得優秀等次。三、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狀況評價 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委托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從全國和地方兩個層面開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年度發展狀況評價。全國層面主要通過構建形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考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總體進展及成效,地方層面主要通過構建形成各省份4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考察地區知識產權發展差異變化。2024 年評價結果顯示:(一)知識產權強
19、國建設指數穩步提升。(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穩步提升。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達到 125.5 分,比上年增長 4.5%,增速提升 1.3 個百分點,比 2021 年基期值增長 25.5 分。各分領域中,知識產權制度指數得分 120.4 分,保護指數得分 130.5 分,市場 4 評價對象未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9 運行指數得分 122.4 分,公共服務指數得分 127.4 分,人文社會環境指數得分 131.3 分,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指數得分 123.6 分,比上年分別增加 2.6 分、8.4 分、4.1 分、4.7 分、5.7 分和 8.4 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各領域實現全面增長。(二)地區知
20、識產權發展指數(二)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總體實現穩步提升總體實現穩步提升。全國各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為 81.0 分,比上年提高 1.35 分,中位數為 81.43 分,比上年提高 1.61 分。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 6 個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在四大區域中,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均實現穩步增長,呈現出東部地區穩步提升、中部地區加快增長、西部地區逐步追趕、東北地區緩中有升的特點。在重大戰略區域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得分(92.18 分)最高,長三角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得分增幅最大,比上年增長 1.99 分。四、知識
21、產權強國建設形勢與展望(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面臨的形勢與挑戰。(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面臨的形勢與挑戰。一是推進一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提出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提供了行動指南。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必須找準知識產權工作的功能定位,自覺把知識產權工作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圍繞更好地激勵創新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加快完善與新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 10 支撐。圍
22、繞更好地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更好統籌涉外知識產權事宜,深度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有力支撐。圍繞更好地促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知識產權,堅決懲處各種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有力支撐。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進一步發揮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功能作用。知識產權功能作用。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時代大勢,著眼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知識產權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提供著重要的制度供給和技術供給,
23、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方面需要著力提升知識產權制度供給水平,圍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完善政策法律體系,全面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大力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另一方面需要著力提升知識產權技術供給水平,增強高價值核心專利、知名商標、精品版權、優質地理標志產品、優良植物新品種等高價值知識產權的產出能力,促進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型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以版權為支撐的文化產業、以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經濟和以數據知識產權為支撐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給知識產權制度三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24、深入發展給知識產權制度帶來挑帶來挑戰和機遇。戰和機遇。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涌現,并推動產業變革升級,特別是數字經 11 濟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對知識產權制度提出了新挑戰,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迎接挑戰,抓住機遇,需要及時響應新技術新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構建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展望。(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展望。下一步,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
25、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知識產權的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是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一是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的部署,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圍繞支持全面創新,加快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構建商業秘密保護制度,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審查登記模式創新,持續提高知識產權審查登記質量和效率,研究構建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二是二是提高知識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及運用水平產權創造質量及運用水平。完善知識產權支撐關鍵核
26、心技術攻關工作體系,健全產業知識產權協同發展機制,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大力實施專利轉化運用三年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和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持續實施著作權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三是加強三是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知識產 12 權,堅決依法懲處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深化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打擊知識產權惡意訴訟,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檢察集中綜合履職,嚴厲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完善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與響應機制,持續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網絡。四是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
27、系建設四是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堅持普惠服務和重點服務并重,健全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公共服務數字化支撐。五是夯實知識產權發展基礎五是夯實知識產權發展基礎。深入普及知識產權文化理念,完善知識產權人才評價體系,加強高級人才、復合型人才、國際化人才培養,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專業學位建設。六六是深度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是深度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參與完善多邊框架下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完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平臺機制,完善知識產權涉外法律法規,加強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和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機制建設。13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是以
28、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2021 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 年)(以下簡稱綱要),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作出重大頂層設計,繪就了新時代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宏偉藍圖。2024 年 7 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知識產權工作作出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
29、等重要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綱要和規劃頒布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論述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力推進了綱要和規劃實施。綱要和規劃提出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目標總體進展良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15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目標總體進展良好。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實現重大優化調整,法治保障有力強化,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創造質量持續提升,運用效益日益凸顯,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高,人文社會環境
30、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深入拓展,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有力保障了創新驅動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 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位列全球第 11 位,較上年提升 1 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蟬聯世界第一。在預期性目標方面,綱要和規劃提出的到 202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8 項預期性指標均實現明顯增長或保持在較高水平,總體進展順利。其中,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和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2 項指標增速高于預期;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以及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服
31、判息訴率等 4 項指標提前達到或超出預期目標。版權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與上年持平。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受新冠疫情和海外主要專利審查機構授權量下降等因素影響,年均增速低于預期。16 表 1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到 2025 年的預期性指標進展情況 預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 2020 2021 2022 2023 2025 年年預期目預期目標標 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11.97 12.44 12.71 13 版權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7.39 7.41 7.41 7.5 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億元)3194.4 3783.0 3872.5 3765.2 3500 每
32、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件)6.3 7.5 9.4 11.8 12 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萬件)4.0 4.6 5.0 9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億元)5 2180 3098 4868.8 8539.9 3200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分)80.05 80.61 81.25 82.04 82 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90.5 89.8 91.9 85 注:綱要提出上述前 4 項預期性指標,規劃提出上述 8 項預期性指標。一、專利對經濟增長貢獻進一步提升 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 15 萬億元,達到 15.32萬億元(2022 年值),同比增長 7.1%。專利密集型產業增
33、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12.71%,比上年提高 0.27 個百分點。從內部結構來看,新裝備制造業占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27.2%,規模最大,占比較上年小幅增加 0.3 個百分點。從增長速度來看,新材料制造業增加值的增速為 12.8%,成為增長最快的專利密集型產業。5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為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17 圖 1 20202022 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及其占 GDP 的比重 二、版權產業增加值持續穩步增長 版權產業增加值為 8.97 萬億元(2022 年值),同比增長5.83%,占 GDP 比重為 7.41%,與上年持平。其中,核心版權產業增加值為 5.66
34、 萬億元,同比增長 5.76%,占全部版權產業的 6 成以上,持續發揮對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的拉動作用。版權產業商品出口額達到 4638.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7%,連續多年在全國商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穩定在 11%以上。12.1314.3015.3211.97 12.44 12.71 0246810121403691215182020年2021年2022年單位/%單位/萬億元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8 圖 2 20202022 年版權產業增加值及其占 GDP 的比重 三、知識產權進出口貿易保持較大規模 2023 年,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為 3765.
35、2 億元6,其中,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額為 2994.3 億元,出口額為770.8 億元。自 2020 年以來,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 5.6%,連續 3 年高于預期目標,保持在 3800 億元左右。6 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與進口額、出口額之間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未做配平處理。7.518.488.977.39 7.41 7.41 0246802468102020年2021年2022年單位/%單位/萬億元版權產業增加值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9 圖 3 20202023 年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億元)四、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快速增長 截至 2023 年底,我國國內
36、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6.5 萬件,同比增長 25.7%,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 11.8 件,比上年提高 2.4 件,比 2020 年提高 5.5 件,年均增速高出預期增速 9.5 個百分點。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發明專利達到 116.6 萬件,同比增長 22.5%;維持年限超過 10 年的有效發明專利達到 60.2 萬件,同比增長35.4%;實現較高質押融資金額的有效發明專利 10.4 萬件,同比增長 37.4%。2596 3023 2983 2994 599 760 889 771 3194.4 3783.0 3872.5 3765.2 010002000300040
37、005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總額 20 圖 4 20202023 年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件)五、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持續提升 我國申請人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經實質審查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量為 5.0 萬件(2022 年值),比上年增加 0.4萬件,與 2020 年相比,年均增長 11.0%。但受 20202022年疫情對海外專利申請及審查效率的不利影響,特別是美國專利商標局、歐洲專利局授權量整體下滑的影響,指標年均增速低于預期。圖 5 20202022 年我國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萬件)6.37.59.411.8024681012142020年
38、2021年2022年2023年4.0 4.65.002462020年2021年2022年 21 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普惠效應顯著增強 2023 年,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 8539.9 億元,同比增長 75.4%,自 2020 年以來,年均增速達到 57.6%。版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 98.6 億元,同比增長 80.9%。專利、商標質押融資惠及企業 3.7 萬家,同比增長 1.1 萬家;質押金額 1000 萬元以下的普惠貸款惠及中小微企業 2.6 萬家,同比增長 44%,普惠力度不斷加大。圖 6 20202023 年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億元)1558219940156770.
39、8622 899 854 1769 2180 3098 4868.8 8539.9 0200040006000800010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專利商標專利、商標 22 圖 7 20202023 年版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億元)七、知識產權保護成效獲社會公眾普遍認可 調查顯示7,2023 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 82.04 分,較上年提高 0.79 分,提前達到規劃提出的預期目標,超出預期目標 0.04 分。圖 8 20202023 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分)7 數據來源于2023 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40.6 45.3 54.5 98.6
40、 0204060801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80.0580.6181.2582.04707376798285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23 八、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進一步提高 2023 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46.0 萬件,同比上升 0.6%;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二審案件 3.7萬件,同比下降 24.8%,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為 91.9%,較上年提高 2.1 個百分點,為“十四五”以來最高水平。綱要和規劃實施以來,該指標均保持在預期目標以上的較高水平。圖 9 20212023 年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9
41、0.589.891.97075808590952021年2022年2023年 24 2023 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論述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力推進綱要和規劃實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在制度、保護體系、市場運行機制、公共服務體系、人文社會環境以及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等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有序推進,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完善(一)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實現重大優化調整(一)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實現重大優化調整 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就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作出
42、重要部署,將國家知識產權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知識產權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新增 8 項知識產權領域中央事權,進一步優化了地方事權。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立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宏觀統籌。(二)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有力加強(二)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有力加強 專利法實施細則完成修改,商標法修改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第二類項目和國務院 2024 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預備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積極 25 推進反不正當競爭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電子商務法國防專利條例
43、等法律法規修改。完成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規定軍用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工作暫行辦法制定。修改發布專利審查指南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等部門規章。重慶、河北、內蒙古等 3 個地方出臺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三)知識產權審查質量效率持續提升(三)知識產權審查質量效率持續提升 發布關于實用新型專利保護客體判斷的指引關于外觀設計國際注冊申請的指引關于禁止作為商標使用標志的指引等專利、商標系列指引,制定實用新型明顯創造性、外觀設計明顯區別審查實施方案,出臺專利申請預審業務管理辦法(試行),印發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在線申請和審查工作規范(試行)
44、農業植物新品種現場審查工作規范(試行),知識產權審查政策體系不斷完善。2023年,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縮短至 16 個月,首次實現結案量超過進審量;發明專利審查結案準確率達到 94.2%,專利審查滿意度指數達 86.3,連續 14 年保持在滿意區間;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穩定在 4 個月,商標審查、異議、評審抽檢合格率均達到 97%以上。作品著作權登記辦理周期縮短至 25 個工作日,軟件著作權登記平均辦理周期穩定在 30 個工作日。26 圖 10 20202023 年發明專利、商標審查周期 (四)新興領域和特定領域知識產權規則建設取得新進(四)新興領域和特定領域知識產權規則建設取得新進展展 完善
45、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專利審查標準。推進 12 家單位深入開展“區塊鏈+版權”創新應用試點工作。組織開展數據知識產權“百企調研”,積極推進地方試點,編制印發數據知識產權地方試點工作指引(試行)。浙江、山東等地出臺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將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傳統知識保護與傳承列入優先行動計劃,指導地方建立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制度。出臺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利用辦法(試行),建立資源利用反饋和利益共享機制。20.0 18.5 16.5 16.0 4.0 4.0 4.0 4.0 0510152025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發明專利
46、平均審查周期(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月)27 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增強(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制不斷健全(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制不斷健全 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知識產權法庭若干問題的規定,優化法庭管轄案件范圍。持續深化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全國已有 25 個高級人民法院、242 個中級人民法院和 287 個基層人民法院有序開展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集中管轄。2023 年,各級人民法院共新收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 49.01 萬件,審結 48.96 萬件。適用懲罰性賠償319 件,同比增長 1.2 倍,判賠金額 11.6 億元,同比增長 3.5倍。制定人民檢察院辦理知識產權案件
47、工作指引,以知識產權檢察綜合保護為主題制發第四十八批指導性案例。實現全國各省級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部門全覆蓋。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3.07 萬人,同比增長52%。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 2508 件,是上年的 2.7 倍。辦理知識產權領域公益訴訟案件 873 件。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昆侖 2023”等專項行動,立案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 4 萬起。積極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知識產權犯罪偵查工作體系不斷完善。28 圖 11 20202023 年新收、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萬件)圖 12 20202023 年新收不同類別知識產權
48、一審案件占比(%)(二)知識產權行政保護體系建設不斷加強(二)知識產權行政保護體系建設不斷加強 高規格推進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首批 10 家示范區建設,完成第二批 15 家示范區遴選。印發實46.73 57.70 46.44 49.01 46.62 54.12 48.09 48.96 01020304050607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6.405.798.799.5521.4825.8729.3231.9667.1544.3655.1251.494.9823.976.766.990204060802020年2021年
49、2022年2023年專利商標著作權其他知識產權 29 施2023 年全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方案。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的意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技術調查官管理辦法和知識產權鑒定機構名錄庫管理辦法。印發 關于新時代加強知識產權執法的意見。組織開展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組織開展“鐵拳”“劍網”“龍騰”“藍網”“網絡市場監管”等行動。組織開展打擊院線電影盜錄傳播、青少年版權保護季等專項整治。2023 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知識產權違法案件 4.4 萬件。國家知識產權局審結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 10 件和藥品專利侵權糾紛早期解決機制案件65 件。全國
50、知識產權系統共辦理專利糾紛行政案件 6.8 萬件。各級版權執法部門共檢查實體市場相關單位 72 萬家(次),查辦侵權盜版案件 4745 件,刪除侵權盜版鏈接 244.35 萬條。全國海關共查扣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 6.2 萬批次,涉及侵權嫌疑貨物 8200 多萬件,核準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 1.9 萬件。(三)知識產權多元化保護機制更加完善(三)知識產權多元化保護機制更加完善 印發最高人民法院 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意見,優化協作配合機制,強化協同保護力度。2023 年,新批復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8 家、快速維權中心 7 家。截至 2023 年底,全國協同保護機構總數達到 1
51、12家。已運行的保護中心和快維中心共受理知識產權保護維權相關案件 12 萬件,受理專利快速預審請求 23.9 萬件。知識產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實現省級層面全覆蓋,643 個調 30 解組織和 4851 名調解員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知識產權糾紛訴前調解成功率達到 64.3%。新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 705 家,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已建立糾紛調解組織 1944家,2023 年共受理案件近 13.5 萬件,同比增長 45%。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地仲裁機構成立知識產權仲裁院和調解中心。2023 年全國仲裁機構辦理知識產權類案件 5249件,案件標的額 49 億元。全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構
52、達 2600余家,志愿者 1 萬余人,共辦理維權援助申請 13.3 萬余件。圖 13 20202023 年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數量(家)三、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運用效益日益提升(一)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進一步提升(一)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進一步提升 印發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強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深入開展“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和“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推動4057627022 30 35 42 02040608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 31 科技成果高質量創造和高效轉化。2023 年,授權發明專利92.1 萬
53、件。核準注冊商標 438.3 萬件。受理 PCT 國際專利申請 7.4 萬件,提交海牙外觀設計國際申請 1814 件,收到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 6196 件,穩居世界前列。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1.13 萬件。著作權年登記總量達 892.39 萬件。認定地理標志產品 13 件,核準地理標志注冊集體商標、證明商標 201 件,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經營主體 5842 家。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權 8385 件、林草植物新品種權 915 件。截至 2023 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為195.3 萬件,占發明專利有效量的 39.1%,占比較上年提高 1.1個百分點8,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54、創新更加活躍。中國綠色低碳專利有效量 24.3 萬件,同比增長 19.1%。圖 14 截至 20212023 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有效發明專利情況9(萬件)8 數據來源于2024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專利統計分析報告。9 數據來源于2023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專利統計分析報告和2024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專利統計分析報告。71.682.996.334.743.856.826.633.342.20.020.030.04132.9 160.0 195.3 0501001502002502021年2022年2023年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產品服務業合計 32 圖 15 截至 20
55、202023 年底中國綠色低碳發明專利有效量及同期占比10 (二)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加速推進(二)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加速推進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 年),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建立部際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推進機制。印發知識產權助力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 年),建立知識產權與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制定建立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專利的聲明制度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深入開展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確定第二批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達成開放許可 1.7 萬項。全年共簽訂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
56、同 27.7 萬項,成交金額達 21661 億元,同比增長 10 數據來源于2024 全球綠色低碳技術專利統計分析報告。13.9 16.9 20.4 24.3 4.54.74.84.901234505101520253035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單位/%單位/萬件中國綠色低碳發明專利有效量占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的比重 33 20.3%。調查顯示11,2023 年,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39.6%,較上年提高 2.9 個百分點,連續 5 年穩步提高,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首次超過 50%。圖 16 2023 年我國不同類型知識產權技術合同成交項數及金額占比(%)圖 17 20202
57、023 年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11 數據來源于2023 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46.8 25.0 24.8 2.0 1.2 0.3 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項數技術秘密著作權專利生物、醫藥新品種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42.541.213.42.40.210.20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金額技術秘密專利著作權生物、醫藥新品種植物新品種(0.21)集成電路布圖設計(0.20)44.9 46.8 48.1 51.3 34.7 35.4 36.7 39.6 010203040506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國內發明專利產業化率 34 (三)知識產權市場化
58、運營機制不斷健全(三)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機制不斷健全 優化升級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體系,共建設半導體、衛星互聯網等 36 家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認定 12 家功能性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對第二、三、四批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開展評價。37 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質押融資和轉讓許可在全國占比 4 成以上,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發布 專利評估指引 國家標準。拓展金融服務渠道,推出全國首單市場化增信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2023 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達 8539.9 億元,同比增長 75.4%,惠及企業 3.7 萬家。版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 98.6 億元,同比增長
59、 80.9%。新授予 5 個城市為全國版權示范城市。深化“藍天”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專利、商標代理機構行風建設和信用評價,開展商標代理機構重新備案?!爸R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惠及企業 40 萬家。組織開展代理從業人員能力建設行動,“進階式”培訓覆蓋人數達 3.7 萬人。2023 年,全年批準設立專利代理機構 829 家,新獲得專利代理師資格人數近 1.3 萬人,批準 5 家外國專利代理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常駐代表機構,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 8 萬家,從業人員近百萬名,年營業收入超過 2700 億元。35 圖 18 20202023 年我國專利代理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數量(家)四、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
60、持續提升(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進一步加強(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進一步加強 印發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 年),促進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2023 年,完成首期第三批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三年運行評估和第二期第一批 50 家機構遴選,新備案 41 家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新增 28 家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增長至 48.6%。截至 2023 年底,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和地市級綜合性服務機構分別增至 151 家、197 家和 162 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重要網點數量增至 423 家。(
61、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便民利企水平不斷提升(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便民利企水平不斷提升 發布知識產權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推動政務服18022237272932183256 3937 4557 5272 0300060009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分支機構數量專利代理機構數量 36 務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持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好差評”制度建設,實現窗口評價全覆蓋。專利、商標質押信息實現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掌上查”。印發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工作指引。在北京、上海等 9 個城市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癐P 與創意產業:景德鎮故事”入選世
62、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調研項目。(三)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三)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啟動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平臺建設,整合上線升級優化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公共服務系統。優化國家重點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上線芯片、中醫藥產業等 7 個專利專題數據庫,上線外觀設計專利檢索公共服務系統,并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注冊使用權限。2023 年,新增開放 4 種地理標志數據,開放數據總量達 59 種、專題數據庫達 18 個,知識產權基礎數據下載帶寬由 200M 大幅提升至 800M。完成向 27 家具備數據加工和分析利用能力的市場主體按需免費提供知識產權標準化數據。與 11 家電商平臺
63、簽訂專利權評價報告共享協議,推動平臺更好履行主體責任。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向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開放數據。37 圖 19 20192023 年我國知識產權基礎數據開放情況 五、知識產權人文環境進一步優化(一)知識產權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知識產權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知識產權文化理念。利用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營地)等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實踐教育活動。開展青少年版權保護相關宣傳培訓。鼓勵高校圍繞知識產權宣傳教育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校園文化活動和主題實踐活動。深入宣傳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相關經驗。將知識產權法治宣傳列入普法責
64、任,開展知識產權保護主題法治宣傳活動。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開展中國專利金獎、中國版權金獎評選工作。組織核查 200 家單位 7.91 萬臺計算機,軟件正版率達到 99.26%。38 (二)知識產權文化傳播矩陣建設取得新成效(二)知識產權文化傳播矩陣建設取得新成效 舉辦 2023 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宣傳周組委會成員單位聯合或單獨組織開展的活動超過 50 項,全國各地舉辦各類活動近 10 萬項,報道總量 22.7 萬篇。舉辦世界知識產權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等活動,在進博會、服貿會、博鰲亞洲論壇、大連專交會、無錫設博會、全民閱讀大會、中國網絡版權保護與發展大會、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315
6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民法典宣傳月”等活動中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持續鞏固知識產權融媒矩陣建設。利用對外宣傳平臺、英文網站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平臺等加大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成就宣傳力度,在多雙邊平臺及交流中講好中國知識產權故事。深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高端智庫和特色智庫建設,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咨詢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知識產權研究相關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及調研基地、知識產權檢察研究基地等智庫作用。(三)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三)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制定印發 2023 年落實 知識產權人才
66、“十四五”規劃工作計劃,提出 300 余項具體舉措。修訂全國知識產權培訓工作管理辦法,優化知識產權培訓機制。制定印發2023 年全國知識產權人才專業能力提升培訓計劃,全年開展 76 期培訓班。錄制上線知識產權精品課程 23 門,“十四五”以來,累計開發精品課程已達 98 門。全國知識產權專 39 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獲批成立。認定 8 門知識產權相關課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支持 7 所高校增設知識產權本科專業,批準 2 所高校通過自主審核新增知識產權專業學位碩士點各 1 個。11 個?。ㄗ灾螀^、直轄市)制定出臺專門的知識產權職稱評價標準。2023 年,全國 4 萬余人報名參加知識產權職
67、稱考試,同比增長約 20%。圖 20 20202023 年我國設置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的高校及其畢業生情況 六、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深入拓展(一)積極融入國家外交大局(一)積極融入國家外交大局 成功舉辦兩場中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五十周年紀念暨宣傳周主場活動致賀信,李強總理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鄧鴻森總干事,丁薛祥副總理出席主場活動宣讀28693141354140539299109114020406080100120010002000300040005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單位/家單位/人本科畢業生數量設置知識產權專業本
68、科的高校 40 總書記賀信并講話。黨和國家領導人見證我國與法國、新西蘭等 5 國知識產權機構合作協議簽署。第一屆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聯合聲明、在 2024 年主辦第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以及中國政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續簽關于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協議及其延期補充協議等 3 項知識產權成果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二)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深度廣度持續拓展(二)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深度廣度持續拓展 參加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第 64 屆成員國大會,深度參與各專業委員會磋商。深入參與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TRIPS)理事會常規議題討論。推進 保
69、護廣播組織條約談判進程。中國被授權實體加入無障礙圖書聯合會全球圖書服務。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進程。完成與尼加拉瓜、塞爾維亞自貿協定知識產權章節談判,推進中國洪都拉斯自貿協定知識產權議題談判。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舉辦地理標志、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等國際交流會,聯合發布知識產權金融中國國家報告。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簽署加強交流與合作備忘錄,推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案例數據庫中國案例的更新,用案例講好知識產權審判故事。2023 年,新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 21 家、海外分中心 2 家,產業分中心 2 家,
70、總數達到 47 家,累計指導企業海外維權 1300 多起。國際標準制定參與度持續提升,累計提出制定并發布國際標準化組織 41 (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數量達到 1574 件,比上年增長 18.9%。圖21 20202023年我國累計提出制定并發布ISO和IEC國際標準數量(件)(三)知識產權多雙邊合作持續深化(三)知識產權多雙邊合作持續深化 成功主辦首屆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局局長會,建立起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合作機制。主辦第 14 屆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局局長會和系列活動,通過年度合作工作計劃。持續深化中美歐日韓、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中日韓、中蒙俄等多邊機制合作,加強中美、中歐、中
71、英、中法、中日、中俄、中瑞等雙邊知識產權合作,進一步充實與非洲和拉美地區國家知識產權合作。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更新簽署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與越南文化體育旅游部簽署版權及相關權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深入實施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成立中歐地理標志聯合委員會,完成第二批 350 個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清單公示。繼續拓展和929110613241574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42 優化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合作網絡,合作伙伴增至 32 個?!耙粠б宦贰敝R產權合作持續深化,共建國家知識產權布局更加活躍,202
72、3 年,我國企業在 40 個共建國家有專利申請公開或授權,較上年增加 2 個,專利申請公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 11856 件和 6032 件,同比分別增長 2.2%、9.3%;81 個共建國家在華專利申請和授權分別為 31553 件和 20021 件,同比分別增長 7.3%、7.7%。圖 22 2023 年我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專利申請公開量前五國家(件)12 七、組織保障進一步加強 全面加強黨對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推進綱要和規劃實施。印發 2023 年綱要和規劃 12 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 2024 年第 7 期知識產權統計簡報
73、。43831225117011218863071010002000300040005000韓國新加坡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南非其他 43 實施推進計劃和地方工作要點,完成綱要和規劃年度監測評估,發布 2023 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報告和第二批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先后與 6 個?。ㄗ灾螀^、直轄市)人民政府召開共建知識產權強省推進大會,打造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重要支點。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第四次納入中央督查檢查考核計劃,14 個省份獲得優秀等次。44 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委托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從全國及地方兩個方面開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年度發展狀況評價。全國評價主要考
74、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變化情況,地方評價主要考察各省份13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變化情況。評價結果顯示,2024 年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穩步提升,達到 125.5 分,較上年增長 4.5%。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市場運行、公共服務、人文社會環境、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等六個分項指數得分均實現正增長。我國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總體提高,全國各省份的地區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和中位數均實現上漲,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 6 個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進一步增長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以綱要部署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重點任務為基本框架,從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市場運行
75、、公共服務、人文社會環境以及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等六個方面選取 80 個指標,開展全國層面的知識產權強國 13 評價對象未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45 建設發展的綜合評價,并測算形成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14。2024 年評價結果顯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達到125.5 分,比上年增長 4.5%,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保持較好增長趨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扎實推進。各分領域中,知識產權制度指數得分 120.4 分,保護指數得分 130.5 分,市場運行指數得分 122.4 分,公共服務指數得分 127.4 分,人文社會環境指數得分 131.3 分,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指數得分 123.6 分,比上年分
76、別增加 2.6 分、8.4 分、4.1 分、4.7分、5.7分和8.4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各領域實現全面增長,知識產權全鏈條水平進一步提升。14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重點評價我國全國層面隨時間變化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進展及成效,該指數以基期年份指標值作為基準(設定 2021年基期值 100),經測算指標增速并加權匯總獲得相應得分。一級指標包括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市場運行、公共服務、人文社會環境和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相應設置 80 個二級指標(詳見附錄)。2024 年評價采用的指標數據主要為 2023 年數據。46 圖 23 2024 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變化情況15(分)(一)知識產權制度指數
77、穩步提升(一)知識產權制度指數穩步提升 知識產權制度指數包括知識產權法律規章完備度、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制定以及知識產權審查質效等方面共計 7 個指標。以 2021 年為基期,2024 年我國知識產權制度指數得分120.4 分,比上年提高 2.6 分。評價指標中,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方面,隨著專利法實施細則專利審查指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等法規規章完成修改制定,知識產權法律規章完備度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戰略規劃方面,綱要和規劃部署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任務按年度有序推進,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制定指標得分穩步提升。在審查質效指標方面,發明專利審查結案準確率和商標注冊實質審查合格率 15 注: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
78、差未作配平處理。120.0117.8122.1118.4122.7125.5115.35.45.42.62.68.48.44.14.14.74.75.75.78.48.4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知識產權制度指數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指數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指數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指數2023年增幅2024 年值 122.4 127.4 131.3 123.6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 125.5 120.4 130.5 47 比上年分別提高 0.8、0.07 個百分點,專利審查質量用戶滿意度指數比上年提高 0.6 分,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比上年縮短 0.5 個月,商標注冊
79、平均審查周期與上年保持一致。圖 24 20212024 年我國知識產權制度指數(分)(二)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大幅增加(二)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大幅增加 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包括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協同保護、保護滿意度等方面共計 18 個指標,以 2021 年為基期,2024 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得分 130.5 分,比上年提高 8.4 分。評價指標中,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比上年增長 2.06 個百分點;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高0.79 分;法院新收、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提起公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量,公安機關立案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量,知識產
80、權行政執法案件量,處理專利糾紛行政案件量、知識產權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量以及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有效量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增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比上年增加 8 家,著作100112.4117.8120.4020406080100120140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48 權集體管理組織會員數量比上年增長 4.3%。圖 25 20212024 年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分)(三)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同比增速加快(三)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同比增速加快 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包括高質量創造、運用機制、市場運營等方面共計 25 個指標。以 2021 年為基期,2024 年我國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得
81、分 122.4 分,比上年增長 3.4%,增速較上年提升 0.2 個百分點。評價指標中,高質量創造方面,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比上年提高 2.4 件,每百萬人口作品登記量、每百億元 GDP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比上年分別增長 42.4%、29.1%,每百億元 GDP 農業植物新品種有效量、林草植物新品種有效量比上年分別增長24.9%、17.6%,每百億元 GDP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發證量比上年增長 18.0%;運用機制方面,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比上年增長 0.27 個百分點,每百億元 GDP 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較上年增長 14.2%;市場運營方面,每億元 GDP 知識
82、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比上年增長 66.6%,獲100119.3122.1130.5020406080100120140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49 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普惠貸款的企業占比較上年增長 24.0%,每萬件專利申請專利代理機構數量比上年增長 12.5%。圖 26 20212024 年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分)(四)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指數持續增長(四)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指數持續增長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指數包括服務機構建設、便利化程度等方面共計 8 個指標。以 2021 年為基期,2024 年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指數得分 127.4 分,比上年提高 4.7 分。評價指標中,地市
83、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比上年提高 8.4個百分點,每萬人口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數量比上年增長 26.4%;知識產權基礎數據開放種類比上年增加 4種,商標電子申請率比上年提升 0.15 個百分點。100114.8118.4122.4020406080100120140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50 圖 27 20212024 年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指數(分)(五)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指數進一步提高(五)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指數進一步提高 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指數包括人才規模、高校培養等方面共計 6 個指標。以 2021 年為基期,2024 年我國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指數
84、得分 131.3 分,比上年提高 5.7 分。評價指標中,每萬名大專以上人口執業專利代理師數量比上年增長 11.0%,每百萬人口設置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的高校數量和設立知識產權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的高校數量比上年分別增長 4.7%、8.6%,每萬名本科畢業生知識產權專業本科畢業生數量比上年增長 3.7%。100117.5122.7127.4020406080100120140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51 圖 28 20212024 年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指數(分)(六)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指數明顯提升(六)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指數明顯提升 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指數包含知識產權治理體
85、系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共計 16 個指標。以 2021 年為基期,2024年我國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指數得分 123.6 分,比上年增長 7.3%,增速提高 6.3 個百分點。評價指標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及海外中心比上年增加 23家,境外專利代理機構在華設立常駐代表機構數量增加 5 家;法院受理涉外知識產權訴訟案件量增長 155.6%;國外在華專利、商標、農業植物新品種以及林草植物新品種有效量分別比上年增長 3.36%、3.43%、30.7%和 17.6%;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數量增加 1 個,達到 32 個;累計提出制定并發布 ISO 和 IEC 國際標準數
86、量比上年增長 18.9%,每百億元 GDP 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海牙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量分別比上年增長 1.0%、34.0%。100121.3125.5131.3020406080100120140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52 圖 29 20212024 年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指數(分)二、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總體提高 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考慮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特點,從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運行以及發展環境等三個方面選取 82 個指標構建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16,開展以省份為評價對象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水平評價。2024 年評價結果顯示,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
87、總體實現穩步提升,全國各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 81.0 分,比上年提高 1.35 分,中位數為 81.43 分,比上年提高 1.61 分。其中,超 9 成省份的地區發展指數實現正向增長,安徽、山 16 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簡稱“地區發展指數”)是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評價基礎上,綜合考慮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特點并進行適應性調整形成的評價指標體系。設置地區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運行以及發展環境等 3 個一級指標。其中,知識產權保護綜合考慮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及協同保護因素,市場運行綜合考慮創造、運用、市場化運營因素,發展環境綜合考慮地區知識產權制度、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以及人才發展因素,共設置
88、 9 個二級指標,并相應設置 82 個三級指標(詳見附錄)。三級指標的選擇則側重于地區知識產權發展質量及效率,同時兼顧地區發展規模。地區發展評價對象為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未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100114.1115.3123.6020406080100120140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53 東、上海、重慶和河南增幅排在前 5 位,比上年分別增長 2.81分、2.51 分、2.44 分、1.99 分和 1.90 分。17 個省份的地區發展指數得分高于平均值,18 個省份的地區發展指數得分超過80 分,較上年新增重慶、河南、河北、江西等 4 個地區。廣東、上海、
89、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 6 個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在區域發展方面,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均實現穩步增長,呈現出東部地區穩步提升、中部地區加快增長、西部地區逐步追趕、東北地區緩中有升的特點。重大戰略區域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得分最高,長三角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增幅最大。(一)超(一)超 8 成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正向增長成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正向增長 從知識產權保護發展水平總體情況來看,各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平均得分 85.21 分,比上年增長 1.21 分,中位數 85.47 分,比上年提高 1.76 分。其中,25 個省
90、份的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實現正向增長,占比超 8 成,其中,湖北、重慶、西藏等地增幅較大,比上年依次增長 5.03 分、3.06分、2.56 分。27 個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得分超過 80分,比上年新增內蒙古、云南 2 個地區。廣東、江蘇、山東等 16 個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得分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二)地區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增幅相對較大(二)地區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增幅相對較大 從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水平總體情況來看,各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平均得分 79.33 分,比上年增長 1.45分,中位數 78.89 分,比上年提高 1.42 分。其中,27 個省份 54 的地區知識產權市
91、場運行指數實現正向增長,占比近 9 成,其中,安徽、上海、浙江等地得分增幅較大,比上年依次增長 3.48 分、3.42 分、3.40 分。13 個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得分超過 80 分,比上年新增遼寧、天津、陜西等 3個地區。北京、廣東、上海等 15 個地區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得分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三)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指數穩步增長(三)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指數穩步增長 從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水平總體情況來看,各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指數平均得分 80.13 分,比上年增長 1.29分,中位數為 79.32 分,比上年提高 1.07 分。其中,24 個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指
92、數實現正向增長,占比近 8 成,其中,青海、甘肅、西藏等地增幅較大,比上年依次增長 5.19分、4.46 分、4.08 分。14 個省份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指數得分超過 80 分,比上年新增安徽、福建 2 個地區。北京、上海、廣東等 14 個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指數得分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四)(四)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 6 個地個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區知識產權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 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和山東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得分均超過 87 分,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且多年來保持相對穩定,形成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的引領優勢。
93、(五)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指數穩步提升(五)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四大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均實現增長。四大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均實現增長。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依 55 次為 86.55 分、81.58 分、76.35 分和 79.98 分,比上年得分依次增長 1.62 分、1.63 分、1.25 分和 0.34 分,呈現出東部地區穩步提升、中部地區加快增長、西部地區逐步追趕、東北地區緩中有升的特點。其中,東部地區是我國知識產權發展先行區域,其發展指數平均得分遠高于其他三個地區,且在高于全國發展指數平均水平的地區中有近 6 成屬于東部地區。分
94、領域看,知識產權保護指數方面,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平均得分依次為88.89 分、87.06 分、81.55分和83.90分,東部和中部地區高于全國平均值,中部和西部地區增幅較大,分別比上年增長 2.24 分、1.45 分;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指數方面,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平均得分依次為85.45 分、78.99 分、74.40 分、79.36 分,東部和東北地區高于全國平均值,東部和中部地區增幅相對較大,分別比上年增長 2.32 分、1.83 分;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指數方面,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平均得分依次為86.39分、81.30分、75.04 分、77.28 分,東部和中
95、部地區高于全國平均值,西部和東部地區增幅相對較大,分別較上年增長1.88分、1.09分。56 圖 30 四大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及增幅(分)重大重大戰略區域戰略區域17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均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均呈上升趨勢呈上升趨勢。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粵港澳大灣區(92.18分)、長三角(89.17 分)、京津冀(85.28 分)、長江經濟帶(83.80 分)和黃河流域地區(78.31 分),其中,長三角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增幅最大,比上年增長 1.99 分??傮w上,重大戰略區域知識產權發展呈現出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突出、長江經濟帶保護實力持續提升、長三角知識產權
96、發展動力強勁、京津冀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優勢明顯、黃河流域具有一定的地理標志發展優勢等特征。17 重大戰略區域具體包括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和黃河流域地區。因統計數據限制,京津冀區域采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 3地省域數據,長江經濟帶采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及貴州等 11 地省域數據,長三角地區采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 4 地省域數據,粵港澳大灣區采用廣東省數據,黃河流域采用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 9 地省域數據。84.93 79.96 75.10 79.63 86.55 81.58 76.35 7
97、9.98 1.621.631.250.34405060708090100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2023年2024年增幅 57 圖 31 重大戰略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及增幅(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突出?;浉郯拇鬄硡^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突出?;浉郯拇鬄硡^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為 92.18 分,比上年增長 1.05 分。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運行及發展環境指數平均得分分別為93.36 分、91.83 分、91.72 分,均高于其他戰略區域,知識產權發展綜合能力最強。就具體指標而言,粵港澳大灣區 PCT專利申請受理量占全國 35.11%,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全國38.29%
98、,均高于其他戰略區域,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凸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4 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已連續 5 年位居全球科技集群第 2 位。長江經濟帶知識產權保護實力持續提升。長江經濟帶知識產權保護實力持續提升。長江經濟帶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 83.80 分,比上年增長 1.66 分。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運行及發展環境指數平均得分分別為 88.1283.72 82.14 91.13 87.18 76.77 85.28 83.80 92.18 89.17 78.31 1.56 1.66 1.05 1.99 1.53 405060708090100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
99、黃河流域2023年2024年增幅 58 分、82.28 分、82.54 分,均實現明顯提升,其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平均得分比上年提升 1.77 分,增幅高于其他戰略區域。就具體指標而言,長江經濟帶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數量比上年提高 19.2%;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平均值為 92.44%,比上年提高 4.59 個百分點;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得分平均值為 81.63 分18,比上年提高 0.93 分。長三角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增幅最大。長三角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增幅最大。長三角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 89.17 分,比上年增長 1.99 分,明顯高于其他區域增幅。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指數、市場運
100、行指數以及發展環境指數平均得分分別為 91.67 分、88.51 分、88.00 分,比上年分別增長 1.09 分、3.18 分、0.54 分。與長江經濟帶相比較,長三角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指數、市場運行指數以及發展環境指數平均得分依次分別高出3.55分、6.23分、5.45分,對整個長江經濟帶知識產權的發展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京津冀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優勢明顯。京津冀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優勢明顯。京津冀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為 85.28 分,比上年增長 1.56 分。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指數、市場運行指數以及發展環境指數平均得分分別為 85.72 分、84.54 分、86.34 分,比上年分別增
101、長1.28 分、1.93 分、1.09 分。就具體指標而言,京津冀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優勢進一步凸顯,有 1210 所專利代理機構總部、6130 所商標代理機構位于京津冀地區,且分別有 1 家境外專利代理機構、7 家境外著作權認證機構在京津冀地區設 18 依據 2022 年值計算。59 立常駐代表機構。從專利代理人才來看,京津冀執業專利代理師數量達到 1.29 萬人,比上年提高 5.54%,占全國近 4 成比重。黃河流域具有一定地理標志發展優勢。黃河流域具有一定地理標志發展優勢。黃河流域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為 78.31 分,比上年平均得分增長1.53 分。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運行及發展環
102、境指數平均得分分別為 83.35 分、76.15 分、77.57 分,比上年增長 1.23 分、1.25 分、2.41 分。從發展特點來看,黃河流域地區特色農產品富集,單位 GDP 地理標志數量明顯高于其他重點戰略區域。從規模來看,黃河流域地區地理標志產品累計批準量 749件,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累計注冊量達到 2333件,均占全國 3 成左右;地理標志農產品核心生產基地數量達到 947 家,居各戰略區域首位。60 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面臨的形勢(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提出更高要求提出更高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
103、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提供了行動指南。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必須找準知識產權工作的功能定位,自覺把知識產權工作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圍繞更好地激勵創新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立足知識產權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聚力支持全面創新,加快完善與新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圍繞更好地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立足知識產權是國際貿易的“標配”,更好統籌涉外知識產權事宜,深度參與知識產權
104、全球治理,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有力支撐。圍繞更好地促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立足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知識產權,堅決懲處各種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有力支撐。61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功能作(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功能作用用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時代大勢,著眼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知識產權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提供著重要的制度供給和技術供給,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加快推動新
105、質生產力發展,一方面需要著力提升知識產權制度供給水平,圍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完善政策法律體系,全面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大力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另一方面需要著力提升知識產權技術供給水平,增強高價值核心專利、知名商標、精品版權、優質地理標志產品、優良植物新品種等高價值知識產權的產出能力,促進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型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以版權為支撐的文化產業、以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經濟和以數據知識產權為支撐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給知識產權制度帶(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給知識產權制度帶來挑戰和機
106、遇來挑戰和機遇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涌現,并推動產業變革升級,特別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對知識產權制度提出了新挑戰,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迎接挑戰,抓住機遇,需要及時響應新技術新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構建大數據、人 62 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展望 下一步,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論述和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
107、神,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一)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一)完善知識產權制度 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的部署,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圍繞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加快推進商標法新一輪修訂和地理標志專門立法研究,開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修改論證,加快完成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等法規的修訂。構建商業秘密保護制度。完善新興領域和特定領域知識產權規則,加快推進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構建,建立健全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制度。完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立法。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量
108、和審查效率,完善適應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的審查政策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專利審查支撐,加快建設一流專利商標審查機構。(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知識產權,堅決依法懲處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加大重點領域、新興產業和關鍵核 63 心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在知識產權審查和管理中的應用。防止知識產權濫用。深化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改革。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打擊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加強知識產權案件檢察監督機制建設。完善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機制。健全完善知識產權執法體系,提升執法監管現代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推進知識產權糾紛多元
109、化解工作。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三)完善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機制(三)完善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機制 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完善知識產權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體系,健全產業知識產權協同發展機制,推進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培育更多具有專利優勢的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全面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著力破解專利轉化運用的難點堵點。促進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推動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體系互聯互通、開放共享。推動專利開放許可制度高效運行。深入實施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和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持續實施著
110、作權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技術、專利與標準協同發展。創新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模式,健全完善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業務監管體系。健全專利商標代理質量監測和信用評價機制,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和出口基地建設,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64 (四)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四)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 持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堅持普惠服務和重點服務并重,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效能。統籌推進省級和地市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骨干節點、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等服務機構建設和有序發展。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強化知識產
111、權服務數字化支撐,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平臺。持續增加開放共享的數據種類,進一步支持自主可控知識產權數據庫建設,切實維護知識產權領域數據安全。建設全國統一的著作權登記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對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供給。(五)營造良好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五)營造良好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 大力倡導知識產權文化理念。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加強知識產權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推進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提升青少年知識產權意識。推進知識產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加強高層次、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持續完善知識產權人才評價體系,優化知識產權職稱評審機
112、制。加快推進知識產權高端智庫和特色智庫建設,加強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推動知識產權文化與法治文化深度融合,不斷增強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法治意識。(六)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六)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 深度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國際規 65 則,促進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大與貿易相關知識產權談判力度。持續關注并參與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磋商談判。完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平臺機制,深化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中非、中日韓、中歐、中法等多雙邊國際交流合作。推動“一帶一路”、亞太經合組織知識產權合作高質量發展。深度參與中美歐日韓知識產權五局合作。引領金磚國家知識
113、產權合作擴容。穩步推進中歐第二批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完善知識產權涉外法律法規。加強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持續完善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工作網絡。66 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評價體系概況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全國層面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和地方層面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一)指標的選取原則(一)指標的選取原則 本報告充分考慮評價目的,以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為主旨,指標的選擇遵從以下三個基本原則:1.全面性及系統性原則。知識產權是一個系統工程,覆蓋領域廣、涉及方面多。評價指標選擇既要覆蓋各知識產權類型,又要兼顧知識產權全鏈條的完整性。2.科學性及規范性
114、原則。評價指標應符合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客觀規律,評價指標統計口徑以及指標間的邏輯關系應符合一般統計規范,數據具有較好的可比性。3.權威性及經濟性原則。為保障評價結果的可信度,評價指標的基礎數據應具有權威、可信的官方數據來源。同時,指標的選取應兼顧經濟性,充分考慮數據收集時的工作量等難易程度。67 (二)指標數據來源(二)指標數據來源 本報告知識產權發展評價所采用的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及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知識產權統計年報等,其中,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等無法得到當年數據的指標,以上一年度數據代替當年數據。法律法規與政策信息來源于官
115、方信息和北大法寶法律檢索系統。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評價指標體系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旨在反映全國層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情況。該指數重點評價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隨時間變化取得進展及成效,以綜合指數形式直觀反映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狀況與趨勢。該指數設置一級指標 6 個,分別為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市場運行、公共服務、人文社會環境以及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設置二級指標 80 個。表 1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一級指標 編號編號 二級指標二級指標 知識 產權 制度 1 知識產權法律規章完備度(分)2 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制定(分)3 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月)4 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月)
116、5 發明專利審查結案準確率(%)6 商標注冊實質審查合格率(%)7 專利審查質量用戶滿意度指數(分)知識 產權 保護 8 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件)9 法院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件)10 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11 檢察機關批準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量(件)68 一級指標一級指標 編號編號 二級指標二級指標 12 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量(件)13 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案件量(件)14 檢察機關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不起訴后移送行政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量(件)15 公安機關立案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量(件)16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案件量(件)17 處理專
117、利糾紛行政案件量(件)18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有效量(件)19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量(件)20 知識產權案件訴前調解成功率(%)21 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數量(家)22 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案件量(件)23 知識產權糾紛仲裁案件量(件)24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會員數量(個)25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分)知識 產權 市場 運行 26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件)27 每百億元貿易出口額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件)28 每萬家企業商標有效注冊量(件)29 每百萬人口作品登記量(件)30 每百億元 GDP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件)31 每百億元 GDP 農業植物新品種有效量(件
118、)32 每百億元 GDP 林草植物新品種有效量(件)33 每百億元 GDP 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累計注冊量(件)34 每百億元 GDP 地理標志產品累計批準量(件)35 每百億元 GDP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發證量(件)36 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37 版權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38 每萬家企業核準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經營主體數量(家)39 每百億元 GDP 地理標志產品年直接產值(億元)40 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占服務貿易比重(%)41 每百億元 GDP 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萬元)42 專利轉讓許可活躍度(%)43 每百億元 GDP 專利實施許可合
119、同備案金額(萬元)44 商標使用許可活躍度(%)45 每億元服務貿易出口額輸出版權總數(項)46 每億元 GDP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萬元)47 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普惠貸款的企業占比(%)48 每萬件專利申請專利代理機構數量(家)69 一級指標一級指標 編號編號 二級指標二級指標 49 每萬件商標注冊申請商標代理機構數量(家)50 地理標志農產品核心生產基地數量(個)知識 產權 公共 服務 51 省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52 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53 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覆蓋率(%)54 每萬人口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數量(家)55
120、每萬人口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數量(家)56 知識產權基礎數據開放種類(種)57 專利電子申請率(%)58 商標電子申請率(%)知識 產權 人文 社會 環境 59 每萬名就業人員知識產權人才數量(人)60 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級以上知識產權師數量(人)61 每萬名大專以上人口執業專利代理師數量(人)62 每百萬人口設置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的高校數量(家)63 每百萬人口設立知識產權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的高校數量(家)64 每萬名本科畢業生知識產權專業本科畢業生數量(人)參與 全球 知識 產權 治理 65 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數量(家)66 法院受理涉外知識產權訴訟案件量(件)67 境外著作
121、權認證機構常駐中國代表機構數量(家)68 境外專利代理機構在華設立常駐代表機構數量(家)69 國外在華專利有效量(件)70 國外在華商標有效量(件)71 國外在華農業植物新品種有效量(件)72 國外在華林草植物新品種有效量(件)73 加入知識產權國際條約數量(項)74 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數量(個)75 累計提出制定并發布 ISO 和 IEC 國際標準(個)76 知識產權對外培訓量(人次)77 參加 WIPO 框架下機制性會議或磋商(次)78 每百億元 GDP 國際專利申請量(PCT)(件)79 每百億元 GDP 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件)80 每百億元 GDP 海牙外觀設計國
122、際申請量(件)三、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 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指數旨在反映我國知識產權區域發展水平以及發展特點。評價對象為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 70 轄市),未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指數評價的框架基礎上,綜合考慮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特點,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適應性調整。設置一級指標 3 個,分別為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運行及發展環境。設置二級指標 9 個,其中,知識產權保護設置二級指標 3 個,分別為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及協同保護;市場運行設置二級指標 3 個,分別為高質量創造、運用和市場化運營;發展環境設置二級指標 3 個,分別為知識產權制度、公共服務以及人才發展。相應的,
123、設置三級指標 82 個。評價變量的選擇在注重各重要環節工作效率及質量基礎上,兼顧地區知識產權發展規模。表 2 地區知識產權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一級 指標指標 二級二級指標指標 編號編號 三級指標三級指標 知識產權保護 司法保護 1 法院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結案量(件)2 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3 檢察機關批準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量(件)4 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量(件)5 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案件量(件)6 檢察機關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不起訴后移送行政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量(件)行政保護 7 專利行政執法案件量(件)8 商標行政執法案件量(件)9 版權行政執法案件量(件
124、)10 處理專利糾紛行政案件量(件)11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有效量(件)71 一級一級 指標指標 二級二級指標指標 編號編號 三級指標三級指標 協同保護 12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量(件)13 知識產權案件訴前調解成功率(%)14 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數量(家)15 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案件量(件)16 知識產權糾紛仲裁案件量(件)17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分)知識產權市場 運行 高質量創造 18 發明專利擁有量(件)19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件)20 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件)21 每百億元貿易出口額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件)22 PCT 專利申請受理量(件)23 每百億元 G
125、DP 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PCT)(件)24 商標有效注冊量(件)25 每萬家企業商標有效注冊量(件)26 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件)27 每百億元 GDP 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件)28 作品登記量(件)29 每萬人口作品登記量(件)30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件)31 每百億元 GDP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件)32 農業植物新品種有效量(件)33 每百億元 GDP 農業植物新品種有效量(件)34 林草植物新品種有效量(件)35 每百億元 GDP 林草植物新品種有效量(件)36 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累計注冊量(件)37 每百億元 GDP 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
126、累計注冊量(件)38 地理標志產品累計批準量(件)72 一級一級 指標指標 二級二級指標指標 編號編號 三級指標三級指標 39 每百億元 GDP 地理標志產品累計批準量(件)40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發證量(件)41 每百億元 GDP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發證量(件)運用機制 42 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億元)43 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44 版權產業增加值(億元)45 版權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46 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億元)47 每億元 GDP 知識產權技術合同成交額(萬元)48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金額(萬元)49 每百億元 GDP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金
127、額(萬元)50 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億元)51 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占貿易額的比重(%)52 專利轉讓、許可數量(件)53 專利轉讓許可活躍度(%)54 商標使用許可數量(件)55 商標使用許可活躍度(%)56 地理標志農產品核心生產基地數量(個)市場運營 57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萬元)58 每億元 GDP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萬元)59 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普惠貸款的企業(家)60 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普惠貸款的企業占比(%)61 專利代理機構數量(家)62 每萬件專利申請專利代理機構數量(家)63 商標代理機構數量(家)64 每萬件商標注冊申請商標代理機構數量(
128、家)知識產權制度建設 65 知識產權法律規章完備度(分)66 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制定(分)73 一級一級 指標指標 二級二級指標指標 編號編號 三級指標三級指標 發展環境 67 法院受理涉外知識產權民事訴訟案件量(件)公共服務 68 省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69 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數量(家)70 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71 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數量(家)72 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覆蓋率(%)73 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數量(家)74 每萬人口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數量(家)75 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家)76 每萬人口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家)人才發展 77 執業專利代理師數量(人)78 每萬名大專以上人口執業專利代理師數量(人)79 設置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的高校數量(家)80 每萬人口設置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的高校數量(家)81 設立知識產權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的高校數量(家)82 每萬人口設立知識產權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的高校數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