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智能制造行業政策白皮書(3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賽迪:智能制造行業政策白皮書(35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智能制造政策白皮書智能制造政策白皮書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目錄智能制造的內涵主要發達國家智能制造戰略我國智能制造政策體系我國智能制造政策的主要特征目錄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對策建議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pOtQsPnQsQmNqMrMuMwPsR6M8Q7NpNnNtRrRiNoOvMeRrQqR9PqQwOwMqMpOwMtRtQ智能制造的內涵一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BCFED智能制造的內涵智能制造的內涵通過集成知識工程、制造軟件系統和機器人控制來對制造技工們的技能和專家知識進行建模,以使智能機器可自主地進行小批量生產。賴特(P.K.Wright
2、)和伯恩(D.A.Bourne)智能制造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BCFED主要特征智能制造的特征智能制造的特征自組織能力各組成單元能夠根據工作任務需要,結合成一種超柔性最佳結構,運行狀態可以達到最優人機一體化人在制造環境中處于核心地位,同時在智能機器的運行過程中,人可以發揮出更大作用,人機之間各自發揮作用,并可以相互協作,相輔相成智能集成不僅注重各個子系統的智能化,而且注重整個制造環境的智能集成,
3、將各個子系統整合為一個整體,實現系統整體的智能化自學習能力在原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更新和完善系統知識庫,去掉不合適的知識,使知識庫逐步趨于合理化。對系統故障進行診斷、排除和自我修復自律能力對環境信息及自身信息進行理解并進行分析判斷,進而規劃自身行為虛擬現實通過虛擬制造技術,企業能夠在設計階段就對產品制造的全過程進行虛擬集成,預測、檢測、評價產品性能和制造可行性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F智能制造的標準架構智能制造的標準架構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由生命周期、系統層級和智能功能三個維度構成生命周期智能功能生命周期智能功能系統層級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資源要素系統集成互聯互通信息融合新興業態設
4、備控制車間企業協同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CF智能制造技術發展智能制造技術發展制造業技術發展智能制造技術發展數字化制造數字化技術應用,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認知學習能力,增強學習等技術深化應用數字化網絡化制造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主要發達國家智能制造戰略二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FE德國德國2013年4月,德國正式提出德國工業4.0概念,并正式推出了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德國工業4.0優先行動領域標準化和參考架構,制定參考架構的標準;復雜系統的管理,開發生產制造系統的模型;一套綜合的工業基礎寬帶設施,大規模擴展網絡基礎設
5、施;安全和安保,確保生產設施和產品具有安全性,防止數據被濫用;工作的組織和設計,工作的內容、流程等將發生改變;培訓和持續職業發展,進行培訓,研究數字化學習技術;法規制度;資源效率。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德國德國數字議程(2014-2017),這是德國高技術戰略2020的十大項目之一,旨在將德國打造成“數字強國”。議程包括“網絡普及”、“網絡安全”及“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數字化戰略2025,目的是將德國建成最現代化的工業化國家。該戰略指出,德國數字未來計劃由12項內容構成:工業4.0平臺、未來產業聯盟、數字化議程、重新利用網絡、數字化技術、可信賴的云、電動車用信息通信技術、德國數據服務平臺、中
6、小企業數字化、創客競賽、進入數字化、經濟領域信息技術安全。德國工業戰略2030,目標是確保德國在全球工業領域的領先地位,保持德國的經濟實力等。主要內容包括改善德國作為工業基地的框架條件、加強新技術研發和調動私人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維護德國工業技術主權。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FE美國美國文件名稱文件名稱時間時間主要內容主要內容先進制造伙伴計劃(AMP)2011年發展先進機器人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等,重點開發面向復雜系統的設計工具美國先進制造業戰略計劃2012年加快中小企業投資,提高勞動者技能,建立健全伙伴關系,調整優化政府投資,加大研發投資力度。計劃為推進智能制造的配套體系建設提供政策
7、與計劃保障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2012年計劃在重點技術領域建設4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已經建成了數字化制造與設計創新中心、智能制造的清潔能源制造創新研究所、先進機器人制造中心等智能制造20172018路線圖2017年推動智能制造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先進制造業領導力戰略2018年10月開發和轉化新的制造技術、培育制造業勞動力、提升制造業供應鏈水平,具體的目標之一就是大力發展未來智能制造系統國家人工智能戰略2019年持續對基礎人工智能研究投資,處理人工智能倫理、法律問題,支持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和工具的開發,擴大公私合作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美國美國該路線圖認為智能制造是一種制造方式,在2030年左右就
8、可以實現,是一系列涉及業務、技術、基礎設施及勞動力的實踐活動,通過整合運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工程系統,實現制造的持續優化。該定義認為智能制造有四個維度,“業務”位于第一位,智能制造最終目標是持續優化(optimizing)。該路線圖的目標之一就是在工業中推動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從商業實施、技術、智能制造平臺、人才等方面提出具體內容。智能制造20172018路線圖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F日本日本新機器人戰略(Japans Robot Strategy),提出要保持日本的機器人大國的優勢地位,促進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機器人的深度融合,打造機器人技術高地,引領機器人的發展。該戰略提出了三大目
9、標:世界機器人創新基地,鞏固機器人產業培育能力;世界第一的機器人應用國家;邁向世界領先的機器人新時代。該戰略預測,通過在各個領域推進機器人化,將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增強日本制造業、服務業等的國際競爭力,并將幫助日本解決“少子化和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日本日本2016年12月,日本正式發布了工業價值鏈參考架構(Industrial ValueChain Reference Architecture ,IVRA),形成獨特的日本智能制造頂層架構。該架構包括3個層級,基礎結構層、組織方式層、哲學觀和價值觀層;該架構包括產品維、服務維和知識維3個維度。工業價值鏈的三大
10、理念 互聯制造 松耦合 人員至上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C日本日本圖日本互聯工業的五個領域“超智能社會”形式,最終目標是依靠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等科技手段,融合網絡空間與現實的物理空間,使所有人,不分年齡、性別、地域、語言,均能在需要的時候享受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解決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社會問題,最終構建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新型社會。2017年3月,日本明確提出“互聯工業”的概念。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我國智能制造政策體系三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CFE時時間間發布單位發布單位名名稱稱2016.52016.5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2016.122
11、016.12工信部 財政部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信部聯規2016349號)2016.42016.4工信部 發改委 財政部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信部聯規2016109號)2016.72016.7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2016.92016.9工信部 發改委 科技部 財政部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2016.112016.11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67號)2017.12017.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2020.32020.3工信部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
12、項行動方案(工信廳企業202010號)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B國家層面國家層面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工信部聯規2016349號)發展目標發展目標2025年前,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重點任務重點任務加快智能裝備發展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構筑工業互聯網基礎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廣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
13、造生態體系推進區域智能制造協同發展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創新體系、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扶持方式、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BCE國家層面國家層面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工信部聯科2018154號)建設主要目標建設主要目標推動智能制造國家和行業標準上升成為國際標準。到2018年,累計制修訂150項以上智能制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到2019年,累計制修訂300項以上智能制造標準,全面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平臺,提升
14、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標準應用水平和國際化水平。建設思路分三步走智能制造系統架構標準體系框架標準體系結構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標準建設建設內容內容構建由生命周期、系統層級和智能特征組成的三維智能制造系統架構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智能賦能技術、工業網絡等五類關鍵技術標準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指導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及相關標準立項工作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 A基礎共性基礎共性BABA智能裝備智能裝備AA通用工業機器人識別與傳感增材制造人機交互系統BEBE工業網絡工業網絡工業無線通信BBBB智能工廠智能工廠BCBC智能服務智能服務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運維服務網絡協同制造C C行業應用
15、行業應用術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裝備先進軌道交通汽車節能與新能源及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和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航空航天裝備AB安全AC可靠性AD檢測AE評價智能管理智能設計智能物流智能工廠設計集成優化智能生產BDBD智能賦能智能賦能技術技術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工業云B B 關鍵技術關鍵技術工業有線通信控制系統數控機床及設備人工智能應用邊緣計算智能工廠交付智能工廠建造智能工藝裝備圖 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結構圖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ABCE國家層面國家層面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工信部聯科2018154號)建設主要目標建設主要目標推動智能制造國家和行業標準上升成為國際標準。到2018年,累
16、計制修訂150項以上智能制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到2019年,累計制修訂300項以上智能制造標準,全面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平臺,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標準應用水平和國際化水平。建設思路分三步走智能制造系統架構標準體系框架標準體系結構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標準建設建設內容內容構建由生命周期、系統層級和智能特征組成的三維智能制造系統架構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智能賦能技術、工業網絡等五類關鍵技術標準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指導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及相關標準立項工作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
17、地方層面地方層面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智能裝備產業的指導意見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智能裝備產業的指導意見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年)到2020年,智能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掌握一批國際前沿核心技術和先進工藝,部分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突破,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等領域建成5至7家產業創新中心和產業公共平臺,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協作機器人、自動化控制系統、智能儀器儀表等領域培育一批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10家左右具有一定規模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打造全國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示范區和系統解決
18、方案策源地。智能制造設備: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高端能源裝備:高端新能源裝備、能源互聯網裝備、能源自動化裝備特色智能專用設備:公共安全和應急、科學儀器、文物保護及數字創意發展目標發展目標重點方向重點方向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搭建創新服務載體推動智能裝備應用示范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主要目標主要目標創新地位國內突出產業實力穩步提升示范應用成效顯著重點工作重點工作培育發展“4+1”產業格局,推廣四大產業創新模式激活三大應用服務市場,破解兩大產業協同路徑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地方層面地方層面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
19、015-2025)(粵府(粵府201570號)號)發展目標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全省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示范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主要任務:主要任務:構建智能制造自主創新體系,發展智能裝備與系統,實施“互聯網+制造業”行動計劃,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提升工業產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服務支撐體系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8-2030年)年)(粵府(粵府201864號)號)重點任務重點任務:營造良好的人工智能多元創新生態、強化人工智能科研前瞻布局、構建開
20、放協同的創新平臺體系發展目標發展目標分三步走,到2020年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到2025年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30年總體創新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地方層面地方層面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動計劃(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年)(滬經信制(滬經信制2019512號)號)目標目標到2021年,上海將打造成為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新高地、核心技術策源地和系統解決方案輸出地,推動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發展六大重點行動六大重點行動產業創新突破行動重點行業智能制造推廣行動新興技術賦能行動跨界融合創新行動平臺載體提升行動區域協同發展行動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
21、創新升級 實施“工賦上?!比晷袆佑媱潱▽嵤肮べx上?!比晷袆佑媱潱?020-2022年)年)(滬府辦(滬府辦202038號)號)主要目標主要目標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創新策源更加活躍產業引領更加顯著、開放合作更加緊密主要任務主要任務“工賦引擎”增能行動、“工賦載體”提質行動、“工賦服務”提質行動、“工賦生態” 營造行動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地方層面地方層面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關于進一步支持發展智能制造政策措施的通知(津政辦規202016號)支持企業智能化升級支持制造業企業購置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對國家級或市級智能制造領域試點示范、新模式應用企業予以支持,支持工業企業智能化升級支持工業
22、互聯網發展培育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服務商,支持試點示范,支持企業上云,支持新型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支持集成電路產業,鼓勵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支持機器人產業,支持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支持智能科技應用場景建設等支持發展綠色制造支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升研發創新能力鼓勵科研院所來津發展,支持企業創建創新中心等支持優質企業發展獎勵國家制造、本市制造業領航企業,獎勵單項冠軍企業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推動大數據全業態集聚發展,支持大數據核心產業的重點項目,支持大數據評估、交易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我國智能制造政策的主要特征四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注重重點領
23、域的智能化發展注重重點領域的智能化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航空裝備、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推動技術創新推動技術創新打造智能制造創新體系,鼓勵智能制造創新平臺建設,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等技術,加快網絡化制造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在制造業中的深度應用,推動制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提出推進電子信息、先進軌道交通、電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等領域的智能制造集成。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主要特征主
24、要特征著力培育智能制造生態系統著力培育智能制造生態系統我國圍繞智能制造應用、智能裝備生產等方面,強化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完善政策環境,強化要素支撐,促進企業互利共贏,打造智能制造生態體系。推進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推進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有基礎、有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的試點應用;充分發揮大企業的帶動作用;開展工業軟件等外包服務。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提出面向企業智能制造發展需求,推動裝備、自動化、軟件、信息技術等不同領域企業緊密合作。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發展“互聯網+中小企業”,完善中小企業智能制造支撐服務體系,促進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推動智能設備的
25、應用。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包括“基礎”、“安全”、“管理”、“檢測評價”、“可靠性”等基礎共性標準和“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關鍵技術標準。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明確提出到2018年,累計制修訂150項以上智能制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圖 海爾的COSMOplat平臺2018年,COSMOPlat平臺被評為全國首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目前,該平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平臺共包括智能制造、
26、模塊采購、協同開發、交互定制等7大模塊,可以為企業提供互聯工廠建設、大規模定制、大數據增值、供應鏈金融、協同制造、知識共享、檢測與認證、設備智能維護等服務。覆蓋家居、服裝等十余個行業。模式復制到了天津、廣州、上海等區域。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強化核心動力與支撐強化核心動力與支撐積極促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展,為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撐。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 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財稅金融支持力度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支持
27、力度,實施稅收激勵政策,采取多元化金融支持方式。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提出,創新資金支持方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推進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加強產融對接,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其他社會資本投入,共同支持智能制造的發展。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對策建議五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下,我國智能制造產業迅速發展,產值規模已經達到近15000億元。目前,我國智能制造已經形成了4大聚集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中西部地區。面臨的問題面臨的問題但是,我國智能制造仍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如,國內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28、,高端數控系統、傳感器等核心部件依賴進口。國內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體系尚不完善,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緩慢,優質企業與國際性品牌有待培育,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完善智能制造推進機制完善智能制造推進機制加強開放合作加強開放合作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對策建議對策建議強化戰略的引導作用,斷完善科學的實施機制,推進戰略的落實。充分發揮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推進作用。促使中央、地方、企業形成合力,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加快創新中心的建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的科研,實現技術突破,提升我國智能制造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在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應用示范等領域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鼓勵國內企業積極走出去,支持跨國。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本白皮書在欒群所長指導下,由智能制造政策研究室完成。聯系人姓名:鄖彥輝電話:010-68200226郵箱:智庫產業政策法規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