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行業深度:市場現狀、發展展望、產業鏈及相關企業深度梳理-250103(2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AI眼鏡行業深度:市場現狀、發展展望、產業鏈及相關企業深度梳理-250103(27頁).pdf(2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行業研究報告慧博智能投研AI眼鏡行業深度:市場現狀、發展展望、產眼鏡行業深度:市場現狀、發展展望、產業鏈及相關企業深度梳理業鏈及相關企業深度梳理AI 眼鏡是一種輕量級的可穿戴產品。AI 眼鏡=TWS 耳機+生活記錄相機+AI 生活助手。它融合了多種硬件的優點,作為傳統眼鏡上發展出的智能穿戴產品,具備信息獲取和交互的便捷性,相比于手機、電腦等傳統電子終端,AI 眼鏡能夠解放用戶雙手,提供更具沉浸式的交互體驗,是未來發展 AI 應用的高潛力載體。今天我們就將以 AI 眼鏡為話題,對 AI 眼鏡涉及的相關問題展開梳理。我們
2、將首先對 AI 眼鏡的行業概況、市場現狀、產品形態等基本面進行梳理。其次,將從市場端,對 AI 大模型賦能下的智能眼鏡及市場放量關鍵因素進行分析整理。最后,將基于產業發展的視角,對產業鏈情況、相關企業布局及后續發展進行展望與分析,以期幫助大家更為全面地了解當下 AI 眼鏡的相關問題。目錄目錄一、行業概況.1二、市場現狀.5三、產品形態.6四、AI 大模型賦能智能眼鏡.8五、市場放量關鍵因素.10六、產業鏈分析.14七、相關公司.19八、發展展望.22九、參考研報.27一、行業概況一、行業概況1、具有便攜和交互性的可穿戴設備,功能上更注重智能化處理和人機交具有便攜和交互性的可穿戴設備,功能上更注
3、重智能化處理和人機交互互AIAI 眼鏡是具有便攜和交互性的可穿戴設備,眼鏡是具有便攜和交互性的可穿戴設備,AIAI 端側最佳載體之一端側最佳載體之一。眼鏡作為與身體接觸最為緊密的可穿戴設備之一,其獨特的優勢在于它靠近三個關鍵的感官器官:嘴巴(言語輸出)、耳朵(聲音接收)以及眼睛(視覺信息接收)。這將助力眼鏡形態的可穿戴設備以一種直觀且自然的形式進行聲音、語言和視覺信息的輸入與輸出。人工智能交互眼鏡可能會成為 AI 技術發展的一個高級硬件平臺,它將融合視覺、語音、聽覺、觸覺以及大腦等多種感知方式,創造出包括觸控、語音、手勢、眼動在內的多模態交互體驗。此外,這類眼鏡還將整合地圖導航、太陽鏡、智能手
4、表、耳機和相機等多種功能,為用戶提供一個綜合性的智能設備體驗。2/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AIAI 眼鏡在功能上更注重智能化處理和人機交互眼鏡在功能上更注重智能化處理和人機交互。它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手勢控制等高級功能。AI 眼鏡可以識別用戶的語音指令,執行各種任務,如發送消息、查詢天氣、播放音樂等。此外,AI 眼鏡還可以利用圖像識別技術,識別物體、人臉和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2、智能可穿戴設備高景氣,智能可穿戴設備高景氣,AI 眼鏡或將是下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眼鏡或將是下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持續
5、穩步發展,商業模式已獲充分驗證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持續穩步發展,商業模式已獲充分驗證。根據商啟咨詢統計,2023 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達 1.2 億臺,2017 至 2023 年復合增長率為 15.71%;市場規模達到 600 億元,復合增長率為 1.71%。預計到 2028 年,出貨量和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 2.11 億臺和 1493 億元,2023 至 2028 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12%和 20%。從市場結構來看,耳戴設備、智能手表和手環仍為核心品類,2023 年第二季tYrWkVlUyXNAoPbRaO8OnPpPmOtOiNnNmNiNnNpR9PrRxOuOnMyQNZmMpR3
6、/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度合計市場份額超過 99%。在競爭格局方面,受益于手機生態的高度協同,蘋果蘋果、小米小米、三星三星等頭部廠商表現強勢,2023 年第二季度市場 CR5 占比超過 50%。AIAI 眼鏡或將是智能穿戴設備領域里下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眼鏡或將是智能穿戴設備領域里下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眼鏡具備感官與位置雙重優勢,是 AI 功能拓展的天然載體。眼睛作為人體三大核心感官之一,承擔約 80%的信息輸入功能,AI 眼鏡通過鏡片提供視覺增強、實時信息提示等服務,成為視覺與 AI 技術結合的天然平臺。此外,從人體佩戴位置上來看,眼鏡緊密貼合眼
7、、耳、口等關鍵感官,使其能夠在原有視力矯正與保護功能的基礎上,集成語音交互、聲音輸出、高清攝像等多重功能,兼容智能耳機、照相機等硬件,形成復合型智能設備,適配多場景應用需求?;A眼鏡上做加法,具備功能持續豐富的潛力基礎眼鏡上做加法,具備功能持續豐富的潛力?;A眼鏡主要滿足用戶基本的視覺矯正需求,解決視力矯正與舒適佩戴等問題。隨著技術進步,智能眼鏡在基礎眼鏡之上,疊加了通訊、信息展示及拍攝錄制等功能,逐步拓寬了眼鏡的應用邊界,滿足了更高層次的使用場景需求。進一步地,AI 眼鏡基于智能眼鏡的功能基座,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賦予其內容識別、智能交互和數據輔助等高階能力,極大地提升了眼鏡的智能化水平與
8、用戶體驗。因此,AI 眼鏡的演進邏輯體現為在基礎眼鏡功能之上的“增量創新”,通過技術賦能與功能深化,實現了從單一視覺工具向智能化、場景化解決方案的持續演變。4/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3、AI 智能眼鏡產品發展智能眼鏡產品發展有有三三個個階段階段目前目前 AIAI 智能眼鏡的發展有三個階段,分別為音頻智能眼鏡,帶攝像頭智能眼鏡和智能眼鏡的發展有三個階段,分別為音頻智能眼鏡,帶攝像頭智能眼鏡和 ARAR 眼鏡眼鏡。音頻智能眼鏡具備基礎眼鏡所具備的基礎功能,如近視鏡片或墨鏡片的定制,同時由于無攝像頭智能眼鏡所提供的功能相對較少,所以在三種類型的智能
9、眼鏡中,集成度最低,重量最低,同時研發成本以及硬件成本也最低。無攝像頭智能眼鏡工藝成熟,市場上已經存在成熟的產品;攝像+音頻智能眼鏡具備基礎眼鏡所具備的基礎功能,如近視鏡片或墨鏡片的定制,但由于相比與無攝像頭智能眼鏡增加了攝像頭模塊,在集成度、重量、研發成本以及硬件成本相對較高。帶攝像頭的產品以 Rayban Meta 為代表的產品獲得了超預期的市場接受度,同時體驗上依然有迭代優化空間。AR 眼鏡在鏡片中嵌入了用于顯示功能的顯示屏模組,所以不支持近視鏡片或墨鏡片的定制,但支持外掛或磁吸式的近視鏡片或墨鏡片。帶顯示屏智能眼鏡在三種智能眼鏡中,集成度最高,重量最高,研發成本以及硬件成本也最高,相應
10、的功能也最多。帶顯示屏智能眼鏡產品已經出現,但產品尚不成熟,在體驗上依然有較大迭代空間。Meta 最新發布的 Orion 屬于這一階段產品。4、AI 眼鏡相比眼鏡相比 VR/AR 等更易讓消費者接受等更易讓消費者接受VR/ARVR/AR 仍處于孵化階段,受制于重量、成本仍處于孵化階段,受制于重量、成本&售價、便攜性短期尚未快速放量售價、便攜性短期尚未快速放量。根據 wellsenn XR 統計與預測數據,2024 年前三季度全球 VR 出貨量仍處于下滑狀態,AR 出貨量同比略有增長。根據環球網,蘋果公司于今年 2 月推出的 Vision Pro 頭顯,其市場表現并未如預期般火爆;自上市以來,該
11、產品的銷量尚未達到 50 萬臺。其中過重的重量、高昂的售價和缺乏“殺手級應用”成為阻礙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5/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AIAI 眼鏡具備輕量化、便攜性、低功耗等特點,適用于運動、戶外、生活、辦公等多種場景,同時更低眼鏡具備輕量化、便攜性、低功耗等特點,適用于運動、戶外、生活、辦公等多種場景,同時更低的價格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的價格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AI 智能交互眼鏡的獨到之處在于其是基于現有眼鏡體系的功能附加,而非另起爐灶。疊加生成式 AI 的浪潮,促使與大模型語音交互進行系統操控與智能問答成為可能,這使用戶無需依賴“視覺交互
12、+手動操作”來控制設備。借助語音控制,用戶可以更自然、更安全地與眼鏡互動,從而提高用戶體驗的便捷性和實用性。此外,不同于 VR 動輒幾百克的重量,AI 眼鏡重量基本處于50 克以內,在佩戴的輕便性上表現更為出色,使得用戶能夠長時間舒適地佩戴。二、市場現狀二、市場現狀1、新銳企業跑步入場新銳企業跑步入場 AI 眼鏡眼鏡賽道賽道眼下,新銳企業正在疾速入場 AI 智能眼鏡賽道。不久前,雷鳥創新雷鳥創新宣布,新款 AI 拍攝眼鏡“雷鳥 V3”即將發布,產品由雷鳥與博士眼鏡博士眼鏡聯合研發,搭載高通驍龍 AR1 芯片、高精度攝像頭,以及多模態 AI,為用戶帶來舒適、高效的 AI 智能化體驗。事實上,雷鳥
13、創新與博士合作由來已久,2022 年,雷鳥創新便與博士眼鏡成立了聯合實驗室。今年 8 月消息顯示,雷鳥創新與博士眼鏡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將共同開展新一代 AI 眼鏡的研發設計、銷售、營銷與服務等工作,首款產品將于今年年底發布。雷鳥創新長期看好 AI 加持下的智能眼鏡。雷鳥創新創始人兼 CEO 李宏偉曾公開表示,在 AI 的助推下,AR 眼鏡將會在 2025 年成為一款大眾消費品,2026 年全球的 AR 眼鏡銷量會超過 1000 萬臺。另外,成立于 2020 年的蜂巢科技蜂巢科技也在積極布局 AI 智能眼鏡領域。今年 9 月,蜂巢科技與星創視界星創視界(寶島眼鏡)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蜂巢科技旗
14、下界環 AI 音頻眼鏡系列產品將分階段進駐星創視界旗下寶島眼鏡的全國門店;此外,雙方還將開展聯名產品共研的深度合作,預計 12 月將推出界環與星創視界自主品牌 SAP聯名的 AI 音頻眼鏡產品。6/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公開資料顯示,其早在 2022 年便推出了旗下首款產品眼鏡相機;2023 年,其推出第二款產品音頻眼鏡,以其日常佩戴的實用性,互聯網生活的適配性,成為好看又好用的“新耳機”。不久前,市面傳出新銳 AR 眼鏡廠商致敬未知致敬未知要做 AI 眼鏡的消息。消息稱,致敬未知將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一款全新的 AI 眼鏡產品。援引市面知情人
15、士介紹,致敬未知此次推出的 AI 眼鏡產品將不同于國內其他廠商所追求的“中國版 Ray-ban Meta AI 眼鏡”路線,而是選擇了一條更為獨特的發展道路。該品牌將聚焦于特定的應用場景,致力于探索和滿足用戶在垂直領域下的獨特需求,實現產品與場景的深度融合。2、多因素驅動新銳企業入局、多因素驅動新銳企業入局當前國內越來越多科技巨頭企業加碼當前國內越來越多科技巨頭企業加碼 AIAI 眼鏡賽道眼鏡賽道。例如,此前百度百度推出小度 AI 眼鏡;小米小米推出 AI 眼鏡后,市面傳出仍要進行加碼。同時,華為華為也在此前推出了華為智能眼鏡。市面普遍認為,AI 眼鏡被廣泛認為是 AI 的最佳載體之一。同時,
16、新銳企業新銳企業也也在不斷涌進這個新興的領域,以期掌握市場先機、搶在不斷涌進這個新興的領域,以期掌握市場先機、搶占窗口期,率先打出名氣占窗口期,率先打出名氣?;蛟S,于新銳企業而言,這也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不過,新銳企業入局 AI 眼鏡賽道原因或許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技術創新是推動新銳企業加速入局技術創新是推動新銳企業加速入局 AIAI 眼鏡賽道的關鍵因素眼鏡賽道的關鍵因素。隨著人工智能、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不斷突破,AI 眼鏡得以集成更強大的計算和識別能力,實現更為智能化的交互和識別功能。這些技術的進步為 AI 眼鏡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使得新銳企業能夠不斷推出具有創新
17、性和競爭力的產品。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也是驅動新銳企業加速入局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也是驅動新銳企業加速入局 AIAI 眼鏡賽道的重要原因眼鏡賽道的重要原因。隨著消費者對智能穿戴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AI 眼鏡以其獨特的形態和廣泛的應用場景,滿足了人們對便捷、高效生活的追求。此外,政策的支持也為新銳企業加速入局政策的支持也為新銳企業加速入局 AIAI 眼鏡賽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眼鏡賽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人工智能和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這些政策的出臺不僅為 AI 眼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還為企業提供了資金、稅收等方面的優惠,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企
18、業的競爭力。除此之外,行業競爭的加劇也是推動新銳企業加速入局行業競爭的加劇也是推動新銳企業加速入局 AIAI 眼鏡賽道的重要因素眼鏡賽道的重要因素。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進入 AI 眼鏡市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了保持競爭優勢,新銳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產品,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品質。這種競爭壓力促使新銳企業不斷投入研發和創新,推動了 AI 眼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品的多樣化??梢哉f,技術創新、市場需求、政策支持和行業競爭等因素相互交織、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 AI 眼鏡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進一步擴大,AI 眼鏡有望成為智能穿戴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們的生活帶來
19、更多便捷和樂趣。三、產品形態三、產品形態當前多種技術方案持續迭代,多種產品形態有望長期共存。1、智能眼鏡智能眼鏡 1.0 音頻交互智能產品音頻交互智能產品7/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智能眼鏡智能眼鏡 1.01.0 音頻交互智能產品音頻交互智能產品:產品形態為普通眼鏡(太陽鏡或平光、處方鏡)與無線耳機結合,可實現語音智能交互功能,代表產品為 gentle 與 H 的合作產品;核心部件包括核心部件包括:音頻傳感器、智能算法模型、傳統眼鏡等。2、智能眼鏡智能眼鏡 2.0 智能視頻產品智能視頻產品智能眼鏡智能眼鏡 2.02.0 音頻交互智能產品音頻交互
20、智能產品:產品形態為普通眼鏡(太陽鏡或平光、處方鏡)+無線耳機+高清攝像頭,可實現語音智能交互功能并完成高清攝像頭與拍照功能,代表產品為雷朋 meta 產品;核心部件包括:核心部件包括:多個麥克風做空間精確音頻采集+1200 萬攝像頭完善高清拍照及攝像需求+輕便美觀的眼鏡設計等。3、智能眼鏡智能眼鏡 3.0 智能智能 AR 眼鏡眼鏡8/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智能眼鏡智能眼鏡 3.03.0 音頻交互智能產品音頻交互智能產品:產品形態為光機與光波導元件結合的視覺交互的眼鏡+音頻交互傳感器+高清攝像頭等多種傳感器,可實現日常使用視覺交互功能,如視覺
21、導航、翻譯與提詞、輔助交流等,產品為 orionmeta。核心部件包括核心部件包括:光機、光波導、多種傳感器、智能大模型、時尚輕便設計等。四、四、AI 大模型賦能智能眼鏡大模型賦能智能眼鏡當前的當前的“AI+AI+眼鏡眼鏡”模式已基本能實現用戶的多模態交互模式已基本能實現用戶的多模態交互。參考最初人們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設想,可穿戴設備通過與人體密切接觸,采集多種人體數據,提供視覺、觸覺、聽覺、健康監測等多方面的交互體驗,同時能實現消息通知、聽音樂、打電話、健康檢測等功能。以 AI 眼鏡為例,部分科技大廠已推出搭載 AI 大模型的智能眼鏡產品,已初步實現了通過語音、手勢、圖像等方式進行人機交互,
22、且因為AI 大模型的搭載能實現更高效的實時互動,回答更廣泛的問題。相較未搭載大模型的智能眼鏡,大模型能實現以下賦能:AIAI 大模型使人機交互變得更加簡單大模型使人機交互變得更加簡單。AI 眼鏡可以輸入多種模態信息(如語音、視覺和觸覺),多模態大模型通過整合和理解多種輸入的信息和數據綜合分析,并以更直觀的方式輸出,使交互方式更加簡潔。簡化設備的內部結構簡化設備的內部結構。AI 大模型通過其豐富的特征提取能力、靈活的架構設計、先進的訓練技術和優化方法,能夠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簡化和優化設備的硬件結構。例如,通過模型剪枝、知識整理等模型簡化減少計算和存儲需求,通過邊緣計算、實時數據處理減少對
23、遠程服務器及后臺計算的依賴等。搭載多模態搭載多模態 AIAI 大模型反應更敏捷,可以處理更復雜的問題,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大模型反應更敏捷,可以處理更復雜的問題,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多模態大模型能夠結合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聲音識別等能力,處理更加復雜的任務。此外,AI 大模型還可以實時數據分析更快速的識別和解決問題。9/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以以 Ray-BanMetaRay-BanMeta 為例,其銷量和口碑雙收意味著為例,其銷量和口碑雙收意味著“AI+AI+眼鏡眼鏡”模式落地效果得到認可模式落地效果得到認可。2023 年 9 月,Meta
24、與 EssilorLuxottica 合作推出的新一代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正式發布,其內置定向揚聲器、麥克風、攝像頭等組件,可用于 FPV 拍攝/視頻錄制、通話、聽音樂等。2024 年 4 月,Ray-Ban Meta 在 AI方面進行更新,新型號搭載 MetaLlama3 大模型并可實現語音交互、物體識別、文字翻譯等諸多功能,推出全新“AI+眼鏡”模式??诒矫?,根據 wellsenn XR 數據,約 85%的 Ray-Ban Meta 用戶給出 4 分級以上評分,產品推薦率達 94%;銷量方面,根據 The Verge 數據,截至 24 年 5 月 Ray-BanMeta
25、全球銷量已經突破 100 萬副;而 wellsenn XR 預測該產品 2024 年銷量接近 200 萬副。Ray-Ban Meta 扭轉了過去重 AR 功能的可穿戴智能設備的設計思路,其超預期的銷量和超高口碑意味著“AI+眼鏡”這種更輕量化的模式得到市場認可,為可穿戴設備大范圍普及提供可能性。10/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隨著多模態隨著多模態 AIAI 大模型的演進和深度運用,將對可穿戴智能設備產生深遠影響大模型的演進和深度運用,將對可穿戴智能設備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交互模式由“硬件服務用戶”轉變為“大模型服務用戶”進而簡化產品設計:多模態
26、 AI 大模型能夠融合和處理來自不同傳感器的數據,使設備在更少的硬件組件下實現更多的功能。另一方面,實現更高效簡潔的人機交互進而降低用戶轉換成本:多模態大模型可以理解語音、圖像等多種輸入方式,用戶僅需通過語音、眼動、開啟攝像頭等方式即可實現人機交互。因此,在后續產品功能升級迭代的過程中,模型訓練升級將承擔用戶對新功能的學習成本,進而提升用戶接受度。以以 AIAI 眼鏡為例,在產品設計端:簡化硬件結構眼鏡為例,在產品設計端:簡化硬件結構。多模態 AI 大模型能融合處理不同傳感器的數據,減少設備所需硬件。從 AI 眼鏡迭代過程看,硬件設計越來越簡化,按鈕及觸控在減少,產品重量持續減輕。在用戶體驗端
27、:更高效簡潔的人機交互使操作更易上手,降低用戶學習成本。多模態大模型支持多模態輸入,可以理解語音、視覺等輸入方式,使交互更為簡單,用戶可以輕松掌握設備使用方式。而產品后續功能升級迭代主要由模型訓練升級完成,無需用戶重新學習使用產品。五五、市場市場放量關鍵因素放量關鍵因素1、AI 眼鏡亟需增加續航眼鏡亟需增加續航續航是消費電子產品核心痛點之一續航是消費電子產品核心痛點之一。智能手機之所以成為年銷量十數億的硬件產品,強勁的續航能力功不可沒,以最新的蘋果和三星手機為例。iPhone 16 Pro 的視頻播放/流媒體視頻播放/音頻播放時長分別可以長達 27/22/85 小時,iPhone 16 Pro
28、 Max 的續航則更進一步。而安卓陣營的三星 Galaxy S24Ultra 視頻播放時長可以達到 30 小時,音頻播放時長高達 95 小時。11/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AIAI 眼鏡作為一種新興可穿戴電子產品,產品形態尚未完全明確,但不可忽視的一點在于,續航問題仍眼鏡作為一種新興可穿戴電子產品,產品形態尚未完全明確,但不可忽視的一點在于,續航問題仍然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重要因素之一然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重要因素之一。以 Ray Ban Meta 為例,續航主要依賴鏡腿中的一塊方形電池給眼鏡供電,電池位于右側鏡腿內,通過嵌入到鏡框內的走線給位于左
29、側鏡腿的主板以及其他模塊供電。根據 Wellsenn 的拆解,電池供應商為德賽,額定容量 154mAh,標稱電壓 3.87VDC,充電限制電壓4.45VDC。眼鏡電量耗盡之后可以放入充電盒中進行充電,類似于 TWS 耳機的充電方式。充電盒中裝有一個圓柱形電池,根據 Wellsenn 的拆解,供應商為飛毛腿動力科技,采用了 LG 的 INR18650MH1 鋰電芯,額定容量為 2940mAh,標稱電壓 3.70VDC,充電限制電壓 4.15VDC,電池外有兩段起填充抗震作用的海綿。AIAI 眼鏡續航時間仍然較短,用戶體驗不夠便利眼鏡續航時間仍然較短,用戶體驗不夠便利。以 Ray Ban Meta
30、 智能眼鏡為例,眼鏡在適度使用情況下的續航最多 4 小時。通過鏡盒充電大約 75 分鐘充滿,22 分鐘可快速充電至 50%。充電盒總共可以提供 8 次滿額充電,相當于提供 32 小時續航能力。而對充電盒進行充電則需要花費 3.5 小時才能充滿。續航時間只有 4 小時或將對用戶體驗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對于處在戶外場景下的近視眼用戶,每隔 4小時就需要摘下眼鏡進行充電,這意味著用戶要么準備其他眼鏡備用,要么每隔 4 小時強制休息 75 分12/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鐘,任何一種選擇都將帶來極大的不便利,因此打破續航能力瓶頸將是打破續航能力瓶頸將是
31、 AIAI 眼鏡提升用戶體驗,從而促眼鏡提升用戶體驗,從而促進出貨量增長的關鍵一環進出貨量增長的關鍵一環。多類應用場景有待落地,多類應用場景有待落地,AIAI 眼鏡亟需增加續航眼鏡亟需增加續航。從應用場景來看,目前的 AI 眼鏡普遍沒有搭載顯示功能,因此難以完成部分復雜的人機交互,而在健康管理、翻譯、識物、殘障輔助、場景導覽、生活助理等方面已經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功能,滿足用戶基本的使用需求,比如撥打/接聽電話、拍攝視頻、語音發送消息、視聽翻譯等。每項 AI 應用都需要產生大量計算需求,從而對 AI 眼鏡續航提出更大的挑戰。2、加強續航需要增加電池容量或降低應用功耗加強續航需要增加電池容量或降低
32、應用功耗增加續航有兩種路徑,第一種是增加電池容量,第二種是降低應用功耗增加續航有兩種路徑,第一種是增加電池容量,第二種是降低應用功耗。增加電池容量同樣有兩種路徑,第一種是增加電池的體積和重量,從而增加電池容量;第二種是采用新型電池材料技術來增加續航,比如硅碳負極電池技術、固態電池技術等等。由于目前 AI 眼鏡的重量已經降到較低水平,如果繼續增加電池的重量和體積,則需要采用新的產品結構設計,或者降低其他零部件的重量,才能避免電池重量增加影響用戶體驗。從近期發布的主流 AI 眼鏡來看,重量已經降到較低水平,平均重量 49g,接近于普通近視眼鏡和普通墨鏡的重量。其中最輕的是界環 AI 音頻眼鏡,重量
33、僅有 31g,最重的是雷鳥 X2,重量約為 119g。13/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024 年 12 月 20 日新發布的閃極 AI 眼鏡提供了一個增加續航的新思路增程環。閃極閃極為 AI 眼鏡打造了一個增程環,容量達到 6500mAh,使用時候可以掛在用戶脖子上,利用肩頸來分擔重量。增程環通過磁吸充電觸點和眼鏡連接進行充電,用戶可以邊充電邊佩戴。同時增程環還可以利用其他接口為包括手機在內的其他電子產品充電。閃極 AI 眼鏡外置電池的設計思路和蘋果 Vision Pro 較為相似,增加續航的同時也犧牲了部分便利性,因此增程環或是一種過渡方案。
34、同時,考慮到目前的 AI 眼鏡的產品形態比較簡單,如果未來需要增加AR 功能或者其他功能模塊,重量仍然面臨增加的壓力。因此采用新型材料技術或將成為不提升重量的前因此采用新型材料技術或將成為不提升重量的前提下,提升電池容量的重要路徑提下,提升電池容量的重要路徑。14/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主控主控 SoCSoC 仍有降低功耗和成本的空間仍有降低功耗和成本的空間。目前主流 AI 眼鏡主要采用高通驍龍 AR1 Gen1 作為主控 SoC。高通驍龍 AR1 Gen1 發布于 2023 年 9 月,采用第三代 Hexagon NPU,支持 Wi-Fi7
35、 通信,峰值速度 5.8Gbps,支持視覺搜索、定向音頻采集、實時翻譯等眼鏡側 AI 功能,同時支持 1200 萬像素的照片拍攝和 600 萬像素的視頻錄制功能。但同時高通驍龍 AR1 Gen1 還支持部分 AR 顯示相關的功能,比如全彩雙目顯示、3DOF、1280*1280 單眼分辨率等??紤]到目前的主流 AI 眼鏡并未搭載 AR 功能模塊,因此如果未來芯片廠商專門打造一款針對 AI 眼鏡的 SoC,功耗和成本都有望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能夠率先推出專門如果能夠率先推出專門針對針對 AIAI 眼鏡的主控芯片,或將搶占市場先機眼鏡的主控芯片,或將搶占市場先機。類比類比 TWSTWS 耳機,耳
36、機,AIAI 眼鏡續航仍有長足的提升空間眼鏡續航仍有長足的提升空間。TWS 耳機作為近年來每年出貨量過億的可穿戴產品,其在續航方面已經基本解決用戶痛點。以蘋果 AirPods Pro 2 為例,在單個耳機尺寸僅有 21.8mm*30.9mm 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單次聆聽 6 小時、啟動空間音頻和頭部追蹤功能 5.5 小時、單次充電通話時間最長可達 4.5 小時的續航能力。而充電盒在同樣較小的尺寸下,可以支持耳機聆聽時間最長 30 小時、通話時間最長 24 小時的續航。因此如果 AI 眼鏡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手機、筆電等具有較高算力的個人終端,將 AI 計算的需求分流到其他端側或者云端,或者僅保留部分
37、基礎運算需求,同時保留圖像處理、語音交互等基礎功能,那么 AI眼鏡的續航仍有長足的提升空間。綜上所述,如果綜上所述,如果 AIAI 眼鏡走向類眼鏡走向類 TWSTWS 耳機的產品設計路線,手機或者耳機的產品設計路線,手機或者筆電或將承擔筆電或將承擔 AIAI 眼鏡的額外算力和續航需求眼鏡的額外算力和續航需求。六、六、產業鏈分析產業鏈分析1、產業鏈概況產業鏈概況現有產業鏈體系齊備,具備完整支撐現有產業鏈體系齊備,具備完整支撐 AIAI 眼鏡生產制造的能力眼鏡生產制造的能力。與傳統眼鏡產業鏈相比,AI 眼鏡因功能更為多樣化,使得上游、中游及下游環節規模更大,參與的廠商也更加廣泛。上游主要包括硬件結
38、構供應商,如芯片、光顯模組、傳感器、電源及結構件等;中下游則涵蓋 ODM/OEM 廠商、品牌廠商以及視光渠道商等。整體來看,產業鏈各環節已初步形成完整且覆蓋全面的體系。15/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目前目前 AIAI 眼鏡由于不含光顯模組,核心成本仍以主板芯片為主,眼鏡由于不含光顯模組,核心成本仍以主板芯片為主,RayRay BanBan MetaMeta 主板成本占比超主板成本占比超 50%50%。RayBan Meta 目前單體 BOM 成本約 174 美元,其中主板成本達到 99.1 美元,占比 56.31%。其他組件中,充電盒/結構件/
39、傳感器/OEM 成本分別占比為 9.94%/9.6%/8.52%/8.52%。2、上游:上游:AI 眼鏡硬件受益確定,核心是眼鏡硬件受益確定,核心是 SOC/光顯光顯(1)芯片:決定芯片:決定 AI/AR 眼鏡潛力上限,目前高通是主流眼鏡潛力上限,目前高通是主流 SoC 供應商供應商AIAI 眼鏡當前主要有眼鏡當前主要有 SoCSoC、MCU+ISPMCU+ISP、SoC+MCUSoC+MCU 三類方案,其中三類方案,其中 SoC+MCUSoC+MCU 方案可能是為未來主流模式方案可能是為未來主流模式。系統級 SoC 方案集成多核 CPU、GPU、ISP 等模塊,性能強大且通用性高,但成本與功
40、耗較高。MCU+ISP 方案處理能力有限,僅適用于簡單 AI 推理。SoC+MCU 方案則通過 SoC 處理高算力任務(如 AI 計算、圖像處理),MCU 負責低算力場景及電源管理,兼顧性能與續航,適應廣泛應用需求。從長期趨勢來看,AI眼鏡作為人體長時間佩戴的設備,需要在功耗、續航與算力三大關鍵需求中取得平衡。系統級 SoC 雖具備更高算力,但在續航和散熱方面存在不足;MCU+ISP 方案因處理能力有限,僅適合簡單的 AI 推理任務。相比之下,SoC+MCU 方案能夠兼顧視覺信息處理需求與電源管理,具備廣泛應用前景。但 SoC+MCU 在成16/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
41、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本及技術復雜度上均高于其他兩類,對芯片設計與系統開發能力要求更高,行業格局上更利好 Meta、Spectacles、Google 等龍頭廠商。高通在高通在 ARAR 領域進展迅速且布局較深,是領域進展迅速且布局較深,是 AIAI 眼鏡眼鏡 SoCSoC 市場的核心龍頭市場的核心龍頭。高通近年來持續加大在 AR 領域的投入,三年內發布了兩款 AR 眼鏡參考設計及首代驍龍 AR2 平臺。其最新旗艦 SoC 驍龍 AR1(已搭載于Ray Ban Meta)專注于提升日常場景下的互動體驗,硬件表現方面,驍龍 AR1 集成 14-bit 雙 ISP,具備每秒 27 億像素的圖像
42、捕捉能力,支持自動曝光、人臉檢測、計算 HDR 等功能;AI 能力方面,AR1 支持語音指令、視覺搜索、實時翻譯與導航等智能應用,集成健康傳感器以監測運動數據,同時提供便捷的虛擬助手服務,進一步拓展 AR 眼鏡的應用場景。此外,驍龍 AR1 具備可擴展能力,支持三種不同配置,能夠滿足基礎拍攝與音樂智能眼鏡、單目通知與導航眼鏡以及雙目沉浸式智能眼鏡的多種算力需求。同時,高通亦在 XR 領域持續布局,先后發布 XR1、XR2、XR2+等平臺,并賦能超過 80 款 VR 終端設備,是目前 AR/XR 領域里的核心龍頭 SoC 廠商。(2)光顯模組:光顯模組:AR 眼鏡關鍵技術,眼鏡關鍵技術,“光波導
43、光波導+MicroLED”或為重點方向或為重點方向光顯模組在光顯模組在 ARAR 設備設備 BOMBOM 成本中占比超成本中占比超 40%40%,未來亦將是,未來亦將是 ARAR 眼鏡成本的核心組件眼鏡成本的核心組件。相較于 AI 眼鏡,AR眼鏡功能模塊上主要包括光學顯示、傳感器、攝像頭、計算處理單元、音頻與網絡連接等模塊,依據功能可歸為計算、光學和傳感三大單元。根據艾瑞咨詢數據,目前 AR 設備 BOM 成本中,光學顯示模塊占比超過 40%,計算單元次之,為 31%,其他組件如感知單元、存儲和電池合計占比約 24%。當前 AI 眼鏡因未搭載光顯模組,計算單元占據成本比重最高。但隨著 AR 眼
44、鏡的持續演進,光顯技術作為關鍵制約因素,其技術優先級和成本占比或不可小覷。17/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目前 AR 設備的光顯方案多元共存,但考慮到 AR 眼鏡未來發展方向仍需滿足傳統眼鏡的使用場景,“光波導+MicroLED”或是主流趨勢。顯示屏顯示屏:當前主流終端設備主要采用 LCoS、DLP 和 MicroOLED 三種顯示屏幕。其中,LCoS 和 DLP 已實現規?;慨a,而 MicroLED 方案尚未大規模量產,瓶頸主要集中在巨量轉移技術和高制造成本。但 MicroMicroLEDLED 憑借其在低功耗、高亮度和高對比度等方面的突出優
45、勢,被業界公認為下一代憑借其在低功耗、高亮度和高對比度等方面的突出優勢,被業界公認為下一代 ARAR 顯示技術的核心顯示技術的核心趨勢趨勢。光學方案光學方案:當前光學成像技術包括光波導、自由曲面和 Birdbath 三種方案。從成像原理看,自由曲面與 Birdbath 需外置顯示屏,難以滿足 AR 眼鏡的便攜性和輕量化要求;而光波導可將顯示器內置于鏡架中,更適合替代傳統眼鏡。光波導技術可進一步分為陣列光波導和衍射光波導,其中陣列光波導制備工藝復雜、良率提升困難;射光波導的光柵設計自由度高、工藝較簡單,但主流的表面浮雕光柵仍存在體積大、色散等問題。目前已有部分企業正嘗試布局體全息光柵光波導(VH
46、G),其在單色顯示方面具備優勢,但光學原理、工藝及成本問題尚未解決,仍處于早期階段??傮w來看,光波導技術無需外置顯示光波導技術無需外置顯示器,形態更接近傳統眼鏡,未來或將是器,形態更接近傳統眼鏡,未來或將是 ARAR 眼鏡光學方案的主要方向眼鏡光學方案的主要方向。18/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3)傳感器:空間感知傳感器:空間感知/交互能力發展前提,交互能力發展前提,6DoF 技術落地有望帶動產業升級技術落地有望帶動產業升級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繪制)是 AR 眼鏡實現空間定位與環境感知的核心功能,而傳感器性能直接影響SLAM 系統的精度與穩
47、定性。傳感器通過實時采集環境數據,為 SLAM 算法提供關鍵輸入,使 AR 眼鏡能夠實現精準的空間定位和高效的環境建模。目前,AR 眼鏡的主要傳感器包括攝像頭、CIS(圖像傳感器)和 IMU(慣性測量單元)等,其協同工作是確保 SLAM 能力的重要基礎。目前在 AR 眼鏡的空間感知領域,相關技術已逐步從傳統 3DoF(僅支持旋轉)向 6DoF(六自由度)演進。對比對比 3DoF3DoF,6DoF6DoF 可實現位置與可實現位置與姿態的全面追蹤,能夠顯著提升設備的空間定位與交互能力,但也對傳感器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后續姿態的全面追蹤,能夠顯著提升設備的空間定位與交互能力,但也對傳感器的性能提出更
48、高要求。后續伴隨伴隨 6DoF6DoF 技術的加速普及,傳感器技術亦有望迎來新一輪升級技術的加速普及,傳感器技術亦有望迎來新一輪升級。3、中下游:中下游:ODM/OEM 關鍵環節優先關鍵環節優先受益受益,眼鏡品牌,眼鏡品牌/渠道廠商或迎價值渠道廠商或迎價值重估重估(1)ODM/OEM 廠商:廠商:AR 眼鏡作為軟硬一體化的產品,眼鏡作為軟硬一體化的產品,OEM/ODM 廠商在產業鏈中十廠商在產業鏈中十分關鍵分關鍵AR 眼鏡的硬件設計涉及精密光學、微顯示屏、傳感器、芯片模組等復雜組件,OEM/ODM 廠商憑借成熟的生產工藝和制造能力,能夠實現規?;慨a,降低制造成本并保證產品一致性。其次,由于
49、AR 市場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產品設計與功能迭代速度快,OEM/ODM 廠商具備柔性供應鏈支持,能夠快速響應品牌方需求,推動產品落地。此外,部分 OEM/ODM 廠商在技術研發上也積累了能力,能夠為品牌方提供模塊化解決方案,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目前產業內的目前產業內的 OEM/ODMOEM/ODM 廠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歌爾股份、立訊廠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歌爾股份、立訊精密等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龍頭,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和技術積累,從耳機、手表等優勢領域向精密等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龍頭,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和技術積累,從耳機、手表等優勢領域向 AIAI 眼鏡延眼鏡延展;另一類則是以億道虛擬為代表的廠商,自成
50、立之初便聚焦頭顯設備賽道,專注發力展;另一類則是以億道虛擬為代表的廠商,自成立之初便聚焦頭顯設備賽道,專注發力。(2)品牌商:聯合開發模式或為主流模式,科技賦能有望帶來產業升維品牌商:聯合開發模式或為主流模式,科技賦能有望帶來產業升維傳統眼鏡品牌傳統眼鏡品牌+科技企業聯合發品模式優勢顯著,可能是未來科技企業聯合發品模式優勢顯著,可能是未來 AIAI 眼鏡的主要業務模式眼鏡的主要業務模式。AI 眼鏡需要兼顧科技功能和傳統眼鏡的基礎需求,如視力矯正、保護視力及佩戴舒適度,傳統眼鏡品牌在鏡片質量、光學安全性及人體工學設計上具備深厚積累,消費者對此已有高度信任,品牌背書能有效消除科技企業在光學領域的市
51、場認知不足,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安全感。對于科技企業而言,聯合傳統眼鏡品牌不僅能夠借助其在供應鏈、材料安全及品牌信任方面的優勢,還能幫助產品實現快速市場化落地,特別是在面對注重品質與安全的企業客戶時更具說服力。對于傳統眼鏡商來說,AI 眼鏡為其賦予了科技屬性,使得原本屬于消費品賽道的傳統產品,因與科技結合從而向消費電子產品實現升維,有望開辟新的增長空間19/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并帶來品牌價值重估。目前包括 BOLON、Gentle Monster、Rayban 等海外頭部眼鏡廠商均已先后布局其AI 眼鏡產品,同時國內博士博士、雅視光學雅視光學等
52、傳統眼鏡商亦在紛紛跟進。(3)渠道商:眼鏡依賴線下體驗場景,渠道商:眼鏡依賴線下體驗場景,“AI+”有望為渠道帶來新增量機遇有望為渠道帶來新增量機遇線下渠道作為眼鏡行業的重要價值承載環節,具備試戴、選配、驗光等高粘性服務特征,決定了消費者決策鏈條中體驗場景的不可替代性,而 AI 眼鏡作為技術驅動的新興產品,其復雜的功能應用、適配需求及用戶教育更進一步強化了線下渠道的重要性,形成產品滲透與用戶觸達的關鍵依托。此外,AI 眼鏡市場尚處于早期階段,消費者對技術創新與產品體驗的認知培育,將進一步放大線下渠道的用戶教育與場景體驗價值,或將為渠道商打造新的增長曲線與競爭壁壘,因而在 AI 眼鏡浪潮下,傳統
53、眼鏡渠道品牌憑借先發優勢與資源稟賦,有望實現從存量競爭向增量賦能的躍遷,并迎來系統性重估。七、相關公司七、相關公司1、博士眼鏡博士眼鏡技術革新驅動增長,國內企業領跑全球技術革新驅動增長,國內企業領跑全球。伴隨 Rokid、Xreal、MagicLeap 等新品陸續推出,疊加元宇宙熱潮等因素影響,AR 眼鏡進入快速增長狀態。根據 Wellsenn XR 數據,2023 年全球以及中國的 AR 設備出貨量分別為 51/20 萬臺,分別同比+37.8%/+53.9%,同時 C 端銷量占比逐年提升,2023 年已達 78.4%。展望未來,伴隨著技術進一步成熟,2027 年全球 AR 設備出貨量有望達到
54、 500 萬臺;競爭格局方面,目前 AR 眼鏡整體市場集中度較高,2023 年中國 AR 眼鏡市場 CR5 為 89.9%,2022 年全球 AR 眼鏡市場 CR5為 55.7%。其中,國內企業份額整體領先,頭部廠商 XREAL 憑其國際化路線于 2022 年全球 AR 市場中擁有 35.0%份額,并于 2022H1 全球消費級 AR 市場中達到 81%占比。渠道優勢明顯,博士眼鏡加碼智能眼鏡賽道渠道優勢明顯,博士眼鏡加碼智能眼鏡賽道。近視鏡片為智能眼鏡落地核心環節,當前以磁吸/插入式為市場主流,規?;难坨R渠道商在智能眼鏡前端設計、售前展示與體驗、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55、博士眼鏡作為布局 AR 眼鏡最早的眼鏡零售商之一,經營網點遍布全國 23 個省市,已與商場、超市等渠道聯營打造配鏡中心,并與醫院合作開設視光中心,渠道優勢明顯。憑借全國化的門店數量和專業的配鏡服務,公司目前已與華為華為、RokidRokid、雷鳥雷鳥、李未可李未可等多家 AR 眼鏡玩家達成合作,20/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主要提供線上配鏡服務和線下渠道網絡。2023 年公司成為雷鳥創新雷鳥創新戰略投資方,近期擬與雷鳥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共同研發國產版 MetaRay Ban,進一步加碼智能眼鏡賽道。定制化應用方興未艾,鏡片龍頭揚帆起航定制化應用
56、方興未艾,鏡片龍頭揚帆起航。眼鏡需求趨于豐富,消費渠道升級、專業化程度提升,數碼型眼鏡、變色眼鏡、青少年近視防控眼鏡、老年漸進眼鏡需求較為旺盛,覆蓋人群廣泛、鏡片升級需求強。預計鏡片的定制化能力將成為眼鏡企業未來發展階段的勝負手,對產品、渠道布局較為全面、領先的龍頭有望受益于行業需求結構變革。公司深耕眼鏡賽道,功能產品持續放量,伴隨公司本地生活業務布局完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坪效有望持續提升;同時公司前瞻布局智能眼鏡賽道,當前在 AR 智能眼鏡領域產品、渠道、客戶布局領先,未來有望在智能眼鏡行業發展紅利中充分受益。2、明月鏡片明月鏡片明月鏡片是國內鏡片領域的知名企業,在光學鏡片設計與制造上具
57、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其產品涵蓋了各種高端鏡片,如防藍光鏡片、偏光鏡片、變色鏡片等,且公司在鏡片的生產過程中不斷提升工藝和創新能力。與小米等公司展開合作與小米等公司展開合作:2024 年 8 月 19 日,明月鏡片宣布旗下智能眼鏡 Sasky 正式上線,定價在千元左右,現已在小米有品平臺發售。具備語音助手的強大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聲控喚醒 SIRI、小藝和小愛同學等智能助手。這款智能眼鏡的設計不僅限于傳統的顯示和導航功能,更通過 AI 技術實現了通話和語音導航的實時應用,極大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和便利性。3、康耐特光學康耐特光學中國最大的鏡片出口商,按出口值市場份額約為中國最大的鏡片出口商,按出口值
58、市場份額約為 7.3%7.3%。目前康耐特光學也在積極布局智能眼鏡這一領域,與全球領先的科技和消費電子企業合作,推進多個研發項目。近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擬向歌爾股份歌爾股份子公司配股 5332.5 萬股/募資約 8.46 億港元,用于智能眼鏡和 XR 頭戴設備的鏡片和視覺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和制造。公司 2023 年實現營收 17.6 億元,同比+12.7%,歸母凈利潤 3.27 億元,同比+31.6%。分產品看,公司主要銷售標準化鏡片和個性定制化鏡片產品,擁有超過 600 萬 SKU 的產品網絡,其中標準化/定制化鏡片收入占比分別為 79%/20.1%。2020-2023 年公司產品總銷量分別
59、為 5455 萬副、6745 萬副、7570 萬副、7940 萬副,CAGR 為 9.89%。分市場看,公司產品銷往全球 90 多個國家,是中國鏡片企業出海冠軍。海外市場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占比均超過 65%。中國市場是公司主要的增量市場,2021-2023 年公司中國收入 CAGR 為 13.9%,收入占比由 28.7%提升至 32.7%。鏡片廠商和鏡片廠商和 AIAI 眼鏡的協同眼鏡的協同:智能眼鏡廠商和鏡片企業的合作可以較為顯著的提升用戶體驗。這是由于全球有大約 70%的人患有屈光不正,需要配備一定的屈光調整儀器以保證產品的正常使用,但實際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看不請圖像或是眩暈的情況,而
60、目前大部分的 AR 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未來需要廠商對成像技術、鏡片材料等出具綜合性方案推進產品更加成熟。以 VisionPro 為例,此前蘋果選擇與蔡司合作,為 VisionPro 提供專用的處方鏡片,用戶在購買產品時可以直接搭配購買光學矯正鏡片,用戶在完成配對后通過磁吸方式固定在 MR 設備上。定價方面,鏡片的官方定價為 149 美元,無需處方的標準老花鏡片為 99 美元??的吞刈鳛閲鴥茸畲箸R片出口商,研發能力及下游銷售渠道資源較強,有望在鏡片端更好地賦能智能眼鏡的發展。21/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4、恒玄科技恒玄科技智能音頻
61、智能音頻 SoCSoC 領域龍頭,領域龍頭,AIAI 時代成長空間再度打開時代成長空間再度打開。公司成立于 2015 年,是國內智能音頻 SoC 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核心產品涵蓋無線音頻芯片、智能可穿戴芯片、智能家居芯片和無線連接芯片,廣泛應用于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領域的各類低功耗智能終端。公司堅持品牌戰略,下游客戶分布廣泛,主要包括:三星、OPPO、小米、榮耀、華為、vivo 等全球主流安卓手機品牌,哈曼、安克創新、漫步者、韶音等專業音頻廠商,阿里、百度、字節跳動、谷歌等互聯網公司,海爾、海信、格力等家電廠商。受益于下游市場需求回溫、智能手表/手環業務快速成長以及旗艦新品 BES2800 放
62、量,公司業績增速重回快車道。隨著端側 AI 持續發展,AI 眼鏡/耳機等有望帶來全新市場增量,公司長期發展空間打開。端側端側 AIAI 大勢所趨,大勢所趨,“AI+AI+”賦能龍頭發展新機遇賦能龍頭發展新機遇。端側運行 AI 在計算成本、可靠性、性能和能耗等多方面具備優勢,AI 端側落地大勢所趨。AI 端側落地依賴于終端滲透率、便攜性和用戶交互性,可穿戴設備備受青睞,眼鏡和耳機等可穿戴設備可充分感知用戶的聽覺和視覺,且近期多款 AI 耳機/眼鏡新品密集發售,有望成為下一代落地終端。公司深耕品牌客戶,依靠持續研發創新構筑產品競爭力,在傳統TWS 時代取得領先優勢?!癆I+”時代公司保持敏銳行業嗅
63、覺,與優質客戶積極合作布局“AI+”新品,2023 年 11 月搭載恒玄科技 BES2700 系列芯片的 MYVUAR 智能眼鏡發布,2024 年 10 月,搭載恒玄科技BES2700ZP 的 AI 智能體耳機 OlaFriend(字節跳動旗下)發布。技術演進推動技術演進推動 AR+AIAR+AI 智能眼鏡向獨立算力平臺轉型,加碼研發投入目標國際領先水平智能眼鏡向獨立算力平臺轉型,加碼研發投入目標國際領先水平。當前 AI 智能眼鏡的算力主要依賴于手機或其他終端,更多作為軟需求時尚單品切入市場。隨著端側算力的持續提升,智能眼鏡未來有望擺脫對手機的依賴,成為具備獨立算力的一體化設備。恒玄科技新一代
64、 BES2800 智能可穿戴芯片采用 6nmFinFET 工藝,在圖像處理、算力、性能、功耗和技術創新方面均有顯著提升,有望更好地支持智能眼鏡項目開發。公司在 2024 半年報中披露,預計投入 1.5 億元實施“智能眼鏡 SoC 芯片項目”,擬達到單芯片集成低功耗顯示技術、圖像傳感技術以及方位加速度傳感器技術等研發目標,并將技術水平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22/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5、康冠科技康冠科技銷售收入穩定增長,盈利能力短期承壓銷售收入穩定增長,盈利能力短期承壓。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113.91 億元,同比增長 33.05%
65、,歸母凈利潤 5.58 億元,同比減少 35.45%。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 47.91 億元,同比增長 33.46%。主要原因是公司報告期內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公司各類產品繼續延續上半年良好的增長態勢,其中創新類顯示產品、智能電視的增勢尤為明顯。公司通過產品創新、技術提升、品牌宣傳和 AI 賦能等來提升業務體量和市場占有率的發展戰略顯見成效。智能交互顯示龍頭企業,多產品領域驅動成長智能交互顯示龍頭企業,多產品領域驅動成長。公司的智能交互顯示業務主要有智能交互平板、專業類顯示產品,其中智能交互平板按應用領域可分為教育類智能交互平板、會議類智能交互平板;專業類顯示產品包括電競顯示器、醫療顯示器、公共
66、信息顯示屏、商業展示顯示設備等。公司生產的智能交互平板主要應用于教育、辦公領域,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之一。例如公司的商用 AI 智能交互式電子白板采用超窄邊融合整機設計,支持數字降噪功能,成像效果細膩清晰,整機采用干貼合技術,書寫平滑無懸浮感,低反射,效果更清晰。旗下推出旗下推出 AIAI 交互眼鏡,成為公司未來增長點交互眼鏡,成為公司未來增長點。KTC 為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自有品牌,近期在官方公眾號披露即將推出一款“AI 交互眼鏡”。據海報展示,KTC 的 AI 交互眼鏡將搭載智譜大模型,擁有輕薄便攜的機身,同時內置了先進的防抖算法,確保拍攝畫面的穩定性。此外,這款眼鏡還支持直播功
67、能。從海報可以看出 KTCAI 交互眼鏡在兩側配備了攝像頭和閃光燈,這一設計使其主打“記錄生活的新方式”,與 Meta-雷朋等主打拍攝功能的 AI 智能眼鏡有異曲同工之妙。公司積極擁抱新興技術變革,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與創新力度,展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與良好的成長潛力。八、發展展望八、發展展望1、AI 眼鏡未來有望打開至少眼鏡未來有望打開至少 5000 億元市場空間億元市場空間AIAI 眼鏡本質上為眼鏡本質上為“眼鏡眼鏡+AI+AI”,首先是一副好的眼鏡,在此基礎上增添硬件、大模型、應用生態,首先是一副好的眼鏡,在此基礎上增添硬件、大模型、應用生態。根據wellsenn XR 的統計與測算,2024
68、 年全球近視眼鏡與太陽鏡銷售量將分別達到 7.1、8.3 億副,合計超過 15 億副,并在未來呈現穩健增長趨勢。過去幾年,除了疫情造成的影響使得 2020 年銷量有所下滑,2020-2023 年整體銷售恢復增長態勢,尤其是太陽眼鏡恢復彈性更大。相關人士認為,未來眼鏡出貨量有望穩健增長,主要系:隨著電子設備使用時長的增加,近視人群將持續增長;近視人群當中,接受佩戴眼鏡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太陽鏡、裝飾眼鏡等作為非近視人群的時尚單品,也可成為便捷的可穿戴設備。由此,AI 眼鏡具備了廣闊的可接受佩戴的群體,具有較大的滲透率提升的潛力。23/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
69、報告研究報告根據估計,至 2030 年全球 AI 智能眼鏡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5000 億元以上。根據 wellsenn XR 對近視眼鏡與太陽鏡的出貨量作為 AI 眼鏡的滲透進行測算,并根據 IDC 的預計全球 AI 眼鏡在 2030 年將達到 20%的滲透率,考慮當前近視眼鏡定價在百元級,AI 眼鏡均在千元以上,目前市場價格最低的閃極 AI“拍拍鏡”售價達 1499 元,因此保守估計 AI 眼鏡的售價均價為 1500 元。由此可測算得到 2024 年 AI 眼鏡市場規模為 45 億元,至 2030 年其市場規??蛇_到 5340 億元。2、新品持續發布,新品持續發布,后續后續銷量有望持續突破銷
70、量有望持續突破目前 AI 智能眼鏡發展仍處于探索期,多家公司布局探索 AI 智能眼鏡方案,包括傳統手機廠商、互聯網大廠以及初創公司等,2024 年下半年 AI 智能眼鏡新品持續亮相發布,推動 AI 智能眼鏡的發展趨向成熟。根據 wellsenn XR 預測,2025 年開始,AI 智能眼鏡將在傳統眼鏡銷量保持穩定增長的大背景下快速向傳統眼鏡滲透;2029 年,AI 智能眼鏡年銷量有望達到 5500 萬副;到 2035 年,AI 智能眼鏡銷量有望達14 億副。24/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1)百度發布小度百度發布小度 AI 眼鏡,預計眼鏡,預計
71、 2025 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年上半年正式上市11 月 12 日,百度發布小度 AI 眼鏡,稱該產品為“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 AI 眼鏡”,具備第一視角拍攝、邊走邊問、識物百科、視聽翻譯、智能備忘等功能。百度集團副總裁、小度科技 CEO 李瑩表示,小度 AI 眼鏡將于 2025 年上半年正式上市。(2)Looktech 發布發布 AI 智能眼鏡智能眼鏡2024 年 11 月 16 日,Looktech 舉辦了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其 AI 智能眼鏡,通過旋鈕交互和智能體小程序等創新設計,展現了智能眼鏡與 AI 結合的全新可能。智能眼鏡首先應該是一副好眼鏡。Looktech 的 CEO 易昊
72、翔在發布會上表示。作為一家深耕智能硬件領域的公司,Looktech(前身為回車科技)在 2021 年推出了首款腦電波智能眼鏡 Kether。2023 年,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團隊決定將 AI 與智能眼鏡結合,開啟了新的探索之旅。這款產品集成了眼鏡、耳機、相機和這款產品集成了眼鏡、耳機、相機和 AIAI 助手四大核心功能助手四大核心功能。采用 TR90 鏡身和鈦合金腳鏈的輕量化設計,使得整機重量僅為 37 克,幾乎與普通寬邊眼鏡相當。開放式耳機設計不僅提供了清晰的通話和音樂體驗,還能讓用戶保持對周圍環境的感知。相機配備了 1300 萬像素的攝像頭,支持 2K 視頻錄制和 4K 照片
73、拍攝,并具備超級防抖和水平校正功能。這款眼鏡的 AI 助手 Memo 尤為引人注目。Memo 基于大語言模型,具備自然對話和記憶功能,可全天候為用戶提供服務,實時查詢新聞、天氣、電影等信息。25/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3)Rokid Jungle 2024 合作伙伴暨新品發布會合作伙伴暨新品發布會2024 年 11 月 18 日,AR 廠商 Rokid 舉辦 Rokid Jungle 2024 合作伙伴暨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兩款眼鏡產品。其中,包括與暴龍聯名的新一代 AI+AR 眼鏡RokidGlasses,售價 2499 元,預計 2025
74、 年第二季度上市;另一款為 AI 智能影像眼鏡,無 AR 光機版本。3、具備多模態輸入能力,具備多模態輸入能力,“AR+”是大勢所趨是大勢所趨目前主流目前主流 AIAI 眼鏡技術主要以語音交互方式為主,暫不具備眼鏡技術主要以語音交互方式為主,暫不具備 ARAR、VRVR 等設備的視覺交互能力等設備的視覺交互能力。目前主流的AI 智能交互眼鏡產品由于缺乏屏顯技術的支持,功能主要集中在語音交互、信息顯示和輔助現實等較低層次的 AI 應用,硬件需求以輕量化、便攜性和低功耗為主,市場定位多為消費級與日常場景,相較于AR、VR 及 XR 設備,目前的 AI 眼鏡在增強現實、虛擬信息疊加以及沉浸式體驗等方
75、面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在視覺顯示、觸控交互以及高性能處理器等硬件配置上,AR、VR、XR 設備具有更高的技術支持。26/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以最為暢銷的以最為暢銷的 AIAI 眼鏡產品眼鏡產品-RayBan-RayBan MetaMeta 為例,其相較上代產品主要是在攝像頭、音頻等傳統硬件上升為例,其相較上代產品主要是在攝像頭、音頻等傳統硬件上升級級。RayBan Meta 由雷朋和 Meta 聯合開發,于 2023 年 9 月底發布。2021 年,Meta 也推出過 FaceBook與 RayBan 合作開發 RayBan Stories
76、智能眼鏡。從銷量來看,根據 VR 陀螺介紹,RayBan Stories 截至2023 年 2 月共計僅售出 30 萬臺,退貨率達到 13%。而二代產品 Ray-Ban Meta 的預估銷量已經超過 300萬臺,相比于一代產品近乎翻了 10 倍。在硬件配置方面,RayBan Meta 采用了更先進的 AR1 Gen1 芯片,存儲提升至 2GB+32GB,WiFi 標準也升級至 WiFi6,藍牙版本從 5.0 提升至 5.2。此外,RayBan Meta 攝像頭配置提升明顯,從雙攝 5MP 升級為 12MP 草攝像頭,麥克風陣列從 3 麥克風升級為 5 麥克風。同時,RayBan Meta 還支
77、持 IPX4 防水,在防水性能方面有所改善。從功能側重來看,從功能側重來看,RayBanRayBan MetaMeta 賣點集中于聽賣點集中于聽/說說/攝等功能,優勢主要體現在對通信、攝像、藍牙耳機攝等功能,優勢主要體現在對通信、攝像、藍牙耳機等產品能力的整合等產品能力的整合。與市場普遍認知存在偏差的是,RayBan Meta 的熱銷并非源自 AI 功能的引入,其在AI 功能正式上線之前(2024 年 4 月)便已取得了顯著銷量表現(根據 VR 陀螺介紹,僅 2023 年單季度RayBanMeta 的銷量就達到了 30 萬幅),因此銷量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主要歸因于音視頻功能的顯著優化與提升。從
78、AI 能力來看,頭顯設備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高性能屏幕顯示實現沉浸式交互體驗,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設備的技術優勢也主要依托于這一能力。但由于輕量化屏幕顯示技術在RayBan Meta 發布時尚未成熟,其鏡片仍采用傳統光學設計,無法支撐交互式屏顯功能,直接制約了 AI多模態能力的充分發揮與表現力提升。根據硅星人 Pro 對話 Meta 眼鏡負責人賈可南來看,即便 RayBanMeta 已嵌入大模型 AI 能力,但其功能實現程度依然較為基礎:本地端喚醒詞模型僅支持“拍照”等簡單指令;而對于更復雜的多模態任務,主要依托云端處理,通過調用 Llama70B 模型,完成知識檢索、答案生成、隱
79、私安全過濾等功能,應用于實時翻譯、物體識別及快速信息查詢等基礎場景。從整體來看,RayBan Meta 的 AI 能力尚處于起步階段,應用場景及功能深度仍有待進一步拓展與提升。發布發布 MetaMeta OrionOrion,MetaMeta AIAI 眼鏡已在向眼鏡已在向“視覺交互視覺交互”高維度功能演進高維度功能演進。2024 年 9 月,Meta 在 MetaConnect 大會上發布了最新一代 AI 頭顯Meta Orion。Orion 定位為 AR 一體機眼鏡,采用衍射光波導與全彩 Micro-LED 光機技術,并支持 6DoFSLAM 空間定位、手勢識別、眼動追蹤與 EMG 神經腕
80、帶功能,能夠提供全息視頻、游戲、AI 識物等創新應用,并實現沉浸式 MR 體驗,交互方式自然且豐富。相較依賴 VST 方案的 Vision Pro 等產品,Orion 更具輕薄優勢,適配日常使用場景。目前,Orion 僅限內部開發與演示,產量約 1000 副,未正式開售。海內外各大廠商亦紛紛跟進并發布海內外各大廠商亦紛紛跟進并發布 ARAR 眼鏡產品,驗證行業正在從眼鏡產品,驗證行業正在從“AI+AI+”向向“AR+AR+”演進演進。目前海內外已有多家廠商發布了具備屏顯能力的 AR 眼鏡產品,例如,星紀魅族星紀魅族 Starv Air2 采用 Micro-LED 光機,在亮度、功耗和色彩表現上
81、均有明顯提升;Rokid Glasses 實現了高分辨率 AR 疊加顯示,能提供更加細膩的視覺體驗;Spectacles24 則主打 AR 雙目全彩顯示與 6DoF 空間交互技術,為用戶帶來沉浸式視覺效果。27/272025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九、參考研報九、參考研報1.國投證券-電子行業周報:閃極發布國內首款量產 AI 拍攝眼鏡,支持數十家 AI 大模型接入2.太平洋證券-電子行業 2025 年度策略之端側 AI:智能眼鏡智能化與交互迭代落地,驅動行業爆發3.華西證券-電子行業周報:華為多款重磅新品發布,AI 眼鏡如火如荼4.光大證券-電子行業 AI 行業跟蹤報告第 43 期:AI 眼鏡耳機等智能硬件加速成長,建議關注恒玄藍訊炬芯5.西部證券-消費電子行業 AI 智能眼鏡系列報告(二):多模態大模型有望改變智能眼鏡發展路徑6.東興證券-電子行業 2025 年投資展望:關注硬件創新7.方正證券-計算機行業年度行業策略報告:AI 應用欲曉,莫道君行早8.中泰證券-AI 智能眼鏡行業:全天候應用落地,從 110 放量可期9.財通證券-計算機行業專題報告:AI 眼鏡或將成為下一代終端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