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通信行業:從華為入局看汽車智能化大時代投資機遇-20201207(5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通信行業:從華為入局看汽車智能化大時代投資機遇-20201207(55頁).pdf(5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 1 -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市場數據市場數據(人民幣)人民幣) 市場優化平均市盈率 18.90 國金通信指數 6123 滬深 300指數 5022 上證指數 3417 深證成指 13973 中小板綜指 12693 相關報告相關報告 1.結構分化,超配龍頭-國金通信行業三季 報總結和行情展望 ,2020.11.10 2.中美對標:中國云計算趕超時-中美對 標:中國云計算趕超時 ,2020.11.9 3.AI 賦能行業應用,打造生態智能體-AI 賦能行業應用,打造生態. ,2020.9.30 4.模組行業 ROE 和估值怎么看?-國金通 信-模組行業深度報告 ,2020.9.17 5.
2、2020 云計算產業鏈全景掃描扶云直 上-國金通信云計算行業. ,2020.8.7 從華為入局看汽車智能化大時代投資機遇從華為入局看汽車智能化大時代投資機遇 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行業策略行業策略: “智能化”是我們投資智能汽車大時代的核心關鍵詞和主線。華 為重點布局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電動、車云服務五大領 域,也是未來汽車智能化帶來的最主要增量市場。我們測算,中國乘用車市 場增量市場總規模將從 2020 年的 2000 億增長到 2030 年的 1.8萬億,10年復 合增速 25%,智能化帶來的單車平均增量價值從 1 萬元上升到 7 萬元。圍繞 智能化這一主線,我們認為需要把握從
3、供應鏈到整車廠再到應用和服務的三 波浪潮。第一波浪潮中,我們看好汽車智能化時代中國供應鏈的崛起,建議 從全球化擴張、國產化替代、新賽道洗牌三個維度,重點關注增量空間大、 單車價值高的細分賽道中,已經建立起競爭壁壘的行業龍頭。 重點關注公司重點關注公司:地平線(計算平臺) 、禾賽科技(激光雷達) 、斯達半導 (IGBT) 、移遠通信(無線模組) 、中科創達(操作系統) 。 行業觀點行業觀點 智能駕駛:智能駕駛:智能駕駛系統是智能汽車區別于傳統汽車最核心的增量部分,華 為重點布局感知+決策層。我們測算中國乘用車市場智能駕駛增量空間到 2025 年超 2200 億元,到 2030 達到 5000 億
4、元。從增速來看,計算平臺和 激光雷達成長性最佳,未來十年復合增速超過 30%。重點看好感知層如攝像 頭領域已經具備全球競爭力以及計算平臺、激光雷達領域率先商用具備先發 優勢和國際化擴張能力的龍頭公司。 智能座艙:智能座艙:智能座艙是目前智能駕駛中最成熟的應用,華為打造 CDC 智能 座艙平臺,實現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在硬件、軟件和應用生態等全產業鏈的 無縫共享。我們測算 2025 年市場規模達 1000 億元,到 2030 年超 1500 億 元。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是實現差異化定制的核心要素,建議重點關注具備集 成化優勢,在核心硬件、操作系統/軟件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的 Tier 1 供應商。 智能電
5、動:智能電動: “三電”是新能源汽車區別傳統燃油車的最核心部分,我們預測 “三電系統”市場規模 2025 年將達 2600 億元,2030 年超 6000 億元,10 年復合增速超 20%。華為將過去網絡能源領域的優勢平移至智能電動汽車領 域,在除電池外的所有核心環節均有深度布局。建議重點關注充電樁、車用 功率半導體(IGBT、SiC)等增量市場產業鏈投資機會。 智能網聯:智能網聯:智能網聯是華為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中積淀最為深厚的領域,車 載模組、網關模塊、T-Box 是實現車載通信功能的主要車內部件。經測算, 中國乘用車市場未來單車聯網的價值空間到 2025 年達 276 億元,2030 年
6、超 400 億元。網聯芯片仍是華為、高通等巨頭的游戲,模組和 T-Box 領域中小 公司有突圍可能。 車云服務車云服務:華為在車云服務領域布局相對較晚,主要提供自動駕駛、高精地 圖、車聯網、V2X 四大塊增量車云服務,未來有望在多云化、混合云化的趨 勢下憑借全棧端到端優勢后來居上。建議按價值鏈轉移順序,從基礎設施建 設、數據到應用與服務把握華為車云服務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投資機會。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智能駕駛產業發展不及預期;政策配套不及預期;成本過高商用不及預期; 消費端接受不及預期 4616 5053 5489 5926 6362 6799 7235 191209 200309 200609
7、200909 國金行業滬深300 2020 年年 12 月月 07 日日 創新技術與企業服務研究中心創新技術與企業服務研究中心 通信行業研究 買入(維持評級) 行業深度研究行業深度研究 證券研究報告 用使司公限有理管資投道宏京北供僅告報此 此報告僅供北京宏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使用 行業深度研究 - 2 -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 華為入局智能汽車,產業價值鏈面臨重構 . 6 1.1 戰略:華為入局是順應汽車智能化大趨勢的必然選擇 . 6 1.2 路徑:伴隨能力發育就近生長,從模塊、系統制造商到全棧智能汽車解 決方案提供商 . 14 2 智能駕駛:重點布局感知+決策層,計算
8、平臺和激光雷達成長最強 . 18 2.1 自動駕駛行業加速,感知-決策-執行層智能化升級 . 18 2.2 華為感知-決策-執行全方位布局,開放生態合作加速智能駕駛落地 . 20 2.3 競爭格局:感知層、決策層局部突破,執行層國內玩家較少 . 22 2.4 投資機遇:未來十年計算平臺、激光雷達和車載攝像頭領域增長最為強 勁,關注供應鏈國產化和國際化機會 . 24 3 智能座艙: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為核心,華為軟硬件一體化優勢凸顯 . 26 3.1 智能座艙呈現集成化、軟件化、多屏大屏、一芯多屏趨勢,車載娛樂為車 企實現差異化首要抓手 . 26 3.2 華為打造 CDC 智能座艙平臺,實現全場景協
9、同 . 28 3.3 車載娛樂系統為定制化核心,軟硬件一體化能力為制勝關鍵 . 29 3.4 智能座艙走向融合開放,集成-軟件-硬件-多維度替代 . 32 4 智能電動 :政策驅動下滲透率快速提升,華為集成能力優勢顯著 . 33 4.1 政策驅動電動化滲透率快速提升,高續航能力需求導向多個趨勢 . 33 4.2 華為瞄準“增量部件” ,快充、集成能力突出 . 39 4.3 老牌玩家眾多,華為有望發揚集成優勢搶占市場 . 40 4.4 建議關注充電樁、車用功率半導體等增量市場產業鏈投資機遇 . 42 5 智能網聯:車聯網前裝大勢所趨,華為厚積薄發進入收獲期 . 43 5.1 車聯網前裝成為標配,
10、5G C-V2X 產業穩步推進 . 43 5.2 華為賦能車聯網,從模塊、網關到云平臺全方位布局 . 44 5.3 華為通信能力積淀深厚,手機芯片能力擴展至車聯網領域 . 45 5.4 投資機遇:芯片仍是巨頭的游戲,模組和 T-Box 存中小公司突圍可能 . 46 6 車云服務: 車云服務前景廣闊,憑借全棧式服務華為有望后來居上 . 47 6.1 車云服務市場增量空間巨大,多云化、混合云化是機會點 . 47 6.2 以車企需求為導向,華為全棧式服務構筑護城河 . 48 6.3 競爭對手具有先行優勢,助力車企全方位上云升級 . 49 6.4 建議關注多云化、混合云化等趨勢帶來的產業投資機會 .
11、51 7 投資建議 . 52 7.1 投資策略. 52 7.2 重點公司. 54 8 風險提示 . 54 行業深度研究 - 3 -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全球乘用車出貨量(百萬輛) . 6 圖表 2:中國乘用車出貨量(百萬輛) . 6 圖表 3:2020 年我國 L1/L2 上市車型 . 7 圖表 4:類比智能手機,車的智能化剛剛開啟 . 7 圖表 5:全球車企市值與銷售對比 . 8 圖表 6:全球電動車廠商市場份額占比(2014-20Q3) . 8 圖表 7: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達到 75%以上 . 9 圖表 8:全球手機廠商格局變化(2004-2019 年)
12、. 9 圖表 9:Tier1 廠商汽車相關營收及主要產品 . 9 圖表 10:Tier1 龍頭毛利率呈下降趨勢 . 10 圖表 11:博世、大陸研發費用走勢(百萬歐元) . 10 圖表 12:傳統汽車、Tier1 的成熟 VS 造車新勢力和增量市場 Tier1 興起 . 10 圖表 13:軟件從多方面改變汽車 . 11 圖表 14:汽車軟件和電子電氣架構市場增長預測 . 11 圖表 15:博世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六階段演變路徑 . 12 圖表 16:新舊架構對比(端-管-云) . 12 圖表 17:華為:域集中式 . 12 圖表 18:特斯拉已發展到中央集中式 . 12 圖表 19:汽車軟件和電氣
13、電子元件市場增長(十億美元) . 13 圖表 20:蘋果營收結構變化. 13 圖表 21:蘋果單機成本拆分. 13 圖表 22:華為車聯網三種產品服務模式 . 14 圖表 23:華為業務演進的 4 條 S 曲線 . 15 圖表 24:華為組織架構 . 15 圖表 25:華為車聯網發展歷史 . 16 圖表 26:華為智能網聯汽車布局 . 17 圖表 27: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 17 圖表 28:中國乘用車市場智能駕駛市場規模預測 . 18 圖表 29:無人駕駛滲透率 . 19 圖表 30:自動駕駛等級劃分. 19 圖表 31:視覺主導與多傳感融合兩種技術路線比較 . 19 圖表 32:智
14、能駕駛計算平臺玩家算力比較(TOPS) . 20 圖表 33:轉向系統及制動系統技術演變 . 20 圖表 34:華為 MDC 智能駕駛平臺. 21 圖表 35:華為 MDC 平臺主要產品及性能 . 21 圖表 36:華為 MDC 計算平臺開放合作生態 . 22 圖表 37:2018 年車載攝像頭市場份額 . 22 行業深度研究 - 4 -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圖表 38:主要組件及供應商. 22 圖表 39:2018 年毫米波雷達市場份額 . 23 圖表 40:國產毫米波雷達 Top10 . 23 圖表 41:主要廠商激光雷達價格(美元) . 23 圖表 42:市場主要計算平臺及性能 .
15、 24 圖表 43:主要線控制動廠商量產時間和配套客戶 . 24 圖表 44:中國乘用車市場智能座艙市場空間預測 . 26 圖表 45:智能座艙內部構造圖 . 27 圖表 46:智能座艙滲透率 . 27 圖表 47:部分車企智能座艙配置 . 27 圖表 48:華為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 28 圖表 49:華為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三大平臺 . 29 圖表 50:華為 HiCar 架構 . 29 圖表 51:2017 車載操作系統市場份額 . 30 圖表 52:整車廠商和互聯網公司在車載娛樂的布局 . 30 圖表 53:中科創達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 30 圖表 54:2015 年全球車載娛樂信息系統競
16、爭格局 . 31 圖表 55:2020H1 中國中控多媒體主機系統市場份額 . 31 圖表 56:2020H1 中國自主/合資品牌前裝儀表集成商 . 31 圖表 57:2020H1 國內自主及合資品牌車型 HUD 供應商 . 31 圖表 58:國外主流智能座艙芯片供應商 . 32 圖表 59:智能座艙產業鏈 . 32 圖表 60:中國乘用車市場“三電”系統市場空間預測 . 33 圖表 61: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預測 . 33 圖表 62:我國電動汽車銷量預測 . 33 圖表 63:電動汽車“三電系統”組成 . 34 圖表 64: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規模預測 . 34 圖表 65:2019 年中國動力電
17、池市場份額情況 . 34 圖表 66:國內電動汽車電動機 2019 年市場份額前十玩家裝機量(萬套) . 35 圖表 67:比亞迪車用 IGBT 模組 . 35 圖表 68:2019 年全球車用 IGBT 模組市場份額情況 . 35 圖表 69:2019 年國內車用 IGBT 市場份額情況 . 36 圖表 70:國內車用 IGBT 市場規模預測 . 36 圖表 71:近年來陸續發布多個加快推進充電樁建設的文件 . 36 圖表 72:充電樁市場 CR3 市場份額情況 . 37 圖表 73:充電模塊市場 2019 年市場份額情況 . 37 圖表 74:充電模塊價格趨勢情況 . 37 圖表 75:電
18、驅動系統集成產品舉例 . 37 圖表 76:2020 年 9 月博世展出碳化硅功率器件 . 38 行業深度研究 - 5 -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圖表 77: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場規模預測 . 38 圖表 78:2019 年全球汽車熱管理系統市場份額 . 38 圖表 79:國內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市場規模預測 . 38 圖表 80:華為 VDC 智能電動平臺架構 . 39 圖表 81:華為發布直流快充模塊 HiCharger . 40 圖表 82:華為多合一電驅動系統 DriveONE 線上發布會 . 40 圖表 83:2019 年國內電動汽車 BMS 市場份額情況 . 41 圖表 84:201
19、9 年國內電動汽車 MCU 市場份額情況 . 41 圖表 85:電控部分國內供應商及配套車企情況 . 41 圖表 86:中國乘用車市場單車聯網市場空間測算 . 43 圖表 87:車聯網搭載上險量與前裝搭載率 . 44 圖表 88:整車廠商車聯網規劃 . 44 圖表 89:華為智能網聯布局. 44 圖表 90:華為車內通信產品合作企業 . 45 圖表 91:華為車載以太網下的網絡拓撲架構 . 45 圖表 92:各廠商主要基帶芯片 . 46 圖表 93:2020H1 全球基帶芯片市場份額(%) . 46 圖表 94:2020H1 自主/合資品牌前裝模組競爭格局 . 46 圖表 95:2020H1
20、自主/合資品牌前裝 T-BOX 競爭格局 . 46 圖表 96:智能網聯汽車每 8 小時可產生 4TB 數據. 47 圖表 97:主流車企及 Tier1 使用云平臺情況 . 47 圖表 98:華為智能車云服務 2.0 . 49 圖表 99:華為車云服務產業鏈合作情況 . 49 圖表 100:華為車云服務合作車企 . 49 圖表 101:BAT 高精度地圖廠商布局 . 49 圖表 102:AWS 提供無人駕駛開發云服務 . 50 圖表 103:AWS 提供車聯網程序云服務 . 50 圖表 104:華為及 BAT、AWS 車云服務布局對比 . 50 圖表 105:智能汽車投資三波浪潮 . 52 圖
21、表 106:中國乘用車市場智能駕駛產業鏈增量市場分布 . 53 圖表 107:華為智能駕駛產業鏈布局全景圖 . 54 行業深度研究 - 6 -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 華為入局智能汽車華為入局智能汽車,產業價值鏈面臨重構產業價值鏈面臨重構 智能化是未來三十年前所未有的大機遇,汽車智能化是智能化時代最重要的場 景之一。汽車行業將在一定程度上重演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轉變,產業供應鏈 和價值鏈都將面臨重構。華為此時入局智能汽車,是結合自身稟賦、順應行業 趨勢的必然選擇。當前,ICT 技術和汽車行業正在發生深度的融合,計算和智 能將成為行業新的戰略控制點。深刻理解、分析全球 ICT 領軍企業華為在
22、智能 汽車領域的戰略、產品和業務布局,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把握正在到來的汽車智 能化大時代投資機遇。 1.1 戰略:華為入局是順應汽車智能化大趨勢的必然選擇戰略:華為入局是順應汽車智能化大趨勢的必然選擇 智能汽車市場規模數倍于手機市場,水大魚大智能汽車市場規模數倍于手機市場,水大魚大 歷史上華為大規模戰略投入新的業務,一般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歷史上華為大規模戰略投入新的業務,一般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市場容量足是市場容量足 夠大;二是從時間節點上說,市場處于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夕。夠大;二是從時間節點上說,市場處于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夕。 傳統傳統車市場規模約為智能手機的車市場規模約為智能手機的 3 倍倍
23、,更具戰略意義。,更具戰略意義。根據 IDC 數據,目前全 球手機出貨量約 18 億部,全球市場規模約 5000 億美元。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 組織,2019 年全球乘用車出貨量為 6434 萬臺,汽車總體出貨量 9136 萬臺, 以乘用車均價 20 萬元計算,全球僅乘用車市場就達到約 1.8 萬億美元市場。相 較于 5000 億美元的智能手機市場,汽車市場對華為來說更具備戰略前景。 圖表圖表1:全球乘用車出貨量(百萬輛):全球乘用車出貨量(百萬輛) 圖表圖表2:中國乘用車出貨量(百萬輛):中國乘用車出貨量(百萬輛) 來源:國際汽車制造商組織,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金證券研究
24、所 從時間節點上看,從時間節點上看,汽車智能汽車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化水平快速提升,汽車汽車行業行業正在從傳統制造向正在從傳統制造向科技科技 制造制造轉型。轉型。根據中國汽研,2020 年 1-10 月上市的 573 款新車中,239 款具備 L1 級自動駕駛功能,249 款具備 L2 級自動駕駛功能;2020 年 1-10 月 L1、L2 級駕駛輔助功能裝配率均已達到 40%以上,未來預計將繼續上升。 0 20 40 60 80 全球乘用車出貨量(百萬輛) 0 5 10 15 20 25 30 中國乘用車出貨量(百萬輛) 行業深度研究 - 7 -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圖表圖表3:2020
25、年我國年我國L1/L2上市車型上市車型 來源:中國汽研,國金證券研究所 汽車行業汽車行業電動化電動化-網聯化網聯化-智能化智能化三步曲,三步曲,電動化、網聯化滲透率快速提升電動化、網聯化滲透率快速提升,智,智 能駕駛仍處于初始階段能駕駛仍處于初始階段。目前 L1/L2 級智能網聯車的滲透率雖然已接近 30%左 右,相當于 2011 年全球智能手機的滲透水平,但是全球智能駕駛還處于智能 化的初始階段。未來隨著 5G-V2X 逐步商用、高清地圖和車路協同落地,以及 單車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智能駕駛將逐步從 L1/L2 到 L3/L4 直至 L5 跨越。 圖表圖表4:類比智能手機,車的智能化:類比智
26、能手機,車的智能化剛剛剛剛開啟開啟 來源:德勤中國,國金證券研究所 資本市場提前確認了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趨勢,按照科技股而不是汽車制造股給資本市場提前確認了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趨勢,按照科技股而不是汽車制造股給 予造車新勢力估值予造車新勢力估值。2019 年整車銷售量只有豐田 4%的特斯拉,目前市值在豐 田的兩倍以上。蔚來、小鵬、理想三家 2019 年全年整車銷量總共不到 4 萬輛, 但市值已超過或比肩銷量 252 萬輛的寶馬集團。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10 20 30 40 50 60 2020.012020.022020.032020.042020.05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