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學會: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5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電子學會: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50頁).pdf(5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二零一八年八月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02032018院士顧問:(按姓氏筆畫排序)丁 漢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天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張 鈸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鄭南寧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教授樊邦奎 中國工程院院士,無人機偵察技術專家指導專家:( 按姓氏筆畫排序 )白相林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高級副總裁孫立寧 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陳衛東 上海交通大學
2、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系主任侯增廣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熊 蓉 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智能系統和控制研究所機器人研究室主任編寫單位:中國電子學會編寫組主任:徐曉蘭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編寫組副主任:李 颋 中國電子學會研究咨詢中心主任編寫組主要成員:馬 良 李 巖 許華磊 張 嬋 尹傳昊 毛詩齊陳濛萌 張雅妮 樊江洋 凌 霞 徐 曼 劉晟瑄2018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04052018目 錄CONTENTS第一章 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 一、全球整體市場仍在
3、快速增長,服務機器人迎來發展黃金時代(一)工業機器人:銷量穩步增長,亞洲市場依然最具潛力(二)服務機器人:新一代人工智能興起,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新機遇(三)特種機器人:新興應用持續涌現,各國政府相繼展開戰略布局二、輕型化、柔性化、智能化趨勢明顯,實踐應用場景持續拓展(一)工業機器人:輕型化、柔性化發展提速,人機協作不斷走向深入(二)服務機器人:認知智能取得一定進展,產業化進程持續加速(三)特種機器人:結合感知技術與仿生等新型材料,智能性和適應性不斷增強三、企業愈加注重產品形態創新,網絡化與智能化布局齊頭并進(一)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成布局重點,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加速落地(二)服務機器人:無人車獲
4、科技龍頭高度關注,仿人機器人再度迎來發展機遇(三)特種機器人:災后救援機器人研制成熱點,采礦機器人開始向深??臻g拓展第二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一、我國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工業與服務領域頗具成長空間(一)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關節型搬運機器人占比較高(二)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家用市場引領行業快速發展(三)特種機器人:應用場景范圍擴展,市場進入蓄勢待發的重要時期二、關鍵技術突破與多元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一)工業機器人:國產化進程再度提速,應用領域向更多細分行業快速拓展(二)服務機器人:智能技術比肩歐美,初創企業大量涌現(三)特種機器人:部分關鍵核
5、心技術取得突破,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領域形成規?;a品01020304050606070809091011121415161718181920I2018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06072018目 錄CONTENTS2121222324262728282829293031313232333434三、自主研發與投資并購雙輪驅動,行業龍頭加速布局機器人生態系統(一)工業機器人:用戶企業向上游延伸,海外擴張步伐進一步加速(二)服務機器人:生態系統構建加速,企業瞄準智能生活領域(三)特種機器人:多點突破實現行業領先,龍頭企業著手
6、布局無人機生態系統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一、長三角地區:產業鏈布局優勢仍較為顯著(一)產業規模效益(二)產業結構水平(三)產業創新能力(四)產業集聚情況(五)產業發展環境二、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效益全國領先(一)產業規模效益(二)產業結構水平(三)產業創新能力(四)產業集聚情況(五)產業發展環境三、京津冀地區:區域協同助推產業智能化發展(一)產業規模效益(二)產業結構水平(三)產業創新能力(四)產業集聚情況(五)產業發展環境四、東北地區:龍頭企業持續發揮核心帶動作用(一)產業規模效益(二)產業結構水平(三)產業創新能力(四)產業集聚情況(五)產業發展環境五、中部地區:依托后發優勢
7、打造產業集群(一)產業規模效益(二)產業結構水平(三)產業創新能力(四)產業集聚情況(五)產業發展環境六、西部地區:探索與積累進程中的特色發展(一)產業規模效益(二)產業結構水平(三)產業創新能力(四)產業集聚情況(五)產業發展環境343535363737383838394040404141424343434444IIIII2018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08092018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一、區域產業錯位競爭態勢與后發競爭優勢并存二、新興園區和特色骨干企業加快推動產業集聚三、應用場景由傳統制造領域向新興
8、領域加快延伸四、多元化應用催生細分市場出現更多“小巨人”企業五、領軍企業積極打造“雙創”類技術服務共享平臺六、企業成長受資本杠桿的收益性與風險性疊加影響七、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重研發輕應用的現象仍然存在八、智能機器人功能及種類日漸豐富打造產業新增長點第五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一、繼續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二、有效拓寬機器人企業投融資渠道三、持續提升機器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四、積極搭建機器人行業開放式資源共享平臺五、有序實施機器人產業應用示范工程六、逐步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七、加快推進機器人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建設4648505253545658606668697
9、071727374圖 表目 錄CONTENTS圖 1 根據應用場景的機器人主要分類圖 2 2018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結構(億美元)圖 3 2012-2020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 4 2012-2020 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 5 2012-2020 年全球特種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 6 2018 年我國機器人市場結構(億美元)圖 7 2012-2020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 8 2012-2020 年我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 9 2012-2020 年我國特種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 10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主要集聚區圖 11 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
10、達圖 圖 12 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 圖 13 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 圖 14 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 202030405141516172627303336VIV2018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0112018圖 15 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圖 16 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圖 17 我國典型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錯位競爭態勢圖 18 機器人應用場景的變化趨勢 圖 19 “小巨人”機器人企業典型特點圖 20 機器人技術服務平臺主要職能圖 21 2017 年我國機器人領域投資項目數量分布
11、圖 22 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及應用人才需求量 表 1 我國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發展特色表 2 我國智能工業機器人活躍企業表 3 我國智能家用服務機器人活躍企業表 4 我國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活躍企業表 5 我國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活躍企業表 6 我國智能特種機器人活躍企業3942495253555759516162636465圖 表目 錄CONTENTSVI2018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2132018內容摘要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
12、命的重要切入點。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中央及地方相關主管部門陸續出臺政策規劃,在項目支持、平臺建設與應用示范等方面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本報告旨在綜合分析全球和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圍繞產業的規模效益、結構水平、創新能力、集聚情況和發展環境等方面,綜合分析評價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東北、中部和西部全國六大區域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及水平,并圍繞區域特色競爭、產業集聚發展、應用場景延伸、多元細分市場、雙創服務平臺、資本收益風險、人才培養瓶頸、智能化新增長等方面歸納具備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發展趨勢特征與潛在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拓寬投融資渠道、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13、搭建行業共享平臺、有序推進應用示范、完善標準及檢測認證體系和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建設的措施建議。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4152018研究聲明一、研究背景本報告為工信部 2016-2018 年財政專項建立我國機器人團體標準體系與產業信息資源庫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近年來,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蓬勃發展,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產業規模與市場空間不斷擴大,但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核心技術研發、價值鏈分工、人才培養等領域面臨瓶頸制約。積極跟蹤研究我國機器人技術及產業布局動向,及時研判產業發展所處階段水平和
14、呈現的特征趨勢,有利于為國內廣大機器人企業提供發展方向、路徑及模式參考,并為國家制定出臺產業政策提供決策支撐,推動營造良好穩定的產業生態環境,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規范有序創新發展?;诖?,中國電子學會組織相關專家及研究人員共同編制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 年)并公開發布,作為 2018 年世界機器人大會的主要成果之一。二、研究對象根據機器人的應用環境,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其中,工業機器人指應用于生產過程與環境的機器人,主要包括人機協作機器人和工業移動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主要包括個人 /
15、 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F階段,考慮到我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中,對特種機器人有著相對突出的需求,我們將機器人劃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類。其中,工業機器人指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在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自動控制來代替人類執行某些單調、1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6172018研究聲明三、研究重點以研判 2018 年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及特征趨勢為目標,采取定性判斷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深度解析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對國內外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態勢進行
16、比較分析。四、研究數據數據統計采用國家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公開口徑,并參考采用了 IFR、CSSCI、Wind、CB Insights 等各大組織和機構的公開數據庫。涉及企業、園區的統計數據全部來自課題組的實地調研和統計。自 2018 年報告開始,根據 IFR 機器人最新分類標準,結合我國產業發展情況,相應調整統計口徑,對往年已發布的 2016 年和 2017 年數據做出了修正,特此說明。本研究報告征求吸納了大量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知名專家的意見建議,由中國電子學會機器人研究團隊獨立編寫,所有內容均為原創,文責自負。如有轉載、摘錄、引用,請注明來源。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圖 1 根據應用場
17、景的機器人主要分類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主要包括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碼垛機器人、包裝機器人、噴涂機器人、切割機器人和凈室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指在非結構環境下為人類提供必要服務的多種高技術集成的先進機器人,主要包括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其中,公共服務機器人指在農業、金融、物流、教育等除醫學領域外的公共場合為人類提供一般服務的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指代替人類從事高危環境和特殊工況的機器人,主要包括軍事應用機器人、極限作業機器人和應急救援機器人。23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8192018中國機器人
18、產業發展報告(2018 年)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機器人產業近年來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階段,在技術研發、本體制造、零部件生產、系統集成、應用推廣、市場培育、人才建設、產融合作等方面取得豐富成果,為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換檔升級提供了全新動能。與此同時,機器人產業也存在核心關鍵技術有待提高、市場發展環境需進一步規范、融資環境亟待改善等問題,需要引起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綜合協調各方資源進行統籌布局與精心規劃?;诖?,中國電子學會組織專門團隊,持續開展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對國內典型機器人集聚區域進行系統評估與綜合考量,歸集影響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內生動
19、因與外部條件,以及伴隨發展進程而產生的新生問題,有利于引導生產要素有效配置,優化完善產業鏈結構與市場布局,持續激發骨干企業創新活力,為國家和地方主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撐,為行業發展方向提供參考依據。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20012018當前, 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工業、 特種機器人市場增速穩定,服務機器人增速突出。技術創新圍繞仿生結構、人工智能和人機協作不斷深入,產品在教育陪護、醫療康復、危險環境等領域的應用持續拓展,企業前瞻布局和投資并購異?;钴S,全球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新一輪增長。第一章 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
20、及特征01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02032018一、全球整體市場仍在快速增長,服務機器人迎來發展黃金時代2018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 298.2 億美元,2013-2018 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 15.1%。其中,工業機器人 168.2 億美元,服務機器人 92.5 億美元,特種機器人 37.5 億美元。圖 2 2018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結構圖 3 2013-2020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資料來源:IFR,中國電子學會整理資料來源:IFR,中國電子學會整理(一)工業機器人:銷量穩步增長,亞洲市場依然最
21、具潛力目前,工業機器人在汽車、金屬制品、電子、橡膠及塑料等行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性能的不斷提升,以及各種應用場景的不斷明晰,2013 年以來,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正以年均 12.1% 的速度快速增長。IFR 報告顯示,2017 年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等主要國家銷售額總計約占全球銷量的 3/4,這些國家對工業自動化改造的需求激活了工業機器人市場,也使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大幅提升,目前在全球制造業領域,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經達到 78 臺 / 萬人。2017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達到 154 億美元,其中亞洲銷售額 99.2 億美元,歐洲銷售額 29.3 億美元,北美地區銷售額
22、達到 19.8億美元。2018 年,隨著工業機器人進一步普及,銷售額將有望突破 160 億美元,其中亞洲仍將是最大的銷售市場。第一章 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95.0107.0111.0131.0154.0168.2192.7231.812.0%12.6%3.7%18.0%17.6%9.2%14.6%20.3%0.0%5.0%10.0%15.0%20.0%25.0%0.050.0100.0150.0200.025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銷售額(億美元) 年增長率 工業機器人 56%服務機器人 31%特種機器人 13% 工業機器人 服務機器
23、人 特種機器人 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04052018第一章 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三)特種機器人:新興應用持續涌現,各國政府相繼展開戰略布局近年來,全球特種機器人整機性能持續提升,不斷催生新興市場,引起各國政府高度關注。2013 年以來全球特種機器人產業規模年均增速達 12.8%,2018 年全球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37.5 億美元;至 2020 年,預計全球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 49.5 億美元。其中,美國、日本和歐盟在特種機器人創新和市場推廣方面全球領先。美國提出“機器人發展路線圖”,計劃將特種
24、機器人列為未來 15 年重點發展方向。日本提出“機器人革命”戰略,涵蓋特種機器人、新世紀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三個主要方向,計劃至 2020 年實現市場規模翻番,擴大至 12 萬億日元,其中特種機器人將是增速最快的領域。歐盟啟動全球最大民用機器人研發項目,計劃到 2020 年投入 28 億歐元,開發包括特種機器人在內的機器人產品并迅速推向市場。圖 4 2013-2020 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二)服務機器人:新一代人工智能興起,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新機遇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互聯網快速普及,以 2006 年深度學習模型的提出為標志,人工智能迎來第三次高速發展。與此同時,依托人工智能技術,
25、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的不斷拓展,帶動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高速增長。2013 年以來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 23.5%,2018 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92.5 億美元,2020 年將快速增長至 156.9 億美元。2018 年,全球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 44.8 億美元、25.4 億美元和 22.3 億美元,其中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占比最高達 48%,分別高于家用服務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 21、24 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IFR,中國電子學會整理圖 5 2013-2020 年全球特種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資料來源:
26、IFR,中國電子學會整理32.235.141.854.069.992.5120.7156.912.1%9.0%19.1%29.2%29.5%32.3%30.5%30.0%0.0%5.0%10.0%15.0%20.0%25.0%30.0%35.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銷售額(億美元) 年增長率 20.522.626.229.033.437.543.049.512.0%10.2%15.9%10.7%15.3%12.0%14.7%15.3%0.0%2.0%4.0%
27、6.0%8.0%10.0%12.0%14.0%16.0%18.0%0.010.020.030.040.050.06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銷售額(億美元) 年增長率 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06072018第一章 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二、輕型化、柔性化、智能化趨勢明顯,實踐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全球機器人基礎與前沿技術正在迅猛發展,涉及工程材料、機械控制、傳感器、自動化、計算機、生命科學等各個方面,大量學科在相互交融促進中快速發展,技術創新趨勢主要圍繞人機協作、人工
28、智能和仿生結構三個重點展開。(一)工業機器人:輕型化、柔性化發展提速,人機協作不斷走向深入工業機器人更小、更輕、更靈活。當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愈加廣泛,苛刻的生產環境對機器人的體積、重量、靈活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隨著研發水平不斷提升、工藝設計不斷創新,以及新材料相繼投入使用,工業機器人正向著小型化、輕型化、柔性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日本 SMC 致力于為機器人研制高品質的末端執行器,研發的新型汽缸體積縮小了 40% 以上,質量最高減輕了 69%,耗氣量最高減少了 29%。日本愛普生首款新型折疊手臂六軸機器人 N2,可在現有同級別機械臂 60% 的工位空間內完成靈活操作;T3 緊湊
29、型 SCARA 機器人將控制器內置,避免了在設置和維護過程中進行復雜的布線,大大提高了成本效率并保持較低的總運行成本。德國費斯托的新型全氣動驅動機械臂,將剛性的“抓取”轉變為柔性的“圍取”,能完成靈活抓取不同大小部件的任務。人機協作成為重要發展方向。隨著機器人易用性、穩定性以及智能水平的不斷提升,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逐漸由搬運、 焊接、 裝配等操作型任務向加工型任務拓展, 人機協作正在成為工業機器人研發的重要方向。傳統工業機器人必須遠離人類,在保護圍欄或者其他屏障之后,以避免人類受到傷害,這極大的限制了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效果。人機協作將人的認知能力與機器人的效率結合在一起,從而使人可以安全、簡便的進
30、行使用。例如,瑞士 ABB 的雙臂人機協作機器人 YuMi 可與工人一起協同工作,在感知到人的觸碰后,會立刻放慢速度,最終停止運動。德國庫卡(KUKA)的協作機器人 LBR iiwa 可以以每秒 10 毫米或 50毫米的速度抵近物體,并在遇到阻礙后立刻停止運動。美國瑞森可的智能協作機器人 Sawyer 能夠像人類一樣主動適應現實環境的不斷變化,并快速改變應用,以更安全、更精準、更靈活的方式工作。丹麥優傲(Universal Robots)UR10 型六關節機器人具有直接牽引機械臂編程示教及機械臂反向驅動功能,每個關節可實現正負360度的運動, 通過設置安全參數, 可在不增加安全圍欄條件下滿足人
31、機協作應用需求。德國宇航中心機器人研究所的 Kinfinity Glove 機器人手套可由操作者穿戴,并遠程同步控制一臺具有兩條手臂的機器人。(二)服務機器人:認知智能取得一定進展,產業化進程持續加速認知智能支撐服務機器人實現創新突破。人工智能技術是服務機器人在下一階段獲得實質性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正在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加速邁進,并已經在深度學習、抗干擾感知識別、聽覺視覺語義理解與認知推理、自然語言理解、情感識別與聊天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例如,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的 Pepper 情感陪護機器人已配備了語音識別技術,分析表情和聲調的情緒識別技術,可通過判斷人類的面部表情和語調
32、方式,感受人類情緒并作出反饋。智能服務機器人進一步向各應用場景滲透。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類型愈加豐富,自主性不斷提升,由市場率先落地的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向情感機器人、陪護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方向延伸,服務領域和服務對象不斷拓展,機器人本體體積更小、交互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08092018第一章 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更靈活。例如,新一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更加輕型化,并突破性地實現了術中成像的畫中畫技術,幫助醫生更精確、安全、高效地完成微創手術。以色列手術機器人公
33、司 Mazor Robotics 的第二代脊柱手術機器人 Renaissance,尺寸進一步減小,重量僅 200g,影像引導精度高,可減少使用 56% 的 X 光透視,用于輔助醫生進行胸腰椎開放和微創手術。洗澡機器人 Poseidon 全包圍的環境設計和彎曲且安全的玻璃在幫助殘疾人解決個人衛生問題的同時,保證用戶隱私性,提升特殊人群的生活品質。意大利 Teotronica的鋼琴機器人特奧特勞尼克擁有 53 根手指,關節靈活,能夠演奏幾乎所有旋律或者歌曲,彈奏速度顯著快于人類,可以與世界級的鋼琴家媲美。(三)特種機器人:結合感知技術與仿生等新型材料,智能性和適應性不斷增強技術進步促進智能水平大幅
34、提升。當前特種機器人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所處的環境變得更為復雜與極端,傳統的編程式、遙控式機器人由于程序固定、響應時間長等問題,難以在環境快速改變時作出有效的應對。隨著傳感技術、仿生與生物模型技術、生機電信息處理與識別技術不斷進步,特種機器人已逐步實現“感知 - 決策 - 行為 - 反饋”的閉環工作流程,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能力。與此同時,包括液態金屬控制技術和基于肌電信號的控制技術在內的前沿科技將推動新型材料在機器人領域的使用和普及, 仿生新材料與剛柔耦合結構也進一步打破了傳統的機械模式, 提升了特種機器人的環境適應性。 例如,德國費斯托 (Festo) 公司研制的仿生水母有8根
35、觸手, 會產生類似于生物蠕動的運動, 可應用于航空領域;仿生蜻蜓機器人的自由度高達 13 個,能夠輕松實現振翅、滑翔、轉彎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可用于軍事偵察和通信領域??的螤柎髮W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合成一種新型可轉換特性的復合材料,融合堅硬的金屬與柔軟的泡沫塑料,可隨時根據需要切換硬度,使得機器人動作更加自然協調,在可伸縮軟體機器人、輔助外骨骼系統等領域具備良好的應用潛力。替代人類在更多復雜環境中從事勞動。當前特種機器人已具備一定水平的自主智能,通過綜合運用視覺、壓力等傳感器,深度融合軟硬系統,以及不斷優化控制算法,特種機器人已能完成定位、導航、避障、跟蹤、二維碼識別、場景感知識別、行為預測等任
36、務。例如,波士頓動力公司已發布的兩輪機器人原型 Handle,實現了在快速滑行的同時進行跳躍的穩定控制。隨著特種機器人的智能性和對環境的適應性不斷增強,其在軍事、防暴、消防、采掘、建筑、交通運輸、安防監測、空間探索、防爆、管道建設等眾多領域都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三、企業愈加注重產品形態創新,網絡化與智能化布局齊頭并進當前,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都將目光聚焦到市場增長迅速的中國,通過與本土企業合作、加大研發力度等方式,不斷創新產品形態,優化產品性能。全球科技巨頭也通過投資并購加速進入機器人領域,并憑借技術和資本優勢在智能機器人領域迅速占據制高點。(一)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成布局重點,智能工廠
37、解決方案加速落地行業龍頭發力工業互聯網。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進一步加速融合,制造業愈加顯著地表現出網絡化、智能化的前沿發展趨勢,機器人龍頭企業紛紛落子工業互聯網,例如,庫卡機器人可與基于云技術的庫卡 Connect 相連,實現機器人與設備的聯網,實時查看和分析工業機器人的運行狀態,減少系統停機時間、進行預測性維護等,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持續提高生產率、質量和靈活性。ABB 推出 ABB Ability 工業云平臺,并與華為開展合作聯合研發機器人端到端的數字化制造解決方案,實現機器人遠程監控、配置和大數據應用,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節約成本。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0112018第一章 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重點企業聚焦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當前,全球制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智能工廠作為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實踐模式,已經引發行業的廣泛關注。例如,發那科(Fanuc)設立 Fanuc Intelligent Edge Link and Drive(FIELD)平臺,能實現自動化系統中的機床、機器人、周邊設備及傳感器的連接并進行數據分析, 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質量、 效率、 靈活度以及設備的可靠性。 三菱電機打造的智能工廠e-Fctory,強調“人、機器和 IT 協同”,可以根據數量、品種、交貨期等指標的變更
39、,靈活調整生產節奏,削減企業總成本以達到推動高端制造和提高企業價值的效果。(二)服務機器人:無人車獲科技龍頭高度關注,仿人機器人再度迎來發展機遇科技龍頭企業重點布局無人車。隨著深度學習算法的興起,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目前已在無人車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谷歌、英特爾為代表的全球科技龍頭企業紛紛展開布局。例如,2018 年 1 月,英特爾和 Mobileye 推出全新自動駕駛平臺,發布“視覺優先(Vision First)”戰略并展示了 Level 4 無人駕駛測試車,并計劃于 2019 年將無人駕駛系統提供給汽車廠商。谷歌母公司Alphabet 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 Waymo 無人
40、駕駛出租車項目正式運營,2018 年 5 月宣布將購買 6.2萬輛克萊斯勒汽車、2 萬臺捷豹路虎汽車以繼續擴大該項目運營規模。企業加快仿人機器人設計研發步伐。當前,機器人正快速向人類的日常生活滲透,家庭、教育、陪護和醫療等行業應用的服務機器人越來越多。與此同時,隨著技術不斷創新,機器人模仿人類行為的能力逐步提高,人形機器人的設計也得到進一步推廣。例如,2017 年底豐田汽車公司發布了人形機器人“T HR3”,定位于可在家庭、醫療機構等各種場景下為生活提供安全支持的伙伴機器人,可以完成更加輕柔、靈活的動作,并在不同姿態下保持全身平衡。在經歷了液壓驅動倒地自行爬起、激光雷達定位器和立體攝像機的物體
41、識別和規避障礙、機器視覺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去年 11 月經典的后空翻技術,當前波士頓動力的人形機器人 Atlas 已經具有了更強的感知系統和決策系統,行動能力越來越逼近人類。(三)特種機器人:災后救援機器人研制成熱點,采礦機器人開始向深??臻g拓展企業聚焦災后救援機器人研發。近年來全球多發的自然災害、恐怖活動、武力沖突等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提高危機應對能力,減少不必要的傷亡以及爭取最佳救援時間,各國相關機構及企業投入重金加大對救災、仿生等特種機器人的研發支持力度,并形成系列成果。例如,本田公司繼2015 年在德國舉行的 IROS 上發布關于用于災難應對的實驗性新型人形機器人的
42、論文后,于 2017 年 10月展示了該救援機器人 E2-DR 的最新原型。以色列公司 RoboTiCan 開發了名為“Rooster”的機器人,可執行定位搜索任務,并將信息傳遞給救援人員。采礦活動向海底延伸催生深海采礦機器人。隨著人類需求的不斷上升和超強度開采,全球陸地礦產資源大量消耗,海底礦藏成為新的目標,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已批準 20 余份海底探索和采礦合同,涵蓋數十萬平方英里海域,深海采礦機器人成為海底勘探與礦藏挖掘的主力。鸚鵡螺礦業公司委托英國企業 Soil 機器動力公司打造了世界上首批深海挖礦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在接近零度和超過 150 個大氣壓下操作,最小的機器人體重達
43、 200 噸,配有攝像頭以及 3D 聲納傳感器。機器人三個一組,協同作業。由名為“輔助切割機”和“主切割機”的機器人打開通路,并由名為“收集機”的機器人通過內部的管道吸取海水、泥漿,遞送到海面的船只中。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2132018當前,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工業機器人連續六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特種機器人應用場景顯著擴展,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創新型企業大量涌現,部分技術已可形成規?;a品,并在某些領域具有明顯優勢。第二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1312艾媒
44、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4152018資料來源:IFR,中國電子學會整理一、我國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工業與服務領域頗具成長空間2018 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 87.4 億美元,2013-2018 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 29.7%。其中工業機器人 62.3 億美元,服務機器人 18.4 億美元,特種機器人 6.7 億美元。圖 6 2018 年我國機器人市場結構圖 7 2013-2020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資料來源:IFR,中國電子學會整理(一)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關節型搬運機器人占比較高我國
45、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較快,約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2017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保持高速增長,銷量同比增長 30。按照應用類型分,2017 年國內市場的搬運上下料機器人占比最高,達 65%,其次為裝配機器人,占比 15%,高于焊接機器人占比 6 個百分點。從產品類型來看,2017 年關節型機器人銷量占比超 60%,是國內市場最主要的產品類型;其次是直角坐標型機器人和 SCARA 機器人,且近年來兩者銷量占比幅度在逐漸擴大,上升速度高于其他類型機器人產品。 當前, 我國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 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 據IFR統計,2017年我
46、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3.8萬臺, 預計2018年銷量將超過15萬臺, 市場規模將達到62.3億美元。到 2020 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 93.5 億美元。第二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19.026.830.039.351.262.375.793.530.4%40.8%12.0%31.1%30.2%21.7%21.4%23.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銷
47、售額(億美元) 年增長率 工業機器人 71% 服務機器人 21%特種機器人 8% 工業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 特種機器人 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6172018(二)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家用市場引領行業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焖贁U大,成為機器人市場應用中頗具亮點的領域。截至 2017 年底,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億人,占總人口 17.3%。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教育需求的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2018 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8.4
48、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43.9%,高于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其中,我國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為 8.9 億美元、5.1 億美元和 4.4 億美元,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相對領先。到 2020 年,隨著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40 億美元。(三)特種機器人:應用場景范圍擴展,市場進入蓄勢待發的重要時期當前, 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保持較快發展, 各種類型產品不斷出現, 在應對地震、 洪澇災害和極端天氣,以及礦難、火災、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對特種機器人有著突出的需求。2018 年,我國
49、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 6.7 億美元,增速達到 23.2%,高于全球水平。其中,軍事應用機器人、極限作業機器人和應急救援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 4.7 億美元、1.5 億美元和 0.5 億美元,極限作業機器人是增速最快的領域。隨著我國企業對安全生產意識的進一步提升,將逐步使用特種機器人替代人在危險場所和危害環境中進行作業。到 2020 年,特種機器人的國內市場需求規模有望達到 10.7 億美元。第二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圖 8 2013-2020 年我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 9 2013-2020 年我國特種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資料來源:IFR,中國電子學會整理資料來源
50、:IFR,中國電子學會整理3.34.66.49.412.818.428.040.130.4%38.4%37.1%47.9%36.2%43.9%52.1%43.0%0.0%10.0%20.0%30.0%40.0%50.0%6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銷售額(億美元) 年增長率 1.52.23.03.95.46.78.410.734.5%45.0%36.5%32.2%39.2%23.2%25.4%26.8%0.0%5.0%10.0%15.0%20.0%25.0%30.0%
51、35.0%40.0%45.0%50.0%0.02.04.06.08.010.012.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銷售額(億美元) 年增長率 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18192018二、關鍵技術突破與多元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研發仍以突破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為首要目標,政產學研用通力配合,初步實現了控制器的國產化。服務機器人的智能水平快速提升,已與國際第一梯隊實現并跑。特種機器人主要依靠國家扶持,研究實力基本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工業
52、機器人:國產化進程再度提速,應用領域向更多細分行業快速拓展國產工業機器人正逐步獲得市場認可。目前,我國已將突破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作為科技發展重要戰略,國內廠商攻克了減速機、伺服控制、伺服電機等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的部分難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的趨勢逐漸顯現。與此同時,國產工業機器人在市場總銷量中的比重穩步提高。國產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國產工業機器人中的使用也進一步增加,智能控制和應用系統的自主研發水平持續進步,制造工藝的自主設計能力不斷提升。例如,寶雞秦川機器人生產的 RV 減速機,已形成 17 種規格 60 多種速比的產品系列,年產突破萬臺;深圳大族激光開發的諧波減速器已可實現客戶定制化生產,并
53、且精度與 Nebtesco等國際品牌相當;蘇州綠的諧波減速器完成了 2 萬小時的精度壽命測試,超過了國際機器人精度壽命要求的 6000 小時,2018 年新生產基地投入使用后將年產量進一步提升至 50 萬臺。應用快速拓展至塑料、橡膠、食品等細分行業。繼汽車和電子之后,五金衛浴、家具家電也成為了國內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同時,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環保和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作為實現自動化、綠色化生產的重要工具,機器人在塑料、橡膠等高污染行業,以及與民生相關的環保、食品、飲料和制藥等行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應用規模顯著提升,對進一步降低環境污染,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發揮了重大作用。例如,沈陽新松集團將虛
54、擬 / 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國內首臺 7 自由度協作機器人,實現了快速配置、牽引示教、視覺引導、碰撞檢測等功能,顯著降低了應用門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能自動清除太空垃圾的空間機械臂為原型,推出了國內首個面向環衛垃圾分揀領域的機器人,分揀率達 93%,工作效率是傳統人工分揀垃圾的 8 倍。(二)服務機器人:智能相關技術可比肩歐美,創新產品大量涌現智能化相關技術與國際領先水平基本并跑。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中國專利申請數量與美國處于同等數量級,特別是計算機視覺和智能語音等應用層專利數量快速增長,催生出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例如,深圳旗瀚科技自主研發的金剛機器人擁有兩百多項自主研發核
55、心專利和先進的語音識別方案,在室內復雜環境里自如行走的速度最高可達 5 米 / 秒,遠超同類產品平均不足 1 米 / 秒的移動速度。深圳越疆 Dobot“書法家”機器人是第二代高精度 4 軸消費級桌面智能機械臂,采用一體化的工業設計、自主研發的高精度步進電機和減速機,能夠實現 0.2 mm 的重復定位精度和高穩定性。與此同時,我國在多模態人機交互技術、仿生材料與結構、模塊化自重構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技術水平。新興應用場景和應用模式拉動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已在醫療、教育、烹飪等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開展了廣泛的研究,隨著機器人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對服務機器人
56、的需求快速擴大,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應用模式不斷豐富。如沈陽新松與國內知名醫院合作,共同研發出國內首臺應用于腫瘤治療的消融醫療輔第二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20212018助機器人,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沈陽中瑞福寧推出多款養老助殘服務機器人,Bestic 用餐輔助機器人體積小巧,操作簡單,飲食障礙人士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意愿吃飯;與此同時,一些優秀的平臺型企業如云知聲、出門問問、思必馳等為機器人公司提供使能技術,使得智能語音迅速得以普及,從而拉動產業的高速成長。例如,北京康力優藍的優友
57、U05 可充當商場導購員、餐廳服務生或是銀行大堂經理,甚至可以在學校里提供自助教學服務。合肥科大訊飛的導醫導診機器人“曉醫”為患者提供導航、導醫、咨詢等服務,支持聲音、圖像等多種交互方式,實現對患者的合理分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蘇州科沃斯機器人旺寶 3 采用了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運動平臺,并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購物中心、營業廳等工作場景深度融合,通過人臉識別功能對用戶進行準確營銷。(三)特種機器人: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領域形成規?;a品政策引導帶動特種機器人技術水平不斷進步。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特種機器人技術研究與開發,并通過863 計劃、特殊服役環境下作業機器人關鍵技術主題項目
58、及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等重點專項予以引導和支持。目前在反恐排爆及深海探索領域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已取得突破,例如室內定位技術、高精度定位導航與避障技術,汽車底盤危險物品快速識別技術已初步應用于反恐排爆機器人。與此同時,我國先后攻克了鈦合金載人艙球殼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制備、深海推進器等多項核心技術,使我國在深海核心裝備國產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特種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產品研制取得新進展。目前,在特種機器人領域,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特種第二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無人機、水下機器人、搜救 / 排爆機器人等系列產品,并在一些領域形成優勢。例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究開發了固定翼無人機智能集群系統,
59、成功完成 119 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我國中車時代電氣公司研制出世界上最大噸位深水挖溝犁,填補了我國深海機器人裝備制造領域空白;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搭載的纜控式遙控無人潛水器“發現”號與自治式水下機器人“探索”號在南海北部實現首次深海交會拍攝。三、自主研發與投資并購雙輪驅動,行業龍頭加速布局機器人生態系統近年來,我國機器人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傳統機器人用戶企業紛紛通過自主研發、投資并購等手段介入機器人行業,并通過綜合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智能服務機器人,涌現出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大疆、科沃斯、小 i 機器人等企業已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一)工業機器人:用戶企業向上游延伸,海外
60、擴張步伐進一步加速下游用戶企業逐漸轉型自供機器人。由于采購規模增長和企業轉型需求,產業鏈下游重點領域的龍頭企業開始加快并購和研發進程,進一步向上游延伸。例如,美的集團通過收購庫卡公司迅速布局機器人領域的中游總裝環節,積累下游應用經驗,建立起明顯的競爭優勢,并在收購德國庫卡公司后,與以色列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Servotronix 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增強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研發實力。神華集團自主首創研發了無人采煤智能機器人,建立了閉環采煤智能控制新方法,進一步達到一人巡視,無人操作的可視化遠程人工干預型智能采煤。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
61、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22232018第二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骨干企業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快。當前,我國機器人企業已經具備一定技術、市場和資金實力,打造產業鏈已成為擴大市場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其中部分骨干企業已陸續通過合作或并購的方式加緊擴展自己的產業版圖。例如,自 2016 年以來,埃斯頓先后發起 4 次跨國并購不斷收購優質標的,成長為最具國際化視野的中資自動化企業之一。近三年以來埃夫特公司通過 3 次海外并購,已形成從核心零部件到機器人整機再到高端系統集成領域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2018 年 1 月,新松耗資 6.4 億元收購韓國SHINSUNG 自動化業務分公司 80%
62、的股權,力圖通過海外并購在研發、技術、銷售等跨領域協作方面與海外公司進行深度資源共享和合作,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的競爭實力和市場占有率,加速國際化進程。(二)服務機器人:生態系統構建加速,企業瞄準智能生活領域機器人平臺成生態構建重要抓手。機器人學科涉及大量的機械、控制、電子等知識,學習曲線陡峭,以納恩博、思嵐科技為代表的機器人企業正以機器人平臺為抓手,構建集硬件、軟件、網絡服務和社區于一體的生態系統,使用戶無需具備復雜的硬件知識,就可以在平臺上開發機器人應用。例如,納恩博發布的 Loomo 為研究者提供了先進的機器人領域數據收集平臺和算法模型驗證平臺,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結合業務做出更符合公
63、司需求的機器人產品。思嵐科技發布最新中小型機器人開發平臺 Apollo,可滿足中小型機器人應用開發的需求, 依靠內置的高性能SLAMWARE自主導航定位系統, 可搭載不同應用,并在多種商用環境中開展工作。企業加速拓展智能生活領域。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突破使服務機器人的使用體驗進一步提升,語音交互、人臉識別、自動定位導航等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融合不斷深化,智能產品不斷推出。例如,優必選聯合騰訊云小微發布智能教育娛樂人形機器人 Qrobot Alpha,通過整合騰訊云小微的智能語音交互能力,以及 QQ 音樂、企鵝 FM、翻譯、百科、個人助手、智能家居等內容和服務,加速向生活領域延伸。百度對
64、話式 AI 系統 DuerOS 已成為我國市場上最活躍的人機交互平臺,搭載 DuerOS 的智能設備激活數量突破 5000 萬,月活躍設備超過 1000 萬,當前已和美的、海爾、創維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賦能智能家電。蘇州科沃斯相繼推出新一代空氣凈化機器人沁寶 AA3、掃地機器人地寶 DG3、擦窗機器人無線窗寶等智能設備,進一步拓展機器人在家庭生活中的應用。(三)特種機器人:多點突破實現行業領先,龍頭企業著手布局無人機生態系統以自主研發為核心實現多點突破。近年來,我國機器人企業及研究院所不斷加大對特種機器人的研發力度,并以無人機、水下機器人、防爆巡檢機器人等為切入點,研
65、制出一批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新型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例如,北京臻迪公司研發出 Power Egg 無人機,獨特的蛋形機身可折疊、易攜帶,借助體感遙控器,用戶通過揮動手臂即可操控無人機飛行;該公司另一特色產品為已經實現量產的水下機器人 Power Ray 小海鰩,配備高清攝像機和尋魚器,水下拍攝和獨有的可視化釣魚功能吸引了一大批攝影和釣魚愛好者。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開發了具有高速運動系統的巡檢機器人,采用智能化、模塊化設計,能夠智能采集、判定、記錄與追溯,大幅度減輕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通過打造無人機生態系統拓展市場布局。近年來,我國涌現出大疆、極飛、億航、昊翔等優秀無人機企業,無人機應用
66、在農業、物流、測繪等垂直行業快速鋪開,龍頭企業已著手打造無人機生態系統,拓展市場布局。例如,三一集團與博瑞空間宣布共同開展全球第二代智能無人機研發計劃合作,布局無人機生態圈服務系統。我國無人機領軍企業大疆以無人機基金 SkyFund 為依托,發布了具有二次開發模塊,面向工業環境的全新經緯 M200 系列無人機,以拓展大疆無人機在海事、漁業、林業、測繪等領域的應用。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24252018根據我國行政和地理區劃方式,結合機器人產業實地發展基礎及特色,將全國劃分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部和西部共六
67、大區域,經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綜合評價六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的產業規模效益、結構水平、創新能力、集聚情況和發展環境,系統比較各區域產業發展水平。 結果顯示, 長三角地區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基礎相對最為雄厚,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東北地區雖具有一定機器人產業先發優勢,但近年來產業整體表現較為有限,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但已表現出相當的后發潛力。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2524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26272018圖 10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主要集聚區資料來源
68、:中國電子學會整理圖 11 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一)產業規模效益2017 年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突破 103 億元,產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達 14%,處于全國中等水平。長三角地區作為國內產業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研發生產集群,以工業機器人為主要業務發展方向,憑借規模效應和先進軟硬件的設計及生產能力,迅速占據國內機器人市場。同時,長三角地區具備相當規模的汽車制造、電子制造、食品包裝等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對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勞動強度的機器人產品需求較大,為當地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完備,設計思路都基本圍繞在依托園區
69、原有的智能裝備產業及配套引入機器人產業,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水平。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一、長三角地區:產業鏈布局優勢仍較為顯著長三角地區工業基礎較好,機器人制造集成與應用市場起步較早,形成了以上海、昆山、無錫、常熟、徐州、南京為代表的產業集群。目前,長三角地區已經建立了國內相對功能完善、系統健全的機器人產業生態體系,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發高地,在產業鏈構建、市場需求、創新資源布局等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產業規模效益 產業結構水平 產業創新能力 產業聚集情況 產業發展情況 長三角地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28
70、292018(二)產業結構水平長三角地區的本體研發生產企業占比與平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都位于全國首位,機器人高端產品收入占比也位于全國前列。依托國內外先進龍頭企業的示范集聚效應,長三角地區正在從上游的減速器控制系統和伺服電機研發生產,到中游的本體裝備制造,再到下游的系統集成供應服務產業鏈各環節重點發力,力求實現全產業鏈的有效增值。(三)產業創新能力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專利數量相較于上年度有所提升,江蘇省申請專利數量依然最多,浙江和上海緊隨其后。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研發投入占比處于全國領先位置,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相比于全國其他區域同樣具備明顯優勢。相關指標表明,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
71、領先全國,研發投入產出效果明顯,集聚了一批具有創新活力和成果轉化能力的優秀本土企業,在產品創意開發、專利設計、標準制定等方面具備良好的積累與實踐。(四)產業集聚情況由于眾多全球機器人領軍企業及國內龍頭品牌在長三角地區設有總部基地或研發中心,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集聚度 CR5 整體較高達到 45%。長三角地區平均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領跑全國。但由于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核心零部件環節尚有缺失,大部分仍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采購,導致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率與國際水平相比仍處在較低水平。雖然長三角地區整體機器人產業集聚度小于東北地區位居全國第二,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但集聚企業均質量效益較好,重
72、點發力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及市場布局,充分利用區域內應用市場廣闊的特點進行特色產品條線建設與自主化品牌推廣,為產業發展壯大提供市場推動力。(五)產業發展環境長三角地區經濟基礎雄厚,就業條件優良,吸引全國各地人才在此匯集發展。較高層次的人才結構為保證機器人研發與應用的有效開展提供了生力軍,對產業騰飛起到了關鍵助推作用。長三角地區集聚了包括各類高校、機器人設計研究所及國家級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在內不同類型的科研機構,分別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對機器人設計、開發和應用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研究,有利于準確聚焦行業發展痛點,補齊產業鏈缺失環節與發展短板,加速創新融合與成果轉化步伐。同時,長三角地區平均金融增加值占
73、比僅次于京津冀地區排在全國第二,資本活躍程度較高,有利于持續激發廣大機器人初創企業發展潛能。二、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效益全國領先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具有較強的發展基礎,以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在創新力與影響力方面位于全國前列。珠三角地區制造業企業分布較為集中,電子制造、食品包裝、陶瓷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匯集使本區域成為我國勞動力輸入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為“機器換人”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鏈條建設較為完備,基礎技術實力充足,在數控設備、無人物流、自動化控制器、無人機領域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培育壯大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本土機器人企業。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74、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30312018圖 12 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一)產業規模效益2017 年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總銷售收入達到 90.4 億元,其中深圳占比已超過一半達到 55 億元,佛山15 億元、廣州 15 億元、東莞 5.4 億元。2017 年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達到 18%,相較于上年度提高 1 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珠三角地區制造業規模龐大,生產線的自動化及智能化改造升級為本區域機器人產業規模擴大和效益增加提供了良好基礎。(二)產業結
75、構水平珠三角地區機器人本體研發及生產企業占比位居長三角地區和東北地區之后,高端產品收入占比位于全國中游水平。相比而言,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程度較高,平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傮w來看,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結構較為合理,在生產機器人所需的精密機加工、電子設計、工藝裝配等方面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產品研發與應用相對成熟,在核心零部件技術攻關與成品研制方面擁有一定數量的自主品牌企業,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并逐漸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布局,核心零部件自給率較高。同時,珠三角地區機器人企業憑借本區域內制造業良好的發展基礎,重點圍繞系統集成領域展開布局,充分發揮渠道優
76、勢與價格優勢,為機器人應用企業提供非標定制化服務。(三)產業創新能力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專利以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申請為主,大部分來自于生產線改造和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研發投入占比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僅位于長三角地區之后排名第二,在產業研發創新方面具備相當實力。珠三角地區機器人企業普遍重視以系統集成和解決方案提供為主的業務研發,圍繞工業機器人與生產線深度融合、供應鏈系統建設、客戶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業務布局,以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產業規模效益 產業結構水平 產業創新能力 產業聚集情況 產業發展情況 珠三角地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77、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32332018圖 13 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四)產業集聚情況由于存在大量的機器人本體設計制造與系統集成初創公司與小型民營企業,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集聚度 CR5 整體偏低為 20% 左右,但品牌企業總數量處于全國前列。珠三角地區平均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處于全國中游水平,部分本地龍頭企業在機器人控制系統和伺服系統方面具有較強技術實力,能夠自產某些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并應用于產品序列,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憑借本區域內良好的雙創氛圍及活躍的資本環境,珠三角地區機器人初創企
78、業迅速成長,為未來機器人領域“獨角獸”企業的出現創造了良好條件。(五)產業發展環境珠三角地區人才環境與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相比處有一定差距,人才隊伍建設仍是未來本區域內經濟發展需要重視的首要問題。珠三角地區科研機構絕大部分集中在廣州、深圳、東莞等地,以高校實驗室、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智能裝備創新協同研究機構、機器人學院等類型為主,圍繞機器人本體設計、仿真實驗與智能感知技術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擁有較強的學術研發與產業應用能力。珠三角地區的平均金融增加值占比處于全國前列,相關投資基金發展迅速、投資方式靈活、覆蓋面較廣,為機器人產業提供了較為雄厚的資本支持。三、京津冀地區:區域協同助推產業智能化發展近年
79、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扶持下,憑借突出的區位優勢以及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北京、天津、河北機器人產業形成了高速發展、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基本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地在機器人產業鏈、智力資源、創新平臺、應用開發和政策環境等方面各自發揮技術優勢與產業專長,北京重點布局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體系和生態環境,天津圍繞機器人整機及配套零部件生產集群方面展開重點建設,河北在系統集成及特種機器人領域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特色企業,產業集聚發展態勢顯著。產業規模效益 產業結構水平 產業創新能力 產業聚集情況 產業發展情況 京津冀地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
80、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34352018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一)產業規模效益2017 年京津冀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達到 54.2 億元,處于全國中游水平。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利潤率為 16%,僅次于珠三角地區之后,行業整體效益情況向好。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雖然整體規模并非國內最大,但質量與附加值較高,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持續推動下,智能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同時,京津冀三地紛紛積極籌建特色機器人產業園區與創新基地,力圖重點培育孵化前瞻布局的創業公司,打造未來產業全新增長極。(二)產業結構水平京津冀地區機器人本體研發及生產企業占比相比于全國其他區域并不占優勢,但機器人相
81、關高端產品收入占比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京津冀地區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保持全國領先,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和新成果不斷涌現,對培育發展以智能機器人為核心的高精尖產業生態具有極大促進作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務及特種機器人銷售持續火爆,有力地推動了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品迅速占據國內高端市場,有效提升企業價值與品牌影響力。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處于全國中游水平。盡管部分重點企業已實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但大部分本區域內的機器人企業零部件仍以進口為主,整體核心零部件自足率還有待提高。(三)產業創新能力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專利中,機器人相關高校和
82、研究機構集聚的北京申請數量最多。同時,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研發投入占比與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均位于全國中上游水平。京津冀地區在機器人產業創新方面積聚了國內領先的大量優勢研發創新資源,聚集了眾多知名高校與重點科研院所,涌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體和核心產品,實現了從硬件到軟件,從產品到服務的產業鏈覆蓋,上下游企業間協同效應初步顯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謀劃布局中,天津與河北積極承接北京區域內外溢創新資源,結合當地產業特色與資源稟賦開展機器人產業雙創活動,在規劃實施和優惠政策落地等方面給予重視,形成對人才和團隊的較強向心吸引力,逐步形成協同發展、錯位競爭的良好格局。(四)產業集聚情況京津冀地區機器
83、人產業集聚度 CR5 指標達 20%,大部分企業實力較為平均,在各自業務領域內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產業集聚程度整體偏低。與國內其它機器人典型分布區域情況類似,京津冀地區部分龍頭企業自主研發核心零部件現象較為普遍, 但大部分入駐園區的本體制造商核心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京津冀地區機器人品牌企業大部分集中于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領域,多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跨界融合技術為主,不斷豐富機器人產品的使用功能,提高用戶體驗滿足感。(五)產業發展環境京津冀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內人才集聚的高地,無論是在人才成長環境還是人才待遇上均處于全國領先,為本區域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
84、的人力資源,北京地區的高端人才集聚效應尤為明顯。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科研機構總數達 25 家以上,在智能機器人研發、本體控制與核心零部件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京津冀地區平均金融增加值占比位居全國第一,金融環境發展基礎優良,資本活躍程度較高,尤其以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對初創機器人企業的股權投資為主,技術、產業與資本聯動高度耦合。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36372018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四、東北地區:龍頭企業持續發揮核心帶動作用東北地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資源區位優勢與制造業發展基礎。近
85、年來,各級政府紛紛將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興高端制造業作為東北經濟未來轉型升級、 提質增效發展的關鍵抓手,哈爾濱、沈陽、撫順等地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已積累一定基礎和優勢。一批國內知名機器人龍頭企業及研究機構坐落于此,有效帶動了東北地區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壯大。在下一階段,隨著國內機器人市場需求的持續旺盛,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將迎來更多機遇。(一)產業規模效益2017 年東北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為 72.3 億元,位于全國第三,新松、哈工大、博實股份等龍頭企業貢獻極為突出。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利潤率達到 14%,處于全國中上游水平,機器人本體產品銷售與自主品牌價值總體向好。作為我國工業機器
86、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區域,東北三省均通過龍頭企業的產業鏈整合與集聚能力,重點打造集本體整機制造、零部件研發生產、應用系統集成于一體的產業園區與制造基地,在龍頭企業與地方園區的雙向拉動下持續做大做強區域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推動東北地區制造業水平換檔升級。(二)產業結構水平東北地區機器人本體研發及生產企業占比較高,大部分聚焦工業機器人的本體制造與整機組裝,在全國處于上游水平。東北地區機器人相關高端產品收入占比位于全國中游水平,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生產的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產品,在與國外知名品牌產品競爭中憑借性價比和較好的售后服務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越來越多地為國內市場所接受。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核心零部
87、件平均國產化率僅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在工業機器人技術儲備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力,已形成自主技術引領、產品體系完備、應用領域廣泛等主要特點,研發與應用的正向循環初步建立。在龍頭企業加速擴張的同時,東北地區機器人中小企業的產業配套環境與發展空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圖 14 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產業規模效益 產業結構水平 產業創新能力 產業聚集情況 產業發展情況 東北地區 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38392018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五、
88、中部地區:依托后發優勢打造產業集群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時間雖晚于東部沿海地帶與東北地區,但憑借地方政府有效的宏觀戰略布局和政策支持,積極推動包括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零部件在內的產品研發、產業化應用、集成應用示范、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并投入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創新及產品推廣,再加之部分區域較為堅實的制造業應用基礎支撐,已逐步在蕪湖、洛陽、武漢、長沙、湘潭等地形成產業集聚,建立起功能相對完善、結構日趨合理的機器人產業鏈條,逐漸發揮出機器人領域產業發展的后發優勢。(三)產業創新能力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專利累積持續提升,一批國內科研機構與本土企業均擁有數量可觀的自主知識產權。雖然東北地區產業平
89、均研發投入占比與機器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相比其它區域并不占明顯優勢,但高新技術企業占區域內機器人企業總數比例較高,體量規模大且創新能力強,在業內具有突出影響力,產品種類齊全,市場占有率全國領先。(四)產業集聚情況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集聚程度位于全國之首,CR5 指標達 60%,一批本地龍頭企業占據了東北地區機器人市場產銷量的絕大多數份額。但總體來看,東北地區長期以來依賴鋼鐵、煤炭等傳統三高重工業,在包括機器人在內的新興產業發展環境與產業配套設施建設方面仍不完善,需要持續投入力量進行重點布局。同時,較高的機器人產業集聚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新興的創新創業企業進入形成壁壘,抑制其市場活躍程度。為此,
90、應鼓勵龍頭企業大力開展機器人產業雙創平臺建設,逐步形成初創企業的創新活力培育機制。(五)產業發展環境東北地區科研機構包括各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所、檢測評定中心、高校實驗室等,側重于工業和特種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有效培育支撐一批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但近年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陷入低迷,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本區域較高層次人才與京津冀、長三角等人才高地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東北地區金融增加值占比處于全國中下游水平,機器人產業投融資相對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較為滯后,資本市場活躍程度較低,產業發展資金來源主要依托于企業自籌、政策扶持以及銀行貸款, 需要進一步豐富資金渠道、 創新金融
91、機制, 為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在未來的長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圖 15 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產業規模效益 產業結構水平 產業創新能力 產業聚集情況 產業發展情況 中部地區 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40412018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一)產業規模效益2017 年中部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接近 52 億元,洛陽、蕪湖和武漢三地相對貢獻較多。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達 13%,位于全國中等水平,產品與服務附加值有待提高??傮w來看,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規模與兩江三角區和京津冀
92、、東北地區相比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發展模式主要依托已有工業基礎,通過系列扶持政策,以打造機器人產業園區為載體引進培育機器人骨干企業,整體推動區域內機器人產業逐步向集群化、高端化發展。(二)產業結構水平中部地區機器人本體研發及生產企業占比與相關高端產品收入占比均處于全國中游偏下水平,亟需明星企業與名牌產品對地區產業發展帶來拉動成效。中部地區平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暫時處于靠后位置,主要依賴國外進口。中部地區由于機器人發展基礎薄弱,目前需要對產業各環節進行設計和修補,產業結構仍有待優化,但也因此在未來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同時,為激發區域內機器人企業的創新活力,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關鍵零部件產品國產化
93、水平,中部地區注重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團隊,與本地企業與研究機構聯合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制的靈活性與延展性,助力機器人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三)產業創新能力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專利數量在全國處于中游水平,平均研發投入占比與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都沒有明顯優勢。目前,中部地區已充分認識到機器人產業創新的重要性,正在依托區域內若干龍頭企業和不斷涌現的創新型公司,開始掌握一批專利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不斷尋求突破核心技術的國外壟斷。(四)產業集聚情況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集聚度 CR5 值為 34%,屬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大部分企業機器人產品仍然以組裝和貼牌銷售為主,缺乏高性能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和控制器等
94、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能力,對海外供應鏈和國內其它區域的零部件供應渠道依賴程度較為嚴重。中部地區機器人品牌企業中,除少數機器人骨干企業外,大部分機器人缺乏品牌認知度和影響力,自主品牌建設仍然需要持續進行。目前,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貫通能力較為有限,園區內企業協同布局建設水平仍有待提高,還沒有完全形成企業與市場結合緊密、互動良好的發展局面,產業發展仍呈現相對松散的態勢。(五)產業發展環境相比于東部沿海等發達地區,中部地區整體經濟發展環境仍有待培育。盡管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但本區域對人才的吸引能力相對有限,目前較高層次人才占比屬于中游水平。中部地區科研機構包括各類機器人技術工程實驗室
95、、研究中心與高校和企業共建的機器人研究院等,圍繞工業機器人本體研究、零部件設計和特種機器人應用等領域開展科研工作。同時,中部地區部分產業園區通過搭建機器人產業科研創新平臺,積極引進國內其它區域先進技術創新團隊,與高??蒲性核纬缮疃群献麝P系,帶動當地機器人初創企業融合發展。中部地區平均金融增加值占比僅高于西部地區,整體金融環境發展較為滯后,機器人產業資本引入數量與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42432018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六、西部地區:探索與積累進程中的特色發展西部地區主要在重慶、成
96、都、西安等地布局建設有機器人產業園區和典型企業,總體來說規模相對較小,集聚效應還在培育之中。西部地區發展機器人產業同樣遵循先引進后自主的發展模式,計劃通過培育本區域內機器人與智能制造企業,打造集研發、整機制造、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和應用服務于一體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鏈。西部地區各地方政府通過積極出臺一系列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與指導意見,以本體制造和系統集成為主要發展方向,加快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組織實施一批機器人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重大項目,重點扶持本地特色機器人企業成長,激發區域內機器人應用市場潛力。(一)產業規模效益2017 年西部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為 42.2 億元,平均銷售利
97、潤率為 10%,在全國排名位置靠后。在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基礎方面,西部地區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主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實現機器人產業的單點突破,以對外引進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為主要載體,逐步培育和形成產業規模的集聚效應。(二)產業結構水平西部地區機器人本體研發及生產企業占比、相關高端產品收入占比與平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相比全國其他區域處于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狀態。西部地區雖然具備一定的工業發展基礎,但機器人產業引入培育時間較短,需要更長時間發揮外部資源對本區域產業的激發帶動效用,由點到鏈拓展機器人產業規模與優化產業結構,逐步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集群與裝備市場。(三)產業創
98、新能力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專利數量相比上年度有明顯提升,表明區域內研發創新能力持續加強。盡管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研發投入占比與高新技術企業總數仍暫時處于全國區域排名靠后位置,但在產業創新要素被有效激活,企業及科研機構創新投入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均對比上年度有不小的提升。同時,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創新注重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行業細分領域能夠另辟蹊徑開發出新興業務增長點,為企業帶來具有特色的效益回報與品牌價值。圖 16 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雷達圖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產業規模效益 產業結構水平 產業創新能力 產業聚集情況 產業發展情況 西部地區 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99、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44452018第三章 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四)產業集聚情況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集聚度 CR5 值為 31%,雖高于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但由于產業整體規模不大,龍頭企業集聚所占市場份額仍然較小,引領帶動效應仍未形成。區域整體產業布局較為分散,大部分自主品牌企業以整機組裝和零部件加工為主,產業鏈核心環節相對缺失。西部地區機器人品牌企業數量總體偏低,且以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居多,缺少大型骨干企業,產業核心競爭力較弱。(五)產業發展環境長期以來,人才匱乏是困擾西部地區制造產業發展的頑疾之一,機器人產業也不例外。目前西部地區正在逐步發揮與機
100、器人本體研發及關鍵零部件設計相關的重點院校和工程研究院的科研平臺作用,重視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與初創企業孵化,通過眾創空間、技術服務平臺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技術輸出、人才培育與資金保障等支持。西部地區平均金融增加值占比雖然有所提高,但尚未形成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的金融生態體系,資本市場仍需進一步潛心培育。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46472018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總體向好,區域產業發展錯位競爭和后發優勢并存,特色園區與骨干企業合力推動產業集聚,應用場景逐漸向新興領域加快延伸,多元應用催生細分市場“小巨人”企業出現,技術服務平
101、臺推動產業雙創建設加快,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同時也應注意到,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諸如圍繞系統集成的價格競爭較為普遍,自主品牌發展面臨性價比與資金供應的現實挑戰,資本的收益性與風險性并存,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重研發輕應用等問題,需要行業從業者與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4746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48492018圖 17 我國典型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錯位競爭態勢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一、區域產業錯位競爭態勢與后發競爭優勢并存國內主要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在經
102、濟發展水平、工業基礎、市場成熟度與人才環境等關鍵因素的推動影響下,形成了錯位發展的典型特征。長三角地區作為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高地,提供從上游的減速器制造、零部件控制系統到中游的本體制造再到下游的系統集成服務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技術儲備及產品創新全國領先;珠三角地區依托區域內良好的應用市場基礎,重點發展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加速推動本地制造業轉型升級;京津冀地區人才活躍程度、政策支撐力度與金融環境激勵較好,以打造智能機器人創新平臺為主要方向,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機器人產業的拉動作用突出;東北地區依然保持了工業及特種機器人的優勢發展地位,產業鏈條較為完備,憑借龍頭企業和核心科研機構的研發優勢掌握大
103、量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中部地區擁有一批國內知名的機器人特色企業,著重建設規?;a示范基地,通過戰略布局與政策扶持形成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西部地區重點引進海內外機器人龍頭企業,借助其領先的生產經營模式與強大的產業吸附功能,帶動本區域內眾多中小機器人初創企業快速成長。盡管中部和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但由于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發展理念與成功經驗,持續加大與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和海外先進企業的合作力度,加之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政策財政扶持,具備的產業后發優勢已經逐步顯現,生產組織方式日趨合理,產業集群輻射作用逐漸突出,正在努力縮小與機器人產業發展領先區域的差距。 資料來源:中
104、國電子學會整理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50512018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二、新興園區和特色骨干企業加快推動產業集聚當前,以園區和龍頭企業為依托合力推動形成的產業集聚,已成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特征。各地地方政府圍繞本體制造、系統集成、零部件生產等機器人產業鏈核心環節,主導建設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與特色小鎮,逐漸形成技術與資本高地,產業布局日趨合理,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吸引了相當一部分有發展前景的項目與企業積極加入園區。同時,國內外機器人龍頭企業與知名研究機構在穩步提升規模效益、保
105、持行業領先地位的基礎上,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與專業優勢,紛紛通過平臺整合方法培育孵化小型機器人企業和初創公司,以點帶面打造新型的機器人產業集群,創造了大型企業、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技術與經濟緊密結合、聯動發展的成功范例。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表 1 我國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發展特色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52532018圖 18 機器人應用場景的變化趨勢圖 19 “小巨人”機器人企業典型特點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三、應用場景由傳統制造領域向新興領域加快延伸近
106、年來,在制造業各細分領域普遍面臨結構調整與技術升級的大環境下,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環境和產品體系建設需求和傳統落后的生產模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提升產業整體生產效率和管理組織效率,提高生產線和供應鏈的自動化及智能化水平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已經由汽車、電子、食品包裝等傳統領域逐漸向新能源電池、環保設備、高端裝備、生活用品、倉儲物流、線路巡檢等新興領域加快布局,帶動相關產業加速發展。同時,各地機器人企業解決方案也由傳統的汽車及 3C 設備制造逐步向新興領域和行業加快延伸,大部分近年來涌現的中小型機器人企業紛紛瞄準行業細分市場,在光伏玻璃加工、電網線路巡檢、
107、眼鏡鏡片打磨等業務中推出各具特色、性價比較高的配套產品及服務,極大地緩解了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以來面臨的招工難、用人成本高、人員流失率較大等尷尬局面,大幅提高產品生產質量與服務管理水平,加速“機器換人”進程。四、多元化應用催生細分市場出現更多“小巨人”企業近年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市場潛力的不斷挖掘,機器人應用領域持續擴展,許多過去被認為是以人工操作為主、技能專業性較強的行業領域通過引入機器人作業,賦能作用成果突出,顯著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收益與質量提升。目前,在城市地下管道檢查、電纜線路巡檢、手機顯示屏玻璃蓋板瑕疵檢測等諸多領域,涌現出一批業務水平較高、貼合行業實際
108、、應用方案成熟的中小型機器人企業,憑借“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專業化和精品化產品服務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建立起較為成熟的產品條線與供應體系,迅速占領相當部分的市場份額,成為了該領域內的“小巨人”?!靶【奕恕睓C器人企業的出現有利于推動機器人技術在細分行業的迅速普及,加快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程度。但從長期來看,在市場日趨飽和與產品升級需求加劇的影響下,“小巨人”企業后期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對產業的拉動作用有待觀察,同時也需要對潛在的同質化競爭風險保持高度警惕。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54552018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
109、征趨勢五、領軍企業積極打造“雙創”類技術服務共享平臺當前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項目創新與團隊創業需求旺盛,亟需構建“創新 - 創業 - 產業”聯動循環、交互影響的產業發展機制,全面打通技術、市場與資本邏輯,構建新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實現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與集聚效應。為有效推動機器人產業雙創建設進程,加快孵化符合行產業發展趨勢并具備發展潛力的初創公司,一些已經擁有技術研發積累和成果轉化經驗的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與知名科研機構,通過與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積極打造具備法人實體性質、以研究院命名為主的技術服務共享平臺,吸引有意向的優秀項目和創意團隊加入,提供基礎硬件支持、工業設計、
110、低成本制作等通用服務,并建立包括政策引導、技術共享、渠道支持、風險共擔等創新創業扶持機制,重點加強技術服務、生產服務和市場服務功能,由核心技術向明星產品、由創業團隊向商業團隊、由生產研發向市場開發全面轉型對接。技術服務共享平臺的構建有助于打通機器人產業發展中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之間的關鍵閉環路徑,培育相當規模的機器人產業發展集群,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和產業新業態。圖 20 機器人技術服務平臺主要職能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56572018圖 21 2017 年我國機器人領域投資項目數量分布第四章
111、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六、企業成長受資本杠桿的收益性與風險性疊加影響機器人產業資本杠桿的運用打破了原有制造業普遍遵循的“技術 - 產品 - 市場 - 收益”單向線性傳導運作邏輯,與技術和市場聯動影響推動產業深層次跨越式發展。目前機器人領域普遍存在的資本對接方式包括各類型產業投資基金、政策補貼、商業銀行貸款、國有投資機構的戰略投資、市場投資機構的股權投資、企業自籌等。收益方面,大部分企業經歷了前期若干輪融資后,在充分保證其市場運營和人員團隊穩定性的基礎上,技術研發進程明顯加快,成果轉化效果作用明顯,企業獲得數倍于投資成本的財富收益,機器人產業整體投資回報形勢比較樂觀。同時,地方財政補貼在以往
112、單純的資金補貼基礎上,創新性引入了產品補貼、研發設備補貼、上市獎勵、績效獎勵和回扣獎勵等方式,進一步吸引創意項目與創業團隊在當地落戶。風險方面,機器人資本市場繁榮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隱患,部分機器人企業產品本身沒有多少利潤可談,或者只是將創意單純停留在紙面,卻憑借資本市場對目前投資創業風口的追捧不斷獲得融資,加大了投資回收風險。部分風險投資機構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認識不足,認為機器人同 O2O、共享經濟一樣投資回報率較高而且變現周期短, 這種短視行為不利于機器人技術的潛心研究和產業長期穩定發展。同時,商業銀行等主流金融貸款機構對包括機器人產業在內的新興高端制造業反應不夠積極。在較為苛刻的放款條件
113、影響下,能夠拿到低息商業銀行貸款的機器人企業非常有限。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58592018圖 22 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及應用人才需求量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七、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重研發輕應用的現象仍然存在工業機器人作為技術集成度高、應用環境復雜、操作維護較為專業的高端裝備,有著多層次的人才需求。近年來,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機器人技術研究與本體研制方向的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在硬件基礎與技術水平上取得了顯著提升,但現場調試、維護操作與運行管理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依然有所欠缺。
114、目前我國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為 20 萬人左右,且每年仍以 20% 至 30% 的速度增長。以往單純依托職業院校輸送應用人才的培養機制已難以滿足未來市場需要,需要政府、企業、教育機構、第三方行業組織等共同推動我國機器人應用人才的培養與發展。當前,在中部、西部等地區已經出現一批政府與高校、研究機構共建的機器人應用工程師培訓中心,在政府主導、校企聯動的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方式上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60612018表 2 我國智能工業機器人活躍企業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
115、特征趨勢八、智能機器人功能及種類日漸豐富打造產業新增長點近年來,以語音識別、視覺檢測、多模態人機交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賦予機器人不同程度的類人智能,可實現“感知 - 決策 - 行為 - 反饋”的閉環工作流程,協助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智能時代的加速來臨,在多學科領域前沿技術的交叉融合作用下,智能機器人不斷衍生進化出復雜功能和新型功用,應用領域持續拓寬,設計風格逐漸豐富,更多創意新穎、體積小巧、交互友好、性價比較高的新式產品不斷出現,激發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形成機器人產業新興增長極,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另辟蹊徑、換道超車提供了充足動能。預計 2020 年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達
116、到 25 億美元,市場將會長期保持放量姿態。近年來,相當一部分智能機器人企業創新極為活躍,憑借出眾的產品創意、獨特的技術優勢、優秀的核心團隊獲得了市場和資本的雙重認可,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我們可將智能機器人分為工業、服務、特種三大類別,其中,服務類比又可再細分為家用服務、醫療服務和公共服務。圍繞業務規模、創新力度、品牌價值、投融資情況等維度,我們針對目前國內相對較為典型的一批智能機器人企業進行了活躍度評價,具體分為三個梯隊,以便為后續行業研究、市場分析和資本投向提供參考依據1。埃斯頓協作、移動機器人埃夫特協作機器人博實股份碼垛機器人新時達協作機器人新松協作機器人云南昆船A
117、GV機器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北京機科移動機器人廣東嘉騰AGV機器人廣州井源AGV機器人廣州數控搬運機器人廣州遠能AGV機器人哈爾濱行健切割機器人華中數控協作機器人李群自動化協作機器人深圳佳順碼垛機器人深圳配天協作機器人蘇州艾吉維移動機器人浙江國自AGV機器人第三梯隊長沙馳眾AGV機器人華恒焊接噴涂焊接機器人金石機器人桁架機器人凱寶機器人SCARA機器人珞石機器人工業機械臂鎂伽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水巖科技倉儲機器人微柏機器人多關節機械臂翼菲自動化并聯機器人智久機器人搬運機器人1 智能機器人企業活躍度評價,以其 2017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之間的市場表現、行為活動與影
118、響力為依據。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62632018表 4 我國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活躍企業表 3 我國智能家用服務機器人活躍企業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安翰醫療膠囊機器人博實股份手術機器人金山科技膠囊機器人妙手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天智航手術機器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柏惠維康神經外科機器人博為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楚天科技醫療輔助機器人大艾機器人醫療康復機器人傅利葉智能外骨骼機器人尖叫科技外骨骼機器人六維康復醫療康復機器人美的集團醫療輔助機器人深圳桑谷輸液機器人鈦米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第三梯隊艾米機器人醫療康復機器人安陽
119、神方醫療康復機器人安之卓醫療服務機器人禮賓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邁康信康復機器人睿瀚醫療康復機器人三壇醫藥手術機器人深圳衛邦藥物配置機器人醫千創醫療輔助機器人珠海和佳納米機器人康力優藍家庭陪伴機器人科沃斯室內清潔機器人納恩博個人平衡車ROOBO家庭陪伴機器人未來伙伴兒童教育機器人優必選舞蹈機器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Makeblock編程學習機器人?,斕厥覂惹鍧崣C器人狗尾草家庭陪伴機器人廣東樂寶室內清潔機器人海爾機器人智能家庭管家寒武紀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進化者家庭陪伴機器人美的機器人室內清潔機器人石頭科技室內清潔機器人小i機器人聊天機器人小狗機器人室內清潔機器人勇藝達家庭陪伴機器人第三梯隊巴巴騰兒童
120、早教機器人地貝室內清潔機器人光年無限語音服務機器人蘿卜太辣機器人教育樂橙兒童陪伴機器人帕皮科技兒童早教機器人糖貓教育監護機器人小憶機器人兒童陪伴機器人小魚在家家庭陪伴機器人越疆科技家庭桌面機械臂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64652018(各梯隊企業排名不分先后,按照首字母拼音排序)表 6 我國智能特種機器人活躍企業表 5 我國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活躍企業第四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征趨勢GQY視訊救護、警務器人海倫哲滅火、搶險機器人新松救援、軍用機器人中信重工礦山、水下機器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東方網力安防機器人哈工大機器人礦
121、山機器人合時智能反恐排爆機器人巨星科技安防機器人賽為智能搶險救援機器人山聯機器人礦山機器人深之藍水下機器人天津斯卡特水下機器人天奇股份礦山機器人云洲智能水上無人船臻迪科技水下機器人中電鑫龍反恐排爆機器人第三梯隊國興智能履帶機器人博銘維管道機器人海圖智能水下機器人青島趕海水下機器人上海格拉曼消防機器人斯坦德安防巡檢機器人天津海之星水下機器人微孚智能水下機器人大疆航拍無人機納恩博個人平衡車怡豐停車倉儲AGV優必選舞蹈機器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鋼鐵俠科技教學展示機器人高科新農植保無人機零零無限自拍無人機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奇弩科技開發教學機器人旗瀚科技服務機器人上海木爺服務機器人施邁德機器人送餐機
122、器人無錫漢和植保無人機億天航植保無人機羽人無人機植保無人機云跡科技零售機器人北方天途植保無人機菜鳥網絡物流快遞機器人穿山甲送餐機器人禾多科技自動駕駛極飛植保無人機零度智控自拍無人機Momenta自動駕駛派諾特自拍無人機祈飛科技零售機器人人智科技服務機器人圖森未來自動駕駛億航自拍無人機易瓦特電力維護無人機馭勢科技自動駕駛臻迪科技航拍無人機眾德迪克送餐機器人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66672018第五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6766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
123、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68692018第五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一、繼續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一是樹立正確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理念。當前,機器人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期,機器人市場現實需求特別是潛在需求非常巨大,備受政策、資本、人才等各種資源的追捧,我們應站在行業整體布局和企業長遠利益角度統籌謀劃,進一步明確機器人發展的定位和方向,把握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和階段性特征,正確處理國內和國外、競爭和合作、研發和生產、技術和市場等各種關系,以保持機器人產業開放共享、穩定持續的發展態勢。充分依托政產學研金用深度融合優勢,一方面,對當前產業發展“小散弱”的問題有清醒認識和解決思路,推動中
124、國機器人產業科學發展、理性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緊緊把握全球智能化的演進趨勢,聯合國際同行共同推動機器人的智能化發展。二是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戰略引導。圍繞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適時出臺有針對性的戰略規劃予以引導支持,加快形成國家和地方協調一致的產業政策體系,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 進一步細化產業發展規劃路徑和實現方式, 從技術引領、 要素支撐、 全鏈布局、 產業培育、集群發展、應用先行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做好政策銜接,使得政策導向更加明確,確保各項戰略措施有序推進、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加強對區域產業的戰略研究和規劃指導,積極引導各地區、企業按照自身條件和優勢,
125、制定科學、系統并充分體現本地特征的機器人技術產品研發、示范應用和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方針,促進各項資源要素向優勢地區和企業集中,強化區域特色優勢,全面推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二、有效拓寬機器人企業投融資渠道一是研究建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引導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快設立國家級產業引導基金,為及時把握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提供資金保障。從國家層面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戰略引導和統籌規劃,持續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合理優化資金配置方向,助推機器人產業產品技術轉型升級。同時,以鼓勵金的形式引導地方設立基于本地資源稟賦和政策特點的專項配套基金,促進機器人企業與地方政府、地方園區
126、互動合作,重點支持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共同帶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正確的道路上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有效提高面向機器人產業的財政支持效率。加強對機器人產業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工作,確保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規范推進。一方面,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研發環節的財政扶持力度,通過政策將資金補貼與投資導向技術研發,重點提高機器人企業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項目的財政補助強度,大幅提升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產業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加強在項目審核的監管和補助后續反饋工作,積極組織開展對機器人企業發展補貼政策執行情況及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的動態評估,嚴格執行機器人產業化補助政策的資金申報、審核和實地驗收工作。
127、同時,完善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明確銀行業監管機構的職責,規范資金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引導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70712018三、持續提升機器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推進核心零部件和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圍繞市場和產業發展需求,加強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技術和質量攻關,提升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全面提升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和高性能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的質量穩定性和批量生產能力,突破技術壁壘,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另一方面,聚焦智能制造、智
128、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現代服務、特殊作業等領域,重點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積極研發弧焊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消防救援機器人等標志性產品,推動產品向產業鏈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加速推進機器人向中高端邁進。二是加快構建面向全行業的國家級機器人創新中心。依托機器人重點領域技術研發機構和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發揮行業骨干企業主導作用、中小企業協同配套作用、高??蒲性核夹g支撐基礎作用、行業中介組織的保障服務作用,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
129、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渠道。一方面,重點開展人機交互、柔順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攻關,打通產業化通道,為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支持和服務,明確了成果轉化的決策機制問題,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 另一方面, 積極跟蹤全球機器人未來發展動態,前瞻布局新一代機器人技術,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器人深度融合,完善操作平臺軟件、安全控制系統,重點開展機器人通用控制軟件平臺、人機共存、安全控制、高集成一體化關節等前沿技術研究。四、積極搭建機器人行業開放式資源共享平臺 一是積極開展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運用行業協會、學會、產業
130、聯盟等第三方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搭建更多交流合作載體,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技術、標準、產品、人才、資本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我國機器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依托世界機器人大會“論壇、博覽會、機器人大賽、成果發布”特色品牌活動匯聚來自全球頂尖學府、研究機構和機器人企業,促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協助自主機器人品牌發展壯大。圍繞機器人發展戰略布局與政策導向、一帶一路與機器人發展機遇等熱點話題,開展高水平的學術交流。通過博覽會為機器人企業與投資者的交流合作提供連接紐帶,促進機器人領域產、學、研的對接,實現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的良性互動。借助中國無人機公開賽總決賽、BCI 腦控機器
131、人大賽、格斗機器人大賽、青少年設計競賽等賽事,為全球機器人競技愛好者搭建一個展示才華和交流學習的競技平臺,也為機器人產業的未來發展培養和儲備產業生力軍及人才庫提供有力支撐。二是著力推動建設國家級機器人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機器人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以機器人為主體,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公共服務為支撐,集政策研究、產融合作、資源匯聚、人才交匯、標準制定、創業孵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圍繞機器人相關技術和產品推廣開展跨界交流,促進行業內信息交流和跨界合作,實現跨機構、跨區域的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全面打通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本鏈,促進機器人產
132、業良性可持續發展。增加對接機會、鼓勵自主創新、推進人才培養、增加產學研合作、推動標準國際化戰略、加快成果轉化與檢測認證、加速機器人行業標志性產品的普及應用,為機器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第五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72732018五、有序實施機器人產業應用示范工程一是積極開展機器人在細分行業的推廣應用。圍繞機器人區域發展特色和重點應用領域,因地制宜實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行業應用示范工程,引導企業分步驟、分層次開展機器人在細分行業的推廣應用。針對需
133、求量大、環境要求高、勞動強度大的工業領域,選擇重點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提升機器人設備之間的網絡連接和數據互通能力,培育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商及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針對醫療康復、物流、金融等服務領域,鼓勵自主先進技術示范推廣,如推動建設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此外,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基金作用,吸引社會資本發展融資租賃服務,利用外包服務、 新型租賃等模式, 推動特種機器人在助老助殘、 現場保障、 安全生產、 搶險救援等領域應用。二是加快推進機器人產業區域差異化集聚發展。結合不同區域機器人產業實地發展基礎及特色,引導機器人企業依托當地深厚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加快產業集聚,增強核
134、心競爭力。引導長三角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整合優勢和科技資源集聚優勢, 積極打造國家重要服務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引導珠三角地區依托基礎雄厚的制造業優勢和家電、機械裝備、汽車等特定領域的產業積累,全面開展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示范;引導京津冀地區積極利用北京的政策和人才優勢, 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引導東北地區借助龍頭企業和核心科研機構雄厚的技術研發基礎,重點圍繞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開展重點研發,推進雙臂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引導中部西部地區結合當地既有工業基礎,通過引進培育的方式發揮外部資源對本區域產業的激發帶動效用,優勢發展特種機器人在醫療康復、搶險救援等專業
135、場景的應用。六、逐步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一是加快建立健全統一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充分調動企業參與制修訂標準的積極性,鼓勵骨干企業在國家機器人標準化總體組的指導下,加快研究制訂產業急需的各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支持機器人評價標準的研究和驗證,構建和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盡快制定機器人用 RV 減速機通用技術條件等通用技術標準、機器人整機電磁兼容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等檢測標準、個人護理機器人安全要求等安全標準、工業機器人編程和操作圖形用戶接口等通信控制標準、設計平臺標準和噴涂機器人系統應用規范等應用標準。強化標準之間的協調性和一致性,實現產品標準對接,規范市場秩序,避免良莠
136、不齊,質低價廉的惡性競爭。二是提高機器人檢測認證的規范性、一致性和采信度。在已經建立的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機器人檢驗與認證體系建設,建立企業和產品信用檔案制度,規范行業競爭秩序,加快推動我國機器人檢測認證工作邁入制度化、規范化,提升我國在機器人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充分發揮標準檢測認證在機器人產業的質量技術基礎作用,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完善產業技術基礎服務體系。研究制訂機器人認證采信制度,建立認證機構、檢驗檢測機構、企業和產品的信用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并與配套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接,統一公開發布相關檢驗檢測認證結果,
137、實現社會共治和部門協同監管。第五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74752018七、加快推進機器人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建設一是建立符合我國機器人發展實際的多層次應用型人才教育培訓體制。加大機器人領域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訓力度,培養從系統集成、安裝調試、操作維護到運行管理的多層次、多類型應用型人才。積極搭建校企交流平臺,鼓勵重點企業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探索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良好對接,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
138、切實為機器人企業輸送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支持第三方行業組織、企業與高等院校、專業培訓機構與產業集聚區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建立符合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實際的人才實訓基地,重點培訓面向操作的應用型人才,對培訓合格的專業人才由相關機構出具資格認證,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支撐。二是建立機器人行業高端人才跟蹤評估體系。圍繞機器人行業的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領軍人才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聘請第三方機構,采用實地調研、走訪座談、對標分析、定量檢驗等方式,在目前針對入選人才的工作實績、引領作用、經濟效益、社會效應進行科學、合理、客觀、公開、公正的評估評價。特別是針對引進的海外高層
139、次人才,一方面需要了解其目前是否還在從事與引進方向相符合的工作,是否還需要追加支持和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評估其目前工作的實際效益是否與引進的預期值相符合。爭取推動建立各類人才頭銜、稱號的退出機制,要讓人才工程發揮實際效用,而不是成為一個終身制的榮譽。第五章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編制單位簡介 中國電子學會 中國電子學會(Chines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成立于 1962 年,總部為工信部直屬正局級事業單位。 是信息科技領域唯一5A級全國性學術社團, 含分支機構擁有工作人員3000余人,個人會員 12 萬人以上,團體會員 600 多個,專業分會 47 家
140、,以及 12 個專家委員會、8 個工作委員會、1 個編委會、2 家全資公司。在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研究咨詢、科技評價、科普培訓、標準認證等方面發揮著國家前沿科技智庫、 國際化行業合作平臺、 政府職能關鍵支撐的重要職能。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76772018編制單位簡介 CIE 智庫CIE 智 庫 依 托 中 國 電 子 學 會(Chines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進行建設,是工信部智庫聯席會議主要成員單位之一,擁有一支博士和高級工程師占比近 75%、超過 30 人的專業研究團隊,以及由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千人計劃專家、杰青、青千構成的超過 300 人的顧問團隊,圍繞人工智能、智慧社會、機器人、智能制造、前沿領域等多個領域開展行業研究與產業技術交流活動。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787920182018艾媒報告商城用戶1 8 7 * * * * 6 5 8 3 專享 尊重版權,嚴禁篡改、轉售等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