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區塊鏈與數字貨幣行業深度之八:DCEP對各方影響預測與跨境暢想-210409(3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區塊鏈與數字貨幣行業深度之八:DCEP對各方影響預測與跨境暢想-210409(36頁).pdf(3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2020年年后,多個官方國際組織發布跨境支付報告中提到數字貨幣概念 2020年7月,國際清算銀行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在給G20關于改進跨境支付的報告中提到:提高全球穩定幣安排的穩健性,將國際維度納入央行數字貨幣設計。 2020年10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在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報告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跨境支付的路線圖,并發布對全球穩定幣監管的最終建議報告。 2021年3月,國際清算銀行發布工作論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安排和跨境支付的未來。 央行數字貨幣官方態度:相比國內零售環節更加謹慎,但不排除開始嘗試 2020年前,更加重視央行數字貨幣在國內批發與零售環節應用; 202
2、1年后,跨境的嘗試明顯增加; 2021年2月23日,香港金管局、泰國央行、阿聯酋央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宣布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ulti-CBDC Bridge),旨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該項目得到了國際清算銀行(BIS)香港創新中心的支持。 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數字貨幣”跨境項目目前已就數字人民幣在內地和香港地區的跨境使用進行了技術測試。 從人民幣存款賬戶,到APP錢包 DCEP需要中心節點(央行)登記認證管理,猜測目前僅應用于國內批發、清算與部分零售環節,但我們認為,DCEP國內應用只是第一步,央行數字貨幣未來愿景是加速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相較于比開設人民幣存款賬戶,基于DCEP支付則只需要錢包(可能非強制實名),大幅降低了跨境支付門檻。 信用有國家背書 相較于其他加密資產DC/EP以國家信用作為背書,幣值穩定且接受范圍更廣。 未來:數字貨幣結算 若未來其它國家也推出數字貨幣,則國際跨境可能基于主權數字貨幣。 縮短匯兌流程、提高速度、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