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半導體顯示面板供需狀況及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報告(2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半導體顯示面板供需狀況及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報告(25頁).pdf(2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1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page#目錄1.行業供需:面板需求保持韌性,韓廠退出,中國大陸企業擴張產能掌握LCD主導權1.1疫情之下需求保持韌性,未來三年需求保持低個位數增長,31.2韓廠退出成定局,中國大陸企業逐步學握LCD主導權1.3大陸雙巨頭市占率提升,議價能力和利潤水平有望增強2.顯示技術路線與市場格局:韓廠仍為新技術引領者及量產先鋒,大陸企業在大小尺寸領域均快速追趕。62.1液晶顯示視角技術、背板材料及背光模組技術,三類技術推動面板行業發展.2.2小尺寸:從LCD(a-Si、LTPS)到AMOLED,演進路徑清晰,關注量子點、MircoLED等的發展,122.3大尺寸:LCD占
2、據主導,第三代技術競爭激烈,關注各類OLED、MiniLED直顯、MicroLED技術.2.6競爭格局:大陸企業逐步掌握LCD主導權,韓廠仍為大尺寸新技術領導者和小尺寸OLED領域霸主.21:223.近期頭部企業調研及并購項目匯總#page#圖目錄圖1:全球液品電視面板出貨面積及同比增速2圖2:全球電視面板平均尺寸走勢預測3圖3:2020年以來面板價格大幅上漲皖5圖4:預計2020-2022年全球LCD產能將保持平穩.皖5圖5:全球各國家/地區TFT-LCD產能占比(按面積)。5圖6:全球面板行業2020-2023年供需情況預測6圖7:至2023年,京東方和TCL華星TFT-LCD市占率合計將
3、達到43%7圖8:主要顯示模組分為:LCD、AMOLED和MicroLED.7圖9:LCD面板的組成(側光式)8圖10:TN、VA、IPS型TFT-LCD面板對比.圖11:1GZ0是指在TFT-LCD主動層之上,打上一層金屬氧化物.1011圖12:LCD背光技術的發展路線.皖3圖13:小尺寸面板技術演進14圖14:2019-2021年智能手機市場不同顯示技術出貨量占比.皖16圖15:大尺寸顯示面板技術演進路徑.圖16:QD-LCD電視(俗稱量子點電視、QLED電視)與LED背光LCD電視的區別.17表日錄表1:2020年開始投產的7代以上TFT-LCD產線情況(含原有產線擴產產能)表2:半導體
4、基底材料a-Si、LTPS、IGZO材料技術的特點、應用領域及主要企業。.9表3:全球主要面板企業業務地位及發展規劃822#page#我們在2019年9月發布了面板行業首篇深度報告:半導體顯示行業之面板篇一技術演進及產能擴張推動洗牌,關注中國大陸企業趕超機遇,報告主要分析TFT-LCD(以下簡稱“LCD”)和AMOLED(以下簡稱“OLED”)兩大市場的應用領域、增長空間、供需狀況及競爭格局等,在此基礎上將全球面板行業企業劃分為三大梯隊,并建議重點布局第一梯隊的企業。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全球面板行業陷入低谷后又進入溫和復蘇,行業洗牌加劇,并購整合頻繁,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我們更新
5、了行業的供需狀況及對于未來三年的展望,詳細分析了各類顯示技術路線的演進路徑,并從終端應用領域細分市場(大、中小尺寸)視角來分析顯示技術路線及面板產業鏈主要企業的技術布局及量產進度、發展動態,進而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梳理出基于顯示技術及細分市場維度的全球面板行業的最新競爭格局1.行業供需:面板需求保持韌性,韓廠退出,中國大陸企業擴張產能掌握LCD主導權1.1疫情之下需求保持韌性,未來三年需求保持低個位數增長全球電視銷售保持韌性,三季度出貨量創歷史新高。從出貨面積來看,面板的主要應用領域是電視,而疫情對電視的需求影響是雙向的。今年以來,疫情擾動帶來人們居家時間延長進而推動購買電視的需求,但另一
6、方面疫情帶來居民收入下降會導致人們減少對電視這種耐用消費品的支出。從電視的出貨量來看,今年電視的需求保持了較強韌性。據TrendForce統計,今年上半年電視出貨量為2億1411萬臺,同比下調1.7%。第三季度全球電視出貨量達到6205萬臺,同比增長12.9%,環比增長38.8%,創歷史新高。根據WitsView數據,2019年全球TFT-LCDTV面板出貨量為2.859億片,1H20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數量為1.29億片,同比下降8.35%;在大尺寸化趨勢的拉動下,1H20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面積為8040.8萬平萬米,同比下降0.5%,降幅小于出貨數量。2020年1-9月TV面板累計出
7、貨量同比-6%降幅較上半年收窄2.35pct。我們預計在大尺寸趨勢的拉動下,2020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面積仍可能維持正數增長(預計03%)。#page#圖1: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面積及同比增速圖2:全球電視面板平均尺寸走勢預測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面和5516%同比增速(右軸)14%6040.00012%5510%30.0008%50鍋保器保20.0004510.00040-2%20182019 2020202120222023 202420252026OLEDTV合計尺寸OLCD TV資料來源:WitsView,招商銀行研究院資斜來源:Omdia,招商銀行研究院2020年1-9月,平板電
8、腦面板/監視器面板/筆記本面板累計出貨同比+50%/+13%/+15%。主要源于在線教育/居家辦公需求,以及廠商為下半年節日促銷備貨等拉動需求。2020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同比下降11.9%,一定程度沖擊手機面板需求。根據IDC數據,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71億部:IDC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速為-11.9%/10%/5%,對應出貨量分別12.08億部、13.29億部、13.95億部。在手機平均尺寸僅有微增長的情況下,2020年手機面板需求預計將下降10%左右。整體估算,2020年全球LCD面板需求將可能保持微幅增長。1Q20全球LCD面板出貨量各下游占比分別為
9、手機57.29%、電視15.15%、平板電腦10.69%、筆記本電腦9.41%、顯示器7.46%:1Q20全球LCD面板出貨面積名下游占比分別為電視78.16%、顯示器10.48%、筆記本電腦4.77%、智能手機4.46%、平板電腦2.13%。疫情下,今年面板需求保持韌性,IT產品大幅增長,手機有所下滑,整體估算,2020年全球LCD面板需求可能保持微幅增長,在13%左右。展望未來的市場需求,2021年舉行的日本奧運會、歐洲杯及2022年舉行的北京冬奧會將推動更多8K/4K電視上市,能一定程度上拉動面板需求。整體來看,未來三年,我們預計全球LCD需求面積整體保持低個位數(每年小于5%)增長。由
10、于電視占LCD需求總面積近八成,LCD需求增長主要依賴于大屏化趨勢(電視平均尺寸的增加),中長期來看,關注新下游需求的開發對面板需求的拉動。#page#1.2韓廠退出成定局,中國大陸企業逐步掌握LCD主導權從供給端來看,韓國廠商加速退出已成定局。在韓廠產能大幅退出的影響下,雖然今明年有京東方、TCL華星、鴻海夏普多條10.5代線以及惠科多條8.6代線新產能陸續釋放,但行業供給增幅十分有限,供需關系有所改善,面板價格漲幅較大。2020年11月,32寸面板價格為61美元,已回升至2018年3月時的價格。圖3:2020年以來面板價格大幅上漲價格:液晶電視面板:32寸:0penCell:HD9”605
11、08沙會8裝江福8資斜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近期,LG、三星部分產能決定延后退出,市場判斷主要原因在于其在當前供應緊張情況下,LG為其自家下游TV品牌保障面板供應。LG在韓國現有TVLCD產能規模占全球總量3%或更低,延退退出對行業供需影響較為有限。我們認為,韓廠退出LCD市場雖有反復和退帶,但在中國大陸企業高世代LCD產能釋放的背景下,逐步退出LCD市場已成定局。#page#1:2020年開始投產的7代以上TFT-LCD產線情況(含原有產線擴產產能)2020-2021年全球LCD減少的重要產能企業啟動關停時間產線關閉產能(千片/季)關閉產能面積(萬平米/李)1020360158坡州7
12、.5代線(P7)LGD坡州8.5代線(P8)2Q203601983302Q20136湯井7代線(L7-2)4503Q19248湯井8.5代線(L8-1)三星(SDC)4382021241湯井8.5代線(L8-2)松下602021Se8.5代線(Himeji1)合計199810142020-2021年將投產的7代以上LCD重要產能(含原產線擴產)企業開始投產時間新增產能(千片/季新增產能面積(萬平米/季)產線20204545合肥10.5代線(B9)京東方302080武漢10.5代線(B17)783Q208078深圳11代線(T7)華星光電3Q2190深圳11代線(T7)892020225132滁
13、州8.6代線(H2)惠科2Q20360綿陽8.6代線(H4)2112021396232長沙8.6代線(H5)CEC2Q206咸陽8.6代線21901Q2006廣州10.5代線密士康(夏普)1351Q21134廣州10.5代線40212友達光電臺中7.5代線(L7B)97581319合計資料來源:IHS,公司官網,媒體報道,招商銀行研究院今年第四季度,由于供給端電視面板產能分配不足疊加三星關廠,需求端傳統節日旺季來臨疊加終端廠商為明年提前備貨,預計Q4面板價格將保持微漲態勢。展望2021年,在經濟復蘇、大型體育賽事延退、韓廠產能退出的多重利好影響下,面板價格有望在2021年保持上漲未來3年全球L
14、CD產能保持平穩,中國大陸企業占比將逐步提升。DSCC預測未來3年全球LCD行業產能將基本保持平穩。根據DSCC數據,2019年全球LCD的產能為3.11億平米,DSCC預計2020-2022年全球LCD的產能分別為3.16億平米、3.06億平米、3.16億平米中國大陸企業逐步掌握LCD的主導權。根據DSCC數據,中國大陸的LCD產能占比從4Q18的42%提升至1Q20的52%,DSCC預計4Q22中國大陸的LCD產能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至70%。企業層面,中國大陸京東方、TCL華星G10.5/G11產能逐步釋放,逐步掌握LCD主導權,三星顯示(SDC)、LGD、日本JDI產能持續下降。#page
15、#圖4:預計2020-2022年全球LCD產能將保圖5:全球各國家/地區TFT-LCD產能占比(按持平穩面積)全球LCD產能(百萬平米)中國大陸國臺同比增速(右鋪)35010%3006%250鍋源院器200深鍋鍋源保150100502016201720182020E2021E2022修修經線機修修修售驗營營售資料未源:WitsView,華泰證券,招商銀行研究院資料未源:WitsView,華泰證券,招商銀行研究院隨著韓廠退出LCD產能以及2021年全球經濟回暖,Omdia預測2021年行業供給相對緊張,行業供需比Glut值(Glut值=有效供給面積/需求面積-1,Glut值低于5%時被視為供應短
16、缺)在2021年Q2Q3達到約5%,預計到2023Q1恢復到約15%,達到供需平衡。圖6:全球面板行業2020-2023年供需情況預測資料來源:Omdia,招商銀行研究院1.3大陸雙巨頭市占率提升,議價能力和利潤水平有望增強行業并購整合頻繁,韓廠產能退出或被收購,如,三星顯示及LGD逐步退出LCD產能,TCL科技收購三星蘇州LCD產線: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0mdia預計,在2021年京東方和TCL華星兩家龍頭廠商的產能面積份額將達到39.7%,2023年將達到43%,在此情形下,兩#page#圖8:主要顯示模組分為:LCD、AMOLED和MicroLED美型LCD
17、AMOLEDMieroLED未性ANOLEDMRo LED現AMOLED前身MImLED各構就與簽護暖資斜來源:長信科技官網,招商銀行研究院以TFT-LCD顯示模組為例,TFT-LCD顯示模組主要由液晶面板(Panel)、驅動電路和背光源(BackLight)組成。在液晶面板中,兩片平行的玻璃基板中間放置液晶盒,上層玻璃基板的上方為偏光片(Polarizer),下方為彩色濾光片(ColorFilter,CF);下層玻璃基板的上方貼有薄膜晶體管(TFT),下方為偏光片。背光源的作用是為液晶顯示屏提供一個面內亮度均勻分布的背景光源,而驅動電路則在通電后向顯示屏提供各種顯示畫面的信息。圖9:LCD面
18、板的組成(側光式)上偏光片玻瑞基板彩色濾光板一液晶液晶面板玻璃基板下偏光片上擴散膜二被鏡片(增亮膜)背光模組下擴散膜,光源導光板反射膜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招商銀行研究院#page#從顯示模組結構來看,顯示技術的進步主要路徑為:采用性能更佳的顯示材料及改善顯示模組結構。如,液晶顯示視角技術主要和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有關,LCD涉及到該技術(含以Miniled為背光模組的LCD),而OLED和MicroLED不涉及;背板材料技術是依據不同的背板材料的特性進行開發應用的技術,LCD、OLED和MicroLED模組均涉及到該技術;背光模組技術則通過采用不同背光材料及相應的技術來改善背光顯示效果,LCD(
19、含以Miniled為背光模組的LCD)涉及到該技術,OLED和MicroLED模組則不涉及。技術的進步不僅依賴于技術水平的提升,還來自于制造工藝水平的提升、大規模量產成本的降低等。本節我們主要分析液晶顯示視角技術、背板材料及背光模組技術三類技術。2.1.1液晶顯示視角技術:VA、IPS為兩大主流陣營液晶顯示視角技術主要和液晶分子排列方式有關,按照液晶層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差異,TFT-LCD可分為TN、VA、IPS三種。扭曲向列型TN(TwistedNematic)優點是成本低、反應速度快,缺點是色彩還原不夠準確、可視角度?。捍怪迸帕行蚔A(VerticalAlignment,俗稱“軟屏”,詳見
20、附錄專業詞匯解釋)優點是對比度高,缺點是與TN相比反應略慢、成本與TN相比較高:橫向電場效應顯示技術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轉換,俗稱“硬屏”)優點是可視角度佳、耗電低、適合觸控式屏幕,缺點是反應速度慢、成本高。液晶顯示視角技術目前主要是IPS和VA兩大陣營。三星顯示(SDC)、TCL華星、友達、夏普、中電熊貓等為VA陣營企業。京東方是IPS陣營最大的供應商。圖10:TN、VA、IPS型TFT-LCD面板對比IPSVA面板類型TN中小大可視角度色度偏移幾乎無色度偏移輕微色度偏移明顯色度偏移快慢快反應時間對比度約500:1M1000:11000:1中高低成本資斜來源:E
21、izodapan,招商銀行研究院2.1.2背板材料技術:a-si和LTPS為主流,IGZ0和LTPO應用逐步增加#page#顯示面板行業,LCD、OLED及MicroLED均用到TFT技術,根據TFT溝道層半導體基底材料(簡稱“背板材料”)的不同,主要有三種,分別是a-Si(非晶硅)、LTPS(低溫多晶硅)和IGZO(鋼鎳鋅氧化物)。早期TFT-LCD以a-Si基底材料為主,但a-Si電子遷移率較低,LTPS和IGZ0材料可以大幅提高電子遷移率,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高分辨率、高亮度、窄邊框、低功耗等顯示性能。表2:半導體基底材料a-Si、LTPS、IGZO材料技術的特點、應用領域及主要企業缺點背
22、板材料優點主要應用領域主要企業大、小尺寸均可。產品:低端手機、第1代:非目前全球8代以上高世代液晶亮度不高、電子遷移率低京東方、中低端電視、筆記晶硅a-SiLGD、TCL華面板項目中,90%都使用了a-本、平板電腦、商星等Si技術顯、工控等第2代:低超薄、重量輕、低耗電、分辨制造工藝復雜。需要離子主要為中小尺寸。深天馬、京東溫多晶硅率更高、反應速度更快、亮度方、三星、注入和快速退火工藝,較產品:中高端手(LTPS)難生產中大尺寸面板更高,且能較好與OLED搭配機、筆記本電腦等TCL華星等IGZ0具有高透光率、良好的在制造技術上接近于非晶均勻性和穩定性、高分辨率、硅a-Si一大尺寸顯示屏。第3代
23、:氧主要為中小尺寸。夏普、LGD、低功耗、更快響應、同時具有化物半導體中電熊貓IGZO使用壽命相對較產品:高端筆電、較強的彎曲性能(主要用短,對水、氧等相當敏高端平極電腦等。IGZO材料)感,當使用時間過長時操可能將來用于大尺作的可靠度與穩定性會有寸OLED電視一定程度的下降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招商銀行研究院a-Si技術成熟,適用于所有產品市場。a-Si技術由于成熟穩定,成本較低,可在所有尺寸產品上實現較高的良率,達到主流顯示性能,因此適用于所有產品市場,是電視、桌上型顯示器、筆記本電腦、車載顯示等大部分主要產品市場的主流技術,并在手機市場具備高性價比優勢IGZ0可以用于大小尺寸,LTPS只能
24、用于小尺寸。IGZO(IndiumGalliumZincOxide)為氧化鋼鎳鋅的縮寫,它是一種薄膜電晶體技術,是指在TFT-LCD主動層之上,打上一層金屬氧化物。研究發現一系列的金屬氧化物有著類似的性能,因此統稱為OxideTFT,IGZ0是這些技術中的一種。鴻海轉投資的夏普(Sharp)于2012年3月成為全球第一家在液晶面板上采用IGZ0)技術、并進行量產的廠商,而近幾年來夏普的IGZO技術持續進化,#page#目前已宜布完成第5代IGZ0的研發,將更省電,且支持8K、并可應用于OLED面板上。圖11:1G20是指在TFT-LCD主動層之上,打上一層金屬氧化物IGZO金屬氧化物層SiO2
25、(200nm)GateGlass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招商銀行研究院現有的柔性屏產品大多采用LTPS技術制造。LTPS技術盡管擁有很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但一方面由于激光退火工藝等原因難以應用在高世代線,且均一性較差;另一方面,較高的工藝溫度(450)對基板材料的CTE(熱膨脹系數)要求過高。LTPS制程溫度高,只有黃色PI(聚酰亞胺)可以滿足指標要求,只能采用頂發射結構。透明金屬陰極的電阻過大,很難制作大尺寸,因此僅用于小尺寸:IGZ0制程溫度低,可以采用透明基材制作底發射結構,可制作大尺寸包括柔性OLED產品,對于頭部廠商而言是關鍵的技術方向。LTPO:LTPS和氧化物的集合體,蘋果主導該技術
26、。LTPO是LTPS和氧化物的集合體。蘋果擁有LTPO的多項專利技術,蘋果利用IGZO的快速開關與低漏電特性,改良LTPS背板技術,讓LTPS與IGZO線路混和使用組合成新型的LTPO(低溫多晶氧化物)背板技術,2019年9月首次成功應用在新一代蘋果手表AppleWatchSeries5上,取得了顯示與功耗的平衡。據報道,蘋果將在2021年至少兩款iPhone機型中采用低功耗LTPO背板技術的OLED顯示屏。2.1.3背光技術:從LED向量子點、MiniLED演進,三星為量子點和MiniLED背光技術應用領導者伴隨著顯示技術的革新,顯示屏背光也隨之進步,縱觀整個顯示背光技術的發展,一共經歷了C
27、CFL(冷陰極熒光燈)、傳統LED背光、量子點背光及MiniLED背光等技術節點。CCFL背光:功耗大、色域窄、長時間使用有色偏:#page#傳統LED直下式背光:雖然能實現動態分區、成本低,但是較厚、耗能高;傳統LED側入式背光:雖然能夠實現薄型化,但無動態分區;量子點背光:能夠實現寬色域,但是成本高,還具有輕微毒性:MiniLED背光:具有節能、輕薄化、寬色域、超高對比度、精細動態分區的特點,既實現了獨特的優勢,也能克服其他背光方式的缺點。根據TrendForceLED研究預估,至2023年MiniLED背光產值將達3.4億美元(僅MiniLED背光產值,不含其他驅動IC與背板)。圖12:
28、LCD背光技術的發展路線iLED背光量子點背光寬色城寬色城傳統LED背光超高對比度輕微毒性精細動態分區2.例入式1.直下式成本低成本高無動態分區能耗高功耗大可動態分區色城容長時間用色偏資料未源:國際顯示博覽會,國星光電RGB事業部,招商銀行研究院量子點背光技術:量子點(Quantumdots,QDs)又稱為半導體納米晶體,量子點由有限數目的原子組成,三個維度尺寸均在納米數量級。量子點一般為球形或類球形,是由半導體材料(通常由IIBVIA或IIIAVA元素組成)制成的、穩定直徑在220mm的納米粒子。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目前商業化的量子點顯示器是基于光致發光原理,
29、屬于量子點背光技術(QD-BLU)與液晶顯示相結合的產物,即量子點背光液晶顯示器(QD-LCD)。MiniLED背光技術:MiniLED又稱次毫米發光二極管,一般認為是晶粒尺寸介于100-200微米之間的LED。MiniLED既可用于直顯,也可以用于背光,不過當前MiniLED背光技術相對MiniLED直顯更成熟?!癓CD+miniLED”的背光技術采用的是直下式LED背光方式,能夠實現薄型化、具有區域亮度可調、顯色性和對比度更高的優點。Mini-LED可克服傳統LED黑白像素間漏光#page#比較嚴重的問題,同時作為小間距LED背光基礎上的改良版本,無需克服巨量轉移的技術門檻,技術難度較低更
30、容易實現量產,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可比擬OLED面板的顯示效果,而且壽命更長、功耗更低。MiniLED背光技術的背板材料:從PCB背板方案向玻璃基過渡。前期三星、蘋果等廠商均采用了PCB背板方案的miniLED,并推出了TheWal1等令人驚艷的產品。不過PCB背板Mini-LED方案有較為明顯的缺陷,限制了其進一步推廣:PCB背板SMT工序存在尺寸限制,做大尺寸方案只能拼接背板,降低了良率:PCB背板比較厚,由于PCB背板的散熱不佳,所以背板和偏光片之間要留有距離:且PCB背板方案較貴。為推動MiniLED普及,華星光電及京東方開辟了全新的路線,即玻璃基MiniLED。京東方稱,玻璃基Min
31、iLED背光產品將在2020Q4量產。2.2小尺寸:從LcD(a-Si、LTPS)到AMOLED,演進路徑清晰,關注量子點、MircoLED等的發展顯示技術按照尺寸來分,主要分為大尺寸和小尺寸(10寸以下)。小尺寸顯示技術中短期路徑相對成熟,a-Si/LTPS/AMOLED(簡稱OLED)技術依次送代,長期可關注量子點、MircoLED等的發展。目前小尺寸面板領域主流技術為TFT-LCD,根據材料差異又可以分為a-Si、LTPS及氧化物(oxide)三種。OLED在小尺寸市場快速滲透,2019年OLED市場份額約33%(上年為28.3%),OLED已確定性成為小尺寸技術方向,隨著OLED產線良
32、率提升及成本下降,預計將在2021年市場份額將超過LCD占據主導地位。#page#圖13:小尺寸面板技術演進MicroLED(量子點OLED)QD-OLEDAMOLED硅基OLED(微尺寸)LTPSIGZOMiniLED背板a-SiTFT-LCDSTN-LCDTN-LCD19711985199020072012資斜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招商銀行研究院a-Si技術退居最低端市場,未來隨成本優勢減弱,市場空間或再被壓縮。a-Si技術是指使用a-Si作為基底材料進行微電子精細加工的技術,在液晶技術發展初期被廣泛使用,優點是相較于LTPS等技術工藝流程更為簡單,成本低廉,缺點是色彩飽和度、清晰度等顯
33、示效果不佳,目前應用領域已經退居中低端智能手機以及車載等專顯市場。中短期而言a-Si技術的成本優勢仍然顯著,因此在中低端顯示市場尚有一定空間。長期看,隨著LTPS等成本進一步降低,a-Si空間將被不斷侵蝕,將退居某些利基型市場,最終亦可能退出歷史舞臺。LTPS技術受OLED擠壓,往中低端手機領域滲透,往后或轉向專顯產品。LTPS是指非晶硅經過鋪射光均勻照射后,吸收內部原子發生能級躍遷、形變成為多晶結構的技術。LTPS雖性能不及OLED,然較a-Si增加了激光晶化過程,使a-Si(非晶硅)變成體積更小、電子遷移速率更高的p-Si(多晶硅),因此較a-Si技術而言解析度更高,開口率更高從而亮度更高
34、,且重量更輕、厚度更薄,目前被廣泛用于中高端手機、VR/AR、智能可穿戴等小尺寸顯示領域。價格上來看,隨著OLED成本不斷下降,在中高端市場上,LTPS硬屏與OLED的競爭加大,2020年7月,6.5寸LTPS硬屏單價為23.9美元,已經高手6.4寸剛性OLED屏21美元的單價。在中低端市場上,LTPS與低單價的a-Si屏也存在一定的競爭(a-Si屏單價在13美元左右),因此,我們認為LTPS屏在手機中占比將呈下降態勢,可能會轉向專業顯示領域謀求出路。#page#圖14:2019-2021年智能手機市場不同顯示技術出貨量占比2021E20192020Ea-Si/GZOLTPSAMOLED資斜表
35、源:Trendforce,招商銀行研究院IGZ0技術主要用于高端筆電及高端平板電腦,在小尺寸顯示產品中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加。IGZ0與LTPS技術的PPI、低功耗和窄邊框等指標較a-Si大幅提高,但工藝更為復雜,投入和成本相對較高,IGZ0僅在高端筆電和高端平板電腦市場、LTPS僅在中低端手機市場對a-Si形成較為明顯的優勢。根據IHS預測,2025年LTPSTFT-LCD在手機面板市場的份額將由36%下滑至33%,IGZOTFT-LCD在筆記本電腦面板市場的份額將由12%上升至21%,a-SiTFT-LCD在中小尺寸產品市場的份額則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手機面板市場的份額將由43%下滑至30%,
36、筆記本電腦面板市場的份額將由87%下滑至70%。LTPO:蘋果主導該技術,合作面板廠目前主要為LGD,可能在蘋果小屏產品中大量使用LTPO是LTPS和氧化物的集合體。LTPS具有電子遷移率高的特點,氧化物具備低漏電流和低頻率。終端品牌商:蘋果擁有LTPO的多項專利技術,蘋果利用IGZ0的快速開關與低漏電特性,改良LTPS背板技術,讓LTPS與IGZ0線路混和使用組合成新型的LTPO(低溫多晶氧化物)背板技術,2019年9月首次成功應用在新一代蘋果手表AppleWatchSeries5上,取得了顯示與功耗的平衡。據報道,蘋果將在2021年至少兩款iPhone機型中采用低功耗LTPO背板技術的OL
37、ED顯示屏。LGD將擴大其OLED面板廠專供蘋果的生產線的生產速度。LTPO技術可以為更長的電池壽命和/或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或始終開機顯示元素等新功能鋪平道路。面板廠:蘋果LTPO的合作商之前是三星顯示,但三星顯示并不積極地采用LTPO技術,可能因為它是蘋果的專利,同時,三星顯示寧愿投入工程努力#page#2.3大尺寸:LCD占據主導,第三代技術競爭激烈,關注各類OLED、MiniLED直顯、MicroLED技術大尺寸顯示技術在不斷進行改良和創新,技術受成本、生產工藝等約束,技術演進更為復雜。第一代為CRT時代:第二代為LCD時代,背光技術從CCFL到LED、QD-LCD、Mi
38、niLED-LCD技術,經過不斷改良和創新,目前主流的是LED背光LCD:第三代,主要是OLED時代,各種技術路線競爭比較激烈,包括MiniLED直顯、MicroLED技術等。LGD的WOLED不是自發光原理,還不算是真正的第三代技術。整體看,中短期內,大尺寸顯示技術以LCD為主,各類技術路線各有優劣,中長期路徑尚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在并行發展,各種形式的OLED(IJPOLED、QD-OLED等)、MiniLED直顯、MircoLED等均存在發展空間圖15:大尺寸顯示面板技術演進路徑Mini LEDMicro直顯LED第三代UP.ePOLEDOLEDW蘇EDEMiniLED第二代8LCDDL
39、CDCRT第一代資斜來源:招商銀行研究院從背板技術角度看,大尺寸的背板材料以a-Si為主,LTPS由于激光退火工藝等原因不適用于大尺寸,IGZ0等技術的使用也較少,因此本節不展開對大尺寸面板背板材料的分析。從背光技術角度看,大尺寸面板背光技術從CCFL到LED、QD-LCD、MiniLED-LCD技術,目前主流的是LED背光LCD,此處不展開分析,本節主要分析QD-LCD、MiniLED-LCD。具體如下:QD-LCD:性價比高,光致發光量子點技術(俗稱量子點電視)率先商用,三星獨占整頭#page#QD-LCD即量子點背光液晶顯示器,在消費市場上,采用該類顯示器的電視一般被稱作帶量子點電視、量
40、子點電視或QLED電視。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所謂電致發光,就是量子點材料在電場驅動下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基于此可以制備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LED)。QLED的顯示原理與OLED類似,然而團于量子點材料的特性,QLED器件只能通過噴墨打印等濕法工藝來制備,目前在設備、工藝等方面的瓶頸尚未突破,因而QLED真正產業化尚需時日。目前商業化的量子點顯示器是基于光致發光原理,屬于量子點背光技術(QD-BLU)與液晶顯示相結合的產物,即量子點背光液晶顯示器(QD-LCD)。圖16:QD-LCD電視(俗稱量子點電視、QLED電視)與LED背光LCD電視的區別LED TV白光LE
41、D背QLED TV.光LED兩資斜來源:電子發燒友,招商銀行研究院主要終端廠商:2011年三星開始研究QLED技術,2012年Nanosys與3M聯合開發,將量子點材料包覆在兩層PET膜之間得到量子點膜。2015年,中國家用電器博覽會上TCL推出全球首款量子點QLED電視產品,隨后三星也于2017年推出QLED電視。目前QLED離真正商用還有一定的距離,市場上的產品多是背光源發光的量子點液晶電視(QD-LCD),但滲透率不斷提高。2019年,全球量子點電視(為市場俗稱,實際為QD-LCD電視)銷量為600萬臺,其中三星占532萬臺,占比88.7%。據專業數據機構“中怡康”調研結果顯示,2019
42、年國內量子點電視銷量是OLED電視的2.5倍,而75時以上的大屏電視中,量子點電視更是OLED電視的12倍??梢?,量子點電視已經成為新一代電視的主流選擇。量子點電視能夠超越OLED電視的主要原因是量子點#page#電視的顯示效果更好且使用壽命更長,而價格遠低于OLED電視??梢?,量子點電視已經在全球電視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且在快速滲透。Mini-LED背光:價格昂貴普及緩慢,三星作為領頭羊規劃300萬臺試水MiniLED既可用于背光亦可用于直顯,不過當前MiniLED背光技術相對更成熟。MiniLED直顯顯示屏已經開始逐步應用于交通管理指揮中心、安防監控中心等商顯領域,市場規模不大。據統計,
43、2019年全球P1.0以下的LED顯示屏產品市場需求僅為10-20億元之間,在整體顯示屏規模占比不足5%,價格昂貴是普及速度緩慢的主要原因。由于OLED在大尺寸面板應用上存在明顯短板,如燒屏現象、投資巨大、成本偏高等,因此,OLED主要應用于小尺寸面板。在高端大尺寸面板(120寸以上)領域,Mini-LED背光被視為較優選擇。但據研究公司DSCC估計,盡管與OLED相比,Mini-LED背光電視的生產成本更低,但差距不到10%。本節主要討論MiniLED背光。從產品尺寸來看,MiniLED直接顯示屏產品對應著110寸以上的顯示市場,而MiniLED的背光產品主要集中在110寸以下的顯示領域,應
44、用場景包括電視、手機、電競、車載LCD背光等。搭載MiniLED背光的TV其價格定位理論上應該是在普通的LCD屏幕和OLED屏幕之間的某個位置,但是從產業早期成本來看,大量的集中研發投入和專用性設備和材料的投入,在有限的產量進行攤銷的話,平均成本居高不下。為推動產業發展,行業龍頭三星計劃2021年推出MiniLED背光電視,規劃出貨量300萬臺,成為量產先鋒。預計2021年,MiniLED背光電視全球出貨量為100200萬臺。作為試圖搭便車的產業跟隨者,京東方預計也將在近期量產MiniLED背光產品,LG、TCL、康佳和創維預計也將發布MiniLED背光產品。第三代大尺寸顯示面板技術路線較多。
45、OLED方面,本節主要分析WOLED、QD-OLED、IJP-OLED,此外還分析MicroLED。具體如下:WOLED(白光OLED):技術主要為LGD斷,市場滲透緩慢LG的OLED電視其實并不是完全形態的OLED面板。按照我們正常理解的OLED技術來看,OLED是所有子像素都會自發光,但是在LG的OLED面板中,只有白色是自發光,而其他顏色和普通的LED電視一樣,是由彩色濾光片過濾出來的,所以LG的OLED技術又被稱為WOLED,離真正的全子像素自發光的距離還很遠。但即使如此,LG的OLED面板以及各家的OLED電視在效果上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的LED電視。#page#由于價格高昂及燒屏等技
46、術缺陷,2019年,LGOLED面板的電視,一共銷售了300萬臺,僅占全球電視銷量(2.4億臺)的1.25%,其中LG自己出售了超過150萬臺以上,其他廠商的OLED電視可謂銷量害塞。同時全球最大的幾家電視廠商中,三星和TCL都不會采用LG的OLED面板,海信也只有兩款OLED電視。這幾家公司都將寶押在更新的技術上,特別是三星和TCL,未來的主流電視可能會采用QD-OLED面板。QD-OLED(量子點OLED):三星顯示為領導者,計劃于2021年推出QD-OLED面板OLED的制作方式分為蒸鍍和印刷(噴墨打?。┠J?,印刷(噴墨打?。┠J桨≦D-OLED(量子點OLED)和IJP-OLED(印
47、刷式OLED)。QD-OLED本質還是OLED技術,不過和LG的WOLED只有白色像素自發光相比,它所有的子像素都可以自發光,效果顯然要強于目前LG的OLED。另外,QD-OLED在發光材料上使用了量子點技術,所以它在色彩部分的效果甚至比真正意義上的OLED更強,算是一種增強版的OLED技術,就類似于現在QLED是LED的一種增強技術一般。da10-0“三一集率與中跟申多不于業草再目是由三星主導。2019年10月宜布其投資量子點技術OLED面板的計劃以來,三星已經完成了QD-OLED生產線的無塵化建設,同時也關閉了一些LCD面板生產線。如今,三星顯示已經確認將于2021年開始生產具有量子點技術
48、的OLED面板,面板的使用方為TCL電視,三星電子暫不采用該類面板。IJP-OLED(印刷式OLED):TCL科技將建全球首條8.5代印刷OLED,在高端大尺寸面板領域與三星顯示、LGD一爭高下蒸鍍OLED技術更成熟,顯示效果更優;印刷式最大的優點則是成本較蒸鍍式大幅降低,技術研發還不夠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推動方為TCL科技和京東方。TCL科技:與JOLED合作開發具備柔性、可卷繞特質的中大尺寸噴墨印刷OLED。報道稱,2021年TCL8.5代噴墨印刷OLED動工。一般情況下18個月后產線點亮。TCL稱,該產線有望成為全球首條量產的8.5代印刷OLED產線。京東方:2019年12月發布
49、全球首款55英寸8K印刷式OLED屏,對比度為10萬:1,低于蒸鍍OLED(由LGD公司主推)的100萬:1。京東方對此解釋稱印刷式OLED本身仍在改進中,技術進步需要一個過程MicroLED:技術難題較多尚未量產,三星LGD走在前列#page#MicroLED號稱終極顯示技術,可提供與OLED婉美的完美黑色卻沒有燒屏的危險,而且與任何其他顯示技術相比都具有更高的亮度。與LCD或OLED相比,MicroLED顯示器結構更簡單,也更薄。技術問題:過多的技術難題(巨量轉移、背板、驅動、芯片、檢測及維修等技術的困難性)與極其昂貴的成本。TrendForce集邦咨詢光電研究處分析,現階段許多廠商所宣稱
50、的MicroLED電視或是MicroLED大型顯示器多半搭配傳統被動式(PM的驅動方式。未來將朝向更有競爭力的主動式驅動(AM方案,并使用TFT玻璃背板制程,達到定址控制像素的目的,電路設計比較簡單,所使用的布線空間也比較少,才能夠滿足MicroLED電視的高分辨率規格需求。包括韓國的三星與LG,臺灣地區的群創、友達,以及中國大陸的天馬、華星光電等公司都已經展示過AM驅動的相關顯示器應用。至于在全彩化的部分,三星則是與臺灣地區的練創合作,采用RGBLED芯片來實現全彩化的MicroLED顯示器。而面板廠商如友達與群創,則采用了藍光芯片搭配量子點或是熒光粉的色轉化技術。市場規模預測:LEDins
51、ide預測,預估至2025年MicroLED市場產值將會達到28.91億美元。面板企業布局情況:三星連續兩年在CES展上使用了MicroLED電視墻(TheWal1),外部報道稱,該款電視可能20212022年量產,LG已推出163寸巨屏MicroLED電視。此外友達、群創、京東方(研發中,與美國Rohinni成立合資公司)等面板也在布局??导岩猜暦Q正在自主研發MircoLED電視。在大尺寸顯示領域,激光電視和投影顯示定位于利基市場,未能大范圍推廣,且面臨顯示面板電視的激烈競爭。激光電視主要定位于超大尺寸市場,主導者為海信視像。激光電視近年來銷量增長較快,但市場占比仍很小。2019年,激光電視
52、銷量僅為20萬臺,同比增長23.4%,今年1-9月,同比增長60.5%。投影設備:根據IDC數據,2011年至2019年度中國投影設備出貨量年均復合增速達14.19%,15年之后銷量增速提升趨勢顯著。2015年至2018年中國投影設備出貨量年均復合增速高達25.70%。2019年,中國智能投影設備出貨量463萬臺,同比增長6.21%,2020H1,出貨量169萬臺。#page#2.6競爭格局:大陸企業逐步學握LCD主導權,韓廠仍為大尺寸新技術領導者和小尺寸OLED領域霸主基于上述分析,以及對主要面板企業的業務梳理,我們得出結論如下:大中尺寸:大陸企業逐步掌握LCD主導權,韓國巨頭仍為新技術領域
53、的領導者和產業化先行者。從大尺寸TFT-LCD出貨面積的角度而言,根據Omdia數據,2020年7月京東方以20.4%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群創光電、華星光電、三星、LG分別以12.2%、11.8%、11.6%、11.1%的市場率位居全球二至五名??梢?,在大尺寸LCD領域,中國大陸企業已經逐步掌握了主導權。在大尺寸新技術方面,韓國巨頭仍為領導者及產業化先鋒,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整體而言處于跟隨者地位。如,三星在大尺寸的諸多新技術領域均率先推出量化計劃:1)逐步關停LCD,轉為QD-OLED,計劃于2021年推出QD-OLED面板:2)試水MiniLED背光LCD電視,規劃300萬臺:3
54、)可能在20212022年量產Microled電視。LGD則圣斷了WOLED大尺寸技術,在中小尺寸MiniLED-LCD方面與蘋果的合作將加大。京東方在有MiniLED、MicroLED、印刷式OLED等諸多領域均有較多技術積累,但尚未推出量產計劃,TCL推出了2021年投產印刷式OLED的計劃,臺灣地區企業在MiniLED、Microled等有所積累,但在電視大尺寸領域無新的量產計劃,在IT、車載等領域,則主要著眼于差異化競爭。小尺寸:韓國巨頭為行業霸主,中國大陸企業在OLED領域快速擴張。小尺寸(主要是指手機)方面,基本上是中國大陸與韓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小尺寸整體出貨量方面,大陸企業京東方
55、、深天馬、TCL分別居全球第一、三、四名,且LTPS-LCD的全球前三名也為大陸企業包攬。但在小尺寸OLED領域,三星顯示處于基斷地位。據群智咨詢數據,2020Q3,全球OLED智能手機面板市場,三星顯示、京東方、LGD、維信諾、和輝光電的出貨量占比分別為72.6%、9.7%、6.1%、5.8%、3.3%。中國大陸企業在小尺寸OLED領域的市場份額合計只有20%,但近年來快速擴張,預計將會對韓國巨頭發起更大的沖擊。#page#表3:全球主要面板企業業務地位及發展規劃地企業大中尺寸小尺寸(主要是手機)區現有業務地位主要發展規劃現有業務地位主要發展規劃按出貨面積,大尺寸TFT-LCD小尺寸全球第1
56、;建設OLED產京東方收購中電熊貓全球第1,其中電視、顯示OLED全球第2;線LTPS-LCD全球第3器、筆記本面極均為全球第1中收購蘇州三星;國小尺寸全球第4:建設OLED產大尺寸TFT-LCD全球第3;液TCL華星全球首條8.5代印刷OLED下晶電視面板全球第2;LTPSLCD全球第2線預計2021年開建陸建設OLED產無電視面板。小尺寸全球第3;深天馬車載、醫療等專顯車載前裝顯示全球第2線LTPS-LCD全球第11)逐步關停LCD,轉為QD-OLED,計劃于2021年推出QD-OLED面板:大尺寸TFT-LCD全球第4;擴建OLED產小尺寸全球第2;三星顯示QD-LCD(量子點電視)全球
57、2)試水MiniLED-LCD電OLED全球第1線第1視;學3)可能在20212022年量國產Microled電視1)逐步關停LCD,僅保留大尺寸TFT-LCD全球第5:LTPOOLED供廣州10.5代線:LGDOLED全球第3WOLED全球第1:應蘋果2)與革果合作MiniLED背車載前裝顯示全球第1光+LCD大尺寸TFT-LCD全球第2:維持產能、尋求IT、車載液晶電視面板全球第3;群創有部分產能等面板差異化、布島中筆記本面板全球第3;MiniLED、MicroLED國車載前裝顯示全球第4臺灣筆記本面極全球第2:維持產能、尋求IT、車載友達有部分產能顯示器面板全球第3;等面板差異化、布局車載前裝顯示全球第4MiniLED、MicroLED資料來源:群智咨詢、omdia、蘿卜投研,招商銀行研究院注:大尺寸TFT-LCD按出貨面積排名,其他按出貨數量排名,各數據統計時點不同,排名僅供參考3.近期頭部企業調研及并購項目匯總(本段有刪減,招商銀行各部如需報告原文,請以文末聯系方式聯系招商銀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