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華峰化學-深度報告:持續夯實成本護城河鑄就全球聚氨酯制品巨頭-210529(3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公司研究】華峰化學-深度報告:持續夯實成本護城河鑄就全球聚氨酯制品巨頭-210529(37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 氨綸: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公司成本優勢顯著2.1. 氨綸價格處于新一輪高景氣周期復盤國內氨綸行業歷史,氨綸行業歷經 3 次大規模的擴產周期(2006/2010/2014)。中國大陸的氨綸生產始自 1989 年,2000 年以后氨綸生產才開始爆發,氨綸產能從 1999 年底的約 0.6萬噸快速增長至 2007 年底的 26 萬噸,CAGR 高達 60.5%。2006 年下半年,中國對原產于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和美國的進口氨綸征收反傾銷稅,疊加外需增加,使得氨綸量價齊升,價差從 2 萬元/噸擴大到 6 萬元/噸,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氨綸生產企業紛紛擴產(第一次大規模擴產),中小企業大
2、量涌入,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氨綸行業受到影響,價格下降,產能增速放緩。氨綸行業第二次擴產周期為 2010-2014 年。2009-2010 年氨綸需求復蘇,價差逐步增大,下游廠商再次擴產。2011 年華峰化學、泰和新材等公司要求繼續維持對于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和美國進口氨綸反傾銷措施,2012 年 10月 12 日商務部發布延長反傾銷措施的期限,期限為 5 年。國內產能繼續擴張,氨綸價格出現回調。2014 年,下游紡織業產銷旺盛,對氨綸需求增加,氨綸價格上漲,外銷市場也出現好轉,氨綸價格繼續被主流供應商推高。2014 年 7-8 月氨綸價格開始走弱,在當年部分產能由于需求不達預期,產能并未投產。氨綸行業第三次擴產周期始于 2014年。2014 年以后氨綸價格持續下行,產能增速也跌入低點,此時氨綸的投產主要集中在行業龍頭。氨綸龍頭利用前期積累的資本優勢,通過不斷擴產來吞并中小廠商的市場份額,同時規模優勢不斷擴大,自 2016 年以后氨綸價格持續在低位震蕩。氨綸龍頭企業不斷利用成本優勢逆勢擴產,氨綸價格保持低位,使得原來成本高于氨綸價格的中小產能持續虧損并最后退出。長期來看,中小產能及落后產能的持續退出,加之龍頭企業逆勢擴產,未來行業集中度將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