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泰和新材公司芳綸與氨綸業務狀況與優勢分析報告(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泰和新材公司芳綸與氨綸業務狀況與優勢分析報告(31頁).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國內芳綸處于行業成長期,一方面供需結構偏緊,進口依賴度較高;另一方面產品 結構失衡,高端市場產能不足,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因研發起步較晚,國內芳綸產品呈 現結構單一、技術相對落后等特點。我國間位芳綸已經出現過剩趨勢,依靠出口保持供 需平衡,出口國家主要是歐洲、美洲、韓國等發達國家。對性能要求較低的工業過濾領 域需求旺盛,而防護、絕緣與蜂窩新材等中高端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因環保趨嚴,對 位芳綸原料供應受限,國內產能不足,80%以上依賴進口填補供需缺口。作為高門檻行業,芳綸市場極高市場壁壘和技術壁壘。市場壁壘在于市場開拓周期 長,下游涉及軍工、汽車領域,市場認證時間達 5 年以上,老牌企業具有品牌優
2、勢。技 術壁壘涉及 3 點,研發周期長、生產工藝要求高和投資金額大,技術研發難度大是主因。 國內研發起步晚,開發周期較長。國內對于芳綸的研發始于 20 世紀 70 年代,因應 用領域涉及國防軍工等較為敏感的高新技術產業,國外發達國家長期嚴格封鎖生產技術, 30 年后才實現產業化。2005 年,東華大學與圣歐公司(現超美斯新材料)合作,歷經 3 年實現間位芳綸、芳綸絕緣紙的研發和產業化;隨后東華大學與河北硅谷化工合作,4 年時間攻破對位芳綸核心技術。我國芳綸有效產能僅過萬噸,泰和新材擁有自主研發實 力,處于芳綸絕對龍頭地位,間位芳綸和對位芳綸均已實現量產,其中間位芳綸產能為 全球第二,超美斯僅實現間位芳綸量產,其他企業仍處于小規模生產或中試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