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機械設備行業工業機器人:進口替代加速+應用場景拓寬內資迎黃金發展期-210604(2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機械設備行業工業機器人:進口替代加速+應用場景拓寬內資迎黃金發展期-210604(23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我國汽車工業的自動化水平快速提升但仍較國外有一定差距,我們分析認為,主要可能有兩點原因以及與之相應的發展趨勢,而且在不同行業中應具有一定普適性,同時,據2020 年內資品牌機器人占有率 Top10 的埃夫特的招股書,“從行業分布來說,汽車工業、3C 電子工業仍然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行業,該等領域內系統集成廠商技術水平較高。在其他通用工業領域,整體智能化水平較低,國外品牌與國內品牌處于同一起跑線,未來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點是如何降低生產線的操作難度,提升柔性和智能化。國外企業引入視覺檢測、云技術等技術解決該等問題”:1、我國勞動力成本更低,部分在海外采用自動化及機器人的環節,在我國更多采用人工,考慮到
2、汽車主機廠各環節配合十分緊密、停線損失巨大,我們認為自動化程度較海外更低這一點在汽車零部件的生產中會更為明顯。相應的,汽車零部件中使用的多為輕載工業機器人,國內品牌有望逐漸突破。2、部分難以實現自動化的環節被轉移至我國。相應的,這是外資品牌同樣不熟悉的應用領域,雖然國外的自動化、機器人等基礎技術較我國成熟更早,但在應用技術上沒有明顯的先發優勢,而且應用場景位于我國,內資品牌更加具有在各個細分領域深耕、迭代的優勢。金屬制品、家用電器等下沉市場空間同樣廣闊,國內品牌已經導入具備較好發展機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 年,我國汽車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包含家電制造等)企業利潤總額分別為 5100、1786、3943 億元,若以汽車行業為基準,則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的利潤總額分別為汽車制造業的 35%、77%,且這兩個行業用工人數合計值達到902 萬人,為汽車制造業的兩倍。我們認為其中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空間同樣廣闊,如2020 年在工程機械、集裝箱、廚具、家具、自行車、口罩機等金屬制品的焊接、沖壓、上下料和打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