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電動產業鏈分析報告(1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電動產業鏈分析報告(12頁).pdf(1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自主品牌汽車智能化配置“軍備競賽”加速,產業鏈進一步成熟。2021 開年以來,蔚 來、上汽智己紛紛和長城汽車等頭部自主品牌發布新車型和新的技術平臺,車載高算力平 臺、包含激光雷達在內的高性能感知套件和高配置座艙系統平臺基本成為標配,且車身內 外飾等系統采用了更多新材料、新工藝推動輕量化性能、豪華體驗提升。我們認為,自主 品牌為了應對汽車智能化升級的挑戰,料將加速智能化配置的“軍備競賽”;供應鏈有望顯 著受益于整車廠對新產品、新工藝的大膽嘗試,迎來價、量齊升的發展契機。自動駕駛域 控制器領域,國內龍頭德賽西威已與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建立基于英偉達芯片的合作; 座艙電子領域,均勝電子為 ET7 配
2、套 5G-V2x 模塊,華陽集團 HUD 快速放量,市場份額 領先;智能底盤方面,中鼎股份、保隆科技配套智能空氣懸架系統,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零部件細分行業龍頭不但產品技術已全球領先,且極具性價比優勢。我們認為未來中 國優質零部件企業的全球替代趨勢明確,國內零部件企業不但在產品和技術方面逐漸抹平 和全球主流供應商的差距,而且在性價比方面優勢顯著,因此越來越多的自主零部件廠商 具備全球競爭力。例如汽車外飾領域的福耀玻璃、星宇股份、敏實集團;內飾領域的華域 汽車、新泉股份、寧波華翔、繼峰股份、岱美股份、明新旭騰;輕量化車身底盤領域的拓 普集團、文燦股份、愛柯迪、旭升股份;以及汽車設計領域的阿爾特。首先,中國有著全 球最先進的汽車產能,且形成了全球最成熟、最具性價比的零部件產業鏈。隨著未來全球 主流品牌在中國投放更多產能以及電動智能趨勢下整車廠成本壓力增大,國內零部件企業 的全球化替代進程料將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