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基本原理 科學防控藍耳病.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不忘基本原理 科學防控藍耳病.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不忘基本原理不忘基本原理 科學防控藍耳科學防控藍耳病病衛秀余 研究員研究員 執業獸醫師執業獸醫師上海奉賢獸醫研究所中國獸醫協會獸醫實驗室檢測分會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傳染病分會榮譽理事診斷準確,循證防治;流調溯源,系統防控。自我介紹1983年2月獲上海農學院農學學士(獸醫專業)。2005年12月獲南京農業大學獸醫碩士(預防獸醫專業)。2008年12月獲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職稱。2014年10月獲執業獸醫師資格。以下內容可查閱:上海畜牧獸醫通訊;今日養豬業;豬業科學;養豬;中國獸醫雜志等刊物。以下內容可查閱:上海畜牧獸醫通訊;今日養豬業;豬業科學;養豬;中國獸醫雜志等刊物。1987年通過全群同時
2、用藥、糞便集中處理、滅鼠等措施實現了“豬痢疾”的藥物凈化。1996年2月建立了面向全國的豬病檢測實驗室。1997年10月用血清學方法證實了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在上海的發生。1998年開始推廣以疫苗免疫為主的豬藍耳病綜合防控方案。1998年通過早期斷奶、隔離飼養方法實現了豬藍耳病陽性場的轉陰。1998年通過種豬同時用藥、仔豬斷奶時用藥和環境消毒等措施實現了“豬疥螨”的藥物凈化。1999年通過現場解剖、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觀察確診了懷孕母豬猝死癥(急性臌氣)是急性胃(或腸)扭轉引起的,與梭菌無關。2000年通過血液涂片染色的方法證實了豬的貧血與感染附紅小體密切相關。2003年通過強化免疫、全進全出、單
3、向流動方法實現了偽狂犬陽性場的轉陰。2003年用PCR方法結合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檢測到了豬增生性腸炎在我國的發生。2003年通過檢測飼料中霉菌毒素(煙曲霉毒素等)結合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證實了與豬病的相關性。2007年在國內首先報道了豬瘟疫苗污染牛粘膜病毒(BVDV)問題。2011年在國內首先報道了豬藍耳病疫苗污染豬鼻支原體問題。2011年首先提出了哺乳仔豬腹瀉和飼料嘔吐毒素、魏氏梭菌感染的相關性以及與豬流行性腹瀉的鑒別診斷方法。2019年首先提出了防控非洲豬瘟的二條主線:切斷病毒進入豬場的各種途徑;提升豬只的感染閾值(非特異性抵抗力)。主要內容1、傳染病防控的基本原理。2、藍耳病難防的根源。3
4、、藍耳病凈化或陽性穩定的主要途徑。4、維持藍耳病陰性或陽性穩定的主要措施。5、小結。一、一、傳染病防控的基本原理傳染病防控的基本原理1、豬病流行的必備條件u傳染源:攜帶病原體的動物及其污染物。u傳播途徑:病原體由傳染源排出,經過一定的方式侵入易感動物所經過的途徑。直接接觸傳播:傳染源與易感動物直接接觸引起的傳染。垂直傳播:病原體直接從母體向胎兒或受精卵的傳播。間接接觸傳播: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后,在外界媒介的參與下引起的傳染。l機械性:飼料、水、土壤、空氣、用具、車輛、人員進出等。l生物性:蚊、蠅、鼠、疥蟎、蜱、人、疫苗等。u易感動物:對某種病原體沒有免疫力的動物。2、根據傳染病流行的必備條件,
5、只要切斷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停止。u針對傳染源:封鎖、隔離、撲殺。u針對傳播途徑:建立豬病防控的三道防線。把病原體阻擋在豬場或豬舍外生物安全措施。把病原體阻擋在豬體外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把病原體消滅在豬體內先天性、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力。u針對易感動物:建立特異性免疫力。根據各場特點,在專家指導下制定總體免疫方案。疫苗選擇:安全性。有效性。操作簡便和投入產出比。免疫程序:根據母源抗體、感染壓力和機體免疫器官的發育狀況綜合考慮。免疫效力評估:簡便、客觀和真實。3 3、豬場生物安全防線的建立、豬場生物安全防線的建立l針對外來病原體:豬場選址:遠離交通主干線、養殖場、屠宰場和居民區。豬場外
6、圍的隔離和消毒設施。豬場生活辦公區與生產區的隔離和消毒設施。引進后備種豬的隔離馴化設施和制度。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出的消毒制度。進入生產區人員的緩沖休假制度。飼料、疫苗和精液中污染外源病原體的檢測。l針對內源性病原體:在豬場內長期存在的病原體。豬舍布局:分點飼養,豬只單向流動。豬舍門口的消毒設施和消毒制度。禁止飼養員和用具在不同豬舍間的流動。病豬隔離舍和病豬欄在豬場或豬舍的下風向。禁止豬舍間排風口與進風口的對接。強化種豬的免疫和藥物保健,批次化生產。滅鼠、蚊子和蒼蠅。4 4、皮膚、黏膜完整性的維護、皮膚、黏膜完整性的維護l疾病因素: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冠狀病毒感染:腸道黏膜的損傷。肺炎支原體、敗血
7、波氏桿菌感染:呼吸道黏膜的損傷。疥蟎感染:全身皮膚的損傷。l管理因素:避免這些因素的出現。母乳不足:哺乳仔豬腕關節皮膚的損傷。氨氣超標:氣管黏膜的損傷。閹割、斷尾的傷口。豬欄設計不合理:皮膚擦傷。l產仔時胎盤脫落對子宮黏膜的損傷:及時修補和恢復微生態。5 5、先天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力的、先天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力的提升提升l高滴度的母源抗體和充足的初乳:圍產期保健。l免疫抑制因素的清除。仔豬圓環病毒病的防控。母豬藍耳病的防控:胎兒胸腺發育。母豬亞健康的防控:便秘、毛孔出血和眼結膜炎等。減少各種應激導致的生理反應:腎皮質激素大量分泌。飼料霉菌毒素的控制。G-桿菌釋放的內毒素的控制:細菌死亡時大量釋放。
8、二、藍耳病難防的根源二、藍耳病難防的根源1、康復豬帶毒時間長(持續性感染165天):引種時傳播。2、精液帶毒(92天):遠距離傳播。3、氣溶膠傳播:500-1000米。4、陽性豬場內的持續內循環!胎盤感染:被忽視的最重要根源!乳汁傳播。精液傳播。母豬之間的傳播:抗體水平不一致。母豬與哺乳仔豬間的接觸傳播。感染仔豬與抗體陰性豬混群后的接觸傳播。胎盤感染的危害:免疫功能下降和免疫耐受!來自哈獸研蔡雪輝老師的研究報告:懷孕母豬免疫活疫苗是保育仔豬難養的懷孕母豬免疫活疫苗是保育仔豬難養的重要根源!重要根源!藍耳病野毒或疫苗毒感染都增加了保育和育肥期的抗菌素使用量藍耳病野毒或疫苗毒感染都增加了保育和育肥
9、期的抗菌素使用量三、藍耳病凈化或陽性穩定的主要途徑三、藍耳病凈化或陽性穩定的主要途徑1、清群-重新建群:成本較高,適合于新建豬場。2、封群:持續時間較長(26周以上),不確定影響因素較多;對生產影響較大。3、批次化生產+滅活疫苗免疫或藥物保?。簭脑搭^開始,通過免疫或藥物保健清除母豬、公豬體內的藍耳病病毒,阻止胎盤感染和精液傳播、母-仔間傳播;結合二點式飼養模式或清空保育豬舍1-2個月;3個月后可以生產出陰性保育豬。來自第十一屆李曼大會的報告藍耳病凈化藍耳病凈化的途徑和的途徑和經驗經驗u雖然清群-復養方案和閉群管理方案都能達到凈化藍耳病的目標,但是由于投入大、周期長和不易維持等缺陷,并不適合我國
10、養豬業。u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應用具有細胞免疫功能的新型藍耳病滅活疫苗是適合我國國情的藍耳病凈化優選方案。來自湖南農業大學余興龍老師的研究報告來自湖南農業大學余興龍老師的研究報告凈化效果的評估方法凈化效果的評估方法:每月二次收集臍帶血,檢測藍耳病毒核酸;評估胎盤傳播狀況。每月二次收集閹割液,檢測藍耳病毒核酸;評估母-仔傳播狀況。每月二次采集60日齡左右保育豬口腔液,檢測藍耳病毒核酸;評估斷奶仔豬水平傳播狀況。u上述三類樣品連續3個月藍耳病毒核酸全部陰性,然后隨機采集母豬和上市肥豬血樣、檢測藍耳病N蛋白抗體全部陰性;可以判定為凈化成功。四、四、維持藍耳病陰性或陽性穩定的主要措施維持藍耳病陰性或
11、陽性穩定的主要措施1、在防控非洲豬瘟的生物安全措施中,選用非洲豬瘟和藍耳病二重PCR檢測試劑盒,阻止人員、物品、車輛等帶入病毒。2、強化引種管理:必須從陰性豬場引種,并做好隔離檢疫。3、種豬群可以選用新型滅活疫苗每年進行3-4次的普免。4、除了按照防控非洲豬瘟的要求做好異常豬的病毒核酸檢測外,每3個月一次隨機采集母豬、保育豬和育肥豬血清各20份檢測藍耳病抗體。5、如果在日常的核酸或抗體檢測中發現陽性病例,應立即進行“拔牙”處理,并對其他豬只選用新型滅活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或有效的藥物飲水(或拌料)。6、如果是陽性穩定場,盡量從陰性豬場引種,并做好隔離馴化:在隔離期間選用安全性較好的弱毒疫苗首免、間
12、隔二周后選用新型滅活疫苗進行加強免疫來清除殘留活病毒,或選用有效的藥物來清除殘留活病毒。7、陽性穩定場除了防控外來新毒株的傳入,更要阻止病毒的內部循環傳播。生產種豬禁止使用活疫苗??蛇x用新型滅活疫苗進行免疫或有效的藥物定期飲水(或拌料)。每批新生仔豬隨機采集臍帶血和閹割液檢測病毒核酸。每批保育仔豬和育肥豬隨機采集口腔液檢測病毒核酸。l根據臍帶血和閹割液的檢測結果調整種豬群防控方案和保育仔豬藥物保健方案。l根據保育仔豬和育肥豬口腔液的檢測結果分別調整保育仔豬和育肥豬的藥物保健方案。五、小結五、小結1、藍耳病難防的根源在于胎盤感染!2、選用新型滅活疫苗或有效的藥物可以加速藍耳病的凈化或陽性穩定。3、借用非洲豬瘟的防控措施可以維持豬場藍耳病的陰性或陽性穩定。謝謝!歡迎提問 1380185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