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光威復材-首次覆蓋:碳纖維龍頭優勢凸顯業績大幅領先行業-20200309[2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公司研究】光威復材-首次覆蓋:碳纖維龍頭優勢凸顯業績大幅領先行業-20200309[26頁].pdf(2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萬聯證券 請閱讀正文后的免責聲明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碳纖維碳纖維龍頭優勢龍頭優勢凸凸顯,顯,業績大幅領先行業業績大幅領先行業 增持增持(首次) 光威復材(光威復材(300699300699)首次覆蓋)首次覆蓋 日期:2020 年 03 月 09 日 投資要點投資要點: : 碳纖維需求增速較高,碳纖維需求增速較高,企業優勢明顯企業優勢明顯。截至 2018 年,中國碳纖維 需求總量約 31 千噸,其中國產碳纖維為 9 千噸,占比 29%;在未來 需求增速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預計 2020 年中國碳纖維需求總量可 達 39 萬噸, 國產纖維占比 39%。 未來中國碳纖維市場的主要
2、運用市 場是航天航空市場,公司目前在國內航天航空碳纖維的產業鏈布局 完善,產品在市場中競爭力較強,有望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取 更大的市場份額。 國內最大國內最大軍用碳纖維供應商,高盈利軍品業務軍用碳纖維供應商,高盈利軍品業務有望加速增長有望加速增長。公司 產品在軍用碳纖維市場中占據最大市場份額,先發優勢明顯。T300 級碳纖維已穩定供貨十余年,銷售毛利率在 80%左右,另有新的 T700、T800 系列生產線在建。軍用訂單利潤高,穩定性強,壞賬率 低。2018 年軍用訂單占公司利潤來源的 50%以上。同時隨著國際關 系的日益緊張,國內對于碳纖維飛機及無人機需求增加,未來軍品 業務有望受益于下
3、游市場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 風電碳梁業務高速增長, 強強聯手開發新能源市場風電碳梁業務高速增長, 強強聯手開發新能源市場。 公司自 2016 年 與 VESTAS 簽訂合作協議以來,逐步擴展公司的碳梁相關業務,營 收穩步上升,2018 年實現 5.2 億元相關收入,較同期增長一倍。公 司還與 VESTAS 合作簽訂簽署萬噸級碳纖維產業化項目,在包頭建 立大絲束生產線以共同面對風電葉片大尺寸化所帶來的市場需求 的增加。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基于最新產品價格、產業鏈布局和對未來行 業景氣度判斷,預計公司 2019-2021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17.11、 21.43、26.8
4、1 億元,EPS 分別為 1.00/1.28/1.60,P/E 分別為 45.41/35.53/28.45 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因素:風險因素:軍品訂單交付緩慢,產能投放不及預期,公司客戶集中 度較高。 20182018 年年 2019E2019E 2020E2020E 2021E2021E 營業收入(億元) 13.63 17.11 21.43 26.81 增長比率(%) 43.63 25.48 25.25 25.57 凈利潤(億元) 3.77 5.19 6.63 8.36 增長比率(%) 58.76 37.14 28.63 25.56 每股收益(元) 1.02 1.00 1.28 1.6
5、0 市盈率(倍) 35.20 45.41 35.53 28.45 基礎數據基礎數據 行 業 化工 公 司 網 址 大 股 東 /持 股 威海光威集團有限責 任公司/37.33% 實 際 控 制 人 /持 股 總 股 本 ( 百 萬 股 ) 518.35 流 通A股 ( 百 萬 股 ) 322.60 收 盤 價 ( 元 ) 51.54 總 市 值 ( 億 元 ) 267.16 流 通A股 市 值 ( 億 元 ) 166.27 個股相對滬深個股相對滬深 300300 指數表現指數表現 數據來源:數據來源:WIND,萬聯證券研究所 數據截止日期:數據截止日期: 2020 年 03 月 06 日 相關
6、研究相關研究 分析師分析師: : 陳雯陳雯 執業證書編 號: S0270519060001 電話: 18665372087 郵箱: 研究助理研究助理: : 黃侃黃侃 電話: 18818400628 郵箱: 數據來源:數據來源:WIND,萬聯證券研究所 -7% 8% 24% 39% 54% 70% 光威復材滬深300 證 券 研 究 報 告 證 券 研 究 報 告 公 司 首 次 覆 蓋 公 司 首 次 覆 蓋 公 司 研 究 公 司 研 究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2 頁 共 26 頁 目錄目錄 1.1 深耕碳纖維行業,全產業鏈布局優勢明顯 . 4 1.2 軍工、
7、風電業務雙輪驅動,公司利潤快速增長 . 6 1.3 逐年加大研發投入,重視人才培養 . 7 2.1 碳纖維產業鏈解析 . 8 2.2 美、日技術優勢明顯,中國企業突破封鎖穩步向前 . 9 2.3 碳纖維產業市場需求 . 11 2.4 國家政策大力引導扶持碳纖維產業 . 12 3.1 下游需求增加,航空航天領域發展前景廣闊 . 13 3.2 航天軍用碳纖維龍頭優勢明顯,訂單盈利穩定 . 16 3.3 公司訂單逐年增加,募投項目即將投產 . 17 4.1 碳纖維應用順應風電大型化趨勢,未來風電領域需求持續向好 . 18 4.2 深度綁定 VESTAS,強強聯手共同開發碳纖維風電市場 . 20 4.
8、3 包頭產業化項目,利好公司長期發展 . 21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公司發展歷程 . 4 圖表 2:公司股權結構 . 4 圖表 3:公司主營產品 . 5 圖表 4:公司營業收入(億元) . 6 圖表 5:公司近年歸母利潤(億元) . 6 圖表 6: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占比情況 . 6 圖表 7:公司近年碳纖維、預浸料等業務毛利率情況 . 6 圖表 8:研發投入金額及占比(億元) . 7 圖表 9:研發人員數量及占比 . 7 圖表 10:碳纖維和其他材料性能對比 . 8 圖表 11:碳纖維產業鏈 . 8 圖表 12:全球小絲束碳纖維市場份額 . 9 圖表 13:全球大絲束碳纖維市場份額 .
9、9 圖表 14:國內碳纖維種類與生產線 . 10 圖表 15:2018 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千噸) . 10 圖表 16:2018 中國碳纖維理論產能(千噸) . 10 圖表 17: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千噸) . 11 圖表 18:2018 全球碳纖維應用分市場需求情況 . 11 圖表 19:中國碳纖維市場需求(千噸) . 12 圖表 20:2018 年中國碳纖維應用分市場需求情況 . 12 圖表 21:國內碳纖維產業主要政策 . 12 圖表 22:全球航天碳纖維需求趨勢(千噸) . 13 mNpQoOrNrMoQtRpOpQyRoNbR8Q9PnPoOpNnNiNnNoNeRpOmM9PqR
10、nNwMqQpOvPnOpN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3 頁 共 26 頁 圖表 23:各種飛行器減重的經濟效益數據分析表 . 13 圖表 24:碳纖維在軍機產品中的應用 . 14 圖表 25:我國無人機的最新型號圖片 . 14 圖表 26:2018 航天航空碳纖維需求(噸) . 15 圖表 27:C919 中含碳纖維的比例 . 15 圖表 28:國內軍品碳纖維企業數據 . 16 圖表 29:公司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金額比營業額(億) . 17 圖表 30:公司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賬齡比率 . 17 圖表 31:近幾年公司軍品合同訂單 . 17 圖表 32:產能與碳纖
11、維產品成本的關系 . 18 圖表 33:碳纖維及織物生產成本占比 . 18 圖表 34:光威復材最新募投項目投產進度與時間(截止至 2019/06/07) . 18 圖表 35:風力發電的全球安裝量(GW) . 19 圖表 36:中國風電新增和累計按照容量(萬千瓦) . 19 圖表 37:碳纖維在風電中的作用 . 19 圖表 38:全球風扇葉片發展趨勢 . 19 圖表 39:VESTAS 全球發電量(MW) . 20 圖表 40:2019 全球 10 大風電企業 . 20 圖表 41:光威復材榮獲 VESTAS 最佳供應商獎項 . 21 圖表 42:光威復材包頭項目總投資估算 . 22 圖表
12、43:公司未來 3 年營收預測 . 23 圖表 44:行業平均 PE . 24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4 頁 共 26 頁 公司簡介公司簡介 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成立于1987年11月份,是一家 研發和生產高性能碳纖維及碳纖維相關復合材料及碳纖維核心生產設備的民營高新 技術企業。公司不僅是國內第一家供應軍品碳纖維的“民營企業”,還是我國第一家 碳纖維裝備自主保障的“民營企業” ,也是A股上市的第一家碳纖維企業。 1.1 深耕碳纖維行業深耕碳纖維行業, ,全產業鏈布局優勢明顯全產業鏈布局優勢明顯 光威復材自2002年進入碳纖維自主研發領
13、域之后,公司相繼突破多項碳纖維核心技 術, 成為目前中國軍用小絲束碳纖維的龍頭企業。 公司目前擁有碳纖維全產業鏈布局,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和生產體系,并具備碳纖維及復合 材料生產設備制造能力,徹底打破之前被國外壟斷封鎖的“卡脖子”局面。2018年12 月20日,光威復材被授予第一屆“師昌緒新材料技術獎” ,以表彰其在中國材料領域 做出的杰出貢獻。 圖表 1:公司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光威復材的實際控制人是王言卿和陳亮(母子) ,第一大股東是威海光威集團有限責 任公司,控股比例37.33%,王言卿擔任光威集團董事、陳亮擔任光威集團董事長、公 司董事
14、長。同時,公司旗下設有光威新能源材料,拓展纖維等三家全資子公司,其中 拓展纖維和光威新能源材料兩個子公司為母公司主要收入與利潤來源。光威能源新 材料子公司主要從事風電碳梁業務的相關生產與銷售,拓展纖維子公司則主要負責 各型號碳纖維及其織物的生產。 圖表 2:公司股權結構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5 頁 共 26 頁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上市后,為加速布局全產業發展模式,公司實行“521”發展戰略,即:堅持五大產 業、兩個平臺和一個園區的發展戰略。目前公司業務主要分為碳纖維、通用新材料、 復合材料、新能源材料與精密機械五大板塊。2018年,公司碳纖維
15、產量867.64噸,銷量 711.43噸;碳纖維織物產量41.52萬平米,銷量35.31萬平米;碳梁產量500.29萬米,銷量 493.12萬米;碳纖維預浸料產量745.77萬平米,銷量715.56萬平米。 生產的碳纖維主要供 應給國內航空航天領域的相關軍工企業、風電巨頭Vestas及國內外漁具相關企業等。 圖表 3:公司主營產品 類型類型 型號型號 日本東日本東 麗牌號麗牌號 生產線生產線 說明說明 高強型 GQ3522 T300 西二碳化 /7#碳化 型號使用,穩定供貨近十年,是 公司目前的主打產品 GQ4522 T700 8#碳化 之前國內 T700 的原絲紡速公開披 露最高大致在 40
16、0-420m/min 間, 公司突破的 500m/min 將國內的最 高紡速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公司 將會進一步優化工藝技術。 高強中 模型 QZ4526 T700S 0-2 碳化 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具備 生產能力,但因在開展型號驗 證,QZ5526 型號(T800 級)承擔 國家項目任務,未進行批量生產 QZ5026 / QZ5526 T800 高模型 GM3040 / 0-1 碳化 過渡性產品 高強高 模型 QM4035 M40J 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具備 生產能力,但因在開展型號驗 證,QM4035 型號(M40J 級)承擔 國家項目任務,未進行批量生產 QM4040 M46J
17、QM4045 / QM4050 M55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6 頁 共 26 頁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萬聯證券研究所 1.2 軍工、風電業務雙輪驅動,公司利潤快速增長軍工、風電業務雙輪驅動,公司利潤快速增長 公司是國內碳纖維企業少數能持續盈利企業之一公司是國內碳纖維企業少數能持續盈利企業之一, 上市后上市后歸母歸母利潤逐年快速增長。利潤逐年快速增長。 公 司自上市以來一直積極擴大業務規模,碳纖維及織物業務和風電碳梁業務保持穩定 增長。 公司2018年營業總收入到達13.64億元, 同比增加43.63%, 其中歸母利潤3.77億 元,同比增加58.76%。根據
18、公司2019年業績報告預告,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7.15億 元,同比增長25.77%;營業利潤6.23億元,同比增長46.08%;利潤總額6.03億元,同 比增長42.65%; 歸母利潤5.19億元, 同比增長37.88%。 可以預計的是隨著碳纖維(含織 物)業務和風電碳梁業務的逐步擴張,公司業績平穩步入發展快車道。 圖表 4:公司營業收入(億元) 圖表 5:公司近年歸母利潤(億元) 資料來源:IFIND,萬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FIND,萬聯證券研究所 碳纖維碳纖維軍工訂單與風電碳梁業務為公司利潤主要來源。軍工訂單與風電碳梁業務為公司利潤主要來源。其中碳纖維及織物相關的軍 用訂單占總營業
19、收入的44%,近三年訂單的毛利率均高達80%,營收增長較為穩定。 碳梁業務占總營收的38%, 毛利率21.88%。 風電相關訂單目前毛利率處于市場平均水 平,公司目前與世界風力發電工業中技術發展的領導者VESTAS積極合作拓寬市場, 嘗試共同打開中國碳纖維葉片風電市場。包頭萬噸大絲束項目一期建設有望在2-3年 內完工,屆時碳梁相關業務的產能有望進一步增加。 圖表 6: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占比情況 圖表 7:公司近年碳纖維、預浸料等業務毛利率情況 -10 0 10 20 30 40 50 6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20、營業總收入(億)營業收入增長率(%)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0.00 1.00 2.00 3.00 4.00 20142015201620172018 歸母利潤(億元)凈利潤增長率(%) 碳纖維及碳纖維及 織物織物 44%44% 碳梁碳梁 38%38% 預浸料預浸料 14%14% 制品及其它制品及其它 4%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碳纖維及織物制品及其它(碳梁)預浸料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7 頁 共 26 頁 資料來源:IFIND,萬聯證
21、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FIND,萬聯證券研究所 1.3 逐年加大研發投入,重視人才培養逐年加大研發投入,重視人才培養 公司研發投入逐年增加, 研發投資均占總營收公司研發投入逐年增加, 研發投資均占總營收14%以上。以上。碳纖維行業是技術、 資本密 集型行業。 公司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碳纖維制備與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這兩 個國家級平臺開展高強度研發工作以保持技術優勢。 通過數十年的努力, 公司產品各 項指標均為國內行業領先, 2012年公司開始研制T800級碳纖維, 2014年底參與了國家 有關部門組織的全國范圍內T800H級碳纖維生產單位的評選活動,參研的7家單位中 公司纖維性能和綜合實
22、力名列前茅,生產的QZ5526碳纖維各項指標達到T800H水平。 2015年初,公司制定“兩高一低”戰略,將高模型QM4050/M55J級碳纖維、高強型 QZ6026/T1000級碳纖維、低成本生產干濕法紡絲技術等世界領先的碳纖維產品和技 術列入下一步的科研攻關目標。2018年公司還通過了由中國紡織聯合會組織制定的 高強型碳纖維高效制備產業化技術、 基于濕法紡絲工藝的高強PAN碳纖維產業化制 備技術兩項技術鑒定。目前公司擁有172件專利;其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擁 有124件專利; 山東光威碳纖維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擁有9件專利; 威海光威能源 新材料有限公司擁有3件專利; 威海光威精密
23、機械有限公司擁有56件專利; 合計364件 專利。 圖表 8:研發投入金額及占比(億元) 圖表 9:研發人員數量及占比 資料來源:IFIND,萬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FIND,萬聯證券研究所 重視技術人員培養,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視技術人員培養,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公司目前有研發人員265人,占總人數 的17.5%。公司一直堅持四維度的人才引進、完善培養機制,除了邀請企業、科研院 所退休的老專家之外, 還招聘材料領域的大學生自主培養, 和國內一流大學學科開展 產學研合作, 利用國內頂級院士所引領的國內新材料領域頂級科學平臺, 建立了完善 的后備科研人才梯隊。公司通過公司通過設立股權激
24、勵計劃以激勵核心員工設立股權激勵計劃以激勵核心員工。公司以19.95元/ 股的價格向公司內19名公司核心人員授予限制性股票225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 0.61%) 。在19名激勵對象中,2人為公司總工程師,11人為核心技術人員。此次激勵 項目有助于激勵并留住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核心技術人才,提高員工忠誠度與 工作積極性,降低企業因為人才流動造成的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有效的將股東、公司 與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的利益綁在一起,保障了公司未來幾年的穩定發展。 目前激勵計劃已解除第一個限售期。 碳纖維應用市場廣泛,國內需求持續擴張碳纖維應用市場廣泛,國內需求持續擴張 0 5 10 15 20
25、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2015201620172018 研發投入金額 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 (%) 190193 223 265 14.5 15 15.5 16 16.5 17 17.5 18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15201620172018 研發人員數量(人) 研發人員數量占比(%)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8 頁 共 26 頁 碳纖維(Carbon Fiber)是一種以碳為主的具有高強度、低密度等優質特性的新型復 合材料。碳纖維“外柔內剛” ,它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備紡織
26、纖維 的柔軟可加工性, 是新一代增強纖維。 碳纖維的強度高于鋼鐵的同時重量又輕與一般 的鋁合金,還擁有非氧化環境下耐超高溫,耐疲勞性好,熱膨脹系數小,具有各向異 性,耐腐蝕性好,X射線透過性好,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電磁屏蔽性好等優點。目 前在航天航空, 風力發電, 汽車零件以及體育用品等行業中已碳纖維材料已獲得廣泛 的應用認可。 圖表 10:碳纖維和其他材料性能對比 材料名稱材料名稱 密度密度(G/CM(G/CM3 3) ) 拉伸強度拉伸強度 (MPAMPA) 拉伸模量拉伸模量(GPA)(GPA) 碳纖維碳纖維 1.5-2.0 2000-7000 200-700 鋁合金鋁合金 2.8 400
27、75 鈦合金鈦合金 4.5 700 116.7 聚乙烯聚乙烯 0.97 2590 120 結構鋼結構鋼 7.8 1200 210 玻璃纖維玻璃纖維 2 1500 42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萬聯證券研究所 2.1 碳纖維產業鏈解析碳纖維產業鏈解析 以典型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為例,完整的碳纖維產業鏈包含上游的原油化工 產業,中游的原絲加工、碳纖維相關產物以及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加工、核心機械制 造以及下游的應用市場組成。PAN基碳纖維的制備流程從PAN原絲制開始,通過丙烯 腈 (AN) 單體聚合再通過濕法或干濕法紡絲制得PAN原絲; 經過預氧化 (200300) 、 碳化(10001500)
28、 、石墨化(25003000)的過程,使線性的聚丙烯腈高分子 產生氧化、熱解、交聯、環化等一系列化學反應并除去氫、氮、氧等原子形成石墨態 的碳纖維; 再通過氣相或液相氧化等表面處理賦予纖維化學活性, 施加上漿劑進行上 漿處理來保護纖維并進一步提高與樹脂的親和性;最后收卷包裝形成碳纖維單向帶, 或再通過編制形成碳纖維織物輸出向下游銷售。 圖表 11:碳纖維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9 頁 共 26 頁 全產業鏈的全產業鏈的碳纖維行業有壁壘高,研發周期長、投入高、粘性大、先發優勢較強的特碳纖維行業有壁壘高,研發周期長、投入高、
29、粘性大、先發優勢較強的特 點。點。像光威復材這樣的全產業鏈碳纖維制造企業影響參數眾多,通常需要巨額投資, 且往往運行數年也無法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在企業前期有破產風險。 尤其是 在碳纖維供應鏈的上游原絲端與中游復合材料端,技術壁壘所帶來的優勢更為突出。 這是因為碳纖維屬于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產業鏈長,工藝技術復雜,產業 發展涉及產、學、研、用各個環節,導致行業技術壁壘高。且碳纖維應用要求對產品 性能及質量穩定性非??量?, 在掌握了基礎制造技術之后, 需要花大量時間研發改進, 日本東麗公司僅在研發原絲和不斷完善T300碳纖維的性能上就用了五到十年的時間。 這一類的企業在掌握相關核
30、心技術之后, 由于供應鏈完善, 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交易 開支, 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大競爭力, 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利潤遠高于一般 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倒模型企業。 2.2 美、日技術優勢明顯,美、日技術優勢明顯,中國中國企業突破封鎖穩步向前企業突破封鎖穩步向前 美、日企業技術領先,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美、日企業技術領先,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碳纖維作為戰略性新材料一直以來都是 美、日的天下,由于發達國家對我國碳纖維實行技術和產品雙重封鎖,使我國碳纖維 一直處于受制于人的狀態,導致中國大部分碳纖維需求主要依賴進口材料。PAN基碳 纖維產品根據可按照絲束大小分為大絲束和小絲束。小絲束碳纖維主要
31、應用于國防 軍工等高科技領域,以及體育休閑用品,如飛機、導彈、火箭、衛星和漁具、高爾夫 球桿、網球拍等。在小絲束碳纖維方面,日本公司占據了絕對優勢,我國只有少數企 業如有一定的生產能力,產能較低。在世界范圍內,日本東麗、東邦以及三菱公司生 產的小絲束碳纖維基本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大絲束碳纖維主要應用于工業領域, 包括: 紡織、 醫藥、 衛生、 機電、 土木建筑、 交通運輸和能源等。 在大絲束的領域中, 美國赫氏為全球主要的大絲束供應商,占據了58%的全球市場份額,其次是占比31% 的德國西格里,和占比9%的日本三菱,其他企業僅占剩余的2%。 圖表 12:全球小絲束碳纖維市場份額 圖表 13:
32、全球大絲束碳纖維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萬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萬聯證券研究所 中國中國企業在小絲束工業化已取得顯著突破, 大絲束仍需努力。企業在小絲束工業化已取得顯著突破, 大絲束仍需努力。 中國主要的碳纖維生產 線為PAN基碳纖維生產線。我國已有少量企業,如中復神鷹、光威復材,恒神股份、 中安信等, 擁有一定的小絲束碳纖維的工業批量生產能力, 某些型號質量甚至可對標 國際先進企業。目前我國有多條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在建,如光威復材在包頭建造的 萬噸碳梁生產線,但國內工業用大絲束碳纖維的發展時間不長,目前只有吉林精工、 東麗東麗 26%26% 東邦東邦 13%13% 三菱三菱
33、 10%10% 臺塑臺塑 8%8% 赫氏赫氏 7%7% 氰特氰特 6%6% AKSAAKSA 4%4% 其他其他 26%26% 赫氏赫氏 58%58% 西格里西格里 31%31% 三菱三菱 9%9% 其他其他 2%2%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10 頁 共 26 頁 上海石化擁有已經成型的工業化大絲束生產線, 但是產量較低, 還無法完全滿足市場 需求。 圖表 14:國內碳纖維種類與生產線 碳纖維生碳纖維生 產線技術產線技術 類型類型 主要企業主要企業 生產的碳纖生產的碳纖 維品種維品種 主要用途主要用途 濕法小絲濕法小絲 束束 光威復材,恒 神股份、浙江 精功等
34、12K 的 T300 級 軍機,民機(國內),無人 機,航天(結構),武器裝 備,體育休閑,建筑補強, 軌道交通 12K 的 T800 級 軍機,民機(國內) 干法小絲干法小絲 束束 中復神鷹、光 威復材,恒神 股份、中安信 等 12K 的 T700S 級 無人機,航天(纏繞),武 器裝備,體育休閑,建筑補 強,軌道交通,壓力容器, 電纜 12K 的 T800S 級 民機(國內),無人機,航 天(結構) 濕法大絲濕法大絲 束束 吉林精工、上 海石化 48K 的 T300 級 風電葉片,軌道交通,汽車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萬聯證券研究所 圖表 15:2018 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千噸) 圖表 1
35、6:2018 中國碳纖維理論產能(千噸) 資料來源:2018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2018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中國中國碳纖維碳纖維企業企業生生產能利用率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相對較低。 2018年中國碳纖維企業的理論產能為26.8千 噸,銷量約為9千噸,產能利用率為33.6%,比去年國內28.5%的產能利用率相比有所 提升;而全球的理論產能為154.8千噸,銷量約為112.1千噸,全球的產能利用率為 72.7%, 去除中國企業, 其他國家的產能利用率比為81.3%。 中國企業產能利用率較低 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由于國外碳纖維生產規模與
36、技術均強于我國本土產業, 在 國外企業低價傾銷的銷售模式下導致一部分生產因為經濟效益較低而停產,去年只 0 10 20 30 40 50 60 0 1 2 3 4 5 6 7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11 頁 共 26 頁 有光威復材等少量企業有所盈利, 二是由于碳纖維生產線技術水平較高, 一部分企業 的產品生產技術還未成熟, 生產線無法長期穩定運行, 這也導致了產能利用率的進一 步降低。 2.3 碳纖維產業市場需求碳纖維產業市場需求 世界范圍內碳纖維需求主要集中于航天航空, 體育休閑與風電葉片。世界范圍內碳纖維需求主要集中于航天航空, 體育休閑與風電葉片。 20
37、18年世界碳纖 維需求量為92.6千噸,比2017年增加10%,連續4年增幅穩定,按相同增速預測,2020 年全球碳纖維市場總需求量將達到112.1千噸。在2018年,航天航空與風電葉片分別 占全世界碳纖維總需求23%以及24%,為目前的主要市場。汽車領域的碳纖維使用量 占整個市場的11%,體育休閑則占全球碳纖維市場的15%。隨著碳纖維產能技術的提 高以及成本的降低,航天航空領域與風電領域的碳纖維需求比率還有望進一步的提 高。 圖表 17: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千噸) 圖表 18:2018 全球碳纖維應用分市場需求情況 資料來源:2018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20
38、18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中中國碳纖維市場目前主要依賴進口國碳纖維市場目前主要依賴進口,國產替代比例逐年增長,國產替代比例逐年增長。2013年之前,國內90% 以上的碳纖維需求都來自于日本和美國。 2013年之后, 國產碳纖維在市場中的比率逐 年上升。 截止至2018年, 中國市場總需求約為31千噸, 國產碳纖維為9千噸, 占比29%。 可以預計隨著國家政策扶持與相關技術的突破, 中國碳纖維產能逐步提升。 到2020年 國產碳纖維在市場需求總量為39千噸,國產碳纖維15千噸,占比39%,我們認為國產 碳纖維生產規模具有潛在提升空間。 中國中國碳纖維市場主要集中在體育器材領
39、域以及風電領域。碳纖維市場主要集中在體育器材領域以及風電領域。中國目前碳纖維主要運用 于體育器材行業,占總市場的37%;其次則為風電葉片的制造,占比24%。2018年實 現中國市場總需求32%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就是風電葉片用碳纖維,2018年是8000噸 (全進口) , 比2017年需求増加161%,去除該品種的貢獻率, 中國市場32%的增長率將 回落到12.3%的增長,與世界增速持平。 中國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這種世界上的主流應用方向利用程度較低。中國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這種世界上的主流應用方向利用程度較低。航天航空產業為 我國發展的特殊戰略產業, 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依賴進口產品而不具備
40、 自主生產能力很容易“受制于人” 。中國碳纖維企業起步較晚,無法自行生產合格的 高強度航天航空級別的碳纖維產品, 導致航天航空市場發展較慢。 我們認為中國碳纖 維產業在長期自主研發,穩步發展之后,國內企業有能力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未來 航天航空航天航空 23%23% 體育休閑體育休閑 15%15% 風電葉片風電葉片 24%24% 汽車汽車 11%11% 混配模成混配模成 型型 8%8% 壓力容器壓力容器 7%7% 建筑建筑 4%4% 其他其他 8%8% 0 20 40 60 80 100 120 萬聯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化工化工 第 12 頁 共 26 頁 中國航天航空市場中的
41、碳纖維復合材料需求將大幅度上升。 圖表 19:中國碳纖維市場需求(千噸) 圖表 20:2018 年中國碳纖維應用分市場需求情況 資料來源:2018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2018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萬聯證券研究所 2.4 國家國家政策政策大力引導扶持碳纖維產業大力引導扶持碳纖維產業 政策加碼利好碳纖維行業發展,政策加碼利好碳纖維行業發展, 中國中國企業大有希望。企業大有希望。 碳纖維產業是國家鼓勵的基礎性 戰略性新興產業, 其發展與國防軍工密不可分。 政府的政策在行業發展中占有重要作 用, “兩會”上特別強調要重點支持高科技實體制造業“參軍” ,國務院專門成立“國 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以統籌中國新材料產業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