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達科技-行業信息化提速智慧水務龍頭高成長可期-210826(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和達科技-行業信息化提速智慧水務龍頭高成長可期-210826(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深使供水管網的管理向智能化發展。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供水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無法逾越的關鍵點,而供水管網長度的持續增加使供水服務覆蓋面積不斷提高,城鎮供水管網的建設和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因此供水管網智能化管理成為必然趨勢。以往新型城鎮和農村地區的舊有設施老舊,管理方式落后,需要增加水務信息化智能終端、擴大數據監測范圍、增加軟件系統的數據承載和計算管理能力,因此在設施升級和增強智能化方面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經成為智慧水務發展的新增長點。據住建部數據,2019 年我國供水管道長度達到 92.01 萬公里,2002 到 2019 年 CAGR 達到 6.5
2、6%。供水管網漏損普遍存在,降低漏損提高管網管理能力促進智慧水務行業發展。目前,供水管網漏損是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供水管網長度不斷增加,管網漏損現象更加突出。供水管網漏損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與國家政策號召不符,同時由于管網漏損是水務公司自負盈虧,因此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過高會造成極大損失,供水企業成本加大,給水務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增大。供水管網漏損也會影響水質,給居民的用水安全帶來風險。據住建部統計數據,2019 年我國 600 多個主要城市的供水管網漏損水量達到 81.64 億立方米,平均漏損率高達 14.12%,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情況嚴重?!爸貜S輕網”的城市排水管道模式隨
3、排水管網長度增加而受限,智慧水務發展迎來契機。以往,我國重視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然而卻輕視管網建設和升級優化。2019 年我國排水管道長度達到 74 萬公里,2015 年至 2019 年期間以 8%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隨著城鎮排水管網長度的增加,管網的檢測、維護和管理成為制約發展的關鍵因素,維護費用和維護難度也大幅度提高,為智慧水務帶來良好的契機。智慧水務以單一業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為基礎,行業發展處于成長階段。1)智慧水務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單一業務信息化階段(自動化)、多項業務信息化和門戶集成階段(信息化)、大數據分析和智慧化階段(智慧化)。在智慧水務行業,各個發展階段并不是完全隔離的遞進關系,而是子集和全集的關系,第二、三階段的發展離不開第一階段單一業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的支持以及感知層的數據采集。2)水務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較大,各地區水務企業規模和信息化程度不一,中小型水務企業由于信息化程度低和資金投入少的限制,主要進行第一階段的信息化建設,以中西部地區的縣級水務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大型國有水務集團大多處于第二階段的信息化建設,或已完成第二階段的信息化建設,目前逐步向第三階段的智慧化階段發展,對智慧化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建設的需求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