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百富:2020建信信托中國家族財富可持續發展報告(7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胡潤百富:2020建信信托中國家族財富可持續發展報告(79頁).pdf(7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當財富積累達到相當程度時,慈善便成為財富擁有者一種更高層級的財富使用方式或精神傳承需求,將財富回饋于社會公眾,企業家精神在公益領域再次發揮作用,慈善行為彰顯的個人價值理念,最終會成為家族精神財富被固化與傳承。西方倡導慈善事業為私人行為,富人從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出發,以現代公益(拒絕濫行布施)為理念,將富余財富通過恰當運作造福公眾,造就一批公益專業管理人員,建立健全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督機制,進而獲得公眾對公益事業的支持和認可,形成最佳散財之道 2。樂善好施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一部分,扶貧濟困古已有之,只不過由于歷史原因,民間慈善一度中斷。改革開放至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資源開始主動進入公益領域,家族慈
2、善也成為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誠然,中國家族慈善的現狀與趨勢離不開中國公益領域的整體發展格局,中國公益領域發展初期出現各類不信任事件在所難免,家族慈善活動也往往停留在滿足捐贈資金能真實用于公益領域這一初衷的層面。近十年來,中國慈善正經歷著管理不斷規范化、項目不斷專業化、運作不斷社會化的發展歷程,一大批慈善家和企業家已經開始快速參與到專業化的公益事業中來,與此同時,慈善法及其專章闡述的慈善信托,從制度上充分肯定并鼓勵企業家和富裕階層參與公益,這使得我們堅信,中國家族慈善會沿著自己的發展軌跡穩健前行,慢慢摸索出一條最合理的、最有效的道路。家族慈善即為家族發起或者家族參與管理決策的慈善活動。其中,
3、家族基金會是家族慈善的典型模式,即資金主要來源于同一個家庭的成員,且至少有一位家庭成員能夠無償繼任基金會的主管或董事會成員。3在國內,何享健先生及其家族于 2017 年發布的慈善捐贈體系即典型的家族慈善模式。家族慈善的主要載體為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基金會運作資金來源于家族捐贈,并設立和的慈善信托(計劃)保障家族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何享健的兒子何劍鋒擔任基金會主席,家族成員何倩興、何倩嫦擔任基金會理事,家庭成員一致認為“做慈善,過去、現在、將來純粹是感恩,其次是形成一種文化價值觀,希望能夠一代一代傳下去,作為一種家族文化的傳承”。4家族慈善體系采用股權與現金組合捐贈,運用“慈善信托 + 基金會
4、”雙軌模式,使得慈善資金的科學管理及有效運用得以保障。在此框架下,和的慈善基金會作為何享健家族慈善管理和運營平臺,通過設立慈善信托、孵化基金會、設立專項基金等多種組織模式開展慈善事業,從資金和方向上支持和指引,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推動建立一個立體、可持續的現代公益慈善體系。何享健家族慈善體系的成功搭建并非一日之功,其本人長期關注慈善,其兒子何劍鋒早在十年前就創辦了基金會并積極參與慈善,可以說,2017 年發布家族慈善體系是家族長期關注參與慈善事業的經驗總結,是家族對于現代公益慈善的理解和踐行。我們訪談企業家時談及慈善,往往發現企業家雖有回饋社會的愿望,也認可慈善是家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但對慈善的認知層次、期待程度卻存在很大差距。具體而言,第一個層次為授人以魚,強調過程監督。企業家基于自身的慈善訴求,選擇需要幫助的地域或者人群,要求捐贈資金精準發放 ;第二個層次為授人以漁,企業家認可公益是一門專業,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資金扶貧”,但對如何做到專業,卻因缺少公益體驗難以全面體會和理解 ;第三個層次為思索個人及企業如何賦能公益。企業家開始思考慈善規劃問題,具備了從跟隨者轉型為公益事業領跑者的潛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享健開展家族慈善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中國公益領域貢獻慈善財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參與家族慈善給中國公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甚至帶動中國公益事業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