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2019雙軌拉鋸:開啟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未來(4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清華大學:2019雙軌拉鋸:開啟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未來(49頁).pdf(4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在雙軌拉鋸過程中,保障軌會保持結構相對穩定,基本性質不會發生根本的、本質的變化。因此,保障軌最有可能的投資機會,是提高現有醫療服務體系運行效率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第一,推動保障軌醫療信息化建設向更高層級發展,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個人健康檔案,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與核心競爭力。醫療信息化,指的是醫療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通過計算機科學和現代網絡通信技術及數據庫技術,為各醫院之間以及醫院所屬部門之間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提取和數據交換,并滿足所有授權用戶的功能需求。目前國際上通行的醫療系統信息化水平標準,分為3個層次:醫院管理信息化階段(HMIS)、臨床管理信息化階段(H
2、CIS)、局域醫療衛生服務階段(GMIS)。醫療信息化是提升醫療效率的有效手段,尤其對于保障軌而言,醫療的信息化,無疑是提升醫生工作效率、降低醫生工作負荷、提升醫院管理水平、梳理醫院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中國在醫療信息化上已經取得相當程度的進步,但很多醫院的信息化仍然處于“醫院管理信息化階段”,推行臨床管理信息化、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成為必然趨勢。目前,中國的個人健康電子健康檔案還趨于淺層、表面的應用。推動個人健康電子檔案,對個人生命全周期的健康進行管理,基于體檢、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記錄形成不間斷的、連續的數據,不但能方便醫生和患者便捷地獲取健康醫療數據,而且有助于推動慢性病、傳染病、疑難復雜疾病等信息的在跟蹤與咨詢。電子健康檔案,是提高醫院運行效率、提高患者就醫體驗的重要方式。第二,醫保的控費,仍是當前保障軌面臨的一大難題。部分公司(大數據公司、保險公司等)采用類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面向政府提供控費服務,值得關注。醫??刭M是新醫改一直高度關注的問題。2016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基本完成城鄉居民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