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結算銀行:2020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報告(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央結算銀行:2020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報告(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的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存量為3,250億美元,占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確定的全球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總量的36% 。大部分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來自交通領域,其中以鐵路公司發行的債券為主。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這將需要轉變能源模式,大幅改變能源生產結構。有雄心的碳中和承諾還需要數萬億私營部門資本來支持綠色和轉型活動。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填補氣候相關資金的缺口。因此,通過貼標綠色債券擴大氣候融資將是中國推進落實其凈零排放目標的關鍵途徑之一。鐵路債券在中國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中占主導地位。中國鐵路總公司是最大發行人,累計發行了2,301億美元的氣候相關債券,占全球氣候相關債券總量的2
2、5%,在中國則占71%。能源是第二大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主題能源是中國僅次于交通的第二大氣候相關債券主題,約占氣候相關債券發行總量的15%(485億美元,37家氣候相關發行人)。前三大發行人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占中國氣候相關債券發行總量的3%,106億美元)、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占3%,91億美元)和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占2%,78億美元)。在中國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中,水資源、廢棄物、土地使用和農業領域的債券金額超過10億美元。水資源債券占發行總量的3%(106億美元,22家氣候相關發行人),其中北控水務集團是最大發行人(27億美元)。價值24億美元、由13家氣候相關發行人發行
3、的廢棄物債券約占發行總量的1%;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低于10億美元)是最大發行人。土地使用和農業債券也占發行總量的1%(22億美元,3家氣候相關發行人),其中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最大發行人(15億美元)。2024年底之前,中國超過半數的存量氣候相關債券(56%)將到期。氣候相關發行人將可借機發行貼標綠色債券,為其債務進行再融資。大部分機會來自交通領域,其次是能源領域和水資源領域.另有697億美元債券將于2029年到期,這意味著自2025年起將涌現更多機會,尤其是對交通和能源領域的發行人而言。2020年1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及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為將募集資金用于疫情防控的債券建立注冊發行“綠色通道”。如果發行人的注冊或經營地點在疫情較重地區,以及/或所屬行業受疫情影響或有助于控制疫情,則發行人符合資格發行“疫情防控”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