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2021年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13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2021年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132頁).pdf(13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 2021年政策研究專題報告2019年4月,中外合作伙伴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共同啟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簡稱綠色聯盟)。綠色聯盟旨在建設政策對話和溝通平臺、環境知識和信息平臺、綠色技術交流和轉讓平臺的目標,促進實現“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共識、合作和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環保合作一直是“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本報告收集了中國的生態紅線、大湄公河次區域的跨境生態廊道、非洲的泛非洲綠色長城生態修復、菲律賓等沿海國家的海洋藍色碳匯、生態補償、非洲熱帶雨林區加蓬的零毀林供應鏈、鄱陽湖生物多樣性保護
2、、東南亞老撾的有機農業、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遺傳資源共享及婦女賦權、中國黃土高原的氣候變化適應、以及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的生態減貧共12個案例。報告對案例背后的邏輯關系和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歸納,并針對每個案例涉及的具體領域提出可推廣借鑒的政策建議,包括參與機制的包容性、政府的支持、合作機制、政策引導以及可復制和可拓展性等。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報告還對“一帶一路”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發展形成相關評價,并對如何加強二者的協同發展提出合作建議和未來展望?!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秘書處 喬宇杰女士 電話:+86-10-82268647傳真:+86-10-82200535地址:中國北京西城區后英房胡同5
3、號郵編:100035網址:http:/ 顧顧問問委委員員會會郭敬周國梅高吉喜李永紅張林秀張文國編編輯輯委委員員會會(姓氏筆畫序)于鑫萬華偉王國勤王軍田舫孫軼頲孫劍史雪威劉冬劉曉海劉穎劉宇喬光華朱姍姍朱瑩瑩林乃峰肖桐張誠張琨張艷艷鄒長新易清徐湘博徐夢佳黃海帆黃文斌宿海穎Tatirose Vijitpan目目錄錄摘要.i案例 1 最完整的生態空間保護體系中國生態保護紅線.1案例 2 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構建快速發展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跨界鏈接.14案例 3 泛非綠色長城倡議塞內加爾案例.27案例 4 濱海生態系統保護的機制創新藍色碳匯和綠色保險.37案例 5 從承諾到行動 中國
4、在加蓬負責任林業投資十五年可持續發展之路.47案例 6 促多方合作 守護鄱陽湖生物多樣性.56案例 7 大宗農牧業商品可持續供應鏈與零毀林.64案例 8 老撾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農業和土地管理政策的主流框架.79案例 9 海南沉香資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在東南亞地區的聯合試點.90案例 10 婦女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來自廣西馬山縣古寨村的故事.101案例 11 西南喀斯特區域的廣西環江縣科技扶貧.110案例 12 黃土高原燕溝流域自然解決方案.120結語.126“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i摘摘要要2013 年 9 月,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經從
5、亞歐延伸至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區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大量投入,如公路、鐵路、橋梁、港口等,野生動物棲息地、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乃至整個生態系統都將面臨挑戰。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新機遇,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的經驗和實踐,可以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案,這也是中國為全球治理貢獻的方案和智慧?!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由“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秘書處組織編寫,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專題伙伴關系提供技術支持,支持單位包括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
6、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伙伴計劃(UNEP-IEMP)、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保護國際基金會(CI)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等,案例收集過程中還得到新加坡金鷹集團、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單位支持。本報告通過科學研究和相關數據,主要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的機遇和變化,并通過案例的形式來進一步論證這種機遇在實施層面如何發揮作用。案例遴選過程中查閱了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全球案例庫、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的扶貧案例庫、中方聯合國生多峰會立場文件等資料,并選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密切相關
7、的各個方面的典型案例,例如自然保護、生態修復、生態補償、零毀林供應鏈、減少農藥使用、遺傳資源共享、性別平等、氣候變化、減貧等。本報告收集了中國的生態紅線、大湄公河次區域的跨境生態廊道、非洲的泛非洲綠色長城生態修復、菲律賓等沿海國家的海洋藍色碳匯、生態補償、非洲熱帶雨林區加蓬的零毀林供應鏈、鄱陽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東南亞老撾的有機農業、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遺傳資源共享及婦女賦權、中國黃土高原的氣候變化適應、以及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的生態減貧共 12 個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包含中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具有影響力的成熟案例,也包括“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ii通過“一帶一路”合作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相協調的
8、項目案例。在此基礎上,本報告對案例背后的邏輯關系和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歸納,并針對每個案例涉及的具體領域提出可推廣借鑒的政策建議,包括參與機制的包容性、政府的支持、合作機制、政策引導以及可復制和可拓展性等。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報告還對“一帶一路”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發展形成相關評價,并對如何加強二者的協同發展提出合作建議和未來展望?!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1案例案例 1 最完整的生態空間保護體系最完整的生態空間保護體系中國生態保護紅線中國生態保護紅線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最完整的生態空間保護體系中國生態保護紅線案例地點:中國實施時間:2011 年至今主要發起與參與方:中國
9、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主要技術支持單位包括: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12.1 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當前人類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態危機,在全球范圍內生物多樣性下降與自然供給系統衰退的趨勢仍然在繼續。人類活動造成物種棲息地破壞及破碎化,加劇物種瀕危程度,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對實現當前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認為全球在 2020 年截止日期前僅“部分實現”了 20 個目標中的 6 個。這為人類社會拉響了警報,全球亟需進行變革,采取有效措施,以拯救地球生態系統,
10、確保人類福祉。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建立保護地體系被公認為是一種相對有效的方式。2010 年,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次會議上,科學家們提出了應保護至少 17%的陸地和內陸水域,以及至少 10%的沿海和海洋區域。2014 年的 IUCN 世界公園大會認為,海洋的保護比例要至少提高到 30%以上。著名保護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在 2016 年提出,為了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防止更多人類未曾謀面的物種滅絕,我們需要保護一半的地球,也就是“半個地球”計劃。目前,地球上保護地體系所能保護的面積遠小于需要保護的面積,在這一點上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已經達成了廣泛共識。此外,現有保護地體系
11、作為一種國家綜合性政策框架,不僅需要考慮技術方案,而且還需要考慮經濟、財政以及管理的可行性,過高比例的保護地面臨難于落地的困境。為此,依靠現有保護地體系很難實現科學上提出的應該保護的面積目標。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提出并建立了生態保護紅線體系,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生態保護?!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2式,即通過管控重要生態空間,以最小生態保護面積獲取最大生態保護效益,維護生境完整性。2.22.2 案例目標及特色案例目標及特色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創新性地擴大了保護地的范圍,不再局限于國家公園等區域,而是統籌考慮生態系統功能、生態環境脆弱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區,強調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通性,從而實現對物種
12、和棲息地的大規模、整體性保護,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這種模式不僅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區域,而且將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區域都納入保護范圍,即保護珍貴的物種資源,也保護人類從自然獲得的福利。其中,固碳能力強或具有固碳潛力的區域也將包括在紅線范圍內,為緩解氣候變化發揮基于自然的力量。相比于之前實施的生態保護項目,生態保護紅線具有鮮明的特點。第一,從單純的物種資源保護轉變為生態空間的綜合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在關注重要生態系統以及生物多樣性熱點區的同時,還從保障人居環境的角度對生態屏障區(如“三北”防護林)和生態脆弱區(如綠洲沙漠交錯帶以及河湖濱岸帶)進行保護。第二,統
13、籌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強調科學布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以構建國家生態安全格局為目標,綜合考慮生態保護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重視生態系統連通性和完整性,實現了全局分析、區域統籌、頂層設計。第三,實施有效保障和管控。中國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管理由政府主導。在規劃方面,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能夠運用適當的行政手段保障規劃目標;在運行方面,有充足的資源和強有力的政策來保障劃定區域的維護;在管理方面,通過剛性管控預防和制止人類開發活動對劃定區域的影響。2.32.3 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2.3.12.3.1 建立生態空間保護模式建立生態空間保護模式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是基于科學的方法進行劃定的,
14、決定對哪些區域或棲息地進行保護,都是建立在對自然和人類所能獲得的收益進行技術評估的基礎上。這些收益根據三項標準進行了劃分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例如提供淡水、健康的土壤,以及休憩環境),和減少災害風險(例如防止海岸侵蝕、洪水、滑坡和沙塵暴等)。盡管此前中國已經建立了多種類型的保護區,覆蓋了約 18%的國土面積,但仍有不少寶貴的生態系統、動植物未得到有效保護。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準確地將所有稀有和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納入保護范圍。采取“自上而下”的設計思路,該系統使決策者可以通盤考慮,對紅“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3線區域盡可能實施整體性和系統性管理。這對維持棲息地的完整性和連通
15、性帶來極大的好處。在具體劃定的過程中,考慮了與中國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即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銜接,將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都劃定為生態保護紅線,并針對生態功能和保護對象制定相應的管控要求和保護措施。2.3.22.3.2 做好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做好國家層面頂層設計作為中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和“十三五”末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從理論、實踐和成效方面進展迅速。2017 年 1 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國政府首次針對生態保護紅線工作專門制定的國家改革性政
16、策文件,是生態保護紅線工作的頂層設計,明確了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確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各階段工作目標和主要舉措。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保護模式可以用三個“一”來概括,就是劃好“一條線”,形成“一張圖”,建立“一套管控體系”。劃好“一條線”就是首先要對生態系統的功能進行評估,把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的森林、草原、濕地、海洋等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形成“一張圖”就是在各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基礎上,陸海統籌,避免陸海分割,區域分離,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空間連續、系統完整,匯總形成全國“一張圖”。建立“一套管控體系”就是要按照“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的要求,建立一套貫穿“事
17、前嚴防、事中嚴管、事后獎懲”的全過程管控體系。圖 1.1中國政府發布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來源:中國政府網站截圖)2.3.32.3.3 精心組織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精心組織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根據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的總體要求,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制“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4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技術流程與方法,具體由指標選取、科學評估、銜接落地、綜合制圖等環節構成。指標選取涉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和生態環境敏感性兩方面指標,其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指標包括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維護等,生態環境敏感性指標包括水土
18、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等??茖W評估是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技術方法,選擇恰當模型對上述指標進行定量評估,識別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區,作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基礎。銜接落地就是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初步范圍與土地利用現狀和未來開發建設規劃進行協調銜接,處理好保護和開發的關系。綜合制圖是以高精度遙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數據為底圖,通過空間分析對評估結果進行修正完善,形成邊界清晰、符合實際、確保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全國各?。▍^、市)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要求,精心組織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通過科學評估結果,2018 年 2 月,國務院批準京津冀
19、、長江經濟帶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等 15 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截至 2020 年,全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例如,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基于此套劃定技術體系將約 42%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構成了“一屏一帶三區”的生態保護網絡1,覆蓋全省 100%冰川及永久積雪、88.51%的湖泊水面、64.47%的沼澤草地、61.42%的濕地、60.17%的內陸灘涂以及 53.87%的河流水面,使全省冰川雪山、江河源頭、森林灌叢、草地植被和荒漠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對于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省份而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同樣提升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例如,四川省作為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
20、的省份之一,基于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體系,將全省 31.03%的區域劃定為生態保護紅線,構建起“四軸九核”的生態保護網絡2,將大巴山、金沙江、若爾蓋濕地等重點區域納入生態保護。四川省 49.59%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被納入紅線,覆蓋大熊貓、川金絲猴、紅豆杉等 8000 多種珍稀野生動植物的重要生境,使全省 95%以上的物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再如,江蘇省從本省水網密布、湖泊眾多特點出發,以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為目標,對生態環境狀況進行科學評估,識別生態系統服務重要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區,構建生態保護紅線。江蘇省劃定的紅線主要分布在長江、京杭大運河沿線、太湖等水源涵養重要區域,洪澤
21、湖1“一屏”為三江源草原草甸濕地生態屏障;“一帶”為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帶;“三區”分別為青海湖草原濕地生態功能區、柴達木荒漠濕地生態功能區、東部丘陵生物多樣性功能區。2四軸:金沙江下游干熱河谷土壤保持紅線區、大巴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紅線區、川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盆中城市飲用水源-土壤保持紅線區。九核:雅礱江源水源涵養紅線區、大渡河源水源涵養紅線區、黃河源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沙魯里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大雪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保持紅線區、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紅線區、邛崍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涼山-相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保持紅線區、錦屏山水源涵養-土壤保
22、持紅線區?!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5濕地、沿海濕地等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宜溧寧鎮丘陵、淮北丘崗等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重要區域。圖 1.2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實踐(來源: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2.3.42.3.4 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方法與舉措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方法與舉措中國政府通過建立“事前嚴防”“事中嚴管”“事后獎懲”生態保護紅線全過程監管體系,確保紅線劃得實、守得住、可持續。一是將生態保護紅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政府綜合決策,確立生態保護紅線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優先地位,禁止新增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項目。二是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監測網絡,加快推進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
23、建設,實現常態化監管。三是加強執法監督,建立常態化執法機制,定期執法,依法處罰違規違法行為,切實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四是開展評估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評價及責任追究、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五是建立獎勵機制,對于保護成效好的,在生態保護補償、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傾斜獎勵?!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6各省在生態紅線監管方面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舉措。2014 年,江蘇省政府印發了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保護監督管理考核暫行辦法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監督管理評估考核細則(暫行),提出了日常監管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總結自評和上級考核相結合的原則。2018
24、 年 6 月,江蘇省政府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將生態保護紅線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管控措施執行、保護修復情況,生態保護成效等納入考核體系。2016 年,海南省印發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提出違反規定開發亂建構成犯罪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規定的實施可以為海南生態安全屏障筑牢起一道堅實的法律防線。2019 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條例,涵蓋了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與調整、活動管控機制、修復補償機制、管控和處罰措施等,其中最大的亮點和特點是在立法中遵循了“堅守底線、嚴格保護”的原則,從源頭嚴防、過程嚴控、全程嚴查、后果嚴懲四個方面確保嚴格保護生態保護紅線。圖 1.3生態環境部印發生
25、態保護紅線監管系列技術規范(來源:中國生態環境部網站截圖)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是開展生態紅線區域監管的重要工具,平臺采用了先進的衛星遙感技術,可以為及時發現紅線生態破壞問題提供支持。平臺實現了全國 10 余顆高分衛星遙感數據的獲取、處理、存儲與發布,為開展監管奠定數據基礎;建立了生態干擾風險評估模型,識別國土生態空間中不同風險等級的區域,對高風險區域開展加密監測,實現監管聚焦;集成了人工智能技術,形成基于遙感影像服務的生態破壞問題自動變化檢測能力;制定技術規范,建立包括空間與屬性信息的國家、省級、市級、縣級等四級監管臺賬體系,形成縣域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臺賬數據庫;基于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進
26、行會“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7商,對日常發現的生態破壞問題,綜合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和地面觀測等數據,研判生態破壞問題的分布、類型和程度,對現場核查進行指揮調度。圖 1.4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界面(來源: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2.42.4 項目成果項目成果2.4.12.4.1 提出并創立了全新的生態空間保護模式提出并創立了全新的生態空間保護模式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中國政府的一項重大生態保護決策。與國內外已有保護地相比,生態保護紅線體系以生態服務供給、自然災害減緩控制、生物多樣性維護為主線,整合了現有各類保護地,補充納入了生態空間內生態功能極重要的區域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的區
27、域,構成更加全面,分布格局更加科學,區域功能更加凸顯,管控約束更加剛性,是保護地體系構建的一項重大改進創新。2018 年 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提出了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比達到國土面積 25%左右的目標?;谏鷳B保護紅線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已納入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將這種生態空間保護模式上升到立法高度。這對于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切實可借鑒的保護模式。2.4.22.4.2 建立了一套科學可操作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體系建立了一套科學可操作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
28、術體系在國家層面開展如此綜合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首創,沒有現成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8方法可依據。為此,我們以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為目的,經過反復研究,確立了一套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技術方法。首先確立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體系,即保護什么,經過慎重研究確立以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和物種資源與景觀重要區為主體的生態保護體系,二是建立了以與科學評估為基礎、空間分析為技術手段的大尺度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法與技術,三是在做法上,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國家層面負責生態保護紅線頂層設計,包括建立方法體系、制定技術方案、統一劃定規程等,地方負責具體劃定工作,確保紅
29、線劃得準、劃得好、可操作、可落地。2.4.32.4.3 完成中國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完成中國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2018 年,國務院批準了京津冀 3 ?。ㄊ校?、長江經濟帶 11 ?。ㄊ校┖蛯幭幕刈遄灾螀^共 15 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約占 15 省份國土總面積的 1/4左右,主要為生態功能極重要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地區,基本涵蓋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濕地公園等各類保護地。2018 年 10月,山西等 16 個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基本形成??傮w來看,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保護網絡已基本構建完成,覆蓋約 30%的國土面積,將所有生態功能區
30、極重要區、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區、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重要生態系統納入保護范圍,為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當前,生態環境部協同自然資源部,正在結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最新成果和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成果,推動全國各?。▍^、市)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優化工作。2.4.42.4.4 創新豐富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模式創新豐富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模式中國提出的生態保護紅線體系,將全國生態功能最重要、生態環境最敏感的區域優先保護起來,提升生態系統固態能力,為減緩氣候變化、維護生物多樣性提供保證,這一做法和國際上通行的 NBS 的做法高度契合。通過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持和改善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31、穩定性、恢復力,依靠自然的力量構建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屏障,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降低氣候災害風險的影響,推動形成生態系統保護恢復與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協同增效,高水平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2.4.52.4.5 形成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與管控體系形成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與管控體系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生態文明體制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納入到了中國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生態保護補償(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自然保護地體系等重大制度改革中。通過與相關制度改革的協調銜接,形成制度合力。將生態保護紅線制度融入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等關
32、鍵環節和主要過程中,在推動生態文明制度改革進程的“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9同時,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也將更加完善。目前,中國已經啟動編制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在紅線法治、財稅政策、標準制定、監管執法等方面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加強對生態保護紅線的管理。2.4.62.4.6 建立了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立了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于 2018 年開始承擔“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任務,目前已具備基本業務能力,正按照“邊建設、變應用、邊驗證”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與上線試運行等工作。平臺通過集成利用衛星遙感、云計算、地理信息系
33、統等技術,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保護紅線區監管技術體系,實現對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人類干擾活動、生態系統狀況、生態環境風險、生態系統資產等及時監測和評估。具體建設內容包括業務應用系統、監測支撐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及紅線監管數據庫 4 個部分。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業務系統是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的核心,主要采用多源、多時相遙感數據產品和其它輔助支持數據,實現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人類干擾活動、生態系統狀況、生態資產狀況等專題監測、評估和預警,直接服務于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2.4.72.4.7 開發了面向國際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具包開發了面向國際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具包生態保護紅線實踐是基于自然的解決
34、方案的重要組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為完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提出的保護區體系提供了中國經驗,也為履行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兩大公約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踐經驗,中國生態保護紅線技術團隊與 IUCN 聯合開發了國際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具包(以下簡稱工具包),作為自然保護聯盟的出版物。工具包提出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國際化方法,推動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在全球、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自然保護行動和自然資源管理決策過程中的推廣使用,促進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評估科學化、簡單化。政府機構,規劃部門,區域機構組織及企業和環保人士等用戶可利用
35、生態保護紅線軟件工具包開展地區、區域、國家乃至國際層面的生態保護劃定工作。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13.1 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完全基于科學評估實施,同時確??刹僮?。從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實際出發,以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為目標,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對生態環境狀況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10行科學評估。評估從生態系統功能、生態環境脆弱性、生物多樣性保護三個方面入手,選取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維護等生態系統服務指標和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石漠化、災害敏感性等生態敏感性指標,對生態系統服務重要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區進行識別,
36、基于評估結果構建生態保護紅線。3.23.2 政府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政府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線,主導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并通過一系列措施保障實施成效。在規劃方面,將生態保護紅線列為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運行方面,提供充足的資源和強有力的政策來保障劃定區域的維護;在管理方面,通過剛性的管控約束措施來預防和制止人類開發活動對劃定區域的侵占破壞。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具有高度包容性,政府部門、相關學者、地方社區、利益相關方等在劃定過程中均有所參與,實現了對各方面訴求的統籌兼顧??傮w來看,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可歸納為政府主導、頂層設計、評估先行、多方參與
37、,為其他地區開展生態保護規劃和生態環境管理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有益范例。4.4.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生態保護紅線是中國提升生態保護成效、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生態保護紅線已基本劃定完成,將約 30%的國土面積納入保護,提升重點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等重點區域的保護力度,保護了全國 95%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和典型生態系統,50%以上的生態功能量,單位面積生態價值是全國平均水平的 1.4 倍。生態保護紅線在國家層面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生態保護網絡,為保障中國“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屏障格局奠定堅實的基礎3。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優化國土空
38、間開發格局的根本,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重要創新。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國家,應向世界展示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創新與突破,爭取把生態保護紅線這種創新管理理念推廣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我們提出在國際推廣生態保護紅線的如下建議:3“三區四帶”分別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114.14.1與與“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相結合,以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相結合,以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39、之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既有利于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恢復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有利于增強生態系統固碳功能,減緩氣候變化。在 2019 年 9 月召開的第七十四屆聯合國大會氣候行動峰會期間,中國政府已向大會遞交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行動倡議”。倡議認為,現有實踐案例已證明,以生態保護紅線確定保護區域,可實現“以較小面積提供較大固碳服務”的目的。建議中國政府進一步推動倡議的執行和落實,邀請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等共同參與,號召各方積極采取行動,從紅線劃定實踐中總結凝練經
40、驗,探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提供和實施,將其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自然解決方案行動倡議。因此,可為切實實現氣候變化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提供方案,并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后 2020 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的實現做出積極貢獻。4.24.2引入重要碳匯生態功能區,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愿景引入重要碳匯生態功能區,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愿景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和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生態敏感區等生態保護紅線,將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基本納入了紅線劃定范圍,但由于在此前制定的劃定技術方法中,未將碳匯生態功能區單獨作為一部分考慮,導致部分重要碳匯區域未能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范圍。根據對目前劃定結
41、果評估,約 50%的重要碳匯生態功能區納入了保護范圍,劃定比例偏低。此外,海洋和海岸碳匯也可以通過劃定泥灘、紅樹林、離岸海洋保護區等海洋生態紅線得到提高。但從國際和國內來看,碳匯是緩減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以自然方式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中國的生態保護紅線政策將成為科學保護自然的首開先河之舉,這項政策最初的目的是保護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和脆弱的區域,恢復野生動植物種群、保護人類從自然獲得的福利。而如今,我們也正在探究生態紅線在提升固碳能力、緩解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生態保護紅線將森林和草原等重要碳匯生態功能區納入保護范圍,也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將進一步根據中國提出的碳達
42、峰、碳中和等目標任務完善紅線劃定結果,為中國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推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做出貢獻?!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124.34.3 將生態保護紅線融入將生態保護紅線融入“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和其他國家和其他國家,從源頭上預防開發從源頭上預防開發活動對生態的破壞活動對生態的破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正處于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博弈期。通過預先規劃設計,保護重要生態系統是避免生態破壞的重要手段,而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正好可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從源頭上減少“一帶一路”項目的生態足跡。建議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推廣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標準、經驗和做法,鼓勵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制定基于
43、生態保護紅線的空間管理政策并作為國家政策提交至 CBD/UNFCCC。盡管各國可以并且應該采取適合自身情況的保護措施,但仍然可以從中國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中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以科學手段繪制空間圖譜。我們相信中國在落實和執行這一政策的過程中將在方式上有所創新,并為其他國家提供經驗?!耙粠б宦贰背h正是中國分享其生態保護紅線經驗的一條可行的現成途徑,中國可以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采取類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方法開展生態保護工作提供幫助?!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13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GAO J 2019.How China will protect one-quarter of its l
44、and.Nature,569:457.2GAO J,ZOU C,LONG D,et al.How Chinas ecological redlines could boost it to carbon neutrality,China Dialogue,2020-12-11(高吉喜,鄒長新,龍迪 吉多施密特-特勞布,亞瑟漢森,李琳.中國的生態紅線可以助力其實現碳中和,中外對話,2020-12-11).3He P,Gao JX,Zhang WG,et al.China integrating conservation areas into red lines for stricter andun
45、ified management.Land use policy.2018,71:245-248.4Jiang B,Bai Y,Wong CP,et al.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gramImplementing ecological redlinepolicy.Land use policy,2019,81:111-114.5Xu XB,Tan Y,Yang GS,et al.Chinas ambitious ecological red lines.Land use policy,2018,79:447-451.6Xu WH,Xiao Y,Zha
46、ng JJ,et al.Strengthening protected areas for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China.PNAS,2017,114(7):1601-1606.7Yang BW.Research on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arbon Sink Trading for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Under Policy Guidance.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M
47、anagement,2019,03:1778-1783.“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14案例案例 2 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構建快速發展地區構建快速發展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跨界鏈接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跨界鏈接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構建快速發展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跨界鏈接案例地點:6 個 GMS 國家的跨界生物多樣性景觀,即柬埔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云南?。?、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實施時間:2005 年至今,其中籌備階段:2005-2006 年第一階段:2006-2012 年第二
48、階段:2012-2018 年第三階段:2018-2022 年主要發起方與利益相關方:該項目由全球環境基金、北歐發展基金、亞洲開發銀行以及芬蘭、荷蘭和瑞典政府等資助,由 GMS 國家提供實物捐助。該計劃的合作伙伴包括 6 個GMS 國家政府的環境部門,以及相關非政府組織(NGO),例如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12.1背景介紹背景介紹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GMS 擁有許多特有物種,其中包括 430 種哺乳動物,800 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1200 種鳥類,1100 種魚類和 20000 種植物。此外,該地區仍在
49、不斷發現新物種。在 1997 年至 2014 年期間,發現了 2216 個新物種(WWF2015)。由于世界上絕大部分受威脅物種都生活在該地區,這意味著其中許多物種都處于極度瀕危、瀕臨滅絕或脆弱的境地?!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15同時,GMS 還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該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從而促進了繁榮。不幸的是,由于對自然資源的不可持續利用,許多經濟發展都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損害了其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GMS 國家將生物多樣性和生境問題作為優先事項,也都認識到了在陸地森林區、內陸水域和沿海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驅動因素包括亞洲范圍內對野
50、生生物、木材和非木材森林產品的需求、公路建設造成的毀林或森林破碎化、采礦和水力發電項目導致的森林砍伐、以及由于高貧困水平而增加的森林開發。經濟快速而持續的發展,特別是 GMS 公路經濟走廊沿線的進一步發展,將進一步威脅到壓力重重的生態系統和自然棲息地。在這種情況下,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廊倡議于2005 年啟動。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廊倡議戰略框架(2005-2014)中,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BCC)被定義為“為保護區之間的提供鏈接的合適棲息地區域”。生物多樣性走廊大多與 GMS 的經濟走廊并列。這些經濟走廊由 GMS 各國于 1998 年批準,以幫助加快 GMS的發展,促進生產、貿易和基礎設施的有效連
51、接(ADB 2016)。因此,相關廊道的有效管理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既要保護自然資本,又要促進為農村社區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帶來的可持續利益。這需要確?!霸诮洕鹊涝鰪娢锢磉B通性的同時,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支持生態系統連通性以確保核心地區之間物種流動。這些生態廊道被植入于更大的保護行動計劃中,從而使其能基于生態系統功能提供有效的生態系統服務”(ADB 2011)。2.22.2干預目標干預目標由于 GMS 各國政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列為地區層面的關鍵行動,相關計劃在不斷發展并取得了一些進展。迄今為止,該倡議已分四個階段實施,其主要目標如下:(1)籌備階段(2005-2006 年):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
52、發展戰略框架(2005-2014年)和行動計劃(2005-2008 年),以在 GMS 建立和維持高價值的 BCC。(2)第一階段(2006-2012 年):建立生物多樣性廊道地點以實行生態系統恢復和減貧措施。(3)第二階段(2012-2018 年):考慮氣候變化問題,改善對跨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和當地生計的管理。(4)第三階段(2018-2022 年):以生態景觀和生計工作為基礎,優先考慮具有高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經濟增長壓力和潛力的地區的可持續管理。側重于跨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當地生計的“生物多樣性景觀和生計”是亞行大湄公河“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16次區域核心環境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
53、從試點階段開始,就遵循了核心環境計劃的總體計劃,隨后擴大了干預措施,最終將它們合并。該計劃保持調整每個階段項目的重點,以納入新出現的環境挑戰和機遇,并與 GMS 國家的全球、區域和國家優先事項保持一致。2.32.3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2.3.12.3.1 準備階段準備階段根據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戰略框架(2005-2014),BCC 的主要作用是:“(1)保護棲息地以促進物種流動和維持生存種群;(2)保護和加強生態系統服務;(3)通過自然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促進和增強當地社區的福利”。與經濟走廊相比,BCC 旨在“增強系統連通性、規模經濟、完整性和高效性”,尤其是“旨在鞏固和擴大
54、保護區及與之相連的自然景觀中自然系統所產生的發展和經濟利益”(ADB 2018)。這是通過(1)在發展規劃過程中將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產品價值內部化,以及(2)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而實現的。在準備階段,該倡議從開展 BCC 需求評估和可行性評估開始。這些評估報告為制定發展戰略框架和行動計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BCC 需求評估是通過分析至少五個景觀級生態區項目以及通過 GMS 公路經濟走廊覆蓋的空間數據進行的。該評估確定了 GMS 經濟走廊內生態系統破碎化的威脅和位置,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優先領域以及預防和緩解措施。BCC 可行性評估是通過實地考察,收集國際和國家專
55、家以及部委機構、保護與發展機構的意見,通過調查來評估各生態區生物多樣性價值和相關生態系統服務的決定因素。這兩個評估報告在區域研討會上與眾多利益相關者開展了廣泛討論。根據評估報告,制定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發展戰略框架(20052014)和行動計劃(20052008)。戰略框架和行動計劃詳細說明了第一階段將要進行的工作以及未來十年的預期。具體而言,該戰略框架旨在(1)確定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陸地BCC 并確定優先次序;(2)回顧和分析在 GMS 國家之間統一的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政策,使生物多樣性走廊有效并可持續地運轉;(3)確定有利于實施 2005-2008 年行動計劃的治理和管理安排。
56、行動計劃的產出包括:分析對高價值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地的威脅、評估生物多樣性走廊發展的保護政策的一致性、分析制度和管理安排。戰略框架和行動計劃最終于 2005 年 5 月在上海舉行的 GMS 環境部長會議(EMM)和 2005 年 7 月在昆明舉行的第二屆 GMS 峰會上提出。峰會認可了 EMM 關于在 BCC 上實施核心環境計劃的建議“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17(ADB 2018)。2.3.22.3.2 第一階段第一階段在第一階段,該倡議通過試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規劃方法,將重點放在當地 BCC。這一階段主要建立了八個生物多樣性走廊試點,并在這些偏僻地方實行社區層面的減貧措施。
57、此外,該倡議通過尋求其他財政支持以擴大試點的干預活動。首先是確定至關重要的生物多樣性景觀,即 GMS 易受到發展壓力和環境退化影響的最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此外,它們是全球和區域高價值的待保護生物多樣性景觀,以維護當地的生計以及對能源、水力發電、交通、水資源和大農業部門的投資。各國政府確定了總共九個生物多樣性景觀。在這九個景觀中,為 BCC 建立了八個試點。試點選擇主要依據以下原則:1)在 GMS 經濟走廊區或其影響范圍內;2)有跨境特性并具有國際生物多樣性重要性和高貧困發生率;3)具有連接兩個或多個保護區并減少生態系統破碎化的潛力。這些試點分別為(1)小豆蔻山脈(泰國柬埔寨);(2)蒙杜基
58、里東部平原(柬埔寨);(3)Ngoc Linh-Xe Sap(越南);(4)西部復合森林和 Kaeng Krachan 間的 Tenasserim(泰國);(5)謝邊東華騷東安帕姆(老撾);(6)西雙版納(中國云南);(7)曹榜(越南);(8)靖西(中國廣西)。在每個試點,重點是建立或增強連接保護區的廊道,并推進其可持續利用。試點區相關活動由政府機構在學術界和非政府組織合作伙伴(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保護國際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支持下實施?;顒影ǎ海?)建立有利的政策環境;(2)加強機構創建及其能力;(3)提倡參與性的保護方法;(4)發展生計機會以減少對森林資源的依賴(GMS EOC
59、2011)。在第一階段,柬埔寨、老撾和越南三個國家的試點還發開了具體 BCC 項目。這些項目為第二階段開發的跨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打下了良好基礎。每個項目主要包括涉及當地生計、森林、生物多樣性、能力建設的活動。其中包括:(1)建立減貧、改善生計的干預措施,特別是公社或村級基金;(2)土地管理與森林利用的協調;(3)設計和建立生物多樣性廊道,包括在實地劃界;(4)將生物多樣性廊道納入省級和國家生物多樣性規劃及社會經濟發展計劃;(5)評估森林和生態系統破碎化的動因以及來自 GMS 相關經濟走廊、國家和省級發展計劃與投資的壓力;(6)評估當地生計和生態系統對增強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的需求;(7)評估基于
60、森林和生態系統的生計改善與就業供給需求與機會;(8)對三個國家在生物多樣性走廊上的地方社區、機構和省級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能力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18估,為后續的項目建議書作準備(亞行,2014;麥克勞德,2018)。此外,該階段還為來自下一階段的財政支持做了準備。特別側重全球環境基金(GEF)的資助。2.3.32.3.3 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從實地試點干預轉向更廣泛的跨境景觀方法。根據第一階段確定的優先 BCC,第二階段隨后將該方法擴展到了跨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并在三個雙邊或多國走廊中加強了重要的跨界活動。在第一階段確定的八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中,為了加強跨界合作以改善棲息地的連
61、通性和生態系統功能,同時為當地社區發展可持續生計,第二階段將其擴展到七個跨界生物多樣性景觀(TBLs)。它們是:(1)小豆蔻和象山(柬埔寨和泰國);(2)中阿納米特斯(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和越南);(3)東部平原干旱森林(柬埔寨和越南);(4)湄公河上游地區(老撾,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5)中越喀斯特(越南高平和中國廣西);(6)特納瑟利姆山脈(緬甸和泰國);(7)三國邊境森林(柬埔寨,老撾和越南)。采取行動的總體目標是改善 TBLs 的管理以維持自然資本,行動分為三組:(1)制定 TBLs 觀管理策略(例如評估和更新生物多樣性和社會經濟概況、確定保護區、制定管理策略);(2)將 TBLs
62、 管理策略融入政策規劃和制定;(3)建立監測框架和機制(例如確定指標、建立數據庫、在區域層面共享知識)(Chan 2014,GMS EOC 2017)。第二階段的一個重要成果是促進了三個關鍵 TBLs 中有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和跨境聯合管理,即東部復合森林豆蔻山景觀(泰國和柬埔寨),湄公河源頭(中國云南和老撾瑯南塔),以及中越喀斯特地貌(中國廣西和越南曹邦)。在這三個 TBLs,政府部門之間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推進執行共同商定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生物多樣性和景觀評估,以進一步支持跨界生物多樣性景觀戰略的發展;聯合技術會議和知識共享活動;聯合巡邏以保護森林和生物多樣性;對當地人進行森林管理建立
63、獎勵制度;將氣候變化因素納入 BCC 的生物多樣性管理和設計中。此外,還制定了 TBL 管理策略和行動計劃,為未來合作提出建議?!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19圖 2.1 GMS 經濟廊道,生物多樣性景觀和 BCC 試點區(來源:GMS EOC)3.3.項目成果(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情況)項目成果(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情況)通過該項目,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概念被引入,并在 GMS 國家領導人之間就長期采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20這種創新方法達成了共識。在啟動該計劃之前,大多數在保護區領域外工作的政府官員都從未聽說過此概念。BCC 計劃幫助保護了該地區寶貴的自
64、然資本,同時將當地民眾置于森林保護措施的核心。項目推動當地社區成為積極的合作伙伴和受益者,從而直接為減少貧困做出了貢獻。最有價值的干預措施之一是在 BCC 的試點村建立村級發展基金(VDF),以幫助最貧困的家庭在需要時獲得財政支持,并能夠獲得及時謀生的機會。VDF 以及對社區基礎設施改善的其他財務支持,強化了 BCC 社區的基礎設施(例如道路、醫療保健、市場、其他服務)。BCC 社區在其社會經濟狀況的改善,特別是提升資金獲取便利性,成為本項目地方活動的關鍵組成部分,此外還包括保護區和植樹造林的能力建設等活動(ADB2018)。截至 2018 年 10 月,BCC 的主要結果總結如下(Mcleo
65、d 2018):(1)在 GMS 已經成功采用了生物多樣性廊道方法,對超過 260 萬公頃生物多樣性廊道的更好保護和管理。(2)減貧干預措施通過村莊的基礎設施和發展基金以及培訓計劃使 3 萬多當地人受益。(3)增加了 9800 萬美元的額外投資用于森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4)在國家層面制定或加強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管理計劃和政策,以承認生物多樣性走廊。其中包括中國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2011-2030 年)、廣西和云南的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越南在 2014 年批準的保護政策、以及泰國在2012 年制定的國家生物多樣性走廊總體規劃。這些是為繼續實施 BCC 干預措施而制定的
66、走廊層面管理計劃和政策的補充。(5)加強了政府機構、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和地方社區之間以及 GMS 政府之間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6)通 過 各 種 知 識 共 享 機 制,包 括 大 湄 公 河 次 區 域 信 息 門 戶 網 站(http:/portal.gms-eoc.org/),增強了 GMS 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計改善的區域知識?!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21圖 2.2 中國廣西農戶利用村級發展基金貸款開了養豬場(左);越南的項目官員與村民一起用智能程序開展森林監測(右)(照片來源:GMS EOC)4.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4.14.1政府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政府支持與
67、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本案例研究中提到的四個階段涉及整個核心環境計劃,該計劃由 GMS 環境運營中心與GMS 政府機構和其他合作伙伴(包括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協調實施。核心環境計劃的國家執行機構由各國環境主管部門組成,包括:柬埔寨環境部、緬甸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部、中國生態環境部、以及老撾、泰國和越南的自然資源與環境部(MONRE)。除了這些環境工作組聯絡機構外,執行機構還包括其他地方部門和相關直屬機構。此外,每個國家都建立了國家支持單位(NSU),該機構設在環境工作組國家聯絡機構下并制度化運行。NSU 協助核心環境計劃活動的實施、協調和報告,并協助 GMS 環境運營中心與國家聯絡人進行聯絡。
68、GMS 環境運營中心充當支持環境工作組的技術秘書處,并向 NSU 提供支持。GMS 環境工作組由六個 GMS 國家的環境部提名的高級政府官員(聯絡人)組成。它負責國內核心環境計劃活動的全面協調和監督,并在促進 GMS 國家跨部門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GMS 環境工作組每年舉行兩次正式會議,并參加其他 GMS 活動和計劃過程。核心環境計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建設環境工作組的能力,以使該小組更好地推動環境方面的區域合作,因此 GMS 環境工作組定期參與能力建設活動和知識交流活動。首先,通過每半年召開一次 GMS 環境工作組會議,可以在 GMS 框架內促進高層共識和決策,在環境工作組會議上獲得的重要指導和
69、協議,可以進一步提交給隨后的部長級會議?!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22來自六個 GMS 國家的環境部長將在每三年參加一次的“環境部長會議”(EEM),以審查進展情況、成果并確定該分區域的環境合作議程。第一屆 GMS EMM 于 2005 年在上海舉行,最近一次是第五屆 EMM,于 2018 年在清邁舉行。EMM 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多方利益相關者高層對話,以進一步加強次區域在環境上的合作。EMM 上提出的建議和決定將在 GMS 國家的國家元首會議上提出。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的 GMS 峰會是最高論壇,來自六個 GMS 國家的領導人可以在最高政治級別上為 GMS 框架、GMS 計劃、項目和活動提供支
70、持,并重申他們對 GMS 的承諾、次區域合作及其目標等。前面提到的一個與 BCC 特別相關的案例是 BCI 戰略框架和行動計劃已在第一屆 EMM 上提出,并在第二屆 GMS 峰會(均于 2005 年)上獲得批準實施。此外,每個國家的執行機構最終都有責任將環境實踐主流化。圖 2.3 GMS 環境工作組組織構架(來源:GMS EOC)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要點是核心環境計劃如何確保各國家參與主導權。在這方面,核心環境計劃的戰略安排中進行了縝密的活動識別和優先級排序流程。該流程使用了一系列標準與原則,包括國家承諾、議題一致性、可拓展性、可復制性、影響力、可持續性和風險管理(GMS EOC 2017)。與國
71、家承諾相關的選擇標準包括:(1)符合國家政策指令和環境戰略,并與國家發展計劃、環境戰略和總體規劃保持一致;(2)促進 GMS 國家的國際承諾,例如可持續發展目標(SDG)、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愛知目標等。這些標準在國家磋商中用于確定每個國家的優先事項,然后,對這些國家優先事項進行評估,以評估其共同性、并確定其與其他更大活動“捆綁”的潛力,特別是在次區域和跨界方面。通過這種方式,GMS 國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列為國家和次區域重要事宜?!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234.24.2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參與機制的包容性自 BCC 工作籌備期開始,當地社區就
72、被置于核心地位。正如戰略框架所指出的那樣,BCC 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通過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來促進和增進當地社區的福利”。為了確保廊道管理做法將當地人置于森林保護措施的中心,當地社區是直接受益者,同時也是森林恢復的主要實地實行方。自該計劃設計階段以來,當地參與和性別平等的重要性就被優先考慮。例如,第二階段成果指標之一是“景觀保護中至少 60的參與家庭的生計得到改善,至少 35的受益者是婦女”(ADB 2018)。從試點活動可以看出,所有以上指標都直接在當地得到實施。例如,柬埔寨、老撾和越南的第一階段在“修復、保護和可持續管理生物多樣性走廊”的基礎上,著重于基于村莊或公社的森林保護和修復,同
73、時確保直接受益人是“貧困的高地農民、少數民族或土著人民的家庭,以及生活依賴于森林生態系統的婦女和兒童”(GMS EOC 2011)。就這一點而言,這三個國家的目標社區或村莊,特別是婦女,參與了整個項目中干預措施的設計和實施的磋商,因此約有 58的受益人是土著人民或少數民族,而這些人往往被發展計劃忽視。在該項目下,在生物多樣性走廊或多用途區域中,這三個政府分配的現有森林將在國家各級保護計劃下得到保護。通過咨詢和當地參與得到的社區廣泛支持,森林之間的連通性將得到恢復。此外還組織一系列提升認識和能力建設活動,以確保社區的支持,如 1)小規模的基礎設施支持(例如飲用水供給,廢物管理,道路建設);2)一
74、系列改善民生的活動,包括對少數民族、原住民使用森林產品的權利進行分區管理;3)為創收活動提供獎勵、資金和技術援助;4)建立公社或村發展基金。此外,由亞洲技術研究所牽頭,通過各種增強性別平等的機制確保性別平等主流化,例如通過增加獲得經濟和財政資源機會來縮小性別不平等性;增強婦女發聲和權利爭??;并改善獲得教育、保健和社會服務的機會。項目還制定了一項性別平等行動計劃在整個項目管理和活動中實施,以促進賦予婦女權力。對于其他利益相關者群體,包括非政府組織、民間社會、私營部門和學術及研究機構,他們參與了項目試點活動以及總體核心環境計劃。在試點層面,他們可以參與項目計劃和實施的咨詢,以及一些干預措施。例如,
75、在柬埔寨,當地的一個非政府組織合作伙伴“柬埔寨農村發展團隊(CRDT)”支持了卑詩省一些村莊的農業生計能力建設。在中國云南的西雙版納,2009 年簽署了不受亞洲象損害的商業保險協議,試圖將補償野生動植物損害的責任從政府轉移到商業公司(GMS EOC。2011)。根據其他核心環境計劃組織機制,項目還組織了正式會議(例如 EMM)以及有關 BCC 主題的知識活動,作為該地區政府官員與企業領導人、青年組織、研究機構和發展專家等會面的場所?!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244.34.3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BCC 的可持續性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相關政策和財務數據得以體現。生物多樣性走廊管理計劃
76、已進一步被提高到國家層面的生物多樣性戰略,并得到發展計劃政策的認可,例如在中國,越南和泰國。此外,為支持此類活動的延伸或擴展,各國政府已將此作為本國的倡議,尋求額外資金(例如,中國云南制定了2015-2030 年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保護投資計劃)或提出資助申請(如柬埔寨、老撾和越南政府要求亞行進一步設計投資項目,以擴大第一階段的干預措施,這促使這三個國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項目于 2011 年啟動)。在 GMS 國家和發展伙伴獲得的這些項目可持續的成果和影響,首先可以歸功于 1)將該議題與國家、次區域和國際優先事項相結合的綜合設計,包括 GMS 國家需要實現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
77、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家層面的承諾和履約義務;2)能力建設為利益相關者(例如 GMS 環境工作組和直屬機構)提升技能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促使他們可以自行開展活動并承擔更大的主人翁角色,從而由此產生積極影響,這也有助于促進跨境干預,知識共享和技術合作;3)由于取得了重大成就,BCC現已得到公認并已納入國家層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發展規劃政策(GMS EOC,2017)。所有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倡議和其他跨界合作計劃可借鑒的重要要素。該項目的成功可以在“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其他跨境基礎設施發展計劃中復制。如橫跨 GMS 和馬來西亞的中國-中南半島“一帶一路”走廊可以基于在現有的 BCC 建設,也可擴
78、展新區域以適應帶路經濟走廊路線。該概念也可應用在其他帶路經濟廊道,尤其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中國生態環境部和相關伙伴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能夠成為開展 BCC 的內部討論和交流相關知識的合作起點。鑒于“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管理”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專題伙伴關系之一,可以利用中國生態環境部的相關資源(例如相關數據庫)支持“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5.5.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生物多樣性作為自然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支撐著經濟發展,例如旅游業,水力發電,農業,水管理。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此外,偏遠地區豐富的生物
79、多樣性,例如少數民族/土著居民的定居點有時是經常在發展項目中被忽視。所以,保護這些邊緣化群體的生物多樣性和改善生計的 BCC 概念將以“永不落后”為原則,“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25也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承諾。政策建議:(1)“一帶一路”倡議通常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由于基礎設施的發展,特別是公路和鐵路發展,往往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尤其是生物多樣性及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因此在發展初期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就顯得至關重要?!耙粠б宦贰背h以及其他跨境基礎設施發展計劃也可以遵循相似的做法,將 BCC 或生態連通性概念嵌入戰略規劃中。實際上,已經有一些科學研究支持這一觀點,即
80、跨界 BCC 適用于“一帶一路”倡議(Li Shuen Ng 等,2020)。這樣一來,“一帶一路”倡議下所促進的經濟發展也將得到環境保護主義者和其他利益攸關方的贊成。(2)南南合作機制。中國在 BCC 的南南交流與合作中發揮了引領作用。中方經常組織和分享其在跨界保護方面的經驗并尋找合作領域,包括安排考察、發起合作研究和聯合項目、以及組織區域性知識活動,以在跨界范圍內分享與 BCC 相關的良好做法。對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也完全有能力再次引領南南合作,并在更廣范圍實施。(3)綠色金融政策也應同步到位。對于包括亞行在內的多邊金融機制,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其環境保障措施的一部分。但是,“一帶一路
81、”倡議下的某些金融機構仍然缺乏這一方面的考慮,特別是在跨境層面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因此他們有必要趕上步伐(Xia,2020)。這要求“一帶一路”倡議項目開發人員自項目初期便愿意并有能力承擔類似 BCC 等措施的額外費用,雖然項目初期的最佳選擇可能是首先避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4)推進科研合作和數據信息服務響應規劃。中國與其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研究人員之間的科學合作至關重要。從亞太大湄公河次區域項目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必要的生物多樣性科學信息對于進一步規劃“一帶一路”沿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由于其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技術能力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資金支持可能有限,中國可以充分利用現有
82、合作平臺。實際上,中國政府已經為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優秀學生設立了獎學金,用于他們在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學習(Xia,2020)?;诖?,實地數據可以更好地支持中國的海外投資,從而大大減少“一帶一路”對沿線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26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 WorldWideFundforNature(WWF).MagicalMekong:NewSpecciesDiscoveries.2015.https:/greatermekong.panda.org/discovering_the_greater_mekong/species/new_species/magica
83、l_mekong/2 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Review of Configuration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rridors.2016.https:/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institutional-document/214361/configuration-gms-corridors.pdf3 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Regional Technical Assistance for the Core Environm
84、ent Program and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rridors Initiative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Phase 2.Manila(TA 7987REG).2013.4 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port:Core Environment Program 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2018.https:/www
85、.adb.org/sites/default/files/evaluation-document/426011/files/taper-cep-bci.pdf5 GMS Environment Operations Center(GMS EOC).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rridors Initiative20062011 Report.2011.http:/www.gms-eoc.org/resources/biodiversity-and-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2006-2011-report6 Asian De
86、velopment Bank(ADB).Regional: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Corridors Project.2014.https:/www.adb.org/projects/40253-012/main#project-pds7 Duncan Mcleod.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ore Environment Program:10 Years of Cooperation.2018.https:/www.adb.org/publications/gms-environment-p
87、rogram-10-years-cooperation8 Jerry Chan.Transboundary Biodiversity Landscape(TBL)Assessment(Conference Presentation).Regional Consultation on Transboundary Biodiversity Landscapes,5-6 May.2014,Bangkok,Thailand.http:/www.gms-eoc.org/uploads/resources/427/attachment/4.TBL-assessment-Jerry-Chen.pdf9 GM
88、S Environment Operations Center(GMS EOC)(Conference Proceedings).GMS TransboundaryBiodiversity Landscape Management Knowledge Sharing Event,Yunnan,China,12-14 June 2017.http:/www.gms-eoc.org/events/gms-transboundary-biodiversity-landscapes-management-dissemination-and-knowledge-sharing-event10 GMS E
89、nvironment Operations Center(GMS EOC).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Assessment 20062016.2018.https:/www.adb.org/publications/gms-environmental-performance-assessment-2006-201611 GMS Environment Operations Center(GMS EOC).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ore Environment Program:Strategic
90、 Framework and Action Plan 20182022.2017.https:/www.greatermekong.org/CEP-Strategic-Framework-2018-202212 Gree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enter(Green BRI Center).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ternational GreenDevelopment Coalition.2019.https:/green-bri.org/belt-and-road-initiative-green-coalition-brigc
91、 accessed5/Nov/202013 Xia Zhijian.How can the Belt and Road better protect biodiversity?China Dialogue.2020.https:/ Ng L S,Campos-Arceiz A,Sloan S,et al.The scale of biodiversity impac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Southeast Asia.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20,248.https:/doi.org/10.1016/j.bioco
92、n.2020.108691“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27案例案例 3 3 泛非綠色長城倡議泛非綠色長城倡議塞內加爾案例塞內加爾案例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泛非綠色長城倡議-塞內加爾案例案例地點:塞內加爾共和國薩赫勒地區實施時間:2007 年-至今主要發起方與利益相關方:泛非綠色長城倡議涉及許多利益相關者,包括了相關 11個國家政府、非洲聯盟(AU)、國際組織如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世界銀行(WB)、全球環境基金會(GEF)、歐洲聯盟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等。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12.1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在非洲
93、撒哈拉沙漠南端的薩赫勒地區,因常年的干旱氣候導致該地區的大多數國家在糧食和能源安全方面面臨諸多嚴峻風險。不僅如此,許多研究表明,薩赫勒地區的生態系統承受著來自氣候變化加劇以及人類活動的巨大壓力。干旱和半干旱土地面積在占據了大部分薩赫勒地區國家國土面積的 2/3,該地區平均人口增長率為 3%(尤源,2019),快速的人口增長加劇了人們對于糧食的需求,然而該地區生態環境帶來的威脅使得自然資源嚴重退化,導致其農業生產力、價值鏈和生產系統的下降,極大地影響了當地人民的生計水平和社會經濟,限制了薩赫勒地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Diop,2018)?!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28圖 3.1 GGWI 實施國
94、家示意圖(source:PA-GGW)圖 3.2 GGWI 相關國家實施面積(source:PA-GGW)2007 年,非洲聯盟大會第八屆常會第 137 VII 號決定批準了關于為撒哈拉和薩赫勒實施綠色長城倡議(以下稱為 GGWI)的決定(AU2007)。該倡議計劃在非洲西部塞內加爾起至吉布提種植一道寬 15km,長 7775km 的植被屏障。通過對薩赫勒-撒哈拉地區進行可持續的綜合生態系統管理,恢復可持續的旱地管理、自然植被再生以及水資源管理。同時通過促進社會多功能活動平臺實現社區經濟的穩定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計水平并減小荒漠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GGWR,2020)。2010 年 6 月,
95、撒哈拉以南的薩赫勒地區成立了綠色長城泛非局,以協調倡議實施并支持資源統籌,隨后擴展到撒哈拉以南 20 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圖 2.1)。GGWI 涉及許多利益相關方,包括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如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世界銀行(WB)、全球環境基金會(GEF)、歐洲聯盟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等,以促進綠色長城計“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29劃的實施。GGWI 旨在 2030 年封存 2.5 億噸碳、恢復當前 1 億公頃的退化土地、并為世界上最貧困地區的人民創造 1000 萬個就業機會(GGWR,2020)。GGWI 旨在通過成熟的方
96、法與沙漠入侵作斗爭。通過對土地資源的綜合和可持續管理來加強自然資源的保護、物種多樣性的保護、改善資源的生產系統,同時通過建立多功能平臺來確保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GGWI 不僅保護和管理自然資源,通過合理管理自然資源和環境,也有助于消除貧困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薩赫勒-撒哈拉地區與中國新疆的干旱地區具有相似的環境背景和生態問題,并且擁有相似的荒漠生物物種與資源。中國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擁有的成熟的技術體系和經驗可以供薩赫勒-撒哈拉地區借鑒(新華社,2017)。在 2017 年,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非洲綠色倡議秘書處簽訂協議,中方將參與非洲“綠色長城”的建設。這項協議的簽訂正式把中國生態建設
97、技術帶到了非洲,成為實現“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基礎(新華社,2017)。在眾多綠色長城倡議實行國家中,塞內加爾取得的成效尤為突出。自 2008 年以來,塞內加爾政府已經成功種植了 1140 萬顆樹木,恢復了大量的退化土地,并通過同時開展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來治理水土流失以及避免土壤退化,通過種植綠色植物帶減少荒漠化,從而恢復生態平衡,同時推動當地居民參與積極性,提高當地人民的生計水平。塞內加爾的綠色長城長約 545km,寬 15km,占地 817500 公頃(NAGGW,2016)。綠色長城覆蓋了塞內加爾北部的三個行政區(坦巴昆達,瑪塔姆,盧加),五個部落(盧加,林格里,拉涅魯,卡內爾,巴克爾)
98、和十六個市鎮。塞內加爾綠色長城倡議主要在北部沙漠區域 Ferlo地區的西爾沃牧區實施(Diop 等,2018)。圖 3.3 塞內加爾 Ferlo 地區項目實施圖例(左),Feolo 地區降水量圖例(右);Source:“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30Ndiaye O and al,.2013;Peiry and Voldoire,2019,in Ndiaye D.2020)2.22.2干預目標干預目標GGWI 的目標是通過成熟的方法來對抗沙漠入侵,通過對土地資源進行綜合和可持續管理加強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物種多樣性、改善生產系統同時,通過建立各種平臺確保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GGWI 不僅保護和管
99、理自然資源,同時也致力于促進消除貧困,通過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合理管理來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GGWI 旨在 2030 年封存 2.5億噸碳,恢復當前 1 億公頃的退化土地,為世界上最貧困地區的人民創造 1000 萬個就業機會(GGWR,2020)。2.32.3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在塞內加爾的 GGWI 實施中,采用了以下干預措施和活動:(1 1)植被恢復植被恢復。物種選擇需要滿足幾個必要條件:i)具有適應高溫和水資源匱乏的氣候環境;ii)不應被動物食用;iii)同時具有林業和經濟價值(Diop,2018)。經過對 Ferlo 地區 35 個物種監測和研究,其中 22 個物種
100、在極端條件下有再生能力,其中建立綠色長城的主要物種金合歡屬和白花菜科,具體物種包括:Acacia senegal,Acaciaraddiana,Balanites aegyptiaca,Leuceana leucocephala,Acacia nilotica,Zizyphusmauritiana,Acacia mellifera,Delonix rgia。(2 2)苗圃建設苗圃建設:通過苗圃育苗是實現綠色長城植被恢復計劃的基礎,苗圃確保了:i)植被具有良好的抵抗惡劣天氣的條件;ii)植被根部發達,可以承受運輸和移植。采取深耕的耕作方式,用農用車進行播種,播種深度大于 30 厘米,這種方式不僅
101、節省了人力成本還改善了植物生長的土壤條件(Diop,2019)。根據區域降水量的不同,播種時間通?!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31是雨季來臨之前的 8 月份左右。綠色長城采取的創新水力工程,減少地表水徑流并局部增加濕度的做法促進環境恢復并改善作物和植被的水分平衡。(3 3)建立防火墻)建立防火墻:Ferlo 地區屬于半干旱地區且擁有牧區,在雨季過后有發生叢林火災的風險,建立防火墻來降低火災風險變得十分必要。截止 2017 年,薩赫勒地區每年會有 1200-2000km 的防火墻投入使用,并每年固定進行維護。圖3.4 為避免灌木起火建造防火墻;Photo by A.Guisse,May 2
102、011(4 4)建設多功能菜園建設多功能菜園:多功能菜園的建立與 GGWI 目標一致,即恢復物種多樣性,提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當地民眾生計和婦女權益。目前,多功能菜園占地面積達到了40 公頃,近 900 個婦女輪流在菜園從事各種園藝和水果種植,與當地社區居民生計直接相關農產品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這些非木材林產品還可以持續增加家庭收入,促進可持續的創收活動。此活動調動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促使社區居民更多地參與到造林活動中去,所生產的收入使婦女有能力進行循環信貸,從而從事更多其他活動,例如小型農產品貿易等(Diop,2019)。在薩赫勒地區,80%以上的農牧林工作由婦女完成,婦女是土地等自然資源
103、的主要和直接使用者,同時她們還承擔了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婦女也是荒漠化問題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幫助婦女在可持續林業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鼓勵和支持婦女參與多用途、多功能蔬菜園并從中受益,將有助于“綠色長城”前期建設和后續保持(尤源,2019)?!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32圖 3.5 塞內加爾北部苗圃(Source:FAO;A Guisse,2009)2.42.4項目成果(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情況)項目成果(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情況)建設泛非綠色長城在解決生物多樣性損失、土地退化、過渡荒漠化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對當地社區也帶來了諸多積極的影響,這其中包括:i)滿足木材和非
104、木材制品的需求量;ii)通過增加可持續的創收活動,加強有利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來改善家庭收入;iii)糧食儲備增加;iv)婦女權益提升。截止 2019 年,塞內加爾綠色長城已建設 545km,造林 72,452 公頃,已經涉及其 3 個主要地區的 32 萬人口,產出超過 1800 萬粒種子和植被,培訓超過 2120 名人員,提供 1800個就業崗位(GGWR,2020),改善了婦女收入和人民生活質量,建設多個多用途菜園(水果,蔬菜,蜂產業)以及建立了鄉村企業和森林管理機構(尤源,2019)。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13.1實現多重惠益與權衡取舍實現多重惠益與權衡取舍GGWI 是一項綜合治
105、理項目,不僅兼顧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恢復,鼓勵居民積極參與長城建設以增加就業機會,改善社會經濟。從 2008 年起,塞內加爾種植和恢復了大量植被。在樹木的選擇上遵循兩個標準,一是耐干旱,二是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特別是食用和醫用方面(Diop,2019)。這些樹木的種植又可以加工成產品促進當地經濟。從短期來看,這些植被可以保持土地濕度,降低晝間土地溫度。隨著生態環境的一點點恢復,候鳥、昆蟲動物又在這一地區重新出現。當地牧民表示,有了樹林后,牲畜可以在樹蔭下躲避強烈的日照,牲畜數量更是翻了一番。目前,塞內加爾已有 30 萬民眾從這一項目中受益?!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33非洲“綠色長城”
106、既有生態目的,在廣義上也是一條非洲經濟社會的“綠色屏障”。綠色長城建設對于提高社區經濟水平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當地居民特別是婦女團體積極參與防護林建設,種植作物并進行加工再貿易,不僅幫助家庭提高了生活水平,也展現了婦女地位的提升。這也再一次證明了綠色長城倡議不僅僅是植樹造林活動,更是一項綜合的治理項目。3.23.2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參與機制的包容性GGWI 非常重視社區參與的作用,倡議鼓勵各種恢復天然林和植被的方法和措施,支持建立公共與私人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提供更多的獎勵和激勵機制,例如,鼓勵企業加入“綠色長城”建設活動,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社區居民缺技術、缺資金的難題,而且可為社區居民增加就業崗位
107、、提高技術水平和增加家庭收入。允許私人領域的管理人員采取有效的方式來應對荒漠化威脅,培訓當地居民承擔這類責任的能力,例如:讓當地農民參與保護和管理天然林、農田和草地;讓企業管理人員參與大規模的土地整理和施肥規劃,尤其是在土地退化嚴重的地區;讓社區參與防護林營造樹種和植物種類選擇(尤源,2019)。自 2008 年以來,已經有多個學校、組織和機構參與到了綠色長城建設中。例如,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其他國家的年輕人自發組織的自愿者團隊在倡議實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Diop,2019)。塞內加爾多個大學根據項目框架組織當地學生參與到倡議實施中去,例如造林活動以及向婦女團體和青年協會提供醫療服務和藥
108、物培訓。除了參與者的多樣性之外,塞內加爾軍方也積極支持綠色長城倡議的各項活動開展(Diop,2019),確保種植植被和造林活動的順利進行。參與者的多樣性展現了薩赫勒地區人民對綠色長城項目帶來的成果的認可。3.33.3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塞內加爾綠色長城的實施是具有可復制性的。全球旱地覆蓋率占了地球表面積的一半(Huang 等,2016),主要位于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國家。11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15 億人口,36 億公頃耕地和牧場都受到了荒漠化的影響,全球荒漠化面積億每年 5 萬-7 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 20 多億美元(中國綠色時報,2019)。這些脆
109、弱的地區極易受到干旱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對于瞬息萬變的社會影響也非常敏感(Cervigni 等,2016)?!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荒漠的存在與影響不容小覷。2012 年以前,GGWI 在非洲的實施面臨諸多困難,尤其是因為沒有成套的技術模式和系統管理方案(Diop,2019)。中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成功建造綠色防護林帶,其防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34治沙的效果顯著,正是因為有了成功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2012 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防風治沙團隊把先進的技術和方案帶到毛里塔尼亞,對當地人民宣傳防風治沙理念。建立綠色屏障防風治沙的倡議可以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受荒漠化威脅的國家進
110、行實施,比如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團隊在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建立了引種篩選基地,建立 300 畝示范基地;中國國家林草局與阿拉伯聯盟干旱地區和旱地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推進荒漠化檢測和防治合作,在埃及等發展中國家建立技術示范中心,通過國際合作與各國共享經驗(中國綠色時報,2019)。通過篩選植被種植“綠色屏障”,改善土壤治理,防風固沙等措施不僅對抗荒漠化,恢復當地生物多樣性,更能通過綜合治理實現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綠色長城”的建設。在泛非綠色長城倡議成員國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可通過一些新技術的推廣普及,提高農村社區的生活水平,推廣新技術的應用也可以影響和改變農戶
111、土地利用行為。這種“中國模式”可以給面臨荒漠化威脅的各個國家一些參考,進行復制和推廣,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各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差異(胡佳,2011)。這樣一來,泛非綠色長城倡議的荒漠化防治國際合作才是可持續的。圖 3.6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來源:新華社)4.4.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GGWI 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對薩赫勒地區進行可持續發展和開發自然資源進行綜合管理。隨著項目的推進,塞內加爾綠色長城國家戰略行動計劃實施了與造林有關的諸多活動,通過種植有經濟價值的植被(比如可以加工成口香糖以及飼料)來開展各項社會活動,調“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35動當地
112、民眾的參與積極性。自 2008 年以來,多功能菜園和防火墻創建對當地人民帶來諸多積極的影響,不僅大幅度增加了就業機會,也提高了整體社會經濟水平。GGWI 項目塞內加爾實施的效果顯著,為其帶來機遇與發展潛力,具體包括:(1)具有政治意愿和可執行的方案,獲得了地方當局和當地人民的大力支持;(2)在 2008-2019 年間實現了 72,452 公頃的造林(GGWR,2020)其平均存活率為70%;(3)成功種植了 760 萬株苗株,修建了 132,050km 的防風帶(GGWR,2020);(4)恢復了超過 119,000 公頃土地(GGWR,2020);(5)超過 2100 個人接受了相關培訓(
113、GGWR,2020);泛非綠色長城倡議不僅僅是解決撒哈拉薩赫勒地區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問題,同時也應該作為區域合作、南南合作、“一帶一路”延長線以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重要組成部分(尤源等,2019)。GGW 倡議是可借鑒的,可復制的,正如 FAO 所提出的:GGWI 是促進可持續的干旱和半干旱土地管理的最佳做法:“利用土地資源(包括土壤,水,動植物)來生產滿足人類需求的商品,這些商品在保持這些資源的生產潛力和維持其環境功能的同時不斷變化?!盙GWI 倡議不僅保護和管理自然資源,同時也致力于促進消除貧困,通過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合理管理來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對案例的分析,從政策
114、角度應考慮:(1)進一步推進南南合作,加強中方、非洲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在防沙治沙及生態修復方面的經驗與技術,協調各方資源推進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工作并努力完成 2030 年目標。(2)作為非洲綠色長城的成員國,其政府需要進一步從非洲綠色長城建設規劃角度,制定合適的土地法律確保相關土地使用權,開展跨部門的協調確保相關多部門有效的參與土地綜合管理中來,開展相關能力建設加強地方的資源管理、規劃和開發能力;作為非洲綠色長城的成員國的研究機構更好發展科學服務決策作用,科學有效的監測評估“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36土地退化及植被恢復進展,確保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與保護納入相關進程,開展生態修復相關技術的當地
115、示范與推廣,推進相關生態恢復實施者的地面技術培訓,成為政府部門推動民眾參與非洲綠色長城建設的重要橋梁。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Diop S,Guisse A,Claude S,et al.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and Improving Local Livelihoods throughthe GGWI in the Sahel Region:The Example of Senegal.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8,9(3):257-265.https:/doi.org/10.5814/j.issn.1674-764x.2
116、018.03.0052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The Great Green Wall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WayAhead to 2030.UNCCD Publications,2020.https:/catalogue.unccd.int/1551_GGW_Report_ENG_Final_040920.pdf3Peng Y,Fu B J,Zhang L X,et al.Global Dryland Ecosystem Programme(G-DEP):Africa consult
117、ativemeeting report.J.Arid Land,2020,12,538-544.https:/doi.org/10.1007/s40333-020-0056-z4Great Green Wall(GGW).2019.The Great Green Wall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Way Ahead to 2030.5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UNCCD).The Great Green Wall Initiative。https:/www.unccd.int/action
118、s/great-green-wall-initiative6You Y,Ren H J,Zhou N,et al.The Pan-African Great Green Wall Initiative and Its Development ofAgriculture,Animal Husbandry&Forestry.World Forestry Research,2019,32(5):85-90.7Willem Van Cotthem.2015.Great Green Wall Countries Discuss Resilience Strategies.World Press8科技世界
119、網.非洲生態環境脆弱“綠色長城”發揮生態經濟雙重效益.2016.http:/ 4 4 濱海生態系統保護的機制創新濱海生態系統保護的機制創新藍色碳匯和綠色保險藍色碳匯和綠色保險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濱海生態系統保護的機制創新藍色碳匯和綠色保險案例地點:菲律賓實施時間:2020 年至今主要發起方與利益相關方:保護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保護國際 CI”)、恢復保險服務公司(Restoration Insurance Service Company,以下簡稱“RISCO”)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12.1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聯合
120、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大會 2021 年在中國昆明舉行,與會各方將磋商“2020 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海洋生態保護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國際社會提出“在 2030 年之前保護全球 30%的海洋”的目標。而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9 年 9 月發布了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報告顯示人類活動已對海洋生態產生重大影響,同時發現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以及精心管理自然資源利用將為保護海洋和生態圈提供機遇,可以為適應未來變化提供支持,限制對生計的威脅并帶來諸多額外的社會效益。保護國際(CI)長期致力于海洋生態保護,并以紅樹林保護作為海
121、岸帶和濱海生態系統保護的突破口。紅樹林是地球上最為重要的物種之一,在全球范圍,紅樹林每年為防范海岸帶的洪水災害貢獻了 820 億美元的經濟價值,比陸地森林系統鎖住近 10 倍的二氧化碳。然而,近 50 年來,地球上喪失了近半數的紅樹林。為了保護紅樹林,保護國際基金會在濱海地區開展了“綠色+灰色”基礎設施建設,即在原有人工實施基礎上疊加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既增強了抗擊洪水、暴風和海平面急速上升等極端災害,又能為當地社區提供淡水和漁業資源,還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謂是“一舉三得“。2013 年菲律賓遭受史上最強臺風-“海燕”重創的情景可能還歷歷在目。按照菲律賓“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38國
122、家減災委員會的說法,至少 138 人死亡、14 人受傷和 4 人失蹤,全國受災人口達 428萬余人。但菲律賓紅十字會表示,在兩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已接到超過 1200 例死亡報告。2020 年,保護國際(CI)與菲律賓中部地區的當地政府和社區合作,開展“綠色+灰色”基礎設施建設的試點,以增強其對氣候變化的韌性,例如在建造防洪堤的同時恢復紅樹林。2.22.2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2.2.12.2.1 項目目標項目目標在這個案例中,保護國際(CI)嘗試了“藍色碳匯+綠色保險”的特色創新模式,希望實現生態保護、氣候變化、經濟發展和社區參與等多重效益:目標一:保護和恢復以紅
123、樹林為代表的濱海生態系統目標二:封存二氧化碳并適應氣候變化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目標三:將紅樹林的生態價值以保險費和藍色碳匯收入的形式充分體現目標四:鼓勵當地社區參與生態保護,創造就業機會并提高收入2.2.22.2.2案例特色與驅動力案例特色與驅動力保護國際基金會與保險公司合作,創立了“生態修復保險服務公司”(RestorationInsurance Service Company,RISCO)。RISCO 通過服務費用和碳信用額度的形式,將紅樹林的生態價值納入保險產品,以支持當地社區的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工作,優先投資紅樹林生態系統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濱海地區。RISCO 的業務先
124、從菲律賓開始,并擬向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等市場拓展。(1 1)收入來源)收入來源藍色碳匯:根據國際自愿碳減排標準機構 VERRA 的濕地恢復和保護方法論開發紅樹林藍色碳匯,并通過強制和自愿碳排放機制將藍色碳匯銷售給減排企業來獲得經濟收入。保險收入:由于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有助于減緩自然災害及保險公司的相應理賠,RISCO 每年會得到保險公司支付的生態服務費。(2 2)主營業務)主營業務項目點選擇:RISCO 會根據紅樹林資源、受?;蚩杀YY產和自然災害的風險等因素選擇項目所在地和所在國?!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39保險公司/投資者引入:RISCO 會將紅樹林保護和恢
125、復所產生的經濟收益納入保險產品的財務和風險評估模型,并參與相關保險和再保險業務的開發。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RISCO 會直接或通過當地第三方開展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及相關監測。藍色碳匯開發:RISCO 會獲得藍色碳匯的合法產權、準備遞交項目設計文件(PDD)、開發和銷售藍色碳匯及制定碳匯收益分配方案等。(3 3)關鍵利益相關方)關鍵利益相關方該項目涉及到眾多利益相關方,如濱海當地社區和居民、濱海資產所有者、保險公司、藍色碳匯權所有者、藍色碳匯購買者等。(4 4)藍色碳匯開發)藍色碳匯開發藍碳指儲存在紅樹林、潮汐鹽沼和海草床土壤、地上活生物質(葉、枝、干)、地下活生物質(根)和非活
126、體生物質(如凋落物和枯死木)中的碳。與陸生生態系統中儲存的碳一樣,藍碳是的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幾年到幾十年)被植物活體固定下來的碳。不同于陸地生態系統,濱海生態系統土壤中的固定的碳可大范圍且長時間封存,因此形成巨大的碳存量。每年全球有 1.9%的紅樹木資源遭受損失,從而釋放出 2.4 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 5.88 億桶石油,或 130 萬車煤、63 座燃媒發電廠、5050 萬輛汽車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正因為紅樹林強大的固碳能力和潛力,目前國際上開發了不少方法學,將濱海生態保護和恢復活動認證成為藍色碳匯。其中最主要的是國際自愿碳減排標準機構 VERRA 所開發的 Verified Carbon S
127、tandard(VCS)認證。VCS 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自愿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已有超過 1600 個經 VCS 認證的項目累計減少 5 億噸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藍色碳匯的 VCS 認證要經過五個步驟:第一步:選擇方第一步:選擇方法學法學項目業主必須選擇一個適合自已項目的 VCS 方法學或通過 VCS 規定流程開發適用于自己項目的新方法學。第二步:項目描第二步:項目描述及公示述及公示項目業主需要在VCS 注冊處開設賬戶并將項目書提交 VCS 項目開發列表進行公示。第三步:審定第三步:審定項目書項目書項目業主需要聘請認證機構對項目闡述和解釋進行審定。第四步:核證第四步:核證減排量減排
128、量項目業主需要監測記錄減排數據,并制作監測報告,并由第三方進行核證。第五步:簽發核第五步:簽發核證減排量證減排量項目業主提出減排量簽發申請,減排量獲得簽發,由業主決定持有、出售或注銷?!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40藍色碳匯項目的融資渠道有來自國際公約框架下的公共資金機制,也可以通過市場手段,主要是碳市場。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DB)國 際 濕 地 公 約(Ramsar)(1)公約資金機制欠發達國家基金;氣候變化專門基金;氣候變化重點領域;生物多樣性重點領域;國際水域重點領域;其他重點領域;拉姆薩爾小額基金;未來濕地培訓項目;瑞士對非洲的捐贈;全
129、球環境基金(GEF);氣候適應基金;綠色氣候基金(GCF);(2)各國公共資金各國建立的氣候基金;各國建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保護基金官方開發援助;(3)其他資金由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建立的氣候基金;由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建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4)其他非市場機制慈善公益捐贈;債務互換或減免以投資自然;(5)市場機制自愿減排市場;生態補償;風險分擔和保險;強制減排市場;公司企業為了碳履約、碳中和及履行社會責任而投資濱海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從而獲得藍色碳匯。如 2020 年蘋果公司與保護國際(CI)合作,在哥倫比亞加勒比海岸Morisquillo 海灣開發了一個藍色碳匯項目。該項目的實施保護了
130、 9600 公頃紅樹林并恢復了 1800 公頃紅樹林,經 VCS 認證,在 30 年的項目期限內可產生超過 1.4 萬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核證減排單位(Verified Carbon Units,VCUs)。由于哥倫比亞從 2016 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征收碳稅,當地企業可通過購買該項目所產生的藍色碳匯來抵扣應繳碳稅。2.32.3 項目成果:項目成果:2.3.12.3.1 機構創新機構創新第一家將氣候風險管理與保險業務相結合的專業公司第一家將氣候風險管理與保險業務相結合的專業公司目前保險業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普遍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保險公司未能將預防或防“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41范氣候風險
131、的投入和努力與保費定價結合起來;二是在保費精算模型中,還是主要依靠歷史數據,然未能充分考慮潛在的氣候變化風險。RISCO 是第一家旨在推動保險行業對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系統性響應的社會企業,將紅樹木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對氣候減緩和適應的貢獻與創新保險業務和保費定價緊密結合起來。2.3.22.3.2 模式創新模式創新市場機制推動生態服務價值實現市場機制推動生態服務價值實現科學研究不斷證明,紅樹木生態系統能夠有效降低浪高和風暴強度,紅樹木對沿海地區提供了有效的防范和抵御自然災害的生態服務。但長期以來,其生態服務價值一直未在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紅樹林生態系統投資不足、保護不力。長此以往,洪災將會影響
132、全球 1,800 萬沿海地區民眾的生活,每年造成 82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鑒于全球保險業在 2000-2010 年間因沿海地區遭受風暴影響而賠付超過 3,000 億美元,RISCO 與保險公司和精算師合作,計算出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的成本和收益,并將相關數據嵌入保費定價模型,將紅樹林的生態服務價值通過保險費用的支付體現出來。同時,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產生藍色碳匯,將其應對氣候變化的生態服務價值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得到實現。2.3.32.3.3 多重效益多重效益-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多重效益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多重效益1、為保險公司提供了生態服務,有效降低保險公司的賠付
133、率;2、通過保險公司支持的年費和藍色碳匯交易收入,為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提供了穩定的資金;3、由于可以分享到保險公司年費和藍色碳匯收入,當地社區民眾獲得激勵積極開展紅樹木保護和恢復工作,為他們提升了新的就業機會;4、該項目可幫助菲律賓保護和恢復 4,000 公頃(約 9,884 英畝)的紅樹林,生態效益突出;5、該項目在十年內固碳 60 萬噸,相當于 1.27 萬輛汽車一年的減排量,應對氣候變化效果明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42圖 4.1 RISCO 商業模式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13.1實現多重惠益與權衡取舍實現多重惠益與權衡取舍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經
134、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濟社會發展的協同本案例充分體現了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經濟社會發展等多重惠益的實現。加強以紅樹林為代表的濱海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減少自然災害對當地社區和經濟社會的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保護或恢復紅樹林等成熟的生態系統可以消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儲存碳,并可以減少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氣候和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和風暴潮等?;诩t樹林在防災抗災和應對氣候變化中所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保險公司和碳交易市場為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提供穩定的資金。紅樹林保護工作及其資金投入為當地社區提供了就業崗位,提升人民福祉。同時,當地為了保
135、護紅樹林生態系統,也主動放棄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開發性和生產性項目和產業。3.23.2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各利益相關方協同推進紅樹林保護各利益相關方協同推進紅樹林保護如本案例顯示,對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市場化的保護,涉及到眾多利益相關方,如地方社區和居民,是開展紅樹林保護的實施者和受益人;金融機構,是紅權林保護的投資者;“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43企業,是藍色碳匯的購買方;保護國際(CI),是項目發起人,也是最新理念、最佳實踐和科學方法的引入者;RISCO,是為實施這個項目專門成立的特色目的機構(SpecialPurpose Vehicle,SPV),負責項目的運行和協調。因
136、此,通過市場機制推動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絕非易事,需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發揮各自重要的作用。同時,也需要有效的機制設計來維護各方利益,鼓勵各方積極做出貢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項目運行效率。3.33.3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產品和模式創新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產品和模式創新引入市場機制和創新模式,充分調動各利益相關方積極性,是可持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源動力。這個案例中,保險公司充分認識到紅樹林為代表的濱海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有助于降低公司自然災害事件賠付的風險,并將生態保護視為一項服務而支付費用。將生態環境保護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緊密結合,將生態環境效益與經濟財務回
137、報緊密結合,是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值得學習和推廣。紅樹林保護修復需引入市場化機制,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其中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的重要作用。在本案例中,從金融工具的風險偏好和期限匹配看,保險產品是很適合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中國從 2012 年起陸續制訂發布了推動綠色信貸的一系列政策,2016年又建立了綠色金融體系,大力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創新金融工具和模式支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中國推動綠色金融的相關經驗和實踐,也值得各國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中參考和借鑒。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資金機制,如碳排放權交易、清潔發展機制(CDM
138、)、REDD+等,都已在全球范圍廣泛采用。同時,綠色金融和碳匯的協同使用,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新的動力。4.4.案例總結和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和政策建議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帶海陸交錯區生產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固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全球范圍紅樹林總面積縮小、生態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外來生物入侵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保護和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如 2020 年 8 月,中國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 年)。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
139、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撐至關重要。同時,如本案例所示,通過綠色保險、藍色碳匯等創新機制,將市場機制和社會資本引入紅樹林保護,充分調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44政府、企業、金融機構、NGO 和社區等各相關利益方的積極性,日益成為生態保護的新趨勢和新模式。該模式具有 1)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的多重惠益;2)地方社區和居民、金融機構、企業、保護國際等國際機構、保險公司等各利益相關方協同推進紅樹林保護,參與機制包容性強;3)引入市場機制和創新模式,充分調動各利益相關方積極性,這是可持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源動力。通過此案例的介紹、分析和啟示,我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 1)
140、在具有重要濱海生態系統的共建在具有重要濱海生態系統的共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紅樹木生態保護國家開展紅樹木生態保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進行項目投資和建設中,要防范與濱海生態系統相關的環境和社會風險。如中國在人民銀行等七部委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第三十一條“推動提升對外投資綠色水平”、原中國銀監會綠色信貸指引第二十一條“境外項目管理”和關于規范銀行業服務企業走出去加強風險防控的指導意見 的第五條“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中都對金融機構在境外經營和投資活動中的“綠色化”和環境風險防范都有著嚴格且詳盡的規定和要求。但企業和投資者對紅樹林等濱海生態系統往往不太熟悉,因此
141、要提升相關意識和加強能力建設,充分重視紅樹木等重要濱海生態系統對當地社區的重要價值,有效識別和化解相關風險。同時,盡管生態保護項目由于回報低、風險高,不是傳統的社會資本支持的領域。但國際社會針對紅樹林等濱海生態系統保護設立了許多資金機制,投資者可充分利用這些多邊和雙邊的資金支持,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大膽嘗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第三方市場合作等模式,在相關國家開展紅樹木等濱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項目的投融資活動。(2 2)通過藍色碳匯實現紅樹木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通過藍色碳匯實現紅樹木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中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 年)提出“研究開展紅樹林碳匯項
142、目開發,探索建立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蓖苿铀{色碳匯的開發和交易是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途徑。i.藍色碳匯要產生生態保護效益。通過開發藍色碳匯項目,要推動符合科學規律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的實踐和規范。ii.開發或引入藍色碳匯方法學。藍色碳匯項目要標準化,要引入成熟、公認的藍色碳匯方法學,或根據國際規范開發符合項目所在國實際情況的藍色碳匯方法學。iii.藍色碳匯應成為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許多國家都將藍色碳匯納入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實現的重要途徑。我國應逐步將藍色碳匯納入國家核證自“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45愿減排量,同林業碳匯、可再生能源、甲烷等一起供
143、重點排放單位履約抵銷。iv.加強紅樹林藍色碳匯項目開發和推廣的研究和試點。國際上紅樹林藍色碳匯項目已形成成熟的方法學和成功的案例。我國應加強相關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經驗分享,在紅樹林資源豐富的廣東、福建、浙江、廣西、海南等地區開展試點示范。(3 3)通過財政和金融等多種途徑增加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的資金投入通過財政和金融等多種途徑增加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的資金投入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的資金支持通常來自于財政和公共資金,如預算內投資、補貼、稅收減免及其生態補償機制等。對于日益嚴重的資金缺口,各國都非常重視社會資本的作用。社會資本進入生態保護領域,正如本案例所示,通常是發揮綠色金
144、融和碳排放權交易的作用。因此,要對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債券等金融手段進入生態保護項目加強政策引導和激勵扶持,通過稅收優惠、風險分擔、資金擔保等方式創造適合社會資本進入的投資環境。同時,要充分發揮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水權交易等市場機制來實現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4 4)推動企業將支持紅樹林等生態系統恢復作為實現推動企業將支持紅樹林等生態系統恢復作為實現“碳中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徑的重要途徑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國習近平主席在第 75 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145、年前實現碳中和”。而歐盟 27 國領導人在 2020 年 12 月 11 日的布魯塞爾峰會上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 2030 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 1990年減少至少 55%,到 2050 年實現“碳中和”。各國新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將激勵更多的地區和企業積極采取氣候行動。如案例中提及的蘋果公司,企業和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購買藍色碳匯來實際“碳中和”,同時此舉還能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支持當地社區的經濟發展?!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46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 Price K.The oceans are on the brink.Here are 3 ways to save
146、them.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2020.https:/www.conservation.org/blog/the-oceans-are-on-the-brink-here-are-3-ways-to-save-them2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etc.,2020,The Business Case For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3 Herr D,Agardy T,Benzaken D,et al.Coastal“blue”carbon:A revised guide to supporting coa
147、stalwetland programs and projects using climate finance and other financial mechanisms.Gland,Switzerland:IUCN.2015.https:/nicholasinstitute.duke.edu/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carbon_finance.pdf4 The Lab.Restoration Insurance Service Company(RISCO).2019.https:/www.climatefinancelab.org/wp-cont
148、ent/uploads/2019/03/RISCO_Instrument-overview-1.pdf5 Verra.VCS 項目審批周期介紹:五個基本步驟.https:/verra.org/wp-content/uploads/2016/05/FactSheet-Project-Cycle-Chinese.pdf“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47案例案例 5 5 從承諾到行動從承諾到行動 中國在加蓬負責任林業投資十五年中國在加蓬負責任林業投資十五年可持續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之路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從承諾到行動 中國在加蓬負責任林業投資十五年可持續發展之路案例地點:加蓬實施時間
149、::2005-2020主要發起方與利益相關方: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駐加蓬林業投資企業,加蓬水和森林部。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 2.1.1 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進入 21 世紀后,隨著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中國林業對外投資持續增長。盡量在整體的中國對外投資所占據的份額不高,但影響卻十分重要。由于是資源為導向的產品,中國林業海外投資國很多分布在全球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包括剛果盆地、南美、湄公河等,除了對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由于林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還擔負著促進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提高當地就業水平和增加
150、收入方面。加蓬是中部非洲最重要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遼闊的領土,正在為建設“工業加蓬”“綠色加蓬”和“服務業加蓬”而努力,力爭 2025 年成為新興國家。近年來,加蓬經濟穩定,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積極興建基礎設施,這些因素都使加蓬成為了一個極好的外國投資目的地。與此同時,加蓬因為國土面積 85%被熱帶雨林覆蓋,成為全世界林業投資的熱土,特別是中國林業企業。目前加蓬已經成為中國林業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國家之一,是中國目前在熱帶地區最大的林業投資國。自 19 世紀 90 年代,中資企業開始在加蓬投資林業,之后一直穩步增長。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擁有了當地 50%左右的商業用材林經營許可,全部
151、為天然林。作為配套,中國企業還積極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48在林區道路、電力等領域投入資金。隨著中資企業影響力的增長,合法合規以及和可持續問題也逐漸成為了關注的焦點,關于中國企業非法采伐的報道時有發生,為國際社會所關注。在全球森林資源,特別是熱帶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情況下,如何通過促進負責任的林業投資,開展可持續森林管理,保護熱帶地區寶貴的森林資源,迫切需要采取行動。2 2.2.2 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中國企業在加蓬的歷史較為曲折,歷史上,違反當地法律法規的報道時有發生,這一方面和企業對于法律法規要求的不重視有直接關系,同時也存在著語言
152、和文化障礙,導致對當地的要求了解不深。林業行業由于入門門檻不高,投資者多為民營資本,企業素質良莠不齊。很多企業存在短視行為,只為截取短期利益,沒有長遠投資打算。舉例來說,加蓬對林業企業實施可持續經營許可證制度。分為兩種,一種為臨時許可證(CPAET),一種為長期可持續經營許可證(CFAD)。企業初進入林業采伐行業將被授予 CPAET,擁有該許可的林業管理者需要在三年內實現 CFAD 要求。然而,遵守 CFAD 的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并且一般需要通過三年的經營規劃和系列評估才能獲取。這一進程包括完整的生物多樣性評估,森林資源評估,社會經濟影響評估,最終形成全面的林業管理計劃。過去,很多沒有在此
153、期間內實現 CFAD 的公司,在三年后,通過變更企業名稱來刻意避免自己的責任和投資,也就沒有像 CFAD 那樣的經營規劃和系列綜合評估來確保森林的負責任經營。這通過變換注冊主體來規避法律法規的要求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在此背景下,企業非法、越界采伐的情況經常發生,對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破壞,也帶來了不好的社會影響。此外,當地的林業施政和腐敗行為很大程度助長了這一趨勢。本案例目標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通過工具開發和能力建設,提升中國林業企業負責任投資意識以及可持續森林管理水平;第二,通過建立市場、金融等激勵機制推動企業的行為改變;第三,通過建立多方對話解決企業在投資過程中面臨的合理問題
154、,改善投資環境;第四,通過雙邊對話和合作介紹中國林業管理經驗,改善當地林業施政。最終促進當地中國林業投資企業實現可持續的森林管理,并助力于木材生產國的森林管理體系的提升。2 2.3.3 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1 1)調研和工具開發)調研和工具開發“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492005 年開始,WWF 中國與其他國內外環保組織一起,支持中國國家林業局走訪中國企業在非洲、亞洲等地的林業投資,實地調研中國林業海外投資對當地的影響,傾聽所在國政府、民間和企業的反饋。根據多次調研,國家林業局逐步形成了引導中國林業海外投資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戰略,在全球開創性地發布了相關的指南。20
155、07 年,國家林業局會同商務部發布了中國企業海外森林可持續培育指南,指導在海外投資人工林等的企業依照當地法律、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社區利益,實現經濟和生態雙贏。2009 年,國家林業局又會同商務部發布了中國企業海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和利用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有力地回應了國際上對中國企業海外林業投資的生態和社會影響方面的擔憂,成為中國發布的第一個針對海外投資的行業指南,開闊了政府對海外投資的引導和監管方式。指南的目標是在中國林業海外投資的熱點地區進行推廣和落實,將引導中國企業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進行砍伐、運輸、加工能活動時,遵照當地法律法規并參考國內外可持續經營的技術和措施,對高保護價值區域進行
156、判定和保護,而且在各種作業活動中避免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尊重當地社區的權益。(2 2)工具推廣)工具推廣鑒于一些中國林業企業的經營水平與指南提出的原則有較大差距,因此,指南發布后,WWF 中國繼續支持國家林業局,在過去十幾年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推動指南的落實。2011 年 6 月,WWF 中國與中國林科院林產品貿易中心一起組織重要的林業海外投資企業簽署 中國企業境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利用倡議書,承諾在今后的經營活動中學習、落實指南,共同推動中國林業企業的海外可持續經營,首批承諾企業達到 10 家。同時長期與其他國內外環保組織合作,共同推出了中非森林治理學習平臺(FGLP)等機制,共同在重點地區召開研
157、討會、合作調研等,為企業提供投資目的國最新的林業法規信息、森林經營和進出口規章制度等。在針對海外企業林業培訓需求的調查中發現,部分企業缺乏對當地投資環境的了解及風險防控意識,少數企業由于法律知識匱乏、生態環保意識淡薄、對當地文化和生活習慣了解不足,有些森林經營活動不合乎規范。特別是在加蓬,有的中國企業甚至利用當地林業法規關于臨時許可的政策,避開制定森林經營方案的要求。這些行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指南發布后,WWF 中國即開始在加蓬的中國林業企業中推廣指南,下屬子項目-全球森林貿易網(GFTN)-中國也與在加蓬投資的中國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幫助中國企業提高經營水平。例如,20
158、12 年,WWF 為相關企業開展了兩次培訓后,4 個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50加蓬投資的中國林業公司正式接觸 GFTN-中國,一個企業隨后開始準備為在加蓬的 32 萬公頃林地進行 FSC 認證。2014 年 6 月,基于中國企業和當地政府間交流不暢的問題,WWF與中國林業科學院等創建了加蓬-中國可持續林業圓桌論壇,邀請中國國家林業局及加蓬政府參加,受到了企業的歡迎,與企業之間的信任更加牢固。為了加強指南的推廣,WWF 中國還會同合作伙伴多次在國內外開展指南培訓,在進行企業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向企業宣傳介紹指南的各項要求,提供落實指南的方法,培訓地點覆蓋了主要的木材貿易港口和加工企業集中的
159、地區,除了加蓬之外,還涉及其他重要的林業投資地,如俄羅斯遠東、喀麥隆、莫桑比克等。WWF 還利用全球網絡的優勢,聯合 WWF 在俄羅斯、剛果盆地、東非、拉美等地的辦公室,向當地政府積極介紹指南的要求,翻譯印刷了指南的俄文版、葡文版、英文版、法文版,使指南在投資目的國收到了廣泛的歡迎和認可。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熟悉投資目的國的法律法規和風俗民情,WWF 中國森林項目還組織翻譯了莫桑比克等重點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法律。(3 3)探索激勵機制)探索激勵機制在指南推廣過程中,WWF 中國和國家林業局,積極為指南的落實探索激勵機制,探索通過綠色金融等新型手段促進企業通過落實指南要求而實現海外投資的可
160、持續性,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經營。目前,綠色林業的定義已經為中國銀行監管委員會采納,將用于相關的綠色投資決策。FSC 認證等可持續林業國際理念也將納入木材加工園區的規程,成為提高木材加工園區可持續性的重要標準。同時還協調中國和投資目的國家政府、企業界代表之間的雙向交流,包括幫助投資目的國代表到中國學習林業管理和加工技術,通過研究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樹種提出科學建議等。(4 4)建立對話平臺)建立對話平臺由于來自文化、語言等方面的障礙,讓雙方政府與中資公司進行有效的溝通十分不易。中資公司認為當地政府沒有考慮他們的權益,而當地政府認為很難有效適宜地傳達指令等信息給中資公司。在組織了幾
161、次研討會和培訓之后,WWF 認識到有必要為當地政府和中資公司建立起溝通交流的平臺。與此同時,WWF 已經把當地的法律法規譯成了中文,并把中國國家林業局的海外森林經營管理指南介紹給了中資公司。隨著信任的建立,在 2014 年 6 月,中資公司和加、中政府同意建立“加蓬中國可持續林業對話機制”,通過圓桌會議為中國負責任的投資行為建立有效溝通的平臺。對話的目標是通過有效溝通來共同支持中資企業在加蓬實施可持續經營。這一機制的形成,得到了中國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作為圓桌的重要參與方,兩國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均派“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51出代表參加了各次會議。以此為基礎,通過對話機制,雙方政府不
162、斷加深交流。2019 年,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加蓬政府簽訂了林業領域合作的備忘錄,共同推動中加合法木材貿易。2 2.4.4 項目成果項目成果(1)開發了中國第一個針對海外投資的行業指南,中國企業海外森林可持續培育指南,指導在海外投資人工林等的企業依照當地法律、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社區利益,實現經濟和生態雙贏。中國企業海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和利用指南,回應了國際上對中國企業海外林業投資的生態和社會影響方面的擔憂,創新了政府對海外投資的引導和監管方式。(2)2011 年 6 月,WWF 中國與中國林科院林產品貿易中心一起組織重要的林業海外投資企業簽署中國企業境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利用倡議書,承諾在今后的
163、經營活動中學習、落實指南,共同推動中國林業企業的海外可持續經營,首批承諾企業達到 10 家;2014 年 6 月,12 家中資公司做出了保護野生動物和改善當地員工工作環境和條件的承諾。所有這些公司都有木材采伐和加工的業務,管理著加蓬 4 百萬公頃的林地;2016 年,這些企業由進一步承諾按照境外森林可持續經營指南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森林管理水平。(3)根據 WWF 的調查顯示,中資林業企業擁有的符合長期可持續林地許可證林地面積從 2010 年的 818,932 公頃,增長到 2015 年的 3,964,249 公頃,增加了 384%。到 2019年,這一數字增長到 6,219,555 公頃,即
164、全部在加蓬投資的林業企業均獲得了該一證書,合規和可持續性程度大大提升。雖然仍舊存在一些企業存在非法采購的報道,但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向著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目標不斷邁進。加蓬的商業木材采伐區主要為原始的天然林區,其中還分布著為數眾多的原住民社區。中國企業管理行為的不斷提升,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當地經濟與就業水平,兼顧保護和利用方面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4)2015 年,一家中國林業企業開始進行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森林面積約為 33 萬公頃。由于加蓬政府于近期宣布了 2023 年全面 FSC 認證計劃,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都在積極對認證進行探索,配合 WWF 組織相關培訓。雖然受疫情影響
165、,進程有一些遲滯,但總體方向不會變化。(5)從 2010 年開始,中加兩國林業部門不斷加強對話,每年組織互訪活動,商討更好的促進中國林業企業在當地的負責任投資;2015 年成立了多方對話機制;2019 年雙方正式簽署了林業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雙方合作的一個新的里程碑的開始?!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52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 3.1.1 政府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政府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該案例在開展過程中得到了國家林業局(現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面對在本世紀初出現的大量的由中國海外林業投資和貿易引發的非法采伐問題。從 2005 年開始,WWF 中國與其他國內外環
166、保組織一起,支持國家林業局走訪中國企業在非洲、亞洲等地的林業投資,實地調研中國林業海外投資對當地的影響,傾聽所在國政府、民間和企業的反饋。林業的海外投資以私營企業為主,很多在國內沒有注冊實體,存在著監管和規范上的復雜性。根據多次調研,逐步形成了以境外指南為依托引導中國林業海外投資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戰略。依托于重點投資國別,通過指南形式,加強與投資國的合作與對話,逐步引導企業行為發生改變。中國企業海外森林可持續培育指南 和 中國企業海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和利用指南的制定過程沖,充分考慮了在當地應用較為普遍的森林可持續經營國際標準與指標,如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體系(FSC),同時充分汲取了不同利益方的聲
167、音。指南涵蓋的內容也較為全面,涉及環境、經濟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地法律、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社區利益等方面。指南指出,中國企業要注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因地制宜采取科學合理的采伐方式和作業措施,盡量減少森林采伐對生物多樣性、野生動植物生境、生態脆弱區、自然景觀、森林流域水量與水質、林地土壤生態環境和更新幼苗幼樹的影響,保證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得到快速恢復。對森林特別是高保護價值森林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還強調,中國企業進行森林經營利用相關活動時,要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采取適當措施,避免森林經營利用活動直接或間接地侵犯、威脅和削弱當地居民的法定資源所有權或使用權。這幾個指南歷史性的
168、開創了規范中國林業境外可持續投資的方向,并構成了目前針對林業海外投資的基本政策框架。在此之后,考慮到指南需要與生產國的林業實踐更好的銜接,一些依托于指南的“國別手冊”也陸續開發了出來。在實施的過程中,除了得到國家林草局的全力支持,商務部、海關總署以及中國銀保監會都不同程度對案例予以了大量支持。同時依托于中非合作論壇(FOCAC),WWF 定期都會將自身的調研以及案例經驗形成政策建議,提交至會議的組織方以及代表團,促進相關政策和經驗的傳播。3 3.2.2 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在不同層次的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除了國“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5
169、3家林草局以及其下屬中國林業科學院之外,還充分發揮了 WWF 全球網絡辦公室的優勢,與WWF 加蓬以及非洲區域辦公室密切保持了溝通和合作。在境外指南的制定過程中,廣泛邀請了代表多元利益的參與者,包括政府機構、企業,特別是非政府組織。除了 WWF 之外,例如全球環境研究所(GEI),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森林趨勢(FTs),以及歐洲森林研究所(EFI)均對指南的內容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指南推進過程中,重點依托當地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以試點的方式將指南在當地逐步落地,從而帶動了其他企業逐步參與到了案例的實施過程中。在促進中國國家林業和加蓬水森部以及當地中國企業的多元對話方面,通過定期溝通
170、,充分消除了地域、文化以及價值觀方面的障礙,從而促進對話和合作往深入發展。3 3.3.3 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從 2005 年開始到現在,案例的實施已經經歷了 15 個年頭,縱觀政策歷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內容和里程碑。在 2005 至 2009 年之間,更多的以調研以及摸清當地情況為主,2009 至 2015 年之間,以工具開發和推廣為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企業的意識和行為也在不斷發生改變;2015 年至今,重點強調國家之間的對話,以及與企業的合作。在 15 年中,項目與包括政府、企業、NGO 組織建立了充分的合作,案例的經驗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下一個階段,特別是在政策方面,
171、將會重點依托于中國和加蓬簽署的林業諒解備忘錄,推動雙邊工作組建立,加強深入合作。除了支持企業行為改變,順應加蓬政府 2022 全面FSC 戰略之外,將依托于過去 30 年中中國在森林治理方面的經驗,推動中國的經驗和模式走出去,幫助投資所在國提升森林管理水平,最終打造南南合作在森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樣板。在應用和推廣方面,該案例在其他國家,特別是熱帶地區中國重點林業投資國有著重要的推廣價值。特別是在剛果盆地、亞太地區等森林施政較差的國家。以指南工具為先導,與龍頭企業建立合作、促進多方對話,將強金融和市場等激勵機制建設,推動雙邊合作是案例的主要模式??梢宰鳛橐环N成功的經驗進行復制和推廣。目前
172、WWF 立足于加蓬,計劃在剛果盆地周邊國家,如剛果布、剛果金,以及亞太地區,如巴布亞 新幾內亞開展同樣的工作,促進中國海外林業可持續投資。4.4.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案例總結:(1)開發了中國第一個針對海外投資的行業指南,中國企業海外森林可持續培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54指南以及中國企業海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和利用指南,推動林業部門首創了以境外指南方式引導海外投資企業行為。(2)推動企業承諾和行動,包括 2011 年 6 月,10 家境外企業簽署中國企業境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利用倡議書;2014 年 6 月,12 家企業做出保護野生動物和改善當地員工工作環境和條件的承
173、諾;2016 年,進一步承諾按照境外森林可持續經營指南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森林管理水平。中資林業企業擁有的符合長期可持續林地許可證林地面積從 2010 年的 818,932 公頃,增長到 2015 年的 3,964,249 公頃,再到 2019 年 6,219,555公頃,全部在加蓬投資的林業企業均獲得了該證書。(3)推動了雙邊對話和合作,包括從 2010 年開始的中加兩國林業部門對話,2015年,多方對話機制的正式確立以及 2019 年林業諒解備忘錄的簽署。(4)建立了模式和案例,建立了以指南工具為先導,與龍頭企業建立合作、促進多方對話,加強激勵機制建設,推動雙邊合作,最終帶來改變的案例和模
174、式。政策建議:政策建議:第一,充分調研,了解投資所在國的投資情況和環境治理狀況,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從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式和辦法。投資所在國的施政與管理往往是問題的根源,環境問題的產生往往和發展問題有密切聯系,因此在確立項目目標時要充分把握這兩個方向;第二,明確重點,逐步推進,堅持不懈。如上文所述,在過去 15 年中,案例的推進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側重點各有不同。通過每個階段的重點突破,項目最終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雖然在實施過程中,也曾經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如在初期一直在經費十分進緊張的狀況下進行,資金難以為繼。同時投資所在國的政策也經常發生變化,特別是當地的大選以及主管部門負責人的換
175、屆會嚴重影響項目的走向。但是案例總體戰略一直沒有發生變化,這也是影響案例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三,建立合作與多重激勵,與不同層次的利益相關方,特別是非政府組織,加強對話和合作。非政府機構作為政府力量的重要補充,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投資所在國,非政府組織是聯系社區和政府的重要力量,在很多問題上,也能夠為企業帶來問題的解決答案。第四,在推進企業行為改變方面,需要建立多重的激勵機制 本案例在政策、金融和市場方面都進行了嘗試,更加豐富的激勵機制,是企業行為改變的重要基石?!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55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 WWF.建立新型合作模式加蓬森林可持續經營初見成果.2016.ht
176、tp:/webadmin.wwfchina.org/storage/content/press/publication/2016/WWF%E4%B8%AD%E6%96%87%E7%89%88%E5%8D%95%E9%A1%B5.pdf2 WWF.森林生命力報告第四章:森林與木制品.2013.http:/webadmin.wwfchina.org/storage/content/press/publication/2013/publication-20130811-forest.pdf3 FAO.全球森林資源評估 2015.2015.http:/www.fao.org/3/i4808e/i480
177、8e.pdf4 宿海穎,陳勇.中國企業境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利用案例研究 J.林業經濟,2012,(09):p113-1185 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加蓬.2010“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56案例案例 6 6 促多方合作促多方合作 守護鄱陽湖生物多樣性守護鄱陽湖生物多樣性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促多方合作 守護鄱陽湖生物多樣性案例地點:中國江西省實施時間:2019 年至今主要發起與參與方:賽得利集團、江西省林業局、保護國際基金會、江西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12.1 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鄱陽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長江流域與全
178、球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之一,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鄱陽湖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最重要的遷徙水鳥棲息地,對長江中下游的生態安全與全球生物多樣性穩定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鄱陽湖濕地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為越冬候鳥提供了穩定的棲息和覓食環境,據統計,每年在此棲息的水鳥達 70 余萬只,至少有 14 種瀕危候鳥在此越冬,并至少有 27 種在此越冬水鳥的數量超過其全球種群的 1%,其中全球極危物種白鶴在此越冬的數量達到其全球種群數量的 98%以上。1“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57圖 6.1 西伯利亞鶴和灰鶴_鄱陽湖TangTeng作為天然的防洪屏障,鄱陽湖的淡水生態系統還滿足著整個流域內人們
179、諸多的生產生活需求。然而,在人類活動及氣候變化的雙重影響下,鄱陽湖的淡水生態系統也面臨著濕地功能退化、魚類資源減少、供水能力下降、水質下降等多方面的壓力。這也是中國其他地區淡水及濕地生態系統面臨的共同挑戰。賽得利集團隸屬于新加坡金鷹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纖維素纖維生產商,得益于鄱陽湖流域良好的環境和資源優勢,在江西省建立了三家制造基地。金鷹集團一直以來致力于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關注包括鄱陽湖在內的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和生物多樣性,希望通過與專業環境保護組織的視野和行動結合,為鄱陽湖流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體現企業堅定的社會責任??紤]到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及其承載的生物多樣性對于全球的重要性,賽得
180、利與保護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CI)于 2019 年共同發起了鄱陽湖淡水健康和濕地保護項目,建立多利益相關方溝通交流平臺,將淡水健康和濕地保護的國際國內先進理念與鄱陽湖流域實踐經驗結合,并以九江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作為試點開展自然保護地建設與保護地社區可持續發展示范,促進了鄱陽湖流域及江西省、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積極貢獻?!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582.22.2 案例目標及特色案例目標及特色賽得利CI 在鄱陽湖流域開展的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工作,開創了許多個第一次:第一次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第一次
181、應用淡水健康指數工具(Freshwater Health Index,FHI)進行流域生態系統健康評估,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家自然主題的鄉村公共空間“候鳥書屋”等,為鄱陽湖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進一步加強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圖 6.2 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綜合能力建設及可持續先鋒項目培訓YiQing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及周邊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對社區參與保護的模式、對具有鄱陽湖流域特色的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新途徑進行了初步的有益探索,項目還以“候鳥南遷第一站”馬影湖周邊社區“候鳥小村”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為典型代表,為吸引社會各界更多資源支持該可持續公益保護模式示范地的建設提供了可能性。賽
182、得利集團將鄱陽湖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社區共建等作為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現,員工志愿者積極參與活動,大大提升了員工和社會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參與的意識。2.32.3 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2.3.12.3.1 江西九江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綜合能力建設和可持續社區打造江西九江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綜合能力建設和可持續社區打造項目對都昌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基本情況,特別是生物多樣性,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調查,開展了填補空白的保護區科學考察,編制了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59查報告,為保護區建立了生物多樣性監測技術規程,將極大地促進該自然保護區
183、的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護和精細化管理,并在此基礎上更新完善該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項目對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的設施設備進行了直接援助,同時針對該自然保護區一線員工開展了工作能力評估及有針對性的培訓,通過理論與實踐、競技賽相結合的培訓活動,全面幫助保護區提升管理水平,同時幫助保護區建立品牌與視覺識別系統(包括微信公眾號),梳理基層保護故事,提升了保護區對外宣傳和籌款的能力。項目特別選取了緊鄰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周邊、鄱陽湖北部遷飛候鳥重要集結地“候鳥南遷第一站”的馬影湖畔社區都昌縣多寶鄉的樟樹許村,作為“可持續社區先鋒”試點,基于馬影湖區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旨在探索和創建以觀鳥、護鳥、濕地自然教育
184、、多方合作、社區參與為特色的“候鳥小村”。2020 年,項目在樟樹許村完成了生物多樣性和社會經濟調查,完成了可持續發展建設方案設計;建設了作為社區公共空間和自然教育基地的“候鳥書屋”,并正式對公眾開放。社會各界紛紛關注,功能凸顯,也開始吸引社會各界前來開展濕地相關的自然教育和體驗活動,樟樹許村約 50 戶居民以及家中留守兒童直接受益于該項目。圖 6.3 都昌縣多寶鄉樟樹許村的“候鳥書屋”YiQing通過支持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的互動,社區民間社會組織如多寶鄉大雁保護協會、候鳥醫院等直接參與協助生物多樣性監測、巡護、科普宣傳等工作,為鄱陽湖候鳥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付出了實際行動,也使得生物多樣性保護
185、的理念深入人心?!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602.3.22.3.2 鄱陽湖淡水健康及濕地保護體系建設鄱陽湖淡水健康及濕地保護體系建設鄱陽湖淡水健康和濕地保護項目填補了監測和科研空白,對鄱陽湖流域的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球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和青頭潛鴨開展了基線研究和補充調查,完成了江西省中華秋沙鴨和青頭潛鴨的越冬棲息地調查報告,并在政策層面提出建議,為這兩個瀕危物種未來的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項目以科學為基礎,將由 CI 開發的、全球通用的、用于評估流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科學工具淡水健康指數用于鄱陽湖流域,從生態系統活力、生態系統服務、治理和利益相關方三方面進行衡量,以了解鄱陽湖流域淡
186、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2項目對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開展了 FHI 前期評估工作,召開了兩次鄱陽湖淡水健康指數和流域保護研討會,并成立了有政府主管部門、國際知名專家、各相關方代表參加的保護國際基金會鄱陽湖淡水健康和濕地保護項目顧問委員會。通過與政府主管部門、自然保護地、科研單位及社區合作,項目致力于促進鄱陽湖流域濕地保護體系建設,通過能力建設培訓,提升鄱陽湖流域相關保護區的對于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的監測、保護和管理能力;項目開展了鄱陽湖專題研究,開發了流域企業參與淡水健康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企業參與淡水健康保護路線圖,希望將淡水和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納入企業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決策和日??紤]中。在宣傳教育方面,
187、項目協助江西省林業局建設江西濕地宣傳教育中心,攜手打造省級濕地宣傳和公眾參與的平臺,有效提高了其宣傳教育能力,數以千計的公眾通過參觀學習直接從中受益;同時,項目與省自然保護地建設中心、自然教育機構、媒體等共同開展了面向社會公眾的濕地科普教育和宣傳活動,有效提升了社會各界的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612.42.4 項目成果項目成果2.4.1 成立鄱陽湖淡水健康與濕地保護項目顧問委員會2.4.2都昌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報告2.4.3 都昌馬影湖許村觀鳥社區社會經濟報告和發展規劃2.4.4中華秋沙鴨江西越冬地調查報告2.4.5青頭潛鴨江西越冬
188、地報告2.4.6鄱陽湖淡水健康指數研究報告2.4.7 馬影湖許村社區公眾教育基地“候鳥書屋”落成并投入使用2.4.8 協助江西省林業局打造的省級宣傳平臺“江西濕地宣傳教育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網上虛擬館同時投入使用2.4.9 協助江西省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等單位,發起“最美濕地“繪畫大賽,并在江西省美術館舉辦藝術展2.4.10 線上、線下約開展濕地和候鳥保護宣傳與公眾參與活動共計 8 次,其中,聯合政府主管部門連續兩年舉辦“濕地宣傳社區行”活動2.4.11 在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舉辦 6 次能力建設培訓活動,1 次巡護員競技賽活動2.4.12 為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購置望遠鏡四臺,改善了兩處保
189、護巡護站的基礎設施,設計了保護區視覺識別系統并建立了正常運營的保護區微信公眾號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2016 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3。拉開了“長江大保護”的序幕。本案例是長江流域企業聯合專業的環境保護公益組織參與、用專業化的保護策略踐行“長江大保護”,反哺流域生態的一個典型案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
190、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4。作為本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持續社區公益保護模式的探索,結合鄱陽湖的生態資源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62人居環境、農民生計,致力于鄉村社區發展,是鄱陽湖流域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實踐。4.4.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賽得利與 CI 于 2019 年共同發起了“鄱陽湖淡水健康和濕地保護項目”,通過與江西省林業局、各自然保護地主管機構、科研院所、高校、社區等多利益相關方合作,將淡水健康和濕地保護的國際國內先進理念與鄱陽湖流域實踐經驗結合,并以覆蓋鄱陽湖三分之一水域面積的九江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作為試點開展自然保護地建設與保護地社區可持續發展示范
191、,促進了鄱陽湖流域及江西省、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積極貢獻。我們提出在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如下建議:4.14.1 以鄱陽湖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獨特性和全球價值的不可替代性申請建立國家公園以鄱陽湖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獨特性和全球價值的不可替代性申請建立國家公園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有兩處國際重要濕地,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同時因其具有調蓄長江及上游五河來水的重要功能,對維護長江中下游生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鄱陽湖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 處國家級濕地公園,1 處省級自然保護區,并由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代管 2 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
192、區,屬地劃分、多頭管理的問題比較凸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公園體制為重點改革任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有力舉措,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建議鄱陽湖以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獨特性和全球價值的不可替代性,申請建立國家公園,破解多頭管理的難題,進行機構整合,多規合一,并能更好地覆蓋鄱陽湖未涵蓋在保護區內的區域,同時發揮國家公園的生態產業功能,推動鄱陽湖地區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24.2 建議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加保護經費的投入建議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升級為國
193、家級自然保護區,增加保護經費的投入都昌縣位于鄱陽湖北部,屬鄱陽湖平原的核心地帶,擁有鄱陽湖水域面積 1390 平方公里,占鄱陽湖水域面積的 1/3,湖區濕地廣闊平坦,生物多樣性豐富。每年秋冬季節水落灘出后,各類適宜生境吸引了種群繁多的候鳥遷徙來到都昌湖區越冬。據專家考證和多年連續監測,都昌湖區擁有典型的濕地水禽 121 種,其中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 7 種,以白鶴、東方白鸛為代表種群,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 38 種,以小天鵝、灰鶴、白額雁為旗艦物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 69 種,以雁鴨類為主要種群?!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63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于 2008 年 7 月,是縣
194、政府直屬歸口林業管理的副科級事業單位,專職負責鄱陽湖都昌區域濕地生態系統及候鳥保護任務,13 年來,扎扎實實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教育、巡查管護、監測調查、候鳥救護工作以及基礎能力建設,為消除候鳥安全隱患、維護湖區和諧穩定、保護生態系統安全作出了不懈努力,從 2010-2020年連續 10 個年度都昌縣榮獲全省濕地候鳥保護先進縣,保護區管理局 2018 年 1 月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單位。然而,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候鳥分布點多、面廣、陣線長,保護難度很大,管理局長期面臨人手和保護經費短缺的困難,縣財政預算僅有事業經費 39 萬元。建議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盡快升級為國家級自
195、然保護區,增加保護經費的投入,確保這一片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態屏障的有利保護。4.34.3 尊重自然演進規律尊重自然演進規律 從長江流域宏觀角度看待鄱陽湖開發與保護從長江流域宏觀角度看待鄱陽湖開發與保護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僅有的兩個通江大湖之一,鄱陽湖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防汛以及生態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大量濕地候鳥種群皆匯于此;這里也是紅色名錄極危物種長江江豚的重要棲息地。鄱陽湖的生態系統有其自然演進的規律。建議鄱陽湖的保護與發展,應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干預,尊重自然的水文節律和波動,尊重經過千百年的演化而成的結構(微生物,水生植物、昆蟲、魚類、
196、鳥類等),盡可能地減少不可預知的生態風險。并建議將鄱陽湖問題放到長江大保護層面進行研究,關于鄱陽湖的任何開發建設和利用的舉措,都需要從整個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宏觀層面來考慮,有更多環保、林業等多學科參與,有整個長江流域的省市跨區域參與,統籌解決水資源、防洪和生態問題。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賈亦飛.水位波動對鄱陽湖越冬白鶴及其他水鳥的影響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2VOLLMER,DEREK et al.Integrating the social,hydrological,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of freshwaterhealth:The Freshwat
197、er Health Index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27,2018:304-3133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4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64案例案例 7 7 大宗農牧業商品可持續供應鏈與零毀林大宗農牧業商品可持續供應鏈與零毀林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大宗農牧業商品可持續供應鏈與零毀林案例地點: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西實施時間:2017 至今主要發起方與利益相關方: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肉類協會(CMA)聯合 70家企業
198、、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CFNA)、可持續棕櫚油圓桌倡議組織(RSPO)等企業和社會組織。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 2.1.1 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中國從 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 2013 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其參與的國際間經貿往來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中國在棕櫚油、大豆和肉類等農牧產品上的市場潛力和消費能力與日俱增,2019 年中國已經成為棕櫚油的第二大進口國和第三大消費國,其中其 98%的棕櫚油來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印尼和馬來西亞都是傳統的海上絲綢之路國家,跟中國有著長久的經貿往來,他們都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且正受到油棕櫚種植擴張導致的毀林威脅。同時,中國也是全球
199、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19 年中國從巴西進口大約 5767 萬噸大豆,占到總進口量的 65.2%。而南美洲也正在成為中國肉類產品主要進口產地,中國是巴西牛肉最大出口目的地。全球對大豆和牛肉的需求量不斷增長與市場的逐利已成為以巴西為首的南美地區國家毀林開荒、擴大農業種養殖的驅動力,亞馬遜雨林的毀林開墾面積已經達到了 17%。同時,中國和巴西經貿合作關系日益緊密,20032018 年中國對巴西實際投資額高達 692 億美元,巴西愿促進本國“投資伙伴計劃”同“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4。肉類、大豆、棕櫚油等大宗農牧商品供應鏈的不可持續性帶來的毀林及其相關影響十分顯著,當熱帶雨林被單一的經濟作物或牧場替代
200、,洪水和土壤侵蝕就會開始加劇,溫室4中國社會科學網.“一帶一路”助推中國與巴西新發展.2019.http:/ 2000 到 2010 年間減少了 1100.9萬公頃。僅 2015 年焚燒砍伐造成的煙霧云就導致了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超過 10 萬人死亡。失去棲息地的野生動物被迫靠近人類與牲畜,帶來了致命病毒,例如沙巴州出現的一種新型人畜共患瘧疾就與之有關5。拉丁美洲是全球森林砍伐最高的地區。而據巴西森林管理局統計,非法砍伐導致巴西每分鐘都要失去面積約為兩個足球場的熱帶雨林,而 7%的森林砍伐后直接用于放牧。塞拉多稀樹草原擁有著全球約 5%的物種,目前約有 46%已經完全轉為大豆田或人工牧場,僅
201、有 19.3%還保持著原始植被的狀態。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 2019 年的評估,塞拉多過去四年里平均每年的草原開墾率為 68 萬公頃,相當于每三個月失去一片面積等于倫敦的草原6。森林的減少正嚴重威脅到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蘇門答臘虎、犀牛、大象和紅毛猩猩、美洲豹和食蟻獸等大量野生動物正在喪失棲息地,阻止毀林迫在眉睫。保護雨林需要產地國、生產方、消費方的多方協同努力。中國從消費國的角度,積極發揮作用,推進大宗農牧業商品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增加購買零毀林產品的比例,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做法,同時也是實現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所必須付出的努力。目前的供應鏈很難實現完
202、全追溯的目標,所以很難直接將利益相關方在綠色轉型方面的努力與產地國熱帶雨林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一一對應。即使有些企業稱所購產品已實現 100%可持續認證,毀林風險可能依然存在。由于難以看到明確的實際成效,行動者往往缺乏積極性,同樣也無法確認某一塊雨林破壞的責任主體,難以對特定企業的生產或貿易行為進行追責,這就加深了公地悲劇,讓利益相關方抱有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因此,搭建一個多利益方、全產業鏈的公共平臺便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受到 2015 年“中國紙制品可持續發展倡議(CSPA)”和巴黎氣候大會上發起的“森林宣言”等林業可持續發展實踐的啟示,以油豆肉等商品為主的農牧行業也積極采取行動推動行業聯盟
203、。2017 年 5 月,中國政府發布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推進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和綠色消費,加強綠色供應鏈國際合作與示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采取節能環保措施,以市場手段降低生態環境影響?!被诖?,各利益相關方共同搭建了棕櫚油和肉類等大宗產品供應鏈綠色轉型平臺,促進行業上下游進行集中交流,鼓勵參與者作出綠色價值鏈的承諾。2017 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中國肉類協會(CMA)聯合 64 家企業共同發起了中國肉類可持續發展宣言,20205Sandy Ong.Common Ground Can palm oil be sustainable?WWF i
204、s working with communities in Malaysia to preventpalm oil deforestation and protect the countrys important biodiversity.2020.https:/www.worldwildlife.org/magazine/issues/winter-2020/articles/common-ground6WWF.為草原發聲,價值媲美雨林,亟待加強保護.https:/ 70 家。2018 年,在中國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論壇暨第二屆 RSPO 中國論壇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攜手中國食品土畜進
205、出口商會(CFNA)和可持續棕櫚油圓桌倡議組織(RSPO)共同啟動了“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CSPOA)”7。圖 7.1 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來源:WWF)圖 7.2 中國肉類可持續發展宣言(來源:WWF)7WWF.棕櫚油價值鏈各方共同承諾,啟動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2018.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835“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672 2.2.2 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為了遏制由大宗商品貿易導致的毀林現象,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必須從整體供應鏈著手解決問題。中國作為大宗農牧商品的進口國
206、和消費國,希望通過設立行業平臺與宣言的方式,提升從業者及利益相關方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和能力,從而啟發上下游合作伙伴協調行動,公開承諾從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全面促進供應鏈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零毀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在棕櫚油、肉類和大豆等商品的可持續發展實踐過程中發現,由于原料在產品中用量有限,所以單一企業在供應鏈中往往缺乏話語權,即使是知名度較高的跨國企業也需要犧牲部分議價能力來達成綠色供應鏈目標。2016 年 7 月的“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論壇”上,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任何單一的力量都無法實現棕櫚油的可持續發展,只有相關利益方組建聯盟并統一行動,形成共同的聲音和力量,才能產生巨大影響。這是
207、棕櫚油行業第一次公開宣布成立行業聯盟的計劃。其他行業的成員也在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方向。近幾年肉類行業受到全球豬瘟和疫情等公共事件的影響,環保督察的力度也在增加,綠色發展成為新動向。2017 年 10 月,中國肉類協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 64 家中國肉類食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發布了中國肉類可持續發展宣言,同時啟動的還有中國肉類協會發布的中國肉類可持續發展項目規劃,其中把宣言規定為綱領性文件,并提出了更具體、更明確、可操作的目標任務。2 2.3.3 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1 1)本土實踐考察與年度會議論壇,促進業內成員交流)本土實踐考察與年度會議論壇,促進業內成員交流為了實現 CS
208、POA 和宣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成員們聯合起來定期從多維度開展活動,積極推動計劃落實。2019 年 11 月,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了一次產地國本土實踐考察,帶領中國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到馬來西亞沙巴州與新加坡了解棕櫚油產地情況,充分發揮了平臺促進需求方和產地方相互交流、增進了解的功能。每年 7-8 月份,CSPOA 都會同中國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論壇一并召開年度會議,回顧過去的工作,展望未來的計劃。2020 年的會議啟動制定了未來五年 CSPOA 的工作路線圖8。除了論壇外,每年年初 CSPOA 都會組織成員召開電話會議,并單獨采訪缺席成員以確保其8WWF.中國企業可持續棕櫚油采購指南(征求意見稿)
209、發布,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中國發展路線更加清晰.2020.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993“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68參與度。宣言建立以后,由于相關企業對肉類可持續發展的議題接觸較少,所以前期活動重心放在意識提升上。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熱帶雨林聯盟(TFA)等組織聯合舉辦了 2 輪牛肉行業的電話會議,一次綠色供應鏈主題的電話會議,世界自然基金會還在小范圍內促進中國與巴西雙方的企業共同商討如何將肉類綠色供應鏈落地實施,參與者有多家巴西知名的牛肉企業,包括 JBS 和 Marfrig 等,國內參與者主要為中國肉類協會及其會員企業。(2 2
210、)編寫行業指南)編寫行業指南指導行業行動指導行業行動2020 年 8 月 21 日,在“森林對話”可持續論壇上中國首個面向消費者的森林友好產品消費者指南發布,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共同編寫,由商道縱橫提供開發支持,在“2020 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公益活動中首次引入。這份指南針對的是具有毀林風險的大宗商品,旨在向公眾傳播森林友好與生物多樣性話題,通過市場需求反向推動企業做出改變。2020 年 8 月 19 日,CSPOA 在年度會議上發布了 中國企業可持續棕櫚油采購指南(征求意見稿)。指南分別從棕櫚油在中國供應鏈中的角色、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介紹以及商業案例和
211、行動指南三個方面分析可持續棕櫚油在中國的發展機遇,為企業采購可持續棕櫚油提供有說服力的證據。下一步,指南將在棕櫚油相關行業征求意見并開展試點。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和中國肉類協會正在共同編寫 肉類產業綠色貿易規范,該規范會在制定基礎上同步開展團體標準升級工作,未來會指導行業企業生產、貿易、加工行為,并進行團體標準培訓和宣傳工作。(3 3)多元宣傳教育活動)多元宣傳教育活動提升企業與公眾的意識提升企業與公眾的意識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9于 2013 年啟動,棕櫚油議題于 2016 年加入。此后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 RSPO 等機構和企業開展小規模宣教活動,2018 年宣傳周啟動時重點提到了棕櫚
212、油議題,并通過微博開展線上活動,名為“可持續棕櫚油行動派”10,面對企業和公眾進行可持續棕櫚油意識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應。2020 年 8 月 21 日的“森林對話”可持續論壇提出了“選林所選”倡議11,推動企業采購、生產有益于森林可持續發展的材料,讓更多人了解產品背后的森林保護故事,鼓勵9WWF.2014 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即將啟幕.2014.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54910WWF.地球日做#可持續棕櫚油行動派#,用一滴油傳遞快樂與愛.2019.https:/ 7.3“選林所選”倡議中用于提升公眾和企業可持續消費意識的傳播創意
213、(來源:WWF)(4 4)企業開發工具探索綠色轉型)企業開發工具探索綠色轉型值得鼓勵與復制值得鼓勵與復制在提高供應鏈可追溯性的實踐中,相關企業除了做出可持續承諾,還開發了一系列教育、監督和認證工具,也在小范圍內進行團體合作推動綠色供應鏈轉型。相關企業公開承諾接受公眾監督是推動可持續供應鏈的重要舉措。全球第一份即“不毀林、不開墾泥炭地、不侵害人權”政策(NDPE)由控制著世界 45%棕櫚油貿易的豐益國際于 2013 年發布,隨后越來越多的企業作出 NDPE 的承諾。企業還通過供應商教育幫助上下游合作方了解可持續棕櫚油的影響和企業的責任。例如,瑪氏以高標準遴選精煉廠供應商,計劃到 2021 年底將
214、僅與達到可持續認證標準的供應商簽約合作,將供應鏈中原有的約 1500 家供應商大幅減少到 100 家以內,到 2022 年再精簡一半,從而推進非直接供應商做到零毀林。為了消除可持續供應鏈中的不公正現象,相關企業開發了工具進行監控。例如,阿胡斯卡爾斯油脂(AAK)開發的“事實和回報框架”,歐萊雅開發的“棕櫚油報警機制”,這些工具通過把違規行為加入數據庫、調研證實情況、制定應對措施等步驟,幫助企業實現對供應鏈上下游的監督。在探索綠色供應鏈的過程中許多企業自發地成立了合作團體,共同探索推進農牧產品可持續性的市場方法,如棕櫚油創新伙伴(Palm Oil Innovation Group)和可持續衍生品
215、行動聯盟等。(5 5)綠色金融領域的探索)綠色金融領域的探索利好政策涌現利好政策涌現可持續供應鏈議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探索起步較晚。一開始秉承著國際慣例從“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70金融機構入手,但是隨著項目的推進發現僅同金融機構溝通是不夠的,需要進一步和擁有更多行業話語權的金融監管機構展開合作,以前期的研究為基礎,推動更多利益相關方加入,尤其要以銀行監管政策為著力點開展行動。中國綠色金融領域在今年取得了取得了較大的進展。2020 年 7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 關于印發 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方案 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將綠色貸款升級為綠色金融,世界自然基金會等組織為其
216、提供了很多專業建議,尤其是涉及森林風險產品的轄區、森林認證等內容的建議得到全文采納。與綠色金融實施相關的利好政策也在不斷涌現。2020 年 5 月 29 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部門起草發布了關于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 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其中涉及到多種森林友好認證產品,包括 RSPO 棕櫚油可持續認證標準等。參與綠色市場轉型的企業能優先獲取綠色金融支持。2020 年 7 月 16 日,中糧國際宣布與 20 家銀行組成的財團簽署協議,獲得 23 億美元的可持續發展貸款12,這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所獲得的最大額度的可持續發展貸款,旨在
217、推動南美大豆零毀林項目進程。中糧國際同時宣布已經對塞拉多地區的 25 個重點城市所有直接供應商進行了監控,并且承諾將在 2023 年前達到所有直接來源的巴西大豆農場一級可追溯性的目標。(6 6)非政府組織的監督與干預)非政府組織的監督與干預從各個環節推動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從各個環節推動供應鏈可持續發展CSPOA 中具有指導地位的核心成員發布了一系列行業指導性文件,號召廣大成員積極實施可持續供應鏈轉型承諾。中國肉類協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在共同編寫肉類產業綠色貿易規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已于 2020 年發布了中國企業可持續棕櫚油采購指南,熱帶雨林聯盟(TFA)與合作伙伴一起創建
218、了森林促進集體行動議程(Forest-Positive Collective Action)13,呼吁社區采取行動,以推動世界向無森林砍伐的供應鏈過渡。部分成員致力于通過發布報告的形式推進各方對毀林風險的理解。熱帶雨林聯盟出具了TFA 2020 年新興市場消費者和森林砍伐報告。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研究了 100 多家公司在可持續棕櫚油方面的進展狀況,發布了The Palm Book:跟蹤印度尼西亞可持續棕櫚油承諾的進展的報告,通過從風險到回報:加快棕櫚油行業的公司行動的報告評估了毀林承諾的質量。2019 年 CDP 發布了被忽略的投資風險:毀林風險12中糧國際 2019 年可持續性報
219、告https:/ Collective Action.https:/www.tropicalforestalliance.org/en/collective-action-agenda/collective-action-agenda-3/“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71對中國金融機構的重要性研究,以大豆為切入點,探究森林砍伐風險和中國金融機構之間關聯性。支持產地國開展在地項目也有助于實現可持續供應鏈管理。聯合利華支持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景觀生命力項目(Living Landscape Programme)”,以“生產、保護和恢復(Produce,Protect and Restore)
220、”為宗旨來幫助馬來西亞沙巴地區的小種植戶和共計6 萬公頃油棕櫚種植園實現可持續認證,以達成零毀林、減少碳排放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更廣泛的生態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也連同巴西當地的非政府組織 TRASE 利用衛星探測技術,開展大豆、肉類供應鏈可追溯體系建設。TRASE 致力于繪制牛肉從源頭到加工和出口的流程軌跡,檢查巴西生產端的公開數據,衡量當地肉類出口市場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暴露程度。推廣成功的國際經驗對中國企業能夠產生啟發作用。2011 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公布了棕櫚油購買者記分卡,以強調歐洲、澳大利亞和日本零售商和制造商在可持續棕櫚油方面取得的進展。記分卡詳細呈現了對可持續棕櫚油做出承諾、購買可持續
221、棕櫚油的企業名單,包括其使用的供應鏈模式。同樣的記分卡也在大豆領域建立中,預計于 2020 年會正式對外公布。部分機構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開展可持續能力培訓。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ureauVeritas Certification)開發了“可持續發展培訓解決方案”,從社會責任、能源管理、資源管理等方面對企業進行培訓,以確保企業掌握實施可持續發展管理標準和方法,評估和提高其有效性的知識和工具。在公眾教育領域開展活動有助于提升消費者可持續消費意識。2020 年 8 月 19 日,“自然創變者”中國青年計劃由 RSPO 和野聲(WildBound)聯合發起,旨在通過提升青年人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生物多樣
222、性知識,進而對更大的群體產生積極影響,拓展棕櫚油等商品的可持續消費市場。2 2.4.4 項目成果項目成果大宗農牧業商品供應鏈在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積累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通過組織實地考察、設立會議論壇促進行業上下游成員深度交流,在棕櫚油、肉類行業面向不同的供應鏈角色開發多部指南,并引導企業和公眾在生產、采購、消費等各個環節進行可持續發展意識提升與能力建設,協助綠色金融政策調整,全方位推動供應鏈綠色轉型。消費國在可持續供應鏈層面取得的成果對產地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影響正在逐“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72步顯現。針對馬來西亞的因種植油棕櫚而毀林的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幫助沙巴州開展了生物
223、多樣性保護工作,實現了減少毀林、減少碳排放和增加收入的目標。2012 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幫助沙巴州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確定了大象等野生動物的活動路線,從而為兩片破碎化的森林棲息地建立生態廊道。到 2018 年,由于減少了種植園與大象等動物的沖突,農作物損失下降了近 100%,態廊道里不但出現了大象,還有紅毛猩猩、水鹿甚至馬來熊。同時,由于總面積一半以上的中小型種植者負擔不起昂貴的認證技術,所以當地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正通過景觀計劃和特殊的屬地管轄模式(jurisdictional approaches)推動利益相關者聚集起來,努力在 2025 年前實現全州的棕櫚油生產 100%通過 RSPO 可持續
224、認證的目標。目前沙巴州油棕櫚總面積的 26%已經獲得 RSPO 認證,聯合利華與沃爾瑪等企業做出承諾,正在積極幫助沙巴州實現 6 萬公頃土地的可持續認證。圖 7.4 馬來西亞沙巴州零毀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展示(來源:WWF)“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73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1 1 政府的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政府的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中國相關政策研究機構參與了零毀林供應鏈的項目研究。棕櫚油和肉類可持續發展議題都進入了生態環境部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NBS)項目庫中。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在
225、2016 年“中國在全球綠色價值鏈中的作用”專題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與政策建議基礎上,結合中國環境與發展進程與實際需求,于2019 年設立了全球綠色價值鏈專題政策研究(Special Policy Study),其中也包括對油豆肉等農牧產品貿易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專題研究。中國國家政策機構亦在綠色金融領域參與合作并協力引導。2020 年 7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印發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此次方案從綠色貸款升級為綠色金融,是金融管理和監管機構適應綠色金融發展趨勢的一次重大調整。高層領導人在國際會議等場合對相關議題表示了關注和支持。中國國家主席習
226、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于 2019 年 11 月 6 日在北京會晤,并簽署中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北京倡議,其中也從農牧林的角度對減少雙方的森林足跡作出承諾,這與油豆肉的可持續發展議題高度相關。2020 年 10 月 13 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馬來西亞外交部長希沙慕丁發表聯合新聞聲明,其中特意強調了可持續棕櫚油貿易的重要性,并同意在符合馬來西亞可持續棕櫚油認證和中國綠色食品認證標準下,不斷推進棕櫚油產業可持續發展合作,從而更好地阻止毀林保護生物多樣性。林業方面取得的進展對農業和畜牧業有積極的借鑒作用。2019 年 12 月 28 日,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
227、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20年中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的中方立場文件中納入了木材行業的零毀林承諾與實踐。林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有十幾年的經驗,這些經驗也有利于指導農牧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議題。3 3.2.2 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參與機制的包容性(1 1)融合多維度的利益相關方)融合多維度的利益相關方林業和農業合作交流機制在各個層面都具有包容性。平臺成立初期以招募成員“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74為重心,通過提高企業成員可持續發展意識促使其加入并作出承諾。平臺籌備過程中第一步須考察成員是否符合招募標準,之后通過接觸不同維度的成員來了解他們對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認知程度,反復游說以提升其理解水平。一
228、些企業對可持續供應鏈的認知并不深刻,國際企業的情況總體上好于國內企業,但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一定范圍內的共識。雖然可持續供應鏈平臺以行業為主,但是其目標是建立多相關利益方的溝通平臺,包括生產、加工、貿易、消費品制造、金融投資、監管、認證以及自然保護組織等多個維度,這既符合行業自身的利益需求,也能撬動不同專長領域的成員動用其專業經驗,從多個角度推動供應鏈的可持續轉型。(2 2)與本土協會合作,增強行業內生動力)與本土協會合作,增強行業內生動力平臺籌建的策略是優先尋找本土協會進行合作,例如棕櫚油和大豆領域的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肉類領域的中國肉類協會。在獲得本土合作方的對可持續理念的理解和
229、支持后,須發揮他們的行業領頭作用,帶動各大企業積極參與溝通,據此得到更多利益相關方的認可。這一策略能夠增強平臺的本土性,提高行業企業的歸屬感與主人翁意識。(3 3)綜合本土與國際的關注點)綜合本土與國際的關注點由于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機構的關注點在阻止毀林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議題上,而本土協會和本土企業的關注點多為其行業的發展前景,所以雙方進行合作時,能夠把國內外各方面視角融為一體,增強行業宣言的綜合性,推動成員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更有效地實現目標。3 3.3.3 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1 1)平臺建設:早期積極構建平臺能力)平臺建設:早期積極構建平臺能力可持續供應鏈平臺搭建后,初
230、期采用以節點會議為主的強輸入工作形式。棕櫚油的預期設計分為政策推動、能力建設等 5 個模塊。肉類行業領域則從政策、行業、企業、公眾和金融等多個視角開展基于平臺的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肉類協會等成員一同發起多次小型的公眾意識提升的會議、理念傳播活動,合作開發肉類產業綠色貿易規范,未來將開展試點工作,將理念付諸實踐。(2 2)企業參與:提升意識與能力)企業參與:提升意識與能力在落地實施計劃的過程中一些企業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擔憂,首先是因為部分企業對零“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75毀林概念、可持續供應鏈等內容理解程度不深,這為計劃落地造成了一定阻礙。其次,雖然行業利益相關方作出了承諾,提出
231、了積極的愿景,但是實際落地過程中需要關注復雜的細節因素,而企業內部不同部門的意識和能力提升過程也需要較長的周期,所以實際的推動過程比預計緩慢。此外,針對中國企業采取的模式不同于西方企業。從國際常見模式來看,企業應當先發布長遠的轉型規劃,再在規劃下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短期計劃,每到節點對外宣布工作進展。然而在中國國內的可持續發展議題上,企業更愿意隱藏自己的規劃,只有確保計劃必然能夠實現才會提前公布,否則必須等到取得進展后才向外公布。企業對計劃成效的不可知性存在憂慮,為了應對這種過度防備的憂慮心理,現有的平臺除了對成員開放,也鼓勵非成員參與。在優先征詢成員意愿的基礎上,有一些行業的落地實踐也會開放給
232、非成員,讓他們提前對議題有定向了解,從而更好地準備和參與未來的工作。(3 3)產地國:促進交流與理解)產地國:促進交流與理解供應鏈議題的影響力具有跨境的特點。具體來說,棕櫚油的零毀林成果體現在印尼和馬來西亞,肉類的零毀林成果則體現在南美,無法直接在中國國內企業面前呈現。這樣一來,要想使企業明白自身可以在供應鏈中作出的貢獻、承擔的責任,就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難,先把可持續供應鏈與阻止毀林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邏輯關系解釋清楚才能順利將后續計劃逐步落地。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產地國的網絡辦公室推動平臺中的中外成員進行交流,通過帶領相關利益方到馬來西亞的沙巴等地進行考察,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尤其是需求方對原產地
233、生態環境和零毀林意義的理解。雖然目前來看無法直接將中國的可持續供應鏈成果直接鏈接到特定的產地,但是可以通過將其貿易領域的努力進行折算,確保產地國實際的雨林保護工作有所進展。(4 4)國際經驗:借鑒工具,探索本土化)國際經驗:借鑒工具,探索本土化實踐證明,通過負責任的價值鏈影響可以有效遏制毀林行為。目前國際社會正在支持橫跨 6 個行業超過 135 家企業與機構的“歐洲塞拉多宣言(SOS)”以減少在巴西塞拉多草原因大豆種植導致的毀林和土地轉化。歐洲七國在 2015 年簽署了“阿姆斯特丹宣言”,到 2019 年歐洲因食物制作需求而進口的棕櫚油滿足 RSPO 可持續認證標準的比例達到了74%。中國消費
234、的棕櫚油數量接近歐盟,但獲得可持續認證的棕櫚油市場份額才剛過 1%14,14WWF.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蓄勢待發,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減緩氣候變化.2019.“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76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些國際企業已經制定了自己獨立的企業路線圖、工作計劃或政策愿景,相對而言中國國內的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體系的管理上還較為滯后,考慮的維度也不夠全面。借鑒國際經驗并根據具體國情、行業發展情況探索本土化的實踐,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目前中國的大宗農牧業商品在可持續發展議題上尚未嚴格制定明確的目標。RSPO 曾在 CSPOA 啟動儀式上表示:希望 2020 年實現中國進口的棕櫚油總量中 1
235、0%經過 RSPO 可持續認證。雖然這一目標未能實現,但是近年來參與供應鏈轉型的企業越來越多,可以明顯看到中國市場正在為之努力。過于宏大的目標反而容易給相關利益方造成壓力,所以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耐心來促進各方達成共識,為最終實現目標打下扎實的基礎。4.4.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案例總結:中國的大宗農牧業商品可持續供應鏈平臺在不同層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包括建設具有包容性的行業平臺對話機制,涵蓋了供應鏈上下游多維度的利益相關方,加強了消費國與產地國的溝通與了解,推動政策機構共同參與研究,調整政策引導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但是由于整體行動尚處于探索階段,在諸多方面依然
236、存在著有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目前的認證體系和價格是由大企業主導的,對小農依然不夠包容,高昂的認證費用往往將其排除在可持續供應鏈之外。政策建議:政策建議:發展大宗產品可持續供應鏈以阻止毀林并保護生物多樣性,符合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倡議的要求,也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必經之路?;谝延械慕涷?,建議全球各國政府向市場發出清晰的信號,鼓勵實現綠色全球價值鏈,與產地國共同開展可持續棕櫚油、大豆和肉類等商品的試點項目,并通過綠色金融政策調整引導企業采購可持續棕櫚油、大豆和肉類,通過立法規范企業行為。企業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應該積極做出公開的零毀林可持續供應鏈承
237、諾,實現產品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并監測風險,確保承諾和行動涵蓋整個公司集團且適用于該集團運作的所有國家,不斷提升經認證的可持續產品比重,通過綠色市場轉型來主動創造可持續棕櫚油、大豆和肉類的市場需求,調整對產地國的生產經管投資計劃,從源頭上保證零毀林產品的可持續供應,支持森林恢復、小農包容和生物多樣性項目。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924“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77非政府組織的戰略應該跨越整個供應鏈,充分發揮其專業和網絡優勢,共享全球大宗農牧林商品綠色生產最佳實踐經驗。與生產商合作,確保采用更好的管理工具,增加買方對可持續產品的需
238、求,實現綠色市場轉型。支持生產國和消費國制定引導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促進充分利用已退化的土地進行農牧業活動,保護原始森林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不受破壞。與金融機構合作,鼓勵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公眾宣傳與教育活動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可持續消費共識?!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78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 CSPOA.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案例集.2020.2 RSPO.中國可持續棕櫚油戰略報告.2020.3 RSPO.可持續供應鏈認證體系.https:/www.china.rspo.org/certification/supply-chain-certification4 Ong
239、S.Common Ground Can palm oil be sustainable?WWF is working with communities in Malaysia topreventpalmoildeforestationandprotectthecountrysimportantbiodiversity.2020.https:/www.worldwildlife.org/magazine/issues/winter-2020/articles/common-ground5 UNEP.Bank and Investor Risk Policies on Soft Commoditi
240、es-A framework to evaluate deforestationand forest degradation risk in the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2015.6 WWF&CMA.中國可持續肉類發展宣言.2017.7 WWF&RSPO.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成員簽署函.2017.8 WWF&ZSL.地球生命力報告 2018.2018.9 WWF.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宣傳頁.2017.10 WWF.中國企業可持續棕櫚油采購指南(征求意見稿)發布,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中國發展路線更加清晰.2020.http:/www.wwfchina.org/pres
241、sdetail.php?id=199311 WWF.2014 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即將啟幕.2014.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54912 WWF.Brazil Deforestation Desk Review Report.2020.13 WWF.Sustainability,The Journey Towards Sustainable Palm Oil How your company can get started.2012.14 WWF.Understanding the Journey:Shared Experience
242、s from Companies on Their Transition to 100%Sustainable Palm Oil.15 WWF.WWF Deforestation Fronts Drivers and Responses in a Changing World.202016 WWF.WWF“森林對話”論壇發起選林所選倡議,推動可持續消費與綠色供應鏈.2020.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99117 WWF.地球日做#可持續棕櫚油行動派#,用一滴油傳遞快樂與愛.2019.https:/ WWF.十家龍頭企業鄭重響應“中國紙
243、制品可持續發展倡議”.2015.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63519 WWF.為草原發聲,價值媲美雨林,亟待加強保護.https:/ WWF.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蓄勢待發,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減緩氣候變化.2019.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92421 WWF.棕櫚油價值鏈各方共同承諾,啟動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2018.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83522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可持續農牧林商品貿易發展相
244、關政府利益方對話與政策建議開發.2020.23 永遠的沙巴項目https:/ 中國社會科學網.“一帶一路”助推中國與巴西新發展.2019.http:/ 中糧國際 2019 年可持續性報告 https:/ 8 老撾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農業和土地管理政策的主流框架老撾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農業和土地管理政策的主流框架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老撾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農業和土地管理政策的主流框架案例地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實施時間:2011 年 4 月-2016 年 12 月主要發起方與利益相關方:該項目執行機構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老撾農業和林業部(MAF)的規劃合作部(DOPC)為國家執行伙
245、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為技術援助的主要伙伴。省級(瑯勃拉邦和川壙?。┲饕嫦嚓P者為省農業和林業局(PAFO)和省自然資源與環境局(PONRE)。地區級(Phonexay 和 Phoukout)主要利益相關者是地區行政辦公室、地區農業和林業辦公室(DAFO)、地區自然資源與環境辦公室(DONRE)和部分中學和老撾婦女聯盟。野外活動在兩個目標地區的 7 個村莊內進行。村莊的選擇取決于村莊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的關系。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12.1 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一萬多年前,農業被引入人類文明引發了我們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轉變-人口激增和人類活動的擴張(Taiz,2013)
246、。從那時起,在現代歷史中,農業和糧食生產便一直是世界各國發展議程中的重中之重。隨著世界人口預計將在 2050 年達到 100 億,糧食生產至少需要增加 50(Ranganathan 等,2018)。但是,農業擴張也需要盡量減少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糧食生產是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利用變化和森林砍伐的最大驅動力,盡管它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然的良好運作。例如,包括 75%的糧食作物包括蔬菜、水果和一些重要的經濟作物需要動物授粉,但授粉者本身正受到威脅(IPBES,2019)。70的淡水用于農業(FAO,2017 年),而農業也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IPCC,2020 年)。近幾十年來,集約化耕作、大
247、規模土地利用變化和森林砍伐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物多樣性。作物種植和畜牧業的現代方法使作物品種和牲畜品種的多樣性不斷減少。在糧食安全方面,防止基因、品種、物種和整個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迅速喪失至關重要,因為動植物育種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80決于大量遺傳物質的可用性。這種巨大生物多樣性的來源主要存在于野生品種、傳統農場或南半球的野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正在加強與有關國家的農業合作,為全球農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做出更大的貢獻(新華社,2018),且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在 2014 至 2019 年期間,中國在農業領域的全球投資額接近 720 億美元(AEI,2020)。
248、根據 FAO 的說法,這可能給中國和這些國家帶來積極的結果,在這些國家,農業占 GDP 的 25以上,數百萬農民和漁民所依賴的就業率超過 40(FAO,2017)。然而,盡管農業對于創造和促進可持續生計很重要,但還需確保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促進農村發展,特別是在大規模商業性農業方面。該案例研究便展示了老撾農業部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所做的的努力。老撾作為中國鄰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吸引了大量農業投資。這表明一個國家在農業方面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可能性,并有望激發“一帶一路”倡議下參與農業綜合企業的其他國家。老撾位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內,人口約 680 萬,農業約占
249、就業的 70%(UNDP,2015)。該國是東南亞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占國土總面積的 81%(FAO,2015 年)。由于其緯度和海拔跨度大、以及其熱帶氣候和豐富的水資源,老撾的熱帶生態系統承載了大量全球和當地重要的植物、動物、真菌和其他生物物種。這些生態系統還包括各種農業生態系統從高地的刀耕火種農業、中部長期建立的農林地,到湄公河平原低洼地區的稻田、家庭或社區管理的濕地。老撾農業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可歸因于多個因素:地處兩個主要的生物地理區域北部溫帶和南部熱帶、高種族多樣性、以及不同的氣候和海拔地帶。該國具有全球重要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包括栽培的當地和本土品種水稻(超過 3000 個當地品種
250、和至少 3 種野生水稻)、玉米、甘蔗、豌豆、家畜和與作物相關的生物多樣性,如野生作物親屬、傳粉昆蟲和其他昆蟲(UNDP,2018 年)。老撾政府的總體發展目標集中在減少貧困、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上。這些不僅包括基礎設施的發展以及對水電和采礦業的投資,還包括對環境的保護、同時認識到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以及養護森林和生物多樣性對于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然而,盡管制定了許多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包括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政策和法律,但政策和管理機制還是臨時的,需要在農業生態系統和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管理上給予更多關注。此外,在社區、地區、省和國家各級推動生物多樣性特別是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動機和能力尚且不足?!皩⑸?/p>
251、多樣性納入老撾農業和土地管理政策、計劃和項目的主流”是一項由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的大型項目。全球環境基金的供資為 227 萬美元,結合計劃的共同供資 444 萬美元,項目總預算為 670 萬美元?!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812 2.2.2 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該項目尋求為一個長期解決方案做出貢獻,通過該方案使得“老撾的生物多樣性(包括農業生物多樣性)得到維持、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從而減輕貧困和適應氣候變化影響”(UNDP,2010)。該項目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將側重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納入農業和土地管理政策的主流,保護老撾農業景觀中的生物多樣性。這樣一來,
252、該項目解決了農業對原生境和非原生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側重于在農業生態系統內更廣泛的景觀范圍內具有全球意義的物種。該項目的目標是向農民提供必要的激勵措施和能力,并支持體制框架,以保護老撾農業系統內的農業生物多樣性。該項目包括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一個集中于國家政策,第二個集中于村級行動。組成部分和成果如下(UNDP,2010):(1)農業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和就地保護的國家政策和體制框架這涉及將農業生物多樣性方面納入國家立法的主流,以及制定和促進那些鼓勵并支持在農業景觀中積極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政策。該目標將(1)將農業生物多樣性納入政策;(2)促進農業生物多樣性協調;(3
253、)增強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機構能力;以及(4)增進主要利益相關者對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其意義的了解。(2)在省、區和社區各級將生物多樣性特別是農業生物多樣性納入主流的能力和激勵措施該部分重點是為社區、地區和省級發展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獎勵措施和能力。它的六項產出集中在:1)加強 PAFO 和 DAFO 在農業生物多樣性管理以及推廣方案和服務方面的能力;2)進行參與性土地利用規劃,包括在村級制定和執行參與性自然資源管理計劃,以達到確定可持續利用的產品和利基營銷;3)建立就地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以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熱點;4)在兩個試點推廣促進生物多樣性友好的耕作方式;5)確定和制定促進農民
254、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市場激勵措施;以及 6)通過農業生物多樣性規劃協議將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聯系起來?!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82圖 8.1 老撾地圖,標明了瑯勃拉邦和川壙省的位置(提供者:GMS EOC 2012 和 worldometers.d)2 2.3.3 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該項目與中央政府、地方當局、農業綜合企業、非政府組織、農民、發展伙伴、其他項目和公眾進行了戰略合作,使生物多樣性成為日常日常決策中的關鍵考慮因素。特別的是,該項目與瑞士發展與合作署(SDC)的“農業生物多樣性計劃”(TABI)密切合作,在同一試點省份開展。這是老撾關于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土地使用政策
255、的先驅項目之一。根據該項目的最終評估報告,該項目已采取了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步驟,以具體化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土地使用政策和計劃的主流的行動。其中包括(UNDP,2018):(1)將生物多樣性考慮因素納入農業和土地管理計劃、法律、戰略和準則的主流;“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83(2)通過講習班、培訓班、考察訪問、實地實踐等,在省、區和社區各級為政府工作人員和農民進行能力建設;(3)在政府內部的不同行為者之間建立聯系,以互補的方式進行合作;(4)創造增值生物多樣性產品以提高農民收入;(5)通過海報、手冊、視頻等材料傳播結果;(6)農民野外學校計劃、考察訪問和研討會,不僅在老撾內部,
256、并在該地區為南南合作提供信息,分享經驗和網絡。這些行動都是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土地使用政策和計劃的主流的重要步驟。以下是主要干預措施的重點:在政策主流化方面,該項目通過提供實質性意見、在起草文件方面提供技術指導,支持磋商過程的資金支持等為 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與行動計劃(NBSAP)2011-2020(2013年定稿)、國家農業生物多樣性計劃 II(NABP II,于 2014 年完成)、高地發展戰略(2013)等項目做出了貢獻??傮w目標是在書中包含一章節關于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其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指標或指標,以確保老撾在未來投資和采取行動中支持農業生物多樣性。國家級項目的另一個重要貢獻
257、是該項目對建立國家農業多方利益相關者“農業生物多樣性分部門工作組”至關重要。這部門由農業和林業部擔任主席的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門工作組負責,旨在支持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的實施以及該國在消除極端貧困和饑餓方面的努力,以及確保環境的可持續性。農業生物多樣性分部門工作組成立于 2013 年,召集了主要機構和組織的技術專家,討論與農業生物多樣性有關的關鍵問題,并為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提供戰略指導和政策建議(例如針對 NABP 和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國家目標)。試點地區一項重要的活動是農民野外學校(FFS),在試點地區為選定的農民舉辦了一系列實踐培訓活動,目的是讓受過培訓的農民進一步在其社區廣泛地分享知識和
258、技能。來自其他國家(例如泰國)的專家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培訓。這些主題包括農業生物多樣性概念和生物多樣性概念在耕作系統中的應用、本土農作物品種的種植和保護、病蟲害綜合治理(IPM)、有機蔬菜家庭園藝、有機稻米、生物農藥和肥料的家庭生產、間作技術、稻魚共養等。FSS 活動也提供給了推廣官員和在校學生?!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842 2.4.4 項目成果項目成果該項目在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功,涉及政策方面、協調機制以及省、區和農場級的能力提升。這些主要成果如下所示(UNDP,2018):(1)建立農業生物多樣性分部門工作組;(2)分配 102,300 公頃用于改善農業生物多樣性
259、保護管理;(3)2 個省級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PBSAP,適用于川壙省和瑯勃拉邦?。?;(4)在兩個省的試點地區,按照當地政府和當地人民的優先考慮,引入并實施了牡蠣蘑菇、野生茶和甜菜樹農業系統;(5)促進農業生物多樣性作物,例如土著糯米 Khao Kai Noi,以及推動有機農產品的驗證和認證簽發;(6)對新物種和已知物種的野茶、蘑菇和藥用植物進行調查,以及種植和培育這些農業生物多樣性產品的技術準則;(7)確定并實施了河流和稻田中的四個魚類保護區,以實現魚類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并納入該項目制定的土地利用規劃中;(8)由區長批準的 36 項基于村莊的森林和土地利用計劃的分配和管理,包括村莊保
260、護區的分配;(9)從兩個目標省的 53 個村莊的為期一個季度(通常每周一次)的農民野外學校(FFS)畢業了 740 名稻農(37女性)和 361 名菜農(81女性);(10)來自當地學校的 350 名學生和 14 名推廣人員也在 FFS 下接受了 IPM、大米和蔬菜生產等方面的培訓;(11)制作了一些出版物和宣傳材料,例如成功事例、海報、技術報告;以下是一些最成功的結果(UNDP,2018;UNDP,2016):(1)支持政策主流化和協調該項目為將生物多樣性考慮因素納入農業和土地管理立法主流,并制定和促進支持在農業景觀中可持續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政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些政策包括高地發展戰略、(
261、生物多樣性公約(CBD)中)第二版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與行動計劃、提“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85交給 CBD 的第五次國家報告中的愛知目標、NABP II 和省生物多樣性戰略與行動計劃(PBSAP)。此外,該項目還支持建立農業生物多樣性分部門工作組,并協助該工作組制定與農業生物多樣性有關的生產和保護的國家指標。所有這些將有助于采取進一步行動,在國家和省層面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2)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土地利用規劃和原地保護該項目支持 TABI 項目完成并驗證了 Phoukout 區(川壙?。┖?Phonexay 區(瑯勃拉邦?。┑纳趾屯恋乩糜媱澐峙渑c管理(FALUPAM)。區長批
262、準了總共 36 個村莊的 FALUPAM,其中包括總計 102,300 公頃的土地用于改善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管理。此外,在村民的積極參與下,該項目支持了兩個目標地區建立保護區,例如魚類保護區,野生茶保護區和藥用植物保護區。這些就地保護區有助于保護和增加社區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對于在兩個目標省份成功實施 PBSAP 至關重要。(3)為農業生物多樣性產品增值該項目還通過技術知識、生產用材料和設備以及包裝和標簽以及與當地貿易商和市場伙伴關系的建立,推廣了精選的高附加值農業生物多樣性產品,例如牡蠣蘑菇,野生茶和野生甜菜樹(植物)。一項研究表明(Pedersen 等,2016),大量的 Phou San
263、 野生茶(主要種植在川壙省各種密度的森林中)作為新鮮茶或半干茶主要出售給中國商人。此外,該項目進行的研究不僅有助于可持續的收成,而且還可以提高選定的高價值野生物種的經濟價值,例如普通野生蘑菇,川壙 Matsutake 野生蘑菇和野生茶。圖 8.2 Phou San 森林種植的野生茶(左,來源:Pedersen et al 2016)和野生甜菜樹(右,來源:Pha Khao Lao 2020)(4)能力發展和提高認識在國家、省、地區和社區各級為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了許多能力建設和提高認識活動,促進可持續利用和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的融合。這些活動為政府官員(在中央、“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8
264、6省和地區級別-特別是農業推廣官和技術官)、社區負責人、學校教師、農民和在校學生舉辦了講習班、培訓班、在職培訓、培訓師培訓(TOT)、研究訪問、實地演示和 FFS(以IPM 為主)。TOT 計劃不僅在項目地區內提供,而且還提供給瑯勃拉邦省和川壙省的所有地區。從 FFS 蔬菜生態系統畢業的農民后來在“農民田地日”將他們的新知識轉移給 186個鄰近的村民。經政府認可的有機天然大米也可以更高的價格出售。此外,在瑯勃拉邦的Pha Tad Ke 植物園,該項目支持建立了四個民族植物園,供公眾學習。圖 8.3 項目出版物示例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 3.1.1 政府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政府支持
265、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通過與各級政府特別是老撾農業和林業部(MAF)和自然資源與環境部(MONRE)的密切合作,并結合該國其他與農業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倡議,該項目在政策方面獲得了大力支持。一系列針對政府工作人員的能力建設活動直接增強了他們對國家、省和地區級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規劃以及如何在當地社區實施這些行動的知識。重要的是,該項目推動“農業生物多樣性分部門工作組”是一個國家機構的成立,為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提供政策建議。此外,該項目還與其他倡議(尤其是 TABI)合作以實現政策目標。最后,項目指導委員會(PSC)由 MAF 副部長擔任主席。PSC 舉行年度會議,討論在項目實施方面取得的進
266、展,做出相關決定以及審查和批準年度工作計劃。所有這些都為該項目的政策層面的成功做出了貢獻,使農業生物多樣性考慮因素被納入許多國家和省級戰略和行動計劃?!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873 3.2.2 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參與機制的包容性根據項目的最終評估報告(UNDP 2018),項目準備期間的利益相關者參與過程是牢固且非常相關的。此外,在項目實施期間,實現了項目設計中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在項目制定階段,從不同部委、聯合國機構、發展伙伴、其他項目、非政府組織和具有相關經驗和知識的個人那里全面收集信息。還在國家和國家以下各級舉行了一系列講習班,宣傳思想并收集意見。有關如何設計項目,重點領域和試點的
267、決定均基于此過程。在項目實施階段,利益相關者的包容性參與既加強了橫向聯系(在首都政府機構之間以及在省與地區機構之間),又加強了縱向聯系(在首都各部委及其省級和區級辦公室之間)?;拥那腥朦c包括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的具體任務,將其納入各種計劃和戰略以及若干能力建設活動的主流。對于試點地區的干預措施,主要是通過試點地區的農業和林業辦公室(在MAF 下)促進了合作。項目團隊和當地合作伙伴舉行了季度會議,這對于監視項目進度非常重要。通過與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和社區協商,確定了在試點實施的活動。另外,在地方上,性別問題特別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試點地區的受益人。例如,在 Phonexay 和 Phoukou
268、t地區,從 FFS 畢業的農民總數分別為 398(女性 43)和 613(女性 48)。3 3.3.3 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根據該項目的最終評估報告(UNDP 2018),一些因素促進了該項目干預措施的可持續性,特別是農業生物多樣性分部門工作組的成立以及農業生物多樣性納入更廣泛的發展框架。將農業生物多樣性考慮因素納入國家政策至關重要,這對創造國家級的長期影響至關重要。從一開始,這就是該項目的主要重點。在有限的項目工期和預算下,為了切合實際,該項目抓住機會僅向正在制定或正在修訂的相關新政策提供投入,而不向正在實行的政策提供投入。此外,糧農組織還采取了進一步措施,制定了關于未充分利
269、用的作物和牲畜相關農業生物多樣性的項目。由 MAF 和 MONRE 牽頭的針對川壙省和瑯勃拉邦省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的 PBSAP 正在進行中。地方上,就地保護措施將繼續保護并增加現場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牡蠣蘑菇和野茶等高價值農業生物多樣性產品的生產將繼續進行,如果農民發現市場準入有利可圖,則可以持續生產,但是可能需要小額信貸來支持缺乏自有資金的農民。在復制方面,與其他舉措(在本例中為 TABI)的戰略伙伴關系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將有利于將農業生物多樣性納入政策主流。此外,試點干預的選址是另一個關鍵因素。在適當調整國家和地區背景的情況下,將貧困率高且農業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的鄉村/地區納
270、入其中可以成為該項目的一項學習資源?!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884.4.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案例總結:該項目是老撾第一個致力于將農業生物多樣性納入農業和土地管理政策框架的項目。通過結合保護當地物種多樣性和采用有助于使家庭擺脫貧困的農業做法,以及在政策方面和能力建設方面的行動,該項目的成果被認為是成功的。因此,該項目應在農業生物多樣性成問題的其他地區推廣。經濟因素對于解決農業生物多樣性問題也至關重要,因為經濟激勵措施和市場力量是對農業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的主要驅動因素。該項目加強了對這些方面的了解,重點關注作物和與作物有關的生物多樣性,包括野生茶。老撾茶出口總值約 6
271、00 到 1000 萬美元,約為 1200 噸其中幾乎全部出口到中國,由于中國對有機和野生茶的需求不斷增長(Pedersen 等,2016)。這為“一帶一路”倡議向農業綜合企業投資提供了明顯的機會,促進向中國供應農產品的同時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這些產品不僅可以包括來自不同國家的各種茶源,還可以包括其他重要的進口茶源,例如大豆,谷物,香蕉,橡膠和食用植物油。如果將這些產品的野生和本地物種商業化不可行,那么“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仍然可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友好的生產方式,例如橡膠農林業和可持續香蕉種植。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僅限于“一帶一路”倡議,還可以包括全球農產品貿易。政策建議:政策建議:農業生物多樣性
272、在老撾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經濟作用,那里的農村人口以飲食為生。但是農業的商業化,包括用一些高產品種代替傳統品種、單作、大規模土地轉換以及農藥和肥料的過度使用導致了農作物、牲畜和野生物種多樣性的減少。許多當地的水稻和其他農作物品種已被改良的品種取代,這些品種對農用化學品的需求更大。稻米以及其他陸地和水生物種的野生近緣種受到土地利用和農業生態系統變化的威脅。這種不可持續的農業集約化及其負面結果實際上在許多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中很普遍。因此,必須考慮這個問題,尤其是在那些背景相似的國家,即大多數人口的糧食安全,營養和生計每天都依賴自然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時,才是必須考慮的問題。近年來,中國在農業技術進
273、步方面的投資已大大增加。其中一些技術可以增強土壤健康、促進生物多樣性、減少浪費、促進養分循環利用、促進多元化和一體化以及利用當地知識。這對于中國的農業企業和研究機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同行來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南南合作機會?!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89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 Taiz L.Agriculture,plant physiology,and human population growth:past,present,and future.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lant Physiology,2013,25(3):167-181.http:
274、/dx.doi.org/10.1590/S2197-002520130003000012 Ranganathan J,Waite R,Searchinger T,et al.How to Sustainably Feed 10 Billion People by 2050.2018.https:/www.wri.org/blog/2018/12/how-sustainably-feed-10-billion-people-2050-21-chartsaccessed13November 20203 IPBES.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global ass
275、essment report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service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S.DazJ.Settele E S.Brondzio E S,et al.(eds.).IPBES secretariat,Bonn,Germany.2019.56pages.4 FAO.Water for Sustainable Food and Agriculture.Food and Agriculture
276、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Nations.Rome.2017.5 IPCC.Climate Change and Land: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desertification,landdegradation,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food security,and greenhouse gas flux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Shukla P R,Skea J,Calvo Buendia E,et al.(eds.).2019.In pres
277、s.6 Xinhua.ChinaexpandingagriculturalcooperationwithBeltandRoadcountries.2018.http:/ 13November20207 AEI.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2020.https:/www.aei.org/china-global-investment-tracker/accessed 13 November 20208 FAO.Focus on agriculture is key to ensure that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motes
278、 sustainabledevelopment.2017.Country Analysis Report:Lao PDR.9 FAO.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5.2015.10 UNDP.Mainstreaming Biodiversity in Lao PDRs Agricultural and Land Management Policies,Plansand Programmes(ABP):Project Terminal Evaluation report.2018.11 UNDP.Mainstreaming Biodiversity
279、 in Lao PDRs Agricultural and Land Management Policies,Plansand Programmes(ABP):Project Document.2010.12 GMS Environment Operations Center(GMS EOC).Map of Lao PDR Overview.2012.accessed 13November 202013 Worldometers.n.d.Political Map of Laos accessed 13 November 202014 UNDP.Mainstreaming Biodiversi
280、ty in Lao PDRs Agricultural and Land Management Policies,PlansAnd Programmes(ABP):Project Brief.2016.15 Pedersen O S,Carroll M,Chen L,and Yang S X.Phou San Wild TeaXieng Khouang Province,LaoPDR:from Early Days to Current Production and Market Development.Agro-biodiversity Project.2016.“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
281、90案例案例 9 海南沉香資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在東南亞地區的聯合試點海南沉香資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在東南亞地區的聯合試點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海南沉香資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在東南亞地區的聯合試點案例地點:中國海南、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實施時間:2015-2020主要發起方與利益相關方:由中國農業農村部、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省科技廳、海南省農業廳、海南省林業局資助,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起,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提供技術,由海南龍頭企業、馬來西亞 UPM 大學、泰國清邁大學、柬埔寨皇家農業大學及多家境外企業參與。2.2.案例
282、描述案例描述2 2.1.1 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沉香(Agarwood)為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屬(Aquilaria Lam.),含有黑色樹脂的木質部,為世界名貴香料和珍貴的傳統藥材,是世界五大宗教共同認可的圣物,被譽為“木中鉆石”“眾香之首”,是海上絲綢之路上重要商品之一。主產于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以及中南半島各國,中國稱其為進口沉香,后者主產于我國海南、廣東和廣西等省區,稱為沉香或土沉香。有關沉香的記載始于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被列為上品,書載:“沉香、熏陸香、雞舌香、藿香、詹糖香、楓香并微溫”。在圣經的舊約全書中也有沉香的記載。在中東、中國和日本的應用至少有 3
283、000 年的歷史。有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沉香樹種的野生資源主要分布在亞洲。其中,東南亞地區沉香樹種的多樣性最為豐富,共有15種;南亞地區有3種沉香樹種;東亞地區的沉香樹種主要有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Spreng.)和云南沉香(A.yunnanensis S.C.Huang)。沉香味辛、苦,性微溫,具有鎮靜、降壓、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等作用,用于治療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等,可作為逾百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廣泛用于消化、呼吸、心腦血管、風濕等疾病的治療?,F代藥理研究表明,沉香對消化道系統、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等疾
284、病均有很好的療效?!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9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對沉香的需求量也大幅提高。沉香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香料之一,其經濟價值極高,產品供不應求,僅新加坡每年出口沉香的價值就超過 12 億美元。長期、大規模、無節制的濫砍濫伐,加之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加劇,使得林木的自然更新速度遠遠低于破壞速度,從而造成了現今沉香屬野生植物資源非常稀缺。沉香屬植物資源現已經成為原產地各國競相保護的珍貴植物資源,由于森林資源、生態環境遭受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等原因,野生沉香樹植物資源量在不斷減少?,F今,沉香屬植物已全部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受威脅植物紅色名錄(IUCN Re
285、d List ofThreatened Plants)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 CITES收錄以利保護。野生的沉香樹資源量減少了,野生的沉香也會隨之大幅減少,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大都是人工結香法所產的沉香。海南植物志記載白木香主要分布于保亭、陵水、三亞、樂東、東方、文昌等地,生于中海拔的山地或丘陵地。而造成海南沉香樹瀕危的原因主要是人為破壞和自然繁殖率低。人工栽培是目前解決沉香原材料緊缺最有效的方法。人工栽培是目前解決沉香原材料緊缺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中國、馬來西亞、泰國、老撾等國家也在大力推廣沉香樹的種植,在中國其總規模已達 30005000 萬株,每年造林5001000 萬株,且保持高速增長
286、的勢頭。新品種的選育是調整種植產業結構和提供高品質沉香的必經之路新品種的選育是調整種植產業結構和提供高品質沉香的必經之路。人工栽培沉香樹雖有數十年的歷史,但對沉香種質資源進行系統評價和選育,沉香種苗培育所用種子來自栽培或野生成齡植株,基源各異且未經過系統篩選,種質參差不齊,存在著遺傳多樣性和不穩定性,人工栽培白木香的生物性狀也有所差異,存在產香少、品質不穩定的風險。隨著國內外沉香樹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應加強種質資源的調查,綜合考慮生長適應性、結香質量和抗逆性等指標,篩選出性狀優良的高產香和高品質型樹種進行推廣種植,優化沉香樹種植產業結構,對沉香基源植物種質資源進行系統評價研究,通過相應的育種技
287、術來開展選育生長速度快、易產香、產量高、品質好、適應范圍廣、抗逆性強的品種,培育出優良種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人工結香技術的突破是解決可解決沉香產業的瓶頸問題人工結香技術的突破是解決可解決沉香產業的瓶頸問題。長期以來制約沉香產業化的原因主要為生產周期長、見效慢。沉香樹的生長周期長,采用普通的人工砍傷、打洞、鋸斷等結香方法,需待沉香樹成年后才能結香,品質能達到藥典中規定的要求又需數年時間,這樣從沉香樹種植、生長、結香、采收的過程一般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因而,在能保證沉香質量的情況下,如何縮短結香時間的這一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沉香樹的人工結香方法可分為物理創傷法、化學結香法、人工接菌法以及綜合法。
288、其中物理創傷法主要包括:砍傷法、半斷干法、鑿洞法、打釘法、火燒法等;化學結香法為人工通常所說的“輸液法”,是通過化學試劑的刺激和傷害,使沉香樹處于逆境狀態,從而分泌樹脂愈合,不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92積累從而產生沉香;人工接菌法是指利用某種特定的微生物參與沉香的結香過程,從而達到結香的目的;綜合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學法的綜合,如打洞抹藥法、扒皮抹藥法、插簽浸漬法等。標準制定及檢驗檢測機構的成立是保障市場秩序標準制定及檢驗檢測機構的成立是保障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利益的重要保證維護消費者利益的重要保證。長期以來沉香的相關國家、行業、地方、企業、藥材等標準制定落后,導致行業發展滯后,從種苗繁
289、育、種苗等級、嫁接苗、沉香鑒定、沉香等級劃分、沉香精油等產品標準都需要配套制定并完善,推動產業發展。由于沉香價值昂貴、產地多樣、香味獨特、資源稀缺等,使得沉香造假非常嚴重,造假手段多樣、高超,如高壓注油、煮色造假、異木替代、摻雜、描畫等。沉香的鑒定傳統由有經驗的從業者憑借火燒、水試、鼻聞等手段判定,主觀性強、誤差率高、可信度低,因此,需要有權威的檢驗檢測機構作為第三方機構來服務社會和產業。2 2.2.2 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該項目得到了中國國家農業農村部、中國醫學科學院、海南省科技廳等的大力支持,海南省各沉香協會、企業的配合,海外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國家政府、
290、科研機構、企業等的參與支持。世界沉香總體需求趨勢增加,價格持續上漲,而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就在于:品種優化、規?;a、結香技術突破、產品開發和服務體系構建。項目干預的總體目標旨在推動世界沉香產業的健康、快速、有序發展。具體干預的目標為:1)多方配合,探索沉香投資、種植、加工、開發和服務等一二三全產業鏈的高效發展模式;2)研發一批高技術含量的品種、標準和產品,以科技引領產業發展;3)設立示范基地,以點帶面,擴大影響力,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和國家產業發展;4)加強與參與國家的合作,簽訂合作備忘錄,涉及種質資源、科學研究、結香技術、科技培訓、產品研發等多個方面。目前,中國華南及東南亞國家的沉香樹種植
291、面積與日俱增,且可以用于結香的樹很多(種植 5-8 年),但缺乏良好的結香技術,如果可以突破,就可以解決原材料問題,從而推動全產業鏈的發展。沉香樹人工栽培雖有數 10 年的歷史,然而大多數為自發性種植,未對種質資源進行系統評價和選育,培育所用種子來自栽培或野生成齡植株,基源各異且未經過系統篩選,種質參差不齊,存在著遺傳多樣性,因此,沉香樹的生物性狀和結香品質都有所差異,存在產香少甚至不產香的風險。因此,加強種質資源的調查,對沉香基源植物種質資源進行系統評價研究,開展優良品種選育,培育易產香、產量高、品質好、抗性強等的優良品種,有助于推動產業種植產“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93業結構調整
292、和優化升級。沉香價值高昂,論克買賣,利潤豐厚,“奇楠”沉香價格 500-10000元/克,普通沉香價格 10-300 元/克,而不同級別的沉香,如果加以雕刻,增加其文化收藏價值后,價格又將翻很多倍。北京保利 2019 秋季拍賣會金堅玉潤,不負我聞“皇家樓”藏沉香專場,“海南包頭雕降龍羅漢沉香擺件”,拍賣了 264.5 萬。由于其價值高昂,不法分子砍伐、盜搶、造假、炒作等活動猖獗,給市場和消費者造成極大的困擾和混亂,此前的鑒定主要依靠從業者的經驗主觀判斷,亟待對沉香種原、原材料真偽、質量等級及產品質量等多個方面制定相關標準,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保障產業發展。2 2.3.3 具體干預措施與活
293、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在項目區,沉香種植主要以當地廣布的種類為主,缺乏良好的品種、結香技術。因此,種植良好的沉香樹新品種和運用成熟的結香技術,對于提高沉香樹品質、節約生產成本、帶動香農增收、保護野生沉香樹植物資源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該項目還協助政府決策、公檢法機關沉香案件鑒定與評估及社會檢測鑒定服務。干預措施可分為以下幾類:(1)政府引導并扶持,提供項目與資金支持,并為沉香產業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所提供的資助包括示范基地建設與運營、新品種選育、結香技術研發、種苗擴繁與推廣。打造“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科研院所開展基礎研究,研發科技產品,提升科技含量,并與“
294、一帶一路”項目參與國對接,龍頭企業投資種植、加工和產品開發,合作社與農戶開展種植、結香與粗加工。(2)為香農生產活動提供支持:按照農業惠林補貼、送苗下鄉等政策或手段給香農提供實際的支持,如每畝一次性補貼苗費 500 元。提高管護補償標準贈送的種苗一般為 2年生沉香樹,成活率高且生長迅速。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中央、省財政對海南省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項目期內按照 50 元/畝。同時,逐步建立以解決生態保護地區民生及其發展為目標的生態補償機制,以利于重點公益林周邊農民加入護林隊伍,參與生態保護工作,解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3)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提供栽培模式、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繁育與結
295、香技術等培訓,發揮沉香樹合作社的作用,引導種植、結香、精油提取及粗加工,增加就業機會,搭建市場化、信息化供給平臺,做好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各個環節支持,切實保障香農利益。(4)擴大影響力能力建設:舉辦香博會、博覽會、展覽會等國際會議,與會代表就沉香方面的最新進展進行交流匯報,并配有產品展示交易,吸引海內外沉香從業者、游客等參觀交易,擴大海南沉香的國際影響力。定期(每年的 1 月 1 日)在定安文筆峰舉“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94辦一次香博會;2016 年舉辦第五屆中國(海南)國際沉香旅游交易博覽會;2017 年和 2018年舉辦??趪H沉香產業發展大會;2018 年舉辦??趪H沉香產業可
296、持續發展大會;2019年舉辦第四屆??趪H沉香產業發展大會,并邀請了海外“一帶一路”沉香出產國的政府官員、沉香從業者參與。就科技服務保障體系而言,開展一些活動,分類如下:(1)科學研究:以熱科院和藥植所為代表的科研機構(包括國外),項目期內系統歸納總結了沉香的化學成分和合成途徑,深入研究了白木香的全基因組,分離鑒定化合物多個,開展了一系列的藥理活性、代謝組學等相關基礎性研究,為沉香的開發利用提供科技支撐。(2)標準制定:為了規范沉香行業市場,在國家與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主導下,在項目期內自 2016 年開始至 2020 年,項目參與的科研單位、企業、協會等陸續制定或參與制定了全國團體標準、國家林
297、業行業標準、海南省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3)檢驗檢測部門的成立:為了便于規范市場和維護消費者權益,近年來海南省成立了多家有關沉香的檢驗檢測部門,以科研機構為首,行業協會、企業參與,由海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成立了多家檢測機構,提供第三方檢測服務。(4)輔助政府制定相關綱領性文件:海南省“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意見(2016)、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中藥材保護與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瓊府辦2016224 號)、海南省沉香產業發展規劃 2018-2025、海南省康養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打造特色沉香小鎮、海南
298、省國際沉香博覽園概念規劃方案(2020)。(5)新品種選育:在項目期之前,世界上未能有獲得審定/認定的新品種。本項目期內,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系統選育了白木香良種 3 個,解決了現今人工栽培沉香樹結香產量低、品質低、香味差等弊端。以此為契機,建立良種繁育與栽培示范基地,帶動種植產業結構升級調整。(6)結香技術突破:項目期內,以科研院所和社會團體,申報并獲批有關結香技術的專利多項,從化學、微生物、結香設備、結香操作等多個方面推進結香技術的發展,并開展較大面積的結香示范,得到政府、行業、企業等的認可,并獲得廣泛應用。(7)書籍出版:自 2015 年開始陸續出版了 3 本高科技含量
299、的沉香專著,全面指導沉香繁育、種植、結香、投資等多個方面,并以此為藍本,開展培訓與對國外交流,以贈送的形式發放?!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95(8)產品研發:傳統的沉香產品主要有沉香香片、香粉、擺件、飾品、手串、熏香、精油等,打破沉香自古以來均為高端人群消費的觀念,項目參與的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等在項目期內拓寬沉香產品形式,不斷降低成本,開發貼近普通消費大眾的高科技產品,使其飛入尋常百姓家。2 2.4.4 項目成果項目成果人工種植人工種植:以該項目前期的政策為契機,特別是通過實施“綠化寶島大行動”和“萬畝人工種植沉香”工程后,海南的沉香樹人工繁育和種植得到了快速發展。迄今為止,根據第四次
300、海南省中藥資源普查沉香專項調查數據以及近年來人工種植沉香的發展情況,海南島種植沉香樹面積達到了 10.5 萬畝,按平均每畝 200 株計算,共計 2100 萬株,其中胸徑超過 20 厘米的達到 3.5 萬畝,近 400 萬株。馬來西亞 2014 年沉香樹種植有約 2764 英畝,1571.1 萬株,主要分布在霹靂州、彭亨州和沙巴州,項目期內增加到約 2000 萬株,其中可用于結香的樹不少于 300 萬株。泰國在 2016 年統計時,種植有 927.2 萬株,現今約有 1500 萬株。根據實地調查,及柬埔寨方估計至 2019 年,柬埔寨種植有 500 萬株?;A研究領域基礎研究領域:到目前為止,
301、已經分離提取了 160 多個單體化合物,深入研究了“奇楠”沉香的化學成分,突破性的研究主要為:截至 2019 年底全世界沉香和沉香屬植物中天然產物的研究進展,并在國際頂級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ports,在線發表題目為Natural products in agarwood and Aquilaria plants:chemistry,biologicalactivities and biosynthesis(沉香和沉香屬植物中天然產物:化學結構、生物活性及其生物合成)的長篇綜述,為進一步揭示沉香形成機理,不斷完善人工結香方法以提高沉香產量等提供了科學依據。2020 年中國
302、熱帶農業科學院突破了該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發布將為野生白木香種群保護生物學、沉香結香機制和香味基因及樹種的進化研究奠定良好基礎,也為進一步基于基因組的白木香分子育種工作提供了可能,在基礎研究及應用領域均具有重要意義。新品種選育新品種選育:系統選育了白木香良種“熱科 1 號”(良種編號:瓊 R-ETS-AS-010-2016)、“熱科 2 號”(良種編號:瓊 R-ETS-AS-003-2017)和“熱科 3 號”(良種編號:瓊R-ST-AS-002-2019),所選育的良種各具特色,其中“熱科 1 號”的最大優勢在于結香快、結香面積大,適合制作手串、擺件等工藝品,可解決現今人工沉香不適于制作手串和工
303、藝品之弊端;而“熱科 2 號沉香”的最大優勢在于品質高,特別是奇楠沉香中含量較大的兩類成分,即 2-(2-phenylethyl)chromone,和 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具備了一定的奇楠沉香品質,可解決目前人工沉香品質不高的弊端,且該新品種在幼林期即可表現出易結香之特性?!盁峥?3 號”所結沉香質地硬、品質好、香氣佳,所包“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96含的倍半萜類成分種類多,含量高,具有典型海南沉香品質。目前,“熱科 2 號”為主推品種,在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省區累計推廣上萬畝。結香技術:結香技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主要有通體結香技
304、術(專利號:ZL201010104119.5)、整樹結香技術(專利號:ZL201310150138.5)、微膠囊(專利號:ZL201510084842.4)、微生物結香法(專利號:ZL201510170409.2)、微創生物不腐結香(申請公布號:CN110447416A)通體結香技術/整樹結香技術(ZL201310150138.5)。新的結香技術的優勢在于:周期短、產量高、成本低。上述專利技術在項目區內運用廣泛,累計結香 100 萬株,按結香 1kg/株計算,產香 100 萬 kg,按較低標準 1000 元/kg 計算,創造產值 10 億。標準制定:標準制定:全國團體標準“白木香嫁接苗生產技術
305、規程(T/HXH001-2019)”、海南省地方標準“白木香 種苗(DB46/T457-2018)”、國家林業行業標準“沉香(LY/T2904-2017)”、海南省地方標準“沉香鑒定(DB46/T421-2017)”、海南省地方標準“沉香 鑒 定(DB46/T422-2017)”、海 南 省 地 方 標 準“土 沉 香 整 樹 結 香 技 術 規 程(DB46/T396-2016)”、海南省地方標準“白木香種苗繁育技術規程(DB46/T 358-2016)”以及“沉香精油企業標準(Q/HNJH 1115-2016)”等。檢驗檢測機構成立:檢驗檢測機構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析檢
306、驗測試中心(2015年成立)、海南黎(南)藥分析測試中心(2016 年成立)、海南文玩沉香鑒定中心(2017年成立)、海南植物及其制品司法鑒定中心(2018 年成立)、海南省沉香協會海南沉香鑒定中心(2018 年成立)。出版書籍:出版書籍:2015 年出版沉香實用栽培和人工結香技術、2017 年出版世界沉香產業和沉香的現代研究。示范基地建設:示范基地建設:在海南建立的示范基地包括結香技術、新品種種植與種質資源收集,主要分布在???、儋州、澄邁、瓊中、文昌等地,面積超過 800 畝。海外示范基地的建設主要以種植與結香為主,其中在馬來西亞檳城、麻坡與古晉建立示范基地 200 畝;在泰國曼谷、清邁建立
307、示范基地 160 畝;在柬埔寨貢布省和西哈努克省建立示范基地 180 畝。在各示范區內,均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產品研發產品研發:項目參與的科研單位、企業研發了多款沉香功能性新產品,包括沉香護膚品系列(面膜、眼霜、面霜、保濕水、乳液、洗面奶、護手霜),沉香日用品系列(洗發水、沐浴露、手工皂、婦科洗液、枕頭),沉香食品系列(葉茶、煙、酒、速食面)等?!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97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 3.1.1 政府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政府支持與參與,合作機制及政策引導海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與環境條件優勢,得到國家層面的政策眷顧。2018 年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提
308、出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支持海南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2019 年海關總署出臺了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海關監管方案(試行),支持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隨之,海南省政府主持積極籌備制定海南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實施方案。把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成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標志性項目,為全世界同類型項目樹立標桿,為海南乃至世界沉香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進一步加大開放程度,強化國際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海南省委省政府于 2018 年出臺了海南省沉香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 年),2019 年提出將沉香作為海南“第四棵
309、樹”重點發展,要求全力打造科研支撐體系、標準體系、產品體系、品牌體系、政策體制體系、文化體系、與大健康產業結合體系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科技含量,政府部門及其直屬單位給予政策性支持與資金支持;科研單位負責理論研究、技術攻關、產品研發,領銜服務體系構建,并與國外科研機構與企業對接;行業協會、企業、合作社配合規?;N植、技術推廣、產品加工、服務體系構建、營銷宣傳等,多方協調配合,全面推進沉香產業科技化、規?;?、全球化。3 3.2.2 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參與機制的包容性在政府良好的政策引導下和資金支持下,使得科研機構打造沉香研究團隊,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來從事基礎性研究、示范推廣、產業服務、對外交流
310、等。行業協會與企業充分參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沉香一二三產業的主要群體,如投資規?;N植、品種化、商品化等,組織召開沉香博覽會、香博會、展覽會等國際會議,增進海內外產業交流,配合完成研究領域的新品種選育試驗、結香技術應用與推廣、標準制定、產品研發等。農民合作社、種植戶是政策支持的直接收益者之一,如財政補貼、免費發放苗木等,在行業前景廣闊和高科技支持下,轉變觀念,將閑置土地、房前屋后利用起來,將原有其他低性價比的林木(如橡膠樹)更新為沉香林,借助科技力量開展結香和粗加工,這一部分群體主要從事沉香的第一產業,配合完成種植管理標準化、品種化、規?;?。項目期內海南新增沉香企業 779 家,帶動就業,
311、增加收入。該項目的特色在于重視科技,充分發揮科研團隊在產業和行業中的作用,以科“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98技引領產業的發展,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為首的沉香團隊重點開展沉香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分子生物學、代謝組學、新品種選育、結香技術攻關、標準制定、檢驗檢測機構成立、產品研發、科技培訓等,特別是發表了全球沉香近1/3 的化學成分和建立了數據庫、發布了白木香全基因組序列、研發通體/整樹結香技術并得到大力應用推廣、選育 3 個白木香良種推動沉香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建立了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社會服務保障體系,以“一帶一路”為契機與國際科研機構/企業對接,增加互信合作,帶
312、動熱區國家經濟發展,推動世界沉香產業發展。3 3.3.3 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野生植物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之一,在生態系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食用、藥用和原材料的重要來源,也是新品種培育的重要材料。目前沉香屬所有植物資源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受威脅植物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Plants)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 CITES收錄保護,野生資源的進出口貿易,世界各國均制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這對沉香樹野生遺傳資源的保護大有裨益。不僅如此,在海南,政府部門還劃定自然保護區且劃定等級,每年給予經費支持,配以森林公安嚴厲打擊盜伐等非法
313、活動,解決周邊農戶就業(如護林員),保護野生沉香資源。在海南的國家級森林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在霸王嶺、尖峰嶺、銅鼓嶺、五指山。馬來西亞有興樓云冰國家公園、大漢山國家公園、砂勞越姆魯山國家公園、沙巴京那巴魯國家公園、檳城植物園等。泰國有國家公園 60 多座,包括 Khao Yai National Park、Mae Wong National Park、KhlongLan National Park 等。柬埔寨有 Bokor National Park、Ream National Park、KoulenNational Park 等。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增加,在政府政策引導和行業/企業/合作社的投資
314、下,國內外人工種植已經開展了 30-50 年,并且種植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加之種植技術、品種優勢、結香技術的突破、加工技術的更新、產品的多樣化大眾化、服務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個集一二三全產業鏈的良性循環。自 2015 年以來,中國農業農村部、衛生部,海南省政府及其直屬單位持續支持發展沉香產業,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設立相關的“一帶一路”課題,鼓勵沉香科研部門、企業與海外政府部門、科研部門、企業等對接,簡化審批程序,為技術產品輸出、種質交換、示范基地建設等提供便利。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立種植結香示范基地,以點帶面,逐步向其他國家輻射。4 4.案例總結及政策建議案例總結及政策
315、建議案例總結:“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99該項目立足海南,放眼全球,以沉香為紐帶,得到了國內外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沉香從業者在政策、資金、人員等多方面的支持,以政策支持為先導,以科技為支撐,以解決產業問題為目標,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利用好自身優勢,推動了世界沉香產業的發展,讓魅力沉香香飄世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為代表的科研院所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涉及基礎研究(化學、藥理、分子生物學、代謝組學等)、種質資源圃建設、品種選育、結香技術、標準制定、檢驗檢測服務保障體系建立、示范基地建設及產品研發等多個方面,整樹結香技術、通體結香技術及微生物結
316、香技術等不僅解決了沉香樹結香瓶頸問題,而且為野生沉香資源帶來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也為香農及沉香從業者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白木香良種“熱科 1 號”、“熱科 2 號”和“熱科 3 號”的成功選育推動了沉香樹種植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一系列標準和檢驗檢測平臺的建立讓沉香鑒定不再無標準可依,不再無機構可測。一系列沉香新產品的研發,特別是貼合大眾消費的沉香日用品系列、沉香食品系列等,讓自古皇家及貴族才能享用的沉香能夠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政策建議:(1)沉香遺傳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加大對野生資源的保護力度。人工大規模繁育和栽培沉香樹,這從間接層面保護了野生資源,對野生資源的保護有助于豐富遺傳基因庫,為后續的
317、品種選育等科學研究打下基礎。人工規?;耘嘁呀洑v經數十年,但依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仍需進一步擴大規模,合理規范化栽培管理。(2)沉香產業的發展必須要以科技引領。以科研院所為主體,政府部門支持,行業企業資金融入與配合,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產業持續快速、健康、有序地發展,解決勞動力就業、帶動農民增收?!耙粠б宦贰睙釒业某料銓俜N質資源非常豐富,但相關的科學研究、品種選育、結香技術、產品研發、服務體系等基礎較為薄弱,海南沉香產業的發展及在項目期內所取得成績可以為這些國家提供幫助,實踐證明也深受歡迎。(3)沉香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突破瓶頸問題。如何縮短栽培結香周期?如何提高沉香品質?如何提高產量?規
318、?;耘嗉夹g、結香技術、新品種選育的突破是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的“發動機”。本項目中的技術與品種,還需要進一步擴大示范效果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認知度,從觀念轉變到實際行動,讓科技成果更加迅速地轉變為生產力。(4)沉香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完善的社會服務保障體系。從法律、技術、宣傳等多個層面建立服務保障體系框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栽培種植結香加工產品的標準化,建立沉香鑒定與質量評價體系,設立檢驗檢測機構,加強在流“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100通領域的市場監管和打擊造假犯罪,切實維護投資者、經營者、消費者權益。(5)沉香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拓寬產品適用范圍。沉香現今仍然被定義為高端消費產品,根據
319、“價值規律”,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沉香的普及,未來其價格必將回歸至較為平穩的大眾消費,形成大眾消費至高端消費的金字塔格局,這也是沉香行業發展的最終理想格局。項目參與單位開發出的沉香日化產品、沉香家用產品、沉香護膚品等,正是迎合這一發展理念而設計開發出來的。(6)沉香產業的發展必須要多方融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引導,構建“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從政策、科技、資金、流通和服務全方位服務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各國家和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底蘊,創建品牌效應,以“一帶一路”為紐帶,促進世界各國沉香產業共同發展。參考文獻參考
320、文獻1 科學技術廳.海南省沉香農業發展規劃(2018-2025 年).2018.http:/ 戴好富,梅文莉等.沉香實用栽培和人工結香技術.2015.3 戴好富,梅文莉等.世界沉香產業.2017.4 戴好富.現代沉香研究.2017.5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 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2007:11.國家藥典編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10 年版(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357.6 陳煥鏞等.海南植物志.1964.7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2018.http:/ Ismail M.Bengkel gaharu
321、sesi i-2014,fakulti perhutanan,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43400 upm serdang,Selangor,Malaysia,10 mac 2014.9 Hou D.Thymelaeaceae.In Flora Malesiana,1960.6(1):1-59.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2019.全球動植物種植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海關監管方案(試行)http:/ 10 婦女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婦女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來自廣西馬山縣來自廣西馬山縣古寨村的故事古寨村的故事1.1.案例概要案例概要案例名稱:婦女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利
322、用來自廣西馬山縣古寨村的故事案例地點: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古寨村實施時間:2000 年至今a)項目第一階段:2000-2004b)項目第二階段:2004-2009c)項目第三階段:2010-2017d)項目第四階段:2018 至今主要發起方與利益相關方:由國際開發研究中心(IDRC)、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IIED)、德國糧惠世界基金會(BROT)、樂施會(OXFAM)等多家研究機構和基金會共同支持的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參與式行動研究團隊(2013 年組建農民種子網絡團隊)具體執行。國際合作伙伴包括來自秘魯、肯尼亞、印度等多個國家的研究及行動機構。國內合作伙伴包括
323、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廣西農科院玉米研究所、云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2.2.案例描述案例描述2 2.1.1 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介紹生物多樣性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在氣候變化沖擊以及人類活動等綜合因素影響下,狀況不斷惡化。近百年來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與人類食物安全息息相關的農業生物多樣性也在迅速減少。從中國農業領域看,國內農作物品種資源保護形勢已不容樂觀,農作物遺產資源的喪失十分嚴重,例如 1940 年代,中國在種植的水稻品種有 46,000 多個,至 2006 年,全國種植水稻品種僅余 1,000 個左右。隨著農家品種迅速減少,生物多樣性“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102
324、銳減、種質資源窄化等生態和育種領域多重伴生的負面后果日益顯現。與此同時,現代化農業中大量推廣使用的雜交品種需要配合大型機械和大量化學品的投入,導致傳統農耕體系中的適用技術、相關的地方知識和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具有生物文化多樣性與環境友好內涵的小農生產方式及其農民種子系統正遭受大規模和單一化生產模式的威脅與破壞。與此同時,在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是一種重要特征,中國農村社會在勞動力大量轉移后出現了“農業女性化”的現象。這種由農村女性勞動力轉移滯后所帶來的現象,反映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和性別發展的不平衡。在農業女性化的背景下,小農尤其是婦女,在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實
325、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是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實際管理者和開發者。2001 年聯合國糧農組織通過的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公約已認可農民在保持和發展他們的作物遺傳資源的權利。但小農多為弱勢群體,僅靠小農的力量難以確保植物遺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并分享利用這些資源而產生的收益。與此同時,世界各國大都擁有力量龐大、專家技術人員豐富的農業公共研究和推廣體系。這類公共研究和推廣體系若與以婦女為主體的小農結合起來,將傳統種子資源保護與發展同現代科學技術有機結合,有助于實現社區發展、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適應氣候變化等多重目標。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已開展了此類“藏種于民”的合作方式,其中最主要的
326、方式是基于社區發展的參與式選育種以及建立鄉村種子庫。從 2000 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參與式行動研究項目組(以下簡稱“項目組”)的協調下,聯合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廣西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在廣西的 6 個村莊實施了參與式植物育種(PPB)項目,科學家、育種家聯合農戶一起開始了“參與式育種”方面的嘗試和研究。這項研究是與來自秘魯、印度、肯尼亞等國的研究團隊開展的合作研究。馬山縣古寨村就是第一批項目社區之一。馬山縣古寨村(行政村與社區屬同一尺度,以下簡稱“社區”)坐落在廣西的一個偏遠山區,距離南寧市約 150 公里,陡峭的喀斯特山區地形和湍急的小溪是當地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這是一個以壯族和瑤族為
327、主的行政村,下轄 26 個自然村。2018 年社區有 1515戶 3987 口人。社區里老年人占比 30%,老齡化較嚴重;共有勞動力 1800 人,務農勞動力700 人,女性務農者占七成,農業女性化突出。社區共有耕地 2052 畝,戶均土地面積 1.35畝,均為無灌溉設施的旱地。農民在巖石之間的陡坡和平坦窄小的土地上種植玉米(播種面積占比 86%)、蔬菜和多種雜糧。2018 年人均收入 6500 元,其中農業收入占比僅為 20%?!耙粠б宦贰鄙锒鄻有员Wo案例報告1032 2.2.2 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案例干預目標、特色與驅動力參與式行動研究團隊(現農民種子網絡團隊)在中國全國范圍內開
328、展行動研究,工作足跡遍布全國 10 個省份的 30 多個鄉村社區。鼓勵社區和公共研究機構合作開展農家種保護、利用與創新,改善農民生計和提升農民尊嚴,促進國家種子安全。社會性別是其工作的一個重要視角。馬山縣古寨村是其從 2000 年開始的一直開展項目活動的社區,從 2000年到目前為止,其工作分四個階段實施,主要目的如下:項目第一階段:2000-20042000-2004開展參與式行動研究,通過 PPB 連接兩大種子系統,提高作物改良、生物多樣性提高及婦女賦權。項目第二階段:2004-20072004-2007圍繞當地傳統品種資源,進行品種選育與改良;嘗試登記社區品種資源;項目第三階段:2008
329、-20112008-2011探索生態農業與傳統品種保育合作開展;搭建 CSA 橋梁。支持婦女合作小組探索與城市消費者直接對接,在保育傳統品種的同時提高農戶生計。項目第四階段:2012-2012-至今至今注冊成立婦女合作社,探索社區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社區種子庫。2 2.3.3 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具體干預措施與活動(1 1)參與式選育種參與式選育種參與式植物育種(Participatory Plant Breeding,PPB),也稱農民參與式育種(Farmer Participatory Breeding,FPB),是一種由研究人員、農民及其他相關人士共同參與、密切合作,進行物種內植物遺傳改
330、良或品質培育的方法,旨在滿足農民需求、改良農民的種子系統、改善育種基因基礎狹窄和生物多樣性退化的問題。在整個研發活動周期中,研究人員與農民共同選擇農民所喜歡的品種,但擔當不同角色:育種者貢獻其現代育種技術,農民則貢獻其本地品種、育種經驗及地方知識,直接參與田間實驗和品種性狀選拔。在 PPB 育種過程中加入終端使用者即農民,不僅能反映了農業種植的真正需求,同時也保留了當地種源,有利于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聯盟104(2 2)社區支持農業(社區支持農業(CSACSA)項目組支持以社區支持農業(CSA)的方式支持小農發展以本地品種為基礎的生態種養。在社區內引導農戶進行本地品種保
331、持和改良,但因為經濟收益有限,農戶對本地品種保護、種植和改良的積極性不高。故項目組引導社區與廣西本土的 NGO愛農會合作,將本地品種與生態種養方式結合,通過社區支持農業 CSA 的模式以高于市場的價格進行銷售,提高本地品種的附加值,改善當地農戶的生計,提高農戶種植和改良本地品種的積極性。在團隊協調下,古寨村婦女合作小組與愛農會建立了密切的聯系,通過 CSA 銷售的農產品包括玉米、黃豆、蔬菜、家禽、水果、中藥材等。(3 3)支持社區的婦女組織發展以實現婦女賦權支持社區的婦女組織發展以實現婦女賦權在項目剛剛介入馬山谷古寨村時,支持有興趣的 5 名婦女組成婦女合作小組,之后隨著社區經濟的對外鏈接逐漸
332、頻繁,婦女合作小組就在工商局注冊為正式的合作社,合作社的社員和骨干都以婦女為主。合作社有一個正式的管理結構,具有多種功能。合作社管理社區基金,對社員提供種養殖的技術服務,還通過采購和發放閱讀材料、組織參觀其他農民和農民團體、定期參加地方和區域培訓活動來培養社員的能力。(4 4)登記社區資源和支持籌建鄉村種子庫登記社區資源和支持籌建鄉村種子庫為了保護傳統品種和傳統知識,給社區內的生物文化資源做一個“族譜”,通過記錄來保護社區內作物品種的多樣性。古寨村在團隊指導下,從 2006 年開始嘗試,進行本地品種資源的登記。鄉村種子庫是指社區自己維持和管理種子的采集,種子可以有社區大量存儲以確保有可用的生產
333、資料,或者以小的樣本保存在物種瀕危的情況下可用的基因材料。古寨村自2018 年成了鄉村種子庫。2.4 項目成果(1 1)活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地方作物和傳統品種)活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地方作物和傳統品種傳統品種的改良、選育與技術傳播:從 2000 年開始,社區婦女長期圍繞著玉米、黃豆等作物的傳統品種開展了一系列的的保護、提純復壯、育種等活動,保障了社區傳統品種的延續和發展。2006 年至 2008 年,她們與育種家一起開展 PPB 育種試驗并成功培育“桂糯 2006”品種,這個品種的生苞受到社區內外消費者歡迎,一直延續至今。社區內每年約有 7-8 戶農戶在 3-4 畝土地上進行制種,一年可收獲大約 200 公斤種子,這為制種農戶帶來了持續穩定的收入。2014 年在農民種子網絡組織的交流活動中,古寨婦女還把制種“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105技術傳授給云南寶山石頭城村的婦女。鄉村種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