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4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44頁).pdf(4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2 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2022 年 5 月 3 目錄前言.5第一章發展基礎.6一、“十三五”發展成就.6二、面臨形勢和主要問題.10第二章發展目標.13一、指導思想.13二、基本原則.13三、發展目標.14第三章主要任務.19一、保障能源儲運供給,提升安全風險應對能力.19二、優化能源結構布局,著力推動供給增優減劣.21三、推動能源通道建設,構建能源互聯互通體系.24四、加快清潔能源建設,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26五、創新智慧用能模式,推進能源消費節約高效.28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能源現代治理體系.31七、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促進能源裝備產業發展.33八、推進能源區域合作,
2、探索兩岸融合共享發展.35第四章重大工程.36一、清潔能源壯大發展工程.36 4 二、基礎能源提質提效工程.37三、電網網架優化完善工程.38四、能源消費節約集約工程.38五、能源綠色智慧創新工程.39六、能源裝備制造拓展工程.39第五章環境影響與評價.40一、規劃實施環境影響分析.40二、環境影響減緩對策措施.41第六章保障措施.43一、推動規劃項目落到實處.43二、加強行業管理協調聯動.44三、完善市場體制機制建設.44四、加強政策法規引導保障.45 5 前言“十三五”以來,福建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持續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3、能源保障能力增強,清潔能源比重持續提升?!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加快新時代新福建建設的關鍵時期。編制和實施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立足本省需求,構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對于福建省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具有重要意義。本規劃依據 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編制,分析了我省能源發展的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提出“十四五”我省能源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我省能源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是制
4、訂我省能源相關政策、行業規劃和安排重點項目建設與投資的基本依據。本規劃的基期為 2020 年,規劃期為 20212025 年。6 第一章發展基礎一、“十三五”發展成就“十三五”期間,我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清潔低碳的發展方向,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不斷完善天然氣基礎設施,能源供應更有保障、能源結構更加優化,為福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一(一)能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能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2020 年能源消費總量為 13905萬噸標煤,“十三五”年均增長約 3.23%?!笆濉逼陂g電力裝機新增 1557 萬千瓦,至 2020 年總規模 6487 萬千瓦;2020 年全社會用
5、電量 2483 億千瓦時,最高負荷 4223 萬千瓦,“十三五”年均增長均為 6.0%。2020 年天然氣消費量 52.2 億立方米,年均增長 2.8%;“十三五”期間開工并建成投產中海油福建 LNG 接收站 5、6 號罐,全省 LNG 接收能力提高至 630 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從 1400 萬噸提高至 2900 萬噸。(二(二)清潔能源技術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清潔能源技術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叭A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 5#機組建成投產;亞洲最大、國內首臺單機 10 兆瓦抗臺風型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場順利并網投運;國家科技示范項目、國內首個大型百兆瓦時晉江儲能站投產運行;西氣東輸
6、三線天然氣管道福建段投產運行,福建形成多氣源保障供給格局,完成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要求的儲氣能 7 力目標。(三)能源結構不斷優化。(三)能源結構不斷優化。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從 2015 年的 25.3%提高到 2020 年的 28.1%。2020 年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分別達 486 萬千瓦、202 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為 55.8%。(四)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成效進一步凸顯(四)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成效進一步凸顯?!笆濉逼陂g全省累計關閉退出煤礦 172 處,減少 81%,去產能 1363 萬噸。至 2020 年,全部淘汰 9 萬噸/年及以下煤礦,完成國家下
7、達福建“十三五”退出煤礦目標任務的 221%、去產能目標任務的 227%。至 2020年底,全省煤礦數減少到 41 處,平均單井能力從 10.21 萬噸/年提升至 21.22 萬噸/年;30 萬噸以下煤礦數比 2015 年底減少 86%。GDP能耗快速下降,2020 年單位 GDP 能耗較 2015 年下降 16.86。(五)居民用能條件顯著改善。(五)居民用能條件顯著改善。農村電網建設成效顯著,提前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任務,全部鄉鎮實現至少兩回 10千伏線路供電,中壓線路供電半徑縮短至 7.2 公里,網架結構得到全面優化;城市配網、農村電網戶均配變容量分別達 4.2、3.5 千伏安。管
8、道天然氣覆蓋沿海 5 個設區市城區,未通長輸管道的縣市全部建成 LNG 衛星站,滿足城鎮居民和工業用戶的需求。(六(六)電力體制改革成效明顯電力體制改革成效明顯?!笆濉逼陂g,電力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發用電計劃進一步放開,常規燃煤機組、核電、水電、風電、熱電聯產機組有序進入市場;輸配電價機制基本建立,完成第一、第二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核定;電力直接交易規模持 8 續擴大,2020 年直接交易總規模達 804 億千瓦時;電力現貨試點建設實現連續結算試運行,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市場正式運行;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持續推進,五批次 17 個項目列入國家試點,社會資本參與配電網投資積極性逐步提高,增量配電
9、網服務、建設和運行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9 專欄一:“十三五”福建省能源發展主要成就類別類別指指標標單單 位位20152015 年年20202020 年年年均增長年均增長或提高或提高能源消費總量及結構能源消費總量萬噸標煤11863139053.23%其中:煤炭(原煤)萬噸766089613.2%石油萬噸202922632.2%天然氣億立方米45.452.22.8%清潔能源比重%25.328.12.8非化石能源比重%20.223.43.2全社會用電量億千瓦時185224836.0%用電最高負荷萬千瓦315042236.0%人均綜合用電量千瓦時4649596728.4%電力裝機總裝機規模萬千瓦493
10、064875.6%其中:煤電萬千瓦2478286215.0%氣電萬千瓦386391/水電萬千瓦118012112.5%抽蓄萬千瓦120120/核電萬千瓦545986/風電萬千瓦176486276.1%生物質發電萬千瓦3080.3267.7%太陽能光伏發電萬千瓦152021347%清潔能源發電比重%47.855.88.0人均電力裝機千瓦1.241.5626.0%節能環保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6.86煤電供電煤耗克/千瓦時325310-4.6%全社會電網綜合線損率%6.64.6-2.0注:注:為五年累計數,下同。10 二、面臨形勢和主要問題當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
11、新發展格局加速構建,有利于多渠道保障能源供給、加強區域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可再生能源迎來了“平價”時代;“兩新一重”孕育巨大發展潛能,伴隨著民生用能品質的不斷提升,有利于拓展能源發展新空間。但是,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和極端氣候頻繁出現,能源系統運行安全風險加大;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能源清潔化、低碳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任重道遠。為保障經濟平穩發展、順應能源轉型變革、補強民生供能短板,“十四五”期間福建省在能源安全保障、互聯互通、清潔低碳、市場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等方面仍將面臨挑戰。(一)產業結構升級調整需求迫切一)產業結構升級調
12、整需求迫切?!笆濉币詠?,福建省以年均 7.1%的增速穩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由 2015 年的 7.2%51.2%41.6%調整為 2020 年的 6.2%46.3%47.5%?!笆奈濉逼陂g,福建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將建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特色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數據服務等第三產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第二產業比重仍將維持在相對較高水平。為了在保障經濟發展的同時完成能源“雙控”目標,大力發展集約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仍是“十四五”須著力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11(二(二)能源消費總量增長明顯能源消費總量增長明顯
13、?!笆濉备=ㄊ∫淮文茉聪M總量年均增長 3.23%,單位 GDP 能耗、煤電供電煤耗、全社會電網綜合線損率均呈逐年下降趨勢,單位能耗下降幅度超過國家下達指標。但古雷煉化一體化、中沙古雷乙烯等大型石化項目,以及一批冶金產能轉移項目“十四五”期間將陸續建設投產,規模以上工業用能消費增長較快。同時隨著工業園區熱電聯產及電能替代的持續推進,電力、熱力生產和工業用能也將保持增長。各方面因素作用下,“十四五”福建省能源消費尤其是煤炭消費仍將保持一定增長。(三)清潔能源持續發展面臨制約。(三)清潔能源持續發展面臨制約。清潔能源已經成為福建能源消費增長的主導力量,目前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接近 30%。與傳統能
14、源相比,由于價格因素影響,電能替代、天然氣替代大規模推廣困難較大,清潔能源比重持續提升面臨制約,為提升電力、天然氣等能源需求,仍需統籌布局和保障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供應能力;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受林業、生態環境、海事交通等影響,發展也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四)電網發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四)電網發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由于資源稟賦差異,福建省電源分布“北多南少”,而用電負荷“南大北小”,電源布局與負荷增長呈現“南北倒掛”逆向分布特點?!笆奈濉逼陂g電網“北電南送”規模將呈逐年上升趨勢,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較大壓力。同時西部山區電網網架相對薄弱,部分 500 千伏電網線路僅單回連接,電力支援能力較差
15、,山海電網發展的不平衡仍然存在。隨 12 著海上風電群規?;羞B片開發,接入電壓等級要求更高,配套送出通道建設日益困難。(五)跨省跨區消納機制有待完善。(五)跨省跨區消納機制有待完善。根據國家核電發展戰略部署,福建省以發展核電為主要舉措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承擔了華龍一號等國家示范項目?!笆濉蹦┪沂〕呀ǔ赏哆\ 986 萬千瓦核電外,在建核電裝機達 477 萬千瓦。為解決階段性、季節性電力富余問題,結合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需進一步加強省間清潔能源電力交易,以實現福建核電在區域內平衡和更大范圍內消納。(六)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任務依然較重。(六)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任務依然較重。受福建省油氣
16、管網尚未公平開放、氣源競爭還不充分、進口長協氣源價格偏高等影響,福建省天然氣價格總體偏高,同時工業用戶氣價承受能力偏弱、用氣增速和規模還有待提高。國家油氣體制改革正在推進,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改革思路,應盡快實現油氣管網的公平開放。13 第二章發展目標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認真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持續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產業結
17、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著力構建智慧高效能源系統,推動能源創新開放發展,全面提升城鄉優質用能水平,探索海峽兩岸能源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形成煤、油、氣、核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協調發展的能源供應體系,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二、基本原則(一)(一)堅持多元發展堅持多元發展,保障供應安全。保障供應安全。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儲備和調峰應急設施,健全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立多元化、多極化的能源供應渠道,保障電網、油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二)(二)堅持節約優先,提高能源效率。堅持節約優先,提高能源效率。完善能源消費總
18、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進 14 能源循環梯級利用,加強能源系統整體優化,提高經濟性,全社會綜合用能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三)(三)堅持清潔低碳,推進綠色發展堅持清潔低碳,推進綠色發展。全面推進集中供熱等多能互補梯次利用,提升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持續提高清潔低碳能源比重。(四)(四)堅持以人為本,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為本,增進民生福祉。加快推進城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補強民生用能短板,滿足人民生產及美好生活對電力、天然氣等清潔終端能源的需要,促進城鄉一體共享均衡發展。(五)(五)堅持改革創新堅持改革創新,增
19、強發展動力。增強發展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能源科技應用水平,深化電力、油氣體制改革,完善能源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三、發展目標堅持既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又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撐。著力優化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綠色發展,有效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提高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著力提升能源裝備水平,推進儲能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著力提高能源供應質量和民生用能品質,保障區域能源均衡發展。適度超前安排能源項目建設時序,加強能源互聯互通體系建設,推進海峽兩岸能源融合發展,更大范圍優化配置能源資源。創新能源體制機制,推動
20、電力、天然氣體制深化改革?!笆奈濉蔽沂∧茉窗l展主要目標是:15(一)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2025 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內。至 2025 年福建省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 5400 萬噸標準煤。2025 年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從 2020 年的 48.3%下降到48.2%,清潔能源比重從 28.1%提高到 33.6%。2025 年福建省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48.2%、石油18.2%、天然氣6.2%、非化石能源27.4%(含核、水、風、光、生物質)。(二)(二)電源結構進一步合理。電源結構進一步合理。按照“控火、強核、擴風、穩光、減水、增儲、優網、補短”的基本思路,
21、推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根據經濟發展對電力需求,預計2025年全省用電量33003436億千瓦時,年均增長 5.9%6.7%;用電最高負荷 56005815 萬千瓦,年均增長 5.8%6.6%,需求側響應幅度達到最大負荷的 5%。人均綜合用電 7667 千瓦時,其中人均生活用電 1650 千瓦時。2025年全省電力規劃裝機達 8500 萬千瓦,其中:火電 3917 萬千瓦(含氣電 391 萬千瓦)、占 46.1%,新增 664 萬千瓦左右;水電 1200 萬千瓦、占 14.1%,略減;核電 1403 萬千瓦、占 16.5%,新增 417萬千瓦;抽水蓄能 500 萬千瓦、占 5.9%,新增 380
22、 萬千瓦;風電900 萬千瓦、占 10.6%,新增 410 萬千瓦;光伏 500 萬千瓦、占 5.9%,新增 300 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從 2020 年的 55.8%提高至58.5%。(三)(三)電網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電網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北電南送”新增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解決“北電南送”問題,完善“省內環網、沿海雙廊”的 500 千伏骨干 16 網架,并進一步加強西部山區網架;加快建設閩粵聯網工程,提升省間能源優化配置能力;按照“分區互補、區內多環”的發展目標完善 220 千伏受端電網。構建“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綠色低碳、智慧共享”的智能配
23、電網絡,建成具有自動化、信息化、互動化特征的智能電網。至 2025 年,福州、廈門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其余城市初步建成“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現代配電網,全部鄉鎮實現變電站布點電氣全覆蓋。(四)碳減排力度和需求側管理進一步加大。(四)碳減排力度和需求側管理進一步加大。2025 年,單位GDP 能源消耗下降幅度及碳排放均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內。煤電平均供電煤耗小于 305 克/千瓦時,綜合廠用電率小于 5%。建立源網荷儲良性互動的市場機制,挖掘可調節負荷資源參與電力需求響應的潛力,爭取構建占年度最大負荷 5%的可中斷、可調節多元負荷資源庫。17 專欄二:“十四五”能源發展主要目標類類別別指指
24、標標單單 位位20202020 年年20252025 年年目標值目標值年均增長年均增長或提高或提高屬性屬性能能源源生生產產一次能源生產總量萬噸標煤399854006.2%其中:煤炭萬噸6468656.0%一次電力及其他億千瓦時110915527.0%含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等發電能源自給率%28.831.32.5預期性能能源源消消費費總總量量及及結結構構能源消費總量萬噸標煤13905以國家下達指標為準以國家下達指標為準約束性其中:煤炭(原煤)萬噸8961110004.2%預期性煤炭消費占比%48.348.2-0.1約束性一次電力及其他萬噸標煤325447327.8%預期性清潔能源比重%28.133.
25、65.5預期性非化石能源比重%23.427.44.0預期性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權重%7.211.03.8預期性全社會用電量億千瓦時2483330034365.9%6.7%預期性用電最高負荷萬千瓦4223560058155.8%6.6%預期性需求側響應幅度%055預期性人均綜合用電量千瓦時596776675.1%預期性能能源源設設施施電力裝機萬千瓦648785005.6%預期性可再生能源裝機萬千瓦210032259.0%預期性清潔能源裝機比重%55.858.52.7預期性LNG 接收站能力萬噸630150018.9%預期性天然氣管網長度公里1514270012.3%預期性成品油管道長度公里36
26、160010.7%預期性 18 節節能能環環保保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以國家下達指標為準約束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以國家下達指標為準約束性火電供電煤耗克標準煤/千瓦時310305-1.6%預期性全社會電網綜合線損率%4.64.4-0.2預期性 19 第三章主要任務一、保障能源儲運供給,提升安全風險應對能力(一)推進煤炭儲備基地建設(一)推進煤炭儲備基地建設依托省內主要煤炭中轉基地及沿海大型燃煤電廠,進一步健全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為主體、地方政府儲備為補充、產品儲備與產能儲備有機結合的煤炭儲備體系。進一步加強與重點產煤省份和重點企業合作,加快湄洲灣、羅源灣大型儲煤基地建設,提
27、高煤炭安全供應程度。合理控制煤炭產能,停止核準新建和改擴建后產能低于 30 萬噸/年以及開采深度超過 600 米的煤礦項目,重點推進漳平箭竹坪煤礦等在建項目盡快投產。(二)加強天然氣儲運設施建設(二)加強天然氣儲運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港口、基礎設施及氣候優勢,繼續建設立足本省、輻射周邊、支持南氣北調的液化天然氣產業基地,成為重要的全國性天然氣調峰儲備基地。2022 年底前建成漳州 LNG 接收站,“十四五”中后期建成中石油福建 LNG 接收站,建成哈納斯莆田 LNG 接收站。爭取至 2025 年全省 LNG 接收站年接收能力達到 1500 萬噸,在充分滿足本省需求基礎上,具備為周邊區域供氣的能力。
28、推進城市燃氣公司加快自有儲氣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燃氣企業的應急儲氣能力。20(三)提升石油加工儲運能力(三)提升石油加工儲運能力結合石化工業發展的布局要求,重點推進中石化古雷原油商業儲備基地工程、古雷等地下水封洞庫石油商儲項目的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儲備建設,支持企業建設商品油儲設施,提升石油儲備能力。依托重大煉化項目建設我國東南沿海國家級石化基地,按照“產能置換、減油增化”原則,推進古雷煉化一體化二期、中化泉州石化三期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建設泉港區石化碼頭至泉港首站等輸油管道項目,并根據后續市場需求建設輸油干線或支線,滿足我省油品供應。(四)(四)提高能源基礎設施安全水平提高能源
29、基礎設施安全水平維護能源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建立健全重要能源設施安全管理機制,推進各能源企業進一步完善重要能源設施維護臺賬,加強安全防護;加強油氣管道保護,健全管道保護制度體系、巡護體系、監控體系;加強新型儲能電站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國家相關儲能電站設施設計、建設和運行標準規范,完善儲能電池生產、梯次利用、回收等全壽命周期行業標準及管理辦法,明確新型儲能并網運行標準,加強組件和系統運行狀態在線監測,強化消防安全管理,有效提升儲能電站本質安全水平。(五)(五)提高電力應急保障和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提高電力應急保障和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加強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建設,重點防范嚴重自然災害和極端外力破壞等可能引發電
30、網大面積停電的風險,提升重要負荷中心的 21 應急保障能力。以福州、廈門等重點城市為電力安全保障的基本單元,規劃建設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并完善相關配套電力設施,推進堅強局部電網建設,形成城市應急支撐電力系統。加強漳浦火電及漳州、福州氣電等支撐性電源項目研究論證,作為應急調峰備用電源,爭取于“十四五”末開工建設。加強電力安全風險防控,提升應急處置和抗災能力。進一步完善大面積停電事件防范應對舉措,增強電力系統安全管控水平;電網黑啟動電源數量提高至 5 座,并根據電力系統運行要求優化滾動調整;建成高安全等級保障電源數量 17 座,滿足重要電力用戶供電保障需求;提升電力安全核心芯片自主可控水平,推廣國
31、產芯片應用,實現電網應用芯片 100%國產化替代。構建契合應急管理與搶修組織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數字化應急指揮平臺,建立應急指揮隊伍,形成電網應急演練常態化機制。建立完善電力網絡安全應急體系,著力構建責任清晰、制度健全、技術先進、資產全覆蓋的全場景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加強網絡漏洞安全管理,提升網絡安全自主可控水平,增強態勢感知、預警及協同處理能力。二、優化能源結構布局,著力推動供給增優減劣立足綠色低碳、清潔高效,合理安排在建電源投產時序和有序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優化電源結構布局。(一)安全穩妥發展核電(一)安全穩妥發展核電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進“華龍一號”機組示范應用
32、,建成投產福清核電 6#機組(115 萬千瓦)、漳 22 州核電一期 1#、2#機組(2121 萬千瓦)。推動寧德核電 5#、6#機組、漳州核電 3#6#機組、霞浦核電等項目前期工作,并做好其他核電廠址的保護與論證。(二)清潔高效發展煤電(二)清潔高效發展煤電按需有序推動神華羅源灣電廠(2100 萬千瓦)、華電可門三期(2100 萬千瓦)、泉惠熱電、古雷熱電、江陰電廠二期等先進熱電聯產機組建成,促進工業園區節能減排。加強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建設,研究推進福建南部的漳浦電廠(2100 萬千瓦)列為應急備用電源,爭取“十四五”末開工。推進華能福州電廠一期(235 萬千瓦)、廈門嵩嶼電廠一期(230
33、萬千瓦)、湄洲灣電廠一期(239.3 萬千瓦)實施等容量替代改造,提供福州、廈門、莆田等城市電源支撐。(三)因地制宜布局氣電(三)因地制宜布局氣電協同推進天然氣和電力體制改革,挖掘探索天然氣電熱冷綜合利用潛力。結合天然氣接收站及儲輸設施建設,依托漳州、福清LNG 接收中心,研究推進漳州、福州天然氣電廠列為應急備用和支撐電源。因地制宜探索建設熱電冷多聯供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到 2025 年,爭取推動布局新增 200 萬千瓦各類型天然氣發電裝機。(四)科學有序發展儲能(四)科學有序發展儲能建成廈門(435 萬千瓦)、永泰(430 萬千瓦)、周寧(430 萬千瓦)等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云霄(6
34、30 萬千瓦)抽 23 水蓄能電站;推進仙游木蘭(430 萬千瓦)、永安(430 萬千瓦)、華安(435 萬千瓦)、古田溪一級(210 萬千瓦)共計 400 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開展,力爭“十四五”期間全部開工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容量充足、結構優化的調峰電源,滿足福建大規模新能源及核電建成投產后電網調峰需求??茖W研究新型儲能發展路徑,有序推進新型儲能設施發展。鼓勵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配置電化學儲能優化運行;鼓勵核電等電源配置儲能開展聯合調峰、調頻;在可再生能源送出集中區選點推進大型電網側儲能電站示范,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鼓勵工商業用戶、學校、醫院等用戶配置儲能,有效參與需求側管理;合理
35、布局電網側大容量儲能電站。積極探索儲能商業模式,協助促進技術應用成熟及市場規則形成,打造儲能標桿項目。研究推動開展可再生能源配套氫儲能項目試點。(五)穩妥推進水電站治理(五)穩妥推進水電站治理禁止新建、擴建以發電為主的水電站項目。限期退出涉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或緩沖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違規水電站,全面清理整治違法建設、生態環境影響嚴重的水電站,完善建設運營管理和監管體系??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已建的水電站開展綜合論證,建立安全隱患重、生態影響大的水電站逐步退出機制,切實解決水電站開發造成的流域生態環境破壞突出問題,促進水資源科學有序可持續開發利用?!笆奈濉绷?/p>
36、爭小水電退出約 200 座、裝機合計減少約 15 萬千瓦。24 三、推動能源通道建設,構建能源互聯互通體系加快形成省內“四縱三橫”主干電網,推進福建北部向南部新增輸電通道建設;加強跨省跨區電網互聯,推進閩粵聯網工程建設;推進城鄉均衡“獲得電力”,鞏固再提升農村電網補短板成果,加快城市智能配電網建設?!笆奈濉逼陂g力爭完成電網投資 1000億元以上,到 2025 年形成以 1000 千伏特高壓電網和 500 千伏超高壓電網為主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智能電網網絡。加快建設完善天然氣管網,促進互聯互通。(一)推進省外區外互聯互通(一)推進省外區外互聯互通加強跨省跨區電網互聯。建成閩粵聯網工程,加強國
37、家電網與南方電網間電氣聯系,實現兩網的余缺互補、互為備用和緊急事故支援,形成 200 萬千瓦輸電能力,提升省間電力交換能力,保障福建省電力能源供應安全。研究論證閩贛聯網。(二)(二)推進北電南送新增通道建設推進北電南送新增通道建設在沿海雙通道的基礎上,建設 1000 千伏廈門特高壓變電站及北電南送新增通道(變電容量 600 萬千伏安、福州廈門 1000 千伏線路工程),提高電網抵御嚴重自然災害能力,滿足福建電網“北電南送”安全輸電和南部負荷中心用電需求。(三)完善主干輸電網架結構(三)完善主干輸電網架結構1.1.提升主干網架輸電能力提升主干網架輸電能力新建永安、石獅 500 千伏輸變電以及核電
38、、海上風電等項目送出工程,持續完善“省內環網、沿海雙廊”主干輸電網架,提升主 25 干網架輸電能力及接入電源支撐,重點解決薄弱環節,保障重要用戶可靠供電。2.2.完善分層分區供電完善分層分區供電進一步完善各地市 220 千伏地區電網,解決薄弱環節,保障重要用戶、電氣化鐵路等可靠供電。全省各地市 220 千伏電網將全面形成以 500 千伏變電站和本地 220 千伏電源為支撐的區域環網、區間聯絡的受端主干網架。(四)持續提升配電網智能化水平(四)持續提升配電網智能化水平以構建“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綠色低碳、智慧共享”的堅強智能配電網為目標,全面消除供電安全風險的短板,構建標準清晰、上下級協調的標準
39、配電網架結構;全面提升配電裝備水平,探索構建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傳輸的智能配電網。(五)推進城鄉均衡(五)推進城鄉均衡“獲得電力獲得電力”聚焦電網“最后一百米”,鞏固再提升縣域配網和農村電網補短板成果,分階段推進美麗鄉村電氣化再升級建設,推動城鄉“獲得電力”均等化。(六)建設功能完善天然氣管網(六)建設功能完善天然氣管網加速形成“省內環網”、“三縱兩橫”的銜接長三角、粵港澳、中西部主干氣網結構,通過重點區域雙管線、海陸多氣源保障、管罐結合多元化手段保障供應,到 2025 年長輸管線總長度約 2700公里。加快漳州龍巖段、漳州詔安段、福州福鼎段、西三線與管網一期互聯互通漳州聯絡線等管網項目投運
40、;同步配套建設漳 26 州 LNG 接收站、中石油福建 LNG 接收站、哈納斯莆田 LNG 接收站外輸管線;建成福建天然氣管網二期福州三明段、德化支線等項目。加強省內管網互聯互通,規劃建設龍巖三明支干線,盡快形成省內環網;加大補短板力度,進一步加強主干管網與支線管網銜接,新增一批通往市縣的支線項目。加快建成閩粵支干線(漳州潮州段),閩粵聯絡線福建段爭取列入國家規劃并建成;研究規劃閩浙段項目(沿海大通道溫州福州),謀劃閩贛聯絡線項目(南平撫州段),加強與粵、浙、贛管網互聯互通。加強民生用能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宜管則管、宜罐則罐,加強農村清潔能源保障,有序提升天然氣終端覆蓋水平。
41、四、加快清潔能源建設,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提升能源高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創設能源應用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示范省份。(一)加大風電建設規模(一)加大風電建設規模積極推進規?;羞B片海上風電開發,在保障國防、海事、通航、生態等要求的前提下,科學組織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笆奈濉逼陂g有序擇優推進福建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內省管海域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新增開發規模 1030 萬千瓦。穩妥推進國管海域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加強建設條件評估和深遠海大容量風電機組、遠距離柔性直流送電、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技術論證,示范化開發 480 萬千瓦。按照閩臺能源產業融合示范基地定位,
42、高質量統籌 27 發展閩南外海海上風電基地。(二)科學開發生物質能(二)科學開發生物質能統籌各類生物質資源,按照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清潔高效、經濟實用的原則,結合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合理選擇利用方式,推動各類生物質能的市場化和規?;?。到 2025 年,以垃圾發電為主的生物質能裝機容量新增約 36 萬千瓦,累計達到105 萬千瓦。(三)穩步發展其他可再生能源(三)穩步發展其他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結合創建國家新能源產業示范區,支持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工業園區、大型商場、交通場站等建設屋頂太陽能光伏分布式發電,積極發展光照資源較好地區的建筑一體化技術,適度建設海上
43、養殖場漁光互補項目,研究試點農光互補項目,力爭“十四五”全省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 300萬千瓦。(四)積極推動智慧能源建設(四)積極推動智慧能源建設通過試點示范,穩步推進電能替代及智慧能源應用,支持鼓勵建設多能互補、分布式新能源、風光儲一體化、微電網等項目。依托“數字福建”建設,利用 5G 等現代信息技術,著力開展能源領域數字化轉型,推進一批風光儲一體化、微電網等智慧能源項目,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智能化等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統,促進各能源網間的協調配合和優化互補,并逐步在工業園區、商業綜合體、數據中心等能源消費密集區域推廣應 28 用。(五)開展氫燃料電池推廣應用試點示
44、范(五)開展氫燃料電池推廣應用試點示范爭取福建省列入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省份。支持有條件的地市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試點示范,完善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開展工業副產氫提純等,開展公共交通、物流(含冷鏈物流)、環衛等運營示范。五、創新智慧用能模式,推進能源消費節約高效鼓勵消費側節能降耗和用能新業態發展,推動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推進工業用能提質增效,積極打造低碳智慧工業園區。推行全社會用能節約綠色,引導工商業生產、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居民生活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節能。統籌推進用能權、碳、綠證、電力需求側等市場交易體制機制完善。(一)創新綜合能源服務模式(一)創新綜合能源服務模式圍繞“
45、數字福建”建設和產業發展,推動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打破能源行業壁壘,加快推進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及社會化共建共享。推廣大數據、人工智能和 5G 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推動分布式能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儲能技術的深度融合。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加快推動商業綜合體、工業園區等區域構建電、氣、冷、熱等多元化綜合能源供應體系,組織開展園區綜合能源總體規劃,增強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等各環節的保障能力。創新多樣化綜合能源服務模式,探索綜合能源規劃設計、工程投資建設、多能源運營服務以及投融資服務等方面的融合商業模式。推 29 動在廈門、福州、泉州、漳州、南平(武夷新區)、平潭等地率先落地實施智慧綜合
46、能源創新應用項目。(二)推進工商業用能減碳增效(二)推進工商業用能減碳增效運用大數據進行工商業節能分析,依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能效梯級利用技術、電能替代等能源精細化管控手段,推廣應用終端智慧用能控制管理系統,實現多種能源綜合化、有效促進工業減碳增效。有序推進傳統石化、化工、冶煉等高耗能園區碳減排改造工作,統籌推動園區內企業能源梯級利用、原料產品耦合、節能改造。組織實施煤電機組升級改造,推進煤電清潔、高效、靈活、低碳、智能化高質量發展。拓展非發電用燃氣市場,進一步延伸天然氣產業鏈,推進空分、干冰、冷庫等冷能產業園區建設,促進民用、交通、工業領域的天然氣消費比重顯著提高。提高園區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47、推進園區供熱、供電、污水處理等公共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系統優化。依托寧德、泉州、莆田、福州的新能源產業園區,推動零碳智慧工業園區的創新示范應用。(三)推行社會用能節約綠色(三)推行社會用能節約綠色從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居民生活等方面,全方位推進全社會用能節約,構建能源梯級利用、多能互補供應的用能體系,全力提升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推動工業企業、園區建設綠色微電網,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以超高能效電機系統、高效儲能、超低排放改造等節能技術推廣為 30 重點,積極推廣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加強城鄉建筑節能,降低建設過程能耗水平。大力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
48、;加強新建建筑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勵執行高于國家和本省的建筑節能標準,鼓勵發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推進存量公共建筑物節能改造。加強低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替代、船舶電動改造等措施,全面提升充電樁、港口和機場岸電使用率,提升交通領域電氣化水平。強化居民生活節能理念。積極引導居民節能、增強全民節能意識、培養節能行為習慣,將節能減排轉化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形成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四)統籌推進能源消費市場建設(四)統籌推進能源消費市場建設推進建設互為補充、規范統一、有序有效的能源消費市場,圍繞碳減排目標,進一步完善市場體制機制,引導各項用能成本與碳排放成本有機結合。進一步擴大碳市
49、場參與的行業范圍和交易主體范圍,逐步增加交易品種,發揮碳市場對溫室氣體排放、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作用。統籌完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積極擴大綠證交易市場范疇,加快建立引領電力消費低碳化的長效發展機制。大力推進電力需求側響應效能提升,推動建立需求側響應長效 31 激勵機制,遵循“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進一步調動消費側參與積極性。(五)構建方便快捷充電網絡(五)構建方便快捷充電網絡加快電動汽車推廣使用,繼續鼓勵岸電改造,按照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原則,至 2025 年全省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的充電網絡。形成公交、環衛、物流、公務等為重點的專用車輛充電設施體系,公共停車位、獨
50、立充電站等為重點的公用充電設施服務體系,結合骨干高速公路網建設與城市充電基礎設施相銜接的城際快充體系,隨車配套建成私人充電設施體系。各設區市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網絡較為完備,各縣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網絡初步建成,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 80%,滿足新能源汽車新車年銷量占比 25%左右的充換電需求。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能源現代治理體系深刻把握“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改革思路,持續推進電力、天然氣體制改革。加強電網企業成本監審,持續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推動交易中心獨立規范運行,進一步放開發用電計劃,全面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建立以中長期電力交易為主、現貨市
51、場發揮重要作用的電力市場交易體系。積極研究推進油氣管網改革。(一)推進電力交易中心獨立規范運行(一)推進電力交易中心獨立規范運行進一步理清交易機構與市場管理委員會、調度機構職能定位;完善交易規則制定程序,完成交易中心股權結構優化,建設公開透 32 明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安全保障機制。(二)全面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二)全面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推進用電計劃放開,逐年擴大、穩步推進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進入市場,支持中小用戶參與市場化交易;進一步放開發電計劃,推動熱電聯產機組、燃氣機組、水電、核電、風電等進入市場。做好公益性用電的供應保障工作,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用戶的穩定
52、供應,加強市場主體準入、交易合同、交易價格的事中事后監管。(三)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持續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三)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持續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規范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制度,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多途徑培育售電主體,引入售電側競爭。建立保底供電機制,完善售電市場的監管機制和信用體系,逐步實現售電側市場的全面開放和多元化。深入推進增量配網業務改革試點工作,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逐步放開符合條件的增量配電投資業務,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電業務。(四)完善電力交易市場體系(四)完善電力交易市場體系形成與電力現貨市場相銜接的電力中長期交易機制。遵循“安全可
53、靠、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多方共贏”的原則,逐步建立電力中長期合同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相協同的市場運營體系。建立實時平衡和輔助服務市場,完善價格出清機制,建立各類發電機組、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獨立輔助服務提供商等共同參與的電力現貨市場。33(五)穩步推進油氣體制改革(五)穩步推進油氣體制改革根據國家油氣體制改革工作部署,引導和推進省級管網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管網公司,研究制定油氣市場化交易相關政策,積極推進管網公平開放。加強國家管網公司天然氣管道與省內管網的銜接,主干管網與城市燃氣管網的銜接,支持支線管道向市場側延伸,減少供氣層級,降低企業用氣成本。七、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促進能源裝備產業
54、發展(一)打造體系健全的科技研發支撐體系(一)打造體系健全的科技研發支撐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參與能源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推進先進技術創新示范應用,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鼓勵能源企業與高校、科研及設計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全力創建新能源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壯大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太陽能電池裝備與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力爭落地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基地。建設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積極爭取設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海上風電檢測中心、新一代核電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支持建設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及氫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科研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建設網
55、絡虛擬與實體展示相結合的能源行業技術研發基地。(二)加強能源前沿技術研究(二)加強能源前沿技術研究確立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和海洋高新產業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我省能源相關科技創新戰略方向與重點。積極引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和節能減排與污染控 34 制等重點領域創新技術的投入。積極參與快中子堆、高溫氣冷堆等國家核電前沿技術的研發與示范。圍繞儲氫、運氫、加氫、氫燃料電池電堆等裝備體系,重點開展氫氣儲運關鍵材料及技術、基于可再生能源及先進核能的制氫技術、空壓機及氫循環泵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三)加速電網智能化建設(三)加速電網智能化建設全面建成電網一體化智能調度體系,加快建
56、設適應分布式電源高滲透率接入以及電動汽車、儲能裝置靈活充放電需求的“三網融合”現代智能配電網。推進新能源發電調度運行與控制技術支持系統 100%覆蓋全省,實現電網對新能源的全消納。(四)推廣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模開發利用(四)推廣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模開發利用積極推進新型熱力循環、小型風光互補系統等終端能源轉換、多類型儲能、熱電冷系統綜合技術及分布式電源并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推廣大型海上風電機組、農林生物質發電、氫制備及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等。(五)積極發展交通燃油替代(五)積極發展交通燃油替代積極跟蹤、發展工業海洋微生物產品等先進生物質能技術的開發利用,積極開展微藻制備生物柴油等技術研發和示范,同時
57、加快發展推廣新能源汽車與船舶。(六)做強做大優勢新能源產業鏈(六)做強做大優勢新能源產業鏈打造新能源領域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具有完全自主創新能力、產業設施配套齊全、綜合競爭力強的產業鏈:支持莆田以制造應用 35 為重點、泉州以研發創新為重點,以適度開發光伏項目為依托,共同打造以異質結電池及其生產裝備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園區;支持寧德以儲能產業為核心,布局完善動力電池和儲能產業基地,帶動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為基礎,通過科學有序配置資源,引導扶持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施工、運維等全產業鏈做大做強。協調推進電力企業在閩設立區域總部,積極引進核電配套裝備、運維企業在閩落地生
58、產經營。結合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充電樁制造企業落戶福建。八、推進能源區域合作,探索兩岸融合共享發展發揮我省港口資源及區位優勢,推進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地區的油氣、煤炭等能源合作。加強優質煤炭進口,引入穩定、互惠的國際天然氣資源,在保障安全供應的同時降低采購成本。推動省內能源企業實施“走出去”,穩步擴展 RCEP 區域能源權益資源。推進探索海峽兩岸能源融合發展,建設兩岸能源資源中轉平臺。支持兩岸企業合作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36 第四章重大工程根據規劃主要任務,共梳理形成六類重大工程項目(含工程包)128 個,為順利完成能源規劃的各項任務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提供
59、了落地支撐及堅強保障。一、清潔能源壯大發展工程(一(一)核電核電。立足必需、安全、集中、穩妥原則,推進核電項目,推動福清核電 6#機組和漳州核電 1#、2#機組等建成投產,“十四五”期間增加裝機 417 萬千瓦。(二(二)海上風電海上風電。按照競爭配置規則、持續有序推進規?;羞B片海上風電開發,重點推進福州、寧德、莆田、漳州、平潭等資源較好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穩妥推進深遠海風電項目,“十四五”期間增加并網裝機 410 萬千瓦,新增開發省管海域海上風電規模約 1030 萬千瓦,力爭推動深遠海風電開工 480 萬千瓦。(三)光伏。(三)光伏。重點推進光照資源條件較好的漳浦縣、浦城縣、建甌市、仙游
60、縣、寧化縣、福安市、閩侯縣、上杭縣、廈門市海滄區等 24 個縣(市、區)的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項目。推進分布式屋頂光伏(園區、廠房等)、戶用光伏等項目,適度建設海上養殖場漁光互補項目,“十四五”期間增加裝機 300 萬千瓦以上。(四(四)天然氣天然氣。加快漳州 LNG 接收站、中石油福建 LNG、莆田 37 哈納斯 LNG 接收站和天然氣管線漳州龍巖段、漳州詔安段、福州福鼎段、西三線與管網一期互聯互通漳州聯絡線盡快投入運行,推進天然氣管道互聯互通?!笆奈濉逼陂g增加接收能力 900萬噸。二、基礎能源提質提效工程(一(一)煤炭煤炭。重點推進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二期(180 萬噸)、神華羅源灣
61、煤炭政府可調度儲備基地(50 萬噸)、華能羅源將軍帽二區煤炭堆場(50 萬噸)等儲運基地建設,“十四五”期間新增年儲備能力 400 萬噸。(二(二)石油石油。重點推進中石化古雷原油商業儲備基地工程(160萬立方米)、古雷等地下水封洞庫石油商儲項目(規劃 2000 萬立方米,一期 1200 萬立方米),“十四五”期間新增儲備能力 1360 萬立方米。(三)火電。(三)火電。堅持清潔高效、按需有序原則,推進煤電項目,推動神華羅源灣電廠(2100 萬千瓦)、華電可門三期(2100萬千瓦)、泉惠熱電(166 萬千瓦)建設,加快泉惠熱電第二臺機組(166 萬千瓦)、古雷熱電(266 萬千瓦)、江陰熱電(
62、266 萬千瓦)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并投產;布局漳浦電廠(2100 萬千瓦)及兩座百萬千瓦氣電作為應急備用調峰電源,爭取“十四五”末開工。(四)水電及儲能。(四)水電及儲能。重點推進廈門、永泰、周寧、云霄、古田溪一級、仙游木蘭、永安、華安抽蓄電站建設。加快“十五五”38 規劃的德化、漳平、南安抽蓄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提前開工建設。重點推進國網時代霞浦儲能電站建設,鼓勵電源側、用戶側配建新型儲能設施,有序推進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電站規劃建設?!笆奈濉逼陂g依法依規科學有序推動小水電治理,力爭小水電退出約 200座、裝機合計約 15 萬千瓦。三、電網網架優化完善工程(一(一)500500 千伏及以上主
63、干網千伏及以上主干網。加快形成省內“四縱三橫”主網架,構建北接華東電網、南聯南方電網的主通道,重點推進閩粵聯網工程和省內北電南送新增通道福州廈門 1000 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新建閩侯、莆南、石獅、漳浦、汀州、永安、福鼎等 7個輸變電站工程,閩侯東臺等 16 個擴建及電源送出工程,新增變電容量 1375 萬千伏安、線路長度約 1062 公里。(二(二)220220 千伏電網千伏電網。新建 39 座、擴建 50 座 220 千伏變電站,新增變電容量 1947 萬千伏安,220 千伏線路 2456 公里。(三(三)110110 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千伏及以下配電網。新擴建 110 千伏變電站 298
64、座(新建 166 座、擴建 132 座),新增變電容量 2408 萬千伏安、線路5102 公里;新擴建 35 千伏變電站 164 座(新建 79 座、擴建 85 座),新增變電容量 186 萬千伏安、線路 2855 公里;新建、改造 10 千伏線路 44745 公里,新建、改造 0.4 千伏線路約 23659 公里。四、能源消費節約集約工程提升電力需求側管理水平,堅持挖掘需求響應資源與發電側項目建設并重,充分發揮需求側響應資源在提升電力系統可靠性、促 39 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方面的作用,引導節約、有序、合理用電。通過強化政策保障、探索市場機制、建設示范工程、構建數字平臺、創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擴大
65、參與需求響應企業覆蓋面。推進終端用能領域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推廣新能源汽車、熱泵、電窯爐等新型用能方式。全面規劃布局充換電設施,重點推動全電園區(小區、景區)、港口岸電等一批項目建設?!笆奈濉逼陂g,電能替代新增用電量 200 億千瓦時以上。五、能源綠色智慧創新工程積極推動西洋島、臺山島風光儲微電網等一批多能互補、風光電一體化項目建設試點,推進能源綠色智慧創新發展。促進福州、廈門打造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在風電、光伏電站、核電站、水電基地等,謀劃開展能源領域“零碳”示范體系創建工作,打造一批智慧能源示范園區。六、能源裝備制造拓展工程以福州江陰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為基礎,做大做強我省海上
66、風電全產業鏈。推進國網時代寧德儲能項目建設運營,以推廣局部電儲能和風光儲一體化為抓手,服務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推動規?;_發的可再生能源配建儲能,并加快推進福清核電和霞浦核電儲能站、可門儲能站、水口儲能站等一批電源側儲能項目前期研究工作。40 第五章環境影響與評價一、規劃實施環境影響分析(一)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推動消耗強度降低(一)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推動消耗強度降低深入實施核電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清潔高效火電發展、儲能設施分類發展、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革專項行動,全面推進能源供給側的清潔化低碳化,推動能源供應從高碳向低碳、以化石能源為主向以清潔能源為主轉變。到 2025 年,全省非
67、化石能源利用達到 4732 萬噸標準煤,天然氣利用 1071 萬噸標準煤;按照增量替代煤炭利用測算,全省新增清潔能源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00 萬噸。(二)創新能源消費體系,推動用能領域減排(二)創新能源消費體系,推動用能領域減排以創新智慧用能模式、推進能源消費節約高效利用為重點任務,優化能源要素統籌配置,推動重點工業、交通、居民等用能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笆奈濉逼陂g,持續壓減淘汰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有序推進傳統石化、化工、冶煉等高耗能行業碳減排改造,分類推進工業鍋爐污染物排放改造;推進煤炭集中使用,大力發展集中供熱,推動商業綜合體、工業園區等區域構建電、氣、冷、熱等多元化綜合能源供應體系;
68、有序推廣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替代、船舶電動改造等措施,加強低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結構節能、管理節能、技術 41 節能,全面提升能效水平,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負荷和碳排放強度。二、環境影響減緩對策措施(一)加強能源規劃環評工作保障措施(一)加強能源規劃環評工作保障措施嚴格遵守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等法律法規和我省環境保護各項要求,統籌“三線一單”、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和排污許可工作,嚴格落實規劃環評制度,準確把握規劃環評重點,規范規劃環評審查程序,強化規劃環評約束作用、修編規劃情形、跟蹤評價
69、、規劃與項目環評聯動,推動區域行業和企業落實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夯實責任,強化監管,規范竣工環保驗收,依法開展后評價,落實跟蹤監測、企業信息公開等方面的要求,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推動環評、施工期環境監管、后評價的有效銜接。加大項目環評違法處罰力度,優化產能變化項目環評管理,促進環境問題整改。(二)加強能源開發生產運行環節環保措施(二)加強能源開發生產運行環節環保措施本規劃所有煤炭、電源、輸變電等能源項目,建設過程要做到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投運過程要做到環保設施全負荷、全時段穩定運行。輸變電工程采用先進技術,優化施工方式,截污治污,合理安排防護距離,降低電磁輻射、噪音等環境影響
70、;嚴格新建煤礦對項目周邊環境保護、水土流失、廢水排放等的影響監督;嚴格新建機組環保準入和環保設施運行監督,新建燃煤發電 42 機組均按照超低排放標準設計配建先進高效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研究碳捕捉技術;加強核電廠周圍輻射環境和流出物監測,加強核廢物處置,提升核電廠事故場外應急能力;加強光伏、風電等項目開發建設監督,避開對自然資源、海洋生態等的影響;減少油氣設施建設、運行期間的“跑、冒、滴、漏”對大氣、土壤和水環境的影響;加強煤渣、脫硫副產品、脫硝副產物等固體廢棄物的合理利用與處置。(三)加強能源儲運環節環保措施(三)加強能源儲運環節環保措施依照油氣管道運行規范,加強油氣管道安全監督與管理,加大
71、隱患整治力度,完善應急預案,防止發生泄露、爆炸、火災等事故對環境的影響。優化煤炭運輸系統,提高“公轉水”和點對點直達運輸能力,減少運輸過程的環境影響。完善能源資源儲備系統,油氣儲備設施選址,要嚴格落實安全、衛生防護距離要求,嚴格按照工藝、材料和安全標準設計建造,嚴格設置消防、綠化、防滲、防泄等防護措施;對煤炭儲備設施,重點加強防塵集塵、預防自燃等措施。43 第六章保障措施一、推動規劃項目落到實處(一)加強項目前期推進和建設跟蹤。(一)加強項目前期推進和建設跟蹤。落實重點項目分級管理和目標責任機制,加強項目動態管理。提升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水平,嚴格項目建設程序,規范招投標管理,
72、強化安全質量監管。建立重大項目滾動實施機制,形成滾動發展良好態勢。(二)加強各項規劃的銜接。(二)加強各項規劃的銜接。做好與國家“十四五”能源規劃及分領域規劃的銜接,主要目標、任務保持一致,確保上下級規劃協調統一;將能源及各相關專項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一實施。建立政府主導的協調機制,編制與當地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符合的各項能源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協調解決能源設施建設與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三(三)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由省發改委統籌規劃項目推進,各級各部門要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督導與監管,切實落實好本規劃涉及本地區、本領域的目標
73、和任務。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務,要明確責任主體、實施進度要求,確保如期完成。完善規劃監測評估制度,省直有關部門要在規劃實施中期和終期階段組織開展全面評估,強化對規劃實施效果的檢查分析。44 二、加強行業管理協調聯動(一)(一)加強能源運行管理。加強能源運行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依托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的統計、預測、預警體系,跟蹤監測并及時調控各地區和高耗能行業各項能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標。(二)(二)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堅持節約集約,全力保障好規劃實施項目在用地、用海、用林、環境容量以及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的指標需求,注重提高要素
74、保障效率,提升要素利用效益。要用創新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破解融資難題,拓寬民間投資渠道。(三)推進跨省能源調度協調。(三)推進跨省能源調度協調。協調各相關利益方,在保障供應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場化為原則,推動簽訂省際之間的運營調度協議。三、完善市場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能源管理市場化調節機制,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提高能源配置效率,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一)(一)推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建設。推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建設。加強自然壟斷行業市場化改革,強化壟斷環節監管。健全登記注冊、行政審批、行業主管相互銜接的能源市場監管機制,完善以信息歸集共享為基礎、以信息公示
75、為手段、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監管制度,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維護市場統一開放。(二)(二)強化能源供應安全運行和可靠供應。強化能源供應安全運行和可靠供應。對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從制度設計上充分考慮,認真做好應對預案,確保能源穩定供應,人民生活不受影響。45(三(三)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有序放開競爭性領域價格,完善差別化電價和超限額能耗懲罰性電價制度。(四)(四)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加強能源、溫室氣體排放、森林碳匯、物種保護等統計監測核算能力建設,完善數據核算制度辦法。四、加
76、強政策法規引導保障(一)引導需求側科學合理用能。(一)引導需求側科學合理用能。對重大節能工程項目和重大節能技術開發、示范項目繼續給予資金補助或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反對奢侈浪費,鼓勵綠色出行,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進完善綠色低碳市場體系,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購等政策,有序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三)建立健全電力等能源工業互聯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法(三)建立健全電力等能源工業互聯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法規和工作責任體系。規和工作責任體系。按照“積極防御、綜合防范”的方針,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組織制定電力等能源行業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相關政策,明晰網絡與信息安全責任,并與相關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體系銜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