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氣候變化戰略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氣候變化戰略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聯合國糧農組織氣候變化戰略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羅馬,202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氣候變化戰略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糧農組織。2023。聯合國糧農組織氣候變化戰略 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羅馬。https:/doi.org/10.4060/cc7014zh本信息產品中使用的名稱和介紹的材料,并不意味著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對任何國家、領地、城市、地區或其當局的法律或發展狀況,或對其國界或邊界的劃分表示任何意見。提及具體的公司或廠商產品,無論是否含有專利,并不意味著這些公司或產品得到糧農組織的認可或推薦,優于未提及的其它類似公司
2、或產品。糧農組織,2023 年 保留部分權利。本作品根據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政府間組織許可(CC BY-NC-SA 3.0 IGO;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igo/deed.zh)公開。根據該許可條款,本作品可被復制、再次傳播和改編,以用于非商業目的,但必須恰當引用。使用本作品時不應暗示糧農組織認可任何具體的組織、產品或服務。不允許使用糧農組織標識。如對本作品進行改編,則必須獲得相同或等效的知識共享許可。如翻譯本作品,必須包含所要求的引用和下述免責聲明:“本譯文并非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
3、生成。糧農組織不對本譯文的內容或準確性負責。原英文版本應為權威版本?!背橇碛幸幎?,本許可下產生的爭議,如無法友好解決,則按本許可第 8 條之規定,通過調解和仲裁解決。適用的調解規則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調解規則(https:/www.wipo.int/amc/zh/mediation/rules),任何仲裁將遵循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貿法委)的仲裁規則進行。第第三三方方材材料料。欲再利用本作品中屬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圖形或圖片)的用戶,需自行判斷再利用是否需要許可,并自行向版權持有者申請許可。對任何第三方所有的材料侵權而導致的索賠風險完全由用戶承擔。銷銷售售、權權利利和和授授權權。糧農組織
4、信息產品可在糧農組織網站(http:/www.fao.org/publications/zh/)獲得,也可通過publications-salesfao.org 購買。商業性使用的申請應遞交至 www.fao.org/contact-us/licence-request。關于權利和授權的征詢應遞交至 copyrightfao.org。iii目 錄縮略語 iv背景1行動計劃的宗旨2與2022-2031年戰略框架及其他戰略方向文件協調一致、協同增效3行動計劃的結構4成果、行動領域、產出和產出指標匯總表 5監測和報告14審查和更新14附件12022-2031年氣候變化戰略愿景、支柱和成果 15iv縮
5、略語BE更好環境BL更好生活BN更好營養BP更好生產CF核心職能COAG農業委員會(農委)COFI漁業委員會(漁委)COFO林業委員會(林委)COP締約方會議/締約方大會DRR災害風險減少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GCF綠色氣候基金GEF全球環境基金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LDC最不發達國家LTS 長期戰略NAMA國家適當減緩行動NAP國家適應計劃NDC國家自主貢獻NFIDC糧食凈進口發展中國家OCB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PC計劃委員會(計委)PIR計劃執行報告PPA計劃重點領域REDD+減少發展中國家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SCC聯合國糧農組織氣候變
6、化戰略(氣候變化戰略)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SIDS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STC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 背 景1 https:/www.fao.org/3/cc2274en/cc2274zh.pdf2 https:/www.fao.org/3/nj485zh/nj485zh.pdf 3 即農業委員會(農委)第二十八屆會議:www.fao.org/3/ni992zh/ni992zh.pdf;漁業委員會(漁委)第三 十五屆會議:https:/www.fao.org/3/nj406zh/nj406zh.pdf;林業委員會(林委)第二十六屆會議:http
7、s:/www.fao.org/3/nj915zh/nj915zh.pdf本行動計劃旨在支持實施2022-203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氣候變化戰略(戰略)。1 在戰略制定期間舉行了多次正式及非正式磋商期間,及2022年6月糧農組織理事會第一七屆會議2 批準戰略以來,糧農組織成員、高級管理層、技術司/處和權力下放辦事處紛紛提出意見建議,行動計劃從中獲得了有益指導。行動計劃初稿已提交糧農組織三個技術委員會3 征求反饋意見。2022年10月,由糧農組織總部各技術司和權力下放辦事處聯絡點組成的審查工作組也對行動計劃進行了審議。終稿還進一步分發給糧農組織總部各部門(各司、辦公室和中心)和權力下放辦事處,供其進
8、一步審查并提出意見建議。行動計劃終稿修訂版已于2023年初分發給糧農組織成員,供其以書面形式提出反饋意見,隨后據此定稿并發布終稿。2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行動計劃的宗旨4 農業糧食體系涵蓋了食物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包括種植、漁獲、收獲、加工、包裝、運輸、流通、貿易、購買、制 備、食用和處置。還包括同樣構成生計的非糧食類產品,以及所有為我們獲得這些食物和農產品發揮作用的人及活動、投資和選擇。在糧農組織章程中,“農業”一詞及其衍生用詞包括漁業、海洋產品、林業和林業初級產品。5 根據糧農組織的定義,農業涵蓋基于作物的種植業體系與畜牧體系,包括牧業、林業、漁業和水產養殖業。6 見戰略第6
9、6段。7 https:/www.fao.org/3/ne576zh/ne576zh.pdf 行動計劃的核心宗旨是實現戰略確立的愿景:“農業糧食體系4可持續發展、具有包容性,能夠抵御和適應氣候變化及其影響,促進低排放經濟發展,同時提供健康膳食所需充足、安全、營養的食物以及其他農產品5和服務,造福今世后代,不讓任何人掉隊”(另見附件1)。行動計劃有望推動國際及區域層面、國家農業糧食體系以及農民(尤其是小農以及小規模和女性農民)、森林管理者、依賴森林為生的群體、土地及水資源管理者、漁民及水產養殖戶、蜂農、土著人民和所有其他農業糧食體系主體等作為變革重要推動力量的地方主體實踐和能力的轉型變革。行動計劃
10、盡可能反映各部門和各區域在農業糧食體系中氣候行動方面的需求、優先重點、舉措和伙伴關系,涵蓋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行動計劃努力進一步指引糧農組織加大對成員支持力度,幫助成員著力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共同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低排放型農業糧食體系,努力實現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尤其是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的目標。此外,根據戰略,行動計劃旨在加強糧農組織業務模式,6 尤其是能力建設、資源籌措、伙伴關系和宣傳交流,從而以高效、連貫一致的方式,圍繞戰略三大支柱落實氣候行動。為此,行動計劃新增一項跨領域成果:“通過能力建設、資源籌措、伙伴關系和宣傳交流等形式,加強糧農組織業務模式”。糧農組織氣候行動以戰略及其行動計
11、劃為指引,總部和權力下放辦事處各層級和各部門積極投入,確保全組織共擔責任、發揮自主、通力落實。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負責協調總部各技術司/處和權力下放辦事處開展糧農組織氣候工作,并負責通過2022-2025年中期計劃7全組織報告安排,協調報告全組織實施戰略的進展和影響。3與2022-2031年戰略框架及其他戰略方向文件協調一致、協同增效與戰略框架協調一致8 https:/www.fao.org/3/cb7099zh/cb7099zh.pdf 9 https:/www.fao.org/3/cc2273zh/cc2273zh.pdf10 https:/www.fao.org/3/ne85
12、3zh/ne853zh.pdf 11 https:/www.fao.org/3/cb3352zh/cb3352zh.pdf12 https:/www.fao.org/3/cb1583zh/cb1583zh.pdf 13 https:/www.fao.org/3/ca7722zh/ca7722zh.pdf 14 https:/www.fao.org/3/cb4218en/cb4218en.pdf 行動計劃確保與糧農組織2022-2031年戰略框架8 連貫一致,根據糧農組織核心職能和相關計劃重點領域(尤其是但不限于更好環境之一“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農業糧食體系”)制定各項產出。行動計劃與2022-
13、2025年中期計劃協調一致,因此期限同為四年(2022-2025年)。與糧農組織其他戰略文件協同增效行動計劃努力與糧農組織其他戰略文件互補對接,例如科學與創新戰略、9糧農組織營養工作愿景和戰略、10糧農組織私營部門合作戰略(2021-2025年)、11糧農組織性別平等政策(2020-2030年)、12糧農組織農業各部門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戰略13 和糧農組織全組織環境責任戰略(2020-2030年)。14 4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4行動計劃的結構15 https:/www.fao.org/3/nh231zh/nh231zh.pdf行動計劃各要素均借鑒戰略依托的變革理論。因此,行動計劃
14、圍繞戰略的三個支柱和六項成果制定。此外,為使結構更加清晰,以行動領域對產出歸類,從而明確促進實現戰略各項成果的具體結果。產出基于戰略第IV部分“落實三大支柱,加大行動力度”所列糧農組織需要采取的行動制定。在以下成果和產出匯總表中,每項產出均與糧農組織戰略框架所列相關計劃重點領域及其促進實現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對應。同樣,每個行動領域均通過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15所列明的某一項指標進行監測。之所以選取這些指標,是因為其與對應的行動領域緊密切合,最能體現行動計劃對實施 戰略框架的促進作用。根據行動領域的性質(技術性或職能性),分別選取關鍵績效指標或計劃重點領域所列產出指標。5成果
15、、行動領域、產出和產出指標匯總表支柱 1.全球和區域層面:加強全球和區域氣候政策和治理成果1.1國際氣候、環境、災害風險、人道主義和發展議程充分考慮作為氣候變化對策一部分的糧食安全、營養、農業糧食體系、自然資源和生計因素,通過農業糧食體系氣候融資給予支持 行動領域1.1.1推進建設可持續且有韌性的農業糧食體系,助力應對氣候變化 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7.1.B:為支持聯合國發展系統重新定位,與聯合國各機構、基金和計劃(包括駐羅馬糧農機構)一起制定和實施的舉措數量 產出 1.1.1.1糧農組織參與、促進和支持國際論壇和討論(尤其是在巴黎協定、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他里約公約下)、
16、有關災害風險、人道主義和發展的討論以及其他相關國際進程,推進建設可持續農業糧食體系,助力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及水資源問題和生態系統退化,并考慮糧食安全和營養問題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P4;BN1;BN2;BE1;BE3;BL3;BL5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2.4;13.3;14.2;15.1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2;3;7 產出 1.1.1.2提供技術支持,促進協同締約方會議/締約方大會主席國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高級別倡導者與東道國緊密協調增效,落實和監測獲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他里約公約通過的農業糧食體系和土地利用相關倡議、承諾和計劃16計劃重點領域BE1;BL6 可持續發
17、展目標 具體目標 13.1;13.a;14.2;15.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2;3;5;7 產出 1.1.1.3支持糧農組織成員和伙伴參與即將舉行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他里約公約締約方會議/締約方大會及期間會議和其他相關國際進程中涉及農業糧食體系的談判和活動(包括技術籌備工作)計劃重點領域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3;13.b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2;3;5;7 產出 1.1.1.4在全球和區域層面支持考慮各部門農業糧食體系中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問題,包括種植業、畜牧業、養分管理、土地、土壤、林業、漁業及水產養殖業、能源、水資源及相關價值鏈、生態系統、生計、營養和健康膳食17計劃重點領域BP
18、1;BP2;BN1;BN2;BE1;BE3;BL5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 2.4;14.2;15.1;15.2;15.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2,3,7 產出 1.1.1.5加強與金融機構和機制,尤其是與國際金融機構、縱向基金(例如綠色氣候基金、全球環境基金和適應基金)及其他基金和捐助方對話,支持認可農業糧食體系作為一項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對策計劃重點領域BL6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 13.a糧農組織核心職能3;4 16 尤其是根據沙姆沙伊赫實施計劃制定的沙姆沙伊赫關于開展農業和糧食安全氣候行動的聯合工作,以及支持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 第二十七屆會議的相關倡議,例如“糧食和農業促進可持續
19、轉型倡議”、“氣候行動和營養倡議”、“水資源、適應和抵御行動倡議”、“2050 年全球廢物 處理回收率50%倡議”和“1.5路線圖”。17 包括但不限于:a)在全球和區域層面倡導架起能源、糧食和水資源紐帶,從而減少化石燃料及其衍生產品,促進獲取可持續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強可持續 水資源管理系統,促進所有農業糧食體系發展;b)在國際和區域論壇鼓勵將可持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與其他海洋用途結合起來;c)鼓勵認可森林和林木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貢獻,并將其納入可持續森林管理,同時鼓勵認可采用可持續方式生產的林業生物質產品和能 源的作用;d)促進可持續和氣候智能型作物生產,從而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保護自
20、然資源和生態系統,實現糧食安全,并確保生計;e)宣傳可持續養分管理、可持續土壤管理和可持續畜牧業管理的貢獻,并將其納入適應和減緩政策。6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行動領域1.1.2推廣創新對策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更好生產之一:國家數量: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糧農組織支持有益的技術和政策,發展生產率高、有韌性、創新且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種植業、畜牧業和林業生產體系,同時創造包容小規模和弱勢生產者的綜合創業和商業機會 產出 1.1.2.1根據其他糧農組織戰略,尤其是糧農組織科學與創新戰略,在全球和區域層面收集和宣傳有關科學、創新和技術,包括創新型技術、社會和政策工
21、具對加強農業糧食體系中氣候行動所做貢獻的實證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P5;BE2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2.a;13.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1;2;3 產出 1.1.2.2發揮糧農組織召集能力,同時根據其他糧農組織戰略,尤其是 糧農組織科學與創新戰略,加強支持受氣候變化和部分應對對策影響的農業糧食體系利益相關方結合具體情況交流良好做法、政策、創新和經驗教訓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E1;BE2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2.2;12.4;12.5;13.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2;3 成果 1.2國際社會、各國和各方伙伴獲得并利用糧農組織及伙伴收集和制定的涉及氣候變化和農業糧食體系的數據
22、、科學、實證、工具、方案、準則和標準,用途包括應成員要求監測和報告氣候脆弱性和風險分析、適應方面障礙和適應成本分析、評估模型以及有關氣候變化抵御、適應和減緩的良好做法和政策行動領域1.2.1支持獲取和傳播最新實證和數據 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5.2.C:基于糧農組織相關質量保證框架的 糧農組織高質量統計流程和數據產出占比產出 1.2.1.1提供并定期更新有關氣候變化對農業糧食體系風險和影響(包括天氣變異)的科學、知識、信息和數據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P5;BN1;BE1;BE3;BL4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2.8;13.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1;6;7 產出 1.2
23、.1.2根據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的相關決定,同時按照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相關準則,提供有關農業糧食體系減排量、土地和生態系統恢復以及農地及林地、牧場、草地、泥炭地及濕地、海洋景觀、海洋和其他水生環境等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碳封存及其適應和抵御能力的信息、科學和實證,促進實現1.5升溫幅度的目標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E1;BE3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4.3;15.2;15.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1;2;7 產出 1.2.1.3根據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的相關決定,同時按照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相關準則,收集和編制有關農業糧食體系進入碳市場、獲取其他激勵措施和獲取融資方面機
24、遇、挑戰和模式的知識和信息計劃重點領域BE1;BL6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1;2;4;7 產出 1.2.1.4制定工具、方案、準則和標準,促進將農業糧食體系和氣候變化相關實證和數據納入決策計劃重點領域BE1;BL6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2.8;13.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1;2;4;77支柱 2.國家層面:提高各國氣候行動能力成果 2.1糧農組織成員落實、監測和報告本國農業糧食體系戰略和/或氣候變化戰略所述氣候承諾,與其他承諾對接,并跟蹤進展,促進可持續發展,包括根據強化透明度框架及其他國際報告框架定期向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報告行動領域2.1.1加強糧農組織對各國的技術
25、和政策支持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更好環境之一:國家數量: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糧農組織支持制定和實施氣候智能型農業實踐、政策和計劃,帶動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和韌性,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巴黎協定目標 產出 2.1.1.1支持各國開展能力建設,促進制定、落實、監測、報告和更新與各部門農業糧食體系有關的國家承諾,包括國家自主貢獻、國家適應計劃、國家適當減緩行動、“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戰略、長期戰略和適應信息通報,同時考慮到遏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態勢以及恢復土地、水資源和生態系統的需求計劃重點領域 BE1;BE2;BP1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2.2;13.1;13.
26、3;15.5糧農組織核心職能2;3 產出 2.1.1.2通過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等渠道,加強實施手段,支持農業糧食體系領域,尤其是研究、推廣、培訓和技術援助制度和創新體系領域相關國家機構,促進制定和傳播符合國情、因地制宜的對策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E1;BE2;BE4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2.a;13.1;13.3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產出 2.1.1.3在各國優先重點的指引下,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和援助,促進加強前瞻行動及災害風險減少、早期預警系統、風險分析和規劃,推進加強農業糧食體系適應和抵御能力,評估氣候所致損失和破壞,同時特別重視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和糧
27、食凈進口發展中國家計劃重點領域BE1;BE3;BE4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1;13.3;15.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產出 2.1.1.4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和援助,促進生成、收集、監測、分析、利用和傳播氣候行動所需數據和信息并推進必要的數字化 計劃重點領域BE1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1;13.3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1;4 產出 2.1.1.5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和援助,促進設定有關適應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基線,以及監測和報告在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及其他相關報告框架下所做氣候行動承諾的落實進展 計劃重點領域BE1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1;13.3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1;4 行
28、動領域 2.1.2加強成員氣候融資渠道和伙伴關系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更好生活之六:國家數量:為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糧農組織提倡增加公共和私營投資,提高善用未來投資的能力,從而加快可持續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對減少不平等及消除貧困和饑餓產生廣泛影響產出 2.1.2.1應各國要求,支持利用各種渠道,尤其是在落實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和其他里約公約承諾背景下利用其他新興國際融資渠道,便利、及時、充分獲取資金,在農業和糧食部門大規模采取抵御、適應和減緩措施,實現2030年議程及其可持續發展目標 計劃重點領域BL6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3.a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5 8
29、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8產出 2.1.2.2應各國要求,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明確、評價和重點突出農業糧食體系氣候行動融資需求,并將國際及國內公共和私營部門融資撥給氣候行動,包括調整農業糧食體系補貼政策,推動相關活動和投資,為在農業糧食體系中采取抵御、適應和減緩措施提供支持計劃重點領域BL6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a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 產出 2.1.2.3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各國酌情面向全球、區域、國家和地方組織,確立公共和私營部門戰略伙伴關系,加快農業糧食體系采取氣候行動計劃重點領域BE1;BL6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7.17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5 行動領域2.1.3促進采
30、納良好做法和創新對策 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5.4.A:糧農組織推進可持續農業糧食體系的適當技術,加強各國采用這些技術的決策能力的高質量產品數量產出 2.1.3.1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各國明確和推廣良好做法以及創新技術、社會、政策、立法、金融和制度工具,18 支持抵御、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P4;BE1;BL4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2.4;12.8;13.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6 產出 2.1.3.2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各國在短期與長期氣候變化抵御、適應和減緩措施和成果之間、氣候行動與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形成協同效應并解決權衡取舍計劃重點領域BP1;
31、BP4;BE1;BE3;BE4;BL4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2.4;13.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6 行動領域2.1.4促進將平等、包容和多元納入氣候行動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更好生活之一:國別規劃框架/國家數量: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糧農組織支持通過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戰略、計劃和法律框架,確保婦女平等享有、獲取和支配資源、服務、技術、制度、經濟機會和決策,消除歧視性法律和習俗產出 2.1.4.1糧農組織提供支持和協助,為國家層面包容性氣候決策和行動提供信息,并通過社會保護體系等渠道,納入婦女、青年和合法權屬權利持有人(包括土著人民、小規模生產者及家庭農民、農村貧
32、困人口、流離失所者、殘疾人和邊緣及少數群體)生計機遇、有效參與和惠益內容計劃重點領域BL2;BL4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6.7糧農組織核心職能5產出 2.1.4.2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各國制定和采取具有包容性且轉變性別觀念的氣候政策、立法和行動 計劃重點領域BL1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5.c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5產出 2.1.4.3在各國優先重點的指引下,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境況極度危險且適應能力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包括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糧食凈進口發展中國家和其他高風險國家)制定和采取具體的抵御和適應行動計劃重點領域BP2;BE1;BL6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
33、3.b;14.7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618 糧農組織開發用于制定和監測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緩方面良好做法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如下:農民田間學校方法;農牧民氣候韌性自我評價和整體評 估;事前碳平衡工具;氣候智能型農業。9成果 2.2糧農組織成員將氣候變化抵御、適應和減緩納入本國農業糧食體系各環節政策和立法、計劃、做法以及國內及國際投資主流,包括采用糧農組織國別規劃框架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合作框架行動領域2.2.1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推進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土地退化因素主流化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5.1.A:通過對有關利益相關方的調查衡量本組織技術和規范工作的質量產出 2.2.1.1
34、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各國審查國家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制度框架及發展戰略,并酌情審查農業糧食體系、國家社會保護體系和其他主要部門的投資、激勵舉措、融資計劃和預算編制,從而將氣候變化因素納入主流,履行相關國際法律義務 計劃重點領域BE1;BL6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2糧農組織核心職能3;4 產出 2.2.1.2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各國將農業糧食體系因素(包括自然資源管理)納入國家氣候戰略和計劃,包括國家適應計劃、國家自主貢獻、國家適當減緩行動、“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戰略、長期戰略、災害風險減少及管理計劃和人道主義響應計劃 計劃重點領域BE1;BL4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 13.2
35、糧農組織核心職能3;4 產出 2.2.1.3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各國將交織疊加的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土地退化因素納入相關國家計劃和立法,包括國家自主貢獻、國家適應計劃、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及行動計劃、“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戰略和長期戰略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E1;BE3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 15.5糧農組織核心職能3;4 產出 2.2.1.4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各國酌情實行政策和法律改革,尤其是采取治理及相關能力建設激勵舉措,從而支持并促進建設低排放、高效且具有氣候韌性的農業糧食體系計劃重點領域BE1;BL4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2糧農組織核心職能3;4 10
36、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支柱 3.地方層面:加大實地氣候行動力度成果 3.1各主體(尤其是在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通過氣候風險管理和適應,增強抵御和適應能力,從而減小風險,促進農業糧食體系、生態系統和相關生計可持續發展行動領域 3.1.1增強農民和地方社區氣候行動能力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更好生產之四:國家數量: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糧農組織支持政策、戰略和計劃,確保加強小規模生產者和家庭農民公平獲取經濟及自然資源、市場、服務、信息、教育和技術 產出 3.1.1.1與土著人民、農民、家庭農民、漁民及水產養殖戶、森林管理者、依賴森林為生的群體、土地及水
37、資源管理者、蜂農、地方團體、婦女、青年、流離失所者、殘疾人、城市、社區和其他糧食主體等地方主體制定/共同創造知識和創新對策,促進采取氣候行動 計劃重點領域BP1;BP2;BP4;BE1;BE3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2.4;13.3;14.2;15.1;15.2;15.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6產出 3.1.1.2發掘土著人民、農民、家庭農民、漁民及水產養殖戶、森林管理者、依賴森林為生的群體、土地及水資源管理者、蜂農、婦女、青年、流離失所者、殘疾人、城市、社區和其他糧食主體等地方主體,并協助其通過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與私營部門等相關伙伴開展合作,同時支持其采取團體、協會和合作社的組織形式,在采取氣
38、候行動和獲取氣候融資方面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計劃重點領域BP1;BP4;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 13.1;17.6糧農組織核心職能 5行動領域 3.1.2提高地方社區及其生態系統抵御氣候風險的能力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更好生活之四:國家數量:為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糧農組織提倡深入認識多重風險,完善有效治理機制,促進實施減少脆弱性的措施,從而增強農業糧食體系和生計抵御社會經濟和環境沖擊和壓力的韌性產出 3.1.2.1面向地方主體推廣包括氣候和災害風險保險在內的風險減緩和社會保護體系,增強弱勢小農及其賴以生存的農業糧食體系韌性 計劃重點領域BP4;BN1;BN
39、2;BE1;BL4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13.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產出 3.1.2.2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地方主體獲取和利用更準確的信息,了解預判的氣候影響及其對農業糧食體系和生物多樣性的效應計劃重點領域BP4;BN1;BE1;BE3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3;13.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1;4產出 3.1.2.3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地方主體獲取早期預警系統,并評價、選擇和采取低成本、包容、易掌握的風險管理措施以及農業保險和氣候災害風險排除手段計劃重點領域BP1;BP4;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2.4;13.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6產出 3.1.2.4糧農組織支持和協助地方主體結合
40、地方情況,根據生態系統、陸地景觀、海洋景觀和流域特點,確定、分享、采用和推廣適應和抵御做法和創新計劃重點領域BP1;BP5;BP4;BE1 BL4 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2.4;13.3;14.2;15.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611成果 3.2各地方主體建設抵御和適應能力更強的農業糧食體系,在緩解方面實現協同效益,推進低排放型發展路徑行動領域 3.2.1確保地方主體從技術和融資中受益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更好生產之五:國別規劃框架/國家數量: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糧農組織支持確保在農業糧食體系政策和計劃中納入便利的數字信息通信技術,提升市場機遇、生產水平和韌性,重點關注
41、確保面向農村貧困和弱勢群體的可負擔性和公平獲取 產出 3.2.1.1促進在農業糧食體系政策和計劃中納入數字信息通信技術和包容性農村通信服務,提升市場機遇、生產水平、韌性和效率,重點關注確保面向農村貧困和弱勢群體的可負擔性和公平獲取 計劃重點領域BP1;BP4;BL4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2.4糧農組織核心職能6產出 3.2.1.2應成員要求,支持確保地方主體從氣候融資和其他環境服務付費計劃(包括協助獲取碳入計量計劃或調整農業糧食體系補貼方針)中受益,獲取有關良好做法的知識,并通過公私伙伴關系采用可持續且包容的經營模式 計劃重點領域BP1;BP4;BE1;BL4;BL6;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
42、標2.a;2.4;13.a;15.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6行動領域 3.2.2促進在農業糧食體系中合力采取氣候行動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更好生活之五:國別規劃框架/國家數量:為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糧農組織面向最貧困和饑餓群體,因地施策,借助分析和伙伴關系匯聚農業糧食體系所有相關方面,加快農業轉型和農村可持續發展 產出 3.2.2.1推動發展生物經濟(包括生物能源和生物基產品),打造低排放型發展路徑計劃重點領域BE1;BE2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2.2;15.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2;4;5;6產出 3.2.2.2推動發展高效且包容的價值鏈,促進自然資源可持續管理,減少
43、糧食損失和浪費,并促進減緩氣候變化計劃重點領域BN4;BE1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2.4;13.3;14.2;15.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2;4;5;6產出 3.2.2.3推動“綠色城市”倡議,19 確保通過可持續農業糧食體系獲取健康環境和健康膳食,通過城市及城郊林業打造綠色空間,并促進減緩、適應和抵御氣候變化以及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管理計劃重點領域BN1;BE1;BE3,BE4可持續發展目標 具體目標11.6;11.7糧農組織核心職能2;4;5;6 19“綠色城市”倡議致力于改善城市環境、加強城鄉紐帶,提高城市系統、服務和居民面對外部沖擊的抵御力。倡議還希望打造健康的環境,并通過可持續的農業糧食
44、體系提供健康的膳食,通過市內和城郊森林增加綠色空間,這也將有助于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可持續管理資源。https:/www.fao.org/green-cities-initiative/zh12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跨領域加強糧農組織業務模式 成果 通過能力建設、資源籌措、伙伴關系和宣傳交流等形式,加強糧農組織業務模式,確保順利落實糧農組織氣候行動行動領域 c.1開展糧農組織人員能力建設,促進落實氣候行動,并納入氣候風險因素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5.4.B:促進和/或納入糧農組織計劃干預措施的高質量和連貫的技術、社會、體制、政策和/或金融創新的數量,以最大限度地
45、擴大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權衡,確保農業糧食體系的韌性和可持續性產出 c.1.1指派專人負責落實糧農組織氣候行動,尤其是開展氣候變化戰略及其行動計劃相關活動計劃重點領域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3.b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7產出 c.1.2支持糧農組織各技術司、辦公室、中心和權力下放辦事處全體職工獲取最新信息,了解氣候變化及其與所有農業糧食體系部門和其他問題(生物多樣性、荒漠化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系計劃重點領域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3.3;13.b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1;6;7 產出 c.1.3將氣候風險和影響等氣候問題因素納入糧農組織全組織規劃和項目周期主流,作為環境和社會管理框架
46、的一部分計劃重點領域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3.3;13.b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1;6;7 產出 c.1.4加強各技術司/處(包括辦公室和中心)和權力下放辦事處之間合作,共享氣候行動能力計劃重點領域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3.1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7 行動領域 c.2籌措財政資源,促進落實糧農組織氣候行動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7.3.A:籌措和維持的兩年度自愿捐款水平 產出 c.2.1在糧農組織氣候變化戰略框架內加強糧農組織與捐助方的對話,努力籌措氣候融資,促進落實氣候行動、計劃和項目計劃重點領域BE1;BL6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7.2;17.3 糧農組織
47、核心職能4;7 產出 c.2.2支持總部、區域及次區域辦事處和駐國家代表處相關司/處向內部和外部渠道以及縱向基金和私營部門籌措預算外資金,促進實施氣候變化戰略計劃重點領域BE1;BL6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7.2;17.3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7 產出 c.2.3更多發掘和監測伙伴關系和資源籌措機遇,促進落實糧農組織氣候行動計劃重點領域BE1;BL6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7.2;17.3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4;7 行動領域 c.3宣傳和通報糧農組織氣候行動的落實進展和成就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標 7.2.B:FAO.ORG用戶流量(氣候相關頁面用戶數量)產出 c.3.1向本
48、組織總部和權力下放辦事處各部門通報糧農組織氣候行動的落實進展和成果計劃重點領域BE1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3.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7產出 c.3.2促進本組織內外各方獲取有關糧農組織氣候變化工作內容、進展和成就以及基本資料和關鍵訊息的信息計劃重點領域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3.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7產出 c.3.3制定一項外聯宣傳戰略,提高特定的有關各方和普通受眾對氣候變化與農業糧食體系之間聯系的認識,并促進其參與糧農組織氣候行動計劃重點領域BE1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3.3糧農組織核心職能713行動領域 c.4發展伙伴關系,支持落實糧農組織氣候行動更新版2022-2025年結果框架指
49、標 7.1.A:與國家和非國家行為主體促成、建立和維系的戰略伙伴關系、聯盟、網絡和平臺數量產出 c.4.1根據糧農組織私營部門合作戰略(2021-2025年),促進私營部門融入和參與糧農組織針對農業糧食體系的氣候行動計劃重點領域BE1;BL5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7.3;17.16;17.17糧農組織核心職能5產出 c.4.2促進糧農組織、駐羅馬糧農機構、聯合國系統其他實體以及其他國際和區域組織、學術界及研究組織之間的合作,共同應對涉及農業糧食體系、自然資源、糧食安全和營養的氣候相關問題計劃重點領域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7.16;17.17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5產出 c.4.3促進
50、民間社會和土著人民參與糧農組織針對農業糧食體系的氣候行動計劃重點領域BE1 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17.16;17.17 糧農組織核心職能514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監測和報告行動計劃提供的方法可衡量戰略愿景、影響和預期成果的落實進展和影響。為監測和報告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將每兩年編制一份進展報告并納入計劃執行報告,提交相關治理機構會議審議。下一份進展報告涵蓋2022-2023年,將于2024年提交計劃委員會(計委)會議審議。這樣一來,報告工作可與糧農組織在戰略框架和2022-25年中期計劃下的全組織報告程序協調一致,從而可同步報告2030年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情況。審查和更
51、新行動計劃是“動態文件”,由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根據實地的相關最新進展以及糧農組織總部各技術司/處(包括辦公室和中心)和權力下放辦事處報告的最新年度信息進行定期審查和更新。作為更新進程的一部分,可根據數據收集情況(有效性和質量),酌情調整指標,反映糧農組織監測進程的任何變化。行動計劃還將根據糧農組織治理機構會議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的成果以及涉及其他里約公約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其他相關決定進行調整。15附件 12022-2031年氣候變化戰略愿景、支柱和成果 糧農組織的愿景農業糧食體系可持續發展、具有包容性,能夠抵御和適應氣候變化及其影響,促進低排放經濟發展,同時提供健康膳食所
52、需充足、安全、營養的食物以及其他農產品和服務,造福今世后代,不讓任何人掉隊。支柱I全球和區域層面:加強全球和區域氣候政策和治理成果1.1 國際氣候、環境、災害風險、人道主義和發展議程充分考慮作為氣候變化對策一部分的糧食安全、營養、農業糧食體系、自然資源和生計因素,通過農業糧食體系氣候融資給予支持。成果1.2國際社會、各國和各方伙伴獲得并利用糧農組織及伙伴收集和制定的涉及氣候變化和農業糧食體系的數據、科學、實證、工具、方案、準則和標準,用途包括應成員要求監測和報告氣候脆弱性和風險分析、適應方面障礙和適應成本分析、評估模型以及有關氣候變化抵御、適應和減緩的良好做法和政策。支柱II國家層面:提高各國
53、氣候行動能力成果2.1 糧農組織成員將氣候變化抵御、適應和減緩納入本國農業糧食體系各環節政策和立法、計劃、做法以及國內及國際投資主流,包括采用糧農組織國別規劃框架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合作框架。成果2.2糧農組織成員將氣候變化抵御、適應和減緩納入本國農業糧食體系各環節政策和立法、計劃、做法以及國內及國際投資主流,包括采用糧農組織國別規劃框架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合作框架。16實施行動計劃(2022-2025年)支柱III地方層面:加大實地氣候行動力度成果3.1 各主體(尤其是在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通過氣候風險管理和適應,增強抵御和適應能力,從而減小風險,促進農業糧食體系、生態系統和相關生計可持續發展。成果3.2各主體建設抵御和適應能力更強的農業糧食體系,在緩解方面實現協同效益,推進低排放型發展路徑。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Viale delle Terme di Caracalla00153,意大利?馬(+39)06 57051FAO-HQfao.orgCC7014ZH/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