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金院:2025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報告(6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綠金院:2025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報告(60頁).pdf(6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版權聲明本報告版權歸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北京綠金院)所有。本報告用于在特定領域的研究與交流,未經北京綠金院授權,請勿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其內容。如引用報告內容,應清晰注明來源。如有內容或合作等問題,請聯系我們: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北京綠金院)是一家注冊于北京的非營利研究機構。我們聚焦 ESG 投融資、低碳與能源轉型、自然資本、綠色科技與建筑投融資等領域,致力于為中國與全球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市場與產品的研究,并推動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北京綠金院旨在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為改善全球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實質貢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
2、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能源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能源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能源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員項目顧問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能源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研究員馬一駿劉晶寧劉雪野汪燕輝徐稼軒李慧斌楊一鸝課題組成員Copyright PolicyThe copyright of this report belongs to the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IFS).This r
3、eport is intended for research and knowledge sharing only.Any redistribution,reproduction or use in any other form of any part or all of its content without the authorization of the IFS is prohibited.Please clearly attribute the source when quoting from this publication.For any inquiries regarding i
4、ts content or potential collaboration opportunities,please contact us at .The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IFS)is a Beijing-based non-profit research institution specialized in areas such as ESG investment,natural capital,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and low-carbon transition.Its mission i
5、s to advance green fi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beyond,through high-quality research on policies,markets and products.It aims to become a globally recognized think tank and mak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conserve nature and comb
6、at climate change.Director of Green Finance Committee,China Society for Finance&BankingPresident,IFSResearcher,Climate and Energy Research Center,IFSSenior Researcher,Climate and Energy Research Center,IFSDirector,Climate and Energy Research Center,IFSResearcher,IFSProject ConsultantIFS Climate and
7、Energy Research Center Deputy Director/Senior ResearcherJun MAJingning LIUXueye LIUYanhui WANGJiaxuan XUHuibin LILi YANGTeam Members致謝本研究由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FS)在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北京辦公室的支持下完成。在本項目立項及研究過程中,有幸得到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服裝行業影響力研究所(Aii)、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浙江省紡織行業協會、湖州市金融工作辦公室、長興縣金融工作辦公室、湖州銀
8、行、長興農商銀行、建設銀行湖州分行、人保財險的指導與幫助。在此也誠摯感謝正凱集團、桐昆集團、美欣達集團、湖州威達集團、宏峰科技、創達紡織、迎豐科技、佳人新材料、古纖道綠色纖維等浙江省紡織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特別感謝為本報告的撰寫提供了寶貴建議的專家(按姓氏拼音排序):特別感謝世界資源研究所北京代表處可持續投融資部門李曉真、蘇亭和可持續轉型中心袁敏、張默凡、竇瑞云對本報告的支持。服裝行業影響力研究所(Aii)大中華區總裁服裝行業影響力研究所(Aii)大中華區區域主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浙江省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宏觀與綠色金融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
9、室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湖州銀行綠色金融部中心主任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項目執行主任浙江省湖州市政府辦公室金融改革處處長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資源綜合利用業務主任浙江省經濟信息研究中心能源環境部主任湖州銀行綠色金融部高級經理浙江省長興農商銀行綠色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聯合赤道綠色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金融發展和保障科科長安一周白曉睿 程一晧 陳守榮 何曉貝 胡柯華 華一楠 李瀚宇 劉一曉 呂一凡 雷智鋒 王一琳 王一誠 任飛州 倪振州朱一賽張晨詩AcknowledgmentsThi
10、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IFS)with the invaluable support of 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Beijing Office.Throughout the initiation and execution of this project,we were privileged to receive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from several esteemed organizations,in
11、cluding the 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Apparel Impact Institute,GIZ,China Textile Academy,Zhejiang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Center,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Association,Huzhou Municipal Financial Affairs Office,Changxing Financial Affairs Office,the Bank of Huzhou,the Changxing Rural
12、 Commercial Bank,th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Huzhou Branch,and PICCs guidance and help.We would like to extend our sincere gratitude to Zhejiang Zhink Group,Tongkun Group,Mizuda Group,Zhejiang Huzhou Weida Group,Zhejiang Hongf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Chuangda Textile,Zhejiang Yingfeng Tec
13、hnology,Zhejiang Jiaren New Materials,Zhejiang Guxiandao Polyester Dope Dyed Yarn for their generous support.We would also like to express our special gratitude to the experts who provided invaluable professional insights for this report(Organized according to the pinyin order of the surnames):Zhou
14、AN,President,Greater China,Apparel Impact Institute Xiaorui BAI,Regional Director,Greater China,Apparel Impact Institute Cheng HAO,Deputy Director,Industry Department,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Shourong CHEN,Secretary General,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AssociationXiaobei HE,Deputy Dire
15、ctor,Macro and Green Finance Lab,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Peking UniversityKehua HU,Deputy Director,Social Responsibility Office and Director of Sustainability Program,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 Nan HUA,Director,Green Finance Department,Bank of Huzhou Hanyu LI,Chief Engineer,Ch
16、ina Textile AcademyXiao LIU,Program Director,GIZFan LV,Director,Financial Affairs Office,Hu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Zhejiang ProvinceZhifeng LEI,Deputy Director,Financial Affairs Office,Changxing County Government,Zhejiang ProvinceLin WANG,Director,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Industry De
17、partment,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 Cheng WANG,Director,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partment,Zhejiang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CenterFeizhou REN,Senior Manager,Green Finance Department,Bank of HuzhouZhenzhou NI,Deputy General Manager,Green Finance Department,Zhejiang Changxing Rural and
18、 Commercial BankSai ZHU,Deputy General Manager,Green Finance Department,Lianhe Equat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LtdChenshi ZHANG,Section Chief,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Assurance,Changxing County Government,Zhejiang ProvinceTheir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the suc
19、cessful completion of this research.We sincerely thank Xiaozhen LI and Ting SU from the WRI Sustainable Investment Program,as well as Yuan Min,Zhang Mofan,and Dou Ruiyun from WRI Sustainable Transition Center,for their invaluable support in this research.目錄執行摘要11 研究背景 42 浙江省紡織行業發展現狀 52.1 浙江省紡織行業經濟社會
20、發展現狀.52.2 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現狀.73 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規劃 133.1 研究方法.133.2 轉型路徑.133.3 投融資需求估算.184 浙江省紡織企業融資環境分析 194.1 區域及行業因素.194.2 重點企業經營.204.3 環境與資源影響.214.4 融資渠道.225 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挑戰 255.1 體制機制及政策環境端.255.2 企業端.275.3 金融機構端.286 政策建議 306.1 針對行業主管部門的建議.306.2 針對金融監管部門的建議.316.3 針對浙江省紡織企業建議.326.4 針對金融機構建議.33附錄
21、1 浙江省紡織企業各環節分布統計方法37附錄 2 調研方法學 38附錄 3 能源轉型模型參數設置40附錄 4 轉型投融資估算方法學41附錄 5 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相關政策及市場要求總結 43參 考 文 獻 511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在我國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總體要求下,發展完善金融體系以支持高碳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成為重要舉措。紡織行業是浙江傳統優勢產業和民生產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該行業也是浙江省的高能耗、高碳排行業。2021 年,浙江省紡織行業貢獻了全省工業部門工業增加值的 10%1,同時占工業部門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的 17%2。報告認為,
22、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不僅是其保持市場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也對浙江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和提升國際影響力至關重要。行業轉型需要金融提供強大動力。國家、省級和地市層面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旨在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然而,紡織行業屬于浙江省“兩高”行業,同時在行業利潤率下滑、多數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等多方因素影響下,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挑戰。除此之外,目前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進程中仍存在許多難點和堵點,無法有效助力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為識別紡織行業在綠色低碳轉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提出符合浙江省紡織行業發展趨勢的金融支持行業轉型的相應建議,本報告通過專家訪談、實地調
23、研、文獻研究和量化研究等方法,圍繞以下四個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浙江省紡織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其中長期碳減排路徑與綠色低碳投資需求;金融支持行業轉型的機制構建及政策環境優化路徑;最佳實踐案例的借鑒意義,從典型經驗中提煉對金融支持行業轉型的啟示;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痛點與挑戰,包括政策和市場層面的主要障礙。浙江省紡織行業低碳轉型需求迫切。浙江省紡織行業能源消費在逐年增長,規模以上企業的能源消費總量在 2012-2021 年間增加了將近 50%。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國際市場準入門檻和供應鏈下游品牌客戶要求的不斷提高,綠色低碳轉型是行業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必然途徑。目前浙江省紡織行業碳排放
24、已經進入達峰平臺期,行業有望在 2060 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浙江省應該在推進能源消費低碳化、強化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等三個方面重點發力。由此可見,浙江省需要盡早規劃主要的中長期減排路徑,明確相關的技術和投資需求,并完善金融支持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支持行業轉型活動。浙江省在轉型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及政策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湖州市率先推出了全國首個包含紡織行業的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并依此建立了轉型企業(項目)庫,將獎補、貼息等激勵政策與轉型標準掛鉤,地方銀行依據標準向納入轉型庫的紡織企業發放了轉型貸款,起到了積極推動行業綠色低碳
25、轉型的作用。但是,根據報告測算,零碳排放路徑下,2022-2030 年間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年投資需求約 2260 億元,相當于 2022 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的 93%。由于紡織行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僅依靠商業銀行渠道很難滿足投資需求。紡織行業轉型亟需更多元化融資渠道和金融產品的創新??傮w而言,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面臨著如下挑戰:一是缺乏統一的行業轉型標準、路徑和技術指引。缺乏針對紡織企業的轉型方案制定相關的支持措施和能力建設,不僅影響投資者評估融資支持方式,也增加了“假轉型”和“碳鎖定”的風險。二是缺乏相應制度安排和落實機制。紡織行業尚未受到強制性的減碳要求和政策目標約束
26、,同時省級層面仍未建立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和高效管理機制,難以形成政策合力推動企業轉型。三是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和認證體系。國內碳核算體系的缺失為企業碳排放數據造假和“漂綠”行為提供了空間,不利于監管部門對于轉型過程的有效管理,同時增加了投資者顧慮。1數據來自浙江省統計局。2 數據來自浙江省生態環境低碳發展中心。執行摘要2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四是綠色金融標準有待統一和擴容。我國綠色金融標準仍然缺乏統一性,且覆蓋度和精確度稍顯不足,導致金融機構在紡織行業綠色項目識別上的成本過高,紡織企業的綠色融資需求難以被滿足。五是轉型金融體制機制和政策有待強化。轉型金融產品過程
27、管理有待強化、監管統計、評價體系尚未成熟、激勵政策不足、轉型金融能力尚待加強,影響了企業參與轉型和金融機構支持的積極性。六是企業對綠色低碳轉型缺乏共識。處于紡織行業產業鏈上游的供應商企業利潤微薄,綠色轉型的成本難以轉嫁到下游。因此,當前多數紡織企業開展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是降本增效,企業減排的主動性有待提升。七是缺乏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為企業中長期轉型資金需求提供支持。多數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賴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等債務融資工具,且商業銀行傾向于支持回報較快的項目,不利于回報周期較長的轉型項目。八是金融機構的科技賦能不足。目前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僅停留在操作層面,導致其在評估企業轉型潛力和風險時缺
28、乏精準度,影響了貸款審批的效率和質量;也導致了銀行在產品設計、客戶服務方面創新不足,難以滿足紡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九是貸款利率優惠對企業吸引力不足。當前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低,相較于企業為了獲得政策上的優惠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人力和資金,政策傾斜降低利率的優惠空間較小,對企業參與轉型的吸引力不足。為了應對以上挑戰,報告建議浙江省政府部門、轉型企業和金融機構三方聯合發力,增強金融支持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可持續性,具體包括:1 明確行業中長期轉型目標,加強跨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建議浙江省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浙江省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規定,盡早開展浙江省紡織行業碳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工作。在總
29、量控制目標下,明確行業轉型路徑和階段性目標,為紡織企業提供清晰的轉型路徑方向和政策支持,為金融機構提供階段性技術指南。建議擬推出的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24)中囊括紡織行業重點轉型技術,涵蓋設備更新、紡織工藝升級、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等方面,并提供詳細的技術指南和最佳實踐。同時,建立和完善推動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跨部門的高效統籌協調機制,建立統一的碳核算和數據報告標準,并推動企業碳賬戶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2 推動綠色金融標準擴容,強化金融激勵機制。建議金融監管部門在省級或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地市級標準中,探索增設紡織行業的鼓勵類項目,參考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版)
30、中的鼓勵類條目,將高性能纖維開發、智能化紡紗工廠、數字化智能化印染技術等項目納入地方綠色金融支持范圍。同時,強化財政政策工具支持力度,使用定向補貼的方式降低企業轉型成本、促進金融機構支持行業轉型融資。建議建立專門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基金,為紡織領域的重點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提供啟動資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3 拓展金融監管框架,提升轉型金融管理能力。建議金融監管部門借鑒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先行經驗,建立健全對轉型主體的環境和社會風險識別管理機制,引入第三方認證機制,通過開展轉型金融產品認證,提高轉型活動的透明度和可驗證性。建立轉型金融約束激勵機制,結合面向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績效評價機制,建
31、立金融機構轉型金融業務報送和評價等考核機制,并匹配以適度的激勵措施,引導金融資源支持紡織行業轉型。4 以綠色低碳為發展動能,推動供應鏈綠色協同。建議轉型紡織企業深刻把握行業綠色低碳戰略導向,提升低碳專業素養。龍頭企業應率先制定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并開展綠色低碳轉型,積極發揮示范效應,促進供應鏈綠色協同發展。中小企業應加強業務合作與資源優化配置,積極進行技術升級,同時提升數字化建設和信息披露能力,增加市場競爭力,力爭早日走上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5 豐富金融產品類別,增強產品創新能力。建議金融機構瞄準“雙碳目標”,主動地積累相關數據并開展針對紡織行業的研究,提升數據分析與風險評估能力,有效識別紡織企
32、業轉型過程中的機遇。根據紡織行業融資需求特點,結合主體規模、機構類型和業務場景,提供多階段、多類型的金融服務。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推出專門面向中小紡織企業的創新型金融產品,在把控風險的同時,更好地滿足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的轉型融資需求。同時,開發基于企業的碳足跡和環境效益的綠色信貸產品,以及企業碳減排、碳資產管理咨詢等中間業務,更好地適應企業的融資需求。3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6 強化環境與氣候風險管理,保障紡織行業可持續轉型。建議銀行業和保險業金融機構為紡織行業建立環境及氣候風險識別指標體系,以反映企業動態風險管理能力及因客觀因素引發的不同環境風險程度,包括能源清潔度、環境風險物
33、質、生產工藝/設備和防治措施等。強化風險評估,全面考慮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并將評估流程融入業務評估環節。同時,保險機構可針對浙江省紡織企業開發更精細化的信用評估模型,綜合考慮紡織行業特性、市場趨勢、企業經營狀況及環保因素,推出綠色貸款保證保險、氣候環境效益保險和環境污染責任險等創新型保險產品,為轉型提供風險保障。針對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金融機構應定期執行環境與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并積極推動氣候保險和環境污染責任險在紡織行業的應用。7 強化數字金融賦能,推動金融能力建設。建議金融機構強化數字化平臺運用,設計差異化轉型金融產品,同時完善利率定價、授信審批等流程,將企業轉型指標融入到金融產品服務
34、中,以此為契機優化金融資產結構,使轉型金融成為金融機構發展的新動能。積極加入或參與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CASI)活動,聯合開展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方面的專業能力建設活動,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4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紡織行業 3是浙江省傳統優勢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具有生態完整、集群鮮明的特點,已經形成由化學纖維制造、紡織印染和服裝家紡等終端產品組成的完整現代紡織產業鏈。紡織行業被列為浙江省的高能耗、高碳排行業。2021 年,浙江省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部門的 10%4,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占比達工業部門的 17%5。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導
35、下,浙江省提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極為突出。為了推動浙江省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需共同發力。在這一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痛點,制約了轉型的順利推進。本研究旨在提出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路徑,以及如何通過完善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體系加快推進行業轉型的建議。研究圍繞四個核心問題展開:厘清浙江省紡織行業的發展現狀與中長期碳減排路徑,估算綠色低碳轉型的投資需求;分析構建金融支持行業轉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提煉最佳實踐案例對金融支持行業轉型的借鑒啟示;識別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痛點與挑戰?!本唧w研究內容包含:第二章 回顧浙江省紡織行
36、業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分析了行業的能耗、碳排放總量及強度的變化趨勢。結合供應鏈狀況和政策要求,對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及企業行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讀。第三章 分析行業現狀和政策要求,梳理了“雙碳”目標下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目標,構建了行業能源轉型模型和碳排放總量變化模型,提出了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路徑,提出重點子行業的關鍵低碳轉型技術清單,并估算了行業轉型融資的總量需求。第四章 針對行業轉型,課題組分析了行業融資環境,并結合現有融資渠道的特點,梳理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機制、舉措和實踐,為識別該行業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金融支持挑戰奠定理論基礎。第五章 結合實地調研、專家訪談和案
37、頭研究,從體制機制及政策環境、紡織企業和金融機構三方面識別和分析了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面臨的實際困難和挑戰,為向相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奠定現實基礎。第六章 針對紡織行業主管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紡織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提出具體的政策和行動建議。3根據國家統計局 2019 年最新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結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紡織工業的劃分范圍,本研究將紡織行業的范圍界定為紡織業(行業大類代碼 17)、紡織服裝服飾業(以下簡稱為服裝業,行業大類代碼 18)和化學纖維制造業(以下簡稱為化纖業,行業大類代碼 28)三大行業(具體行業分類詳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
38、54-2017)(2019 修訂版)。4數據來自浙江省統計局。5數據來自浙江省生態環境低碳發展中心。研究背景015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本章回顧了浙江省紡織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分析行業能耗、碳排放總量、能耗強度及碳強度的變化趨勢,并結合供應鏈狀況、政策要求對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企業行動等進行分析和解讀。2.1 浙江省紡織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紡織行業是浙江省的傳統支柱行業,發展規模和出口皆位列全國第一。近年來,浙江省規模以上紡織行業企業營業收入保持著穩定增長的趨勢,是浙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2022 年,紡織行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達到 1.1 萬億元人民幣,占浙江省工業部
39、門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的 10%,占全國規模以上紡織行業營業收入的 21.3%,發展規模居全國第一(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3)。圖 1 浙江省規模以上紡織行業營業收入變化情況(2017-2022 年)來源:浙江省統計局,IFS行業總體利潤下滑,紡織企業規??傮w偏小且競爭激烈。浙江省紡織行業規上企業近年來利潤總額和其占工業部門規上企業的利潤總額比例皆呈現下降的趨勢。近五年,紡織行業規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從 469 億元縮減至 329 億元。紡織行業主體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在浙江省傳統制造業(包含紡織業、化纖業)中,中小型企業占比為92.4%,比規模以上制造業高0.9個百分點。紡織業、化纖業的產品質同
40、化嚴重,再加上市場準入門檻低、行業集中度較低,使行業處于過度競爭的狀態(浙江省統計局,2023)。浙江省紡織行業發展現狀026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圖 2 浙江省規模以上紡織行業利潤總額變化情況(2017-2022 年)來源:浙江省統計局,IFS浙江省紡織產業體系完整,產業集群培育成效明顯。浙江省紡織行業涵蓋纖維原材料制造、紡紗、織造、印染及后整理、服裝成品生產、專業市場和營銷網絡等全產業鏈環節。按產業鏈環節劃分,產業鏈上游的印染和精加工企業、織造企業以及纖維制造、紡紗和加工企業合計占比超過 76%,而下游的服裝、家用紡織品以及產業用紡織品占比不足 7%6。截至 2020
41、年,浙江省已形成了 40 余個年產值超過 50 億元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以及 22 個年產值超過 100 億元的產業集群。同時,浙江省還擁有 3 個年產值超過 500 億元的產業集群,分別是蕭山化纖、柯橋紡織和桐鄉滌綸長絲(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1)。紡織行業是浙江省重要的就業載體,但行業創新程度低。2022 年,浙江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用工人數超過了 100 萬,占浙江省十七大傳統制造業 7用工人數比重的 20%。然而,紡織產業仍以常規、基礎性產品為主,高技術含量、新材料等符合產業升級轉型的產品占比仍較低。以化纖業為例,2022 年,規模以上化纖業中,滌綸纖維產量占比超過 92%,而高性
42、能化纖、生物基化纖產量占比合計僅為萬分之四(浙江省統計局,2023)。6統計方法詳見附錄 1。7紡織、服裝、皮革、造紙、化工、化纖、橡膠塑料制品、非金屬礦物制品、有色金屬加工、農副食品加工、家具及竹木制品、文體用品、金屬制品、泵閥軸承、汽車零部件、低壓電氣、家用電器。7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2.2 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現狀2.2.1 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浙江省紡織行業 8能源消費逐年增長,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2012-2021 年間,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了 699.2 萬噸標準煤 9,10 年增長了將近 50%。從細分子行業看,紡織行業的能源消費主要集
43、中在紡織業和化纖業,服裝業占比最小。2012-2021 年,紡織業規上企業能源消費總量從 1056.1 萬噸標煤增長至 1563.9 萬噸標煤,約占紡織行業能源消費總量的 77%;化纖業規上企業的能源消費總量約占 19%,而服裝業規上企業能源消費總量占比僅為 4%。從增長趨勢看,紡織業是浙江省紡織行業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近年來,浙江省持續優化能耗雙控制度,實行能耗強度降低基本目標和激勵目標雙目標管理,紡織行業整體能耗強度保持了穩定的下降趨勢,2021 年紡織行業規上企業能耗強度較 2012 年下降了 23%。圖 3 2012-2021 年紡織行業及子行業能源消費量數據來源:CEAD
44、s,IFS浙江省紡織行業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行業電氣化程度逐年提高。紡織行業規上企業的能源消費品種主要包括電力、熱力、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近年來,浙江省大力推進清潔能源供給體系,推進能源低碳、高效利用,紡織行業能源結構加速調整。從能源品種看,電力、熱力、天然氣和油品消費呈上升的趨勢,煤炭的消費則在不斷下降。電力和熱力的消費增長最為顯著,2021 年電力消費量為 911.9 萬噸標煤,相較于 2012 年增長了 57%,熱力消費量為 921.7 萬噸標煤,較 2012 年增長了 59%。2021 年,煤炭消費總量降低至 118.3 噸標煤,較 2012 年下降了 24%。8本研究中若無特殊說
45、明,均指規模以上的紡織企業。9能源消費總量基于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EADs)中的浙江省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能源消費實物量計算得出,折標煤系數來自浙江省印染生產企業綜合能耗核算指南(試行)。8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圖 4 2012-2021 年紡織行業分品種能源消費量數據來源:CEADs,IFS2.2.2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從全行業的角度看,紡織行業的碳排放總量變化呈現穩步上升的特點,而碳排放強度則在穩步下降。從總量上看,紡織行業規上企業碳排放總量從 2012 年的 5514.7 萬噸上升至 2021 年的 7205.3 萬噸 10,總增長率為30%。從強度看,紡織行業規上企業
46、碳排放強度呈現穩定下降的趨勢。從 2012 年的 2.25 噸二氧化碳/萬元工業增加值下降至 2021 年 1.53 噸二氧化碳/萬元工業增加值,下降幅度達 32%11。從排放源來看,紡織行業的碳排放主要是由間接排放貢獻的,即外購電力和熱力引起的。外購電力和熱力消費所帶來的碳排放占紡織行業碳排放比重超過 90%。電力和熱力消費所帶來的碳排放在 2012 至 2021 年間持續增長,熱力消費所帶來的碳排放在十年間的增幅接近 60%,電力消費的碳排放增幅為 20%。10碳排放數據根據 CEADs 能源消費數據測算。11工業增加值根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測算,碳排放數據根據 CEADs 能源消費數據測算
47、。9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圖 8 2012-2021 紡織行業的碳排放總量和不同排放源的排放量數據來源:CEADs,浙江省統計局,IFS從分行業來看,紡織業和化纖業是紡織行業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其中,紡織業是全行業碳排放最主要的貢獻者,占全行業碳排放總量約為 75%;化纖業次之,占比約為 20%;服裝業最低,占比僅為 5%。從碳排放強度看,三個子行業皆呈下降趨勢。2012 年至 2021 年,紡織業碳排放強度從 2.53 噸二氧化碳/萬元工業增加值降至 2.06 噸二氧化碳/萬元工業增加值;化纖業從 3.22 噸二氧化碳/萬元工業增加值降至 2.69 噸二氧化碳/萬元工業增
48、加值,碳排放強度均高于紡織行業平均水平。服裝業從0.34噸二氧化碳/萬元工業增加值降至0.27噸二氧化碳/萬元工業增加值,遠低于紡織行業平均水平。圖 9 2012-2021 紡織行業和子行業的碳排放量和碳強度數據來源:CEADs,浙江省統計局,IFS10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現有研究發現,印染及后整理環節貢獻了全行業占比最大的碳排放,另外,紡紗、纖維制造和織造環節也是行業碳排放的主要環節。相比之下,紡織成品制造、使用和處置環節的碳排放占比較低(Quantis,2018)。結合上述分析,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應重點關注紡織業(包含印染業)和化纖業。2.2.3 浙江省紡織行
49、業供應鏈減碳要求和企業行動浙江省紡織企業多為上游制造商,又具有很強的外向性。紡織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動力主要來自下游品牌商的推動,同時也受到紡織服裝品主要出口目的地日益嚴格的綠色低碳政策要求的影響。課題組選取了浙江省紡織行業與品牌商有多年合作關系的紡織龍頭企業,如臺華新材、航民股份、健盛集團、富潤印染有限公司等,以識別浙江省紡織行業主要國際品牌客戶,包括 Air Jordan、H&M、GAP、Target。其中,H&M、GAP、Target 明確將供應商的氣候影響納入根據溫室氣體議定書制定的減排計劃中,對供應商的節能減排計劃提出了具體要求(詳見附錄 2 表 1)。航民股份和浙江富潤印染有限
50、公司的產品通過了 Oeko-Tex Standard 100 12認證,健盛集團使用 Higg FEM 13模塊進行評估,國際認證和 Higg Index 成為國際品牌商評估上游制造商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程度的主要手段。浙江省化纖、印染等碳密集型行業產品主要銷往東盟等第三世界國家 14,因此受到綠色低碳政策影響較小,而服裝業受主要出口目的地綠色低碳政策及標準的影響較大。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如圖 11 所示),接近61%的浙江省服裝出口額來自歐盟、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其中,歐盟、美國、日本占浙江省服裝出口總額的 52%以上,分別為 24.1%、23.8%和 4.6%。圖
51、10 2022 年浙江省服裝主要出口市場出口額及其占比數據來源:中國海關數據,IFS 整理 12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生態紡織品認證標準之一。13Higg 指數是一套由可持續服裝聯盟(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SAC)開發的創新自我評估工具。Higg FEM(設施環境模塊)主要適用于制造商,由制造商每年進行一次自我評估,并選擇 SAC 認可的第三方驗證機構完成 FEM 驗證,評估其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表現,推動制造商的持續改進。14越南、孟加拉國、巴西、印度尼西亞等。11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服裝業受到歐盟的綠色低碳政策要求影響顯著。2022
52、年 3 月,歐盟委員會提出歐盟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歐盟可持續和循環紡織品戰略和正在修訂中的紡織品標簽條例,從紡織價值鏈最前端的生態設計環節重新定義產品的可持續性。不符合可持續產品定義要求的產品將無法在歐洲銷售,紡織品行業將成為第一個落地執行這一法規的行業。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愈發嚴格的綠色標準、推進回收利用、增強信息透明度、擴大生產者責任等措施,都會全方位推動外向型的浙江省紡織行業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強制性生態設計要求:紡織企業必須在產品設計時遵循嚴格的生態設計標準,以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這促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采用更加綠色低碳的材料和工藝,提升產品的可持續性。禁止銷毀未售出或退回的
53、紡織品:紡織企業需要發展回收和再利用能力處理處理紡織品。這將推動循環經濟的加速發展,企業需要投資于回收技術和再制造工藝,以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利潤增長點。解決微塑料污染:企業需要減少或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微塑料排放。這要求紡織企業研發新的材料和技術,減少合成纖維在洗滌過程中的微塑料釋放強制性信息披露和數字產品護照:企業需要透明化其供應鏈和產品信息。這將促使紡織企業建立更加透明和可追溯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確保產品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過程都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標準。擴大生產者責任:企業需要對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包括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紡織企業需要建立回收體系和再生利用機制,推動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和再生產,
54、減少環境影響和資源浪費。促進綠色采購和市場準入:歐盟政策鼓勵公共機構和大型企業優先采購符合可持續標準的紡織產品。這一措施激勵紡織企業通過認證,達到歐盟綠色標準,以進入這些優質市場。12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專欄 1 龍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案例在數字化方面,新鳳鳴集團建成了“5G+”全要素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了基于平臺的數字化、協同化、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重點提高了產品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方面的設計能力。在綠色化方面,新鳳鳴集團利用化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塊和廢絲作為原料制成了綠色的再生滌綸纖維,并于 2021 年通過了全球可回收標準(GRS)認證;美欣達紡織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55、下屬的湖州欣瑞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采用先進的分揀設備、自動上料輸送系統、高產開松機、清彈聯機等設備,將公司紡織品邊角料等消費前產品循環利用,實現廢舊紡織品 100%循環利用,其再生產品也通過了GRS 和回收聲明標準(RCS)認證。2.2.4 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政策要求在內外壓力的共同作用下,浙江省明確了紡織行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發展方向。國家和浙江省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在能耗和碳排放下降、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綠色纖維生產利用、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廢紡回收利用、數字化轉型和科技研發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的量化目標,如附錄 2 表 2 所示。2023 年 1 月,浙江省經濟和信息
56、化廳牽頭出臺的關于促進浙江省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浙江省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方向,即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并設定了到 2025 年紡織行業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目標 15。2023 年 12 月,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支持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的通知,將推動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做了進一步部署和分工,并提出構建紡織品碳足跡數據庫、推進碳足跡標識認證,以及鼓勵印染企業的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等重要舉措。15年均目標為 3.4%以上,與浙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工業部門到 2025 年下降 16%的目標一致。13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
57、色低碳轉型|IFS本章結合行業能源轉型趨勢與政策要求,利用課題組構建的行業能源轉型模型,對行業不同減排情景進行模擬和分析,提出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路徑,梳理重點子行業的重點低碳轉型技術?;谏鲜龇治鼋Y果,結合國家“雙碳”目標和浙江省紡織行業發展規劃,建議浙江省以中和情景為浙江省紡織行業減排行動的參考,設定于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雄心目標。為實現上述目標,浙江省應制定并實施積極、務實的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計劃,加快構建以高端、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現代化紡織體系,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規劃033.1研究方法基于 CEADs 公開的歷史能源消費數據,課題組構建
58、了浙江省紡織行業的能源轉型模型。以浙江省紡織行業“雙碳”目標為導向,設定不同的政策情景(包括基準情景、政策情景和中和情景),模擬了浙江省紡織行業從 2020年到 2060 年的碳排放總量變化軌跡?;鶞是榫埃喊凑照憬〖徔椥袠I“十三五”歷史減排力度,模擬 2020-2060 年行業能源轉型及碳排放趨勢。政策情景:根據浙江省“十四五”期間對行業能耗下降的目標,結合電網層面、熱力供應的脫碳行動,測算該情景下浙江省紡織行業2020-2060 年的能源轉型與碳排放趨勢。中和情景:在政策情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力度,加速紡織行業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在 2060 年前實現浙江省紡織行業的
59、碳中和目標。3.2 轉型路徑基準情景下,浙江省紡織行業碳排放總量達峰年份為 2021 年,峰值水平為 7159.5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平臺期在 2021-2025 年,紡織行業排放總量變化緩慢,5 年間排放量降幅僅為 0.7%?;鶞是榫跋抡憬〖徔椥袠I難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政策情景下,紡織行業與基準情景相比大幅下降,且排放總量整體變化趨勢較為平緩。行業碳排放達峰為 2021 年,峰值相較基準情景有所降低,為7142.7 萬噸二氧化碳。政策情景下浙江省紡織行業實現碳中和目標存在較大挑戰。中和情景下,紡織行業碳排放總量在 2021 年達峰,峰值為7082.6萬噸二氧化碳。2021年到2025年,紡織
60、行業碳排放總量下降速度較慢,降速約為 4.6%,為排放平臺期。為實現中和目標,浙江省紡織行業需要在 2025 年后進入較快下行通道,碳排放總量需以年均 8.4%左右的降幅下降。從 2045 年開始,浙江省紡織行業碳排放可以控制在 1000 萬噸以下,實現近零排放。2060 年浙江省碳排放總量有望降至352.4 萬噸二氧化碳(比 2020 年降低 95%)。紡織行業剩余排放量可以通過 CCER 等機制予以抵消,在 2060 年前實現浙江省紡織行業的碳中和目標。14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圖 11 浙江省紡織行業碳排放總量變化情景預測 16數據來源:IFS行業的零碳轉型主要涵蓋三
61、個方面:推進能源消費低碳化、強化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3.2.1 推進能源消費低碳化能源消費的清潔化、低碳化是實現紡織行業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浙江省可重點從減少煤炭消費、加大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深化行業節能降碳行動和提升行業電氣化水平四個方面推進行業的低碳轉型。1)逐漸減少煤炭消費比重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推進“煤改氣”和“煤改電”工作,逐步減少并最終消除煤炭消費。首先,建立和完善燃煤企業的管理臺賬,依法加大對印染和化纖企業燃煤鍋爐的淘汰力度。其次,完善紡織企業的用能監管機制,徹底清除散煤消費。再次,持續減少電廠的煤炭消耗,依據區域電力和熱力設施建設規劃,加大公用
62、燃煤電廠的節能改造力度,逐步淘汰能效落后的發電機組,并通過新建燃氣電廠進行替代。對于企業自備燃煤電廠,鼓勵和支持其進行節能改造和技術升級,條件成熟時轉為公用或關停。最后,應根據浙江省節能降耗和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十四五”規劃支持有條件的紡織集群地區建設分布式天然氣,并合理把握擴大天然氣消費的力度,以確保長遠的能源供應安全。2)加大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積極貫徹實施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推進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并因地制宜高質量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同時擴大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優化行業能源結構。在光伏發電方面,大力爭取項目審批、財政補貼、優惠政策等多方面支持,以提升
63、紡織企業投資意愿和積極性,逐步提高產業的光伏發電消納能力。積極探索和推廣光伏發電在新場景的應用,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 16圖中 2020、2021 數據是基于 CEADs 數據庫中浙江紡織行業能源消費量計算得出。15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和做法;積極推動地源熱泵、空氣能等新能源技術的探索和應用;鼓勵支持企業開展綠電交易和推進綠電直采等,促進紡織企業能源消費的低碳化進程。3)深化行業節能降碳行動將節能措施貫穿于行業發展的全過程,以國家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 年版)中提出的能效標準為引導,加快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紡織產品能效限額省級地方標準;推動印染企業在規劃
64、和在建項目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鼓勵現有生產線和設備進行節能減碳技術改造。重點推動能效對標和領跑行動,特別是針對高耗能企業,開展能效提升專項行動,培育能效領軍者。加快推廣關鍵節能技術和裝備,優化推廣機制。推動重點能源設備的節能改造和升級,加強能源系統的優化和循環利用,支持企業和園區建設能源綜合管理系統,加速工藝流程和設備的數字化升級,實現能效優化調控。積極發展節能服務業,推動低碳發展,切實引領行業向碳中和邁進,廣泛推廣節能減碳技術和裝備,建設智能化碳管理系統,推動碳核算方法、減排路線圖和減排成本分析等標準體系,積極推進“碳足跡標識”認證。4)提升行業電氣化水平電網脫碳是紡織行業中長期減排的關鍵要
65、素。為實現浙江省紡織行業碳中和目標,建議浙江省紡織行業到2025 年的電氣化水平達到 45%,比全省目標高出 5 個百分點 17。電網脫碳主要取決于外部因素,取決于國家或華東地區電網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效提升等降碳行動。在國家“雙碳”目標推動下,預計清潔電力供應將大幅增加,從而加速電網脫碳進程,這將為浙江省紡織行業減碳貢獻外部支持。同時,浙江省紡織行業的電力來源包括公用電廠和企業自備電廠,地方主管部門可通過有效管控和行動,促進管轄范圍內電廠減少碳排放,為產業減碳創造條件,為產業發展爭取更大空間。同時,鼓勵支持企業提升電氣化程度,例如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設備,采用專線輸電等方式。3.2.2 構建
66、綠色低碳產業體系紡織業和化纖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是產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浙江省可重點從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紡織設備改造升級、加快企業數智賦能、發展循環經濟等重點任務,加快建設以高效、綠色、低碳、循環為特征的紡織產業鏈。1)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堅決遏制高碳低效項目,嚴格禁止高耗能、高排放紡織項目的建設。積極引導優秀企業通過采取綠色設計、節能改造和提升管理等措施,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修訂浙江省印染產業環境準入指導意見,指導各地規范環境準入審批標準,加大對不達標的紡織企業整治力度,包括限期關停、升級改造或淘汰退出。2)深入推進清潔生產全面排查低小散印染企業入園的障礙,制定并實施搬遷政策和激勵措施,加
67、快建設紡織循環經濟產業園。協同推進污染治理和綠色升級,深化噴水織造、印染及后整理、整漿等領域的專項整治工作。加快完善環?;A設施建設,例如中水回用和污水分流系統,推動產業園區化和循環化發展。3)加快紡織設備升級改造依據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大力推動紡織生產和用能設備的更新與技術改造。充分利用人民銀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紡織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勵紡織企業積極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4)加快企業數智賦能推動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支持紡織領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數字化車間 17根據浙江省電力發展“
68、十四五”規劃,到 2025 年,全省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目標為 40%。16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智能工廠未來工廠”企業智能制造升級路徑,推動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鼓勵應用場景創新,大力發展大規模個性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5)發展循環經濟體系建立和推廣回收紡織品的標準和認證機制,并實現國際互認,確?;厥绽w維的質量和可追溯性,提升再生纖維的市場認可度。搭建供應鏈綠色信息管理平臺,加快構建廢舊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強化定向回收、梯級利用和規范化處理。此外,政府應加強對回收鏈條的監督和管理,確?;厥占徔椘返暮弦幮院铜h境友好性。出臺相關政策和法規,提供資
69、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鼓勵紡織企業進行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和循環利用。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快成果轉化,推動紡織品循環體系的發展。鼓勵紡織企業開展綠色設計,提高紡織品的易拆解、易分類和易回收性,并制定紡織品材質分類指南,以提高廢舊紡織品分揀的效率和準確性。3.2.3 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關鍵,對實現行業碳中和的歷史進程具有深遠影響。浙江省應通過加大重大科技攻關、提升創新平臺能級、深化綠色低碳強企培育,不斷增強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科技支撐力。1)加大重大科技攻關推動纖維新材料、綠色制造技術、先進紡織制成品、智能制造及關鍵裝備等領域的研發創新,補齊產業鏈短板。推進碳纖維、對位
70、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技術攻關與規?;a,填補產業鏈尖端技術空白。加快高性能非織造成套設備、先進涂層和少(無)水染色技術等科技項目的攻關,實施一批紡織產業領域“尖兵”和“領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深化與國內外一流紡織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交流合作,引流各類高端創新資源要素向浙江省聚集,大力支持企業創建研究院、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等創新載體。2)提升創新平臺能級構建定位清晰、層次分明、有機銜接的紡織產業創新平臺體系,高質量規劃并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創意設計園區(平臺)、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推動浙江省現代紡織技
71、術創新中心、浙江先進印染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的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級紡織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在浙江落地。加強紡織領域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建設,構建專業高效的紡織產業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系統。3)深化綠色低碳強企培育開展質量品牌強企建設和先進標準引領,強化對紡織行業品牌標識、面料科技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引導紡織企業廣泛參與國家、行業標準、“浙江制造”標準研制,培育一批紡織領域“品字標浙江制造”品牌 企業、標準創新型企業和標準領跑者。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壯大創新生力軍,增強全產業綠色低碳技術源頭供給能力。聚焦綠色纖維、綠色織造、綠色印染三大領域,培育一批研發基礎好
72、、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秀企業,不斷壯大綠色低碳發展的主體力量。圍繞綠色低碳關鍵技術,完善創新協同機制,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強化政策引導與支持,促進優質要素向創新型企業聚集,實現企業創新能力與綠色發展能力互促共進。3.2.4 重點行業轉型技術從重點轉型環節來看,化纖行業企業的排放主要來源于高能耗的基于化石燃料的化學纖維的制造(任爽,2021)。而對于多數印染行業企業,前處理、印染和后整理工序環節的排放占比最高,三者占比合計達到94%。17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圖 12 印染企業主要生產環節溫室氣體排放占比數據來源:Aii,CTeam紡織行業“十四五”科
73、技發展指導意見對印染行業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圍繞印染高效低碳綠色加工,加快原創先進技術研發,發展應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印染裝備,進一步提高高端裝備的國產化率和質量。2022 年,國家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消費202243 號)也對化纖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出具體要求,包括加快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的發展、鼓勵企業優化能源結構、加大綠色工藝及裝備研發、加強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及重點節能減排技術推廣、提高循環利用水平?;谥攸c子行業的轉型路徑的梳理,結合近年來紡織行業技術設備應用推廣的相關文獻,課題組分析了值得重點關注的綠色低碳轉型技術,如下表所示
74、。表 1 化纖、印染行業的重點綠色低碳轉型技術減排路徑重點技術能源清潔化替代y鍋爐煤改氣及改造升級y分布式光伏、風力發電y生物質供熱y太陽能供熱y多元儲能y屋頂光伏(采用柔性支架方式)y太陽能異聚態熱利用系統y空氣源高溫熱泵y高溫蒸汽熱泵y負碳技術,如收集污水處理廠產生的甲烷氣體,進而用作燃料設備能效提升y提高公用工程能效,重點提高電機、壓縮機、變壓機、換熱器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y高溫廢水、蒸汽冷凝水、廢氣的余熱回收利用y建設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工廠y智能磁懸浮空氣壓縮機y高效電動機y稀土永磁電動機y富氧燃燒技術y波浪逆流水洗技術y精確定型技術y中壓蒸汽多級利用技術y定型機廢氣高效收集及余熱回
75、用y5G+工業互聯網智能化技術裝備集成 18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減排路徑重點技術綠色低碳產品開發及應用y化纖行業:y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y生物基化學纖維y原液著色化學纖維y綠色催化劑及紡絲油劑y碳纖維制風電葉片y印染行業:y推廣應用綠色低碳原輔料y廢舊聚酯紡織品化學法連續再生技術y混紡織物快速識別技術及全自動識別分揀生產線y開發利用新纖維原材料及新纖維生產工藝,如生物基 PTT 纖維、生物基聚酰胺纖維、海藻纖維、聚乳酸纖維、甲殼質與殼聚糖纖維、萊賽爾纖維、離子液體法再生纖維素纖維等y高品質、多色系原液著色化學纖維制備技術y研發高效環保、低污染、低能耗染料和印染助劑,如高固色
76、率活性染料、高品質環保型數碼印花墨水、環保型納米涂料墨水、生物酶前處理劑、生物基漿料等綠色低碳生產技術和工藝研發及應用化纖行業:y新型、高效的纖維生產工藝y碳捕集技術制備滌綸y生物法廢氣治理技術印染行業:y綠色節能節水技術、工藝和裝備y廢水等資源回收及綜合利用y“一頭多尾”低溫短流程平推流聚酯柔性生產技術、多頭紡技術、大容量固相增粘技術、熔紡氨綸、熔紡腈綸等生產工藝y生物酶前處理、化纖機織物及針織物連續平幅前處理、小浴比間歇染色、冷軋堆染色、滌綸織物少水連續軋染、活性染料無鹽染色、液態分散染料染色、低尿素活性染料印花、數碼噴墨印花、納米涂料印花等染色技術y少水/無水印染,如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技
77、術y膜處理技術、含鹽染色廢水循環利用、分散染料染色殘液循環使用等資源回收技術能源、碳排放管理y能源計量和信息化管理y碳數據管理y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統,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染料與助劑自動配送、工藝參數在線監測等y建立碳排放精準核算體系及碳排放數字化平臺等更多可參考: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經濟活動目錄(T/ZJFS 011-2024)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雙碳目標下印染工廠電氣化減碳研究雙碳背景下紡織印染技術的升級與發展路徑基于實踐的紡織行業低成本應對氣候變化技術指南印染行業中的節能減排方法與情景生產研究印染:重點突破七大“關鍵技術”3.3 投融資需求估算根據人民銀行浙江
78、省分行研究部門的測算,2022-2030 年,在碳達峰的背景下,浙江省低碳轉型投資總需求為 8.3 萬億元(陳彬、童春英、相一洲,2023),年均低碳轉型投資總需求為 1.04 萬億元,約占 2022 年浙江省全省生產總值的 13.35%。根據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對浙江省轉型投資的測算,依據 2022 年浙江省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進行等比例的合理估算,浙江省紡織行業在 2022-2030 年間的年均轉型投資需求約 282 億元 18,行業低碳轉型總投資需求為 2259.27 億元。紡織行業年均轉型投資需求相當于 2022 年全省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 93%,表明紡織行業在轉型投資需求巨大
79、,紡織企業面臨著較大的綠色低碳轉型投資壓力,亟需多渠道的金融支持來滿足轉型需求。18課題組在附錄 4 中整理了現有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投融資估算方法學,并基于這些方法學對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融資需求進行了合理估算。多數結果顯示,融資需求在 67 至 353 億元人民幣之間,所以,我們認為此浙江省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融資規模估算結果是合理的。19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本章分析了浙江省紡織企業融資環境,結合現有融資渠道的特點,梳理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現有機制、舉措和實踐,為識別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奠定理論基礎。4.1 區域及行業因素
80、4.1.1 區域金融資源浙江省金融資源十分豐富,存貸款余額在全國處于中上游水平,并且擁有大量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金融資源主要集中在杭州,占全省的約 33%,其次是寧波、溫州等以紡織、服裝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為企業獲取信貸提供了較大的便利。截至 2022 年底,浙江省內共有 13 家城市商業銀行,其中寧波銀行和杭州銀行已成功上市,資產規模均超過萬億元。同時,全省共有 83 家農商行,其中杭州的 9 家農商行總資產規模超過 8000 億元,溫州的 12 家農商行總資產合計超過 5000 億元。此外,2022 年 4 月 14 日,浙江農村商業聯合銀行正式成立,進一步推動區域金融資源的優化
81、配置(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2023)。豐富的金融資源網絡,特別是在城市與農村商業銀行的支撐下,為浙江省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信貸環境。雖然全國針對紡織行業的金融支持尚顯不足,但浙江省部分地區金融機構對紡織行業的金融支持占比較高。在以銀行為代表的全國性金融機構投資組合中,紡織行業敞口占比通常較小,如某國有大行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統計“C17-紡織業”和“C18-紡織服裝、服飾業”類企業貸款余額占比不足 1%,而在浙江某城市商業銀行 2020 年末的貸款占比中,紡織業占比高達全行貸款口徑的 7.3%。這也預示著浙江省在金融支持紡織行業轉型方面的巨大潛力和發展前景。4.1.2 金融支持體制機制及政策環
82、境國家、浙江省和地區都出臺了金融支持紡織行業轉型的政策,分別從鼓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和細化相關保障政策等方面促進金融支持的落地。在國家層面,2024 年 4 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證監會共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更新版的指導意見在 2016 年原有政策文件的基礎上對綠色金融體系的五大支柱進行了強化,旨在提升綠色金融的質量和擴展其影響范圍和推進轉型金融、碳金融等創新領域的探索與發展。指導意見的更新和強化也將為綠色、轉型金融進一步支持紡織行業轉型帶來更多機遇。在
83、浙江省省級層面,為了強化金融支持雙碳工作指導統籌和部門政策協同,設立了省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班。2021 年,浙江省率先出臺關于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指導意見、浙江省綠色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浙江銀行業保險業支持“6+1”重點領域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浙江省碳排放配額抵押貸款操作指引(暫行)等文件,明確支持工業領域的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重點滿足綠色低碳領域的融資需求,以及鼓勵金融機構向高碳工業企業的節能減排和減碳項目提供信貸,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2022 年 6 月,浙江省財政廳出臺關于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從財政支出支持、稅收優惠、政府采購支持以及深化多
84、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四個方面的舉措,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的工業體系構建,浙江省紡織企業融資環境分析0420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以及加大對工業節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在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層面,湖州市率先推動出臺全國地級市首部湖州市綠色金融促進條例,首次將碳減排與碳金融列入地方性法規,為碳排放的監管和碳金融產品的創新提供了法律基礎,構建全方位綠色金融促進體系。為推動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發展,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提出探索并建立以“碳中和”銀行為代表的綠色金融專營機構,旨在湖州、衢州等關鍵地區構建一個分階段培育的綠色專營機構體系,并在湖州特別制定了全國范圍內首個“碳中和”銀行試點建設規劃,
85、發布區域性碳中和銀行建設指南,試點銀行已經達到了 8 家,同時成立了綠色保險的專營機構。衢州市則率先謀劃碳賬戶體系建設,出臺關于金融支持碳賬戶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大對綠色低碳領域的金融支持。在金融標準建設方面,浙江省湖州市率先發布了全國首個地方轉型金融發展路線圖,隨后相繼推出湖州市轉型金融支持活動目錄(2022 版、2023 版)。該目錄涵蓋了紡織、造紙、化工、有色等 8 個重點行業及電線電纜的 1 個中類行業,并進一步細化為 37 項具體行業分類。紡織行業作為浙江省高耗能產業,被列為重點支持對象。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是浙江省重要的紡織產能集中地,以紡織行業為試點,在長興農商銀行的支持下,制定
86、了針對紡織行業的長興縣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經濟活動目錄。這一目錄旨在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紡織企業實現低碳轉型和產業升級。針對規上企業與規下小微企業的不同特點,長興縣分別設計了兩套轉型目標方案,并通過建立低碳轉型績效階段性評價機制,探索實施“紅黃藍三色”聯動評價制度,幫助企業了解轉型過程中各階段目標的完成情況,配套激勵性轉型金融政策,推動紡織行業轉型進程。在此基礎上,2024 年 2 月,浙江省金融學會發布了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經濟活動目錄(T/ZJFS 011-2024)團體標準。該標準整合了國家、行業及省市相關政策,結合紡織行業發展規劃與企業實際操作經驗,在充分吸收行業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梳理出涵
87、蓋原材料制造、織造及印染整理、紡織成品制造三大技術環節的68 項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技術路徑。這一標準不僅為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識別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范圍提供了依據,還為推動紡織行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和政策指引。4.2 重點企業經營4.2.1 紡織業、服裝業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紡織行業營業收入和總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其整體盈利能力呈現下降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22 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業和服裝業的總資產為 33281 億元,呈現輕微的同比縮減 0.58%;總負債上升至 18708 億元,同比增長 2.68%。營業收入有所下降,為 36099 億元,同比降
88、幅達 13.72%;總利潤為 1619 億元,同比顯著下降 27.40%。資產回報率低于制造業整體水平。在浙江省,課題組從資本市場篩選出包括雅戈爾、森馬服飾等知企業在內的 32 家服裝公司,其中 7 家上市企業凈利潤為負。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浙江省紡織服裝 A 股上市企業總市值攀升至 1652 億元,總資產增至 2221 億元,同比增長 12.97%19;營業收入為 263 億元,同比增長 13.35%20;但總凈利潤下降至 25 億元,同比減少 28.18%21。盡管紡織服裝上市企業的資產和總營收呈現增長趨勢,且營收優于行業總體水平,說明省內紡織企業具備較好的發展態勢,但資產與利潤的
89、背離趨勢表明其盈利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面臨挑戰。1932 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按資產占比的加權平均增幅。2032 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按資產占比的加權平均增幅。2132 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按資產占比的加權平均增幅。21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從市盈率來看,浙江省紡織服裝企業的加權平均市盈率(PE)為 18.82,略高于行業整體水平;加權平均資產負債率為 43.82%,高于 A 股整體水平;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 1.81 和 1.15。這表明浙江紡織服裝企業在流動性和短期償債能力方面略顯不足,資產變現能力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此外,負債率的上升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尤其在經濟波動
90、或市場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可能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在服裝產業鏈中,品牌商和銷售商的毛利潤率較高,通常在 40-50%,而制造商的毛利率相對較低,僅約為 15%。浙江省紡織服裝企業的加權平均銷售毛利率處于中等水平,顯示出企業在制造市場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然而,銷售端的市場競爭力偏弱,仍需進一步提升以保持競爭優勢。4.2.2 化纖業隨著我國經濟穩步回升,化纖制造業在供給端展現出高投產和高開工的積極態勢,整體生產活動保持平穩。在一系列促進內需的政策推動下,化纖行業的內銷市場活力持續增強,呈現強勁的增長趨勢。然而,外銷市場卻收到全球經濟放緩和復雜國際形勢的雙重影響,海外需求疲軟,部分化纖產品的出口規模有
91、所下降。盡管如此,得益于有效的市場策略和積極的行業調整,我國化纖行業整體經營狀況的持續改善和向好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 年,我國化纖制造業企業數量累計達到 2292 家,較同期增加 5.77%;規模以上化纖制造業企業資產規模達到 11990 億元,同比上漲 6.31%;資產負債總額為 7555 億元,同比增長 9.06%;營業收入為 10975.26 億元,同比增加 6.75%。行業總體呈現穩步擴張趨勢。在浙江省,2022 年全省規模以上化纖行業工業總產值為 3219 億元,化纖產量達 3412 萬噸,占全國化纖總產量的 50%以上。省內化纖行業共有 15 家上市公司,包括榮盛石化
92、、桐昆股份、新鳳鳴和華峰石化等,其中僅一家企業凈利潤為負。根據 2024 年第一季度最新數據顯示,省內化纖上市企業總資產達 6563 億元,同比增長 10.45%;總營業成本為 1136 億元,同比增長 12.05%;總營業收入為 1356 億元,同比增長 18.92%;總凈利潤為 25.59 億元,同比增長 152.39%。雖然營業成本有所增加,但凈利潤的顯著增長反映出企業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有了顯著提升。然而,省內上市公司的加權平均資產負債率為 68.81%,加權平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 0.83 和 0.43。表明流動資產相對不足,短期償債能力較為緊張,企業可能面臨一定的流動性風
93、險??傮w來看,化纖行業正處于擴張階段,省內上市企業在資產增長和盈利方面表現良好,但較高負債率和較低的流動性指標反映出在持續擴張過程中,企業需要加強財務結構的穩定性,提升流動性管理以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4.3 環境與資源影響紡織印染行業面臨的環保壓力日益增加。紡織行業作為浙江省重點產業領域,同時也是浙江金融機構重要授信領域,隨著環保政策要求的逐漸提高,很多企業面臨限產、停產、搬遷、提標改造風險,因污染企業關停帶來的信貸風險也開始暴露。自 2007 年以來,生態環境、金融等監管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綠色信貸指引、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等信貸政策,政策要求對不符
94、合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審批貸款的必備條件之一,同時嚴格貸款審批、發放和監督管理。只有符合環保、節能、減排等要求的項目,才能被認定為綠色項目,且此類綠色項目一旦觸發環境和社會風險,金融機構將可能面臨監管處罰。在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下,紡織印染行業企業準入、能源耗用標準、廢水排放等高能耗和高污染問題可能會增加銀行的風險評估不確定性,金融機構在授信過程中會重點考慮紡織企業的環保表現,紡織企業在獲取融資的過程中亦容易面臨“兩高一?!钡扔猩坨R的區別對待,影響行業的綠色投融資需求。以某商業銀行為例,在22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其對某紡織行業客
95、戶發起的標準化授信發起報告中,在“環保情況”模塊需對借款人主要排污物進行界定,并判斷是否達標,以及獲得監管部門頒發的排污許可證等資質;在“行業分析”模塊需對國家產業政策、技術變革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做具體分析;在“風險分析”模塊需界定是否存在環境風險向信用風險的轉化隱患以及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由此可見,在綠色融資過程中,環境風險管理、綠色制造等相關要素既是印染企業的底線,也是環保投入力度高、成果顯著的印染企業的機遇,同時環境風險管理也是金融機構業務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4.4.融資渠道企業融資作為企業資金平衡的關鍵機制,不僅涉及資金的籌集,也關乎資金的有效配置和風險管理。在實踐中,企業融資的渠道多
96、樣性是確保企業能夠適應不同發展階段和市場條件,實現資金供求平衡的重要保障。從銀行貸款的傳統路徑到股權籌資的市場導向,再到保險投資、債權融資、融資租賃等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企業融資渠道的廣泛性和創新性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來源。專欄 2 多渠道融資案例紡織企業與能源公司攜手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華能公司投資湖州安吉永寧爾紡織有限公司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利用公司 12 萬平方米的廠房屋頂,采用雙頂 BAPV 安裝方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并網模式,已建成光伏電站工 18678.7kWp,理論年發電量總共能達到 1720 萬度,年均可減少二氧化碳 1.5 萬噸。通過該項目,永寧爾得以利用閑置屋頂收取租
97、金及享受電價折扣,直接降低了經營成本,緩解了資金壓力;其次,清潔能源利用有助于該企業完成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再者,光伏作為企業的補充供電,有效解決了浙江省能耗雙控政策對該企業限電的影響。除了單獨投資,浙江省還有紡織企業和能源集團合作開發光伏的實踐。浙江天成循環紡織有限公司與浙能集團合作開發廠區屋頂光伏項目,裝機容量為 4.5GW。浙能集團負責對光伏板提供安裝及維護,天成公司則以每度電 0.54 元的價格購買光伏綠電,比浙江一般工商用戶電價(0.85 元計)便宜了35%,享受電價折扣的同時,大幅降低了企業的碳排放。得益于良好的合作前提,兩家公司在 2024 年進一步合作開發了裝機容量為 3G
98、W 的儲能項目,光伏+儲能助力企業“谷段充電,尖峰放電”的運營模式,進一步降低了用電成本,利于提高運營效率和項目的投資收益率。紡織企業通過風險投資部門(CVC)和氣候基金投資新型紡織技術印度服裝制造商 PDS 于 2018 年成立了 CVC 部門 PDS Ventures 投資以可持續發展為重點的紡織服裝技術,包括可持續棉花種植初創企業 Materra 和回收廢舊紡織品和服裝開發商 Evrnu。目前,該部門的投資組合涵蓋 28 家初創紡織服裝企業。通過對于行業創新型技術的前瞻性投資,PDS Ventures希望達成在時尚產業內建立循環生態系統。PDS Ventures 并不是唯一一家關注紡織行
99、業轉型的企業風險投資公司。Hugo Boss 支持的可持續基金 Collateral Good Ventures Fashion 于 2023 年 12 月啟動,投資供應鏈上的初創企業,包括紡織品回收和新型染料技術。另外,運動和快銷時尚品牌,包括阿迪達斯、Bestseller、H&M 和 Patagonia,也開始通過企業風險投資提供對創新型技術的支持。例如,巴塔哥尼亞通過其 CVC 基金 Tin Shed 投23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資于 Mango Materials 公司,該公司利用廢物生產生物聚合物。時尚氣候基金支持行業低碳轉型2022 年 6 月 8 日,服裝影響
100、力研究所(Apparel Impact Institute,Aii)發起了 2.5 億美元的時尚氣候基金(FCF),并獲得了國際知名服裝品牌、慈善基金和國際金融機構的支持。該基金旨在通過創新的慈善基金與企業合作融資模式,降低時尚產業鏈的碳排放。FCF 預計會通過包括債務和股權在內的多種資產類型,撬動約 20 億美元的混合資本,助力時尚產業鏈在 2030 年前達成碳排放量減半的目標。Aii 于 2023 年 1 月啟動了第一輪資助項目申請,重點關注紡織新材料、產品創新、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熱和其他應用等促進行業碳減排的技術,之后每半年開放一輪項目申請。根據減排效果、影響范圍、規模和成本,每個項
101、目的資助金額在 5 萬至 25 萬美元之間。Aii 表示將繼續召集更多的主要合作伙伴加入該基金,并與投資資本(包括商業貸款和私募股權)建立戰略關系,以顯著推動基金規模的增長。從金融供給層面來看,目前銀行貸款在浙江省紡織行業的金融支持中占據主導地位。與銀行貸款相比,其他融資渠道在總體融資結構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這一點在浙江省的紡織行業中尤為明顯。對于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紡織行業而言,股權融資、保險投資、首次公開募股(IPO)以及再融資等途徑的使用頻率和規模都相對較低。目前浙江省紡織行業的融資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機器設備的更新,隨著紡織集聚地區規模的擴大,原有或新近更新的設備可能不再
102、符合標準,設備更新過程中產生了大量資金需求。其次是原材料的采購。第三是小型技術改造和生產性改造的資金需求。目前,企業融資來源除自籌資金外,主要依賴銀行貸款融資支持。在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和市場建設方面,浙江省加快了綠色信貸發展,重點對“6+1”領域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目前,浙江紡織企業受到創新金融產品的支持較少。截至 2024 年一季度末,全省綠色貸款余額達 3.62 萬億元,同比增長40.7%,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達到15.8%。在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支持應用方面,2023 年浙江省推動全國性銀行在浙分支機構累計發放碳減排再貸款 471.7 億元、支持項目達到 704 個。金融機構基于碳
103、信息創設了“浙里低碳貸”“浙里減碳貸”“生態貸”三大類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基于碳配額、排污權、用能權等權益資產為企業提供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累計發放排污權抵押貸款超過 630 億元?!霸谵D型金融發展方面,湖州銀行、長興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據已出臺的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圍繞紡織等重點行業開展了一系列轉型金融業務,逐步形成了具有借鑒意義的業務落地模式。湖州銀行的轉型業務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推進:1)政府主導的清單制:湖州市金融辦根據轉型金融活動目錄中較為成熟的轉型技術路徑,篩選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納入轉型清單。2023 年,首批清單共包括 10 家紡織企業。這些企業需編制轉型方案、明確轉型目標和路徑,并進行
104、信息披露。在此基礎上,湖州銀行針對清單內的轉型項目和企業提供利率優惠和準入政策傾斜。銀行通過接入企業碳賬戶平臺,持續監測企業碳強度動態,并定期向政府報送支持企業的相關業務開展情況。2)銀行自主開展的轉型金融業務:銀行參照轉型金融活動目錄,通過企業培育方式實行分層管理。具體而言,對于實施技術改造項目的企業,優先納入“轉型成長庫”;對于具有明確轉型目標、符合轉型技術路徑并進行公正轉型信息披露的企業,列入“轉型領導庫”,并進一步推薦至湖州市金融辦的項目庫,爭取政府補貼支持。銀行定期監測企業的碳強度趨勢,結合企業在不同庫中的層級,提供差異化的融資產品支持和優惠政策?!遍L興農商行創新推出“紡織轉型貸”,
105、設置與“紡織轉型貸”配套的貸款利率定價表,以企業碳效等級為主要定價依據,按照期限、抵押方式、碳效等級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貸款利率,幫助當地紡織企業進行設備更新改造。24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專欄 3:浙江省創新型金融產品支持紡織行業轉型實踐恒豐銀行紹興分行為柯橋濱海工業區的印染企業發放了超過 16 億元的排污權抵押貸款,主要支持園區內印染企業的綠色轉型和升級擴面。針對園區內的“專精特新”企業,紹興分行與總行多次進行專題走訪調研,并為紹興分行制定了區域授權政策,允許其對排污權抵質押業務實行審批轉授權,讓紹興分行可以直接審批園區內印染企業的貸款業務,將貸款辦理時間從 90 天縮短到
106、 9 天。2022 年年底,恒豐銀行杭州分行在浙江省排污權抵質押“一網通辦”系統正式上線后,迅速實現了服務接入,實現了企業線上申請、主管部門審核、銀行審批的全流程“零跑”辦理,極大地縮短了服務路徑,擴大了服務半徑,進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務速度。根據總行要求,紹興分行每 3 個月會對抵押的排污權進行價值重估,密切關注借款人污染物超標排放、排污權有償使用費欠繳、排污權指標閑置等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信貸風險。內控制度的不斷完善有效保證了排污權抵押貸款試點的順利推進。得益于良好的風險管理,兩年來,柯橋區參與試點的企業無一發生還款逾期,信用表現良好。湖州長興農商銀行向鑫濤科技提供了一筆為期
107、5 年(2020-2025)、總額 2.5 億元的紡織轉型貸款。此融資將用于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包括工廠數字化建設、高速織造智能化加工技術以及高溫延期除塵濾袋固廢回收與高值化利用技術等。該貸款采用利率激勵模式,設置了與“紡織轉型貸”配套的貸款利率定價表,主要根據企業的碳效等級定價,并依據貸款期限、抵押方式和碳效等級的不同設定不同的貸款利率。企業的碳效等級由長興農商行的“企業碳效平臺”測算得出。根據企業碳效表現和轉型成效,企業可以享受最高 60 個基點的利率優惠。由于企業的轉型目標與貸款規模和利率掛鉤,這種金融產品機制能夠激勵企業實現降碳減排目標。在貸款期間,銀行依托碳效平臺對貸款企業進行全程動
108、態監測。通過監測企業的碳排放指標、碳效等級和 ESG 評分變化,銀行評估企業的轉型成效,并據此對貸款的利率和規模進行相應調整。25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盡管國家和浙江省已經出臺并推行了眾多政策舉措、紡織企業和銀行業皆有了創新嘗試,但金融在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仍遭遇不少障礙。課題組識別了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面臨的實際困難和挑戰,從體制機制及政策環境、紡織企業和金融機構三個維度對挑戰進行梳理分析。5.1 體制機制及政策環境端5.1.1 行業轉型缺乏清晰政策目標指引在國家和省級層面上,紡織行業并沒有受到強制性的減碳要求和目標約束,企業轉型的驅動力尚顯不足。其次,
109、盡管浙江省對紡織行業提出了能耗下降、水效提升、數字化轉型等更高要求,但在碳排放下降目標、設備更新改造、技術工藝升級、廢紡回收利用和紡織新技術開發方面并未設定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工作方向。這種政策上的不明確使得紡織企業在制定和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時缺乏清晰的指引。例如,雖然浙江省限制高耗能的印染、化纖項目的新建,但對于行業如何具體實現碳排放下降目標并沒有明確指導,許多企業在面對綠色低碳轉型時,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無法確定最優的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從而難以制定切實可行的轉型路徑。5.1.2 高效跨部門綜合監管機制尚待建立健全此外,在產業端,浙江省成立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包括現代紡織產業鏈在
110、內的十大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工作。在金融端,浙江省設立了省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班,強化金融支持雙碳工作指導統籌和部門政策協同。然而,在省級層面尚未出臺金融支持紡織行業轉型的明確規劃和行動方案,以及建立跨行業和金融的統籌協調和高效的管理機制,導致行業主管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在推動紡織行業轉型的相關工作時工作力量相對分散,難以形成政策合力推動企業轉型。5.1.3 綠色金融標準有待擴容當前,“兩高一?!?、“重污染行業”、“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等標簽對應到紡織行業國民經濟代碼或產品維度,容易使金融機構對紡織行業形成偏見,進而忽視了該行業企業的綠色融資需求。其次,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產品標準覆蓋度和精
111、確度不足,未能下沉到紡織行業綠色產品的開發、生產、應用等場景的顆粒度。此外,由于我國綠色金融相關標準仍然缺乏統一性,導致金融機構在紡織行業綠色項目識別上的成本過高。再加上紡織行業本身存在的環境與社會風險,以及綠色融資相關的政策合規風險,進一步增加了金融機構的管理成本,金融機構也缺乏將紡織行業明確的綠色融資需求進行綠色貼標的動力。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挑戰0526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5.1.4 轉型金融體制機制尚待強化另外,轉型金融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轉型金融產品過程管理有待強化、監管統計、評價等政策體系尚未成熟,大多金融機構對于轉型金融的態度仍處于觀望和
112、試點階段,尚未在業務上對紡織行業實現批量支持,限制了轉型金融標準在更大范圍內的落地和推廣。轉型金融標準的應用和實踐主要集中在如湖州這樣的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而在省級政策層面尚缺乏規模性的落地。并且,碳排放作為轉型金融核心的判定依據,企業層面的碳數據打通和歸集仍存在挑戰,同時國內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和認證體系,這為企業碳排放數據作假和“漂綠”行為提供了空間,影響了金融監管部門對于轉型過程的有效管理。專欄 4 ESG 數據平臺賦能可持續掛鉤貸款由新加坡 Hashstacs 公司開發的 ESGpedia 數據平臺,整合了來自不同行業的 ESG 數據,包括行業認可的認證數據和實時處理的動
113、態數據。ESGpedia 為各行業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化的自我評估工具。企業可以在平臺上輸入溫室氣體排放計算數據,如電力和水的實際使用量。平臺會自動計算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并由國際認證機構如 Bureau Veritas(BV)進行獨立驗證,出具驗證報告。企業可以利用 ESGpedia 平臺,更加便捷地評估和認證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簡化 ESG 報告流程,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水平和 ESG 狀況,并與同行進行比較。銀行通過該平臺可以更便捷地跟蹤和衡量企業的運營和排放數據,從而更有效地向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2023 年 11 月,新加坡知名紡織服裝制造商 Ghim Li
114、 通過 ESGpedia 平臺完成了 ESG 相關數據評估,并由 BV 獨立驗證。驗證后的數據披露給華僑銀行(OCBC),作為評估 Ghim Li 可持續表現并決策貸款的依據。Ghim Li 制定了以 2020 年為基準,到 2030 年將碳排放量減半的目標,通過每年一定量的碳減值來實現這一目標,據此OCBC與發放了一筆1600萬新幣(約8670萬人民幣)的可持續掛鉤貸款。在未來的幾年內,Ghim Li 將會繼續利用 ESGpedia 平臺提交企業數據,以方便 OCBC 監測其排放量并跟蹤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的績效目標進展。5.1.5 激勵政策尚待落實和完善為了滿足浙江省對工業項目的準入標準,新
115、建或擴大產能的紡織企業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盡管浙江省各級政府針對企業轉型出臺了獎補激勵政策,例如湖州市為低碳轉型紡織企業提供貸款融資貼息補助,但由于補貼細則出臺滯后、審批手續繁瑣以及宣傳不足,紡織企業難以獲得及時的金融支持。并且,許多有意愿進行綠色低碳轉型的中小企業認為現有轉型激勵政策力度仍顯不足,貸款利率優惠和補貼難以滿足其在廠房改造、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方面的融資需求。此外,紡織行業尚未被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范疇,進一步導致財政對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持不足,影響了企業參與轉型和金融機構支持的積極性。27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5.2 企業端5.2.1
116、 紡織供應鏈對綠色低碳轉型缺乏共識產業鏈上游的制造商通常利潤微薄,但卻需承擔沉重的減排壓力和責任。這使得這些企業不僅要面對高昂的減排成本,還要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價格競爭力,從而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減排的收益多體現在下游品牌和終端產品上,導致上游企業在減排過程中難以獲得應有的經濟回報。雖然部分品牌商通過技術指導、咨詢、共同投資和訂單反哺等方式支持上游供應商進行綠色低碳轉型,但這些激勵措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許多紡織企業轉型的主要驅動力仍是降本增效,減排的主動性亟待提升。對于外向型的紡織企業而言,當前行業在紡織品評價認證結果和標識缺乏國內國際互認,企業需花費高于國內兩倍以上的成本,以獲得國外
117、第三方認證公司的綠色低碳紡織品認證,然而,這樣的認證尚未轉化為多數消費者愿意支付的綠色溢價,盡管產品具備顯著的環境價值,但這一價值未能在市場中得到充分體現,產品價格也未隨之提升。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進行綠色轉型的積極性。5.2.2 轉型需中長期資金支持,融資渠道單一制約企業轉型企業轉型成本較高,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和新型紡織材料、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方面,這些項目尤其需要中長期的資金支持。以浙江省紡織行業的主要品牌商 H&M 為例,其對供應商的評估標準包括能源供應的清潔化程度,并設定了相應的權重和評分機制。為滿足這些要求,供應商需進行大量投資,導致企業資本支出增加,運營復雜性上升。然而,
118、多數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賴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等債務融資工具。中小規模、負債率高的制造商企業更是難以通過這樣有限的渠道獲得融資。最后,商業銀行傾向于支持回報較快的項目,不利于回報周期較長的轉型投資。5.2.3 小微企業的缺乏開展轉型的動力和能力浙江省小微紡織企業由于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對于綠色低碳轉型認知不夠充分、管理模式存在漏洞、技術落后且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缺少擔保抵押物,以及融資和政策激勵措施不通達等問題,嚴重影響其開展綠色轉型的意愿并限制了其轉型能力。一是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巨大的生存壓力,多數小微企業缺乏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前瞻性。相比于大型外向型企業,許多中小紡織企業主要服務于國內
119、市場,對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較為薄弱,企業技改仍以降本增效為主,而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考量。二是許多小微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常以家族式管理為主,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內控機制不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這些因素削弱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使得企業難以滿足金融機構對綠色和轉型融資的要求。三是小微企業普遍缺乏創新能力,仍然沿用傳統的生產模式,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產品附加值低、毛利潤率小,難以吸引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關注。四是小微企業普遍缺乏能夠用作擔保的固定資產,而銀行傾向于接受固定資產抵押,這加劇了融資難度。五是許多擔保機構只為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提供擔保,而設備投資等長期貸款的擔保
120、機會較少。同時,擔保機構為了控制風險,往往提高擔保條件或收費高昂,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六是小微紡織企業對綠色貸款、轉型貸款等新型金融產品及相關政策了解不足。企業在識別和采用綠色融28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資機會時缺乏專業知識和資源,導致難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金融工具和政策激勵。5.3 金融機構端5.3.1 對貸款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要求高企業在申請綠色貸款或轉型貸款時,銀行的風險評估過程尤為嚴格。銀行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尤其是在紡織行業中,該行業周期波動大,盈利水平不穩定。尤其是近年來,紡織行業利潤下滑,銀行進一步提高了審查標準,以降低信貸風險。另外,在綠色融
121、資審批中,銀行特別關注企業是否遵循環保標準以及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企業需提供詳盡的環保指標和數據,證明其可持續經營能力。然而,當前銀行業對綠色的認定標準尚未統一,導致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在貸款審批中依然面臨困難,這增加了審批的復雜性。5.3.2 金融科技賦能不足當前,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更多地停留在操作層面,未能在構建生態系統、搭建應用場景、擴大用戶基礎等方面取得有效突破。這限制了銀行在金融服務創新和風險評估中的能力,尤其是針對小微紡織企業。并且,由于數字化能力不足,導致銀行在評估企業的綠色轉型潛力和風險時缺乏精準度,從而影響了貸款審批的效率和質量。此外,數字化能力不足抑或導致銀行在產品設
122、計、風險控制、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創新不足,難以滿足紡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專欄 5 碳賬戶平臺賦能“蘇碳融”貸款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是國內紡織行業的重要集聚地,在推動金融支持行業低碳轉型方面進行了獨特的探索。盛澤鎮政府與蘇州農商銀行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合作,實施了“紡織行業低碳轉型及金融創新指南”項目。該項目創新地構建了“1+4+4”轉型金融生態體系:建立紡織行業溫室氣體減排方法學,開發四個支持工具,并連接四個行動主體。通過融合減排核算方法、低碳技術支撐和量化金融投資環境效益的思路,項目突破了傳統金融機構僅限于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的局限性,將政府、金融機構、紡織企業和技術專家緊
123、密結合,打通了各主體實現區域低碳轉型的壁壘,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案例。在具體實踐中,蘇州農商銀行與盛澤鎮政府共同制定了“碳信融”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碳信融”企業白名單庫。每年一季度,雙方會開展入庫企業的遴選和推薦工作,并完善企業評估指標體系,從企業基本條件、碳賬戶基礎設施和碳信碼等級等方面進行評估。評估以碳信碼為主要指標,將企業分為碳信碼 1、2、3 級。蘇州農商銀行依托企業的“碳賬戶”和“碳信碼”碳排放評價標準,創新推出了政銀金融產品“碳信融”,為紡織企業提供差異化的信貸支持方案,將行業轉型與綠色金融結合,激勵企業在技術上進行自主提升和節能降耗。5.3.3 金融機構給出的利率優惠空間較小,對企
124、業吸引力不足面臨整體的市場需求比較疲軟的現狀,浙江省紡織企業對于擴產核心項目的投資意愿在下降。另外,當前29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銀行貸款利率較低 22,對于資質不錯的紡織企業,在授信額度和利率上不會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大企業可以拿到低成本的融資。因此,就算政策上基于紡織企業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的優惠,空間也非常有限。相較于企業為了獲得政策上的優惠所需要付出時間、人力和資金成本,如制定減排路徑方案、建立專人團隊負責數據定期披露,投資技術升級改造等,政策優惠和利率傾斜在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推動力和吸引力不足。5.3.4 金融機構缺少轉型金融人才隊伍建設浙江省尚未出臺
125、紡織行業的碳達峰、碳中和規劃,因此大多數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系統對于轉型金融概念和行業低碳轉型仍缺乏了解,未能將轉型金融納入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層面,也未能建立轉型金融的實施方案和具體的轉型金融業務框架。在此背景下,多數銀行由于較為缺乏兼具轉型金融和綠色金融知識儲備的人才,并未建立專門的負責轉型金融的業務團隊。同時,在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授信審批業務團隊中,缺乏對紡織行業轉型技術、產品詳細了解的專業人士,因此相關業務的落地存在一定障礙。為了促進多方協作,形成合力,解決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本章將針對紡織行業的主管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紡織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提出具體的政策和行動
126、建議。這些建議旨在應對痛點,打通堵點,加速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并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222023 年,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3.88%,同比下降 0.29%,創有統計以來新低。(中國政府網,2024)30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6.1 針對行業主管部門的建議6.1.1 深化碳中和導向下紡織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指引在頂層設計方面,建議浙江省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浙江省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規定,盡早開展浙江省紡織行業碳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工作。在總量控制目標下,明確行業轉型路徑和階段性目標,為紡織企業提供清晰的轉型路徑方向和政策支持,為金融機構提供階段性技術指南。在轉型的關鍵指標設計要遵
127、循浙江省紡織行業零碳轉型路徑規劃要求。建議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在指定紡織產品能效限額省級地方標準時,要符合浙江省紡織行業零碳轉型路徑要求且不低于國家標準。尤其建議相關部門出臺行業轉型目標設定政策指引,并在指引中提出企業/產品碳強度控制目標。建議擬出臺的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24)要符合浙江省紡織行業零碳轉型路徑要求并參照國家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等文件。建議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24)中囊括紡織行業重點轉型技術,涵蓋設備更新、紡織工藝升級、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等方面,并提供詳細的技術指南和最佳實踐,幫助企業識別并采用高效、綠色、低碳的先進紡織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提升工藝水平
128、。6.1.2 加強跨部門的統籌協調,推動碳數據共享建議行業主管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密切合作,形成跨行業協調機制。制定協調機制的工作方案,加強組織部署,細化各部門職責分工。通過政策支持與監督考核,確保統籌協調機制的有效實施。建議跨行業協調機制牽頭明確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點工作,推動企業碳賬戶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以加強浙江省紡織企業碳排放核算與應用為導向,擴大和強化浙江省雙碳智治平臺與“浙里辦”平臺的服務范圍和服務觸達性,擴大對浙江省紡織企業碳效碼評級覆蓋范圍,建立對紡織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估企業試點。利用大數據等數字化手段,強化統籌協調機制的運作,提升共建共享的數字化保障水平,指導行業開
129、展紡織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及產品環境信息披露。依托平臺,建議將浙江省紡織企業碳效數據合法合規的接入各級金融機構,確保這些數據在紡織行業轉型融資評估流程中的有效應用。6.1.3 推動紡織行業積極參與自愿減排碳市場建議相關部門可將紡織行業作為自愿減排重點領域,研究開發針對紡織行業綠色產品及工藝流程的自愿減排方法學。企業開發的 CCER 資產,可以作為申請綠色信貸時的信用資質或補充擔保品,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也可以爭取作為企業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時的綠色評級和定價依據,以及綠色債券結構化收益的組成部分。政策建議0631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6.2.針對金融監管部門的建議6.2.1
130、推動地方綠色金融標準擴容及優化激勵機制鑒于國家級綠色金融標準仍主要關注“純綠”行業,建議在省級或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地市級標準中,探索增設紡織行業的鼓勵類項目??蓞⒖紘野l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版)中的鼓勵類條目,將高性能纖維開發、智能化紡紗工廠、數字化智能化印染技術等項目納入地方綠色金融支持范圍。這些條目一旦被標注為綠色金融支持類別,紡織企業可獲得獎補政策支持,提升其轉型的積極性,同時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綠色金融增量業務,激發金融機構的投放動力。其次,印發省級或地市級的金融支持紡織產業政策,借鑒湖州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試點發展經驗,鼓勵紡織行業聚集地市探索申報綠色金融支持紡織業
131、轉型試點。綠色信貸政策方面,可應用綠色信貸貼息制度(對紡織企業)、稅收專項減免制度(對紡織企業和銀行),在設計貼息政策時,將紡織項目的碳減排效益作為評估貼息項目和比例的參考因素。6.2.2 轉型金融支持目錄應與“雙碳”目標強掛鉤在浙江省現有的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經濟活動目錄(T/ZJFS 011-2024)基礎上,要進一步明確碳減排量化目標,即所有納入支持目錄的項目必須明確其在節能和降碳方面的貢獻。根據浙江省紡織行業碳總量控制指標,設定行業具體減排路徑與碳排放強度量化目標。碳減排量化目標可以逐步從碳強度目標過渡到項目或企業的碳總量排放目標。具體企業或者項目申請轉型金融支持的時候,需要與該轉型目
132、錄中設定的行業轉型路徑要求相符合,低于該行業轉型路徑要求堅決不予支持,高于行業轉型路徑要求的部分予以分級獎勵。此外,浙江省省轉型金融支持目錄需要對受支持行業設立嚴格的過渡期,要求其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轉型目標。6.2.3 優化政策體系及激勵體制機制進一步細化并落實紡織行業轉型企業(項目)的入庫標準。其次,建立統一的碳核算和數據報告標準、碳排放核算和管理平臺,支持監管部門及時獲取和監測企業的綠色轉型進展,加強監管和審查力度,定期組織現場檢查和數據核查,加強對企業的轉型過程管理。特別是要出臺持續跟蹤評估轉型表現的指導文件,由第三方評估機構持續跟蹤評估,評估結果向金融機構與社會及時公布。在浙江省金融改革
133、試驗區區域內設立轉型金融業務報送和評價試點,推動轉型金融業務的創新實踐。通過總結試點經驗,加快完善轉型金融的配套政策體系,明確業務統計、監管報送及監管評價要求,解決轉型金融業務從點到面推廣的瓶頸問題。完善與金融標準掛鉤的激勵政策,激發企業轉型的動力,并提升金融機構參與轉型金融業務的積極性。鼓勵金融機構為紡織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轉型融資產品,給予優秀轉型金融案例獎勵補貼;綠色保險方面,對轉型保險進行保費補貼;貨幣政策方面,爭取碳減排支持工具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額度對紡織行業轉型融資進行支持;國際資金方面,由政府部門出面牽頭,積極爭取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等低成本資金,降低紡織企業在提升能源清潔度、設
134、備技術升級改造方面的融資成本。32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6.2.4 設立政府引導紡織業轉型專項基金建議浙江省針對紡織這一重點產業,在省級或地市級設立并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的政策性基金,與市場化、專業化投資管理機構合作,吸引和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出資,主要通過參股、融資擔保和跟進投資等方式運作?;鸶鶕憬〖徔椥袠I轉型的頂層政策設計、減排目標設定投資范圍,其宗旨是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效應,尤其是創業早期、難以獲得貸款融資的綠色技術紡織企業進行投資,為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提供長期資金支持?;鸺号c地方招商相輔相成,通過產業引導基金招商,各類基金分工合作,為地方導入優質產業資
135、源和社會資本,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6.3 針對浙江省紡織企業建議6.3.1 頭部優質企業引領綠色低碳轉型,積極發揮示范作用浙江頭部優質紡織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申報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的認證,來提升自身的綠色生產水平,展現出其行業領導者的責任感和前瞻性,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政策指導,企業應制定明確的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包含實施路徑、清晰的階段性減碳目標。通過參考行業最佳實踐和技術指南,積極引入和應用高效節能、低碳環保的技術和工藝。建立完善的能源和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確保數據的準確度和透明度,并主動開展信息披露和第三方認證。同時,把握金融資源優勢,積極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對接,靈活利用
136、綠色、轉型融資工具和產品,用于減排技術改造和投資,提高減排效益和競爭力。形成區域最佳實踐,通過組織行業交流會、發布白皮書、開展培訓課程等方式,將自身的成功經驗傳授給同行業的中小企業,幫助他們了解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推動供應鏈綠色低碳協同。6.3.2 中小微紡織企業應加強綠色低碳轉型意識與金融素養 若不進行低碳轉型,企業未來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中小企業需對未來的政策壓力提高意識,以綠色低碳轉型為企業發展新動能,優化生產技術、加強數字化建設和信息披露能力,增加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建議中小微企業主動加強對金融產品和政策的了解,定期關注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發布的政策文件和金融產品,及
137、時了解最新信息。同時,可以積極與金融機構溝通合作,尋求定制化的金融解決方案,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和轉型發展目標。6.3.3 積極尋求多渠道金融支持,充分發揮供應鏈聯動協調作用紡織企業應積極與利益相關方合作,共同投資創新型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加速能源低碳化轉型、以及紡織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在能源低碳化轉型方面,除銀行借貸外,可嘗試與能源公司合作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如光伏和儲能項目等,在降低能源成本的同時有效管理企業負債。在綠色纖維開發、再生纖維回收利用等方面,積極尋求政府補貼和金融支持,如申請綠色基金投資,以獲得長期資金支持。在技術升級改造和投資方面,可以靈活運用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如“
138、渣打迅連”等,以整合金融科技優勢與銀行風險管控能力。33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6.3.4 加速低碳標準互認,提升供應鏈綠色溢價積極與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等合作,加快建立行業內部的低碳評價和標準體系,為企業的低碳轉型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導。同時,主動積極與行業協會合作,推動中國認證機構和國際認證機構標準互認,推動降低和縮短綠色低碳紡織品認證的成本和周期。此外,積極學習國際最佳實踐,積極樹立綠色形象,參與綠色低碳宣傳教育。向終端消費者宣貫綠色產品的價值,使之愿意為環保和可持續商品付出溢價,在全球供應鏈綠色化進程中占得先機。6.3.5 加強中小企業業務合作浙江省紡織行業企業數量眾多,企
139、業間競爭激烈。通過業務合作,企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競爭力,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同時,產業鏈整合是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各環節優勢,實現產業鏈的協同效應。面對宏觀經濟波動和市場需求變化,企業通過業務合作可以更好地分散風險,增強市場適應能力,保持業務的穩定性和增長性。紡織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通過整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可以集中優勢資源,加強研發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對于規模大型紡織企業,可通過海外并購快速獲取國際市場資源、品牌
140、、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在全球紡織產業中的綠色競爭力。對于獲取融資而言,紡織企業整合后可以增強信用資質,獲得更高額更低價的貸款和資本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的資質。6.4 針對金融機構建議6.4.1 進一步豐富綠色金融服務類別和產品創新能力面向紡織全產業鏈條,金融機構應根據綠色融資需求主體規模、機構類型、業務場景,提供多階段和多類型的金融服務。一般而言,對于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企業可以通過綠色信貸或發行綠色債券獲取融資,若為擬上市/上市企業,也可以通過 IPO 或再融資在證券市場融資;對于規模中等、存在償還風險的企業可以提供供應鏈金融或未來收益權質押等業務;對于中小或創業企業則需要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
141、服務,在普惠金融框架下探索股權質押、知識產權、專利質押等綠色金融業務。下表舉出紡織企業部分類別的綠色融資需求進行示例性分析。在此基礎上,各金融機構應瞄準“雙碳目標”,進一步積極探索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模式。如基于紡織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的信用貸款產品,以更好地滿足高科技中小微企業的轉型融資需求;再如基于企業的碳足跡和環境效益的綠色信貸產品,或發展以企業碳減排、碳資產管理咨詢為代表的中間業務,以更好地適應企業的融資需求,推動浙江省紡織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34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表 1 紡織企業綠色融資需求及推薦業務融資需求資金需求、償還能力及風險推薦業務高效/低碳
142、設備更新涉及自發電、大型制造裝備,資金體量需求較大的項目/設備融資,主體通常實力雄厚,償還能力較高,風險中等綠色證券市場融資;綠色項目貸款;綠色融資租賃設備低碳改造/技術提升資金需求中等,償還能力與風險主要取決于規模和技術實力合同能源管理;綠色流動資金貸;收益權質押新材料/智能裝備開發與制造資金需求中等,風險主要取決于市場反饋和回款能力股權、知識產權質押;綠色基金(VC/PE)廢舊材料回收與再利用資金需求小,償還能力中等,風險較低綠色信貸、綠色供應鏈金融綠色園區、廠房搬遷/建設資金需求中等,償還能力取決于企業規模與實力,風險較低綠色園區貸、不動產抵押貸款數據來源:IFS6.4.2.增強保險服務
143、應用在中國金融市場體系中,保險業的重要性僅次于銀行業機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支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保險業機構除提供融資需求之外,還可以發揮以下三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浙江省保險業機構可針對浙江省中小微紡織企業展開信用評估和研究,開發更精細化的評估模型,將紡織行業的特性、市場趨勢、企業經營狀況以及環保因素等進行綜合考量,開發綠色貸款保證保險等融資性保險產品,為投保人提供增信支持。如出現投保人不能按貸款合同約定的期限償還所欠貸款情況,則由保險公司承擔償還責任,同時保險公司獲得對投保人的代位追償權,以解決中小微紡織企業的綠色融資難問題。其二,浙江省紡織企業獲取轉型融資過程中,碳減排效
144、益應作為最核心的判定依據,而減排效益通常發生在融資事件完成之后,因此就需要通過保險機制對轉型融資產生的環境效益提供風險保障,即環境效益保險。該保險創新機制此前已在浙江省湖州市完成了綠色建筑性能保險的落地。通過保險公司的技術核查,避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損失、性能不達標等風險,鼓勵項目采用綠色技術和材料,最終促進節能減排,完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浙江省金融機構可依托人保財險總部在湖州設立的“綠色保險創新實驗室”,對紡織行業轉型融資創新應用氣候環境效益保險。其三,由于紡織行業對環境與資源影響的特殊性,在其獲得綠色融資過程中,銀行等資金供應方可能存在顧慮和行業偏見。保險機構可以通過為銀
145、行和紡織企業提供環境污染責任險等責任類保險產品,承擔突發性的、意外性的污染等環境事故的責任,為企業和銀行提供自身環境風險管理職責的必要補充。同時借助保險業的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審計等更專業的控制程序,進一步降低環境風險的觸發幾率,甚至可以引入相關第三方評估認證機構,為相關業務出具鑒證意見。由此,浙江省保險業機構應會同銀行業機構,積極推廣環境污染責任險在紡織行業的應用。35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6.4.3 探索發行中小紡織企業綠色集合債券浙江省紡織企業大多為中小微企業,因體量和信用資質所限,較難通過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獲得成本更低、期限更長、享受更多綠色低碳發展紅利的綠色資金。中
146、小企業集合債券作為一種創新的融資工具,可以將多家中小企業組織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發行債券,從而幫助這些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首先,通過集合發債的方式,浙江省中小企業可以共享信用評級和擔保,降低單獨發債的資質限制和可能帶來的高昂中介費用,同時由于集合債券通常由資質較好的第三方擔保,有助于提高債券的信用等級,吸引更多投資者,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運行效率;其次,有助于紡織企業改善資金結構,降低對銀行信貸單一融資方式的依賴,釋放中小企業在銀行的流動資金授信空間;最重要的是,綠色集合債券發行過程中為中小紡織企業提供了密切的同業溝通和合作機會,有助于企業拓寬視野和獲取新信息和整合資源,所籌集的資金可以共同用于企
147、業的綠色技術研發及其他低碳轉型生產經營活動,通過融資驅動浙江紡織企業的低碳轉型,并形成規模效應。6.4.4 加強對紡織行業的調研分析的能力與差異化衡量融資優惠的能力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基于紡織行業在浙江地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主動地積累數據開展相應的行業研究,加強自身的數字化建設,提升數據分析、風險評估能力,有效識別紡織的企業轉型的風險與機遇。在業務、審批、風險等條線補充行業專家,強化調查和精細化評估產品設備、工藝名錄的能力,真正有能力甄別領先/落后企業,并在此基礎上差異化紡織企業的授信額度,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為轉型紡織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傾斜。加強金融機構內部對轉型融資的激勵力度,如通過
148、綠色信貸 EVA 定價策略,基于貸款的環境效益判定、貸款綜合回報貢獻度、客戶整體信用風險水平等要素,對轉型融資的優惠力度進行差異化衡量。以長興縣為例,2023 年已對 20 家首批規上重點轉型企業、296 家規下小微轉型企業,累計發放貸款 52.61 億元,轉型貸款審批時間不超過 7 天,利率較名單外企業優惠約 50bp。6.4.5 金融機構需根據自身定位打造差異化市場策略課題組通過調研發現,不同的金融機構對紡織業轉型融資這一議題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在地方法人銀行層面,因紡織行業占有較高的貸款敞口,且扎根本地,決策鏈條較短,對中小微紡織企業轉型融資業務需求的響應更加積極,并在創新業務上能夠發揮更
149、多能動性;而在全國性金融機構浙江分支機構層面,由于總行政策限制和決策權限等原因,業務經驗更集中在業務范圍較廣的大中型紡織客戶。因此,針對紡織行業有較大敞口的浙江省地方法人銀行,應優先將轉型金融納入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其次,建立詳細的轉型金融實施方案和業務框架,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評估、資金配置、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加強轉型金融和綠色金融人才的培養,建立專門負責轉型金融業務的團隊,確保業務的專業性和連續性。在市場細分、產品服務、資金價格、渠道等方面,金融機構需根據自身定位打造差異化市場策略。以本地中小銀行為例,可以在紡織園區成立專營支行,面向園區符合標準的企業名
150、單推出轉型經營貸等標準化產品進行批量推廣,通過單列信貸規模、資金價格、風險管理指標、績效考核指標等制度培育專營模式,更好地服務園區內企業,支持其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金融機構在一些場景可以優勢互補,產生業務聯動。如本地中小銀行在觸及客戶方面更具優勢,但在行業研究、風險管理等專業能力上相較大行存在一定短板,在轉型需求資金體量較大時,可以積極尋求與大型商業銀行或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發起銀團貸款,共享技術和財務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36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6.4.6 加強對紡織行業的環境及氣候風險管理銀行業、保險業應針對紡織行業建立環境及氣候風險識別指標體系,
151、反應企業動態風險管理能力和因客觀因素不同而導致不同的環境風險程度,如能源清潔度、環境風險物質、生產工藝/設備、防治措施等,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加強風險評估,對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程度進行全面考慮,將評估流程融入業務評估流程,圍繞風險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根據紡織業敞口情況定期執行環境/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加強氣候保險/環境污染責任險在紡織行業的應用。6.4.7 建立紡織行業供應鏈金融業務相關業務依托浙江省雙碳智治平臺與“浙里辦”平臺,創辦浙江省紡織行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將浙江省龍頭紡織企業、中小微企業、主要品牌方客戶、商業銀行多方納入。建議金融機構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首先要在現有供應鏈金融已有
152、風控手段上強化核心企業減排目標與減排行動的重要性。其次,依托平臺對擬轉型企業開展訂單合同、抵押物倉儲信息、市場價格波動等信息的監控,及時掌握供應鏈金融核心信息的變動,防范風險。依托平臺的服務與強化的風險控制,建議金融機構開展針對核心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轉型金融業務支持,設計帶有普惠性質的針對性轉型金融支持產品。37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附錄 1 浙江省紡織企業各環節分布統計方法浙江省統計局和行業協會的數據統計范圍以規模以上企業為主,這限制了對浙江省細分行業中準確企業數量和分布的了解,尤其是在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的紡織行業。因此,在浙江省紡織產業鏈的企業分布的研究中,課題
153、組借鑒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綠色金融支持蘇州重點行業低碳轉型與發展的統計方法學,利用全國排污許可證信息管理平臺的公開數據,分析梳理出浙江省紡織行業企業的分布情況。截至 2024 年 3月末,根據全國排污許可證信息管理平臺披露信息,浙江省紡織行業排污許可單位共 2425 家。圖 13 浙江省排污許可單位數量分布(按原材料類型劃分)23 圖 14 浙江省排污許可量數量分布圖(按產業鏈環節劃分)24 23百分比相加不足 100%,一是由于未包含服裝服飾制造、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二是由于部分企業未明確子行業劃分。24百分比相加不足 100%,主要由于部分企業未明確子行業劃分。38金融支
154、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附錄 2 調研方法學本研究結合了對紡織行業專家、金融專家、金融監管部門代表、金融機構代表及紡織企業代表的訪談,并輔以案頭研究。訪談涵蓋了多層次、多維度的利益相關方,重點涉及研究中識別的重點減排子行業和關鍵環節,確保了觀點的多樣性。調研問題設計遵循簡明清晰、目標導向的原則,確保問題聚焦于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議題。調研方向圍繞行業、企業在“雙碳”政策下的戰略規劃、技術創新、實踐舉措及金融支持情況展開,覆蓋了轉型中的風險與機遇、技術創新及投入等方面,確保調研問題具有可操作性、實際性,并結合量化與定性分析,為研究提供全面且深入的洞見。表附 2-1 訪談專家名單(按
155、姓氏拼音排序)姓名職稱安 周服裝行業影響力研究所(Aii)大中華區總裁白曉睿服裝行業影響力研究所(Aii)大中華區區域主管程 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陳守榮浙江省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胡柯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華 楠湖州銀行綠色金融部中心主任李瀚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劉 曉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項目執行主任呂 凡浙江省湖州市政府辦公室金融改革處處長雷智鋒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 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資源綜合利用業務主任王 楠日本三菱日聯銀行可持續發展部任飛州湖州銀行綠色金融部高級經理高級經理倪振州浙江省長興農商銀
156、行綠色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晨詩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金融發展和保障科科長趙振華建設銀行湖州分行39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表 附 2-2 調研浙江省紡織企業名單(按照調研的先后順序)企業名稱浙江湖州威達集團浙江王金非織造有限公司浙江天成紡織有限公司浙江鹿騰循環紡織有限公司浙江依云循環紡織有限公司浙江大華循環紡織有限公司浙江益豐循環紡織有限公司浙江宏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桐昆集團浙江恒騰差別化纖維有限公司浙江創達紡織有限公司浙江美欣達紡織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古纖道綠色纖維有限公司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新建紡織有限公司杭州奔馬化纖紡絲有限公司
157、浙江正凱集團有限公司杭州永興化纖有限公司40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附錄 3 能源轉型模型參數設置在能源轉型模型中,課題組從能源利用高效化(能耗強度下降)、能源結構清潔化(傳統能源替代、行業電氣化率提升)和能源消費低碳化(電網脫碳、熱力供應脫碳)三個維度設置了相應參數,得到 2021-2060 年行業碳排放變化趨勢模擬結果。1 能耗強度下降率 25 情景2021-20252026-20302031-30352035 后 基準情景 26 2.3%1.3%1%1%政策情景3.4%2.8%2.2%1%中和情景5.5%5%2%1%2 傳統化石能源替代、電氣化率提升 27 情景化石能源
158、消費量變化電氣化程度 基準情景 28 到 2050 年,煤炭消費量占所有能源消費量比重的 5%到 2050 年,行業電氣化率為 45%政策情景到 2050 年,煤炭消費量占所有能源消費量比重的 3%到 2050 年,行業電氣化率達到 47%中和情景到 2050 年,煤炭 100%,天然氣、油品 50%被替代到 2050 年,行業電氣化率達到 48%3 電網脫碳 29和熱力供應脫碳 30情景電力排放因子熱力排放因子202520302035基準情景0.5240.5190.4672021-20252026-20352035 后政策情景0.4780.4410.3880.11年均下降5.88%0.06中
159、和情景0.4760.4110.309 25參考關于印發促進浙江省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浙經信消費20239 號)。26基于歷史變化趨勢,用時間序列模型預測未來時間點數據序列發展變化的規律。27參考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EPS Zhejiang Model,WRI。28基于歷史變化趨勢,用時間序列模型預測未來時間點數據序列發展變化的規律。29參考中國區域電網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EPS Provincial Base Models(Preliminary Results),2024,Institute for Global Decarbonization Prog
160、ress。30參考上海熱力排放因子進行設置。41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附錄 4 轉型投融資估算方法學表 附 4-1 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融資估算的方法學研究出版物范圍方法學結果浙江省紡織行業轉型融資需求估算Fashion on Cli-mate(2018),Global Fashion Agenda,Mckinsey&Com-pany全球時尚行業(2018-2030)由下至上報告量化了在加速減排情景下,必要的減排措施投資費用和可節省的費用,形成時尚行業的溫室氣體減排成本曲線。90%的溫室氣體減排可在成本 低 于 50 美元/噸的情況下實現。/Financing the Tr
161、ansformation in the Fashion Industry(2020),Boston Consulting Group,Fashion for Good(FFG)全球時尚行業的創新解決方案融資(2020-2030)自上而下計算時尚產業在實現 2030 年目標所需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投資中所占的份額。每 年 200-300億美元以我國紡織生產規模和出口總額的比重(1/3 至 1/2)31為指標對我國紡織行業低碳轉型的投資需求規模進行合理推算,2020-2030,我國紡織行業創新型解決方案融資每年需要 67-150億美元(474-1060 億人民幣)。以浙江省紡織服裝品出口占我
162、國出口近 1/3 的比例進行估算,到 2030 年,浙江省紡織行業的創新型解決方案投資需要 158-353 億人民幣。由下至上參考那些在可持續轉型方面的先進行業的研發支出,來預估時尚行業在開發、擴大和采用新的顛覆性解決方案的融資需求。由下至上估算目前的融資額,并模擬創新解決方案到 2030 年市場化所需融資。31 2022 年,我國紡織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超過 6000 萬噸,占全球比重一半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 3409.5 億美元,占全球比重保持 1/3 以上。42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研究出版物范圍方法學結果浙江省紡織行業轉型融資需求估算Unlocking the T
163、rillion-Dollar Fashion Decar-bonisation Op-portunity:Existing and Innovative Solutions(2021),Apparel Impact Institute,FFG全球時尚行業(2021-2050)由下至上計算報告識別的七項零碳轉型路徑分別需要的固定資產投資10450億美元,每年約 360 億美元。以 1/3 至 1/2 為指標對我國紡織行業低碳轉型的投資需求規模進行合理推算,2021-2030,我國紡織行業轉型融資每年需要 67-150 億美元(474-1060 億人民幣)。以浙江省紡織服裝品出口占我國出口近 1/
164、3 的比例進行估算,到 2050 年,浙江省紡織行業的轉型融資規模為276-412 億人民幣。金融支持蘇州重點行業低碳轉型與發展(2023),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學院蘇州市紡織業(2021-2025)自上而下碳減排成本=碳排放總量 碳邊際減排成本 轉型比例157.55 億元人民幣按照報告中提出的方法學公式和數據參考文獻和文件,課題組使用此方法學算出浙江省 2021-2025 年累計碳減排成本為 943.08 億元,每年需要近189 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數據來源:公開報告,IFS 整理43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附錄 5 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相關政策及市場要求總結表 附 5
165、-1 浙江省紡織行業主要國際客戶綠色低碳要求品牌名綠色低碳要求來源Air Jordan將空氣排放和氣候影響降至最低:供應商遵循所有法律要求和耐克認可的空氣排放和能源系統管理行業標準。溫室氣體、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有害空氣污染物、微粒、氨、消耗臭氧的化學品和燃燒副產品需要進行常規監測和報告。供應商應保持所有相關的采購和庫存記錄。需要對所有產生排放的過程和設備進行常規性能監測。供應商將努力通過提高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減少排放。Air Jordan s Code of Conduct and Code Leadership StandardsH&M基礎:企業進行的所有經營活動均應完全符合有關空氣質量
166、、空氣污染排放物和能源效率的適用法律法規,包括持有在有效期內的文件或證件。鼓勵:企業通過下列方式積極減輕其對氣候變化和空氣質量的影響:-不斷改善能源管理和能源效率。-減少或消除溫室氣體(GHG)和其他危害環境的空氣污染排放物,根據溫室氣體議定書計算污染排放物量并設定目標。-以負責任的方式選擇能源,并以漸進方式采用碳強度較低的可再生能源。H&M 商業伙伴可持續發展承諾GAP品牌產品的一級供應商和戰略二級供應商使用可持續服裝聯盟(SAC)的 Higg 指數進行環境自我評估,然后由第三方驗證者進行驗證,以降低環境風險Gap Inc.-Climate Change 2023將氣候影響納入原材料采購戰略
167、中對首選纖維的評估,目標是到 2030 年,與公司2017 年的水平相比,將與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相關的范圍 3 排放減少 30%,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原材料對氣候和水的影響。這一過程也被納入我們制定的基于科學的目標,即在 2017 年的基礎上將我們的第一類和第二類排放量減少 90%。中國一級和二級紡織廠每年接受公眾與環境事務研究所(iPE)的評估,實時測量排放和轉移的污染物。通過 Higg 平臺發送這些數據以識別工廠與氣候和水有關的違規行為,并與工廠合作實施糾正措施44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品牌名綠色低碳要求來源TargetTarget Susyainable Product S
168、tandard:該標準是與行業專家、供應商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制定的,旨在建立一種通用的語言、定義和流程,以使產品更具可持續性。Vadicherla,T.,&Sarava-nan,D.(2015).Sustain-able measures taken by brands,retailers,and manufacturers.Roadmap to Sustainable Textiles and Clothing:Regulatory Aspects and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of Textiles and the Clothing Supply Chain,1
169、09-135.到 2023 年,我們 80%的供應商(按支出計算)將為其第一類和第二類排放設定基于科學的減排目標Climate policy of Target數據來源:各品牌官網,IFS 整理45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表 附 5-2 浙江省紡織行業相關產業、財稅金融政策序號政策名稱發布部門發布年份涉及紡織主要內容產業政策1浙江省現代紡織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年版)(浙經信消費2024113 號)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24到2027 年底,浙江省現代紡織產業鏈標準化體系更加完善,標準化發展成效全國領先,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
170、、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機制逐步完善。紡織產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逐步增加,標準國際化、長三角區域一 9體化標準化等工作機制靈活有效,支撐構建現代紡織貿易便利化的作用不斷增強。2關于支持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浙制高辦202325 號)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2023一是優化產業布局。梳理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和關鍵企業,加強紡織行業項目投資監測分析。二是大力開拓市場。持續深化“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每年組織不少于300個經貿團組、2000家企業出海參展洽談,對企業參加紡織類展會按標準予以展位費補助。三是加強創新驅動。大力支持紡織領域實施重大科技攻關、產業鏈協
171、同創新,開展原創新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爭搶占紡織領域技術制高點。四是深化強企培育。到 2025 年力爭培育紡織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雄鷹企業合計 70 家以上。五是加大要素保障。加強用能保障,統籌用好能耗增量指標、新增可再生能源抵扣以及節能改造、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用能空間等指標。六是加快數智賦能。支持紡織領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企業智能制造升級路徑.七是推進綠色轉型。支持紡織領域優勢企業及重點園區列入國家級綠色制造名單,構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協同推進的綠色制造體系。八是推進減負降本。全面落實惠企助企政策,
172、加大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力度,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46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序號政策名稱發布部門發布年份涉及紡織主要內容3浙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浙經信綠色202357 號)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2023提出以七大重點行業達峰為突破,以節能降碳技改項目為主要抓手,以重點用能企業為重要載體,著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低碳化,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笆奈濉逼陂g,到 2025 年,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 2020 年下降 16%以上,力爭
173、下降 18%;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20%以上(不含國家單列項目);重點領域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產能比例達到 50%;建成 500 家綠色低碳工廠和 50 個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笆逦濉逼陂g,產業結構布局進一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 2030 年前達峰?;w行業。嚴格控制聚酯熔體直紡新增產能項目,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鼓勵發展差別化、功能化纖維,加快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快節能新技術推廣應用,探索推廣化纖企業集中供壓縮空氣,持續推進電機、變壓器、空壓機等通用設備能效提升。嚴格限制行業煤炭消費,推動企業實施煤改電、煤改氣,到 2025 年,全面淘汰 35 蒸噸及以下的燃煤供熱鍋爐。紡織行業。
174、嚴格控制采用傳統工藝的印染新增產能項目。實施用能預算管理,嚴格控制行業用能,推行集中供熱、供氣,實施煤改電、煤改氣。組織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加快綠色染整技術、裝備、新材料研發,推廣免水洗染料與低溫冷漂助劑制備、高速數碼噴墨印花等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到 2025 年,印染行業水重復利用率達 50%。以紡織等行業龍頭企業為重點,推進綠色供應鏈建設;圍繞廢舊紡織品等主要再生資源,培育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加強再制造產品認定與推廣應用。4促進浙江省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浙經信消費20239 號)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商務廳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23鼓勵開展紡織行業
175、碳核算方法、減排路線圖、減排成本分析等標準及規范體系研究,開展“碳足跡標識”認證。提出打造成紡織產業輸出數字化轉型成果的先進制造地,促進共同富裕和高品質就業的引領示范地,匯集全球紡織產業高端要素的資源集聚地,引領國內紡織產業深度參與國際競爭的創新策源地,擁有時尚話語權的品牌集萃地。5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22 23號)浙江省人民政府2022推動制造業結構低碳化調整。組織實施紡織等高耗能行業碳達峰專項行動。到 2025 年,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 2020 年下降 16%以上;浙江制造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國
176、際化水平持續領跑全國,在全球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的位勢明顯提升。到 2035 年,成為全球數字變革創新地、全球智能制造領跑者、全國綠色制造先行區,基本建成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6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浙政發202120號浙江省人民政府2021現代紡織。推動紡織產業向數字化、個性化、時尚化、品牌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突破差異化生產技術和新型加工技術,推廣應用生態印染技術,發展先進化纖、高端紡織、綠色印染、時尚家紡服裝。強化文化植入、創意設計、信息技術與現代紡織的融合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的現代紡織和服裝產業基地。提出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新支點、全球智能制造踐行地、全國創新驅動新典范、全國綠
177、色制造標桿地、全國營商環境最優省。47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序號政策名稱發布部門發布年份涉及紡織主要內容7浙江省紡織印染(數碼噴?。┚G色準入指導意見(試行)浙環函202164 號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1對符合紡織印染(數碼噴?。┚G色準入要求的紡織印染建設項目,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措施。指標:綠色準入評定指標,包括單位產品的新鮮水取水量(按照印染行業規范條件(2017 版)相關限值要求的 40%控制)、能耗(按照印染行業規范條件(2017 版)相關限值要求的 60%控制)、單位產品排水量(按照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287-2012)表 3
178、中相關限值要求的 30%控制)、VOCs 和染整油煙排放(按照紡織染整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 33/962-2015)表 1中相關限值要求的 50%控制)等。8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1推進紡織印染智能化改造,促進化學纖維差異化功能化、紡織面料高端化綠色化、服飾家紡品牌化時尚化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的紡織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產業集群培育升級行動,打造現代紡織和服裝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9浙江省實施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行動方案(20202025年)(浙政發202022 號)浙江省人民政府2020現代紡織產業鏈。推
179、進紡織印染智能化改造,促進化學纖維差異化功能化、紡織面料高端化綠色化、服飾家紡品牌化時尚化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的紡織先進制造業集群。形成以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為重點,湖州、金華、臺州等地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到 2025 年,現代紡織產業鏈年產值達到 1 萬億元。財稅、金融支持政策10浙江省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浙政發202115號)浙江省人民政府2021健全綠色金融制度、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綠色金融激勵約束。48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序號政策名稱發布部門發布年份涉及紡織主要內容11關于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指導意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國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
180、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生環廳浙江省財政廳2021指導意見提出,力爭 2021 年全省綠色貸款新增 4000 億元以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同比增長50%以上;2021 年至 2025 年,全省綠色貸款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重每年提升 1 個百分點,2025 年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較 2020 年翻兩番。同時,指導意見還明確將建立信貸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正面清單,支持省級“零碳”試點單位和低碳工業園區的低碳項目,支持高碳企業低碳化轉型。拓寬綠色低碳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發行碳中和債等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以及對建立省級綠色低碳項目庫,培育區域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推進碳
181、市場建設,健全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交易機制等事項進行了明確。在推進全省碳賬戶體系建設方面,指導意見強調,力爭到 2021 年末,建立碳排放重點企事業單位碳賬戶,到 2025年末,實現排污許可證重點管理企業全覆蓋。此外,還將建立數字化信息共享機制,推進綠色低碳信息共享,定期歸集、更新企業碳賬戶、綠色低碳項目庫、環境信用信息等綠色信息,建立面向省、市、縣三級金融機構的信息推送機制。12浙江省排污權抵質押貸款操作指引(暫行)(杭銀發202221 號)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生環廳2022排污權抵押貸款額度原則上不得超過抵押排污權評估價值的 80%,排污權質押貸款額度原則上不得超過質押排
182、污權評估價值的 90%。排污權評估價值參照有償取得的價格及當期排污權交易市場價格綜合確定,由借款人與貸款人協商評估,或由具備資產評估資質的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評估。排污權抵質押貸款利率應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限同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結合借款人信用情況合理確定利率加點幅度。質押貸款利率原則上應低于抵押貸款利率。鼓勵金融機構結合企業綠色評級和環境信用評價,對評級高、信用好的借款人在貸款利率上給予優惠。13關于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浙財資環202237 號)浙江省財政廳2022支持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工業體系。支持開展新一輪“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瞄準工業領域重點高碳行
183、業、傳統制造業及關鍵環節,省市縣聯動,加大對工業節能降碳改造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節能降碳、新能源應用、資源循環利用等改造投入。加大對綠色低碳、能源替代、深度脫碳等首臺(套)高端裝備工程化攻關和推廣應用的支持力度,促進升級工業技術體系,提升節能降碳技術和工藝水平,優化工業用能結構。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鏈協同創新計劃,大力培育清潔能源、數字經濟、高端裝備等綠色低碳、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為實現工業增長與碳排放“脫鉤”打好基礎。支持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強化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引導企業加快生產制造方式變革。鼓勵縣(市、區)創新機制體制和支持方式,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大工
184、業節能降碳投入力度,為全省節能降碳工作提供示范。49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序號政策名稱發布部門發布年份涉及紡織主要內容14加快構建我省碳中和金融體系助推我省雙碳產業新高地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20222022 年 11 月,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我省碳中和金融體系助推我省雙碳產業新高地的指導性工作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將增強綠色金融的多元化供給,加速綠色信貸業務的發展。特別是對于能源、工業、交通等“6+1”關鍵領域,方案強調了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同時提倡拓展企業通過綠色債券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的渠道。此工作方案為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金融支持框架,確保了綠
185、色金融工具能夠精準對接紡織業在減排、能效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需求。17浙江銀行業保險業支持“6+1”重點領域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浙江銀保監局聯合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 10 部門2021一是建立綠色低碳項目清單制管理。建立節能減碳技術改造項目、綠色低碳項目、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三張清單”,配套專項授信額度,推動信貸資源向綠色低碳項目傾斜。引導保險資金加大綠色低碳項目投資力度。二是有保有控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全力保障低碳高效產業發展融資需求,支持高碳高效產業低碳轉型。嚴格控制高碳低效產業信貸
186、投放,倒逼企業改造提升或退出。嚴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融資。三是深化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研究制定細分行業和領域的授信支持政策方案,著力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制造、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領域金融支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對接浙江“十百千”低(零)碳試點示范體系、綠色低碳園區,給予重點授信支持,助力美麗浙江建設。四是合力拓寬多元化綠色融資渠道。支持開展銀團貸款、綠色轉貸款等業務合作,擴大綠色融資覆蓋面,降低融資成本。探索更多以綠色為主題的銀行理財、信托、基金等金融產品,豐富居民投資渠道,共享綠色發展成果。18浙江省碳排放配額抵押貸款操作指引(暫行)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2
187、021指引明確,銀行機構可參照近期全國碳排放配額交易市場價格確定碳排放配額價值,并結合碳排放總配額、剩余期限、交易價格波動情況等綜合確定碳排放配額抵押率。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依法合規的碳排放配額抵押登記方式,支持銀行機構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自主辦理抵押。數據來源:公開信息,IFS 整理50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表 附 5-3 紡織行業“十四五”時期綠色低碳轉型目標紡織行業“十四五”綠色低碳轉型目標來源能耗和碳排放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4%浙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浙經信綠色202357 號)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18%紡織行業“十四五
188、”發展綱要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下降 16%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浙政發202120 號)印染行業水重復利用率50%浙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浙經信綠色202357 號)綠色纖維生產利用綠色纖維占比25%以上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消費202243 號)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循環再利用纖維及生物質纖維應用占比15%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消費202244 號)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低溫、短流程印染低能耗技術應用比例50%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工信部聯節202288 號)能源循環利用技
189、術占比70%廢紡回收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25%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發改環資2022526 號)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200 萬噸數字化轉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70%紡織工業提質升級實施方案(20232025 年)(工信部聯消費2023232 號)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40%關于印發促進浙江省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浙經信消費20239 號)科技研發規模以上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1.30%紡織行業“十四五”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數據來源:公開信息,IFS 整理51金融支持浙江省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IFS參 考 文 獻Aii,C Te
190、am.(2020).基于實踐的紡織行業低成本應對氣候變化技術指南.檢索來源:http:/cteam.org/pdf/jiyushijiandefangzhihangyedichengbenyingduiqihoubianhuajishuzhinan.pdfQuantis.(2018).Measuring Fashion:Insights from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Global Apparel and Footwear Industries.陳彬、童春英、相一洲.(2023).調查研究:推動轉型金融在浙江落地見效.中國金融.工業和信息化部.(202
191、4 年 Feburary 月 1 日).2023 年 1 12 月度紡織行業運行情況.檢索來源:https:/ 年 July 月 4 日).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檢索來源:http:/61.135.227.118:8080/zgjghq/2024/2401/202407/t20240704_46172.htm韓光宇.(2015).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調查分析以余姚市為例.檢索來源:https:/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 年 12 月).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四批).檢索來源:https:/ 年 4 月).浙江省現代
192、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檢索來源:https:/ 年 12 月 5 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紹 37 號建議的答復 B.檢索來源:https:/ 年 1 月 23 日).我省貸款余額突破 20 萬億元.檢索來源:https:/ 年 3 月).浙江省制造業綠色低碳典型案例成果匯編.檢索來源:https:/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 年 4 月 24 日).2022 年全省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檢索來源:https:/ 年 5 月 24 日).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浙江實踐與思考.檢索來源:http:/ 年 1 月 15 日).浙江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聚焦區域尺度碳源匯精細化評估.檢索來源:https:/ 年 1 月 27 日).金融有力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檢索來源: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