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場監管局:2024年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報告(1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上海市市場監管局:2024年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報告(14頁).pdf(1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 2024 年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現將 2024 年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公布如下:一、特種設備基本情況(一)特種設備使用情況截至 2024 年底,全市辦理使用登記的特種設備總量達795476 臺(套),其中在用特種設備 704901 臺(套),同比增長 7.31%。在用設備中,鍋爐 4188 臺、壓力容器(不含氣瓶)160820 臺、電梯 349620 臺、起重機械 71135 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 118892 輛、客運索道 5 條和大型游樂設施 241 臺(套),另有各類氣瓶約 463 萬只(不含長期未流通的)和
2、壓力管道約 1.6 萬千米。全市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為 7 萬余家,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持證數431946 張。(二)特種設備生產單位情況截至 2024 年底,全市特種設備生產單位(含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以及移動式壓力容器、氣瓶充裝單位)共持有特種設備許可證總數 2102 本,與 2023 年底相比下降10%。其中,市局頒發的許可證 2001 本,總局頒發的許可證101 本。(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及檢驗檢測情況 2 全市現持有各類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證的單位 121 個,持證 131 張。其中,綜合性檢驗機構 22 個(包括市場監管部門所屬檢驗機構 10 個,行業檢驗機構和企
3、業自檢機構 12個),持有無損檢測機構證的單位 22 個,氣瓶檢驗機構 30個,安全閥校驗機構 34 個,起重機械檢驗機構(含“兩工地”)4 個,電梯檢測機構 5 個,型式試驗機構 4 個。2024 年,全市各類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對 279661 臺(套)在用特種設備進行了定期檢驗(另檢驗氣瓶 1020429 只和壓力管道 4116.9625 千米),對 39347 臺(套)特種設備的安裝、改造和重大維修過程實施了監督檢驗(另安裝監督檢驗壓力管道 611.006 千米),對 124463 臺(套)特種設備進行了制造過程的監督檢驗(另制造監督檢驗各類氣瓶 158992只和壓力管道元件 69171
4、批)。二、特種設備安全狀況(一)事故總體情況2024 年,全市共發生特種設備事故 15 起(均為一般事故),死亡 5 人,受傷 12 人,直接經濟損失 955.2 萬元,事故數同比增加 8 起,死亡人數同比增加 1 人。其中,電梯事故 3 起,受傷 3 人;起重機械事故 3 起,死亡 3 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事故 9 起,死亡 2 人,受傷 9 人。(詳見圖1)。3 圖 1 2024 年各類特種設備事故數和死亡人數2024 年全市萬臺特種設備死亡率為 0.07(詳見圖 2)。全年未發生特種設備較大以上事故,安全形勢狀況總體平穩。圖 2 近 5 年特種設備萬臺死亡率(二)事故主要特點1.事
5、故設備類別。2024 年特種設備事故全部為機電類設備事故。其中,電梯事故數增加 2 起,起重機械事故數增加 4 1 起,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事故數增加 5 起。(事故比例詳見圖 3)圖 3 2024 年各類特種設備事故比例圖2.事故發生環節。全年 15 起事故中 14 起發生在使用環節,其他環節 1 起。3.事故發生區域。數據統計表明,電梯事故主要發生在中心城區,起重機械事故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事故全部發生在郊區。2024 年特種設備事故共涉及到 8 個區,分別為浦東 4 起,奉賢 3 起,寶山和金山各 2 起,靜安、楊浦、閔行和青浦各 1 起。(三)事故原因分析1.電梯事故。主要原因是
6、使用單位委托未取得特種設備許可資質的企業從事電梯修理工作,無特種設備作業資質人員違規進入電梯井道作業;維保單位維護保養不到位,未能及時發現踏板安裝固定不到位及缺失保護功能無效等隱患。5 2.起重機械事故。主要原因是使用單位未認真開展特種設備風險辨識、未嚴格落實管控措施;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其他人員擅自進入正面吊危險作業區域;作業人員視野盲區防范措施不到位。3.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事故。主要原因是使用單位未認真履行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現場安全管理缺失;場內機動車輛司機違章作業、倒車作業時未及時觀察后方、下坡時操作不當、貨物綁扎不牢;進入作業現場的其他人員安全意識薄弱。三、2024 年特種設
7、備安全工作主要情況(一)抓整治、重預防一體推進,防范重大安全風險一是深入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一是深入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牽引,堅持常規、專項、證后監督檢查并舉,扎實推進電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動、鍋爐安全提升行動等專項監督檢查行動。2024 年,全市各級監察機構共計出動檢查人員98209 人次,檢查單位 38710 家次,檢查設備 56389 臺套;開具監察指令書 3442 份次,發現并整改各類安全隱患及問題 31369 項次。二是有序推進燃氣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二是有序推進燃氣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重點推進燃氣氣瓶、壓力管道等相關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整治,并開展多輪次、全
8、覆蓋現場檢查。2024 年以設施更新為契機,配合行業部門完成 50 公斤氣液兩相瓶、單液相瓶的更新,目前全市充裝單位已停止對 50 公斤氣液兩相瓶的充裝。三三是有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是有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市 1708 家生產單位、7 萬余家 6 使用單位已配齊(質量)安全總監和(質量)安全員并基本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等工作機制,累計自查發現并整改各類問題隱患 24643 項,共對 6.5 臺(套)特種設備實施風險分級管控,辨識各類風險 5.67 萬條并制定管控措施,開展企業幫扶指導 3296 場次,指導企業 27868 家次,抽查考核特種設備從業單位 2908 家次,兩類人員 59
9、05 人次。(二)保民生、促發展一體發力,拉升質量保障高線一是服務民生保障一是服務民生保障。對 10427 臺老舊住宅電梯開展安全評估,支撐老舊住宅電梯大規模更新改造;為 23100 臺住宅電梯配備遠程監測裝置,全市住宅電梯物聯網覆蓋率 56.76%。發揮上海市電梯應急指揮中心優勢,建立集通信、指揮、調度于一體高度智能化的電梯應急指揮調度機制,全年共接收并處置電梯困人事件 12950 起,解救被困乘客 22660 人,平均救援解困時間進一步縮短至 12 分 19 秒。二是服務重大活二是服務重大活動動。對國展中心在用的 431 臺電梯、74 臺壓力容器和 5 臺鍋爐依據實際風險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和
10、保障人員精準調度,累計出動保障人員 974 人次,巡查設備 8376 臺次。在國展中心預期出現大人流的各主要出入口 28 臺扶梯上,安裝人流量實時監測裝置,識別、分析和判斷乘梯人流變化情況,累計發出大人流擁堵預警 370 次、報警 89 次。三是服務經濟三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服務上海市重大外資項目彼歐藍能四型氫瓶嘉定先導工廠成功落地,賦能上海氫能產業發展;主動對接提前介入,做好樂高樂園開園重大項目建設的大型游樂設施服 7 務保障工作。打造“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許可”等 5 個高頻事項的智慧好辦服務。印發階段性降低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收費標準實施細則,全年降費總金額達 6306 萬余元,惠及
11、企業4.68 萬余家。(三)強能力、建機制一體提升,夯實安全監管基礎一是加強監察能力建設一是加強監察能力建設。開展 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準則等各類專項專業培訓 18 批次,培訓基層監察人員 1.5 萬余人次。建立首批 4 家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實訓基地。全市新增 A 類監察員 192 名,總數達 464 名,A 類監察員數量全國第二,同比增幅全國第一,平均萬臺特種設備持 A 證率全國第一。新增 B 類監察員 288 名,總數近 4000 名。舉辦第二屆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知識大比武,進一步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二是提升檢驗檢測能力二是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制發上海市乙類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核
12、準細則規范性文件,彌補許可空白。組織全市 113 家檢驗檢測機構開展行業自律公約簽約和自查自糾,引導機構合規經營、誠信服務、規范服務。排查檢驗檢測人員 2823 人,取消執業公示 9 人,1 家無損檢測機構主動申請注銷資質。委托第三方對在上海從事電梯檢驗、檢測業務的 19 家機構開展了 71 次現場質量抽查。組織全市檢驗檢測機構開展能力驗證工作,能力驗證結果作為分類監管的參考。三是強化應急能力提升三是強化應急能力提升。印發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和處置應對流程,提高市局防范、處置特種設 8 備突發事件的水平和能力。會同市衛健委、執法總隊、國展中心等
13、單位開展“極端故障情況下垂直客梯困人”和“自動扶梯突發故障”兩項應急演練,強化進博場館特種設備突發事件情況下的多部門協同應對處置機制。舉辦“全國特種設備安全日”上海分會場系列活動,現場開展電梯事故應急演練。(四)轉方式、優監管一體聯動,提高安全監管效能一是發揮聯席會議平臺作用一是發揮聯席會議平臺作用。召開市特種設備安全工作聯席會議擴大會議,強化部門聯動。會同市文旅、體育、綠容等部門全面建立大型游樂設施運營使用單位綜合監管機制。與市房管部門緊密配合,加強電梯維保單位信用評價信息共享應用,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強與生態環境部門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信息共享與合作。二是持續深化智慧二是持續深化智慧監
14、管監管。以上海創建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為契機,推動特種設備智慧監管數字化轉型。對本市 8614 名電梯維保人員、764 名電梯檢驗檢測人員實施備案制管理,采取人臉識別、人梯位置比對、影像資料留存、設置最低作業時間等技術手段,對電梯維保和檢驗檢測作業過程實施監督管理。出臺上海市智慧電梯信息管理辦法,在全國率先對智慧電梯信息進行定義,從數據內容、交互方式、信息發布、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為電梯大數據深度分析應用奠定基礎,“基于人工智能的電梯健康度研究”獲得首屆長三角市場監管大數據分析應用大賽第一名。推動 1500 臺叉車安裝運行 9 安全報警裝置,探索推進叉車智慧監管,指導相關區局安裝智慧終
15、端 1000 余臺,完成地方標準叉車智慧化安全管理系統 建設與運行管理要求(報審稿)。三是廣泛開展安全三是廣泛開展安全宣傳宣傳。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特種設備系列宣傳活動,本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檢驗檢測機構、行業協會開展宣傳活動 122場次,受眾人數 7223 人次,發放宣傳資料 7844 份。制作 自動扶梯有話說 動畫短片,切實提升自動扶梯安全使用意識。四、2025 年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總體思路和主要措施2025 年本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
16、按照十二屆市委五次、六次全會和市場監管總局部署,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服務韌性安全城市建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聚焦重點難點問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牢牢守住特種設備安全底線。(一)堅持政治引領,優化工作作風。一是一是常態化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市場監管和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的學習,把學習成效體現到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中。持續弘揚“四特”精神,培育勇于擔當、敬業愛崗的品質,錘煉對黨忠誠,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的職業精神和價值追求。開展第三屆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崗位練兵立功競賽和技能比武等活動。二是二是按照抓業務抓隊伍“兩手抓”、管行業管行風“一崗雙責”要求,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深化集中 10 整
17、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聚焦整治老舊電梯安全和加裝電梯相關問題等具體實事,持續加強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行風建設和行政許可技術支持領域行風建設,嚴格規范檢驗檢測行為、現場核查行為和鑒定評審行為,規范涉企行政檢查。(二)狠抓隱患治理,守好安全底線。一是一是落實涉企行政檢查改革要求,加強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事前合規指引和事后跟蹤指導。強化市、區檢查計劃銜接和聯動,做到無碼不檢查、檢查必亮碼。二是二是深化專項整治,以市場監管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統領,強化重點領域、重點設備隱患排查專項治理。持續開展燃氣安全、電梯、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起重機械、鍋爐安全整治行動。做好進博會等重大活動、節假日期
18、間的安全保障工作。三是三是防范重大事故隱患,做好國家強制性標準特種設備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準則宣貫和實施,分類分層組織特種設備管理、作業、監察、檢驗等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宣貫培訓。督促使用單位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隱患自查自改機制,納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內容。發揮檢驗機構專業把關作用,為重大事故隱患判定和處置提供技術支撐。四是四是嚴查違法行為,以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為抓手,聚焦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特種設備領域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查處一批特種設備領域性質惡劣的違法案件。11(三)聚焦民生發展,拉升安全高線。一是一是優化審批效能,聚焦高頻事項,持續跟蹤全程網辦情況,優化智慧好辦服務,提高
19、“一網通辦”服務能效。推動鑒定評審網上辦理,提升鑒定評審效率,開展鑒定評審質量抽查,強化鑒定評審機構監管。二是二是服務民生關切,為 1 萬臺住宅老舊電梯開展安全評估(含專家評議),為 2.5 萬臺住宅電梯配備遠程監測裝置,有效提高安全評估質量,推動安各區住宅電梯互聯網覆蓋率力爭超過 60%。制定上海市住宅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和住宅電梯配備遠程監測裝置項目轉移支付管理辦法,研究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使用安全管理規范。用好超長期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工作,推動住宅老舊電梯等特種設備更新改造和技術升級。拓寬電梯故障和安全問題反映渠道,建設 962315 電梯應急處置熱線。三是三是服務保障重大項目,探索“沙
20、盒監管”制度,協同推進彼歐藍能四型氫瓶等本市重大外商投資項目落地。探索迪士尼樂園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改造和運營的日常監管便利化創新試點。積極服務樂高樂園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項目建設。加強耀雪冰雪世界項目的保障,服務本市冰雪經濟發展。四是四是助力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推動在用鍋爐更新改造,提高在用鍋爐能效測試覆蓋率。落實國務院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決策部署,開展化工領域承壓類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協同推進老舊化工裝置淘汰退出更新改造。督促電梯檢驗檢測機構依規加強電梯運行噪聲檢測,為電梯噪聲污染源頭綜合治理提供技術支撐。配合相 12 關部門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管控。五是五是推進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依
21、托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平臺,聯動做好重大活動特種設備安全保障。加強鑒定評審工作管理經驗交流,合力提升特種設備行政許可鑒定評審工作質量。推行長三角電梯自行檢測承諾公示制度,開展電梯維保技能比武活動。(四)健全制度體系,深化多元共治一是一是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深入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持續優化“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廣應用安全總監和安全員抽查考核系統。持續開展重點行業安全管理評價工作。二是二是落實行業主管責任,依托特種設備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強化行業主管責任。聯合行業主管部門健全信用監管機制,加大聯合信用懲戒力度。聯合房屋管理部門出臺住宅電梯維保合同示范文本,優化電梯
22、維保單位質量與信用評價模型。推廣大型游樂設施跨部門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出臺統一的跨部門監管規則,形成統一的合規經營指南。三是三是強化屬地監管責任,配合做好迎接國家安全生產考核巡查工作。定期開展明察暗訪,提升重大事故隱患發現能力。施行特種設備安全“三書一函”制度,有效運用督促整改、責任約談、掛牌督辦等方式,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效能。四是四是進一步發揮特種設備行業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行業組織積極參與特種設備管理,發揮行業自律功能,推進特種設備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組織開展特種 13 設備普法宣傳,傳播特種設備安全文化。五是五是抓實檢驗檢測責任,鞏固“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規范化專業化建設年”成
23、果,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規范管理,補齊配強機構人員、設施設備,切實提高檢驗工作質量和技術把關水平。(五)夯實工作基礎,提升治理水平一是一是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發揮市級檢驗機構的龍頭作用,持續加強科研攻關,推動本市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公益性,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做好本市事業單位性質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改革服務保障。二是二是提升安全監察能力,加大監察員取證力度,加強安全監察員隊伍管理,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專業屬性,持續強化現場檢查、應急處置等專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現場帶教、實務培訓、輪崗掛職、立功競賽、應急演練等活動,切實提高培訓實效。三是三是持續推動特種設備智慧監管數字化轉型,全面打通特種設備許可、監察、檢驗、執法全維度生命周期數據鏈,推動“特設碼”應用場景逐步向八大類特種設備延伸。四是四是設立局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明確組織架構和工作職責,提高市場監管領域安全生產合力。指導修訂特種設備雙重預防體系等地方標準。召開第二屆本市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修訂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委員會章程等規章制度。五是五是貫徹實施特種 14 設備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開展應急工作培訓,持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