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詢:2022年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研究報告(3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艾瑞咨詢:2022年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研究報告(37頁).pdf(3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研究報告蓄力創新,共創繁榮2022.2 iResearch Inc. 22022.2 iResearch Inc. 摘要來源: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中國的新藥發展在經歷了跟隨模仿及模仿式創新的階段之后,隨著一系列鼓勵新藥創制、提升藥品質量、促進產業升級的政策出臺,開始逐步向真正意義上的原研和創新方向靠攏,向“全球新”邁進。小分子創新藥仍然是藥物開發的主力。伴隨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發展,以惡性腫瘤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加劇,大量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涌現,驅動著我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21年全球小分子創新藥市場規模約為180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約400億美元,
2、占全球市場的20%以上。小分子創新藥開發已經進入靶向時代,根據明確的分子生物學機理,針對疾病人群所攜帶的基因突變篩選開發藥物。已上市的小分子創新藥,根據其靶點類型和作用機理,已經有激酶類抑制劑、表觀遺傳類抑制劑和蛋白酶體類抑制劑等多種類型。隨著BT+IT的技術發展,人工智能、計算機輔助藥物開發漸成主流,PROTAC 技術、變構調節劑、氘代藥物等技術思路也備受期待。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企業,包括向研發創新藥轉型的老牌大型仿制藥企業,基于早期技術積累和工業升級或商業模式創新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創新藥企,以及數量眾多基于各自不同的產品種類和技術路線,參與到差異化競爭中來的臨床期初創藥企
3、,共同構建起中國小分子創新藥的行業生態。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發展環境向好,新產品不斷涌現,但仍存在創新力不足、研發投入不足、產品市場空間受限、資本運作粗糙等諸多挑戰。未來行業發展,將進一步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源頭創新為驅動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為引擎,放眼全球市場,對標首創新藥,推動行業繁榮。3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歷程1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發展驅動因素2基于科學原理的小分子創新藥細分賽道3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企業速覽4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發展痛點及展望542022.2 iResearch Inc. 什么是創新藥完成完整的研發周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研藥物創新藥,也稱為原研藥,是
4、一個相對于仿制藥的概念,指的是從機理開始源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數據作為上市依據,首次獲準上市的藥物。按照藥物研發的常規流程,一款藥物從確定靶點到最后審批上市的整個研發周期通常耗時十數年的時間。專利保護期過后,就會被大量仿制。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評審標準中,新分子實體(New Moleculer Entity,NME)和獲得新生物制品許可的藥物(Biologic License Application,BLA)均屬于創新藥。來源:FDA,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藥物發現Discovery藥物探索research臨床前研究Pre-Clinical基礎
5、研究發現靶點(Target)苗頭化合物篩選(Hit)先導化合物篩選(Lead)候選藥物確定(Candidate)臨床研究Clinical Trail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PK/PD)安全性藥理(Safety)毒理研究(Toxicology)制劑開發(Preparation)化學制造和控制(CMC)I期藥物安全性II期藥物有效性II期大規模人群上藥物的有效性、副作用,以及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關系等審批商業化生產Drug仿制藥IV期上市后監測10000+化合物250個化合物約10個化合物1個時間3-6年6-7年0.5-2年8-12年-資金投入多中心臨床1000-5000個志愿者100-500個志
6、愿者20個志愿者FDANMPA臨床試驗申請新藥上市申請INDNDA專利過期請研發投入平均每款藥物8-23億美元上市后還有超過3億美元的投入諾華平均一款藥投入40億美元/葛蘭素史克平均一款藥投入81億美元??颂婺岬睦塾嬔邪l費用在1.5億元(不包含其他項目研發失敗的投入和資金的機會成本)創新藥仿制藥一致性評價52022.2 iResearch Inc. 我國的創新藥定義境內外均未上市,具有明顯臨床應用價值和優勢的新藥在我國,按照2007年出臺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界定,新藥是指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2016年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發布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將化藥新藥分
7、為創新藥和改良型新藥,其中創新藥是指含有新的結構明確的、具有藥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臨床價值的藥品。2020年7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又發布了生物制品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將治療用生物制品(生物藥)分為創新型生物制品、改良型生物制品和境內或境外已上市生物制品。根據這兩個文件以及當前國內創新藥行業發展現狀,可將1類、2類化學藥和治療用生物制品歸為創新藥。來源:NMPA,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創新藥化學藥治療用生物制品1類2類3類4類5類境內外均未上市的創新藥境內外均未上市的改良型新藥仿制境外上市但境內未上市原研藥品的藥品仿制已在境內上市原研藥品的藥品境外上市的藥品申請在境內上市含有新的結構明
8、確的、具有藥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臨床價值的藥品。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礎上,對其結構、劑型、處方工藝、給藥途徑、適應癥等進行優化,且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藥品。1類2類3類創新型生物制品境內外均未上市的治療用生物制品改良型生物制品對境內或境外已上市制品進行改良,使新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可控性有改進,且具有明顯優勢的治療用生物制品。境內或境外已上市生物制品62022.2 iResearch Inc. 中國的新藥發展歷程我國新藥研發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建國以來到上世紀末,我國藥物研發處于跟蹤模仿階段(Copy),市場上的藥物以成本低廉的仿制藥、普藥為主。進入21世紀,隨著研發能力和工業化水平的不斷
9、提高,我國的藥物研發進入模仿創新階段(Me-too, Me-better, Fast follow)。2015年以來,隨著一系列鼓勵新藥創制、提升藥品質量、促進產業升級的政策出臺,我國藥物研究開始邁向原始創新階段,此后獲批上市的創新藥,開始逐步向真正意義上的原研和創新方向靠攏,開始對標同類最優(Best-in-Class)或同類首創(First-in-class)品種,向“全球新”方向邁進。來源: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已經進入“創新驅動”的階段,正在向“全球新”邁進1950 - 19992000 - 20152016-跟隨模仿階段Copy模仿創新階段Me-too/Me-better/Fast
10、- fllow原始原始創新新階段段Best-in-Class/First-in-Class以原研藥為藍本,研發與原研藥在藥品成分、適應癥、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相似的仿制藥。由于研發成本低,市場空間大,我國早期的醫藥工業以化學仿制藥為主,市場上大部分藥品為低成本的仿制藥或普藥.。針對已知靶點設計與已存在藥物結構不同的新藥,也稱“派生藥”,通過對原研藥的修飾,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但本質上還是仿制的思路,不算真正的創新?;诋敃r的研發能力和工業水平,我國在這一階段獲批的新藥大部分屬于此類“創新”藥物?;谛碌难芯堪l現、針對確定靶靶點設計的完全創新的新藥,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是藥物創新的根本邏輯。
11、隨著2015年以來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國產創新藥不斷發展并與國際接軌,我國藥物研發真正開始向原始創新邁進。72022.2 iResearch Inc. 2018-2021年我國創新藥獲批上市情況創新藥發展開始進入集中爆發階段2018年以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并批準上市的創新藥(不含中藥和疫苗)共64個,數量逐年增長,適應癥以抗腫瘤及免疫用藥、神經系統用藥、消化系統用藥為主。2021年,國產創新藥獲批數量達到30個,包括化學藥24個,生物藥6個,其中抗腫瘤藥物17個,抗感染和抗病毒藥物7個。2021年,國家藥品評審中心登記的創新藥相關臨床試驗共501項,其中III期臨床共106個。未來3-5
12、年,我國創新藥上市將迎來爆發階段。來源:藥智,CDE,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數據統計截止2021年12月15日。2018-2021年獲批上市創新藥ATC分類分布L抗腫瘤藥及免疫用藥33%N神經系統18%A消化系統16%J抗感染藥10%B血液系統9%R呼吸系統7%V其它3%C心血管系統2%D皮膚科用藥2%17 24 2 6 8 7 19 30 20182019202020212018-2021年獲批上市的國產創新藥化學藥(個)生物藥(個)228 39 104 106 12 11 1期1期+2期2期3期4期其他2021年登記的臨床試驗階段分布登記數量(個)8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歷程1中國小分子創新
13、藥行業發展概況2基于科學原理的小分子創新藥細分賽道3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企業速覽4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發展痛點及展望592022.2 iResearch Inc. 小分子創新藥化學小分子,機理明確,成分單一,易于口服小分子是相對于大分子的概念。具有單一明確有效成成分、分子量在1000道爾頓以下的有機化合物分子可視為小分子藥物?,F代藥物研發是從化學藥開始,廣義上來講,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大部分化學藥品都是小分子藥物。隨著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基因與細胞治療等具有較大分子量的治療用生物制品(生物藥)在市場中的占比越來越高,但化學藥仍然是藥品開發中的主角。與大分子生物藥相比
14、,小分子藥物具有分子量小、可以穿透細胞膜(部分可穿透血腦屏障)、不涉及免疫原性、穩定、可口服、易吸收、工藝成熟、易于儲存和運輸等優點。來源:文獻整理,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小分子創新藥和大分子生物藥的對比小分子創新藥(以小分子抑制劑為代表)大分子生物藥(以單克隆抗體為代表)作用靶點胞內、胞外細胞表面半衰期短較長給藥途徑大部分可口服大部分不可口服,需靜脈注射或皮下給藥免疫原性絕大多數不涉及免疫原性需要高度關注免疫原性穿透性易于穿透細胞膜,部分可透過血腦屏障幾乎不能透過血腦屏障制備工藝化學工藝,技術相對成熟生物工藝,相對復雜,可控性要求高研發成功率低若靶點確定,則具有較高成功率產品生命周期10-
15、15年專利到期后會被迅速仿制有較高仿制壁壘成本和售價較低較高吸收利用生物利用度差異大生物利用度低,淋巴系統吸收存儲和運輸儲存環境的敏感性相對較低,儲存運輸方便存儲和運輸條件苛刻102022.2 iResearch Inc. 2022.2 iResearch Inc. 7 7 9 15 20 44 70 144 157 161 傳染病(不含呼吸道結核)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心臟病惡性腫瘤2019年中國十大死因每十萬人死亡人數(人)主要死因反映出的治療領域需求全球范圍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高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
16、病是我國的主要死因全球范圍內,死于癌癥、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數不斷增加,占比從2000年的60.8%增長到2019年的73.6%。根據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2019年的前10大死因中,有7個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我國的總體情況與全球態勢一致。2019年中國十大死因中,8個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是排名前四的死因,死亡人數占全年所有死亡人數的約80%。來源:WHO,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來源:國家統計局,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注:2019年傳染病數據缺乏,此處引用20118年數據,僅供參考。121415
17、161820 2632628989266123231305568腎病糖尿病腹瀉病阿爾茲海默癥和其他癡呆癥氣管癌、支氣管癌、肺癌新生兒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風缺血性心臟病2000年和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2000年每十萬人死亡人數(人)2019年每十萬人死亡人數(人)112022.2 iResearch Inc. 2022.2 iResearch Inc. 487940 538580 592963 643563 688858 746395 832036 919281 986515 1015986 5.0%5.2%5.3%5.5%5.9%6.2%6.3%6.4%6.7%7.1%- 2 .
18、 0 %- 1 . 0 %0 . 0 %1 . 0 %2 . 0 %3 . 0 %4 . 0 %5 . 0 %6 . 0 %7 . 0 %8 . 0 %02 0 0 0 0 04 0 0 0 0 06 0 0 0 0 08 0 0 0 0 01 0 0 0 0 0 01 2 0 0 0 0 01 4 0 0 0 0 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國內生產總值(億元)衛生總費用/國內生產總值(%)社會結構改變驅動醫療消費增長老齡化社會藥物剛性需求擴大,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長我國正在加速邁進老齡化社會,而老齡人群是各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高發人群
19、,是藥物的強需求人群。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已經從2011年的13.7%增長到2019年18.1%。預計到204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25%。即便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的GDP仍然突破100萬億大關。2020年國內衛生總費用超過7萬億元,約為2010年的三倍,同時,2011年-2020年期間,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例緩慢上升,從2011年的5.0%上漲到2020年的7.1%。居民在醫療保健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強,相關支出不斷增長,2020年,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占到全部消費支出的8.7%。來源:國家統計局,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來源:國家統計局,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20
20、13-2020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及醫療保健支出占比2011-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及衛生總費用占比23.5%23.0%22.6%22.2%22.0%22.0%22.0%21.9%21.9%32.9%32.4%32.0%31.5%31.1%30.6%30.2%29.4%28.8%29.9%30.2%30.6%30.7%30.8%30.8%30.5%30.8%31.1%12.1%12.7%13.1%13.7%14.2%14.7%15.3%15.8%15.9%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11-2019年中國人口結構變化0-19歲(%)20-39歲(%)
21、40-59歲(%)60-79歲(%)80歲以上(%)13220144911571217111183221985321559212106.9%7.2%7.4%7.6%7.9%8.5%8.8%8.7%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元)醫療保健支出/消費支出(%)122022.2 iResearch Inc. 2022.2 iResearch Inc. 藥品消費反映出的藥品需求類別化學藥品種多銷量大,腫瘤相關藥品銷售額快速增長2015-2020年全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藥品銷售中,化學藥占比與68%,在藥品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從2021年上半年公立醫院
22、終端各治療類別藥物的銷售額增長情況看,除抗寄生蟲藥、殺蟲劑和驅蟲劑的銷售額下降外,其余13個治療類別均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增長幅度達到10%以上的治療類別主要在兩類領域:一類是市場中患病人群不斷增長但現有藥品尚未滿足臨床需要的品類,如抗腫瘤及免疫調節藥、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中的抗血栓形成藥等;另一類是新冠疫情影響減弱后醫療機構診療人數增加所帶來的藥品需求增加的品類,如呼吸系統用藥、感覺系統藥物、全身用激素類制劑及皮膚病用藥等。來源:藥智,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來源:藥智,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瘜W藥68.4%生物藥11.8%其他19.8%2015-2020年全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藥品銷售額
23、品種分布2021年上半年國內公立醫院藥品銷售增長率治療類別分布注:全身用激素類制劑不含性激素和胰島素21.1%0.8%3.3%7.7%8.1%8.6%9.3%11.5%15.2%15.3%20.0%28.2%30.0%其他抗感染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用藥消化系統及代謝疾病用藥神經系統藥物生殖泌尿系統和性激素類藥物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全身用激素類制劑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呼吸系統用藥皮膚病用藥感覺系統藥物132022.2 iResearch Inc. 81.6 41.0 47.9 32.4 55.5 12.5 41.6 11.0 133.4 71.5 39.1 37.4 30.1 28.
24、6 12.2 11.7 5.9 63.8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 結直腸癌 胰腺癌乳腺癌宮頸癌 其他癌癥2020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癌種分布2020年新發人數(萬人)2020年死亡病例(萬人)大量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牽引行業發展有效治療藥物供給嚴重不足,花費巨大以我國第一大死因癌癥為例,目前,我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癥患者中,中國人就有21個,平均每天都有6000多人死于癌癥,每分鐘就有約5人死于癌癥。2020年我國新發癌癥患者約457萬人,因癌癥死亡人數超過300萬人。其中,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但是,臨床上肺癌治療治療的手段仍然有限,尤其是用于晚期治療的小分子
25、靶向治療藥物,可選品種少且價格不菲,患者醫療負擔深重。來源:IARC,2020;美國癌癥學會;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肺癌病理分型小細胞肺癌I期II期 III期IV期分子分型手術或放化療手術+輔助放化療非小細胞肺癌病理分期EGFR突變9個治療藥物,年治療費用8萬-40萬ALK突變4個治療藥物,年治療費用5-50萬尚無有效小分子化學藥物未知或無驅動基因基于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的肺癌臨床治療142022.2 iResearch Inc. 政策驅動行業創新發展注冊分類改革,審評審批優化,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創新藥加速進醫保,DRG/DIP改革,促行業向“研發驅動”轉變來源: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關
26、于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快建立健全科學、高效、權威的藥品監管體系,堅決守住藥品安全底線,進一步提升藥品監管工作科學化、法治化、國際化、現代化水平,推動我國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跨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藥品安全的需求。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明確提及在藥物進行臨床對照試驗時,一是應盡量為受試者提供臨床實踐中最佳治療方式/藥物,二是新藥研發應以為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為最高目標。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1年)調整共計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11種藥品被調出目錄。2015201720192018202020212016藥品注冊管理辦法明確了
27、我國藥品注冊新型管理制度框架與工作職責,對工作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建立了科學、高效的審評審批體系,多措并舉全面強化了藥品全生命周期的監管。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參照國際通行做法,突出以問題為導向,細化明確藥物臨床試驗各方職責要求,并與ICH技術指導原則基本要求相一致,對推動我國臨床試驗規范研究和提升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藥物臨床試驗期間,用于防治嚴重危及生命或者嚴重影響生存質量的疾病且尚無有效防治手段或者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有足夠證據表明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創新藥或者改良型新藥等,申請人可以在I、II期臨床試驗階段,通常不晚于III期臨床試驗開展前申請適用突破性治
28、療藥物程序。關于鼓勵藥品創新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加快具有臨床價值的新藥和臨床急需仿制藥的研發上市,解決藥品注冊申請積壓的矛盾;明確列出三大類18種情況屬于加快審評條件。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加快臨床急需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支持罕見病治療藥品醫療器械研發,罕見病治療藥品醫療器械注冊申請人可提出減免臨床試驗的申請;建立專利強制許可藥品優先審評審批制度。在公共健康受到重大威脅情況下,對取得實施強制許可的藥品注冊申請,予以優先審評審批。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重新定義了新藥和仿制藥,提高了新藥審批門檻,嚴格控制重復申請的藥品審批。創新藥相關重要政策及
29、其影響15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歷程1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歷程2基于科學原理的小分子創新藥細分賽道3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企業速覽4中國小分子創新藥行業發展痛點及展望5162022.2 iResearch Inc. 小分子創新藥物開發的不同階段目前已處于靶向階段,朝著更精準的時代邁進小分子藥物開發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化合物時代。隨著生理學和化學工業的興起,藥物開發主要是依靠經驗從植物中提取或利用化學手段合成。典型代表是青霉素(盤尼西林)。第二階段,仍然是化合物時代,但是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興起,人們對疾病本質和機理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以此為基礎針對特定生理效應開發藥物。典型代表是諾
30、氟沙星等一系列抗炎藥、降壓藥等。第三個階段是本世紀初,隨著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抑制劑伊布替尼(格列衛)的誕生,根據明確的分子生物學機理,針對疾病人群所攜帶的基因突變(靶點)而篩選開發藥物。自此,小分子藥物開發真正進入靶向時代。來源:文獻調研,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第1階段第2階段第3階段1860s-1960s1960s-1990s21世紀 隨著生理學和化學工業的興起而誕生化學合成藥物 有明確的結構和治療效果 藥物發現主要依靠經驗 代表:抗生素、盤尼西林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興起,針對特定病理、生物機制和生理效應而開發的化學藥物 有明確的結構和作用機制,可針對病因尋找新藥 代表:抗炎藥,諾
31、氟沙星 隨著生命科學研究深入到基因層面,可針對一個生物機理相對明確的 “靶點”,篩選得到可以調節該靶點的化合物,進開發出的化學成藥物 藥物有明確的結構、作用靶點和機理,可針對靶點開發新藥 代表:伊馬替尼(格列衛)化合物時代靶向時代172022.2 iResearch Inc. 2005年,阿斯利康研發的吉非替尼獲批進入中國市場,成為在中國上市的首個小分子靶向創新藥。2011年,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鹽酸??颂婺幔–onmana,凱美納)上市,主要用于晚期肺癌治療,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后第三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靶向抗癌藥的國家。我國的小分子創新藥靶向時代開啟。靶向時代小分
32、子創新藥的發展歷程多為小分子抑制劑,多用于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治療2001年,諾華開發的伊馬替尼(Imatinib,格列衛)獲得FDA批準,用于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腸道間質瘤等疾病,成為全球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小分子靶向治療藥物。截止目前,美國和中國批準的嚴格意義上的小分子靶向創新藥超過120個。來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2021;FDA;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伊馬替尼BCR-ABL/PDGFR/KIT抑制劑,臨床用于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惡性胃腸道間質腫瘤。182022.2 iResearch Inc. 小分子靶向創新藥技術原理與分類
33、激酶類抑制劑、表觀遺傳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人體基因潛在的藥物靶點有1500個左右,全球進入臨床開發的靶點約500個。已經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藥物,根據其靶點類型和作用機理,可分為激酶類抑制劑、表觀遺傳類抑制劑和蛋白酶體類抑制劑。來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2021;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激酶類抑制劑KINASE INHIBITORS表觀遺傳抑制劑EPIGENETIC INHIBITORS蛋白酶體類抑制劑PROTEASOME INHIBITORS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34、非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絲氨酸/色氨酸激酶抑制劑SERINE/THEONINE KINASE INHIBITORSALK inhibitorsc-Met inhibitorsEGFR inhibitorsFLT3 inhibitorsVEGFR/FGFR/PDGFR inhibitorsTRK inhibitors Bcr-Abl1 inhibitorsBTK inhibitorsJAK inhibitorsBRAF/MEK/ERK inhibitorsCDK inhibitorsPI3K/AKT/mTOR inhib
35、itorsEZH2 InhibitorsHDAC inhibitorsIDH1/2 inhibitorsBCL-2 INHIBITORSHEDGEHOG PATHWAY INHIBITORSPROTEASOME INHIBITORSPARP INHIBITORS蛋白激酶的失調與癌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極大的相關性,是最為廣泛的疾病治療靶點,已有大量的蛋白激酶抑制劑被報道。已上市的小分子創新藥物中,80%以上是激酶類抑制劑。包括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和絲氨酸/色氨酸激酶抑制劑三個類別。表觀遺傳學是遺傳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在不改變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的遺傳變化,受
36、到各種化學修飾酶和識別蛋白的嚴格調控。異常的表觀遺傳調控與腫瘤、免疫性疾病和許多罕見疾病等密切相關。雖然許多表觀遺傳調控蛋白已被確定為潛在的疾病靶點,但目前批準臨床使用的表觀遺傳藥物較少,可能是未來小分子創新藥研發的方向。蛋白酶體是一種大型的多催化酶復合物,在所有真核細胞的細胞核和細胞質中表達,負責人類細胞中超過80%的蛋白質降解。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在細胞存活、信號轉導、DNA修復和抗原呈遞等多個維持細胞蛋白穩態和調節許多生物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UPS的功能障礙與多種人類疾病有關。192022.2 iResearch Inc. 15 16 9 02468101214161820臨床期
37、臨床期臨床期臨床在研EGFR抑制劑數量(個)EGFR 是肺癌最重要的驅動基因之一,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突變陽性率約為40%-50%,靶向EGFR的抗腫瘤藥物具有廣闊市場。目前本土EGRF抑制劑的研發、生產和上市與國際巨頭制藥企業約有3-4年的差距,但近兩年正在快速追趕。例如,艾力斯于2021年3月上市了三代EGRF抑制劑伏美替尼,治療效果與前兩個三代EGFR抑制劑相比更為顯著,成為在國內上市的第三個三代EGFR抑制劑,并于2021年12月進入國家醫保名錄。臨床III期在研的EGFR抑制劑中,貝達藥業的澤瑞替尼,圣和藥業的SH-128也被寄予厚望。藥物名稱原研單位瑞澤替尼貝達藥
38、業奧拉夫替尼潤新生物SH-1028圣和藥業伐利替尼Array BioPharma佐利替尼AstraZeneca 那扎替尼Genomics Institute of the Novartis Research Foundation特伐替尼ExelixisFHND-9041南京創特醫藥EGFR抑制劑來源:藥智,文獻調研,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臨床III期在研EGFR抑制劑已上市EGFR抑制劑靶向非小細胞肺癌,三代漸成主流,國產藥物臨床數據亮眼名稱奧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整體緩解率62.7%68.9%74.1%疾病控制率88.6%93.4%93.6%中位無進展生存期9.7個月12.3個月9.6個月
39、(顱內)整體緩解率69.6%60.9%65.5%(顱內)疾病控制率91.3%91.3%100.0%藥物名稱代際適應癥(部分)原研單位國內上市時間??颂婺酙代轉移性肺癌貝達藥業2011/6/1吉非替尼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阿斯利康2004/12/1厄洛替尼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胰腺腫瘤等羅氏2006/3/1達可替尼II代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輝瑞2019/5/1阿法替尼轉移性胰腺癌;轉移性食管癌等勃林格殷格翰2017/2/1阿美替尼III代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豪森藥業2020/3/1奧希替尼轉移性肺癌;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阿斯利康2017/3/1伏美替尼非小細胞肺癌艾力斯2021/3/1拉澤替尼轉移性非小細胞
40、肺癌柳韓洋行/三代EGRF抑制劑III期臨床數據比較202022.2 iResearch Inc. BTK抑制劑(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是B細胞受體信號轉導通路中的關鍵激酶,在不同類型惡性血液病中廣泛表達,參與B細胞的增殖、分化與凋亡過程。全球首個上市的BTK抑制劑是伊布替尼,用于復發難治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2017年獲批在中國上市,2018年進入醫保名錄,2020年全球銷售額達到94億美元以上。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和恒瑞的阿帕替尼是國內廣受關注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是我國第一個在美國獲批上市的原研創新藥,2020年在美銷售額4170萬美元;阿帕替尼2014年上市,2017年進入
41、醫保,2020年銷售額為23.90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有2個適應癥獲批上市,超過5個聯合用藥方案/新適應癥正在開展III期臨床。截止目前,全球還有5個新的BTK抑制劑處于臨床III期,但國產原研BTK抑制劑均尚處臨床早期階段。BTK抑制劑藥物名稱原研單位依沃盧替尼Merck KGaA非盧替尼Genentech pirtobrutinibRedx Pharma 利扎布替尼Principia Biopharma tolebrutinibPrincipia Biopharma 來源:藥智,文獻調研,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臨床III期在研BTK抑制劑已上市BTK抑制劑靶向B細胞相關淋巴瘤,仿制加速,競
42、爭加劇18 15 5 02468101214161820臨床期臨床期臨床期臨床在研BTK抑制劑數量(個)藥物名稱適應癥(部分)原研單位國內上市時間阿卡替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阿斯利康/伊布替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強生/艾伯維2017/8/1澤布替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百濟神州2020/6/2奧布替尼B細胞淋巴瘤等諾誠健華2020/12/25Tirabutinib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小野制藥/212022.2 iResearch Inc. JAK-STAT信號通路是由細胞因子刺激的信號轉導通路,參與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調節等生物學過程。JAK抑制劑可選擇性抑制JAK激酶,阻斷JAK/ST
43、AT通路,臨床上主要用于血液系統疾病、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銀屑病等疾病治療。目前全球已經上市8款JAK抑制劑,第一代為蘆可替尼、托法替布、巴瑞替尼、培非替尼和迪高替尼;第二代為菲卓替尼、烏帕替尼和非戈替尼。適應癥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髓纖維化、銀屑病關節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國內上市的JAK抑制劑有3款,其中托法替布和巴瑞替布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蘆可替尼用于治療中?;蚋呶5墓撬枥w維化。托法替布片已有多家仿制藥上市。蘆可替尼和巴瑞替尼尚無國產仿制藥上市。截止目前,全球共有10款JAK抑制劑正在進行III期臨床試驗,包括三款國產JAK抑制劑??梢灶A見,未來國內JAK抑制劑市場競爭將趨于激烈。
44、JAK抑制劑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癥性疾病,二代角力,競爭激烈來源:藥智,文獻調研,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臨床III期在研國產JAK抑制劑JAK抑制劑已上市藥物藥物名稱適應癥原研單位ARQ-252白癜風/特應性皮炎/濕疹江蘇恒瑞SHR-0302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江蘇恒瑞jaktinib 骨髓纖維化/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蘇州澤璟藥物名稱代際適應癥原研單位 國內上市時間阿布昔替尼1代特應性皮炎輝瑞制藥/巴瑞替尼類風濕關節炎新藥因塞特醫療2019/7/1德戈替尼盤狀紅斑狼瘡;特應性皮炎;濕疹日本産業/蘆可替尼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因塞特醫療2015/10/1托法
45、替尼皮肌炎;潰瘍性結腸炎輝瑞制藥2017/3/1菲戈替尼2代皮膚紅斑狼瘡;潰瘍性結腸炎Galapagos /菲卓替尼骨髓纖維化TargeGen /烏帕替尼顳動脈炎;克羅恩病Abbott Laboratories/22 29 10 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臨床期臨床期臨床期臨床在研JAK抑制劑數量(個)222022.2 iResearch Inc. CDK4/6抑制劑CDK4/6即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和6,是人體細胞分裂增殖周期的關鍵條件蛋白,可觸發細胞周期從生長期向DNA復制期轉變。CDK4/6在很多惡性腫瘤尤其是激素受體(HR)陽性的乳腺癌中過度活躍,表現出
46、顯著活性,促使癌細胞增殖擴散,而CDK4/6抑制劑則可將細胞周期阻滯于生長期,從而發揮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全球共獲批上市四款CDK4/6抑制劑,即輝瑞的哌柏西利、諾華的瑞波西利、禮來的阿貝西利及G1 Therapeutics的Trilaciclib(Cosela)。國內目前已獲批上市的CDK4/6抑制劑為哌柏西利和阿貝西利。恒瑞的dalpiciclib的上市申請已被NMPA受理,并進入優先審評通道。截止目前,全球共有三款CDK4/6抑制劑處于臨床III期,均為本土原研藥物。來源:藥智;文獻調研;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多種腫瘤的靶向藥物,國產原研藥物即將迎來爆發臨床III期在研CDK4/6
47、抑制劑已上市CDK4/6抑制劑藥物名稱適應癥(部分)原研單位國內上市阿貝西利套細胞淋巴瘤,脂肪肉瘤等禮來制藥2020/12/29哌柏西利套細胞淋巴瘤,白血病等Onyx制藥2019/12/20瑞波西利多種實體瘤;骨髓纖維化諾華制藥/Trilaciclib 多種實體瘤;骨髓纖維化G1治療/9 7 3 臨床I期臨床II期臨床III期臨床在研CDK4/6抑制劑數量(個)藥物名稱適應癥原研單位FCN-437乳腺腫瘤;晚期實體瘤重慶復創TQB-3616轉移性乳腺癌;轉移性肺癌正大天晴birociclib轉移性乳腺癌;腦瘤;晚期實體瘤四環醫藥232022.2 iResearch Inc. 藥物名稱適應癥(部
48、分)適應癥(部分)原研單位BGP-15新冠肺炎感染N-Gene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senaparib小細胞肺癌;前列腺腫瘤;乳腺腫瘤;腺癌;晚期實體瘤IMPACT Therapeutics Inc維利帕利小細胞肺癌;淋巴瘤;轉移性胰腺癌Abbott Laboratories艾尼帕利/Octamer IncPARP抑制劑靶向BRCA 基因突變引起的多個癌種,快速放量,格局良好PARP抑制劑通過抑制腫瘤細胞DNA損傷修復、促進腫瘤細胞發生凋亡,從而增強腫瘤放化療的療效,可用于治療乳腺癌以及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擁有相同“流氓基因”的遺傳性癌癥,被稱為對抗各種癌癥
49、的“萬能武器”。目前,全球獲批上市的 PARP 抑制劑有 6 款,分別為阿斯利康的奧拉帕利、Clovis 的魯卡帕利、葛蘭素史克的尼拉帕利、輝瑞的他拉唑帕利、恒瑞醫藥的氟唑帕利以及百濟神州的帕米帕利。國內上市4款,并已全部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截止目前,III期臨床在研的PARP抑制劑共4款,包括一款以新冠肺炎為適應癥的藥物。來源:藥智;文獻調研;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繪制。PARP抑制劑臨床III期在研藥物已上市PARP抑制劑藥物名稱適應癥(部分)原研單位國內上市時間尼拉帕利尤文肉瘤;膽管癌特薩羅制藥2020/9/1奧拉帕利脂肪肉瘤;結直腸腫瘤阿斯利康2020/1/1蘆卡帕利間皮瘤;食管腫瘤輝瑞制藥
50、/他拉唑帕利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輝瑞制藥/帕米帕利小細胞肺癌;轉移性胃癌百濟神州2021/5/1氟唑帕利輸卵管癌恒瑞醫藥2020/12/112 8 4 02468101214臨床I期臨床II期臨床III期臨床在研PARP抑制劑數量(個)242022.2 iResearch Inc. 新技術引領的小分子創新藥研發方向新技術不斷涌現,結合BT+IT,開發前景廣闊隨著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更為緊密的融合發展,在基于靶點的藥物設計的時代,利用高通量篩選技術獲得小分子和靶蛋白的復合晶體結構,并在計算機的輔助下進行結構優化,逐漸成為藥物開發的主流。高通量篩選、虛擬篩選、基于結構的藥物設計以及基于片段的藥物設計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