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行業深度:驅動因素、行業現狀、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50414(4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生豬行業深度:驅動因素、行業現狀、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50414(40頁).pdf(4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報告 慧博智能投研 生豬生豬行業行業深度:驅動因素、深度:驅動因素、行業現狀行業現狀、產業產業鏈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 生豬行業作為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在保障民生、穩定物價以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習慣的演變以及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生豬行業呈現出諸多新特征與新趨勢。從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到產業鏈的延伸拓展,從周期波動的復雜變化到市場競爭格局的逐步重塑,生豬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生豬行業的驅動因素
2、、全面梳理行業現狀、細致拆解產業鏈條并精準聚焦相關企業的發展態勢,對于把握行業未來走向具有重要意義。本篇文章將圍繞生豬行業展開深入探討。我們將主要分析行業的現狀與特點,并對行業周期進行詳細復盤,梳理其波動規律與成因,同時對后續豬價走勢及產能變動情況進行分析預測。其次,深入剖析企業的競爭格局,探究企業的優勢與挑戰。此外,我們還將對生豬產業鏈的延伸情況進行全面講解,探討其發展趨勢與潛在機遇。最后,我們將列舉行業內的重要相關公司,并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通過以上內容,力求為讀者呈現一份詳實、客觀且富有前瞻性的生豬行業深度研究報告。目錄目錄 一、行業現狀.1 二、周期復盤及預測.6 三、生豬行業
3、資金與股價分析.19 四、企業競爭與展望.19 五、產業鏈延伸.22 六、相關公司.27 七、參考研報.40 一、行業現狀一、行業現狀 1、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 豬肉在我國肉類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豬肉在我國肉類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養豬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古代農業社會,豬就已經成為重要的家畜之一,如今依然在我國傳統農業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許多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和食物保障。經過長期的消費積累,豬肉已成為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烹飪方式豐富多樣,制成的菜肴廣為流傳。目前我國豬肉產能充足、成本相對較低,使其能夠以較為親民的價格進入市場,成為大眾日常飲
4、食的主要選擇,深受消費者喜愛。從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來看,豬肉常年保持最大的消費品類,占人 2/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均肉類年消費量的一半左右。我國居民的消費習慣長期以來一直較為穩定,而生豬作為一種重要的肉類消費品,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有望繼續保持其在我國肉類消費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行業通常將除種豬外未宰殺的家豬統稱為“生豬”,它是豬肉供應的主要來源。一頭生豬屠宰后的出肉率一般在 70%-80%左右,除了主要的白條肉部分,剩余的副產品包括豬頭、豬蹄、豬尾、內臟等
5、部位。我國是全球生豬生產和消費的“雙料大國”。在過去十多年間,全球生豬的生產與銷售總量整體保持相對穩定,而中國占據了全球生豬消費量的一半以上,同時也生產了大致比例的生豬。2024 年,我國生豬出欄量約為 7 億頭,占全球生豬供應總量的 54%。同年,我國豬肉消費量達到約 0.58 億噸,占全球豬肉消費總量的 51%。yWMAhUhUsRtOsQmN7NdNbRnPnNsQsPeRpPmQiNmNrM9PrRuNMYsRpRwMrQmQ 3/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我國生豬養殖分布全國,進口依賴度較低。我國生豬養殖分布全國,進口依賴度較低
6、。我國生豬養殖分布廣泛,其中四川、湖南和河南是生豬養殖的核心大省。2023 年,三省生豬出欄量均突破 6000 萬頭,合計占全國生豬供應的 26.2%。此外,山東、云南、湖北等省份也是重要的生豬養殖陣地,2023 年出欄量均超過 4000 萬頭。得益于國內充足的供應,我國在正常年份對豬肉進口的依賴度較低。2024 年,我國豬肉進口量約為 130 萬噸,僅占國內豬肉消費總量的 2.24%。而在特殊時期,如 2019-2020 年非洲豬瘟疫情沖擊國內生豬供應時,進口依賴度有所上升。2020 年,我國豬肉進口量占消費總量的比例一度達到 12.7%。我國豬肉進口來源豐富多樣,主要來自西班牙、巴西、美國
7、、丹麥、荷蘭、俄羅斯等國家,是我國豬肉市場的重要補充。2、豬價呈現周期性波動和區域性差異豬價呈現周期性波動和區域性差異 由于供應端的波動,我國生豬價格呈現出明顯的波動性。由于供應端的波動,我國生豬價格呈現出明顯的波動性。而豬肉價格通常會跟隨生豬價格的變化而波動。生豬轉化為豬肉需要經過屠宰、分割、檢疫等一系列標準化流程,這些環節涉及人工、設備、場地等固定成本,以及屠宰廠商的合理利潤訴求。因此,豬肉價格相較于生豬價格存在一定溢價。根據鋼聯數據,2023 年以來豬肉與生豬價格的平均價差約為 6 元/千克。4/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我國生豬價
8、格呈現區域性差異,東部沿海省份價格平均更高。我國生豬價格呈現區域性差異,東部沿海省份價格平均更高。我國生豬價格呈現出顯著的區域性差異,東部沿海省份的生豬價格每公斤普遍較東北、西部產區高出 1-2 元,價差的核心原因在于各省份供需關系的不平衡。南方地區,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豬肉消費需求旺盛,人均豬肉消費量高于東北、新疆等地區,并且這些地區本身的物價水平相對較高。此外,南方地區并非生豬養殖大省,自身供應能力有限,需要大量從東北、西部等養殖大省調運豬肉。在調運過程中,冷鏈物流成本以及運輸損耗的疊加,進一步加劇了不同地區生豬價格的差異。5/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
9、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規?;B殖為主體,卓越企業悄然孕育規?;B殖為主體,卓越企業悄然孕育 當前生豬養殖行業的主流模式存在當前生豬養殖行業的主流模式存在代養代養、自繁自養、農戶散養等。、自繁自養、農戶散養等。當前當前以規?;B殖為主體,行業逐漸以規?;B殖為主體,行業逐漸孕育出一批大型優質企業。孕育出一批大型優質企業。隨著生豬產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規模養殖逐漸成為行業主流,逐步取代傳統的散養模式。尤其近年來在資本大量涌入的推動下,生豬產業的規?;l展進一步加快,行業集中度也隨之迅速提升。在這一過程中,生豬產業孕育出了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等規模龐大、影響力顯著的領軍企業,它們憑借
10、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引領著行業的轉型升級。自繁自養與代養兩種行業主流的養殖模式各有優劣。自繁自養與代養兩種行業主流的養殖模式各有優劣。當前生豬養殖行業的主流模式主要包括自繁自養與代養兩種,二者的核心區別在于育肥階段的執行主體。自繁自養模式是指養殖企業獨立完成從母豬配種、分娩、哺乳,到仔豬保育、育肥,直至生豬出欄的全流程,代表企業為牧原股份。該模式實現了全產業鏈的自主把控,能夠確保生豬品質和養殖成本的精細化管理,但屬于典型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對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要求較高;代養模式則是養殖企業將育肥環節委托給第三方(通常是農戶)執行,企業自身負責提供飼料、疫苗
11、、技術指導等關鍵生產資料,并在生豬育肥完成后回收成豬,代表企業為溫氏股份。代養方則通過收取代養費等方式獲取收益。代養模式的優勢在于輕資產運營,企業擴張速度快,財務壓力相對較小,但對代養方的管理難度較大,需要在技術指導、監督執行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6/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在養殖成本的構成中,飼料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在養殖成本的構成中,飼料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分。以牧原股份為例,其飼料成本占比高達 58%,占據了總成本的絕大部分。與此同時,職工薪酬和折舊攤銷分別占到總成本的 10%,動保產品則占到約 5%的成本。其余部分則包括水電費、環保支
12、出以及銷售、管理費用的攤銷等。在代養模式下,成本結構略有差異。以溫氏股份為例,代養費在總成本中的占比達到了 13%,但飼料成本依然占比超 50%,是影響養殖成本的關鍵因素。因此,飼料原料的價格波動、配方的靈活調整以及規?;a的效益提升,都是企業管控飼料成本的重要手段。對于其他成本,企業可以通過降本增效和費用管控等措施來進一步降低,而折舊攤銷等成本則相對較為固定。二二、周期復盤周期復盤及預測及預測 供給是決定周期波動的核心因素。供給是決定周期波動的核心因素。自 2006 年-2023 年,我國生豬業經歷了五輪完整周期,平均持續時間約 42 個月,其中上行期和下行期均持續 21 個月左右。在一輪
13、完整周期中,上行期的豬價漲幅一般都會超過 100%,而下行期豬價則會回落至初始低點水平,并且中途會呈現明顯的波動性。作為傳統大宗農產品,供求關系是影響其價格的本質因素,在剛性需求的穩定特性下,供給的波動成了主要影響因子。對供給的影響因素可分為對供給的影響因素可分為“內生性內生性”和和“外生性外生性”因素。因素?!皟壬浴币蛩刂复旧砭邆涞奶卣魉斐傻牟▌?,生豬的供應調整需要一定時間,即使從能繁母豬配種到商品豬出欄也需要十個月的時間,因此較長的供給調整期使得生豬供需存在天然的錯配,反映至價格上便呈現自然周期波動,即經典蛛網模型背景下“供大于求-價格下跌-產能去化-供小于求-產能擴張-價格上漲”的
14、波動;而“外生性”因素則是造成行業出現產能大幅調節的偶發因素,最為常見的即生豬疫病,復盤過往走勢來看,一輪周期的開啟往往是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例如 2007 年的藍耳疫情、2015 年的環保政策、2018 年的非瘟疫情等的出現,加速了行業的產能去化,催化了周期的啟動。7/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1、內生性因素:長繁育周期引發的供需錯配內生性因素:長繁育周期引發的供需錯配 生豬養殖產業鏈上下游包括:原材料供應商、養殖主體、豬肉銷售加工商。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包括飼料、動保、設備供應商等,決定養殖成本。中游養殖主體。下游包括交易商、屠宰企
15、業和豬肉產品加工商等,生豬出欄后通過交易商進入屠宰,加工商進行豬肉產品深加工銷售至終端。豬的繁育分為種豬繁育和商品豬繁育。豬的繁育分為種豬繁育和商品豬繁育。全球種豬中長白豬、大約克夏豬、杜洛克豬三個品種應用最廣泛。國內種豬主要為太湖豬、蘇太豬、香豬、東北民豬。不同品種的種豬具有不同的性狀,隨著兩到三代的雜交,將優良基因傳遞到商品豬,被用來屠宰、加工的商品豬一般都具有體型大、生長周期短、瘦肉率高等特點。8/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我國傳統的豬繁育過程可分為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我國傳統的豬繁育過程可分為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
16、。曾祖代是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內部純種交配,祖代為長白公豬和大白母豬雜交,形成的二元母豬(大長豬)為父母代,再和杜洛克公豬進行雜交,得到的豬被稱為外三元,即商品豬,育肥之后可直接屠宰加工。在父母代,也有把二元母豬(大長豬)和國內雜豬進行雜交的,這樣得到的商品豬被稱為內三元。生豬繁育流程較長,存在經典蛛網模型特征。生豬繁育流程較長,存在經典蛛網模型特征。生豬繁育需要較長的時間,從能繁母豬配種開始到商品豬出欄需要十個月左右,而從二元仔豬培育開始到商品豬出欄則需要十八個月之久,因此當前的產能調整會影響未來一定時間內的生豬供應。生豬行業的參與者數目眾多,作為單體戶,難以精準預測十個多月之后的市場行
17、情,當前的生豬價格和盈利情況勢必會對其生產決策造成影響。在豬價較高時,養殖戶的盈利狀況良好,同時也會對其收入預期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刺激補欄擴產行為,隨著擴增產能上市,供給缺口逐漸補全并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豬價隨即開始下跌,養殖戶開始面臨虧損,并且對未來的預期將趨于謹慎,從而開始收緊產能,推動供給關系逐漸逆轉,周而復始。2、外生性因素:影響每輪周期的波動強度外生性因素:影響每輪周期的波動強度(1)2006-2009 年周期:藍耳疫情年周期:藍耳疫情 內生性去化內生性去化+藍耳疫病。藍耳疫病。2005 年我國生豬全年出欄量 6.6 億頭,達到階段性高點,而在供給的擴張下,豬價一路下跌至 2006
18、年中的不足 7 元/公斤,行業重新進入供過于求、養殖虧損和產能去化的途徑之中,而同年藍耳疫情在我國爆發。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尤其是懷孕母豬 9/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和 1 月齡以內的仔豬,一經感染會出現發熱、食欲減退、呼吸困難等癥狀,并且母豬流產率可達 50%-70%,死產率可達 35%以上,斷奶前仔豬死亡率可達 80%-100%。根據農業部監測數據,2006 年夏季藍耳病在我國多省流行開來,致使 379.8 萬頭生豬發病和 99.2 萬頭生豬死亡,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并且在隨后的 2007 年夏季藍
19、耳疫情又出現大面積的流行,而隨著藍耳疫苗的獲批投放,后續疫情得到了良好控制。在 2006-2007 年兩年間,生豬產能出現明顯下滑,年出欄量分別下降 7.4%和 7.7%,同時也助推了豬價的快速上漲。(2)2009-2014 年周期:仔豬腹瀉年周期:仔豬腹瀉 內生性去化內生性去化+仔豬腹瀉。仔豬腹瀉。從內生性分析來看,經歷了上一輪周期高位的產能擴張,豬價從 2009 年開始到 2010 年年中一直處于磨底狀態,行業重新進入了較長時間的產能去化過程。根據農業部數據,2010年 8 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 4580 萬頭,較 2009 年初去化 7.7%。同年年底,豬流行性腹瀉在我國大規模流行,造
20、成哺乳仔豬大量死亡,并在次年冬季再度廣泛傳播,助推市場豬肉供給緊縮,2011 年全國 10/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豬肉產量自 2007 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因此,在疫情的助推下以及市場的長時間磨底并去化產能之后,市場迎來新一輪的上漲周期。(3)2014-2018 年周期:環境保護政策年周期:環境保護政策 環境保護政策出臺,養殖場大面積淘汰。環境保護政策出臺,養殖場大面積淘汰。2015-2016 年生豬養殖環保政策密集出臺,對養殖地址、養殖環境、養殖規模等各個方面做了明確規定。2015 年 1 月 1 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
21、法修訂版提出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定點屠宰企業等的選址、建設和管理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在隨后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2015 年修正)中對禁養區做了明確規定,而 2016 年底出臺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進一步提出到 2017 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環保政策陸續出臺給行業帶來一次供給側改革,不符合養殖標準的大量養殖產能被出清,養豬場數量從 2015 年開始加速減少。而能繁母豬數量也從 2014 年開始持續下降。11/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4)2018-2021 年周期:非瘟疫情年
22、周期:非瘟疫情 非瘟影響顯著,帶來超級周期。非瘟影響顯著,帶來超級周期。非洲豬瘟疫情掀起“超級豬周期”。2018 年以來,我國流行的非洲豬瘟疫情對養殖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害。2018 年 8 月遼寧省報告了首例非洲豬瘟之后,疫情相繼在我國 20多個省份爆發,截至 2019 年底,我國累計撲殺生豬約 120 萬頭。受非瘟影響,我國生豬產能大幅下降,2019 年年末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 32%,生豬出欄量在當年同比下降 21.6%,并且在次年進一步下降 3.2%。由于產能的大幅縮減,豬價開啟高速上漲,本輪周期中累計漲幅達到 309.4%。12/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
23、|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5)2021-2023 年周期:疫病、二育年周期:疫病、二育 內生性去化內生性去化+疫病疫病+二次育肥。二次育肥。一方面,生豬價格在 2021 年持續下行,行業整體表現低迷,帶動能繁母豬數量不斷去化。與此同時,2021 年冬季的疫病沖擊對生豬產能造成了顯著影響,尤其從 2021 年底產房存活率的陡然下降可見一斑,加深了后續市場的供應缺口。進入 2022 年二季度,隨著前期產能去化的影響持續兌現,生豬市場供需格局發生轉變,價格開啟上行通道。與此同時,市場對后市豬價的樂觀預期不斷升溫,刺激了養殖戶的二次育肥行為。仔豬均價從 2021 年第四季度的超低價逐步攀升,至2
24、022 年第二季度突破 500 元/頭。此外,2022 年持續上漲的出欄均重也從側面印證了行業二次育肥現象的普遍存在,養殖戶普遍通過延后出欄、增加生豬體重來獲取更高的收益,但隨著壓欄生豬的集中釋放,豬價在 2022 年 11 月開始快速下行。13/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14/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后非瘟時代豬周期波動加重但虧損更久。后非瘟時代豬周期波動加重但虧損更久。非洲豬瘟引發的“超級豬周期”之后,行業陷入長期低迷,盡管2022 年中豬價曾大幅反彈,但依然難以彌補 2021
25、-2023 年周期整體的虧損情況,從 2021 年 10 月至2023 年底虧損周數占比達到 69.2%,遠高于前幾輪周期,并且平均利潤為-27.4 元/頭,盈利情況同樣顯著弱于前幾輪周期。而周期內的波動性顯著強于前幾輪周期,反彈波動的速度和幅度均更勝于前。而導致此現象的原因一是養殖成本上升,盈利門檻提高;二是企業不易退出,風險抵抗力強;三是市場博弈加劇,波動隨之增大。3、當前處于新周期的下行階段當前處于新周期的下行階段(1)產能顯著去化,豬價迉來上漲行情產能顯著去化,豬價迉來上漲行情 受行業整體景氣低迷影響,產能持續去化。受行業整體景氣低迷影響,產能持續去化。2023 年全年,豬價處于低位,
26、產能去化趨勢貫穿全年。同時,2023 年 10 月至 12 月的疫情進一步加速了產能去化進程。在此背景下,能繁母豬存欄量顯著下降,從 2023 年 1 月的 4367 萬頭降至 2024 年的 3986 萬頭,去化幅度達到 8.7%,與 2021 年 6 月至 2022年 4 月期間的降幅相當。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持續下降,直接影響了仔豬的供給。據鋼聯數據統計,自2023 年以來,多數企業的仔豬出生數和銷售量均呈現持續下滑態勢,尤其在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明顯加快。截至 2024 年 2 月,鋼聯樣本企業的仔豬出生數和銷售量分別為 475.57 萬頭和 37.97 萬頭,同比分別下降 11.0%和 3
27、2.3%。隨著行業產能逐漸爬升恢復。15/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隨著供給量的減少逐漸顯現其影響,生豬價格自隨著供給量的減少逐漸顯現其影響,生豬價格自 2024 年年 5 月開始迎來上漲行情。月開始迎來上漲行情。根據生豬周期推算,仔豬供給量的減少通常會在 5-6 個月后反映在商品豬供給上。2023 年 12 月開始明顯減少的仔豬出生數,最終在 2024 年 5-6 月顯著影響了商品豬的供給。與此同時,二次育肥現象在此期間興起進一步推動了豬價的上漲。生豬價格從 2024 年 5 月 10 日的 15.2 元/公斤一路攀升至當年 8 月 1
28、6 日的 21.1 元/公斤,漲幅達 38.6%。然而,隨著產能的逐步恢復以及二次育肥大豬的陸續出欄,市場供應壓力逐漸緩解,生豬價格開始下行。截至 2025 年 2 月 14 日,豬價回調至 15.6 元/公斤。16/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需求端表現平平,加強去庫壓力。需求端表現平平,加強去庫壓力。盡管進入傳統消費旺季冬季,生豬消費并未出現顯著反彈。從今年八月份開始,白條肉價格不斷回落,由 22 元/公斤出頭降至 12 月底的不到 18 元/公斤,而期間內生豬毛白價差持續收窄,屠宰企業一直保持虧損狀態。對于屠宰企業來說,盡管生豬供應寬
29、松,但消費端持續疲軟,四季度季節性的旺季不旺,鮮銷率從十月份至今也未見起色,終端需求維持偏弱情形。因此,按照當前供給端存欄規模和去化速度,疊加需求未見好轉的情況下,未來行業短期內或將保持弱勢運行。(2)豬價中樞同比回落,優秀企業預計依然盈利豬價中樞同比回落,優秀企業預計依然盈利 年初仔豬大量銷售,加大年中供給壓力。年初仔豬大量銷售,加大年中供給壓力。自今年年初以來,仔豬價格呈現快速反彈態勢,同時促使部分企業加快了仔豬銷售的步伐。根據鋼聯樣本企業的調查數據,今年以來行業仔豬銷售量環比顯著上升,其中 2 月份銷售量達到 55.3 萬頭,環比增長 14.1%。此外,牧原股份發布的銷售簡報顯示,202
30、5 年 1-2月份,公司共銷售仔豬 219.2 萬頭,而去年同期仔豬銷售量僅為 12.2 萬頭,仔豬銷售大幅增長。而行業大規模的仔豬補欄行為,將在今年年中顯著增加生豬的供應量,豬價或將在彼時筑底。17/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截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生豬期貨各合約價格走勢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LH2503/2505/2507/2509/2511 合約價格分別為 1.35/1.29/1.32/1.39/1.39 萬元/噸。反映出期貨市場交易者對 2025 年生豬價格走勢的整體預期呈現出“先抑后揚”的態勢。飼料原料價格大幅降
31、低。飼料原料價格大幅降低。2023 年以來隨著大宗原料價格普降,豆粕、玉米等飼料原料價格也出現顯著的下降。飼料占生豬養殖成本一半以上,因此生豬養殖成本也出現明顯降低。另外,隨著近年來企業管理運營效果的提升,尤其對非瘟的管理的強化,企業生產成本不斷優化。18/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19/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今年豬價中樞預計回落。今年豬價中樞預計回落。隨著供給的恢復,自去年 8 月底起豬價延續下行趨勢。目前來看,今年行業受到的外部沖擊較小,供給端整體預計保持寬松,而需求端依然偏
32、弱,豬價仍面臨下行壓力,預計全年平均豬價同比下降。三、三、生豬行業資金與生豬行業資金與股價股價分析分析 1、資金壓力依然存在,大幅擴張時代已過資金壓力依然存在,大幅擴張時代已過 2021 年開始部分生豬企業現金余額增長基本停滯。同時因過往舉債擴張,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企,行業進入降杠桿階段。而在行業整體疲軟、高杠桿經營背景下,金融機構放貸更加謹慎,企業資金撬動能力受限,融資難度增加。多個指標揭示了生豬企業正面臨的短期償債壓力。受市場行情和現金流雙重壓力,相當部分生豬企業的擴張開始放緩,資本開支快速下降,行業大幅擴張的時代已然過去 2、股價領先豬價變化,成長性影響股價彈性股價領先豬價變化,成長性影響
33、股價彈性 豬價與股價的整體走勢呈現出較高的相關性,但股價往往領先于豬價發生變化。從過往經驗來看,股價通常會提前 3 到 6 個月對豬價的走勢做出反應。當市場預期豬價即將迎來拐點時,投資者往往會提前布局,從而引領一輪行情。上市生豬企業過往的股價與業績變化反映了在上行周期中市場往往更青睞利潤彈性最大的企業,而由于股價反應的前置,因此企業未來的成長性預期將影響市場的投資決策;而在下行周期中,整體實力更為強勁的龍頭企業股價表現也更加穩健。四四、企業競爭與展望、企業競爭與展望 1、競爭結構:規?;急瘸掷m提升競爭結構:規?;急瘸掷m提升 農民產能變化:農民產能變化:2015 年前后,國內生豬 80%以上
34、是農民產能;2021 年行業農民產能占比降到 60%,預計 2024 年前后僅為 30%左右。上市公司產能變化:上市公司產能變化:2024 年生豬行業上市公司整體出欄占全行業的比例接近 20%。參考規?;l展成熟的行業,一般龍頭市占率約 15-20%,行業整體集團產能占比可能接近 40-50%,預計未來生豬行業上市公司的整體出欄增長仍有 1 倍空間。從出欄增速來看,行業內不同企業間已經開始出現分化;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出欄量增長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從養殖生意模式看優秀企業的內涵從養殖生意模式看優秀企業的內
35、涵 養殖行業具備“重資產和強管理”的屬性,以及“規模不經濟”的特征。因此對成本管控能力較弱的養殖企業而言,其產能擴張并不會帶來成本邊際下降,并非價值成長型公司。優秀的養殖企業應該具備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而偉大的養殖企業是在優秀企業的基礎上進階,既具備超額收益,又能快速擴張。3、優質豬企的發展要素:硬件(錢、地、人等)優質豬企的發展要素:硬件(錢、地、人等)&軟件(管理、激勵等)軟件(管理、激勵等)強資金:強資金:養殖是高度依賴資金的行業,土地儲備和固定資產都是上市公司硬件優勢的表現。(單頭母豬固定資產投入在 1-2 萬元,單頭育肥豬的固定資產投入在 1500 元左右)。好管理:好管理:養殖是對
36、管理極度依賴的行業,上市公司的超額收益來源于管理,種豬、育肥過程的管理等等。好的激勵制度可以將員工與公司利益深度綁定,有利于實現更好的企業發展。21/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4、競爭現狀:豬企間仍存在較大經營管理差距競爭現狀:豬企間仍存在較大經營管理差距 2025 年以后,生豬養殖是規模場之間的競爭,企業比拼的管理。年以后,生豬養殖是規模場之間的競爭,企業比拼的管理。經營分化:國內生豬養殖產業仍處成本與效率競爭階段,豬企經營與管理稟賦仍有差距。經營分化:國內生豬養殖產業仍處成本與效率競爭階段,豬企經營與管理稟賦仍有差距。通過對比不同企業
37、間的完全成本表現可以發現,養殖周期的巨幅波動成為了對企業經營能力考驗的放大鏡,具備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憑借更強的超額盈利能力與杠桿控制能力,平穩穿越周期波動。5、資產回報率:資產回報率:ROE 表現強者恒強,加速向頭部集中表現強者恒強,加速向頭部集中 由于一線養殖生產管理較標準工業品管控難度更大,能長期維持優勢由于一線養殖生產管理較標準工業品管控難度更大,能長期維持優勢的豬企是更加稀缺的行業資產。的豬企是更加稀缺的行業資產。對生豬行業 2010 年以來 ROE 變化復盤,按周期波動規律,分 2011-2016 年、2017-2021 年、2021-2024Q3 來分別測算不同時期的平均 ROE,
38、牧原股份與溫氏股份均較行業保持明顯的 ROE 領先水平,其中,牧原股份 ROE 表現分別為 28%、26%、10%,分別較可比上市公司平均表現超出 14%、11%、16%,拉開了較大差距。22/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6、未來格局展望:未來格局展望:“現金奶?,F金奶?!毙推髽I有望穿越周期、實現成長型企業有望穿越周期、實現成長 對比美國的養殖結構演變歷程來看,2020 年國內規模場出欄量占比約為 57%,僅相當于美國 1986 年的水平;2020 年國內養殖場頭均出欄頭數 25 頭/戶,僅相當于美國 1978 年的水平??紤]到美國在養殖規
39、?;铀倨?,花了長達 15 年左右才基本完成養殖規?;?,規模場出欄占比從 57%提升至 90%以上,未來我國養殖規模集中度提升的空間及時間依然充裕。五五、產業鏈延伸產業鏈延伸 1、他山之石:產業鏈延伸是養殖規?;谋厝唤Y果他山之石:產業鏈延伸是養殖規?;谋厝唤Y果 生豬產業鏈的縱向整合是養殖規?;谋厝唤Y果。生豬產業鏈的縱向整合是養殖規?;谋厝唤Y果。對于生豬養殖企業,周期淘汰低效產能,高效產能加速成長,行業集中度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規?;七M,養殖企業的成本比較優勢持續弱化,企業的規模擴張和超額收益也會發生收斂,單純從事生豬養殖的企業業績增長面臨天花板。從美國情況看,2000 年以來養
40、殖環節在豬肉產業鏈的收入占比穩定在 27%左右,養殖場凈出貨價近年的增長幅度很小,而下游產品溢價卻持續增加。23/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生豬產業鏈一體化整合策略:美國經驗與中國路徑。生豬產業鏈一體化整合策略:美國經驗與中國路徑。生豬產業鏈一體化整合的關鍵在于分析鏈條上各環節的相對集中度,以及環節之間的連接網絡的復雜程度和流通效率。借鑒美國生豬產業鏈一體化整合的經驗,分析中國生豬產業鏈上養殖環節向下游延伸的可行性。美國豬肉產品以冷鮮肉為主(美國消費者認為冷鮮肉更衛生營養),同時豬肉的流通渠道以大型商超為主且餐飲連鎖化程度較高。二者共同決
41、定了美國的“屠宰-零售”流通環節以“大 B to 大 B”的形式為主,由此導致了美國屠宰環節的規?;M程早于生豬養殖。1980S 末期,美國生豬屠宰基本完成了規?;M程,屠宰端大規模場起量后,必然要求在周期波動中原材料供應盡可能保持穩定。大規模屠宰加工企業通過“合同生產”模式向上游整合養殖端。24/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國內路徑:以龍頭養殖企業為主導的一體化整合。國內路徑:以龍頭養殖企業為主導的一體化整合。中國豬肉產品以冷、熱鮮肉為主,消費占比較高的家庭及餐飲均以菜市場、農貿市場為主要購買渠道。這一流通方式使得屠宰行業的行業規范、管理
42、制度尚不完善,小型屠宰企業在檢驗檢疫、環保治污、設備購置上投入少且能夠規避各項費用,疊加地方保護導致大型屠宰廠開工率較小屠企更低。根據當前生豬屠宰企業成本調查(劉宏全,2018)的數據,江蘇雨潤(規模企業)綜合屠宰加工經營成本為 1332 元/頭,而小型企業為 1200 元/頭。以上原因使得小屠企、私屠濫宰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決定了中國的“屠宰-零售”流通環節以“小 B to 小 B”的形式為主。同時,非瘟后國內生豬養殖規?;铀?,養殖環節行業集中度更高,豬企相對掌握話語權,疊加“運豬”向“運肉”政策轉變使得屠宰企業在屠宰產業鏈上定位上移,以上因素共同決定了國內“養殖-屠宰”環節的一體化整合以龍
43、頭養殖企業為主導。2、國內現狀:行業上半場,屠宰產能布局國內現狀:行業上半場,屠宰產能布局 后疫情時代,隨著檢疫檢測要求的強化,屠宰行業技術標準趨于統一,成本差異主要取決于產能利用率。生豬龍頭憑借一體化模式和穩定的豬源,能夠保障開工率并減少收購流通環節的費用和損耗,降低成本。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目前主要的生豬養殖上市企業中,除巨星農牧和大北農外,均有屠宰產能和冷鮮肉業務的布局或建設,牧原股份 2023 年年末屠宰投產總產能在 2900 萬頭/年左右,產能建設上已超過屠宰龍頭雙匯發展。25/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產品與渠道尚處于起步階段,
44、盈利能力受限。產品與渠道尚處于起步階段,盈利能力受限。但值得注意的是,養殖企業的下游延伸優勢主要集中在“養殖-屠宰”的環節。在“屠宰-流通”環節,農貿市場占比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仍為豬肉的主要銷售渠道。屠宰端的小 B(小屠企/私屠濫宰)與零售端的小 B(農貿市場)構成的高密度、復雜的網絡也同樣限制了養殖企業在“屠宰-流通”環節的效率。渠道方面,目前相關公司的主要銷售渠道包括餐飲、KA、新零售等,但對農貿市場的滲透有限。同時,“屠宰-流通”的鮮銷性和冷鏈運輸也對供應鏈的高效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大型連鎖餐飲、KA、新零售難以完全消化渠道的高成本,即使是成熟的大型屠宰企業仍需通過農貿市場大量走貨來攤
45、薄渠道成本。目前,養殖企業的供應鏈成本高、效率低,屠宰業務盈利能力受限。3、未來發展:渠道高效化未來發展:渠道高效化+產品差異化,向品牌化邁進產品差異化,向品牌化邁進 短期橫向集中,長期下游延伸。短期橫向集中,長期下游延伸。一方面以養殖龍頭為主導的產業鏈整合是大趨勢,但另一方面“熱鮮肉+農貿市場”為主導的消費流通格局使得養殖與屠宰的相互滲透可能較為緩慢。預計中國養殖業短期內以橫向集中為主,長期則為向下游屠宰加工延伸??紤]到國內豬肉流通渠道的特點,主要參考龍頭雙匯、中糧的發展歷程和最新發展方向對養殖企業理順“養殖-屠宰-流通”環節的方式進行探討。二者作為屠宰與肉制品加工龍頭,其競爭優勢主要集中在
46、渠道和品牌方面。26/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渠道:渠道:B 端先行,端先行,C 端擴張,渠道多元化為品牌化奠基。端擴張,渠道多元化為品牌化奠基。C 端更易形成品牌效應,但肉制品對供應鏈高效性的要求使得企業多基于集中走量的 B 端業務自建或嫁接倉儲、物流系統,帶動公司低成本進入 C 端渠道,推動 C 端的銷量迅速崛起。在發展初期,雙匯在渠道策略上進行了多次調整:(1)兩次進行渠道下沉,攤薄渠道成本。1998 年和 2001 年,雙匯進行了兩次渠道下沉,分別以地級市和縣級市為營銷中心,通過大型營銷終端打通農貿市場和區域商超渠道;(2)19
47、99 年成立雙匯商業連鎖有限公司,在全國建立起雙匯商業連鎖店,開始自建終端,以 C 端攫取品牌溢價;(3)2014 年雙匯開始加碼電商和新零售渠道布局,目前已在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拼多多、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開設店鋪,未來公司將不斷加大社區團購、商超到家等電商新零售業態的開發力度,拓展銷售渠道,擴大市場網絡。產品:產品差異化產品:產品差異化+多元化擴張,強化品牌價值和產品溢價。多元化擴張,強化品牌價值和產品溢價。針對 B 端 C 端不同的需求推進產品差異化是公司品牌化的基礎,通過差異化、多元化的產品將消費體驗與品牌綁定,提升品牌價值。以雙匯發展和中糧家佳康為例:C 端方面,1992 年雙匯
48、便推出了“雙匯火腿腸”,后續也從口味、規格、消費場景、區域消費習慣等多方面進行 C 端產品的拓展。而家佳康則在肉制品之外,針對年輕群體的健康消費需求推出以“6 倍亞麻酸,優脂新生活”為賣點的亞麻籽高端豬肉系列;B 端方面,雙匯 2021 年成立餐飲事業部,專業負責預制菜業務的開拓,目前初步形成了“預制切割、生制菜肴、熟制菜肴、方便速食、中式熟食”五條餐飲產品線,通過發揮中央廚房的作用提升產品附加值并增加客戶粘性。整體而言,雙匯通過“渠道+產品+品牌”的多方位優勢形成護城河,盈利能力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7/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六六、
49、相關公司、相關公司 1、牧原股份牧原股份 生豬養殖領軍企業,養殖規模位居行業首位。生豬養殖領軍企業,養殖規模位居行業首位。作為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領軍企業,牧原股份自 1992 年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生豬養殖領域。2014 年,公司成功登陸深交所,開啟了高速擴張的嶄新篇章。憑借對自主研發的堅定信念,牧原在育種體系、飼料配方、智能化管理等關鍵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創新突破,實現了行業領先的養殖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歷經 30 余年的深耕細作與持續創新,公司迅速崛起并發展成為我國生豬養殖規模最大的企業。目前,公司已構建起涵蓋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生豬養殖以及屠宰加工的完整豬肉產業鏈,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產業
50、鏈布局。同時,公司積極擁抱前沿科技,堅持數智化創新,以科技引領行業發展,為傳統養殖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公司收入規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自上市以來,公司營業收入保持了 48.7%的年復合增速。2024 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 1379.5 億元和 178.8 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出欄量快速增長,培育屠宰肉食出欄量快速增長,培育屠宰肉食業務。業務。自上市以來,公司養殖規模穩步擴張,尤其在非洲豬瘟后加速發展。2024 年,公司生豬出欄量達 7160 萬頭,占全國比例超 10%,穩居行業首位。公司以生豬養殖為核心,構建了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形成了涵蓋飼料加工、種豬育種、商
51、品豬飼養、屠宰肉食的完整產業鏈,覆蓋生豬產業全價值鏈。公司高效的自繁自養自宰經營模式,在成本控制、疫病管控、提效保質等方面發揮顯著優勢,全方位保障經營成果。其中,自 2019 年起布局的屠宰肉食業務,目前已成為公司第二支柱產業。截至 2024 年末,公司已在全國 20 個省級行政區設立 70 余個服務站,屠宰肉食業務當年貢獻收入達 242.7 億元。2024 年下半年,公司屠宰肉食業務虧損持續收窄,并于 12 月實現單月盈利,未來有望成為公司利潤的穩定增長點。28/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成本行業領先,構筑堅實優勢。成本行業領先,構筑堅
52、實優勢。憑借在育種、飼料、智能化管理等關鍵領域的卓越實力與綜合優勢,公司始終在行業中保持顯著的成本領先,得以更平穩地穿越市場周期。為對標世界領先水平,公司在2022 年 6 月率先于內部提出了 600 元降本空間的目標,并在飼料、種豬、健康管理、生產管理等多個關鍵環節協同發力,全方位挖掘成本下降潛力。截至 2025 年 1 月,公司生豬養殖成本已降至 13.1 元/kg,相較于 2022 年 6 月的 16 元/kg,實現了近 3 元/kg 的顯著下降,600 元降本空間的完成進度已超過半程,成果斐然。展望未來,公司將繼續深耕細作,在疫病防控、種豬育種、營養配方改良等關鍵領域持續探索,進一步挖
53、掘成本改善空間,有望實現 2025 年全年平均養殖成本 12 元/kg 的目標。牧原始終將研發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致力于引領行業前行。牧原始終將研發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致力于引領行業前行。在育種領域,公司精心打造了獨特的輪回二元育種體系,不僅確保了種豬的充分供應,還在繁殖性能、成本控制以及疾病防控等多個關鍵維度展現出顯著優勢,為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筑牢根基;在飼料研發方面,公司以現有“玉米+豆粕”型、“小麥+豆粕”型配方技術為基石,不斷探索創新,積極引入大麥、高粱、原料副產品以及雜糧雜粕等多元原料,29/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實現資源的
54、高效利用?;诖?,公司可根據原材料性價比及時調整飼料配方,有效降低飼料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在生產管理環節,公司堅定不移地將科技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支撐,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產業互聯網技術,將智能設備與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于養豬生產的全流程,實現養豬全場景數據的高效管控與精準決策,全方位提升生產效率與管理水平,為行業樹立了智能化養殖的新標桿。公司經營策略逐漸轉向穩健增長模式。公司經營策略逐漸轉向穩健增長模式。從長期發展來看,公司資本開支將呈現穩步下降的趨勢。2025年公司預計資本開支總額約為 90 億元,其中 30 億元將用于豬舍升級改造,以提升生產效率與養殖環境;另有 40-50 億元將投
55、入鄭州產業園及育種平臺建設,進一步夯實公司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公司致力于優化財務結構,持續降低資產負債率及整體負債規模。今年,公司設定的目標是將整體負債規模削減約 100 億元,以增強財務穩健性與抗風險能力?;诠井斍胺€定的經營態勢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為積極回饋股東,與全體股東共享公司發展的成果,公司計劃加大分紅力度。2024 年公司計劃現金分紅總額 75.88 億元,股利支付率達 42.43%,兩項指標均創下近年來的新高,彰顯了公司對股東的重視與回報的決心。30/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溫氏股份溫氏股份 老牌養豬巨頭,老牌養豬
56、巨頭,“公司公司+農戶農戶”模式集大成者。模式集大成者。公司創立于 1983 年,以“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為發展基礎,逐步發展壯大為一家集畜禽養殖主業與相關配套業務于一體的跨區域現代農牧企業集團。2015 年,公司成功登陸深交所,開啟了加速發展的新征程。立足于豬、禽養殖業的雙輪驅動戰略,公司不斷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積極布局屠宰、食品等關鍵環節,精心構建起涵蓋全產業鏈的業務布局。面對非瘟疫情,公司迅速調整策略,對豬場進行全面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升級改造,完善場房設備設施,并強化管理模式,全方位筑牢疫病防控防線。憑借高效的應對舉措,公司迅速擺脫疫情干擾,恢復穩健經營,并持續實現業績增長。2024
57、年,公司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 1049.1 億元和 92.4 億元,年出欄肉雞、肉豬數量穩居行業前列。31/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生豬養殖和肉雞養殖業務雙輪驅動,生豬養殖和肉雞養殖業務雙輪驅動,養殖模式不斷創新迭代。養殖模式不斷創新迭代。生豬與肉雞養殖作為公司的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合計貢獻了公司超過 90%的營業收入。與此同時,公司還兼營肉鴨、蛋雞、鴿子等特色畜禽的養殖及其產品的銷售,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圍繞畜禽養殖產業鏈的上下游,公司積極拓展業務版圖,配套經營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現代農牧設備制造、獸藥生產以及金融投資等多元業
58、務,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閉環,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在養殖模式方面,公司獨具特色的緊密型“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已穩健運行三十余年,在此基礎上,公司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持續探索模式的迭代升級,成功打造出“公司+家庭農場”以及“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農戶”等創新模式,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營效率,鞏固了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在非瘟疫情的嚴峻考驗之后,公司憑借卓越的戰略調整能力與高效的執行力,生豬出欄量迅速恢復并實現大幅增長。2024 年,公司生豬出欄量成功突破3000 萬頭,較 2020 年增長超過兩倍,位居行業第二。2025 年公司肉豬銷售目標為 3300 至 3500 萬頭,保
59、持穩步增長,同時在上年底飼料原料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初步制定 2025 年全年平均肉豬養殖綜合成本奮斗目標為不超過 6.5 元/斤,不斷強化成本優勢。32/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并將持續穩定的現金分紅視為回報投資者的關鍵舉措。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并將持續穩定的現金分紅視為回報投資者的關鍵舉措。自 2015 年上市以來的 9 年中,公司已實施現金分紅 13 次,累計現金分紅金額 268 億元。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的年份,公司始終秉持穩健的財務策略,在充分滿足現金流需求與未來發展布局的前提下,積極回饋投資者
60、。33/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新希望新希望 公司是中國領先的農牧上市企業,也是新希望集團旗下最大的實體產業板塊。公司是中國領先的農牧上市企業,也是新希望集團旗下最大的實體產業板塊。公司成立于 1998 年,業務聚焦于飼料、生豬養殖與屠宰兩大行業,業務遍布全國及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埃及等多個國家。自 2018 年起,公司加快了戰略擴張的步伐,營業收入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目前,公司在飼料產銷和生豬養殖規模方面均位居全國前列,成為行業內的標桿企業。2021 年由于生豬價格的大幅波動,公司利潤出現了較大虧損。面對行業的復雜
61、變化,公司積極主動地調整業務布局。2023 年底,公司做出重大戰略調整,對原有的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板塊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并轉讓了控股權,從而優化業務結構,聚焦于飼料、生豬養殖與屠宰這兩大核心業務,進一步鞏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2024 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 4.5-5.5 億元,同比+80.58%120.71%。推進資產處置,聚集核心業務。推進資產處置,聚集核心業務。為進一步優化公司產業發展戰略,盤活資產并增強流動性,2024 年底公司計劃對資產進行處置,擬轉讓部分停業的飼料公司和養殖公司的股權(海南新希望 100%股權及控股子公司四川農牧持有的南昌國雄 100%的股權、南寧國雄 100%
62、的股權、重慶國雄 100%的股權、重慶希望 100%的股權、郴州希望 100%的股權),以及兩家參股公司的股權(民生保險 3.392%股份和大牧人 25.875%的股權),有助于公司優化資源配置,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為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34/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4、神農集團神農集團 深耕云南,走向全國。深耕云南,走向全國。公司成立于 1999 年,是一家涵蓋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及食品深加工全產業鏈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也是云南省規模最大的養豬企業。2021 年,公司成功登陸上證主板,成為云南省首家上市
63、的農牧企業,開啟了資本賦能產業發展的新征程。隨著業務的持續擴張,公司逐步從云南邁向全國市場。目前,公司已設立 30 家全資子公司,業務版圖廣泛覆蓋云南、廣西、廣東等核心區域,形成了強大的區域協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2017 年公司建成首個原種母豬廠,并從美國 PIC 引進 2080 頭曾祖代種豬。憑借優質種豬資源,公司生豬業務駛入快車道,有力推動公司收入穩步快速增長。2017 至 2023 年間,公司收入端實現年均復合增速 24.5%,利潤端(除 2023 年)均保持盈利,展現出穩健的經營態勢。根據 2024 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 6.1 億至 7.5 億元,實現大幅扭虧為盈。全產
64、業鏈布局,生豬出欄量快速提升。全產業鏈布局,生豬出欄量快速提升。2024 年公司生豬出欄量為 227.15 萬頭(商品豬出欄量為 212.21萬頭),實現銷售收入 44.95 億元。其中,公司向集團內部屠宰企業銷售生豬 33.71 萬頭,進一步加強內部產業鏈協同效應。自 2021 年以來,公司生豬出欄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72.6%,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目前,生豬養殖業務已成為公司絕對的支柱產業,2023 年其收入貢獻達 54%。同時,屠宰和飼料業務作為公司兩大重要業務條線,分別貢獻了 29%和 13%的收入。隨著 2023 年 4 月云南澄江神農食品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投產,公司成功完成了打
65、造精致全產業鏈的最后一步,形成了從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到食品深加工的全產業鏈閉環。神農食品年產能為 24000 噸,主要聚焦低溫速凍、中高溫類肉制品系列產品以及魔芋休閑食品的開發與銷售。2023 年公司深加工業務實現收入 4689 萬元,未來有望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的有力抓手。35/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低成本、低負債,穩健穿越周期。低成本、低負債,穩健穿越周期。憑借卓越的種豬群、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公司成功實現了行業領先的養殖效率和成本水平。2025 年 2 月,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已降至 12.4 元
66、/公斤,相較于 2023 年 16.2 元/公斤的完全成本,實現了顯著下降。展望 2025 年,公司將繼續強化成本管控,致力于將全年完全成本控制在 13 元/公斤以內。這一目標是基于 2024 年平均原料價格所制定,公司計劃通過提升健康度、擴大規模效應以及優化管理效率等多方面措施,進一步挖掘 1 元/公斤的成本下降空間,持續鞏固成本優勢。此外,公司還擁有頗為健康的資產負債率水平。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為 27.7%,遠低于行業樣本企業 58.3%的平均水平。穩健的財務狀況不僅為公司提供了穿越行業周期的底氣,更為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持續加大生豬擴張步伐。持續加
67、大生豬擴張步伐。借助優異的養殖成績和穩健的財務,公司持續加大擴張步伐。2025 年公司生豬出欄目標為 320-350 萬頭,同比增長+40.9-54.1%,2027 年出欄量爭取做到 500 萬頭以上。產能方面,2025 年 1 月底能繁母豬為 12.3 萬頭,計劃 2025 年底達到 16 萬頭能繁母豬,預計每年增加能繁母豬約 4 萬頭,保障未來的產能供應。同時,公司將持續推進屠宰和食品板塊的發展,通過提升產品規模和市占率提升利潤空間,完善生豬產業鏈布局。36/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5、巨星農牧巨星農牧 公司是西南地區領先的生豬養殖
68、企業。公司是西南地區領先的生豬養殖企業。公司以飼料研發、生產及銷售起步,于 2005 年正式進軍生豬養殖行業。十余年來,公司憑借規?;i場管理的豐富實踐,積累了深厚的養殖管理經驗。同時,公司積極與 PIPESTONE、PIC、GSI 等國際知名農牧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引入先進的種豬生產和管理技術,并結合本土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創新,持續提升養殖效率與可持續盈利能力。目前,公司已構建起飼料加工與生豬養殖較為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涵蓋飼料生產、種豬育種與擴繁、仔豬育肥與銷售等環節,實現了對養殖產業鏈的全程覆蓋。公司擁有“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先后榮獲“中國畜牧行業百強優秀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品
69、牌價值企業”“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四川省鄉村振興優秀企業”等多項榮譽,彰顯了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與品牌影響力。在業績表現上,公司收入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4-2024 年公司收入實現 30.2%的復合增速。2024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歷史新高的 5.2 億元,大幅扭虧為盈。37/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規??焖僭鲩L,養殖效率優異。規??焖僭鲩L,養殖效率優異。自 2020 年以來,公司生豬出欄規模呈現出強勁的快速增長勢頭,從21.3 萬頭躍升至 275.5 萬頭,成為推動公司整體規模提升的核心驅動力。2024 年公司養殖業務
70、貢獻了約 98%的營業收入,凸顯了其在公司整體業務中的主導地位。與此同時,皮革業務的收入占比則從2020 年的 30.1%顯著下降至 2.1%。公司憑借國際先進的育種技術和管理理念,實現優異的養殖成績。在育種與種豬選育階段,公司與國際知名基因育種公司 PIC 建立長期合作,堅持選育優秀品種,并全程負責種豬擴繁、仔豬生產及商品豬育肥。通過長期實踐,公司掌握 BLUP 遺傳評估法、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和種豬性能測定技術,成功選育出繁殖能力強(高 PSY 值)、病毒抗性強、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的優質種群;在養殖管理方面,公司與國際知名養殖技術與管理公司 Pipestone 長期合作,引入其先進技
71、術和管理經驗,獲得場所設計、人員培訓、獸醫技術等多方面咨詢服務。公司結合自身近二十年規?;i場管理經驗,引入全套養殖理念和技術體系,提升管理效率和生物安全保障。2025 年 1 月,公司商品豬完全成本控制在 6.75 元/斤以內(養殖成本為 6.13 元/斤)。公司聚焦降本增效,持續提升養殖效率,2025 年商品豬完全成本目標為 6.5 元/斤以內。擬定增募資強化生豬產業布局。擬定增募資強化生豬產業布局。公司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 8 億元,用于三大領域建設:一是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公司雖在成本管控和養殖效率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但與國內頭部企業相比,養殖規模和市場份額仍有差距,這
72、成為制約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公司計劃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持續投入高標準產能建設,鞏固生豬產業鏈戰略,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二是強化種豬供應。通過“崇州林秀公豬站建設項目”的建設引進優質種公豬,為各養殖基地提供優良基因,為公司未來擴張提供堅實支撐;三是推進數字智能化建設。在新質生產力理論指引下,公司將加速信息技術與畜牧業深度融合,建設智能化數字牧場以支持公司內部高效協同運營和外部全產業鏈布局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改善養殖生產指標,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38/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6、華統股份華統股份 浙江省養殖及屠宰
73、雙龍頭企業。浙江省養殖及屠宰雙龍頭企業。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也是浙江省養殖及屠宰雙龍頭企業。公司成立于 2001 年,經過多年深耕農牧行業,已初步構建起涵蓋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的生豬全產業鏈一體化布局。2017 年公司成功登陸深交所,上市后收入規模持續穩定增長。2023 年公司生豬出欄量占浙江省出欄總量的 24.16%,位居浙江省生豬養殖企業前列。同時,公司也是國內領先的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業,2023 年生豬年屠宰量在浙江省內市占率超 30%,屠宰業務在產能規模、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24 年,隨著生豬行業景氣度回升,公司預計
74、實現歸母凈利潤 0.9 億元至 1.35 億元,同比扭虧為盈。采取自繁自養模式,養殖規??缭绞皆鲩L。采取自繁自養模式,養殖規??缭绞皆鲩L。公司主營業務涵蓋生豬養殖、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兩大核心板塊,以及配套的飼料業務、家禽養殖及屠宰等板塊。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生鮮肉(生鮮豬肉、生鮮禽肉)、生豬(種豬、仔豬、商品豬等)、肉制品(火腿、醬鹵制品等)和飼料產品。公司出欄的生豬主要供應內部屠宰場,因此生鮮豬肉是公司收入的主要貢獻業務板塊,過去幾年收入占比基本在 90%左右。在生豬養殖領域,公司采用“自繁自養”模式,投資建設規?;i場,大力布局生豬養殖業務以提高屠宰加工業務的原料自給率。盡管業務起步較晚,但
75、公司生豬出欄量增速在全國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從2021 年的 14 萬頭躍升至 2024 年的 256 萬頭。39/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 16 億元,用于生豬養殖建設項目、飼料加工建設項目及償還銀行貸款。億元,用于生豬養殖建設項目、飼料加工建設項目及償還銀行貸款。根據項目規劃,“績溪華統一體化養豬場項目”預計實現年出欄商品豬 35 萬頭;“蓮都華統核心種豬場項目”預計實現年出欄種豬 2.9 萬頭、仔豬 5 萬頭及商品豬 1.1 萬頭;“飼料加工建設項目”預計形成年產 18 萬噸動物飼料的產能。
76、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后,將有力擴大公司生豬養殖規模,推進生豬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戰略,同時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抗風險能力,為公司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助力公司實現長遠經營目標。40/40 2025 年年 4 月月 14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七、參考研報七、參考研報 1.東北證券-農林牧漁行業:與周期共舞,同企業共進2.光大證券-生豬養殖行業深度報告:養殖規?;铀?,結構性成長可期3.國泰君安-生豬行業多維度變量解析與投資策略4.東海證券-生豬養殖行業研究框架專題報告:周期演繹,高質量與長盈利5.國信證券-生豬養殖行業投資框架 2025 更新版6.國聯民生證券-農林牧漁行業專題研究:如何看待 2025 年 2 月生豬產能數據?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