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氫行業深度:驅動因素、行業現狀、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40129(4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綠氫行業深度:驅動因素、行業現狀、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40129(42頁).pdf(4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報告 慧博智能投研 綠氫行業深度:驅動因素、行業現狀、產業綠氫行業深度:驅動因素、行業現狀、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 氫能兼具能源與化工原料屬性,是理想的連接新老能源的媒介。綠氫在制氫過程中完全沒有碳排放。在現有的能源轉型和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綠氫被認為是未來取代傳統高碳能源的關鍵能源之一。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有目共睹。世界各國均不想在綠氫為代表的第四次能源浪潮中落后,都把綠氫作為國家能源發展的新方向。目前綠氫行業的前景依然廣闊,生產成
2、本也逐漸下降,市場規模逐漸擴大。預計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多的綠氫項目和應用出現,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本篇文章將詳細介紹氫能的概念、分類等基本內容,并具體分析綠氫所具備的優勢。此外,我們還將梳理目前推動行業發展的因素,并對綠氫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深入分析。接著,我們將對綠氫的產業鏈各環節及相關公司進行梳理,展望市場空間。希望通過這些介紹,能夠啟發大家對綠氫行業的了解。目錄目錄 一、行業概述.1 二、行業驅動因素.4 三、行業現狀及趨勢.9 四、綠氫制取.11 五、綠氫儲備及加注.16 六、綠氫應用.20 七、相關公司.37 八、市場空間分析.39 九、參考研報.42 一、行業一、行業概述
3、概述 1、氫能概念及分類氫能概念及分類(1)概念概念 氫能是一種優質且最具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二次能源。氫能是一種優質且最具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二次能源。與電能類似,氫能需要由一次能源轉化獲得,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氣可以直接開采。氫能的能量密度高、儲存方式簡單,是大規模、長周期儲能的理想選擇,為可再生能源規?;{提供了解決方案,并能在不同行業和地區間進行能量再分配。因此發展氫能是提高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革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雙碳”目標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2/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分類)分類 根據氫能生產來源和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
4、,可將氫分為灰氫、藍氫、綠氫。根據氫能生產來源和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可將氫分為灰氫、藍氫、綠氫?;覛涫侵竿ㄟ^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氫氣。藍氫是指在制氫過程中增加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碳捕捉、利用與儲存技術產生的氫氣。綠氫是利用風電、水電、太陽能、核電等可再生能源制備出的氫氣,制氫過程完全沒有碳排放。目前氫目前氫能主要以灰氫方式制取,能主要以灰氫方式制取,綠氫逐步取代灰氫成為必然綠氫逐步取代灰氫成為必然。目前的氫氣主要是灰氫,約占全球氫氣產量的 95%,灰氫在制備過程中會排放較多的二氧化碳。綠氫在制備過程中完全零排放且可以與可再生
5、能源耦合,未來占比有望不斷提高,逐步取代灰氫。3/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綠氫具備的優勢、綠氫具備的優勢(1)綠氫具備綠氫具備“零碳排零碳排”的制備優勢,減碳空間極大的制備優勢,減碳空間極大 煤制氫路線下每生產 1 噸氫氣平均需要消耗煤炭約 6-8噸,排放 15-20噸左右的二氧化碳,此外還會產生大量高鹽廢水及工業廢渣。天然氣制氫路線下每噸氫氣的生成將排放 9-11 噸二氧化碳。根據 IEA,2021 年全球 9400 萬噸氫氣產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 9000 萬噸,低碳排制氫產量不足 100 萬噸?;覛錅p碳空間極大,而綠氫在制備過程
6、中幾乎不排放溫室氣體,每生產 1噸氫氣碳排量僅 0.03 噸,在雙碳目標要求下灰氫勢必被更清潔的綠氫所取代。(2)綠氫儲能具有規模大、時間長、儲存與轉化形式多樣等優勢,可解決新能源消納綠氫儲能具有規模大、時間長、儲存與轉化形式多樣等優勢,可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問題 近年來新能源的迅速發展使得電力輸送和綜合消納等困難凸顯,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隨機性、季節性、反調峰特性及不可預測性導致部分電能品質較差,疊加儲能技術有限,“棄風棄光”問題快速增長。而用新能源發電制氫,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助力消納新能源“棄風棄光”問題。綠氫作為儲能的方式,或將綠氫轉為綠氨、綠醇,具備以下優勢:1)儲能規模大且時
7、間長:電化學儲能的容量是兆瓦級(MW),儲能時間是 1天以內;抽水蓄能容量是吉瓦級(GW),儲能時間是 1 周-1 個月;而氫能儲能的容量是太瓦級(TW),時間可以達到 1年以上;2)可跨長距離儲能:氫儲能可以做到跨區域長距離儲能;3)能量轉化形式多樣化:從能量轉換上看,氫能不僅可轉換為電能,還可以轉換為熱能、化學能多種形式的能源。(3)綠氫制氫純度高綠氫制氫純度高 不同制氫方式所得的氫氣純度不同,采用電解水綠氫方式制氫,氫氣純度最高,其中 PEM 水電解制氫初產物氫含量便高達 99%,提純后純度進一步提升至 99.999%,具有明顯優異性,適用于對氫氣純度、雜質含量要求苛刻的冶金、陶瓷、電子
8、、航天航空等行業。3、綠氫產業鏈、綠氫產業鏈 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到用氫一系列環節,我國在技術、材料、裝備等環節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到用氫一系列環節,我國在技術、材料、裝備等環節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從氫氣制備到使用過程來看,氫能產業鏈可分為制氫、儲運氫、加氫和用氫四個環節。根據清華大學的研究,我國氫能相關技術已取得長足發展,但在氫氣的制取、儲運、應用等環節仍存在關鍵技術未被突破,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4/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二、行業驅動因素二、行業驅動因素 1、“碳中和碳中和”目標、碳稅法案陸
9、續落地加速脫碳目標、碳稅法案陸續落地加速脫碳 碳中和的目標推動氫能加速發展。碳中和的目標推動氫能加速發展。為達到 2016 年巴黎協定提出的在本世紀中葉前努力將全球溫度控制較前工業化時期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的目標,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的共同愿景和一致行動。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的共同愿景和一致行動。目前全球已有包括歐盟、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130 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或“零碳”目標且大部分計劃在 2050 年實現。中國也提出自己的“碳中和”目標,即氧化碳排放力爭 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通過氫能實現深度脫碳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然選擇。2023 年年
10、 2 月月 9 日,歐洲議會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日,歐洲議會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ENVI)正式通過了歐洲碳邊界調整)正式通過了歐洲碳邊界調整機制(機制(CBAM)協議(也稱碳關稅),)協議(也稱碳關稅),2023 年 4 月 18日,歐洲議會通過了新的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4 月 25 日在歐盟理事會獲得通過。至此,CBAM 已走完所有流程。過渡期從 2023 年 10月 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進口商需遞交碳排放報告。從 2026 年開始,歐盟將逐年減少碳市場上生產企業 10%的免費配額直至 2035 年完全取消免費配額,同期要求產品進口
11、者需要根據產品生成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支付碳費用,并逐年提高費率。CBAM 按照委員會的提議涵蓋鋼鐵、水泥、鋁、化肥和電力,并擴展到氫氣、特定條件下的間接排放、某些前體以及一些下游產品,例如螺釘和螺栓以及類似的物品鐵或鋼。新的協議擴大加入氫氣(歐盟很多國家把綠氫納入脫碳主要燃料,而非歐盟國家主要是用煤炭生產灰氫)、若干化學前驅物、一些鋼鐵下游產品(例如螺絲、螺栓等),以及在特定條件下的范疇二間接排放。我國是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商品進口來源國,受歐盟隱含碳稅影響大。我國是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商品進口來源國,受歐盟隱含碳稅影響大。我國出口歐盟的中間產品中 80%的碳排放來自金屬、化學品和非金
12、屬礦物,屬于歐盟碳市場高泄露風險部門,一旦納入碳邊境調節會對出口產生巨大影響?;?2015-2019 年數據統計,我國出口受影響的貿易額將占出口歐盟總額12%,約 427.5 億美元。其中石油化工和鋼鐵兩者合計貿易出口分別占受影響貿易額的石油化工和鋼鐵兩者合計貿易出口分別占受影響貿易額的 27%,受影響較大?;ず弯撹F行業減碳勢在必行。5/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我國碳減排壓力大任務重。我國碳減排壓力大任務重。從總量來看,中國是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國,根據(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第 70 版)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亞太地區碳排放
13、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合計占比達 52%。2020 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 49.8 億噸標準煤,能源相關的 CO2 排放量約 99 億噸,占全球比例為 30.7%,是北美地區的一倍。2、氫能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抓手氫能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抓手 以鋼鐵、水泥、工業制造業是碳排放大戶面臨壓力。以鋼鐵、水泥、工業制造業是碳排放大戶面臨壓力。2020 年我國單位 GDP 能耗為 3.4 噸標準煤/萬美元,單位 GDP 碳排放量為 6.7 噸 CO2/萬美元,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及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其中石化化工、煤化工、鋼鐵、有色冶煉、水泥等工業制造業合計碳排放占比 29%。6
14、/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氫作為能源,更是重要的載體,實現傳統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連接,實現兩者平穩過渡。氫作為能源,更是重要的載體,實現傳統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連接,實現兩者平穩過渡。在雙碳目標和 ESG 背景下以傳統企業為主的電力、交通、建筑、工業企業陸續通過布局氫能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工業領域的氫冶金,化工行業的綠氫耦合,電力領域的天然氣官網摻氫,園區領域熱電聯供成為各傳統企業布局方向。綠氫,作為能源載體和物料起始的小分子,已經開始在能源和石油化工兩條路線進行滲透,將來將成為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作為未來無碳循環物料和能源
15、體系的基石。3、發展氫能符合我國保障能源安全的發展方向發展氫能符合我國保障能源安全的發展方向 2020 年 12 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1 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提出走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并提出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要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圍繞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能源是保障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保障能源安全是發展的底線。地緣沖突背景下能源波動性加劇,能源安全重要性凸顯。地緣沖突背景下能源波動性加劇,能源安全
16、重要性凸顯。2022 年的俄烏地緣沖突,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等綜合因素導致全球能源市場出現供需錯配,全球能源市場波動加劇。能源安全重要性凸顯。當前我國主要能源石油和天然氣大量依賴進口,2022 年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賴度 71.2%和 40.2%,高依賴度始終是國內能源供應格局所面臨的挑戰??稍偕茉吹陌l展符合能源安全大方向??稍偕茉吹陌l展符合能源安全大方向?!笆奈濉逼陂g,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取得新突破,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2 年國內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 1 萬億千瓦時,達到 1.19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 13.8%,同比提高 2 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整體發電量達
17、到 2.7 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總用電量 31.6%,較 2021 年提升 1.7%。7/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構建可再生能源構建可再生能源氫能產業鏈助力實現能源自主可控:氫能產業鏈助力實現能源自主可控: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不可避免的存在間歇性大,季節性強,波動性高的特點,這些特點給電網調峰填谷造成挑戰。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方式可以促進大規??稍偕茉凑习l電,能源消納,并在跨地區能源分發,新增能源彈性緩沖,工業能源脫碳化等 7 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2023 年 3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18、年)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確立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確立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制氫就近利用的氫能利用體系。確立制氫就近利用的氫能利用體系。確立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 10-20 萬噸萬噸/年,實現年,實現 CO2 減排減排100-200 萬噸萬噸/年的,年的,2023 年形成多元化氫能應用生態的目標。年形成多元化氫能應用生態的目標。4、我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推進氫能商業化、我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推進氫能商業化 國家及地方政府印發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國家及地方政府印發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厮菡邭v程,我國早在
19、2022 年 3 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文件中正式確立了氫能的能源戰略地位。此后,國家及地方政府印發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在政策引領下,各地也在積極布局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當前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具有明確的氫能產業規劃。具體來看,上海氫能產業政策體系相對完善,主要將臨港作為氫能產業聚集發展地,北京氫能產業政策體系布局較早,大興區已落地氫能專項政策,深圳亦在 21 年就已布局氫能產業發展體系,初步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氫能產業發展集群。8/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多地發布綠氫生產補貼政
20、策,給予制氫端前期發展保障。多地發布綠氫生產補貼政策,給予制氫端前期發展保障。西北部地區擁有豐富的風光資源,綠氫項目多集中于此,其中,內蒙古、寧夏、吉林、甘肅、青海、新疆均出臺了相應的綠氫產能規劃,加總規劃量至 2025 年達到 100 萬噸,除規劃外,內蒙古、吉林、甘肅、新疆等多地區也發布了綠氫生產補貼政策,補貼額最高高達 10元/kg,預計后續其他地區有望逐步跟進出臺相關政策,規劃指引疊加補貼保障,制氫端迎大發展機遇。9/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三、行業現狀及趨勢三、行業現狀及趨勢 1、我國綠氫產業采取示范項目實現經濟性、由點向面擴展
21、的發展路徑我國綠氫產業采取示范項目實現經濟性、由點向面擴展的發展路徑 可再生資源分布不均勻,區域綠氫實現經濟性是第一步??稍偕Y源分布不均勻,區域綠氫實現經濟性是第一步。西北可再生資源豐富,當地煤化工企用氫需求量大。利用當地可再生能源配備電解水制氫設備,對應當地的煤化工、煉化廠的需求實現就地消納,這種模式將儲運成本最小化,大幅降低用氫成本。管道運輸擴大綠氫供給半徑,用氫成本的下降是新增需求推廣的基礎。管道運輸擴大綠氫供給半徑,用氫成本的下降是新增需求推廣的基礎?!拔鳉鋿|送”輸氫管道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管道運輸是綠氫由點到面全覆蓋的基礎。輸氫管道可以實現大規模、長距離輸送氫
22、氣,并且兼顧經濟性。未來,可依托“西氫東送”管道建設支線及加氫母站,助力京津冀氫能走廊的高效構建,助力京津冀地區“雙碳”目標的實現。2、全國綠氫項目規劃高增全國綠氫項目規劃高增 10/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以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為導向,綠氫項目呈現高增長態勢。當前國內已投產的綠氫項目規模達到 5.4 萬噸,其中位于新疆庫車的國內最大光伏制氫示范項目于 2023 年 8 月 30 日全面投產,綠氫項目規劃持續高增,近兩年已立項的綠氫項目合計達到 483.31 萬噸,綠氫項目將迎來落地放量。3、綠氫規劃高增下,消納問題逐步凸顯綠氫規劃高增下,
23、消納問題逐步凸顯 目前供給端綠氫占比處于低位。從我國產量結構上來看,由于我國資源結構富煤少氣,氫能供給依然依賴化石能源制氫(灰氫)。氫氣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工業為主要的應用領域。從氫氣的用途來看,最大應用領域是作為生產合成氨中間原料,氫氣產能占比約為 30%;第二是生產甲醇,包括煤經甲醇制烯烴的中間原料,氫氣產能占比約為 28%;第三是焦炭和蘭炭副產氫的綜合利用,占比約為 15%(已扣除制氨醇,避免重復計算);第四是煉廠用氫,占比約為 12%;第五是現代煤化工范疇內的煤間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的中間原料氫氣,占比約為 10%;其他方式氫氣利用占比約為5%。當前氫氣供需趨
24、于平衡,消納問題逐步顯現。當前氫氣供需趨于平衡,消納問題逐步顯現。從氫氣產量和消耗量來看,當前我國氫氣供需趨于平衡。從已立項綠氫產能的量級看,綠氫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內高速增長,在當前氫氣供需趨于平衡的情況下,綠氫消納問題可預見性的將逐步顯現。11/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四、綠氫制取四、綠氫制取 1、氫氣制取可根據碳排放強度分為三種方式,電解水制氫方式是綠氫制氫氣制取可根據碳排放強度分為三種方式,電解水制氫方式是綠氫制氫方式氫方式 目前主要的制氫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工業副產制氫和電解水制氫三類。目前主要的制氫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工業副產
25、制氫和電解水制氫三類?;剂现茪涫莻鹘y的制氫方法,技術成熟、成本較低,但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工業副產制氫是指將富含氫氣的工業尾氣作為原料,主要采用變壓吸附法(PSA 法),回收提純制氫。電解水制氫是在直流電下將水分子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分別在陰、陽極析出,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水制氫是目前眾多氫氣來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工藝,但當下生產成本較高?;剂现茪淠壳叭允侵髁?;電解水制氫產業尚未完全規?;?,但是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綠色氫能生產方式?;剂现茪浜凸I副產制氫方式得到的氫氣為“灰氫”;“灰氫”基礎上應用用碳捕捉、碳封存等技術(CCUS)將碳保留下來,制備得到的氫氣為“藍氫”;通過光
26、伏發電、風電、水電等可再生電力供能的電解槽制取的氫為“綠氫”。12/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制氫國。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制氫國。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2022 年我國氫氣產量達 4004 萬噸,同比增長 21.3%。截至 2021 年底,煤制氫在我國仍占據主導地位,占比 62%,天然氣制氫占 18%,電解水制氫占比不足 1%。我國大力發展風、光等清潔能源為電解水制氫產業化發展提供保障,預計到預計到 2050 年,年,電解水制氫占比將大幅提高至電解水制氫占比將大幅提高至 49%,成為主流的制氫方式。,成為主流的制氫方式。2、
27、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分析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分析 當下電解水制氫主要有四種技術路徑。當下電解水制氫主要有四種技術路徑。根據電解質種類不同,電解水制氫主要分為堿性電解水制氫(ALK)、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AEM)和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SOEC)四種技術路線。其中,ALK 較為成熟且已經實現了大規模應用,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電解水制氫方式;PEM 電解水技術雖然當下成本較高,但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一方面,其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和隨機性匹配性強,且靈活性和效率較高。另一方面,PEM 水電解槽以 PEM 傳導質子,PEM氫氣滲透率低,產生的氫氣純度高。過去幾年,歐美等
28、發達國家和地區掌握著 PEM 的核心技術,推動了 PEM的規?;瘧?。我國 13/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也積極進行研究攻關,并已實現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兆瓦級示范。SOEC 的電耗低于前兩種技術,目前處于初步示范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AEM 水電解研究剛剛起步。較高的制氫成本是制約大規模應用發展的關鍵,電耗較高的制氫成本是制約大規模應用發展的關鍵,電耗+設備折舊成本占比超設備折舊成本占比超 90%。電解水制氫的成本一般包含固定成本及可變成本兩部分,固定成本主要為設備折舊、人工運維方面的成本,可變成本主要涉及電耗、水耗成本。從目前堿性電解
29、制氫和 PEM 電解制氫兩種技術路線的成本構成情況來看,電耗和設備折舊合計分別占據 92.1%和 94.1%,因此電耗及設備折舊的成本控制能夠對電解水制氫的工業化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堿性電解路線的電耗比重較 PEM電解路線高,占比為 74.9%;PEM電解路線的設備折舊比重較堿性電解路線高,占比為 43.5%。在目前的電解水制氫路線中,堿性電解制氫路線成熟,成本相較而言最低,是當前最容易實現產業化的方式。14/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現階段電解水制氫的成本較化石燃料制氫更高,導致其大范圍應用受到限制??紤]到電費等于度電價格現階段電解水制氫
30、的成本較化石燃料制氫更高,導致其大范圍應用受到限制??紤]到電費等于度電價格乘以電耗,因此通過降低可再生能源度電成本以及降低電耗,將能夠顯著降低制氫成本。乘以電耗,因此通過降低可再生能源度電成本以及降低電耗,將能夠顯著降低制氫成本。3、電解槽是電解水制氫的關鍵電解槽是電解水制氫的關鍵 電解槽是電解水制氫的關鍵,電解槽是電解水制氫的關鍵,目前目前以堿性電解槽為主流,招標量占比達到以堿性電解槽為主流,招標量占比達到 94%。從 2023 年的招標數據看,堿性電解槽招標量(MW)占比達到 94%,PEM 電解槽僅為 6%,堿性電解槽及相關設備將在 2-3年內加速發展。堿性電解水制氫原理:水分子在直流電
31、的作用下,在電解池發生陰極析氫反應(堿性電解水制氫原理:水分子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在電解池發生陰極析氫反應(HER)和陽極析氧反和陽極析氧反應(應(OER),陰極反應產生氫氣,陽極反應產生氧氣。),陰極反應產生氫氣,陽極反應產生氧氣。該系統以堿性溶液作為電解液,陰陽兩極插入電解槽中并由隔膜進行分隔,關鍵材料主要包括隔膜、電極及催化劑。常用的堿性電解液包括氫氧化鉀、氫氧化鈉以及氫氧化鈣,工業上常使用 30%的 KOH 溶液或 26%的 NaOH 溶液。未來,高產氫量、低能耗及快速響應是電解槽技術進一步研發升級的方向。堿性電解槽產氫量提升可以通過提高電解槽的體積大小,或增加運行電流的密度;能耗降低涉
32、及到極間電圧控制、電解槽流場優化、小室一致性、材料導電率等??焖夙憫枰娊獠勖鎸Ω卟▌有缘男履茉窗l電,達到分鐘級的冷啟動速度。堿性電解槽結構: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由堿性電解槽主體和堿性電解槽結構: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由堿性電解槽主體和 BOP 輔助系統組成。輔助系統組成。電解槽主體部件包括極板、極框、隔膜、電極等,槽中包含大量的電解小室;BOP 輔助系統包括八大系統,分別為:電源供應系統、控制系統、氣液分離系統、純化系統、堿液系統、補水系統、冷卻干燥系統和其他附屬系統。1)電極:)電極:是電化學反應發生的場所。傳統的堿性電解槽一般采用低成本的金屬電極,包括多孔金屬框架結構(如鋼或者鍍鎳合金鋼材料
33、)以及表面涂覆的催化劑層,目前主要有鎳網噴涂雷尼鎳、泡沫鎳等形式的電極,能夠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的電流密度,從而增加產氫量。2)隔膜:)隔膜:用于確保離子通過完成反應,并防止氫氣和氧氣的混合,隔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氫氣、氧氣的純度以及電耗的大小。常用的隔膜包括一代的石棉隔膜,聚四氟乙烯樹脂改性石棉隔膜,二代的聚苯硫醚隔膜 PPS,聚砜類隔膜 PSF 和聚醚醚酮隔膜 PEEK。目前三代復合隔膜產品的開發已經在國內逐漸起步,具有更好的隔氣性、穩定性及低電阻、低能耗。15/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密封墊片:)密封墊片:多選用復合聚四氟乙烯材質,
34、用于實現極片之間的絕緣,其性能影響氣體的產量與穩定性,同時也關系到極板與隔膜的使用壽命。4)極板)極板和極框:和極框:是電解槽中用于支撐電極和隔膜的組件,能夠進行導電。極板通常采用鑄鐵金屬板、鎳板或不銹鋼金屬板。從堿性電解水系統整體成本構成來看,電解槽主體部分成本約占整體系統成本的 45%,BOP 輔助系統成本約占 55%。1)堿性電解槽主體部分:)堿性電解槽主體部分:極板、電極、隔膜、密封墊片在堿性電解槽成本構成里面分別占比 44%、28%、8%及 8%。雙極板、緊固螺桿等機加工件的工藝相對簡單,未來電解槽的升級發展主要依靠以電極、隔膜、密封墊片為代表的核心材料。2)BOP 輔助系統部分:輔
35、助系統部分:對該部分的成本進一步細分,電源成本占 50%,去離子水循環系統占比 22%,氫氣純化系統占比 20%,冷卻系統占比 8%。16/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堿性電解槽因成本更低應用較廣,堿性電解槽因成本更低應用較廣,PEM 今年起逐步起量,后續兩者有望搭配出貨。今年起逐步起量,后續兩者有望搭配出貨。堿性電解槽成本更低,更加受到廣泛應用,PEM電解槽今年起開始招標應用,未來兩年 PEM電解槽有望作為堿性電解槽的補充存在,用于應對新能源發電的波動和低負載。電解槽及配套關鍵設備部件同迎機遇。電解槽及配套關鍵設備部件同迎機遇。隨著綠氫項目
36、的高增將帶動制氫設備需求,電解槽作為核心設備將率先受益。同時,配套輔件設備及價值含量高的核心零部件也將同時受益帶動。五、綠氫儲備及加注五、綠氫儲備及加注 1、氫能儲運氫能儲運:儲運環節將成氫氣成本關鍵點,管道、液氫落地加速儲運環節將成氫氣成本關鍵點,管道、液氫落地加速 氫能儲運是大規模用氫的必要保障:在氫能產業發展過程中,氫的存儲運輸是連接氫氣生產端與需求端的關鍵橋梁,因此高效、低成本的氫氣儲運技術是實現大規模用氫的必要保障。制氫平價供應趨勢已現,儲運將成為行業重點發展。制氫平價供應趨勢已現,儲運將成為行業重點發展。隨著新能源設備端的降本以及政策推動,綠氫的制取已趨于平價,尤其在西部新能源低廉
37、電價地區,然而目前終端應用的使用成本仍在高位,產業鏈成本的大頭已從生產端轉向儲運端。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出臺,推動中游環節發展。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出臺,推動中游環節發展。氫氣的儲存、運輸和加注環節相關標準的模糊是阻礙產業鏈中游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023 年以來各項標準逐步落地出臺,并且六部門聯合印發了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 版),從國家層面提出了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重點,隨著標準體系的出臺以及加氫站許可證等政策的逐步放開,中游儲運加環節將配套迎來發展機遇。主流高壓氣態儲氫安全隱患大,固態儲氫或成為未來技術熱點。主流高壓氣態儲氫安全隱患大,固態儲氫或成為未來技術熱點。從技術路線上看,氫能儲運
38、主要有四種形式: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固態儲氫和有機液體儲氫。目前最常用的是高壓氣態儲氫高壓氣態儲氫,即利 17/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用高壓將氫氣壓縮到高壓容器中,其技術成熟度最高,氫氣壓縮能耗低,另外氫氣儲存多采用鋼瓶,結構簡單、充放氣速度快,但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低溫液態低溫液態儲供模式下,液氫體積能量密度大,因此儲運簡單安全、運輸成本低,但把氫氣液化耗能較大,液化 1kg 的氫氣需要耗電 4-10 千瓦時,且液氫的存儲容器需要具有抗凍、抗壓以及嚴格絕熱的特性,因此綜合成本較高,目前主要用于航天航空領域。固態儲氫固態儲氫是利
39、用儲氫材料與氫氣反應生成穩定化合物,相比于高壓氣態和低溫液態兩種儲氫方式,具有操作容易、運輸方便、成本低、安全性高等明顯優勢,長期來看發長期來看發展潛力最大。有機液體儲氫展潛力最大。有機液體儲氫是通過不飽和液體有機物的可逆加氫和脫氫反應來實現儲氫,目前仍有較多的技術難題尚未攻克,導致費用較高、氫氣純度不夠,但是有機液體儲氫能夠在常溫下運輸,安全性較高,并且可以利用現有加油站設施進行加注,在未來極具應用前景。18/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管道建設方案鋪開,中國進入輸氫管網建設元年。管道建設方案鋪開,中國進入輸氫管網建設元年。三桶油管道建設發
40、力,“西氫東送”受到推廣,內蒙古發布內蒙古自治區新能源倍增行動實施方案,規劃到 2025 年全區綠氫生產能力突破 50萬噸,綠氫產能在全國占比超過 50%,并研究以綠氫為載體的新能源跨區域輸送模式,結合綠氫長時性儲能屬性,推動輸氫管道規劃布局,通過將綠氫運送至全國各地,變輸電為輸氫,以綠氫為載體實現新能源跨區域輸送。當前過半綠氫規劃及項目大多集中在內蒙古,綠氫制取供給地位確立。液氫運輸也進入標準放開階段。液氫運輸一直以來受限制于標準的落地與政策松綁,2023 年起標準開始落地,關注示范運用項目落地。液氫從設備技術難點看,在于膨脹機的國產化替代以及液氫儲罐的絕熱性能,前者決定液氫單位能耗,后者決
41、定氫儲存過程中的損失率;對于液氫整體運營來看,每天的液化規模越大,對應液化氫氣的單位能耗越少,而壓縮的過程電費占據大頭,故電價越低,液態成本整體越便宜。19/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氫加注:、氫加注:氫能高速建設示范將落地,加氫站配套同步起量氫能高速建設示范將落地,加氫站配套同步起量 氫能高速建設示范將落地。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共建中國氫能高速行動倡議,旨在加快構建以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和河北五城示范群為基礎的氫能高速網絡建設,包含對高速運營車輛和加氫站給予政策支持的內容,如減免高速通行費以及優化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成本等,極大的推動和
42、保障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隨著上游制氫和下游燃料電池車的高速發展,以及相關標準的出臺及政策松綁,中游的基礎設施建設將開始配套起量。20/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中石化發布了氫能中長期發展戰略,按照“油氣氫電服”一體化綜合能源服務的思路,推進加氫站網絡布局,規劃到 2025 年,建成加氫能力 12 萬噸/年左右。這意味著若加氫站加注量為 500kg/天,則對應將落地建設 650 余座加氫站。當前加氫站數量為 350 余座,加氫站的建設數量高增將帶動配套加氫站設備,例如加氫站壓縮機、儲氫罐等需求,以及外供式加氫站帶動的長管拖車高壓氫氣罐需求
43、。六、綠氫應用六、綠氫應用 目前氫能的成本較高,使用范圍較窄,氫能應用處于起步階段。氫能源主要應用在工業領域和交通領域中,在建筑、發電和發熱等領域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根據 IEA 數據,2021 年全球氫氣需求量超 9400萬噸,同比增長 5%,其中增量中約 67%是來自化工領域。2021 年全球氫氣需求來源中,煉油、合成氨、甲醇、鋼材的氫氣需求比例分別為 42.6%、36.2%、16.0%和 5.3%。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 2060年工業領域和交通領域氫氣使用量分別占比 60%和 31%,電力領域和建筑領域占比分別為 5%和 4%。1、化工:氫氣作為工業原料直接消納,項目升級減碳將帶動綠氫
44、需求、化工:氫氣作為工業原料直接消納,項目升級減碳將帶動綠氫需求(1)傳統高碳排放工業新增產能受控,氫基綠色化工將成為產業轉型重要突破口傳統高碳排放工業新增產能受控,氫基綠色化工將成為產業轉型重要突破口 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高碳排放產業受控。高碳排放產業受控。我國逐步把碳排放總量納入考慮,實施碳排放雙控可以有效避免能源總量控制的局限性,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同時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并且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綠色空間。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3 年本)由鼓勵、限制和淘 21/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
45、究報告 汰三類目錄組成,傳統方式制備的工業合成氨、甲醇、煉化、冶金等被歸類為限制或淘汰類,其新增產能將會受到限制。產業結構轉型背景下,傳統化工工業綠色升級改造受到積極引導。產業結構轉型背景下,傳統化工工業綠色升級改造受到積極引導。目前國內化工工業行業仍屬于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基礎和原料的高耗能高碳排放行業,新型產業結構轉型背景下,傳統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項目新增產能將受到擴張限制。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 年版),針對煉油、煤化工、合成氨等化工行業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指南,提出引導工藝和技術綠色化水平的升級改造、相關前沿技術加強攻關并加快淘汰不符合綠色低碳轉型要求的落后設
46、備和技術,相關政策為以可再生氫為基礎的清潔化工產業發展奠定了發展基礎。氫基綠色化工將成為產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綠氫需求先后受替代滲透和新增項目帶動氫基綠色化工將成為產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綠氫需求先后受替代滲透和新增項目帶動。氫氣在化工領域被廣泛運用為原料,隨著環保、準入等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傳統化工加清潔能源配套項目受到積極推廣,氫基綠色化工將成為化工產業的重要轉型方向。綠氫在化工行業驅動力來自現有替代及新增需求兩部分,包括既有傳統工藝流程的綠氫替代和新型化工生產的綠氫利用兩種模式。由于現代化工項目工藝復雜、投資大且周期長,綠氫作為原料在化工生產中的大規模利用需要進行較多產線的升級改造,短期內成
47、本較高且風險較大,因此短期內綠氫將主要在既有傳統工藝流程中發揮對傳統化石能源制氫的替代作用,并在條件相對成熟的少部分綠氫新型化工項目中逐步開展試點應用。新型化工路徑采取的工藝技術不同于現有傳統生產路徑,已有項目進行改造的難度大,因而僅適用于新建項目。合成氨、甲醇的生產在中國以煤化工為主要路徑,工廠大多采用煤氣化制氫的傳統方式獲取氫氣。石油煉化作為石油化工行業的主要生產環節,對氫氣的需求量大,大型煉化廠幾乎均有場內制氫設備,采取天然氣重整或煤氣化作為主要氫氣供給方式。22/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合成氨產能有望迎來逐步恢復,綠氫合成氨將
48、率先實現規?;痉稇煤铣砂碑a能有望迎來逐步恢復,綠氫合成氨將率先實現規?;痉稇?合成氨供需趨緊,產能有望迎來逐步恢復。過去國內合成氨產能面臨嚴重過剩問題,從統計數據看,2017 年國內合成氨產能超過同年合成氨表觀消費量約 25.9%,十三五以來,工信部要求合成氨行業淘汰高碳排放的落后工藝縮減產能,從 2016年到 2022 年國內合成氨產能下降近 700萬噸/年(2016 年產能 7156 萬噸)。受農業需求拉動,合成氨表觀消費量與產量快速增長,供需態勢縮緊。我國合成氨消費中農業消費量(尿素等氮肥)占到了總消費量的約七成,2018 年起國內開始調整種植結構,農作物播種面積上漲、氮肥需求增
49、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 年至 2021 年氮肥產量年均增長率達 3.2%,合成氨表觀消費量跟隨上漲,年均增長 8.6%。合成氨制備過程需大量氫氣,傳統制備方式合成氨制備過程需大量氫氣,傳統制備方式碳排放量高。碳排放量高。氨是最基礎的化工原料之一,在化工領域被廣泛應用,作為工業上最基本、結構最簡單的含氮原料,幾乎所有的含氮化合物的最上游都源自于氨。氨可用于尿素等化肥農業原料(氮肥)、以及硝酸等化工用品生產,也可用作新型綠色燃料。工業上高溫高壓下氮氣與氫氣反應合成氨,傳統的合成氨在生產氫氣原料的過程中采用的是煤或者天然氣制氫,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碳排放。根據中國氣體工業協會數據,2020
50、年我國合成氨行業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2.19 億噸,占到了化工行業排放總量的 19.9%。23/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制氫環節是工業合成氨主要碳排放來源,電解水制氫可實現零碳排放。制氫環節是工業合成氨主要碳排放來源,電解水制氫可實現零碳排放。合成氨工業對氫氣來源無特殊要求,可采用綠氫替代煤制氫與天然氣制氫,替代煤制氫后減碳超 2 億噸/年,實現除供熱環節外的零碳排放。傳統工業合成氨生產采用 HarberBosch 工藝,反應方程式為 3H2+N22NH3,其中的 N2 來自空氣分離,工藝簡單,氫氣來自煤制氫或天然氣制氫,工藝較為復雜。煤制
51、氫合成氨以及天然氣制氫合成氨都是“留氫去碳”,碳排放較為嚴重,是合成氨工業主要的碳排放來源。綠氨規劃已超綠氨規劃已超 800 萬噸,有望率先實現規?;痉?,將帶動百萬噸氫萬噸,有望率先實現規?;痉?,將帶動百萬噸氫氣增量。氣增量。根據當前綠氨各項目規劃統計,規劃量級已超 800 萬噸,項目地點多集中于內蒙古、河北、甘肅、遼寧等地區,根據合成氨工藝流程,每噸合成氨需氫約 0.18 噸,800 萬噸綠氨規劃對應約 144萬噸氫氣增量。24/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3)甲醇產能整合升級,綠色甲醇有望成為甲醇新增產能突破口甲醇產能整合升級,綠色甲
52、醇有望成為甲醇新增產能突破口 目前國內甲醇產業整體供過于求且各區域差異大,原料結構對煤炭的依賴度高,易受國外低成本甲醇的沖擊。未來預計甲醇下游消費增長將以 MTO/MTP(甲醇制烯烴)、甲醇燃料等新興下游帶動,政策引導下優勝劣汰產能整合升級以提高競爭力。碳排放雙控下,綠色甲醇有望成為甲醇新增產能突破口??紤]碳排放雙控下煤制甲醇新項目難以獲批,采用綠氫制備的綠色甲醇將成為未來增加甲醇產能的突破口,相關項目逐漸在西北、西南等地區開展,例如“液態陽光”等新型工藝示范項目。根據甲醇合成工藝流程,每噸綠色甲醇需氫約 0.19 噸,450 萬噸綠色甲醇規劃對應約 86 萬噸氫氣增量。25/42 2024
53、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船舶轉型綠色燃料技術路線,帶動甲醇新增需求。國際海事組織(IMO)公布的數據顯示,船舶行業每年的碳排放量約為 10.76 億噸,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 2.89%,并呈繼續增加的趨勢。近期,MEPC8會議、歐盟 Fit for 55 等計劃加速推進航運領域脫碳進程,同時國際海運溫室氣體年度排放總量標準規劃出臺,規定 2030/2040 年較 2008年至少降低 20%/70%、力爭降低 30%/80%。脫碳目標將推動船舶向清潔能源轉型,即 LNG 動力、甲醇動力、氨動力、氫動力等船舶在未來船舶新增的比例里將進一步提升。甲醇作為其
54、中最受關注的可替代燃料之一,需求將受益于船舶綠色化轉型帶動。(4)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成為新趨勢,綠氫煉化將成為石化工業碳中和的關鍵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成為新趨勢,綠氫煉化將成為石化工業碳中和的關鍵“十四五”期間,化工產品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成為新趨勢。目前煉廠加氫裝置對氫氣的需求主要靠重整氫,重整氫氣是煉廠最重要的廉價氫氣資源,重整的氫氣產率為進料 2.5%3.5%,每噸進料可提供300500Nm3副產氫,但原油中 65165餾分加上加氫裂化裝置的石腦油,重整原料約占原油的 15%,26/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因此重整副產氫最多只占原油產量
55、的 0.5%,而全廠用氫量一般占原油的 0.8%1.4%。隨著加氫裝置的陸續建成,重整氫已不能滿足對氫氣日益增大的需求。煉化新工藝的發展意味著工藝環節的精細化,對加氫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大量煉化一體化園區的投產,預計在中短期內,煉化會成為氫氣大規模應用的下游領域,根據中國石油經濟研究院的數據,目前每年全國大約有 6億噸的原油加工量規模,對應的氫氣需求量約為 900萬噸。綠氫煉化的標志性項目已投產:中石化 6 月 30 日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順利產氫,產出的氫氣通過管道輸送到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替代現有天然氣化石能源制氫。該項目實現了綠氫生產到利用全流程貫通,也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萬噸
56、級綠氫煉化項目全產業鏈貫通。石化工業減碳已成趨勢,綠氫煉化將成為石化工業實現碳中和的必由之路。綠氫煉化已列入“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中,文件明確提出石化化工行業實施綠氫煉化降碳工程,煉廠綠氫滲透率將有望穩步提升。受到上游原料供應來源、工業基礎以及下游消費市場等因素影響,目前煉廠的區域布局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隨著“雙碳”和相關行業政策的推進,石化產品市場總需求雖然增長顯著度不高,但未來大型煉化一體化裝置的投產仍然將增長部分產能,同時部分規模較小的獨立煉廠將面臨淘汰或兼并重組,煉廠總產量預計與目前水平持平。盡管目前煉油廠采用綠氫的成本高于化石燃料制氫的成本,但隨著中國整體石化行業升級轉型和愈
57、發明確的政策信號,考慮產能替換減碳、重大項目落地和綠氫成本下降加速等因素,未來西南、西北、東北等地區煉廠綠氫滲透率將穩步提升。27/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鋼鐵:行業開啟綠色轉型,碳稅下綠氫成為脫碳關鍵原料及能源、鋼鐵:行業開啟綠色轉型,碳稅下綠氫成為脫碳關鍵原料及能源(1)鋼鐵行業脫碳難度高、體量大,政策引導下行業開啟綠色升級鋼鐵行業脫碳難度高、體量大,政策引導下行業開啟綠色升級 鋼鐵行業脫碳難度高、體量大,是碳排放密集程度最高、脫碳壓力最大的行業之一。碳排放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 7.2%,鋼鐵行業的脫碳在國內尤為重要,目前,中國鋼鐵
58、行業碳排放量約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 15%,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行業,全球每年生產和使用高達 18 億噸鋼鐵,其中將近 50%的鋼產于中國內地,中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也約占全球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的 50%。鋼鐵行業開啟脫碳轉型需求迫切,電氣化難以實現完全脫碳。鋼鐵行業是我國工業的支柱性行業,約占我國 GDP 的 5%,然而,目前我國鋼鐵行業仍以碳排放強度高的長流程為主,粗鋼產能約占 90%,在碳中和以及去產能的雙重壓力下,我國鋼鐵行業面臨嚴峻挑戰,鋼鐵行業的快速脫碳尤為重要。由于中國鋼鐵生產中用于提供高溫的燃料燃燒造成的排放和以焦炭為主要還原劑的反應過程排放,因而難以通過電氣化的方式實現完全脫碳。
59、(2)綠氫成為鋼鐵行業脫碳關鍵原料及能源,碳稅下綠氫滲透有望提速綠氫成為鋼鐵行業脫碳關鍵原料及能源,碳稅下綠氫滲透有望提速 28/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氫氣具備高能量密度及熱值,適用于鋼鐵行業減碳工程。在某些特定領域,能源需要擁有更高能量密度、更長期的儲存周期或以燃料形式存在用來燃燒,即使用電需求不斷高增,但在某些領域的需求,電是無法替代非電能源,例如金屬冶煉、焦爐煉鋼等。假設到 2060 年中國電氣化率高達 70%,對應仍然存在20-30 億噸標準煤的能源需完成脫碳,因此需其他能源形式以實現碳中和。氫氣憑借其高能量密度和熱值,適用于工
60、業領域脫碳,其熱值是汽油的 3 倍,酒精的 3.9 倍,天然氣的 5 倍,焦炭的 4.5 倍。利用綠氫替代焦炭進行直接還原鐵生產并配加電爐煉鋼的模式將成為鋼鐵行業完全脫碳關鍵且具備前景的解決方案之一?;跉錃獾闹苯舆€原技術是用氫替換碳作為煉鐵還原劑,使煉鐵工序中產生水而不是二氧化碳,從而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被視為鋼鐵工業的綠色生產方法。摻燒綠氫供熱也是鋼鐵生產領域脫碳的重要路徑之一。由于鋼鐵生產中用于提供高溫的燃料燃燒造成的排放難以通過電氣化的方式實現完全脫碳,且能效提升和廢鋼利用等方式的減排潛力有限,因此利用將綠氫摻燒至原有供熱能源中,例如煤摻氫燃燒,可推動鋼鐵領域碳排放的下降。29/42
61、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氫氣煉鋼開啟試點項目,項目產能累計規模達氫氣煉鋼開啟試點項目,項目產能累計規模達 740 萬噸。萬噸。鋼鐵行業對氫氣的利用集中在新增產能的生產工藝流程,行業領先企業占據先發地位,近年來國內大型鋼鐵企業已經逐步開啟了氫冶金技術工藝試點項目。以 1噸鋼使用 55kg 氫氣測算,已宣布的 740萬噸氫冶金試點項目產能,對應將帶動約 40.7 萬噸氫氣需求。鋼鐵領域氫氣成本敏感度最高,碳稅落地驅動綠氫滲透提速。鋼鐵領域氫氣成本敏感度最高,碳稅落地驅動綠氫滲透提速。鋼鐵領域對氫氣成本敏感程度高,10 元/kg 左右氫氣成本才可與
62、原有焦炭煉鋼成本持平,然而碳稅的落地將抬高原有能源使用成本,從而推動氫氣平價進程的加速。歐盟碳關稅(CBAM)開始運行,行業范圍涵蓋鋼鐵、鋁、氫、水泥、化肥和電力?;?藍/綠氫生產 1kg 氫氣產生 CO2 分別為 25/11/0kg,根據煉鐵時所需的焦炭和氫氣量,以焦炭價格 2500 元/噸測算,在不考慮碳稅的情況下,氫氣成本為 9.55 元/kg 時,采用焦炭煉鐵和氫煉鐵成本相當;以 50 歐元/噸的碳稅價格測算,氫氣平價的可接受成本將提升至為 15 元/kg,此時綠氫的制取成本對應電價為 0.2 元/kWh,并且低于灰氫加碳稅的價格。由此可見,碳稅是驅動綠氫需求的關鍵,將推進綠氫在鋼鐵領
63、域的滲透應用加速。30/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儲能:風光消納壓力提升,大規模、長周期氫儲能迎機遇、儲能:風光消納壓力提升,大規模、長周期氫儲能迎機遇(1)光伏風電裝機光伏風電裝機快速增長,棄風棄光問題逐漸凸顯快速增長,棄風棄光問題逐漸凸顯 截至 2022 年,全國風電裝機達 3.65 億千瓦、光伏發電 3.93 億千瓦,光伏風電累計裝機接近 8 億千瓦,已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 29.5%。截止 2022 年,光伏風電發電量達到 1.19 萬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 2.7 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 31.6%。2022 年
64、2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 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2025 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 3.3 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 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番,意味著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還將繼續增大。但是,光伏風電發電具有隨機性和間歇性,影響并網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裝機迅速上量也帶來了消納問題,加大了系統調峰難度,造成棄風、棄光等問題,產生資源浪費。(2)氫儲能大規模應用和時間邊際成本低,是長周期、大規模儲能的優選項氫儲能大規模應用和時間邊際成本低,是長周期、大規模儲能的優選項 氫能適用
65、于大規模和長周期的儲能,具備無自衰減、擴容成本低等特性。氫儲能主要指將太陽能、風能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余電或無法并網的棄電,通過電解水制氫的方式儲存,可就地消納、時經燃料電池進行發電或管道、長管車運輸等方式供應于下游應用終端。相較于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蓄電池儲能(鋰電)具有無自衰減、擴容成本低、能量密度大、能源發電轉移便捷等優點,憑借其無自衰減的特性,尤其適用于跨周和季度的儲能?;跀U容成本低的特點,即僅需增加氫瓶即可擴充儲能容量,適用于大規模的儲能。31/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上游側耦合風光設備電解水制氫,可解決可再生能源電消納及上
66、網問題。上游側耦合風光設備電解水制氫,可解決可再生能源電消納及上網問題。電消納及上網問題隨光伏和風電裝機規模高增逐步凸顯,風光耦合電解水制氫可實現風光裝機無地域限制。近十年來,我國光伏和風電成本快速下降,為裝機規??焖偬嵘於嘶A,但風光發電波動性的特點制約了其進一步擴大規模,因而配儲以平抑波動性?,F階段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發電終局為上網,儲能大多僅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上網前電源側波動性的暫時儲存電力的方案,在光伏和風電大規模裝機至一定規模后,上網及電消納將成為可預見性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將風光設備耦合電解槽制取氫氣儲能,氫氣再作為能源使用,將解決儲存能量的大規模時空轉移特性,實現交通網與能源網
67、的深度耦合。32/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能源配儲需求推動氫儲能放量,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逐步落地。能源配儲需求推動氫儲能放量,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逐步落地。風光配儲成為剛需,各地政府陸續發布強制配儲需求,配儲比例最高可達 30%,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若在風光裝機量達到 50 億千瓦、年發電量 10 萬億度的時候,按 10%-30%的配儲比例,儲能容量將在 1 萬億-3 萬億度,意味著儲能必須滿足低成本、規?;?、無地域限制、長壽命等要求。當前氫能與傳統的電池等技術同被認定為儲能,納入了強制配儲需求可計算的比例內,可再生能源裝機疊加配儲需求,上游
68、供給側放量將推動氫儲能發展,風光氫一體化項目正處于不斷規劃與落地的狀態,2023 年開工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對應制氫產能已達 28 萬噸。33/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光儲氫降本下綠氫開始具備經濟性,光儲氫項目未來可期光儲氫降本下綠氫開始具備經濟性,光儲氫項目未來可期 電價是綠氫平價關鍵,光儲氫一體化項目為破局要點,0.2 元/kWh 以下的電價是實現綠氫平價的關鍵,低電價甚至零電價(棄電消納)只可能發生在采用新能源發電的情況,綠氫成本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內將大幅下降,降低用電成本的關鍵點體現在光伏組件/風電機組的價格上。今年以來,光伏
69、組件和儲能的降本進程加速,階段性的綠氫經濟性已經初步顯現。假設項目 70%的電量上網,剩余 30%電量用于制氫,棄電率 20%,根據測算,在光伏組件 1 元/W、單位投資 3.1 元/W,儲能電芯 0.5 元/Wh、單位投資 1.06元/Wh,電解槽 1.2 元/W、單位投資 1.35 元/W的情況下,對應的制氫成本在 6.48 元/kg,項目 IRR 達到 5.7%。這意味著在當前光儲氫設備均可達到的成本下,在此模式下綠氫制取的成本已經可實現與灰氫平價,未來隨著光儲氫設備的技術迭代及規?;葞淼倪M一步降本,項目將實現經濟性,綠氫消納光伏發電電量占比也將大幅提升。34/42 2024 年
70、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4、交通:率先打開綠氫消納第一缺口,放量確定性強、交通:率先打開綠氫消納第一缺口,放量確定性強 氫燃料電池汽車適用于中長途、高載重、固定路線貨運場景:中長途指行駛里程在 400-800 公里左右,燃料電池相比純電動技術的續航優勢更加明顯;高載重指燃料電池及儲氫系統重量能量密度遠高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大幅提升了重型貨車載貨能力;固定路線指車輛運營路線相對固定,便于布局加氫站等配套基礎設施。(1)實現補貼下全生命周期成本平價,率先打開綠氫消納實現補貼下全生命周期成本平價,率先打開綠氫消納 全生命周期成本是衡量重卡經濟性的核心指標。成本是
71、評估技術路線商用化可行性的關鍵,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是從卡車整個生命周期來考量成本,包含車輛購置成本以及運營成本。當燃料電池重卡TCO 比純電動重卡更低時,燃料電池重卡便是終端用戶的經濟性更優選擇。目前燃料電池系統占整車成本約 60%,運營階段主要以氫氣費用為主,因而系統單價和氫氣售價是影響燃料電池重卡 TCO 的主要因素。35/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當前燃料電池重卡在補貼下可實現 TCO 平價,平價下綠氫應用場景加速率先突破。當前燃料電池重卡(FCV)已具備成本經濟性,其降本成效顯著,現階段補貼后 TCO 低于電動重卡。平價是綠氫
72、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條件,平價下綠氫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場景將加速率先突破?;诜龀制诋a業鏈成本情況和政策方案,在短島和長途場景下,FCV 全周期經濟性均優于換電重卡,在高補貼、氫氣資源優勢地區具備性價比優勢。以 49t 重卡為例,假設全生命周期運營里程 100萬公里,測算得到短島場景下燃料電池重卡 TCO 約 318.93萬元,電動重卡約 337.82 萬元,長途高速場景下燃料電池重卡 TCO 約 294.01萬元,電動重卡約 322.79 萬元。燃料電池重卡經濟性均優于電動重卡,即在當前成本水平及政策條件下,燃料電池重卡已實現 TCO 低于電動重卡,考慮部分地區氫氣資源豐富,相應燃料電池重卡的經濟
73、性將更加明顯。(2)燃料電池汽車放量確定性高,帶動綠氫需求側增量確定性較強燃料電池汽車放量確定性高,帶動綠氫需求側增量確定性較強 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落地,“以獎代補”激勵產業發展?!?+2”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落地,從2021 年底起的四年示范期間,五部委將采取“以獎代補”,對入圍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最高可達 17 億,地級市(區)也可按照 1:1 針對燃料電池汽車和氫氣發放補貼,考核內容主要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關鍵零部件研發產業化”和“氫能供應”三部分。各地政府也積極出臺相應的規劃政策,加速推進氫能汽車市場化進程。36/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
74、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氫燃料電池電池汽車市場化進程加速,氫燃料電池電池汽車市場化進程加速,2025 年政策規劃突破年政策規劃突破 10 萬輛。萬輛。根據各地政策目標推廣量統計,2025 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 10 萬臺,以 2021 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 9000 臺為基準測算,則 2021-2025 年示范期內車輛年復合增速達 90.6%。37/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燃料電池汽車放量確定性高,率先帶動綠氫需求側增量。根據 2025 年各地區政策規劃,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 11.8萬輛,放量具備確定性高,將
75、拉動綠氫在需求側的消納,預計 2025 年氫氣需求量達160 萬噸。測算邏輯與假設如下:氫耗隨車型大小、運營工況、系統裝機容量、系統控制邏輯變化,參考燃料電池汽車實際運營數據、以2025 年保有量 11.8 萬輛的測算,公交、物流車、重卡百公里氫耗分別取 4-5、2-4、8-9kg,平均年運營里程 250、450、700 公里,車型結構占比 20%、20%、60%進行測算,5 年年復合增速達 100%。七七、相關公司、相關公司 1、中國能建:綠氫建設龍頭中國能建:綠氫建設龍頭+綠氫化工重量級選手綠氫化工重量級選手 公司專注為能源電力、基建等行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全產業鏈服務的綜合性特大型集團,
76、具有集規劃、勘察設計、建設、運維、投資運營、技術服務、裝備制造和建筑材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公司布局了多個氫能產業園項目,未來化工業務或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公司布局了多個氫能產業園項目,未來化工業務或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公司布局了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中國能建百萬噸級綠色甲醇生產基地項目、中能建風光氫儲及氫能綜合利用一體化示范項目、中能建巴林左旗綠色氫基化工基地示范項目等多個氫能產業園項目,我國已公開綠氫化工項目一覽(截至 2023 年 12 月),未來化工業務或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除自建氫能產業園外,公司還是提供綠氫化工建設解決方案的綜合性集團,有望在綠氫化工項目的
77、施工除自建氫能產業園外,公司還是提供綠氫化工建設解決方案的綜合性集團,有望在綠氫化工項目的施工階段受益。階段受益。根據本報告測算(表 6:綠氫化工一階段市場空間測算),綠氫化工國內一階段投資額總計 38/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約 3.75 萬億元。公司在綠氫化工項目建設方面入局較早,參與項目較多,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有望在后續綠氫化工項目施工階段受益。2、寶豐能源:綠電綠氫引導者寶豐能源:綠電綠氫引導者 公司自上而下布局公司自上而下布局“煤炭煤炭-焦化焦化-甲醇甲醇-烯烴烯烴”產業鏈,一體化協同性強產業鏈,一體化協同性強:公司產品布局
78、C2-C5各類精細化工產品,通過集約化運營和高效管理,公司吃干榨凈原材料并實現了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公司具備700 萬噸/年焦炭,440萬噸/年甲醇,120 萬噸/年烯烴產能,配套 720萬噸/年煤礦產能。寶豐能源通過規?;?、一體化、集約化建設以及精細化管理打造低成本優勢取得顯著成效。公司一期產能相較同期中煤榆林、神華包頭同等項目投資成本較同行業節省 30%以上,折算噸產品折舊和噸財務費用低約700-1200 元/噸,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前瞻布局前瞻布局“綠氫綠氫”目標目標 20 年實現碳中和。年實現碳中和。2019年起公司啟動在寧東基地的電解水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國家級太陽能電解制氫示范項目
79、”,示范項目包括 10 萬千瓦自發自用光伏復合發電裝置、10 臺 1000 標方/小時電解水制氫裝置,每小時可生產 1 萬標方綠氫,5000 標方綠氧。項目 2021 年初開始送電調試,項目綜合“綠氫”成本在 1.34 元/標方,所產氫氣成功進入公司烯烴生產系統,實現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開辟經濟可行的碳減排的科學路徑。公司二期項目也已于 2022 年建成投產,合計達到 3萬標方每小時綠氫產能。公司規劃 2022 年起每年增加綠氫產能 3 億標方/年,年新增消減化工碳排總量的 5%,目標用 10 年時間完成 50%碳減排,20年時間實現企業碳中和。內蒙古寶豐一期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綠氫耦合碳減排項目
80、。內蒙古寶豐一期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綠氫耦合碳減排項目。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 260 萬噸/年煤制烯烴和配套 40 萬噸/年植入綠氫耦合制烯烴項目獲得環評批復,該項目采用綠氫與現代煤化工協同生產工藝,烯烴總產能 300萬噸/年,其中 40萬噸是通過配套建設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用綠氫替代煤炭進行生產,是目前為止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煤制烯烴項目。根據環評規劃,該項目需補入綠氫 25.15 億標立方/年。根據電解槽供應能力,技術水平限制等多方面原因,項目計劃按照 5 年周期漸進式補氫實施完成。3、華電重工:背靠華電集團,渠道資源優勢顯著華電重工:背靠華電集團,渠道資源優勢顯著 華電重工的實
81、際控制人是央企華電集團,是集團旗下以工程系統設計與總承包為龍頭,EPC總承包、裝備制造和投資運營協同發展相結合的控股公司,為客戶在物料輸送工程、熱能工程、高端鋼結構工程、工業噪聲治理工程、海上風電工程、光伏、氫能和智慧港機等方面提供工程系統整體解決方案。背靠央企,華電重工在產業鏈多環節進行布局。背靠央企,華電重工在產業鏈多環節進行布局。公司自 2020 年籌劃發展氫能產業,在制氫、儲氫和氫燃料電池方面都進行了布局,穩步推進氫能業務的產品技術研發及市場拓展。制氫方面,承擔的華電集團“十大重點科技項目”制氫課題相關成果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驗收,自主開發的1200Nm3/h 堿性電解
82、水制氫裝置和氣體擴散層產品順利下線,應用了國內首創的單面焊雙面焊縫成型工藝。儲氫方面,聯合高校開展技術研究,確定儲氫氣瓶技術路線。用氫方面,投資并控股通用氫能,形成了 150kW 氫燃料電池分布式供能系統。4、蘭石重裝:轉型布局蘭石重裝:轉型布局“核氫光儲核氫光儲”,氫能,氫能“制、儲、運、用制、儲、運、用”一體化發展一體化發展 蘭石重裝成立于 1953年,前身是國家“一五”期間 156 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蘭州煉油化工設備廠,被譽為“中國石化機械搖籃和脊梁”。公司具有扎實的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和經驗,并積極地向核能、氫能、光伏光熱、儲能等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拓展轉型。39/42 2024 年
83、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公司氫能業務的主要產品為制氫、儲氫和加氫站裝備,致力于打造氫能全產業鏈布局。公司氫能業務的主要產品為制氫、儲氫和加氫站裝備,致力于打造氫能全產業鏈布局。具體來看:1)制氫端: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制氫裝置、渣油 POX 造氣制氫裝置;2)儲氫端:低壓儲氫容器,8MPa、50MPa 高壓氣態儲氫容器;3)用氫端:加氫站用微通道換熱器(PCHE)。此外,公司還具有堿性電解水制氫、高壓氫氣儲罐、氫氣離子液壓縮機等產品。根據公司 2022 年制訂的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公司規劃,到 2025 年在“制、儲、運、用(加)”等產業鏈關鍵技術領域取
84、得突破性進展,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銷售的新局面,產業創新能力總體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建設各類加氫站 10 座左右,建成 1-2 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占到公司總體營業收入的 20%。5、億利潔能: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光氫產業加速布局億利潔能: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光氫產業加速布局 億利潔能是億利資源集團下屬的股份公司,依托控股股東在生態修復領域的經驗及屬地自然資源等優勢,公司以風光新能源為基礎,構筑沙戈荒“風光氫儲新材料”一體化發展的低碳全產業鏈生態圈。億利潔能自 2013 年開始投資建設 GW 級別光伏治沙項目,截至 2022 年底,公司累計開發光伏項目裝機規模3.3G
85、W;其中 1.1GW 已經建成投運,剩余 2.2GW 在建。公司氫能業務與光伏業務協同性較強,電解槽可自產自銷。公司氫能業務與光伏業務協同性較強,電解槽可自產自銷。氫能發展方面,2022 年 9 月,億利陽光谷庫布其低碳產業園 500 臺套堿性電解槽生產線正式投產,內蒙古自治區首臺套 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正式下線,能耗 4.3-4.6kWh/Nm3H2。此外,億利氫田時代與清華紫荊創新研究院簽約,以“產學研用創”相結合的模式合作,開展大功率電解水制氫技術與裝備的中試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根據億利節能董事長表示,預計公司至 2024 年可實現年產 500 臺套(合計 2.5GW)堿性電解制氫
86、設備,目標是至2030 年在我國西部沙區年產達到 1000臺套。八八、市場空間分析、市場空間分析 1、綠氫規劃量爆發,綠氫規劃量爆發,2024 年綠氫項目將迎批量開工年綠氫項目將迎批量開工 綠氫規劃產能高增,2025 年國家規劃 10-20 萬噸、各地合計達 100萬噸。自國家層面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后,各地積極規劃可再生能源制氫。當前已落地綠氫項目產能在 5萬噸左右,根據各地政府發布的相應氫能政策規劃,綠氫產能合計規劃量到 2025/2030/2035 年達100/100/250 萬噸,國內綠氫產能規劃高增。40/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
87、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發展氫能全球共識逐步達成,海外綠氫規劃產能同步高增。COP28 最新草案第 39 條(d)款指出“加快零排放和低排放技術,包括碳捕獲、利用和儲存以及低碳氫的生產等,以便加強在能源系統中替代碳排放有增無減的化石燃料的努力?!毕噍^于 COP27 草案只是將氫能作為供締約方進一步審議的領域,COP28 草案則是正式加入了氫能相關內容,被納入意味著此領域被締約方呼吁加快布局,意味著全球發展氫能共識已經形成,后續各國的氫能發展將會提速,從海外綠氫規劃來看,歐盟 2030年綠氫產能規劃達到 2000 萬噸,中東當前合計產能規劃達到 2914.26 萬噸。對于國內企業而言,
88、國內外發展機遇并存,尤其是中東市場值得重視。2024 年綠氫項目將迎開工潮,預計電解槽招標同比翻倍看向年綠氫項目將迎開工潮,預計電解槽招標同比翻倍看向 4GW。2023 年內,大量綠氫項目開始申報立項,國內立項的項目綠氫產能已超 400 萬噸,當前落地項目僅 5 萬多噸產能,考慮到 2025 年國家10-20 萬噸、各地合計 100 萬噸綠氫產能規劃,2024 年綠氫項目將迎開工潮,帶動制氫設備需求高增,樂觀預計 2024 年國內電解槽招標量為 4GW,同比翻倍增長。41/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氫氣消納潛在上億噸量級,萬億市場啟動氫
89、氣消納潛在上億噸量級,萬億市場啟動 氫氣消納潛在上億噸量級,帶動萬億市場規模。氫氣消納潛在上億噸量級,帶動萬億市場規模。氫氣消納主要集中在化工、鋼鐵、儲能和交通四大領域,從短、中期以及理論極限值分析來看,短期已立項規劃的綠氫項目可帶動百萬噸氫氣需求和百億元市場空間,在綠氫全面滲透下,潛在的消納空間高達億噸,將催生氫氣和相應設備的萬億市場規模,遠期天花板高。測算說明:(1)短期:以當前已落地或立項的綠氫相關項目作為指引測算,部分無明確規劃項目的以綠氫滲透率估算,預計看向 2-3 年后;(2)中期:以 30%的綠氫滲透率為假設測算,預計看向 2030年;(3)理論極限:以綠氫全面滲透為假設測算。4
90、2/42 2024 年年 1月月 29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九、參考研報九、參考研報 1.國金證券-氫能&燃料電池行業產業鏈系列報告之十六:潛在億噸放量空間,綠氫消納及驅動力探討2.國金證券-氫能行業 2024 年度策略:綠氫項目爆發在即,重點看好制儲環節3.西部證券-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綠電制綠氫是趨勢,氫能產業鏈發展加速4.國泰君安-石油行業綠氫專題研究:綠氫,從 0 到 1,構建新老能源綠色紐帶5.招商證券-2024 年產業趨勢及主題展望:2024 年值得關注的 7 個產業趨勢和 8 個政策主題6.南京證券-氫能行業:工業綠氫加速落地,成本下行路徑明確7.華福證券-公用事業行業 2024 年新型電力系統年度策略:長期聚焦電力消納和保供問題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