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風電行業策略:海陸共振下的交付拐點與供應鏈重塑-250430(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5年風電行業策略:海陸共振下的交付拐點與供應鏈重塑-250430(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風電設備行業研究風電設備 2025 年 04 月 30 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025 年風電行業策略:海陸共振下的交付拐點與供應鏈重塑年風電行業策略:海陸共振下的交付拐點與供應鏈重塑 Table_Author 劉浩 分析師 Email: 證書:S1320523080001 投資要點:投資要點:2025 年風電行業投資主線聚焦四大方向:年風電行業投資主線聚焦四大方向:1)海風:政策松綁疊加招標放量驅動深遠海開發加速,海底電纜/基礎產品升級開啟新周期;2)陸風:價格筑底企穩與大型化趨勢深化共振,整機及鑄鍛件環節盈利修復彈性突出;3)零部件
2、:大兆瓦機型交付放量推升供需緊平衡,葉片/鑄件等高價值量環節進入量價齊升通道;4)出海: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催生海外需求擴容,中國整機商依托成本優勢實現市場份額與盈利結構雙升。四大領域共同構建政策-技術-成本-市場多維驅動格局,奠定行業增長性高,確定性強。需需求端求端行業有望迎來“海陸共振行業有望迎來“海陸共振+國內外需求雙升”的景氣周期。國內外需求雙升”的景氣周期。2024 年陸風市場在政策收官與技術降本雙輪驅動下實現超預期增長,2025 年將進入“量利齊升”階段,裝機有望突破 100GW,出口與毛利率修復成為核心亮點。2026 年雖因規劃周期調整短期承壓,但大基地項目落地、技術迭代與全球化布局
3、將支撐中長期穩健增長。海外方面,歐洲風電規劃大幅提升,能源轉型成為核心抓手,老舊風機更替促使需求旺盛。供給端供給端結構深化調整,深遠海資源釋放結構深化調整,深遠海資源釋放。中長期來看,行業將圍繞“兩海戰略”(海上+海外)與技術創新深化整合。國內“十五五”規劃將推動深遠海項目規?;?,廣東、江蘇等重點區域審批加速。同時深遠海資源釋放,將直接受益于海纜、管樁基礎及漂浮式技術配套產業等環節。價格價格端,端,成本下降驅動產業鏈盈利修復。成本下降驅動產業鏈盈利修復。海風開工提速帶動高價值量訂單釋放,零部件環節量利齊增可期。大型化通薄風機成本,疊加原材料降價,主機廠商迎來價格企穩+成本下降雙重利好。重重點板
4、塊推薦:點板塊推薦:主軸鑄件板塊兼具“量增+價升+格局優化”三重邏輯,頭部企業盈利拐點已現,建議重點關注日月股份(精加工產能釋放)、金雷股份(鑄造業務放量)等標的,短期看產能利用率提升帶來的業績彈性,長期看海風與大兆瓦紅利下的持續增長。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政策調整風險、競爭格局惡化、電網消納等風險。投資評級:投資評級:看好看好 (首(首次)次)市場表現市場表現 相關報告相關報告 -30%-21%-13%-4%4%13%21%30%4/307/129/2312/52/164/30風電設備滬深300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 目錄目錄 1.陸風穩步推進,海風重回快車道.4
5、 1.1 景氣周期上行,價格拐點已現.4 1.2“十四五”裝機完成度分化,光伏領先于風電.5 1.3 新能源發電利用率下降,風電消納優于光伏.5 1.4 2024 年風電招標情況.7 2.需求:內外雙生,海陸共振.7 2.1 國內需求:陸風核準高增,海風儲備充足.7 2.1.1 陸風核準高增,裝機預計增長較快.8 2.1.2 海風招標充足,限制解除后加速釋放.9 2.2 海外需求:能源轉型為需求旺盛奠定基礎.10 2.2.1 歐洲風機價格高于國內,刺激國內需求增長.11 3.供給:結構性深化調整,深遠海資源釋放.12 3.1 淺海資源開發趨緊,向深遠海布局.12 3.2 深遠海開發核心受益環節
6、與邏輯分析.13 3.3 出口:新興市場將增加國內供給量釋放.14 4.價格:成本下降驅動產業鏈盈利修復.14 4.1 政策出臺價格企穩.15 4.2 成本端:大型化驅動降本.15 4.3 原材料:黑色系大宗商品降價.15 4.3.1 零部件環節率先受益,毛利顯著修復.16 4.3.2 主機廠迎來“價格企穩+成本下降”雙重利好.16 4.3.3 出口競爭力強化,海外市場加速滲透.17 5.重點板塊推薦.17 5.1 整機環節看主軸.18 5.1.1 大兆瓦主軸“量價齊升”.19 5.1.2 競爭格局:一超多強.20 5.1.3 日月股份:規?;c高端化雙輪驅動.20 5.1.4 金雷股份:從鍛
7、造龍頭向鑄造領域拓展.21 6.風險提示.21 kWjWiYjWgUcZmVsQ9P9R9PmOrRpNrMkPmMnQkPoOpQ8OpPzQuOrQuNuOnRtN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3 圖圖表表目錄目錄 圖 1 風電指數復盤.4 圖 2 各省“十四五”新增裝機目標及完成進度.5 圖 3 2024 年風電利用率及同比變化.6 圖 4 2024 年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統計(國內、國際)不含框架招標.7 圖 5 2024 年中國風電整機中標(國內海上項目).7 圖 6 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國內-不含框架招標).8 圖 7 中國風電整機中標(國內海上項目).8
8、 圖 8 2025 年國內陸風新增裝機預測(GW).9 圖 9 2024-2030 歐洲風電總裝機容量預測(GW).11 圖 10 2024-2030 歐洲新增海陸風裝機容量預測(GW).11 圖 11 國內陸上、海上風機加權平均價格(不含塔筒)持續下降.11 圖 12 專屬經濟區示意.13 圖 13 2024 年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出口核心國家.14 圖 14 2023 年海上風電招標單機容量統計 單位(MW).15 圖 15 2024 年海上風電招標單機容量統計 單位(MW).15 圖 16 2024 年開始黑色金屬價格下跌.16 圖 17 風機主流技術路線圖.19 圖 18 國內風機鑄件
9、產能與需求 單位(萬噸).20 表 1 2024 年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9 表 2 2024 年海風中標情況統計.17 表 3 2024 年前三季度風電設備各環節公司業績表現.18 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4 1.陸風穩步推進,海風重回快車道陸風穩步推進,海風重回快車道 2025 年是年是十四五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收官之年,也是雙碳雙碳目標提出后首個五年計劃收關節點,政目標提出后首個五年計劃收關節點,政策端通過強化大基地建設與海風開發確保既定風電目標落地。策端通過強化大基地建設與海風開發確保既定風電目標落地。從總量來看,在沙戈荒大基地戰略驅動下,十四五風電年均裝機
10、目標較十三五提升 133%至 70GW,2023 年國內風電裝機達 75.9GW(海風占比 9%),2024 年進一步提升至 88GW 再創新高,為收官之年奠定堅實基礎。從政策端來看,根據2025 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25 年將通過加速第二批/第三批大基地及海上風電建設保障目標兌現,預計全年陸/海風裝機分別達 100GW/15GW(同比+25%/+88%),同步完成 36 億千瓦總裝機目標中非化石能源占比 60%的核心指標。展望展望 2025 年,風電裝機維持高景氣度,年,風電裝機維持高景氣度,裝機量下限由政策強制力裝機量下限由政策強制力與與項目儲備雙重鎖定項目儲備雙重鎖定。當前大基地在建
11、規模超 200GW 疊加海風施工周期剛性,確保 2024年裝機成果延續及 2025 年預測目標達成。2025 年風電行業投資主線聚焦四大方向:年風電行業投資主線聚焦四大方向:1)海風:政策松綁疊加招標放量驅動深遠海開發加速,海底電纜/基礎產品升級開啟新周期;2)陸風:價格筑底企穩與大型化趨勢深化共振,整機及鑄鍛件環節盈利修復彈性突出;3)零部件:大兆瓦機型交付放量推升供需緊平衡,葉片/鑄件等高價值量環節進入量價齊升通道;4)出海: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催生海外需求擴容,中國整機商依托成本優勢實現市場份額與盈利結構雙升。四大領域共同構建政策-技術-成本-市場多維驅動格局,奠定行業增長性高,確定性強。1
12、.1 景氣周期上行,價格拐點已現景氣周期上行,價格拐點已現 2024 年風電指數呈現先抑后揚的震蕩格局,全年漲幅超年風電指數呈現先抑后揚的震蕩格局,全年漲幅超 10%,顯著優于光伏、儲,顯著優于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細分板塊。能等新能源細分板塊。分階段看,年初受宏觀經濟及 A 股下跌影響,板塊整體下行;隨后江蘇海風項目積極推進,超跌反彈推動,板塊回升;二季度因交付節奏放緩、Q1 業績承壓而回調;5-6 月海風施工窗口期疊加海外需求催化,海纜/塔樁領漲但整體仍震蕩;下半年受海風審批延期壓制后,9 月底至年末多項金融政策及江蘇項目落地提振市場情緒,疊加陸風價格企穩,推動指數快速回升并維持高位震蕩。展望
13、展望 2025 年,年,風電風電行業有望迎來“海陸共振行業有望迎來“海陸共振+國內外需求雙升”的景氣周期。國內外需求雙升”的景氣周期。需求端,預計國內陸風新增裝機 95GW(同比+30%),海風新增 12-15GW(同比+71%),疊加 2024 年遞延項目釋放,裝機確定性高企;海外市場如歐洲海風、東南亞陸風貢獻增量,中國整機商出口訂單加速兌現。盈利端,陸風價格拐點已現,低價競爭終結推動毛利率修復;海風開工提速帶動高價值量訂單釋放,零部件環節量利齊增可期。圖圖1 風電指數復盤風電指數復盤 資料來源:同花順 iFind,聯儲證券研究院 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5 1.2
14、“十四五”裝機完成度分化,光伏領先于風電“十四五”裝機完成度分化,光伏領先于風電“十四五十四五”期間期間,我國新能源裝機呈現顯著的區域與電源類型分化我國新能源裝機呈現顯著的區域與電源類型分化,其中光伏裝機進其中光伏裝機進度大幅領先風電,且省份間目標完成度差異顯著。度大幅領先風電,且省份間目標完成度差異顯著。截至 2024 年末,全國 16 個省市新能源裝機規劃完成度超 80%,浙江、福建等 14 省光伏目標超額完成,而云南、青海、甘肅等 5 省因超 10GW 規劃缺口,仍有 15 省市完成度不足 80%。從電源類型看,風電發展明顯滯后:從電源類型看,風電發展明顯滯后:全國僅 4 省提前完成風電
15、目標,遠低于光伏的20 省達標率。內蒙古風電實際裝機 48.13GW,較規劃缺口達 3.02GW;甘肅、青海風電裝機分別為 6.03GW 和 1.32GW,僅完成規劃的 55%和 35%,成為拖累西北地區整體進度的關鍵。反觀光伏,新疆以 44.14GW 的實際裝機遠超 23GW 規劃目標,山東(53.41GW vs 42.28GW)、河南(39.90GW vs 40.00GW)也接近或超額完成目標。區域分化鮮明區域分化鮮明,重光伏輕風電重光伏輕風電:華東、華中依托分布式光伏政策推動高完成度,而西北、東北風電受制于消納瓶頸,如黑龍江、吉林風電合計裝機 18.16GW,較規劃缺口超 10GW,棄風
16、率持續高企。盡管 BNEF 預測 2025 年陸上風電、光伏 LCOE 將分別降至 37、35 美元/兆瓦時,但風電成本降幅(-4%)慢于光伏(-9%),疊加并網挑戰,、“重光伏、輕風電”的結構性矛盾,未來需通過儲能配置與跨區輸電優化提升風電競爭力。圖圖2 各省“十四五”新增裝機目標及完成進度各省“十四五”新增裝機目標及完成進度 資料來源:風芒能源公眾號,聯儲證券研究院 1.3 新能源發電利用率下降,風電消納優于光伏新能源發電利用率下降,風電消納優于光伏 風電光伏合計風電光伏合計新疆234744146761150023003800178%青海424206224868073000380765%甘
17、肅18422209405124803203568371%寧夏13214271559373.42052.92426.364%陜西6032344294711082700380877%內蒙古481335848397511532628377100%山西6422168281010263691471760%河北153550126547202632105236125%北京568731119020136%天津134560694115396.4511.4136%黑龍江8203991219210058%吉林99624512411623462208560%遼寧7748141588230069%山東874534162
18、15106642285294117%江蘇77444815255125318163069171%上海2527429918027045066%浙江4633210367345512451700216%福建31710561373410300710193%安徽4872941342838814301818189%江西1471788193520016001800108%廣東124433194563200020004000114%海南1360161430050080077%廣西11651862302718001300310098%河南816317439904000100%湖北45028123262500150
19、02000164%湖南452148219345319091440134%重慶144243387250135385101%四川46489113556002000260052%云南790333041209006400730056%貴州16892910975002043254343%西藏52277329/87287238%23912633178722988932.798%西南東北210023004000合計88932.7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地區省市20212024年新增裝機(萬千瓦)十四五新能源目標完成度十四五規劃新增裝機(萬千瓦)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6 全國風電利用率
20、同比普遍回落,區域消納能力差異顯著,部分省份棄風現象加劇。全國風電利用率同比普遍回落,區域消納能力差異顯著,部分省份棄風現象加劇。2024 年全國風電利用率同比普遍下降 1.8%,區域消納能力分化顯著,部分省份棄風問題加劇。從區域表現看,三北地區呈現明顯差異:華北地區消納矛盾突出,河北風電利用率同比驟降 9.0%,蒙西地區下降 3.2%,兩地棄風率分別攀升至 16.9%和 8.1%;東北、西北局部有所改善,遼寧、黑龍江波動較小,陜西通過電網改造實現利用率回升 2.2%。高棄風區域形成低利用率三角區,河北(83.1%)、青海(92.3%)、西藏(84.6%)因外送通道受限或電網孤島運行等問題,累
21、計損失超 70 億千瓦時清潔電力。與此同時,山東(+2.8%)、河南(+2.1%)、寧夏(+1.9%)等 7 省通過靈活調度及儲能投運實現逆勢提升,陜西榆林儲能集群更推動利用率環比增長 6.2 個百分點。在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全國 13 個省份消納能力持續承壓,尤其蒙西、青海等風電大基地受配套建設滯后影響,利用率環比降幅達 3.2%-6.7%,當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破解當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破解重開發、輕重開發、輕消納消納的結構性矛盾。的結構性矛盾。圖圖3 2024 年風電利用率及同比變化年風電利用率及同比變化 資料來源:全國新能源消納檢測預警中心,聯儲證券研究院 地區2023年12月
22、風電利用率(%)2024年12月風電利用率(%)同比全國97.0%95.3%-1.8%北京100.0%98.2%-1.8%天津100.0%96.2%-3.8%河北91.3%83.1%-9.0%山西99.5%96.6%-2.9%山東94.0%96.6%2.8%蒙西94.8%91.9%-3.1%蒙東96.2%96.9%0.7%遼寧96.9%98.3%1.4%吉林96.1%94.1%-2.1%黑龍江98.2%97.3%-0.9%上海100.0%100.0%0.0%江蘇100.0%99.2%-0.8%浙江100.0%100.0%0.0%安徽100.0%100.0%0.0%福建100.0%100.0%0
23、.0%江西100.0%99.9%-0.1%河南95.8%97.8%2.1%湖北99.7%99.7%0.0%湖南100.0%99.7%-0.3%重慶100.0%100.0%0.0%四川100.0%98.6%-1.4%陜西93.6%95.7%2.2%甘肅96.2%96.2%0.0%青海92.8%92.3%-0.5%寧夏97.0%98.8%1.9%新疆97.4%95.7%-1.7%西藏100.0%84.6%-15.4%廣東99.6%99.5%-0.1%廣西100.0%97.5%-2.5%海南100.0%100.0%0.0%貴州99.6%99.8%0.2%云南99.9%99.1%-0.8%行業研究 請
24、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7 1.4 2024 年年風電招標情況風電招標情況 2024 年,全國風電整機廠商(含國際項目)中標規模 220.64GW(+90%),其中國內項目招標 192.58GW,國內陸上風機招標 178.92GW,國內海上風機招標 13.66GW。價格方面根據風電頭條統計,2024 年央國企陸上風電項目(含塔筒)中標均價為 1894元/kW,海上風電項目(含塔筒)中標均價為 3307 元/kW。中標結果來看,遠景在出海企業中位居前列,金風在國內風電項目中位居榜首。國內和國際項目總榜單中,遠景(38.62GW)、金風(37.40GW)、運達(31.92GW)位居前
25、三;國內項目金風(29.17GW)、運達(28.73GW)、遠景(28.63GW)位居前三;海風項目遠景(4.09GW)、金風(3.95GW)、明陽(2.83GW)位居前三。圖圖4 2024 年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統計(國內年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統計(國內、國際)不國際)不含框架招標含框架招標 圖圖5 2024 年年中國風電整機中標(國內海上項目)中國風電整機中標(國內海上項目)資料來源:中國風電新聞網,聯儲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中國風電新聞網,聯儲證券研究院 2.需求:需求:內外雙生,海陸共內外雙生,海陸共振振 在在十四五十四五規劃明確新增超規劃明確新增超 278GW 風電裝機的政策驅動
26、下,風電裝機的政策驅動下,2025 年風電需求確定年風電需求確定性顯著增強。性顯著增強。根據項目開發周期規律,風電項目從前期準備到并網需 2-3 年時間,2020-2021 年搶裝潮后的項目空窗期已為后續增長奠定基礎。招標量作為次年裝機量的核心先行指標,結合各省市規劃中風電占比普遍超 50%的結構性特征,預計 2024Q4 至 2025年將迎項目集中開工,2025 年陸風裝機有望達 100GW,海風裝機突破 12-15GW,2026年項目也將于 2025 年進入密集招標階段。特別是此前受政策調整影響的海風項目將加速釋放,形成雙年度裝機熱潮,推動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其中深遠海風電將成為結構性增長
27、的核心亮點。2.1 國內需求:陸風核準高增,海風儲備國內需求:陸風核準高增,海風儲備充足充足 短期來看,風電招標量超預期。2025 年 1-2 月,風電整機廠商(含國際項目)中標規模 17.93GW,其中國內項目招標 15.99GW,國內陸上風機招標 14.68GW,國內海上風機招標 1.31GW。價格方面,2025 年陸上風電項目(不含塔筒)中標均價為 2059 元/kW,較 2024 年中標均價上漲 8.7%。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國內+國際招標(MW)國內招標(MW)010002000300040005000海風招標規模(MW)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
28、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8 圖圖6 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國內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國內-不含框架招標)不含框架招標)圖圖7 中國風電整機中標(國內海上項目)中國風電整機中標(國內海上項目)資料來源:中國風電新聞網,聯儲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中國風電新聞網,聯儲證券研究院 2.1.1 陸風核準高增陸風核準高增,裝機預計增長較快,裝機預計增長較快 2024 年國內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年國內陸上風電新增裝機 81.37GW,同比增長,同比增長 9.6%,占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占全國風電新增裝機的的 93.5%。2024 年實際裝機表現超預期,主要得益于 2023 年及 2024 年招標量的高增長。202
29、4 年陸風招標量創歷史新高達 118.21GW,同比增長 123.68%,為后續裝機提供了充足的項目儲備。驅動 2024 年陸風快速增長的核心因素主要由以下兩點:一是政策收官效應:2024 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年,各省加快清潔能源項目落地,疊加雙碳目標持續推進,政策紅利集中釋放;二是經濟性提升:風機大型化和技術迭代推動單位成本下降,平均項目收益率提升至 8%-10%,刺激投資意愿。價格方面,價格方面,2024 年陸風機組價格呈現“先抑后揚”態勢。年陸風機組價格呈現“先抑后揚”態勢。上半年受行業低價競爭影響,裸機中標價一度跌破 900 元/kW,較 2019 年峰值降幅達 76%。然而,隨著風
30、電行業自律公約的簽訂和整機商盈利壓力倒逼,四季度招標均價回升至 1527 元/kW,較年初增長約 10%。價格企穩的核心原因包括:其一是行業的理性回歸,自律公約遏制惡性競爭,整機商轉向以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差異化競爭;其二是成本壓力的緩解,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同比下降 15%-20%,疊加規?;a降低單位成本,產業鏈利潤空間修復;其三是需求結構優化:大兆瓦機型占比提升(6MW 以上機型占招標量的 60%),高單價產品支撐均價回升。2025 年國內陸風裝機預計增長較快。年國內陸風裝機預計增長較快。陸風項目的交付期為一年左右,上一年的風機招標量基本決定了當年新增裝機規模。根據 2024 年陸風招標規模
31、,預計 2025 年裝機量約為 100GW,同比增長 31.94%。2026 年是“十五五”第一年,根據過往經驗來看,受“十四五”末搶裝影響,第一年風電裝機量略有下滑,預計2026年新增裝機量為90GW,同比下降 1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24年規模(MW)2025年1-2月規模(MW)0100020003000400050002024年規模(MW)2025年1-2月規模(MW)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9 圖圖8 2025 年國內陸風新增裝機預測(年國內陸風新增裝機預測(GW)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聯儲證券研究院
32、 表表1 2024 年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年中國風電整機商中標情況 國內陸風+海風(不含框架招標)國內海上項目 企業 規模(MW)企業 規模(MW)金風科技 29177 遠景能源 4089 運達股份 28731 金風科技 3952 遠景能源 28625 明陽智能 2831 明陽智能 28519 電氣風電 1852 三一重能 22728 東方風電 722 東方風電 17924 中船海裝 200 中車株洲所 13261 華銳風電 15 電氣風電 13082 總計 13661 中船海裝 5238 中車山東風電 3234 國內陸上項目 聯合動力 1400 總計 178921 華銳風電 665 總計
33、192582 數據來源:每日風電,聯儲證券研究院 總結來看,2024 年陸風市場在政策收官與技術降本雙輪驅動下實現超預期增長,價格觸底回升標志行業競爭從“量價博弈”轉向“價值共生”。2025 年將進入“量利齊升”階段,裝機突破 100GW,出口與毛利率修復成為核心亮點。2026 年雖因規劃周期調整短期承壓,但大基地項目落地、技術迭代與全球化布局將支撐中長期穩健增長。需警惕鋼材價格反彈、國際貿易壁壘等潛在風險,但行業整體步入高質量發展新周期。2.1.2 海風招標充足,限制解除后加速釋放海風招標充足,限制解除后加速釋放 2024 年國內海上風電不及預期,新增裝機規模約為年國內海上風電不及預期,新增
34、裝機規模約為 4.04GW,同比下滑,同比下滑 43.73%,顯著低于市場預期的顯著低于市場預期的 8-10GW。其原因主要是需求端受制于軍事、航道等因素限制,以及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存量大型項目推進緩慢,部分項目因審批流程、施工條件等因素延遲吊裝,導致年內實際裝機量不及預期。隨著限制性因素的解除,預計延期交付項目有望在 2025 年逐步兌現。根據每日風電統計,2024 年海風招標量達 13.66GW,前-35.48%-20.00%25.00%15.00%195.65%-54.41%6.45%112.12%8.27%31.94%-10.00%-100.00%-50.00%0.00%50.00%
35、100.00%150.00%200.00%250.00%02040608010012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E2026E陸風新增裝機(GW)同比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0 期儲備項目(如深遠海規劃)持續推進,為后續裝機奠定基礎。價格方面,價格方面,2024 年海風整機價格呈現觸底反彈趨勢。年海風整機價格呈現觸底反彈趨勢。受行業低價競爭影響,2024年 9 月中標均價降至 1475 元/kW(較 2020 年峰值下降 65%),但四季度因行業自律公約簽署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如鋼材價格回
36、落 15%-20%),招標均價回升至 1527 元/kW,漲幅約 10%。2025 年國內海風裝機預計達年國內海風裝機預計達 12-15GW,迎來爆發式增長。,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項目集中交付,2024 年招標的 13.66GW 項目及前期儲備的 25GW 未核準項目加速轉化,疊加“十四五”收官年政策壓力釋放;二是深遠海開發提速,國管海域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江蘇、廣東等省份規劃深遠海裝機超 20GW,漂浮式風電技術降本助力商業化落地;三是出口機遇擴大,歐洲能源轉型需求迫切,東南亞市場年均增速超40%,國內整機商憑借成本優勢加速出海,海外訂單毛利率達 15%-20%???/p>
37、結來看,2024 年海風市場因項目推進滯后短期承壓,但價格觸底與政策蓄力為后續增長埋下伏筆。2025 年將迎來“量價齊升”,裝機突破 12GW,深遠海開發與出口成為核心動能;2026 年依托“十五五”規劃與技術迭代,海風步入穩健增長新周期。長期需關注原材料成本波動、國際貿易壁壘及深遠海技術成熟度,但行業在政策護航與全球化布局下,確定性增長趨勢明確。2.2 海外需求:海外需求:能源轉型為能源轉型為需求旺盛奠定基礎需求旺盛奠定基礎 歐洲風電規劃大幅提升,能源轉型成為核心抓手,老舊風機更替促使需求旺盛。歐洲風電規劃大幅提升,能源轉型成為核心抓手,老舊風機更替促使需求旺盛。根根據 GWEC 規劃,20
38、25-2030 年歐洲風電新增裝機預計達 187GW,年均 31GW,其中歐盟新增140GW,年均23GW。陸上風電仍是主力,預計2030年歐洲總裝機將達450GW,歐盟為 351GW,但仍與歐盟設定的 425GW 目標存在 74GW 缺口。陸上風電新增項目主要基于商業購電協議(PPA)和市場化模式推進,2025-2030 年歐洲陸風新增裝機約140GW,歐盟占比 80%(113GW)。老舊風電場更新換代需求迫切,未來六年歐洲預計每年重新裝機約 21GW,同時約 22GW 機組面臨退役,德國、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等國家風電更替需求旺盛。土地審批流程慢、社區反對和電網接入延遲等問題仍為歐洲陸風的重
39、要制約因素。歐洲海風市場空間廣闊,歐洲海風市場空間廣闊,2030 年年歐洲海風裝機有望達到歐洲海風裝機有望達到 15GW,對應對應 25-30 年年CAGR 為為 37%。2023 年歐盟更新 2030 年海風累計裝機目標至 111GW,較 2020 年目標(60GW)提升 85%。同時各國政策支持密集落地,如英國推出“清潔產業獎金”(每GW 項目補貼 2700 萬英鎊)、德國簡化審批流程、法國計劃投資 400 億歐元(占電網總投資的 40%)用于海風項目開發。2024 年歐洲海風招標量激增至 49GW(同比+262%),預計 2025-2030 年年均新增裝機 8.6GW,2030 年單年裝
40、機有望達 15GW,對應復合增長率 37%。深遠海與浮動風電技術成為新增長點,法國、英國等正加速布局浮動式風電項目,預計北海深海區可開發風電規模達歐洲用電需求的 4 倍。然而,歐洲海風仍面臨供應鏈瓶頸,本土單樁、海纜產能不足,中國廠商如大金重工、東方電纜正通過成本優勢搶占外溢訂單。歐盟電網行動計劃和降息周期緩解了成本壓力,但審批周期長、并網流程復雜仍是短期裝機提速的主要障礙。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1 圖圖9 2024-2030 歐洲風電總裝機容量預測(歐洲風電總裝機容量預測(GW)圖圖10 2024-2030 歐洲新增海陸風裝機容量預測(歐洲新增海陸風裝機容量預測
41、(GW)資料來源:WindEurope,聯儲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WindEurope,聯儲證券研究院 2.2.1 歐歐洲風機價格高于國內洲風機價格高于國內,刺激國內需求增長,刺激國內需求增長 當前歐洲風機價格顯著高于國內市場,成為刺激國內風電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當前歐洲風機價格顯著高于國內市場,成為刺激國內風電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過去兩年海外受通貨膨脹與供應鏈短缺影響,風機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根據 Vestas 業績展示材料,其 23-24 年風機價格在 890-1300 歐元/kW,折合人民幣約為 7000-10220元/kW。同時受歐洲政策補貼落地及海外準入壁壘高的影響,截至 202
42、4Q4Vestas 海上風機在手訂單 93 億歐元,總規模約為 7.55GW,平均風機價格在 1232 歐元/kW。國內市場由于競爭加劇,風機價格較低,根據金風科技統計,國內同期風機中標價格僅 1400-1800 元/kW。根據 CWEA 統計,24 年國內陸上、海上風機加權平均價格(不含塔筒)約為 1440、2775 元/kW,同比下降 4%、11%。圖圖11 國內陸上、海上風機加權平均價格(不含塔筒)國內陸上、海上風機加權平均價格(不含塔筒)持續下降持續下降 資料來源:CWEA,聯儲證券研究院 這一價差的根源在于歐洲供應鏈成本高企:一方面,歐洲本土風機廠商受制于原材料(如鋼材、銅)進口依賴
43、及人工成本壓力,疊加歐盟碳關稅(CBAM)政策下環境合規成本攀升;另一方面,中國風機產業鏈憑借規?;圃欤ㄈ缛~片、鑄鍛件產能占全球70%以上)和低能源成本(國內電價較歐洲低 40%-50%),形成顯著成本優勢。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2 歐洲高價倒逼國內需求釋放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直接刺激國內項目經濟性提升。國內風電項目開發成本中設備占比約 50%,風機價格僅為歐洲的一半,推動國內陸風項目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降至 0.18-0.22 元/千瓦時,海風 LCOE 降至 0.35-0.4 元/千瓦時,較歐洲低 30%-40%,顯著增強國內風電投資吸引力。2024 年
44、國內新增風電招標規模超 100GW,同比增速達 25%,其中海風招標占比提升至 35%。二是推動國內企業“內外雙循環”策略。國內廠商依托高性價比優勢,加速搶占海外市場,同時通過出口溢價反哺國內研發,進一步鞏固技術領先性。金風科技、明陽智能等企業通過歐洲訂單積累的 15MW+大機型經驗,快速在國內深遠海項目中推廣,形成“技術出海-國內降本-需求擴張”的正向循環。歐洲高價與國內低價的結構性差異,本質上是全球風電產業鏈重構的縮影。歐洲高價與國內低價的結構性差異,本質上是全球風電產業鏈重構的縮影。這一格局不僅強化了國內風電裝機的經濟性邏輯,也為中國風電設備全球化滲透提供長期動能,預計2025年國內風電
45、新增裝機有望突破80GW,進一步鞏固全球最大風電市場的地位。3.供給:供給:結構性深化調整結構性深化調整,深遠海資源釋放,深遠海資源釋放 2024 年風電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是產能過剩與低效產能的加速出清。年風電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是產能過剩與低效產能的加速出清。雖然需求端保持增長,但供給端結構性矛盾突出。主機制造環節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2024 年上半年國內風電設備板塊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 21.34%,第二季度降幅收窄至 14.96%,反映出價格競爭加劇與盈利壓力。中小廠商因成本劣勢和融資能力薄弱,在利潤率持續承壓下逐步退出市場。未來深遠海資源的開發將成為供給側優化的核心驅動力。國內近海風能資源
46、開發已進入中后期階段,國內近海風能資源開發已進入中后期階段,新的海風資源釋放較為關鍵,新的海風資源釋放較為關鍵,未來戰略未來戰略計劃將計劃將在于在于深遠海的開發。深遠海的開發。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 2024 年底,我國近海已建成海上風電并網容量約 30GW,而根據自然資源部通知要求,新增項目需布局在離岸 30公里或水深 30 米以遠的海域,進一步壓縮近海開發空間。根據水規總院數據顯示,當前省管海域剩余可開發潛力約 60GW,但受軍事、航道協調等因素影響,實際可用資源可能更低,預計“十五五”期間近海海上風電場址資源將逐步趨緊。3.1 淺海資源開發趨緊,向深遠海布局淺海資源開發趨緊,向深遠海布
47、局 國家政策明確向深遠海傾斜。2023 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推動深遠海示范項目,2024 年自然資源部通知進一步要求新增項目優先布局深遠海,并鼓勵“風電+”綜合開發模式。上海、廣東、浙江等沿海省份已規劃深遠海風電項目超29.30GW,浙江計劃 2030 年深遠海風電并網超 20GW。在“十四五”規劃目標中,國家提出推動深遠海示范項目,并規劃專屬經濟區(離岸 200 海里以內海域)釋放 200GW+資源量,為“十五五”年均新增 30GW 裝機奠定基礎。專屬經濟區資源的可行性早已在國際上得到驗證,歐洲國家已大規模開發專屬經濟區資源,英國、德國、荷蘭 94%以上的海上風電項目位于專屬經
48、濟區,其中英國專屬經濟區項目容量占比達 50%以上,單項目平均規模超 1GW。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3 圖圖12 專屬經濟區示意專屬經濟區示意 資料來源:CWEA,聯儲證券研究院 3.2 深遠海開發核心受益環節與邏輯分析深遠海開發核心受益環節與邏輯分析 海纜海纜:深遠海開發直接拉動海纜需求。:深遠海開發直接拉動海纜需求。在離岸距離方面,項目平均離岸距離從 2022年的 22 公里提升至 2024 年的 50 公里,單 GW 項目海纜用量從 60-70 公里增至 100 公里以上,增幅超 60%。應用更高電壓等級(如 500kV 交流或525kV 直流)和柔性直流技
49、術的應用,使海纜單公里價值量提升 45%-649%1。具體來看,江蘇大豐江蘇大豐 H8 項目:項目:離岸 70 公里,實際送出海纜長度達 124.5 公里(為直線距離的 1.77 倍),采用500kV直流技術,單公里價值量較 220kV 交流方案提升約 649%;三峽青洲五、七項目三峽青洲五、七項目:采用500kV 直流海纜,單公里價值量約 800-900 萬元,較同距離的 220kV 交流海纜(約 500萬元)提升 60%-80%。以上海電氣為深遠海項目設計的柔直海纜方案為例,單位價值量較傳統交流方案提高 3 倍以上。2024 年深遠海競配量超 20GW,以深遠海項目為例,單 GW 海纜投資
50、額約 25-30 億元(含送出纜和陣列纜),對應海纜市場規模將突破 500億元。若考慮更高電壓等級和柔直技術滲透率提升,實際規??赡苓M一步擴大。管樁與基礎結構:深海需求驅動用量管樁與基礎結構:深海需求驅動用量激增。激增。以單機容量 16MW 為例,水深每增加 20米,單樁用鋼量需增加近 400 噸,在 80 米水深區域,單樁重量可達 2500 噸以上,較淺海(20 米)用量翻倍。漂浮式基礎(如半潛式、張力腿平臺)在 50 米以上水深場景占比提升,其錨鏈系統用量較固定式基礎增加 3-5 倍。全球最大漂浮式項目“明陽天成號”采用雙葉輪設計,平臺排水量 1.5 萬噸,錨鏈用量超 2000 噸,單 M
51、W 用鋼量達 120 噸,因此水深增加將顯著提升管樁及基礎結構。漂浮式技術配套產業:漂浮式風電對高端裝備需求更高,包括動態海纜、浮式平臺漂浮式技術配套產業:漂浮式風電對高端裝備需求更高,包括動態海纜、浮式平臺制造等。制造等。以動態海纜為例,其抗彎曲、耐疲勞性能要求較靜態海纜提升 50%,單價可達300 萬元/公里,較傳統產品溢價 30%。2024 年東方電纜投資 15 億元建設北方海纜基地,重點布局漂浮式配套產品;金雷股份為西門子歌美颯供應漂浮式主軸,單件價值量較陸風產品高 40%。綜上所述,深遠海開發通過“離岸距離+水深”雙維度重構產業鏈價值分配,海纜、管樁及漂浮式配套環節有望占據超額收益,
52、預計 2025 年相關環節市場規模增速將達25%-40%。1 https:/ 年)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4 3.3 出口:出口:新新興興市場將增加國內市場將增加國內供給量供給量釋放釋放 風電板塊受本輪關稅影響較小,主要出口風電板塊受本輪關稅影響較小,主要出口“一帶一路”相關市場“一帶一路”相關市場。2025 年 4 月 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商品加征 34%的關稅,疊加此前因“芬太尼”問題征收的 20%關稅,部分中國商品對美出口總稅率高達 54%,但中國風電設備未被明確列為重點打擊對象。從出口結構看,中國風電企業出口的核心國家主要集中于巴
53、西、南非、烏茲別克斯從出口結構看,中國風電企業出口的核心國家主要集中于巴西、南非、烏茲別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新興市場,而非美國。坦、沙特阿拉伯等新興市場,而非美國。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24 年中國風力發電機組出口金額達 86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70.4%。在風電機組出口的 23 個國家中,排名前五的分別是沙特阿拉伯(15.02%)、烏茲別克斯坦(13.06%)、巴西(12.48%)、埃及(10.81%)和哈薩克斯坦(7.20%),美國市場幾乎未貢獻份額。這一市場分布特征使得中國風電板塊受本輪關稅的直接沖擊較小。圖圖13 2024 年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出口核心國家年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出口
54、核心國家 資料來源:CWEA、風電頭條,聯儲證券研究院 出口市場多元化提升抗風險能力。出口市場多元化提升抗風險能力。風電企業近年來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速布局新興市場,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格局。金風科技在巴西參與多個大型風電項目,遠景能源為沙特阿拉伯 NEOM 智慧城市提供風機,而中車風電則主導烏茲別克斯坦風電場的設備供應?!耙粠б宦贰毙屡d市場不僅需求增長快,且未受美國關稅政策波及。中國風電產業鏈自主化程度高,葉片及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超過 90%,疊加東南亞等海外生產基地布局,進一步規避了關稅成本傳導風險。關稅擾動難改我國風電長期增長邏輯。關稅擾動難改我國風電長期增長邏輯。美國本土風電市場
55、長期由通用電氣、西門子歌美颯等歐美企業主導,中國風機對美出口占比極低,因此關稅政策對頭部企業直接影響有限。根據明陽智能、運達股份等公司年報顯示,其美國業務收入占比不足 1%。長期來看,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動風電需求增長,而中國企業在大兆瓦機型、漂浮式風電等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上的優勢,仍可鞏固其在新興市場的主導地位。加之中國國內海上風電裝機目標提升(2025 年規劃新增 10GW),內需對沖進一步削弱了外部關稅壓力。4.價格:價格:成本下降成本下降驅動產業鏈盈利修復驅動產業鏈盈利修復 我國風電行業自 2021 年陸風、2022 年海風補貼退出后全面進入“平價時代”,電站0.00%2.00%4.00
56、%6.00%8.00%10.00%12.00%14.00%16.00%沙特阿拉伯烏茲別克斯坦巴西埃及哈薩克斯坦南非老撾澳大利亞阿塞拜疆土耳其智利越南希臘阿根廷羅馬尼亞阿聯酋巴基斯坦玻利維亞韓國法國印度尼西亞各國已發運容量占比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5 項目收益率下滑倒逼業主向上游傳導成本壓力,疊加“雙碳”政策下產業鏈擴產潮引發的產能過剩,風機價格陷入內卷式競爭。根據研究顯示,研發投入強度每下降 1%,風機設備故障率提升 1.2%,運營費用增加 0.8 元/度。長期的過度注重價格競爭,不利于行業的長久發展。因此主機廠通過超前投標大兆瓦機型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推動機
57、組大型化進程顯著加速。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數據,2023年陸風、海風平均單機容量分別達 5.4MW、9.6MW,同比提升 26%和 30%;2024 年16MW 海上風機實現批量化應用,行業進入“大型化跳步”階段。根據各公司官網招標相關情況統計,2023 年海上風電招標以小于 8.5MW 的機型為主,到了 2024 年海風招標單機容量以 15MW 及以上的大機型為主,15MW 及以上機型同比增長超 50%。預計 2025年陸、海風單機容量將分別突破 7MW 和 11MW,進一步鞏固大型化降本邏輯。圖圖14 2023 年年海上風電招標單機容量統計海上風電招標單機容量統
58、計 單位(單位(MW)圖圖15 2024 年海上風電招標單機容量統計年海上風電招標單機容量統計 單位(單位(MW)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聯儲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聯儲證券研究院 4.1 政策出臺政策出臺價格企穩價格企穩 2024 年風機價格戰導致整機商毛利率普遍低于 10%,部分企業陷入“賣一臺虧一臺”的困境,倒逼行業自律與政策干預。2024 年 10 月,12 家整機商簽署反低價競爭公約,國家電投等央企率先調整招標規則,采用“非最低價中標”機制,推動陸風 6.25MW 機型投標價環比回升 11%,10MW 機型回升 16%。進入 2025 年,風機價格企穩趨勢明確,陸、海風中標均
59、價分別穩定在 1400 元/kW 和 2748 元/kW 左右。與此同時,大兆瓦機型需求激增帶動關鍵零部件如鑄造主軸、大長度葉片、圓錐滾子軸承等環節量價齊升,疊加黑色系大宗商品降價帶來的成本端改善,零部件廠商利潤率顯著修復。2025 年陸風8+MW 機型交付占比預計超 25%,相關零部件需求同比提升 30%以上,龍頭企業盈利彈性凸顯。4.2 成本端:成本端:大型化驅動降本大型化驅動降本 機組大型化通過降低單位功率的物料用量,顯著攤薄風機成本。以陸風為例,運達股份披露的風機銷售均價從 2020 年的 3000 元/kW 以上降至 2023 年的 1891 元/kW,降幅達 37%;2023-20
60、24 年國內陸風中標均價進一步從 1589 元/kW 降至 1438 元/kW,五年內價格近乎腰斬。海上風機價格從 2019 年的 6659 元/kW 降至 2024 年的 2775 元/kW,降幅 58%。這一趨勢加速了行業出清,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和技術優勢提升集中度,而中小廠商則因利潤率承壓逐步退出市場。4.3 原材料:原材料:黑色系大宗商品降價黑色系大宗商品降價 風電機組作為重資產制造業,其成本結構中鋼材、鑄鐵及鋁合金等金屬材料占比高達 80%以上。根據國際能源網統計,塔筒制造依賴熱軋板卷(占材料成本 30%-40%),50%7%36%7%=1521.43%7.14%57.14%14.29
61、%=15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6 鑄件(輪轂、底座)主要使用廢鋼和鑄造生鐵(25%-30%),鍛件(主軸)需要方坯鋼材(15%-20%),齒輪箱則需齒輪鋼(10%-15%)。2021 年“雙碳”政策導致鋼鐵產能收縮,疊加全球供應鏈波動,黑色系價格一度飆升,自 2024 年起,鐵礦石和主焦煤價格分別下跌 18%、26%,帶動下游鋼材價格進入長期下行通道。2025 年,受全球宏觀經濟疲軟、美元走強及國內粗鋼產量調控影響,黑色系大宗價格預計進一步走低,為風電行業成本端改善奠定基礎。圖圖16 2024 年開始黑色金屬價格下跌年開始黑色金屬價格下跌 資料來源:同花順 iFi
62、nd,聯儲證券研究院 4.3.1 零部件環節率先受益,毛利顯著修復零部件環節率先受益,毛利顯著修復 塔筒、鑄鍛件等環節對鋼材價格高度敏感。以塔筒為例,熱軋板卷成本占比達 50%-60%,其價格每下降 10%,塔筒制造成本可降低 5%-7%。2024 年四季度,部分塔筒企業毛利率已環比提升 3-5 個百分點,預計 2025 年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下行將加速盈利修復。鑄件龍頭廠商(如日月股份)因產能利用率提升及成本優化,單噸毛利有望從 2023年的 800 元增至 2025 年的 1200 元以上。4.3.2 主機廠迎來“價格企穩主機廠迎來“價格企穩+成本下降”雙重利好成本下降”雙重利好 2024 年
63、陸風中標價回升至 1400-1500 元/kW,海風達 3200-3500 元/kW,招標價格企穩疊加鋼材成本下降,主機廠毛利率觸底反彈。以 10MW 機組為例,鋼材成本降低 10%可減少整機成本約 100 元/kW,對應毛利率提升 2-3 個百分點。金風科技、明陽智能等企業 2024 年風機業務毛利率已環比提升 1-2 個百分點,2025 年有望修復至 15%-18%。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元/噸 現貨價:鐵礦石元/噸 現貨價:螺紋鋼元/噸 市場價:焦煤(主焦煤):當旬值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
64、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7 表表2 2024 年海風中標情況統計年海風中標情況統計 中標時間 開發商 規模(MW)中標企業 單機容量(MW)中標金額(億元)單價(元/kW)是否含塔筒 2024.1 大唐集團 110 東方電氣 10MW 4.05 3680 含塔筒 2024.1 中能建 450 金風科技=13MW 13.93 3096 含塔筒 2024.2 國家能源集團 304 明陽智能 10MW 8.5 2797 不含塔筒 2024.3 中能建 289 明陽、遠景 8.XMW 8.19 2834 不含塔筒 2024.4 華能集團 300 遠景能源 12MW 10.16 3388 含塔筒 2
65、024.4 華潤 200 遠景能源 8.5MW 6.89 3443 含塔筒 2024.5 華能集團 504 遠景能源 12-14MW 15.32 3039 含塔筒 2024.6 江蘇國信 850 金風科技 8.5MW 31.63 3721 含塔筒 2024.6 龍源電力 300 金風科技=16MW 8.93 2977 含塔筒 2024.6 中廣核 400 金風科技=16MW 10.12 2530 不含塔筒 2024.6 中廣核 600 明陽智能=16MW 16.75 2792 不含塔筒 2024.7 三峽 300 金風科技 8.5MW 11.22 3667 含塔筒 2024.8 華電集團 50
66、0 金風科技=14MW 15.47 3094 含塔筒 2024.8 國家能源集團 400 明陽智能=14MW 13.57 3392 含塔筒 2024.9 華能集團 504 東方電氣 12-14MW 15.27 3030 含塔筒 2024.10 華能集團 146 金風科技 12MW 5.31 3636 含塔筒 2024.11 國家能源集團 500 遠景能源=14MW 15.5 3100 含塔筒 2024.11 海峽發電 200 電氣風電=8MW 6.59 3295 含塔筒 2024.11 海峽發電 200 金風科技=16MW 6.27 3135 含塔筒 2024.11 新天綠能 500 電氣風電
67、 8.5MW 16.8 3360 含塔筒 2024.12 中廣核 200 海裝風電=14MW 4.94 2470 不含塔筒 2024.12 中廣核 300 明陽智能=14MW 7.62 2540 不含塔筒 2024.12 中廣核 200 明陽智能=14MW 4.9 2435 不含塔筒 2024.12 中廣核 200 遠景能源=14MW 5.46 2730 不含塔筒 2024.12 中廣核 200 金風科技=14MW 5.1 2552 不含塔筒 2024.12 中廣核 300 明陽智能=14MW 7.62 2540 不含塔筒 2024.12 國家電投 400 遠景能源=10MW 12.97 32
68、43 含塔筒 2024.12 中廣核 252 電氣風電=12MW 6.51 2583 不含塔筒 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聯儲證券研究院 4.3.3 出口競爭力強化,海外市場加速滲透出口競爭力強化,海外市場加速滲透 國內風機及零部件較歐洲產品價格低 30%-50%,黑色系降價進一步拉大價差。2024年國內風機出口量達 34.3GW(同比+345%),預計 2025 年將突破 40GW,帶動海纜、塔筒等企業海外訂單占比提升至 30%以上。整體來看,2025 年風電行業迎來“量利齊升”新周期:黑色系大宗降價驅動成本端改善,陸海裝機需求共振(預計陸風 100GW+海風 12GW),疊加技術升級與出口放量
69、,行業盈利修復確定性高。投資需聚焦成本敏感度高、技術壁壘強的細分龍頭,把握盈利彈性與估值重塑的雙重機遇。短期關注零部件環節毛利率反彈,中長期則需重視海外市場拓展及深遠海技術突破帶來的增量空間。5.重點板塊推薦重點板塊推薦 各環節從營收端來看,主機、海纜及葉片環節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呈同比正增長;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8 毛利率方面,前三季度整體同比下滑,主機環節盈利能力趨勢向好。主機環節毛利率在15-18%之間,表現優秀且競爭格局相對較為穩定,海纜環節毛利率區間較大 3.85-22.16%,頭部效應明顯;從各環節來看,整機環節整機環節盈利改善主要依賴海外訂單
70、及大型化機型占比提升,但國內價格戰導致行業整體凈利率下滑。隨著四季度裝機旺季及海外訂單交付,盈利或觸底反彈。塔筒環節塔筒環節盈利分化明顯,海風需求及原材料成本下降支撐毛利率修復,陸風仍需依賴規模效應消化價格壓力。海纜環節海纜環節技術壁壘高,競爭格局優,毛利率及凈利率均居產業鏈前列,未來隨深遠海項目推進,盈利穩定性增強。葉片環節葉片環節短期受價格競爭壓制,但大型化及材料創新驅動長期降本,盈利修復依賴技術升級。受益于風機大型化導致的產能結構性緊缺,疊加原材料降價,盈利修復領先其他零部件。表表3 2024 年前三季度風電設備年前三季度風電設備各環節各環節公司業績表現公司業績表現 代碼 簡稱 環節 營
71、收 yoy 毛利率 凈利率 歸母凈 利潤 yoy ROE 002202.SZ 金風科技 主機 358.39 22.24%16.43%5.20%17.92 4.21%4.68%300772.SZ 運達股份 主機 139.29 24.01%14.36%1.92%2.67 0.62%4.87%601615.SH 明陽智能 主機 202.37-4.14%15.20%4.27%8.09-3.46%2.99%688349.SH 三一重能 主機 90.68 21.06%15.53%7.55%6.85-3.35%5.44%688660.SH 電氣風電 主機 31.35-47.08%17.08%-15.22%-
72、4.77 2.70%-8.83%002487.SZ 大金重工 塔筒 23.06-30.81%27.19%12.23%2.82-3.09%3.98%002531.SZ 天順風能 塔筒 35.6-44.43%25.29%8.18%2.92-5.95%3.22%300129.SZ 泰勝風能 塔筒 29.5-0.94%16.55%5.23%1.49-3.68%3.39%300569.SZ 天能重工 塔筒 18.27-30.46%17.27%0.40%0.06-9.72%0.10%301155.SZ 海力風電 塔筒 10.61-31.76%6.01%8.06%0.87 3.34%1.59%002300.
73、SZ 太陽電纜 海纜 101.99 5.11%3.85%0.99%0.95-4.01%5.05%002498.SZ 漢纜股份 海纜 65.43-9.40%17.07%8.72%5.82-1.76%7.15%600487.SH 亨通光電 海纜 423.99 20.79%15.15%5.90%23.15 2.83%8.18%600522.SH 中天科技 海纜 343.16 4.78%15.83%6.71%23.11-1.31%6.63%600973.SH 寶勝股份 海纜 354.44 5.36%4.72%0.04%0.25-7.30%0.65%603606.SH 東方電纜 海纜 66.99 25.
74、22%22.16%13.91%9.32 1.34%13.50%605222.SH 起帆電纜 海纜 163.66-3.22%5.60%1.29%2.1-4.81%4.46%002080.SZ 中材科技 葉片 168.11-8.20%17.81%4.52%6.08-6.44%3.34%600458.SH 時代新材 葉片 130.66 3.68%16.19%2.39%3.05 1.11%5.08%300690.SZ 雙一科技 葉片 6.32 21.91%24.37%10.12%0.64-0.75%4.43%301548.SZ 崇德科技 軸承 3.7-4.59%38.17%23.03%0.85 0.5
75、2%5.85%603667.SH 五洲新春 軸承 24.73-1.76%17.20%4.10%0.98-2.00%3.35%300718.SZ 長盛軸承 軸承 8.35 1.95%34.82%20.80%1.69-0.53%10.50%300850.SZ 新強聯 軸承 19.65-6.06%16.74%-1.16%-0.36-11.06%-0.72%300421.SZ 力星股份 軸承 7.77 3.56%18.25%6.53%0.51-1.11%4.06%300185.SZ 通裕重工 鑄鍛件 42.76-2.50%12.80%1.28%0.55-7.82%0.79%300443.SZ 金雷股份
76、 鑄鍛件 13.13-1.72%22.75%11.36%1.49-5.44%2.45%603218.SH 日月股份 鑄鍛件 31.85-9.78%17.22%15.76%5.07 4.35%5.06%688186.SH 廣大特材 鑄鍛件 29.59 0.13%15.53%3.29%0.79-2.77%2.20%002342.SZ 巨力索具 錨鏈 15.4-10.16%21.03%-0.24%-0.04-13.39%-0.15%601890.SH 亞星錨鏈 錨鏈 14.66-1.62%28.42%13.47%1.93 0.99%5.44%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聯儲證券研究院 5.1 整機環節看主
77、軸整機環節看主軸 主軸的工藝分為鍛造和鑄造。鍛造指通過沖擊力或壓力使高溫金屬坯料塑性變形,以鋼坯為原料經鍛打優化內部組織,提升強度、韌性及抗疲勞性,適應復雜載荷;鑄造是將熔融金屬澆入模具冷卻成型,可制復雜形狀,但易產生氣孔等缺陷,機械性能較弱,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9 成本低,經后期處理可用于部分場景。雙饋機型雙饋機型多用于陸風,兆瓦量相對半直驅和直驅較小,因此多數使用鍛造主軸;半直驅機型半直驅機型多應用于大兆瓦機型,主軸多為鑄造;而直直驅機型驅機型主軸尺寸較小可靈活選用。圖圖17 風機主流技術路線圖風機主流技術路線圖 資料來源:國際風力發電網,聯儲證券研究院 5
78、.1.1 大兆瓦主軸“量價齊升”大兆瓦主軸“量價齊升”風電主軸鑄件作為風機大型化與海風加速放量的核心受益環節,具備顯著的配置價風電主軸鑄件作為風機大型化與海風加速放量的核心受益環節,具備顯著的配置價值,大兆瓦主軸呈現“量價雙驅”特征。值,大兆瓦主軸呈現“量價雙驅”特征。整機商為降低 LCOE 加速推出 6-10MW 機型,單臺風機主軸用量雖隨功率提升呈邊際下降,但單位功率密度對應的主軸需求仍呈剛性增長。在量的提升方面,這將有利于鑄造主軸需求的提升,因為鑄造主軸在大型化場景下具備更優的疲勞壽命和成本經濟性,同時海風的崛起意味著大兆瓦鑄造主軸將成為業務的新增長點,預計在 8MW+機型中滲透率將突破
79、 70%。價格方面,大兆瓦主軸由于大兆瓦主軸技術門檻高,可能面臨結構性短缺,進而維持價格水平。從風機鑄件的總需求端來看,將從產能過剩轉變為供不應求。從風機鑄件的總需求端來看,將從產能過剩轉變為供不應求。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2024 年中國鑄件產能分別為 202/214/246/269 萬噸,遠高于全球需求。結合中國風電鑄件占全球產能 60%-70%的占比,推測國內自用比例約為 60%-70%,出口占 30%-40%。同時根據金雷股份 2024 年年報顯示,海外收入同比增長 7.84%,側面印證國內鑄件出口比例逐步提升。預計到 2025 年,國內市場將出現 27.83 萬噸的鑄造供
80、需缺口。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0 圖圖18 國內風機鑄件產能與需求國內風機鑄件產能與需求 單位(萬噸)單位(萬噸)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各公司年報,聯儲證券研究院 5.1.2 競爭格局:一超多強競爭格局:一超多強 全球風電鑄件市場呈現高度集中的區域分布特征,中國占據全球 80%以上的產能,是核心供給國,歐洲和印度僅占約 20%的份額。國內市場競爭格局呈現“一超多強”態勢:日月股份日月股份作為行業絕對龍頭,2023 年底產能達 70 萬噸,2021-2023 年銷售額分別為46.87 億、48.33 億、46.18 億元,遠超吉鑫科技(同期銷售額 16.30 億
81、、15.36 億、11.79億)和豪邁科技(24.41 億、30.41 億、27.70 億),穩居市場首位。從全球需求看,按 1MW風機需 25 噸鑄件、100GW 需求對應 250 萬噸測算,中國供應端占據主導地位,而日月股份等頭部企業憑借技術、規模和客戶優勢持續擴大份額。國內風機鑄件廠商數量較多(如吉鑫、豪邁、通裕重工等),但產能分散且中小企業難以突破大型化鑄件的技術壁壘,在過去的兩年洗牌后,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預計 CR3 超過 50%,CR5 接近 70%。鑄造主軸替代鍛造主軸的滲透率加速提升,其成本優勢和技術適配性推動市場擴容,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 2022-2027 年鑄造主軸市
82、場復合增長率達 28.5%。未來具備規?;a能和技術儲備的龍頭企業將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而中小廠商可能因成本壓力和技術迭代滯后被邊緣化。主軸鑄件板塊兼具“量增+價升+格局優化”三重邏輯,頭部企業盈利拐點已現,建議重點關注日月股份(精加工產能釋放)、金雷股份(鑄造業務放量)等標的,短期看產能利用率提升帶來的業績彈性,長期看海風與大兆瓦紅利下的持續增長。5.1.3 日月股份:規?;c高端化雙輪驅動日月股份:規?;c高端化雙輪驅動 日月股份深耕鑄件行業 30 余年,2024 年鑄造產能達 70 萬噸,精加工產能 32 萬噸,占國內總產能近 30%,全球市占率超 20%。其核心產品風電鑄件覆蓋陸風、海
83、風全場景,客戶涵蓋 Vestas、GE、西門子歌美颯等國際巨頭,并深度綁定國內前五大整機商。推薦的核心理由有以下三點:一是大兆瓦鑄件緊缺催生漲價預期,2024 年 8-10MW陸風機型滲透率僅 15%,預計 2025 年提升至 35%,精加工產能缺口擴大。目前大兆瓦鑄件已出現小幅漲價,2025 年訂單談判中價格有望繼續上浮,帶動單噸凈利回升;二是產能釋放結構優化,公司持續推進 22 萬噸精加工產能建設,2025 年將形成 54 萬噸精加工能力,實現毛坯到成品的“一體化交付”,獲取加工環節利潤(精加工毛利率較毛坯高 3-5%)。同時,核電乏燃料儲運罐、合金鋼等新產品占比提升至 15%,對沖風電周
84、期波動;三是控本能力突出,規?;少徥股F/廢鋼采購價低于同行 5%-10%,疊加短流05010015020025020212022202320242025E國內風電鑄件需求70%本土自用產能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1 程工藝降低能耗,單噸成本較中小廠商低 300-500 元,經營性現金流逆勢增長。短期來看,核電儲運罐訂單落地及中東市場的突破為未來業績增長提供貢獻,陸風招標高增疊加海風重啟,大兆瓦鑄件漲價落地的背景下量價齊升。長期來看,國家大力發展深遠海規劃,同時球墨鑄鐵厚大斷面技術向核電、船舶領域延伸,合金鋼產品打開第二增長曲線。2025 年歸母凈利潤預計達 8.
85、25 億元,具備較高安全邊際。5.1.4 金雷股份:從鍛造龍頭向鑄造領域拓展金雷股份:從鍛造龍頭向鑄造領域拓展 金雷股份作為全球風電鍛造主軸龍頭,近年來通過“鑄鍛一體化”戰略成功切入鑄造領域,規劃 40 萬噸鑄件產能(包括一期 15 萬噸聚焦鑄造主軸,二期 25 萬噸布局大兆瓦輪轂底座),逐步釋放產能并實現批量交付。推薦的核心邏輯有以下三點:一是技術協同與客戶粘性強,依托鍛造主軸積累的西門子歌美颯、GE 等全球前十五大風機客戶資源,鑄造主軸認證和訂單導入順暢,2024 年鑄造主軸收入同比增長 71%,客戶結構高度重疊降低市場開拓風險;二是控本能力優秀,金雷通過鋼錠自產和廢料回收將直接材料成本占
86、比降至 50.93%,疊加規?;少徍凸に噧灮?,毛利率較同行高 5-10 個百分點;三是成長空間大,2026 年全部投產后鑄造產能將達 30 萬噸,覆蓋大兆瓦鑄件需求,預計 2025 年鑄造主軸市占率提升至 25%,疊加輪轂底座業務,第二增長曲線明確。短期來看,行業供需緊平衡推動鑄件價格回暖,金雷產能釋放與規模效應將顯著改善盈利。長期看,其“鍛造+鑄造”雙輪驅動的模式有望在風機大型化浪潮中持續受益,2025 年歸母凈利潤預計達 10.84 億元,低估值具備吸引力。6.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政策調整風險政策調整風險:電價補貼退坡、消納機制變動及地方保護主義可能削弱項目收益,深遠海規劃落地節奏不確定,
87、政策波動直接影響行業利潤空間。競爭格局惡化:競爭格局惡化:主機招標價格走低,零部件環節過度競爭加劇,全產業鏈利潤向具備技術壁壘的環節集中,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凸顯。成本傳導壓力:成本傳導壓力:鋼材、玻纖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疊加風機“價格戰”持續,制造企業面臨“成本剛性上升+產品降價”雙重擠壓,行業盈利空間被大幅壓縮。電網消納瓶頸:電網消納瓶頸:風電基地與負荷中心距離較遠,配套輸電工程滯后可能引發“窩電”問題。地緣政治沖擊:地緣政治沖擊:關鍵零部件(如軸承、齒輪鋼)進口依賴度高,國際貿易摩擦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推高國產化替代成本。行業研究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2 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88、 聯儲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僅供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于本公司認為可信的公開資料,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員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資料、意見及預測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可能會隨時調整。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及資料保持在最新狀態,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
89、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信息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本公司不就報告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本報告中所指的投資及服務可能不適合個別客戶,不構成客戶私人咨詢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投資者應注意,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涉及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和金融產品等各種金融服務。本報告版權歸“聯儲證券股份有限
90、公司”所有。未經事先本公司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形式的發布、復制。任何機構或個人如引用、刊發本報告,需注明出處為“聯儲證券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我們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本報告所表述的任何觀點均精準地反映了我們對標的證券和發行人的個人看法,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我們所得報酬的任何部分無論是在過去、現在及將來均不會與本報告中的具體投資建議或觀點有直接或間接聯系。投資評級說明投資評級說明 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 評級評級 說明說明 評
91、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的 6 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基準指數的相對市場表現。其中 A 股市場以滬深 300 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為基準。股票評級 買入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漲幅在 10%以上 增持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漲幅在 5%10%之間 中性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漲幅在-5%+5%之間 減持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跌幅在 5%以上 行業評級 看好 相對表現優于市場 中性 相對表現與市場持平 看淡 相對表現弱于市場 聯儲證券研究院聯儲證券研究院 青島青島 北京北京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香港東路 195 號 8 號樓 11、15F 郵編:26610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定路 5 號院中建財富國際中心 25F 郵編:100029 上海上海 深圳深圳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 1111 弄 1 號中企國際金融中心 A 棟 12 層 郵編:200135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沙河街道深云路 2 號僑城一號廣場 28-30F 郵編: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