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深度報告:北極地區會是下一個熱點嗎?-250516(1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宏觀深度報告:北極地區會是下一個熱點嗎?-250516(18頁).pdf(1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證券研究報告|宏觀深度報告|中國宏觀 1/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宏觀深度報告 報告日期:2025 年 05 月 16 日 北極地區會是下一個熱點嗎?北極地區會是下一個熱點嗎?核心觀點核心觀點 特朗普上臺以來多次表現出對北極利益的主張,美國國防部北極戰略(特朗普上臺以來多次表現出對北極利益的主張,美國國防部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2024 年報告重點針對中俄挑戰。年報告重點針對中俄挑戰。2025 年年 5 月月 9 日,中俄聯合聲明稱“保日,中俄聯合聲明稱“保障中俄跨境交通走廊無障礙運行,加強北極航道互利合作”、“雙方主張維護北極地障中俄跨境交通走廊無障礙運行
2、,加強北極航道互利合作”、“雙方主張維護北極地區和平穩定,防止在該地區出現軍事政治緊張”,北極博弈初見端倪。當前的北極領區和平穩定,防止在該地區出現軍事政治緊張”,北極博弈初見端倪。當前的北極領土爭端主要涉及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格陵蘭),核心是北冰洋中心大陸架土爭端主要涉及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格陵蘭),核心是北冰洋中心大陸架劃界問題。劃界問題。中國也參與北極治理,不僅是“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也通過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中國也參與北極治理,不僅是“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也通過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獲得在北極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從事生產和商業活動的權利。中國的北極政策條約獲得在北極斯匹次卑爾
3、根群島從事生產和商業活動的權利。中國的北極政策2018 主張“北極問題已超出北極國家間主張“北極問題已超出北極國家間問題和區域問題的范疇,涉及北極域外國家的問題和區域問題的范疇,涉及北極域外國家的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崩婧蛧H社會的整體利益?!北睒O地區航運潛力大、自然資源儲量豐富,中國在北極資源開發上也有重要參與,包北極地區航運潛力大、自然資源儲量豐富,中國在北極資源開發上也有重要參與,包括巴倫支海和伯朝拉海油田勘探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括巴倫支海和伯朝拉海油田勘探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北極)項目、北極 LNG2項目、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極東北航道利用、國際漁業
4、協定等。北極博弈若項目、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極東北航道利用、國際漁業協定等。北極博弈若進一步升溫可能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升溫可能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特朗普上臺以來多次表現出對北極利益的主張特朗普上臺以來多次表現出對北極利益的主張 一是 2025 年 1 月 7 日,特朗普上臺前就威脅要吞并加拿大、格陵蘭島(丹麥),認為其地理位置重要,毗鄰重要航道,且能源、稀土資源豐富。美國自1867 年(購買阿拉斯加后)以來就多次公開討論并吞格陵蘭島,特朗普本人也曾在 2019 年和 2025 年兩次公開提出并吞格陵蘭島的提案。二是特朗普 1 月 20 日簽署“釋放阿拉斯加
5、的非凡資源潛力”行政命令,內容包括放松環境管制加速極地開發、建設能源管線、加強陸路基礎設施建設(冷灣和國王灣之間的道路)等。美國國防部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2024 年報告重點針對中國和俄羅斯在北極的活動,認為需要加強美國的北極存在以應對中俄挑戰。中國方面,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2024 重點提及中國“2018北極政策”和“極地絲綢之路”計劃,美國認為中國這兩項計劃是意圖將北極地區變成“全球公地”,推動北極治理從區域主權國家向國際化轉變。俄羅斯方面,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2024 指出俄羅斯在北極地區軍事存在較強,包括核力量、常規和特
6、種作戰威脅,而北極是美國向歐洲投射力量的途徑,對保衛北美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上交通線至關重要。除此之外,俄羅斯的海上基礎設施可以讓它在白令海峽和卡拉海峽之間的北海航線(NSR)上實施“過度和非法”的海上主張。美國國務院北極地區國家戰略、美國國防部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提出要加強美國在北極的存在,實際內容一是加強關鍵礦物、能源的勘探開發,加強基礎設施是建設,二是加強美國及北約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三是強化北極地區多邊治理的參與,推進美國自己的大陸架主權訴求,同時維持海域和空域的飛航自由。從歷史來看,美國阿拉斯加購地獲得長期利益從歷史來看,美國阿拉斯加購地獲得長期利益 阿拉斯加
7、購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領土擴張,短期視角阿拉斯加購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領土擴張,短期視角下實際對政治民調和經濟下實際對政治民調和經濟的影響都有限,既未能扭轉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的民調,也未在短期帶的影響都有限,既未能扭轉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的民調,也未在短期帶來明顯回報。但長期來看帶來巨大政治、經濟遺產。來明顯回報。但長期來看帶來巨大政治、經濟遺產。一是經濟方面,阿拉斯加有 分析師:李超分析師:李超 執業證書號:S1230520030002 分析師:林成煒分析師:林成煒 執業證書號:S1230522080006 研究助理:湯子玉研究助理:湯子玉 相關報告相關報告 1 4 月金融數據:金
8、融數據回落中的結構性亮點 2025.05.14 2 中美貿易摩擦達峰兌現 2025.05.12 3 經濟周周看:本周經濟景氣度略有回落 2025.05.12 宏觀深度報告 2/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大量黃金、油氣資源,僅金礦儲量就有約 5700 噸,二是地理位置方面,阿拉斯加成為美國向太平洋地區和北極擴張的重要窗口,阿拉斯加購地后美國陸續完成了中途島、夏威夷群島、關島的占領。三是政治方面,購買阿拉斯加被視為安德魯約翰遜任期內最重要的政治成就,主要負責談判的國務卿蘇厄德也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之一。當前北極地區的主權爭端涉及美國、俄羅當前北極地區的主權爭端涉及美國、俄
9、羅斯、加拿大、丹麥(格陵蘭)斯、加拿大、丹麥(格陵蘭)北極地區主權分別屬于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八個北極國家。以“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為代表,中國、日本、印度、意大利、韓國、新加坡、法國、德國、荷蘭、波蘭、西班牙、瑞士和英國也積極參與北極事務。當前的北極爭端主要源自于大陸架問題,涉及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格陵蘭)的主權主張,以及國際海底區域的劃分。除北冰洋中心的沖突之外,北極地區還存在對波弗特海(美國和加拿大劃界問題)和西北航道(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最短的航道)的歸屬權爭議。北極有航運潛力,同時北極有航運潛力,同時有大量自然資源儲存有大量自然資源儲存 北極航道分
10、為北海航道、西北航道、東北航道與穿越北極點的中央航道北極航道分為北海航道、西北航道、東北航道與穿越北極點的中央航道,航程要,航程要短于當前關鍵國際水道,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最早可能在短于當前關鍵國際水道,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最早可能在 2026 至至 2029 年進入年進入“無冰日”,“無冰日”,屆時大型貨輪無需依賴高強度破冰船輔助即可通行,從而極大縮短亞歐、歐美間的航運距離。北極地區油氣、礦石和煤炭等儲量極其豐富。北極地區油氣、礦石和煤炭等儲量極其豐富。北極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占全球未開發儲量的 1/5,潛在石油儲量為 900 億桶,天然氣約 47.9 萬億立方米,冷凝天然氣約 440 億桶
11、。北極西部地區的煤炭理論儲量為 30 億噸,西伯利亞地區的煤炭儲量為 7000 億噸。北極地區還有豐富的金、鈾、稀土、鉆石等礦產資源。北極地區主要有三個地區與石油開采有關,分別是波弗特海沿岸(阿拉斯加北坡和加拿大麥肯齊三角洲)、加拿大東北部北極地區(努納武特地區)和俄羅斯西北部(巴倫支海和西西伯利亞)。中國在北極地區也有重要參與中國在北極地區也有重要參與 1925 年法國邀請中國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共同開發挪威的斯匹次卑爾年法國邀請中國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共同開發挪威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根群島。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巴黎和會并未充分滿足中美訴求,隨后美國發起了由其主導的華盛頓海軍會議(19
12、211922)。在美歐競爭的背景下,法國于 1925 年邀請北洋政府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允許參與各國可以和平利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公民自由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活動,并禁止在群島建立軍事設施。2004 年 7 月,中國科學院依照上述條約于在該地建立黃河站。中國在北極資源開發上主要是以中俄合作形式參與,中國在北極資源開發上主要是以中俄合作形式參與,包括巴倫支海和伯朝拉海油田勘探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北極 LNG2 項目、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極東北航道利用、國際漁業協定等。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中美博弈超預期,地緣政治沖突超預期 宏觀深度報告 3/
13、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1 特朗普上任以來特朗普上任以來“劍指北極劍指北極”.5 1.1 特朗普有擴張主義傾向,多次強化對北極地區的主張.5 1.2 北極博弈帶來長期的政治影響力.6 2 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是目前最重要的北極爭端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是目前最重要的北極爭端.8 2.1 北極海域的治理框架.8 2.2 北極的各國主張和爭端.9 2.2.1 北極爭端主要是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問題.9 2.2.2 在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問題中各國的主張.10 2.2.3 中國對北極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有一定開發權利.13 3 北極的經濟資源和利益北極的經濟資源和利益.1
14、4 3.1 航運、自然資源有巨大潛力.14 3.1.1 氣候變化背景下北極可能開辟重要航道.14 3.1.2 人口少,自然資源儲量大.14 3.2 各國有哪些經濟開發.15 3.3 中國在北極的經濟開發.16 4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17 宏觀深度報告 4/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波弗特海爭端(向加拿大突出部分).9 圖 2:西北航道.9 圖 3:美國的主權主張.11 圖 4:俄羅斯的主權主張.11 圖 5:丹麥、加拿大的大陸架主張.11 圖 6:挪威的大陸架主張.12 圖 7:北極地區的海洋管轄和邊界.12 圖 8:各國對北冰洋中部大陸架的主張.12
15、圖 9:斯匹次卑爾根群島.13 圖 10:北極地區的人口分布和預測.15 圖 11:2019 至 2090 年預計海冰范圍變化及北極海上航道北遷.15 表 1:美國領土擴張.7 表 2:歷史上的北極博弈.8 表 3:海域分類.9 表 4:北冰洋中部(北極點-羅蒙諾索夫海嶺)大陸架爭議.10 表 5:尚未解決的北極爭端.10 表 6:主要北極國家重要北極油氣田的開發情況表.15 表 7:中國在北極的現有經濟利益.16 宏觀深度報告 5/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 特朗普上任以來“劍指北極”特朗普上任以來“劍指北極”1.1 特朗普有擴張主義傾向,多次強化對北極地區的主張特朗普有擴張
16、主義傾向,多次強化對北極地區的主張 特朗普上臺以來多次表現出對北極利益的主張:特朗普上臺以來多次表現出對北極利益的主張:一是 2025 年 1 月 7 日,特朗普上臺前就威脅要吞并加拿大、格陵蘭島(丹麥),認為其地理位置重要,毗鄰重要航道,且能源、稀土資源豐富。美國自 1867 年(購買阿拉斯加后)以來就多次公開討論并吞格陵蘭島,特朗普本人也曾在 2019 年和 2025 年兩次公開提出并吞格陵蘭島的提案。二是特朗普 1 月 20 日簽署“釋放阿拉斯加的非凡資源潛力”行政命令,內容包括放松環境管制加速極地開發、建設能源管線、加強陸路基礎設施建設(冷灣和國王灣之間的道路)等。美國在北極地區有長期
17、的戰略規劃,包括美國國務院北極地區國家戰略、美國國美國在北極地區有長期的戰略規劃,包括美國國務院北極地區國家戰略、美國國防部北極戰略(防部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實際內容一是加強關鍵礦物、能源的勘探開發,),實際內容一是加強關鍵礦物、能源的勘探開發,加強基礎設施是建設,二是加強美國及北約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三是強化北極地區多加強基礎設施是建設,二是加強美國及北約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三是強化北極地區多邊治理的參與,推進美國自己的大陸架主權訴求,同時維持海域和空域的飛航自由。邊治理的參與,推進美國自己的大陸架主權訴求,同時維持海域和空域的飛航自由。2022 年美國最新版北極
18、地區國家戰略提出了北極地區四大支柱,安全、氣候變化年美國最新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提出了北極地區四大支柱,安全、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經濟發展、國際合作與治理: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經濟發展、國際合作與治理:安全方面,主要內容一是在北極地區加強包括北約在內的盟友合作,應對外部侵略(重點針對俄羅斯)。北極地區國家戰略稱俄羅斯正在升級其軍事力量并發展新的經濟基礎設施,試圖通過“北方海路沿線的過度海事主張”來限制自由通行。二是加強北極執法能力。三是投資軍事基礎設施,包括北美航空航天司令部現代化改造、增強通信、定位、導航、北極觀測、氣候預報、衛星覆蓋等方面。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方面,主要內容一是對內阿拉斯加
19、地區以“增強地區抵御氣候變化的能力”為由推動當地原住民搬遷。二是對外推動北極地區減排,三是加強北極地區氣候和生態環境的研究??沙掷m經濟發展方面,主要內容一是通過美國進出口銀行、美國國際開發公司、美國貿易和發展署等政府機構,與盟友合作,擴大在整個北極范圍內的經濟開發,尤其是“關鍵礦物”領域。二是投資基礎設施(交通、通信、水、能源),帶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三是開發諾姆深水港以及其他中小港口和機場。四是推動可再生能源、關鍵礦物勘探開發。國際合作與治理方面,主要內容一是保護整個北極地區的航行和飛行自由,并推動美國外大陸架主張。二是強化北極理事會等多邊組織的參與。美國國防部北極戰略(美國國防部北極
20、戰略(Arctic Strategy)2024 年報告重點針對中國和俄羅斯在北年報告重點針對中國和俄羅斯在北極的活動,認為需要加強美國的北極存在以應對中俄挑戰。極的活動,認為需要加強美國的北極存在以應對中俄挑戰。中國方面,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2024 重點提及中國“2018北極政策”和“極地絲綢之路”計劃。前者主張北極應該為人類的共同未來做出貢獻,后者主張通過北極貿易路線加強各國貿易聯系,將北極地區作為“絲綢之路”的延伸。美國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認為中國這兩項計劃是意圖將北極地區變成“全球公地”,推動北極治理從區域主權國家向國際化轉變。宏觀深度報告
21、6/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俄羅斯方面,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2024 指出俄羅斯在北極地區軍事存在較強,包括核力量、常規和特種作戰威脅,而北極是美國向歐洲投射力量的途徑,對保衛北美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上交通線至關重要。除此之外,俄羅斯的海上基礎設施可以讓它在白令海峽和卡拉海峽之間的北海航線(NSR)上實施“過度和非法”的海上主張。1.2 北極博弈帶來長期的政治影響力北極博弈帶來長期的政治影響力 北極地區歷史博弈有美、英、俄的阿拉斯加購地;加拿大、丹麥的漢斯島爭端;挪威北極地區歷史博弈有美、英、俄的阿拉斯加購地;加拿大、丹麥的漢斯島爭端;挪威和俄羅斯的巴倫支
22、海劃界等。其中美國阿拉斯加購地獲得長遠利益,漢斯島、巴倫支和俄羅斯的巴倫支海劃界等。其中美國阿拉斯加購地獲得長遠利益,漢斯島、巴倫支海劃界最終均以“平分”收場。海劃界最終均以“平分”收場。阿拉斯加購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領土擴張。阿拉斯加購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領土擴張。19 世紀拿破侖戰爭之后英俄矛盾加劇。1853 年爆發“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和撒丁王國開戰,并于1856 年戰敗。戰敗后,俄國于 1859 年首次提出了將阿拉斯加出售給美國的計劃,原因一是英國在北美地區的軍事、經濟力量增強,而戰敗后的俄國無力維持阿拉斯加地區的軍事安全。二是希望美國能夠限制英國在北美地區的
23、擴張。美俄談判于 1859 年開始,但由于1861 至 1865 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收購阿拉斯加的計劃被擱置。直到 1865 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俄于 1867 年 3 月國重啟了出售阿拉斯加談判,并最終于 1867 年 3 月 30 日成交。美國以 700 萬美元外加 20 萬美元手續費收購阿拉斯加。收購阿拉斯加并未扭轉安德魯約翰遜民調。收購阿拉斯加并未扭轉安德魯約翰遜民調。阿拉斯加購地事件中時任美國總統是民主黨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其在林肯被刺殺后繼任美國總統,任內因為在南方問題上持妥協立場(對南方人員進行大赦、拒絕給黑人選舉權等),導致 1866 年中期選舉中
24、反對黨共和黨以壓倒優勢贏得勝選(眾議院共和黨 173:47;參議院共和黨 39:10),并于 1868 年被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彈劾,最終在 1868 年民主黨初選中失利,未能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根據 1958 年論文美國公眾對購買俄屬美洲的態度,1867 年阿拉斯加購地中實際多數輿論表示了支持的態度,但因為安德魯約翰遜政府的低支持率,當時阿拉斯加購地被描繪成“蘇厄德(時任美國國務卿)冰箱”、“蘇厄德的蠢事”等。美國眾議院因為反對約翰遜政府,直到 1868 年 7 月約翰遜失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后,才通過立法將購買阿拉斯加的錢支付給俄羅斯。根據美國統計局報告,阿拉斯加的經濟利益在短期并未顯現,根
25、據美國統計局報告,阿拉斯加的經濟利益在短期并未顯現,因為 19 世紀的美國處于快速擴張期,阿拉斯加的漁業、林業、礦業資源在美國其他地方同樣存在,且投資成本更低。而 1867 年美國購買阿拉斯加時該州總人口僅約 2000 人。直到 1896 年加拿大克朗代克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邊境地區)附近發現金礦,大量淘金者(約十萬人,美國統計局報告)通過阿拉斯加進入加拿大淘金,阿拉斯加的重要性才逐漸顯現,從 1890 至 1900,阿拉斯加人口從 3.2 萬人快速增長至 6.4 萬人。阿拉斯加留下了長期的政治、經濟遺產。阿拉斯加留下了長期的政治、經濟遺產。一是經濟方面,阿拉斯加有大量黃金、油氣資源,僅金礦儲
26、量就有約 5700 噸,二是地理方面,阿拉斯加成為美國向太平洋地區和北極擴張的重要窗口,阿拉斯加購地后美國陸續完成了中途島、夏威夷群島、關島的占領。三是政治方面,購買阿拉斯加被視為安德魯約翰遜任期內最重要的政治成就。若特朗普成功吞并格陵蘭島可能極大加強其長期的政治影響力。若特朗普成功吞并格陵蘭島可能極大加強其長期的政治影響力。美國在歷史上曾積極擴張領土,二戰后停止,從 1803 年到 1947 年,美國通過購買獲得土地 531 萬平方公里,通過割讓獲得土地 115 萬平方公里,通過占領獲得土地 74 萬平方公里。美國最后一次當前仍然生效的領土擴張還是 1947 年割讓日本馬里亞納群島。領土擴張
27、對民調的短期影響并不確定,因為可能帶來戰爭、經濟損失或者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但從歷史視角來看,領土宏觀深度報告 7/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擴張均被評價為時任美國總統的重要歷史功績。特朗普的政治偶像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同樣是美國擴張主義的代表人物,其任內美國吞并了夏威夷、波多黎各、關島、菲律賓和美屬薩摩亞。當前美國國內民調顯示民眾對特朗普的領土主張并不買賬,YouGov 在 2025 年 3 月進行的民調顯示僅有 19%、17%的美國民眾支持特朗普吞并格陵蘭島、加拿大的主張。我們認為較少民眾支持特朗普的領土主張主要還是因為地緣政治博弈的不確定性過大,短
28、期經濟效益較少。但長期來看若特朗普能以有限的經濟代價完成美國二戰后的首次領土擴張,將極大的增強其政治影響力。表1:美國領土擴張 領地領地 年份 獲得主權方式獲得主權方式 購買價格購買價格 美國占領前主權歸屬美國占領前主權歸屬 面積面積(平方公里)(平方公里)路易斯安那州路易斯安那州 1803 購買 1500 萬美元 法國 2,144,478.1 美加邊境劃界美加邊境劃界 1818 割讓 不適用 英國 117,629.6 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州 1819 購買 500 萬美元 西班牙 186,740.9 得克薩斯州得克薩斯州 1845 割讓 不適用 獨立共和國 1,007,936.0 俄勒岡地區俄
29、勒岡地區 1846 占領 不適用 英國、美國爭議地區 742,138.3 美國西南地區(加利美國西南地區(加利福尼亞、內華達、亞福尼亞、內華達、亞利桑那等)利桑那等)1848 購買 1500 萬美元 墨西哥 1,370,594.2 加茲登地區加茲登地區 1853 購買 1000 萬美元 墨西哥 76,845.0 貝克島貝克島 1857 占領 不適用 無主權 1.3 豪蘭島豪蘭島 1857 占領 不適用 無主權 1.6 賈維斯島賈維斯島 1857 占領 不適用 無主權 4.4 納瓦薩島納瓦薩島 1857 占領 不適用 無主權 5.2 約翰斯頓環礁約翰斯頓環礁 1858 占領 不適用 無主權 2.
30、8 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州 1867 購買 720 萬美元 俄羅斯 1,530,684.1 中途島中途島 1867 占領 不適用 無主權 5.2 夏威夷群島夏威夷群島 1898 割讓 不適用 獨立共和國 16,705.4 巴爾米拉環礁巴爾米拉環礁 1898 割讓 不適用 夏威夷共和國 11.9 波多黎各波多黎各 1898 割讓 不適用 西班牙 9,085.7 關島關島 1898 割讓 不適用 西班牙 541.3 美屬薩摩亞美屬薩摩亞 1899 割讓 不適用 德國、英國、美國 196.8 威克島威克島 1899 占領 不適用 無主權 7.8 維爾京群島維爾京群島 1917 購買 2500 萬美元
31、丹麥 352.2 金曼礁金曼礁 1922 占領 不適用 無主權 1.0 馬里亞納群島馬里亞納群島 1947 割讓 不適用 日本-國際聯盟授權 463.6 資料來源:BP,浙商證券研究所 加拿大和丹麥漢斯島歸屬問題,最終雙方分治。加拿大和丹麥漢斯島歸屬問題,最終雙方分治。漢斯島是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極邊境地區的無人島嶼,該島的主權歸屬涉及周邊大陸架資源開發。1973-2022 年,加拿大與丹麥就大陸架劃界進行多次談判,但漢斯島歸屬長期未決。2022 年 6 月,出于對拉布拉多海及林肯海大陸架資源開發的現實需求,加拿大與丹麥達成協議,雙方將該島嶼一分為二,并建立共享自由出入權與合作開發機制。宏觀深度
32、報告 8/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挪威與俄羅斯巴倫支海劃界協議,最終雙方在主張邊境的中點處劃界。挪威與俄羅斯巴倫支海劃界協議,最終雙方在主張邊境的中點處劃界。1976-2010年,挪威與俄羅斯在巴倫支海就“扇形原則”與“中間線原則”的領海劃分存在爭議,引發資源爭奪。2010 年雙方簽署巴倫支海劃界協議,雙方以各自主張的邊境的中間線進行劃界。表2:歷史上的北極博弈 時間 涉事國家 主要事件 1867 年 美國、俄羅斯 美國以 720 萬美元從俄羅斯購買阿拉斯加。1973-2022 年 加拿大、丹麥 1973 年加拿大、丹麥兩國就大陸架劃界談判,達成條約但漢斯島歸屬未明確,后續多年
33、存在爭議,2022 年雙方經過談判解決爭端,劃分陸地邊界。1976-2010 年 挪威、俄羅斯 俄羅斯和挪威就在巴倫支海的邊界劃分上因“扇形原則”與“中間線原則”分歧引發資源爭奪,2010 年俄挪簽署巴倫支海劃界協議,結束 40 年主權爭議,雙方以各自主張的邊境的中間線進行劃界。資料來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2 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是目前最重要的北極爭端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是目前最重要的北極爭端 2.1 北極海域的治理框架北極海域的治理框架 北極大陸和島嶼的領土主權分別屬于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八個北極國家。當前海域主權的規范主要基于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該公
34、約確立了各國在海域行使主權的模式。具體而言,北冰洋沿岸國擁有內水(涵蓋領?;€向陸地一側的所有水域及水道)、領海(從領?;€向外延伸 12 海里)、毗連區(從領?;€向外延伸 24海里)、專屬經濟區 EEZ(從領?;€向外延伸 200 海里)、大陸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5 種不同海域劃分,核心區別一是開采權,主權國家對于包括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在內的主權海域享有排他性的勘探、開發權利。二是航行權,主權國家對于領海和內海享有執法權,對毗連區有部分執法權。在主權主張方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一個國家需在簽約 10 年內對其延伸大陸架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CLCS)提出主權主張。大陸架劃界依據聯合
35、國海洋法公約第76 條,當沿海國大陸邊緣從領?;€延伸超 200 海里時,外限參考距大陸坡腳 60 海里的點來確定,且受 350 海里基線或 2500 米等深線外 100 海里的“截斷”標準限制。各國必須向聯合國機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地質證據,如果得到證實,該主權主張將賦予其對該延伸大陸架區域海床上或海床下資源的專屬權利。CLCS 只對主權主張做科學性認定,不處理國家之間的主權糾紛。宏觀深度報告 9/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表3:海域分類 海域分類海域分類 定義定義 主權國權利主權國權利 外國權利外國權利 內水內水 涵蓋領?;€向陸地一側的所有水域及水道 享有完全的排他性主權
36、 外國船只無許可不準通過 領海領海 從領?;€向外延伸 12 海里 與陸地領土相同的法律地位。外國船舶享有無害通過權。毗連區毗連區 從領?;€向外延伸 24 海里 對海關、財政、衛生和移民等特定事項行使管轄權。享有受限的航行權 專屬經濟區專屬經濟區 EEZ 從領?;€向外延伸 200 海里 有專屬性的勘探、開發權 所有國家享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 大陸架大陸架 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有專屬性的勘探、開發權 所有國家享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 資料來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浙商證券研究所 2.2 北極的各國主張和爭端北極的各國主張和爭端 2.2.1 北極爭端主要是北
37、極爭端主要是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問題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問題 2025 年年 5 月月 9 日,中俄聯合聲明稱“完善中俄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客貨運輸日,中俄聯合聲明稱“完善中俄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客貨運輸效率、口岸查驗效率和通關能力,挖掘兩國過境運輸潛力,保障中俄跨境交通走廊無障礙效率、口岸查驗效率和通關能力,挖掘兩國過境運輸潛力,保障中俄跨境交通走廊無障礙運行,加強北極航道互利合作”、“雙方主張維護北極地區和平穩定,防止在該地區出現運行,加強北極航道互利合作”、“雙方主張維護北極地區和平穩定,防止在該地區出現軍事政治緊張”。軍事政治緊張”。當前的北極爭端主要源自于大陸架問題,由于
38、北冰洋中部海床包含許多海洋深度低于當前的北極爭端主要源自于大陸架問題,由于北冰洋中部海床包含許多海洋深度低于2500 米的山脊,因此存在很大的大陸架重疊區域。以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為核米的山脊,因此存在很大的大陸架重疊區域。以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為核心,涉及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格陵蘭)的主權主張,以及國際海底區域的劃心,涉及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格陵蘭)的主權主張,以及國際海底區域的劃分。分。具體來說,俄羅斯主張羅蒙諾索夫海嶺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自然延伸,丹麥(格陵蘭)認為海嶺是格陵蘭北部大陸邊緣的延伸,加拿大則主張中央北極高原包含羅蒙諾索夫海嶺。2023 年 CL
39、CS 批準俄羅斯對門捷列夫-阿爾法海隆、波德沃季尼科夫海盆的主張,但駁回加克爾海嶺主張(與丹麥爭議)。除北冰洋中心的劃界問題之外,北極地區還存在對波弗特海(美國和加拿大劃界問題)和西北航道(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最短的航道)的歸屬權爭議。圖1:波弗特海爭端(向加拿大突出部分)圖2:西北航道 資料來源:IBRU,英國杜倫大學,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BRU,英國杜倫大學,浙商證券研究所 宏觀深度報告 10/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表4:北冰洋中部(北極點-羅蒙諾索夫海嶺)大陸架爭議 國家 提交時間 關鍵內容 面積(平方海里)重疊區域(平方海里)加拿大 2019 年提交,2022
40、年增編 主張北極大陸架為“形態連續的大陸邊緣”,含羅蒙諾索夫海嶺等 從 352,200 增至593,100 與丹麥 223,100;與俄羅斯 217,200 丹麥 2013 年(東北格陵蘭)2014 年(北格陵蘭)主張羅蒙諾索夫海嶺為格陵蘭大陸邊緣延伸,外限達俄羅斯專屬經濟區外限 約 261,000 與挪威 3,000;與俄羅斯 217,200;與加拿大223,100 俄羅斯 2001 年提交,2015、2021、2023 年修訂 依賴新數據納入加克爾海嶺,主張門捷列夫海嶺等為西伯利亞延伸 約 608,000 與丹麥 217,200;與加拿大 436,500 美國 2023 年(未批準 UNC
41、LOS)認可第 76 條為習慣國際法,劃定北極擴展大陸架 約 151,500 與加拿大 72,000,部分與俄羅斯重疊 資料來源:IBRU,英國杜倫大學,浙商證券研究所 2.2.2 在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問題中各國的主張在北冰洋中部海床大陸架問題中各國的主張 美國主張大陸架海域約美國主張大陸架海域約 151,500 平方海里,與加拿大存在沖突,且其國內法未批準平方海里,與加拿大存在沖突,且其國內法未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在北極地區的領土包括阿拉斯加州的部分地區,截至 2025年,美國尚未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認為沿海國擴展大陸架的權利在習慣國際法中已得到充分確立,因此
42、美國的權利不依賴于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或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CLCS)提交劃界案。2023 年,美國宣稱對白令海及其他北極 7個區域外大陸架擁有主權,擴展大陸架約 151,500 平方海里,與加拿大重疊約 72,000 平方海里,涉及楚科奇海至北極點的大陸架延伸。俄羅斯主張大陸架面積約為俄羅斯主張大陸架面積約為 608,000 平方海里,與丹麥、加拿大存在沖突。平方海里,與丹麥、加拿大存在沖突。俄羅斯擁有北極東部的大面積領土和領海,包括阿爾漢格爾斯克州、楚科奇自治區、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等。俄羅斯于 1997 年批準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01 年向 CLCS 正式提交劃界案,后
43、多次修改,2023 年第三次修訂后面積約 608,000 平方海里,擴展至羅蒙諾索夫海嶺,直至加拿大和丹麥專屬經濟區的外部界限。2023 年,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認可了俄羅斯的大部分主張,賦予其權利,將門捷列夫-阿爾法海隆、波德沃季尼科夫海盆和羅蒙諾索夫海嶺作為亞洲大陸架的一部分來劃定其大陸架。然而,委員會不承認俄羅斯和丹麥存在爭議的加克爾海嶺是俄羅斯大陸架的一部分。表5:尚未解決的北極爭端 事件 內容 加拿大和以美國為首的眾多海洋國家關于西北航道的爭議 加拿大認為西北航道是其歷史內水的一部分。美國和大多數海洋國家認為它是一條國際海峽,這意味著加拿大有權頒布漁業和環境法規、財政和走私法,以及旨在保
44、障航運安全的法律,但無權關閉該航道。美國、加拿大關于波弗特海的爭議 2004 年,美國租賃波弗特海爭議海域八塊水下土地用于石油勘探和開采,加拿大提出外交抗議。2009 年,美國宣布暫停阿拉斯加以北波弗特海(含爭議海域)商業捕魚,加拿大稱其為“領土侵占”并提交外交照會。2010 年,美加開啟渥太華談判并啟動聯合地質調查,但至今未達成劃界協議。資料來源:IBRU,英國杜倫大學,浙商證券研究所 宏觀深度報告 11/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3:美國的主權主張 圖4:俄羅斯的主權主張 資料來源:IBRU,英國杜倫大學,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BRU,英國杜倫大學,浙商證券研究所 加
45、拿大主張加拿大主張 593,100 平方海里的大陸架海域,與美國、俄羅斯、丹麥(格陵蘭島)主平方海里的大陸架海域,與美國、俄羅斯、丹麥(格陵蘭島)主張均有沖突。張均有沖突。加拿大在北極地區的領土包括加拿大北極群島和拉布拉多、西北地區、努納維克、努納武特地區、育空地區的部分地區。加拿大于 2003 年批準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后多次提交其對擴展大陸架的主權要求,在 2019 向 CLCS 提交的附錄中主張羅蒙諾索夫海嶺屬于其大陸架延申范圍,2022 年增編后面積從約 352,200 增至 593,100 平方海里。丹麥(格陵蘭)主張丹麥(格陵蘭)主張 261,000 平方海里大陸架海域,與挪威、加
46、拿大、俄羅斯主張有平方海里大陸架海域,與挪威、加拿大、俄羅斯主張有沖突。沖突。格陵蘭島是丹麥的自治領地,丹麥于 2004 年批準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同時宣布根據 1857 年哥本哈根條約,丹麥海峽,包括大帶海峽、小帶海峽和厄勒海峽的丹麥部分,在法律上屬于丹麥領海。2014 年丹麥向 CLCS 提交的附錄中主張擁有從格陵蘭島經北極點延伸至俄羅斯專屬經濟區邊界。圖5:丹麥、加拿大的大陸架主張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宏觀深度報告 12/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挪威對大陸架有相對較小規模的主張,其擁有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主權,約定包括中國挪威對大陸架有相對較小規模的主張,其擁
47、有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主權,約定包括中國在內的締約國在該島有自由進出并依法開展科研的權利。在內的締約國在該島有自由進出并依法開展科研的權利。挪威在北極地區的領土包括熊島、芬馬克、揚馬延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1920 年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確定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主權歸屬挪威,而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締約國有權自由進出并依法在該特定區域內平等享有開展科研以及從事生產和商業活動的權利。挪威于 1996 年批準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對其延伸大陸架提出主權主張,從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延伸至周圍 200 海里。冰島、芬蘭沒有大陸架主張冰島、芬蘭沒有大陸架主張。冰島主島完全位于北極圈以南,主島北海岸附近的格里姆塞島
48、被北極圈穿過。冰島于 1985 年批準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芬蘭約 1/3 的國土位于北極圈內,拉普蘭區是其最主要的北極區域,北博滕省是瑞典最北端的省份,部分地區位于北極圈內。但是芬蘭和瑞典均無直接進入北冰洋區域。圖6:挪威的大陸架主張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圖7:北極地區的海洋管轄和邊界 圖8:各國對北冰洋中部大陸架的主張 資料來源:IBRU,英國杜倫大學,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BRU,英國杜倫大學,浙商證券研究所 宏觀深度報告 13/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2.2.3 中國對北極中國對北極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有一定開發權利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有一定開發權利 斯匹次
49、卑爾根群島地處北極圈內,位于巴倫支海北部,面積 6 萬多平方千米,具有重要科考價值和礦產、油氣、漁業資源的開發潛力。群島最初發現于 12 世紀末,挪威、英國、荷蘭、俄國等曾國主張群島發現權。19 世紀末起,挪威、俄國、美國、英國、挪威、瑞典、荷蘭等國國民開始到群島采礦,對礦產權屬產生爭議。為協調有關國家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利益,避免利益爭奪引發新的沖突和戰爭,1920 年 2 月 9 日,英國、法國、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意大利、荷蘭及日本等 18 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確立挪威主權,同時允許各國可以和平利用斯匹茨卑爾根群島,締約國公民自由從事采礦、漁業、科研等活動并禁止在
50、群島建立軍事設施。1925 年法國邀請中國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年法國邀請中國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巴黎和會并未充分滿足中美訴求,隨后美國發起了由其主導的華盛頓海軍會議(19211922)。在美歐競爭的背景下,法國于 1925 年邀請北洋政府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允許參與各國可以和平利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公民自由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活動,并禁止在群島建立軍事設施。2004 年 7 月,中國科學院依照上述條約于在該地建立黃河站。圖9: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宏觀深度報告 14/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
51、分 3 北極的經濟資源和利益北極的經濟資源和利益 3.1 航運、自然資源有巨大潛力航運、自然資源有巨大潛力 3.1.1 氣候變化背景下北極可能開辟重要航道氣候變化背景下北極可能開辟重要航道 北極航道分為北海航道、西北航道、東北航道與穿越北極點的中央航道。北極航道分為北海航道、西北航道、東北航道與穿越北極點的中央航道。西北航道位于加拿大沿岸,北海航線和東北航線位于俄羅斯沿岸,兩國也分別成為其最大管控國。目前使用的為北海航道,西北航道處于關閉狀態,因加拿大和其他國家存在爭議,西北航道商業化開發面臨地緣與氣候雙重不確定性。目前,北極海域航運的主要驅動力是來自俄羅斯北極地區的石油或天然氣運輸。根據北極
52、理事會 2025 年北極航運狀況報告,2013-2024 年北極區域航運活動顯著增長,船舶數量從 1298 艘增至 1781 艘(僅對每艘船進行一次計數)。增長主因是北極海冰消融及資源開發驅動,如俄羅斯 Yamal LNG 項目(年產能 1650 萬噸)和加拿大 MaryRiver 鐵礦(年運輸 350 萬噸)帶動散貨船、液化氣船流量激增。根據根據 Heuz&Jahn 發表在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志上的研究,無冰日最早可能雜志上的研究,無冰日最早可能在在 2023 年等效海冰狀態后的年等效海冰狀態后的 3-6 年內出現。隨著海冰覆蓋范圍大幅縮減,東北航道、西北年
53、內出現。隨著海冰覆蓋范圍大幅縮減,東北航道、西北航道等關鍵航道的適航性將得到根本性提升,大型貨輪無需依賴高強度破冰船輔助即可通航道等關鍵航道的適航性將得到根本性提升,大型貨輪無需依賴高強度破冰船輔助即可通行,從而極大縮短亞歐、歐美間的航運距離,降低運輸成本并提升物流效率。行,從而極大縮短亞歐、歐美間的航運距離,降低運輸成本并提升物流效率。根據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GU)發布的文章,隨著 2050 年北極可能突破“無冰閾值”(海冰面積100 萬平方公里),穿越北極點的中央航道有望開通,西北航道和北海航道通航窗口期將顯著延長,通航季從夏季延伸至初冬。3.1.2 人口少,自然資源儲量大人口少,自然資源
54、儲量大 北極人口約有北極人口約有 400 萬,俄羅斯和美國人口占比過半。萬,俄羅斯和美國人口占比過半。其中俄羅斯 184 萬、美國 80萬、挪威 48 萬、冰島 35 萬、瑞典 24 萬、芬蘭 18 萬、加拿大 13 萬、丹麥 11 萬。北極地區油氣、礦石和煤炭等儲量極其豐富。北極地區油氣、礦石和煤炭等儲量極其豐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 2008 年的評估北極地區預計將蘊藏全球剩余未探明油氣儲量的 22%左右,相當于估計總油氣資源量為 4120億桶油當量。預計北極地區約 78%的資源為天然氣和天然氣液(NGL)。潛在石油儲量為900 億桶,天然氣約 47.9 萬億立方米,冷凝天然氣約 440 億
55、桶。北極西部地區的煤炭理論儲量為 30 億噸,西伯利亞地區的煤炭儲量為 7000 億噸,北極地區還有豐富的金、鈾、稀土、鉆石等礦產資源。北極地區主要有三個地區與石油開采有關,分別是波弗特海沿岸(阿拉斯加北坡和加拿大麥肯齊三角洲)、加拿大東北部北極地區(努納武特地區)和俄羅斯西北部(巴倫支海和西西伯利亞)。宏觀深度報告 15/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10:北極地區的人口分布和預測 圖11:2019 至 2090 年預計海冰范圍變化及北極海上航道北遷 資料來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EGU,浙商證券研究所 3.2 各國有哪些經濟開發各國有哪些經濟開發 北極油氣田與礦點分布呈現
56、“西密東疏、海強陸弱”特征,集中于俄羅斯、挪威、美北極油氣田與礦點分布呈現“西密東疏、海強陸弱”特征,集中于俄羅斯、挪威、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及丹麥格陵蘭。北極國阿拉斯加、加拿大及丹麥格陵蘭。北極油氣資源占全球未開發總量 22%,其中俄羅斯占北極待發現油氣 60%,以西西伯利亞盆地烏連戈伊氣田和亞馬爾 LNG 項目為核心。礦點以戰略性礦產為主:礦點以戰略性礦產為主:格陵蘭諾瓦泰克稀土礦(儲量 1.2 億噸)、加拿大巴芬島瑪麗河鐵礦(年運 350 萬噸)、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銅鎳礦(鎳儲量占全球 10%)為代表。為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聯合開發成為各國搶占北極能源資源的重要策略之一。為獲得更大的競爭優
57、勢,聯合開發成為各國搶占北極能源資源的重要策略之一。1957年蘇、挪兩國簽訂挪威王國政府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于挪威與蘇聯在瓦朗厄爾峽灣的海洋邊界協定,1976 年英、挪兩國簽訂關于開發弗里格氣田并向聯合王國輸送天然氣的協定,俄、挪、法三國公司共同建立斯托克曼氣田開采項目,2018 年 9 月日本政府支持的新能源和工業技術發展組織(NEDO)與俄羅斯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及其他各方建立伙伴關系等。然而,受國際局勢和國家間關系變化等影響,北極的能源資源合作項目進展仍比較緩慢。關于航道和油氣田的爭議也長期存在,關于航道和油氣田的爭議也長期存在,例如前文提及的俄羅斯爭奪東北航道和北海航道,加拿大
58、爭奪西北航道,美加爭奪波弗特海,北極多國爭奪北冰洋中間區域(北極點-羅蒙諾索夫海嶺)等,其中波弗特海和北極點-羅蒙諾索夫海嶺已探明存在大量油氣資源。1899 年,挪威人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伊斯峽灣沿岸首次開采礦產。年,挪威人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伊斯峽灣沿岸首次開采礦產。1920 和和 1920 年,年,52 國先后簽署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俄羅斯依據國先后簽署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俄羅斯依據 1920 年斯匹次年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卑爾根群島條約要求共享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大陸架資源(如斯諾維特氣田),反對挪威約要求共享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大陸架資源(如斯諾維特氣田),反對挪威 2023 年單方年單方面批準
59、該區域油氣開采。面批準該區域油氣開采。挪威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 76 條“自然延伸”為由,認定其對爭議區擁有專屬開發權。2024 年挪威在爭議區啟動“北極光”碳捕捉項目,俄以環保風險為由聯合環保組織抵制,實質爭奪能源轉型主導權。表6:主要北極國家重要北極油氣田的開發情況表 國家 重要油氣田 投產年份 最高年產量 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2000000美國加拿大丹麥冰島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201020202030宏觀深度報告 16/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俄羅斯 新港油田 2010 80
60、0 萬噸 梅索亞哈油田 2010 650 萬噸 南坦別伊氣田 2018 1650 萬噸 烏特連氣田 2023 1980 萬噸 萬科爾油田群 2011 2000 萬噸 普里拉茲洛木諾耶油田 2013 500 萬噸 美國 普拉德霍油田 1977 6041 萬噸 挪威 白雪公主天然氣田 2007 57 億立方米 戈利亞特油田 2016 500 萬噸 資料來源: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浙商證券研究所 3.3 中國在北極的經濟開發中國在北極的經濟開發 北極地區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中國秉持“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的理念,積極參與北極事務,北極活動涵蓋資源開
61、發、航運、漁業等多領域,并與多方國家展開合作。表7:中國在北極的現有經濟利益 領域 項目 內容 油氣田開發 巴倫支海和伯朝拉海油田勘探項目 2013 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中石油公司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在巴倫支海和伯朝拉海 3 個油田的勘探作業協定。油氣田開發 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 位于俄羅斯北極地區,2013 年啟動,2018 年三條生產線投產。每年可生產液化天然氣 1650 萬噸,凝析油 100 萬噸。中方參與:中石油占股 20%,中國絲路基金占股 9.9%。年供應中國LNG 約 400 萬噸。油氣田開發 北極 LNG2 項目 開發位于俄羅斯北極地區的烏特倫尼耶氣田,并建
62、設天然氣液化廠,包括三條液化生產線,總年產能為 1,980 萬噸。目前因美國干預部分項目暫停。中方參與:2019 年 9 月簽署 FID,中石油和中海油各占股 10%油氣田開發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 2014 年 5 月,中俄雙方簽署了總價值超過 4000 億美元、年供氣量380 億立方米,2019 年正式通氣,2022 年全線貫通。航運 北極東北航道利用 2018 年 7 月,亞馬爾項目首船 LNG 通過北極東北航道抵達中國江蘇如東 LNG 接收站,航程 21 天。2020 年 7 月,俄羅斯北極新港油田首批原油經北極航道抵達中國煙臺港,航程 47 天 漁業 國際漁業協定 2012 年北太
63、平洋北極會議,中國提出建立國際漁業協定;2015 年上海舉辦北極核心區漁業管理國際研討會,推動協議國際化。資料來源:杜星星等(2021)中國參與北極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前景與方向,浙商證券研究所 2012 年,中國與冰島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冰島共和國政府關于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此后雙方基于此協議開展了多項合作,同年,“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首訪冰島。2014 年共建中冰聯合極光觀測臺,2018 年升級為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這是中國在北宏觀深度報告 17/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極的第二個科考站。在地熱領域,2016 年 12 月,中石化新星公司和冰島國家能源局、冰島極地綠色能源公司
64、共同組建中冰地熱技術研發合作中心。2018 年 9 月,中冰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冰島外交外貿部關于共建地熱合作工作組的諒解備忘錄。2019 年 12月,冰島前總統格里姆松來華出席中冰地熱培訓項目開班儀式。2023 年 9 月,經中冰雙方密切配合,第七屆世界地熱大會在京成功舉辦。2013 年 12 月,中國與北歐五國(冰島、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簽署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合作協議,成立多邊科研平臺,旨在圍繞北極氣候變化、資源開發、航運經濟等議題開展聯合研究。2015 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于加強北極航道開發與利用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在北極東北航道的基
65、礎設施建設、破冰船技術共享、航運安全標準制定等領域開展合作,并設立聯合工作組推進具體項目落地。2017年,雙方進一步簽署關于共同打造“冰上絲綢之路”的聯合聲明,將北極航道開發納入“一帶一路”框架,重點推進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運輸航線的常態化運營,并探索在北極港口建設、衛星導航服務等領域的協同合作。2017 年 4 月,中國與芬蘭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芬蘭共和國關于建立和推進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明確將北極事務合作納入雙邊戰略框架,涵蓋北極環境監測、清潔能源技術研發、極地科研數據共享等領域。雙方同意依托芬蘭在北極治理經驗和中國在極地裝備制造的優勢,共同推動北極可持續發展議程,并支持
66、中國參與北歐北極理事會框架下的區域合作項目。2018 年,中國、加拿大、丹麥、歐盟、冰島、日本、挪威、韓國、俄羅斯、美國等 10方簽署預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漁業協定,規定在中北冰洋公海實施臨時禁捕,要求締約方在成立專門的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或采取其他臨時措施前,不得授權本國漁船在中北冰洋開展商業性捕撈,但允許進行科研和探捕活動。協定還要求締約方制定聯合科研監測計劃、探捕規則和數據共享協議。該協定填補了北極漁業治理的空白,是北極國際治理和規則制定的重要進展,對促進北極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 風風險提示險提示 中美博弈超預期。當前特朗普政策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貿易訴求或談判態度可能過于強
67、硬。地緣政治沖突超預期。當前全球部分地區仍是熱點沖突地區,若局勢進一步升級可能對全球治理產生沖擊。宏觀深度報告 18/18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股票投資評級說明股票投資評級說明 以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證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為標準,定義如下:1.買入: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20以上;2.增持: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20;3.中性: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10之間波動;4.減持: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以下。行業的投資評級:行業的投資評級:以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為標準,定義如下:1.看好:行
68、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以上;2.中性: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10%以上;3.看淡: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以下。我們在此提醒您,不同證券研究機構采用不同的評級術語及評級標準。我們采用的是相對評級體系,表示投資的相對比重。建議:投資者買入或者賣出證券的決定取決于個人的實際情況,比如當前的持倉結構以及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投資者不應僅僅依靠投資評級來推斷結論。法律聲明及風險提示法律聲明及風險提示 本報告由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備中國證監會批復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Z39833000)制作。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我們認為可
69、靠的已公開資料,但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機構(以下統稱“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沒有將變更的信息和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報告僅供本公司的客戶作參考之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戶。本報告僅反映報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并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
70、公司的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報告版權均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布、傳播本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經授權刊載、轉發本報告或者摘要的,應當注明本報告發布人和發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報告的風險。未經授權或未按要求刊載、轉發本報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本公司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浙商證券研究所浙商證券研究所 上??偛康刂罚簵罡吣下?729 號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1 號樓?25 層 北京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8 號富華大廈?E 座?4 層 深圳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廣電金融中心?33 層 上??偛苦]政編碼:200127 上??偛侩娫挘?8621)80108518 上??偛總髡妫?8621)80106010